教育法律体系范文
时间:2023-09-27 18:1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法律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当前的法律体系当中,教育责任的治理就是建立一套合法的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制度体系。在我国社会教育责任的治理中,要深刻的围绕当代教育的法律体系,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共同的加强社会教育责任的治理。同时,在治理中,其主体也要多元化发展,在教育的治理中,不仅政府作为管理者要起到主导作用,还要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各个方面,共同的围绕教育治理的目标来进行构建,正确的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的关系,使社会能够参与到教育治理中,加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1当代教育法律体系中社会教育责任的缺失
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建设的基础,也是规范人们行为活动和提高法制观念的基本保障,维持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教育法律体系是规范国家教育活动的根本,起到一个监督约束性的作用,实现教育治理,首先要使教育法律体系能够实现多元化的主题共同的参与合作。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当中,社会教育责任的缺失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即校外教育机构和其他在社会中组织机构的教育责任的缺失。
1.1校外教育机构在社会教育责任的缺失
校外教育机构教育责任的缺失,对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在我国法律制度建立早期,就有校外教育机构的管理条例,明确的规定要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些相关的教育法律政策的相继出台,诠释了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互补关系,相互联系[1]。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这些法律政策如何构建联系和补充并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在建设出现问题时,往往存在更多的自主性和盲目性。这就容易导致校外教育机构在教育责任上存在缺失,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1.2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在社会教育责任中的缺失
在教育法律体系当中,本身在校外教育机构和学校教育中就没有形成相互合作的局面,而且教育法律条例中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就会使得在其他社会组织机构中也很难在教育的法律条例中找到其相关的法律责任,使社会教育在责任上并没有一个真正的主体。从本质上讲,国家要倡导终身教育的理念,要想在社会上普遍实施,这就需要社会各类组织机构应当承担起各自的教育责任,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各类教育的群体。但在国家的法律条例中,对社会教育机构在教育中应承担何种形式的责任并无规定,使得应届毕业生在社会教育上严重缺乏,就业困难。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严重脱节,同时,这些社会组织机构也不愿承担起教育责任[2]。例如,在法国颁布的《终身职业培训和社会对话法》中有明文规定“个人接受培训权”“在履行不定期合同的工薪者中,每年可以享有接受20个小时个人培训权利,并且这一年度权利可以累积”。个人享受培训权,在社会教育当中,各种组织机构都有着提供培训内容及时间的责任。
1.3思想观念对于社会教育认识的缺失
在教育的发展中,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学校范围内的教学任务,同时也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因此,人员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让社会参与到教育的发展中来,不再局限于学校范围内的教育,避免学生与社会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建立教育治理的核心理念,即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使社会各类组织机构拥有教育的权利,获得参与的机会及途径,让过程更加的规范化、合理化、合法化,实现多元主体的参与治理,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教育法律体系。
2社会教育责任在教育法律体系中的明确
在国家现代化治理的举措当中,明确国家现代化治理标准,要紧紧围绕法制的不足和制度的创新进行开展。深切落实教育领域,对教育体系进一步的建设和完善,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1思想观念上的解放
对于社会教育责任的明晰,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的解放开展,冲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条的束缚。法律的改进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传统的观念不变就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教育的发展其责任的主体是国家政府,教育实施机构是学校,这些传统的观念在人们思想中已经根深蒂固,而社会的教育责任一直被人们所忽视[3]。因此,必须从思想上解放出来,明确社会组织机构的教育责任,在教育的法律体系中确立起来。同时,在思想观念上,要破除官本主义观念,它与现代的国家治理和政治文明严重不符,与社会主义文明发展背道而驰,必须采取措施破除官本主义的思想观念,否则在教育治理上依旧只是统治管理。破除官本主义观念,才能够有效的实施公民权利的本位,在法律制度中明确各个主体的权利与责任,落到实处,保障社会教育治理能够在多元化主体的协同合作中顺利实现。
2.2构建立法层面,保证教育法律体系的完善
在我国教育的法律体系下,其法律法规很多,但通过仔细的分类整理后,经常出现法律体系在立法层面上的缺失。而在社会教育责任的领域中,其法律体系尚未完全确定。在我国法律中,社会教育责任应该具体体现在终身教育法之中,在相关的政策中,在近几年来,各地省市陆续的颁布了终身教育的促进条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4]。但在根本的法律制度中,终身教育的法律法规始终处于难产阶段,没有国家法律的支撑,地方性法律条例依据不足,同时,反过来考虑,将来我国的终身教育法是否要依照地方性法律条例而确立,其过程是不可逆向实施的。
2.3强化公共利益,限制维护个人权利
在教育的法律法规中,应当赋予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教育机构一些权利,依法为了公共利益而限制个人自由的权利。当发生教育纠纷时,行为人很难在应对部门中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行政部门缺少执法权利,使得教育纠纷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解决[5]。
3结语
在我国教育的发展中,要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在实施社会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多元主体的认同、尊重和参与,从教育法律上逐步提高社会教育,使终身教育的理念在我国发展起来。在教育法律上赋予更多的权利和义务,让校外教育机构、学校教育及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教育体系,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大文,孔鹏皓.关于高校法制教育定位问题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7):48~51.
