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绘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27 18:1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籍测绘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测绘工程;特殊地形;测绘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各行业生产技术也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提升。其中以测绘行业的发展更为突出,其发展进程可谓是空前绝后,但是由此也引发了许多的新问题。地形测绘作为目前测绘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整个测绘技术发生了质的变化,无论是设备、技术还是理念,其变化都非常的明显。
一、测绘工程概述
目前,尽管国内测绘工作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但是普遍存在着测绘技术不合理、不达标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中更为突出,使得整个测绘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不仅无法及时的满足现代化施工技术要求,更是在整个管理环节存在严重的缺陷。
1、测绘工程概念
所谓的测绘工程主要指的是以测量空间、地形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地形图,是以地球以及其他行星的形状、重力为主的研究对象,它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应用十分广泛,包含了对各地地表动植物、地貌、地形构造、水文、矿藏的勘测与研究。通常来说,在一个地区建设和发展之中,必须要通过地形测绘师提前对该地区的地形条件、地理结构进行调查和统计,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因此来说,测绘工作的开展极为重要,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点环节。
2、特殊地形条件下的测绘工作
特殊地形条件下的测绘工作与传统的测绘技术并不是对立的矛盾,它只是在传统的测绘技术基础上对特殊地形进行勘测的一种新技术,其在工作中主要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都来源于测绘学。在特殊地形测绘工作中,无论是采用现代测绘技术还是传统的测绘技术来进行工作,其基本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数据采集以及地形、地貌做服务的,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工程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的主要手段。
二、地形测绘工作要点
我们在地形测绘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地形条件,这种条件下采用传统的测绘技术根本是无法实现预计工作目的,使得整个工作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和缺陷。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常见的特殊地形主要涉及到隐蔽地区、旧城镇内部所存在的房屋、泥泞地区等等,这些地区因为工作人员无法直接在测绘区域通行测量,使得整个测量工作开展一筹莫展。对于这些地区的测量,我们必然需要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进行控制。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特殊地形也是一样,它只是相对于普通的地形结构来说是特殊的,因此在测绘工作中我们必须要采用符合当地测绘要求的技术理念,从根本上转变特殊地形这一概念和要求。测绘工程的最本质工作在于测量高度、角度以及距离,这一特点和内容无论是在哪种地形结构中都是可行的,都是不可替代的工作重点。因此在特殊地形的测量中,我们要本着这一要求进行,是为了实现这一本质目的进行的,也只有在工作中深入的理解了这一本质目的,那么整个工作的开展也就出现了有针对性、有目标的勘察。在特殊地形测绘工作中,整个工作开展都无法摆脱测绘方案、理论验证平台以及保证基础,这就要求在工作中针对特殊方案和传统技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优势互补。
目前,全站仪数字测图和GPSRTK数字测图是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测绘的主要方法。但它们均在实际生产工作中都存在观测局限性等缺撼。具体表现在:测绘工作中,以全站仪为代表的测绘仪器在测量工作中就要求测站与测点间必须通视,其弱点是测量精度不均匀.精度随距离增加而降低:而使用RTK仪器测量时虽然不需要基站和移动站彼此通视,能远距离传递三维坐标。不会产生误差累积。但只适用于视野开阔、地势平坦或较高的地形区域。由于实际工作环境有不可预知的复杂性,即使CORS站网或者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往往都无法避免障碍物(如高山包、房屋、室内、树林、各类发射塔、高压线等)对电台通信和差分信号质量的影响。受高度角限制等一般在较隐蔽地区实施困难。因此如何在具体的实际生产中,充分利用传统测绘技术和现代高新测绘技术的优势互补.达到最有效的生产高效率,是测绘增值利用理念和我们测绘生产的目的。从以上各技术的优缺点得出,将其有效的技术整合,从而大量减少内外业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且能最大可能的提高测量精度。
三、以旧城镇村舍房屋密集区为代表的测绘方案
首先,野外草图的绘制。不难发现.经过规划设计过的村庄测量时,其野外草图的绘制较清晰直观。草图布局也合理完整。但没有经过规划的村庄其野外草图绘制时.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会感觉杂乱无绪,经常造成因为测定的点图不符,使室内编图出现差错;甚至在野外测量时还容易丢失地物。为有效改观这一现状的重复发生.建议此时干脆不绘野外草图。只在设立测站后测定能看到的各房角点。等所能测的碎部点都完全测定后.再室内通过电脑把所采集的相关海量数据和信息的流程处理简单化.并且成直观汇总展现后以一定比例尺打印出来.再去野外实地根据点位量画草图。这样能确保草图及室内编绘图件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同时保证了测量精度不会损失。
其次,体现在野外数据采集。特别在地物密集地区.传统测绘技术如(全站仪)测距速度快,测距镜头灵巧,可以最大限度的接近地物点需要采集数据的点位,具有GPSRTK测量无法相比的优点。因此,一般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用全站仪补测RTK不能采集数据的区域.以保证数据精度。但总会因为居民区(或工厂等)经常出现锁门等现象,测量人员无法直接进入其院内实地测量作业。这时无论使用GPSRTK仪器或者普通全站仪都会失去作用。为保证测量精度而等联系到主人回来会延误时间.此时建议在测区其它高处(如楼顶等)用GPS肌(设立测站.再采用免棱镜全站仪(如拓普康免棱镜全站仪Gm002N仪器)进行测量碎部点,这一方法比较省时、方便和快捷、高效率,且能保证测量精度。尤其在地籍测量中对困难地区隐蔽界址点的测定最显效果。
四、结束语
我们在倡导现代高新科技测绘的同时。扎实基础理论。利用传统测绘生产技术的优势,区别对待一些特殊的地形.采用一些相对的特殊测绘技术方式进行的高效率测绘生产工作。从而最大的减弱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作业时间等。其技术同样应在长期研究和生产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测绘工程;特殊地形;测绘技术方案
引 言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测绘技术在地表动植物、地形构造、矿藏、水文、地貌等反面勘测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测绘工程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一、测绘工程概述
(一)测绘工程概念
测绘工程指的就是绘制地形、空间信息的一种信息地形图,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地球、其它行星、重力等,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一般而言,在一个区域建设中,一定要让地形测绘师事先对该地区地理结构与地形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进而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所以,测绘工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二)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
特殊地形测绘工作和传统测绘工作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其只是在传统测绘工作基础上对特殊地形进行测绘的一种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其主要工作内容与方式均是来自测绘学。在特殊地形测绘工作中,无论是运用传统测绘技术,还是运用特殊地形测绘技术,其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得到相应的数据与地形状况,同时也是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加强施工效率的提高,减少施工时间。
二、地形测绘工作的要点
在测绘工程中,均会遇到各种困难问题,特别是一些地形测绘,怎样合理利用土地,怎样勘测偏远地区的土地等,已经成为了测绘工程中的难点问题。我国地域比较辽阔,地形也比较复杂多变,特别是高原地区,比如黄土高原,因为其土质比较疏松,存在着很多的沟沟壑壑,在开展测绘工作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难题,无法确定铁道位置,导致铁道非常容易被雨水冲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河流、高山等均是阻碍测绘工程有序进行的障碍。因此,在开展测绘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不断的学习,探索更加先进的测绘技术,改良测绘设备,创新管理理念,加强测绘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
现阶段,全站仪数字测图与GPS-RTK数字测图这两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局限。其主要体现为:在测绘工作中,利用全站仪测绘技术的时候,需要在测站与测点之间实现通视,并且测量精度不够均匀,随着距离的逐渐增加,其精度也在逐渐下降;而应用GPS-RTK技术的时候,尽管不需要实现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视,就可以完成远距离的三维坐标测绘,避免出现误差累积,但是也只适合应用在一些视野比较开阔、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对传统测绘技术与现代测绘技术进行改进,实现其互补,尽可能提高其工作效率,实现测绘目的,促进工程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林地繁茂地区为代表的隐蔽区域测绘方案
