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调研范文

时间:2023-09-27 18:1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卫生健康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卫生健康调研

篇1

一、 调研目的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做好2018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川卫发〔2018〕34号)精神,进一步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调研掌握近年来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情况,督导各机构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和区委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决策部署,总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经验做法,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对策措施。

二、 调研内容

(一)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基本情况及成效;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四)进一步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考虑和意见建议。

三、调研方式

(一)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开展自查。各机构根据本实施方案督查内容及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展开自查,于10月20日前形成自查报告(附电子版)报送xxx卫生健康局医政股。

(二)开展实地调研。10月20日至10月30日,xxxx卫生健康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访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实地调研督导。

(三)形成调研报告。11月5日前,xxx卫生健康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研组形成调研报告,并适时通报有关情况。

四、实地调研地点

xxxxxxxxxx所属村

xxxxxxxxxxx所属村

五、调研组成员名单

组长:xxx      xxx卫生健康局副局长

成员:xxx      xxx卫生健康局计财股股长

xxx      xxx卫生健康局医政股工作人员

xxx      xxx卫生健康局计财股工作人员

篇2

建立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跟踪城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是促进城乡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抓手。全国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2008 年全国慢性病总病例数达到 2.6 个亿。专家预测到2020 年,慢性病死亡比例将上升到 85%[1]。实践证明,有效的健康服务管理是降低慢性病死亡率和国家医药费支出的有效手段,是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的参考依据。为推进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卫生部制定了工作目标,到 2011 年底,居民建档率农村要达到 30%,城市要达到 50%。到2020 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科学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2]。就此,卫生部出台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服务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标准》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推动了健康档案工作深入发展。为进一步了解我省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研究其管理水平,促进其健康发展,2012年初,笔者随辽宁省卫生厅组织的调研组,深入辽宁省的沈阳、大连、鞍山和盘锦四个城市,即我省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医改的试点城市,每个城市抽取四家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情况调研。

二、我省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与水平

根据 2011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辽宁省总人口 43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 62.10%;乡村人口占 37.90%[3]。调研的 4个城市中,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 228 个,乡镇卫生院 320 个,分别占全省 53.8%和 32.9%。

1.取得的成绩

(1)建档率较高。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到 2011 年底,上述四个城市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达 60.21%,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居民的建档率为 30.03%。沈阳市 118 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健康调查”任务,96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入户为每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其中,于洪区陵西卫生服务站,在全社区 64983 人口中开展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他们通过义诊、入户走访、门诊、住院患者信息记录、孕妇产前检查、儿童体检、预防接种等多种途径,在街道、派出所、防保站等部门协助下,建立健康档案 61146 份,建档率达94.1%;其中,高血压人数 11400,建档率 31.7%;糖尿病人数 3409,建档率 56.38%;残疾人数 642,建档率 98.13%。

(2)内容丰富。居民健康档案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接诊记录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等组成[4]。个人基本信息除了有居民个人血压、血糖、身高、体重等信息外,还有既往病史、遗传病史、生活习惯(抽烟、喝酒)、家庭成员等记录。对 18 岁以上的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以及残疾人、孕产妇、儿童等有特殊的健康档案。还有卫生服务站人员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居民合理用药指导记录,有为孩子预防接种、孕产妇定期检查提醒记录。

(3)分类管理。健康档案分为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控制和医疗服务等档案。这些卫生服务站将若干份健康档案进行有机的分类,管理规范。其中,儿童保健档案含有出生登记、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健康体检、体弱儿童管理等;妇女保健档案含有婚前保健服务、妇女病普查、孕产期保健服务、产前筛查等;疾病控制档案含有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结核病防治、艾滋病综合防治、职业病报告等;疾病管理档案含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肿瘤、精神病等管理记录;医疗服务档案含有门诊及住院的诊断与治疗、健康体检资料等。

(4)有数据分析。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四个不同城市的 16 家卫生服务站都有资料分析记录。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2009 年至 2010 年 13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 1—6 岁儿童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平均接种率达 90%以上,达到规定要求。其中,兴隆台区卫生服务站对居民健康资料分析详细,即 2009 年至2010 年妇科病资料统计显示,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占妇科患病例数78.67%,宫颈类感染占 65.43%,外阴阴道炎占 25.65%,盆腔炎性疾病占 9.26%,妇科恶性肿瘤检出率为 1.98/10 万,子宫脱垂率为1.85%。疾病管理资料分析,高血压病发病率为 27.13%,糖尿病发病率为 5.64%,恶性肿瘤发病率为 0.95%。

