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7: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

篇1

一、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固定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很有必要。

首先,固定资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和价值关系到企业质量、发展规模、运营能力的高低,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工具,标志着企业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企业可能实现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基石。

其次,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战略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所具有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对固定资产的巨额投资上,因此,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价值对企业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固定资产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环境是保证企业发展硬件设施安全、减少资产流失和浪费、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的关键条件。

然而,尽管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以保证企业固定资产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和安全,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我国现阶段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面临着很多挑战。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保证固定资产运行的完好率、发挥固定资产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就要意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二、当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不一,管理的严格性与完好性也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因此研究当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对于发现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十分重要。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浅薄。当前,对固定资产的认识,大部分企业还是把它归于大宗物品,其可视化可触摸的特点让许多企业认为固定资产是不需要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对其的来源、使用进行管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常常被忽视。管理者应该意识到固定资产大多是企业耗费巨资购进的使用周期较长的企业运营基础资产,对固定资产的不重视会导致企业盲目大批量购置,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激增和生产资源的浪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浅薄不仅是企业资产管理部门的弊端,更是企业发展规划部门、监管运营部门的失职,它阻碍了企业资产的合理配置与利用,造成企业员工对固定资产的肆意使用和挥霍,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

2.缺乏较强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防范意识。固定资产投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严重制约了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固定资产投资应该严格按照企业实际情况和风投市场的评估预测进行相关操作,要及时核算固定资产价值,避免投资额度超过固定资产价值的最大限度,防止对固定资产的过度使用,减少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缩短使用周期。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保证固定资产投资按照规范规章制度进行。

3.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产能过剩。由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重复利用、价值再创造认识程度不够,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常常忽略固定资产的隐藏价值,甚至不能充分利用固定资产,造成固定资产闲置和浪费。与此同时,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往往出于对资产盈余和使用空间富足的考虑而大量购置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以备不时之需,这也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浪费。再加上企业产业结构升级不及时,对固定资产的利用度不够,致使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产能过剩,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4.企业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和对外提供担保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目前,很多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较低,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和对外提供担保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由于企业对投资对象和投资担保人的资产和信誉额度没有进行深入调查,只是根据当前市场的评测结果进行选择,缺乏规范的审查批准制度,便会导致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在做决策时受到不良社会现象的误导或欺骗。企业关于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机构不足,对经办审批对外投资和对外提供担保业务的相关工作人员的舞弊行为存在隐性纵容和失察的现象,这无疑会损害企业利益。另外,对外投资和对外提供担保业务的后续管理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健全,对投资对象和被担保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也没有开展必要的跟踪调查,难以发现相关经办人员的异常情况,这也导致了企业经济利益的受损。

三、新时期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措施探讨

针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挑战,经济管理部门及相关工作机构应努力探索新时期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1.更新管理观念、做到人人参与管理。管理不只是领导的事情,更是企业每位员工的职责。要更新管理观念、做到人人参与管理。企业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固定资产在促进企业发展、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升企业发展潜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针对固定资产耗资巨大、使用周期长、价值具有可持续性等特点,在购置新的固定资产时,一定要经过企业资产管理专业人员、审核人员、发展规划人员等相关工作人员的严谨社会调查与充分论证,并严格按照固定资产购置办法操作,保证企业新增固定资产物尽其用,不浪费、足够用。同时,应该意识到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完善健全的管理操作规范,所牵涉的每一个管理及使用固定资产的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爱护家庭中的每一项资产,尤其是支撑企业稳步发展的基础资产――固定资产。

2.逐步构建固定资产集中采购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固定资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资产,决定着企业生产规模、经营范围、发展潜力及经济效益。固定资产应根据前期市场调查、企业发展规划、企业财务状况、企业发展现状等进行关联性分析和采购计划安排,应该严格按照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程序和业务流程来进行固定资产购置。要逐步构建固定资产集中采购机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构成部分,应根据需要对其进行集中采购、统一管理,设立固定资产专项管理部门,加强固定资产及相关资产管理的联系,保证固定资产的购置和管理与企业发展规划相一致。

3.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固定资产既然是一项资产,就具有资产应有的可投资、可保值增值、可价值再创造的特点。因此,对于固定资产,还可以按照一般资产的利用方法进行优化配置。比如在公司间进行固定资产的置换、在风投市场上对固定资产进行投资运作,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购置新增固定资产的资金数额,还可以增强企业生产能力、联系各企业的生产动力、进行各企业间的固定资产风险均摊,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发展。

4.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保养制度。固定资产具有使用周期长、耗资巨大、维护技术要求高等特点,这就要求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保养制度,以保证固定资产在有效的使用周期内尽可能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实现企业发展效益。对固定资产的保养,主要包括对固定资产的防灾防盗、修理维护、更新改造等,还要有相关规章制度限制对固定资产的过度消耗、随意拆迁、改建、买卖等,各职能部门要树立监督管理意识,切实保障企业固定资产按照企业发展要求进行合理规范的使用。

5.建立并实施计算机动态管理,以提高管理手段。固定资产的数量小、规模大、种类多的特点使得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复杂、手续多、计算程序繁琐,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或者简单的计算机数据登记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建立并实施计算机动态管理对提高管理手段意义重大。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时记录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并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和可操作性检测,是科学管理固定资产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篇2

【关键词】 企业 固定资产 管理

新税法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是企业经营运行的物质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因此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认识上存在着片面性,制度不健全,购置上存在着重复性,管理上存在着随意性,离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1、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的特点。目前,许多企业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大,增减变化方式较多,如投资者投入、融资租入、购置、自行建造、更新改造等多种方式。增减方式多了,自然相应涉及的会计科目也多,核算比较复杂。同时企业固定资产核算有着不同于其他资产核算的特点,即企业固定资产有着独有反映其价值转移的核算方式――折旧。折旧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主要有:折旧基数(多数情况为购买原值)、以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尚可使用期限。

2、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企业固定资产具有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特征。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涉及企业中计划、采购、使用、财务等许多管理部门,必须由这些部门共同联手参与管理。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

1、固定资产购置、验收管理。管理内容主要是对购置固定资产和自建固定资产,进行计划、预算、购买和投资分析、验收、记账过程的管理。

2、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主要是指对固定资产价值的确定、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残值估计、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资产盈亏与处置等方面的管理。

3、固定资产维修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提请维修和保养、提取维修费的管理。固定资产维修管理主要目的是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提高其使用效率。

4、固定资产盘点管理。主要是对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与记账情况进行管理,目的主要是做到账、卡、物相符。

5、固定资产处置和转移管理。企业应对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或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内部调拨等管理。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1、对固定资产的认识不足。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企业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企业一般存在重钱轻物的思想,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上存在盲目性,没有科学的预算、投资分析的购置固定资产的制度,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有时凭领导的喜好随意采购,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2、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账簿设置不健全。按规定,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实物台账和实物卡片,记载固定资产的名称、购进时间、规格、型号等,同时由企业的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负责保管,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并由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账核对。但是,有些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不规范、日常管理基础工作薄弱,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最终导致家底不清、账物不符、账账不符,造成固定资产记录不清,无法彻底清查固定资产数量,为固定资产的流失开了方便之门。另一方面固定资产账簿设置不健全,企业只设置了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但没有实物管理账,致使一些净值为零但仍有使用价值,仍在继续使用中的资产没有纳入账内管理。

