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存在问题范文

时间:2023-09-27 18:1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卫生存在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卫生存在问题

篇1

关键词:环境微生物; 教学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Q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58-001

环境微生物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知识涉及面广,且发展迅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环境微生物教学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教学内容抽象、课时安排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质量。所以,在推进环境微生物教学建设中,要切实做好改革与创新两件事情,在教学方法及内容上进行创新,在实验教学上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实现环境微生物的有效教学,解决现实中存在的诸多教学问题,推动环境微生物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能力。

一、环境微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与其他课程相比,环境微生物学具有特殊性,尤其是无法形成直观的印象,致使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无法活生生的拿个微生物进行课堂演示,而是需要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以直观印象的形式进行学习,尤其是对于一些相似菌种的形态结构辨析,学生的学习比较吃力,多半以识记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教学内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2.课程内容繁琐,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

环境微生物学的课程内容比较繁琐,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如微生物实验、微生物生态等内容。当前,各大高校积极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出现基础课被压缩的情形。环境微生物的课程内容较多,而在课时安排上显得不相匹配,尤其是在实验教学的课时上,明显出现课时不均衡的问题。对于一些教学内容,由于课时紧张的问题,只能一带而过,出现教学质量差,学生难以对该门课进行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缺乏足够的实践课程培养。

3.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实践能力缺乏

对于高职的学生而言,由于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缘故,相关微生物的知识接触较少,所储备的一些知识多半为高考服务。所以,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且在实践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无法有效地贯彻实施。

4.教学条件有限,实验条件不足

从实际来看,高职环境微生物教学普遍存在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实验面积少、器材陈旧且缺乏等问题,都严重影响着正常教学的开展,造成有些教学内容缺失或一带而过。所以,在课程不断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是优化环境微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强化环境微生物教学的若干措施

1.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针对环境微生物学的课程特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优化教学的重要工具。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生物,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直观的教学。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内容以图片或动画的方式进行展示,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学习。例如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flas展示噬菌体吸附、入侵及复制释放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更能全面而直观的了解知识,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2.合理安排课时,强化学生的全面学习

环境微生物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也就是说,环境微生物的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满足课程内容的需求。所以,在课时安排上,要满足课程教学的大纲要求,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课时。

3.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环境微生物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强调教学的创新性发展,以迎合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传统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合当前的教学需求,无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以学生为主构建启发式教学,更适合环境微生物的教学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索,进而培养课程学习的兴趣与“感情”,这点是培养专业素养的关键。

4.改革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验教学是环境微生物的主要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专业素养与技能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验证式的实验教学为主导,探究性、合作性的实验教学却比较缺乏,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在实验学习中表现出“冷淡”的态度。所以,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开展探究性、合作性的实验教学,更能体现环境微生物的教学需求,也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形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营造积极的实验教学氛围。

与其他学科相比,环境微生物教学更强调灵活性,尤其是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合理的课时安排等,都是环境微生物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在今后的教学建设中,环境微生物教学仍需落实改革与创新两件事情,切实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环境微生物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孙蕾.《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时代教育,2012(03)

[2]朱定和,肖仔君.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现代食品科技,2007(03)

篇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城市环境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下,经过有关部门和广大环卫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查字典网城区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某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城区环境卫生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县城建成区面积近7.5平方公里,其中:旧城区4.5平方公里,新城中吉片区3平方公里,辖1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约15万人,垃圾日产量约180吨。现有日处理能力25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场1座,垃圾中转站6个,临时垃圾池44个,公厕19座,果皮箱300个,环卫专用车20台。全城道路面积49万平方米,环卫从业人员314人,其中环卫处25人,垃圾处理场25人,临时工264人。

二、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近几年来,虽然政府加大了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导致环卫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目前,城区只有19座公厕,新城中吉片区2.5平方公里按标准至少应设置公厕6座,垃圾中转站4—7个,而现在只有6座公厕,无垃圾中转站。在中吉片区的建设中,住宅楼院、住宅小区、商业区等未将公厕、垃圾中转池等环卫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设计、施工、验收、使用,客观上造成市民如厕难,无处倾倒垃圾,给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是部分市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差。由于多年形成的陋习,加之新城正处于大建设时期,大量农民涌入县城打工、经商、居住,市民的环卫意识仍然较差,随地吐痰、乱扔乱倒垃圾,在车站、街头随意散发宣传资料,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等不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现象较为突出。

三是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较薄弱。长期以来,城市管理工作一直采用行政手段来达到工作目标,但由于城市是一个人口密集,构成复杂的有机整体,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大,就需要社区加强管理,而目前的状况是社区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环境卫生工作无人管,导致背街小巷“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沿河两岸倾倒垃圾严重,每逢重大活动,环卫部门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清理。

四是环境卫生管理和执法沟通协调不够。环境卫生工作实行管理和执法分离后,管理单位期望通过加强环卫执法来保障环境卫生工作,但执法部门则期望管理部门加强管理来减轻执法工作量,加之执法部门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内容较多,人员相对紧张,环境卫生执法力度不够,以至于出现互相埋怨的现象。

五是新城正处于大建设时期,建筑渣土装运车增多,客观造成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三、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应当使广大市民成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城市管理主体。巩固环境卫生管理成果,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关键在于市民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将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一是要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利用广播电视、开辟专题宣传栏目、加强街头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形成大范围、高频率舆论宣传声势;二是积极开展创建“红领巾义务监督岗”、“老年志愿者监督岗”、“社区文明监督员”等活动;三是坚持创建行动与宣传教育紧密联系,继续开展城区“万人保洁”活动;四是从学生抓起,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开设“做文明市民”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二)完善环卫设施,夯实环境卫生管理基础

1、加大公共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实行公共环境设施(公厕、垃圾中转站等)与房屋建筑工程同步规划建设,一方面有利于与市民生活设施的同步配套,缓解环卫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建成房屋后再规划建设环卫设施时,选址附近的居民反对。针对旧城和中吉片区垃圾中转站、公厕不足的问题,应在旧城环城路一带已搬迁拆除的地方适当增设闭封式的垃圾池,在中吉片区根据规划要求利用空地增设垃圾中转站、公厕,在选址时既要考虑服务半径能满足需要,又要尽量把影响群众的因素降低到最低。在新城安康、平桥新区建设时,要按设置环卫设施的规范要求,及早规划好环卫设施,要对环卫设施的建设留足发展空间。

2、严格住宅小区、商业区等开发项目业主自建环卫设施的审核工作。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封闭式垃圾池、公厕、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环卫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不予验收,不能交付使用。为此,环卫管理部门应参与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过程,以便加强环卫设施的监管。

(三)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建立环境卫生区域管理责任制

随着居住的社区化,暂住、流动人口和无单位归属人口的成倍增长,以及过去依靠单位来管理环卫体制的衰落,现有的管理办法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横管不到边,纵 管不到底”的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和完善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十分必要。建设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有利于组织动员辖区内各单位、各团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搞好自己所在社区的环境卫生。社区建设主要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的热情,使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必须根据《重庆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划清管辖区域,明确责任。汉丰镇人民政府组织社区居委会划定辖区背街小巷、社区内各部门、各单位的卫生责任区,各部门、单位与汉丰镇政府签订责任书,加强监督考核,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作用,提高背街小巷、社区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水平;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主要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改革作业方法,切实控制道路扬尘,提高保洁质量,严格按照行业规范上岗作业,早晨6:30前完成清扫,根据季节变化,调节洒水次数,主要道路每月至少保证一次冲洗。

(四)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执法

根据《重庆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强化执法工作,在加大宣传的基础上,对违章行为予以重处。市政监察大队要成立环卫执法中队,专门负责环境卫生管理的执法,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五)深化体制改革,逐步推行市场化运着模式

必要性。城市环境卫生工作,无论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还是垃圾处置,政府部门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20xx年12月27日,建设部《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指出,“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选择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非经营性设施日常养护作业单位或承包单位”,20xx年7月22日,县政府全体工作会再次提出“利用政府掌握的特许经营授权职能,对城市公共设施的特许经营权、依附于公共设施之上的冠名权、广告设置权等进行公开拍卖转让,将一些由政府直接从事的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街道绿化、市政设施维护等市政事业委托给企业经营”,明确要求将环卫作业逐步推向社会,施行市场化、产业化。针对我县环境卫生管理与作业实际情况,为整合资源,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理顺环卫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环境卫生管理成本,节约城市维护资金,结合前期开展的环卫作业市场化调研工作,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离”的原则,组建环境卫生作业公司,将环卫作业企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势在必行。

