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的心理学范文

时间:2023-09-27 18:1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中的心理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中的心理学

篇1

关键词:学生管理;群胆效应;感化效应;霍桑效应;青蛙效应;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444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由于技工学校的学生素质整体偏低,技工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就更不容易。它要求班主任立足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了解学生实际,讲究策略,研究方法。

多年的班主任经历告诉我们,要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除了要有过硬的理论教学能力和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外,还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理论,重视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工学校的班主任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要从加强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抓起。班主任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工作原则,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做好德育工作。结合班主任工作实际,谈谈在学生管理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比较突出的心理学效应的应用。

一、 群胆效应

几个人共同行动,互相壮胆,敢于冒险,战胜恐惧。做出独自根本不敢做的事,就是群胆效应。

在学生管理的经历中,常发生这样。起初是两个学生的小矛盾,然而,当事双方找来更多的人帮忙摆事,使事态扩大,产生严重的后果和恶劣的影响。群殴事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要随时掌握学生之间的矛盾,把矛盾解决在萌发的初始阶段,避免矛盾升级,还要特别关注一些问题学生抱团,形成小团伙。遏制住事态的蔓延和发展,避免的发生。

二、感化效应

感化效应是一种正向刺激使人产生强烈激情的正向心理效应。如蔺相如以让路感化廉颇,廉颇以负荆请罪感化蔺相如。学生个体的性格特点、成长的环境和经历千差万别。班主任要在不同的教育对象中频繁的转换角色。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自己的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开始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并且会努力把它学好。如何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作为老师,最让学生欣赏、佩服、敬重的,主要的还是正直的人品和过硬的素质。正如陶行知所说的“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可见,老师想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应该先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心态和喜好。然后通过真心实意的沟通和交流,学生才能信其道,老师说的话,在学生心里才有分量,老师和学生才可能成为可以“谈心”的朋友。

诸葛亮七擒孟获,次次都是先捉后放,就是想达到感化效应。当然,前六次未充分起作用,但每一次都使孟获的情感发生变化,最终是第七次他被彻底的感化了。这也要求班主任,不能歧视每一位同学。也不能一蹴而就。

三、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是指人们受到格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霍桑效应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学生的行为,使其感受到它是受关注的,那么就会对其产生一种强大的激励作用,从而在行动上表现的更加积极。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善意的谎言和夸奖可能造就一个人。学生很难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容易灰心失望,陷入心理低潮。这时给予积极的暗示,尤其是来自老师的关注是一种对心灵的抚慰和激励,可以对学生的努力程度、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次拍拍肩膀都可能远比物质上的给予和奖励更能够令学生鼓舞。

所以如果你想改变一个学生就应给予充分积极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是被老师期待的。在必要的时候,有些情况下,不妨可以运用善意的谎言来强化这一效果。你可以告诉他,“老师很欣赏你。老师之所以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就是觉得你有这个实力,相信你一定能作好。”这样的话可能会激发对方的积极性,使其奋发向上。当然,要说的恰到好处。过于夸大反而产生消极的影响。

四、青蛙效应

青蛙效应强调了习惯对行为的束缚力,而这种束缚力的可怕在于它会对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性格―命运。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习惯与命运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

习惯慢慢地、默默的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使人们不容易察觉到它对生活所造成的改变。而天生所具有的惰性,更使人们懒得对微小的改变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应对。所以,人们总是习惯地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当事情以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方式一点一点进行“量变”后,结局便是无力掌控的“质变”。

习惯是平时的思维和言行的点点滴滴的积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要注意养成教育,从学生入学开始,从日常常规管理入手,关注和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教育的最大转变莫过于行为的改变。

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要严宽相济,严不是冷面无情,宽不是迁就纵容。严格要求是建立在爱护基础之上,这种爱,是出于教师对职业的恪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篇2

关键词:心理学;管理学;引入;应用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191-02

一、心理与管理的概述

(一)心理概述

人活在世界上,总要与周围环境互相作用。周围环境的种种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器官,我们便看到它们的颜色、形状、听到各种声音、嗅到各种气味。我们还能把自己感知过的事物记在大脑里,对种种问题进行思考,作出决定。我们还要与各种人进行广泛的交往,对于自己有关的事物与人表现出一定的态度,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我们还不断地努力把各种事情做好……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表现出形形的主观活动,它们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体现出来的特点。整个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个过程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管理的中心问题就是要爱人,爱人就是要有爱心。因此,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搞好管理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管理概述

所谓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是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自古有之。当人们组成群体要实现共同的目标时就必须有管理,以协调群体中每个成员的活动。在现代社会,管理的价值大家几乎一致认同,如认为管理是一种工作程序和办事的方法,是处理人与事的艺术 [1]。

总之,管理所对应的主要对象是人和事,而人的思想、行为以及心理情绪差异千万、难以捉摸,各种事物的形态、种类、关系等等变化无穷,所以管理是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法则来应付千变万化的人和事的。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必须运用高超的艺术,才能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汇集众人的才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二、心理学的引入

