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细则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质量管理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加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药品经营企业应在药品的购进、储运和销售等环节实行质量管理,建立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制度、过程管理和设施设备等方面的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
第三条本规范是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营药品的专营或兼营企业。
第二章药品批发的质量管理
第一节管理职责
第四条企业主要负责人应保证企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规范,对企业经营药品的质量负领导责任。
第五条企业应建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首的质量领导组织。其主要职责是:建立企业的质量体系,实施企业质量方针,并保证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人员行使职权。
第六条企业应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行使质量管理职能,在企业内部对药品质量具有裁决权。
第七条企业应设置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药品检验部门和验收、养护等组织。药品检验部门和验收组织应隶属于质量管理机构。
第八条企业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本规范,结合企业实际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查和考核制度执行情况。
第九条企业应定期对本规范实施情况进行内部评审,确保规范的实施。
第二节人员与培训
第十条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熟悉国家有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所经营药品的知识。
第十一条企业负责人中应有具有药学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企业质量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应是执业药师或具有相应的药学专业技术职称,并能坚持原则、有实践经验,可独立解决经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第十三条药品检验部门的负责人,应具有相应的药学专业技术职称。
第十四条企业从事质量管理和检验工作的人员,应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的学历,或者具有药学专业技术职称,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十五条从事验收、养护、计量、保管等工作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学历或一定的文化程度,经有关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在国家有就业准入规定岗位工作的人员,需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十六条企业每年应组织直接接触药品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发现患有精神病、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患者,应调离直接接触药品的岗位。
第十七条企业应定期对各类人员进行药品法律、法规、规章和专业技术、药品知识、职业道德等教育或培训,并建立档案。
第三节设施与设备
第十八条企业应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及辅助、办公用房。营业场所应明亮、整洁。
第十九条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仓库。库区地面平整,无积水和杂草,无污染源,并做到:
(一)药品储存作业区、辅助作业区、办公生活区分开一定距离或有隔离措施,装卸作业场所有顶棚。
(二)有适宜药品分类保管和符合药品储存要求的库房。库房内墙壁、顶棚和地面光洁、平整,门窗结构严密。
(三)库区有符合规定要求的消防、安全设施。
第二十条仓库应划分待验库(区)、合格品库(区)、发货库(区)、不合格品库(区)、退货库(区)等专用场所,经营中药饮片还应划分零货称取专库(区)。以上各库(区)均应设有明显标志。
第二十一条仓库应有以下设施和设备:
(一)保持药品与地面之间有一定距离的设备。
(二)避光、通风和排水的设备。
(三)检测和调节温、湿度的设备。
(四)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等设备。
(五)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照明设备。
(六)适宜拆零及拼箱发货的工作场所和包装物料等的储存场所和设备。
第二十二条储存品、一类、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专用仓库应具有相应的安全保卫措施。
第二十三条有与经营规模、范围相适应的药品检验部门,配置相应的检验仪器和设备。经营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应设置中药标本室(柜)。
第二十四条有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符合卫生要求的验收养护室,配备必要的验收和养护用工具及仪器设备。
第二十五条对所用设施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养并建立档案。
第二十六条分装中药饮片应有符合规定的专门场所,其面积和设备应与分装要求相适应。
第四节进货
第二十七条企业应把质量放在选择药品和供货单位条件的首位,制定能够确保购进的药品符合质量要求的进货程序。
第二十八条购进的药品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合法企业所生产或经营的药品。
(二)具有法定的质量标准。
(三)除国家未规定的以外,应有法定的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进口药品应有符合规定的、加盖了供货单位质量检验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复印件。
(四)包装和标识符合有关规定和储运要求。
(五)中药材应标明产地。
第二十九条企业对首营企业应进行包括资格和质量保证能力的审核。审核由业务部门会同质量管理机构共同进行。除审核有关资料外,必要时应实地考察。经审核批准后,方可从首营企业进货。
第三十条企业对首营品种(含新规格、新剂型、新包装等)应进行合法性和质量基本情况的审核,审核合格后方可经营。
第三十一条企业编制购货计划时应以药品质量作为重要依据,并有质量管理机构人员参加。
第三十二条签订进货合同应明确质量条款。
第三十三条购进药品应有合法票据,并按规定建立购进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购货记录按规定保存。
第三十四条企业每年应对进货情况进行质量评审。
第五节验收与检验
第三十五条药品质量验收的要求是:
(一)严格按照法定标准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条款对购进药品、销后退回药品的质量进行逐批验收。
(二)验收时应同时对药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以及有关要求的证明或文件进行逐一检查。
(三)验收抽取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四)验收应按有关规定做好验收记录。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五)验收首营品种,还应进行药品内在质量的检验。
(六)验收应在符合规定的场所进行,在规定时限内完成。
第三十六条仓库保管员凭验收员签字或盖章收货。对货与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不牢或破损、标志模糊等情况,有权拒收并报告企业有关部门处理。
第三十七条企业的药品检验部门承担本企业药品质量的检验任务,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
第三十八条药品检验部门抽样检验批数应达到总进货批数的规定比例。
第三十九条药品质量验收和检验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一)药品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的收集、分发和保管。
(二)抽样的原则和程序、验收和检验的操作规程。
(三)发现有问题药品的处理方法。
(四)仪器设备、计量工具的定期校准和检定,仪器的使用、保养和登记等。
(五)原始记录和药品质量档案的建立、收集、归档和保管。
(六)中药标本的收集和保管。
第四十条企业应对质量不合格药品进行控制性管理,其管理重点为:
(一)发现不合格药品应按规定的要求和程序上报。
(二)不合格药品的标识、存放。
(三)查明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分清质量责任,及时处理并制定预防措施。
(四)不合格药品报废、销毁的记录。
(五)不合格药品处理情况的汇总和分析。
第六节储存与养护
第四十一条药品应按规定的储存要求专库、分类存放。储存中应遵守以下几点:
(一)药品按温、湿度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库中。
(二)在库药品均应实行色标管理。
(三)搬运和堆垛应严格遵守药品外包装图式标志的要求,规范操作。怕压药品应控制堆放高度,定期翻垛。
(四)药品与仓间地面、墙、顶、散热器之间应有相应的间距或隔离措施。
(五)药品应按批号集中堆放。有效期的药品应分类相对集中存放,按批号及效期远近依次或分开堆码并有明显标志。
(六)药品与非药品、内用药与外用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之间应分开存放;易串味的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及危险品等应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
(七)品、一类、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应当专库或专柜存放,双人双锁保管,专帐记录。
第四十二条药品养护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一)指导保管人员对药品进行合理储存。
(二)检查在库药品的储存条件,配合保管人员进行仓间温、湿度等管理。
(三)对库存药品进行定期质量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四)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按其特性,采取干燥、降氧、熏蒸等方法养护。
(五)对由于异常原因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药品和在库时间较长的中药材,应抽样送检。
(六)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质量管理机构复查处理。
(七)定期汇总、分析和上报养护检查、近效期或长时间储存的药品等质量信息。
(八)负责养护用仪器设备、温湿度检测和监控仪器、仓库在用计量仪器及器具等的管理工作。
(九)建立药品养护档案。
第七节出库与运输
第四十三条药品出库应遵循“先产先出”、“近期先出”和按批号发货的原则。
第四十四条药品出库应进行复核和质量检查。品、一类、医疗用毒性药品应建立双人核对制度。