操作方案。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离、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原则,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环卫作业社会化、市场化进程。城市的环境卫生作业主要包括街道、人行道的清扫保洁,生活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及垃圾的处置。其中,街道、人行道的清扫保洁是环卫作业的源头;生活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是环卫作业的中间环节;垃圾的无害化处置是环卫作业的最后结果。街道、人行道的清扫保洁量大面宽、质量要求高,其费用由城市维护费供给,不存在有偿服务,是纯粹的公益事业。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目前已是企业化运作,独立性强,其费用最终来源于垃圾处置费,不足部分由政府财政补贴,故暂不纳入此次改革。故现阶段只对街道的清扫、保洁及水域生活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作业实施企业化运作,即率先将街道的清扫、保洁及垃圾的收集、中转、运输作业从环境卫生管理处的环卫作业中分离出来,组建“开县水域生活垃圾清运有限责任公司”,独立作业。实施“管养”分离。通过运行,再逐步将其推向市场,通过公开竞标、发包方式给予有经营能力的作业队伍,真正实现环卫作业提高质量、适应发展、降低成本的目标。从而真正使具体的环卫作业实现“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一是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64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对主城区易撒漏物质实行密闭运输的通告》要求,结合开县实际,将开县环境卫生管理处现有清运车辆进行密闭改装,再与开县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厂现有垃圾清运车和待购置的垃圾清运车及办公设施评估作价入股,共同出资组建股份制国有独资企业—开县水域生活垃圾清运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组建公司的第一步就能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发挥设备功能,提高清运工作质量。

篇3

同志们:

为确保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提升XX城市形象,给广大市民营造一个整洁、有序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县城管局、县公安局、严陵镇人民政府将从2016年12月1日起在县城区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局的动员大会,就是要集中力量打一场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攻坚战,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成绩、看到效果。为此,我讲四点意见。

一、一定要提高对整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开展县城区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势在必行。第一,整治工作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客观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门认识配合不到位等因素,主观上讲我们自身工作也存在问题:一是舆论宣传不到位,市民理解支持不够,整治工作推进困难;二是重点区域管理力度不够,在人口密集区、商业街区、公园广场、农贸市场等地方,摊点乱摆、占道经营等现象仍较为严重;三是整治成果巩固不好,后期管理没有跟上,反弹较为严重;四是城管人员单位集体荣誉感不强,把自己当“外人”,工作标准不高,得过且过,尽心、尽力还不够。第二,整治工作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过程。城市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我县城市管理尚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从全国各地的城管工作发展历程来看,都不可能一步到位,都经历了整治反弹再整治的过程,要做好还需要团结一心,真抓实干,攻坚破难。第三,整治工作事关市民的根本利益。城市环境脏、乱、差,给广大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营造规范有序的城市环境,是全县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和强烈呼声。我们必须通过集中有效整治,给广大市民营造更加整洁、有序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第四,整治工作是我们的责任。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变县城区目前“脏乱差、拥堵乱”现状,展示XX、文明、有序、畅通的城市形象,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为了落实省、市、县加强城市管理的重大工作部署和争创省级卫生县城的迫切需要。

二、一定要清楚整治工作的具体内容

第一,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包括七项专项整治。1、开展城市公园、广场综合整治。继续加强茶点、摊点、游乐设施等的规范管理。对城市广场开展茶点、摊点乱摆、车辆乱停等综合整治。2、开展夜市专项整治。重新规划夜市区域,制定夜市摆放标准,要求主要街道不能设置夜市,夜市灶具下必须设垫隔层防油污,每个夜市点必须有污水收集桶,并确保经营区域内环境卫生良好。3、开展县城街道占道经营专项整治。解决坐商不归店,零担、游摊随意占道经营,汽车修理、铝合金、防护栏制作、废品收购占用人行道等突出问题。4、开展洗车场专项整治。按照城管、环保、工商、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对县城区二环路西北段沿线洗车场(店)进行整顿的通告》,对二环路西北段沿线洗车场进行清理整顿。5、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对城区户外广告设置进行进一步清理、规范。重点整治违规设置和有碍观瞻、破损的各类广告、条幅、宣传牌等。完成固定广告和临时广告位的规划。6、开展噪声污染及扬尘专项治理。联合环保、住建、工商、交警等部门,对噪声及扬尘污染进行整治。7、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一是开展清洁卫生大扫除、街道大冲洗。加大清扫保洁力度,重点是清除街道油污,安排专人对县城所有市政环卫设施进行清洗,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要加强街道、公厕、公园、广场的每日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重点要加大人口密集区的清扫保洁力度,落实重点街道夜间保洁制度。三是加强垃圾清运处理和公厕的管理。垃圾清运要做到及时和干净,确保日产日清。公厕管理要确保如厕卫生。四是加强环卫工作宣传力度,提升市民爱护环境卫生意识。重点是学校周边、公园广场、主要干道。

第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标准。整治工作做到先易后难,最后取缔“钉子户”。在制定工作方案时要遵循科学合理、突出重点、层层审定的原则,把方案做细、做实,具有操作性,要注意两点:一是突出重点、难点。整治的重点为19条一类街道和7条问题严重街道(新市街、广场街、广场街南段、建业街、半边街、河北街、外南街)。难点是想办法解决城市花园广场、XX公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二是坚持疏堵结合。改变工作思路,不搞“一刀切”,根据目前我县实际情况,暂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先进行疏导规范,等条件成熟再进行下一步工作。市容环境固然重要,但群众的生存权也必须考虑。我们既要保证整治效果,又要在合理范围内兼顾市民的生存权,这对我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水平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还需要大家多动脑筋。

三、一定要明确整治工作的具体步骤

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包括城市秩序整治和环境卫生整治,务必同时推进,双线并行。

1、明确时间界限。第一阶段为宣传教育阶段,时间2016年10月17日至11月30日。第二阶段为集中整治阶段,时间为3个月90天,即从2016年12月1日起至2017年2月28日。第三阶段为巩固阶段,时间从2017年3月至7月(其中,2016年2月—7月视情况再开展集中整治)。

2、明确工作步骤。一是做好宣传,目前,已联系了县电视台和安排了3辆宣传车播放县政府整治通告,印制了4万份《致广大市民及经营业主的一封信》,面向所有坐商、临时摊点(包括早、夜市摊点)、零担游摊、居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进行散发。下一步还要加强责令整改通知书的送达,做好解释、沟通、协调等工作。二是抓住重点,将工作区域划分为城南、城北片区,城南片区包括城南中队和城东中队辖区,城北片区包括城北中队和城中中队辖区,各中队依照整治方案切实开展工作。三是巩固保持,在整治的基础上,各部门要认真思考,制定巩固保持、长效管理的工作办法,落实“定人、定段、定责”等措施,对重点部位和重要地段严防死守,防止反弹,确保整治成果得到巩固。

3、确保整治效果。一是无占用城市道路、公园、广场乱摆摊设点,各类流动摊点、占道经营摊点到指定的摊区摊位内经营。二是无占用城市道路从事修车、洗车、废品收购、防护栏加工制作等。三是无占用城市道路展销促销、装修、乱堆放物料等。四是无坐商不归店占道经营。五是无占用城市道路从事夜市经营活动(规划的临时夜市摊区除外)。六是无乱牵乱挂、乱摆放店招店牌、乱张贴乱涂画“牛皮癣”小广告和违规设置户外广告。七是无乱扔、乱倒垃圾、污水,县城区环境卫生良好。八是无车辆沿街抛撒滴漏扬尘污染。

四、一定要做好整治工作的组织保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县城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圆满完成,取得实效,局领导班子作如下分工:由我负责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XX副局长负责城北片区;XX副局长负责城南片区;XX所长负责环境卫生的整治。局机关、执法大队、环卫所要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加强团结,密切配合,确保完成整治工作任务。二要加强人、财、物的保障。整治工作开始后,各组要按照人员分工、工作分工准时参加整治行动,并做好车辆、经费等保障工作。三要打通干线,做好组织协调。要及时将整治工作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向兄弟单位通报,加强协调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

五、一定要严肃整治工作的作风纪律

一要维护队伍形象。整治人员必须统一着装,标示齐全,举止端庄,在整治过程中认真履行职责,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坚持依法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二要确保工作效果。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拟用1个月的时间进行集中整治,整治工作队伍分别由XX副局长带队,采取沿街道左右两边同步步行整治的方式,集中整治后再采取分城南、城北两大片区分别整治的方式进行。

三要定期督促通报。实行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包制,对于各项工作,由局班子成员分包,全程负责,一包到底。班子成员要亲临现场指挥、督促检查工作。实行每周工作汇报制,每周召开一次工作汇报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实行督查通报制,定期通报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对于工作不力的,要及时督促整改。

四要严肃工作纪律。加强干部队伍作风纪律的管理,整顿工作作风,严禁“庸、懒、散、浮、拖”等问题,严肃处理整治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五要确保社会基本稳定。这次整治工作不仅标准要求高,而且时间长,大家在整治工作中务必要认真遵守工作纪律要求,注意方式方法,多做沟通解释,坚持文明执法,确保社会基本稳定。