2.建档质量与水平

目前我省相当地区质量差、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质量不高。目前,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卫生站人员上门建档与体检,这种形式采取的机会并不多。我们调研组随卫生站人员走访了一栋居民楼。这 12 户居民中只有 3 户人家“放行”,另 9 户不是家中无人应答,就是拒之门外,有的还冷言相对。二是坐等上门形式建档,即依托居民到卫生服务站就诊时建立健康档案,但由于居民就医愿意到大医院,也造成卫生服务站档案覆盖率较低。三是借助大专院校学生寒暑假上门建档,学生未经专门培训,也是影响档案质量的因素[4]。

(2)不能共享。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居民健康档案只是一次性输入,成为只能反映当时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死档”,资料并不能及时更新与添加,对慢性疾病的追踪、随访,甚至居民个人进行的体检以及住院治疗等所产生的数据不能及时输入。与公安、街道、计生、民政等部门的软件互不兼容,服务站与居民家庭、服务站之间、服务站与大医院之间没有联网,不能达到资源共享。

(3)利用率低。各种不同版本的居民健康档案,特别是各自为政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不但维护费用高,而且利用率低。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将高血压疾病管理软件设计成动态管理,专门聘用人员将社区医师追踪、随访的资料添加到该软件中,而对这项管理的社区医生既不会使用该软件,也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化软件去分析病情,仅仅作为一种摆设供上级领导视察与观摩,使管理与实际相脱离。

三、原因分析

造成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质量不高,不能共享,利用率低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不能双向交流。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仅着眼于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的管理,不能与 Internet 融为一体。健康档案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互相隔离,只能进行有限的调查和被调查,居民由于得不到有价值的健康卫生信息和有效的基本卫生服务而失去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2.信息成为孤岛。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费尽千辛万苦,走访入户进行档案信息采集,将这庞大数据输入和整理,才形成居民的健康档案。而未与当地大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或体检信息系统相嵌,居民看病或体检信息收集不到,造成动态管理虚设的尴尬局面。没有让居民的健康档案“活”起来,更没有使健康档案发挥保证居民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健康护理、推进病人康复的作用。

3.经费不到位。卫生部明文规定,2010 年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 15 元的标准进行专项补助,且资金必须专款专用,要求在每年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开始之前预拨当年经费的 70%。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县区直到 2011 年 1 月才预拨了 2010 年经费的30%。就是这 30%中也有部分变成了乡镇一级的督导检查伙食费和劳务费。

4.保密性不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包括遗传病史、既往病史等个人隐私。但目前好多卫生服务站对居民健康档案的保密做得不够,健康档案不密封保存,结果查询系统也不锁定,没有这方面的规章制度,任何工作人员都可以随时查阅,造成居民隐私外露。

四、改进建议

要想扎扎实实地作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就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提高全民健康档案意识。通过宣传使居民认识到健康档案对其健康的重要性和依从性,使之积极配合卫生服务站搞好立档工作,并及时把自身体检资料、到医院就医信息反馈给卫生站医务人员。还要提高各级领导对居民健康档案的意识,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居民健康档案潜在价值,健康档案是制定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2.增加政府投入。为保证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一是对居民健康体检费用的补助,可结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给予一定补助。二是对卫生站健康档案工作人员补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要在设备上加大投入,要将卫生站信息化管理纳入发展规划中,依托大医院 HlS系统,建立全面、动态、对接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网络。

3.培养高素质人才。要高度重视健康档案人员的培养,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居民健康档案内容、管理制度进行培训,要进行信息学和计算机等知识培训,使其提高管理能力;二是对人员进行医学知识的培训,或到高等医学院校进修,提高其解决问题的业务能力;三是引进相关高校毕业生来站工作。

篇3

一、启动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履行本职工作能力(4月-12月)。通过开展素质提升工程活动,形成一支政令畅通,运作高效,廉政规范,技能高超的优秀卫生队伍。

(一)提升政治素养和行政管理水平:通过开展典型事迹报告、座谈授课等方式,增强广大干部职工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行政管理水平,增强科学执政,依法能力。

二、完成六大课题调研,推进卫生跨越式发展(4月-10月)。

(一)完善卫生系统监督体系的思考与建议。当前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监督体系不健全,还存在许多管理漏洞,迫切需要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以保证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健康医疗服务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和健康发展。由邱向真局长牵头,政工科负责,开展完善监督体系的调研。

