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规划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网络规划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篇1

关键词:校园网络 规划设计 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各种数据形式的信息需求和交流的不断增长,使得当今的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从传统的数据处理设备(如计算机)和管理工具中驳离出来,担当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与获取、共享和交流信息的主要工具,并成为人们在当今社会生活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经过了几年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工作和生活方式……Web浏览、E-mail、QQ(上网聊天)、VOD(视频点悉播)、文件传输、远程诊断、电子商务、网络大学及虚拟学校等无一不与计算机网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基于网络的各种应用,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校园网络(CAN ,Campus Area Network)与其它园区局域网络一样,由于它属于单位自有,学校拥有自我建设、自我管理和自我使用的权利,因此,受经费、技术水平及其它方面的影响,校园网络在规划设计、资源建设和应用上很不平衡,差别很大,特别是在IT界目前还未实施网络工程监理的条件下,在建的或已建的校园网络的“豆腐渣”工程为数不少,造成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校园网络的规划设计有多种解决方案,依学校的类型规模和性质的不同,以使网络的设计方案有所不同,体现在技术、应用上更是不同。在传统的语音服务(诸如电话、蜂窝移动电话)无法满足人们的各种信息需求的今天,对图形、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已成为人们依赖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的重要资源。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对一个高速的、资源丰富的和应用多方面的校园网络的需求是迫切的、必需的。也是网络规划设计者永远追求的目标。教育部最近实施的“西部大学网络工程”及“关于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对校园网络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一个高速、高效而又安全、资源丰富、应用广泛的校园网络在规划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建立近、中和长期发展规划

依据本校建网资金的安排,在听取校内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教学科研的内容及其发展的需要,制定一个在未来十年中的近期、中期及长期的建设规划,以保持网络建设的延续性,并保护先前的投资(含各种硬件、软件及信息资源),能融入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新应用。

2.IP地址资源的利用

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地址是在Internet上的站点及相关设备的地址,它是由Internet指定数字委员会(IAAA)确定的,确保了它在世界上的唯一性。在IPv4技术应用于互联网的今天,IP地址资源到2010年将近枯竭,在Ipv6技术应用之前,我们要合理使用IP地址资源。当申请到一个建网的IP地址之后,必须合理地划分子网,每个子网中的IP地址要合理使用,既要满足当今的需要,也要预留将来网络扩展时所需,以便有足够的各类服务器连入Internet。

3.建立相关机构,有计划地培养网络管理员及培训部门用户学会使用信息制作,的工具。

建网单位应该设有一个“网络信息化领导小组”,对网络的规划实施起指导和决策作用。按照建网单位的网络规模,按不同时期的需要,配置专业的网络管理员。针对网络技术应用的日新月异,加上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繁重任务,要加强对师生的应用培训,适应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及安全控制,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4.注重需求分析

网络的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建立和优化的过程,建设网络的根本目的是在Internet上进行资源共享与通信。要充分发挥投资网络的效益,需求分析成了网络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提供了网络设计应到达的目标,并有助于设计者更好地理解网络应该具有的性能;结合学校的办学规模、管理需求和师生对教学科研的需要,确立一个性能较高的网络计算平台,如图1。

同时,经过系统的需求分析,网络的设计者还能更好地作出决策,评价现有的网络,提供移植的功能及给所有校内师生更为合适的资源。

5.组网技术的选择

目前,可用于校园LAN(局域网)的技术有Ethernet(以太网)、Fast Ethernet(快速以太网)、 Gigabit Ethernet(千兆位以太网)、Token-Ring(令牌环网)、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和ATM(异步传输模式)。从网络应用、维护、安全和扩展方面而言,Fast Ethernet和ATM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同时,Gigabit Ethernet技术已成为大型Fast Ethernet的升级目标。虽然Fast Ethernet和Gigabit Ethernet因采用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而广泛地存在着“广播风暴”的问题,但可以更好的传输介质和交换设备予于克服,其实出的优点是兼容先前的设备投资,师生的网络应用及培训更易进行,网络的可管理性和扩展性也很好。ATM是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它在WAN(广域网)上体现的强大功能和在LAN上的成功应用,均以事实说明了它的技术的先进性。在ATM中,不同速率的各种数据,如语音、图像、视频都被分成标准的53字节的信元,以光纤作为传输通道,避免了以太网中的“广播风暴”,提升了网络的整体性能。但是ATM不兼容以往的以太网投资,其管理和操作有异于传统的以太网平台,故不适用于以太网的升级改造。

6.校园网络的设计模式

一个良好的设计方案除体现出网络的优越性能之外,还体现在应用的实用性、网络的安全性、易于管理性和未来的可扩展性。因此,设计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① 要适应未来网络的扩展和拓扑结构的变化。

② 要能为特定的师生用户或用户组提供访问路径。

③ 要保证网络能不间断地运行。

④ 当网络扩大和应用增加时,变化的网络结构要能应付相应的带宽要求。

⑤ 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能够支持网上大多数的师生用户。

⑥ 能合理地分配用户对网内、网外的信息流量。

⑦ 能支持较多的网络协议,扩大网络的应用范围。

⑧ 支持IP的单点传送和多点广播数据流。

篇2

关键词: 校园 计算机 网络 系统 设计规划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ampus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in design of related content.

Keywords: campus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desig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学校校园网建成后,将为全校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学生提供一个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环境,并将计算机引入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等各个领域。改善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环境,提高其水平。熟悉现代化的工作环境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手段,有利于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人才。

1.用户需求分析

1.1 学校的背景:

大学是一所极具现代意识、以现代化教学为特色的地方。为了更好地使用电脑这一现代化的高科技产物,使其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计划在校内建立校园网并与国际互连网(Internet)相连。

我们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讲究实效、安全可靠”的原则,进行大学校园网综合系统设计,以满足校园内计算机系统的需要。

1.2 系统应用分析:

1.2.1 校园网用提供功能:

连接校内所有教学楼、实验室、宿舍楼中的PC。同时支持约600用户浏览Internet。

提供丰富的网络服务,实现广泛的软件,硬件资源共享,包括:提供基本的Internet网络服务功能:如电子邮件、对外个人主页服务、ftp服务、域名服务等。提供校内各个管理机构的办公自动化:[page]

1.2.2校园网对主机系统的主要要求:

主机系统应采用国际上较新的主流技术,并具有良好的向后扩展能力;

主机系统应具有高的可靠性,能长时间连续工作,并有容错措施;

支持通用大型数据库,如SQL、Oracle等;

具有广泛的软件支持,软件兼容性好,并支持多种传输协议;

能与Internet互联,可提供互联网的应用,如WWW浏览服务、FTP文件传输服务、E-mail电子邮件服务等服务;

支持SNMP网络管理协议,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1.2.3 校园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应满足如下要求:

网络方案应采用成熟的技术,并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技术;

采用国际统一标准,以拥有广泛的支持厂商,最大限度的采用同一厂家的产品;

方案应合理分配带宽,使用户不受网上“塞车”的影响;

应充分考虑未来可能的应用,如桌面将承受大型应用软件和多媒体传输需求的压力;

该网络方案要具有高扩展性。能为用户未来数目的扩展具有调整、扩充的手段和方法;

1.2.4校园网对网络设备的要求:

高性能;所有网络设备都应足够的吞吐量;

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应考虑多种容错技术;

可管理性;所有网络设备均可用适当的网管软件进行监控、管理和设置;

采用国际统一的标准;

高性价比:尽最大可能提高设备的性价比。[page]

2. 网络规划

2.1 目前各主流网络结构概述:

2.1.1 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

快速以太网实际上是10Mbps以太网的100Mbps版本,所以它的运行速度要比10Mbps以太网快十倍。在用户已经很熟悉传统以太网的情况下,快速以太网相对其他高速网络技术更容易被掌握和接受,它可以应用在共享式和主干环境下,提供高带宽的共享式网络或主干连接,同时也可以应用在交换式环境下,提供优异的服务质量(QoS)。快速以太网与传统的以太网技术相似,毋庸赘言,此外它还具备以下优点:

① 快速以太网和普通以太网同样遵循CSMA/CD协议,现有的10BaseT网络设备可以相当简便地升级到快速以太网,保护用户原有的投资,与其它新型网络技术相比,更方便地使现有的10MbpsLAN无缝连接到100MbpsLAN上。