管理的核心是人,组织是由人所组成的集合体,任何组织不管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到什么程度,决不能把人与机器用同样的方法去处理。因为人毕竟是有灵性、有意识和心智存在的高等动物。管理是通过对被管理人的组织、领导、控制等,从而协调多个环节,达到最高效率的管理目的。

而管理又不是单方面的,如果一味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管理、调配、组织各种受管理者,不去合理地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和考虑各方面的情况,久而久之则会使管理目的失败。

心理学家莫利儿曾说过:“ 人是心理的动物,其情绪、价值、思考、意念决策莫不被环境、教育和经验所左右。”[2] 由于组织的主体是人,人们在管理的过程中,对事物的观点不尽相同,对利害的反应也不一致,其心理的变化、情绪的高低,都将会刺激其行为。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人与事的调适,也都易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招致许多非常情所能理解、非常理所能衡量的纷扰,故管理与心理二者之间,实际具有一种互动的关系。一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比较复杂,不能忽略其对管理的情境所产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体现了管理与心理的关系。

而我们通过探索改进管理工作的心理依据,寻求激励人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方法,合理地吸纳人的需要和考虑人的心理倾向,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生产率。其研究重点是组织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群体组织,领导中的具体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而这就是心理学在管理中合理的应用。

三、心理学在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的目的在于把事情做好,或有效地达成目标。管理目的的达成,所需要的条件为数甚多,包括设备、资源、策略、人力等,缺一不可。其中,硬件条件固然重要,软件条件更不可缺,尤其是人力能否有效利用,更关乎管理的成败。人力如何有效地利用,主要依赖于以心理学为主的科学知识的应用。

(一)自我的心理管理

所谓心理管理既是对自己心里的调节,力图保持某种乐观的情趣、积极向上的心态。自我的心理管理从始至终起着一种内部调控的作用。自我管理是人类对自身的管理,是一个人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3]。作为管理者,进行管理活动是工作的重点,这其中除了对员工的管理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者还要进行自我的心理管理。也就是说,管理者应该从自己的心理上进行准备和提高,这才能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把管理工作做好。

(二)上级的心理管理

除了企业的最高领导之外,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上级,因此在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上级,因此在企业这个大团队中和每个部门这小团体中,每个人都需要和自己的上级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作为下级首先应该从自身出发,从自己的心理出发,真正树立和培养与上级相处的心理机制。

要想和上级建立正常的、积极的工作关系,作为一个下级应该首先了解上级的真正意图、想法,理解上级的处境和工作做法,从心理上做好与上级和谐相处的准备。而且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都会有不同的、复杂的心理状况。有时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有时是有意考验下级的能力,有时是刻意为下级出难题,等等。作为一个下级,就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用心揣摩上级的目的,才能把工作做到位,才能想上级所想,提前做好工作,赢得上级的赞同。

(三)对下级的心理管理

对下属的心理管理是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的职责。面对形形的下级,不能简单地将他们归类,而应该首先从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入手针对他们的不同心理和性格来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好一个由不同性格的人所组成的团队。从而充分了解每一个成员,让一个团队各尽其才。

(四)同事之间的心理管理

在同事文化盛行的今天,身处职场的人不可避免地要与同事频繁地打交道并且与之形成微妙的人际关系。因此,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既不能凭着自己的个性,心血来潮为所欲为,也可不必为了避免事端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消极逃避,而要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同事的心理,注意心灵之间的沟通,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长久携手共进,友好相处。

四、结束语

作为企业的决策者,通过管理中的心理学,合理地运用心理管理,可以有助于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提高企业效益,以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作为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通过掌握管理中的心理学,运用心理管理学准确找到自身的位置,了解与缓解自己上下级关系的压力和情绪,矫正管理中的偏差,找到最佳的激励自我和下属的有效方法,从而发挥每一位员工的能动性,逐渐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职员和管理高手。

作为一位踌躇满志的热血青年,更需要通过学习管理中的心理学,真正理解心理学并合理运用,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修养,才能纠正理智上、行为上的“错位”,才能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出真实的人格与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袁勇志,宋典.管理的定义与管理理论发展――对法约尔管理定义的检验及反思[J].学术界,2006,(6).

篇3

关键词:心理需要 安全管理 激励理论 工作满足

中图分类号:X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154-02

根据海事资料,100起船舶事故分析中,竟有38属于各种思想原因造成驾驶人员情绪低落而导致的海损事故。在驾船航行的操作中,人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者着船舶的营运安全。我国著名船长贝汉廷说过这样一句话:“多大的风浪也不会让万吨轮船沉没,只有船本身的损坏才会沉船。而也只有不懂大海的船长才会把船搞坏,把船搞沉。”寥寥数语就指出了人――海员在船舶营运安全中的作用。

1 不利于航行安全的几种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作为人的因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在船舶安全营运中的作用也就不言自明。然而,究竟是船员的哪些心理状态常引起人为的失误呢?笔者查看了一些海损、海事案例,总结了船舶失事时船员的以下几种不良心理状态。