3、闲置资产调剂和处置不及时,资产浪费现象严重。其主要表现:一是闲置资产无人管理,未及时调剂使用或进行处置,闲置设备无人管理,也无人维护保养,致使部分有使用价值、可调剂使用的资产或有处置价值的闲置资产因无人管理而闲置,甚至因无人维护保养而变为报废资产,造成了较大浪费;二是部分资产损坏维修不及时,人为造成资产闲置。

四、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完善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应从根源上杜绝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做到账目、卡、实物相符。具体而言就是应明确固定资产的各责任人的权利与义务,使与固定资产相关的个人与各项行为明确化、透明化。而且,为了达到使闲置的固定资产合理流动的目的,要加强闲置设备的调剂管理,尽可能提高其利用率,最终实现其使用价值。

2、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的使用和保管部门要定期对实物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定期盘点的次数多少可根据企业规模、固定资产数量的多少等因素而确定,但一年不得少于一次。企业应成立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可由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固定资产盘点之前应确定盘点日,财务部门应将盘点日前购入、出售或报废的各项固定资产全部登记入账。对因非正常情况而不能及时入账的固定资产,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对该未及时入账的固定资产予以标示。

3、建立并实施计算机动态管理。所谓计算机动态管理,是指借助计算机技术,将计算机运用到固定资产的管理当中,包括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保管、使用、折旧、报废、租借等种种变动情况,借助计算机管理使固定资产管理达到科学化、现代化的目标。在选择管理软件时,应选择性价高、功能全面、操作简单、透明度高的管理软件,再配合管理台账、设备卡片、固定资产账簿等文字记录,使固定资产管理真正做到透明、有序、有效。同时,管理软件应具备信息传递或公开制度,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将信息彼此传递、分享,同时也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透明化、正规化和合法化,保证固定资产使用的最大效益。

4、加强固定资产及时维修与保养。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维修与保养方面,应首先建立起相关的计划或者规划,定时定期对固定资产及设备进行盘点、总结,对损坏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维修与保养,以确保固定资产的最高使用效益。同时,对于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也应设置专门的场所来保存,有条件的话应雇用专门人员对其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同时,应根据不同的设备特性实施不同的维修、检修、保养的方法,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5、完善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盘活固定资产。企业对固定资产处置要做到物尽其用,制订设备报废条件: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性能落后,能耗高,效益低,经济效益差;主要结构和零部件严重磨损,无法修复,无改造价值;因重大事故或意外灾害受到严重损害,且无法修复;严重影响环保、安全,容易引发人身安全和环境污染,修复改造不经济;按国家能源政策规定应淘汰的高耗能设备。同时也要采用多种形式盘暂时不用的闲置固定资产,盘活闲置固定资产不但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现金收益,也能够节约管理成本。

6、实行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制度。由于现代企业的生产,很多是流水线生产,生产线是联动,其中一个环节的设备出现故障,就有可能造成整个资产组停产,因此,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过程管理。一是制定覆盖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二是建立起固定资产三级管理制度(基层使用部门、实物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有效约束“实物管理、价值管理、使用部门”三个层面,实现业务处理的统一、协调。最终形成以流程为导向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三是建立联动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为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固定资产信息的有效联动,在规划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时,充分利用生产管理系统已有的设备台账的基础资料,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寻求财务资产卡片与生产系统台账之间的对应关系,先将生产系统中的资产按价值管理的口径划分为主设备与附属设备,然后通过财务资产卡片与生产台账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生产系统中设备动态维护的信息通过信息的方式实时反映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

7、实行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因此可以对固定资产实行归口分级管理。所谓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是指在企业财务部门的统一协调下,按固定资产的类别,由企业的各职能部门负责归口管理,按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由各级使用单位负责具体管理,进一步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并同岗位责任制相结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该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归口管理,一般企业的生产设备归生产部门管理,动力设备归动力部门管理,运输工具归运输部门管理,房屋、家具用具归后勤部门管理,各种科研开发设备归技术部门管理等。各归口管理的部门要对所分管的固定资产负责,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的内容是在归口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将各类固定分别交由企业内部各级使用部门负责具体管理,有些资产的管理责任还要具体落实到班组和个人。这样便可做到层层负责任,物物有人管,使固定资产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得到可靠保证。

8、对固定资产实行集团化管理。对于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分公司的固定资产,应当从全局出发,在了解子、分公司的资产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各下属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集团化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调剂使用,避免分公司各自为政,各行其道。这样既可以节约购置新设备的资金,也可以盘活各个下属公司的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减轻企业财务压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业务及其他业务的重要保障,是任何事物不能代替的企业主要生产资料,搞好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性问题。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必须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降低成本支出,为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叶月红、陈爱国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金融,2008(7).

[2] 祝燕明:浅谈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J].现代经济,2009(1).

[3] 周云鹏:论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17).

[4] 辛爱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1).

篇3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S公司于2008年与广铁集团公司签订委托管理协议,将运输生产单位按专业性质分别委托广铁集团公司的各专业站段管理,S公司作为委托方,将固定资产实物移交广铁集团公司各专业站段(即受托方)管理。按照其协议,S公司本部负责固定资产的卡片登记和财务核算,广铁集团各受托站段负责实物资产使用、维修及养护。

(一)S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适应运输生产委托管理的新形势,S公司成立了固定资产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固资设备的更新改造论证、报废鉴定、回收处置以及与各受托单位之间的固定资产管理协调等工作。S公司财务部负责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固定资产卡片登记,以及新建、新购固资项目的预结算审核。由于S公司不是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现场情况未能掌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只是对台帐的管理,无法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动态变动及时掌控。

(二)受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S公司运输生产委托管理后,各受托单位受机构编制限制,原S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专业人员大部分已调整,固定资产的专业管理已合并至受托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由于受托单位资产管理人员对S公司固定资产现场情况不熟悉,S公司的固定资产规模相对于国铁资产规模较少,受托单位对托管的固定资产管理也没有制订相应的制度来落实管理职责。同时,受托单位的财务部门,由于不负责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其对固定资产的监管责任大大也削弱。较为明显的表现是受托单位大都没有托管的固定资产台帐,少数单位有台帐也是记录不齐全、不准确。按照规定每年应进行一次的固定资产清查,也没有完全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较大风险,很可能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二、现有固定资产管理上的缺陷

根据S公司目前的管理体制、机构、职责以及运输生产委托管理后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受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资料不齐全,固定资产台帐与实物不相符。

第二,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制度没有落实。

第三,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资产管理各自为政,信息失真。

第四,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无法落实。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针对S公司运输生产委托管理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笔者提出以下关于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委托管理模式下的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一)各受托单位全面使用固定资产信息系统,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固定资产信息系统是铁路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5.0版(以下简称财务5.0系统)下的子系统,是铁路运输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管理工具,该系统主要包括资产动态处理、固定资产大修记录、登记卡片、折旧处理、资产减值准备、凭证处理、会计变更、基础数据、月末处理、查询统计、打印等功能。高效、科学地应用该系统,对保证固定资产账、卡、物相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各受托单位财务部门不负责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但是,应用固定资产信息系统与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并不矛盾,受托单位财务部门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系统,通过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铁路运输企业将委托管理的固定资产数据信息,转给各受托单位,各受托单位财务部门将固定资产的数据信息导入托管账套中的固定资产子系统,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在技术操作上也切实可行。