② 100BaseT集线器和网络接口卡,只需要比10BaseT同样的设备多花少量费用就可提供比普通以太网高10倍的性能。因此,100BaseT具备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③ 快速以太网(100BaseT)已得到IEEE任命标准为802.3u,并得到了所有的主流网络厂商的支持。

2.1.2 千兆以太网技术

千兆以太网是相当成功的10Mbps以太网和100Mbps快速以太网连接标准的扩展。IEEE已批准千兆位以太网工程IEEE802.3z。

千兆位以太网和已充分建立的以太网与快速以太网的节点完全匹配。最初的以太网规范由帧格式定义,且支持CSMA/CD协议、全双工、流控制和由IEEE802.3标准定义的管理项目,千兆位以太网将使用所有这些规范。

总之,千兆位以太网和管理员以前使用和了解的以太网相同,所不同是仅仅是比快速以太网快十倍和它与当前的高带宽需求应用程序相协调的额外特性,而且和日益增强的服务器和台式计算机的功能相匹配。我们可以看到主干和各网段及桌面已实现了无缝结合,网络管理变得不再让用户望而生畏。[page]

2.2 网络总体规划

综上所述,此次校园网设计主要采用千兆以太网的设计方案在网络方案的选择上,采用千兆以太网做为校园网的网络总体结构无论在高带宽、可适应性、可扩展性、高性价比、良好的管理性和维护性等各方面都是最明智的选择,成为学校校园网完整的、经济的解决方案。

3.交换局域网技术

某学院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设计中, 采用了交换局域网技术. 这是90 年代初开始成熟并发展起来的新的网络技术.

随着网络应用的深人发展, 客户机/ 服一务器结构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使传统的共享L A N 的交通日趋拥挤, 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要. 网络瓶颈迫使人们采用网段微化来提高带宽, 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并造成网络成本人幅提高90 年代初, 交换网技术开始成熟并发展起来。它标志着网络技术的又一次革命。

3.1交换网技术的应用

交换网与基于网桥、路由器的传统广播式共享介质L A N 不同, 它为网络上每个终端站提供独占的点一点线路, 将传统共享L A N 在每一时刻只能为单一用户服务的串行方式,改变为可同时支持多对通信的并行方式. 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网络瓶颈问题, 形成所谓虚拟L A N 的逻辑网络。

学院院校园网设计中采用的交换式局域网技术, 利用智能交换器, 将网络划分为若干独立的子网(即划分为网段), 从而增加了整个网络的有效带宽, 增加了各个网段的吞吐量,提高了网络性能。这些智能交换设备由交换器、智能集中器和堆栈式集线器组成, 构成了一个分布式和分层式的管理结构, 对网络实施监测、分析和逻辑网络管理, 有效地实现了交换组网的功能.。

3.2交换局域网的结构

交换式局域网必须采用星形拓扑结构。这种结构从一个中心点向外辐射. 在这个中心点放置交换设备, 当所有线路集中到中心点时, 就有可能同时接通多对线路, 使串行变为并行。这样就形成了交换式局域网. 同时, 交换设备也有效地解决了星形拓扑结构的瓶颈问题。

网络拓扑结构的进步(总线型到星型)及交换设备的功能, 真正使网络从共享变成独占,串行变成了并行, 从而建立了真正地理位置分散的网络该学院校园网设计采用了星形拓扑结构, 易于调整, 易于发展.交换式局域网是A T M (异点传输模式)的过渡技术. 虽然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布局有限、组网复杂等, 但它无疑使网络技术进人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使网络管理变得轻松自如。

4.组网方式

结构化组网是目前组网的新方式. 这种方式是通过建立网络中心来实现的。学院校园网的设计体现了这种思想. 在这样构成的结构化网络中, 由于采用了交换技术, 以及物理上的星形拓扑结构, 使网络中心具有很强的可管理性, 控制、分配的灵活性和较佳的性能.在结构化组网设计中, 采用结构化布线的方法, 即以物理上的星形方式连接网络中心和各个智能集线器. 利用交换设备, 多层次设计网段. 功能强大的网管软件, 使网段灵活的生成、移动和管理, 网络的管理者可以在用户级和网段组灵活的修改、访问网络.以结构化、层次化

、星形连线结构和智能交换设备为基础的我院校园网设计, 建立了一个局域网基础平台, 易于查错和故障隔离, 易于网络监测和管理.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 提供了现代化管理手段, 在校园网上将建立全院管理信息系统, 逐步实现学校教学、科研和人事、财务、物资信息管理现代化; 利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 实现全院信息共享和信息传输电子化; 逐步实现行政办公自动化, 如文字处理、文档管理、综合查询、统计报表和电子邮件等; 逐步实现图书资料情报检索自动化,最终建立学校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发挥校园信息系统整体管理的综合效益.

结束语

总之, 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日标, 将是为全院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一个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环境, 将计算机引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各个领域, 提高教学质量, 使教师和学生熟悉现代化的分布网络环境, 掌握先进的教学和科研手段, 适应21 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无线局域网;WLAN;AP;802.11G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14-3684-03

Exploring the Model of Expansion of Wireless Campus Network Based on Network Resource in Vocational School

ZHOU Li-shan

(Ningbo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re School, Ningbo 315000, China)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starting establishment of wireless cities. Hongkong has finished the project, while developed cities like Shenzhen are also preceding the project. Establishing the wireless campus network has more practical meaning.Our school starts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network early, with a certain scale. When the school building was transformed, the school network was re-distributed to increase access of education network, the three core routers and core switches,but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wireless network. At present, each teacher is equipped with a built-in WLAN notebook computer, demanding wireless Internet access. Wireless network can be applied to some places not easy to be cabled. Now most schools have network, the question is how to make the network reach every corner of the schools, shus forming the real campus network.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way to construct the campus network using WLAN technology, make network reach every place in school and maintain the network easily.

Key words: WLAN Network; WLAN; AP; 802.11G

1 无线网络技术分析和基础架构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技术有蓝牙(Bluetooth)、IEEE 802.11 系列、HiperLAN、HomeRF技术等。其中,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是IEEE 802.11 系列。IEEE 802.11b可支持11Mbps共享接入速度,采用2.4GHz ISM频段;与此相似的有IEEE 802.11a 技术,它采用了5GHz频段,其速率高达成54Mbps;新出现的IEEE 802.11g其实是一种混合标准,它即能适应IEEE 802.11b标准,又符合IEEE 802.11a标准。在目前业界已经推出最新的802.11N,其传输速率可以达到惊人的双向300Mbps 单向600Mbps。但在目前情况下,相对来说价格会比较高一点。从性能,产品成熟度,稳定性,成本等综合考虑,IEEE 802.11g 无论在各方面占有优势,因此无线校园网目前可选择IEEE 802.11g标准。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包括无线网卡和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AP)。无线局域网利用常规的局域网(如10/100/1000M以太网)及其互联设备(路由器、交换机)构成骨干支撑网。利用无线接入点(AP)来支持移动终端(MT)的移动和漫游。配有无线网卡的台式PC机、笔记本电脑或其他设备就可以与无线网络连接起来。

对于客户端,无线网卡作为无线网络的接口实现与无线网络的连接。无线网卡根据接口类型的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PCMCIA无线网卡(适用于笔记本电脑,支持热插拔)、PCI无线网卡(适用于台式机)和USB无线网卡(适用于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支持热插拔)。

无线接入点的作用是完成WLAN和LAN之间的桥接。WLAN工作站也可漫游(Roaming)在不同的AP之间。若不加外接天线,AP的覆盖理论上在视野所及之处约250m。但若在半开放性空间,或有间隔的区域,则约30~50m左右。由于微波是直线传播,所以微波都是小角度穿透几面墙体,墙体将减弱信号,如果墙体为钢筋混凝土,信号则会更弱。所以,在实际情况下(通常在室外),还需要加上外接增益天线,使距离到达更远、信号更强。

2 校园网络的规划选择――“有线”还是“无线”?

