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护理礼仪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09-27 18:1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护理礼仪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目的:了解护生礼仪认知及需求现状,增强护生礼仪服务意识和规范服务行为。方法:随机抽取100名在我院实习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实习护生礼仪知识的认知与需求情况。共收回有效问卷95份。结果:护生对礼仪知识的认知情况一般,但对礼仪知识的需求较高,其中96.86%的护生认为有必要学习护理礼仪知识,90.53%护生愿意学习且希望提高礼仪服务水平。结论:针对护生对礼仪知识的需求采取不同培训方式,提高护生的礼仪水平,加强护生自我形象塑造,可使其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提升服务品质。
关键词 实习护生;护理礼仪;认知;需求;问卷调查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2.059
Nursing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cognition and requirement of students′ etiquette knowledge
WANG Li-xia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Deyang618000)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etiquette of cognition and demand of nursing students,enhance nursing students′ etiquette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service behavior.
Methods:100 nursing students were selected in our institute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understand the cognition and demand of nursing students etiquette knowledge.A total of 95 valid questionnaires recovered.
Results:The cognition of the general etiquette knowledge,but the knowledge of etiquette and the high demand,of which 96.86% of the students think it necessary to learn the knowledge of nursing etiquette,willing to learn and hope to improve the etiquette service level was 90.53%.
Conclusion:Nursing students adopt different training methods on the etiquette knowledge needs,improve nursing students′ etiquette level,strengthen the nursing students self image,which shows a good mental outlook and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Key wordsNursing students;Nursing etiquette;Cognition;Demand;Questionnaire survey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医院与社会、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方面的关系更加紧密和错综复杂,人们对医院服务行业要求也随之提高,在满足疾病治疗的基础上要求有一个优雅的环境和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作为护理行业的接班人-护生,其服务水平对护理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现对我院实习护生礼仪知识的认知与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并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对2012届来自不同学校在我院实习的临床护生采取问卷调查法了解护生对礼仪知识的认知与需求情况。随机发放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9份,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95%。入选标准:实习满8个月,调查对象均为女性;既往无精神病史、心理疾病者,能正确表达意愿者。
1.2调查方法采用小组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封闭式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护生对护理礼仪服务内容的认知。(2)护生对礼仪知识的学习意愿。(3)护生对礼仪知识需求与希望。(4)临床护士礼仪服务现状。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实事求是、诚实作答,及时收回问卷,同时承诺信息保密。
2结果(表1,表2)
3讨论
3.1护生对护理礼仪知识认知现状护士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是护士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标准,是护士素质、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1],它包括护士职业道德、仪容修饰、人际沟通技巧及护士语言行为规范。被调查的95名护生中,64.21%护生对护士礼仪服务的主要内容作出全面的选择。这说明当前护生对护理礼仪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是在量上还存在不足,要想达到质的飞跃,还需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强化自己的行为,以体现护理礼仪服务的现实意义。
3.2护生对护理礼仪学习意愿在调查中,由于护生对礼仪知识的需求与希望出现多个并列层次,选择项目可多选,亦可不选。护生对礼仪知识需求与希望的排序项目依次为:沟通技巧、社会礼仪常识、形体训练、礼貌用语、语音语调。由此可见,护生有提高自身素质的强烈愿望,也能认识到良好礼仪素养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对护生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授和培训既符合现代护理发展的要求,又能满足护生学习的需求。
3.3护生礼仪服务期望规范的礼仪服务对护生、护患关系、医护关系乃至医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问及“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是否会严格以规范的礼仪服务患者时”,仅30.53%的护生选择“会”,62.10%选择“视具体情况而定”。影响护生礼仪服务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护生自身的礼仪知识储备及礼仪修养。(2)带教老师的模范作用。(3)学校及实习医院对护生礼仪培训的重视程度。(4)临床工作的繁琐。了解影响护生礼仪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其礼仪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3.4临床护士礼仪服务现状护理礼仪服务体现了护理人员的文化修养,蕴涵着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理解、支持与关心、爱护与帮助,南丁格尔也说过“护士,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2]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护理工作的繁琐,工作压力及心理压力等的影响,54.74%的护生认为临床护士的总体礼仪水平仍有待提高,3.15%护生认为临床护士礼仪服务现状比较糟糕。护理人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来加强道德修养,遵守职业规范;注重个人修养,努力培养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提高心理素质,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汲取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以全面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做到知书达礼。
4提高护生礼仪服务的对策
4.1加强实习前教育,强化礼仪服务意识实习前的礼仪教育包括学校和实习医院2个部分。学校方面,实习前1个月,护生可在附属医院进行见习,包括沟通技巧、语言规范、仪容仪表等方面的学习。医院方面,可进行岗前培训,包括护理礼仪知识的传授和礼仪服务规范的培训,也可结合护理工作实例,对其进行针对性授课和培训,其真正含义在于培养护生既能顺利适应护理工作,又能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和创造力的能力[3]。
4.2树立护士行为规范的榜样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护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重要的过渡阶段,该阶段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对护生以后工作的操作技术和行为举止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医院应谨慎选择带教老师,首先,应选择热爱护理事业、礼仪知识扎实且运用得当的带教老师。其次,在实习带教中,带教老师能以身作则,指导护生将护理礼仪知识和沟通技巧运用于护理工作中,使他们的工作能力、沟通技巧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4.3根据护生需求,创建礼仪培训模式礼仪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短期就能够实现的,是靠后天的不懈努力和精心教化才逐步形成的[4]。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用多种途径进行礼仪规范的学习和培训,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努力提高自身修养[5]。根据实习护生对规范礼仪服务的学习途径意愿和对护理礼仪学习内容的要求学校和医院可融合多种培训方式,如礼仪比赛与情景表演结合、讲座与考核结合、观看录像与情景表演结合等,在对礼仪内容的传授中,努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春卉.培养护士礼仪在改善护患关系中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330-331.
[2]刘春蕾,赵木昆,董方虹,等.加强护生礼仪服务教育构建和谐护患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10,7(5):102-103.
[3]时双兰.现代护士礼仪修养[J].中外健康文摘,2009,8(1):169-170.
[4]李贞玉,邱宇茹,陈洁瑜,等.护士礼仪培训在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10,7(2):77-79.
[5]苗茂云,张向锋.护士礼仪的培训与临床应用[J].当代护士,2011,6:176-178.
