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礼仪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27 18:18: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强礼仪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正处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基于此,我们从本区中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了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探索。力求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在文明礼仪教育上取得突破,并以此带动学校其它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立足于抓好这一最基础的教育,我们于去年底向全区中小学生、教师和学生家长印发了《福州市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规》、《福州市教师礼仪常规》等一批文明礼仪教育的文件,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一是要求全区各中小学校全面强化师德教育和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整体优化学校文明礼仪环境。将师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效,列入“文明学校”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的评估体系。
二是把《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列入学生思品课教学内容,力求学生“知”与“行”的统一。
三是强调各学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与各项校内外活动的开展结合起来,做到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扎实有效。四是强调教师的为人师表,在文明礼仪上率先垂范,并将其列为教师年度考核及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篇2
【关键词】职业教育;素质培养;礼仪教育
一、引言
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日趋提升。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是许多高职院校的首要思考的问题。礼仪教育是大学开展素质教育的本身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强烈需求。它有利于帮助高职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交往氛围;有利于促进高职生的社会化教育,提高心理抗压力与承受力;有利于强化高职生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职院校面对现状必须适时“变”,在磨砺学生"技"的同时,必须为其修身养德,不断深化礼仪教育教学,着力提升高职学生素质。
二、提升教师礼仪修养
高职院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礼仪教育,从制度上给予政策支持与保障,重视相关礼仪活动的开展,重视对礼仪课程的建设,使礼仪教育从体现高职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高度出发,真正纳入高职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让学生真正“学礼、懂礼、守礼、用礼”。还应加强教师礼仪修养提高,把教师礼仪纳入师德考核体系,明确规范教师的礼仪行为,促进礼仪建设的制度化,经常化。重视礼仪教师队伍建设,培养礼仪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素质”教师。切实提高高职教师的礼仪修养,“上所施,下所效也”。加强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学院必须要高度重视提升教师的礼仪修养,发挥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
(1)分阶段实施教师礼仪素养培训高职院校应该把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的提高教育摆上日程,加强对教师礼仪方面的思想教育,不断强化教师的礼仪意识。
(2)多渠道开展教师礼仪实践活动多方面多渠道营造良好的环境是礼仪教育的基础。
(3)着力塑造礼仪教师的专业形象。
①内在素养的塑造。主要包括第:高尚的道德修养。丰富的知识内涵。高雅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沟通能力。扎实的实践能力。
②外在形象的塑造。主要包括:优雅的仪态体姿。得体的仪容服饰。文明的言行举止。
三、营造礼仪教育的校园氛围
(1)教师方面,高职院校可通过影像设备记录下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让教师们课后观看,自我纠正不足;组织大家观看深受学生好评的优秀教师示范课,彰显榜样力量;把教师礼仪作为日常教研活动,开展小组讨论,互相点评指正;把礼仪要求纳入在说课、上课等教学竞赛的评分标准,督促教师养成在讲台上好的礼仪习惯。在学生工作中,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利用班会集体教育或个别谈心教育的方式,渗透礼仪教育。还可组织广大教师观看由清华大学彭林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主讲的教师礼仪录像等。
(2)学生方面,应大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礼仪和社会公共活动,学会解决各种人际交往问题,展示礼仪的文化魅力和大学生的个性风范 。具体而言,可不定期举办礼仪知识大赛、礼仪风采大赛或礼仪情景剧比赛等,进一步增强高职学生对礼仪的了解;征集学院各专业礼仪形象标语,贴在学院的各个醒目标识栏上,让学生感受到无时不在的礼仪提醒;编写礼仪手册,发放相关礼仪书籍,或在学院网站上设置有关礼仪的知识板块,为礼仪素养的自我提高提供参考借鉴等等。
四、规范细化礼仪教育考核
(1)教师方面,明确把礼仪列入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细则中,加大教师课堂礼仪的考核力度和考核范围,把评教和教师的晋升、评优与进修适当挂钩以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
(2)学生方面,把评选奖学金、推选班干部,评定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与礼仪规范达标挂钩。建立班级量化考核制度,对班级礼仪规范达标活动实施每日、每周、每月,学期的全过程考核,考核结果与评比先进班级挂钩。要求每位教师、员工,都是学生行为养成训练的监督、考核员,通过建立联系卡、民意测验、座谈讨论会等各种形式,深入了解学生行为养成情况,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使礼仪知识、内涵深入人心。
五、整资源形成礼仪教育合力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解决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问题,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综合家庭对礼仪教育的重视、家庭教育中家长观念的转变、还有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1)家庭是学生礼仪教育实践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发动学生家庭参与到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来。家庭在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主要应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方各面,点点滴滴,从细节处培养孩子的礼貌礼节 。还可有针对性为家长举办专题讲座或向家长发放家庭礼仪资料,倡导家长为孩子树文明礼仪榜样,用礼仪规范自己,用礼仪教育子女,用礼仪影响他人。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长必须做到,使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养成自尊自立,谦恭有礼的好品质。
(2)高职院校还应切实发挥社会教育的辅助作用,因为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教育场所。应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为高职生提供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基地,让学生到实践当中去尝试,在实践中提升礼仪素养。如在高职生的大三校外实习阶段,加入礼仪素质考核内容,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灵活运用礼,提高礼仪修养。组织学生开展文明礼仪进社区活动,让学院和社区进行礼仪教育互动,相互促进建设和谐社区。还应积极主动向社会延伸,不断扩充高职院校礼仪教育资源,提供良好的礼仪育人环境,使学生们成为文明礼仪的学习者、实践者、传承者和推动者。