第四十五条药品出库应做好药品质量跟踪记录,以保证能快速、准确地进行质量跟踪。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第四十六条对有温度要求的药品的运输,应根据季节温度变化和运程采取必要的保温或冷藏措施。
第四十七条品、一类、医疗用毒性药品和危险品的运输应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八条由生产企业直调药品时,须经经营单位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发运。
第四十九条搬运、装卸药品应轻拿轻放,严格按照外包装图示标志要求堆放和采取防护措施。
第八节销售与售后服务
第五十条企业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将药品销售给具有合法资格的单位。
第五十一条销售特殊管理的药品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销售人员应正确介绍药品,不得虚假夸大和误导用户。
第五十三条销售应开具合法票据,并按规定建立销售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销售票据和记录应按规定保存。
第五十四条因特殊需要从其他商业企业直调的药品,本企业应保证药品质量,并及时做好有关记录。
第五十五条药品营销宣传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广告管理的法律、法规,宣传的内容必须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品使用说明书为准。
第五十六条对质量查询、投诉、抽查和销售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并做好记录。
第五十七条企业已售出的药品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向有关管理部门报告,并及时追回药品和做好记录。
第三章药品零售的质量管理
第一节管理职责
第五十八条药品零售和零售连锁企业应遵照依法批准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应在营业店堂的显著位置悬挂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以及与执业人员要求相符的执业证明。
第五十九条企业主要负责人对企业经营药品的质量负领导责任。
第六十条企业应设置质量管理机构或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具体负责企业质量管理工作。
第六十一条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并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各项质量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应定期检查和考核,并建立记录。
第二节人员与培训
第六十二条企业的质量负责人应具有药学专业的技术职称。
第六十三条药品零售中处方审核人员应是执业药师或有药师以上(含药师和中药师)的专业技术职称。
第六十四条企业的质量管理和药品检验人员应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的学历,或者具有药学专业的技术职称。
第六十五条企业从事质量管理、检验、验收、保管、养护、营业等工作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国家有就业准入规定的岗位,工作人员需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六十六条企业每年应组织直接接触药品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发现患有精神病、传染病和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人员,应及时调离其工作岗位。
第三节设施和设备
第六十七条药品零售企业应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和药品仓库,并且环境整洁、无污染物。企业的营业场所、仓库、办公生活等区域应分开。
第六十八条药品零售企业营业场所和药品仓库应配置以下设备:
(一)便于药品陈列展示的设备。
(二)特殊管理药品的保管设备。
(三)符合药品特性要求的常温、阴凉和冷藏保管的设备。
(四)必要的药品检验、验收、养护的设备。
(五)检验和调节温、湿度的设备。
(六)保持药品与地面之间有一定距离的设备。
(七)药品防尘、防潮、防污染和防虫、防鼠、防霉变等设备。
(八)经营中药饮片所需的调配处方和临方炮制的设备。
第六十九条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应设立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配送中心,其仓储、验收、检验、养护等设施要求与同规模的批发企业相同。零售连锁门店的药品陈列、保管等设备要求应与零售企业相同。
第四节进货与验收
第七十条企业购进药品应以质量为前提,从合法的企业进货。对首营企业应确认其合法资格,并做好记录。
第七十一条购进药品应有合法票据,并按规定建立购进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购进票据和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两年。
第七十二条购进药品的合同应明确质量条款。
第七十三条购进首营品种,应进行药品质量审核,审核合格后方可经营。
第七十四条验收人员对购进的药品,应根据原始凭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逐批验收并记录。必要时应抽样送检验机构检验。
第七十五条验收药品质量时,应按规定同时检查包装、标签、说明书等项内容。
第五节陈列与储存
第七十六条在零售店堂内陈列药品的质量和包装应符合规定。
第七十七条药品应按剂型或用途以及储存要求分类陈列和储存:
(一)药品与非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开存放,易串味的药品与一般药品应分开存放。
(二)药品应根据其温湿度要求,按照规定的储存条件存放。
(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应分柜摆放。
(四)特殊管理的药品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存放。
(五)危险品不应陈列。如因需要必须陈列时,只能陈列代用品或空包装。危险品的储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管理和存放。
(六)拆零药品应集中存放于拆零专柜,并保留原包装的标签。
(七)中药饮片装斗前应做质量复核,不得错斗、串斗,防止混药。饮片斗前应写正名正字。
第七十八条陈列和储存药品的养护工作包括:
(一)定期检查陈列与储存药品的质量并记录。近效期的药品、易霉变、易潮解的药品视情况缩短检查周期,对质量有疑问及储存日久的药品应及时抽样送检。
(二)检查药品陈列环境和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三)对各种养护设备进行检查。
(四)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质量负责人汇报并尽快处理。
第七十九条库存药品应实行色标管理。
第六节销售与服务
第八十条销售药品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正确介绍药品的性能、用途、禁忌及注意事项。
第八十一条销售药品时,处方要经执业药师或具有药师以上(含药师和中药师)职称的人员审核后方可调配和销售。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销售,必要时,需经原处方医生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和销售。审核、调配或销售人员均应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处方按有关规定保存备查。
第八十二条药品拆零销售使用的工具、包装袋应清洁和卫生,出售时应在药袋上写明药品名称、规格、服法、用量、有效期等内容。
第八十三条销售特殊管理的药品,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凭盖有医疗单位公章的医生处方限量供应,销售及复核人员均应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处方保存两年。
第八十四条企业应在零售场所内提供咨询服务,指导顾客安全、合理用药。企业还应设置意见簿和公布监督电话,对顾客的批评或投诉要及时加以解决。
第四章附则
第八十五条本规范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企业主要负责人: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指其法定代表人;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指其最高管理者。
首营企业:购进药品时,与本企业首次发生供需关系的药品生产或经营企业。
首营品种:本企业向某一药品生产企业首次购进的药品。
药品直调:将已购进但未入库的药品,从供货方直接发送到向本企业购买同一药品的需求方。
处方调配:销售药品时,营业人员根据医生处方调剂、配合药品的过程。
第八十六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本规范制定实施细则。
篇2
第一条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本法所称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第六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由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对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危害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通报国务院有关部门。
第七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权限,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信息。
第八条国家引导、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支持生产优质农产品,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
第九条国家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推行科学的质量安全管理方法,推广先进安全的生产技术。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第二章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第十一条国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是强制性的技术规范。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并听取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的意见,保障消费安全。
第十三条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及时修订。
第十四条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三章农产品产地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生产区域大气、土壤、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状况等因素,认为不适宜特定农产品生产的,提出禁止生产的区域,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商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的调整,依照前款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改善农产品的生产条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示范农场、养殖小区和无规定动植物疫病区的建设。
