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7: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管理体制
一、前言
在国有资产管理中,行政事业也担当着 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进一步推进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资金的补偿、扩充的非直接性;占用、使用的无偿性;使用目的的服务性发展,保证各级政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我国的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是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文章对此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二、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用业务操作流程和标准的数据,进行全面、准确、及时的反映有利于国有资产的管理状况。深化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改革,坚持创新管理和科学发展,提高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水平,降低资产浪费和监督正本,提高了独立管理、统一管理,是新时期财政管理与改 革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新时期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促进财政部门“一盘棋”、 资产管理出效益的新理念、加强信息化建设管理作为有效运营和保值增值,突破难点、进一步深化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改革。
1、进一步深化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监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缺乏规范化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是降低管理成本的重要举措。它可以强化管理力度、规范管理程序,大大提高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效率和水平;有效降低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资产隐性流失和非客观因素的影响,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除了管理审计和跟踪监督,合理配置,创建一批资产资源节约、工作绩效最佳的机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定期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目前全社会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行政事业单位更应充当表率,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监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2、进一步健全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合理配置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今后五年“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通过国有资产的信息化和法制化管理,采集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基础数据,了解资产占有和使用情况,从而能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简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的保证和规范管理行为,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杜绝随意购建资产的行为,来约束和控制公共财政资金的随意使用和占有,对行政事业单位中长期闲置、超标配置的国有资产,进行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促进资产管理向科学化、信息化。
3、进一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避免资产闲置浪费
国有资产监管重要指标的资产配置效率和运营效率,是有根据性的改善为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坏境,对资源进行适时的管理与监督。将资产管理的日常工作融入资产 管理信息系统中,不断完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体系,及时发现闲置或浪费国有资产的情况,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实现资产管理手段制度、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的同步创新。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发展。
4、进一步培养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要想顺利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和学习;提高资产管理思想;业务素质为核心;使行资干部及时掌握新技能和业务水平,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而由于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的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涉及信息技术的使用,更重要的在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应的专业知识,加强宣传和调研工作,创新资产管理理念;切实转变思想和工作作风,坚持廉政勤政;提高自身素质,健全管理机构;严格按规定用途和操作规程使用资产,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尽快适应新形势、新职能的需要。
5、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手段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系统可谓涉及范围广,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是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团队的重组、管理手段的革新、管理流程的再造、管理团队的重组,资产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提供强大的 数据支持,加强信息安全制度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做好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发展自主可控信息技术,强化管理力度、规范管理程序、优化管理流程,将资产管理的日常工作融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信息安全制度建设,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有效监控,,减少决策的盲目性,确保信息安全的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三、结尾
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行政事业国有资产,使我国经济体制的整体变革和完善本身的新突破,从而全面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水平,以便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发展,全面、及时地实现信息共享,有效增强管理过程中的控制力,建立和完善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制度,提高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胡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9. (01) :21-23
[2]杨晶晶.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2) :15-17
篇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义;问题;建议
一、国有资产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第一,有利于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主要是为了达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新词,对收入进行合理的分配可以帮助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公共财政体制目标的实现和达成;第二,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宗旨是建立一个健全体系,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保证资源从预算到报废的同一性;第三,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资产使用的实施监督,是实现资产有效管理的重要保障,能够防止违法乱纪现象的产生,从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者的行为,保证单位内部公正廉洁的党风党纪,避免危害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行为出现,在国有资产保值的情况下增加其价值。所以,对国有资产实现科学化管理对进一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整顿单位内部风纪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国有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中,由于思想陈旧,管理理念落后,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重钱轻物,对待固定资产时只是一味的购置,却不注重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中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约束体制,使得内部资产管理出现不规范和混乱的行为。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都是由国家财政拨款来进行购置的,并且是无偿调用的。国家资产管理部门没有对资产的利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致使很多资产出现了严重的浪费、闲置和流失。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对资产管理缺乏科学的认识,过多的进行投入和支付,形成了只要多结存就是最好政绩的片面思想。因为获得更多利益思想的驱使,很多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的获取上总是想要争取更多,对于已经下拨的资金和资产都会认为是自身独有的,认为只有在不违反大的原则基础上,可以对资金和资产进行随意支配,不受其他人或者部门的约束,认为挪用资金和使用超出原本范围都是情有可原的,没有真正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所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改变重钱轻物和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首要问题。
(二)缺乏规范科学的管理机构
在当前的行政事业中,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类属于单位的财务部门,还有一部分单位的国有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很多省都设有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自己的国有资产管理,很多省级以下的城市一般不会就设置机关事务管理局,还有一些机关事务管理局只负责本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在很多机关单位都没有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甚至是不管理。这样的管理机构的设置方式缺乏统一性规范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缺乏科学,健全的规范体系,相应的管理部门经常出现管理不足或者管理超出自身责任的现象,使得国有资产账目不清晰、不完整和不真实。
(三)管理中存在资产存量不清,账务缺乏真实性
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资产存量不清,账务不符实的现象经常存在。很多固定资产都不在账务以内,而是以账外的形式存在,很多债权类资产都名存实亡,很多账面上都是负债的情况,其实质就是单位的一些隐匿的资金或者是收益性资金,还有一些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产都转入了账外的账户中,大量的资产不能进行完全回收,账面数据一直处于混乱状态,这种状况周而复始的延续下去。