六、结语
礼仪建设需要一个充满人文色彩和绿色理念的坏境,要让礼仪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因此教师的礼仪教育不可自成体系,必须全院上下共同努力,形成自然优美的礼仪环境,让师生存其中耳闻目染,才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滋养,进而养成养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提升师生的礼仪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礼斌,尤铁路.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J].2003 (04)
[2] 赵振有.论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中国报业[J].2011 (02)
篇3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生活;游戏;以身作则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是家长的希望,是社会未来人口的组成部分,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利益,也影响着社会未来人口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因此,幼儿的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与重视。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礼仪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地重视。
一、礼仪教育的教学常态化
幼儿的礼仪教育应该实现教学常态化,将其作为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差别及教学计划,定期向幼儿展开礼仪教育。一方面,我不断寻找一些有关礼仪教育的教学素材,设计成幼儿喜闻乐见、朗朗上口的小故事,如《谢谢小猴子》。我将其中的主人公改变成孩子们熟悉并喜欢的卡通形象“朵拉”,既贴切小朋友的兴趣,又很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和理解。除了语言领域的渗透,另一方面,我还十分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艺术、科学、健康等其他领域之中,使幼儿经常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
二、礼仪教育的生活随机化
源自生活的学习会给幼儿带来更丰富的社会经验,让幼儿真正地学会礼貌待人,礼仪的内容决定了礼仪教育应是在生活中习得,并应用于生活中。因此要将幼儿的礼仪教育融入到生活当中去,把礼仪知识渗透到幼儿的日常活动中,例如天气冷了,老师们帮助年龄小的幼儿束好衣裤是经常做的事情。但通过束衣裤对幼儿进行观察,在没有任何提示作用下,发现只有少数的孩子在得到别人帮助后会主动道谢。通过教育、引导、演示,幼儿在老师的语言或者眼神的提示下能学着道谢,虽然生活是自然、随意、漫不经心和未经系统设计安排的,没有集体教育来得立竿见影,但是生活却是日复一日的不断重复,使我们可以进行长期的规则训练,并日积月累的形成和巩固良好的礼仪。
三、礼仪教育的角色游戏化
游戏对幼儿来说,有着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这是因为幼儿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身体,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智慧,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能从中学习分辨事物,协调关系,甚至体验社会。在游戏中,幼儿在扮演角色过程中要实现角色转换,进入他人角色并体验他人情感和经验,从而习得该角色的行为。为此,我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开展角色游戏。如在娃娃家里,我让更多的孩子尝试“妈妈”、“爸爸”、“老师”的角色,让他们充当长辈,多考虑该怎样引导娃娃家里的“小宝宝”更有礼貌、更能收到大家的欢迎;在比如我与孩子们搭建积木时,故意“不小心”碰到其他人的作品,然后十分诚恳的道歉并请求原谅……通过这类游戏,使幼儿得到良好的礼仪习惯练习,使孩子们良好的礼仪习惯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孩子们真正养成习惯,我还指导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晨间入园、课间交往、户外互动、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礼仪教育的教师示范化
在幼儿礼仪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教师可以学习《礼仪大学堂》,注意以身作则;每天入园、离园时主动与幼儿、同事和家长欠身打招呼或者微笑点头,言谈文明有礼;不小心与幼儿发生碰撞后立即道歉;得到帮助后马上致谢等等。我努力地以自己的文明礼貌言行去感染身边的每一名幼儿,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良好的行为。哪个小朋友得到别人帮助后能主动道谢,我会抓住契机,加以奖励宣传,在班级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礼貌言行风气。
五、礼仪教育的环境渗透化
不同的环境可以诱发不同的社会行为。一个良好的积极的环境意味着一个能够诱发、维持、巩固和强化积极的社会行为的环境。幼儿美好的心灵,优良品质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的一节课,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它既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列的“显性教育”,又需要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性教育”。在创设楼梯旁的墙面时,我就将幼儿最喜爱的各种卡通形象作为礼仪小使者,用形象的绘画手法将十个礼貌用语展现出来,不仅能使孩子们在每天走楼梯的过程中,边看边模仿,还可以使家长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我还在活动室中利用彩喷、布贴、剪纸等多种形式布置关于礼貌言行的小故事、文明用语,尽量使单一的礼貌用语具体化、情境化、形象化。
六、父母对于礼仪教育的模范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人生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者。幼儿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强,且善于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要注重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礼仪教育。在幼儿面前做好表率,让幼儿看到自己在与别人交往中的礼貌表现,长期以往,幼儿必定会受到影响,逐渐的跟随父母脚步培养出讲礼仪懂礼貌的习惯。父母的“失礼”教不出“有礼”,言语粗俗不堪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言语优雅的孩子;蛮横无理、不讲礼貌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彬彬有礼的孩子。因此,我利用幼儿园开放活动、家长会、班级博客等多种途径,不断向幼儿家长进行文明礼仪方面的宣传和指导,使幼儿父母有意识的从自我做起,营造和谐、文明的家庭氛围,同时注重自己的修养,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七、礼仪教育的家园共育化
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养幼儿的礼仪,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使礼仪教育连贯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我们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将礼仪主题活动通过网络、家园亲子活动、春秋游活动等向家长进行宣传,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才能使幼儿的礼仪得到提升。
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创设优美环境,塑造幼儿良好品质,陶冶幼小心灵,使文明礼仪之花在幼儿园绽放的更加鲜艳夺目,使孩子能够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显得更加自信从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冯丽丽. 浅谈幼儿礼仪的教育[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5:72.