第十七条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区域生产、捕捞、采集食用农产品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
第十八条禁止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农业生产用水和用作肥料的固体废物,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十九条农产品生产者应当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农用薄膜等化工产品,防止对农产品产地造成污染。
第四章农产品生产
第二十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的指导。
第二十一条对可能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兽医器械,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行许可制度。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可能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进行监督抽查,并公布抽查结果。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制度。
第二十三条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第二十四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如实记载下列事项:
(一)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
(二)动物疫病、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
(三)收获、屠宰或者捕捞的日期。
农产品生产记录应当保存二年。禁止伪造农产品生产记录。
国家鼓励其他农产品生产者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
第二十五条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防止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禁止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
第二十六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自行或者委托检测机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检测;经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不得销售。
第二十七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对其成员应当及时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加强自律管理。
第五章农产品包装和标识
第二十八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的农产品,按照规定应当包装或者附加标识的,须经包装或者附加标识后方可销售。包装物或者标识上应当按照规定标明产品的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等级等内容;使用添加剂的,还应当按照规定标明添加剂的名称。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九条农产品在包装、保鲜、贮存、运输中所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
第三十条属于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农产品,应当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标识。
第三十一条依法需要实施检疫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应当附具检疫合格标志、检疫合格证明。
第三十二条销售的农产品必须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生产者可以申请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优质农产品标准的,生产者可以申请使用相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志。
禁止冒用前款规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志。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产品,不得销售:
(一)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化学物质的;
(二)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三)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四)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的;
(五)其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第三十四条国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监督抽查结果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权限予以公布。
监督抽查检测应当委托符合本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条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进行,不得向被抽查人收取费用,抽取的样品不得超过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数量。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抽查的农产品,下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另行重复抽查。
第三十五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符合条件的检测机构。
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应当依法经计量认证合格。
第三十六条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对监督抽查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之日起五日内,向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检。
采用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定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时起四小时内申请复检。复检不得采用快速检测方法。
因检测结果错误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七条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设立或者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发现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当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农产品销售企业对其销售的农产品,应当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经查验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不得销售。
第三十八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检举、揭发和控告。有关部门收到相关的检举、揭发和控告后,应当及时处理。
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中,可以对生产、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现场检查,调查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情况,查阅、复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记录和其他资料;对经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有权查封、扣押。
第四十条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控制措施,及时向所在地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收到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发现有本法第三十三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农产品,应当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的要求,查明责任人,依法予以处理或者提出处理建议。
第四十二条进口的农产品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进行检验;尚未制定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当依法及时制定,未制定之前,可以参照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的国外有关标准进行检验。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四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伪造检测结果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其检测资格;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出具检测结果不实,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害的,并撤销其检测资格。
第四十五条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依照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六条使用农业投入品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七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未建立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农产品生产记录的,或者伪造农产品生产记录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销售的农产品未按照规定进行包装、标识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有本法第三十三条第四项规定情形,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的,责令停止销售,对被污染的农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予以监督销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销售的农产品有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一项至第三项或者第五项所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停止销售,追回已经销售的农产品,对违法销售的农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监督销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农产品销售企业销售的农产品有前款所列情形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处罚。
