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咨询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27 18:18: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学咨询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学咨询培训

篇1

来参加学习的学员大都是心理咨询专业的业余爱好者,要在短短几个月的培训中,囊括如此繁杂和系统的知识量,并要通过考试,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何况大部分同学是在紧张的工作中,其中更有许多年轻的妈妈学员还要承担拖家带口的重任。

以有限的精力来完成紧迫、繁重的学习、考试任务,借鉴一些他人行之有效的方法可能会有所帮助。下面的若干心得、经验是自己和同学相互交流所得的汇总,以供参考:

一、 尽可能将培训书籍,草草浏览一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只求对教程的框架和心理学有个大致的了解,此事越早越好。

二、 认真听老师的课堂宣讲老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员难以理解的概念、理论、方法,以比喻、结合现实的方式破解,相当生动、有趣,会激发学员对心理学的兴趣,比自己看书硬啃,效果好的多;另外,在授课的同时,老师,也会考试涉及的重点考点提醒大家注意。

三、 上机的模拟试题要格外重视,认真做尤其是那些无暇看书,甚至连上课也要跑冒滴漏的同学,一定要抓住这最后的突击机会,临阵磨枪。模拟题的来源主要是考试的题库和历年考试的试题,单选题、多选题、是非题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心理学的重要常识,做完模拟题,可以对心理学各科目的知识重点基本了然于心,再去看书,就会轻松的多。

四、要细心揣摩模拟题库中的操作技能部分的解答。该部分解答针对案例采用相应的理论进行了完整到位的解释。就我本人来说,通过对该部分模拟题的操练和阅读,我得益颇多。关于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的分辨,教材上语义模糊、分界含糊其辞,逻辑表达不严密,看完之后,我一头雾水,但将模拟题库中的操作题操练若干后,思路逐步清晰、条理日渐分明,回答问题时的格式也相对有序、严密,减少了在实际考试中因为表达疏漏而失分的可能。

五 、考前辅导课,不可缺失。在课上,身经百战的老帅会根据历年的考试经验和对今年考试内容、模式的预测,勾画重点,如此秘笈,是必须要抱紧的"佛脚".

篇2

学生不爱学习物理,缺乏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其实是对物理课没有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推动力,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具有主动性、自觉性,并能够乐此不疲。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教师可以通过鼓励的方法。比如先提一些简单问题(预先考虑到学生能够回答的上来的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当众表扬。也可以出一些简单的题(预先考虑学生能够答得上来的题)小测,使学生得高分数,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可以使学生成立几个学习小组,通过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来了,学习成绩必然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自信心就有了。第三,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应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并善于质疑,使其个性得以张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第四,教师教学要生动活泼。在课堂上,教师旁征博引,适当穿插其他学科的知识。通过对科学家故事的介绍,让学生走近科学家,并以科学家为榜样,从而树立自信,奋发学习。课堂上教师要经常保持微笑。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给学生的心灵带来震撼。教师上课时若面带笑容,就会给学生在心理上带来轻松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和鼓励,从而克服胆怯和紧张状态,树立自信。

二、正向引导,善用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有人认为,激发学习信心,这是对后进生而言。其实不然,如果稍不注意,即使是学习尖子,也会丧失信心。课堂气氛的活跃,离不开尖子生的努力,他们比起普通学生,更有一些自信。也正因为如此,个别尖子生比较粗心。他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考虑好,就急于抢答。有时就会答错,一次两次,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加上课下再有个别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就会挫伤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失去信心。这时就需要我们进行正面开导,教学生学会调节,重拾自信。

例如,对他们说“做胜利的英雄容易,做失败的英雄难!我希望你敢于面对困难!”马克思也曾说过,“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这样,帮助学生尽快走出阴影,重新找回自信,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后面的学习。实践证明,对自己有没有自信心,是每一个学生能不能成材的关键。有很多这样特殊的情况:这个学生平时成绩很好,可是一到考试,成绩就很糟糕,考得一塌糊涂。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自信。相反,有的学生,平时成绩平平,但家长和教师善于引导,不断给以鼓励,使他们对自己总是充满信心,其成绩往往能稳步上升,到考试时,往往能够超常发挥。这种因为心理因素造成的截然不同的结果,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三、总结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2018年10月11日有幸与徐主任、张老师、程老师在省党校参加李庾南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培训活动。经过培训学习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在教学中有诸多思考。

李庾南,南通市启秀中学数学教师,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获人民教师奖章。1939年出生的李庾南,自1957年从教以来,长期执教中学数学,同时一年不落地担任班主任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她担任教学工作已超过50年,担任班主任也已超过5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李庾南连续主持开展了8轮数学教改实验,出版专著7部,100多篇。她总结、提炼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全国初中数学教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李庾南在数学讲坛上一站就是53年。她创建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曾获得“苏步青数学奖”等许多重要奖项,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教学流派。李庾南是名副其实的实践型教育专家。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教学主张和模式来自田野,是通过蹲守课堂,通过观察、调查、测量、试验、总结得来的,来自学生学习过程的现实情境。更深地挖掘学生潜能、更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这个教学主张和模式的中心内容。