篇2
摘 要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措施对人流术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3年1-3月选择相同条件(包括孕龄、年龄、孕产次)的孕妇100例,分两组,观察组由1名护理人员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参与人流手术的全过程,对照组无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人流术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满意度 护理措施 人流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measures on patients' satisfaction in induced abortion
Pan Chunfang,Xu Jinling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angshui County,Jiangsu 2246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measures on patients' satisfaction in induced abortion.Methods:100 pregnant women with the same condition(including the gestational age,age,gravidity and parity history)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to March 2013.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In the observation group,1 nurse use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artificial abortion operation.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receive nursing intervention.Result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atisfaction in induced abortion(P
Key words Satisfaction;Nursing measures;Stream of people
人工流产包括负压吸宫和药物流产,其方法简单、安全。仍然为目前终止妊娠的主要方法,但常因人流并发症的发生,往往会产生医疗纠纷和投诉。为提高术者满意度,本文应用护理干预对人流手术者实施护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术者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3月收治人流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7.4±7.8)岁。第1次人流14人,平均年龄(22.3±2.6)岁,孕周(7.7±1.5)周;观察组平均年龄(28.36±2.5)岁,第1次人流16人,平均年龄(22.5±2.4)岁,孕周(7.8±1.32)周,术者都是在未做无痛情况下负压吸宫。两组在年龄、孕周、孕产次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处理。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在计划生育门诊安排1名护理人员,结合专科方面的知识,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对其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留咨询电话和随访电话,在术后7天、14天、1个月各随访1次,观察出血量和月经恢复情况。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前准备及护理:评估孕产史,包括引流产史,有无其他疾病及妇科手术史。心理评估:评估术者有无焦虑、恐惧、心理。身体状况评估:a.生命体征评估:术前测量T、P、BP,检查心电图、B超,化验白带常规、血常规及凝血方面检测。b.妇科体检:检查子宫位置、大小与停经是否相符,有无生殖道炎症。对评估有焦虑恐惧心理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护士热情接待患者,态度和蔼,言语亲切,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进行健康宣教,并反复讲解,同时引导家属鼓励,支持患者,在给患者宣教时,护士应面带微笑,并耐心讲解宣教内容,从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1]。向术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内容有手术经过及术中配合,术后健康指导。对生殖道炎症,各种疾病急性期,全身情况不良,不能耐受手术,术前两次体温>37.5℃者禁手术[2],应先控制感染。对阴道炎、宫颈炎应阴道擦洗局部用药3天后再行手术。②术中配合与护理:手术室的环境温度适宜,术者进入手术室后,应协助其脱去衣服,套上腿套,取膀胱载石位,消毒铺巾后,让医生复查子宫位置、大小。常规应用探针顺子宫位置方向探测子宫的方向和深度。据宫腔大小选择吸管和根据孕周选择负压,动作轻柔,减少损伤。对极度前屈子宫,手术时助手在耻骨联合上方用手向下按压宫底,术者可用宫颈钳钳夹子宫后唇,使子宫变成水平位。便于操作,手术过程应备好急救药品器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观察生命体征,用亲切眼神,体贴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关心患者感受。也可使用术者感兴趣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及抚摸[3]。手术完毕协助其穿好衣服,休息片刻。常规检查吸出组织和出血量,出血量>100 ml为出血,未见绒毛,应送病理检查,术后3~7天,复查B超,排除异位妊娠[4]。③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术毕,将术者移至休息室,留察2小时,注意有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无特殊情况可下床活动,无异常方可离院。完全休息至少半个月,禁性生活及盆浴1个月。根据术者的不同情况,指导避孕方法,注意保持会清洁卫生。告知术者,流产后一般流血量较少,持续时间7~10天,若>15天,且流血量是月经量的2倍,要及时复查[5]。④留咨询电话和随访电话,有情况及时处理,并建立登记本。在术后1周、2周、1个月各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活动,休息,阴道流血及月经恢复情况,并调查满意度。基本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都视为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视为不满意[6]。
结 果
观察组满意50人,不满意0人,满意率100%;对照组满意43人,不满意7人,满意率86%。经统计学χ2处理,χ2=7.5,P
讨 论
经过对两组的观察分析,人流手术满意度的提高,关键在于术前的耐心解释,手术过程患者的感受和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观察组首先对术者心理状态评估,可及时发现有无对手术存在恐惧心理,两组人流者第1次人流均达三份之一以上,年龄平均22岁左右,较小,对手术均存在恐惧心理和担心手术会带来不良影响等问题,因此有必要给她们介绍人工流产手术的相关知识,使她们认识到人工流产手术是一种安全、简单的手术,帮助克服恐惧心理,坦然接受手术。同时消除紧张心理还可以减少人流综合征发生。通过B超妇科检查可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最好是在孕45~55天,防止空吸、漏吸和月份过大引起出血。对生殖道有炎症和各种疾病的急性期,全身情况不良,不能耐受手术,术前两次体温>37.5℃,应禁手术,应在控制感染,术前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再行手术,可有效减低人流后感染的发生。在手术过程中,对操作者应适时提醒,动作轻柔,吸宫时掌握适当负压,减少不必要的反复吸刮,均能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吸管不能带负压进出宫颈管,防止损伤宫颈避免宫颈管粘连[7],术后常规检查吸出组织和绒毛及出血量,术后未见绒毛,除送病检外,还应重复尿妊娠试验及B超检查,防止吸宫不全及宫外孕的发生。对1个月后随访发现,有腹痛无月经来潮,应B超检查,防止宫颈管粘连。但过分依赖B超检查,忽略症状和体征易造成误诊。本观察组应用护理措施干预,进行有效沟通,留咨询电话,并及时随访。不但能及时发现情况及时处理,还能增加与术者的沟通和感情交流,表示对手术的负责和对术者的关心,随时提供健康指导,提高妇女的生殖及避孕方面的知识。对提高术者满意度有一定效果,此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蒋志琴,周菲,冯娟.循证护理在LEEP刀治疗前庭大腺脓肿护理中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8):109.
[2]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74.
[3] 王瑜玲,王健萍,黄彬寿,等.循证护理在计划生育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5):65.
[4] 陈莹莹,毛毳,张丹,等.输卵管子宫型间质部妊娠引产致间质部破裂大出血1例[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6(11):872.
[5] 黄菊.未婚女性进行人工流产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49.