(二)乡镇、街道卫生院的职能定位及人员编制配备。当前的基层卫生院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外来人口的冲击、疾病谱的改变,原有运作方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重新职能定位及调整人员编制配备。由吴昌黎副局长牵头,政工科负责在21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开展职能及人员配备的调研。

(三)直属医院的功能定位及应对措施。双层制卫生服务已经成为世界卫生发展的先进模式,我区高层次综合医院已饱和,区级医院走综合性发展道路日显艰难。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将区级医院及时进行科学的定位和功能转化,致力创建惠民医院、专科医院,走出在夹缝中求发展的路子。由叶洪康副局长牵头,医政科负责开展区级医院功能定位及应对措施的调研。

(四)外来人口的防保长效机制及信息化管理。我区有居住6个月以上的外来人口80多万,这些免疫屏障较差人员的流入,对我区的计划免疫、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大挑战、大考验,如何对他们进行信息化管理是当前面临的重大任务。由褚坚副局长牵头,疾控监督科负责开展外来人口的防保长效机制及信息化管理调研。

(五)国有资产的现状及处置方案的研究。卫生系统国有资产较多且存在分布不均衡、所有权不清淅情况,如何规范管理,盘活国有资产,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升值,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公益性价值,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由邱向真局长牵头,办公室负责调研国有资产的现状与处置方案。

(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范与发展策略研究。我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所,其中6所为社会资本所办,2所为国有资本所办。如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发展,走鹿城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之路。由叶洪康副局长牵头,医政科负责开展此方面调研。

三、促进八项工作的开展,解决基层实际困难(9月-12月)。

(一)确定八医的发展方向。20*年12月30日,八医和附一医的合作即将到期,充分分析继续合作和分开的利弊,确定八医发展之路。

(二)明确红旗医院的建设方案。红旗医院拆迁已经4年多,目前红旗医院新院建设还没有落实,完成新建工作已迫在眉睫,尽快制定相关建设方案,启动新院建设工作。

(三)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划方案。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划方案,以此为契机,理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种关系,完成全区9个乡镇卫生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工作,建成2所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20*年度“创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的目标。

(四)出台人员编制调配方案。当前,卫生系统人员编制还存在不合理性,明显制约卫生事业的发展,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人员编制调配方案,提请区编委会审定。

(五)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化管理是卫生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体现,要整合利用现有的传染病、计划免疫、新农合、社区卫生服务等信息管理资源,形成一个整体平台,并向外拓展,实现与公安、民政、计生等部门信息共享,进一步方便群众,切实提高工作效能。

(六)拟定卫生系统用人制度。依据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拟定卫生系统用人制度,为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七)优化服务,提高效能。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办理时间,向社会广泛宣传“0358”制等行政审批服务承诺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八)明确责任分工,制定考核机制。依据科室职能和工作分工,明确岗位职责、量化目标,制定相关考核机制,通过考核出成效。

四、采取十项措施,为民办实事办好事(4月-12月)。

(一)奉献爱心,结对60名辍学女童。积极响应区妇联号召,充分动员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关爱女童,帮助60名特困职工家庭品学兼优的子女完成学业,让他们重返校园,安心学习。

(二)回报社会,百名医生下基层。积极响应卫生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以组织部提倡的高级人才和拔尖人才汇报社会行动为契机,组织百名优秀医生下基层服务,加快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三)树立典型,表彰10名农村基层老卫生工作。农村是卫生工作最重要的地方同时也是卫生工作的薄弱之处,优秀卫生人才匮乏。表彰在农村基层卫生一线工作时间25年以上的职工,营造热爱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推动农村基层卫生工作。

(四)倡导公平,帮助2万名新温州人建立医疗保障。新温州人是温州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弱势群体,加快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帮助2万人新温州人建立医疗保障,让他们更好的融入温州的生活,努力实现“人人享受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目标,实现社会公平。

(五)以人为本,救助1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贫困精神病患者因贫不能得到有效救治,肇事事件常有发生。以人为本,为1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医疗救助,给辖区居民提供一个更安全、更和谐的居住环境。

(六)执法前移,为10家企业提供上门服务。进一步转变执法观念,倡导以人为本的文明执法。执法单位主动上门,为10家企业提供执法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力所能及实际的问题,促进企业发展。

(七)防范疫情,为1000名对象提供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深入实施艾滋病综合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大免费咨询检测宣传工作,为1000名提供免费自愿咨询检测(VCT),有效遏制艾滋病在我区的传播。