篇4

第一个问题,面对现实,正视不足,认真查找全镇大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这几年,全镇上下始终坚持“以经济为中心,以卫生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创建思路,从创建国家卫生镇到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一环扣一环,一步一个台阶,不仅使国家卫生镇的创建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提高,而且使创建成果逐步向农村延伸辐射,形成了镇村联动、一体文明的显著特色;不仅使广大市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较快的改善和提高,而且使我镇经济社会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得到显著优化和提升。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按照建设现代化城市,实现城乡一体文明的目标,对照国家卫生镇的标准要求,来衡量我们工作、生活的实际环境,就不难发现,全镇大环境,尤其是市镇管理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和不尽人意的地方,与国家卫生镇的形象极不相称。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卫生保洁较差。在镇区存在环境卫生管理松驰,保洁状况不佳的现象。一是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尤其以工业区和镇郊结合部“三不管”地段更为突出。二是生活垃圾四处暴露。生活垃圾不袋装、不入箱,乱丢乱扔现象较为普遍。乱搭乱建小屋出租给外地人居住,卫生设施不配套,出现了乱倒乱扔、随地大小便等许多不文明、不卫生现象。镇区居民区的一些垃圾箱管理不到位,外边简直成了垃圾场,扒垃圾现象愈演愈烈。三是占道修车、洗车污染环境。一些洗车店由于没有沉淀池,门前污水横流,有些甚至占据人行道洗车。还有象南京路、人民路的一些修车站变成了露天汽修厂,污泥、车油满地都是。四是公用设施无人保洁。一些居民小区的邮箱无人保洁、保养,锈蚀、损坏、歪斜现象较为普遍。五是部分河道污染严重。一些河道保洁措施不到位,水葫芦、水花生长满,泡沫塑料、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废水都往河里倒、往河里排,使原本干净、清洁的河道变成了新的污染源,河水变黑发臭,居民意见很大。

二、镇容秩序较为混乱。镇区管理水平下降,秩序混乱的现象抬头。一是店外摊现象屡禁不绝。如镇区人民路、南京路等道路两侧,有些门店把物品放在人行道上出样销售。二是流动摊贩四处叫卖。象农贸市场东门口和南门口,卖农副产品、卖水果、卖小吃的大有人在。三是盲流乞讨人员随处可见。在镇区人民路、南京路门店与居民住宅门口,盲流和残疾人沿街乞讨,强行乞讨,还有很多卖唱的,损害了城镇的文明形象。四是擦皮鞋人员占道经营。在镇区商业大厦、**宾馆以及饭店、面馆门外门内,一些擦皮鞋人员穿来穿去,见到行人乞求擦鞋,有的在干道旁、人行道上设摊经营,既影响了镇容,又妨碍了交通。五是城乡“牛皮癣”久治不愈。在镇区街道两侧、主干道两侧、居民新村的建筑物、桥梁、线杆、信报箱、变电箱、候车亭以及居民楼道内到处乱涂乱贴非法广告。六是“门前五包”管理不到位。镇区特别是镇中路地段存在严重的自行车、摩托车及汽车乱停乱放现象,店门外乱堆乱放、乱挂乱晒,卫生无人保洁,绿化无人管护等现象。随地吐痰、乱扔瓜皮果壳、乱扔烟头现象重新抬头。

三、农村卫生管理下降。镇郊结合部环境卫生状况较差,一些行政村省级卫生村创建成功后,环境卫生状况迅速退化。一是家前屋后乱堆乱放、乱倒乱扔、乱搭乱建仍然普遍。一些村庄居民的家前屋后存在着乱堆乱放、乱倒乱扔的现象。还有部分村的村民为了便于出租随意扩大使用面积,有的为了动迁时多争取附属设施补偿而擅自搭建。二是粪便处理不规范,成了蚊蝇孳生地。有些村民将民宅出租给外来人员居住,既无卫生设施,又无公厕,随地大小便,原有的地坑无人管理,成了蚊蝇孳生源。三是生活垃圾处置不规范。垃圾填埋场、纸屑飘扬,蚊蝇成群,污水满溢,时间一长还会自燃,污染空气。四是暴露垃圾随处可见。农村河边、路边、桥边、墙边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处可见。

四、行业管理不够到位。一些职能部门在城市环境治理中,还存在职能未很好发挥、管理还不到位的现象。一是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这种情况在拆迁工地、建筑工地和管线施工中时有发生。很多拆建工地,既无围栏、又无人管理,只开工不收场,成了镇区的“第二垃圾场”。还有一些建筑工地,出入口硬化不到位,施工车辆带泥上路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单位在路面开挖施工、管线铺设也只开工、不收场。二是镇区存在油烟、噪声污染现象。随着餐饮业的迅速发展,有的开在居民新村,有的开在商住楼门面内,硬件设施不配套,治理措施不到位,油烟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有些演出团体为招揽顾客,开着汽车在镇区不停兜圈,高音喇叭响个不停,影响居民正常的生活和休息。一些个体运输户的货车、翻斗车在早上6时前出镇,晚上9时后进镇,随意停放在居民新村,凌晨和夜间的轰鸣声、柴油废气给市民的正常休息和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三是私房出租管理不严。由于管理松驰,有的出租房成了外地人员聚集的地方,人员流动频繁,人员结构复杂,给“非典”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同时由于缺少必要的卫生设施,成为脏、乱、差的卫生死角,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四是部分地段存在违章建筑。特别是在镇郊结合部,出现了违章建筑。

五、公共设施残损破缺。镇区部分主干道、居民小区道路路面破损,人行道板陷落不平,窨井、自来水、化粪池缺盖,下水道、化粪池管道堵塞,侧石破损,尤其是一些基础设施、卫生设施日常管护无人过问,出了问题推来推去,难以根治解决。如镇区有几处窨井盖陷到路面以下,北京路有一处窨井盖不知去向,造成了很大的安全稳患。

第二个问题,分析原因,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市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当前,我们查摆全镇大环境整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把不足和差距讲得多一点,并不是要否定前几年在环境整治方面作出的努力,而是要通过查找问题,剖析根源,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切实引起重视,提高标准,推动城镇环境质量的进一步好转,为优化城镇形象作出更多的贡献。从目前情况看,大环境质量的下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模糊,没有形成两手抓、两手硬的机制。前几年,我镇创建工作连上台阶,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近年又开始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但近年来,一些领导对环境整治重视程度明显不如以前,有的认为环境卫生工作年年搞,搞来搞去老一套,因而满足于开会议、下任务,简简单单走过场,既不深入发动群众,又不解决实际问题;有的认为现在经济建设是第一位的,只要经济搞上去了,环境差一点也无关紧要,因而对大环境中的问题视而不见,闻而不动,放松要求,疏于管理;还有的认为,环境整治必须有投入,而现在发展的任务很重,方方面面都需要投入,自己单位财力紧张,基础条件差,开展工作难,因此把大环境整治工作放到了次要位置,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是建管严重脱节,没有形成同步协调机制。一些单位及部门领导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管理则是软指标;建设是创造价值,管理是消耗财富,把规划、建设、管理三个环节分隔开来,各管一段,互相脱节,带来了许多的矛盾。如在居民小区建设中,由于没有管理部门的超前介入,初始规划时就留下管理隐患,建设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交付使用后又随意变更建筑物的功能用途,造成了下水道堵塞、化粪池外溢、饮食店烟熏等一系列的城管难题。而管理部门对市政养护、环卫处、路灯管理等诸多方面工作,既掌握不了维修经费,也没有专门养护队伍,只管事不管人、不管钱、不管物,给协调落实带来了很大难度。长此以往,管理将越来越落后于建设的发展,城管难题就越积越多,管理必然陷于恶性循环之中。

三是管理各自为政,没有形成集中统一机制。市镇管理体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需要,关系真正没有理顺,既有多头管理、重复管理,也有真空地带。由于一些职能定位不清,一些部门配合协调不到位,不能形成快速、高速管理的反应机制。

四是制度坚持不严,没有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前几年,市里先后制订并实施了“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饮食、娱乐行业会办审批制度”、“绿化管护定期检查制度”、“门前五包”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推动市镇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有的认为我们爱卫创建开展这么多年,再要上新水平也难,现在可以歇一歇、松一松了,上面怎么说,对下就怎么喊,拨一拨、动一动,蜻蜓点水,应付了事。在具体工作上热衷于运动式管理,搞临时突击,缺乏有效的检查督促措施和考核指标,难以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还有一些职能部门,不是主动把问题考虑在先,把措施落实在前,而是把事后处理作为中心工作,坐等问题产生、媒体曝光、群众投诉、领导批示来安排工作,导致类似问题一拖再拖,一再复发,规章制度的保障促进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