篇3
1临床资料
自2006年8月~2009年12月入住ICU的病人1 855例,男1120例,女735例,年龄5~86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754例,多发伤286例,各类肿瘤108例,其他707例。
2护理问题及措施
2.1 身体不适及护理
2.1.1 各种管道及监护设备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不适: ICU各种监护仪器的导线会让病人感觉不舒适,尤其是术后放置的一些引流管,如胸管、胃管、中心静脉导管等,还有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机的应用等。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1) 将各种导线适当约束放于合适部位,尽量不影响病人的活动,以减少不必要的限制。2) 向病人介绍各种导管的作用及放置原理以及如何保证引流效果。3) 遵医嘱按时服用止痛剂。4) 定时帮助病人更换卧位,尽可能使病人舒适。
2.1.2 噪音: 我院ICU病房有12张床位,病室面积约100 平方米,床距1米,无隔栏装置,各种各样的机械声、报警声、吸痰声甚至夜间谈话及走路声可成为噪声来源。据报道[1],危重病房是医院噪声最强的地方,可达5~80dB,而超过60 dB时,对环境会产生一定干扰。我科调查发现,60%的病人感到噪音使他们烦躁不安。噪声可刺激人的交感神经,使病人的心率上升,心情烦躁,影响病人睡眠。护理措施是:1)医护人员谈话轻声细语。2) 严格做到四轻。3) 根据情况夜间调小报警音量。4)所有治疗尽量集中,以免影响病人休息。
2.2 精神方面的不适及护理
2.2.1 恐惧与焦虑: ICU病房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如除颤器、氧气、吸引器、呼吸机、监护仪等均为病人所不熟悉的高新技术设备。
这种过度的拥挤,使病人活动空间缩小,进而产生思想上的压力,同时ICU内各种噪音,光线刺激,同病室危重病人的抢救或死亡均会对病人的心理、生理上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保护性医疗,护士避免谈及病情易引起病人猜疑。护理措施如下:1) 对术后清醒的病人讲解各种仪器使用的目的、用途及安全性,告诉病人监护对他的病情有利。2) 根据病人文化程度及对疾病的看法不同采取不同的解答病情的方式。给病人讲解如何配合治疗,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3) 对于术前联系的病人,由护理人员到病房进行探视,给病人讲解ICU制度及特点,询问病人有何特殊要求。4) 采用音乐疗法: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让病人自己选择收听平时喜欢的音乐。通过和谐优美的音乐,通过对病人的心理和生理起到双重作用,产生情感效应及震动效应,以调节病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郑春美[2]对设有对照组的鼻咽癌病人进行音乐治疗,实验组病人心理障碍得到明显改善。
2.2.2 孤独感和被抛弃感: 病人一进入ICU就感到精神紧张,调查发现有70%~80%的病人感到ICU的环境及复杂的仪器设备对他们是一种威胁,感到不知所措。如气管切开术后采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既影响了病人语言交流能力,同时机械呼吸机的应用又加重了病人焦虑、孤独和疲劳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感。这种心理上的刺激,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很多病人认为医护人员更关心他们身旁的仪器,无法了解病人身心整体情况。ICU的护理人员往往被监护仪所指导,很少与病人交谈,他们关注的是疾病和损伤,80 %的病人认为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其他状态无暇顾及。。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家属穿上隔离衣探视,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2) 护士尽可能多与病人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3) 认真做好基础护理。4) 对病人多鼓励,让病人知道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病情稳定了就能转出ICU。
2.2.3 人格丧失:手术后病人转入ICU后,为适应监护和引流需要,病人几乎全身裸露,而护理人员为治疗,记护理记单,观察仪器而忙忙碌碌,医护之间也是谈论病情,这只会让病人以为护士更关心他身旁的仪器而不是病人本身。我们采取的措施是:1) 除了做好术前探视外,术后病人清醒后立即为他们介绍手术情况,,应询问病人有何特殊要求。2) 经常给病人翻身按摩皮肤做好基础护理,尽量让病人舒适,多与病人交流。3) 随时给病人介绍一些必要的监护情况,并介绍一些康复及饮食治疗方面的知识,让病人对自己病情有所了解,对康复充满信心。
3 体会
总之,监护设备对病人造成的医源性伤害及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避免的。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房管理,经常深入实际,了解病人产生困惑的原因,及时解决问题,把监护设备对病人造成的心理及生理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促进整体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 考 文 献
篇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24-01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当患者患有眼科疾病时,不仅对其眼部器官造成了影响,而且患者伴有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由于患者对治愈该疾病的期望较高,长期下来造成医患关系处于紧张状态[1]。在医疗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医疗机构对眼科疾病诊断予以高度重视,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眼科疾病患者的需求,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下,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疾病中,本文对个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青光眼疾病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如下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青光眼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优质组(n=50)和参照组(n=50),参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25例,年龄13-81岁,中位年龄(44.2±2.6)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2±1.22)年,护理质量评分(67.1±3.3);优质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26例,年龄14-80岁,中位年龄(44.5±2.4)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1±1.19)年,护理质量评分(67.2±3.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优质组则实施个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具有如下:①与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沟通。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耐心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眼睛情况,然后结合患者的需求对护理工作做出调整[2]。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要给予患者最大的尊重,以真诚的态度服务于患者,使得患者得到心理安慰。②创建人性化的护理环境。医护人员在护理患者期间,为患者创建人性化的护理环境,护理人员要保证病房的温度和湿度适宜,为患者提供充足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使得患者在舒适和卫生的就诊环境下早日康复。③实施个性化的手术关怀。如果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医护人员要实施个性化手术关怀,在患者手术前,耐心的向患者介绍手术前应当注意的事项,如禁食和禁水等,并与患者良好的沟通,消除患者术前的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3]。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配合主治医师,缩短手术时间,以免患者在手术时伤口感染,然后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确保患者手术顺利。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采用护理质量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质量越好。患者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100。满意: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一般满意: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不满意:患者的症状未能得到缓解。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100例眼部疾病临床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用(%)的形式表示,行X2检验,护理质量评分用( ±S)形式表示,用t检验,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
2 结果
2.1护理质量评分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质量评分进行分析,优质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1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优质组患者满意40例,一般满意9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8%;参照组患者满意30例,一般满意8例,不满意12例,护理满意度76%,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显著(P
3 讨论
篇5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满意度; 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2-0056-01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以基础护理为基础,将护理程序人性化,规范化,以患者为中心,尽量协助和帮助患者满足其基本需要的一种新型的护理。其目的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质护理的护理核心是注重对患者尊者和理解,给予同情和关爱,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使得护理工作能够贴近患者,满足患者[1]。本文主要是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开展以及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临床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的住院部患者共2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共122例,女性患者共118例。患者年龄在29岁到68岁之间。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共110例;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的护理,共1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症类型上均无统计学上差异,两组患者有可比性(P>0.0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基础护理,对照组患者则开展临床优质护理,具体的护理内容如下。
1.2.1 基础护理工作。护理工作人员在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时,需要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患者不必要的刺激。例如在冬天若需要接触到患者的皮肤时,应该避免冰冷双手接触到患者的皮肤,引起患者的不适感;在为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翻身动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等。