[2]沈苏华. 幼儿礼仪教育培养的策略实践[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8:249.
篇4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
礼仪是人们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一种社会规范。大学生肩负着继续发展并弘扬社会主义事业的大任,更应当身体力行的遵守礼仪道德,影响身边人,为文明社会风尚的形成做出贡献。当今社会,大部分的大学生能够自觉做到讲文明,讲礼貌,言谈举止也能体现出一定的修养,但是同时也存在少数大学生行为不文明,语言不优美的现象。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势在必行。
1.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大意义
1.1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教育是体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礼仪是维系人类社会中和谐生活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因此,礼仪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们所讲的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礼仪概念、具体的行为规范并向其传承一些优秀的礼仪传统。通过教学培养,使大学生了解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相符合的礼仪规范,并以此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将固有的道德规范和日常礼仪行为进行有机的统一,从而真正的显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应有的高度的文明水平和道德素质。
1.2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推动全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文明,讲礼貌反映了社会文明的程度,普及和加强礼仪知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礼仪教育,塑造一大批讲文明,讲礼貌,讲秩序,注重卫生和纪律的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大学生。并通过实例让他们自觉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进而影响并规范社会人们的道德行为,这也有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1.3有助于大学生养成优良的文明习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中,礼仪是沟通人与人的关键,是人类生活中的剂。礼仪是各类交际活动的关键,人类礼仪的提升与社会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日常化,如何调整礼仪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便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讲究礼仪不仅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同时又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个别区域学生在小学和中学教育阶段缺乏基本礼仪知识的培养,没有形成良好的礼仪文明习惯。因此,在进入大学后,礼仪有失规范,表现为随地吐痰,扔纸屑,不遵守秩序,不尊重教师,迟到,早退,旷课等,甚至不理解别人的感受和想法,也无法完全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人分享,这严重影响了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导致人际交往受挫,影响心理健康。通过礼仪教育,让学生了解礼仪、礼节,有助于学生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掌握沟通技巧,在沟通过程中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2.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目前,各大高校已经意识到在高校教育中,礼仪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教育质量及整体素质的提升方面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探讨如何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工作做的并不到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为切入点,逐步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工作:
2.1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礼仪教育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起到切实的效果。社会实践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的一种有效形式。礼仪教育可以抓住社会实践这一有利时机,让学生们感知社会,了解社会,让学生亲自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加强礼仪实践。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成功的运用到社会和生活中。此外,在社会实践中可以挖掘自身的不足,从而达到进一步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2完善学校管理,注重他律和自律的有机结合
高校本科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礼仪教育,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大学生尊师重友,善良互助的品格,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倡导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
2.3开设礼仪教育课程,开展礼仪活动
学校应合理调整课程结构,根据不同的专业,适当的设置“礼仪培训”课程,也可在大学选修课程中设置人文修养类课程。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日常礼仪的教育和管理。对于大学新生要及时做好礼仪教育讲座,并及时组织礼仪培训,以便规范其日常行为。对于要进行面试的各类毕业生,应聘、进入单位等应注意的问题要做好早期指导。
2.4明确舆论导向,增强大学生重视礼仪的信心
高校应抓住机遇,通过校园广播,报纸,广告牌等形式的媒体,将礼仪文化融入校园活动之中,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教育和启迪。
总之,礼仪教育的修养代表了一个人的性格和文明程度。当代大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礼仪规范的基本要求和深刻内涵,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琳.浅谈大学生社交文明礼仪教育[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42~44.