农产品批发市场中销售的农产品有第一款所列情形的,对违法销售的农产品依照第一款规定处理,对农产品销售者依照第一款规定处罚。
农产品批发市场违反本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冒用农产品质量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七条至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第一款、第四款和第五十一条规定的处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决定;第五十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处理、处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法律对行政处罚及处罚机关有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但是,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处罚。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生产、销售本法第三十三条所列农产品,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农产品批发市场中销售的农产品有前款规定情形的,消费者可以向农产品批发市场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销售者责任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权追偿。消费者也可以直接向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要求赔偿。
第八章附则
篇3
第一条为加强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执法证件监督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促进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执法证件包括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行政执法证件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行政执法证件。证件名称分别为《中国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执法证》(以下统一简称《行政执法证》)。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考核和《行政执法证》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行政执法证》实行分级管理制度。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行政执法证》的制式设计、批准、制作和监督管理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证》的申请、初审、核准、发放和使用管理工作。
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业务辖区内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执法证》的申请、初审、核准、发放和使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行政执法证》应当载明持证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发证日期、有效期限、证件编号,并附有持证人的一寸免冠彩色照片,照片上加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证件章”(见附件1)。
第六条《行政执法证》是行政执法人员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身份证明。
第二章资格考核与申领
第七条行政执法人员须经行政执法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行政执法资格考核,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有关规定进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或者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实行登记备案制度。
第八条申领《行政执法证》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从事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执法工作的公务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行政机关委托从事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执法工作的事业单位人员;
(二)经质量技术监督或者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执法岗位培训、考核,获得行政执法资格;
(三)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者从事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3年以上;
(四)近两年年度工作考核获得称职以上评定;
(五)近两年无违法违纪行为记录。
第九条《行政执法证》的申办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申请:
申请人填写《××局行政执法证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见附件2),向所在单位提出领证申请。
申请人提交《申请表》时,应同时附上着春秋季制式服装、免冠、正面、1寸彩色近照2张(其中1张贴在《申请表》上)。
(二)初审:
申请人所在部门或者单位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表》进行初审,并填写《××局行政执法证申领表》(以下简称《申领表》)(见附件3),将《申领表》以及申请人的《申请表》、照片送交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或者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三)核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或者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本局及下属机构提交的《申请表》、《申领表》及有关申请材料进行核准。
(四)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或者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核准后将《申请表》和统一汇总的《申领表》及有关申请材料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据此批准发证人员范围并制作证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或者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放《行政执法证》。
第三章证件使用
第十条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
第十一条持证人应当妥善保管《行政执法证》,不得损毁、涂改或者转借他人。
第十二条《行政执法证》遗失或者损毁后,持证人应当及时报告其所在单位,由该单位逐级报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或者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查证属实的,在当地省级媒体进行公告遗失后,由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或者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报国家质检总局予以补办。
第四章年度审核
第十三条《行政执法证》自发放之日起,10年内有效。有效期满的,依据本办法重新申请《行政执法证》。
第十四条《行政执法证》实行年度审核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或者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每年第一季度对所管辖持证人上年度的行政执法情况进行审核。
第十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或者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根据年度审核的情况分别做出以下处理:
(一)经审核合格的,同意持证人继续使用《行政执法证》;
(二)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行政执法证》年度审核的或者审核不合格的,注销原持证人的行政执法资格,并收回《行政执法证》。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持证人因调动、辞退、辞职或者退休等原因不再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收回其《行政执法证》,并逐级报请予以注销。
第十七条持证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或者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暂扣其《行政执法证》:
(一)超越法定权限或者违反执法程序,尚未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应当出示而不出示《行政执法证》,被投诉3次以上的;
(三)故意损毁、涂改《行政执法证》或者将其转借他人使用,尚未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参加行政执法业务培训考核不合格的。
第十八条暂扣《行政执法证》期限为30天。被暂扣《行政执法证》的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向所在单位做出书面检查,扣证期间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暂扣《行政执法证》的期满后,由其所在单位视本人检查纠正情形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或者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决定是否发还《行政执法证》。
第十九条持证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或者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取消其行政执法资格,并吊销其《行政执法证》:
(一)《行政执法证》被暂扣累计2次的;