1.2.2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护理工作人员是患者进入医院后接触时间较长的医疗工作人员,热情接待患者,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主动询问患者的需要等,能够使得患者进入医院后感受到来自医护工作人员的关怀。护理工作人员还需要多于患者进行沟通,在交谈沟通的过程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各种情绪,协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情绪,积极参与疾病的治疗,提高患者治疗的顺应性。
1.2.3 护理礼仪。护理工作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需要注意自身的护理礼仪。开展护理工作时应该要时刻面带微笑,与患者交谈时要注意用词以及说话态度,耐心听取患者的诉求,保持专业良好的形象。
1.2.4 专业知识水平。当患者提出有关医疗疾病方面的疑问时,护理工作人员应该要能做到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如患者疾病的基础知识,围手术期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各种的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等。在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上,还能向患者提供一定的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防治意识。
2 结果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在患者在出院时填写,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具体的临床数据如下表。
根据上表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7%,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5%,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患者对于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与患者在医院接受医疗护理服务的亲身感受有关,直接体现特别是护理质量的质量高低的直观评价[2]。护理工作人员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其服务的核心应该是患者,一切的护理工作应该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并且尽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临床需要和保护患者的基本利益。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于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护患和医患关系,提高护理和医疗质量。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护理素质,为患者提优质的护理服务。另外,还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能够为患者提供一定的医疗指导和健康教育。综上,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医院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开展推广。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过渡期护理;护士;胜任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4(c)-0183-06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velop the competency model of the nurses in transition period for retired military veteran cadres from hospital to home,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nurses' training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Methods Literature reviewing, survey researc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other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mpetency of transitional care nurse for retired military veteran cadres. 21 specialists answered the questionnaires of 3 rounds of Delphi method to demonstrate the competency model of the nurses in transition period for retired military veteran cadres from hospital to home. Results The transitional care nurse competency model consisted of 4 first-level indicators, 14 secondary-level indicators and 42 factors, demonstration of the competency model of transitional care nurse for retired military veteran cadres. Conclusion The transitional care nurse competency model in the study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managers to train the nurses who are engaged in the nursing work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Key words] Transitional care; Nurse; Competency model
偃瘟ψ钤缬擅拦哈佛大学McClelland博士提出[1],在管理学、心理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2],为人员选拔、培训、绩效考核等起到了积极作用[3]。当前为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护理服务,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规范培训机制”的要求[4],推动了胜任力研究在护理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在疾病康复阶段患者需要在医院和家庭之间进行转运与过渡,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服务得以产生并发展[5-6]。随着社会的发展,军队离退休老干部逐步呈现高龄、慢性病高发和高医疗需求的“三高”趋势[7],而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在出院后有极高的再入院风险,综合的过渡期护理计划能够避免可预防的再入院及健康状况下降[8]。因此,需要关注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服务,使其能够较好地从医院过渡到家庭,促进康复。护士在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中起主导作用[9],护士的胜任力直接影响护理服务的质量,本研究旨在构建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医院-家庭过渡期护士胜任力模型,为医院-家庭过渡期护士的培训、评价等提供依据,促进过渡期护理服务的专业化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专家函询问卷的形成
本课题通过前期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半结构化访谈等方法确定了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医院-家庭过渡期护士胜任力要素。经课题组讨论对胜任力要素进行了归纳,形成了一级维度、二级维度及要素的结构,对医院-家庭过渡期护士胜任力进行了定义和行为描述,对要素进行了解释,形成了专家函询问卷。专家函询问卷包括指导语、问卷正文和专家的一般资料三部分。指导语介绍本研究的背景及内容、专家函询目的、填写要求等。问卷正文包括胜任力模型结构、一级维度定义、二级维度定义及行为指标、要素的解释等。专家意见的重要性依照Likert分级评分法,即5=很重要,4=比较重要,3=一般,2=不重要,1=很不重要。请各专家对各条目及其重要性做出判断和选择,对条目提出增加、修改或删除的意见。专家的一般资料包括专家的个人信息、对评价指标的判断依据以及对研究内容的熟悉程度等。
1.2 函询专家的选择
德尔菲法要求所选的专家在本领域内具有权威性,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或实践经验,以15~50名为宜[10]。本研究函询专家纳入条件为:①老年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对医院-家庭过渡期有较深刻的认识;②本科及以上学历,高级专业职称;③从事相关领域工作>10年;④对本研究有较高的积极性,愿意参与本研究;⑤能够保证在课题研究的时间内持续参加专家咨询。经研究小组讨论后确定函询专家人数为21名。
1.3 问卷发放
研究者以面对面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向专家发放和回收咨询问卷,采用电话沟通的方式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进一步交流。在收取第一轮函询问卷后,删除不能同时满足同意率≥80%、重要程度均数≥4、变异系数
1.4 数据整理与处理
对专家函询问卷回收后进行整理,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专家积极系数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权威程度采用判断系数和熟悉程度共同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Vj)、协调系数(W)、χ2值、重要性赋值均数、满分百分比、标准差表示。\用专家评分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和组合权重。
2 结果
2.1 函询专家一般资料
参与本研究的函询专家都完成了3轮函询,共21名,平均年龄为(51.76±5.37)岁,均为高级职称,大多数专家(66.67%)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所有专家均从事过两个以上领域的工作。专家一般资料见表1。
2.2 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程度
积极系数和权威程度是保证函询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基础。本研究进行了3轮函询,各发放问卷21份,分别回收21份,回收率为100%,其中,13名专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说明专家对本研究有较高积极性。专家权威程度用权威系数(Cr)来衡量,由专家对各条目的判断系数(Ca)和专家对内容的熟悉程度(Cs)两个因素影响,即Cr=(Ca+Cs)/2。一般认为Cr≥0.70为可接受信度,本研究Cr=0.91,因此21名专家对本咨询的咨询结果较为可信。
2.3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Vj)、协调系数(W)、χ2值、重要性赋值均数、满分百分比、标准差来表示。Vj=标准差/均值,Vj越小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高,一般要求Vj
2.4 咨询医院-家庭过渡期护士胜任力模型结构和内容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胜任力模型为一级维度5个,二级维度18个,要素29个结构,据此编制了第1轮专家函询问卷。一级维度函询结果总结如下:增加“过渡期护理保健能力”并补充其二级维度和要素,删除“专业发展能力”及其二级维度和要素,合并“组织领导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为“过渡期护理管理能力”。专家对二级维度和要素的意见主要为修改部分维度和要素的名称,补充所有二级维度的要素,调整部分要素的位置。有专家提出“个人特质”名称修改为“角色适应能力”,建议将“法律与伦理”改为“保健政策应用能力”;关于“心理咨询能力”,建议要素“循证护理能力”转入二级维度“评判性思维”下等。专家还对条目的顺序、词句的表达、内容交叉等提出了建议,如将“护理计划能力”移至二级维度实践技能下;“使老干部逐渐适应健康自我管理者角色,引导其积极参与健康管理”后面增加“并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将职业精神和态度的内容合并。经查阅文献和课题组讨论,研究者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修改,由此形成第2轮专家咨询问卷,包括4个一级维度、14个二级维度、42个要素。