篇5
摘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礼仪环境的相关缺失和不足,使当前的中职生在礼仪修养上仍然存在较大不足。建立健全礼仪教育体制机制,推进礼仪课程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礼仪文化环境,充分运用校外礼仪教育资源,是当前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中职教育;礼仪教育;素质教育;道德教育;新时期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项目编号:DEA090275)之子课题“强化管理整体推进学校责任教育实践研究”(项目编号:DEA090275GX022)
作者简介:罗丽静,女,忻城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广西师范大学在读教育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8-0016-03
一、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
在现代社会,随着公共生活的不断拓展,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内涵已经大大丰富,成为评估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标准,成为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水平的直观反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的道德修养和礼仪水平。[1]中职学生是我国技术人才的生力军,是未来社会的重要主体,他们礼仪修养的大幅提升,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当前中职生在礼仪修养上仍然存在较大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礼仪价值观错位
不遵学校纪律,经常迟到或旷课、抽烟、喝酒、爬墙跳窗等我行我素;盲目追求时髦,穿着打扮不得体,说粗话、脏话;不尊重师长,随意打扰他人学习和休息,对他人的相貌、体态、衣着评头论足,给同学起带有欺辱性的绰号,相互打骂、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故意拖欠课本费,向家人骗取费用,随意说谎;乱扔纸屑、果皮、随地吐痰、乱倒垃圾;不爱护公物,乱踢、乱涂、乱刻、乱画、乱挖公共设施。这些不良现象在中职学生中广泛存在,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学生对这些不良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视为“有个性”,这问题归根到底是中职学生群体中的礼仪价值观错位问题。[2]
(二)礼仪知识和技能严重不足
与同龄人相比,中职学生在礼仪知识和技能上的缺失更为严重,由于缺乏符合自身年龄和身份特征的礼仪知识和技能,中职生在与同龄人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不利境地,致使中职学生难以适应公共场合的沟通需求,表现为高度的不自信,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对外学习和交往。[3]同时,与在自己熟悉的场合的放肆无视相比,在陌生场合的自卑进一步降低了社会对中职学生群体的正面评估,强化了部分中职学生对现代礼仪的反感和抵触。
(三)不良礼仪习惯积弊严重
如上所述的众多不良礼仪行为表现中,很多都是中职学生长期形成的行为习惯,这些行为虽然与现代社会提倡的礼仪格格不入,但许多陈规陋习要改变也不是容易的事。甚至在地方性的社会公众的传统观念中,仍然有一些与时代和国际接轨的礼仪还不为普遍社会成员所接受,甚至还遭受否定和贬斥,这些积弊在中职生身上也较为顽固地存在着,对中职礼仪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四)缺乏相应的礼仪行为自我评价能力
礼仪行为自我评价能力是礼仪自我学习和提升的重要推动因素。一个人如果能够对自身的礼仪行为正确、如实地认识和评价,就能正确地对待和自理个人在礼仪学习、运用和提升上的得和失,有利于自我纠正和提高。[4]从现有研究和实践中发现,中职学生在自身礼仪行为上缺乏相应的自我评价能力,难以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礼仪行为,自满或自卑的自我评价较为常见。
这问题的存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需要深入研究,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源,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中职学生礼仪素养问题的成因
总体上看,中职学生在礼仪素养上的不足,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有着相同的中小学学习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普通高中也并不比中职学校更重视礼仪教育,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学生礼仪教育的最大变量。[5]当前,中职学生基本来自农村家庭,迫于生计,相当部分学生的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长期外出务工,许多中职学生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生活,“留守”现象普遍,他们与父辈长之间长期缺乏情感和行为交往,相关教育缺失,加上祖辈自身缺乏现代礼仪观念和素养,决定了中职学生的家庭在礼仪教育上非常“不给力”。调查发现,中职学生群体的家长教育观念普遍存在不足,相当多的家长缺乏教育意识和责任感,放弃自身所应承担的教育角色和责任,对孩子的礼仪修养自然重视不够,部分家长更是成为中职学生不良礼仪行为的榜样。总体说来,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当前中职学生礼仪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教育的不足
学校是学生接受系统礼仪教育的主要场所,小学、初中是学生礼仪修养养成的重要阶段,但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和地方政府、社会、家庭一样,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往往忽视对学生文明礼仪的培育,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考试分数的高低。因此,当前的中职学生大多是来自初中阶段甚至是小学阶段就被学校教育“边缘化”了的群体,他们就是中小学所谓的“问题生”、“难管生”和“不管生”。再加上很多中职学校长期以来对礼仪教育重视不够,礼仪教育缺乏专职专业教师,礼仪教育价值目标严重功利化,内容单一化、方法简单化,重理论、轻实践,致使中职学生的礼仪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一些中职学校办学定位错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部分教职工行为散漫无序,违背现代礼仪规范的行为时有发生,也对中职学生文明礼仪的学习及养成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三)社会礼仪环境的缺失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的迅速普及,国际交流的愈发频繁,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从保守转向改革、从封闭转向开放、从依赖转向自主、从安贫转向求富,发生了许多积极变化。同时,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也正受到形形“新事物”、“新思潮”的挑战,传统的道德观念不再受到尊崇,现代道德体系建设和礼仪教育滞后,社会尚未形成良好的礼仪氛围,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和迷茫,社会上仍然较多的不道德、不文明、有失礼仪的现象,一时尚未得到及时的应对和纠正。社会上各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腐朽的价值观念,更是对青少年正确礼仪价值观念的塑造带来消极影响。
三、新时期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改进对策
