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礼仪课程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9-27 18:1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礼仪课程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积极情绪如兴奋、喜悦等
新课程带来了新思想,也促使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能力进行提升,新课程的理念符合他们对教育的理想和追求,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价值取向予以积极接纳,这类教师对新课程反映的是一种兴奋、喜悦之情。
2、消极情绪如紧张、焦虑、压抑、担忧等压力过大和倦怠感等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也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过度的压力导致教师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有调查表明,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压力已具普遍性,90%以上的教师认为新课程的实施是有压力的,其中67.8%的教师认为很有压力或极有压力感。这些消极的情感体验,不仅使教师感到身体不适,且对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不利影响。另有调查显示,新课程对教师所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也使教师产生多方面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表现为否定故我的失落感、权责失衡的无助感、力不从心的焦虑感、敷衍塞责和抵制迁怒。
3、复杂情绪
部分教师认同改革的方向和理念,但实施中的挑战和问题,又让教师犹豫和彷徨,对改革产生了复杂的情绪。
二、教师消极情绪问题的缓解
1、增强教师专业自和能力
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因缺乏专业自而无法参与课程策,无权感让教师在课程实施中产生了许多消极情绪。而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专业能力不足,也导致了教师消极情绪的产生。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把增强教师的专业自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结合起来,让教师拥有专业自,包括制定课程政策的参与权、对国家和地方政策课程政策的建议权、教材选择权、教材改编权、课程实施权,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只有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才能更好的发挥专业自。当教师感到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拥有或更能够创造机会,认识到那些政策中蕴含的东西能让他们自由做出充分的决定,在此基础上付诸行动并承担行为后果的责任时,他们的专业自和专业能力就相应得到提高了。
2、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群体中较多发生的情绪困扰主要是指较为长期地陷入强烈的负面情绪状态的情形,诸如持续消极的心境,过度持续的紧张感,焦虑等。这种弥漫着的不良情绪则可能引起生理上、行为上的消极反应,使身心失调。身心失调反过来又加重了心理压力,形成恶性循环,长期持续会对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教师情绪的管理与调节和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应该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缓解教师消极情绪问题的根本举措。
3、建立有效的改革运行机制
学校和行政部门要调整现有的组织结构和规章程序,建立有效的改革运行机制,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举措。建立行政吸纳和咨询制度,让专家、一线教师和有关各方人员参与决策,听取各方意见,以改进课程方案,确立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课程改革机制,形成课程改革的广泛的社会基础。完善教材的审定制度、考试制度,建立与课程改革相一致的评价制度,建立课程实施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在教师的培养方面,摒弃培养教书匠式的教师教育与封闭性的培训模式和体制,建立开放性、发展性的教师教育与培训机制。
篇2
关键字:Ip指数,线性回归,标准击实功,最大干密度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土的孔隙中完全没有水时的密度,称干密度;是指土单位体积中土粒的重量,即: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土的总体积之比值。土是混合物,是固、液、气三相体,要想将土压实,只能采取排出土中气体或液体的方式。所以施工现场土的干密度大小与诸多因素有关,比如压实功、含水率等。但最根本的还是与土本身的物理性质有关,即土的塑性指数和颗粒组成等。
塑性指数IP是指液限和塑限的差值,用不带百分数符号表示,即:IP=WL-WP。塑性指数表示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其大小与土的颗粒组成(黏粒含量)等因素有关,土中黏土颗粒含量越高,则土的比表面积和相应的结合水含量愈高,因而IP值愈大。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应了影响黏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因此,当土的生成条件相似时,塑性指数相近的黏性土,一般表现出相似的物理力学性质。将IP指数按如下分类[1]:
IP
10
IP>17 黏土
本文从塑性指数和颗粒组成入手,依托南宁外环高速公路,对均布于南宁周边的近300个土样的颗粒组成、塑性指数和最大干密度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对这一区域内的土样有一个规律性的总结,以助于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能更及时预测最大干密度,保证工程的快速健康施工。
1 试验方法
为得到土样的塑性指数,需知道液限和塑限。取适量土样过0.5mm筛,采用液限碟式仪试验得到液限,塑限滚搓法得到塑限,或是采用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同时得到液限和塑限,要据公式IP=WL-WP计算塑性指数。
用筛分法得到土的颗粒组成。对于无凝聚性的土,可根据最大粒径取适量的土,直接用标准筛进行筛分试验,得出各粒径颗粒含量;对于含有黏土粒的砂砾土,需在盛有清水的瓷盆中,浸泡并搅拌,使粗细颗粒分散,将浸润后的混合液过0.075mm洗筛,反复冲洗,直至盆筛上没有小于0.075mm颗粒存在,烘干后用标准筛进行筛分试验,得到各粒径颗粒组成。
最大干密度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2]中的击实试验获得。采用重Ⅱ型标准击实,分三层击实,每层击数98锤,单位击实功2677.2Kj/mm3,试筒采用大试筒,体积2177cm3。取5-6个含水率梯度为2%的试样击实,将结果绘制成含水率-干密度曲线,找到曲线的顶点,得到最大干密度。
2 最大干密度分布区间
将南宁周边近300组土样试验所得IP值按上述分类标准分成三类,以最大干密度为横坐标和5mm以上颗粒含量、0.075mm以上颗粒含量为纵坐标,将试验数据绘制到坐标系中,得到最大干密度分布区间图中下:
(A)(B)
图1IP
(B)
图210
(B)
图3IP>17时5mm和0.075mm以上颗粒含量与最大干密度关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IP指数不同的区段,土样的最大干密度有着规律的变化,当IP
现将所有数据汇总如下表
表1最大干密度分布范围
知道上表中的一个未知数,便可知另一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3 线性相关方程的应用
现取土样1,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进行颗粒分析、液塑限和击实试验,得到IP指数为8.1,5mm以上颗粒含量为32.2%,根据表1可计算得到干密度的范围1.95
表26个土样最大干密度简易判断值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随机取的6个土样通过击实试验做出的最大干密度都在计算出的范围内,这充分说明统计的土样已基本包括了南宁周边所有的土样,只要根据塑性指数分区以及土的颗粒组成,便可通过计算得出最大干密度分布区间。对于施工现场,可根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中“土的简易鉴别、分类和描述”简易判断土的类别,确定塑性指数分区;再取一定重量的土过5mm筛,计算得出5mm以上颗粒含量,查阅表1计算出最大干密度范围。需要指出的是,在施工现场,如果填土是黏性土,则不可用0.075mm筛进行筛分试验,否则会有很大的偏差,此时只能根据5mm以上的颗粒含量简易估算最大干密度。对于室内常规试验,则可采用此法检验击实数据的准确性。
4 结论
当土的生成条件相似时,塑性指数相近的黏性土,一般表现出相似的物理力学性质,最大干密度与颗粒组成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
南宁周边地区土样可根据塑性指数、颗粒组成查阅表一间易判断最大干密度分布区间。
现场特殊情况下可根据5mm以上颗粒含量简易判断最大干密度分布区间。
通过表1可对击实得到的最大干密度的准确性进行简易判断。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艺术院校;理论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5-0159-03
布鲁纳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和西方认知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吸收了瑞士皮亚杰发展心理学和德国“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批判继承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对比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论。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在上个世纪60年代被称为-种创举,在美国国内外教育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其产生的影响延续至今。
一、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人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象,从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的实质是通过主动地选择知识、记忆知识从而真正掌握知识,而完成这一过程的最佳手段就是“发现”。人们把他的理论称为认知一发现说。
布鲁纳在其著作《教育过程》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强调学习不仅仅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一)结构应该成为整个学习或教学过程的中心。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具有结构的,结构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规律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结构。