(八)服务农村,为5万名农民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扩大受益面,为5万名农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让农民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使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篇4

我辖区内主要以石油化工,制造业等为主,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的产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辖区大大小小有毒有害场所几十家。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具体情况如下:

1、组建机构,落实责任。

在防职工作中,能够建立以法人为组长的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设置职业卫生专兼职人员,明确了企业职业健康管理责任,做到了一定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2、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在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部分企业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要求,结合上级部门文件精神,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劳动者开展预防职业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在工作面、办公楼等有职业危害场所设置职业危害因素告知牌,提高了全员对防职工作的意识,了解了所作业的场所存在职业危害因素,能够自觉使用和购买防尘口罩。

3、制度建设方面。制度建设依然欠缺,防治职业卫生的规章管理制度方面需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防治职业病工作才有成效。

4、健康监护

所调研企业能够进行岗中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开展,岗前检查和离岗检查有的没有落实好。

5、档案管理

基本能够完成档案管理。

6、职业卫生检测和评估。所调研3家企业均完善了检测报告。

二、存在的问题

依然存在履行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职责落实不够,缺少了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和重视,且职业卫生工作的人员管理经验尚浅,健康档案和职业卫生档案资料不完善。职业病防治人员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尚需要经过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篇5

【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中心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分娩的109例产妇为调研对象,对孕妇保健手册中的信息进行统计。结果:109例调研对象全部建立孕妇档案手册,孕妇产前检查次数≥8次共107例。所有观察对象中正常孕妇98例,占89.91%;发生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共11例,占1.09%。出院后一次随访率为100%,正常产褥妇107例,占98.16%。正常新生儿106例,占97.25%。结论:社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有助于确保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值得在社区推广。

【关键词】:社区;孕产妇;系统管理

孕产妇系统管理是指将临床医疗和保健相结合,对孕妇进行系统的孕期检查,推广先进的孕期保健技术,帮助孕妇顺利分娩,并做好产后护理,从而减少孕产妇死亡和发病风险,确保新生儿健康。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日臻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以优生优育为服务目标,积极实施孕产妇系统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本中心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分娩的109例产妇为调研对象,对孕产妇保健手册中的信息进行统计。109例产妇中,年龄最小的24岁,最大的39岁,平均年龄27.6岁。

1.2 系统管理方法

以孕产妇保健手册为线索,从确定早孕开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为孕妇建册,实施系统管理。孕产妇手册主要记录孕期检查结果和处理情况,产妇住院分娩须提供保健手册,出院时需将住院分娩及产后母婴情况填写完整后将手册交还给产妇,由产妇交至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便进行产后访视。

1.2.1 早孕建卡

孕妇妊娠3个月内应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理登记卡,由医生详细记录孕妇信息,为孕妇提供保健手册。首次建卡登记后,医护人员要及时指导孕妇相关保健事宜,帮助孕妇了解孕早期饮食、运动、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2.2 孕期检查

孕妇怀孕期间应进行八次以上的产前检查,时间分别为怀孕3个月至7个月每月检查1次,怀孕7个月至9个月每月检查2次,怀孕9个月后每周检查1次。孕期检查主要服务于孕期保健指导、高危孕妇筛查、发育异常胎儿筛查。医护人员应为孕妇提供营养、休息、活动等方面的指导,介绍妊娠期间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方法。经产前诊断,孕妇不事宜分娩或遇胎儿发育异常,医护人员应及时终止孕妇妊娠,为其进行心理疏导,以降低孕妇死亡率、发病率,避免畸形儿出生。

1.2.3 入院生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孕保医务人员在孕妇孕7月转上级医疗机构确定分娩机构和分娩方式。孕妇发现产兆后要及时检查,准备分娩,待产机构通过迅速的检查和处理,能够有效预防难产、产后出血及胎儿窒息等情况发生。在孕妇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医生应鼓励孕妇顺产。

1.2.4 产后随访

产后28天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人员医护人员应定期到产妇家中随访,对产妇进行康复、营养、保健及新生儿喂养和护理指导,指导产妇身体恢复期间的营养保健,控制各种并发症。

1.2.5 健康检查

产妇应在产后42天和婴儿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检查,产妇方面主要是对生殖器官恢复、伤口愈合、乳汁分泌等情况检查。婴儿转入儿保科,由医生检查婴儿的营养和健康状况。