篇2
关键词:诊所法律教育;实践教学;法律硕士
一引言
1995年4月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确立了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制度,明确了法律硕士(非法学)学位是具体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职业性学位,是专业学位之一,其专业定位为培养面向立法、司法、律师、公证、审判、检察、监察及金融管理、金融、行政执法与监督等部门、行业的高层次法律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1]。法律硕士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为非法学本科专业(或同等学历)背景学生提供新平台、新机遇、新选择,但2009年新增加了法律硕士(法学)方向,其招生对象则是本科专业为法学的学生,其目标是全面培养法律方面的实务型人才。
二北京工商大学法律硕士培养工作发展概况
北京工商大学于2009年取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是第八批新增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并本着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复合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和服务人才的目标不断加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的建设。从2010年开始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共计招收法律硕士研究生321名,其中已经毕业202人,现在校生119人。几年来,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尤其是在法律硕士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突出地表现在法学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实践课程教学及模拟法庭教学方式改革、双导师培养机制的完善等特色教学活动方面。
(一)诊所法律教育概况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历来强调“以法条为准绳,以案例为素材”的实践教学模式,自2006年3月起,学院在本科生教学中就已经开展法律诊所教育项目,注意培养法学本科生准确、熟练运用法条解决现实法律问题的能力。自2009年获批法硕学位点后,法律诊所课程先后被确定为我校法律硕士研究生的选修和必须课程,有效地延续了我院法科学生培养的传统特色和教学优势。目前,我院已经开设了刑事、民事、法律咨询等三个方向的诊所教育模式。其中刑事、民事方向的诊所教育主要通过校内课程学习与校外受理、咨询案件的方式展开。法律咨询方向则是通过与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合作,建立长期固定的法律诊所教育实践基地来进行,要求每一名法硕学生必须在实践基地连续值班两个星期以上,通过向立案当事人提供诉前咨询、引导、协助调解等方式来锻炼、检验和提高法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同时培养了学生服务社会、献身公益的意识。
(二)实践教学体系概况1.实务训练课我院严格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设置实务训练课程的科目,其课程在划分为法律职业规范与伦理、实践必修环节和实务实习三大模块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细分为法律文书、模拟法庭训练、法律谈判等具体课程。而在每一门课程中,又分别将内容划分为民事业务、刑事业务、行政业务、国际业务四个组成部分,分别由相关专业老师完成授课,达到了对实务训练课程门数多、分类细的要求。2.模拟法庭训练模拟法庭训练是我院法律硕士实践性教学的核心内容,在内容上既包括学生自行开展的刑事、民事、行政、涉外案件的模拟庭审演练[2],也包括校外实践导师亲自主持的庭审演示和现场实操,其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既提高了课程内容的吸引力,也最大程度地将拉近学生与司法实践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此外,为配合《模拟法庭》的课程教学,学院还购买了“北大法宝”、“北大法益”模拟审判系统,学生可以随时、多次通过网络系统选择不同的法律角色来进行虚拟办案。网络模拟审判系统的引进摆脱了传统教学方式在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授课人数和授课次数等方面的限制性,可以使学生反复尝试多种不同法律角色在法律案件中所拥有的权利、义务,以及所要遵循的不同办案流程和相关手续,无疑是线下模拟法庭课程的有效补充。3.与区域(行业)部门合作建设实习基地我院一直积极与各司法实践部门进行合作,先后建立了平谷区人民法院、丰台区人民法院、房山区人民法院、通州区人民法院、诵盈律师事务所等二十三个正式实践教学基地,并长期保持着良好、密切的合作关系。学生既有在不同法律业务领域之间的充分选择空间,也能够在任一实践基地获得足够的实习时间和真正的业务指导[3]。此外,我院还从各实践基地聘请了多名高水平的校外实践导师,通过开设讲座、合作授课、案例研讨、论文指导、竞赛培训等多种方式向法律硕士传授其宝贵的司法实践工作经验,极大地扩展在校学生的法律视野,全面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法律实践工作所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文书写作能力及较高的法律职业道德素养。
三当前我院在诊所法律教育与实践教学体系方面的不足
(一)学生身份限制诊所教育的发展法律诊所的主要教学方式是通过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来锻炼、提高法学学生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虽然根据我国《法律援助条款》中第八条的规定,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但在校学生这一特殊身份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法律诊所教学的实际效果。一方面,负责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的学生本身也仍然处于法律知识的学习阶段,其法律专业水平还未得到正式的官方认可。而法律问题又与人民群众的权利、义务息息相关,一旦由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建议出现错误,将会造成重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即便部分学生已经取得了司法职业资格,但根据学校的规定还无法从事正式的法律执业活动,因此其所能提供的法律援助方式也因此变得相对有限,无法使其各方面知识得到完整的锻炼。
(二)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衔接性不足提升实践能力是法律硕士培养的第一要务。我院法学实践教学课程在教学方式上与实践所需求的仍有所差距,如实务训练课基本上仍围绕着传统的民事法律实务、刑事法律实务、行政法律实务、国际法律实务四个组成部分展开,模拟法庭课程亦为传统的刑事、民事、行政、涉外案件的模拟庭审演练,而这些似乎已满足不了学生日益增长的对拓展应用能力的需要。模拟与实践,正如演习与实战一样,必然存在着差距与不确定性,我们传统的模式教育与学生毕业就业后的社会实践衔接还是不够紧密,使学生在某些问题上不能找到问题症结、“对症开方”[4]。又如理论学习的各类案例,我们或许在实践中碰到一样的能够轻松应对,但若遇到疑似或者复杂些的就把握不准重点和关键,就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势必无从下手。