学校在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应主动承担起相关职责,积极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中职学生礼仪教育迈向新的台阶。
(一)建立健全现代礼仪教育体制机制
长期以来,礼仪教育只是作为一项自主开设的课程,一般学校仅作为一门无足轻重的补充课程,在实施方式上有较大的随意性。要提高中职礼仪教育的成效,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礼仪课程规范,把礼仪教育纳入学校常规课程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礼仪教育目标,编制礼仪校本教材,丰富礼仪教育内容,保障礼仪教育的基础设施及人员配备。完善专业和职业素质教育内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礼仪教育。制定礼仪素质评价标准,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校园素质教育活动体系,加强监督和管理。完善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将文明礼仪内容融入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将礼仪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此,中职礼仪教育才能从无序走向有序,从随意性走向规范性,从经验性走向科学民主性。
(二)推进学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
礼仪教育需要有一整套符合各地中职学生实际需求的礼仪教材,这一整套教材既包括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礼仪的普适性材料,也包括与学生具体专业和地方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校本教材。[6]在教学方式方法上,(1)要创造条件大力提倡情景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同伴示范、角色扮演、视频观看等情景式的教学模式,把礼仪教育内容以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和生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寓教于乐,使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2)要结合实际加强礼仪实践训练,把实践锻炼作为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礼仪知识竞赛、校园日常行为礼仪规范检查评比、到政府社区和企事业窗口部门参观见习、顶岗实习等方式加强礼仪实践锻炼,促进礼仪教育从思想认识向实践能力转化,克服原有粗俗不雅的行为习惯,把学习到的礼仪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内在素养。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
通过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等载体加强礼仪知识宣传,在校园内普及文明礼仪知识。通过文化景观、警示语等方式让礼仪教育渗透到校园的物化环境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主题活动,如征文、演讲、辩论会、小品、班会、礼仪风采大赛、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文明礼仪的理解,并使之内化。通过组建校园礼仪队开展相关训练和服务,在学生群体中树立起良好的行为榜样,充分发挥礼仪队员模范和激励的作用。通过组织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的不文明现象,促使师生对不文明现象带来的后果进行反省,营造一个的人人学礼、知礼、讲礼、行礼的校园文化氛围,让中职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受到良好礼仪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四)重视校外礼仪教育资源的运用
礼仪教育是一项牵涉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个人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及礼仪修养的提升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充分协作,相互支持,才能形成强大而坚实的礼仪教育合力,提高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成效。[7]中职学校应从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出发,充分考虑礼仪和礼仪文化的特点,积极争取和利用家庭和社会礼仪教育资源,通过沟通协调,动员家长重视孩子的礼仪素质教育,并主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应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对礼仪文化进行宣传教育,积极参加地方政府和单位组织开展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注重在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努力动员社会力量为学生参加礼仪实践提供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康小莉,云书海.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1):103-105.
[2]张松德.论教师的教学风格[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126-127.
[3]张秉福.关于加强教师礼仪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6(10):97-98.
[4]胡凯.礼仪教育: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要环节[J].现代教育科学,2006(1):44-47.
[5]王景华,邹本杰.礼仪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
[6]沈娟.加强礼仪教育 提高道德素养[J].教学与管理,2011(1):68-69.
篇6
[关键词] 礼仪服务;和谐;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b)-102-02
To strengthen nursing students′ etiquette service education and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LIU Chunlei1, ZHAO Mukun2 , DONG Fanghong1, XIE Xiujun1
(1.College of Nursing,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071000, China; 2.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071000, China)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etiquette service education for nursing students and show good self-cultivation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so that nursing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s, reduce nurse-patient contradictions,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meet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physical and social needs, promote their a speedy recovery.
