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设计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展示设计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课程学习;灯具设计;实例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043-03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技术应用型的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类人才主要不是从事科研,而是从事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类的工作,他们在整个科研、设计、生产链条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这类人才需要的不是科研能力,而是知识应用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本专业中的高级专业技能,主要由职业技术院校负责培养。职业教育有着不同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必须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能力培养,以项目为载体、用任务训练岗位职业能力,形成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一、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灯具设计》是高职院校新课程灯具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必修课,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在新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以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为导向,课程的主线不是讲解一套系统知识,而是带领学生完成一件未来职业岗位上的工作。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有兴趣、有动力,能力才能有明显的提高。
新课程的项目设计要突出能力目标。首先对新课程进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以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准确描述新课程实际能达到的能力目标,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计训练项目。项目设计由易到难,有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逐步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传统的《灯具设计》属于知识传授型课程,教、学、做分离,理论与实践分离。项目式教学要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以练为主,讲练结合。
二、课程职业岗位能力目标分析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生能够根据客户的要求,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台灯。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设计调查的知识进行台灯设计的前期调研,掌握创意设计的方法,并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工艺与恰当的结构,运用相关设计软件制作灯具设计效果图和CAD结构图。最后,还要能通过与客户的有效沟通进行项目提案。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初步掌握灯具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通过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为:①能针对企业、产品、市场、用户、环境进行灯具设计的前期调查分析;②能撰写灯具调研分析报告;③能进行前期创意设计,绘制创意草图;④能按照灯具生产的安全规范与环保要求进行灯具材料与工艺的选择;⑤能进行灯具结构的设计;⑥能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出灯具材料工艺结构图;⑦能运用三维软件制作灯具设计效果图;⑧能陈列展示灯具设计作品。
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为:①掌握灯具设计调查方法;②掌握灯具创意设计方法;③掌握灯具设计材料与工艺的选择方法;④掌握灯具设计结构特点;⑤掌握灯具设计安全规范及行业标准;⑥解灯具设计作品展示陈列方法。
需要达到的素质目标为:①团结协作能力:互相帮助,共同学习,与人交往、具备奉献精神;②自我学习能力:利用图书馆和网络帮助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③自我展示能力:良好的表达、应变、沟通;④信息处理能力:查阅资料收集信息;⑤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培养良好的表达、应变、沟通能力。
三、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以一个台灯设计的大项目为主线贯穿整个新课程,让学生全流程链地实践了真实的设计过程。项目包含四个子任务,通过不同阶段的子任务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技巧。随着项目的逐步深入,复杂度和综合性逐渐加强。
1.子任务一:台灯创新设计调研。
(1)竞争对手调查。能力目标:①能收集充分的竞争对手资料;②能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知识目标:①了解常用的资料收集渠道;②调查资料统计分析方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②学生观摩、同步练习;③师生讨论总结。
(2)技术调查。能力目标:①能用一些简单的检索工具收集资料;②能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知识目标:①一些简单的检索工具使用方法;②调查资料统计分析方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②学生观摩、同步练习;③师生讨论总结。
(3)用户使用分析。能力目标:①能用观察访谈法进行用户使用分析;②能用情境分析法进行用户使用分析。知识目标:①了解观察访谈法;②了解情境分析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②学生观摩、同步练习;③师生讨论总结。
(4)发展潮流趋势分析。能力目标:①能收集充分的与潮流趋势相关资料;②能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知识目标:①了解常用的资料收集渠道;②调查资料统计分析方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②学生观摩、同步练习;③师生讨论总结。
(5)撰写灯具设计调研报告。能力目标:①能对调研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总结;②能将调研分析结果制作成PPT格式文件。知识目标:①掌握系统分析方法;②PPT软件应用知识。训练方式及步骤:学生撰写灯具设计调研报告,教师巡回指导。
(6)阐述调研报告。能力目标:①讲演的能力;②阐述个人见解的能力。知识目标:讲演的技巧要领。训练方式及步骤:①学生逐一上台讲演;②教师适当点评。
2.子任务二:台灯创意设计方法。
(1)用仿生法进行设计创意。能力目标:能分析仿生的方法并进行创意设计。知识目标:掌握仿生设计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②成立创意小组;③进行创意设计;④教师讲解指导;⑤讨论互动。
(2)用特性列举法进行创意设计。能力目标:能运用特性列举法进行台灯创意设计。知识目标:掌握特性列举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②成立创意小组;③进行创意设计;④教师讲解指导;⑤讨论互动。
(3)用缺点列举法进行设计创意。能力目标:能运用缺点列举法进行台灯创意设计。知识目标:掌握缺点列举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
②成立创意小组;③进行创意设计;④教师讲解指导;⑤讨论互动。
(4)用形态分析法进行设计创意。能力目标:能运用形态分析法进行台灯创意设计。知识目标:掌握形态分析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
②成立创意小组;③进行创意设计;④教师讲解指导;⑤讨论互动。
(5)用头脑风暴法进行灯具设计创意。能力目标:能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台灯创意设计。知识目标:掌握头脑风暴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展示案例;②成立创意小组;③进行创意设计;④教师讲解指导;⑤讨论互动法。
3.子任务三:台灯设计方案深化子任务。
(1)材料工艺选择。能力目标:根据设计效果选择恰当的材料工艺。知识目标:①了解不同种类金属、塑料的加工工艺和材料特性;②材料选择的适应性系统。训练方式及步骤:①小组讨论材料选择的适应性;②教师利用图片和实物结合的方法展示不同材料特性;③师生讨论互动。
(2)台灯结构设计。能力目标:①掌握灯具结构设计步骤、方法;②能根据产品的属性特点设计、设计出合理的灯具结构。知识目标:①了解灯具的结构形式与特点;②灯具结构设计步骤、方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讲解,案例分析;②小组交流讨论,成员单独设计;③绘制灯具结构草图;④教师点评,辅导、总结。
(3)灯具行业标准与安全规范。能力目标:能设计出符合行业标准与安全规范的台灯。知识目标:了解灯具设计行业标准与安全规范。训练方式及步骤:①将学生的设计拿出来全体讨论;②教师归纳总结;③学生改进设计。