(三)实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我院对于每一名法硕学生实习的硬性要求是必须在合作法院实践基地连续值班两个星期以上,或者到合作律师事务所实践基地实习连续两个月以上,通过实习了解法院或律师事务所的工作流程与工作环境。而法律硕士研究生实习的目的是要找到与未来职业相一致单位,在实习单位中学习实务知识、了解行业规则、积累工作经验,以便在毕业找工作时能更快地找到理想、合适工作并能快速地适应工作、融入工作[5]。然而,并不是所有法律硕士学生毕业后都想或者都可以进入法院、律师事务所工作,选择法院、律所实习或许可以一定程度上培养法律素养、拓宽法律视野,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更多毕业生倾向于企业、检察院、公证处等其他单位就业的融入适应问题。可见,基地实习环节对学生日后就业走上工作岗位非常重要,实习要兼顾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否则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诊所法律教育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的支持工作与诊所的交流学生作为法律诊所的重点培养对象,在诊所的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学生和法律工作者双重身份的限制,难以得到案件当事人的信任,这样使得学生难以真正参加到实际案件中去。因此,我院将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支持,提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充分做好诊所教学的课前准备,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充分了解当事人的情况,通过积极沟通取得当事人的信任,使其真正参与相关案件的处理,实现设立法律诊所的最初目的。此外,我院目前开设的法律诊所还相对封闭孤立,与外界沟通较少,因此在发展上存在着很大的制约性。这方面应该进一步借鉴美国法律诊所的成功发展经验,不仅各个高校经常加强交流,而且诊所也注重于其他实务部门、司法机构的交流,共同探讨全方面的法律合作。因此未来我院法律诊所还要走出去,不仅要加强与其他法律部门的联系,也要加强与国外的法律诊所的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学习国外的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诊所。
篇3
关键词:特殊儿童;教育权;特殊教育;早期干预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发达国家特俗儿童教育现状介绍
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瑞士、日本等,其特殊儿童教育事业均走在世界前列。其已有的有关特殊儿童教育研究在以下方面为本课题有所支持:
第一,倡导特殊儿童应像普通儿童一样被尊重并接受教育。美国国会在1997年重新授权的《残疾人教育法修正案》中提出:残疾人是人生经历自然的部分,绝不用减少个人参与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权利,适当的教育服务,会使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尽可能过上有创造性的、独立的成年生活。
在美国,其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很少,绝大多数的残疾儿童都是在普通公立学校接受教育。在“普通公立学校设立特殊教育服务”的理念早已渗透到美国各个普通学校。此外,很多西方国家都有与美国相似的对待特殊儿童的受教育问题:英国,约有120万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其中仅有2%的残疾程度严重的儿童在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日本,从70年代开始就在许多普通幼儿园设立了特殊教育班级,并在一些特殊学校设立幼儿部以实施特殊儿童早期教育。
第二,就特殊儿童教育权利的保护主要有以下经验:①将对特殊儿童的鉴定评估工作纳入立法范畴,并制定一套规范化的鉴定评估细则,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法律责任;②重视家长与家庭的参与;③注重对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0~7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若此时能给予特殊儿童个体以恰当的教育,将会有利于个体机能的重新组合。
第三,不断淡化“特殊”与“普通”的区别,很多法案的重要条款都是在给已鉴定为残疾儿童的儿童提供合适其个人康复和发展的教育计划并极力提倡对其实施主流教育,特殊孩子“普通化”的理念深入人心。但我国对于特殊儿童的认识与接纳程度还有待提高,特别是针对特殊学龄儿童问题,接受学校少、缺乏相应设施的投入。
第四,已将对特殊儿童的鉴定评估工作纳入立法范围中,并制定了系统化规范化的鉴定评估细则从而保证评估工作在各个环节上法律责任。但我国在这个领域立法仍相对落后,我国特殊儿童的鉴定以及评估工作都缺乏法律的有效支持,评估系统不完善。
发达国家的特殊儿童教育研究以及教育权研究均走在世界前列,无论是完善的立法技术还是实践中有助于特殊儿童接受适当、良好教育的各项举措,都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二、西安市特殊儿童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初探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的投入,各地方政府也响应国家这一号召,不断加大对地域特殊教育学校的改建和扩建工作,笔者查阅了自2009年至2014年的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陕西省的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每年都有所增加,接受的需要实施特殊教育的学生总数亦在逐年增长。
西安市政府在此问题上也做出努力。但是,由于我们的特殊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必不可免存在诸多问题:(1)西安市目前的特教学校种类太少,只有针对盲、聋哑人、智障儿童的特教学校,而其他需要特殊教育又无法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儿童面临无学可上的境地;(2)特殊教育资源分布不科学,一些较偏远地区的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人数过少,政府财政负担过重,而一些较好的特殊教育学校又因规模太小而不能容纳更多需要特殊教育的学龄儿童;(3)特殊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需要特殊教育的儿童比普通儿童更加需要关爱和更多的照顾,特教教师比普通教师付出的劳动更多。但因为国家开设的特殊教育专业较少,招生规模也有很大限制,故从事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并走上特殊教育岗位的教师就更欠缺;(4)接收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学校数量太少,加强随班就读教室的相应特殊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5)西安市幼儿园接收程度轻微的特殊儿童入园仍是空白。目前,根据省教育厅的《关于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创建附属幼儿园的通知》,我市将第二聋哑学校列为首批唯一创建试点单位。但是,面对身体健康状况复杂的特殊幼儿群体,聋哑学校只是解决了一部分聋哑幼儿的早期引导与教育问题,而如自闭症、多动症、智力障碍等儿童的早期教育依然仅靠家庭教育这一种途径解决。
三、如何完善西安市特殊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一些发达国家在该问题上所持态度以及制度现状,再结合西安市特殊儿童教育目前存在的现实性问题,对如何完善西安市在特殊儿童教育中存在问题,笔者现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增加特殊教育学校的种类,让更多的类型的特殊教育儿童能够接受相应的教育。
第二,更新观念,提供适合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教育方式。
第三,健全特殊教育教师的资格制度,建设高质量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让特殊儿童接受到行之有效的特殊教育。
篇4
是什么原因造就农村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呢?
首先是由不良环境造成学生作业注意力分散。在农村学校里,学生的作业基本上是在课间和午间时完成的,这两个时段里周围其他学生的喧闹声和部分学生玩课间游戏都对做作业的学生有较大影响,小学生自制力差,看到别的同学在玩游戏,也会把作业扔在一边先去玩游戏,等到交作业的时间到了,再急心慌慌地把作业完成了事,导致作业质量不高。