在树林中开展测绘工作的时候,受到高度角的影响,GPS-RTK信号非常弱,无法确保测绘精度达到工作要求;而如果使用全站仪技术进行测绘,就会出现一些树木障碍,导致无法完成测绘工作。此时,就可以利用导线推进断面的测绘方式:利用测设导线点、距离、角度、放样点坐标的数据,结合其理论坐标值进行测站待测点坐标的计算,并且计算出相应的距离与方位角,进而得到相应的数据。因为在同一断面内,其方位角是固定的,可以利用断面两端点坐标进行断面方位角的计算。之后利用三角形的正弦定理进行断面任意距离的计算,得到通视距离。通过相关计算可以得知,无论是测站左偏离设计断面线,还是测站右偏离设计断面线,只要明确测站点到已知断面线的角度,就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计算出偏离设计断面的距离,得到相应的数据,之后利用全站仪测绘技术进行实地放样。
四、以旧城镇村舍房屋密集区为代表的区域测绘方案
首先,野外草图绘制。通过相关实践工作的开展,在设计规划村庄测绘工作的时候,其野外草图绘制均比较直观、清晰,相应的布局也比较合理、完整。但是没有进行计划规划的村庄野外草图,即便是一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会感到难以理解,经常出现测点与草图不符的情况,导致室内编图经常产生差错,甚至在进行野外测绘工作的时候,经常出现丢失地物的情况。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不进行野外草图的绘制,直接设置一些测站,进而对各房角点进行测定。在完成所有碎部点的测量工作之后,进行直观的汇总,整理相关的测量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简化,根据相应的比例尺进行打印,之后再去野外进行实际情况的定位,绘制相应的草图。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野外草图与室内图件的符合、完整、准确,还可以确保具有相应的测绘精度。
其次,强调野外数据采集。尤其是在一些地物比较密集的区域,全站仪测绘技术的测距速度比较快,并且测距镜头非常灵活,可以尽可能接近地物,展开相应的测绘工作,加强数据的采集,具有GPS-RTK技术无法相比的优势。所以,在工程项目测量中,全站仪测绘技术可以采集一些GPS-RTK技术无法采集的数据,进而提高测绘精度,保证工程建设的完整、精确。但是,因为居民区经常出现一些锁门的情况,测绘人员无法直接进行实地测绘工作,此时也就无法使用全站仪测绘技术和GPS-RTK技术。为了确保测绘精度,一定要及时联系主人,如果无法及时开展测绘工作,可以在测区其它比较高的地方,设置GPS-RTK技术测站,之后利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碎部点的测绘,这样的方式非常省时,并且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确保测绘精度。
五、以荒漠区、滩涂地、泥泞地等为代表的区域测绘方案
针对海边、河边等因为落潮产生的荒漠区、滩涂地、泥泞地等,均具有相同的特点,也就是,尽管地表处在状态,但是人们即使借用一些相关工具,如船只等,也是无法进行通行的。针对面积比较小的区域而言,可以进行范围线的绘制,并且在内部设置相应的等高线,但是如果面积太大的话,就一定要对区域内的高程进行测定。为了确保测绘的精度,可以在测区周围进行GPS-RTK测站的设立,之后利用免棱镜全站仪进行相应的测绘,或者进行近景摄影测绘,完成相应的测绘工作,保证相关工作的全面落实。
六、 结束语
总之,,在开展测绘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并且学习一些国外的先进水平,不断改进与完善我国的测绘技术,进而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 徐凤芹.测绘工程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方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9).
篇3
关键词:地籍测绘 土地开发整理 房地产开发 作用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254-01
1 地籍测绘概述
地籍测绘是指对土地的权属临界点、临界地址进行测定,并将相关土地的权属、具置、实际使用面积、利用情况等因素测绘到图纸上。地籍测绘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而开展的测绘工作,是在地籍调查中实现依法确定权属及利用状况的技术手段,因而能够为地方地籍档案的建立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时期建设对地籍测绘的需求日益增长,无论是地区资源环境管理和开发建设,还是工程勘探设计等,都离不开地籍测绘的支持,在地籍测绘技术、产品及服务方面表现出强烈的需求。因此,地籍测绘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备受关注。从我国新时期建设的趋势来看,土地开发整理和房地产开发尤其具有代表性。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使农村、城镇土地资源呈现出迫切的开发需求,而立足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土地资源开发整理必须具备科学的依据,地籍测绘不可或缺。同时,房地产业近十几年来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其测绘的成果直接关系到业主的利益,关系到行业的和谐稳定。因此,新时期建设应充分发挥地籍测绘的优势,促进土地开发整理的顺利实施,以及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2 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用
在土地开发整理方面,地籍测绘将服务于工程的不同阶段。首先,在工程前期的决策和设计阶段,地籍测绘工作需要对该地区的地形地貌、旧村改造及搬迁人口、损失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对旧城镇的地下道路、基础设施等进行详细的信息测定。这些地籍测绘信息的形成将作为项目可行性分析的依据,用于建设审批和开发决策。其次,进入工程实施中期,施工单位需要应用地籍测绘提供的数据进行设计方案的施工测控,同时政府部门及监理部门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参考。最后,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地籍测绘的数据以工程项目成果图的方式存入档案,因而对测绘精度具有更高的要求。土地是我国宝贵的资源,土地开发整理对地籍测绘准确性、现势性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土地开发整理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土地资源使用应保持科学审慎的态度,避免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及不合理开发;从地区经济建设角度,土地开发整理应与本地经济发展保持协调,满足地区生产生活对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需求。因此,地籍测绘的作用首先体现在为土地开发整理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支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涉及不同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地籍测绘信息的形成要确保真实、准确,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资源环境建设等信息汇总,根据测绘的原始结果,反映所开发地区的地形地貌、人口、交通等特征,以便政府部门对开发的土地进行科学选择,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
第二,节约建设投资。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地籍测绘信息不仅是政府部门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更要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伴随开发投资的全过程。而从工程项目建设的实践来看,前期对设计方案的分析决策对工程建设成本的投入有着更显著的影响,设计方案的优化避免了后期工程建设问题的反复发生,而且即使是发生工程变更,如果是在设计阶段发生,其损失也远低于发生在施工阶段。因此,对设计方案的选择、投资的合理计算等都需要一套科学准确的测绘成果,地籍测绘的有效实施将促进建设成本的节约。
第三,规范土地开发工程。地籍测绘的结果是土地开发整理的决策依据,是项目设计方案形成的依据,因而也成为规范工程建设的依据。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开展建设,要做好符合实际的设计,测绘资料就必须详实。所以地籍测绘也对土地开发工程形成有力的约束。
3 地籍测绘在房地产开发中的作用
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住房问题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房地产业自兴起以来,发展速度快,建设规模大,在满足群众住房需求、促进城乡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过程中,地籍测绘的作用不容忽视。
第一,地籍测绘关系着业主的切身利益。地籍测绘工作形成的信息量很大,工作细致而复杂,其地籍测绘信息的形成关系到业主的切身利益。经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而地籍测绘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商品房开发项目为例,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呈现出异常火爆的发展态势,即使经历金融危机考验,经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房价仍存在居高不下的问题。从群众利益来看,业主买房是根据单位价格乘以相应的面积,最后得出总房款。对房屋面积的测绘稍有差错,就会导致业主利益受到损失。比如实际面积小于购房合同中约定的面积,这意味着业主没有购买到足够的面积。而通过地籍测绘工作的开展,房地产企业最终向业主发放购房合同时,可以根据地籍测绘结果进行总房款的多退少补。因此,地籍测绘的结果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对维护业主利益至关重要。