[Key words] Etiquette servic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以人为本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不仅包括为患者提供优良的护理技术,还包括更加广泛的优质服务内涵,而这种优质服务内涵的反映形式是礼仪服务。礼仪服务体现了服务者的文化修养,蕴涵着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理解,支持与关心,爱护与帮助,她们热情周到的服务,规范而优雅的举止,一点一滴中渗透着职业美感和“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
1礼仪服务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有力保证
礼仪服务可提高护生的自身修养及文化内涵,护生把礼仪服务带进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如护士身着整洁的护士服,气质高雅,步履轻盈敏捷,让人联想到白衣天使;护士声音圆润,面带微笑,精神饱满,让人联想到快乐;护士关切的语言,体贴的护理服务,创造了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心理环境,使人感到亲切与满足,感受到高雅的人文环境氛围。南丁格尔说过“护士,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护生从入学的那一天起,就要为塑造自己完美的“白衣天使”形象而积极努力,不断完善自己言谈举止之美,仪表之美,诚实美和善良美。应塑造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使自己具有典型的职业性格,职业意境,职业情操,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需求,增进护患和谐关系[1]。
2改善护理服务,培养护生宽容美
改善护理服务,就是要提升护理服务的品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组织人员培训,加强督导管理,使护理人员无论从服务内容上,还是从服务的形式以及态度上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通过改善护理服务,减少护患矛盾,使礼仪服务有效落实。作为护士,在护理服务中,必须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因为护理服务的对象是患者,人在疾病状态下,生理、心理压力都很大,由于疾病的折磨,情感、意志、行为都会发生改变,稍不满意,患者可能就会大发雷霆,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这时如果护士没有一颗宽容之心,就无法做好护理工作。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护生要懂得宽容和理解,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人修养。患者情绪良好,有利于病情恢复,减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医患矛盾。因此要培养护生宽容美,要使护生学会以宽容、谅解、忍让之心对待患者,要为患者付出真心、耐心、关心和爱心,使患者在心理、精神上处于满意而舒适的状态,消除紧张、烦躁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服务水平
专业技能包括专业知识能力、规范的操作技能、敏锐的观察能力,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等,若不具备这些能力,在护理工作中就难免出现护患矛盾或医疗差错。如在护理操作中,若不注意“三查七对”把青霉素错误地输到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身上,轻者发生过敏反应,重者造成过敏性休克或死亡,从而发生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医护人员是生命的守护神[2],人们对他们的依赖可想而知,护士是神圣和崇高的职业,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有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就要有博大的胸怀容纳患者,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既要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术、抢救技术及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又要学会察言观色,做到沉着、冷静、细心、耐心,语气要亲切,解释要耐心,要因人而异[3]。另外,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诊断、用药、护理措施等做到心中有数,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减少护患矛盾的发生,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
4构建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理念
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护理服务的精髓所在。美国学者形象地描述了护理的含义,指出护理即是关怀,关怀即是护理。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认为人文关怀是人性本质的体现,是护理的核心价值观与中心任务[4]。因此必须要求护士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要求护士必须把患者看作是社会存在的人,是整体的人,而非患病的载体和接受医疗操作的物体。充分认识人是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种需要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自觉维护患者的利益是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核心。在护理服务中必须纠正见病不见人,重操作轻沟通,动手不动口的服务行为,将尊重患者的本质,维护患者的尊严,保护患者的利益,满足患者的需要,作为护理服务的行动指南,努力践行人文精神对护理服务的要求。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服务对象维权意识的提高,患者对个性、尊严、平等、隐私和知情权的渴求已取代了简单的生存、安全、需要,单纯的技术服务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人文关怀,情感服务已成为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核心理念[5]。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将人文关怀知识内化为自觉给予患者感情付出的职业行为,用悲悯为怀的职业精神善待患者,理解患者,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维护患者的权益,用心传递人文关怀的情感,让患者获得作为社会人应有的亲切感,温暖感,舒适感。
礼仪服务是良好素质和职业相关知识的高度修养结合的典型化过程,这种服务的价值是无法用价格来衡量的。通过加强礼仪服务教育,改善护理服务,减少护患矛盾,体现人文关怀。在护理服务中,规范礼仪服务语言,礼仪服务行为及强化以人为本的礼仪服务程序是引导护士进行礼仪服务实践的重要步骤和环节,其目的是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精神上处于满意而舒适的状态,减轻疾病的痛苦,使身体早日康复,从而提升护理服务的品质,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郭晓宁.从面试求职谈我院护理专业教育的推进[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8):100-101.
[2]李红兵,杨金奎.关于加强医学生法学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0):30-31.
[3]马如娅.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黄津芳.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建构与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5):558-559.
篇7
关键词:班级管理;文明行为;卫生文明小达人
当我们走进一个学校,看到的是校园干净、整齐、有序,学生仪容整齐、精神饱满、仪态大方、彬彬有礼,整个教学有条不紊,那我们肯定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一定不低!可以说,一个学校的校容校貌,反映了一个学校师生的基本素质。
学校,作为一个学生成长的环境,无论内部的办学条件有多高,但如果给人一个拖沓凌乱、不卫生的外在印象,将会有损于我们学校的声誉。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校容校貌,同时也体现出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素养,这也是提升学生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加强明理教育,增强学生文明意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要教育学生学做人,学做文明人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总有学生会误认为:当上班干部后,花时间为班级做事很吃亏。这种想法在笔者管理的班级里却不存在。主要是笔者常教育他们:不要小看一个班干部甚至组长,它牵涉到一个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教育学生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要告诉学生在校园里、在班级里作为一名班干部,要带领你的小团队,文明学习,清洁环境,让我们的校园开满文明之花!