第2轮专家函询结果反馈中,经第2轮专家函询后,专家已认同胜任力模型的结构,但对某些定义、行为描述和要素解释提出了修改意见。对4个一级维度全部同意的专家有21名,为100%,一级维度在第2轮函询中得到确认。课题组对专家提出的具体意见进行分析、讨论后,对部分维度的定义、行为描述和要素解释一一进行了修改。如“尊重和理解老干部”改为“尊重和理解老干部,了解其保健需求”; “评估老干部居家环境,提出问题”改为“评估老干部居家环境,明确问题”等。第3轮专家函询以再次确定各条目为目的,并判定胜任力模型各条目的重要程度。3轮专家函询后,专家对各条目意见趋于集中,最终确定胜任力模型,包括一级维度定义、二级维度定义及行为指标、要素的解释。胜任力模型及权重(定义、行为描述等略),见表4。
3 讨论
3.1 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医院-家庭过渡期护士胜任力模型结果可靠性分析
专家的选择是德尔菲法成败的关键[11],主要从专业领域、工作经验、学历、职称、对本研究兴趣等几个方面来考虑。本课题咨询的21名专家来自北京、甘肃、辽宁、湖北、江苏等地的军队卫生主管部门及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均在军队老年保健、护理管理等领域工作多年,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本研究专家均有10年以上相关领域工作经验,均为高级职称,66.67%的专家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专家权威系数高,保证了函询结果的可靠性。专家对本研究的3轮专家函询都表现积极,问卷100%回收。本研究3轮专家函询后变异系数(Vj)在0.04~0.17之间,协调系数(W)为0.226~0.464,经χ2检验后P=0.000,表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
3.2 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医院-家庭过渡期护士胜任力模型结构
经过文献回顾、调查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综合分析专家意见后,增加、修改、删除和调整,本研究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维度(过渡期护理保健能力、过渡期护理实践能力、过渡期护理管理能力、过渡期护理角色适应能力)、14个二级维度和42个要素的胜任力模型。其中,过渡期护理实践能力是胜任力模型的最重要的部分,实施过渡期护理服务首先必须具备基本的护理服务能力,全面的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是提供护理服务的基础。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存在心理变化明显、精神问题突出的情况[12],在医院-家庭过渡期其心理变化表现尤为突出,护士要引导其适应自我管理者角色并能够积极参与健康管理[13],要具备心理支持的能力;护士要在居家环境的变化和老年人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情况下对老干部可能新出现的危险状况迅速反应,能够在运用评判性思维和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决策,要具备应急处置和临床决策能力;在医院-家庭过渡期,护士也要满足老干部的了解健康信息、康复锻炼等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咨询,能够指导其尽快康复训练等,也需要具备教育咨询的能力。
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服务由护理人员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合作完成,护士起主导和协调作用[14],需要管理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团队,因此管理能力重要性仅次于实践能力。过渡期护士主导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工作,首先要具有个人影响力,要能够管理和带动护理团队,能够动员家庭、干休所的力量来支持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工作;要能够寻求各种信息、资源解决医院-家庭过渡期老干部的护理问题;能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能够对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控制,预测护理风险并进行安全管理等这都是过渡期护理管理的内容。过渡期护理保健能力是开展军队离退休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工作的前提,只有知晓保健政策才能开展保健服务工作,且护理工作顺利开展需要与老干部及照顾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护士与老干部家属、干休所一起营造健康、安全的居家环境也促进老干部休养和康复。医院-家庭过渡期护士离开医疗机构进入家庭环境工作,需要面对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居家环境的复杂性和工作的独立性等特点,使其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压能力,能够具备一些深层次的个人特征,如亲和、热情等。因此,过渡期护理角色适应能力的二级维度包括职业精神和态度、自我控制。本研究与国外实施过渡期护理的高级实践护士所要具有的直接护理、教育和指导、提供咨询、研究(获取新知识)、管理(领导和应用管理程序)、合作(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角色作用[15]相一致,还体现了军队老干部的保健特色。
3.3 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医院-家庭过渡期护士胜任力模型建立的意义
我国对过渡期护理的关注起步较晚,目前国内较少统一的培训和评价体系,对从事老年人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服务的护士胜任力有关研究较少,但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及老年人家庭护理服务,将有更多的护理人才参与过渡期护理[16]。在前期调查中研究者发现目前北京市尚无专职岗位的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医院-家庭过渡期护士,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工作多由老干部住院期间的责任护士在基本护理工作之外兼任或干休所护士承担部分工作。医院-家庭过渡期护士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有利于从对从事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工作的护士更加合理地进行培训。从对卫生主管部门和护理管理者角度来说,可以依据胜任力模型了解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工作中护士应具备的特征,可用于医院-家庭过渡期护士的培训[17],帮助其规划职业生涯,激发其工作潜能;可以用来发现现有护士需要提升改进的方面以及未来过渡期护士的培养等。从护士自身来说,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角色,帮助自己获得角色定位和继续学习方向,使其能最大限度发挥潜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18]。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呈现高龄、慢性病高发和高医疗需求的“三高”趋势,关注其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工作,改进护理服务水平,能够使其得到连续的护理服务,解决其出院后护理信息缺乏、服务中断、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相对于一般社区老年人,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在住房保障、医疗保障、生活服务等方面享有更为丰富的资源[19-20];北京市军队干休所的卫生保障水平高于全国一般社区,对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医院-家庭过渡期护士胜任力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社会借鉴意义,但在全的适用性还需要进行验证。本研究也为后续开展有效的胜任力评价体系和培训课程提供参考,可以设计出过渡期护士的培训规范,设定职业发展阶段所需要的培训课程,使其更具针对性和体系化。
4 小结
护士的胜任力水平是满足军队离退休老干部高护理需求、保障护理质量的关键,因此,本研究构建并论证了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医院-家庭过渡期护士胜任力模型。课题组基于前期对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医院-家庭过渡期现存护理问题的思考,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半结构化访谈、课题组多次讨论形成了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医院-家庭过渡期护士胜任力模型。采用德尔菲法对护士胜任力模型进行论证,参与专家权威程度、积极性较高,专家意见集中且趋于一致,协调程度高。由于从事这一时期护理工作的护士人数有限,尚未进行实证研究,未来应在医院-家庭过渡期护理服务不断开展的基础上发展胜任力模型的实测研究,进一步修正和完善该模型,使其更加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后续研究将开展有效的胜任力评价体系和培训课程,设定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所需要的相关培训和考核计划。
[参考文献]
[1] McClelland D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J]. Am Psychol,1973,28(1):1-14.
[2] 罗立新.出版社编辑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科技与出版,2010(3):3-7.
[3] 尹爱田,孟庆跃,方素珍,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胜任力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10):678-680.
[4] 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2015.
[5] 单伟颖,李青,郭金玉.过渡期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284-246.
[6] Naylor MD,Aiken LH,Kurtzman ET,et al. The care span: The importance of transitional care in achieving health reform [J]. Health Aff(Millwood),2011,30(4):746-754.
[7] 黄智平,刘章,吴辰,等.军队干休所做好“三高期”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医药前沿,2014(4):66-68.
[8] Park HK,Branch LG,Bulat T,et al. Influence of a transitional care clinic on subsequent 30-day hospitalizations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in individuals discharged from a skilled nursing facility [J]. J Am Geriatr Soc,2013, 61(1):137-142.
[9] Boult C,Green AF,Boult LB,et al. Successful models of comprehensive care for older adults with chronic conditions:evidence for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s "retooling for an aging America" report [J]. J Am Geriatr Soc,2009, 57(12):2328-2337.
[10] 曾光.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50-270.
[11] 王小平,李危石.Delphi法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14,52(1):7-10.
[12] 秦根生,姜杰.“两高期”老干部医疗保健特点c对策[J].人民军医,2012,55(7):648.