(二)理顺固定资产管理程序,加强委托单位与各受托单位之间的信息核对

对于新建、新购固定资产,委托单位财务部门应根据“固定资产验收交接记录”及其他结算资料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验收交接记录一式四份,其中两份分别交委托单位的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另两份分别交受托单位的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对于拆除、报废固定资产,受托单位向委托单位资产管理部门提交“固定资产拆除、报废申请表”,经委托单位固定资产报废鉴定小组鉴定后,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固定资产报废手续。委托单位与受托单位之间每季度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核对一次,确保固定资产信息数据一致。

(三)加强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系,实现固定资产数据信息共享,确保数据一致、完整、真实

针对各单位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各自为政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设想: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使用同一个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由资产管理部门录入固定资产的动态变动信息及大修记录,财务部门审核资产管理部门录入的信息后登记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折旧计算和账务处理等。通过明确的权限分工,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共同维护、使用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系统数据共享。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共享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后,笔者认为可以带来如下效果:

第一,固定资产动态变动信息由资产管理部门输入,资产管理部门对其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负责,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动态变动,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监督,保证固定资产账、卡、物相符。

第二,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各项数据在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之间实现共享,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使用同一的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可以保证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明细台帐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明细台帐的同步一致,避免固定资产台帐“两张皮”的现象。

第四,对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进行明确的权限分工,可以实现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避免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的现象发生。同时,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使用同一的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可以加强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使财务部门能参与到具体经济业务事项中,拓宽了财务人员了解具体业务的渠道。

篇4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策略

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企业固定资产是其主要生产要素,随着当前我国铁路线路的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改造的不断加强,铁路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明显,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当前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当前,在部分铁路运输企业中,大量存在着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对于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缺乏统一的调配和使用,资产配置模式存在严重缺陷,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间不顾企业整体效益,各自为政,导致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许多铁路运输企业重投入轻管理,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也导致了固定资产利用效益不高,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对于铁路部门来说,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流于形式,各部门之间的权责界定不够明确,使得各部门之间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的流程缺乏可操作性,从而造成固定资产在整个企业里管理的效果和控制的力度达不到最佳效果。(3)审计监督力度不够。当前部分铁路运输企业在对固定资产的审计方面力度不够,存在着审计力量不足,审计工作中职责不清,企业内部审计收人员素质不高、审计制度和人员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对于固定资产的审计缺乏时效性和规范性,对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资产闲置、账实不符等问题缺乏必要的审计监督。同时企业审计大部分是事后审计,缺乏对于固定资产审计的事前预防制度和事中监控制度。(4)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固定资产清查流于形式,固定资产潜力挖掘不充分。铁路运输企业受旧体制的影响,对固定资产使用较为重视,而忽视了对固定资产实物的控制。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即使进行固定资产清查,也是走过场,流于形式。部分企业长期不对账、不清点,监管不力,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使固定资产修旧利废挖掘不充分,家底不清等弊端。

二、提高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1)强化管理理念,加大控制力度。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原则,建立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将职责分工、授权批准、预算控制、验收交接及日常保管盘点、监督检查等内容都明细化到管理制度中去,通过规范性文件来加强管控力度。只有建立起明确合理的管理流程,才能确保各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上分工权限职责都有理有据,才能从制度上保证管理操作的规范化、有序化,避免少数人因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得不到监控,进而彻底解决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闲置浪费等遗漏现象,确保管理工作在管理理念的强化下更加规范和有效。(2)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力度。鉴于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问题,铁路部门可以建立起由董事会直接负责的审计委员会来全面领导处理企业的内部工作,将更大的独立性赋予审计人员,保证他们的更高的权威性,这样做就可以预防财务主管在企业经营者的被迫意志驱使下言听计从,损害企业的利益,欺上瞒下互相包庇,最终造成内部人控制企业要害部门的危险局面,故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制度非常必要。那么要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就必须要建立起一套适合铁路部门自身内部审计工作得考核办法,让审计工作有可操作的制度约束,方可实现其监督的作用。(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素质。铁路部门应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宣传工作,通过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相关部门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加强管理人员和资产使用人员的培训工作,逐步提高和改善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在掌握市场行情及企业自身资产情况的情况,将使用和变动的监管力度发挥的更加有度,从而实现队伍业务素质的全面提升。(4)强化资产清查力度,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提高信息化水平。通过清查盘点,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在清查过程中,要明确固定资产的产权和资产归属的基础上,对所管理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理、登记、核对,核实资产的使用状态及技术状况,确保资产清查结果内容反映完整,数据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吕玉梅.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固定资产核算[J].财会月刊.2006(9)

篇5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概念与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或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或类似物资的组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综合可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包括:

(1)来源的特殊性。依据现行财政体制和财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形成的经费购置,由行政事业单位无偿使用。

(2)不计提折旧。按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购建固定资产形成的实际成本直接列入当期支出,其原始价值同时在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账户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也不计提减值准备,因此,从资产的购置到处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始终保持不变。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所需经费则是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的。

(3)处置的特殊性。行政事业单位因盘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减少固定资产时,按减少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并不反映因盘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净值。在处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取得的价款、变价收入以及清理费用等,直接列入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而对固定资产净值不做任何反映。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是指在日常行政工作和业务活动中对所占有的固定资产实施不间断的管理和核算,包括从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置等各个环节和各使用部门所进行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具体包括:

(1)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行政事业单位指定的专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指定专人使用和维护固定资产,定期检查与维护、保养、防止曝晒、雨淋、添置消防设施防止火灾等而造成的损失,有利于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2)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正确。固定资产核算的正确,直接关系到固定资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的同时,改革固定资产的核算,使固定资产的核算必须做到“有账有物,账实相符”,有利于确保固定资产核算的正确性。

(3)保证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高低、效果的好坏与行政事业单位是否能充分行使职能息息相关。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行政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淡薄,管理流于形式 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重视从财政、国资部门争取经费,购置固定资产,而忽视了固定资产购进后的配置与使用效率,管理意识淡薄,导致固定资产盲目采购、重复采购,造成固定资产结构不合理甚至闲置。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财政、国资部门主要关心单位经费核拨及项目的审批和立项,对项目的实际使用情况很少过问,资产一经形成就为单位或部门占有、使用,这样财政收支管理与资产管理相互脱节,财政、国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也没有相应的跟踪考核,致使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二是固定资产的管理状况不是领导干部考核指标。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是非盈利性机构,政绩是考核领导工作情况的唯一标准,没有将资产管理列入考核目标,对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只进行财务收支审计,不进行资产移交和使用效率的审计,客观上也导致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上不够重视。

(二)制度缺失,职责不明确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在财政部门、国资部门、机关事务管理局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关系上,存在职能交叉、分工不明的问题,导致制定制度、开展监督等资产管理工作“谁都负责,谁都不负责”。在这种职责不明确的情况下,使用固定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一套系统、规范、有效、责权利分明的管理制度,在管理中无章可循。即使一些单位制定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设有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和配备相应的人员,但对管理人员配备要求不严,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的职责不明确,没有建立对固定资产流失的相关责任追究机制,没有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另外,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制度不能认真落实,形同虚设,致使数额庞大的固定资产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三)账实不符,核算不科学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然而,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会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不科学。

一是购入固定资产时,重复记账。购入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入账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支付款项时,借记“事业支出、专款支出、或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贷记“银行存款”。

二是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不计提减值准备。这样造成了资产负债表在任何时候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始价值,虚增了在其报废之前各个会计期间的资产和净资产总量,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及固定资产的减值无法得以反映;也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期内的各会计期间的成本低估,结余虚增,不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制度。

三是处置固定资产时,不反映处置净值。行政事业单位因盘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处置固定资产时,按减少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在此过程中取得的变价收入,发生的清理费用,直接列入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而对固定资产净值不做任何反映。