其次是家长的教育引导思想错误造成学生作业注意力焕散。在农村里,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经常拿村里或班级里成绩好的学生来压自己的孩子,往往能听到“你怎么没有人家聪明”,“人家读书这么好,你怎么这么差”等之类的话,这些话不但没有效果,久而久之反而使孩子产生了认同感,认为自己比别人是要差一点,表现在作业上就是作业没信心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针对以上存在的原因,作为孩子小学阶段的启蒙老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从小帮助学生集中作业注意力。
1.从生活中的数学作业入手,培养学生作业兴趣。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培养孩子的作业兴趣,要从生活中的作业开始。比如:学了《统计》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去统计课间同学们在玩的各种游戏的人数,把每一种游戏的人数记下来,最后得出同学们最爱玩什么游戏,玩的人数最少的是什么游戏,还可以提出哪些游戏合理,哪些游戏不合理,甚至可以设想出课间新的游戏模式。这些“作业”不是呆板的书面作业,而是让学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观察周围环境,学生在观察中既有收获又培养了兴趣,还让学生逐步养成了对一件事或物的长久注意力,兴趣增加,作业的注意力时间也增加。
2.保护作业兴趣长久性,建立学生作业自信心。兴趣来的快去的也快,一句批评,一个否定,都会让学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兴趣马上消失的无影无踪,所以老师要保护学生的兴趣。我是这样保护学生的作业兴趣的: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制度中,作业优秀最高可以得到五星,最低是0星,累计9星换一张“汗水卡”,累计9张“汗水卡”换一张“天才卡”,累计9张“天才卡”就会得到一个小礼物。我把班主任的这个管理模式用在我的作业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高低分成三类目标:学业水平最高的是必须全对得五星,错一题少拿一星,学业水平第二等的允许错一题,也就是错一题仍得五星,错二题得四星依次类推,学业水平最差的允许错二题,错二题仍得五星,借三题及以上依次减星。当学业水平低的学生虽错两题仍得五星的情况下,对于作业的信心仍旧很高,订正作业也比以前要积极。渐渐的学业水平低的学生作业错误率也逐渐减少,我就允许学生申请升级,升到学业中等的行列,可以额外得到一个礼物(相当于9张天才卡),用这种方法现在学生对于作业的信心比以前足多了。此外我在每个单元结束还进行一次小练习,根据学生已有的小练习的成绩,我取每个学生最好的三次成绩的平均分作为该学生小练习的奋斗目标,达到目标就奖小礼物,同时还正面引导学生,不跟其他同学比,只跟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过去进步就有奖,现在学生很渴望一个单元快上完,可以有小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但是课堂上的注意力,还是对作业的注意都明显集中了,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着一个奋斗的目标,有目标就有注意力。
篇5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现就自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做法谈谈看法。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要理解并掌握使用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学口语的表达策略和技巧,教学形式要出奇夺胜,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好奇好胜是初中学生的特点之一,比较恰当地运用相应的教学口语、新异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初中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新,教师应适应教育对象的差异,对不同接受水平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对理解力较差的学生,用语较为浅显、通俗,更多地采用直观的语言,丰富他们的表象储备,讲课时多用描述、举例、设喻、对比等表达方法,突出教学口语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降低提问难度或降低设问的递进坡度,为其回答做适当的铺垫。中等水平的同学占大多数,要经常变换各种方法,重点语句予以强化。多采用提示性语句,语速放慢、语气加重,突出重点内容,使学生听课常听常新,从而有效地保持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对理解力较强的学生,适当增加话语中知识信息的密度和讲解的深度,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探索,话语中可穿插一些哲理性强的语句,教学方法要百变多样,满足他们较强的求知欲,较多地运用精当的点拨语、诱导语。教师教法的变化更主要的应该体现在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上,使用话语含蓄、浓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我在安排单元教学方面,对不同学习态度的学生做法不一样,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一般是以老师讲授为主,用诚恳、热情的话语,用肯定的语气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学生以读、析为辅,准确地传授知识;对学习认真的学生,教师有时用赞赏的语调予以肯定,自读课以学生读练为主,使学生获得被表扬的愉,有时用稍稍降低的语调指出其不足,教师点拨为辅,并提出更高要求;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增加教学口语的激励因素,达到学生巩固新授知识、提高读说能力的目的,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应用热诚、耐心的话语开导,课外自读课,以学生读用为主,教师检查为辅,使学生能正确地迁移新授知识与能力。
二、重视作文教学,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学生怕写,教师难教。我认为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探索,解放思想,写下水作文,否则,对学生的评批不能对症下药。教师应在抓阅读教学的同时抓写作教学,对学生作文的评语坚决不用套话、空话,明明白白地指出该文的优缺点。要写好作文,积累素材很重要,我要求学生平时多积累词语、锦句,多背一些好句好段,将平时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词语、佳句分类记录,要求每天一读,在词语教学中,课文中的字、词必须经过测验过关,课文中的好句子、好段落要求过关;要写好作文,还要重视学生作文的批改,作文就是表情达意,能否较好地做到这一点是评判的标准,如果我们认为学生写得好,就不必说“中心突出、选材恰当”等套话,评语尽量使用商量、谈话的语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我们的评、批应采取商谈的语气,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极大尊重,从而使学生从心理上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的评、批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作文的评、批应坚持课堂课外相结合,评、批不一定在作文簿上写,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它的范文功能。作文教学除单元作文教学之外,还可以多种形式与写作训练相配合,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配合课文片段练习,安排随堂作文,兴趣培养起来了,一切事都好办,多作勤练,熟能生巧,有利于提高写能力和写作水平。