2 结果

2.1 孕期情况

本组109例调研对象全部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建档率100%。孕妇产前检查次数≥8次共107例,占98.17%。109例对象中正常孕妇98例,占89.91%;发生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共11例,占10.09%。其中,先兆流产7例,占6.42%;胎儿臀位2例,占1.83%;脐带绕颈2例,占1.83%。

2.2 产时情况

本组109例调研对象全部住院分娩,住院率100%。经阴道顺产63例,占57.80%;剖宫产手术46例,占42.20%。胎儿足月产107例,占98.17%;早产2例,占1.83%。

2.3 产后随访

产后28天内,一次产后随访109例,占100%;二次产后随访105例,占96.33%;三次产后随访102例,占93.58%。正常产褥妇107例,占98.16%;产褥感染2例,占1.83%。正常新生儿106例,占97.25%;新生儿异常3例,占2.75%。本组未发生产妇和新生儿死亡情况。

3 讨论

3.1 系统管理的指导思想

社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是一种科学的医疗服务指导思想,其核心在于将孕产妇医疗与保健指导相结合,既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专业优势,又能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为孕产妇提供全方位的细致服务。新时期的优生优育落实对社区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主动关心孕产妇的服务需求,而孕产妇在细心的关怀下,也能够有效减少对分娩的恐惧,了解孕期保健常识,提高身体素质,确保胎儿健康。

3.2 分阶段推进管理工作

社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是以具体的阶段划分为基础。首先,在孕早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做好孕产妇建档工作,并教授孕妇在怀孕期间应注意的事项。本组109名调研对象均建立了孕产妇保健手册,建档率100%,说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及时,对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其次,孕期检查是确保母婴平安的重要阶段。本组产前检查次数≥8次共107例,占98.17%,这是母婴平安、健康的重要保障。109例调研对象未有发生产妇和胎儿死亡现象,也与孕期检查的有效实施密不可分。再次,产妇分娩时应推广导乐分娩,由医护人员提供人性化服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鼓励孕妇自然分娩,避免手术风险。最后,产后随访不容忽视,医护人员应在随访中教授产妇护理知识,防止各种并发症,并注意新生儿的健康发育。本组正常产褥妇107例,占98.16%,产后一次随访率达到100%,这是产妇产后并发症较少的原因。但二次随访和三次随访的覆盖率逐渐下降,说明随访工作还应引起社区居民的进一步重视,社区应在今后深化孕产妇系统管理的教育宣传。

参考文献

篇6

(一)加大宣传,注重普及,狠抓精细化管理

1.建立我区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的长效机制。逐步加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认真组织实施201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依据《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实施方案》要求,按照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做好现场检测和数据汇总工作。

2.积极主动开展健康教育和普及宣传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健康校园”活动,并实施动态管理。在疾病预防、青春期教育、科学膳食、爱眼护齿、禁烟控烟及艾滋病宣传等方面开展丰富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意识。组织开展“全区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竞赛”,进一步提高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

3.继续搞好“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红十字宣传教育和自救自护演练活动,继续开展评选“红十字学校”和“红十字好少年”活动,培养人道、博爱的红十字精神。

4.努力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实施“爱眼防近”活动计划,对学生用眼和近视情况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的建议对策。落实中小学眼保健操制度,每年4次对在校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普查,普及科学用眼的知识和方法。

(二)抓住重点,注重实效,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1.全力做好学校传染病及常见病的防控工作。严格学校疫情报告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突发事件监测报告系统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制度,将市教育局和市疾控中心的“疫情监控系统”和“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系统”的报告纳入学校常规工作,做到“人员、设备、时间”三个落实。

2.认真抓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实施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层层签订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书,并纳入对学校年终考核指标,确保饮食安全“零事故”。

篇7

【关键词】 体质;肺活量;血压;脉搏;运动试验;学生;少数民族,土族,撒拉族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0-0948-02

青海省是土族、撒拉族的主要聚居地。了解和研究青海省土族、撒拉族学生体能素质及健康状况非常重要[1]。笔者对2005年青海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土族、撒拉族中小学女生体质健康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中小学女生身体素质、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和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土族、撒拉族在校女生(父母均为土族、撒拉族)作为研究对象。2个民族共抽取身体健康7~18岁中小学女生2 400人,其中土族1 200人,撒拉族1 200人。每1岁为1组,每组100人,共12组。

1.2 方法 以身体生理功能、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指标为主要研究内容。数据检测、统计根据国家颁布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细则》执行。使用Excel统计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3]。