(四)国有资产使用率低,资产闲置,浪费严重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率低一直存在于管理体制中,也是历史遗留问题。虽然采取了相关措施进行解决,但是却不能完全克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都要求有良好的办公环境,领导都希望自己独占一间或者数间甚至数百平米的房间,而一般的中层领导有的也需要独自享用单间。而一些小的机关也需要配备容纳百人的会议室。除此之外,还需要配备一些小会议室、活动室、办公设备等。公务用车也要达到一定的档次,培训时也要达到宾馆化,内部装饰追求齐全,舒适、高档。为了达到这种标准,需要和财政掌管者进行“沟通”,很多陈旧设备和未达到年限的房屋都被丢弃或者不知所踪,导致大量资产浪费,没有发挥出固定资产自身的实际价值。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相关规定,但是在某些地方仍然缺乏一定的漏洞。因此,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完善,是当前工作中的关键所在。清晰、明确,全面的管理规范是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安全和完整的主要保障。完善的,科学的管理体制能够对资产管理流程和使用状况给予有效的制约,对管理过程工作人员行为进行约束,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防止固定资产的浪费和货币资产的流失。法治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进行资产管理的主要约束机制。在当前的工作中,与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相对落后,管理目标不明确,没有确切修订管理定额,当出现失管问题时也不能给予及时的追究。所以,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责任制度能够为国有资产的管理提供有利的条件。除此之外,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时,财务部门必须对资产流动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并对各个阶段进行审计,与社会舆论相结合,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监督体制。同时,需要将国有资产的审计工作纳入到审计机关必须履行的职责中,做到查错纠弊,快速纠偏,保证工作人员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的落实管理工作。
(二)建立集约化的管理方式
针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可以采用集约化的管理手段,对国有资产的产权进行集中,并将相应的经济效益划入到财政预算系统中。在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一些原有企业在表面上看是事业单位范畴,但实际上是经营性企业,其中也包含了一部分的国有资产。对于这部分的资产,可以采取有效的改革,采取一定的政策,与真正的国有资产进行集中,实现统一管理。而对于已经可以进行转型的资产,可以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转化,而没有达到拍卖条件的,可以纳入到财政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另外,在固定资产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可以从收入和支出两个部分制定相关规定,并上缴国库中进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当发现资产管理中出现一些违规操作,违法乱纪的行为时,需要按照严格的惩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做到有错必纠。
(三)制定规范的管理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时,必须具有一套规范化的管理流程,才能实现国有资产的科学化管理,这也是市场化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结果,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内部和外部风险,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真正的达到资产管理的目标。首先,在资产的配置中,需要建立科学的预算体系,对国有资产的购置限额进行明确规定,严格控制资产预算,并将管理责任落到部T和个人。严格避免经办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同时,确定资产购置需求的审核标准,对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购置资产的预算进行明确的限额规定,保证资产利用的有效性;其次,可以对现有的资产进行合理的调剂,在各部门或者各单位间进行合理的调换,杜绝追求奢侈,浪费之风的盛行。如果其中不能达到合理的调剂,再考虑购买新的资产,防止资源的严重浪费和闲置。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固定资产管理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各个财政部门必须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针对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改变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防止出现挪用公款,行为出现,创造国有资产的最大价值,更好的为公众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谭静.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需解决的几个难点问题[J].中国财政,2012(02).
[2]张玉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J].财会通讯,2011(10).
[3]侯文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J].新西部,2010(08).
[4]李凡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2010(14).
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管理职能、提供社会服务的基础,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本质区别在于它的占有和使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它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逐步转变,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将这部分资产用好、用活,实现国有资产配置的合理性、使用的高效性,对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减轻财政负担,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制度缺失,管理手段落后
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忽视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或者制度建立了,但制度管理流于形式,执行上大打折扣。国有资产的传统管理手段,使资产管理缺乏从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置的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国有资产管理信息不可靠、不相关、不及时。
(二)账实不符的现象仍然存在
有的单位对上级调拨的资产只接收资产使用而不入帐,造成账实不符的情况;有的单位接受的捐赠资产,因为不由本单位列支购置,相关经办人员与资产管理人员信息脱节,实物已在使用,财务未入帐,造成账实不符的情况;有的单位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界定不清,认为是低值易耗品而未入帐,从而没有对其进行正常管理;有的单位因历史遗留问题,资产产权不清无法入帐;有的单位购置资产时,因购置周期长、手续不全等原因未及时记账,而相关领导、经办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岗位变动,导致后期资产信息不完善无法入帐;还有有的单位合并时只并资产,不并帐、有的单位资产报废、毁损、处置,未及时做帐务处理等等,都帐实不符的情况。
(三)资产购置使用缺乏绩效评估和有效监督,资产使用效益低下,闲置、浪费、流失等现象仍然存在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使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会计核算方面,大多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无法将当期收入与成本费用相配比,无法得出与资产使用效益的有效信息。购置时带有很大个人主观意识,未进行前期的合理预算、评估和长远规划;重复购置现象较常见;造成国有资产大量的闲置浪费。
(四)部分领导不重视国有资产管理,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
领导往往只重视财务会计报表上的数字多少,不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实际工作,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资产管理人员往往由行政后勤人员兼任,没有经过专门的业务学习培训,业务水平不高,在管理工作中无法及时发现问题。
二、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是强化国有资产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打击各类瓜分、侵吞国有资产的违法违纪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国有资产权益。
二是逐步理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各级部门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责、权限。
三是制定和完善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评估与清查、信息管理、产权登记与产权纠纷处理、法律责任等各个环节的配套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权限、管理流程和规则,进行有效的监管,形成有序的资产管理良性循环机制,从而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
四是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并实行网络对接,对国有资产进行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改变传统的静态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建立动态化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产管理的动态信息化管理,可以实时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状况、使用状况,优化资产的配置和分布,促进资产的调剂,提高资产利用率。
五是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岗位,并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建立资产台帐和不定期抽查、定期盘点制度,防止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
六是加强资产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行政事业单位要配备、充实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学习、培训、交流,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增强责任感。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信息化,对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财政预算制度改革、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建立节约型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理论与实务[M].广西民族出版社,2012年
[2]满艳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浅析[N].山东行政学院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99(04):65-67
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
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实现自身目标不可缺少的物质保障,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四个方面。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原则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为了科学管理和有效运用资产,准确及时地掌握各项资产的增减及结存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各项资产进行分类核算,以反映和监督各类资产的变化,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分项目进行披露。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促进事业单位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一)资产管理基础薄弱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人数少,因此未设置专业资产管理岗位,而由其他人员兼任,由于该人员未经专业培训,很可能因对资产管理不熟悉或因不是本职工作而忽视资产管理。不健全的管理制度造成对资产监管力度不够,从而使管理工作难以真正落实。
(二)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仍欠严谨,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脱节,资产管理人员业务不熟、职责不清。部分单位购置或向外调拨资产后未到财务部门办理相应手续,导致资产流失、闲置、重复购置现象普遍存在。且因为人手不够或其他原因,长期不进行资产清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账面原值与现值存在很大差距,账外资产大量存在。