(二)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即设计一个适当的形式或者教学程序,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布鲁纳指出,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不同,它不是按照仔细的、规定好的步骤来前行,而是以牵涉的知识领域及其结构为依据,使思维者可以实现跃进、越级和采取捷径的办法。从而找到答案。虽然答案不一定正确,但“直觉思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的心智活动,因此它就可能转变为“发现学习”的前奏,对学生发现知识和掌握知识是大有帮助的。
(四)学生的内在动机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布鲁纳提出,教师应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有新发现的感觉,把我们要说的东西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教师传授的知识都是“现成”的知识,如果学生被动地去接受这些“现成”的知识,学习效率和效果是不太理想的,也是不科学的。国内目前大力提倡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把人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培养良好的价格人格。”布鲁纳提出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这个传统的灌输教育思路进行“革命”:提出知识不是“现成”的,而是需要学生来发现的,因此学生需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将学习的内容转化为等待学生来发现的“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地调动心智活动,主动去“发现”知识、检验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完成整个学习的过程。
二、艺术类院校学生的特点及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艺术类院校学生与普通院校学生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一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导致了艺术类院校的理论课程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已成为艺术类院校理论课程任课教师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艺术类院校学生的特点。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性格特征、思维特征还是在行为特征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结构方面:文化素养与艺术技能失衡、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脱节。据统计,大部分艺术类院校录取时文化课分数线约为高考二本线的65%。艺术类院校很多学生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分数达不到二本分数线以上而中途转向报考艺术类院校的。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艺术类院校的学生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偏弱。而且长期以来,在文化课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上的时间投入和精力投入的失衡,使他们养成了一种轻视文化理论学习、偏重专业技能训练的习惯,这导致了他们内在知识结构的不完整,也将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在艺术道路上究竟能走多远。
2.性格特征方面:内心丰富细腻、情感表达率真、爱憎分明、带有情绪化倾向和喜欢彰显个性。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是艺术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的显现,因此情感性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情感丰富也是对艺术创作者的一个要求。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往往情感丰富细腻,表达情感非常直接,很容易对外界对象产生爱憎分明的情绪化的判断。此外,艺术类专业是具有开放性的专业,主张不同个性、不同风格的自由发展,因此,艺术类院校的学生的观念往往比普通院校的学生更为开放灵活,更喜欢特立独行,从穿衣打扮到言谈举止,都想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3.思维特征方面: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创意思维和发散思维胜过逻辑思维,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突出。受自身特点及专业学习的影响,“艺术类学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他们善于用直观的、鲜明生动的发散思维去理解和表现客观世界,在对形象、情节、情感、行为的把握和运用上,善于求新、求异、求变,善于敏锐捕捉社会和人的内在变化和特征”。艺术类院校的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往往有余,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普遍不强。他们习惯于用感觉去判断这个世界,而不是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去认识这个世界。所以,他们倾向于回避和排斥严谨的、枯燥的理论知识,这导致他们无法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对问题的思考仅仅停留在浅层,无法直达本质。
4.行为特征方面:求新求变、实践能力强、处事随性、不喜欢墨守陈规、集体参与愿望淡泊、协作能力不强。艺术类院校的学生由于思维活跃,兴趣爱好广泛,容易对新生事物产生兴趣,求新求变是他们的显著特点。这种精神使得他们经常可以萌发一些创意,敢于突破常规,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长期的专业学习、艺术特色的培养模式,都给艺术类院校的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使他们养成了独立行事、个体行动的习惯。他们参与集体合作和体会团体成功的机会不多,集体观念比较淡泊,协作精神比较缺乏。
(二)艺术类院校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艺术类院校理论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学内容更新很慢,教材长年不变,案例陈旧,无法让当代学生产生共鸣,更谈不上激发兴趣。第二,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仍然以“填鸭式”、“灌输式”为主,教师满堂讲,学生低头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习热情不高。第
三,检验学习的手段不够科学。艺术类院校的理论课考试基本上采用闭卷或开卷的形式,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效果单靠一张卷子上若干道题目来判断,很难做到客观和公正,学生们往往为了应付考试而去死记硬背,考完了也就忘记了,这种功利化的学习方式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艺术类院校理论教学课程中布鲁纳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的应用
针对艺术类院校学生的特点,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将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注重对所传授知识的宏观梳理。优化学习内容。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强调了“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单纯的知识讲授不能够使学生形成全面的印象,很容易讲完过后就忘记了。所以,教师对所传授知识的宏观梳理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第一步。笔者在给学生讲授《艺术概论》课程时,一般先会带领学生研究教材目录,讲明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任务,帮助他们理清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学会提炼目录中的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去把握教材的要点。此外,每节课之前,笔者有意让学生们对上节课的要点进行简单的回忆和总结。
(二)优化课堂教学程序。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强调了合理的教学程序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笔者据此认识到优化课堂教学程序的重要性。但如何做到优化呢?笔者认为必须把握一个原则:抽象与形象的兼顾。艺术类院校的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较弱,过多的理论灌输往往会适得其反。而运用形象生动的案例,能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笔者在讲到东西方园林的差异时,先从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想差异和文化差异人手,使学生明白东方人重感性,追求“天人合一”,而西方人重理性,强调“天人对立”,这是导致双方审美观念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东方人追求的是“自然美”,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效果,喜欢幽闭深藏:西方人则崇尚“人工美”,注重秩序,喜欢开阔坦露。随后,笔者以亲身游历体验,辅以大量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分别对东西方的园林风貌进行讲解和展示。这种优化的课堂教学程序抓住了学生们的心,他们反映仿佛亲临东西方园林之中,体会到了东西方园林的差异。
(三)充分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强调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必须充分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天性好动,不太适应单纯的“听讲+笔记”的授课模式。为此,笔者除了在课堂教学程序上进行一些设计外,还注意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更新与变化,将静态讲授与动态展示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因材施教,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音乐舞蹈类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易于开展互动式教学。笔者跟学生谈到艺术的个性化特征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有时即现场请两位学生坐在钢琴面前,以“心情”为题,即兴演奏一段旋律。之后请同学们猜测两人当时的内心状态。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人演奏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人欣赏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