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我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写法,从第一段中心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入手。理清逻辑顺序:①石拱桥的总体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②具体介绍两座桥;③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原因,取得的成就。赵州桥(逻辑顺序):①地理位置;②修建年代;③结构特点(用列数字、打比方、引用、做诠释等说明方法)。接着了解特点:①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像一张弓;②大拱的两肩,各有两个小拱;③大拱有28到拱圈拼成;④形式优美。再介绍卢沟桥说明方法:列数字、引用、举例子、下定义、摹状貌、作比较。写卢沟桥的结构:①地理位置;②修建年代;③结构特点。在课堂上,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讲清文章的思路,可以让同学评写同题的文章,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讲清写作的方法,让学生模仿。
篇6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效率
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动的年纪,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因此要提高低年级语文教学效率,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水平,低年级语文老师就应该改善现有的教学方式,增强低年级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低年级语文教学效率。
一、老师应该多鼓励低年级学生学习
鼓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小孩子都是很好哄的,因此,只要老师对学生多多赞扬、多多鼓励,那么低年级学生就会有很好的动力去学习语文了,这样才能提高低年级语文教学效率。比如,作为一位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在教学生拼音的时候,我们可以多鼓励学生开口说,这样我们才知道学生学习拼音的情况,即使学生说得不太好,我们也不能严肃地批评,而应委婉地纠正他的发音。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适当地赞扬一下学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在游戏中教学
低年级的学生都是贪玩的,小孩子对于游戏是没有抵抗力的,相比于音乐美术,比较枯燥的语文课程可以在游戏中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拼音的时候,老师可以制作拼音卡片,然后将拼音卡片全都发到学生手中,然后老师放一小段音乐,学生就将手中的拼音卡片相互传阅,当音乐停下来的时候,手中有拼音卡片的学生就要站起来将手中的拼音读出来。还有,老师在教学生认识动物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发音,这样学生就可以一边玩一边学习,这样就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了。
三、在音乐中教学
音乐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这样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就可以更加有效地学习了,故此,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例如,在教学李白的《静夜思》的时候,我们可以教学生读这首诗,但是要让学生深刻地记忆这首诗就有难度了,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年纪比较小,记忆力不是很好,故此,我们可以教学生唱儿童版的《静夜思》,这样学生在唱歌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地将这首诗记住了。音乐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因为音乐是可以传播的,学生在唱歌的时候,不仅仅是加强自己对于歌词的记忆,更是可以吸引其他学生来学习,一传十,十传百,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就大大地提高了,这样就有利于提高低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效率。
四、在情景中教学
如果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入情景教学的方法就可以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效率。因此,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入情景教学的方法,例如,当我们在教学《龟兔赛跑》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来播放龟兔赛跑的视频,让学生大概了解龟兔赛跑的情景,然后我们请几位学生在龟兔赛跑的情景下来模仿里面的各种动物。除了可以模仿课文里面的情景来进行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来自创情景,比如说,在教学生礼貌用语的时候,我们可以请几位学生来扮演在公车里面让座的情景,一位学生扮演学生,一位学生扮演老奶奶,还有一位扮演其他乘客,然后我们就设置情景来让学生根据情景自己设置对话,如果学生的对话当中有不礼貌的地方,老师就可以及时纠正。
五、在生活中教学
如果能够将自己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因此,低年级语文老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例如,在讲到一年四季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回想自己在一年四季当中所遇到的景色以及所发生过的事情。如果是在夏天,学生就可以回忆自己穿着短袖上学的情景,如果是在冬天,学生就可以回忆起自己穿着棉大衣上课的情景。还有,学生们可以回忆起春天树木发芽,秋天树木落叶的情景,这样的生活体验可以加强学生对一年四季的理解,提高低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效率。
低年级的学生都是爱动和贪玩的学生,只要抓住了低年级学生的这个特点,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就可以很好改善教学方式,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姚傅昊.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3(04).
篇7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
一、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它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及性和娱乐性。体育游戏包括有发展智力的游戏和发展体力的游戏。前者称智力性游戏,包括文字游戏,图画游戏,数字游戏,大都属于文化娱乐。后者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活动性游戏和竞赛性游戏之分。体育游戏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手段之一,是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内容,是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的结合,富有浓厚的娱乐气息和鲜明的教育意义的活动。
二、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
1.在准备活动中的应用