(1)骄傲自满。

闻名于世的“泰坦尼克”号,采用双层底,整体船体分为16个防水区。并拥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导致了全体船员的骄傲自满情绪,他们踌躇满志,想当英雄,过于自信,甚至放弃了望,在冰山出没的地带仍全速航行,该慢不慢,盲目追越,导致事故的发生。

(2)麻痹、侥幸。

船员在船上的工作单调而又重复,茫茫的大海,总不能在我值班时出事呢!少数船员抱有这种麻痹大意侥幸的心理值班,没有高度的警惕,为船舶安全的一大隐患;另外,有时船员想准点到达目的港,准时完成任务或想赶在暴风雨或潮汐之前通过水域,虽知可能发生不良后果,但还是怀着侥幸心理有意识地加快速度,从而导致海事。

(3)紧张、害怕。

这种心理状态发生在新船员身上。新船员由于航海技术知识和经验不足或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自信,遇到突然发生的意外险情时,容易出现紧张害怕心理。稍发现异常就自我惊忧,焦躁不安、惊慌失措。一些经历过海事的海员在值班时会忧心忡忡,心有余悸,唯恐再次发生事故。从而失去了自信,自我估价变低,导致在行动上言不由衷,优柔寡断,手足无措,以至坐失良机,酿成海损事故。

(4)在航行中,海员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不如己愿的人或事,有些海员性格急躁、容易冲动,这样,就会影响情绪,把安全丢在脑后,产生对抗报复的心理,导致海事的发生。

(5)疲劳、厌倦、烦闷、抑郁。

心理疲劳与身体疲劳是相辅相成的,航海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船员一年四季都以大海打交道,他们的工作时间是一日两次,每次四小时,间隔8小时的值班制度。由于工作环境特殊、生活枯燥、空间狭隘、信息闭塞,并且可能会遇到大风浪,还要经受恶劣环境的挑战。船只经常航行于全国各地,停泊于不同的港口,由于社会环境和文化语言不同,存在着沟通障碍,再加上西方国家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各种诱惑和干扰,都会引起船员的不良情绪,不利于航行安全。

(6)思家盼归。

远航归来的船员,免不了思家心切,尤其是越接近港口,越感到心神不安。有时,尽管已接到预报得知有大风或大雾,海员也想尽早赶回原籍港,不愿在外港多停泊;为了能赶上回家的车、船班期、飞机航次,不少海员不顾具体情况,不考虑天气因素,强行加快船速,为海损、海难埋下了隐患和祸根。

2 船员的心理需要

船员产生这些不利于航行安全的心理因素并不是偶然的,心理学家研究证实,是人们内心一些未满足的需要而导致了心理问题,然而,人的需要有哪些呢?早在四十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马斯罗就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概念。他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从低到高不同层次的需要构成,逐级而上。这五种需要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见表1

下面,就船员工作的具体环境,谈谈船员的五种心理需要。

(1)生理需要:包括吃、穿、住、睡、性等,尤其是对性的需要,因不能得到满足而显得很强烈,大多数船员处于青年或中年阶段,对性的需要强烈,实验证明,刚下船的船员荷尔蒙含量比同龄的人高出很多,分析原因,主要就是他们长期受到性压抑所造成的。

(2)安全需要: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生命的本能,谋求身体,精神乃至社会坏境安全的愿望,是比较低级的心理需要。

(3)社交需要:是指喜欢与人交往,多交朋友,渴望兴奋的事情,赶时髦。对船员而言,由于长期处在单调的生活环境中,他们的这种需要很强烈。船员由于经常脱离了往日的生活圈和熟悉的环境,长期不能和亲朋好友相处,因此和正常人相比,他们从心理上更渴求与别人亲近,交谈,以弥补心理上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孤独感,因此,他们需要外部的世界,需要亲友的关怀,需要和别人交流。

(4)尊重的需要:指渴望得到承认和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船员普遍具有以上五种心理需要,因此,要解决船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就必须从人的需要出发,才能激发船员与船或公司共命运的认同感,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自我实现的价值。

3 激励理论

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引发人的行为。激发人的安全动机就能引发人的安全行为。因为激励的基础就是人的需要。行为科学终于安全关系密切的激励理论有以下几种。

(1)X理论――Y理论。

是美国麦格雷戈在1960年提出。他将传统的对人的看法和管理方法称为X理论:天性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需要漠不关心;缺乏进取,怕负责任,反对改革。他提出的Y理论正好相反,认为: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能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外部惩罚和威胁不能促使人努力。两种理论实践证明,各有利弊,但都有参考价值。目前多采用综合X理论和Y理论而成的权变理论,即在管理中采用强硬与温和相结合,分权与集权相结合,自主与控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2)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即“保健因素――激励因素理论”,由美国的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他通过1844个案例的分析,发现职工的不满意都在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为此采取“保健措施”消除工作的不满。他又通过1753个案例的分析,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于是将其列为激励因素,见表2。保健因素虽然不能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但因消除了不满意,能减少以情绪波动导致的人为失误。激励因素则强调了工作本身的激励作用和精神需要对物质需要的调节作用。两者都利用安全行为的发生。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见表2。