在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中,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一般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深沉一些,更擅长于冷静思考。对于他们,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都是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当笔者讲到艺术门类当中的绘画一章时,恰逢笔者所在学校举办一个大型的当代名家水彩画展览,于是笔者将美术馆变成了课堂,挑选了几名学生担任讲解员,请他们为同学们当众讲解作品,同时请专业教师现场做点评。这种师生互动的方式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和思考。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内在动机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有一种新发现的感觉。笔者据此认为,“教”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兴趣,充分发挥潜能,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思考中“发现”知识,而由于“发现”知识带来快乐因此更加喜欢学习和思考,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给学生安排展示其个性和思想的机会,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在学习和思考中“发现”知识。譬如,笔者在给学生上《文艺欣赏与写作》这门课时,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自行挑选一个选题,做好课件,利用课堂上的前十五分钟上台讲授。结果发现,他们关注的知识点远比笔者想象的要丰富,对很多问题也能形成自己的判断,“发现”和掌握了很多知识,笔者也从中收获不少,更新了思维方式,可谓教学相长。
篇4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职;英语专业;语音教学
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准确的英语发音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语言习得和顺利实现语言交际;反之,则会影响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干扰听力理解,从而阻碍语言交际的有效进行。
一、高职英语语音教学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把英语语音设为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旨在通过教师讲授英语语音的基础知识,并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使其获得英语语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正确的英语语调和朗读技巧,并将这种技巧应用于语言表达中。然而,相对其它专业课程而言,许多高职院校英语专业语音课课时分配太少,加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单一的授课方式、机械的练习和不适当的评估手段使得学生对语音课逐渐失去兴趣。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该课程仅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共36课时,由于学生语音基础较差,单音的教学几乎占了一半课时,而关键的超音位语音教学课时不足,学生课堂练习有限,教师很难在课堂上保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指导。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只有少数学生能比较流利地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部分学生虽乐于用英语进行表达,但由于发音不准确,以致所说的英语失去原有的腔调和韵味;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受自身方言影响,对自己的语音语调缺乏信心而畏惧说英语。学生普遍存在口语不标准,语言交际能力差的问题,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语音教学的启示。
二、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作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是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最早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知识的导航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三、建构主义理论对语音课程教学的启示
1.重塑师生角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突出了意义建构中学习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受到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指导者、帮助者,而非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知识传授者。因此,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在外语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以“学”的主动权。在语音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把握“精讲多练”的原则,通过分析汉英语音及英美语音差异,总结语音规律,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语音意识,鼓励学生多听多练,成为语音系统的主动建构者。
此外,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至关重要。我院的生源主要来自广东省的各个地区,受方言的影响较大,许多学生说的英语带有浓重的乡音。教师应了解方言对英语语音语调的负迁移作用,除了讲清楚英语各音素的发音要领外,还要仔细观察学生发音错误时发音器官的位置,针对性地指导和纠正,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发音要领,从而减少其方言的干扰,提高他们的正确发音、拼读的语言能力。
2.创设真实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获得。因此,在语音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尝试形象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情境,让语音课堂变成生动的情境体验课。在提到语调这一章节,我们可以举许多生动的例子,例如:“I beg your pardon. ”和 “I beg your pardon? ”这两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说,它们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指说话人犯了很大的错,非常真诚的道歉,请求别人的原谅,而后者指的是“pardon?” , “Can you repeat it?”, “Could you please say it again?”。把看似相同的两句话用不同的语调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让学生自己去领会其不同的含义,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更能认识到语调的重要性,并能更好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总之,语音知识不是光靠掌握语音规则就可以获得,它需要学生在丰富的语音环境下不断操练。
3.开发学习资源
建构主义强调使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明确学习所需的信息资源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形成一定的经验与认知结构,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意义的建构。传统的“老师一教材一学生”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语音学习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其无从认知和建构语言形式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规则,制约了学生对语音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可通过引进或编写优秀教材,选择适合的网络学习软件,鼓励学生编制英语电台节目、制作英语学习网站等方式拓宽英语语音资源的输入渠道;同时加大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完善多媒体网络语言实验室和网络自主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个语音学习的现代化环境。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课后在BBC,VOA等网络学习网站自主学习与交流。在地道的语言环境中熏陶,使语音教学真正从枯燥的音素训练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标准的语音。
4.结语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语音教学有着深刻的启示。在当前普遍重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培养的形势下,重视高职高专英语语音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勇于创新,积极开发学习资源,建立语音课堂教学新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了解他们的需求,有效地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顺利开展高年级的课程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Virginia Richardson。Constructivist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M].Falmer Press,1997.