当前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并不是可抓可不抓的问题,而是非抓不可、非抓好不可的大问题。大家必须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是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年以来,我国广东、北京等地陆续发生了非典型肺炎疫情,其来势猛、传播快、突发性强、社会危害大。对此,镇党委、政府严阵以待,严密防范,以临战姿态构筑防控网,取得了明显成效,全镇至今没有出现一例“非典”病例或疑似病例。目前,“非典”防治已经进入了十分关键的攻坚阶段,我们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强化防治措施,确保万无一失。在完善应急预案、加快定点医院建设、落实隔离观察措施的同时,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环境整治活动,尽快改善全镇卫生条件,增强群众健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强环境的“免疫力”,真正把“非典”拒之门外。最近,吴仪副总理在全国爱卫会召开的“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卫生防病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亲自作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群众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综合整治,切实加强“非典”防治工作。16日,苏州市也召开了农村“非典”防治暨“三清”工作现场会,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农村“三清”(清洁村庄、清洁河道、清洁家园)工作,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为确保农村不发生、不扩散疫情,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的努力。17日,市委、市政府又召开了全市城乡大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大会。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上述会议精神,下大力气把环境卫生整治好,把“非典”防治住,进一步优化全体市民的生存环境,展现安全健康的投资环境,为开展招商引资、提升对外形象创造条件,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抓环境卫生整治就是抓社会生产力。

二、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需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是优化市民生存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一件实事、好事,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众所周知,卫生是社会文明的起点和基础,人创造文明环境,而环境反过来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教育人、改造人。通过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仅改造城乡环境,也改造人的思想。广大群众可以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提高素质,增强环境意识,破除陈规陋习,养成卫生习惯,提高文明程度。同时,各级干部也可以在实践中经受考验,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培养出为民办实事的观念和脚踏实地干工作的作风。可见,环境不仅可以出效益、出形象,同样也能出素质、出凝聚力。

第三个问题,明确要求,落实措施,全面完成城乡大环境综合整治的各项目标任务

大力开展大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既是率先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有力抓手,更是当前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全面动员,迅速行动,把大环境综合整治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明确标准,突出重点。

这次大环境综合整治的标准要求是: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大力开展村容村貌、镇容镇貌整治,强化卫生管理,广泛开展市民素质教育,使城乡环境做到“七无一洁”,即“无暴露垃圾、无乱搭乱建、无乱停乱放、无乱丢乱扔、无乱贴乱画、无乱设摊点、无水面飘浮物,实现城乡环境优美整洁”,从根本上提高全市整体卫生水平,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各村、居委、各单位要对照国家卫生镇和省级卫生村标准,一项一项排查,一项一项落实。当前,在整治工作中要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重点区域。镇、村主干道沿线及居民家前屋后是这次城乡大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要做到“三彻底”,即彻底清除路边、河边、桥边、墙边的暴露垃圾;彻底清除主干道两侧的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彻底清除路边店、店外摊。要进一步落实主干道及两侧的清扫保洁和绿化带、景点日常管护的管理责任,确保人员到位,高标准抓好保洁管护工作;对镇、村级主干道沿线的流动摊贩、店外店、店外摊及擅自开门设店且不遵守经营规则的要限期整改,并恢复房屋的原貌。

二是重点问题。河道、乱贴乱画、集贸市场和垃圾填埋场是这次大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问题,要做到四个“干净”,即河道水面飘浮物打捞干净,建筑物及墙面上、电线杆、路灯杆、候车亭上的乱贴乱画清除干净,集贸市场的周边环境整治干净,填埋场垃圾处理干净。尤其是水环境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水利部门要高标准搞好河道的清淤工作,环保部门要严格执法,控制并减少污染源,交通部门以及所在镇、村要按照分工对河道飘浮物、水草进行经常性清理保洁,使全市的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重点行业。餐饮娱乐业、车辆维修清洗业、建筑业是这次大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行业,要做到“三规范”,即规范对餐饮、娱乐行业的内外环境卫生要求,对卫生不达标、群众反映强烈的要限期整改,直至停业整顿;规范对车辆维修行业、汽车清洗店环境卫生要求,对那些乱设广告牌、卫生状况脏乱差的要进行经济处罚并勒令整改;规范对建筑工地环境卫生要求,坚持高标准围栏,门前路面要全部硬化,并落实专人清扫保洁,尤其要做好工地宿舍、食堂、厕所等生活区的环境整治。

二、周密部署,分段管理。

大环境综合整治是当前一项带有很强现实性、针对性和紧迫性的工作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整个活动分两段进行:第一阶段,从现在开始,十多天的时间作为突击阶段;第二阶段,半年左右时间作为巩固提高阶段。具体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宣传发动(5月21日—23日)。各单位要在5月24日前做好三项工作:一要迅速召开专题动员会,讲清这次大环境整治活动的目的意义、任务要求,真正做到思想统一,发动到位。二要建立大环境整治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并向镇管爱卫部门上报实施方案。三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做到全民动员,人人参与。

第二步,突击整治(5月24日—29日)。各单位要集中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按照整治的要求,结合当前的工作实际,统筹安排,精心部署,突出重点,主攻弱点,确保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第三步,检查验收(5月30日—31日)。根据这次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在各单位自查基础上,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统一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有关情况进行书面通报。

第四步,巩固深化(6月1日—年底)。各单位要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网络、明确责任、强化考核,进一步完善公用设施,加强硬件建设,集中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期间,镇上将采取现场会、通报会等形式,狠抓反复,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使全镇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

三、加强领导,完善措施。

要把城乡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做好,关键靠我们在座的各级领导,要靠领导力量的进一步加强,要靠领导的高度重视,要靠领导的开拓务实,真抓实干。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关键要把握三点:

第一、强化责任,群策群力,形成大环境综合整治的强大合力。5月17日市委、市政府会议以后,重新明确分工,专门成立全镇大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由镇长王树秋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戴卫清任常务副组长,副书记曹东、副镇长单祖明、庞毛兴任副组长,镇管、宣传、建设、交通、工商、卫生、公安、环保、绿管、水利等部门分管领导和各村(居)委主任等成员参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管爱卫办,负责全镇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全镇各相关部门、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确保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人主管,有人主抓,有人落实。要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落实各村、各单位和各部门的责任。各村、居委、集团企业要认真履行属地管理的职责,把提高环境质量作为一项有始无终的工作,常抓不懈。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严格管理,严格执法。镇管爱卫办要切实担负起管理检查、监督、协调职责,要善于发现问题,敢抓敢管;行业卫生部门要全力抓好公共场所和食品行业卫生监督;建设部门要着重抓好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加强对建筑工地、市政养护和违章搭建的监督管理;绿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绿化景点的管护,并及时清除绿化景点(带)内的杂草杂物;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督,尤其对镇区一些饮食行业的油烟排放、娱乐行业、建筑工地的噪声超标等要强化管理;工商管理部门要加强集贸市场、工商个体摊店和个体私营企业内部卫生的管理;交通部门要认真清理河道漂浮物,搞好路面保洁,并要加强对出租车、公交车司机的素质教育;各村、各单位和机关部门在主动支持配合管理部门工作的同时,要管好下属单位,管好系统内的人员,形成全民自觉参与的局面。要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在全镇实施大环境综合整治包干共建。镇管爱卫办要进一步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村、居委、单位和部门作用,努力形成城镇管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第二、强化宣传,统一认识,形成全社会参与城乡大环境综合整治的新局面。搞好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必须充分依靠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发动,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健康意识、参与意识。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橱窗、横幅等宣传阵地,采用多样化、有针对性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宣传整治的范围、标准和要求,宣传以预防“非典”为主要内容的卫生保健意识。通过宣传,使大环境整治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提高群众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

篇5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生态养猪;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m)08-985-01

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把畜牧业建设成为环境良好、以人为本、自然社会资源合理利用、产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型畜牧产业。所以,必须从产业与社会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适度规模养养殖业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方法。为探求解决当前养殖业主要面临的三大难题(质量安全、效益提高和环境治理)带来的药物残留、能源缺乏、饲料短缺、疫病频繁和环境污染等已成为限制我国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发酵床养猪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正在兴起和提倡的新型养殖模式,它以全新的概念、采用高新微生物发酵技术,遵循动物生态福利的自然规律,符合国家无污染、零排放养殖要求等,受到各级各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重视。采用该法饲养的动物(猪),具有疾病少、抗病力强,成本低,节水省工、肉质好、药物无残留、口味好、圈内无异味等诸多优点。因此,开阳县龙岗镇大金公司从产业与社会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适度规模养猪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方法。解决了当前养殖业主要面临的“三大难题”,一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猪场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排泄物对水体、大气、土壤及生态系统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 应用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的必要性