(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由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购置资产基本通过政府采购,从项目资金中直接支出,部分单位为了多争取资金无论该设备是否使用往往多报预算,导致单位在添置该设备时,没有进行认真分析,在购进后将设备闲置,造成资产浪费。部分单位求全、求新,大量购置利用率低下的新设备,淘汰性能良好的旧设备。还有部分单位不及时对资产进行保养、检修、维护,导致许多资产破坏性使用,降低了使用寿命,造成了资产的过度占用和浪费,形成了资金紧张困难与低效使用同在的现象。
(四)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单位忽视对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思想上的轻视导致这部分资产在利用和管理上出现漏洞。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的使用和资产的利用效率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导致部分资产长期闲置,甚至浪费和流失。
三、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建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
各部门、各单位领导要提高认识,将国有资产管理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将制度、规定落到实处,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资产管理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目标,建立国有资产使用管理问责制,明确相关人员对资产使用与保管的具体职责,做到协调配合、层层负责、各司其职、责任到人;形成资产购置、使用、管理、处置等一套制度,并将具体管理措施细化到各个环节中,配备专业资产管理人员,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资产部门统一管理。
(二)建立资产管理统一平台
将单位所有资产引入统一平台,使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有效衔接,并定期盘查,做到账实相符。健全资产购置制度,采购前应做好预算,并将购置财产的详细目录仪表一并报送财政部门,凭财政部门的批准文件进行购置,改进领用、交接、交还制度。完善报废、报损、出售申报制度,国有资产需要报损、报废、出售时,由使用单位负责填制相应的报告单,由主管单位先同意盖章后再报财政部门签署意见,将资产交财政部门统一报废、出售,并将出售款项上缴国库,纳入预算。无论是资产的购入、使用、报废或是转拨,必须统一在平台实现,做到资产公开化,透明化,主管单位可查、财政可寻,从源头杜绝浪费,充分提高资产利用率。
(三)重视资产日常管理工作
首先必须提高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各单位应重视资产管理队伍建设,选拔高素质的员工到资产管理队伍中来,并对其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其次应严格执行固定资产购买、入账、使用、清查、处置、调剂等日常工作管理。最后应建立以政府采购制度为主的资产购置方式,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制度实施采购,降低资产购置成本,规范采购行为,在招标过程中分工负责、相互合作、各司其职,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各个环节的管理与监督,对资产配置要突出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严格根据不同部门职能范围配置资产,满足其工作需要。
(四)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责任
要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认识,转变资产管理观念,树立资产效益意识。要把资金管理和实物管理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克服重资金使用,轻实物管理的倾向。正确处理好资产管理和资产使用的关系,特别在把闲置的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工作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所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建立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管理体制,实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单位依法使用。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由财政资金购置,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能够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行政事业运行成本,堵塞资产管理漏洞,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公共财政分配,维护财政秩序,促进服务性政府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应从根本上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自身单位的实际特点,探索出有效地、适合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提高管理的质量及效率。
参考文献:
[1]苏天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2011(24),
[2]陈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加强对策[J].财政金融,2011(36)
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现状与问题 对策
一、前言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各级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事业单位的国有财产,更偏重于国有资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国家职能顺利发挥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公共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杜绝资产流失,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使用效率,对提高资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财政工作透明度与促进节约型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完成工作任务的物质基础,其管理目标为: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事业单位围有资产管理,应当建立包括产权登记、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报告和监督考核等规章制度,以使管理工作规范化。2)实施产权管理。通过产权界定、产权登记等形式,明确事业单位的占有使用权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国家所有权。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国家履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事业单位履行占有使用者的职能。3)保全资产。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任务。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整的资产实物账、卡,全面反映国有资产的存量状况;严格管理制度,健全手续,明确使用责任;建立统汁报告制度,及时掌握资产使用及增减变动情况;及时解决管理中发生的问题,保全国有资产。4)合理配置,有效使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应当注意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以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5)经营性资产实行有偿使用,保值增值。对行政事业单位以非经营性资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使用有偿使用的原则,集中一部分资产收益,用来固定资产的改造更新。对行政事业单位用国有资产开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经营单位,要按照《国有企业财产监管条例》实施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 当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的经济学者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探索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部分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益也得到了提高。但是,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资产调控管理乏力,不能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造成国有资产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流失,事业单位资产是国家无偿拨给和财政预算支出购置形成,具有无偿性和非盈利性。由于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单位间在资产配置上不平衡,形成国有资产资源的分配不均,造成巨大浪费和流失。2)受“重购轻管,重钱轻物”思想影响,放松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形成家底不实,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由于对“资产”的概念不清,许多单位管理者往往都注重货币的使用管理,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往往造成单位资产账物不符,国有资产家底不清,最终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3)资产处置不按程序报批,导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根据国家及财政部有关规定,在资产处置中,须提供相关依据资料,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审核批复后才能处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资产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资产报废、报损不做鉴定。有的单位将资产处置不申报,资产处置不按程序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4)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普遍较低。我国事业单位经费都是由国家财政或是上级部门拨款,事业单位的这种性质与那些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单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资产闲置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部分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和布局不合理,购置资产从来就不讲求效率,不能共同配置、进行调剂使用,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普遍较低。
四、 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分析
1、改进资产核算制度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核算制度的研究已较为深入,特别是对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进行了研究探讨。权责发生制相较收付实现制而然,能够较好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真实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资产的规模和现状。因此,建议尽快引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核算制度,这样有利于掌握资产现状,有利于促进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符。
2、完善管理制度
从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对固定资产管理过于松懈,没有一套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所以,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并根据各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这是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另外,事业单位对实物资产要进行登记管理,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3、强化绩效考核
充分发挥资产使用绩效,即是资产管理的需要,也是节约运行成本的需要。使用效益低,也是一种浪费。通过建立适合的考评和激励机制,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价值,对于富裕的资产可以通过调剂和调拨的方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4、加快体制的改革