二、要让学生懂得集体事大,个人事小
班级事务中常会遇到学生私事与集体事务冲突的情况,如课间操找各种理由缺勤。笔者常教育学生:当个人私事与集体事情发生矛盾时,个人事再大也是小事,集体事再小也是大事。我们要妥善处好个人私事与集体事务的关系,个人服从集体。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做文明学生,树立班级文明新风尚。
三、对于班级纪律及卫生,要狠抓细节
因学生年龄特点,自律性差,经常见到此现象:预备铃响了,班级里还是一团乱。我理想中的班级,应是打了预备铃,学生就迅速坐到自己座位上,把书本等物品摆好,安静地等着老师来上课。而此时的讲台和黑板都已经擦得很干净了。这不仅是文明行为的表现,更是对人的尊重,最重要的,这一环节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针对此情况,教师应教育学生要友善,要尊敬老师。我们可从改变环境入手,把教室卫生搞好,尤其是讲台,一个干净整洁的讲台,可以给老师放书;一个布满粉笔灰的讲台,老师的书都不知道放哪,会直接影响到老师的上课心情。老师可让每一组安排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学生在每节课前把讲桌擦得干干净净。粉笔盒也要收拾得整整齐齐,绝不留一个在讲桌上。对于班级纪律及卫生,教师要狠抓细节,包括黑板槽,也要清理得很干净不能有粉笔灰,黑板槽的下方地面上也不能落满粉笔灰。笔者的经验分享:首先是把课前准备工作做好,把课前三分钟抓好,把讲台收拾干净,不管花多大代价、多少时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懂得: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四、加强班级文明卫生管理工作,防患于未然
笔者认为,文明行为,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校园的每一处做起,更要从班级管理中做起。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在物质生活上的给予较多,学生过着众星捧月般养尊处优的生活,本该由他们自己动手的事被家长代劳,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他们现在正处在各个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成型时期,许多文明卫生习惯的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科学合理生活方式的确立,都赖于此期的培养和训练。学校作为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如何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文明意识,提高其自身素质,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去探讨和深思。
总之,在笔者看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一项长期而伟大的工程。我们要多加强这方面的理论修养,保持一种与时俱进的状态,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明理教育,让学生感受到争做卫生文明小达人所带来的快乐,享受健康的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李亚平.浅议学生卫生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1,(8).
篇8
【关键词】护理教育 素质教育 医德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17-01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文化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教育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古语云“人之初,性本善”现代护理教育包括具有宽厚的医学人文学、护理学等知识的教育,属于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护理专业人才的活动。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对护士的职业形象、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等进行培养。在护理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前提,是对学生进行护士职业素质教育,把护士职业素质教育融于教学中。若学生处于学习的过程中,仅注重对其进行专业的护理知识培养,这对行业具有强烈的负面影响,并且医学本来就是一个临床性很强的专业,在实际的治疗当中患者的病情经常出现变化,医护人员没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为一己私利很容易耽误患者的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1.我国的护理教育的素质教育现状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总体看来其初、高中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在教育中主要对学生知识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很少做进一步的开展。考上医学院校后,更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医学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距离,而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差距更大、解决难度更高、影响更长远。医学生人文素质“先天不足“更加显见,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方面问题较为突出。
2.在现代医学教育下的问题
由于现代医学的学习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加上在医学的学习中较枯燥无味,加上缺少人文精神的浸润和引导,不少同学精神生活空虚、失落感强。遂热衷于武侠小说、流行歌曲,加入追星族,对世界经典文化和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都不产生兴趣。有的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追求享乐和刺激,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并且早恋现象在如今的校园比比皆是,有的学生眼高手低,长于空发宏论,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社会责任感,并且护理专业的女生居多,出现夜不归宿等现象是常有的事情,并且专业学习任务较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课,轻人文科学,重医技训练、轻人格修养的问题。存在着拿好手术刀,管他谁领导的负面情绪。认为只要掌握好医学专业知识及临床技能,就能成为一名好医生。许多学生认为不必搞政治理论学习之类的活动,平时也不注意看新闻和读报纸。因而,政治敏感性不强,缺乏时代的气息和朝气,功利主义、自我中心思想则较强。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思想的长时间的败坏,学生的专业学习也会落后,并且很多的护理人员在校的学习中更是混日子,在专业学校学习时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
3.护理教育素质的重要性
在医疗实践中,临床诊断和治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个体上,其发生、发展和表现的过程都会不一样,这就是常常说的个体差异。如果仍然以疾病为中心,因病治病的话,临床诊疗水平就得不到提高,从而降低了医疗的价值,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病人的需求。现代的医疗活动中,除了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治外,医务工作者应尽可能全面了解患者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及心理状态,将它们与现有的疾病加以分析,探索患者切实的需求和心灵上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提高。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可以说护理人员是医疗单位的一面镜子,患者对院方的专业水平以及对治疗是否充满信心,都取决与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上,这也说明护理人员的的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医学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是护理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