[2] ELLI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心敏,田华,王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音障碍调查与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4] 王桂珍.英语语音语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篇5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家具设计类课程是林业工程领域和艺术学领域的重要课程群。基于协同教学理念,构建家具设计类课程教学团队对缓解师生比、强化教学队伍、规范教学形式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家具设计类课程团队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协同教学理念的家具设计类课程团队教学实施策略,为家具设计类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协同教学理念;家具设计课程;团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43-03
收稿日期:2014-11-11
作者简介:刘学莘(1987—),男,辽宁辽阳人,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讲师,东北林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家具设计与工程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试点改革”(114S1211);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项目“家具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B13046);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我国是家具制造大国,无论家具产品的总产量还是总产值均居世界首位。家具设计类课程主要开设于我国农林院校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一般工科或者综合型大学的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及大专院校的家具设计与制造、木材机械加工专业。这些高等院校为我国家具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福建农林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其家具设计方向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历经40余年发展,该专业已成为华东和华南地区家具行业重要的人才基地,为海西家具产业发展提供支持。由于家具设计类课程涉猎面广,且实践性较强,课程间的连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专业逐步打造了“家具设计”教学团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基于协同教学理念,提出了家具设计类课程团队教学实施策略,为家具设计类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家具设计类课程团队教学的意义
(一)家具设计类课程的特点
家具设计类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家具制图、家具CAD、家具与室内人体工程学、家具材料学、家具装备学、家具造型设计、家具结构设计、家具制造工艺学、家具模型设计与制作等课程,涉及面极广,实践性较强。家具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现代家具产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家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现代家具的设计技术,能够在毕业后胜任家具企业的生产设计工作,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家具设计与制造领域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家具设计课类程团队教学的意义
团队教学是指若干教师围绕教学任务发挥各自优势,组成一个教学团队,协同教学,形成合力,达到教学目标[1]。由于团队教学法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减轻教师个人主义的缺陷,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对于推动家具设计类课程改革具有如下意义。
第一,有利于分解教学任务,缓解教力不足的问题。由于福建农林大学开设家具设计类课程的专业分布于材料工程学院、艺术园林学院、金山学院等,每年学习该类课程的在校生高达1000余人。如果这些学生的专业课程全部由一个专业或者一个学院教师承担,必然导致一名教师承担多门课程,一些课程也未必是任课教师的专长,导致教学资源不能很好地分配,师生比严重不足,这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宗旨是相悖的。通过建设教学团队,整合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师资队伍,对于缓解教师教学压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稳定与强化教学队伍。由于福建农林大学近年来不断扩大招生数量,新进青年教师的数量不断增多。福建农林大学承担家具设计类课程的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助教、讲师职称比重占50%左右。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所掌握的资源相对较少,经验不足,但可塑性较强。因此,利用团队教学搭建青年教师交流、学习和展示教学技能的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团队教学的教学成长模式有助于依托教学平台,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
第三,有利于规范教学形式,提高教学理念的系统性。一名新教师进入教学岗位后的专业性训练主要是岗前培训,除此之外,部分高校设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制或听课制度。但由于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普遍较重,教师听课制度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这不利于青年教师教学专业化的成长和良好教学风格的形成。因此,通过建设家具设计类课程教学团队,对强化教师之间的交流,整体把握课程体系和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家具设计类课程协同教学理念分析
(一)协同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协同教学理念由来已久,一般认为协同教学正式成为一种现代计划性的教育形式始于1930年杜威(JohnDewey)的8年研究,此后,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各兴起了一股协同教学的热潮,两股热潮本质上都强调基于教学改革需要缘由,教师应共同合作以进行教学的规划和实施[2]。另一种观点认为协同教学理念的方法论基础是协同学。协同学于20世纪70年代初由西德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基于激光理论提出,自1977年正式问世以来,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协同教学(TeamTeaching)是协同理论在教育领域运用的产物。“协同教学之父”——美国华盛顿大学J.T.Shaplin教授认为,协同教学是指两个乃至两个以上教师相互合作,负责承担同一群组学生的全部或主要部分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主体包括教师、助理和他们所担任教学的学生[3]。
协同教学理念于19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得到广泛的倡导。为了应对当时美国人口膨胀、教师不足、课程爆炸、教育目的重新界定、教学方法亟待改进等社会现实需求,教育界提出结合两位或更多教师实施合作计划、教学和评价,利用协同作用使教学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产生有序的教学结构,力求充分运用教师的人力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教学整体的优化[4]。一般认为协同教学理念的特征如下:(1)两位或两位以上的,拥有不同专长的教师共同为学生群体授课,但教师单独实施教学活动;(2)教师在相同的学生群体中具有亲密的协同关系,相互分享教学思想与公共资源,包括教学计划等;(3)虽然拥有亲密的协同关系,但教师有自己专门负责的专业或技能领域;(4)教师团队为学生开发与设计教学材料、资源,但在学生、时间、分组或空间的调配等方面是多样且多变的[5]。
(二)协同教学理念与家具设计团队教学的契合性
协同教学理念具有多元而富有弹性的教学形式,主要有全员模式、支持模式、嘉宾模式和分享模式等。全员模式指教学团队全体成员共同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呈现和考核评定负责,教师的协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是典型的协同教学模式;支持模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协同合作,根据专业领域或研究方向的区别负责不同的主题,共同参与最终的考核评定;嘉宾模式指一位教师全面负责一门课的整体设计、呈现和考核,其他教师以嘉宾的身份不定期开设讲座;分享模式指教学团队成员分别独立授课不同的班级,不定期地相互交流观点,分享经验、资源[6]。