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和事业单位的定位密切相关,在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时候,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快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体制改革,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必须把公益性事业和非公益性事业区别开来,由政府负责公益性事业单位的配置,而非公益性事业单位就要推向市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必须无偿的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者服务,而且得不到利益的回报,很大程度上依赖资产进行维持生存,有的甚至入不敷出。因此,对现存的资产管理体制,要尽力维持,来确保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以及人员的相对稳定。而非公益性事业单位,要加快其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使其成为独立的法人。
5、加强监督管理
结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构建和完善资产从投入、使用到处置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体系。首先,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内部监督管理系列制度,如资产购置及处置监察报批制度、资产管理人员任免监督审核制度、资产使用情况公布制度等;其次,制定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人员工作制度,将监督管理职权制度化;再次,不断增强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重视国有资产内部监督管理的思想意识,对监督管理机构及人员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最后,尽量选派责任心强、工作能力适合的人员担任内部监督管理机构工作岗位。除了建立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内部监督管理机制,还要不断加强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外部监督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内部监督管理机构建立及工作情况等进行检查,督促事业单位改进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6、增强队伍建设
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及实务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引导管理人员转变观念,从传统的只注重实物管理向实物与价值并重管理转化,围绕资产保值增值理念,增强资产成本观念。加强国有资产实物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之间积极有效的沟通,定期核对实物资产与账面资产,做到资产账实、账卡、账账相符;对国有资产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了解症结所在,分析问题原因,向单位领导提出资产管理建议,促进资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高。
五、总结
终上所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无法一蹴而就,要解决几十年来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需要付出长期和艰辛的努力。我们应当一方面认真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充分借鉴和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并充分发挥出各专业职能部门的作用,调动各事业单位及全社会的积极性,共同管好用好国有资产。
参考文献:
[1]张弥.转型阶段构建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探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04).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产管理
一、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国有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整体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具有以下现实意义。(1)节省事业单位行政性开支,防止资产的浪费。购置国有资产的资产来源大多是财政性资金,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可以防止事业单位重复购置资产,起到节省财政资金的作用,为事业单位业务工作更好地开展起到资金保障的功能。(2)防止资产闲置,全面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可以在清查盘点后,对闲置的资产进行统计汇总,以此制定出针对性的处理方案。例如出售、出租、调拨等等,不仅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也有效防止了资产的闲置和浪费,进而全面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3)规范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是近年来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内部控制包含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等内容,由此可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对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虽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尚存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法规不健全。现行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与法规是由各级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根据以往工作经验总结制定出来的,通常只适用办公使用固定资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种类越来越多,原有的政策法规面对新型国有资产,例如:对外投资取得的股权、出租国有营业用房、安置余房、保障性住房等等缺少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进行系统性管理,这就有可能造成账实不符。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会使相关责任人之间互相推诿,从而造成不可避免的财产损失。(2)机构人员设置不合理。某些事业单位由于人员有限,没有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而是把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交由财务人员负责。财务人员既负责固定资产购置与登记工作,又负责固定资产的清点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重复上报、漏报、随意报废等现象的发生,造成国有资产账实不符、重复购置、随意浪费的后果,违背了上级机关要求下属单位践行厉行节约、降低行政成本的初衷。(3)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节。每年地方各级财政局在召开预算编制会议的时候都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把政府采购中购买固定资产纳入预算编制的工作中,但是由于编制预算的工作人员与业务人员、资产管理人员缺乏沟通,没有根据预算编制年度工作计划的安排及时反映购置固定资产的需要,结果在实行预算的年度往往会出现账外购置固定资产的现象,这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清查,也影响了单位各项工作的实施进度。(4)监管制度不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投资方式不断涌现,国有资产也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原有的办公使用的固定资产,而是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式。面对对外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资产管理机构通常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其实这类资产更应该加强决策与监督管理,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众所周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高管买卖期货导致巨亏的事件,这就是面对新型国有资产由于相应监督管理制度缺失,使当事人钻了空子,结果造成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
三、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1)建立资产盘点清查制度。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必须摸清家底,因此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就必不可少,建立资产盘点清查制度有以下作用。一是有利于全面有效地摸清家底。资产清查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清理、账务清理、财产清查、损失认定、资产核实和完善制度等,它是对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及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核查。二是有利于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系统。通过资产清查,可以建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数据库,充实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三是有利于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为编制年度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四是有利于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各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因此,各类事业单位应制定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本单位国有资产的清查盘点频率与程序,可以建议相关工作人员实行定期盘点与不定期盘点、内部人员盘点与外部人员盘点相结合的方式,从而确保本单位的国有资产安全性、真实性与完整性相统一。(2)设置资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弱化,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员配备的不到位,因此事业单位要克服人手不足的困难,建立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专人对国有资产进行登记管理,可以使用标签、卡片、拍照等形式标记固定资产。同时还要建立资产管理档案,按照相关规定对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的状况进行分析与说明。当然,针对上级机关无偿调拨的固定资产也要进行登记管理。(3)实施动态监管,把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到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在政府机构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办公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固定资产登记一般都采用了网络系统登记的方法,这虽然有利于统计,但是弊端还是存在的:比如资产管理人员忘记登记新购入的资产,固定资产随意借用也没有进行审批管理等等。为此,可以模仿超市条码收银系统来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管理:使用条码标签机先对固定资产进行扫码贴上标签,再在网上系统中登记,以后的清查盘点只要使用条码枪扫码进行清点即可。同时在登记与清查过程中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全程参与,有利于监督检查,防止舞弊等情形发生。(4)加强国有资产处置的管理。面对可以报废的国有资产,各事业单位可以分成两种方式进行处理:第一,对规定的限额以下要报废的固定资产,先清点要处置的数量上报主管机关审核批准,再上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最后才定点集中进行报废处理,所得残料收入要上缴国库;第二,对限额以上要报废的固定资产,先要上报主管机关审核,再上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批后才可以进行报废处理,所得残值收入也要上缴国库,不可随意挪用。强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以此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才能盘活各类闲置资产,进一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资产在各事业单位之间的合理配置是政府公共财政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种类也朝着复杂多变的方向发展。各级政府在加快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同时也要注重针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操作规程的改革,如此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株彬,张鸿超,马守风.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2).