运用体育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能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况,从而使兴奋性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一定要有效的控制和调整。准备活动如慢跑、行进操、定位操,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可以采用一些奔跑类的游戏,如:蛇形跑、螺旋跑、跑动中的“听号抱团”,或者用跳绳、跳橡皮筋、“传球触人”等方法,这些活动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有些活动既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又能有利于组织教学,这些游戏形式多样、新颖,既是游戏内容又是组织教学的手段。
2.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正确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中长跑是一项有效发展学生心肺功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学内容。但如果一味地按中长跑竞技比赛的要求,逼着学生绕着田径场一圈圈的跑,使学生跑出恐惧,跑出厌倦,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采用一些追逐游戏、越野跑,或者给长跑赋予一定的情景、情节,如“奔向二十一世纪”、“环球旅行”,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教学目的。在球类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降低球风、缩小场地,对规则进行变异,使学生充分体现到体育教学中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任务和要求。一般来说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动作阶段,不宜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能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熟练地完成动作,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工作能力,建立动力定型。
3.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应用
身体素质练习,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采用游戏法练习,可以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立定跳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
4.在整理活动中的应用
游戏法用于整理活动,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使人体更快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在大脑皮质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运动中枢的抑制,促进其恢复。整理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机体的生理、心理得到放松。
三、在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1.游戏内容的选择,规则和制定要有针对性
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故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材有紧密的联系,作为体育教师,并应紧密结合教材,进行游戏创编,以期提高教学质量。规则的制定,目的在于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在游戏中可以允许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改进游戏的内容和规则,更好地提高兴趣、增加游戏的全面作用,从而达到游戏的特定目的。
2.游戏的组织要注意科学性
游戏的组织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的训练水平,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要区别对待,科学组织。游戏时要密切观察学生身体状况的变化,掌握运动密度和运动量。
3.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
游戏过程中必须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这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如分组后,各自都要按指定的方法和规则进行游戏,特别是投掷项目及在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球类游戏等,更要注意有次序、有步骤,秩序井然的进行,否则易出现混乱,甚至出现伤害事故,影响教学的进行。
4.安全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
体育游戏过程中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寓教于乐”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规范。体育游戏项目本身都有一定的规则和道德规范,要求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投入每一个项目,尤其是在游戏中,每位同学都应表现出高尚的集体荣誉感,并要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这一过程能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品德,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法复习;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42
在高中的英语语法教学中,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笔者在高考语法复习教学中,常常使用一些教学方法,现呈现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构建整体语法思想
如果平时学习和掌握的语法知识比较零乱,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导致学生在学习高中这些语法规则后,有时会产生“一团乱麻”的困惑。针对此类现象,笔者在语法复习教学中,组织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对类似的语法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演绎和总结,使高中阶段的语法知识实现点、线、面的脉络结合,构建一个整体的语法知识体系。如在复习虚拟语气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这一语法以及考纲要求和考查角度(见表一),使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考,从而进一步知道怎么复习、怎么备考。
其中,在if引导的虚拟条件句中,对于将来的虚拟一定要对同学们讲清楚(见表二),并突出省略和倒装形式。
注意提醒学生:在if已到的虚拟条件句中,只有当助动词有were、should、had时,才能省略if,用倒装形式,其它形式是不可以使用的。另外,对于复习教材中出现的形式可以用两者之间比较 和鉴别等形式,让同学们自我总结,并相互解析,进一步加深对该语法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在让同学们把其他语法中与虚拟语气有类似的形式和结构例举出来,如有可能,让同学们举例说明,然后再由教师总结(见表三)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语法思想。
二、实施任务整合教学