(二)超越法定权限或者违反执法程序,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将《行政执法证》转借他人进行违法违纪活动的;
(四)有、等渎职行为的;
(五)受到辞退或者开除公职行政处分的;
(六)受到治安拘留处罚、劳动教养或者刑事处罚的。
第二十条《行政执法证》被吊销后2年之内不得重新申领。
第二十一条暂扣、吊销《行政执法证》时,应当分别填写《××局暂扣行政执法证审批表》(见附件4)、《××局吊销行政执法证审批表》(见附件5),并分别对当事人发出《××局暂扣行政执法证决定书》(见附件6),《××局吊销行政执法证决定书》(见附件7)。
第二十二条行政执法人员对暂扣、吊销《行政执法证》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暂扣行政执法证决定书》或者《吊销行政执法证决定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做出暂扣或者吊销决定的单位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单位应自接到申诉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
第二十三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或者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应当做好《行政执法证》的使用、暂扣、吊销以及持证人奖惩等情况登记备案工作。
第六章附则
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管理措施
1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因建筑工程本身所具有的施工环节众多、结构复杂等特点,因此造成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包含有众多方面。
1.1 建筑结构设计
只注重外部美观设计,脱离现实的实际建设标准和要求的结构设计,造成建筑结构受力不合理、增加建设施工的难度性。
1.2 建筑材料
水泥、沙石、金属、塑料、木材等工程建筑所需的各种原材统称为建筑材料,他是决定建筑工程的关键性因素,是建设工程开展的基础。
1.3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正常的磨损或故障、不按规程的操作、仪表失灵检测设备精度失控等,都会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造成建筑工程的质量事故。
1.4 场地环境
建筑场地及周边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等统称为建筑场地环境。场地环境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场地环境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
1.5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不同的施工工艺将会导致建筑工程出现不同的施工质量,一般来说,先进、合理、规范化、系统完善的施工工艺不会出现偶然或突发的质量问题,而且能够加快工期,降低成本。
1.6 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的好坏,严格的施工管理制度对于确保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成本至关重要。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原则
要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必须坚持与遵循特定的施工质量管理原则,采用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来确保建筑工程达到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
2.1“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建筑企业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这一基本原则。把建筑工程的质量放在第一位,时刻为建筑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考虑。
2.2 预防、预控为主的施工理念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树立预防、预控为主的施工理念。将考虑的重心从事后检查调整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以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对材料质量、对施工工序、场地环境的监督与检查。
2.3 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
无论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或施工人员,还是监理单位的监理人员,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从工程的客观实际出发,恪尽职守,尊重科学,遵纪守法,严格自律,秉着科学、公正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认真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3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3.1 建筑材料的管理
对于建筑材料的管理,要建立管理台帐,进行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首先要做好材料的源头控制。挑选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发质量鉴定能力的采购人员负责各种建筑材料的采购,做到详细掌握各个材料生产厂家的详细信息。同时还要做好施工材料的现场管理。提前安排好材料的运送计划及路线,当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要加强检查验收工作,避免混料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工程上。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做好建筑材料的储存工作,提高工地临时仓储的防水、防潮功能。
3.2 机械设备的管理
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合理装备、安全使用、服务生产,为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生产效益,取良好经济效益创造条件。搞好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尊重科学、规范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并确保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管理和良好保养。同时加强对机械设备管理、操作人员的管理工作,定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操作人员、指挥人员及维修人员),贯彻“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健全持证上岗制度、机械设备检查制度等,做好日常保养、小修、中修等维护保养工作,严禁带病运转。
3.3 场地环境的管理
做好建筑场地的设计与规划,实行封闭施工,工地出入口地面应当硬化并保持周边整洁。同时还要落实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度,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并不得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处理。环境因素对于建筑工程的影响是巨大的,且环境涉及到大自然的各个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气象、温度、湿度、空气流动、太阳光照等等,这些细小的方面常会觉得施工的方案与操作技术;若根据空间学角度看,每个施工工序都是环环相扣的,这就需要施工人员能把握好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以免破坏了下面施工的环境。另外,当工程施工处于温度过高、过低环境时也会给施工造成较大的影响,特别是严寒、炎热、梅雨等天气,工程单位必须要实施季节性施工保障策略,防止建筑物因温度过低因素造成冻害、干裂、冲刷等问题。工程单位领导需要做好责任管理制度,对施工现场的情况及时监督巡查,积极贯彻科学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引导操作者文明施工,避免施工引起太多的污染问题,这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消耗的有效措施之一。
3.4 施工工艺的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要严格根据工程实际,进行施工组织设计,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等。认真做好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并组织进行技术革新,从而保证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及先进性。对于一些技术难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操作方案,以实现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3.5 完善并落实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加强质量隐患排查和整治的组织建设。建筑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部应分别建立专门机构,明确专门人员,负责本企业及本项目部的质量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施工现场专职安全员应由施工企业直接委派。施工企业要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制度,年度内要制定隐患排查治理的计划,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帐,以及消案制度。所建立的企业质量隐患排查整治机构和应上报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部门备案,并在施工现场张榜公布。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要求的不断提高,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工程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是否发挥预期的使用功能,对于不同时期的施工项目,质量是施工人员与管理者必须要把握的重点。这就需要我们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强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的全过程科学管理.建筑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所以要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和各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志惠.浅谈创精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福建建设科技,2007(3).
[2] 邬伟彬.浅谈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建材与装饰,2007(8).