2 结果

2.1 身体形态指标比较 8~11岁组土族女生身高比撒拉族女生高,13~18岁组撒拉族女生身高比土族女生高。8~11岁和16~18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总体来看,土族女生体重略重于撒拉族女生。其中7,8,12和13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7~9岁组2个民族女生胸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8岁土族女生胸围均值均高于撒拉族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土族女生各年龄组维尔维克指数均值均高于撒拉族女生,并随着年龄的增加差距也逐渐加大,其中9~18岁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青海省土族、撒拉族女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素质总体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土族、撒拉族女生身高总体水平基本相同,体重土族女生略优于撒拉族女生,胸围和维尔维克指数土族女生的平均值均优于撒拉族女生,身体机能土族女生的平均值优于撒拉族女生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在身体素质方面:50 m跑、1 min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土族女生的平均成绩均优于撒拉族女生。撒拉族女生的耐力素质和立定跳远平均值优于土族女生的平均值。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学校体育卫生主管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民族地区办学条件,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健康教育,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改善学校体育设施,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必要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4],积极挖掘和开发一些投入少、易推广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5]。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锻炼,强化责任意识,按照国家的规定开设并认真上好体育课,切实保证学生每天的课间操和课外活动时间。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选择一些有一定运动负荷,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兴趣的运动项目,以提高学生自觉锻炼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心肺功能和体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教会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

4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调研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89-584.

[2] 徐建波,张天成.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耐力素质发展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72-173.

[3] 青海省2006年学生体质健康调件资料汇编.青海:青海教育厅,2006:108-123.

[4] 季成叶.中国青少年生长与现状及趋势和若干建议.中国学校卫生,2003, 24(1): 1-4.

篇8

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存在职业危害的工作场所,也毫无疑问对女职工产生或轻或重的职业伤害。

流动女工伤害重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妇女劳动卫生与生殖健康研究室主任俞文兰研究员介绍,近几年该所在工矿企业开展的调研情况显示,中小企业的职业危害问题突出、流动女工面临的职业危害问题严重,特别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方面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批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在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中,流动女工的数量超过40%,人数接近1亿人。俞文兰介绍说,虽然流动女工就业的人数不断上升,但是工作条件较差,待遇较低,生理及心理健康都比较脆弱。无论与流动男工相比,还是与城市固定女工相比,流动女工的就业机会都相对较少,就业层次也较低,稳定性差。

“像我们在电子行业、制药行业、制鞋行业、宝石加工行业开展的调研发现,70%以上的女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30%左右的女工,在工作场所中接触两种以上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俞文兰说,这些女职工大多为流动女工,很多十五六岁就开始外出打工,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70%以上的流动女工处于17~47岁的生育旺盛期,但是她们所面临的月经紊乱、痛经等生殖系统疾病或妇科疾病都比较严重。

流动女工除了职业健康、生殖健康令人担忧外,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俞文兰介绍说,在调研中,这些行业由于劳动强度大,重复性劳动多,工作内容枯燥,很容易使流动女工产生焦虑、敌对、恐惧等负面情绪,再加上流动女工难以融入城市生活,缺乏家庭及社会支持,超时间、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更加难以排遣。

“而女工的职业健康与安全,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权益,还关系到未来我国的人口素质及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俞文兰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流动女工的职业健康保护。

多方协力

共同推进女工职业健康

分析威胁流动女工职业健康的原因,俞文兰将其归纳为两点。一方面是大批中小企业不重视或没有能力改善劳动条件,提供相应的职业卫生服务;另一方面流动女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懂得职业安全健康的知识,更不会从法律层面去维护自己的权益。

“比如某些制药企业,看着环境挺干净整洁的,但是各类危害因素,像高强度噪声、强光、电磁辐射等对人体的潜在危害非常大。”俞文兰说,但是,某些女工并不了解这些职业危害因素的严重性,也不知道企业应该提供哪些职业安全健康措施。日积月累,健康损害就慢慢形成了。

目前,我国在保护女工职业健康方面,已初步形成了法律体系,如《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等,还有一些地方法律法规也对保护女职工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接下来是需要加强对企业及女工的宣传落实。”

俞文兰介绍说,近几年,我国政府和研究机构在努力推动我国女工的职业健康及劳动保护工作。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妇幼中心,从妇幼保健的角度关注女工健康;全国妇联的妇女研究所及中华女子学院,从妇女维权的角度关注女工的健康权益与平等待遇;全国总工会的女工部,从工会角度关注女工的权益与劳动保护。