1.1减轻环境的污染,提高畜产品质量 通过微生物降解处理猪粪尿,为保护生态环境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我国是猪肉生产大国,猪肉消费占人们日常肉类消费的60%,但我国猪肉出口量却极其有限,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猪肉产品质量达不到进口国的要求,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药物残留超标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社会上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我们生产出更安全、更优质的猪肉产品。利用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可提高猪的抗病力,减少疫病的发生,避免药物残留,提高猪肉品质。因此,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对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2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 目前,各类动物疫病有220多种,其中,一些是人畜共患病,这些疫病不仅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还严重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畜禽养殖业污染与人畜共患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人畜共患病的主要传播载体就是畜禽粪尿排泄物。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利用微生物在发酵降解猪粪尿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温将病原菌杀死,从源头切断了疫病的传播,降低了公共卫生安全风险。

1.3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畜禽养殖业污染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使畜牧业经济步入恶性循环。因此,畜牧业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原则。畜牧业在生产大量畜产品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环境状况,这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关系到人类长远生存的重大问题,所以必须坚持发展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真正做到既推动畜牧业高速发展,又要解决养殖业的污染问题。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利用微生物系统中的生物降解处理生猪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废弃物,变废为宝,为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一种新的途径。

2 龙岗镇大金公司生态养猪的循环经济实践

龙岗镇大金公司结合国内外多年养猪经验,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完善和改进了该公司猪舍建造和饲养管理模式,形成了系统的生态养猪技术。它集养猪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土壤肥料学于一体,以养猪业为主体进行开发、利用发酵微生物对猪排泄物的科学处理,实行农牧结合,做到科学利用、互相促进,低投入,高产出,无污染的良性循环的养猪系统工程。到目前为止,该公司使用发酵床面积达到17000m2,年出售商品猪2.4万头,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取得成绩 公司生态养猪技术经过近几年的使用推广,在取得了零污染零排放的显著成果之上,不仅增加了养猪场的效益收入,而且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为纵深推进生猪产业向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化快速发展,使之实现“五化”(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无害化)生产。该公司现建有种猪舍5000m2,标准化商品猪舍16400m2,其他建筑(饲料加工房、办公楼、员工宿舍、兽医室、采精室和门卫消毒室等)等共8000m2,建筑面积共29400mm2,定位栏800个,产床250张,能繁母猪存栏1 200头,商品猪存栏7 000多头。

2.2科学管理 采用科学先进的生产流程,建有严格防疫制度和人事管理、销售等管理制度,粪污采用沼气池和发酵床方式进行处理,通过项目创建,公司将新建猪舍等相关设施,可存栏能繁母猪1400头,年出栏育肥猪达到2.4万头以上。发酵床养猪技术是该公司养殖技术和工程技术用于现代养殖业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发酵床养猪技术“以猪为本”,追求动物体(猪)内外生态环境的和谐、优化和健康。利用发酵床微生物菌群降解转化猪粪尿,消除氨气等异味,从源头上解决猪粪尿污水的污染,创造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使猪肠道内有益菌占主导,抵抗有害菌生长;有益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如抗菌肽、酶、益生素等,可提高猪的免疫力、抗病性和饲料的利用率;猪粪中有益菌数量提高,可增加发酵垫料中有益菌的来源和数量,促进猪粪尿及时、快速分解,延长发酵床使用寿命。同时,发酵床和微生物发酵产生热能,适合冬季养殖环境的温度。

篇6

关键词: 五年制大专辅导员 教育管理 管理尝试

五年制大专是高职院校里一个特殊的群体,不论在管理方面还是教学方面,都存在一些难题。根据带过五年制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我针对五年制大专学生的特点,简单谈谈在工作中的尝试。

1.从思想上认识班集体的重要性

一些学生强调自我价值,追求自我实现。他们对班集体的事从不关心,对于机体的感情也是局限于我不会损害自己的集体,而不想主动为集体做点什么,这时仅说些集体多重要的道理是无济于事的。辅导员必须从实际出发,找一些实例,让他们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我接班不久,那天早上刚好开会,有一名女同学早自习突然晕倒了,从凳子上滑了下去,这时班里几名学生赶紧把她抬到医务室去,原来是这名学生由于早上不吃早餐发生低血糖了,经过输液好起来了。以这件事为例,我就讲集体的力量,人生处处离不开集体,上学时是班集体,工作了单位是集体,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通过类似的一些工作,学生慢慢意识到了集体的重要性。

2.建章立制、强化行为规范

良好的习惯是做事、做人的基础,培养良好的习惯难,纠正不良的习惯更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校规校级,充分查找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比如迟到、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不起床、不上操等,针对五年制学生的这些问题,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在抓学生的过程中,辅导员每天都要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检查上课出勤情况,并且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每周召开班干部会议,对当周的工作进行总结等。

3.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发现和培养学生骨干

学生骨干是在集体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当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良好品质和才干时,才会被拥戴。比如,召开主题班会,学校集体活动参加时的组织过程,聚会的安排等,使骨干有机会显示组织协调能力,得到全班的认可,而对不称职的干部及时调整。另外,听取班里班委和学生、代课老师的意见,找学生干部谈心,不断在思想上、工作方法上对干部进行指导,充分肯定其工作,给予支持信任,努力提高班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

4.拓宽沟通途径,建设和谐班集体

4.1网络给辅导员管理班级工作创造了一个新的沟通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对班主任工作有很大帮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腾讯QQ功能不断完善,利用QQ交谈是网络时代学生较为普遍的沟通方式之一。创建并利用QQ这一互动的交往平台,拓展QQ各项功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促进其品德健康发展,是网络时代构建和谐校园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4.2随着微信的产生,可以建立微信群,比QQ更加方便、快捷,通过在微信中写状态心情,用文字感化学生,打破了以往的课堂上说教,避免了学生的叛逆心理,易于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

5.在生活上关心学生

五年制大专学生年纪相对偏小,在上小学、中学期间都没有远离,现在开始在学校住校,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老师应及时给予关心。由于我班男生比较多,男生在生活细节上是比较粗心的,更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予帮助。周内每年晚自习后,我都会去宿舍查宿了解情况,督促学生宿舍应经常开窗通风,勤打扫卫生,垃圾及时清理;天冷时多添衣,晴天时多晒被褥等,尤其在查宿过程中,发现学生生病了,要及时关照并就医;心情失落了,要进行开导;不在宿舍的要及时了解原因等。通过生活中小事的关心,老师就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

6.在学习上引导学生

五年制大专学生基础差,入学年龄小,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作为辅导员而言,从思想上要有准备,正确看待学生存在问题的必然性,耐心、细心、诚心、真心地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例如,晚自习跟班上自习,从代课老师那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7.搞好教室环境卫生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场所,反映了集体的形象,要抓好教室环境卫生问题。教室环境整洁,窗明几净,不仅反映班级的精神面貌好,而且一走进教室就觉得舒适,精神振奋,这样学生学习才有动力,但现在的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很少参加家庭劳动,缺乏劳动观念,参加集体劳动时敷衍了事。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一方面树立劳动光荣、人人参与的观念,另一方面制定卫生考核评比细则,同时在大扫除时,我和学生一起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打成一片,顺便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

在不断尝试改进教育方法后,五年制大专学生的综合水平有所提升,学习积极性也有所提高,但教育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课程,辅导员必须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以身作则,遇事果断严厉,不断改进、不断学习,这样学生的工作才能顺利圆满地完成。

参考文献:

篇7

湖南大学流动摊贩数量之所以非常多,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1湖南大学的学生数量有近三万之多,学生的日常生活对于餐饮、娱乐等场所的需求量非常大,而学校对于满足学生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必然会引起流动摊贩的出现。

2湖南大学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岳麓山下,与岳麓山浑然一体,无明显分隔,而且还有岳麓书院等著名风景名胜。这些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了无数人前来参观游览,这给校园内带来了巨大的人流量。参观岳麓山和岳麓书院等风景名胜的大部分游客,他们在游玩之余,还会品尝特色小吃、购买特色产品作为纪念,巨大的市场需求也直接促使了流动摊贩的出现。

3由于湖南大学原来的位置属长沙市郊区,虽然由于近年的发展,周边环境以及居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校园内目前仍保留了原来的特色,许多的街道建筑都是由原来居民的居住建筑改建而成,从而造成校园内的购物消费场所匮乏,缺乏集中的大型商场。

4由于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不高。而高校附近的流动摊贩针对的主要人群是学生,商品的价格也较为合适,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觉得流动摊贩的价格比较适中,这说明小摊贩的存在在经济上有一定的合理性,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所有这些现状条件为附近居民及其他的低收入者提供了摆摊就业的机会,流动摊贩正是瞅准了这个巨大的市场契机而兴起的。