在语法复习教学中上,教师应尽可能把某个特定的语法进行任务整合,让学生通过复习语法规则,完成专题任务,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掌握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任务的整合形式应是多样化,即可以用特定的语法、句式进行限时的口头演讲或完成书面作业等。例如,在复习定语从句时,笔者以部分关系代词为例设计了下列表格(见表四),既把复习的任务进行了整合,同时也把语法功能和专题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们更容易掌握这一语法,也达到了复习的最终目的: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语法复习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为此,教师应首先指导学生分析疑难的类型,鼓励他们自己通过查阅工具书、语法书等自行解决问题,以加深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并牢固记忆相关语法项目,树立其战胜困难、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篇9
论文摘要:本文从法律归责视角来审视学校体育的伤害事故,旨在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法律保障,规范和保护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完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体育伤害事故的单独立法提供参考。
1前言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在学校中 自然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因参加学校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由此产生的经济、法律纠纷也随之而来。2002年6月25日教育部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12号教育部令),以下简称《办法》,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本文从法律视角来审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和思考,旨在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的法律保障,规范和保护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2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概念、类型及发生的原因
2.1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概念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学生为对象,通过学校教育进行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包括各类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指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或者死亡事故。
2. 2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类型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办法》、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不同情形、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将造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分为以下类型。
2. 2. 1学校责任事故
学校责任事故,即由于学校过错而造成的事故。如案例1中4:江苏莱县一小学四年级的一次体育课上,教师在30m距离内用板凳设四道障碍,要求学生往返跑一次,该班一学生在返回跨越第二道障碍时因左脚磕碰板凳严重摔伤,住院手术治疗。从案例1我们看出体育教师和校方是由于其主要的过错而直接造成了损害事实的发生,学校和体育教师有主观上的错误,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因此,本案例中学校及体育教师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2. 2. 2学生责任事故
学生责任事故,即由于学生本人或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的过错造成的事故。如案例2中阎;1998年北京某高校一名新生在人学初的体育课上踢足球时,因先天性心脏病突发,不幸碎死。事后调查发现该生人学前没有如实参加体检,人学后学生和家长也没有按规定向学校报告该学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情况。依据《办法》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由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2. 2. 3其他因素的责任事故
其他因素的责任事故是(除了学校、学生本人或其监护人)其他个人或团体、其他特殊因素等造成的事故,包括其他相关人员的责任事故、和特殊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其中其他相关人员的责任事故是与学校或学生个人活动有关的、其他个人或组织的过错造成的事故,由其致害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特殊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如自然因素、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然因素等。如案例3:某校体育课学生进行足球比赛,比赛中一学生当场被雷电击倒死亡。在此事故中,学校与学生均无责任。
2. 2. 4混合型责任事故
混合型责任事故,即由多方当事人的共同过错造成的事故。责任者根据自身过错程度的比例,来承担与过错相应的责任。如案例;:某高校田径运动会上,一名男生随意穿越投掷区,被正常投掷进行的标枪击中头部而昏倒,其发生的原因,一是该生随意穿越标枪投掷区,是学生个人的过错,二是学校工作人员现场管理不严,所以双方当事人承担同等责任。
2. 3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 3. 1学校原因
学校原因有两种,一是对于存在明显责任的伤害事故,如学校或教师对事故隐患没有及时认真检查,没有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学校卫生保健制度不健全,对易发生事故项目的教学、训练、比赛组织不当等行为;二是对明知存有事故隐患,但没有采取相应有效的防范措施,如运动场地的器材、场地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学校、教师玩忽职守等给他人身心安全造成严重伤害。
2.3.2学生原因
学生不遵守纪律,不按教师规定的要求进行锻炼或训练等,或由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因素且学校并未知情时所造成的伤害事故等,如案例2中属于正当的教学活动,故学校是属无责任方,由学生或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承担其事故责任。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1条第1款规定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3.3混合原因
混合原因是由多方当事人都有过错行为,由其多方当事人共同承担的事故责任,这类事故学校由于某些过错或措施不力,客观上为事故的发生或伤害程度的加重提供了条件.对于这类事故,主要应由肇事方的法定监护人或肇事方承担主要责任,学校可视具体情况承担不同程度的事故责任。
2.3.4纯属意外原因
对纯属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如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造成的;一些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害造成的。依据《民法通则》第106,107,132条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57条进一步明确:“当事人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但一方是在为对方的利益或者共同的利益进行活动中受到损害的,可以责令对方或者受益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此类情况应运用公平责任原则处理。