(4)灯具设计工程结构图的绘制。能力目标:能绘制出符合制图规范的CAD工程结构图。知识目标:①灯具制图规范知识;②CAD软件的操作知识。训练方式及步骤:①学生上机操作,教师巡回指导;②归纳总结。
(5)定案效果图制作。能力目标:①能运用相关设计软件制作灯具效果图。知识目标:①CoreIDRAW灯具效果图制作技法;②3DMax灯具效果图建模与渲染技法。训练方式及步骤:①教师示范、演示、讲解;②学生练习,教师辅导;③教师点评,总结。
4.子任务四:设计提案子任务。
(1)设计排版。能力目标:①会设计构图;②能编排设计出具有艺术美感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版式。知识目标:①掌握灯具设计构图技巧;②掌握编排设计的各种版式。训练方式及步骤:①设计构思,草图练习,教师辅导;②教师讲解,案例分析;③小组讨论,教师点评。
(2)撰写设计说明。能力目标:①能有针对性的将设计的创新点展示出来;②能清晰地阐述设计的理由。知识目标:了解创新设计理念。训练方式及步骤:①学生练习,教师辅导;②教师点评,总结。
(3)设计提案。能力目标:①能面对企业提案;②能根据企业的建议对原灯具设计作品作出修改。知识目标:①掌握灯具设计提案的方法;②了解面对企业的礼貌礼仪。训练方式及步骤:真实面对企业,采用情景教学方法。
四、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1.考核形式、内容。考核内容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形成性考核占40%,终结性考核占60%。
2.形成性考核包括考勤10%、学习态度5%、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5%、平时作业完成情况20%;终结性考核内容为可展示的结果与课后作业。
3.考核成员:企业代表、任课教师、学习小组长。职业教育新课程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新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以此改造新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灯具设计》课程整体设计以一个综合项目贯穿整个课程,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载体。项目的选择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具有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挑战性。
篇2
关键词:探索遗传物质过程;教学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1-03
一、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思考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忽略了对教学目标的研读,很多教学案例都是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及重构实验的实验原理、过程的分析,并引导学生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忽视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总结经典历史实验探究的过程。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研读,可以将教学目标细化为:运用探究实验的一般思路去分析历史实验;通过对三个经典实验的分析总结出科学探索的一般过程,并得出实验总结论。
二、对学习方法的思考
本节课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课内外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要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学进去”和自信、正确、个性地“讲出来”为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主要观察指标,探索有效教学方式。
三、对教学过程的思考
1.对引入的思考
课堂的引入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其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二,顺利引出课堂主题。导入常见的形式有图片导入、问题导入、文字导入(社会热点问题)、视频导入、复习导入等;导入常见的问题有时间过多、偏离主题、材料陈旧、学生兴趣不浓等。因此本节课可以用“探索遗传物质过程”的相关视频导入,也可以用社会热点问题如亲子鉴定、地震死者身份鉴定等展开讨论,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视野。因此教师要勤于搜索和收集相关的素材,善于积累和思考。
2.对教学环节的思考
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一般为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教学的环节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课型、学段灵活变通,“探索遗传物质过程”的授课可以设计为五个环节,即导学引领展示交流精讲释疑当堂检测质疑反思。
(1)导学引领。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实验过程等知识设计为自主学习填空;也可以设计为表格,对概念、原理从多个层面进行辨析比较。
(2)展示交流。展示交流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梳理小组学习成果,并在班级内展示。这一环节教师设计要注意的问题是:将自主学习很难完成的问题设计为小组讨论题;注意讨论和展示的时间。
(3)精讲释疑。精讲释疑是教学深化的环节,在小组研讨的基础上,把小组交流尚未解决的问题展开进一步讨论,此环节是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并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
(4)当堂检测。一堂课要合理安排当堂检测,讲与练密不可分。当堂检测主要涉及时间的安排问题。检测可以穿插在每个环节之后,也可以安排在一堂课的最后十分钟。学生先定时训练五分钟,然后黑板上写出答案,进行展示交流;也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答案,教师针对习题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教师不仅要对教学进行创新设计, 还要对教学设计不断进行思考,只有不断思考,才能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技巧才能得到质的飞跃。“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内容抽象,学生很难把握各实验之间深层次的联系,此外很难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去分析经典实验。要突破这些困难,教师唯有分析教材、研读课标,对教学过程进行巧妙设计,梳理出一堂课的知识线索,并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效果才会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职 低碳式可循环 展示设计
[作者简介]熊涛涛(1976- ),男,湖北松滋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低碳式可循环展示设计及中美艺术设计教育比较;陈峥强(1977- ),男,广东汕头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展示设计教育;李春林(1977- ),男,湖北荆州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低碳式可循环展示设计。(广东 深圳 51805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2010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低碳式可循环展示设计实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随着我国会展经济呈井喷式发展,社会对展示设计类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鉴于此,全国各类高校的大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平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及商科专业(广告营销、会展管理等)均开设了相关专业方向或展示设计课程。会展业蓬勃发展,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大部分的展览特殊装修(相对于标准展位而言,以下简称“特装”)采用一次性消费和装修垃圾焚烧的处理模式,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与环境污染。而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是未来十年乃至以后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核心。国家需要大批可持续设计人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迫切需要引入可持续设计理念进行课程改革。自2006年起,以笔者所在展示设计专业教师及行业企业专家团队组成联合课题组,针对上述行业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同时引进、吸收国际最新可持续设计教育理念,将“低碳式可循环”渗透至“展示设计”课程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些经验,希望能为高职“展示设计”及相关课程教改提供一些借鉴。
一、课程建设概况