(四)手段落后,监管不到位 固定资产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很多单位还是沿用几十年来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方式。实物管理部门采用传统的手工记录卡片、手工统计数字的方式,基本上没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导致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系统性、时效性与有效性都较差。固定资产实物大部分是放在单位内部实行兼管,财务部门只负责固定资产的账务管理,由于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很难将每一张卡片与实物一一核对,这必然会加大监管的难度。另外,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固定资产管理的测试和评价体系,使得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缺乏相应的依据,同时也会使得管理人员不重视,导致固定资产的监管不到位。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实现全员管理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是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必须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行政事业单位应确定单位负责人为固定资产的全面负责人,负责特大固定资产的审批,分管领导为主要负责人负责一般项目的审批,使用部门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负责固定资产的使用申请,维护与使用等。其次,要提高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重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二)建岗立制,强化管理 主要包括:

(1)建立岗位责任制。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从申请采购到处置退出,涉及岗位较多,应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建立固定资产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谁使用,谁就对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负责,明确岗位,规定责任。通常固定资产的预算编制岗位与预算审批岗位相分离,固定资产的采购岗位与资产验收岗位相分离,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岗位与资产记录岗位相分离,资产的清查盘存应当独立于资产的保管和会计记录岗位,资产报废申请岗位与资产审查批准岗位相分离。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将固定资产的管理的好坏,使用效能情况要与领导干部的绩效挂起钩来,以明确责任,并定期考核,以便岗位责任制能更好地执行。

(2)制定固定资产购建制度。固定资产购置是固定资产控制活动的第一道环节。购建固定资产前要从经济、技术性能及适用性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固定资产的购建既要满足日常行政管理、科学研究的需要,又要杜绝铺张浪费,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因此,从固定资产的采购申请、审批、通知执行、采购、验收、移交、结算付款到固定资产的安装,到最后的记账,都应设置相应的控制点,并明确其控制目标,配备相应的人员把关,特别是验收环节最为关键,控制得当,可以保证购建的固定资产与合同规定相符,能够确保固定资产的质量和完整性。

(3)完善固定资产使用制度。固定资产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其效益的发挥,因此,必须完善使用固定资产的各项制度。首先,明确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在开始使用时,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必须在固定资产登记簿中登记,并开设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所有内容。在使用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对固定资产实行定部门、定位、定人管理,防止无人负责现象,以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充分发挥其作用。期末,对固定资产实行定期盘存,以明确账实是否相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申报各种变动情况。其次,完善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制度。购置固定资产的目的在于使用,而使用不当会造成资产的损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完善固定资产的各项使用维护制度,如规定严格的日常维护制度,定期保养制度和凭操作证操作制度及相应的登记制度等,严禁非授权人员接触固定资产。最后,建立定期盘存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单位,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通过现场盘点实物,编制固定资产盘存表,然后与账面记录进行核对,发现盘盈、盘亏情况,以明确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护等情况是否正常。对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必须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填制盘盈、盘亏报告表,经使用单位和人员签认后,送单位主管审批后,送财务部门作账务处理,资产使用部门作固定资产卡片记录。盘存是固定资产使用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定期盘存,不仅能暴露固定资产控制中发生的许多错误与弊端,还能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加强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4)建立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制度。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报废、出租、出售、非转经等问题,为杜绝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随意性,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处置制度,以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明确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审批权限及责任,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和不同类别,在处置环节采购相应的控制程序和措施。对于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应由其管理部门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单,经单位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进入报废清理。对于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应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提出处置申请,经单位授权部门可授权人员批准后进行处置。对于拟出售或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应由有关部门或人员填制固定资产清理单,经单位授权部门或人员批准后予出售或投资。在固定资产处置程序中,单位组织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处置依据、处置方式、处置价格等进行审核,“审核”是关键控制点,重点审核处置依据是否充分、方式是否恰当、价格是否合理。

(5)建立固定资产监督检查制度。为了解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固定资产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通常监督检查是由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或授权的稽核人员承担,主要检查固定资产的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是否合理,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审计部门在完成检查后,应对各项制度的设置及执行情况作出相应评价,对于管理中一些薄弱环节应提出改进建议。

(三)改革核算方法,计提折旧 按照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和计提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原值反映价值形态,这样无法在会计核算中体现固定资产价值的逐渐转移,还会导致固定资产处置的随意性。因此,采用权责发生制,改革现行核算方法是当务之急。采用权责发生制,参照营利性组织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方法,计提折旧和计提减值准备,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为固定资产的处置提供参考。在日常使用中,根据固定资产未来实现经济利益,合理估计资产使用年限及残值,计提折旧,并对出现减值现象的资产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其账务处理为:正常使用中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与减值准备,借记“所有者权益科目”(“固定基金”下设抵减科目),贷记“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作为资产负债表上“固定基金”、“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因报废、毁损等原因减少固定资产时,按固定资产入账原值,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同时,按该项资产已计提折旧及减值准备,借记“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记“所有者权益科目”。采用权责发生制,不仅能够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逐渐转移的过程,也能随时了解固定资产的净值,避免固定资产处置的随意性,防止固定资产流失,还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将成本与效率联系起来,发挥节支增效的巨大潜力。

(四)建立信息系统,实现动态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人们已越来越借助电脑和网络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的管理一样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信息系统,实现动态管理。固定资产信息系统是属于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固定资产处理随意性而设置。要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开发或购置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软件要求数据结构合理,各功能模块设有用户操作权限规定,还必须有审核功能,数据的综合查询功能强等。二是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在固定资产清查的基础上,以清查数据录入数据库,同时实时录入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将单位固定资产实行统一分类、编码,将全部固定资产纳入信息系统,明确原值、价格、购进时间、型号、使用部门、领用时间、使用年限等基本信息,还应有关于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时间与单位等日常维护的信息,并设置相应的查询功能,以及关于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计提折旧、报废处置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库建设应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不断更新升级,提高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减轻工作强度,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能。三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财政部门、国资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共享。四是培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加强单位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面的学习,使资产管理人员在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有所提高,掌握现代固定资产软件的运用,促进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

篇6

【关键词】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

前言

中小学校固定资产与机关事业单位相比,具有品种多、数量大的特点,如何管好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其效能,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完成,是学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从事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多年,参加过市教育局的固定资产检查小组检查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发现的主要问题是账实不符现象,如何解决账实不符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员一般不是“科班”出身的会计人员,而是从教师中指定的,这些人员往往在思想上认为自己是教师,不重视这一工作,觉得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如何能管好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要解决这个问题是否可从二方面解决,一方面,教育人事部门在招聘人员时不但要招聘教师,而且要招聘专业的财会人员,让专业人员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学校没有专业财务人员的情况下,在聘任固定资产管理员时,要考虑到人员的素质,让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教职工担任这一工作。

二、按学校规模灵活设置岗位

根据《山东省中小学财产物资管理暂行办法》,将学校固定资产分为十大类:

第一类:土地、房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

第二类:教学仪器和标本模型

第三类:电教设备

第四类:医疗器械

第五类:交通运输工具

第六类:生产设备

第七类:图书

第八类:办公、事务设备及家具

第九类:音体美劳设备

第十类:其他

(一)规模较大的学校,可设一名总资产管理员和多名部门资产管理员。

总资产管理员要登记固定资产总分类账和各类固定资产的明细分类账,不管具体实物,要与会计、各部门管理员做到账账相符。

总管理员的具体职责:

1.参与起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

2.审核、汇总购建申请,草拟固定资产构建计划;

3.参与仪器设备物资购置,以及修缮工程和基本建设项目的论证、招标、采购、验收等工作;

4.具体办理、审核固定资产增加、调剂、处置及对外出租等手续;

5.具体实施学校固定资产的清查和统计工作;

6.登记全校固定资产明细帐,对固定资产实行物量控制,定期组织会计、部门管理员核对帐目和实物;

7.对全校固定资产管理、维护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8.对部门管理员工作进行指导、检查。

各部门管理员分别登记各部门的固定明细分类账和管好实物,做到账实相符。

部门管理员的具体职责:

1.参与起草本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管理规程;

2.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明细帐簿、固定资产分布表和固定资产卡片的管理和登记;

3.申报购建计划;

4.参与本部门固定资产的购建论证、招标、采购,并具体负责办理验收手续;

5.负责保管、养护、维修本部门固定资产;

6.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内部借用手续;

7.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清查和统计工作;

8.提出本部门固定资产处置申请;

9.检查、报告本部门固定资产日常使用情况;

10.对本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技术指导。

(二)规模较小的学校可只设一名资产管理员,登记固定资产总分类账、各类固定资产的明细分类账和管好实物,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三、根据物资特点灵活管理

课桌、凳及床铺等班级物资管理是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反映学校整体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课桌、凳等物资属于第八类办公、事务设备及家俱,一般由一名管理员进行管理,由于使用人多,课桌、凳易损坏、变动频繁等特点,管理非常难。按照一物一卡制度,如果是3000人规模的学校,仅学生的桌、椅及床铺就要设近8000-9000张卡,并且这些卡每学期都要变,工作量非常大。从实际工作中看,有的学校虽然设了一物一卡,但也是物卡不符。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每个班级的多张卡片合为一张卡片,学期开始时在一张卡片上登记一个班级使用的全部物资,期间有变动在卡上面进行登记,学期结束时按卡片登记的物资进行清查盘点,这样也达到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目的。

四、上级主管部门要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是教育局,应担负起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任务,每个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员的能力、水平不一样,一方面需要管理人员的自身努力学习,同时,教育局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提高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如可举办短期学习班、划分学习小组相互学习、对各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抽查等形式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

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交接制度

在实际财务工作中,负责现金、银行存款等账目人员交接都有交接清单,办理交接手续,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变更时,很少有交接手续,这也反映了一个重钱轻物的思想,在这种思想下,势必造成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现象。如建立了严格的交接制度,能区分责任,会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六、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建立奖罚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及时解决固定资产在管理、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会计部门至少每季度同财产总保管员对账一次,保持账账相符。总务部门每学期结束组织学校领导、使用部门、财会部门参加的清查小组,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清查、核对,保持账物相符。通过清查,要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说明盈亏的原因,报学校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及时做出相应的会计账务处理。

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各班级、处室和个人的考核范围,定期检查评比。对使用合理,注意保养,保证安全,提高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年限,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班级、处室和个人,要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对管理不善,或违反操作规程,造成财产损失的,应视其具体情况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经济赔偿。

结论

总之,加强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分级管理,管用结合,层层落实,充分调动领导、资产管理员、财务人员及广大师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管理的最佳效应,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一定能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管理问题完善管理制度

一、目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系列人为或客观的问题,形势比较严重,存在管理不当的问题,值得注意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固定资产不是所有部门运行的根本基础,但它也是资产的一部分,之所以说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是因为目前资产使用效率较低,配置不够合理化,管理与配置管理环节脱轨,使用效率又低。固定资产来源之初的购置环节中,由于个人或者符合领导、部门的意愿,不恰当的方案可能造成部分闲置资产无用武之地,引发了资产价值降低、使用价值潜在丢失。该行为不利资产管理,简单说,就是花钱买了垃圾,一无是处。

二、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令人担忧的现象,追其发生因素,必定使多方面的,可能是责任制度,可能是具体管理方式

1.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低。通常人们愿意把重心放在经营性固定资产上,而忽视了对非经营性、非盈利性的资产管理,被‘冷落’的固定资产没有了管理,自然就一团乱、一团糟,也许会出现平常不用,想用的时候找不到的情况。

2.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尚且不够健全。没有明确的责任规定,就易出现推卸责任、相互推诿,无法解决问题,很多单位的重资金而非固定资产管理,引发定性思维,认为既然已经是固定资产了,肯定跑不了,典型的‘到了手的就不珍惜’。假使固定资产已被指定由谁负责、管理不当应负怎样的责任,那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吗?模糊不清的界限最容易发生情况,明确职责,防止资产丢失、损毁都没人管。健全的责任制度和落实到具体人员的责任管理是妥善管理固定资产的保障。

3.缺乏对固定资产定期盘查,不够有效的监督体系导致资产都将出现账物分离、账账不符、缺物少帐等现象,资产长期缺少专人管理、定期清点,不对帐物不对帐,帐不对物现象严重。没有严谨有效的监管体系,就不会对固定资产产生有效监督,甚至还私下交易固定资产,主动或是被动地与对方达成共识,使得很多资产无故滞留账外或不知所踪地被借用,躲过正常的监督检查,可见监督体系的不完善带来的巨大危害。

三、面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当引发的种种问题,从管理制度、管理责任制、监督机制这些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1.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的采购、保养、利用、维修所有环节。单位经常性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监督审计,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保持完好率、降低维修率,使固定资产更好地为单位服务。审计查明的主要内容有:固定资产是否流失、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符合账物记录,有准确的数据记录固定资产的利用、借出情况。如何达到良好的管理状况呢?实行资产使用登记的制度,记录每一个资产使用者的姓名、联系方式、借还时间,每一件固定资产的名称、序列号、数量以及使用方向、借往何处等重要因素,资产登记卡最好是单位保留一份,个人保留一份,以便核对。登记卡上还要盖有印章,使用人每领用一次都要在卡上签字盖章,证明谁借用过、借用了什么,以备查用。工作人员的人事调动变化时,应办理好资产交接手续,使下一个工作人员能快速顺利上任,减少甚至杜绝发生资产丢失、破损的不良情况。

2.建立起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规定由专人负责,落实应有责任,定期开展资产专项检查,检查资产的完好性。清查工作同样有专员负责,不会使责任与权力界限模糊不清,及时更新清查记录,保证数据真实性,亏盈都必须一一说明,详细记录,编制这类型的报告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见证资产使用过程、追究资产盘亏责任的有利证据。

管理意识的高低决定了管理程度的深浅。没有高的管理意识,管理工作就很难得到很好的实践。因此建立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制势在必行的,明确相关人的职责范围,相关部门设专员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保持信息及时性。定期查看设备使用情况,尽快维修破损器材,以免下次利用的不便。固定资产的借用、损毁、盈亏、维修等各个环节以数据或文书形式记载入册,适量的考勤加大表扬与惩戒力度,对责任意识低、管理不用心、带来不便的人予以惩戒,对于管理工作到位且表现好的责任人大力表扬,无论物质或是精神层面上的,将加大员工工作积极性。

3.加速健全政府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监督力度,实现政府、人民群众和其他工作人员享有充分监督权。要空出时间对固定资产产生的盈利亏损进行监督审计,考核固定资产利用率、破损程度、维修费用、收益情况等多方面,查明是否有人私挪共有财产、固定资产有无缺失、账物不切实际现象,发现问题后,追究管理人员、单位责任,最后解决问题,避免固定资产闲置浪费或私用、非法占有现状。促进机关单位深化管理,强化控力度,健全本单位自我约束、自我检举的诚信机制。固定资产管理不能简单地归类,有时候不仅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可能也是政治问题,经济与政治难以割舍分离.