(3)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7年提出的激励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到绝对利益的影响,还受到相对利益的影响。即一个人不仅看到自己的实际利益,还会将其与其他人的收益作比较,当两者相当或合理时,则认为是正常和公平的,因而心情舒畅的进行工作,要不则会产生不公平感,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影响安全工作。

4 安全管理办法

根据上述激励理论,结合船员的具体工作,我觉得以下几种安全管理办法对海员心理素质的提高应有促进作用,望船务公司和管理人员作以参考。

(1)平时严格要求,按照ISM规则进行管理。

(2)因材施教,不断对船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

(3)改善船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丰富船员的业余生活。

(4)对船员工资进行改革,逐步与世界接轨。

(5)解决船员的后顾之忧(家属和子女问题)

(6)管理人员应对自己的下属船员“察言观色”对有心理问题的船员及时进行关心、劝慰、说服。

(7)借鉴国外的先进“手段”,比如韩国海洋大学的教育模式,“马士基”的科学管理手段,美国航运允许女性加盟等。

篇4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学管理应用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其研究的对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情况和规律对于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心理教育和心理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不断明确受教育者在教学的影响下技能、知识、个性发展等因素的形成特点以及变化情况

二、高职教学管理中教育心理学应用的必要性

(一)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作用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管理学生的心理问题离不开教育心理学的疏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就社会现状来说对高职院校存在普遍的偏见由于这种偏见的存在使得高职教育在政策支持、建设环境、教学设施等各方面明显落后于其他高校加剧偏见的形成和对学生的不利影响[1]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忽视使得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学习状态加剧了高职学生的自卑感和自我认识的偏差多方面的来自家庭、社会、学校和自我认识偏差的压力使得学生的心理压力急剧增加心理问题多发

(二)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水平不高

由于高职教学管理难度在学生整体文化素质水平的影响下不断增加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提高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来源范围不断扩大职业学校中专毕业生、高考低分考生等都被录用到高职院校中学生在心理素质、文化水平等方面的整体水平不高[2]长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使得他们对自身的学习信心不足从而产生消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这一系列的问题对高职院校的管理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将教育心理学应用到教学管理中来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疏导为教学管理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保障

(三)对高职教学管理的指导作用

在教育心理学的形成的过程中结合了教育学和心理学两种理论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对高职教学管理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对高职院校教学的管理不仅是对学生的管理也有对老师的管理同样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为老师的教学和对学生的认识提供了帮助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使得老师能够对专业课的设置以及教学的手段进行合理的调整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对学生的了解方面教师能够利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解决的措施

三、加强教育心理学在高职教学管理中应用的策略

(一)加强心理健康建设

1.建立心理咨询室不同的学生成长环境不同心理发展状况也不同因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引导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心理咨询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咨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疏导并解决重要的是心理资料属于个人的隐私学校在建立心理咨询室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隐私的保护以免出现由于隐私泄露引发的其他管理弊端2.开设心理健康课心理课的开设可以更直接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教学生一些自我积极心理暗示和心理疏导的方法让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进行自我疏导在面对巨大压力的时候能够寻求正确的宣泄方式从而使得学习效率提高、对生活的热爱度提升[3]

(二)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

高效的班级管理制度能够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从而带动班级管理的实施另一方面来说班级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使得学生的归属感和班级凝聚力不断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和自觉遵守管理制度的主体意识得以增强从而降低高职院校对教学管理的难度

(三)制订教学计划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学计划的实施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现状和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统筹考虑和科学的分析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不断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降低管理难度

篇5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一直以来,心理学的主要概念是纠正有问题的心理,只要能把消极和负面的消除,人类便能有健康的行为。近一世纪,心理学家提出了与消极心理学正好相反的积极心理学,随着积极心理学论的兴起,个人和组织的发展便有了新方向。积极心理学强调的是“积极”的概念,认为人文本身的价值和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主要研究人的潜力和积极品质,通过发掘个人固有的积极潜力,激发内在的潜质,促使个人的发展,以帮助获得幸福的感觉。积极心理学在个人方面的应用能够培养乐观,善良,关爱和勇气等特质。而在团体方面,积极心理的应用透过培养个人在团体里的责任感,文明,利他和忍耐等特质使得团体更加团结,文明和完善。

二、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管理好每一班是学校实施教学教育的基础。但是,学生来自不同的背景,地区,拥有不同的个人特质,班主任在管理上难免会遇到难题。在管理层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质,运用相同的管理理念,不同的实施方法,以适合不同学生的表现。本文探讨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和有关策略。