福建农林大学家具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全员模式和支持模式两种理念。教师统一在上学期末商量下一学期的任务承担,共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每门课程由一名高级职称教师任主要教师,并配备若干名中、初级职称青年教师。家具设计教学团队教学实施以来,协同教学团队合作交流的紧密性、成员结构的差异及互补性和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性等优势逐步体现。在实际操作中,协同教学理念从学生培养到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从学生方面看,首先,协同教学通过学科系统性和科学性主线串联起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搭建了一座从现象到理论的桥梁,激发学生主动进行经济学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融合。其次,协同教学理念下的团队教学使学生在同一门课程中接受不同专业背景和风格教师的影响,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和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学会用批判性思维正确看待教师的知识权威,培养学生论辩、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教师团队教学的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和管理合作的良好示范,为“生生协作”模式的形成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起到无形的促进作用。从教师的层面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程序各步骤的衔接、教学任务的细化和实施、教学策略的运用等多方面取长补短、协同合作,深化了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拓宽了教师的知识构架,提高了教师科学沟通、反馈能力和习惯性教学反思能力[7]。
三、基于协同教学理念的家具设计类课程团队教学策略
(一)以教师之间的协同推动教学组织的系统性
教师之间的协同是协同教学理念最基本的形式,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以福建农林大学家具设计类课程团队教学为例,教师之间的协同可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根据家具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情境等教学元素,充分利用团队优势,以集体说课、教学研讨等形式总结往届学生的兴趣点和理解上的难点,把握“家具设计类课程”的重点内容,根据课堂反馈情况分层厘清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策略等,确定课程衔接顺序,畅通课堂教学渠道,确保教学理念的一致性。
第二,充分利用教学团队成员不同的专业背景、个性风格和技能特征进行合理的角色规划。如在进行课程任务分配时,可结合教师的业务专长安排授课内容。如主讲“家具制图”课程的教师同时承担“家具结构设计”课程,主讲“家具装备学”的教师同时承担“家具制造工艺学”课程,同一门课程配备若干教师,分别主讲自己最擅长的章节。
第三,建立团队与个人相结合的有效绩效考核机制。福建农林大学现有的教学绩效考核办法主要有学生评教、教学质量奖励、绩效工资等,主要侧重个体教师的绩效,缺少针对团队教学实际的团队绩效考核内容,不利于激励教师之间的有效协作。参与团队教学的教师在备课、教学资源整合、教学研讨等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如果能够针对明确和可衡量的团队目标建立考核机制,适当加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可能提高良好的团队合作意愿[8]。
(二)以师生之间的协同提高知识应用的有效性
师生之间的协同能直接反映教学效果的优劣,是协同教学理念对教师角色升华的呼唤。在家具设计类课程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的协同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运用交互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家具结构设计课程可针对桌、椅、柜、床等家具进行拆装训练,并绘制其结构装配图,家具制造工艺学课程,仍然应用这些教具进行零部件工艺卡片设计、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等,而家具造型设计课程可根据这几件教具激发学生想象力,进行外观创新改装设计。通过这种方式使不同课程得以衔接,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
第二,善于引导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独创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的思维品质。在问题导入引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针对家具设计与制造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调研,如小户型家具设计、家具企业节能减排、家具产品低碳足迹、绿色家具设计、以竹代木家具开发等议题,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完成调研报告或者综述性论文。
第三,利用先进的教学信息系统,建立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9]。由于家具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式教学方式信息量有限,很难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一些有计算机网络专长的年轻教师可以利用课程改革政策,构建网络教学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在课后展开探讨,搭建师生协同教学的“微课堂”。
(三)以生生之间的协同促成交流合作的体验性
由于福建农林大学家具设计方向的师生比尚显不足,加之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教师无法对每一名学生手把手地指导,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团队内的沟通协作与团队间的相互竞争来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中的生生协同。例如教师应精心选择具有时效性的教学案例,将班级分为若干讨论小组,让学生针对某一课题展开探讨。然后,由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汇报小组的主要观点;再由其他小组的成员发表对该小组观点的看法,相互点评。最后,在每个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结合讨论情况简要总结,重点归纳各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价值、有新意的观点并加以鼓励,点出不够确切的观点并提醒、引导学生加以区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加深了课堂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强化学生交流合作的体验性。
总之,家具设计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以改善教学效果,为家具产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接班人。在教学过程中,可基于协同教学理念,通过建立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同教学,建立一套完善的家具设计类课程协同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将有利于规范教学形式,提高教学理念的系统性;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稳定和强化教学队伍;有利于分解教学任务,缓解教力不足。
参考文献:
[1]都瑞成,张进存.军校任职教育团队教学的理论思考与模式构建[J].求实,2010,(1).
[2]黄永和,庄淑琴.“协同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月刊,2004,(1).
[3]J.L.Trump,T.Husen.TeamTeaching[J].The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Education,1977,(2):134-140.
[4]钱丹洁,张伟平.协同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升华[J].教育科学论坛,2012,(8).
[5]杨刚,张新立.CDIO视域下基于项目的协同教学理念与实践——以教育技术实践项目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7).
[6]张强,刘晓剑.国家精品课程实施中的协同教学模式[J].高教探索,2008,(5).