2013年,全国总工会成立了女工工作专家委员会,将相关部门的力量组织到一起,共同推动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及其他相关工作。据了解,2014年,该委员会将组织开展箱包、制鞋等行业贯彻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情况督导调研,开展职业女性心理压力与职业紧张等情况的调研,并进一步推动《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修订。

我国目前由于国情原因,对于女职工的禁忌劳动范围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而据俞文兰介绍,发达国家的通常做法,没有明确规定女职工禁忌劳动的法律法规,而只针对女职工怀孕、哺乳等特殊时期,限制其从事危险性工作。保障男女职工的平等就业,重点在于强调女职工自身的自我健康保护。

这从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一系列公约可以得到证实。1935年的《妇女在各类矿山井下作业公约》中,明确规定“任何妇女,不论其年龄如何,一概不得受雇从事矿山井下作业”;1952年《保护生育公约》也强调为保护生育健康限制女工从事危险工作;2000年修订后的《保护生育公约》,逐渐弱化女工禁忌劳动范围的概念,只是强调对孕期和哺乳期女工的保护,如“禁止或限制孕妇、哺乳期妇女从事对妇女和儿童健康有公认或重大危险的工作”。而普通女职工,法律支持其具有与男工竞争相同工作的机会,对于暴露于危险中的工作,有“被告知的权利”,当发现工作环境不安全或不健康时,“可以拒绝从事”,并要求雇主改善危险情况或更换工作。

俞文兰认为,国外对女工劳动保护相关法律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源于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工作的危险性。针对我国的现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开展了女工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策略研究,了解女工总体的健康水平、常见病与多发病、职业病与职业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发现影响女职工健康的因素与工艺流程,为政府决策、企业改善工艺流程(如采用危害小的物质或环节的替代)、女工采取合理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我们正在探讨女职工生殖健康风险评估模式。”俞文兰希望能够建立一种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模式,或者开展职业危害干预。在职业危害发生之前,对女工所在的岗位及其个人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控制、管理,以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

篇9

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在门诊用药物终止早孕的患者300余例,年龄19~25岁占65%,26~40岁占35%。无孕史占50%。用单独评估量表测量药物性流产恐惧(ARD)的程度,例如等级量表(用无、轻度、中度、重度代表严重程度)。评估恐惧的性质及对能力方面的影响,应用信息量大的多维评估量表,如通过3个问题调查恐惧的强度和影响:①你感到过恐惧吗?②如果有,用轻、中、重表示恐惧的程度;③恐惧对你有何影响?

护 理

ARD的相关因素:①心理社会因素:目前对恐惧病因学尚无定论,研究证实,它与疼痛、焦虑、抑郁、孤独、自悲等因素密切相关。疼痛和恐惧的关系极为密切,被认为是恐惧的潜在病因。疼痛的发生程度及持续时间与妊娠月份、给药方法、剂量、时间有关。经大量临床实验证明,给药时间短,疼痛加重;反之疼痛减轻。另外,个体的情绪、人格因素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及耐受力、注意力集中与分散、既往经验以及环境变化、年龄、社会背景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体对疼痛的感受。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地位,疼痛级别分辨力有显著差异。年龄大者较年龄小者耐受性增强,对于中、重度焦虑症状的患者给予抗焦虑治疗常能缓解恐惧。②病人的需求: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尽量满足其一切愿望,使之配合治疗,减轻恐惧,战胜困难。

健康宣教:①让患者多了解ARD的影响因素、表现,确认恐惧的存在。②鼓励患者讲述有无妊娠史,并制定相应措施。例如:有的患者有妊娠史,恐惧心理较强,安排与其有相似经历的患者多接触,也可让患者在用药期间听音乐、与人聊天、看小说等,可分散精力,取得的缓解方法,减轻ARD。③指导患者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提高健康意识,建立新生活。

心理调整:①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职业等,恰当地介绍相关知识,消除其恐惧。②通过热情亲切的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针对不同心理问题,做好解释工作,使其情绪稳定,为主动配合终止妊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③特别是对无妊娠史的患者,她们的年龄大都在18~22岁,并多数无家属陪伴,孤独和自卑感更强烈,她们更需要医务人员的帮助和关心。所以要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主动与她们谈心,建立电话跟踪服务,随时解决一些问题,减轻心理压力。④家属是患者的支柱与依靠,让家属了解用药过程,确立安全感,从而减少患者的恐惧反应,积极配合治疗。