三、从积极心理学中管理班级

1.培养学生对于班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一个班级刚成立时,最缺乏的就是团体荣誉感。对于陌生的环境和团体,学生对团体有归属感。积极心理学论中提到了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让成员之间加强沟通 。班主任应该组织不同的班级活动,让同学在不同的环境下认识彼此。虽然同班同学大部分时间都相处在一起,可是主要的时间都在课堂听课,对于同学课堂外的认识却很少。所以,不同的班会活动和情境可以为同学间创造交流的机会,透过对于彼此深刻的交流,使得同学更注重整个班级,由喜欢与同学相处发展到爱班级,培养归属感。此外,教师也可以举行班级间的不同竞赛活动,让同学参与其中,自觉地发展一种责任感。这些活动可以使不同类型或形式的。例如,体育运动的班级接力赛,这需要同学的密切配合和共同拼搏,其他的同学在比赛的过程为参赛同学加油和打气,这无疑会形成一种团结的气氛。这种比赛的结果无论是输赢,都可以在某程度上对学生有一定的凝聚力。如果比赛输了,同学也许会觉得伤心,但彼此也会互相安慰,感情更为深厚;相反地,如果比赛赢了,同学们感到高兴之际,更对自己的班级有荣誉感,在往后的比赛中,更加竭尽全力,把整体班级的利益放在首位。

2.挖掘学生的不同特长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注重修改学生的不良行为,对于学生的成长,主要是寻找他们的错误,并给于正确的辅导,让他们改正。在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中主要强调的是积极的特质,所以除了纠正学生的错误,改变不良行为和教导正确观念外,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教师也应该发掘学生的个人潜力,让他们的潜力得以发光,从而有助他们的学习和个人的发展。

每一位学生都有缺点和优点,而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主要强调的是优点的表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优点,不要只注重于他们的缺点。从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独特处,并且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发扬他的优点。也许有些学生的特长并不是很明显的表现出来,比如说记忆力强,那么教师可以采取或安排一些方法让同学有机会展示此特长,比如在课堂上可以玩一些记忆力的游戏,并要求学生回答,使得学生在其他同学和老师面前获得肯定和赞扬,以此增加他的自信心。再比如说,有些同学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但在体育方面却很强,那么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此方面继续努力,透过给于比赛的机会,使得学生获得肯定和自信,当学生感觉到自己受到肯定时,也可促进和激发学习动力和态度。

3.提高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

学习动力和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而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正好反映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比起其它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有显著的分别。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但能提高学习表现,也能提高他们解决困难的能力。在遇到难题和困难时,能够松容的面对,且有足够的能力适应不同的环境。因此,教师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3.1主动学习

对于学习知识,学生都是处于被动的就角色,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为了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上起主导的作用。例如,在学期初,让学生制定学习这一学期的学习目标,且在学期的固定时段发放回给学生,起激励和提醒的作用,让学生重新回顾自己所定下的奋斗目标。此外,教师也可以透过学生为自己订的奋斗目标更加了解他他们的学习态度,并且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建立“我要学”的信念。

3.2建立快乐学习

学习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都是一件苦差事,要想将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需要很多的过程。首先,第一必要的条件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自然就会花时间,花心思学习。但是,学习的内容是否有趣也直接影响学习态度,教师在备课将需要教授的知识重新整理,尝试利用新颖和有趣的方式表达,使得同学在快乐中学习。此外,教师应多给于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更喜欢学习。

3.3学会学习的方法

如果学生能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哟那么他们在知识获得的过程必能学到更多的内容。教师在这过程中起辅导的作用,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提供个别指导,完善他们的自学能力。

篇6

关键词:心理学;中职;班主任;管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61―01

中职院校的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职业学校,中职院校的学生多为中考失利的学生。由于中职院校学生的年龄以及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思想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中职班主任在管理上的难度比较大。如何针对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关措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当前中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当前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班主任要充分了解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管理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一,可塑性强。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接受教育的好时期。家长和教师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进行教育,否则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等问题;其二,中职学生都经历过中考的失败,心理压力大,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并且变得孤僻;其三,有的中职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差,负面情绪表现得十分明显,正处于叛逆期,处理问题不够理性过于感性,会导致事态的恶化。

二、中职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除了自身的因素之外,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非常大。所以,中职班主任在进行管理工作时,要从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着手处理,针对学生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解决,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辅导、援助和交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1.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许多时候,中职学生选择进入中职院校进行深造是中考失利后的无奈之举。家长希望学生能够在中职学校学到有用的技能,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增加许多保障因素。家长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然而一些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导致学生无法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一些家长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言辞犀利且偏激,没有顾及到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些家长对学生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中职班主任得不到家长的积极配合教育,管理难度比较大。

2. 学校的教育模式不灵活

中职院校的教育模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但是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中职院校在很多情况下仍然以分数和操作技能水平作为衡量学生水平的标准。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容易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许多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的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比较差,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上,接受能力比较弱,学习所需要的时间会更长。然而学校过分注重灌输知识而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停滞不前,出现自卑的心理,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了厌烦心理。学生对学校的教育产生了抵触心理,班主任对其进行管理和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3. 社会的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的信息逐渐增多,由于其身心发展未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容易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例如,盲目追星、攀比心理强、沉迷于网络游戏等。这些不良的价值观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导致学生性格和价值取向的扭曲。