[7]刘海燕.跨学科协同教学——密歇根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新动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
篇6
【关键词】英语专业 商务礼仪 素质提升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逐渐明朗,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国内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国内的英语教育也逐渐向商务英语靠拢。但是当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育片面的强调了英语以及英语的商务性,却没有注意商务英语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对商务礼仪的需求,导致了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遭遇困难和尴尬的问题现象,因此对英语专业学生商务礼仪素质提升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英语礼仪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商务礼仪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水平逐渐提升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专业学生可能更多的参与到商务活动中去,有更加强烈的商务礼仪学习需求。所以对商务礼仪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大量的高等院校只是在原有的旅游专业礼仪课程基础上为英语专业学生设置了礼仪课程,不仅专业针对性不强,而且严重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导致英语商务礼仪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些高等院校甚至认为商务礼仪课程可有可无,因而根本未曾开设这门课程。
2.教学实践性不强。商务礼仪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教学课程,只有在现实的商务活动情境下,进行实际的商务礼仪教学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但是当前开设商务礼仪课程的院校受传统教育思想的限制,教师往往会采取传统的理论阐述形式对学生进行商务礼仪教学,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会与学生进行互动,并会为学生布置针对性的练习任务,但是教学活动基本是在室内进行的,没有相应的实训联系,学生很难进入角色。加之过大的文化差异,很容出现学生在课堂上熟练掌握商务礼仪,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会出现举止无措的问题现象。
3.缺乏专业教师队伍。商务礼仪课程是国内新兴的专业课程,因为在这之前没有相应的院校培养过专业商务礼仪人才,所以在现代商务礼仪教学活动中,专业商务礼仪教师的缺乏成为制约商务礼仪专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商务礼仪课程大多都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教师本身对商务礼仪的理解就存在不深入和不全面的问题,必然会导致学生在商务礼仪学习过程中问题不断,可以说专业教师队伍的缺乏已经严重限制了英语专业学生商务礼仪素质的提升。
二、英语专业学生商务礼仪素质提升的建议
1.加强礼仪课程建设。首先高等院校要端正对商务礼仪的态度,要认识到商务礼仪是英语专业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必备的实践技能之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顺利就业有巨大的影响。在主观重视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该集中优势教学资源,完善商务礼仪教学基础设施,建立包括语言室、商务实训室、多功能语言实验室内的商务礼仪实训中心,为学生营造一个最大限度接近真实的商务礼仪实训环境,并设置覆盖业务关系洽谈、商务合同签订等商务活动全过程的商务礼仪培训课程,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礼仪进行全方位培养。
2.提高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商务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极强的课程,高等院校在商务礼仪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以各种形式实现对学生的礼仪技能培养,最大限度的增加实训课程的比例。在商务礼仪的实训课程中,应该本着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原则,设置学生更加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积极应对思考,如:一位商务人员在与客户成功签订合同后,于一家高档酒店宴请客户,宴请结束后,客户坚持要买单,并且要将发票交给这位商务人员拿回去报销,如果你是这位商务人员,那么what would you do in the situation?或者直接向学生提出“You company is launching a new preduct in four month is time,agree on the details is likes the wentue for launch,the date and time of the event,enent programme and so on.Then present the ideas to the class.”。
3.提高商务礼仪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英语专业学生商务礼仪素质提升过程中,商务礼仪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关键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高等院校应该坚持专业化、实践性的教师队伍建设理念,积极吸收专业从事商务工作的服务人员进入到商务礼仪教师队伍中来,并组织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体提升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性和理论性提升,让商务礼仪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切实的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更加科学、有效的提升商务礼仪素质。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渐明朗,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工作实践中接触跨国商务活动的概率不断增加,对商务礼仪的实际需求不断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对英语专业学生商务礼仪素质提升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高等院校商务礼仪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为英语专业学生商务礼仪素质的提升提供支持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苏陈艳.浅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礼仪素养培养[J].校园英语,2014(21):84.
[2]徐小芳.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商务礼仪素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188-189.
篇7
关键词:礼仪教育;教学延伸;实践与探讨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作为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富有悠久的礼仪传统,以“礼仪之都”著称于世。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们十分重视“礼”的教育,“礼”成为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秩序的准则。讲道德,讲礼仪,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确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到了今天,在我们身上,在我们身边,许多现象似乎令人担忧,甚至叫我们无颜面对老祖宗。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一名礼仪教育工作者,我既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而感到骄傲,又为目前少数人礼仪素质之低下而感到痛心,于是,一种决心油然而生:铁肩担道义,做当今孔子,致力于礼仪教育,重树国人礼仪形象。
一、我省开展礼仪教学的调研
笔者于2008年对江西省职业技术院校开展礼仪教学的情况开展了一次为期两个月调研。江西省共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40所,其中省会南昌有25所,其余15所的分布在其它10个地市。40所院校中,33所以工种为主,7所以人文类、经济类专业为主。本次调研选取了16所院校为样本,其中南昌6所,其余地市各1所。16所院校中13所以工科为主,3所以人文类、经济类专业为主。受访学校中每个学校随抽取5个班,总受访人数超过5000人。调研主要围绕“礼仪课程开设”、“礼仪教学方法和效果”“礼仪师资和教材”及“学生对礼仪课程的态度”等四大类问题展开,主要采用问卷调查、随机面谈等形式,同时与受访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及礼仪课程教师展开了座谈。经过对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我发现受访学校礼仪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1.礼仪教学发展极不平衡
调查结果显示,100%的职业技术院校都开展了礼仪教学,95%的学校在人文类专业开设了礼仪课程,只有25%的学校在工科专业中开设了礼仪课程,开设了礼仪课程的工科专业只占这类学校所有工科专业的23%。在区域分布上,省会院校更注重礼仪教学,发达地市较之于欠发达地市更重视礼仪教学;在就业渠道上,面向“长珠闽”地区就业的院校比以本省就业为主的院校更重视礼仪教学;在性别分布上,女生比男生更注重礼仪;在年级分布上,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希望接受礼仪教育;在生源分布上,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注重礼仪学习。
2.少数院校对礼仪教学的认识尚有欠缺
调查发现,少数院校课程设置、师资配备以及教材选用等方面落实不够,措施不力。他们认为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尤其是工科学生只要学好专业技能就不愁找不到工作,至于礼仪教学,可有可无。少数学校的个别学生在校期间别说正规的课堂礼仪教学,就连礼仪讲座都从未接触过,根本不知道礼仪为何物。受访学校中只有少数的院校配了较强的礼仪教学师资力量,也定期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培训,13位受访教师中仅有2人取得礼仪师资格,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3.学生呼唤礼仪教育
受访学生中51%接受过学校组织的礼仪教学和培训,其中91%的学生认为礼仪教学对他有帮助,没有接受过礼仪教学和培训的学生中有81%的人希望接受正规的礼仪教育和培训,所有受访者中99.5%的人认为礼仪教学对就业和社交有帮助。由此可见,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是热切期盼接受礼仪教育的。
二、加强礼仪教育的建议
在职业技术院校开展礼仪教学,要明确礼仪课程在职业技术院校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按我国传统的单科分段式课程分类,职业技术院校课程体系分为文化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三类。根据礼仪课程的这些特点,结合本人从事礼仪教学的经验以及我院开展礼仪教学的实践,针对本省职业技术院校开展礼仪教学的现状,对于职业技术院校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开展礼仪教育,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把礼仪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礼仪知识和常识对于不同的专业来说,具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对于普遍性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不论哪个专业,都应该掌握。而对于特殊性的知识,不同的专业则应区别对待。要把握住不同专业的特殊性,教学才有针对性,就可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礼仪教学应结合专业性质与专业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2.把礼仪教育与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青年学生正处在思想生活习惯尚未定型的阶段,此所谓可塑之材。各校都非常重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狠抓养成教育,力争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如果能把礼仪教育与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礼仪规范和礼仪常识的教育渗透到养成教育中,或许能改善养成教育的效果。通过在学生中开展讲座、培训班培养学生礼仪骨干,建立相应的组织,再通过学生礼仪骨干以名种各样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形式开展礼仪教育,使得礼仪教育与养成教育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把礼仪教育与就业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激烈竞争的就业形势迫使各高校不断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毕业生也在自身“软件”和“硬件”条件方面不遗余力地下足功夫。在就业指导中适当地开展礼仪教育,既是平时礼仪教育的弥补和延伸,又切合了毕业生就业压力下的主观需求,将比常规礼仪教育具有更好的效果。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今天却不得不面对国人礼仪缺失的尴尬现实。“礼仪复兴”迫在眉睫,礼仪教育任重而道远,我愿在礼仪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懈追求,为重新构筑“礼仪之邦”的民族大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灵萍,沈慧君,张宏波,杨海芬.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缺憾及
对策[J].高教论坛,2007(1):24-26.