第二,地籍测绘促进了城乡房地产业的发展。地籍测绘的结果不仅具有法律效力,其对地区地形地貌、人口、建设条件的分析也将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信息。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新时期城市建设的发展,各地都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地区的权属界线、地块用途、所属位置、面积大小等都是使用者、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详细地籍测绘结果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而地籍测绘又是一项动态性的工作,其数据会不断更新,以反映当地的最新建设成果。因此,开发商可根据某地区近年来的规划发展情况做出投资开发决策,其房地产开发建设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而且可以带动建筑工程周边的交通发展,地籍测绘还可以详尽地表示地区现有的交通状况,为地区交通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第三,地籍测绘可以为公共管理提供支持。经济建设与公共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有序的公共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房地产项目开发及销售还伴随着权属界定、税收征缴、灾害赔偿、环境保护等重要工作。地籍测绘的结果可以为权属纠纷问题提供依据;使纳税人按照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进行纳税;使房屋财产在发生灾害后能够具备赔偿依据;使房地产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等等。所以地籍测绘发挥作用的范围非常广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地籍测量;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
中图分类号: P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城镇扩建工作的深入,地籍测量的内容也比以往更加丰富,在城镇建设中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做好地籍测量工作对于城镇建设以及基础工程的建设来说意义重大。作为地籍测量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技术,测绘技术是做好地籍测量工作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测绘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测绘技术开始朝自动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程度方向发展。相比于传统测绘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产品不仅具有多样化特点,技术含量相对于传统测绘技术来说也有很大提高,从而使得数字化技术更能够适用在实际地籍测量工作。测绘技术的科学化,使得地籍测量的质量与速度大大提高,也促使测量工程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下去。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点
作为地籍测量中的核心技术,测绘技术是做好地籍测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数字化测绘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它同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有诸多优点。
1.1充分利用计算机
相对于传统测绘技术,数字化测量技术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同计算机兼容并处理相关的数据或者材料。通过数字化测绘技术获取地籍测绘的信息与数据之后,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从而使相关部门或者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进行工程决策。并且通过计算机获取的信息和数据的种类较多,比如作为网络设计的资料、与工程相关的设计方案、土地开放方案等等,有利于全方位掌握工程信息。
1.2应用与维护更为方便
数字化测绘产品的优异性还表现在其快捷性。在处理数据时,同传统的测绘产品相比较,数字测绘产品处理数据更加的简洁、方便,处理速度也很快。传统测绘产品在处理和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发生错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补救,甚至需要重新对这些内容进行测量。但是数字化测绘技术则没有这方面的困扰,如果在处理和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发生错误,只需要对图表进行简单的更新与完善即可。
1.3技术与方法成熟
传统地籍测量有内业和外业的区分,外业的工作强度比较大,并且成图的时间比较久,这些特征在地籍的具体操作技术上都有所体现。而数字化测绘技术下的地籍测量则在具体操作技术上作出了创新,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使得内业和外业之间的差别不那么明显,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成图时间。数字化地籍测量与传统地籍测量的差距不仅表现在具体操作技术上,在地籍测量的管理原则上也有明显差别。以往传统地籍测量主要以分级布网以及逐级控制为原则,数字化地籍测量则使得这项原则被突破,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1.4 迎合客户的需求
客户的需要永远是市场的指标。随着经济的发展,客户的眼光开始发生变化,他们的要求更加严格,需求也变得多元化。而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满足客户的很多要求,根据不同客户制定不同的地籍测量方案。按照客户的要求,对产品进行加工使其能够更好的符合客户的期望。此外,计算机在数字化测绘技术中的运用使得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对产品的图形进行拼接、缩放。
1.5 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投入
相比于传统测绘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投入,合理节约资金,这主要表现在可以一图多用上,使测绘的技术得以减少,节约成本。由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研发出来的成果具有高精度性,这些成果在今后的运用中将会发生更加重大的作用。此外,这些高精度性的成果在今后的运用中一旦发生错误,还可以进行修改与更新。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践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它同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优势表现在能够充分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具体操作技术与操作方法更加成熟、应用与维护更为方便、迎合了客户的需求、实现了资源共享等各个方面,这些优势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投入,这也是数字化技术能够在地籍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地籍测量的实践平台,集作业方案、作业依据等于一身,同时也是一项新型的技术方式,给地籍测量带来了新的作业途径。相关部门根据数字化测绘技术提供的数据,制定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案。笔者认为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能够更好的进行土地碎部测量。碎部测量的内容有图根测量、数据采集以及外业测绘等。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根据图根的测量与布设,运用合适的测量方式对现场土地的实际地理进行测量。在较为宽阔的区域,测绘工作人员会采取PTK 技术来布设图根控制网。这一过程中会采用GPS RTK,其目的是观测点位之间的相对误差。而在较为狭隘的区域,比如街道、建筑物等,则会用到全站仪。第二,一体化数字测图可以在地面内外业中广泛使用,比如在大比例地图的区域就常采用这种测图模式适合。通过一体化数字测图的适用,能够获得精度比较高的数字地图。再次,有很多偏远地区,实地测绘工作的展开难度大。如果运用数字化测绘设备进行测图,将会给这些工作带来便利,从而实现原图数字化。原图数字化测图一般有两种,分手扶跟踪数字化与扫描矢量化。将两者在精度效率上进行对比,后者明显高于前者。但是缺陷在于扫描矢量化这种原图数字化测图不能够准确的模拟成图地貌特点。经常需要对其再次进行修测,并且对原有坐标进行调整,从而使精确性得到更好的保证。第三,能够使得航测数字成图成为现实。这种测图方式一般是应用在测区范围比较广泛的区域。主要的运行模式是通过空中摄像将影响作为模型而建立起来,然后运用计算机手段通过计算机对其进行分析,最终获得地籍测量所需要的数字地图。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大大减少测绘人员的劳动量。
纵观上文对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不难发现现代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重要意义。通过一体化数字测图、原图的数字化以及航空数字测图等专业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地籍测量的精确度,节省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3.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在的不断发展。我国土地资源不仅是民生的关键,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地籍测量作为土地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内容,其测量技术的发展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意义重大。只有使测量技术更新,才能使地籍测量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合理化。而相比于传统测绘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产品具有多样化优势,技术含量相对于传统测绘技术来说也有很大提高,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量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庭仙.探讨数字化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08).