三、心理学在中职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

1. 重视学生的家庭教育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很强,更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家庭教育的引导工作。首先,班主任可以在开家长会和平时的沟通中,强化家长心理学知识的教育,让家长明白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其次,班主任要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对于一些心理有偏差的学生进行家庭调查,分析其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与家长协作采取相应措施引导学生,改善家长和学生的关系。最后,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家长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让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尊重,进而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从而才能调整好心态,积极努力地学习。

2. 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可塑性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当中,要重视心理辅导工作。首先,可请相关的心理学专家到学校来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处理能力。其次,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适当鼓励,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找到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第三,班主任要制订和完善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心理。第四,班主任要重视对学生网络生活的监督和管理,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的班主任在工作当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针对学生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密切与家长的联系,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犯错误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应用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正因为如此,许多学者、企业家都越来越重视管理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并将学习或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尤其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

一、管理心理学概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管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去解决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问题,并使之在管理领域具体化。它主要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控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更为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研究哪些因素最能在员工心理上起到激励作用,如何保持和加强员工的积极行为等。这些就是管理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二)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管理心理学的意义有两个,一方面是充分发掘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另一方面是对员工进行心理方面的培养和训练。通过掌握工作中员工的心理活动及其需求,才会在管理上制定出相关政策和方法,从而切实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生产效率。通过对管理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吸收并理解才能将其真正运用到企业管理当中去,对提高工作积极性以及全体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二、管理心理学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与应用

(一)管理心理学对人才选择方面的应用

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企业在人才选择方面,为了更好地了解岗位的具体信息,通过利用管理心理学能够对其工作的内容、性质、任职者需要具备的素质进行综合分析考虑,由此对任职者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进行有效地判断。为了真正了解员工对自己任职的岗位是否真的合适,岗位的细致化判断和员工的综合素质都需要通过管理心理学进行明确分析,企业在岗位设计的同时适当增加岗位职责,增加工作的挑战性,使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企业和职工双方都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管理心理学在人才使用方面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能岗匹配,为了让员工的能力与工作岗位的任职条件相匹配,首先要对员工的个性心理和身心素质等具体方面进行分析考量,以此判断其工作能力是否符合任职的岗位和团队环境。通过对员工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等方面的管理,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和学习,才会对员工的身心素质的把握更进一步,逐渐使其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对个人的发展空间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活动中,要尽量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与强项,也要尽量回避个体的劣势和弱项,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来为他们提供最合适他们的工作岗位,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能力和长处,使每个员工都能够在工作中体现其自身的价值,企业能够有效地实现其整体目标。比如说,外向善言的员工,适合从事影响他人想法和行为的工作;沉稳、内向的员工,适合做严谨细致的工作。因此,在企业用人或员工职位晋升时,要特别考虑员工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

(三)管理心理学对人才保留方面的应用

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与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有着密切联系,企业为了留住人才,首先要切实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并尽量满足,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才会有所提升,同时员工也会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最终达到双赢的管理效果。

(四)管理心理学激励理论的应用

员工个体的积极性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的绩效,而提高员工积极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给予适当的激励,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观察员工的行为和心理,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并适当的采取某些激励手段来满足他们的需要,比如说提高薪酬待遇,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让员工职位能得到晋升和生活中给员工更多的关心与照顾等。另外,给那些有能力的员工安排比较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也可以激发员工的成就感,对于那些在事业发展中遇到瓶颈的员工,可以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培训机会,这样不仅能让员工胜任本职工作,还能对员工产生激励效果。

小结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是在组织各资源要素中居占首要地位,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我们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注重掌握和运用管理心理学原理并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作用的研究和讨论,让企业管理者在选人、用人及留人等方面掌握和熟悉管理心理学知识并真正将其运用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上。

参考文献:

[1]谢瑶,戴宏斌.试析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中外企业家,2012(17)

[2]张岩.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华章,2014(06)

[3]邹火英.浅议管理心理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1)

[4]张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理学的应用研究[J].品牌,2016(04)

[5]齐琦.浅议管理心理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开发[J].商场现代化,2014(06)

篇8

(西安航空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摘 要: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该如何生存和发展并取得胜利,该怎样提高竞争力,是每个企业管理者最应关注的问题。优秀的企业管理者理应熟悉管理心理学,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度考虑对企业对员工的有效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管理心理学企业管理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078-01

一、管理心理学

1.管理心理学的简介。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原理和基本知识运用到管理中去。在企业中,以员工或者说每一个被管理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采取全面的系统的心理研究,这样可以在一定的相同条件下,最大可能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管理的力度和工作的效率。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工业化出现是紧密相连的。19世纪末,工业化快速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企业的管理更加复杂,管理难度增加,合理的管理和安排企业日程成为难题,于是便出现了管理科学,其代表人物是泰勒。而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学的进一步细分,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到了推动作用,参战各国都力图利用心理学原则来改进管理,提高生产为战争服务。这便是管理心理学的起源。

3.管理心理学在企业中的应用。现今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亚于战争,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就不得不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管理心理学。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管理心理学来更好地管理员工,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所以很多企业都十分重视对管理心理学的研究。