篇5
关键词:综合档案馆 质量管理 基本原则
ISO9000标准是国际化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诞生于工业行业,在吸收各国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做了多番修改,形成最新的2008版《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1.2指明了其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①然而综合档案馆的质量问题一直被忽视,档案工作者更多的是关注档案这一客体的质量,对于其他各方面,如管理质量、服务质量等还未关心。作为党和国家发展和建设的储备力量,综合档案馆更应该适时地引进先进理念完善自身发展,但是在引进先进理念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标准所涉及的相关要素及基本原则,秉承“吸收、引进、借鉴、发展”的原则,制定适合综合档案馆自身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确定
质量管理体系的三大要素,即组织、产品、顾客。这三大基本要素是任何一个组织所具备的,但是综合档案馆是科学文化事业单位,其在组织管理、输出产品及服务用户上与企业略有不同。
(一)关于组织的分析
组织是人们为实现同一目标、按照一定的形式、分工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档案法》第八条已明确指出了档案馆的性质、目的、组织形式、职责。“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②可见,综合档案馆是具有自身服务职能及管理权限的组织,同样存在着“输入――转化――输出”的过程,接收、收集各归档单位形成的文件,经过一系列的整理、鉴定、保管、编目、检索、编研、宣传等工作,最终形成有序的、方便利用的案卷,以达到最终为其他组织和个人利用的目的,是完全符合ISO9000标准所明示的组织体系。
(二)关于产品的分析
产品是过程的结果。档案馆为用户提供的产品并非有形的实物产品,而是为用户提供具有凭证及参考价值的信息及服务,二者都是无形的。
“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③从文件到档案本身就是一组输出的过程,档案信息也就是这个过程的产品,档案信息是信息的一种存在形式,档案信息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这取决于不同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不同需求。
服务是档案馆为用户提供的另一产品。档案馆所提供的服务由三个要素组成:档案馆、用户及档案馆与用户之间完成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服务与服务过程都是在与用户的接触中发生的,不同的档案用户对档案的需求是截然不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的价值形态及作用也在发生变化,档案馆也要及时更新服务观念、服务方式,适应不同时期不同用户的需求。
(三)关于顾客的分析
顾客是指享受服务的组织或者个人。档案馆的顾客就是在社会生活中需要档案信息服务的各层次、各类型的利用者。综合档案馆的顾客主要有以下四类: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查找先前的记录,从中得到依据及参考信息,以保证各项经济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术研究者,寻找古今中外可借鉴的信息以填充学术材料,以传承历史文化;影视、新闻工作者,借助档案馆丰富的资源制作回首往事、展现地方特色的剧作、记录片、报道材料等;其他个体,个人利用档案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借助原始档案以提供凭证,解决争端及棘手事件。
二、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ISO9000 标准的精华思想,是在总结质量管理实践过程中的理念与经验基础上,用高度概括、精炼准确的语言所表述的、具有一般通用性质管理准则,是建立与实施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结合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把握八项基本原则,是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必须严格遵循的准则。
(一)以顾客为关注点
以顾客为关注点是ISO9000标准成功运行的指导思想,也是综合档案馆存在的动力,只 有用户有效利用档案,才能发挥档案的作用,实现档案的价值。档案馆的发展依赖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档案用户,一切工作围绕用户的需求展开,了解用户眼前的及长远的需求,明确用户潜在的、隐含的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综合档案馆保存的大多是党政机关形成的档案,相对于企业档案馆、专门档案馆来说,综合档案馆的用户相对分散,且具有不确定性,有组织,也有个人,对档案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综合档案馆在实施本原则时,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不同方法调查、识别不同类型档案用户现行的及潜在的需求与期望
档案利用群体不同,档案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对于各级各类机构、社会组织而言,档案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治作用;对于专家学者而言,档案具有文化、教育作用;对于个人而言,档案具有凭证、参考作用等等”,档案用户的期望主要体现为档案的真实性、有效性、实用性。分析档案用户各群体的比例、查档方式,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依据。
2.确保档案馆的质量目标与用户的需求和期望相一致
最高管理者在制定质量目标时要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宗旨,以实现用户满意为最高目标,并在全馆范围内建立沟通与理解的平台,确保用户的利益为档案馆工作的方向。档案用户的需求是具有时效性的、是不断变化的,综合档案馆在体系运行的过程中要时刻与用户保持联系,了解用户需求动态,及时更新服务方式方法,始终与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领导作用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功的关键在于最高管理者及各层管理者的重视度,领导者应求真务实、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确定综合档案馆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为确保组织的宗旨与运作方向相统一,为员工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确立具有创新、发展、挑战性的战略目标
最高管理者应在全面考虑各方(包括供方、员工、利用者、社会等)的因素,为综合档案馆制定具有本馆特色、创新发展、富于挑战性的战略目标,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策划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策略,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2.创造适合员工发展的内部环境
为员工创造适合其发展的空间,对员工在本岗位所作出的特殊贡献给予肯定并加以褒奖,营造竞争的氛围,鼓励创新,激发员工潜能的发挥,调动员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员工在融洽的工作环境中更好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各部门之间权责分化、互相推诿,各岗位员工擅离职守、工作怠慢的现象发生。
3.建立具有良好道德伦理、价值共享的管理文化
尊重人才、吸引人才是综合档案馆现阶段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将综合档案馆的管理升级为馆内文化,使得员工在软文化的影响下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办公。同时还要为员工提供可利用的相关软硬件资源,让员工在自范围内发挥其创造性。
(三)全员参与
档案工作者是档案馆创新发展的源泉,是档案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从人力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再到人本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人本管理是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普通管理模式。综合档案馆在进行人本管理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让档案工作者明确自身在馆中的价值
树立档案工作者的主人翁责任感,明确其所处岗位的重要性,对本职工作的职责、权利有所了解,勇于承担责任,面对挑战,按照相关要求完成本岗位的工作目标,并配合好下一步的工作,正确处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让档案工作者主动进行自我鉴定
档案工作者的自我鉴定主要是指档案工作者根据各岗位的目标对其所完成工作进行鉴定,肯定其对档案工作做出的贡献,让档案工作者在完成任务与目标的同时,获得成就感,激发继续工作的热情与斗志,同时也是档案工作者发现不足并予以改进的有效措施。
3.加强档案工作者的自我修养