[2]杨华丽,詹晓娟.当前大学生礼仪教育方式刍议[J].继续教
育研究,2008(1):76-77.
篇8
关键词: Go for it;教材重组;原则;方法
Go for it!(《新目标》)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作编写的。它以话题为主线,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合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教师若能灵活运用这套教材,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只教教材,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好生吃不饱,基础薄弱学生只是蜻蜓点水,重点没掌握。这呼唤当今教师改变传统的教材观,改变把教材当作教学的“处方”,迷信教材,按部就班,不敢跃雷池半步。什么是教材观?教材观即人们对教材本质及功能的认识,它反映了教材使用者对待教材的态度与方式,它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
本人作为一线教师认为Go for it!教材表面上,内容较少,部分内容跳跃较大,前后联系不紧密。这就需要教师采用正确的教材观对Go for it!教材进行重组,树立课程意识,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一、 重组原则:根据本校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重组教材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教学的主体。新课程标准提倡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案例:Singapore、Australia、The United States、Canada、France、The United Kingdom、China、Japan、
教材来源:Go for it!(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1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 Section A
教材处理思考:国名不仅是重点单词,也是学生认为较头痛,难掌握的,较枯燥的单词。词汇教学不仅是带读,拼读,更重要是引导学生由意义到文化,由文化到思维,使学生对词汇学习产生兴趣。这样,不仅锻炼了思考能力,而且训练了用英语思考的能力。所以让学生在初一下学期仍然对英语报有极大兴趣,成为我教学设计的“隐性”目标。本人执教基础较好,以“静”为主的A班与英语基础偏弱,以“闹”为主的B班,学生活泼开朗,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材处理方式:根据两班的实情,删去了有实无意义的活动Section A 1b(直接在图上对八个国名画圈及1b的内容),采用两种不同方式对教材进行重组。
为激发A班学生的兴趣,改用幸运52”形式,增加用英语抢答世界地理常识,如“哪个国家叫做狮城”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拓展学生的人文地理常识,符合A班的静中取闹。而在B班,则采取形象直观的卡片,我将八个国家五颜六色的国旗图案分别画在卡片上,反面写上英语单词。采取学生积极性提高了,注意力集中了。课后检测两班学习效果,比重组教材前测试成绩提高于20%。
二、重组方法
1.增加
案 例: 学习西方文明礼仪。
教材来源:Go for it!(新目标)九年级Unit 12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教材处理思考:当今许多中学生对我国礼仪文化知识缺乏。假设教师为了教教材而教,一上课直接导入西方礼仪,不会给学生大脑带来冲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教材处理方式:(1)上课前增加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介绍,激发学生好奇心,为下一步对比学习西方见面礼及餐桌礼仪做铺垫。(2)拓展到别人家中做客礼仪及邀请礼仪,西方送礼礼仪;学生会自主发现中西方礼仪不同,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比中西文化差异的探讨,兴趣更浓了。(3)为了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在课后补充拓展了在学校中学生应做到哪些礼仪,经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尊师重教”的思想。达到德育目的。
2.删减
案 例:学习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及宾语从句。
教材来源:Go for it!(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 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教材处理思考: Section A 部分利用电视剧中三个人物Marcia、Lana、Ben、之间相互转述第三者的话来学习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即宾语从句。我在A班上完课,许多学生普遍反映:三个人物名字太绕口,三人转述的句子过于枯燥,不知所云,提不起学生想转述的念头,只是机械重复连自己都不感兴趣的句子,学习效果怎能好呢?学生掌握情况不容乐观,作为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师,怎能固守“死”教材呢?《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每位教师“面向全体教师,注重素质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处理方式:在另一班教学时,删除了SectionA全部内容,并改用了模拟家长会,家长会后,用间接引语,转述语、数、外等老师对某位学生的话,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轻轻松松地掌握了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学会如何转述第三者的话了。
3.调近类似话题
建议一:教材来源Go for it!七年级(下)
调近方式:把unit 11 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单元调整在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后上。
调近原因:两单元共同为表示喜好(Preferences or likes or dislikes),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先学喜欢动物的原因,再学喜欢电视节目的原因,对事物进行评价,逐步递近,加强学生印象。
建议二:教材来源:Go for it!七年级(下)
调近方式:把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调整到Unit 1 Where’s you pen pal from?之后上。
调近原因:先学会Unit 1如何交笔友,询问笔友的国籍,再来学Unit 7的如何询问笔友的外貌,前后联系紧密,方便学生学以致用。
建议三:教材来源:Go for it! 八年级(下)与七年级(下)
调近方式:把八年级(下)最后单元Unit 10 It’s a nice day,isn’t it?学习反意疑问句及日常交际用语―如何与人寒暄,提前到七年级(下)Unit 6 It’s rainning 之后。
调近原因:让学生在低年级就接触很实用的一种谈话方式,如何与人寒暄;在学完询问天气情况之后,立刻学习有关谈论天气的句子。让学生加深对其理解。
建议四:教材来源:Go for it!七年级(下)Unit I want to be an actor.