高校周边流动摊贩存在问题

1占道经营扰通。流动摊贩大多在人流量大的路段摆摊设点,经营者通常占用道路,主要集中在城市街道的两侧,从而人行道严重受阻,极易造成堵塞问题,进而酿成交通事故;其次,拥挤的人流还吸引小偷来此行窃,给群众造成财产损失,无序的摊贩扎堆经营也易使摊贩之间常因抢夺地盘而互相争执甚至斗殴,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2卫生安全问题存在隐患。流动摊贩所引起的卫生安全问题涉及两个方面。第一是食品卫生问题,第二是环境卫生问题。流动摊贩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们提供了方便也改善了绝大多数的商贩的经济状况。但是摊贩所销售商品的卫生问题(主要是食品卫生)和商品质量问题确实我们应该解决的[2]。另外,流动摊贩在每天收摊之后留下的大量垃圾直接影响了城市的环境卫生。

3政府管理困难。现在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还没有实行流动摊贩登记管理制度,很难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流动摊贩具有显著的流动性,经营者常常是推着三轮车或着挑着担子在某些区域走动,经营区域和时间具有不固定性,常见的景象是执法人员一到,流动商贩立即推车挑担跑人,这样一种管理方式肯定无法对他们的产品质量起到有效的监管。

4合法的财政收入流失,不必要的投入增加,造成社会的不公平。流动摊贩无固定店面,无店租且不用交税,成本低廉。对一些无经济来源的社会底层人员来说是安身立命的谋生手段,而对一些投机取巧的生意人来说则是巧取豪夺的商业行为,影响周边商家的合法经营[],摊贩的大量存在,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影响了正常的商业秩序。

高校周边流动摊贩存在机遇与挑战

1机遇

1)国内许多城市己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允许流动摊贩的合法存在。流动摊贩可以给人们带来便利的消费和就业机会,这个政策是对草根阶层的照顾。这是一个巨大进步,更是对过去生硬、缺乏人性的管理方式的纠错。

2)对于下岗职工及低收入者,地摊成为一条再就业途径。在我国从事摊贩经营的主要是下岗工人、进城农民工、离退休人员和其他社会闲散人员。他们自谋职业、自力更生减轻了政府安置就业的压力。他们依靠自已的辛劳既服务了城市居民又使自身得以生存,降低了因为贫困而仇视社会甚至采取其他违法手段破坏获取财富的人员数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3)有利于校园文化的传承,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校增添色彩。流动摊贩基本上伴随着校园的建立而存在,学生热闹的校园生活有流动摊贩的贡献,学生的生活起居的方便也离不开流动摊贩的作用。而且,学生通过流动摊贩可以了解一些民间的饮食文化和各类工艺文化,使—些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化在这里获得延续。这便为学生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丰富了他们的生活[4]。

4)许多经济困难的学生选择以在学校附近摆地摊作为勤工俭学的一种方式。很多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来勤工俭学,不仅为家里节省开支,这也是作为大学生锻炼的一个平台,既丰富了大学校园生活,也锻炼了能力。

2挑战

1)如何处理流动摊贩与街道交通之间的关系,争取流动摊贩的生存空间。

2)如何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正确而有效的引导城市自组织空间的发展。现代城市不仅仅是对于外在的高楼林立的一种诠释,更多的应该是对于人的关怀,人们无法想象在到处都井然有序、寂静无声的街道上、小区中生活的情景,没有流动摊贩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将会是多么的无趣。创造出更多人性化的空间,这是对于一个社会安定和谐状态的建立和保护。但是如何引导这种人性化城市空间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3)如何创造高品质与高文化素养,具有现代城市特色和生活气息的地摊空间。流动摊贩以一种自适应,自组织的方式回应了高校师生的需求,有效的弥补了学生生活中的不足,其聚集规律是社会需求的真实反映,也是城市具有活力的真正原因,更是城市特色和文化的延续。但是如何提升地摊文化的品质也是流动摊贩面临的一大挑战。

高校周边流动摊贩治理对策

1划定界限,适度“开禁”。科学划定“禁摆区”,“控摆区”,“设摆区”。在街道的两边划定摆摊的界限,禁止摆摊超过界限,阻碍行人,妨碍交通。对在此摆摊超过一年,具有特色的摊贩,应该登记在案,并划定界限,将摆摊的地点固定下来。重新设定的摆摊地点最好尊重历史的选择,仍然固定在原有的地点[5]。

2为摊贩办理相关执照,建立健全的卫生监督和商品质量监督,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将摊贩引导至固定的地点经营后,为小摊贩办理相关执照,包括营业执照、卫生执照、签订安全责任书等,为后续的依法管理打下基础。执照的颁发使小摊贩们有了合法的身份,他们再也不用与城管打游击,开始每月交租交税。只要税费在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不会引发管理的难题。

3建立准入制度,加强对入驻摊贩的管理。在经过上述两个步骤,流动摊贩不再流动,非法经营转变成了合法经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这些“转型”后的摊贩进行管理。对准入人群要设卡建档,严格把关,尽可能照顾城市下岗人员、低保人员、残疾人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等;对有能力进市场,却为逃税等目的不服从管理的摊贩,应坚决取缔。具体的管理措施可采取定时安检、不定时安检、资格审核、对新进和退出的摊贩及时办理相关手续。这样,就可以保证入驻摊贩素质问题,使摊贩的经营纳入到法制的轨道中,管理也有了规则可循。

4限制交易时间,避免学生上下课的高峰期以及城市上下班的高峰期。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道路的拥堵现象。另外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对道路进行交通管制,在某条机动车经过较少的合适路段,在某一定的时间段(如晚上或节假日)进行交通管制,开辟一条临时的流动摊贩摆摊街道。也可以在其他地方建立周期性的露天广场集市、步行街周末集市、社区集市或小吃中心等。

篇8

关键词:村庄;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重视城市建设,轻乡村建设,导致乡村建设存在村庄空间布局不合理、村庄产业规划缺乏、村庄管理制度不完善,基础设施缺乏,生产生活环境差,村庄建筑风貌有待改善等问题。近几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把焦点指向了农村,在新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农村规划和建设必须做出回应和调整,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政策要求:村庄统筹规划、农村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需要我们去解决的规划建设问题,村镇规划工作如果要走入一个更科学,更高的层次,就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实践和理论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解决方案,才能引导我国的乡村建设工作走向更高的台阶。

1 村庄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科学空间布局

村庄规划建设中存在对现状资源挖掘不足,在空间上缺乏区域的观点和整体的观点,村庄规划与上位规划衔接不协调;在时间上对规划的动态连续性把握不够,规划缺少应有的弹性,有些村庄规划追求房屋的整齐划一,这样所做的村庄规划虽然比较好看,但没有尊重村庄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缺乏对村庄历史机理的传承,对村庄规划建设带来不良的影响。

1.2建筑材料陈旧

长期以来,农村住房建设、公共事业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主要依靠农村集体和农户个人之间微薄的力量,缺乏稳定的财政保障和完善改造机制,导致村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工程设施不完善,道路、给水、排水、供电等公用工程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加上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建筑材料,建筑技术水平陈旧,导致农村房屋建设普遍存在着很大的安全及质量问题。村庄道路曲折不齐,存在农村公共绿化、公共活动场地普遍缺乏,用地结构失衡,使村庄建设不能顺利的进行。

1.3公共设施和工程设施配置不足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目前,村镇基础设施配置仅考虑了道路供电、邮电、供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忽略了村民供热采暖、生活燃料、有线电视等设施的规划配置,使的村庄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规划指导远远超出村庄规划规范所涉及的内容。即便村镇规划考虑到的内容也仅仅是村镇规划建设的原则性问题,强制性有待加强。对公共设施配置标准缺乏从规模等级角度对一般镇、中心镇、中心村及基层村进行分类,很少考虑到公共设施的共享共建问题,公共设施的配置也没有作为强制性指标纳入规划体系内容中,保证不了村庄建设不能顺利的进行。

1.4生产生活环境差,村庄建筑风貌有待改善

由于广大农民群众环境保护,环境卫生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农村随时可见垃圾乱倒、电线乱拉、污水乱排、管道乱铺等现象。目前,在农村,养殖业是农民生活经济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当前农村各种大小养猪场、养鸡场等,都缺乏科学的管理,其所制造的垃圾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严重污染了生活环境、水源和农田,破坏了生态系统。从长远发展来看,往往整体损失大于局部收益。许多村镇领导对环境保护及生态保护的重视远远不够,有的甚至没有相关的保护意识,在建造工厂时丝毫不考虑其污染对村庄环境及植被破坏,只想着眼前的经济效益。

2村庄规划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健全完善规划部门

要想确保村镇的规划建设可以正常进行,首先要完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健全规划建设部门,无论村镇大小,都要设立专门的规划建设机构,并配备专人对村镇规划进行专业综合的规划指导,为了提高规划建设部门的集体专业水平,要吸纳一些高素质人才,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有计划地录用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到村镇规划管理部门工作,并定期对村镇规划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规划执法水平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规划建设部门要结合当地村镇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开展村镇总体规划控制,使其尽快的达到国家的标准。