篇7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监督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1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一直在不断的创新,并且高校的管理体制也在不断的调整和改革,全国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很难去迅速的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在监管方面会出现许多问题,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产生了一定差距,阻碍了发展。据初步了解,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资产管理意识问题。高校在管理国有资产方面的认识有许多不足,重视性不够。普遍存在着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忽视实物资金的管理,重钱轻物。还有一些单位和部门注重使用、忽视监管,注重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在思想上没有重视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认识不清,认为资产在学校内,监管不严也没什么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有资产会出现闲置浪费、损毁、丢失的现象。对于国有资产管理过程的难度,许多高校认识不够。缺乏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虽然有的学校已经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工作思路却不够清晰,不能够正确结合当前市场的经济条件。
2.国有资产的权属问题。高校的国有资产是属于国家所有,被高校使用和占有。产权分布上很难确定是经营性的还是非经营性的。国有资产的经营运行过程中,高校只享有资产的占有权和使用权,而不具有最终的收益权和处分权,很多高校不能够明确权责,导致资金流转不及时。有些高校为了避免资金的亏空还专门设立一些校办产业来进行管理,但是由于高校资产的局限性,亏损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进一步影响学校的发展与建设。
3.管理制度问题。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管理体制的不完整、不明确会造成许多问题和分歧,资产的管理权、使用权等分属于不同的单位,使得相关负责人混乱。有的高校还没有专管员进行监督和管理,无法合理的运用高校的国有资产。在核算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有的高校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造成了账面价值与投入使用后的实际价值不符。这也容易让有些人弄虚作假,影响资产评估的真实客观性,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和建设,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也被大大的降低。除此之外,高校的许多国有资产像土地、房屋、无形资产等被无条件的使用,所以无法产生经济效益。
4.国有资产家底不清,使用率低下问题。由于高校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国有资产也随之增多,来源的多元化和管理机制等问题,导致了许多资产出现了账实不符的情况。在监管不严的情况下,高校容易出现夸大实验教学设备来满足上级要求,或者一些专用设备的重置、闲置的现象。清理清查工作没有很好的执行,在资产处置的时候没有按照规定执行程序和手续,或者是一些人为的原因造成资产的损坏丢失、档案资料的不完整等都能导致高校的国有资产混乱不清。
二、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对策建议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庞大的工作体系和全员的参与。针对目前的高校的现状,必须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去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新趋势。建立科学的家产监管体制,从根本上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资产的安全。
1.增强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意识。在目前经济市场的影响下,高校已经逐步意识到国有资产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性,但是要提高所有员工和管理部门的重视,还是要转变大家的观念,提高认识。首先领导要能充分认识到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能有助于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对工作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进行教育加强,在工作安排中把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划入重点落实的工作项目。此外还要建立明确的资产管理责任机制,从管理者入手,明确各部分的负责人和职责,来提高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效率。在必要时,高校可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使职工了解国有资产相关法规和政策,提高认识。只有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了,高校才能够顺利的进行相关工作,有助于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
2.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认真执行管理制度,是决定管理工作成功的关键。制度建设是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从目前全国高校的情况看,资产监管部门人员配备较少,规模不大,要想加强管理,仅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建设国有资产的组织监管体系来扩大规模。建设组织体系的措施是在高校成立国有资产监管的委员会,成员由各个单位部门委任,这样既可以统一协调管理工作意见,还能提高监督质量降低成本。此外还要明确日常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职责,以便方便对相关责任人的监管,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在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中,要建立一套相关的制度体系,像国有资产的登账、保管、检查和报告等都要严格遵照制度执行,保证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负责人,减少资产的流失。
3.定期进行国有资产清查工作。鉴于目前高校的国有资产情况,要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首先要摸清高校的家底,确实掌握高校的国有资产状况。为了准确掌握资产的情况,并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问题,高校可以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制定清查方案,明确高校各单位资产清查的范围,工作目标和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工。对盘亏或盘盈的资产找出原因,及时做出处理,实现账实相符,为高校日常工作,财务预算提供更真实、准确的数据支持。同时,弄清各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的价值总量,更有利于明确对资产管理的职责和权力,为更进一步的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为高校加快建设、参与市场竞争活动、提升学校品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国有资产在高校的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高校一直在摸索资产管理的有效机制,不断改革。只有通过对现行高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减少资产的流失问题,不断推进高校的发展建设,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大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措施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比较低
从相关调查得出,我国国有资产总额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我国企业经营性质的国有资产的比例却不断减少,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占比重却持续上升。随着我国公用财政政策的不断健全,我国行政事业性质的国有资产总额会持续增长,因此,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利用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 很多资产闲置着没有投入使用,有一些资产甚至被私人占用,滋生了不少行为。在购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过程当中,所购进的资产有很多是用不上的,使得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由于缺乏对购买过程的有效监督,造成购买价格和市场价值出现偏差。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在国有资产使用过程当中,资产得不到应有的运用,资产作用得不到充足的发展,造成资源的浪费。资产由于使用不当而提前报废,有得再花费大量资金购置,这些都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的体现。
2.需求与实际脱节,资产的购置和处置缺少规划
有的单位缺乏对国有资产购置预算编制足够的认识,编制预算没有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有的单位甚至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谎报数字,盲目、随意购置资产的现象也不时出现。没有有计划性的购置固定资产,而是为了获得购置经费而随意购置,采购报批审批手续不全。除此以外,有的单位处置资产时没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没有将资产提前报由相关部门审批,在未经过科学评估的情况下随意处置资产,造成国有资产的提前报废,对财政资金是一种极大浪费。处理固定资产的手续不健全,没有将购入、盘盈等增加资产记录在帐,造成国有资产管理配置陷入混乱。
3.资产管理行政监督不到位