篇5
【关键词】地籍测绘;GPS;测量方法;控制测量;应用
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为保证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准确性,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地籍数据收集、整理、储存管理系统,GPS技术是目前常用的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技术,GPS技术是在传统的测量方式的基础上,利用卫星空间定位技术,能有效的解决传统测量方式中无法解决的难点。
一、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概述
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是指在地籍测绘工作前,为满足地籍基础控制和地籍图绘制的需求,以地籍区域为测量范围,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方法测定地籍基本控制点的过程。地籍平面控制网分为基本控制网和地籍图根控制网,基本控制网分为一、二级控制网和二、三、四等控制网。在进行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时,要根据测量规模、测绘地籍图、各等级控制网合理的控制测量点,确保地籍测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GPS测量方法
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差分GPS定位和RTK定位是GPS测量方法应用最广泛的两种方法,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1、差分GPS定位。差分GPS定位根据基准站发送信息的方式可以分为伪距差分、载波相位差分、位置差分、相位平滑伪距差分等四种方式。这四种方式都是基准站将需改正数据发送到移动站中,由移动站进行数据修正,从而获得精准的定位结果,不同点是需改正的数据内容和差分定位精度不相同。本文以伪距差分进行分析。伪距差分是目前在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利用计算机计算出基准站和可见卫星的距离,将计算的距离和含有误差的测量值进行相比较,然后将卫星的测距误差传递给用户,用户根据测距误差修正测量伪距,然后消除公共误差,求出自身的位置,提高定位的精准度。伪距差分GPS定位的特点是精确度很高,伪距改正数可以直接进行修正,不需要改变当地的坐标;基准站能将卫星的改正数全部提取出来,用户可以任意接收4颗卫星的改正数。
2、RTK定位。RTK定位技术是一种载波相位观测值动态定位技术,RTK定位技术能随时提供观测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其定位的精确度可达cm级。采用RTK定位技术,基准站能将测量点的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传递通过数据连接传递给流动站,流动站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在不到1s的时间内对基准站传递的数据和采集的GPS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并且数据定位可达cm级,流动站既能动态监测,也能处于静止的工作状态。在固定整周未知数解后,只要保持4颗以上的卫星相位观测值和相关几何图形,流动站就能进行数据处理。RTK定位技术的关键是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因此,RTK定位技术对基准站接收机的要求很高,要求基准站接收机能对控制点进行实时观测。
三、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GPS测量的应用
采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不需要进行相互通视,这样就能避免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控制点的选取具有局限性,从而保证了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全面性。GPS定位技术的发展为地籍测绘控制测量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变化,GPS地籍测绘控制测量和常规的地面控制测量相似,也是分为技术设计、外业实施、内业数据处理等三个过程。
1、GPS地籍控制网的建立。(1)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精确度。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是对地籍图根控制点和地籍基本控制点进行测设,是建立基础地籍资料及地籍动态管理的基本工作。根据相关规定,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可以分为二、三、四级三角网、一、二级导线网、GPS网,采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控制,不需要布设常规三角网,只需要根据测设范围及城镇规模,确定合理的控制点,从而保证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全面性和准确性。(2)基准设计。GPS的基准包括网的基准、尺度基准、方向基准等三部分,GPS网的基准设计是指GPS网位置的确定,在确定网的位置时,可以固定网中一个点的坐标值,或者利用自由网稳拟平差确定网位置的基准。自由网稳拟平差是一种最小约束法,用最小约束法平差GPS网,对网的尺度和方向没有很大的影响,平差后网的尺度、方向、精确度是不变的,但网的位置及点位精度会发生变化,在网中选出固定坐标点后,确定网的位置基准时,会GPS网的尺度和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和观测值的精确度相关。(3)选点和观测方案的确定。GPS测量站不需要相互通视,GPS网的图形结构灵活性比较强,因此,GPS测量选点工作比传统的出控制测量选点简单。选点的准确性对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在进行选点前,要充分收集测量范围的相关地理信息,掌握原来测量点的分布情况,选点的位置要远离大功率电视塔、大功率雷达、发射天线等,选择的测量点要尽量在平面上,不要选择在坡面上,选择的控制点要便于观测,交通位置要方便。控制点的间距不需要固定,可长可短,在GPS网中最长边可以达到20km-30km,最短边可以达到600m-1000m。观测卫星的位置对GPS定位的精确度有很大的影响,为保证观测的最佳时段,在确定观测方案时,要编制GPS卫星可见图。在进行GPS定位时,卫星和观测点组成的几何图形,无论是相对定位,还是绝对定位都不能超过设定的要求。GPS网的规模、基准站接收机的数量、定位的精确度等,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外业实施。GPS测量外业实施可以分为外业准备、外业观测、成果分析等三个部分。外业准备的主要工作是设计技术和选点埋石,在设计技术时,要综合考虑观测范围、测量任务、测量精度等;选着的测量点要尽量和原来的侧脸点重合,测量点要选择在视野开阔的地区,尽量避免电视台、变电站等设备,测量点的交通要方便。外业观测是利用基准站接收机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成果分析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对GPS测量的重复边差、同步环闭合差、非同步多边形闭合差等数据进行分析,对误差进行修正。GPS测量系统利用外业测量的数据构建GPS控制网,对各控制点的三维坐标进行约束平差,从而确定地籍测绘控制测量值。
结束语
GPS技术具有全方位观测、精确度高、计算速度快、布点灵活等特点,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采用GPS技术能有效的提高了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准确性,扩大了地籍测绘控制点的范围,为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将GPS卫星定位技术用于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极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地籍测量工作的工作效率,并且GPS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地籍测量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 吴乔姑.浅谈GPS技术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3,(05)
[2] 于艳丽.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特点及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
[3] 赵春阳,尚亮.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2,10(02)
篇6
【关键词】土地调查;研究;现状;发展
0.前言
土地调查研究工作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各类土地的数量和利用状况,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土地调查研究工作的现状,并着重探讨一下土地调查研究工作的发展。
1.土地调查研究工作的现状
1.1工作底图问题
工作底图是地籍调查的基础,是开展工作的依据。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原城调成果与现状严重不符,原地籍图已无法作为工作底图使用;航片、卫片又不能满足城镇地籍调查的精度要求。因此,通过测绘前置的方式制作工作底图就显得尤为重要。