参考文献

[1] 关于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2.

[2] 林荣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2004―2005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3] 孙绍明.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N].中国审计报,2003.

篇8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高校属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无偿使用固定资产,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导致部分高校负责人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高校领导忙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导致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从而造成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也难以做到固定资产集中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共享、调剂余缺。由于缺乏全方位管理的理念,各部门之间普遍存在只从使用方便出发,追求“小而全”,随意采购,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闲置的固定资产也难以调剂使用,资产利用率不高,导致低效使用,损失浪费现象严重。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一套完整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处置、报废处理等管理措施。一是固定资产购置制度不健全,其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以及调入时未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和有效的制约机制,随意性较大,重复购置现象严重,造成资产闲置,浪费严重;二是固定资产保管、使用制度不健全,其主要表现是购置或接受捐赠的资产不入账,长期被个人占用;不经有关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私自对外出租、出借学校的场地、仪器设备等进行经营活动,牟取小集体或个人利益;将学校的非经营性固定资产不经评估和办理相关手续即划入经营性单位,经营单位无偿占有或占用学校的固定资产,既不向学校交资产使用费,学校也不参加经营单位的收益分配,造成学校资产流失;无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人员更换调离时其名下的物品未办理资产交接手续,造成“物随人走”现象;三是固定资产处置制度不健全,其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处置时不按规定规范运作,擅自变价处理,对资产处置收入不入账;四是固定资产报废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为有的资产早已报废却仍挂在资产账上,还有一些己办理完报废手续的设备因种种原因仍放在原来的实验室里,拥挤占地,直接影响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安全;五是缺乏财产管理责任制和有效的考核机制,对责任人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报告、不处理,更谈不上赔偿或追究责任。

3.资产多头管理,资源共享很难做到

目前多数高校对固定资产未设立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通常是设备部门管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后勤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行政办公设备;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财务部门负责价值核算。而各职能部门又由不同校领导分管,学校的固定资产缺乏统筹管理,缺乏统―归口的管理协调机构,使资产管理工作多头分管、交叉重复,部门之间遇到问题相互推诿,资产管理权责划分不明确,致使固定资产管理上出现交叉、重复和漏缺,并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配合和协调。此外,固定资产管理虽归属各职能部门,但其具体占有和使用又主要在教学、科研、行政等使用部门,造成资产实物流动与账务核算相脱节,职能部门管理和各使用部门占用相分离的状态,最终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4.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严重,一是固定资产核算中的账实不符,由于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科目本身从以原值入账到其报废、毁损、投资、转让,其价值不变,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其实际价值;二是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账实不符,许多高校长期以来不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实物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没有开展经常性对账工作,使会计账面余额与管理台账余额不相符。购置固定资产时会出现财会部门入了账,而资产管理部门未入账;有的固定资产已淘汰报废,甚至进行了残值处理,却没有办理资产处置、销账手续;房屋建筑物完工后已交付使用多年,但因工程决算审核滞后没有验收入账,或房屋早已拆除,但因同样原因而无法销账;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或改造,投入资金较多,已超过维修工程的界线,应增加固定资产的,而没有增加;有的二级单位以自筹资金购建的固定资产,没有纳入学校的统一管理;接受捐赠资产不办理入账手续形成账外资产等等。

5.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还仅限于固定资产的静态信息管理,采用单机管理模式或计算机处理账目模式,该管理模式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无法实现实时管理;其次,统计工作过分依赖校级主管部门;第三,缺乏对设备使用和维护的历史信息的动态跟踪管理;第四,资产信息不能共用共享。

高校固定资产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影响到高校的办学成本和风险,造成了资产流失,严重制约了高校今后的发展,为此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二、改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增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强化资产管理的观念

固定资产是主要资产之一,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从领导到管理者、使用者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管好用好固定资产的重要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关键。学校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把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领导要经常听取资产管理部门的汇报,及时发现、研究、解决问题,有效地指导资产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增强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的资产意识,这样才能克服重钱轻物的思想,强化钱物并重的观念,做到既关心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又注重固定资产的管理、保养,加大前期论证力度,树立节约的意识,防止盲目投资,让资产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现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

(1)加强科学预算和计划管理,建立严格的资产购置制度。加强固定资产购置的计划管理,在购建前要从经济、技术性能及适用性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做到统一管理、调剂余缺、合理配置,分部门编制固定资产的近期和中长期购置计划,编制财务预算,大型设备的购置要考虑使用人员的实际需要和技术能力,结合校内现有设备使用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购置,尽量避免重复购置和资金浪费。资产的购置应切实以学校资产管理机构制定并经学校批准的资产购置计划为依据,对临时急需添置的资产,需由学校资产管理机构单独提出预算申请并报学校批准后执行。通过编制学校切合实际的预算控制、杜绝资产购置中的随意性。只有在科学的、符合实际要求的预算计划的基础上购置资产,才能既满足工作需要又节约使用资金,可从源头上强化资产管理。高校应借鉴“政府采购”的先进经验,实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制度。由主管部门统一组织,资产管理处会同财务、监察、审计及使用单位共同参与论证、招标等环节的工作,同时通过对大中型购建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零星采购实行双人采购制,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稳健运行。

(2)加强固定资产保管、使用制度。各级管理部门要明确指定本级固定资产管理员,全面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安装、验收、报账和日常管理使用等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员办理调离和退休手续时,当事人须办理移交手续,用制度避免固定资产的不当流失。实施资产管理时,充分利用统筹调节手段,利用现有资产,合理使用和再利用现有的资产资源,提高资产综合利用率。打破院系、部门、学科、专业界线,根据各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任务,把相近的实验室进行分类、合并、重新组合,建成跨学科、专业的实验室,实行资源共享,尤其是对贵重设备和相关实验室进行专管共用,降低资源的“空闲”度。

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一定要明晰产权利益,建立合理的资产收益分配制度。要做好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工作,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价值评估,并按规定办理资产核准和备案手续,做好产权登记工作,保障学校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的固定资产,要坚持有偿使用原则,以实际转作经营的固定资产总额为基数,收取一定比例的资产占用费,所取得收入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维护资产的合法权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加强固定资产处置清理报废制度。高校固定资产处置包括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严格按照“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办理,由资产占用单位对须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损耗程度、处置原因等作书面说明并报告单位领导,领导会同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进行集体论证后做出处理意见,并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办理固定资产的清理报废。处置收入属国家所有,应按照相关规定,实行“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制度。高校负责人是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只有将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投资报酬率、保值、增值率等纳入校领导的政绩考核,有关的规章制度才能落到实处。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制度,设立考核指标是搞好资产管理必要的措施。年终要对资产购置预算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对设备利用率、资产增值率达到一定比例的单位,应给予适当的经费配套以示奖励。只有惩、奖分明才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才能杜绝铺张浪费、损公肥私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5)健全监督机制和惩处机制,有效地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以维护计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对年度财务预算,财务部门应从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等方面进行把关,对资产购置经费的运筹情况进行监控。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的审计监督,组织审计机构对固定资产,特别是对大型仪器设备实施效益审计,定期检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对严重违反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和造成固定资产损失浪费的有关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责任,做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护学校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