校园网络的规划设计有多种解决方案,依学校的类型规模和性质的不同,以使网络的设计方案有所不同,体现在技术、应用上更是不同。在传统的语音服务(诸如电话、蜂窝移动电话)无法满足人们的各种信息需求的今天,对图形、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已成为人们依赖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的重要资源。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对一个高速的、资源丰富的和应用多方面的校园网络的需求是迫切的、必需的。也是网络规划设计者永远追求的目标。

校园内部铺设网络的工程涉及面很广,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均会对现有的校园环境产生不少影响,这一点在发展历史较长、校内新老建筑并举的校园内表现的尤为明显。从投资、施工周期、网络维护、升级等多个方面着眼,学校需要一整套能够多快好省建设校园网络的方案。

随着无线局域网技术和无线产品的成熟,无线网络为校园网建设提出了新的可行的思路。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a/b/g 能够与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平滑无缝的连接,并能与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和终端设备互联,与有线网络资源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整合性。

无线网络的特殊优势在于:采用无线联网技术,具有高度的空间自由性和网络灵活性,避免了大规模铺设网线,有效的削减了施工费用,并且建设周期很短。无线局域网带宽很宽,适合进行大量双向和多向的多媒体信息传输。无线局域网产品通常与有线以太网配合使用,主要适用于便携终端应用较多的场所、范围较大而信息点分布稀疏的场所、环境恶劣或其它不适合布线的场所等,有助于简化网络结构,增加网络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目前,无线校园局域网在国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很多大学及少数中学等相继采用了无线方式搭建或者补充校园网。无论是校园内部信息点的分布设计、校园内建筑物间的网络连接,还是学校本部和分部的联网,无线网络技术都能发挥作用。此外,无线网络环境的引入,也为崭新的无线多媒体提供了应用平台,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引入新的天地。

无线校园网,就是通过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技术,在校园中建立的无缝无线通讯网络,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处在网络中,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园网。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已拥有的有线网络,只能提供固定而有限的网络信息点,无法满足学校师生随时随地共享教育网络资源的需要。无线校园网正是顺应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前进步伐,蓬勃发展起来的。 无线校园网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的高度的空间自由性和灵活性;可以避免大规模铺设网线和固定设备投入,有效地削减了网络建设费用,极大地缩短了建设周期;目前教育网用户非常期待实现的许多需求,如网络信息点流动的需求、难以布线区域网络建设的需要、利用网络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以及信息化建设中降低成本和保护投资的要求等,通过无线校园网的建设,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基础和途径。 国际上,拥有无线校园网,已经成为现代化校园的一个标志。

3 无线校园网建议方案

在校园无线网络建设需求中,主要存在三种典型的应用环境。第一是校园内的户外公共区域;第二是局部开放的室内大环境,如典型公共教室、图书阅览室等;第三是房间多、用户数量不多但分布较散的楼宇,如教学办公楼、宿舍等。

3.1 室外区域无线覆盖方案

学校体育场、中心广场、教学楼宇间公共区域等,一般是学校需要实现无线覆盖的室外公共区域。根据需覆盖的室外区域的实际情况,可以设计建立多个无线覆盖基站,采用重叠交叉无线覆盖的方式,完成区域的无缝无线覆盖。具体项目实施中选用室外型无线路由器,在空旷地方,信号传输距可以达到300M~600M左右,视空间大小可以使用多个,或者使用室外无线 AP,配合室外大夹角定向天线,成功实现系统设计目标。

图1 无线校园网解决方案 图2校园平面示意图

3.2 室内区域无线覆盖方案

室内覆盖区域的大小和建筑结构的复杂程度往往差别很大,根据具体需求,设计多种室内覆盖解决方案。

一般来讲,针对局部开发的室内大环境,如图书阅览室、礼堂、体育馆、大教室等,网络用户数量较多而集中,推荐设计以单个AP小面积覆盖,多个 AP整合交叉覆盖形成大面积覆盖区域,每个AP都独立接到交换机上,保证有效带宽更宽。在具体实施项目中,采用兼容802.11b/g标准的室内无线Ap产品,完成无线网络的室内覆盖。针对办公楼、教学楼等结构较为复杂的室内区域,可根据建筑结构具体情况,选用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采用高灵敏度、穿透能力强的无线AP产品,配合分离式吸顶天线,以一个AP配合一个天线,或一个AP配合多个天线,完成室内区域的完全覆盖。在项目具体实施中,选用无线AP,配合室内吸顶天线,完成楼宇内部无线覆盖。采用分离式天线设计,可以适应无线设备与高增益天线的连接使用,以保障高质量的无线信号能够覆盖更远距离,同时增强设备在干扰较大的频率环境中使用的能力。

方案二:采用室外覆盖方式,选用室外无线AP,通过天线聚集无线信号,使无线覆盖范围更大、更远,穿透能力更强。设备与天线安置于楼宇顶部或底部,以无线信号向下或向上整体覆盖楼宇。在项目具体实施中,系列室外无线AP,配合全向天线或定向天线,完成无线网络覆盖要求。

选用具有AP、AP CLIENT、点对点、点对多点无线网桥多种工作模式的设备,可实现单AP工作、多AP组网连接、大范围无线覆盖、漫游等多种工作模式,使用非常灵活方便(如图5)。全天候防水、防尘全密封的设计,产品拥有超强的免维护特性。 这样的设备现在各主要厂商生产的都有,包括CISCO,华为,H3C等厂商都有全系列的产品用来组建无线校园网络的建设。

总之,主干网络采用稳定的有线高速传输的基础上,采用无线网各来进一步扩展这是非常理想的一种建设方案,也大大增强了网络使用的灵活性,无线上网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和方便,移动性的需求都是需要的。更主要的是无线网络建设有着成本低,维护方便等明显优点,在学校中,有着实际广泛的应用,也是以后校园网建设的一个重点,有条件的学校应考虑着手实施。

参考文献:

[1] [美]PeterT. Davis1无线局域网[M].刘的贵,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1.

[2] 宁录游,张中兆.无线局域网技术[J].电子技术,2000,(7).

[3] 韩旭东,曹建海,张春业.IEEE802. 11g协议关键技术及性能分析[J].现代通信,2003,(12).

篇4

关键词:校园网;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9-6677-02

2010年国家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面重点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并明确“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等具体内容。这些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视,强调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在推动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校园网建设的必要性

校园网的建设是现代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的体现;是学习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是学校提升及长远发展的基础。校园网建设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管理方式的改变

校园网建设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解决我校因地域分散、单位众多带来的管理方面的障碍。校园网建设既具备高职教育的管理和教学实体,还具有开放教育的教学实体,具备高校教学的完整功能。对于这样一个教育集团,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十分必要的[1]。

1.2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益

我校目前的资产管理手段还基本上处于传统手工作业阶段(部分实现了计算机辅助管理),由于信息不透明,数据获取难,很难在决策上做到科学化,造成大量的积压和浪费。比如在实训仪器管理上,学校无法及时掌握实训器材利用率以及使用状态。如果有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实训设备管理和采购计划的科学化,就可减少实训设备不必要的采购,节省大量的资金。因此,改变传统管理手段,对学校来讲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情[2]。

1.3 提供快捷渠道,实现数据共享

学校需要随时向用人单位提供学生在校期间的相关信息(如平时表现、学习进展、实训结果等),并随时与用人单位协商跟踪学生的相关处理事宜。因此,需要改变目前由于学校数据共享困难,相关部门很难为用人单位即时提供类似服务的现状,建设一个能够实现数据综合利用的信息化平台,实现相关信息的即时汇集、利用[3]。

2 校园网现状与分析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由两个校区组成,总体来说,两个校区网络均已初步建立,在院本部校园网系统中除了已建成的校园网核心设备、汇聚设备、接入设备外,还配备了防火墙、IPS、防毒墙、网上信息实时监控系统、SAM 计费系统等安全保障系统。在网络出口线路租用上,校本部共租用了三条校园网出口线路,包括:电信100M的互联网出口线路;联通 100M的互联网出口线路;8M教育科研网线出口线路。另外学院在服务器、存储等系统方面的建设相对比较缺乏,主要表现为已建成的一些机架式服务器和低端磁盘阵列系统,主要运行着当前各校园信息化系统,大多现有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已比较陈旧、性能相对比较低下、功能也比较单一,而且在设备分布及管理方面相对比较分散。