(一)低碳式可循环展示设计项目化课程体系设置
按照输入可持续设计理念课程教学输出可持续设计成果的模式,使学生建立可持续设计的观念并在其设计实践和职业生涯中自觉使用。应着重建立以“低碳式可循环”和“创新型设计类项目”双输入,“展示设计实务”和“展示系统设计”两门课程前后呼应的课程体系,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低碳式可循环展示设计”的理念和教学原则。
对高职类展示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应采用由低至高进阶式进行。课程的设置按“展示设计基础”“展示设计实务”“展示系统设计”的顺序进行,通过一年级的课程使学生建立展示设计基础。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展示设计实务”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应强调双输入,一是引入低碳式可循环设计理念,一是引入实际设计项目,并将可循环展览作为教学原则和项目设计标准。下学期开设“展示系统设计”课程,该课程是前导课程“展示设计实务”的循环、进阶、升华。“设计实务”的课程项目应紧紧围绕展览会特装展台设计,而“系统设计”的课程项目则相对多样化、系统综合化。三年级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在对口实习企业深入体验实际项目的操作流程,学习如何面对现实与设计理想间的冲突。而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可以根据前面所有学习阶段的综合体会和反思,选择以低碳式可循环展示设计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
针对其他非展示设计相关专业的需求,由于其课程设置(课时量)和专业程度所限,则可以精简到只引入其中的一门“展示设计实务”课程,并适当简化其课程教学要求,但同样可以引入低碳式可循环设计理念,高度仿真实际设计项目需求,将可循环展览作为教学原则和项目设计标准,也可以快速输出低碳式可循环展示设计成果,培养可持续设计人才。
(二)低碳式可循环展示设计理念输入
首先紧扣可持续设计策略,然后从可循环展览的三个方、六个设计原理及五类示范工程①开始输入,具体如下:在课堂多案例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普通一次性展览的比较,首先阐明可循环展览的定义和典型特征,进而提出可循环展览的三个方(可循环展览宏观策略/产业轮、中观系统/流程轮、微观设计轮)、六个设计原理(非物质设计原则、EVIS形象识别系统原则、设计风格分类/建筑结构选型原则、建筑骨架与表皮分离/可更换表皮的展示设计原则、非标非特/一变多的展示设计原则、全生命周期设计原则)及五类示范工程(大型展品、中型展品、小型展品、综合展品特装类、综合展品非标非特类)。这些内容属于可循环展览设计方法论和系统论的初步理论总结,构成了可循环展览设计的工作指南,课堂上引入这些内容能够较明晰地输入低碳式可循环展示设计理念。
(三)创新型设计类项目化课程库、教学资源库和课程运行保障体系建设
1.建立创新型设计类项目化课程库,可围绕以下五类项目进行。建立项目化课程库(以下简称“课题库”),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践课题。这五类课程库如下:(1)校内项目:所在学校长期固定参与校外展览会的展台设计项目、校园展览等,这些身边的项目师生均力所能及。(2)企业委托项目:企业可循环展览实务或系统设计项目。多以横向课题形式将设计项目引入课程,这些项目以学院和教师为主体,学生利用课程作业解决项目的部分问题。(3)大师工作室项目:在校内建设数个大师创意工作室,以他们为主体引入设计界前沿高端项目,师生参与其中进行配合学习。(4)政府大型会展项目:地方政府长期规律性举办的会展节事类项目内所包含的设计类子项目。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和高校间关系的惯性作用,政府惯于将部分子项目交给高校来完成,客观上给师生提供了发挥才能的舞台。(5)纵向科研课题研究项目,将设计研究型的项目引入课程,这类项目也是以学院和教师为主体,学生利用课程作业解决项目的部分问题。
2.建立创新型设计类项目化课程教学资源库,亦围绕以下五类项目进行。每通过课程教学完成一个项目(或项目的一部分),均应适时总结,该总结应强调项目类型、项目时间、项目概况(强调项目要求转化为课程目标的具体情况)、设计重点和难点(课程教学知识点)、设计工作流程和方法(课程教学进度组织)、所采用的可持续设计策略等要素。这样就形成了有参考价值的创新型设计类项目化课程教学资源库,可供后面的师生借鉴学习。
3.课程运行保障体系。经过数年的低碳式可循环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结合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项目化课程的不断积累,形成了一套“教学辅升”的课程运行保障体系。(1)教、学、辅、升的课程运行保障体系:校内外教师团队将项目需求提炼为可执行的教学任务后(将普通项目转化为创新型设计类项目),将之输入课堂,学生通过项目化课程学习设计原理并强化各项设计技能,校内外教师团队全程辅导与评估,最为关键的是通过展示设计工学坊②将课程教学成果转化提升为项目可实施成果。(2)校内外教师团队:课题组在课程别邀请项目方(甲方)参与教学工作,进一步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有机会与项目方面对面地交流,听取项目要求和来自甲方的建议。通过反复交流,学生不断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力图让学生领悟到展示设计不仅仅是单纯进行空间或平面的设计效果表现,创作的思路应与甲方的要求配合一致,满足功能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整体环境、预算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学生在工作中经过历练和磨合,强化了对设计流程的理解以及对设计结果的预判。多次与甲方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有机会理清自己的设计思路,领悟沟通技巧,提高表达与思辨的能力。同时,深入的实战练习进一步强化了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的展示创作和方案表现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项目评估制度的建立。课程安排了与项目方的见面会,依此建立起由项目方、教学团队以及学生项目组成员参与的三方评估机制,在课程的三个重要阶段(课题开题、中期检查、课题验收)全程参与考核。在进程之中,根据项目进度,项目小组进行不少于三次的项目研讨和交流会,来自项目方、教学团队以及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意见和建议构成了主要的评价来源,建立了多位一体的形成性项目考核体系。这样的体系,能够保障项目获得创新的解决方案、学生学到系统的知识、教师取得瞩目的成果、展示设计工学坊正常运作。
(三)指导学生获得可预期的课程教学成果
1.成绩优秀校内获奖励。学生优质完成项目化课程后,除了能够获得优异成绩外,还能获得项目方授予的证书。学生获得了校方和企业(代表着行业和社会)的双重认可,既可提高其自信心也为其日后就业积累了成功案例。
2.校外大赛获奖。学生完成的优质低碳式可循环展示设计项目化课程成果,或因其校内外教师团队指导的多元性,或因其纵向课题设计研究的前瞻性,或因其横向课题设计实务的现实意义,在校外举办的各类设计大赛中更易获得奖项。
3.学生主创或参与的实际项目被采用并实施。当前,许多政府大型会展项目积极与高校进行深层次合作,客观上为学生主创或参与设计的“低碳式可循环”作品被采用创造了极佳的条件。另外,围绕高校自身的会展项目(如校园节事、招聘会等),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设计与制作环节,自己动手、以小见大、举一反三。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地方企业的实际项目需求,则由学院或课题组以横向课题的形式将之引入课堂。
4.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当前国家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些国家战略结合起来看,在大学生这批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中,传播“以可持续设计策略及方法指引,进行自主创新创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火种是当务之急;再辅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创业基地孵化、自主创业政策扶持;抓住政府企事业单位优先采用、采购循环经济产品,全社会舆论倡导消费低碳环保产品的契机,大学生以此类项目自主创新创业的成功几率非常高。
二、项目化课程教学组织风险与对策
项目化课程选择的误区: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能够进课堂,尤其是那些过于注重短期商业利益(知识面不够)、过于强调机械性重复操作(趣味性不够)的项目必须要学会拒绝。所以选择与那些有一定实力、愿意对教育事业进行公益性和持续性的投入(包括经费、场地等各种投入方式)、能够提供中长期预研类设计项目的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是项目化课程成功与否的基础和关键。
课题组坚持以课程教学为主、设计创收为辅,遵循艺术设计教育规律选择合适的项目。综观世界范围内的设计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让学生承载过多的商业设计项目压力。所以即使是非常务实的实务型项目,课题组也会根据课程教学需要进行再设计,将之转化为创新型设计类项目化课程。在课程项目时间、设计任务与技能训练强度、课程作业验收标准方面综合考虑,循序渐进,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通过建立稳定的课程项目库、校内外专家教授联合授课、校内展示设计工学坊转化课程成果等有效方法,最终得到让每个学生都受益、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的课程教学成果。
[注释]
①熊涛涛,李春林,谢卉,等.可循环展览的设计工作指南及其系统理论研究[J].美与时代,2012(12):55.