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学校监管各级各类资产。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应把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列入学校整体规划,选拔一些思想进步、作风踏实、责任心强、熟悉政策、懂业务、善于管理的人才充实到国有资产管理队伍中去。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严把资产的入口,负责教学仪器设备、房产及建筑物、家具及行政设备、图书等实物的统筹管理和调配;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设置数量、金额总账,进行总量控制,掌握固定资产总值,实行财务监督;实物的具体使用部门建立基层资产管理台账,依账放置,准确掌握资产去向,真正把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结合起来,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4.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账实相符

(1)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现行会计制度没有规定高校固定资产提取折旧,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求正确核算高校教育成本,这就要对学校固定资产按照受益对象和受益期间进行分摊,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使固定资产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对利用学校资产进行课题研究的应由项目分摊合理的资产成本,对教学使用固定资产则应进入相关二级单位成本进行目标管理,同时建立“量化”效益考核指标,由学校制定资产占用标准,对超标准占用学校资产的实行资产有偿使用,促使使用单位管好用好自己的资产,全面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2)建立固定资产账卡核算制度。学校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分别设置固定资产总分类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全面正确及时地记录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保证核算、管理和使用部门的衔接一致。

(3)定期清理和盘点,摸清家底。学校要有目的地定期开展全面彻底的清查盘点工作,界定产权,摸清家底,切实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这项工作可以分块进行,可按房屋及建筑物、仪器设备、库存材料及低值易耗品分别清查。以物对账,对账查物,查清资产来源、去向和管理情况,做到见物就点,是账就清,不重不漏。清点时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牵头负责,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参加,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反映盘点结果。清查结果报领导审批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相应调整账面数额,对盘盈的资产要全部估价入账,对盘亏和报废资产,在按规定程序报批后进行处理并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5.实现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各高校数字化校园工作的全面展开,利用网络对固定资产进行全过程管理和监控已成为现实。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情况复杂、工作量庞大的工作,为了及时管理和掌握固定资产的流动,合理调配资源,可利用计算机按照管理要求采集基础数据,建立科学有效的资产数据库,全面、完整地记录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化管理,准确、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库存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提高管理质量,并为学校高层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固定资产的重组和整合,实现全校范围内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周锡麟.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J].事业财会,2007(4).

[2]王万水,高千亭.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8(1)中.

篇9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92年的《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SAS 78),内部控制定义为 “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根据准则概念,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分别为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督。对于固定资产这一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而言,其管理水平,使用效率对企业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合理使用,通过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分析,企业应找出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加以改进,才能实现内部控制关于资产管理的根本目的。

二、内部控制要素与固定资产管理的联系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核心,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必须具有好的管理制度,约束固定资产从购置到使用、处置的全过程。企业在评估固定资产管理是否存在风险的时候,首先考虑企业是否存在以上所述可能带来风险的因素,导致固定资产的财务工作目标无法实现。如果在风险评估中发现问题,就要采取控制活动,消除预知的风险。控制活动的手段包括职责划分、实物控制、业绩评价等。无论是在整个财务控制方面还是固定资产管理,上述三种控制手段都可以加强内控管理。实物控制的活动包括实物安全控制、对数据资料的记录予以授权、定期盘点,以及将固定资产数据与实物对比。保证实物与数据资料相符。信息与沟通是整个内部控制的主线,为管理层对资产的监督、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提供了保证。企业根据需要来制定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管理文件,对于管理资产的管理,可以制定描述固定资产授权、采购、保管、处置、记录的具体职责。在监督固定资产时,首先审查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如果固定资产这方面存在问题,企业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审查是否因为固定资产内控的缺陷而造成的错误。

三、企业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现状分析

(一)缺乏完善合理的控制环境。

企业有时候没有设立管理、维护设备的专业人员,只有一个统一管理固定资产的一般保管员,保管员只负责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但没有能力维护、更新设备,所以很多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又如,部分的资产没有盘点到,有些早已不知去向,这些都是人为管理不善造成的。如果设立了专业人员维护设备的话,内控成本确实是增加了,但同样设备生产能力提高了,经济效益也会相应提高。这不是损失,而是一项经济利益的流入。

(二)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与流程。

企业没有固定资产更新、报废的一系列流程,固定资产管理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脱节,各部门固定资产的变更仅得到部门主管同意就进行处理,处置的利益流向不明确,部分处置所得的收益没有记录于财务账上,造成流失了。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文件,如组织结构图、内控管理流程图或工作岗位说明等,企业没有文件依据可以提供或者虽有据可查但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三)风险管理认识不到位。

由于长期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松懈,企业往往确保实体的完整性,对于损毁风险、技术进步等带来的风险疏于管理与评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管理层,如果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不重视,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那么就可能会出现大量闲置的固定资产,专用设备生产能力变弱;(2)组织结构,企业各部门的权限划分不清,造成管理混乱;(3)人事政策,管理专用设备的的人员没有专业水平,需要有专业人员参与管理并给予培训;(4)授权与分配,没有明确的责任授权,工作分配不明确,可能造成同一人担任了两个不相容的职务,容易发生舞弊现象。

(四)缺乏对固定资产信息的准确把握。

固定资产在企业中一般分为可用、长期不需用和报废状态,但财务账上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都是良好的,没有显示固定资产使用状态。如企业的某些固定资产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或者由于技术过时不能再使用,但始终没有处理的意图。有很大一部分固定资产早已报废,或者已经处理,但该部分固定资产还是记录于财务账上,并仍旧在计提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存在盘盈的情况,购入并未入账。无论是工作人员疏忽,还是有意识为之,都是因管理漏洞造成的。

(五)缺乏对固定资产完整准确的监督。

对于固定资产没有完整准确的监督机制,如对于新购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造成盘盈,形成账外资产为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带来不便;固定资产的报废、出售等处置控制意识薄弱,未经过适当的授权批准,处理后也未及时通知会计部门入账,造成账存实亡;或者处置收入不入账,形成账外收入,给贪污舞弊带来可乘之机;对于折旧和减值,长期不需用的资产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按可回收净值计提减值准备,以上这些做法都违背了会计准则的要求。

四、企业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的改进思路

(一)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

对于固定资产内控,管理层需要做到的是制定适合企业的组织结构,各部门应相互独立,不得越权,互相监督。明确各部门职责后,管理者要坚决执行其制定的内部控制要求。管理层可以专门设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引进更多管理设备的专业人才,独立于各部门,同时监督各部门有关固定资产职务执行的情况,实现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

(二)完善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活动。

固定资产不论在采购、处置或和更新上,都需要有一系列完善的流程。这样便于管理,也便于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控制,各部门互相牵制、协调配合,做到账实相符。企业应将独立于其他部门的固定资产专业管理人员,和采购、验收、保管部门一同履行职责,有助于采购部门可以购买到适合企业生产的设备;验收部门在验收时可以进行相关测试,查看固定资产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和保管部门一同保管固定资产,甚至要比保管部门更加关心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风险控制。

企业应有风险控制意识,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及时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如由于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上的进步等客观因素,导致设备需要及时改进,以符合市场的需求;或者由于自身内控制度存在漏洞造成管理不善而导致的风险。所以管理着必须有风险意识,若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四)注重相关信息与沟通。

在提高信息管理的同时,企业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也需要一定的积极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定时将资产统计数据结果与上级沟通,若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和其他相关部门沟通,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只有将信息管理和沟通相结合,才能提高固定资产内控管理水平。

(五)强化固定资产的监督检查。

在现代集团公司制结构中,集团总公司对子公司的监督可以采取内部审计制度,进一步强化监督。虽然说外部审计比起内部审计独立性比较强,但外部审计的次数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企业没有强而有力的监督体系和内控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总公司应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一年进行多次审计,评价其内控制度,对特别薄弱的内控环节如固定资产内控管理需要加大审计力度,在审计过程中对其提出改进意见,这样能够提高固定资产在内控管理上的有效性。

五、结论

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内控制度五要素内容广泛、互相关联。控制环境是其他控制要素的基础,如果控制环境出现问题,企业的内部控制就不可能有效:在规划控制活动时,必须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有细致的分析;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必须借助信息与沟通;最后,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必须受到有效地监督。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要全面贯彻内部控制五要素,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管理不善的问题。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预防和控制各种错误和弊端, 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使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的需要达到的目标。

(作者:成都市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财务部,会计师, 毕业于重庆(大学经济及贸易法律学院,大学文化。长期从企业会计核算工作)

参考文献:

[1]贺政辉. 略论建立企业有效内控制度的举措. 中国集体经济. 2012(09).