从现有校园网建设及运行情况了解分析,当前校园网的建设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设备陈旧、稳定性差

当前校园网中大多数网络设备使用年限已比较长(关山校园网核心交换机CISCO6506 交换机建设于 2006 年(使用年限已 7 年),各楼栋接入交换机设备使用年限大多已接近或者超过 5 年),都已经超过了 IT 项目建设的正常生命周期,设备的稳定可靠性方面很难得到保障,而且在安全机制方面的支持也比较欠缺。

2.2 技术落后、负载过重

当前校园网核心设备品牌型号比较杂乱(有锐捷的、思科的等),大多数核心交换机技术也比较落后,支持比较常规的静态路由及动态路由协议,在网络安全机制、地址空间分配、组播安全、小包处理能力等方面缺乏严重的不足,而且当前设备的端口数量也比较缺乏,有的核心交换机端口已经基本用完,无法满足今后网络扩展接入的需求,已经很难满足新一代数字化校园应用需求。

2.3 校区之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

当前我校关山校区、汉口校区、余家头校区尚未互联互通,无法感受网络带来的便捷,很多协作业务如公文流转等都需要定期到关山校区办理,从而对我校日常办公、人事管理及教学信息化产生严重的影响。

2.4 出口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利用

当前校园网有2条以上的出口链路资源,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一方面,出口资源的实际利用率相对比较低下,而且多链路之间经常会出现有的出口链路比较饱和,有的出口链路比较闲置;另外一方面由于校园网用户P2P等应用的滥用,大量占用有限的出口带宽资源,使得出口资源利用的有效性非常低下。

3 校园网规划设计的思路与目标

校园网建设将有效重新组合学校的资源,为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提供开放、高效的平台,将重构学校的管理模式,同时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支持[4],信息化校园将帮助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实现以下目标:

3.1 信息标准化

校园网的数据是比较复杂的,包含了学校各个不同部门的数据,比如:教务部门的课程、学生、教师、成绩等;财务部门的报销、资产、工资等;科研部门的课题、论文统计等;实训中心的设备、耗材等。这些数据必须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遵循统一的共享原则,减少重复数据的产生的问题;实现不同系统的数据使用。

3.2 资源数字化

在校园网建设中,为了提供高效信息化的服务目的,需要将学校管理、教学过程等重要环节中的非信息化资源转变成标准的数字化资源,使得校园网的覆盖范围和使用深度得以提升;校园网建设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学校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的体现。

3.3 系统一体化

在校园网环境中,不同部门采用了不同的开发平台来开发本部门的系统,在校园网中应该统筹考虑使用的要求采用统一标准的数据中心、统一的身份验证、统一的接口,实现各部门各系统的集成和整合,提供一个综合的数据、身份一致的服务平台。

3.4 设施规范化

校园网设施包括布线系统、网络路由交换设备、服务器系统、存储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系统等,通过对以上各系统进行整合,按照需求进行小型化建设,将会为实现更安全、更可靠、更高水平的校园信息化应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 校园网设计方案

从分析现状来看,学院校园网当前采用 2台 Cisco 6506E交换机并配置防火墙模块作为校园网核心交换机(经费受限的情况下,可以暂先买 1台),两台核心交换机分别建于2007 年和2009年,从使用年限来看已经达到或接近网络设备正常运行的生命周期,另外当前的汇聚交换机大都是采用单链路方式分别上联到两台核心交换机,所以虽然核心交换机是两台,却没有实现汇聚到核心之间链路的冗余连接,没有真正意义上确保校园网骨干的高可靠性。

设计新采购一台主流网络厂商的虚拟化多业务三层交换机作为校园网核心交换机(现有的2007年采购核心交换机可以过渡为汇聚交换机或者冷备份交换机),两台核心交换机之间通过虚拟化交换技术实现两台交换机的引擎有效叠加,汇聚交换机通过千兆双链路分别上联到两台核心交换机,并实现跨交换机的端口捆绑,确保核心网络的高可靠性,同时两台交换机引擎的交换容量有效叠加后,双倍提高了核心网络的交换性能。

每台核心交换机上配置高性能防火墙模块,通过灵活设置虚拟化防火墙及防火墙策略,有效实现外网与校园网之间以及校园网与数据中心网络之间的边界保护,另外两台核心交换机上的防火墙模块通过虚拟化交换技术进行有效地集群,确保防火墙系统的高可靠性。

核心交换机的选型应当同时考虑需要支持无线控制器模块、入侵防护模块、广域网加速及负载均衡等业务模块,从而简化校园网的配置,提供校园网的安全性和性能,同时充分体现项目建设性价比。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园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需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功能、成本、发展预期等因素统一考虑,提出符合自身发展要求,具有数据标准统一、资源信息化强、应用系统广泛、网络安全规范的建设规划方案。

参考文献:

[1] 鲁立.浅谈网络安全技术与校园网络安全解决方案[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2):179-180.

[2] 黄琼珍.高校校园网教育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4):75-80.

篇5

摘要:本文以高职“综合布线工程”课程为例,介绍了我院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体现专业课以“应用为目的”,结合项目教学法的教改实践。

关键词:综合布线;技能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课程改革的目标

综合布线工程不但要求学生具备制作网线、打接水晶头等技能,还要具备规划、设计、组织、管理工程的能力,以及遵循工程标准的思想。经过社会调查,社会上需要的也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我们提出专业课以“应用为目的”,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的方法的教学改革思想。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是,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线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而对课程总体的理论体系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就可以了。

2教学内容改革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我们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调整,大大地减少了纯理论的教学内容,把重点放在网络工程和综合布线两大块上。在网络工程中增加了小型局域网组建、无盘网络、无线网络组建等小型网络工程建设内容,可以让学生比较快地接触到路由器和交换机设置,熟练掌握服务器的安装与调试。大型网络工程部分,结合学院校园网的实际,着重介绍校园网的设计规划和管理维护。综合布线部分则在前面的基础上,以工作需要,分模块来学习和强化必要的技术。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动手操作才能完成每个工程项目,在完成整个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独立探索及合作学习的意识得到强化。

3教学环境改革

综合布线课程把教室搬进网络中心、带进实训室。我们带领学生参观网络中心,让学生头脑中形成大型网络、智能大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到设计与实现一个合理综合布线系统的六个步骤:获取建筑物平面图;分析用户需求;系统结构设计;布线路由设计;绘制布线施工图;编制布线用料清单。通过参观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每个子系统的功能,以及基础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

除了参观网络中心之外,需要建设一个综合布线的实训中心,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实施工程。实训中心用模型展示各种布线环境,如建筑群、建筑物之间、穿越公路、地沟布线等。而工作区、水平区、垂直区、管理区和设备区都采用实景设计,学生可以亲自布线、安装配线架、安装线槽、打接网络模块。布线结束可以使用各种测线工具来测试施工线路和通道链路。

建立网络专业机房,在这里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二、三层交换机的设置,路由器和防火墙的配置与调试,安装配置文件服务器,FTP和WWW服务器等等。学习管理并监视网络流量,划分VLAN,组建无线网络等。

4教学组织形式

结合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改革思想,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具体项目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项目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和教师的指导自己解决问题。根据综合布线系统课程特点,我们结合实际综合布线系统项目建设流程来确立综合布线技术知识体系结构。包括整个布线系统的规划设计、预算、施工、测试和验收,再通过项目教学法来体现这些知识模块的实际应用。在做每一个项目之前,首先指导老师把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由指导老师示范,慢慢演示操作步骤,同时阐述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应该要注意的,为什么要特别注意,指出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提示劳动安全。接下来由学生进行分组操作,指导老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并给予帮助。在每个项目练习中,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独立解决,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提问、检查工作质量等方式评定得出平时成绩。在此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职业专业技能,而且还应重视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包括守时、工作态度、责任心、行为规范的训练、与人合作、协调、交往能力、独立计划、组织、实施的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考核成绩以平时成绩为主,并可以结合一些建筑图纸进行智能大厦楼宇设计方案的考核,让学生设计出总体设计方案,用AutoCAD或Visio等软件绘制出综合布线设计文件,包括设计总说明、主要材料设备清单、总平面图、各楼层弱电平面工程图及管线预埋、绘出管线施工图纸等。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考核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以及规划和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局域网组网;网络技术;网络管理员

中图分类号:TN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0-0000-01

"LAN Network Engineering" Teaching

Cheng Shoumian

(Hubei Xiann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Xianning437100,China)

Abstract:"LAN network project" is a computer network or similar technical expertise of one major basic for required courses.The following courses from course architecture in the position,course training objectives,textbook selection,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elaboration of this course,teaching methods,to promote this course teach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improve the teaching standard of this course.