4.创作能力培养的方法
护理学生进校后虽然有两年的理念课学习前,对护理学的认识不清,护理学基础绪论是授课教师首先专业课的开篇,是引导学生步入护理学殿堂的第一课,护理职业给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要身穿洁白整齐的工作服,自然而简练地向学生做自我介绍,突出护士的形象美,使护士职业在学生内心产生圣洁感在绪论一章的教学中,通过介绍护理学的发展史,及护理学对医学期和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等,让学生感到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光荣神圣,增强学生的事业心,树立热爱护理事业的思想授课内容要充实丰富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语言表达准确流畅、简洁明了、有吸引力。在讲护理学发展史时,尤其突出南丁格尔在护理事业上的业迹和贡献,告诉她们南丁格尔放弃了家庭的优越条件,选择了护士职业,创造了护理教育,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护理事业,为护士树立了光辉榜样,也奠定了护士的崇高形象; 以及获得南丁格尔奖护理专家们的现实模范事迹,特别是所在医院的优秀护士,以她们的先进事迹和现身说法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能够在护士职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逐渐培养学生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有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要有奉献精神,要尽心尽职地为病人解决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的健康创造一个充满希望的环境。
结束语:
护理行业是一个很神圣的行业,在我国最近几年发生的灾难事件中,白衣天使的形象深入人心,为了保持护士职业的神圣性,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做好良好的素质教育,才有助于行业中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符合我国现展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影. 浅谈加强医学护理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03:134-135.
[2]曹梅娟. 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构建的理念和策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
篇9
一、学生心理问题类型及形成原因。
1、缺爱型。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不断攀升(父母离婚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孩子心理摧残的过程)和外出打工族的增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在缺少父母关爱的日子里,易造成孩子孤僻、自卑、焦虑、缺乏自信心的心理。
2、溺爱型。独生子女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背后是自我中心意识强,自立自理、人际交往能力弱,喜欢表扬,喜好攀比,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接受不了,易造成虚荣、自负、嫉妒、敏感、不稳定心理。
3、贫困型。“贫困生”问题是一个令教师揪心、学校担心、社会忧心的问题。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和自身经济贫困的现实,由于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易造成自卑、敏感、嫉妒、消极心理。
4、学业型。一是优等生,学习一直刻苦努力,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家长寄予无限希望和寄托,教师呵护,同学羡慕;而繁重的学习压力又造成身心俱疲,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担心被别人超过,失去自己的声誉。二是“学困生”,学习成绩差,能力不强,日常行为得不到家长、老师的认可和表扬。久而久之,觉得自己“天生智力差”,“什么都干不成”,因而灰心丧气,甚至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易造成孤僻、焦虑、自卑、叛逆心理。
二、加强学生心理教育的措施。
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并非朝夕之功,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来关注。作为教育部门,应当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尊重个体差异,结合存在问题,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班主任教育为主阵地,突出重点。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参与者,了解每个学生心理状况,掌握学生心理动态。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那些存在某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优点和取得的进步,及时表扬和肯定;善于和学生沟通、交流,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善于用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
2、以学科渗透为主渠道,面向全体。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将心理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充分利用自己所教学科蕴含的良好心理教育因素,把握教学最佳时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意志、性格等。运用学科教学进行心理教育要注意几个问题:(1)要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2)要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3)教师应平等、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构建出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3、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
学校在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外,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逐步领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举行故事会、演讲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召开“学习中的苦与乐”、“给自己画像”等主题班队会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明确学习和生活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充分发扬自身优点,努力克服不足,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4、以家校联合为依托,营造氛围。
篇10
一、强化培养,促进快速成才
从部队退伍后,大部分退役军人面陷入了前途未卜的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政治素养逐渐退化。镇党委把提高退伍军人思想政治水平、技能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大培训、服务和政策指导力度。先后举办多场教育培训活动,帮助他们再立信心。在政策上鼓动退役军人重新就业、奉献社会。比如在村、社区中留出部分岗位给愿意留在农村工作,政治素养高、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退役军人。
二、发挥作用,重塑集体荣誉感
军人的集体荣誉感融入骨血,镇党委积极组织退役军人参加集体活动,将他们吸收入镇志愿者服务队伍,以村居为单位设立党员志愿者队伍,参加共建平安家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自行车赛维稳等多项志愿者活动,并对表现突出的队伍予以表彰。让他们在集体中重燃热血,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三、优化环境,激励施展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