一、精神之感人

李庾南老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命题,通过教法改革推动学法的确立;第二阶段,明确研究方向,主题是关注学程与教程的内在关系;第三阶段,深入研究,突出学习主体研究与学生能力培养;第四阶段,创新数学教学模式,重点研究课堂教学创新和团队建设,形成鲜明的教学流派。72岁的李庾南老师至今还活跃在讲台上,她创造了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吉尼斯记录,现在还在做着班主任。李庾南老师17岁走上从教之路,用她自己的话说“好生辛苦”。这是因为她一直在走上坡路。不断向上、向前,就是李庾南最为宝贵的精神。她的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令我深深感动,更由衷钦佩于她守望杏坛一生并在坚守中不断超越的当代教育家的卓越风范。

二、学习之自主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核心是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实践型的教学流派总是与一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法联系在一起的,李庾南教学流派就是基于她创建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思想性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第一,核心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

第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指向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包括李庾南强调的要着力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培养学生通透的灵魂;

第三,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要聚焦到学生能力的研究和培养上,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要调适好教与学的关系,坚持以学定教,坚持教与学的统一,坚持教为学服务。

把李庾南的探索研究放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看,“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草根原创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

三、操作之具体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简明具体,操作性很强,比如仅仅“独立自学”、“群体议论”、“相机引导”12个字,基本上就把操作要义说明白了。以“独立自学”为例,活动形式有阅读、倾听、演绎、操作、笔记等,具体实用。面对不同的教学情境,李庾南通过探索实验,又提出了3种水平的自学活动。第一种是“接受性”的,即自学演绎性材料,如教材、教辅资料等,习得知识;第二种是“生成性”的,即在新知识的背景中,或在凸显知识本质特点的情境中,自主建构新知识;第三种是“创造性”的,即由思维的拓展延伸、知识的迁移形成新知识。可见,“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上手快,适应面宽阔。

四、教法之立体

听李庾南的课、琢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总觉得她的教学法是立体的。“自学•议论•引导”是3个环节,“自学”是基础,“议论”是枢纽,“引导”是关键,是一个有机的组成;3个环节又可以理解为3个维度,“独立自学”、“群体讨论”、“相机引导”是围绕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可以突破时间线索的,3个方面相辅相成。这个教学法自身又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可以自我调节,可以再度生成,可以不断开放。所以,我们才会感觉在李庾南老师那里是开放的课堂。

五、思考之深刻

篇4

一、什么是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的教授凯尼斯。格林在其1990年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中提出的[1]。具体来说,数字化校园就是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对学校教学、教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形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2]。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全过程的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3]。

笔者在对文献的研究中发现,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模块一般包括网络基础服务、教学应用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资源管理平台、网络办公系统(OA)、数字图书馆、综合门户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档案人事财产类等其他系统。就数字化校园的规模而言,各中小学校因各区信息化建设所处的阶段、学段特点及学校规模等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发展差异。随着教育信息化的纵向发展,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进入由上至下与由下至上相互糅合的阶段,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设置数字化应用模块。目前应用的模块主要有网络办公系统(OA)、校园网站(属综合门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但建设教学应用系统、资源管理平台的学校比较少,应用常态化的就更少了。因此,我们既要加强对数字化校园面向教育教学应用模块的研究,也要加强学校师生使用其模块的应用设计活动。

二、什么是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

1.什么是信息能力

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这四方面。其中,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从狭义方面讲,包括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和信息资源的搜索、评价、获取、利用、表达、交流和创造的能力[4](如图1所示)。

2.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具有其职业的独特性,它指向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技能、形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是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其着眼点是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搜索、评价、获取、表达、交流和整合加工以优化教学,促进学生学习以及自身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5]。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培训现状

十多年来,教师接受信息技术类培训课程经历了基础操作、办公软件应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三个阶段,在培训方式上也经历了校本培训、模块化考试、瀑布式培训、远程学习等方式。在这些培训中,比较多的课程设计仍然沿袭计算机操作观的培训,主要是面向软件使用的教学,而缺乏面向信息素养观的、基于问题解决的策略性技术课程。而且培训的组织实施缺乏长效机制和有效的评估机制及应用支持体系.因此,虽然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是培训效果不明显[6]。在学校调研、信息能力比赛、教师课件比赛等活动中,都可以看到教师信息能力仍然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

笔者对近几年的市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技术类课程进行质性分析,以2011年的1102期市继续教育课程为例(见表1),面向各学科教师的公共技术课程有11门,其中针对一线教师的急需培训的课程只有多媒体素材在教学中的处理和应用一门。从培训方式来看,基本都是通过网络课程和远程教育进行,对于技能性课程来讲,这无疑是纸上谈兵。事实上,教师需要实战式的课程内容,需要教练式的技能传授,需要案例式的点拨指导。可见,针对教师信息能力方面的课程内容和培训设计等急需纳入培训工作。