我国国有资产实行三级管理模式(财政部门综合管理、事业单位详尽管理、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其中前两级通常难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真正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家底,以至于资产管理的行政监督难以实施起来,在具体的管理环节中行政监督不到位。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行政监督中切实可行的实施手段匮乏,部分监督环节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使得部分监督环节不到位;其次是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不惜以违规手段应付检查来规避行政监督。如小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记录不全面、甚至缺失无法查证现象并非少见,这给行政监督工作的落实造成很多困难,现实情况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能够随意对本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避开行政监督。
二、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措施
1.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率
政府应该尽快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管理模式,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例如可以权责制,明确资产责任,将每份资产落手个人身上,由个人负责。我国政府目前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虽有所进步,但是还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2.科学预算,落实招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科学编制预算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高效的配置;切实执行招标制度能够有效的监督采购资产的过程,采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开源节流,避免滋生腐败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编制合理的、科学的预算,杜绝浮夸,杜绝攀比,结合实际需求完成预算,完成预算的编制时要对存量资产可用性情况加以参考,在科学预算的时候要以实用、节约与适用为原则。在资产采购过程中,缩减资产采购成本,对招标制度进行严格落实,使财政资金的效益发挥到最大限度。同时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有效考核与监督预算与预算落实情况,尽量避免腐败现象出现。
3.从自身出发,全程管控,抓好内部监督审计环节
单位应从自身出发,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研究建立并持续健全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完成文件记录的编制,明确要求,形成体系,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规必究。在资产的购置、使用以及处置等环节进行全程管控,将审批、记录、监督管理贯穿于全过程,通过不定期检查,抓好各个环节,完成好内部监督审计,完备国有资产管理的单位内控程序。
三、总结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有利于为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提供保证,有利于建设政府廉洁奉公的形象与减少行政开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详尽梳理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国有资产管理欠缺行政监督、资产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国有资产的处置与购置规划匮乏三个方面,有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建设与健全招标制度、采购预算制度以及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更新国有资产管理的观念三项提议。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管;内部控制
一、会计监督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重要性
国有资产管理是指为了确保国有资产价值的稳定和增值,在经营管理中占有使用、协调、监督国有资产的一系列规范管理活动过程。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才能促进国有资产总量稳增和结构的优化,维护和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有助于企业实现资产增值。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国有资产管理的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尤其重要。首先,国有资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企业会计在核算成本和效益时,必须对国有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国有资产管理的会计监管对企业的持续稳定经营和科学发展必然产生影响。第二,国有资产管理要科学、合理地接受会计部门的监督。严格科学的会计监督是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国有资产作用的基本前提。第三,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企业和国家利益需要通过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督予以保障。会计监督的主要责任是保护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护国家利益,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会计监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的随意性和账实不符
当前,由于企业中部分生产经营管理者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使用和处置国有资产时自由随意,缺乏具体的科学规划和具体安排。由于企业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到位,甚至在经营管理中出现随机处置和变更,致使会计部门无法对涉及的数据进行真实性检验,会计核算与实际资产不匹配;或者是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某种财务舞弊,人为造成会计信息的非对称性,导致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不能有效地进行完整的会计监督和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一是企业内部组织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有部分企业把国有资产会计监管职能直接划归财务部门,以至于监管人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缺乏制衡性。有的企业为应对有关上级机关的审计督查,在岗位设置上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独立开展。二是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监事会和内部审计制度,但是形同虚设,并没有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如监事会对企业经营的重大事项的合法性、相关会计信息披露、投融资决策等提出好意见建议时,却很少被采纳和认真处理,审计委员会制度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三是企业内部会计部门人员素质较低,不能科学规范地处理业务,导致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会计信息缺乏全面性、真实性,造成国家和企业的利益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四是监督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会计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偏低,缺乏专业职业技能,在工作中不能充分掌握会计监督的相关信息,影响了有效地通过会计监督手段加强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导致国家经济利益严重受损。
(三)国有资产管理的观念淡薄,会计信息不明确
企业国有资产的取得方式往往是随政府部门签订的合同一次性获得,有一定的隐蔽性,使得企业忽视了国有资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也忽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人员和部门更是轻视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会计信息,从而导致会计监管无以为据。
(四)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执法不力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对国有资产管理及相关会计监督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各种不同性质的企业会计制度运行,导致不同企业会计反映的国有资产信息难以横向比较,也难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实施科学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得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管薄弱。政府在监督工作中没有审计部门对国有资产的必要的审计和评价,造成了管理监督的真空状态。尽管我国已经加强了企业国有资产核算的监督力度,正在逐步完善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督措施,但总体还力度不够。一是由于各种会计监督管理职能既相互交叉又分散,很难形成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督合力。二是由于各种监督缺乏量化目标导向,导致无所适从、监督弱化。三是部分监督执法人员缺乏法律意识,职业技能素质较低,在监督执法中,人为因素和主观随机性非常大。
(五)信息不对称导致社会监督薄弱