自我工作意识、服务意识的提高,要比强加的责任更有成效,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单凭某一领导或组织去发现新动力是远远不够的,培养档案工作者自主思考、领悟的能力,调动全员工作的积极性,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四)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是将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的活动。档案工作从接收直至利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视为一个过程,采用过程方法进行管理,可以确保每个过程都按照最终目标组织运作,达到预期的结果。
1.必须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方法
增值的活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实现档案工作质量管理的增值活动,是基于对每项工作环节遵循相应的准则与方法进行有效的管理,为用户提供超过其期望的服务。采用过程的方法,降低工作中的成本、减少失误、控制偏差、缩短工作时间、优化工作流程,确保过程间的协调运作、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持续改进提供动态的循环过程,进而使档案馆的整体工作处于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每一次的循环都是一次增值活动,为档案用户提供符合需求的服务。
2.将档案管理的所有活动及相关资源视为过程进行管理
档案质量管理工作由用户需求分析、立卷归档、收集、鉴定、整理、保管、检索、编研、提供利用、过程监控、反馈、持续改进十二个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都视为一个过程,每一个过程的输出都是下一个过程的输入,也可以是多个过程的输入,将这十二个环节视为一个整体的环节,不断循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档案工作的十二个过程体现了质量管理的四大基本要素,以顾客的要求为输入,顾客满意度为输出,同时也要将各种资源纳入到过程控制中,包括人员、方法、设施、环境等。
(五)管理的系统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相互关联的过程链形成的过程网体系,综合档案馆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各个部门都是它的子系统,各个科室又是下一层次的子系统,直至每一位馆员也是系统构成的一个部分,各系统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利用系统的方法实施管理,以提高档案馆工作的整体效率。
1.确定分析系统内各个过程的运行状态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过程可以说是系统的基础,每一个过程的运行状态都对整体的系统运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确保每个过程都处于良性运行状态,为综合档案馆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是综合档案馆系统功能发挥的前提和保证。
2.识别与控制各过程之间的“接口”
档案工作的每一个过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档案工作质量的形成依靠每个过程的有效实施,每一个过程都有各自要实现的目标,且这些目标都是以满足用户为宗旨的。过程与过程之间的对接是保证系统运行的重要节点,控制、协调档案质量管理各过程的运行,使之有效的运行,减少制约,加强合作,实现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的终极目标。
(六)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综合档案馆发展的永恒不变的目标。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用户需求的更新与提高是持续改进的内在动力,持续改进的核心是提高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提升综合档案馆的竞争力、迎接外界挑战。
1.将持续改进作为一种制度加以强化
持续改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测量、分析、改进不断循环的过程。培养档案工作者持续改进意识,对档案工作者进行持续改进方法的培训,将持续改进纳入到日常工作中,不断深化理解,提高档案工作质量。每一次循环改进都有一个设定的目标,满足档案用户的需求,每一次改进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始终坚持不懈地贯彻持续改进,使综合档案馆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进程中,提高档案馆的应变能力,提升档案工作者的整体意识。
2.将各类评价结果纳入到持续改进的范围
持续改进是每个过程、每个系统都需不断坚持的,因此,每一个过程的测评、每一个阶段性的测评都是持续改进的动力。基于档案馆总体的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通过对内部审核、用户满意度测量、第三方审核结论等相关数据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定,并将测评的结果纳入到持续改进的范围内,这些结论是反映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的直观结论,是持续改进工作最准确的数据支撑。
(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的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决策贯穿于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的始终,依靠决策才能持续改进每个过程的业绩。可以说,没有客观的、基于事实的决策,质量管理体系很难取得有效的管理,最终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1.确保信息、数据来源可靠
在信息收集、整理的过程中,要保证相关信息、数据来源、获悉渠道、接收方式准确无误。决策是以所采集的信息、数据为依据的,弄虚作假的信息、数据将会阻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务必要保证所采集的信息、数据源于基层工作及真实的工作记录。
2.确保分析方法正确
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统计技术分析,确保其分析结果的精确性,为改进提供凭证。科学的统计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分析、调查、取证等方法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寻找需改进的方面,防止决策失误。
3.基于事实的分析
基于事实的分析,要求避免主观的直觉判断与经验判读。客观的证据是支持综合档案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真实性数据,完全依靠经验或直觉得来的数据往往带有浓郁的主观色彩,比较片面,难以准确地说明体系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利因素,不利于体系的检验与改进。
(八)与供方的互利关系
综合档案馆最关键的供方是同级党政机关,是案卷的来源,也是资金的来源,与其他组织不同的是综合档案馆与其供方是隶属关系,二者虽然有互利的关系,却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其次是相关设备的投入方。在综合档案馆在与关键供方建立互利关系时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1.权衡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立档单位形成的案卷是档案质量的关键,综合档案馆不能脱离各级政府而存在,同时,党政机关也是为人民服务的部门,其服务理念同样是满足用户需求,这与综合档案馆的质量管理目标是一脉相承的。文书部门与档案部门相互扶持,案卷质量的不高将严重阻碍综合档案馆质量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收集案卷的过程中,正确处理与同级政府之间的关系,深入指导立档单位进行规范化的立卷归档工作,建立长期的互利共赢的工作机制。
2.与供方建立合作基础上的互利
与供方部门所要建立的互利关系,首先是合作,只要有效的分工协作,才能保证互利。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进行透明地、开放式地交流,与同级党政机关共同理解用户的需求与期望,肯定党政机关在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共享成果,增强双方共同创造价值的能力,密切合作,实现成本最优化,共同取得档案用户的满意。同时关注同级党政机关的状况,为其便民服务提供帮助,增强党政机关提供高质量案卷的积极性,以达到互利的效果。
综上所述,综合档案馆具备建立与实施ISO9000标准所描述的三大基本要素,ISO9000标准适用于综合档案馆。同时有效运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用户为关注点、加强领导在组织中的作用、倡导全员参与、采用过程方法与系统方法、以事实为决策方法,坚持持续改进,是建立“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档案馆服务模式的最佳途径。
注释:
*本文为黑龙江大学学生学术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10282)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①GB/T19001-2008/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北京: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1.2条款.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一号),1996:第八条.