1.2地籍调查表问题
在以往的城镇地籍调查中经常出现地籍调查表中的宗地草图与测绘成果界址点不符而需要修改,造成了地籍调查表凌乱而且有破坏现象,并且修改过的地籍调查表其法律效力也受到影响。采取测绘前置的工作方式后宗地草图与测绘成果完全一致,可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
1.3权属调查问题
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地籍调查,地籍测量之前首先要进行权属调查,而土地权利人如不向我们提出申请,不提供相应权源材料,地籍调查将无法进行。地籍图中将没有此宗地的信息,也就是出现我们通常说的“开天窗”现象。如将地籍测量提前于权属调查进行,则使全区首先具有一张完备的地籍图,无论土地权利人申请与否,我们都可以利用图形对土地进行管理。
1.4土地登记周期过长问题
以往的土地登记方式,土地权利人在提出申请后要经过地籍调查、地籍测绘等多道繁杂的手续才可完成登记,工作周期过长,社会上对我们的工作效率评价不高。实行地调前置的工作方法后,将地籍调查成果作为土地登记的要件,已大大缩短了土地登记的周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如能再将地籍测绘前置,既在土地权利人申请地籍调查之前,先自行委托测绘部门进行测绘。在缩短土地登记周期的同时可进一步减少登记材料在国土部门的滞留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2.土地调查研究工作的发展方向
2.1土地调查正射影像图制作
我国土地二次调查正射影像图制作主要以1:12000比例尺DMC数码航空摄影影像为基础,为保证成图精度,提高作业效率,DOM的制作采用连续运行的卫星定位服务系统(WHCORS)和大地水准面精化等高新技术手段,采用GPS网络RTK技术施测像控点,内业进行空三加密制作正射影像图,并按要求进行整饰和元数据填写。 正射影像图(DOM)既是制作外业工作底图的基础,又是内业建库的基础,所以,DOM的精度对外业调查和内业建库有很大程度的影响,DOM的精度直接影响整个数据库的精度。
2.2内业判读
以MAPGIS6.7为工作平台,利用检查合格的1:10000比例尺DOM数据,按标准1:10000比例尺图幅进行分幅,与原有土地利用数据库套合配准,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的要求,对原有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的地类进行转换,并运用遥感图像解译标志,结合专业知识对影像进行矢量化,勾绘地类界线,初步判定地类、线状地物的走向及零星地物的位置,并对疑问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进行编号,以便进行野外调查、量测线状地物的宽度和零星地物的面积。
2.3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采用制作的影像工作底图为基础进行外业实地调查,对内业预先判读的地类界逐一进行核实、校正,并量测线状地物的宽度及零星地物的面积,对影像上没有的新增地物进行补测,附近容易找到明显地物点的,可采用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截距法等进行补测;对新修建的道路和桥梁等大型建筑物,可直接用RTK补测,最后将核实、补测的内容及属性标绘在调查底图上或记录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中,以此作为内业数据库建设的依据。
2.4权属调查
权属调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将权属界线调绘在调查底图上,处理和调处土地权属争议,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或《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以第一次土地调查中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及原有权属界线为基础,采用有关权利人现场指界确认,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的方法,已经签署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的,经核实无误,可不再重新指界和签订协议书,在工作底图上调绘,转绘权属界线及界址点。
2.5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流程
根据外业调查成果对内业预判数据进行修改,构建图形拓扑结构,形成全覆盖和不重不漏的土地利用图斑层,建立空间图形数据库,同时录入外业调查的各种信息,如零星地物的地类、面积,线状地物的宽度等,建立属性数据库,并建立图形与属性的关联,进行面积统计,最后建立图幅索引、数据字典,同已经处理好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状地物等各层数据文件加入到库文件中,完成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
3.促进土地调查研究工作发展的有效对策
3.1加强组织领导
政府要建立土地调查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并落实责任分工,扎实开展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支持、密切配合调查工作的开展。
3.2制定调查方案
在开展调查工作之前,要按照要求,根据土地利用特点,制定详细可行的调查总方案,各地也要根据总方案制定各自的调查方案,调查方案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要求报批。
3.3落实工作经费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通知要求,土地调查所需经费按照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根据实际需要从本级政府土地收益或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解决。土地调查办公室要编制本次土地调查经费预算并报批,财政部门要及时落实、拨付资金,保证土地调查各项工作的及时开展。
3.4确保调查质量
政府要对本地区调查结果的质量负责,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数据,严格执行调查方案,保证调查结果真实、准确。对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篡改调查结果等行为要严肃处理。
3.5充分利用调查成果
调查成果是土地情况的基础性综合数据库,要重视调查成果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高调查成果的应用水平。要及时更新调查成果,使数据资料跟得上现实情况的变化,反映出最新情况。充分发挥调查成果在土地管理、城市建设、规划修编以及重大项目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对调查成果要实行统一管理,建立“以图管地”制度,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测量成果;验收方案
Abstract: the topography measurement, cadastral survey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project based measurement laid, but at present the country has not yet been regulations of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on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make independent supervision. How to ensure the proper use of the funds, and qualific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 the product quality is to research and solve the problem. According to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nd design measure results acceptance scheme, to better assess surveying and mapping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Keywords: topography measurement; Cadastre survey; Measuring results; Acceptance scheme
中图分类号: P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 言
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是“十一五” 基础测量的规划要求,其成果是市县城乡规划、国土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各地方测管部门历来都积极地向当地政府申请财政预算经费,来开展这一城乡建设的前期性和基础性工作。测量数据既要满足1:500地形图的要求,又要满足地籍测量的需要,如何做到一图多用、节省投资,又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这是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工作中采用监理机制进行测量成果的监督检查 。
二、 检查验收的前提条件和步骤
1 .验收的前提条件
1 .工作法律程序正确;
2 .按合同的要求完成各项工作;
3 .权属调查没有外承包;
4 .成果资料齐全;
5 .成果经专检合格;
6 .书面申请检查验收的报告。
2 .检查验收的步骤