2.2改善村庄陈旧建筑

制定村民住宅技术规范标准,注重对城乡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规划,村庄规划应该做到规划的全覆盖,合理布局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村庄体系等,村庄规划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降低标准和要求,并维持乡、村的地域特色。加强对村民住宅设计、建设的指导,使村民使用新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积极向村民提供符合不同经济水平需要的住宅设计图,供村民挑选使。

2.3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置完善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是根据各村庄的实际水平。目前,村镇基础设施配置不仅要考虑道路供电、邮电、供水、排水等工程设施,也要使村民使用供热采暖、生活燃料、有线电视等设施配置,使的村镇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规划指标达到村镇规划规范所涉及的内容。对公共设施配置标准缺乏的,从规模,等级等角度对一般镇、中心镇、中心村及基层村进行分类,使公共设施共享共,将公共设施的配置也作为强制性指标纳入规划体系内容中;使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置都达到标准。

2.4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

当前的村镇建设中村民生态保护意识较差,村镇的基本自然资源直接来自于它周边区域的自然资源,村镇规划建设中必须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及村庄环境卫生。村镇规划要尽可能地保留乡村原有的地形地貌、资源、自然的形态,生物的多样性及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与自然、生物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共生共存关系。要发展生态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在加快村镇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工作,增强其环境保护意识,对自身的生存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对农村从事养殖业的村民,进行科学的管理与规划,在养殖中也要保护好村庄的环境,不能只为自身的利益而破坏村庄的环境,从而在村镇的建设中多做一些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工作,给喧嚣的城镇化进程中多留一片碧水蓝天。

结束语

目前,我国乡村建设片面追求城市化景观,为加强村庄建设管理,提高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确保新农村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健康快速发展,在今后的村庄规划中要改变目前乡村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城市化,保护乡村田园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的完整性,正确引导乡村的发展与建设,塑造生态平衡的乡村环境,实现乡村生活、生产、生态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总之,我国的村镇建设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需要我们去解决的规划建设问题,村镇规划工作如果要走入一个更科学,更高的层次,就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时间和理论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靠的实行方案和解决方案,才能领到我国的村镇建设工作走向更高的台阶。相信在各层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村镇建设一定能取得全面的胜利。

参考文献

[1]王静岩.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苏州市为例[J].北方经贸,2013,09:66-68.

篇9

关键词:甘肃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的均等。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基本民生,如就业服务、社会救助、养老保障等;二是公共事业,如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科学技术、人口控制等;三是公益基础,如公共设施、生态维护、环境保护等;四是公共安全,如社会治安、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国防安全等。这些基本公共服务做好了,才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肃民族地区的一个典型代表,而甘肃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西北,自然环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公共服务事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属均等化问题尤为突出。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将根据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经济社会环境,因地制宜,给甘肃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及均等化趋势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

一、调查研究方法及内容

此次调研采用人户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数据资料。入户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对象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卫生局、教育局、社会保障局、文化局、科技局、民政局、环保局等几个部门。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甘南藏族自治州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文化活动及设施、科技培训、环境卫生等几个方面的政府公共服务类别。调查问卷共计72个题目,其中均为单项选择性题目,实地访谈的内容包括公共服务事业的资金投入、科技及人力投入、公共服务资源分配状况、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四个方面。入户问卷调查主要依据调查地各部门工作人员数量进行固定比例随机抽样,由各部门平均分配问卷数。调查于2012年7月19日至20日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0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实地访谈以座谈会的方式与入户调查同期同步展开。

二、调查结果

㈠、公共教育方面调查结果

(1)公共教育的现状

根据调查,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教育厅等省州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甘南藏族自治州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237所,其中专科院校6所,独立高中15所,初级中学36所,小学180所(含教学点34个),幼儿园5所,职教中心5个,教师进修学校2所。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29人,中级职称的403人,初级职称的909人,未评669人。总的来看甘南藏族自治州公共教育在“两基”的普及、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管理与教学质量等方面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2)公共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增强工作合力。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把“两基”攻坚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系统工程,作为发展民族教育的基础工程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第二,认真摸底调查,加强动员劝返,全力开展控辍保学工作。一是扎实开展帮教活动。多年来,国侨办在保证积石山县建设项目投资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省“一县一策”帮扶组、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资助,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开展教师培训、贫困学生救助、组织学生夏令营活动等方式改善教育设施,完善教学条件;二要狠抓“四项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和认真实施以学校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为主要内容的“四项工程”建设,组织和引导各学校以创建“花园式”育人学校为目标;三是加大教育设备投入力度。在现有教学设备的基础上争取再配置更加完善的各类实验室、机房、图书和体育健身器材等。

(二)医疗卫生事业调研结果

(1)医疗卫生事业现状

全州医疗卫生机构达356个,其中:州医院2个、妇幼保健站3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卫生局卫生监督所1个、民族医院1个、中心卫生院4所、乡镇一般卫生院12所,卫生院分院1所,审批发证的村卫生所(室)170个、个体诊所111个、门诊部50个,全州共有病床800张。全州卫生系统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27人,其中正式职工351人,乡村医生220人;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中中副主任医师5人,中级职称的75人,初级职称的176人。现在全县卫生工作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结构趋于合理的医疗保健网络遍布全县各地,为全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筑总面积达到48375.6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40939.6平方米,占总面积的84.63%,22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成运行,所有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得到改造。30年来,医疗设备拥有率普遍提高,医疗设备达到2547台(件),大型设备有CT扫描仪、x线数字成像系统(DR)、呼吸机、电视透视系统、MA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麻醉机、牙科治疗仪、血球分析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胃镜、麻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三道同步心电图机等。医用设备更新换代加快,设备普及率提高,医疗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

(2)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不足与对策

甘南州经过30年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村卫生技术人才较为短缺,结构不合理;二是当地人对于卫生方面的事不太重视,主要体现在村中人畜接触十分频繁;三是村中没有集中的垃圾池与统一的垃圾处理办法。

解决方案:一是政府部门要继续提高认识,把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当做一项主要情况来做;二是积极展开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使人们病有所医;三是积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望县级的卫生局能对村中的私人诊所进行整顿,对其药物来源渠道和药物价格进行监督和管理;四是制止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趋势,使卫生总费用结构优化;五是希望村委能在村里建几个垃圾池,分布村中的各个主要居住点,定期组织环卫工人清理,防止滋生大量的苍蝇和蚊子;六是希望当地的村民能重视家中的饮食卫生情况,尽量使用消毒碗柜。避免使用受苍蝇污染的餐具或摄入受苍蝇污染的食物而引发的肠胃炎等疾病。

㈡社会保障工作调研结果

(1)社会保障工作的现状

甘南藏族自治州社会保障局成立于1986年,现有干部职工14人,领导干部5人,少数民族干部5人,妇女干部4人,本科5人,大专6人,中专2人,高中1人。社保局现设有人秘股、养老保险股、就业服务股、失业保险股和农保股五个股室。经办全县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村干部养老保险和就业再就业工作。

(2)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五点突出的问题

第一,保险费征缴难度大,由于企业不景气,财政困难,欠费现象时有发生,财政部门负担的社会保障补助资金不能足额到位。

第二,保险扩面工作难度大。因县上企业少、群众收入低,劳动合同制职工已全部参保缴费,民营企业不愿参保

第三,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职工对社会保障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参保意识不强。

第四,财政、地税、社保与参保事业单位的协调能力进一步提高,形成工作合力,齐抓共管,搞好此项工作。

第五,因社保工作服务的量大面广,尤其是今年实施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为基层村社群众服务,还有将来实施的新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更是面向全县群众,最主要的是缺工作人员、经费和工作车辆。

三、调查总结与建议

综合调查的数据资料分析,甘肃省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事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制约甘肃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充分考虑甘肃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后,因地制宜地提出以下几个总建议

第一,国家应根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情况,在以往的基础上加大对西部,尤其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事业政策优惠力度,继续加大对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投入、才人支援、科技支持等扶持力度,不断促进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甘肃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事业尽早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第二,甘肃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业、地方特色产业及绿色农牧业为主的地方经济,不断促进当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继续加大对政府公共服务事业的财政投入,努力改善政府公共服务供应不足的局面。当前甘肃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在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滞后,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甘肃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难题。

第三,基层政府要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打破政府公共服务事业的城乡二院发展格局,树立城乡均衡发展的观念,不断缩小城乡公共服务事业的“南北差距”,促进政府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城乡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巨大差异的根源在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划分。城乡二元体制下,政府各类资源较大程度倾斜与城市农村获得的政府各类资源存在数量少、质量差的问题,又制约着农村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事业的整体发展状况。

第四,基层政府要借鉴国内外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因地制宜地科学合理发展管辖区域内各类公共服务事业,不断优化政府公共服务事业的投资结构。

篇10

关键词:垃圾分类存在问题想法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he importance of garbage col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garbage collection status, work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and job classification of garbage work the countermeasure to talk about a few view.