三、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教师的信息能力

菲利普?纳尔认为,能力是“活动的动态组织结构”,情景是能力的源泉和标准,教师的能力需要在情景中体现和发展[7]。因此,笔者基于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环境,分析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能力组成结构及层次。

1.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的组成

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包括通识部分和专长部分。通识部分,由计算机基础操作、办公软件基本运用、因特网基本运用、网络平台运用技能、信息核心技能组成。专长部分,由数字化系统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专长能力组成,具有一定的个性和特色。一方面,是指面向不同学校的个性化的系统应用,例如基于交互白板、专题学习网站、Moodle网络校本学习课程等的教学以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的运用等。另一个方面,是指面向教师个体的个性化应用能力,例如利用动画软件制作教学积件对教育教学进行诠释,多用在理化生等学科,进行微观世界学习探究;或利用超级画板等专用软件对数理关系形成过程进行演绎。在通识部分可以忽略掉中学和小学的应用差异;在专长部分,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对技术应用的需求各有侧重。

2.中小学教师通识信息能力的层次

篇5

理论部分:

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咨询心理学。

技能操作部分:

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心理测验技能。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报考:

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完成ACI心理咨询师规定培训课程。

2、具有其他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完成ACI心理咨询师规定培训课程。

篇6

论文关键词:心理咨询发展问题

论文摘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心理咨询体系建立以来,我国心理咨询取得了初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在理论研究、舆论宣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并沿着专业化、法制化的道路向前推进。然而也应看到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持续发展面临着市场需求不旺、工作人员素质偏低、管理监督体系不完善、心理咨询未实现适应国情的转变问题。本文对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心理学界通过翻译出版国外心理咨询著作,总结国内心理咨询研究成果,开办心理咨询培训班次,成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在我国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体系。对于心理咨询,我国学者钱铭怡将其定义为: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1]。本文认为心理咨询是指对有心理困扰的正常人,或者已恢复或正在恢复的病人,在意识层面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咨询对象进行帮助启发,使咨询对象摆脱消极情绪,提高适应能力,实现咨询对象的个性和谐和成长的活动。总体上说,心理咨询在我国经过近30年的发展,作为一门帮助人的科学和服务人的工作,已取得了初步发展,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但是,也应看到当前我国的心理咨询在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1.我国心理咨询的特点

1.1我国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口数量巨大

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亚健康人群。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较快,人们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因利益分配、竞争压力、观念冲突引起各种矛盾剧增,由此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发值得关注。2007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对全国21个省(直辖市)的39个城市取样研究报告表明:11%—15%的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可能具有轻度心理问题,应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2%—3%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差”,可能具有中度到重度心理问题,急需获得心理咨询与治疗。[2]据此推算,我国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口数量巨大,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1.2我国心理咨询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

心理咨询的专业基础是心理学,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比较滞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程度低,心理学理论研究比较滞后,心理学专业人才比较少,心理学培训机构的实力较弱、社会机构的建设不够壮大。由此导致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在知识普及、理论研究、人才培养、行业规范等方面受到很大制约。心理咨询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当前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水平较低,将来心理咨询行业的成熟和规范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

1.3我国传统文化对心理咨询有着深刻影响

心理咨询作为心理科学在咨询领域的应用,反映了一定的超文化的科学性,然而,具体的心理咨询理论、技术、取得的一些经验性的成果局限于一定的文化背景。我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心理咨询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风格等方面影响着我国民众的心理。由此导致西方的某些心理咨询理论不适合中国人的心理特征或者对中国民众的心理辅导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传统文化对心理咨询的影响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心理咨询本土化的发展方向。

2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取得的成绩

2.1我国心理咨询的研究初具规模

近年来,我国在心理咨询的宣传方面取得一定进步,翻译和编著出版的介绍心理咨询技术和心理咨询知识的书目已多达几百种,刊登有关心理咨询的文章的学术类与普及类期刊之和多达数十种,包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杂志》、《心理与健康》、《大众心理学》等。关于心理咨询方面的文章在近几年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集2001年到2008年期间的文献,以“心理咨询”为主题搜集,据不完全统计,共有5083条;以“心理咨询”为篇名搜集,据不完全统计,共有833条。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我国心理咨询的研究初具规模。

2.2我国心理咨询的宣传取得一定成果

就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来讲,我国公众对心理咨询经历了从怀疑到初步认同的过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缺乏了解,一提起心理咨询,人们总是想到精神疾病,公众对心理咨询持漠视和怀疑态度。最近几年,各方面关于心理咨询的报道使公众对心理咨询有了比较客观的了解,我国公众特别是城市居民越来越积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有所改善,持逐步接受态度。2008年零点调查公布的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共10个大城市3254名常住居民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存在心理问题时,35.1%人愿意寻求心理医生帮助,38%的人视情况而定,有26.1%的人明确表示不去看心理医生。[3]以上数据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心理咨询的宣传取得一定成果,越来越多的人可能成为心理咨询的对象。