Keywords:LAN network;Network technology;Network administrator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局域网已深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小到家庭网络、网吧,中到校园网络、企业网络,大到行业网、城域网等都属于局域网的范畴。因此,深入学习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的组建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局域网组网工程》在网络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局域网组网工程》这门课程在网络专业体系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是网络工程方向学习必不可少的课程。它依据《计算机实用操作技术》课程,掌握操作系统的应用和培养文档书写能力;《计算机网络基础》系统的讲解了网络技术相关的基本原理和网络应用技术,使学生掌握了网络的理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训练了学生组装计算机的能力,实践了系统维护操作和解决方案,掌握了一定网络管理知识。这些课程为组建网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网络组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局域网组网工程》课程的培养目标

作为《局域网组网工程》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有:搭建小型局域网络、局域网综合布线、Windows server 2003组网技术、Intranet常用服务、Windows网络管理、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对我们高职学生学习该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主要是针对初级并介于中级的网络管理员以及为网络工程师职业打下坚实基础。要想成为中高级网络管理员必须经过后续课程的不断努力学习。

(一)职业所需的专业能力

1.针对用户的需求分析,规划一个简单的网络项目,并能书写简单的网络规划设计方案;2.能根据网络规划,用Visio软件或者亿图图示专家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3.能根据网络规划,完成网络系统物理设计;4.能根据网络规划,选择合适网络设备和安装调试;5.网络服务器、网络管理软件的安装和配置;6.能对实施的项目进行简单的网络测试;7.能对实施项目后所出现的网络软、硬件故障进行简单的分析、诊断、测试和排除;8.能掌握计算机或局域网络与互联网连接的各种方式。

(二)职业所需的通用能力

1.安全操作意识;2.团队协作精神;3.养成自学习惯;4.与人沟通意识。

三、《局域网组网工程》课程教材的选取

我们选取苏英如主编的《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出版)和斯桃枝主编《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出版)作为我们的教材。《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这本教材适合高职高专的培养特点,依据教育部提出的高职高专教育“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从实际应用的需要(实例)出发;选取的内容上,又很强的应用性和实际操作性。同时,引入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局域网技术与局域网组建》这本教材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前四章是必备的网络知识,后三章以项目式讲解局域网的搭建过程,还以一所大学的校园网组网方案为例,把一个完整的真实项目呈现在学生面前,针对性强,实用性好,是高职高专教学中可选的比较理想的教材。

四、《局域网组网工程》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本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来展开。以序化教学内容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较科学的设计了学习性工作任务、项目。以项目教学为主,给定项目步骤如下:1.网络系统规划和需求分析;2.网络系统逻辑设计;3.网络系统物理设计;4.网络设备的选取和安装调试;5.网络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6.网络系统测试;7.网络系统维护。

五、《局域网组网工程》课程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虚拟、真实环境相结合。以学校的校园网为项目对象,按照项目实训步骤进行教学。教师在虚拟(虚拟机和思科模拟软件)和真实(局域网实训工程实训室)的组网环境中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在虚拟(虚拟机和思科模拟软件)和真实(局域网实训工程实训室)的组网环境中进行操作练习;在实训室中,学生按分组用真实的网络软硬件进行网络组建训练。然后输送学生到附近的校外实训基地真实的环境中组建网络,直接掌握职业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苏英如.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东正科技.局域网组建与维护实训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篇7

【关键词】职业院校;集约式方法;信息化建设;网络管理;服务应用

0.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信息化应用涉及教学、科研、管理、思想政治教育[1]、服务等多方面,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信息化基础。

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普遍起步较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这主要是因为职业院校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人才,缺乏持续性的建设资金投入。近年来,国家对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也逐步加大,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通知中明确提出建立500所职业院校(高职和中职)信息化试点,重点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开展试点,这项工作已经进入了组织和实施阶段,这将为职业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遇[1]。

兰州工业学院的前身是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兰州工业学院在高职高专办学阶段,学院网络中心针对职业院校本身和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在多年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集约化的信息化建设、网络管理和服务应用方法,本文将对我院的集约式信息化建方法、实践和经验进行研讨和总结,希望能够为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1.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

信息化基础平台主要由校园网络硬件系统和各类网络应用支撑系统组成。应用支撑系统包括Mail系统、Dns系统、Dhcp系统和Cdn网络加速等内容。我们通过深入研究各类开放源码技术,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采用集约化建设方法,将开源技术部署到信息化基础平台上,既节约了建设成本,又提升了网络性能,提高了信息化基础平台的技术水平。

1.1校园网络硬件系统

1997年,兰州工业学院校园网络接入中国教育网,在校园网络建设和应用初期,我们就采用开源技术,利用学院淘汰的PC服务器,规划部署基于开源Linux的路由和防火墙方案,实现路由转换和防火墙应用。2004年,校园网络由单一的出口升级为教育网和电信公网双出口,我们采用Linux开源软件包Iptables实现NAT(网络地址转化),用Linux路由软件Iproute实现双出口策略路由[2],运行效果良好。2009年,学院校园网络由双出口升级为三出口,我们才选用了高端专业路由设备。

学院校园网络服务器和部门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器由网络中心统一集约化管理,各类服务器集中放置在符合国家标准的主控机房,这样既能保障服务器设备的可靠运行,又能保证各类数据信息的安全。

1.2各类网络应用支撑系统

学院校园网络各类网络应用支撑系统基本采用基于Linux的开源方案设计,2008年以后,我们陆续将Mail系统、Dns系统、Dhcp系统和Cdn系统迁移到Linux平台,具体部署方法如下:

1) Mail系统

校园网络建设初期,我们利用Send Mail部署了支持POP3和SMTP的电子邮件系统,能够使用Outlook或Foxmail进行邮件的正常收发,其后我们又利用Squirrel Mail部署了基于Web的邮件系统,并尝试进行垃圾邮件过滤;2004年,我们选购了专业邮件系统,为网络用户提供邮件服务;2010年以后,学校获赠微软公司的Live@Edu邮箱,该邮箱具有大容量、发附件和友好的用户界面,现在主要提供给学生用户免费使用。

2) Dns系统

Dns系统使用Unix和Linux下著名的ISC Bind9进行部署,学校拥有和两个域名,均由bind进行域名解析。2011年,经多次比较分析,我们采用了Wddns系统,Wddns是一套基于Bind+Mysql构建开发,Web在线管理的智能Dns系统,该系统功能强大,安装方便,易于管理和维护。

3) Dhcp系统

Dhcp系统为全校提供动态IP地址分配服务,我们同样采用Isc Dhcp开源方案设计,利用Linux的rpm包或者yum命令可以很轻易的进行安装和部署,日常维护也比较容易。

4) Cdn系统

专业的Cdn网站加速系统比较昂贵,我们采用了开源方案Wdcdn来实现,Wdcdn是一套基于Linux+apache+squid架构开发的Cdn缓存加速系统及管理系统,配合Wddns系统,简易快捷地实现网站内容加速,目前学校网站在已经中国网通线路出口做了加速。

2.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

信息化应用平台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和信息服务系统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由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和科研管理系统等组成;信息服务系统平台由学院门户和系部网站平台、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平台,教学资源网站等组成。

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内的子系统主要是专用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些核心类的管理系统的开发难度很大,建设时我们主要以选购成熟系统为主;信息服务系统平台主要以自建为主,由网络中心负责建设,管理和维护,校内各个部门主要负责相关内容的制作和提交,具体实现方法分述如下:

1) 学院门户与系部网站平台建设

我们采用基于Linux系统的设计方案 ,自主设计了能够同时支持静态HTML、PHP、JSP的虚拟主机系统,为学院系部和各部门提供相互独立的二级域名和主机空间;为各部门管理员开通SSH安全维护方式,由管理员自主维护主机空间;同时,利用开源软件PHPMyAdmin提供基于Web的MySQL数据库,实现数据库的在线管理与维护。目前,在此信息平台的支撑下,学院共有30多个部门利用该虚拟主机系统了部门网站[3] ,并实现二级网站的自主设计与维护。

2) 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平台建设

该平台与学院门户与系部网站平台建设类似,我们采用相同的方法构建虚拟主机系统,由于课程网站包含大量教学视频,会严重占用服务器资源和网络带宽,我们在Linux服务器上部署了流媒体服务器软件Helix Server,由Helix Server专门针对教学视频进行流媒体;同时也部署基于Flash流媒体的播放环境,实现Flash格式的教学视频。

3) 网络教学平台

我们采用开源Linux架构规划设计网络教学平台,2005年以来,通过测试多种开源学习管理系统,经过比较分析,我们选用Caroline汉化版部署了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给学院教师开放使用。2007年,我们利用该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网络教学系统获得甘肃省教育厅教学改革奖。

3.信息化技术队伍建设

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队伍是高职院校实施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中坚力量。学院网络中心定期开展内部业务学习,研讨信息化新技术;安排管理人员到兄弟院校进行实践和经验交流;积极组织管理人员参加省内外教育信息化学术会议;鼓励管理教师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经过多年的集约式信息化建设,学院培养了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信息化建设队伍。

4.总结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特点,利用好相关开源技术,开展集约式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节约了学院信息化建设的成本,而且具有轻量、部署灵活等特点。开展集约式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在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在管理者的思想层面下功夫,相信本文提出的一些实践经验能够为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傅宇凡.创新成就教育信息化[J]. 中国教育网络,2011(Z1).

篇8

关键词:接入安全;子网划分;操作系统安全;管理机制

  数字化图书馆是一个文献信息中心,能为读者提供电子期刊服务、图书书目数据服务、图书光盘点播和视频点播服务,并且能够拥有自己的部分特色数据资源。要求提供的服务比较多,各特色服务所用的平台也是五花八门,同时,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比较多(通常有人的因素,自然因素,病毒因素),因此,如果对这些主要因素防范不得力,将影响网络硬件、网络数据传输、数据服务器的安全。在对其进行安全设计时,单一的技术或设备保护难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所以,可能通过采用保证Internet的接入的安全、保证干路畅通和合理划分子网、保证软件系统系统的安全、健全管理机制等措施来设计图书馆网络。这种切合实际、低成本、高技术的设计方案实施后,使网络安全性大大增强,而网络的性能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一、保证接入的安全

一些攻击往往来自外网,而某些数字图书馆中购买的电子图书管理系统,如超星电子图书系统、Web Science等数据库需要访问外网;同时,外网的授权用户需要能够访问电子图书馆中数据。所以必须保证接入部分稳定与安全。在外网连接上租用2条光纤线路分别连接ISP与学校,使用路由器接入,然后用一台Sun spark操作系统为Solaris的服务器做防火墙将外网和内网划分开;同时用其做策略路由服务器,使校园网内的用户可以快捷地访问外网资源。在外部用户访问时,首先用Sun spark服务器防火墙进行IP地址过滤,过滤掉非法的IP地址,然后通过用户名+密码模式登录,才能通过防火墙访问内部资源。

二、保证干路畅通和划分子网

网络干路是指各楼的骨干网、骨干网汇接形成的交换中心及连接Internet的接入线路。它的不畅通必定导致大规模的网络瘫痪,使得外部付费用户无法访问内部资源,从而造成极坏的影响。

在光纤干路上采用光纤连接主校区的各大教学楼、校区。主干路使用3对光纤做冗余。由于有些学校有其他分校区而且距离比较远,光纤连入费用较高,因此,可以采用拨号接入的方式连接。可以采用3Com RAS3500作为拨号服务器,分配32个校内电话给该服务器,用户只需要拨这32个号码中的一个,通过认证后,就可以动态分配一个校内的合法IP来访问校内的资源。干路上的安全隐患也有可能来自非技术因素,例如,道路施工光纤被人为挖断;由于某路段起火烧掉部分光纤。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用租用微波通信线路和将策略路由指向ISP线路的办法来保障网络的畅通。

由于有些学校规模较大,地理位置十分分散,各大单位为相对独立的机构,所以需要进行子网划分以便于管理。

三、保证软件系统的安全

由于操作系统是软件系统的基础,所以,保护好操作系统是必需的,对于Windows系统(提供CNKI和VIP镜像等服务)的保护,可以采取取消Guest帐号、取消不必要的服务(如远程注册表操作)、安装诺顿防火墙和相应的杀毒软件、定时查看有无异常的程序运行等方式保证其安全。对Linux或Unix(提供邮件、网络计费、主页、论坛等服务),可以采取关闭许多不必要的端口,定时对系统打包升级等措施来保证其安全。

四、健全的管理机制

数字化图书馆的工作状态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管理机制。如果制度合理、管理得当、执行得力,就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反之,则可能引发各种安全隐患。

在网络管理中规定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检查服务器的日志,通过日志可以清楚地看到有无外来人员登录服务器,以及做了何种修改。对于重要的数据服务器,每日必须做异地备份。管理员的密码必须达到一定的长度并且建议每周修改一次。

一般而言,网络安全是网络服务效率的保障。没有了数据安全,网络服务将成为无源之水;没有网络系统的安全,网络服务将成为无本之木。当然,没有效率的网络传输是得不偿失的。所以,要规划好网络及软、硬件的合理利用。

在接入方面,由于在一个学校有几千台机器要通过防火墙的服务器接入Internet,因此会给该服务器造成较大的负担,同时在数据传输量大时,该服务器处理速度将成为瓶颈。为此,可以使用两台Spark主机做服务器,服务器同时启动用户认证服务,由于服务器的缓存保证出校的流量大大减少,同时认证功能使得非法用户无法登录网络,因此,这样的冗余设计使得网络的安全性能和效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在子网划分方面,连接各教学单位过来的交换机之间用光纤进行串连,这样跨子网间的传输数据的瓶颈问题消失。

在数据存储方面,由于在数字化图书馆中提供了CNKI和VIP等服务,对服务器的访问量、存储的数据量都十分庞大,单个的数据检索查询都会占据大量的CPU时间,因此使用SAN和NAS存储大量的数据,当用户提出一个检索的申请时,检索服务将在服务器上运行,当用户提出一个下载的申请时,下载的服务由SAN和NAS去完成,从而使SAN和NAS的性能比磁盘阵列高。

数字化图书馆网络的安全管理不是引进一个硬件和软件就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的;这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在建设数字化图书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有些问题是从技术上无法解决的,必须建立一套严格有效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避免人为因素破坏,这样才能建立一个高效、安全、低成本的数字化的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刘云霞 数字化图书馆安全性探讨 2009

篇9

――北京西城区实验学校书记、“基于数据交换标准的综合数字校园研究与建设”课题组长 梁 波

北京西城区的基础教育有着深厚的基础和优势,在巩固教育根基和课程改革阶段发展好势头的同时,我们需要着手研究一些关系长远发展的事情。“基于数据交换标准的综合数字校园研究与建设”课题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提出的。当前,网络化、数字化教育正在主导着教育理念的变革。我们探索数据交换,以激发和释放信息管理平台及校园网的潜力;我们推动数字校园课题工作,以驱动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培养校园中信息化人才的创造力,最终促成开放创新、全民参与的信息化应用氛围。

――北京西城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 张 冈

数字化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数字校园是其发展的高级阶段。从学校发展角度来看,数字校园应该是信息技术应用在学校各方面实现全面渗透的标志。很多学校都具备了实现数字校园的基础条件,可是多数学校采取观望态度,主要是因为数字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技术专业力量的辅助。当前,学校借助外力往往是使用公司现成的解决方案。这种做法的最大问题是公司提供的方案与教育实际、育人模式有很大的出入,而且限制了学校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状,确定了以课题为先导,以科研的方式方法开展数字校园工作的思路。