Keywords: garbage classific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R12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社会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改善环境和发展经济与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是分不开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关注。据了解,我国城市居民每人每天能制造1.2公斤的生活垃圾。一个家庭按三口人计算,一天就是3.6公斤,一年下来就要制造生活垃圾1.32吨。这一随着经济增长和城市人口增加等因素而不断增加的数字,将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提出威胁性的挑战。基于此,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正在并已经成为是人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实现减量化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垃圾分类处理。

一、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和地位

一个城市的建设管理首先要达到净化,即城市卫生整洁。卫生整洁的城市离不开对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及处理。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是实施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是合理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途径,是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重点。

如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都将垃圾誉为“放错地方的黄金”,对垃圾的再利用率已高达80%,而我国对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却只有20%。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垃圾多达1.7亿吨,年处理费用高达数十亿元,而清运的垃圾却只有1.4亿吨,也就是说每年至少有3000万吨的垃级因无法清运被随意丢弃。在被清运的1.4亿吨垃圾中,又有近一半未能进行无害化处理而堆放在露天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向空中散发臭气,向地下渗透污水,污染了空气和地下水资源,恶化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成分有了很大变化,可再利用成分也在不断增加。我国是人均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不仅能减少垃圾量,使垃圾资源化得以实现,更为垃圾无害化处理打下了基础,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

二、我市垃圾分类收集的现状和问题

在我市,现行的垃圾收集方式基本上是传统的混合收集。近年来,随着我市供暖、供气系统的逐渐完善,居民产生的煤灰、煤渣等无机物垃圾大幅减少,垃圾内的有机物含量逐渐增加。基于我市不久将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不仅可以提高垃圾焚烧的低位发热值、增加垃圾末端处理的有效性,还可以大大减少垃圾运输过程中的成本投入,真正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化处理。所以从垃圾成分及垃圾处理方式来说,我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已势在必行。所以从垃圾成分及垃圾处理方式来说,濮阳市目前已基本具备对垃圾分类收集的条件。

早在几年前,我市就开始倡导垃圾分类,并在个别路段、公园、小区做过试点工作,但因种种原因,分类收集效果不是很好。笔者认为,我市的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开展:

一是管理体制落后。垃圾分类收集是垃圾处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多个单位或部门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居民生活垃圾的收集工作大多由小区雇人负责;清运工作由各区环卫部门负责。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物品在垃圾待运过程中被拾荒者捡走,垃圾站还有一支专门吃“垃圾饭”的“专职”拾荒队伍对垃圾进行再次捡拾。这种多个利益主体的参与,使之相互间因利益关系而难以协调,导致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缺乏连贯性。

二是对垃圾分类收集认识不够。虽说垃圾处理工作是涉及到每家每户的事情,但多年来,老百姓总是将垃圾处理工作看成是政府向百姓提供的一项公益性事业,并没有想过作为城市中的一员应该在此项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许多居民将我们提出的垃圾分类工作看作是废品回收,没有想过这项工作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作用,更看不到垃圾分类收集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所以,如果政府财力投入得多一些、工作做得好一些,老百姓就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政府财力吃紧、设施跟不上时,老百姓就会怨声载道。这种公众参与意识的薄弱,无形中成为我们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一道阻力。

三是政府部门对垃圾分类处理的能力不够。我们发现在前期的试点中,即使有人将垃圾进行了分类,但由于现有的垃圾清运车辆的装载厢是一个整体,工人们在装车时仍然将分类后的垃圾混装在一起,经密封挤压后的垃圾到了垃圾处理场根本无法识别垃圾的类别,使分类程序形同虚设。其原因是没有相应的资源化处理设备,无法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存在着“既分又不分”、“先分后混”的尴尬局面。

四是重视程度与资金支持不够。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开展,其工作量较之以往成倍增加,人员的增加、设施的配套、设备的运行,使本来就较为紧张的资金更为紧张。政府方面也未出台相关的硬性政策来确保此项工作的实施,垃圾分类又势在必行。因此,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只能因为资金的短缺而流于形式。

三、做好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想法和对策

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推广与普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我市存在的前期准备不够充分、设施不够完善、居民参与意识较为薄弱等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把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做为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前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影响深远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活动方案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是必不可少的。此前,我市也制定过一些相应的规定,但操作性不强,缺少实施细则,依法管理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试点工作推广之前,政府部门要多了解国内外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市垃圾收集工作现状,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政策法规,使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同时,政府应给予有关部门、相关企业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在贷款、纳税等方面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增强他们自我生存的能力;对在这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群众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利用经济杠杆拉动垃圾分类收集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是把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做为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保障。以现在大多数居民的住房条件来讲,在家中设置多个分类的垃圾桶是件很麻烦的事情。许多居民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将垃圾分类看作是政府行为。这种意识对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开展是不利的。所以,政府部门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就不能停留在如何分、怎么做的这种表层的宣传教育上,而应将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提升为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一项全民活动,要通过电视、电台、报纸、宣传板等手段,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设专题、专栏介绍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标准、方式方法,使之深入人心;在垃圾分类收集起步阶段,可以从人们关心的环境问题入手,逐渐使人们习惯分类回收工作,亲身体验分类收集的好处;居民小区、机关、院校、商业网点等地段要设置明显的垃圾分类收集站(点),为那些环保意识高、愿意细分类的居民提供分类设施,通过少数人的行为影响和带动多数人的参与:街道、居委会应结合实际情况,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以宣传单的形式分发至每家每户,使之深入每个居民的生活之中,鼓励居民自觉参与,并通过热线电话或派人现场指导,引导居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全面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收集的认识。

三是把规范分类标识与标准做为垃圾分类收集顺利进行的基础。我市属新型石油化工城市,人口构成比较复杂,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生活习俗、不同的年龄结构和职业特点等,都将对垃圾分类工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垃圾如何分类、哪些为可利用垃圾、哪些为不可利用垃圾、哪些是有害垃圾应及时向居民做详细的介绍。垃圾分类收集的标识从色彩到图形都要简明、易识别,要让老百姓像认识交通信号灯一样了解垃圾分类的标识。另外,对常用术语和工作标准要严格把关,对垃圾分类的相关技术标准也应统一确定。

四是把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做为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有效步骤。垃圾分类是一项繁杂的社会工程,需要一个推广过程。笔者认为,应先从政府机关、部队、院校等素质较高的人群中先期推广,旨在发挥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军事管理的纪律严明、学生从小“养成教育”的先导作用。同时还应选取一些管理规范、人员素质较高的物业小区,作为居民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区域,设置相关的配套设施,做好相应的前期准备,使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五是把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做为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发展之路。在以往对垃圾的处理中,环卫部门既是监督机构又是管理和执行单位,政企不分,不利于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竞争机制。垃圾分类过程中,居民是第一分类人,但垃圾分类仅靠居民的简单分类是无法达到最终效果的,还需要对垃圾进一步细分,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的可利用率。笔者认为,上海的微生物技术值得借鉴。即在居民小区设置生活垃圾处理设备,由物业或专门的企业派人对居民的分类垃圾进行再次分类,利明微生物制剂对细分后的可利用的有机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处理后的有机废弃物减量率可达95%,余留物可作为农作物或花卉的有机肥料。这样,垃圾在未出居民小区时就已经减量。对无法进行微生物处理的垃圾可由环卫部门组织清运,利用焚烧技术将剩余部分充分利用。目前,我市物业小区逐渐增多,生活垃圾焚烧厂即将建成,这种处理方法较符合大连市情。在对垃圾进行再分类与处理的过程中,要求由专业企业独立运作,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行发展,逐步形成规模。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环卫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从分类收集到资源再利用的企业化运作体系。

六是把提高垃圾处理费用做为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物质保证。实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是确保垃圾分类收集工作顺利开展的良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居民生活垃圾正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增加。然而目前面向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收取的垃圾处理费标准却一直保持在过去的水平。以居民卫生费为例,我市每户每月仅收取2元钱,这个标准是在对生活垃圾实行简单收集、清运的基础上设置的,对于垃圾分类这样技术含量高的收集方式来说,这些费用只能是“杯水车薪”。另外,我市在收取垃圾托运费的规定上不够明确,环卫部门在对企事业单位收取垃圾托运费过程中没有更好的政策指导,导致一部分垃圾托运费收不上来。同时,我市环卫设施建设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由于资金不到位,环卫设施欠帐很多,实行垃圾分类收集需要购置、更新配套的设施、设备,这些资金仅靠政府的拨款是不够的。适当提高垃圾处理费用,不仅可解决环卫资金紧张的问题,还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可谓一举两得。当然,随着我市生活垃圾费征收工作的即将开展,经费不足问题将会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