②熊涛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自办工学坊运作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23):9.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7017702
作者简介:黄丽凤(1984-),女,福建惠安人,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泉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网页制作。
1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以完成某些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知识目标包含在任务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养成认真思考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以鼓励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相关技能。将课程原理、课程实践、课程作品融为一体,并贯穿于课程的“教、学、做”之中。学生在修读课程时,选择项目并通过自主学习、相互协作、完成作品来学习课程中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围绕着一个虚拟的高等院校网站建设为主线,以网页设计制作概述及需求分析等理论知识教学为开端,并以校园网站建设实现所需要的相关技术实践训练为重心,以开发、项目作品为目的来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团队合作精神,体现出高度的学用一致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任务驱动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展特点的课程。下面以开发一个虚拟的高等学校网站为例来探讨一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网页设计与制作》应用。
2.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课程教学的第一次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整个虚拟网站建成之后的整体效果,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去思考建设一个网站中所必须包含的基本元素,如何通过布局的方式把这些元素结合起来,使得页面整体效果更加美观。由此确定课程的总体任务——建设一个完整的校园网站;然后,针对教材与课程知识,通过虚拟网站中的可见内容,将总体任务细分为若干大任务,如制作一个简单的网页、超链接、表格、JavaScript、CSS样式、框架、模板和库、表单和CSS+DIV布局等;最后将这些大任务进一步细分为一些小任务,如简单网页中的图像、文字如何插入、超链接中的文字链接、锚点链接、电子邮件链接等。任务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去完成,最终完成整个作品。
2.2确定问题,分解任务
在演示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假设自己动手做一个简单的网页,应该利用什么样的思路去完成页面。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讨论,确定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任务的顺利完成可能会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使对所要掌握的知识有更深的印象。比如,在对利用Dreamweaver创建基本网页的教学中,先给学生展示一个最基本的学校概况页面,在页面中学生可以看到一些介绍学校情况的文字、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认识网页中的基本元素,让学生去理解,如果要在页面中插入这些元素,应该怎么去实现。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及适当的提示,可以慢慢找出问题的解决方式,然后自己动手完成。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感觉做一个网页并不难,激发了学习兴趣,这为后面的顺利教学奠定了基础。
2.3自主学习,相互协作
在教师的引导及提示下,可能有的同学把相关的知识领悟到,然后开始动手完成,有的同学不一定可以完成,这就要求他们相互协作,互相学习,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比如,在超链接教学中,有的学生在完成百度友情链接的外部链接时会出错,写出链接地址为:省略。这时应把学生的错误展示出来,让全班的同学来思考其中的错误。有的同学可以很快地找出正确的方法,还有同学找出的是错的方法,通过其他同学及教师的纠正,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到最后,大家都知道,正确的链接地址应该是省略.还有一些实际应用得比较多,但是又较难的问题,可以提示学生自主通过其它途径去学习。比如脚本链接中的添加为收藏链接、设为首页链接等。
2.4归纳总结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把所有学生完成的任务展示出来进行交流,大家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及时做出归纳总结。注意总结的时候要客观评价,既要表扬做的好的同学,也要鼓励做得不好的同学,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如:很多同学对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的区别不是很清楚,就要把所有学生的作品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同学看,结果是有的同学看到自己的或者别人的作业,很惊讶,为什么这里插入的图片显示不出来,而在自己的电脑上却可以。通过学生自主讨论、修改,最后总结出是因为图片的路径出错导致,故而学生可以更快速明了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3结语
利用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清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根据他们的水平来分析当前知识技能可能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以课程目标为中心,在充分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一个任务来突出知识点,使学生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又掌握到新知识与技能。
(1)任务的设计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把所要介绍的重难点知识大部分融入到任务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动手完成任务并深刻理解重点、攻破难点,获得知识。
(2)任务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要有层次性,从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学生在动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认真做好监督工作,对于有些自己动手跟不上任务进度的同学,要及时给予帮助,鼓励他们继续完成。
(3)任务的设计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有趣的事情,并且是学生通过操作后可以得出所期待的结果,这样才能激励继续完成。可以给学生留出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其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毕春苗.“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J\].大同大学学报,2008(6).
\[2\]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3\]朱永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0(24).
篇5
探究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网页设计一、关于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学习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探究式模式的教学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进度来确定问题,教师通过问题、任务等多种形式,创设与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2)启发思考。学习对象确定后,教师向全班学生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全班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
(3)自主(或小组)探究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通过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或者学习平台、软件帮助文档等来达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学习并理解相关知识,学会相关技能操作,学会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4)协作交流。学生在经过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后,在教师的组织、协调、引导下进行协作交流,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解决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总结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
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初识Dreamweaver CS5》单元探究式教学实施
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基于开放网络及学习平台,尝试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初识Dreamweaver CS5》单元的教学,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任务1:了解网页制作的基本概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旅游南京”网页,提出问题:什么是网页制作?组成网页的基本元素有哪些?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在学习平台中进行自主学习,再通过讨论,总结提炼网页制作的基本概念及组成网页的基本元素,锻炼了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利用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合作观察和总结提炼的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使学生迅速学习并理解相关概念。
任务2:Dreamweaver CS5窗口的组成及其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平台、Dreamweaver CS5软件帮助文档、开放网络等信息化环境,自主学生软件窗口的组成部分,边学习边操作。然后通过部分同学配合讲解的操作,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同学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在此过程中,教师做过程性评价,鼓励同学积极发言展示操作。
任务3:创建并管理站点。通过观看学习平台中视频、软件帮助文档、操作提示步骤等,让学生自主探索创建站点的方法,再让部分同学向全班展示讲解操作方法,通过全班讨论、教师点评,使学生理解相关概念或理论,再通过同学修正操作中的错误,或进一步练习,强化站点操作,会独立进行站点创建的操作。再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进一步的自主学习及练习,会对站点进行删除、复制、修改、导出与导入操作,学会管理站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做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展示操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互助辅导。
任务4:完成旅游南京首页制作。通过观看学习平台中视频、操作提示步骤等,让学生自主探索完成“旅游南京”网站首页制作,通过操作,体验网页制作的流程与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操作情况,对共性问题通过演示操作,进行过程性点评讲解,并通过对学生提交后作品的展示点评,进行终结性评价。
最后,通过单元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本单元重点内容;再通过通过学习平台中的考核内容,测试自己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布置学生课后修正作品中的问题,完善网站内容,课后利用开放网络,找一找,还有哪些工具可以制作网页?以拓展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视野,再让学生预习下一个项目内容。