1 .听取被验收单位的工作总结、自检和成果质量自评的情况汇报;
2 .填写验收记录;
3 .作出质量评价;
4 .写出验收报告。
三、 分区和抽样方法
1 .分区、分类检查验收地形测量作业区的面积大约定为15km 左右。地籍测量则以村(居) 委会为单位分批检查验收。
2 .样品抽样方法确定检查验收区后,在测区接图表上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被抽查图幅(样品),首幅采取抛硬币法确定或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四、 检查项目和质量评定
1 .检查验收项目
1 .文字部分(10分),包括技术设计、工作技术总结、各种资料、仪器鉴定。
2 .权属调查部分(35分),包括权属来源、界址调查、宗地草图、地籍调查表。
3 .控制测量部分(21分),包括E级控制,首级高程控制5”网、8”网和图根控制。
4 .地形要素测量和电脑资料(25分),包括数字化地形图测量和计算机内部属性和拓扑关系。
5 .地籍图部分(9分),包括地籍图、宗地图和面积统计。
2 .质量评定
对文字资料、权属调查、控制测量、地形要素测量、地籍图测量情况分别在质量评分表中,评定各项目质量分数,加总分后评出本项目的成果质量总分。成果评定质量等级的标准如下:总分大于95分(含)为优;总分大于85分(含),低于95分为良;总分大于80分(含), 低于85分为合格;总分低于80分为不合格。
五、 检查比例和内容
1 .文字部分的检查包括技术设计书(实施方案)、技术总结、自检报告、工作报告、测量仪器检验报告及成果的整理和归档,作100%的检查。
2 .控制测量部分的检查控制测量成果作100%检查;外业手簿、计算资料等:E级作100 %、5”控制作50%、8”作30%、图根作15%的内业抽检;外业检查比例:E级为30%,5”、8”为lO%,图根3%~5%。
3 .地形要素测量部分的检查
1 .内业检查:建成区为50%、非建成区为30%;
2 .外业检查:建成区外业作30%、非建成区作10%~30%的外业检查,外业检查包括野外巡视、量边和野外散点测量。外业量边时每幅图至少要量边50条,量边分为一级界址点、二级界址点、地物点间分别注明和统计。外业散点测量分为界址点、地物点、地形点高程、等高线高程分别注明和统计。每幅图测大约100点左右,每测区打点和量边的总量不少于500条(点) 。
4 .权属调查部分的检查
1 .内业检查的抽样比例为30%~50%主要对样品进行街道、街坊、宗地号的划分是否正确,权属调查确定的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土地使用现状和申请书是否一致,宗地草图、 地籍调查表填写的内容是否齐全、准确、规范,与地籍图上注记的内容是否一致,权属文件是否齐全、有效、合法等;
2 .外业检查的比例为5%~10%,主要对样品进行实地界址认定、门牌号、界址边长、 相关边长、宗地内建筑物、界址线位置、类别、使用现状等检查,核对实地、宗地草图、地籍调查表三者是否一致。
5 .地籍图部分的检查
1 .内业抽查比例为30%-50%,主要检查原图的内容、符号的应用及图面整饰是否标准,地籍要素及宗地内部注记、宗地面积和面积汇总及分类统计之间的一致和正确,宗地图的内容及和宗地草图的关系;
2 .外业检查比例为5%~10%,主要到实地检查宗地图和实地的一致性、实测宗地面积精度、地籍要素是否齐全等。
6 .电脑资料的检查
包括文件资料的有序、齐全性检查,平差计算、成图等软件的正确性检查,地形图、地籍图、宗地图的一致性检查,G1s接口的双向读写等方面进行100%检查,对图形属性进行30%的抽查。主要检查:
1 .电脑资料是否齐全有序,包括控制测量的起算数据、计算资料、平差结果,当采用电子记录时有原始数据文件;地形地籍图的块图、分幅图、GIS接口文件,以及宗地图、汇总表及界址点坐标册是否齐全。
2 .电脑资料的一致性,主要是与分幅图、地形图内容应一致,地籍图与宗地图及块图的内容应保持一致,地籍图中地形要素应与地形图一致,宗地图和调查表内容一致。
3 .资料的正确性,包括采用的各种软件是否符合要求;地形地籍图中的符号运用、地物属性编码、图层放置是否正确,图中是否有垃圾;宗地落界时是否严格标定,是否有漏或重界址点。
六、 计分方法
1 .重要因子的计分办法
地形、地籍测量质量评定的重要因子包括:地形、地物点的点位精度,地物点的问距精度,地形、地物点的高程精度,界址点实地认定。
2 .普通因子的计分办法
对普通因子的计分应尽量根据检查出来的错误的数量来扣分,抽检的错误为1%,扣应得小项分的4%,对于没有办法用数据评分的小项,则根据资料详细程度和正确与否适当扣分或给分。
七、 结束语
以上方法是笔者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测绘成果验收方案,经过几年的施行,证明该方案可行且易于操作,且能较实际地评定测绘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 1 ] 詹长根.地籍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OO1 .
[ 2 ] 乔仰文.数字化地籍测量[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 .
篇8
关健词:工艺流程;地籍测量;权属调查;地籍要素
Abstract: this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 some of the work of the cities cadastration overall process flow, cadastral sketches 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authority survey, cadastral elements BuCe, etc.,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ities cadastration plan implementation, only supplies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process; Cadastre survey; Ownership survey; Cadastral elements
中图分类号:TU11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近20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的发展和逐步成熟,现代地籍逐步从图簿册向一体化的数据库方向发展。目前,国内外对地籍系统的研究以及对地籍信息系统的开发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已经成功地建立起了许多地籍信息系统,并且投入运行和使用,地籍管理13益向数字化、计算机化的方向发展。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就是为了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权属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调查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城镇地籍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澄清城镇土地的属性、位置、面积、用途、经济价值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奠定了基础。
1、城镇地籍测量总体工艺流程
为全面清查我市城区建成区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权属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开展市城镇地籍调查和数据库建设工程,建立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并对调查成果实现互联共享;建移和完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上地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2、地籍草图综合测量
地籍草图是开展地籍调查的基础。地籍草图综合测量是按照科学的设计,使用专业的测绘仪器,在测区建立平面、高程控制网,不但需要采集地面附着物的位置信息。还要引入部分地形要素(如等高线、高程点等)。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通过这样的地籍资料,不仅能够掌握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权属状况,还能够掌握用地特征以及用地单位与周围地形的依赖关系,规范相邻用地单位的用地活动,增强责任意识。地籍草图综合测量的主要工作包含基础控制测量、图根测量和1:500地籍草图测绘。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地籍草阁综合测量前置是目前最合理、最高效的操作模式,前期测制的1:500地籍草图可以作为后面工序――权属调查的工作底图,可以为城市的规划、交通等部门提供基础用图,也可以为现场绘制宗地草图提供图形参考。传统的工艺流程是在地形图测绘之前或者同时进行权属调查,现场绘制宗地草图,但由于并不是所有的土地调查员都具备娴熟的测绘技术和绘图技能,调查员往往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在现场,还是不能够绘制出合格的宗地草图,工作效率很低;如果在进行权属调查前已经测绘了地籍草图,调查员在现场可以参考地籍草图绘制宗地草图,这样工作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
同时,我们在某测区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地籍草图测绘完成后,通过在基于AutoCAD平台的南方开思绘图软件,在图上标注出建筑物的边长距离,这样的图纸作为调查员专用的工作底图。调查员在用皮尺量测界址点边长时,就可以参考这种特殊的工作底图,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防止粗差的产生。当发现皮尺量距与地形图标距较差超过5cm时,能够在现场及时进行复查,及时找出问题并进行记录,减少了沟通环节和时问成本,降低了出现粗差的几率,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权属调查