在院观察及护理:药物性流产在用药第3天后,妊娠囊在宫缩的作用下排出体外。这一期间由于个体差异,患者腹痛程度及反应也有所不同。应密切观察患者腹痛情况、阴道流血量及排出物。安慰并鼓励放松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对于流血较多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清宫治疗,术前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患者的合作。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常规,避免感染。

术后指导:①术后应在院观察2小时,注意阴道流血情况,适当休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②注意个人卫生,每日用温水洗外,保持清洁。勤换内裤,不宜盆浴,可选用淋浴,以防污水进入阴道,引起感染。③加强营养。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膳食结构,荤素搭配,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促进食欲,提高机体抵抗力。④术后1个月禁止性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激动的情绪。适当参加锻炼,增强自信心,有利于康复。

ARD普遍存在,其影响因素较多,作用机制复杂,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护理对策亦非完善。但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健康宣教和对症治疗有助于缓解恐惧。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主编.新编护理学基础.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安徽参合农民住院报销比例超四成

记者从省卫生厅获悉,随着我省新农合实现“全覆盖”、报销比例提高等措施的实施,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农合住院病人报销比例达到44.62%。

省卫生厅统计显示,截至9月30日,全省参合农民累计已有360多万人次的住院医药费用获得了按比例补偿,2600多万人次的门诊医药费用获得了一定的补偿。此外,我省组建新农合临床专家库,对典型病例或大额医药费用的病例进行会审。对不合理的医药费用,通知相应的医疗机构整改;情节严重的,对实行垫付补偿的医疗机构,在补偿结算款中扣除;对暂未实行垫付补偿的医疗机构,从“费用控制保证金”中处以罚金。

宁夏:切实做到“两促进”“两不误”

篇10

,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总体目标,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全方位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我局健康教育工作

的开展,积极营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传播健康信息,增强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

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组织各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和网络,针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倡导健康的

公共政策和支持性环境,普及健康知识,增强健康意识,提高保健能力,养成良好健康行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以上,

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以上。各项健康教育工作指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考核标准。

三、实施范围

局属各单位

四、职责任务

*、局办公室负责制订全局健康教育计划,落实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有专人负责管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总结、有评价、有文字资料档案。

*、设置卫生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定期健康信息。

*、结合本单位干部职工的岗位责任和卫生保健需求,为干部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开展各种卫生知识培训、讲座、活动,提高

单位干部职工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

*、局妇工小组负责全体女干部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市场规范科负责烟草广告管理,建成区内不允许有烟草广告和变相烟草广

告,配合市场服务中心对农贸市场经营者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区个协与各工商所负责指导对辖区内个体工商户开展健康教育宣

传活动。

*、积极开展无烟单位、卫生先进单位的创建活动。

五、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年*—*月)

*、建立健康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制定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康教育管理组织,确定健康教育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

员。

*、分发居民健康教育手册。

*、开展爱国卫生月除四害宣传活动。

*、组织学习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明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的、要求和具体任务指标。

(二)实施阶段(*年*—*年*月)

*、设立黑板报、宣传栏等,按照要求定期更换健康教育资料。在分局内外网络平台设立宣传栏,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宣

传。

*、发放居民健康教育手册,全面启动健康教育行动。组织对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进行分片、分行业督查。开展健康教育知

识测试。

*、全面开展禁烟工作,制定禁烟制度,公共场所设置醒目的禁烟标志。组织对各单位禁烟工作和禁烟标志进行检查,开展无

烟单位评选。

*、规范健康教育资料,完成*年度健康档案整理。

*、迎接省市区三级爱卫办对创卫工作进行暗访调研。

(三)总结提高迎检阶段(*年*—*月)

*、根据上级调研反馈意见,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

*、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评审。

*、开展干部职工健康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率调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单位限期整改。

*、对各单位健康教育工作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做好规范整理、归档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彻底整改。

*、做好迎接全国爱卫办对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及健康教育工作的检查考核准备工作。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网络建设。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要求,建立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形成领导重视,一级抓一级,人人参与的局面。

(二)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按照健康教育工作目标要求,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把健康教育纳入工作目

标考核内容。统筹安排,量化细化工作指标,落实人、财、物,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大工作力度、营造创建氛围。要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针对本单位各自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阵

地和宣传渠道,定期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使干部职工卫生和保健能力、卫生知识水平和健康素质达到创卫目标要求。

(四)加大投入、规范工作档案。各单位要加大对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改善工作环境,建立和巩固健康教育宣传阵地,

营造健康环境。做好各项健康教育活动材料收集、记录,规范健康教育工作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