三、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等计算机操作类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必须通过亲自操作来掌握操作技能、理解相关理论。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通过探究学习、自主完成项目任务,学习成就感得到满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学习热情高;通过探究学习展示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与表达能力。整个课程教学结束后,再通过课程设计的方式,巩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灵活运用能力,学生对课程内容记忆深刻,为后继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总之,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深入地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也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信息技术在现今教学环境中也是支持自主学习探究的重要条件,开放网络及学习平台能够提供大量资源和交流的空间,为自主学习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篇6
一、PPS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1.PPS教学法的基本流程与模式
PPS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克拉申(Krashen)输入理论、斯万(Swain)输出理论的教学理念下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PPS 教学法包括项目选择(Project)、课堂展示(Presentation)、组织研讨(Seminar)三步教学法。其基本流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课题,收集资料进行研究,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上向同学展示,然后其他同学就展示者所谈的课题展开讨论。
2.PPS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传统教学法以传授大量系统知识为目的,教给学生的是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学生获得的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传统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复习引入、知识传递过程、练习和小结等几个部分。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基础,教师处于主讲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按照教师的讲授思路去理解、消化、吸收知识,知识和思想呈注入式单向流动。而PPS 教学法则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项目研讨为契机,在师生、学生之间开展互动式交流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主动学习的探求者,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处于辅助的次要地位,知识和思想在师生之间呈双向流动。
二、PPS教学法在《听力》教学中的口语应用
在西方,以学生课堂展示为核心的PPS 教学法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已广为使用,是一种发展较为成熟和充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建立起一套较为规范的操作理论、操作规范和操作模式。在我国,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PPS 教学法还处于摸索阶段,不很成熟。以《听力》课程为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教学理论性强,内容复杂、枯燥、深奥,学生学习表现为难学、难懂。二是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务,重传授轻参与,往往忽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各种语言现象和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三是片面理解技能培养的含义,强调单一的工具技能,忽略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四是,该课程具有较突出的实践性,涉及到许多人文综合知识内容。笔者在研究和借鉴了其他课程应用PPS 教学法成功经验后,于2010 年开始尝试将PPS 教学法应用于《听力》课程教学过程中,其具体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方案设计
开展PPS教学法,关键在于设计。设计是一种现代教学技术和艺术的综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PPS教学活动目标。在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汲取国内外PPS教学法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历史、文化特色,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科学设计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技能目标。二是备好项目选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围绕教材的单元主题确定项目的研究方向,并分设若干研究子项目,列出选项供学生备选。设计项目选题时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包括社会理念、学科知识、能力等,且重点应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为主。三是课堂展示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必须从主讲者、解惑者和裁判者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实施
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是PPS教学法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协调配合。PPS教学法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开展PPS教学法之前将教学目标、基本流程、方式方法和基本要求等告知学生,动员学生积极参与。第二,组合协作团队,将学生随机分组,全班分成5-8个小组,每组约5-8人,由组员推选小组长,由小组长统筹安排确定项目负责人,并按照教师规定的教学任务选定课题,要求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要在一学期内至少做一次项目负责人。第三,项目选择。每单元课程结束后教师公布项目选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定其中一个项目选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归纳,由项目负责人主持课堂展示中的演讲、组织研讨中的答辩及各项准备工作。哲学家罗伯特?诺兹克曾告诫人们“结果出自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承受各自选择的结果”。要做好项目选择,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学习典型、成功的范本并指导学生进行项目选择,还要指导学生针对项目选题开展有关工作。第四,课堂展示,项目负责人集中集体的智慧后要在班上作项目介绍和展示,时间掌握在5分钟内,形式不拘一格,可口头表达,也可用PPT形式,或通过录音实况、VCD等工具进行。第五,组织研讨。班上的其他小组对该课题进行讨论后,提出问题,发言人或小组的其他成员给以回答,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内。第六,考核评估。要求项目负责人将最后的成果分别以演讲、答辩和文本的方式展示。演讲通过课堂展示完成,答辩在组织研讨环节中完成,此两项均由各小组长给予打分,内容包括演讲内容、仪容仪表、语言表达、综合评价四项要素,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
篇7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微课;翻转课堂
1概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为了推广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从而为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了明确的实施导向和政策支持,也为我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1]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高校教育特别是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纲要》指出:鼓励学校优势学科面向世界,支持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国际科学计划,支持与海内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2]在这样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的背景下就要求培养出兼具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因此,大学英语传统的“讲、听、读、记、练”的单一讲授式需要逐步向由“教”和“学”为主的多元教学模式转变,更要强调学生的知识内化,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国际视野。正如束定芳教授所言,大学英语不是一门普通的课程,“它作为国际跨文化交流工具的特殊本质特征使得它应该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本身的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3]中西方文化英语拓展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正是顺应这一时代要求而进行的创新改革。
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这一概念源于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利用网络视频进行“翻转课堂”授课。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将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转移至课外完成,知识的内化则由原先主要集中在课外作业的活动转移至课堂中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录制的微视频、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同时讨论或利用通信工具和网络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的讨论、交流、分享、反馈从而实现知识内化的教学模式。早期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是在美国高校进行,其特点是重视师生互动。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的两名化学老师首先实践了翻转课堂。2013年“翻转课堂”这一概念出现在我国主流教育媒体,与“翻转课堂”相关的学术论文也大量出现,但就研究内容而言,大都就“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做了大量论证,而对“翻转课堂”的实践大多集中于中、小学课堂,与大学外语相关的教学研究却是凤毛麟角,有较强针对性地把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为研究对象的则更为少见。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探索大学英语教学的“翻转”模式,进行了中西方文化英语拓展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3中西方文化英语拓展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3.1理论依据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系统论的设计思想,在以“学生为中心、为认知主体”的基础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英语教学来说,需要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而非传统的教师强制灌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教学的中心由“教”转向了“学”,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作用,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4]美国富兰克林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专业的RobertTalbert经过多年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出翻转课堂的结构。[5]他认为翻转课堂操作程序可分成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在课前阶段分为观看教学视频和针对性的实践练习两个环节,在课中阶段分为快速少量的测评、解决问题并促使知识内化和总结、反馈等三个环节。根据“翻转课堂”的理论依据及RobertTalbert的翻转课堂实践,笔者设计出中西方文化英语拓展课程翻转课堂的具体教学模式流程图:图1中西方文化英语拓展课程翻转课堂的具体教学模式流程。
3.2前期准备
“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简称“微课”,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的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6]笔者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了解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设计环节笔者做到了细化、具体教学目标,同时说明哪些是课前应达到的目标,哪些是课堂中应达到的目标。在教学内容的制作环节中,笔者根据微课程设计方法和视频制作软件(如CamtasiaStudio)来录制视频、音频,制作文本,并做到教学内容应和细化的教学目标相一致。此外,由于微课视频的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进行,因此要做到通俗易懂,逻辑连贯。微视频制作完成之后则通过QQ群及微信公众号同时推送给学生,学生则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进行自主学习并思考、通过交流平台提出疑问,并完成微视频中布置的任务。