2.3我国心理咨询专业化建设取得较快进展

我国心理咨询起始于医院,其后在高校取得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心理卫生协会成立了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委员会,促进了心理咨询在我国的发展。近年来为了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我国启动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机制,并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当前,我国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已经遍布全国。有数据表明,截至2006年7月,全国共有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112个;截至2006年9月,全国共有心理咨询机构149个;到2007年9月,我国心理咨询师队伍已壮大到12万人。[4]我国心理咨询机构的完善和心理咨询师队伍的壮大促使我国的心理咨询沿着专业化的道路较快发展。

2.4我国心理咨询的法规建设逐步加强

当前,我国心理咨询建设逐步法制化。近几年来,我国心理咨询的管理颁布了很多标准,心理咨询机构的建立趋于完善,人才的培养初具规模。2001年8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正式公布。2002年,心理咨询师被列入《国家职业大典》,同年7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宣布正式启动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启动国家心理咨询师远程培训项目,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2004年4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在全国正式进行。2005年10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2005年版)》的颁布,从此正式为心理咨询师确立了职业规范。2007年制定了《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用文件的形式颁布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标准》(第一版)和《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一版),进一步完善了心理咨询的管理体制,规范了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职业行为。

3.我国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

3.1我国心理咨询的市场需求不旺

虽然我国公众逐步趋于对心理咨询的认同,然而由于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我国民众比较保守,出现心理问题时,宁愿自己去面对困难,也不愿意求助咨询人员的咨询服务,加之我国心理咨询服务市场良莠不齐,增加了一些人的顾虑,另外心理咨询要收取不菲的服务费,也让一部分人对心理咨询望而止步。2007年中国一些地区就出现了由于缺乏咨询对象,心理咨询机构处境艰难的状况。[5][6]心理咨询的呼声较高但有效需求不足的“冰火两重天”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心理咨询的蓬勃发展,是我国一线心理咨询工作者需要努力克服的问题。

3.2我国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

2008年秦漠教授等对我国六大区的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调查表明:我国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让人担忧,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学历背景为心理学的仅占总体的34.8%。秦漠教授分析认为,许多人可能是在接受了一些在职专业培训后进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工作的。[7]和国外咨询人员一般要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并且经过长达5年以上的专业训练相比,我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专业基础非常薄弱。学校部分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是从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人员转来,这些人员虽具备心理学背景,却缺乏心理咨询技能的培训和实践;医院心理门诊的医务人员多是医学出身,没有系统地接触心理学知识;社会团体的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质同样让人担忧。从专业背景看,我国的心理咨询师大多不是学习心理学专业,而是其他专业的心理学爱好者;从接受专业培训情况来看,咨询师的接受的培训时间短,专业素养与严格意义的咨询师的从业要求相差较大。我国心理咨询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心理咨询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的培训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3.3我国心理咨询缺乏有效监管

我国心理咨询的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道路,然而,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规范发展也存在较大隐患,原因在于我国对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服务缺乏有效监管。具体表现在:第一,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认证和资格审查不严。有些未经心理咨询资格的认证的人员或只经过简单培训的人员也进入咨询领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第二,心理咨询行业职业资格缺乏统一标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有“心理咨询员”和“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认定,卫生部有“心理治疗师”从业认定,中国保健协会和人才交流中心又推出“心理保健师”的人才评定。[8]第三,我国没有建立起心理咨询工作效果评估和督导体系。我国一级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标准未启动,心理咨询的督导工作缺乏专业人员的完成。[9]基于以上原因,我国心理咨询服务行业管理比较混乱,我国心理咨询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制约着我国心理咨询行业的规范化发展,需要国家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协同,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3.4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咨询任重而道远

我国现有的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多引进于西方,而针对我国人民的心理特点所进行的研究不足。由于文化差异,西方心理咨询的一些概念仅仅是西方心理咨询发展的特定环境的产物,翻译的西方心理咨询理论并非完全适应我国人民的心理。有鉴于此,我国心理咨询工作者强烈地呼吁加强心理咨询理论的本土化,创建适合本国国情的心理咨询理论,并为此做出了一些创造性的工作。1999月,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的心理辅导国际研讨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林孟平教授在其主题演讲中提出了这个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较大关注,并引发出广泛的研讨。[10]2001年12月,在清华大学召开了“华人文化与心理辅导的国际研讨会”,来自台湾、香港、大陆等地的一百多名心理咨询专家和临床学家热切地讨论了心理咨询本土化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本土化的治疗技术、方法。[11]近几年,诸多的学者撰文对我国心理咨询的本土化从发展历史、结合文化到创新技术、培养人才诸方面都作了深入的有意义的思考和探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建立完全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咨询的目标相差较大,我国心理咨询未完成适应国情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不成熟,还需我国心理咨询人员特别是专家在此方面作出贡献。

4.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心理咨询初步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并走上了专业化、法制化的发展道路,我国的心理咨询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心理咨询市场推动力不足,咨询人员专业素质偏低,职能部门监督管理有待加强,以及心理咨询本土化转型未完全实现,因此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发展历程实现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

[2]祝巍伟.2007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公布[N].科技日报,2008-4-14,(A01)

[3]中国城市居民开始接受心理咨询[J].商务周刊.2008,(18):17.