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企业保持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那么该如何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就成为了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它是通过对其资本的组织从而有效的获取、协调和配合各种资源和技术一体化的优势能力。本质上讲,企业是一系列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体,是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不断提高产品价值并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能力。

2.人才培养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拥有高素质人才的前提下以技术创新为根本并应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营销创新等一系列作用下所表现出的综合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概括为价值高的、稀有的、别人难以模仿、难以替代的竞争力。这样所有企业才会长久的立于不败之地。

3.技术创新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创新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的动。要增强核心竞争力就要从本行业的实际出发,瞄准国内外先进的同类企业,做好创新的定位。企业必须重视利用先进的国内外技术,坚持引进、消化、在创新的路子。还应构建合理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各种渠道各种形式的技术创新活动。从而有力的推动企业飞竞争和改革的进程。

三、管理心理学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1.管理心理学可以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提高员工思想觉悟。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发展成败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企业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要树立现代化的经营意识、管理意识、营销意识。

2.管理心理学可以培养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推动企业竞争和改革的思想武器,是支撑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思想源泉,现代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一个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必定拥有健全的价值观。因此,加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企业的改革的实施,有利于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3.管理心理学可以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提高企业凝聚力。在当今社会而言,企业的生产与竞争,改革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乃关键所在。学习和应用管理心理学,一方面能促使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那么有潜力的人才团队是企业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众所周知,在日益竞争的市场活动中,没有哪一项活动不是依靠团队共同作用的,人才团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构成了团队的能力。

总之,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重视人才、重视核心竞争力、重视管理,企业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在企业中应用管理心理学,可以改善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关系,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和促进员工的发展,只有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被调动起来,才能真正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何玲玲,王燕莉,李颖.浅谈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21)..

[2]魏娜.浅谈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0(15)

[3]李新霞,王丽佩.论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1).

篇9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学生;教育管理

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迫切需要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与技能,拥有较强心理承受能力,具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高级技能型人才。积极心理学是基于个体价值与人文关怀,提倡积极价值取向,增强学生对生活与学习的自信心,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为走向社会提供保障的学科。在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中,只有将积极心理学与实际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1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1.1有利于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

相同的事情,拥有乐观心态的人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而悲观的人总是怨天尤人,反而使局面更加糟糕。乐观的心态可在后天培养形成,在积极心理引导下,悲观者也能变为乐观者[1]。运用积极心理学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就能增强其自信心,不断磨炼意志,克服不良心理,从而更好地应对挫折,以积极心态正视困难。

1.2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中,创新思维培养是学生素质培养的核心。这要求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批判,相信自己,具备一定的独立性。积极心理学提倡个人的积极品质,激发学生个体的活力。高职教育管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可以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独辟蹊径解决问题能力。

1.3有利于培养积极的人格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及实用主义等不良思潮出现,对学生思想意识带来了严重的侵蚀,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树立[2]。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可以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社会发展问题,正确剖析道德歪曲事件,弘扬正能量,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形成高尚的人格。

2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2.1缺乏自信心

高职学生经历学业失意后,普遍认为自己没有出息,事业无所作为、希望渺茫,所以精神上往往萎靡不振,思想上不求上进,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不够严谨,缺乏社会适应能力,无法形成健康的人格。

2.2发展目标不明确

高职学生自我意识不强,自我评价不正确。一方面骄傲自大,拥有远大理想却不愿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好高骛远,希望一蹴而就,有很强的功利心;另一方面自卑懦弱,对自身能力与潜力缺乏信心,不敢想、不敢说甚至不敢做,失败时心理承受能力差。

2.3人际交往能力低

现实生活中,高职学生人际交往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沉溺于网络,试图在网络世界满足内心需求,导致人际交往能力低,心理障碍更加严重,内心处于“三无”状态,即无情(无动于衷)、无力(活力不足)、无心(冷漠)[3]。此外,随着性意识的觉醒,高职学生不再处于异性疏远期,而是渴望接近异性,并构建良好的交往关系。有个别学生对内心欲望无法理性对待,使得品德、心理问题及性行为过错等日益增多。

2.4就业择业困惑

是否能顺利就业已成为高职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高职学生自认为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十分担心“毕业即失业”;有些学生不满意所学专业,又无力改变现实,日益心绪不宁,整天唉声叹气;还有部分学生不敢面对就业,缺乏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在高职学生人生发展中,择业就业是非常重要的抉择,出现兴奋、紧张与忧虑等复杂的心理在所难免。

3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现状

3.1缺乏完善的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中,管理制度是基础条件,是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建立了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但制度缺乏执行力或不够科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有些院校没有针对学生个性需求制订教育管理制度,对学生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制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4]。

3.2以管理为主,不重视引导

高职教育管理一直以管理为主,对学生个性发展没有进行正确引导。在很多高职院校,管理高于引导,学生处负责管理学生学籍、成绩及档案,就业指导处负责管理学生就业信息与毕业推荐,后勤部负责管理学生食宿。虽有心理咨询室,但大多形同虚设,很少开展实质性活动,无法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3.3评价标准单一,学生个性发展被忽略