企业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督除了政府监管和企业内部监管,还有社会监督。但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保密性非常好,一般公众难以通过普通渠道获取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导致社会监督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非政府会计监督机构没有行政处罚权,只能起到通过间接反映会计监督信息进行监督的作用。此外,在社会监督中,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中职业道德修养、执业水平不够高,也降低了社会监督的水平,使社会监督名不符实。
三、提高会计监督水平,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一)加强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收集和核算能力
通过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不断加强企业国有资产信息的收集和核算反应能力。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信息支持,会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国有资产信息收集能力和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质量,也确保了国有资产收集信息和会计信息处理的真实性。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开发适合自己的集综合办公、资产管理、财务会计等于一体的现代办公软件,同时重点嵌入国有资产管理过程及关键控制点集成系统,解决人工环境下难以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控制的环节。尤其是要在集成系统中嵌入国有资产购买、验收、使用和处置等全过程监管流程,科学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管理中的虚假欺瞒现象,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改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督体系
公司治理的前提是有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又能为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提供好的环境。切实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体系。以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监测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作为检查国有资产安全的一种手段。总结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严格按已有的制度实施执行,全面落实奖惩制度,对违规违法的会计现象必须给予改正和惩罚。国有资产会计监督的岗位设置既要体现工作独立性,又要有明确的岗位责任,才能更好地保障监督功能的发挥。建议在企业内部审计委员会中设立国有资产会计监督岗位,并赋予其工作独立性和更高的工作地位,直接对董事会、监事会负责。对于监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为确保监督信息的及时、顺畅,会计监督人员有权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报告。企业要将国有资产会计监督目标量化,层层分解,明确落实目标责任。利用财务绩效的考核指标,如资产周转率、总资产收益率等来客观反映企业国有资产利用率的情况及其影响。再结合员工考核定性指标对相关会计监督人员进行工作绩效考核,以实现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总体目标和个人绩效考核的双赢。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企业会计监督人员素质
一是从企业整体层面提高企业员工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加强对其专业素质进行培养,才能更好地使企业员工在国有资产管理和会计监督工作中确保信息及时、真实、畅通,有助于国有资产监督的顺利开展。二是重点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各种培训教育,增强国有资产会计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强烈责任感,全心全意做好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分析,并提出防范风险的对策,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为了不断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企业应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形成长效机制。同时把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作为集体和个人年度绩效考核的指标,以保证国有资产会计监管目标能较好地实现。
(四)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法律体系,加强国家会计监督
一是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是企业对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督的有力保证,也是国家有效监督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科学合理性的重要依据。为此,要通过加大法治力度来做好指导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会计监督,防止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现象。同时,我们也应该及时做好新老法律制度的衔接工作,以避免由于制度衔接不到位造成更多国有资产的流失。二是国资委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控,充分发挥国有资产会计监督的主体作用,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性和效益性。国资委代表政府履行投资者对国有资产监管的责任,重点是通过建立科学的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对国有资产经营者的资产运行、财务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国资委还在期末对资产和收益进行全面清查,以此为据制定下期国有资产经营预算,报同级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并结合国有资产预算单位的年度财务决算,监督检查预算执行结果,形成监管闭环。同时,根据责任、权力和效益的有效结合原则对国有资产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价。为了更好地强化监督,国资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应向托管单位派出监事,监事应具备会计监督专业的技术知识和能力,通过查阅企业账册和相关资料进行财务监督,监督企业的经营状况、利润分配等。及时发现问题并报告处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性。三是加强国家会计监督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制度。明确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督的责任,完善国有资产资源监管制度,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管。国有资产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委托国家审计的监督,体现了国家审计以国家监督的形式履行所有者的监督权,是符合国家审计监督的形式。因此,为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国家会计监督体系是根本,而建立一个专职的企业国有资产会计监管机构,明确监管责任是一种有效途径,从而实现国资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体系化。
(五)加强外部会计监督,有效发挥社会中介的监督作用
外部会计监督的一种典型的模式就是社会中介监督,主要是作为社会中介组织的各种会计、审计师事务所,按照有关会计监督和国有资产监督的法律规定审核程序和审核方法进行会计审计,对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的经济活动和会计信息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其结果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也是社会和法律所公认的。此外,有监事会的企业也可以使用注册会计师对其国有资产管理审核认证的结果。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有效作用,首先就要更加重视注册会计师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体现执业认证的权威性,进而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完善社会中介监督的地位,发挥社会中介监督的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雷小玲.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管问题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06):141,143.
[2]顾文华.探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关于会计监管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4):151-152.
[3]林碧洪.浅谈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会计监管[J].财经界(学术版),2013(23):190,195.
[4]马云馨.探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会计监管问题[J].时代金融,2012(09):3.
[5]邹永霞.会计监管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作用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20):230.
[6]陈建华.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管问题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222,224.
[7]刘艳.探究会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5(21):137-138.