[4]孔巧丽,徐大真.中国心理咨询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8,18,(4):57-61.

[5]崔彦玲,朱元洁.心理咨询为何叫好不叫座?[N].常州日报,2007-3-13,(A02).

[6]心理咨询业门庭冷落处境艰难——贵阳市心理咨询业调查系列报道之二.2007-3-20,(B06).

[7]秦漠等.国内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及工作状况调查[J].心理科学.2008,31,(5):1233-1237.

[8]杨军.心理咨询行业凸显三大问题应尽快规范?[N].人民政协报,2008-10-20,(B02).

[9]刘时勇.我国心理咨询业发展的困境和出路[J].中国校医,2008,22,(3):346-348.

篇7

在毕业的工作中也实际上增强了与人有效沟通的能力,经常阅读自我充电,注重在实践中还需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职 到岗时间: 1周以内 月薪要求: 2000~2500元 求职状态: 意向岗位: 人力资源管理类人力资源专员/培训师,心理学专业技术类人才测评师,心理学专业技术类EAP咨询师/助理,心理学专业技术类心理培训师/助理,心理学专业技术类猎头顾问/助理 意向行业: 人才猎头公司,幼儿教育机构,市场调研公司,综合型心理服务机构,心理测评机构 工作地区: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 其他要求: 教育 学历 学校名称 专业 时间范围 专业描述 赣南师范学院 应用心理学 2007年9月-2011年6月 专业开设课程有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统计与测量心理学、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犯罪心理学、心理学专业英语、团体心理学、家庭婚姻与治疗、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人体解剖学、生理心理学、微格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 培训 语言 外语语种 掌握程度 英语 良好 工作经验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 其他培训机构 所在部门: 招生部 担任职务: 教育顾问 工作描述: 1户外直接拜访客户,做企业宣传及演讲会的宣传活动

2维持和保养与客户良好关系。

3进行电话沟通和宣传,吸引顾客来听演讲会

4负责会议营销的一些具体岗位,保证演讲会的顺利进行

5做售后的上门回访和服务工作,讲解产品的使用和解答家长的问题

6暂时性的负责人员招聘工作,打电话通知,资料整理及面试工作

7参与整合与培训工作,会做好准备,做时间限制的早会培训 离职原因: 企业制度不规范 技能专长 1喜欢学习,爱阅读,吸收能力较强

2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3喜欢英语,一直在拓展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到更好

2011 /7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2009 /3 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 合格

2009 /3 普通话等级证书 二乙

2008 /12 心理咨询师三级 合格

篇8

姓 名: 张小姐 性 别: 女

出生年月: 1988-7-14 婚姻状况: 未婚

政治面貌: 党员 民 族:

身 高: 0 体 重: 0 最高学历: 硕士

所学专业: 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0000-00-00 特长概括:

户 籍: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

现所在地: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

自我评价

本科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现在报送至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心理咨询、教育心理学和心理测评方向。从本科开始担任校心理健康服务部部长,已经在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有近两年心理咨询经验,获得多种殊荣,现在是2010届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担任校文艺部助理和院学术部助理,以及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老师的指导助教,并在研一上学期代表教育科学学院获得学校“学术十佳”称号。随副院长导师参与多个北师大灾后中小学生身心调查研究,并在现在读书期间对本科生和专科生授课《教育心理学》。

求职 意向

职位性质: 兼职 到岗时间: 随时 月薪要求: 2000~2500元

求职 状态:

意向岗位: 心理学教学类中小学心理学教师,心理学教学类高校心理学教授,人力资源管理类人力资源专员/培训师,其他类心理学实习生

意向行业: 综合型心理服务机构,高等院校,中小学校,校外辅导机构,心理测评机构

工作地区: 四川省成都市

其他要求: 本科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现在报送至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心理咨询、教育心理学和心理测评方向。从本科开始担任校心理健康服务部部长,已经在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有近两年心理咨询经验,获得多种殊荣,现在是2010届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担任校文艺部助理和院学术部助理,以及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老师的指导助教,并在研一上学期代表教育科学学院获得学校“学术十佳”称号。随副院长导师参与多个北师大灾后中小学生身心调查研究,并在现在读书期间对本科生和专科生授课《教育心理学》。