调整方式:不按照Section A到Section B从前到后的顺序上。直接把Section B 1a 提前与Section A 1a 放在一起教,即一起学习八种职业与学习八个描绘职业的形容词。
调整原因:突出重点,节省了课时,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结束语
Go for it!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表面上看,Go for it!教材内容比较少,比较零碎,但如果教师在把握所教学生特点及Go for it!教材特色,主动积极地对教材进行整合,努力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篇9
一、前言
不管将来从事任何职业,礼仪都是基本常识,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素养。职业人除了必须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职业素养,以更好的适应专业岗位的需要,良好的职业素质可以促进人际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为了学生的职业生涯考虑,高职院校开设礼宾礼仪课程十分重要,对于学生职业规划的实现意义重大。
二、高职院校旅游礼宾礼仪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高职院校旅游礼宾礼仪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礼仪对于日常生活影响很大,礼宾礼仪教育可以使学生明确言行举止的注意要点。经过长期不断的礼仪教育熏陶,可以使学生的个人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在外在着装上,学生会更加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通过课程教育,学生内心会逐渐发生变化,思维模式会更加向职业人靠拢,职业素质得到提高。礼仪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最初显现在应聘求职的时候,良好的礼仪习惯可以给面试官留下更好的印象,职业素质体现的是专业水准,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面试,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
(二)有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我国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十分严峻,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但是工作岗位有限,所以工作越来越难找,就算顺利实现就业,工作也是“压力山大”,所以,要想顺利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在不断提高工作技能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的提升。
就业之后的学生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人”,而是应该被称为“职业人”。对于他们来说,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工作的目的,但是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职业生涯的实现,离不开人际关系也离不开职业素质。很多时候职业人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家单位的形象,所以,单位招聘的时候会有意识地进行选择,出于企业的形象和整体利益考虑,他们必然会选择职业修养更好的人;在工作单位,职业素质不再是抽象的描述,而是可以具体化到服务和管理的水平上,良好的职业素质甚至可以为单位带来巨大的利益,发挥出更加实际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旅游礼宾礼仪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对策及建议
(一)注重实践,营造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氛围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一般采用的是教育的办法,但是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气氛的营造。为了保证职业素质培养的效果,可以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教育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短期的工作实践。学生的教育成果通常都反映在学习成绩上,但是对于职业素质培养来说,考试并不能测试学生的真实水平,所以,鉴于这种情况,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经由实践来验证。在工作实践过程中,由于环境和背景相对真实、具体,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不但可以检验教育成果,也可以使学生提前感受职场氛围,感受到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使其自觉努力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变化。
另一方面,作为学校来说,除了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职业素质的重要性之外,还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育显得相对抽象,没有具体对象和衡量标准,因此很多时候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并不是很清楚,显得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努力。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通过举办礼仪比赛等办法,加强学生对于礼仪的重视。考虑到课程的特殊性,礼仪比赛可以选择场景模拟的办法进行,通过情景设定,可以使语境和环境更加清晰明了,学生在参加各类竞赛的过程中学会自觉动脑动手,从而加深对于旅游礼宾礼仪的理解和认知。
(二)丰富礼宾礼仪教育的形式,创新教育手段
学生的教育决不能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在课下时间也要抓住一切机会,采取多种手段和办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形式也在不断改变,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礼宾礼仪教育时,要注意丰富教育形式,革新教育手段。比如,提高学生的职业礼仪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来进行,由于班会需要学生的集体参与,学生会自发的了解更多内容,并且通过互相的交流和讨论,获益良多;文书礼仪的培养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写作的办法进行,学校可以考虑制定奖励制度,对于发表稿件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无形的促进了学生的文书礼仪水平的提高;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实际,可以通过校园模拟招聘的办法进行,对于学生来说,模拟招聘使得学生对于就业有一个新的认识,并且由于应聘过程是对学生文书礼仪、着装礼仪、职场礼仪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量,招聘会的气氛和环境使得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自觉自发的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四、结语
篇10
1.调查结果。问卷调查法以一所工科类大学为例,调查对象为本校学生(本专科大一至大四),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83份,回收率为96.6%,无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率为95%,被调查对象中,男生共计398人,女生共计77人,本次调查涉及6个工科专业,男生占84%,女生占16%。2.工科类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分析。在礼仪意识和礼仪知识的调查中发现,80%的同学礼仪意识显示欠缺和非常欠缺,认为礼仪对他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可见学生的礼仪意识有待提高;45%的同学的礼仪知识匮乏和非常匮乏,忽略礼仪课程的学习,而只有20%的同学通过选修《大学生礼仪》课程及自主学习,礼仪知识显示丰富,认为学习礼仪知识非常有必要,数据说明,普及礼仪知识,形成全校性的礼仪意识尤为重要。在学校人文环境、教师素质、教学方法的调查中,发现多数同学反映学校注重只专业课程,人文环境非常不利于他们的人文素质修养的提高,而且《大学生礼仪》课程为选修课,学校、教师、学生重视程度较低,开课教师基本处于积累上课经验阶段,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选课更多是为了获得学分,而不是去获取知识。访谈法结果也显示,学生在人文素质修养意识、知识方面欠缺,对学校的人文环境不满意,除此之外,学生对任课教师自身素质,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二、加强当前工科大学礼仪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层面
1.深刻进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重视人文课程的设置。开展规范性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启智慧大门,而且能够让学生的精神更高尚,形象更完美。而长期以来,高校人文课程被忽视,这是高等教育的遗憾,因此,在基于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中,学校应着力抓好人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构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2.应将大学生礼仪课程设置为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目前被调查大学,礼仪课程属于选修课程体系,呈现学生教师不重视的局面,通过对学校春季选课情况的结果调查,发现《大学生礼仪》相关课程都未能饱和,饱和度甚至不到40%,可见学生对此课程的不重视,所以,建议学校在教学改革中,将此课程列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必修课,这是学生重视该课程的充分条件。3.选聘专业或有经验的教师,加强教师的培训与交流力度。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学校礼仪课程的有效推动需要配备一支专业教师队伍,教师专业素质方面具有优势是根本保障。
(二)教师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