[13] Enderlin CA,McLeskey N,Rooker JL,et al. Review of current conceptual models and frameworks to guide transitions of care in older adults [J]. Geriatr Nurs,2013,34(1):47-52.
[14] Hirschman KB,Bixby MB. Transitions in Care from the Hospital to Home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J]. Diabetes Spectr,2014,27(3):192-195.
[15] 陈伟菊.美国高级实践护士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护理的启迪[J].现代医院,2007,7(10):155-156.
[16] 王少玲,黄金月,周家仪,等.效果为本能力培训模式建立及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2):49-52.
[17] 张巧玲,李小妹,王淑珍,等.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护士培训需求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0):1834-1836.
[18] 刘捷,赵滨,李艳玲,等.护士长岗位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5):609-613.
[19] 田京利,仲伟红.干休所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调查与探讨[J].医药,2000,12(2):108-109.
篇7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干预;妊娠高血压;临床效果;意义
妊娠高血压也叫作妊高症,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孕周为20w以上的产妇中,对母婴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需积极干预[1]。本文旨在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意义,特收集我院的104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的104例妊娠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无既往肾脏疾病史、既往高血压史以及分泌12w以后高血压未恢复者,根据其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个性化护理干预组(52例)与普通护理组(52例),个性化护理干预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44±4.27)岁,其中有25例为轻度,14例为中度,13例为重度,孕次0次~4次,平均(2.14±0.37)次患者的合并症状包括:高血压51例,胸闷34例,水肿29例;普通护理组年龄22岁~38岁,平均年龄(27.95±4.48)岁,其中有23例为轻度,15例为中度,14例为重度,孕次1次~4次,平均(2.22±0.41)次患者的合并症状包括:高血压50例,胸闷33例,水肿2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妊娠高血压程度、孕次、合并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普通护理组患者即按照传统普通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叮嘱患者做好日常卫生、口头像的给予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个性化护理干预组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首先是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抚,由于产妇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往往会对患者的正常饮食、睡眠及护理依从性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到血压控制效果,需要护理人员掌握其不良心理的原因和程度,并积极通过沟通交流、音乐疗法、放松训练等方式纠正其不良心理,必要时通过专业的心理医师进行治疗[2];其次是加强对患者症状表现的观察,要积极观察患者的尿量、呼吸变化以及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则要做好吸入性肺炎、坠床、褥疮的护理,加强胎心监测,注意观察阴道有无流血、胎动等情况;其次是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应用硫酸镁等药物,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中毒现象;再次是监测患者的病情进展,特别是产程进展,积极开展产前评估,叮嘱患者保持营养和良好的休息,密切监测患者宫缩情况;最后是加强分娩后护理,尤其是重点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产后子痫的防治;注意观察有无切口渗血等意外情况出现,详细准确的记录患者的尿量、尿颜色变化,预防各种不良反应;叮嘱患者分娩后必须卧床休息,一直到病情稳定后方可开展活动,以促进肠道功能增强,并进一步加快伤口愈合和恶露排出;叮嘱患者重点做好日常清洁,如果患者为子痫抽搐则需暂停喂奶。
1.3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顺产率以及两组新生儿的体重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3]。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个性化护理干预组中有24例患者为顺产,顺产率为46.13%,普通护理组中有8例患者为顺产,顺产率为14.81%,个性化护理干预组患者的顺产率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P
3讨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往往会因素环境因素、患者的心理因素导致病情加重,因此,除了要积极通过药物干预,还需要加强护理。传统的护理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方面流于形式,没有考虑到不同患者间的个体差异,因此护理效果不够满意[4]。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妊高症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保障母婴健康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个性化护理正是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而推广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护理核心是充分以不同患者的个体化差异灵活选择有效的个性化护理方式,加强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以期从患者的心理、生理入手,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5,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个性化护理干预组患者的顺产率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P
参考文献:
[1]刘美莲,陈耀强,叶凤珍,等.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03.
[2]陈尚轩.心理护理及行为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水平和妊娠结局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05.
[3]周萍.浅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5,01.
[4]余丽君.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分娩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01.
篇8
[关键词] 腹腔镜;异位妊娠;优质护理服务;疼痛;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1-0079-0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医疗形势下,传统的以“疾病”或“手术”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存在的缺陷越来越突出,极大地制约了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专业知识的充分利用和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严重阻碍了护理学科的发展,同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21世纪保健服务的需求。在新的医疗形势下,卫生部号召各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提出了“优质护理服务,有我就有满意”的口号。我院领导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于2011年1月在妇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参考文献总结出一整套住院患者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将其应用于在我院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后)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200例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相关辅助检查证实为异位妊娠;②患者均为首次确诊妊娠;③患者均满足腹腔镜手术指征;④患者初中以上文化,能够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⑤患者年龄均>18岁且 0.05)。见表1。
1.2 护理
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妇产科常规护理,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干预,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
1.2.1 加强对患者和患者家属心理护理 患者往往存在紧张、焦虑抑郁和恐惧等负性情绪,家属对患者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而患者的家属也是治疗的重要参与者,家属对疾病的看法和理解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加强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疼痛产生的原因、疼痛治疗效果和护理干预方法,消除患者和家属不必要的顾虑,对患者战胜疼痛的信心具有积极的作用。
1.2.2 学会倾听、劝说和疏导患者和家属 在对患者进行各项临床操作时,以微笑的方式及积极乐观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提出的各种疑问,尊重隐私,使患者能够放松心情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同时,倾听患者和家属诉说心中的痛苦和恐惧,让患者和患者家属深切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并表示出深切同情,最大程度消除其紧张、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患者出现的疼痛委婉又深刻地帮助分析疼痛的性质,并告知疼痛干预方法。
1.2.3 正确评估疼痛程度 患者疼痛与患者的既往生活经历、既往疼痛体验、疼痛敏感程度、环境等众多影响有关。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自我报告、生理、行为方面来综合评估疼痛程度,患者报告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及减轻、加剧疼痛的因素在内的疼痛信息。而与此同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表情、、活动、呼吸、咳嗽、焦虑、失眠等资料行为反应进行评估,并对疼痛程度进行记录。
1.2.4 教会患者转移疼痛法 转移疼痛是新兴的止痛方法之一。护理人员或家属可以通过让患者看电视、读小说等视觉分散法和听音乐、听故事等听力分散法。音乐疗法被越来越多应用于患者的疼痛干预。给患者提供包括古典音乐、轻音乐、佛教音乐和怀旧音乐在内的20首音乐,协助患者保持舒适,闭上眼睛,戴上耳机欣赏音乐30 min,每天2次,且在正式聆听前注意将音乐调至患者满意的音量,以免起到反作用。
1.3 效果观察
(1)疼痛程度:根据患者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将疼痛分为6级[3]:①Ⅰ级:患者无疼痛(1分);②Ⅱ级:患者有疼痛但是常常被患者忽视(2分);③Ⅲ级:患者有疼痛,无法忽视,但是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3分);④Ⅳ级:患者有疼痛,无法忽视,且干扰患者的注意力(4分);⑤Ⅴ级:患者有疼痛,无法忽视,且患者的所有日常活动都受影响,但是尚能完成进食和排便等基本生理需求(5分);⑥Ⅵ级:患者存在剧烈疼痛,无法忽视,患者的所有日常活动都受影响,需休息和卧床休息(6分)。(2)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 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测评,总分100分,≥60分为合格,计算合格率;(3)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在患者出院时填写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人员病房巡视频率、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服务、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水平、护理人员疾病知识讲解、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注意事项讲解、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情况、患者隐私保护和产科病房环境等10项,每项10分,该调查表总分100分,≥80分为满意,否则认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然后根据资料性质选择合适的统计学处理方法,年龄和孕周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构成、疼痛情况、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以绝对值及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