教育

学历 学校名称 专业 时间范围 专业描述

培训

语言

篇9

关键词未成年人案件司法保护司法心理学应用

一、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现状概述

在世界各国的司法制度中,都将未成年人单列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而且在立法上通过不同的方式确认。我国确立了专门针对于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制度,其中有两部主要的法律就是《刑事诉讼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有一些分散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我国于2016年10月17日成立中国检察学研究会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委员会,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研究,时任最高检检察长的出席,也足以表明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重视。时下各类新闻事件迅速传播,可以注意到各类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行政违法及校园暴力等事件不断出现在我们视野中。青少年犯罪已经与犯罪、环境污染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据统计,在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发生的涉及未成年人案件中,被检察机关批捕的为4.42万人,提起公诉的6.03万人,这其中不乏在校生案件。其中比较受关注的有:北京新东方培训中心准留学生奸杀案,16岁女生姚某被同级男生王某先奸后杀。陕西渭南一学校男生宿舍内,一名男生用刀刺伤同班同学,受伤学生经抢救无效身亡,其中,被害人年仅13岁,犯罪人仅为12岁。这些案件可以归类为:侵犯财产权案件、侵犯人身权案件、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案件,分别占比达到61%、26%、13%。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些案件发生之后,不单单是司法部门,我们整个社会都应当通过一个血的案件去反思,去总结这些案件的共性。

二、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运用心理学知识的价值追求

在涉及未成年人的司法程序中,在心理学方向提供帮助能起到什么作用?又能达到什么目的?在司法实践中,通过心理学技术,尤其是心理咨询运用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司法机关的办案需求,并没有真正起到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的目的,也偏离了心理咨询应有的价值追求。

(一)对在司法程序中的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咨询的误区

1.司法机关为办理案件而进行心理咨询。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即在司法程序中引入心理咨询,其具体目的是什么?不论是国内或国外,其现行的相关规定可以知晓,当事人利益优先、保密、知情为已经确立的原则。而司法实践中,各种复杂状况的存在,办案人员更侧重于处理案件的角度去进行心理咨询,往往忽视了未成年人的特殊的心理需求。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检察官、法官对案件做出更加准确的分析,进而降低未成年犯的重新犯罪率。这就不难看出,正是基于这种固化的思维模式,外聘的心理专家及司法机关内部的工作人员,在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咨询时都有较强的功利性和剧烈的角色冲突。

2.对涉罪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帮助的被动性

就我国的司法现状来看,当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检察官、法官发现涉罪的未成年人存在:情绪波动较大、到案后拒不认罪,妨碍诉讼、屡教不改,属于惯犯、存在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存在悲观报复等心理问题时,会主动启用心理咨询,但不管是涉罪未成年人还是被害未成年人抑或是他们的家长,都只能被动接受这些心理咨询,即便他们不同意,也都是难以拒绝的。

3.现有心理咨询的作用仅停留在消除负面情绪上

在过去的一些调研成果及实践中不难发现,那些涉罪的未成年人出现强迫、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几率大幅提升,更会产生憎恨社会、报复社会等反社会消极心理。因此现实的心理咨询目的仅仅停留在消除这些消极情绪方面,往往忽视对涉罪未成年人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上。

(二)在司法程序中,通过心理学角度以心理咨询为例,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的价值追求

1.树立以维护未成年人权益为主要目的的心理咨询。在司法程序中引入心理咨询的目的应该是调整未成年人的心理结构、改变其心理薄弱环节,而不单是满足办案机关的需要。办案机关在办案的同时,应当注重涉罪未成年人的实际需求,这与少年司法的相关理念及要求是相一致的,只有如此,才能在司法程序中贯彻未成年人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对司法程序中的未成年人进行评判,以最大限度为他们提供服务,同时让这些未成年人自行改正不良的倾向,从而提升融入能力,实现新生的目的。

2.心理咨询应达到主、被动相结合

传统的心理咨询有其固有的原则,在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特殊的身份属性决定了对其进行心理咨询会与传统心理咨询的冲突性。应当在征求未成年人或其法定人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对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咨询。笔者以为只有对那些危险性较大的未成年人,在有利于未成人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强制性的心理咨询。因为只有这种情况下,这种被动型的强制心理咨询是以一种相对较轻微的“恶”而存在的。另外,对于主动的咨询,不管司法办案机关单方认为是否有存在的必要,都应当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去安排进行,同时司法机关应当鼓励这种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行为,这都可以最大程度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

3.心理咨询在消除不良情绪的同时也应当鼓励正能量

在司法程序中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应当首先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心理咨询,需要去消除未成年人消极情绪,让他们正确的去认识自己,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提升其适应社会、回归社会的能力。未成年人的可塑性较强,通过司法程序中的心理咨询,最终是帮助未成年人形成一个健康的、充满正能量的相对稳定而统一,又区别于他人的综合心理特征。

4.心理咨询应当注重保护的全方位性

在调研中的许多个案都有相同的共性,那就是涉及未成年人的犯罪,不仅是犯罪的未成年人本身,更多的牵扯其家庭。未成年人家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虽然这不是必然的,但问题家庭中诱发问题少年的概率会大大提升,这在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已经达成共识。另外,作为这种暴力犯罪的相对方,受侵害的未成年人本人及其亲属也比如造成心理打击。为了尽可能的弥补创伤,抚慰被害方的心理,促进双方达成和解,以促进涉罪一方的帮扶教育,司法机关亦应当对被害人及其家属展开心理咨询,这也能充分体现“恢复性司法”基本理念。在现有的司法实践中,北京检查机关已经尝试“双向心理干预”、上海的检查机关也针对未成年人特殊的心理特点总结出“三延伸”的矫护体系,并且都显现出一定的效果,应该在总结先进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推广。