3.3课堂实践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实现对课前阶段知识的高效内化,具体表现为教师针对交流平台中学生所提出的疑问总结出一些典型的、共性的探究题目,在课堂上进行集中探讨和解答;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成果交流和汇报以及评价等系列课内活动,从而实现教学内容被真正内化吸收,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创造协作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由组合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成员控制在3-5人的规模。组内成员根据各自特长进行明确任务分工,确保任务平均分配,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协同合作。小组的协作学习具体表现在课前微视频学习时的探讨、准备课堂展示内容,课上组内讨论与交流、完成课堂展示,课后协同完成作业与完善课堂展示内容等。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培养个体的独立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及团队精神,小组间的协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此外,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英语拓展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参与到更多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打下基础。2)提供成果交流和汇报机会。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讲台也不再是教师独占的舞台。学生经过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之后,按照课前对微课视频的自主学习和任务要求协作完成小组任务,课上在教师的深入讲解和小组的进一步讨论之后,向全班同学展示其小组作品。小组展示的话题局限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诸多方面,但形式多样,可以是口头陈述、幻灯片辅助主题报告、角色扮演、辩论等。各小组可以充分利用组内成员的特长、发挥其才干,与听众积极互动、调动课堂气氛,从而获得充足的发挥空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特长、锻炼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学会交流与沟通、分享劳动成果、满足学生分享以表达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促进师生角色互换,创建新型师生关系。3)问题的解决与环境的完善。基于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以及课堂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疑点,结合学生课堂展示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总结、反馈、评价。同时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入、有效地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师需对教学设计中反映的问题和学生的知识内化环境进行完善;问题的解决和环境的完善考虑到时效性的因素,一般选在课内进行,这样更利于加强学生印象,如课堂时间不充分,则把其作为一些课外探究的主题或者融合到后续的教学内容中。3.4巩固反馈在翻转课堂中,巩固和反馈环节可以看作是综合评价阶段,它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最终回归,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综合评价包括对学生记忆、理解以及应用展示、成果的评价,从中既可以发展学生对新知识掌握以及应用的不足也可以发现教师教学准备的缺陷。综合评价的方式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总结及双方的互相评价。教师针对学生在语言知识和技能层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则结合自身的课堂表现、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对技能的掌握以及收获进行总结,也可针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建议。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例,具体介绍上述三个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和操作:1)前期准备本次课堂教学内容为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际参与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巩固延伸学习从而了解西方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并可以使用英语介绍其所熟知的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教师提前制作时长为五分钟左右的微视频,主要针对中西方传统的节日进行概括介绍,然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和QQ班级群进行推送和分享。学生观看视频后在对本课内容进行宏观了解的同时按照视频的要求分组完成参与课堂展示的任务。2)课堂实践课堂教学实践首先以学生的参与为开始。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形式可以多样,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设计诸如课堂展示、角色扮演、情景对话、游戏环节、知识抢答、单词竞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但内容须围绕本课教学主题,在课前微视频的基础上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例如某组同学着重介绍了西方的万圣节,对万圣节的来历和传统活动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同时该组同学还准备了万圣节常见的装扮服饰和道具对组员和其他同学进行装扮同时还现场表演了“TrickorTreat”的游戏,加深了学生对万圣节的了解,此外同学和教师也可以针对这一主题提出相关问题。3)巩固反馈对学生的课堂展示和角色扮演等参与形式教师要进行及时评价及总结,评价可以针对其表达的内容、形式及努力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同时综合所有的展示内容进行总结性评价和补充,此外还要布置课后任务督促学生去了解更多的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并推荐相关视频、影视作品及课后阅读的书籍和网络资源供其学习和参考。
4总结
“翻转课堂”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微课”是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它们必将被广泛运用于高校的教学,同时也顺应了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潮流,符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年)》的宗旨。以“微课”为主要手段的中西方文化英语拓展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符合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潮流、可以培养也必将被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课程拓展和教材开发等方面。从总体上说,中西方文化英语拓展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者各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均有一定积极影响,中西方文化英语课程中采用翻转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但是翻转课堂并不是解决现有教学问题的万能药,它只是一种教学顺序的翻转,翻转只是一种手段而并非最终目的。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仍为主体,其核心任务依然是教学设计,包括微视频的设计、课前学习任务的设计以及课堂上学习活动的设计。为达到既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有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与实际教学中的其他各环节紧密结合。此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西方文化英语拓展课程中的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一系列的问题仍然亟待解决,例如如何将课外的自主学习和课内的交互活动更有效地结合起来,如何确保学生的交互活动能够产出令人满意的学习绩效等问题。
参考文献:
篇8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设置Word表格、单元格的对齐方式。
(2)学会设置Word表格边框和底纹。
(3)学会Word表格自动套用格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任务的解决,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互相配合,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创造美、热爱美的情感,激发学生展现美的欲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置表格、单元格的对齐方式;设置表格边框和底纹。
难点:表格、单元格的对齐方式的区分;表格边框和底纹的合理应用。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
学法:模仿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小组协作法。
四、教学设想
(1)丰富教学内容。本节课有3个知识点的学习,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制作任务指导书,对3个知识点进行了拓展,通过工作、生活实例的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
(2)调动学习兴趣。通过创意课程表设计比赛和实例的对比展示,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层层任务的实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也能完成相应任务,从而享受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本课通过“任务指导书”引领学生学会自学,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在无形的学习过程中,制作出一张有创意的课程表。同时,通过对任务指导书上技术的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激发学生的自我展现欲望。学会自我展现是现代社会必备的一种职业素养,所以对于职校学生平时要加强培养,才能更好地迎合社会的需求。本节课通过各项任务完成的展示,提升学生的自我展现能力。课程表设计比赛及作品的展示、演讲,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沟通能力。
同时,本次课也不忘最后的评价环节,通过“项目评估表”进行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综合评价,并给出合理建议,让学生的作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整个教学过程是边教、边学、边做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在Word中创建表格,并知道Word表格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应用广泛。上节课,最后留给大家的任务是寻找我们财会专业工作岗位中还可能涉及哪些专业表格。现在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生:有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等。
师:说得非常好。在我们财会专业中,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是最主要的三个表,其中损益表,就是我们上节课做的利润表。
2.新授课程
第一环节:赏析课表。
师:这节课,我们要对表格中的内容进行具体的修饰,使我们的表格更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为了让大家能更直观地了解,我们先从上节课的班级课程表入手,请大家赏析PPT上显示的两张课程表,你会选择哪一张作为我们班的课程表呢?
学生选择第一张,教师引导学生说明选择的原因。
生:字体、字形、字号、字体颜色、边框线都发生了改变。
教师引出表格边框和底纹是本次课要解决的其中一个任务。总结学生的回答,选择第一张课表的原因:文字修饰、居中、表格边框和底纹。引导学生结合“任务指导书”完成表格中文字的修饰。
第二环节:温故知新。
任务一:温故知新——完成课程表文字修饰。
(1)任务实施:学生参照“任务指导书”完成课程表的文字修饰,利用旧知,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自荐展示:学生自荐展示任务一的操作过程,并加以说明,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操作技能。
(3)教师评价总结:文字修饰可通过多种方法,点出文字修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两张课表)除开表格的边框和底纹外,还有什么不同吗?