常规护理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高于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两组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护理干预组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99.00%)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高敏感快速测定血β-HCG和高分辨率B超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腹腔镜操作技术水平提高,异位妊娠能够得到及时诊断,该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大致发病在10/1000例妊娠左右[1-3]。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如果抢救不及时准确可能危及孕妇的生命[4-6]。
腹腔镜能够详细观察输卵管妊娠的部位和周围脏器的关系和粘连状态。输卵管妊娠着床部位呈现肿胀状、紫红色、膨隆和表面血管增生。如果孕妇腹腔内有出血则腹腔镜视野暗,又有凝血块附着,观察妊娠着床部位稍显困难,吸去腹腔内积血可使得腹腔镜视野变清晰,易于观察诊断[7,8]。当孕妇输卵管妊娠流产时则可在伞端见到活动性出血,在患侧输卵管伞部周围有血块积聚;当孕妇输卵管妊娠有破裂先兆时则可见病灶表面局部有浆液性渗出,且输卵管浆膜菲薄;当孕妇输卵管妊娠破裂时则可见到病灶局部有不规则的裂口,有血液渗出或活动性出血,有时还能够见到绒毛或胎囊阻塞于裂口处,此时盆腔积血较多。由于孕妇不仅对腹腔镜手术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且还担心此次妊娠对下一次妊娠的影响,心情极为沉重和复杂。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腹腔镜异位妊娠孕妇手术效果。为此,本研究即尝试性地探索了优质护理模式在腹腔镜异位妊娠患者中应用,并比较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
本研究笔者随机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后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200例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妇产科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结果发现:常规护理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高于护理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99.00%)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9-10]。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对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疼痛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有更高的认识,护理人员重点对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孕妇疼痛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疼痛产生的原因、疼痛治疗效果、按时服用药物和服用药物的时间直接影响患者疼痛干预效果,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能够有效避免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孕妇的生活质量;②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能够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与沟通,提高了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孕妇和患者家属对疼痛的认识,给予患者最大的支持和鼓励,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再次怀孕的信心,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干预措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孕妇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琳,黄蓉华. 异位妊娠发生率难以下降原因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87-88.
[2] 张丽英. 异位妊娠的治疗进展[J]. 吉林医学,2012,33(21):4644-4646.
[3] 梁卓群. 异位妊娠的病因和治疗新进展[J]. 中国伤残医学,2012,20(5):130.
[4] 王丽萍. 腹腔镜在异位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4):105-106.
[5] 丹. 腹腔镜在异位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4):103-104.
[6] 陈作珍. 异位妊娠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0):147-148.
[7] 闭娟明,赵仁峰. 腹腔镜诊治宫外孕的研究进展[J]. 微创医学,2011,6(2):155-157.
[8] 李艳琴.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探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7):46-47.
[9] 周晓舟,曾继红,赖志凤.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与分析[J]. 华西医学,2012,27(3):424-426.
篇9
衡量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出院患者满意度[1]。手术室护理模式长期以来较为封闭,以往的工作方法就是护士在手术间配合手术为主,机械地完成任务,与病人及家属缺乏有效的交流,病人满意度低。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我院手术室转变工作理念,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实施了一系列人性化护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间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手术患者1380人次作为实验组,另选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间未实施人性化护理手术患者1020人次作为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2组护理人员的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转变思想,强化以人为本的护理文化理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层次的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对护理服务理念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转变传统的护理观念,加强人文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人文素质和人文感情的培养。在护理实践中主动的融入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人文理念,为患者提供体贴的护理服务,满足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
1.2.2 营造人性化的手术室环境。 人性化的手术室环境应该以满足患者需求为基础,达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护理目标。护士着装整洁,淡妆上岗,微笑服务。手术间宽敞整洁,温湿度适宜,配备音乐播放系统,根据需求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研究表明,背景音乐在手术室中播放能降低患者的血压、心率,使患者焦虑、恐惧和不适症状显著减低[2]。医护人员相互之间谈话的声音应轻柔和谐,尽量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手术仪器的报警声调到最低。术中一旦出现病情变化或意外发生,医护人员应沉着冷静、有条不紊,避免对患者的一切不良刺激,创造安全、舒适、温馨的手术室环境。
1.2.3 重视术前访视。 手术作为一种压力源,能使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应激反应,如恐惧、焦虑不安等。有研究[3]认为,手术之前约有99%以上的患者及家属希望能够见到手术室的护士。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最直接途径。手术前一日,由巡回护士到病房与患者面对面交流。首先自我介绍,拉近与患者的心理距离,逐一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过程、注意事项、手术及保持此对手术的必要性。查阅患者病历,了解患者一般情况。通过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程度,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干预方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更加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手术治疗。
1.2.4 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要热情迎接,全程陪护患者,各项操作前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安置时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保持患者的隐私,利用手术台的转动和手术垫的支持,保持患者安全、舒适。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手术开始密切注意手术进展,及时调节灯光,供应术中所需物品,经常巡视触摸患者的四肢,查看负极有无松动,定时轻柔按摩受压部位,注意暴露部位加盖敷料,以防着凉。对于清醒的患者,时刻保持互动,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适当转移患者注意力。对患者的疑问及顾虑,给予足够的解释和安慰。手术结束用温盐水擦净患者的血迹,穿好衣服,盖好被褥。搬动患者的动作轻柔,护送至病房,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交待注意事项。
1.2.5 术后回访。 术后1-3天,由巡回护士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一般情况、伤口愈合、肠蠕动恢复情况,查看患者有无因摆放不当引起的神经、肢体损伤,了解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及心理感受,收集并分析患者的反馈意见,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由护理部自行设计问卷,主要观察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包括对护患沟通、手术室环境、护理服务工作及护理操作技术满意度4个部分。在患者自愿的情况下,于出院前1-2日进行,问卷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对阅读有困难或活动受限者,由专人为其诵读条目,让患者给出自认为最恰当的评价。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组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比较。经过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护患沟通满意度、手术室环境满意度、护理服务工作满意度、护理操作技术满意度等4个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一门艺术,是以“关爱生命,关爱患者”为主题,将关心和关爱作为护理的核心思想,在护理实践中得以彰显[4]。我科护理人员通过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探索和实践,为手术患者及家属提供了个性化周到细致的服务,使其感受到人性化的照顾和关怀,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明显提高了病人对手术室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同时,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实施,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我价值感,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冬梅,刘世晴.信函式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全科护理,2009,7(2):6-9.