三、其他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对于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这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自然不必多强调他的重要性,相对发达国家,我国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还比较弱,对比借鉴其他国家的有关规定,对完善我国的相关制度会有很大帮助。

(一)关于专门立法

未成年人由于其特殊的身体及心理属性,并不能将其与一般的法律主体同等对待,为了实现对这未成年人这一群体的保护,包括我国在内,最优先适用的措施不外乎制定专门的保护法。以美国为例,联邦政府1974年通过制定《预防虐待儿童法》(CAPTA),其中规定“一项专门的联邦法律要求各州就虐待、忽视或遗弃儿童情况的举报制定法律,要求各州制定法律,要求对虐待、忽视或遗弃儿童的情况必须举报”,“所有此类案件的举报都集中于州的‘中心登记处’,这些信息都保存在电脑上,以便于信息的快速査询”。通过建立、健全信息体系,帮助政府掌握儿童被侵害的案件,并制定相关对策。另外,专门制定立法的国家还包括瑞典,其制定的《社会服务法》、挪威实施的《儿童福利法》、德国制定了《少年福利法》《少年保护法》《少年法院法》等,这其中英国制定并通过的关于儿童权益保护的专门性法律文件最多,主要包括《儿童法》。

(二)设立专门保护机构

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仅需要完善的立法,更需要通过设立相关机构去监督法律的实施,因此设计必要的机构成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美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属于比较先进的,根据《预防虐待儿童法》的规定,政府建立了专门用于未成年人保护的部门。在出现侵害未成年人的事件后,首先发现未成年人的警察或政府工作人员就会立刻采取措施,将受侵害的未成年人护送到保护所,再引入司法部门的人员进入案件。而在澳大利亚也是采取了一种比较新颖的模式,政府为了实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目的,其单独设立儿童治安官来开展工作,比较特殊的有新南威尔士州,这个州还专门设立儿童和青少年委员会,由该委员会专门推进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日本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也采取了设立专门政府机构的做法,这些政府机构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目前,各个国家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方面均有详细、有效的法律法规,且也已经建立了专门的未成年人保护部门,并且都在不断的修改完善,不可否认的是,这其中许多先进经验及做法都是我国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需要进一步学习借鉴的,应当由我们引起重视。

四、运用心理学知识实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相关建议

(一)逐步完善心理学与司法实践的融合

心理学专业中许多技术广泛应用到法律实践中,一些国家也在心理学会下分别设立了法律心理学分会,促进了司法心理学的发展,成为心理学与法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以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为目的,在未成年人司法程序中引入心理学的应用实践及研究过程中,需要考虑未成年人这一群体特殊的身体及心理特征,笔者认为有必要再分离出少年司法心理学。这一学科在司法实践中又包括:警务少年心理、检务少年心理、审判少年心理、少年矫正心理。在我国已经开展探索的基础上,去开设少年司法心理学,从而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和提高就显得很有意义。实践中,不断有新的心理学专家参与到少年司法实务中,这对于直接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司法人员自身的水平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同时办案人员也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少年司法心理学也应运而生。

(二)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

通过心理学视角,运用心理学知识去实现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进一步对心理学与未成年司法程序进行整合,进行思想理念的转变是首要任务,这即需要心理学专业人员积极融入未成年人的司法程序,也需要在处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司法部门改变对心理学的理念。现实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能够参与到未成年人司法程序进行实践的专业心理学工作人员少之又少。因此笔者建议,应当鼓励引导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走出纯粹的学术,不断开创性的将心理学知识适用到未成年人司法实务,并承担心理学的社会职责。只有采取这样的方式,才能在司法程序中真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作用,也可以加速心理学与法学的融合,提升心理学的应用性,加大社会对心理学的重视。

(三)加强专业知识的支持

将心理学技术应用到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的方式有三种:(1)聘请具备心理咨询资质的专家开展;(2)在司法机关内部选调已经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员参与;(3)由以上两种人员共同进行。第一,对于司法系统内部参与未成年人案件的办案人员进行心理学指导培训,让直接办案人员针对性的掌握心理学知识,并有必要通过培训获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以便更好的对未成年人展开保护工作。现有的司法程序中,已经有部分法院、检察院和司法局的工作人员,提前参加培训并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这一部分掌握心理学知识的人员,为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奠定良好基础。第二,在司法程序中引进专业心理学人才,采取兼职的形式去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干预,或者把这些有心理咨询需求的未成年人推荐到专门的心理治疗服务部门。在未成年人司法程序中采取此种方式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让心理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并且利用心理学知识辅助司法系统的工作。因此,可以提倡政府可以通过这种购买服务的形式,将涉案未成年人对接到社会专业机构,比如心理治疗部门、专业教育机构等。把需要专业知识的工作交给专业的人去办,这已然成为一种趋势。通过调研走访各个心理培训机构,不难发现,我国的法律心理学学会在引入专业心理学专家进行未成年人保护这个问题上进行探讨,但在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矫正方面的专业培训还只是起步阶段,之后还应该加强对那些乐于从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并具备一定心理学知识的人员进行综合性专业培训,以提升服务水准。第三,在应用心理学技术后所能达到的效果,需要专业且中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其他国家虽然利用分析技术有过研究,但并没有一致的研究结论,我国暂时未见到这方面的研究。鉴于在此方面的欠缺,笔者建议,为了解在适用心理学技术对未成年人开展司法保护工作所能取得的具体效果,应当引进独立的评估机构,并由其制定完善的评估标准。