生:(小组讨论)文字的居中好像达不到后面一张表中的居中效果。
引入本课我们要学的第一个新知识点:表格与单元格的对齐方式,首先区分这两个概念。
任务二:学会新知——设置表格、单元格的对齐方式。
(1)概念区分:区分表格、单元格的对齐方式。通过实例区分表格、单元格对齐方式,并加以演示说明。
师:表格的对齐方式有三种:左对齐、居中和右对齐,是相对于页面而言的。
教师演示表格的三种对齐方式,将表格的对齐与文字的对齐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对表格的三种对齐方式,使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工具栏法、菜单法、右键法。并在菜单法的介绍过程中,详细讲解对话框的其他参数。
之后,教师介绍单元格的对齐方式,通过菜单法实现单元格的各种对齐方式,要求学生注意单元格是以何种方式对齐的。
生:垂直对齐方式。
教师操作垂直方向上的三种对齐方式,让学生观察这和课表中的对齐有什么不同。
生:可通过工具栏上的三个对齐按钮,实现水平方向上的对齐。
教师操作实践,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的实现方法:右键法。并让学生总结单元格的对齐方式共有几种。
生: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共9种。
结合任务指导书,完成表格、单元格对齐方式的学习,并对课程表进行相对应的表格、单元格对齐方式设置。
(2)任务实施:让学生参照“任务指导书”完成课程表表格与单元格的对齐,从而掌握更多简洁的操作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自荐展示: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观察自荐学生的操作过程,如发现问题,及时提醒。
(4)评价总结:教师强调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可使用右键实现快速操作,引导学生回答表格、单元格对齐方式的区别。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两张课表,分析选择第一张课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课表具有了颜色,更具美观性,引出任务三。
任务三:掌握新知——设置表格边框和底纹。
(1)回顾文本与段落中的“边框和底纹”的功能。教师引导回顾知识点,学生演示说明文本与段落中的“边框和底纹”设置。教师介绍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方法。
(2)任务实施:学生参照“任务指导书”完成课程表的边框和底纹的设置,教师巡视指导。(小组讨论,总结多种方法)教师要提醒学生设置边框和底纹是为了让表格变得更加美观,所以一定要注意色彩的协调。
(3)学生自荐展示:学生自荐展示,教师要求学生将各自的操作过程进行对比,找出各自的优缺点。
(4)教师评价总结:教师通过实例,详细介绍表格边框的设置参数及先后的操作过程。学生提出对表格对话框设置中参数的使用方法的理解。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表格边框中的5个参数设置。
PPT上显示财会专业中的资产负债表,引导学生分析该表中使用了本课的哪些知识点。
生:表格边框发生了变化,使用自定义参数完成。
教师讲解表格边框中的最后一个参数“无”。并提出疑惑:“无”这个参数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实用性。请学生欣赏PPT中的两张图,一张是菜谱,一张是项目申请书的封面图,请学生寻找Word表格的影子是否存在。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分析第一张菜谱中间的菜名就是一张表格,实例演示,证明观点;分析第二张项目申请书的封面中表格的呈现。
教师引导,操作演示项目申报书封面中的表格制作,在演示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前面的知识点进行巩固。
学生模仿实践(比赛哪个学生最先完成制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总结Word表格的妙用,并再次释疑:如何简化表格的美化步骤?
任务四:拓展新知——表格自动套用格式。
(1)讲解表格自动套用的使用。
(2)表格自动套用也可创新,并举例。
(3)任务实施:学生参照“任务指导书”完成课程表表格自动套用的学习。
(4)学生自荐展示。
(5)任务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的三个新知识点:①表格、单元格的对齐方式;②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③表格的自动套用。
第三环节:实战演练。
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一份有创意的课程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选出最佳作品作为班级课程表。让它更能体现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班级特色。
首先,教师展示现有的课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美的原因,教师提出创意课程表的要求,组长明确分工;然后,利用素材、网络,小组创意课程表;在创意课表阶段,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创作,提高创新能力)
通过实战演练这一环节,回顾旧知,巩固新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环节:作品展示。
首先,进行最佳作品评选。接着,最佳作品小组与大家分享成功。小组介绍分工情况,小组合作完成展示,体现学生合作探究、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学生提问,小组给予回答,教师总结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打印学生作品,设置打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通过作品展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享受成功,增强学习自信心。
3.教学总结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完成板书。
4.课后作业
(1)完成任务评估表。
(2)仿照制作个人简历,对其进行创意。
篇9
“做中学,学中做”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年提出的教学理念。近几年来,中职学校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式推行“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改革,取得很大的成效。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由于该课程实践性强,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所以“做中学,学中作”符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性,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模式。
二、“做中学,学中做”模式之机械制图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基本技术。下面以“基本体的视图与标注”课题为例,以“做中学,学中作”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呈现机械制图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1.教材定位及内容处理
“基本体的视图与标注”是机械制图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习“组合体”的必备基础。该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工程技术类通用教材。教材先安排学习棱柱、棱锥等平面体的视图和标注,后学习圆柱、圆锥、球体等曲面体的视图和标注。依学生的认识规律,应由易到难,所以对教材内容做了调整,先学习曲面体的视图和标注,安排2学时。
2.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能说出常见基本体的形状特征,能说出基本体的基本作图步骤和要点。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模型,学生、师生间的交流,能画出基本体的三视图;能根据基本体的两个视图,补画第三个视图;能在视图中正确标注基本体尺寸;在老师引导和鼓励下,学会比较、归纳和总结;在由图想象实物特征和变换物体方向画基本体视图的过程中提升空间想象力。
情感目标:在画图过程中养成严谨认真的好习惯;通过小组合作和竞赛,增强合作和竞争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设定
教学重点:正确画出基本曲面体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由视图想象物体形状特征。
确定依据:基本体是机械零件的基本组成,所以正确画出基本曲面体的三视图并标注尺寸,是学习的重点。学生已具备了点线面投影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但没有学过立体几何,对(体)的概念比较淡,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由实物画视图相对容易理解,由视图想象物体形状特征学生会感到困难。