篇10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2006年5月30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适用于各类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活动。”而现阶段我国的高校除了少数部分是私立性质外,绝大多数都是由国家直接投资或直管的,性质属于事业单位,所以高校的资产理所当然是国有资产,毫无疑问地应纳入国有资产监管范围,也应严格遵守《办法》的相关规定。然而,目前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还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各项管理制度尚在探索和转轨时期,所以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方面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探讨、改进和完善的问题,有必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管理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高校的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拨付给学校的资产,高校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主要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由于我国高校的国有性质决定了其资产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三权分离。现如今,高校的国有资产大多由资产管理部门、图书馆、各院系、房产部门、后勤部门等多头管理,产权不明晰,运行机制不顺畅,管理权分散等问题比比皆是,财务部门只负责资金的核算,而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的组织、协调、监督职能被弱化。这就造成了管理上一些无法避免的缺陷,如:某些方面管理上会出现交叉,同时某些方面又会出现管理上的真空,相互脱节,管理不到位等。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高校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财政拨款的公有办学体制和投入机制,使人们形成了一种不讲效益、不计成本的观念,国有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盲目或重复购置现象严重,各别部门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职责意识,难以保证高校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 资产使用效率低,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我国高校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大量扩招,通过兼并、土地置换、改扩建等方法,均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学校规模,增加了资产。高校在改扩建同时,也力求上档次,办公楼、教学楼装修要豪华、体育馆设施要先进,同时,各单位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盲目的上项目,上设备,盲目攀比,要求不断增加投入购置设备,还要求设备必须是最先进的,并且在几年之内不能淘汰的,功能要多多益善。但这些设备实际上无论是从经济功能还是实体功能使用效率都极为低下。许多高校各院、系、部占有使用的资产,很难做到资产在全校范围内调剂,加之高校每年的寒暑假,在此期间设备闲置、无人维护,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3、“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管理松散,基础工作薄弱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的深入,国有资产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金额日益扩大,国家拨付的或高校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归高校占有资产以及赞助、捐赠的资产,有的院校的院、系、部对此类资产没有及时的、全部的进账,一部分放在部门内部使用,形成了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资产的具体使用部门在处置资产时也不经过单位领导和资产管理部门,单位不按规定期限进行资产清查,因长期闲置造成功能退化、毁损、报废而得不到及时清理、保养,资产公购私用或为私有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造成了资产的严重账实不符。要管理好这些资产,就必须对这些部门的资产按种类、用途、形态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实。但是目前高校所面临的局面是:管理部门多头化,管理标准多重化,管理权限复杂化,一些已经报废淘汰的资产未按规定的文件执行报废,已经竣工使用的基建工程未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和验收。资产确认不及时,计量不准确,记录不完整等管理上的问题,这显然与当初国有资产投入的预期目的有较大差距。
4、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高校资产购置大多都是国家拨款,在使用中不用计提折旧,也不用计算盈亏,只把人才培养、科研、教学放在首要的位置上。高校的一些领导及教职员工在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多都存在意识不到位的偏差。一些院校只注重向上级打报告要钱购置资产,却不重视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一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力量薄弱,以对资产的购置、入账、领用、归还等手续不全,国有资产被个人或其他单位无偿使用,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纰漏。
5、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困难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一个通病,就是预算是一回事,而实际支出是另一回事。这不仅影响着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制约了公共预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预算安排缺乏详实的基础信息。多年来,由于资产管理信息体系的不健全,使资产的增量配置与存量管理之间信息不对称,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高校之间资产信息渠道不畅,致使预算安排缺乏准确的基础信息,难以有效的控制资产的重复购置和超标准购置。
(2)公用经费预算不够科学。
(3)国有资产收益管理不到位,部门预算编制无法体现国有资产收益。
(4)对与资产配置相关的预算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跟踪监督,不按预算规定的用途和标准配置资产。
二、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应对思路
1、 立足自身,转变观念,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首先必须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相关部门配合,广大教职工必须大力支持。不仅要重视国有资产形成过程的管理和监督,还要重视资产形成后的保值、增值与效益的提高,不仅要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也要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要把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学校教学、科研和产业等工作顺利开展、关系学校生存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只有全体教职员工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管好、用好国有资产,使其保值、增值,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
2、 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过程
针对高校目前国有资产多头管理的现状,要建立一套“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三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一级管理机构是党委领导下国有资产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国有资产二级管理机构为国有资产管理处和财务处分别从产权和价值两方面管理全校的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三级管理机构为资产的使用部门,学校的二级财务机构及校办产业的财务机构受校一级财务部门的监督指导。高校既要有完善的宏观管理体制,又要有适合各高校实际情况的科学的、严谨的内部规章制度,只有这校样才能确保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良性运转,使国有资产处于全方位的有效监控之中。还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制度,完善国有资产从购置、验收到保管、使用全过程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转贴于 3、 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清核资产是高校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清产核资,可以全面摸清学校各个部门资产入账情况,资产取得方式,新旧程度,以及利用效率等情况,这样才能全面掌握学校财政资产使用效益及资产管理的真实情况,为加强和促进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奠定了基础。
4、 加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 ,实施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
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网络,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的发展方向。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技术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严格执行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和财产管理制度,加强对财产使用情况和效益情况的监督检查。并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借助校园网、局域网等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以便高校各部门及时登记,掌握财产变动状况,避免重复购置,合理组织闲置资产的调剂使用。
5、 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办法》总则第四条规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促进事业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所以高校申请用财政资金购置资产,必须先编资产购置计划,并将资产购置计划纳入部门预算。单位应严格按预算和政府采购办法来购置资产,并建立预算监督机构监督预算执行情况。财政部门安排资产购置资金必须根据单位资产存量、资产配置标准、单位工作需要等情况综合考虑。
6、 强化资产配置优先从现有资产中调剂
《办法》第七条规定“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配置资产的调剂工作,优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推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共享、共用”。所以对于高校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的资产,财政厅和主管部门有权进行调剂,高校提出的所有资产配置申请,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应首先考虑调剂解决,只有在不能调剂的情况下,才允许购置。强化调剂优先,旨在充分提高在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资产闲置、浪费现象。
7、规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严格按照配置标准进行资产购置。
高校进行资产配置时,要严格按照配置标准进行配置,没有规定配置标准的,要从严控制,合理配置。中央和省政府已制定了资产配置标准的,按规定标准执行;中央和省政府没有制定的,由省财政厅和主管部门制定。相关部门制定的资产配置标准应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标准,将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每年作适当的更新调整。通过建立和完善资产配置标准,强化增量资产按标准配置,逐步解决单位之间资产配置不均问题。
综上所述,高校国有资产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基础,管好用好国有资产对高校今后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要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到高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更新国有资产的管理观念,树立新形式下的国有资产管理思路,切实做好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以保障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云.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政策建议[J].教育财会研究,2008(4)33.
星姿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新招[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9(4)44.
- 上一篇:调研报告具体要求
- 下一篇: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