[2]杨雄胜.高级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篇10

关键词:物联网;固定资产;酒店资产;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12-0063-02

Hotel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LIANG Xin-yue, ZHANG Wei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anyang 712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hotel fixed assets,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which connects identifiable objects with Internet, is adopted in the design of a hotel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system to maximize the digit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networking of identifiable objects management. In the paper,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is described and by using of the system, the work efficiency of hotel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is improved.

Key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fixed assets; hotel assets; management system

0 引 言

随着经济社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全面可靠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现代酒店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是,由于酒店的环境较为特殊,固定资产价值不等、位置分散,加之缺乏先进、专业、成熟的管理平台,所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很难得到科学的落实。“账实不符”、“前清后乱”等问题始终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固定资产信息的整合应用层次也较低。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物联网(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相结合而形成的网络)的思想和技术对酒店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1],通过物体实时传感跟踪固定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有助于酒店实现科学、安全的现代化资产管理模式。

1 系统总体目标设计

1.1 日常管理

本系统模块主要实现对资产的类型、编号、生产厂家、维护维修、责任人等基本信息和使用情况进行登记、查询和管理,以便于掌握资产的当前信息状况,从而进行有效管理。

1.2 用户管理

本系统模块采用B/S架构(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具有友好的操作界面和完善的安全控制功能,能够根据用户角色进行权限控制,同时能够实现历史记录查询,并可按照用户工号、用户名、登录时间、注销时间等进行查询。

1.3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安全。本系统能融合到用户已有的操作系统下的数据库和服务器的安全模式中,安全控制机制禁止对相关的功能进行任何未经许可的访问。

(2) 数据维护。本系统模块能实现各种数据的增加、查询、打印、修改和删除等维护操作,操作人员可以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自动或人工备份。

(3) 支持多用户、多部门管理。本系统模块能提供集中的数据库服务器,可以支持多用户通过酒店网络布局同时访问数据库,而且不存在冲突。

(4) 与其他系统接口和数据交互。本系统模块可通过酒店系统接口,支持与酒店其他自有管理系统进行批量和直接的数据交换处理。同时,模块预留了酒店其他自由管理系统接口,如酒店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酒店资源规划)系统、财务数据系统,以便于扩展、支持数据的导入和数据信息的交换。

1.4 报表管理

本系统模块应能根据酒店日常业务需要对各种动态查询结果生成报表,导出成文档并打印。

2 系统的物联网应用框架设计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把实物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2]。所以,本系统是利用RFID标签信息快速采集,用多种通信技术实时传输,并用专门的管理平台模块集中管理等多种技术,来面向酒店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物联网系统,其应用模式框架图如图1所示。

图1 面向酒店固定资产管理的物联网应用模式框架图

图1中,RFID承载着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并能够通过无线网络实时通过读写器把这些信息发送到相应的管理系统,然后随着其中信息的改变,系统中的数据库信息也随之发生更新变化,从而为酒店固定资产管理物联网模式提供前提条件。

根据酒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特点,本系统设计的PC端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PC端酒店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功能图

3 系统特点

基于物联网的酒店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主要优点如下:

(1) 操作界面简便易用。系统本着 “简单、自然、自由、一致”的原则,采用和Windows界面相似的风格与Windows xp 相一致的标准按钮,因此,系统功能一目了然,便于高效工作。

(2) 实时定位监控。通过在各个房间或仓库安装RFID读取器天线,实现以无线网络覆盖所有固定资产,从而对所有贴有RFID标签的资产进行实时定位监控[3]。

(3) 流动监控。定位监控系统通过在房间、仓库、大楼出口安装RFID来实现资产的移动记录和出入库自动记录,无需手工登记。资产登记时,可自动关联资产责任人信息;非法携带设备出门时,系统将自动报警,从而能够使管理人员了解资产的去向并最大程度减少资产的流失率。

(4) 管理方式先进。每一件新购入资产的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以后,都会由计算机自动生成 RFID标签,标签上的内容可包括固定资产名称、购入日期、使用部门等内容[4]。

(5) 方便资产清点。通过RFID非接触式读取(通常可以在5~7 m范围内),可快速方便地读取固定资产信息,从而实现固定资产的清点查询,可以做到不开柜、不开箱, 非常方便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尤其是对存放在视线不可见地方的固定资产,可避免遗漏。盘点人员可以携带RFID扫描枪到任何地方进行核查清点,在无线网络覆盖区域内,RFID扫描枪读取的信息可以立即和网络中的数据库进行交换,如果没有无线网络环境,读取器则可通过离线的方式和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从而可使盘点速度提高90%以上,同时还可避免重复盘点或错盘。读入标签结束后,将标签读取器与电脑通过计算机相连接,迅速地获得资产的实际情况,通过组合查询可立即发现资产短缺、溢余等变化情况[5,6]。系统还可以自动记录盘点信息,如果出现财务和实物不符,系统会自动告警。

(6) 高效的网络和远程数据传输。通过酒店内部网可实现双向传输,使各种数据信息能在同一时刻被其他用户共享。

(7) 双重自动数据备份。当操作员进行具体操作时,数据同时又可以通过网络传送至服务器,使用户机硬盘中的数据和服务器中的数据相一致,同时服务器又将数据传送至服务器其它的用户机上,让整个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具有同步的数据。

(8) 独特的权限管理。根据每个操作员的职责不同,可为其制定相应的操作权限,通过用户的身份和密码识别,保证不同操作员只能在其职责范围内进行有限的操作,这样既保证了制度的固定性,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4 结 语

当前,随着各大酒店固定资产的不断增多,充分利用传感设备和物联网的技术优势,构建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并通过泛在网络把资产与管理平系起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从而通过全过程计算机化来实现对酒店固定资产的监管分析与控制,已经成为酒店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方向。本系统有助于对资产数据进行安全、高效的管理,有助于规范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效率,为行政工作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数据。同时,整套系统的硬件成本低,软件操作简洁便利,必将顺应时展潮流,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宋俊德.浅谈物联网的现状和未来[J].移动通信,2010(15):8-10.

[2] 曹青林.物联网研究现状综述[J].软件导刊,2010(5):6-7.

[3] 包维华.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问题探讨[J].当代经济,2010(6):8-10.

[4] 苏彬,范曲立,宗平,等.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3-13.

[5] 杨斌,张卫东,张利欣,等.SOA的物联网应用基础框架[J].计算机工程,2010,36(17):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