(四)尽快进行法律层面的确认

我国应当早日在立法层面确立将未成年人司法程序中融入心理学的问题。“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是我国针对未成年人制定的刑事司法政策,将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运用心理学技术去采取保护措施,这正能体现我国的这一司法政策。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已经有部分关于心理学技术应用的规定,例如,《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的部分条款,这些零散规定的实用性都很欠缺,司法人员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都很难把握,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在适用过程中会因个人业务水平的标准出现偏差。为了实现心理辅导与矫治持续发展的效果,必须建立与之协调的诉讼体制及健全匹配的制度。在立法上明确并规范心理学的介入人员、方式、时间、场所、评估与监督等。通过制定法律将心理学技术引入司法程序,法律即应明确心理专家的法律地位,特别是其参与庭审的合法性。法院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过程中,心理学专家通常会以专家证人的身份进行参与,并以其专业性的心理学角度给出在心理学上专业的监测结果和客观意见。在国外,心理学职业协会对这些出庭的心理专家在作证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规定,例如,应该心里学会制定《心理学家对法庭及律师提供专家心理证据的行为声明》和《作为专家证人的心理学家:英格兰及威尔士的诉讼程序及指导》,以此对专家证人参与的司法程序进行规范。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过程,有很多研究、适用比较完备的国家中,能够将对于精神障碍心理学的证据已经很普遍的使用到法院判决中。我国现阶段可以总结国外的先进经验,尝试一些成型的方法,在选取一些试点进行创新总结的基础上,再在国内推进,为国家层面出台政策规定提供经验。

篇10

国内心理咨询师市场整体现状

据尚德培训机构副总经理祁小永介绍,中国上世纪80年代初从学历教育开始设有心理专业,到2003年又开始出现职业资格培训和心理技能培训,它与传统学历教育不同,有固定的课时教材和时间,学生必须通过这个固定的课时上课、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够获得心理技能培训证书。

华夏心理教育中心培训专家魏霞表示,其实我们国家心理治疗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出现了,当时国家动乱,不久就停下来了。从上世纪50年代起又有李先天、钟友彬教授几位老专家开展了综合快速疗法。后来时期心理学又被停顿下来,到1980年才又重新开始。她指出,目前由劳动部推出的国家心理咨询师有三级和二级,一级还没有开始。从2003年正式开始培训到现在,全国大概有17万到18万人参加了这项资格考试,拿到证书的大概有12万到13万人。

据祁小永介绍,国内实际从事心理咨询师工作的人并不多,心理咨询师的缺口大概有30万至40万人,真正从业的人员大概只有4万到5万人。国内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大概分为三类,一类是在医疗和教育领域,以医疗为主;再有是从事咨询类工作,直接在心理咨询中心做心理咨询工作;还有一类就比较广泛了,属于辅助类的,如做培训、人事工作的,他们学心理学,会对现有的工作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

心理咨询人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祁小永指出,心理咨询是一个应用学科,并不是只拿到证书就可以做心理咨询了,它对能力和经验的要求非常高,在美国,要求心理咨询人员作为助手要在临床经验积累必须达到一年时间才行,而在国内一般是先做认证,再去实习。另外从国家的硬性规定来说,对从业人才的要求、条件是必须具有资格证才能从事这个行业。首先需要考取相关证书,其次在人格上面不能有缺陷,不然会影响到求助者;另外需要有一定的爱心,但爱心不能过度,要很好掌握和求助者之间的关系。

谈到什么样的人适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魏霞表示,心理咨询师要具备自己的价值观,愿意做利于社会和利于他人的事情,但是助人情结要有度,之前要冷静想想,去帮助别人,还是解决你自己的内疚感;另外作为一个咨询师要储备一定知识、一定的技能,还要有一个完善的心灵和自省能力,既能保护自己,也能保护来访者。

国内哪类心理咨询人才短缺

魏霞指出,国家目前特别短缺的是心理咨询专业能够做到实务的咨询师,包括督导团队。由于现在很多咨询师培养出来以后很多机构没有办法送出去,因为没有那么多人来求助,就没有办法让这些人成长和训练。祁小永也表示,首先大家在观念上面还没有形成。在应用层面上如有什么心理问题,不会马上想到去找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去解决内心的问题,往往是忍着、喝顿酒、找朋友聊一聊,而谁要想去心理中心找心理咨询师进行求助,就会被别人认为是不正常。

国内心理人才发展前景越来越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