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核心。权属调查是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及其权利所涉及的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调查,是针对土地使用者的申请,对土地使用者、宗地位置、界址、用途等情况进行实地核定、调查和记录的过程。调查成果经土地使用者认定,可为地籍测量、权属审核和登记发证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凭证。界址调查是权属调查的关键,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宗地。我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和排除来自行政、技术等各方面的干扰,做到数据、图件、实地三者一致。在进行权属调查时,调查人员在地籍调查表上填写并核实所需要的各项内容及实地确定界址点的位置后,应根据需要现场及时丈量界址边长及界址点与邻近重要地物之间的距离数据,将丈量的界址边长填写到地籍调查表相应的位置上。由于该测区预先实地测绘了地籍草图,权属调查工作更加真实、准确,“数据、图件、实地三者一致”得到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为宗地或地块。“街道”是以行政区内行政界线、主干道路、河沟等线状地物所封闭的大地块。“街坊”是“街道”内互通的小巷、沟渠等封闭起来的地块。“宗”是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凡是被权属界线封闭的、有明确权属主和利用类别的地块称为一宗地。一宗地一般只属于一个权属单位。一个地块有几个土地使用者用地分类界线明显的,可划分为若干宗地;被公用道路、河、沟分割的应划为若干宗地。没有明确使用者的地块。如马路、街巷、广场、水域或城镇内部公用地、归属不明的卒地、城乡交接处的农用地等,用“块地”表示。“块地”与宗同级,可由权属界封闭,也可由地类界封闭。
4、地籍要素补测
地籍要素补测是在地籍草图综合测量的基础上。按照权属调查的成果补充界址点测量、地籍图测绘、宗地图编制、面积量算、成果资料的检查、上交和验收等工作内容。在我省大多数城市l:500城镇地籍图的测制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图。界址点测量是地籍细部测量的核心工作,其主要丁作内容包括:1)全野外数字化测定界址点、采集地籍要素;2)界址点误差检查和修正;3)制作界址点坐标表;4)成果归入宗地档案。地籍图上应表示的内容,一部分可通过实地调查得到,如街道名称、单位名称、门牌号、河流、湖泊名称等;另一部分则要通过测量得到,如界址位置、建筑物、构筑物等。地籍图是对现状空间中与地籍有关的各类地籍要素的地理位置的描述,是地籍管理的基础资料之一。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周,它是在地籍测绘工作的后阶段,当对界址点坐标进行检核后,确认准确无误,并且在其他的地籍资料也正确收集完毕的情况下,依照一定的比例尺制作成的反映宗地实际位置和有关情况的图件。宗地图是在相应的基础地籍图或调查草图的基础上编制,宗地图与地籍图上的内容必须统一。面积量算的内容包括宗地面积、地类面积、宗地内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量算与面积汇总统计。面积计算与汇总的结果以表格的形式提供。
篇9
关键词: 数字化测绘;某市农村;地籍测量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测图软件、地面测量仪器、计算机的应用而飞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在城市规划、土地管理、测绘生产、军事工程等行业和部门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在某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作为地籍信息系统中的前期工作,数字化地籍测量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籍信息系统的质量。所以对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农村地籍测量过程中应用的有关问题来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作业依据和相关设备
1、作业依据
《全球定位系统(GP 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地籍图图式》、《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地籍测绘规范》、经审批的测量方案等。
2、相关设备
根据测量方案,并结合某市农村地籍测量的工作量,选用GPS接收机(精度5mm+1ppm)4~6台、全站仪(精度±0.3mm/k m) 8~10台、笔记本电脑10~15台、相应的测量数据处理软件以及大范围对讲机若干。
二、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
通过对某市农村地籍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实地勘察之后,决定采用GPS静态施测方法来进行首级控制,并采用全站仪导线测量和GPS RTK技术相结合的施测方法来进行图根控制,而对于道路旁的房角、围墙角以及封闭建筑物的拐点,则均采用界址点的施测方法来进行测量。因此其作用流程为:
收集和分析相关地籍资料、现场勘探、编写技术设计书GPS静态技术进行首级控制测量全站仪导线控制与GPS RTK技术相结合进行图根测量全站仪及GPS RTK外业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初编地籍图打印地籍草图、外业实地测绘、编绘地籍图打印地籍地图、宗地图地籍二次调查、检测界址边及相关元素、填写地籍调查表成果整理与验收。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点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全站仪、GPS、数字测量摄影仪、数字化仪等为数据采集工具,在外接输入、输出设备和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的数字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技术。与传统的地籍测量方法相比,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自动化程度高
传统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手工操作,外业工作时间长,内业编辑工作量大,而且在操作工程中出错的几率大。数字化测绘将外业采集的数据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中,自动计算处理、自动成图,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精度高
传统的测绘方法,地物点的测定视距误差、方向误差、展绘误差、测定误差等会导致实际的图上误差较大。数字化测绘技术中,测量数据作为电子数据格式进行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在全过程中原始数据无精度损失,避免了人工观测、记录、绘图的误差,可以大大提高测绘的精度。
(3)图形信息量大
数字地图包含的信息量几乎不受测图比例尺的限制,数据可分层存放,使地面信息的存放几乎不受限制。比如将地貌、道路、水系、房屋、植被等存于不同的层中,通过关闭层、打开层等操作来提取相关信息,便可方便地得到所需测区内的地籍图。数字测图时所采集的图形信息,它包括点的定位信息、连接信息和属性信息,易于检索。
数字化测绘得到的信息是分层存放在计算机中的,便于成果的使用、维护和更新。当实地有变化时,只需输入有关的变化信息,经过编辑处理,很快便可以得到更新修改后的图,能够随时保持产品信息的现势性。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对地籍测绘产品的各种要素及数据进行再加工,得到不同用途的图件。
三、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具体实施
1、控制测量
在首级控制中采用E级GPS网,以此来方便采用全站仪和GPS RTK进行导线测量。在布设控制网时充分利用某市农村已有的规划控制点,而对于自己布设的控制点,则尽量选在较高或较开阔的地方,并注意避开点位上方的障碍物以及附近的电磁波干扰源。对于建筑物密集的地区,还应采用二级导线点来进行加密。所有控制点均应布设稳固可靠并且与其他的至少一个控制点通视。
2、界址点坐标测量
对于农村地籍测量过程中的房屋拐角、阳台角、围墙拐点以及封闭建筑物的拐点,均采用界址点的施测方法来进行测量,具体通过全站仪来将所有能采集到并需要上图的地物要素均全部采集成为解析坐标。而对于其余的地物则采用地形点的施测方法来进行。在每次点的采集过程中最好由同一名测量员来操作测量仪器,并将各种不同性质的点在输入时命名为相应的地物代码。测量员在实地打点测量过程中应尽可能将一个地物施测完成后再转点进行下一个地物的施测,这样就能使得同一地物的采点数据在内业转换时可以自动联线,从而避免了散点太多导致不利于编图的现象。在每个图块的数据采集结束之后,不要忘记把全站仪无法采集到但很可能是界址点的地物再通过GPS- RTK技术来进行补测。
3、相关数据的处理
当天采集的数据应在晚上及时地导入到笔记本电脑上,由于采点所用的仪器类型和型号均可能不同,因此所导入到笔记本电脑上的数据格式可能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还应通过excel等office软件利用其表格的强大功能来进行数据的编辑和整合,最后通过数据转换软件将其转换成为可连线的数据文件之后,即可以开始绘制地籍图。在此时绘制出来的地籍图中,坎子、垣栅、房屋、道路、地界等均已根椐采集点的顺序连成了折线,测量员可以根椐这些折线再加上自己施测时的记忆就能够较为轻松地进行地籍图的编绘。编绘地籍图时应掌握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即先编绘较大的地物,比如道路、巷道、较大型建筑物等,后编绘较小的地物,最后再对独立的地物进行编绘。