我们于2008年10月申请北京市“电子化学籍管理推广与应用”子课题“基于数据交换标准的综合数字校园研究与建设”。经各方面考察,选定师大二附中、一六一中学、西城外国语学校、七中、西单小学、三里河三小等六所学校作为课题试验校。根据上述问题,确定研究主题:一是探寻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帮助学校拟定切合教育实际、健全、可行的数字校园规划方案。二是设计一个解决方案,突破各系统间数据交换的瓶颈问题。

在课题筹备阶段,课题组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发现当前有关数字校园参考资料的内容大多集中在系统框架的搭建和建设模式的表述上,没有关于对学校规划方案核心思想的研究结果,但正是规划思想的部分才起到指引应用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作用。于是,课题组将研究主题集中在点上,确定研究问题:试验校设计的数字校园规划可以为学校带来何种机遇,这些外部影响与学校建设的核心思想如何相互作用产生“内化过程”。课题组通过对“内化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进一步来验证数字校园规划是否具有科学性与实效性。

课题研究的结论与观点

1.数字校园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变革

在数字校园中,学校管理是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首先,只有运用现代化的学校管理理念和方法,才能充分发挥数字校园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效果,数字校园的建设目标才能够最后得以实现。其次,学校管理的现代化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数字校园中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实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从而实现学校管理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数字校园的规划设计应源于学校

数字校园规划的设计需要以学校办学思想为指引,融合自身的教育特色、改革目标、工作重心,符合学校在数字化环境下工作的新思路。数字校园规划择优选取对学校自身发展具有牵引作用的应用,达到适应学校未来发展定位的目的。数字校园规划的要求也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所以这也就需要数字校园的规划源于学校,由学校内部提出,而不是借公司之手,或采用现成的公司解决方案。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试验校提出了自己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由学校设计的规划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理念。譬如,师大二附中数字校园规划的设计者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他们从学校系统发展角度出发,充分体现学校的宏观策略和治学理念,尤其当学校自身的文化符号被注入设计方案后,学校的数字校园规划更好地展现了校园文化内涵和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当然,数字校园规划需要源于学校,并不代表完全不需要借助公司力量。公司的专业技能与完善的运营模式,可以有效地保证学校数字校园的建设质量。

数字校园促使学校组织结构从传统转向现代

传统的学校组织结构是机械式组织,强调上级行政上的权威,以上传下达的计划、指令、指标和会议决议作为管理活动的依据。这种管理体制比较僵化,不利于学校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在学校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信息技术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数字校园可以说是这一作用的具体途径。

有些课题试验校在提出的数字校园规划中已经较好地展现了现代化变革的雏形,体现了学校从传统组织结构模式向适应性组织转变的趋势。以七中教师专业平台的设计思想为例,教师具有职业化特质,是可以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和解决问题的,他们不需要上级告知教学程序,而是依靠职业标准来指导工作。我们看到,在一定时期内组织结构虽未必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但组织中的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意识形态已受到影响并发生转变,工作效率得到充分提升,数字校园在其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数字校园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促进管理方法的现代化

数字校园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数据层的规划。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实现教育管理信息的数字化。传统的管理信息被数字化,在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数据被准确地审核,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应用到其他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学校管理者借助数字技术支撑平台可以更高效地统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合理配置学校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时诸多因素的最佳功能。管理者可以充分发挥创造精神,将现有不合理的工作方式通过数字校园工作的实施加以改革,形成并健全学校管理的方法体系,最终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2.数字校园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

当前有一种关于学习环境的倾向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与人际关系的动态组合。数字校园构建的正是信息化的学习资源环境,学生可以自如地获取所需的信息与学习材料,方便快捷、丰富多元、开放共享,其优势是传统校园无法企及的。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际关系不再局限于传统面对面的交流,而是发展出师生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同步或异步交流。

例如,师大二附中在学校本校“导师制”理论基础上,规划了数字校园的“指导中心”模型,其中学习资源不仅包括信息资源、教师、认知工具,还包括任务情境等资源。“指导中心”与学校课程体系相互作用,如研究性学习课程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境,这样的任务情境蕴涵着等待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智力操作,也集成了各种学习资源。当然,学生在解决任务情境的过程中,会遇到问题,需要教师指导。学校的“导师制”设计每十名学生配有一名指导教师。这样,学校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传统班主任管理学生德育工作时代。学校构建“指导中心”,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工具和平台,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有序的指导下完成。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和技能在情境中深化应用,可以调动更多的资源,促成师生与生生之间理性深入的协作和交流。

3.数字校园促进终身教育理论的实施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迅速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思维方式,同时对终身教育提出了极大的需求。一方面,终身教育理论为教育信息化提供理论支撑。试验学校规划数字校园时注重了人在时间维度的发展,注重了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考虑到了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的部分,如家校互动平台、课外学习的知识库、大众服务窗口、兄弟院校共享平台,将校内教育延伸到社区,与兄弟院校分享资源。另一方面,数字校园是在教育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拓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最大限度延展教育时间和拓展教育空间。七中设计学生生涯规划平台,规划了两个舞台场景:一个是现实舞台,包括生涯规划的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高考报考指导以及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另一个舞台是借助技术手段搭建的信息化平台,学生在信息化平台上自主学习与活动。现实与虚拟互相补充,帮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设计、自我成长。

形成“数字校园”规划模型

通过课题研究,试验校不同程度地设计了本校数字校园的规划。下面,笔者将部分试验校的规划概念化,抽取出相应模型在此呈现。

二附中数字校园构建了系统全面的体系结构(图1)

二附中设计的数字校园规划结合了学校发展理念和办学特色,从学校主体活动和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课程中心”、“指导中心”、“服务中心”、“资源中心”、“发展中心”的多元建设内容。

七中数字校园人本理念,以重点应用带动发展(图2)

七中设计的数字校园规划提出了两个重点应用:学生生涯规划平台和教师专业发展评估系统。前者以生涯规划为引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后者以教师发展评估为切入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西单小学辐射式构筑信息化平台布局(图3)

西单小学首先梳理了“业务视角”,从业务中发现学校当前薄弱环节定为学校所需;再根据学校需求结合理论要求设计出“学生成长平台”;接下来,以核心应用的建设规划出数据中心,继而辐射串联其他信息化平台。

(作者单位:北京西城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链接:部分课题试验校建设亮点

我校在数字校园规划的起步阶段,提出了“五大中心”思想,即数据中心、服务中心、课程中心、指导中心、发展中心。其中课程中心与指导中心作为数字校园主轴,决定了我校数字建设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们将现有的课程管理平台从业务流程管理,向资源集成方向进行延伸。为教师提供课程资源共享,为学生拓展课程,延续学习空间,并优化了管理、监测、反馈、统计等功能。指导中心的职责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学法、选课和学生发展规划方面的指导,同时承担培训导师的工作。指导中心为每一个学生配备了导师,采用班主任和导师制并行的方式,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指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关注。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刘月婕)

校长寄语

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应突显学校育人环境的人文性,体现管理的服务与规范性,促进学校各资源对象的互动及内生性,从而为促进学校师生发展与学校发展,拓展出良好的数字育人时空。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副校长 阮国杰

我们在数字校园建设时体会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要处理好数字校园与学校办学理念的关系,不能脱离学校的发展方向,独立地去搞另一套东西,即便技术上很先进,将来也很难真正得到应用;二是要处理好信息系统与核心业务的关系,在数字校园建设中信息系统是否全面渗透核心业务,甚至因为信息系统的应用改变传统的核心业务流程,都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三是要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在设计每个系统时,先考虑系统使用的范围,使用的效果和使用的难度以及设计和部署该系统的经济代价。在对未来预期没有特别明确时,可以以个别应用为试点,待试验成熟后,再全面推进。

(北京第七中学 陈 颖)

校长寄语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原则,建设以应用为主的数字校园,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以数字校园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进程,逐步改变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校的特色化发展。

――北京第七中学校长王文利

西单小学学生成长平台包括德育平台和学业平台两部分,内容分别涉及教育和教学两个领域,从活动建设、家校互动、素质评价、小升初等四个方面进行平台的设计,以期在原有德育活动相关流程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学生成长教育过程的电子化,管理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实现数据统计汇总等应用管理;提供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的养成性活动,形成系统的学生养成性数据体系;提供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平台;毕业时,实现学生成长档案的集结和生成。

(北京西城区西单小学 王秀珍李 )