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以成绩为主,比如设立奖学金,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对学生而言,学习成绩是衡量标准之一,但并非唯一标准[5]。部分高职院校将稳定发展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目标,在这一目标指引下,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是遵守纪律的好学生,个性特征不明显。

4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

4.1转变理念,树立积极心理学意识

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首先要转变观念,不仅预防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还要发现学生优点,发掘学生潜能。高职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调整心态,重视积极心理学的应用,采用综合性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养。

4.2优化课程设置,注重积极心理学教育

在高职学生道德品质培养过程中,实践是重要的途径,所以将积极心理学与学生教育管理相融合,首先要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优点,与同学融洽相处,增强班级向心力[6]。另外,学校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将积极心理学理念渗入其中,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3加大积极心理学渗透力度,养成良好品质

高职院校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大力渗透积极心理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同时还要重视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引导学生主动分享内心的想法,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感悟生活中的一切美好。

篇10

[关键词] 高职教育;心理学;运用

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心理教育作为张扬学生个性的教育,体现出了人的德性、潜能和心力三个方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心理教育还可以看做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一、心理学对高职管理中的重要性

将心理学教育运用到高职院校的课程当中,不仅会对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身心健康产生好的影响,同时还打下了高职院校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越来越呈现出来多元化的趋势,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和价值导向也在发生着变化。例如,很多学生因为学历不高会产生焦躁和自卑的心理,严重影响着其学习和择业。针对这种现存的状况,将心理学引入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就显得非常必要了。运用心理学管理高职教育,并且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教学范畴当中,有利于丰富高职的课堂教学,同时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水平提高。面对着国家环境的瞬息万变以及金融危机的巨大触动,高职学生的心灵也被蒙上了阴影。面对着毕业生的焦躁和自卑心理,国家虽然也出台了政策予以调整,但是人数众多的从业大军就业情况还是不容乐观。有些个别的地方和院校,在毕业之际竟然出现了毕业生的打砸现象,这充分暴露出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也说明了在教学中需注重学生克服困难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要想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同时还需要教师的辅助,也提醒了高职院校应十分注意心理学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具体的实施中,高职院校管理者应有步骤有计划地引进心理学教学机制,终止学生自身的原始的“心理免疫能力”生存方式,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

二、心理学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

1、深入疏导,转化角色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疏导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进入疏导法。指的是教师运用说理的方法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尽快地从情绪化中走出来,带领学生认知自身的行为,并且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在刚刚进入校门之后以及在毕业之际需要工作岗位之时,恰恰是高职院校学生大规模爆发伤心、痛苦感情的高发期。还有很多例子就是在校期间,年轻人因为恋情的问题也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甚至是有负面的情绪出来。这些时候都是需要教师来及时的引导学生,告别负面的坏的情绪,回忆自己做过的高兴的开心的或者是成功的事情,通过这样的心理历程的回味来促使学生改变过去只是凭着主观和意气办事的做法,慢慢恢复自信心。深入的疏导法对教师则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提升心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仅要重视沟通技巧,更要注重沟通态度。学生们往往更加欢迎热情、和蔼以及善于沟通的教师,因此需要教师转变自身意识,定位为学生的朋友,置身于学生的位置,了解学生的品行、思想和问题,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激励,使心理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2、营造轻松的学生氛围

辅导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需要一个轻松的环境和氛围。想要学生卸下心防、打消心理戒备,就要教师试图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一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这是因为如果学生有着很深的心理戒备,是不会轻易的被打开心防的,教师也就无从疏导。还有,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心理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疏通和教育。其实这是一个致命的偏见。高职院校学生因为就业和社会压力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均会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或者是障碍,有了问题就需要及时做到排解,否则不仅会加重心理负担,还会被心理包袱困住拘束,产生不好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可建立一定树立比例的“心理疏导室”,聘请心理医生,对前来咨询的学生给予详细的讲解和疏导。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下评论,更不能反应冷淡,造成学生的紧张感,应在较为活跃和轻松的气氛中进行谈话和咨询。高职院校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这样一个环境,不但会很好地为学生排解问题,同时还利于学生的身心愉悦和健康发展。

3、健全干预机制

高职院校不仅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更要将个体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当做重要的工作来做。健全干预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心理问题的发生以及由此衍生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建立健全个体的心理问题干预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来抓:首先,实行值班制度,使得心理咨询的教师如同医务教师一样,做到随时能够接待学生,不会使学生感到落寞。初次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尤其会有紧张的心理,如果再遇到无人值班的情况,那么就会更加加重学生的紧张感和不适感。此外,高职院校应配置咨询热线,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的需要,使得每一位需要咨询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帮助。最后,对于初步评估有精神疾病的学生应及时启动应急措施,转送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的治疗,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结语:将心理学引进到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机制当中,不仅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同时还是对高职院校本身的完善。这一机制的实施,必然会形成一个双赢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石磊.谈团体心理辅导与高职院校班级德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6(10)

[2]陈汉红.班级建设中应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可行性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8

[3]易芳.生态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模式的转向[J].江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