[2] 王春,叶素君,周英,等.手术室背景音乐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心理状况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64-65.
篇10
关键词:负责任观;自然保护区;利益相关者
当前,我国众多的生态旅游活动都是基于自然保护区进行的,但是由于我国旅游产业起步较晚,行业体制不完善,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存在偏差,在生态旅游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旅游业带来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负面影响仍未得到有效制止。研究者发现,生态旅游要想有效实施,必须依托利益相关者伦理和责任感的不断提高,只有利益相关者能够出自个人的责任感,而非通过权威的命令与外界的压力,才能有效的实践生态旅游,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
一.“负责任” 式旅游的理念
80年代以来,在对可持续旅游实现方式的研究不断深化的同时,探讨如何通过改变旅游主体的行为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在不断的进行探索。约斯特·克里鹏多夫通过瑞士旅游业对阿尔卑斯山区环境和社区造成破坏性影响的研究,首次提出了“负责任的旅游”[2]。1999年9月底,世界旅游组织第13届大会通过了《全球旅游伦理规范》。决议“强调必须促进负责任的和可持续的旅游,这将对社会各部门都有益”。2002年在南非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上,各国代表签署了《在旅游目的地进行负责任的旅游的开普敦宣言》,标志着负责任式旅游被提到议事日程[3]。之后,负责任的旅游方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逐步形成了对该问题的研究体系。
与传统的生态旅游不同,负责任旅游强调以“伦理责任”为核心,最大特点是通过出自个人对环境及社会的道德和责任感,达到约束个人行为的目的。当前,在我国一切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指导思想下,各利益相关者对自然的伦理责任被忽视了,导致自然保护区在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名为保护,实为破坏 ”、“多头管理,互相推诿”现象时常发生。自然保护区不能达到应有的保护,旅游可持续发展也就无法实现。
二.自然保护区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观现状
(一)政府部门的责任观
旅游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已获得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尤其是拥有自然保护区的当地政府,都将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作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许多自然保护区引入特许经营制度,为了给被特许经营者最大的赢利空间,自然保护区大多采取垄断性的、整体承包的方式,特许经营时间很长,通常为30-50年。由于特许经营时间长,造成了不少自然保护区实质上的“以经营取代管理”的现状,政府部门失去了监督企业的权威,忽视了在自然保护区开发和管理上的责任。
(二)旅游企业的责任观
作为具有赢利性目的的企业,旅游企业经营者普遍拥有“权利观”,而忽视了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应负的道德。在我国,旅游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实践中尚未建立“负责任式”旅游的概念,尚有的负责任观仅体现在诚信方面,浮于道德的表层,这离“负责任” 旅游观的要求还相距甚远。
(三)旅游者的责任观
当旅游者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享受旅游带来的快乐时,却很少反思自己作为一个旅行者应该对此承担的责任[4]。既想体验传统文化,但又不愿意放弃已经习惯的舒适;另外,旅游是一种高消费,能提供舒适、美好的异地体验,这种传统旅游观念被大多数旅游者所认同,一旦具有这种观念,旅游者就会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突破自己原有的道德底线,表现出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不负责任的行为。
(四)旅游社区居民的责任观
旅游活动不仅影响着旅游者的道德和责任观,更会对当地社区居民的思想产生冲击,在旅游发展较早的地区,我们已经可以见到旅游业发展给旅游地传统生活所带来的巨大改变,如丽江,除了商业需要或表演,在当地人的生活中已经很难找得到这里的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了。当地居民对本民族文化责任感的缺失,正使得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消失。
三.“负责任观”的建立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启示
(一)政府“负责任”观点的建立
自然保护区作为人类共同的遗产而非一般的商品,其性质应该是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政府应该是保护的主体,在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与监督管理中负有主要的责任。政府要切实担负起相关的保护责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高度重视。上至国家政府下至各发展部门都积极参与,加大投资力度,给予必要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本国特色开展旅游业发展,如大力扶植深受游客喜欢的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国家应保证旅游业的必要投入,真正做到管理和经营相分离,按照相关要求开展生态旅游,涉及到的任何相关者都应被要求对旅游产品负责任,承诺以负责任的观点发展自己特有市场。二是改变“多头管理”,实现国家统一管理。可以构建矩阵式组织模式,从涉及到自然保护区的直接职能部门以及林业、渔业等相关部门中抽调出一部分人员组成专门的“保护部”,以有效的发挥政府管理的职能。三是转变特许经营方式,采取项目分散、时间较短的特许经营。可以将徒步、山地自行车、船只、生态小屋等项目分别特许给不同的经营者;另外,缩短特许经营时间,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性质和特点限制特许经营的时间,最多不要超过十年,象我国特许经营时间动辄几十年,既难以引进竞争机制,也容易弱化自然保护区的公共性而沦为企业营利的商品。
(二)旅游企业“负责任”观点的建立
旅游企业是实现“负责任旅游”的开发者和实践者。我国旅游市场正逐步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旅游企业要提高竞争力,也要改变传统的竞争手段,大力培育“负责任旅游”的观念意识,制定“负责任旅游”的目标,将“负责任旅游”真正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之中,通过开发“负责任”的旅游活动,使那些声称有责任感的个人和组织清楚他们的活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得到落实。
(三)旅游者“负责任”观点的建立
商业社会造就下的旅游者浮华的生活方式轻易的就颠覆了旅游地居民的传统,对当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巨大的。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旅行者,要做的是如何尽量减少这种影响的负面效应,要做到这一点,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朴素而低调地旅行,不仅在衣着打扮、行为举止上,在思考和行事的方式方面也要尽量的融入到当地的社会和文化之中,学习做一名悄无声息的旅行者,是旅游者负责任观建立的重要表现。
(四)旅游社区居民“负责任旅游”观点的建立
实践表明,脱离旅游地社区居民参与的生态旅游开发是不成功的,旅游是基于目的地社区的支持配合下而存在的,只有受到相当激励的当地工作者和导游才能给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一方面,政府在制定具体的管理决策时要考虑当地居民的意愿;另一方面,社区居民要想从旅游发展中得到经济利益,就要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提高自己对当地环境和文化的责任感,因为这些资源是他们能长期获利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对生态旅游进行宣传的同时,应该持续不断的提升社区居民民主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及受教育程度,真正形成“负责任”的旅游观念。
参考文献:
[1]张 帆“负责任旅游’’概念的起源与发展[J]. 旅游科学 2006(6):9-13
[2]张帆 国外对“负责任旅游"的研究维度述评[J]. 旅游论坛 2010(5):589-594
[3]王 颖 南非负责任旅游的兴起及其意义[J]. 世界地理研究 2008(1):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