校长寄语

篇10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 高校协调模式 实践平台

近年来艺术教育发展迅猛,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推动了艺术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格局,诸多大学在阐述自己的办学理念时更加强调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各高校通过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学生科研计划等多种措施推动实践教学的发展,实践教学体系成为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部环节。

1 关于实践

实践是人认识发展的物质根据,人是实践的主体。主体通过实践不仅获得物质成果,而且使主体自身得到发展和提升,实践是优质性得到锻炼的必由之路。

实践过程反映出人的现实能力及价值取向,实践主体自身的知识经验、行动方式彼此交融最终形成统一的物化形态。实践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解答了“做什么”及“如何做”的问题。

2 实践教学平台的功能定位

教育起源于生产实践需要,服务于生产实践。任何好的创意或想法都要通过实践来实现,实践为创意思维提供了必要的物化载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及设计实践经验,使学生了解并体验基本的设计程序和方法,实践是检验他们掌握知识和能力程度的最好平台。

艺术设计的实践性教育,是与社会生活、生产加工相对应的实践体验,是艺术观念的物化。任何一个接受过良好设计教育的优秀设计师,都必须在实践的磨砺中成长,在相关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类创造性劳动,在创新和市场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点。

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式多缺乏对产品或商品性质的实践教育,学平面设计的学生从未考虑过设计在材料和工艺上的可行性,学工业设计的学生从未体验过做工的感受。实践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做到能将抽象的设计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物质形象,将设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形式的空间差异性及目标多元化决定了其教学平台的多样性。基于此而建设的实践教学平台可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对于整合并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起到重要的作用。

3 协同合作实践平台的建设

设计是应用性的,艺术设计教育应站在价值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设计、制造与生产等各个周期的诸多因素。国内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基本上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化的单项系统传授,学生缺少如营销学、市场学、广告学等相关知识的直接认知与体验,各种实践平台的建设可使学生在系统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相互验证关系中,提升综合贯通运用知识的能力。

3.1突破专业界限的交叉合作平台

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交融、技术集成,学科领域不断扩宽,这一特征势必要求艺术院校应利用专业优势发展与文化和市场经济相匹配的艺术应用性专业,做到学科间的优势互补,把文科、工科和一些相关领域融入设计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知识面。例如中国传媒大学早年与国外相关机构合作创办的动画专业就是多学科专业的综合,将艺术教育融入科技领域,各领域相互交叉教学给学生提供多信息的认知渠道。

目前,大部分学生只会使用设计软件,缺乏与该专业相关的各项能力。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包装设计课程为例,包装设计是项系统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交融性及跨学科性的艺术类课程,融平面视觉设计、工艺技术、传播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内容为一体,涉及艺术、材料、营销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包装设计教学应运用包装系统思维,以包装艺术设计为主综合相关工程技术及学科的知识框架,形成感性与理性、艺术与科学交融的专业技能。然而,国内的包装设计课程多隶属于平面设计专业,以包装平面装潢造型的基础教授为主导,学生以单项能力训练为主。突破专业界限的交叉合作平台,即是增加工学、传播学等专业团队成员结成协作学习共同体,跨学科合作完成自创实践项目。

交叉合作以自创实践项目为研究依据,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交叉教学,不同专业团队通力协作完成自创项目,通过交叉环节的控制手段,达到最大限度的项目活动效果和效率。交叉合作的主要参与者由不同学科的项目设计者组成,相互体验合作关系、工作程序、设计程序等实际进程。例如,针对市场自创产品的包装设计,由传播学、经济学、艺术设计学的平面设计及产品造型设计的学生共同参与,分别负责市场调研、经济成本核算、产品造型研发、外包装形态设计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产品包装设计不只是停留在平面的视觉效果上,还包括三维造型表现、市场营销及经济成本等各因素。

学科间的交叉合作,可打开学生思维上的惯性模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设计的本质,使设计更贴近于生活、贴近经济、贴近市场。只有将专业知识和多学科知识交融,不断拓宽和整合专业领域,才能丰富创造思维,建立高度理性的系统设计。

3.2多元化网络平台的搭建

我国目前的教学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封闭,国家教育部及相关设计机构举办的各类大赛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实践教学,但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仍存在市场判断缺陷。对所设计产品的工艺流程、材料技术、客户需求等经验知识的欠缺,造成设计人员多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审美层面,而忽略产品的实用性及功能性价值。

设计观念的形成是基于日常生活和生产需要建立起来的,如果设计人员不了解市场状态,其设计只能是一种绘画式的理想方案。纵观艺术院校毕业设计的实物作品,很少考虑市场行情或社会需求,缺乏相关行业市场调研,设计艺术需要设计者了解市场和消费。建设校园开放型中小项目网络交易平台,促进企业需求与设计人员的中小项目对接,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艺术教育“纸上谈兵”的传统模式。

确定学校在网络平台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与社会上薄弱的中小企业协同合作,将企业项目需求在校园网交易平台上。通过校内的实践管理相关部门,对平台的注册企业进行认证,学生设计团队可按专业特长以自由竞争的形式承接企业需求的中小项目研发活动。校方可借助网络交易平台的数据库系统,掌控合作企业的诚信情况及和学生的项目承担情况。中小项目网络交易平台是以项目实训搭建教育与市场沟通的桥梁,为学生把握设计前沿动态,实现人才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3.3产学合作的校内工作室

从历史上看,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是艺术与手工业生产结合的产物,设计与生产制作相互依存。早在20世纪初,德国的包豪斯就提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办学理念,以双轨制的教学体制实行艺术理念培养与作坊工艺教学。

产学合作的创新团队工作室,将传统的课堂由平面的教学形式转为立体化,打破了以艺术表现为主体的单一教学形式,注重实训环节,将概念层面的设计转化为现实设计。借助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课题项目,工作室提供设计人员,完成应用性项目、研发性项目、企业横向课题项目。各工作室相互建构关联性的教学知识平台,具有融合、开放、互动、可选性等特征。学生在“项目课题选定――思路挖掘――结构推敲――设计表现――工艺制作”的整个环节中探索学习。例如依托建筑学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以企业项目为研究依据,可使学生掌握建筑规划设计、建筑装修材料与市场报价等多元知识的学习。针对包装设计技术应用的培养,工作室所模拟的设计公司工作流程,可使学生掌握从视觉创意构思、数码设计制作与编排、打样到成品制作的每道工序,了解因耗材成本而导致设计方案的放弃或整改问题。

在学科上,工作室要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对设计项目和案例能进行系统设计,对于与企业结合的实际项目需侧重于战略研究,而不是具体的设计作品,逐步实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室层次定位,解决学生的专业技术层面问题。

3.4校企共赢模式下的协同合作

校企需求错位迫使学校与企业共同搭建校企合作实践创新基地,合作教育。实践基地是企业与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互利互惠的协作平台。校外实践基地由教师、设计师、工程师共同参与,学生由设计兴趣扩展到目标,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对原有的认知进行反思与构建。例如广州美术学院把环境艺术专业的课堂搬到建筑公司施工现场,利用企业提供的资源,使学生直接体验建筑艺术与科技在实践环节的应用。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能有效融合企业与教学的双重需求,是校企资源共享的平台。

4 结语

从事艺术设计的工作者,具备扎实的艺术功底和务实的设计观念是十分必要的,绘画性的效果图和设计图并不能解决生产、市场及消费等实际问题。艺术设计教育应以艺术学科为主体,注重知觉培养的同时强调实践能力的训练。各类实践平台的建立,不仅是为了应用理论知识,更是为了从中获得实践知识,形成实践理性、实践策略及实践能力。实践平台的协同合作是对教育本身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对教育方向的把握与定位,是推进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确定实践教育应有的位置,将对各行业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杜键.与“柏拉图”的对话[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55-57.

[2]杨国荣.论实践智慧[J].中国社会科学,2012(04):4-22,205.

[3]王国华,李世忠.艺术设计创意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1-3.

[4]郭东梅,张群,张楠.创意思维在艺术实践中的运用及物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S4):121.

[5]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7):61-64.

[6]冯伟,张治勇.混合式实践教学的探索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2(02):46-48.

[7]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42-49.

[8]张鹏.关于高校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思考[J].大舞台, 2013(05):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