4.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任务引领法:以具体的任务为主线,引领学生探究、学习、交流、反思、总结与提升。交流指导法:在分组讨论、画图过程和评价总结等各个环节中,通过交流、指导,使学生获得画图技巧和提升,并提高沟通协助能力。演示法:正确演示,指导学生严谨规范作图。
(2)学法。任务驱动法:在具体任务驱动下探究、学习,提高学习主动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知识点,掌握画图技能。自主学习法:在任务驱动下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法:组员间团结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意识。讨论交流学习法:在画图过程和评价总结过程中,组员间、各组之间、师生之间交流,互相学习。竞赛学习法:在小组间竞赛、个人抢答问题中,学会知识和技能,养成竞争意识。
5.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按照接受任务一讨论思考一操练训练一总结反思一拓展提升的顺序展开。具体环节如下。
(1)课前准备(20分钟)。老师发放任务书,让W生课前复习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和正投影的基本性质,分好学习小组,并指定组长。
设计意图:为画图做好知识和组织准备。
(2)观察分析建筑、模型的结构组成(2分钟)。老师播放典型建筑图片,展示机械零件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学生观察、分析,在老师引导下说出建筑和零件的基本结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导入新课。
(3)说一说:基本曲面体的特征(5分钟)。老师以不同角度展示基本体模型,启发学生观察并说出圆柱、圆锥、圆台、圆球的形状特征,指出轴线、对称线和中心线。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理解基本曲面体形体特征,为画投影图打基础。
(4)画一个基本曲面体的三视图,标注尺寸(15分钟)。老师分配任务,小组长接受任务,领取一个基本体的模型,组织本小组讨论,确定画法步骤。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画图。所有组员各自完成画图任务。教师指导小组和督促学生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学会分析,在画图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5)自评、互评、观察老师示范、反思(10分钟)。学生评议本组和其他小组的画图情况;老师点评,给各小组评分并演示正确的画图和标注的方法、步骤;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反思和改进。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评议中学会反思总结,明确画图和标注的方法和技巧,建立严谨规范作图的意识。
(6)画其他曲面基本体的三视图,标注尺寸(20分钟)。老师利用多媒体3D展示各个模型,个别交流指导并检查计分,激励促进学生完成多个基本曲面体的三视图,标注尺寸。
设计意图:能画多种曲面体的三视图并正确标注尺寸,突出教学重点。
(7)抢答:看图说物(5分钟)。老师展示多个曲面体的三视图,学生看图,抢答出对应的曲面体名称。小组长负责给组员记分。
设计意图:二维视图与实物转换,提高空间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竞争意识。
(8)根据已知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10分钟)。学生通过已知的两视图,想象曲面体的形状,完成第三视图。教师加强巡回指导,督促和检查。
设计意图:提高空间想象力,突破教学难点。
(9)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15分钟)。学生观察模型,讨论、交流,完成组合体的三视图,由组长检查计分。教师加强巡回指导,督促和检查。
设计意图:拓展训练,提高想象力和画图技能。
(10)评价、总结,布置课外作业(8分钟)。各小组先讨论小结,公布各小组和成员成绩;老师总结,指出改进方向,进一步评价和鼓励,布置作业(习题册)。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升华技巧;肯定和促进。
三、实践与反思
“做中学,学中做”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的任务引领,使学生能广泛参与。通过小组交流协作与竞赛的形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提高。学习过程轻松愉快,气氛活跃,教学目标逐一达成,效果显著。利用模型直观教学或者三维实体软件辅助教学,三维实物与平面图形转换练习,能帮助学生提升空间想象力,教学难点突破。
篇10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 TP392 G712.4 [文献标识码] A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VF课堂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1 确定能力目标
面向中小型软件企业,针对编码员岗位分析职业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项目分析,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能运用VF技术,按照解决方案,设计界面的能力;能运用VF技术,按照解决方案,面向对象编程实现的能力;能综合运用VF知识,连接ACCESS小型数据库,完成项目的能力;能从用户实际操作角度,全面考虑问题,做单元测试的能力;能将项目作品打包,制作说明文档,交付给客服使用的能力。
2 课程整体设计
2.1 设计精彩的第一堂课
从企业引进真实项目“开发售后服务系统”。这是一个综合项目,符合编码员岗位要求,需18课时完成。我把这个项目需要的单项能力分解在七个单项项目中。该项目基本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第一堂课就把这个项目布置给学生,并且告诉学生,最终要模拟这个项目开发“图书管理系统”。学生课下分组,3~6人一组,确定后人员不能调整。期末由组长利用投影展示作品,并上交项目解决方案和使用说明书。这将占总成绩的50%。
学生对利用VF做抽奖器很有兴趣,操作过程中,不断出错,不断追问我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引导学生修改属性,考核学生自学的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 贯穿项目教学的能力培养逻辑关系
将原有课程结构的知识点重组,形成九个实训项目。通过单项项目培养单项能力,支撑学生完成综合项目训练综合能力,达到编码员职业岗位能力。
3 单元设计
以一个单元项目制作登录窗体,实现身份验证为例,阐述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过程。占8学时,4次课。
3.1 第1次课
能力目标:能使用简单的条件表达式、消息框以及输入对话框的能力。
任务引入:我们要为售后服务系统做个登录窗口。你们见过哪些登录窗口,都有哪些功能?同学们讨论做多的就是QQ登录窗口、邮箱登录窗口。总结为有账号、密码、验证码、图片、按钮、组合框等。布置任务,自由设计自己的密码登录窗口,要求简洁。用时20分钟。
任务实施:学生在2学时内基本完成任务。期间自学了消息框、输入对话框和条件表达式写法,遇到问题问老师。因为有源代码,无法判断学生设计登录窗口和编码能力。50分钟。
成果展示:有的小组做的界面精美甚至跟QQ登录窗口一模一样,有的小组侧重代码实现,甚至实现产生随机验证码功能。
归纳总结:着重总结比较共性的消息框选择不同按钮,执行不同代码问题。加成果展示15分钟。
新任务引入:大家做个网银登录窗口,它跟普通登录窗口有什么区别?学生公认输入三次锁定密码了。有的同学说直接退出,有的同学说锁定不让输入密码。我总结都可以。但3次怎么控制呢?留作课后预习作业。5分钟。
3.2 第2次课
能力目标:使用模块变量完成编码的能力。
任务引入:引导学生分析小组讨论结果,学生大致得出两种结论,1用数组控制,2用一个变量控制。我要求: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然后用作品说话。20分钟。
任务实施:指导辅助学生完成任务。没有源代码,学生主要问题集中在代码实现上。50分钟。
归纳总结:同样是提示密码输入次数,用数组需要写多次,用变量i只需要做3-i的运算就可以了。另外,企业是多个小组合作工作的,数组不符合编码规则。所以用变量控制好。5分钟。有剩余时间,同学们开始改进代码。
3.3 第3次课
能力目标:制作界面设计较复杂登录窗口的能力。
新任务引入:在网络上找一个实例“教材选取系统”,让同学们分析复杂登录窗口的功能。讨论结论:课程选择是有一定范围的,每次进入登录界面随即改变验证码,可以修改密码。20分钟。
3.4 第4次课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对指定项目按照用户需求的能力;制作带权限的登录窗口的能力。
实践证明,这种以行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把项目和任务作为主要载体,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理念,为全面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