3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一种侵犯,是一种侵权行为。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依据《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 ,3款及132条规定及有关特别法的规定,包括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
3. 1过错责任原则
依据《办法》第八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存在过是学校承担责任的前提,承担多少法律责任依其过错而定。过错是指行为人表现出的违背法律与道德的主观心理状态,从其形式上看有过失与故意两种。过失是对学校、教师而言不希望损害结果发生,但应当预见却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虽已预见,由于过于自信不会发生,终致未尽义务与职责而导致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行为会发生不良后果,但仍希望与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学校或教师在管理教育活动中有行为过错,致使学生伤亡事故的发生,学校应当依据其行为过错程度而承担相应的责任。
3. 2无过错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指的是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以过错的存在判断行为人是否承担民事责任,而是以发生的损害结果(也称为损害的事实存在)为价值判断标准的归责原则。即只要伤害的事实是客观存在,依据《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的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正是对无过错责任的一般规定,同时法律又有规定,所有人、管理人(监护人)都要承担民事责任。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体育活动时造成伤害,是一种监护责任,适用特殊的民事责任中的监护责任。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60条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这一规定适用于无民事行为能力者的监护。因此,学校也要承担不伤害的民事责任,给予受伤害者一定程度的补偿。
3. 3公平责任原则
公平责任原则,也称平衡责任,指当事人双方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在不能根据法律适用无过错责任,又不能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根据《民法通则》第132条之规定、《关于贯彻执行
4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应对策略
1.学校及体育教师须充分了解体育活动的竞争性和对抗性,强化“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意识和措施,把安全教育当做学校体育的任务进行强调,认真履行其监护义务。
2.依法制定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学校管理者和体育教师的素质,督促教师要尽职尽责,教育学生时刻注意安全,杜绝重大、特大伤害事故的发生。
3.建立学校安全制度,采取切实安全措施,定期检查,消除事故隐患。特别是体育设施要及时维修,教师上课前须认真安排和检查上课器材、器械。
篇10
兴趣是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才会充分启动思维,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要想让学生保持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各种措施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
1.重组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课改的深入,教材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成了教师和学生真正的“朋友”。在教学的实施中,应该从生活和教学实际出发,来认识教材、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开发和拓展,使教材的教学内容和顺序能够得到重组和优化,把枯燥乏味、难理解的理论知识,融会到实际的、形象的、直观的知识中,以利于学生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理解教材,激发兴趣,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并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和难易程度界限,特别表现在应用软件上,WORD、POWERPOINT 等,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的琐碎的基本知识如拼写检查、背景设计、模版设计等才能作出作品,讲授这样的课程时可以打乱教材顺序,首先抽取精髓来讲。比如讲Frontpage时,首先用它做了一个网页进行自我介绍,并使用了文本、视频、动画等链接。学生很好奇,跟着笔者具体去实现它。只用了短短的几个课时,大部分同学就能随心所欲的制作。
在上机操作课中,通过学校的局域网,将学生优秀电脑作品演示,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成功。
2.引入课题,拓展学生学习兴趣
课题引入的是否成功,直接决定了一节课效果。比如学习从网络上下载软件,教材上只说明了下载的方法,这些内容并不能充分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更不要说产生好奇心了。学生通常对音乐、歌曲感兴趣,对用计算机欣赏歌曲更怀着巨大的好奇和兴奋,所以当他们走进教室时,就用Real Player 播放一首很流行、受他们欢迎的歌曲,这一招立竿见影,他们马上被吸引过来,簇拥在计算机前,一边听,一边窃窃私语。教师可以趁机向他们简单讲述用Real Player 听歌的方法。但是学生机上没有歌曲,也没有播放器怎么办,到网上下载一个。课题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引入了,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做得专心致志,他们不仅学会了下载软件,还学会了安装软件,兴趣也大大提高,下课很久了还不肯离去。
3.通过游戏教学,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有益的游戏,却不以游戏为目的,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引导学生学习其他计算机知识的手段。游戏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游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很快。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操作鼠标的技能明显提高。 4.即学即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在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同时,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我想这是学生们喜爱网络知识的主要原因:学会使用浏览器,就能浏览和探索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学会发送电子邮件,就能和同学们相互联络;会发帖子,就可以和许多志趣相投的网友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学习效果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