4、地籍二次调查
当完成了某市农村地籍地图的测绘之后,应以其为底图再进行详细的地籍二次调查,在地籍调查过程中最好能有国土局的工作人员进行配合,并且逐户地进行农村地籍二次调查,决不能敷衍了事。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再对之前的测绘成果进行整理和纠偏。
四、结语
在某市农村地籍测量过程中,将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到地籍信息系统中来,不仅需要进行野外权属调查、数字化地籍测量等工作,还要进行数字化地籍产品的质量检验、地籍图数据录入及建库等工作,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籍信息系统的最终结果。通过某市农村地籍测量工作表明,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普及,我国的地籍信息系统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袁昆.浅谈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J].魅力中国.2010(13)
[2]黄克城.基于RTK及CASS的地籍测量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6)
篇10
【关键词】 测绘技术 地籍测量
测绘技术的飞跃发展,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精准、翔实、高效的地籍、土地分类、统计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测绘技术为我省的土地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全国两轮次土地调查在我省的实施,现阶段已在农村广泛开展,地籍测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笔者参与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参与地籍测量实践时的经验、教训,探讨现代测绘技术解决现代地籍测量和土地管理在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望得同行斧正。
1 测绘与地籍测量发展的历史
测绘技术产生之初的主要应用之一就是解决土地的划分和测算田亩的面积。最远可追溯到约公元前30世纪古埃及皇家登记的税收记录中。公元前21世纪尼罗河洪水泛滥时就曾以测绳为工具用测量方法测定和恢复田界。我国从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开始了对田地界域进行了划分和丈量。明代编制的鱼鳞图册,是我国地籍测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对地籍测量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国政府对此项工作也普遍重视。而数字测量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GPS定位技术以及卫星监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地籍数据的获取、存储、和地籍的管理体制等产生广泛的影响。数字测量技术已成为土地调查与制图的重要手段。其中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主要通过处理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制作数字影像产品和提取地物的矢量信息,它具有获取速度快、信息量多、直观性好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土地利用调查与动态监测。
全球定位系统是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一代精密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即GPS定位技术。它应用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精密定位和城镇地籍测量,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布点灵活、经费省等优点。发达国家都陆续开展了由政府监管的以地块为基础的地籍或土地信息系统的建立工作。现在,我国已开展以宗地为基本单位土地建库和土地发证等土地信息系统。浙江省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在城镇已开展这项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建立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2 浙江地籍测量的发展过程
我省地籍测量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这也与测绘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第一阶段为平板仪测绘地籍图也即“白纸测图”,人工勘丈,手动填表。特点是大量使用手工,精度不高。第二阶段为解析界址点、装绘、表簿自动生成,特点是图属分离,效率、精度有提高,但劳动强度还是较大,自动化程度不高,更新困难。第三阶段为信息化地籍管理,以二调为代表,特点是GIS+OA一体化,随测绘科技的提升信息获取手段丰富,信息管理效率、分析功能强大。缺点是受制于本身精度高要求,制约了其利用高科技测绘手段对信息的实时获取,及快速更新机制的建立。
3 现代测绘技术在我省地籍测量的运用现状
(1)空间定位技术在我省地籍测量的运用。随着现代控制测量学科和定位卫星和、接受设备的发展,地籍测量的空间定位技术已经从最先的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发展到当今的卫星定位,基于cors的网络rtk定位技术,我国的北斗系列导航定位卫星已能覆盖我国,并在加速发射组网阶段。这些现代定位技术从效率上,自动化程度上、精度上使地籍测量有了质的飞跃。
(2)航天航空遥感技术在术在我省地籍测量的运用。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高分辨率影像的获取、轻型无人机等小型地面高分影像的获取,快速制作高分地面影像,为地籍管理中地类的快速、精准获取土地分类统计成为了可能。
(3)先进的测绘测仪器装备。现代测绘仪器设备,如免棱镜型全站仪、可量测的实景影像采集车、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涌现,为地面地籍数据的采集提供了快速的解决方案。
4 现代测绘技术与方法解决现代地籍测量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卫星信号和通讯信号遮挡问题。在城市居民地内部和植被茂密的山区等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区域,卫星信号接收机不能接收到有效的解算卫星数量,在cors覆盖区域,如无通讯信号也不能得到cors站点发出的解算信息,不能随时定位,目前的测绘技术和方法还不能解决这类问题。这些区域目前只能用常规的仪器来解决空间定位问题。
(2)高分卫星影像问题。高分影像一方面为地类调查提供了便捷快速的工具,但这些都是受制于别国,且购买费用比较昂贵,虽我国最近发射了此类卫星,但在精度方面比较难以满足要求。航空影像的获取又受浙江的地理、水雾天气较多的限制,在时间上不能保证地类调查快速开展。
(3)现代测绘仪器设备和国产GIS软件的问题。现代先进测绘仪器还处在实验研究阶段,不但价格昂贵,后续海量数据处理技术还有待进一步跟进,国产的GIS软件在处理效率、功能反面还与世界上先进的ArcGIS等有较大差距,况且这方面的人才还比较匮乏。
(4)不同尺度测绘技术的融合问题。不同尺度测绘技术的融合问题。土地管理需要不同尺度的图件和数据,并且他们之间需要高度相关,配合使用。在地籍测量技术中,摄影测量技术和遥感技术解决小尺度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监测问题,全野外数字测量技术解决大尺度的城镇地籍测绘问题,而全球定位技术可解决多种尺度的地籍测绘问题,现阶段,这些技术没有相应的规程或规范来合理的进行集成和融合,使地籍测绘成果缺乏一致性和连续性。因此,必须全面研究摄影测量技术、遥感技术、全野外数字测量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相互融合集成,确保不同尺度地籍测绘成果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5)对新技术的快速反应应用、地籍日常的更新机制问题。随着3S技术的日益进步,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地籍测绘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总体上来讲,这些新技术的测绘精度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显著。现在我们对这些新技术的反应机制严重缺乏,不能对新技术的使用进行统一的部署,从而造成测量精度的不匹配,给地籍信息的有效更新带来重要的影响。为避免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地籍测绘成果的不匹配,建立地籍信息的日常有效更新,应建立新技术应用的快速反应机制和更新机制,严格控制测绘成果的质量,保证地籍测绘成果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统一性。
5 结语
上述问题虽然客观存在,但随着现代测绘技术(含3S技术)的发展,地籍测量也会不断发展和先进,以满足现代土地管理的需求。也会随着标准、制度的不断完善,实现不间断的信息流传输和更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