篇6
1、抽样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企业的成品库内或市场待销产品中随机抽取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或者以其他形式表明合格的、近期生产的产品。
2、检验依据
GB 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GB/T 9985 手洗餐具用洗涤剂
GB 1493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洗涤剂
GB/T 30795 食品用洗涤剂试验方法 甲醇的测定
GB/T 30796 食品用洗涤剂试验方法 甲醛的测定
GB/T 30797 食品用洗涤剂试验方法 总砷的测定
GB/T 30799 食品用洗涤剂试验方法 重金属的测定
QB/T 2967 饮料用瓶清洗剂
00001. 其他经公示现行有效的企业、团体、地方等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
判定规则
3.1 依据标准
3.1.1手洗餐具用洗涤剂产品检验项目及重要程度分类见表1。
表1:手洗餐具用洗涤剂产品检验项目及重要程度分类
序号
检验项目
依据标准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或不合格程度分类
A类a
B类b
1
总活性物含量
GB/T 9985
QB 1994-1994
2
pH
GB/T 9985
GB/T 6368
3
去污力
GB/T 9985
GB/T 9985
4
荧光增白剂
GB/T 9985
GB/T 9985
5
甲醇
GB/T 9985
GB/T 30795
6
甲醛
GB/T 9985
GB/T 30796
7
砷(以As计)
GB/T 9985
GB/T 30797
8
重金属(以Pb计)
GB/T 9985
GB/T 30799
9
菌落总数
GB 14930.1
GB 4789.2
10
大肠菌群
GB 14930.1
GB 4789.3
a 极重要质量项目
b 重要质量项目
备注
/
注:①极重要质量项目是指直接涉及人体健康、使用安全的指标;重要质量项目是指产品涉及环保、能效、关键性能或特征值的指标。
②上表所列检验项目是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规定的,重点涉及健康、安全、节能、环保以及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重要项目。
3.1.2饮料用瓶清洗剂产品检验项目及重要程度分类见表2。
表2:饮料用瓶清洗剂产品检验项目及重要程度分类
序号
检验项目
依据标准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或不合格程度分类
A类a
B类b
1
总活性物含量
QB/T 2967
QB/T 2967
2
荧光增白剂
QB/T 2967
QB/T 2967
3
砷(As)
GB 14930.1
GB/T 30797
4
重金属(以Pb计)
GB 14930.1
GB/T 30799
5
甲醇含量
GB 14930.1
GB/T 30795
6
甲醛含量
GB 14930.1
GB/T 30796
7
细菌总数
GB 14930.1
GB 4789.2
8
大肠菌群
GB 14930.1
GB 4789.3
9
去污力
QB/T 2967
QB/T 2967
10
总五氧化二磷含量c
QB/T 2967
QB/T 2967
a 极重要质量项目
b 重要质量项目
c 仅标称无磷类检测
备注
/
3.1.3机洗(含果蔬清洗剂)用餐具洗涤剂和食品工业用洗涤剂产品检验项目及重要程度分类见表3。
表3:机洗(含果蔬清洗剂)用餐具洗涤剂和食品工业用洗涤剂产品检验项目及重要程度分类
序号
检验项目
依据标准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或不合格程度分类
A类a
B类b
1
砷(As)
GB 14930.1
GB/T 30797
2
重金属(以Pb计)
GB 14930.1
GB/T 30799
3
甲醇含量
GB 14930.1
GB/T 30795
4
甲醛含量
GB 14930.1
GB/T 30796
5
细菌总数
GB 14930.1
GB 4789.2
6
大肠菌群
GB 14930.1
GB 4789.3
7
总活性物(或有效物)含量c
产品明示标准
产品明示标准
8
去污力c
产品明示标准
产品明示标准
a 极重要质量项目
b 重要质量项目
c 检测项目在产品包装或说明书中应明示。
备注
/
3.2 判定原则
经检验,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判定为被抽查产品合格;检验项目中任一项或一项以上不合格,判定为被抽查产品不合格。其中,当产品存在A类项目不合格时,属于严重不合格。
若样品出现封样状态破坏或样品异常损坏的情况,影响检验结果,则停止对该样品的检验。
若产品中含有不完全溶于乙醇的表面活性剂时,总活性物含量按GB 9985中第A.1章“三氯甲烷萃取法”测定。
检测微生物指标应采用未开封的样品。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高于本规范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标准要求时,应按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低于本规范中检验项目依据的强制性标准要求时,应按照强制性标准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低于或包含规范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推荐性标准要求时,应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缺少本规范中检验项目依据的强制性标准要求时,应按照强制性标准要求判定。
若被检产品明示的质量要求缺少本规范中检验项目依据的推荐性标准要求时,该项目不参与判定,但应在检验报告备注中进行说明。
篇7
一、基本概况:
XX市XX药店是小型单体法人零售企业,药店共四人组成,经理院会彩(高中毕业,经平顶山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合格)为企业法人,负责药店的全面工作。副经理郭聚利(中专学历,主管药师,经平顶山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合格)负责药店的质量管理、验收、养护、仓库管理、处方审核、中药饮片调配指导。柴桂花,负责药品养护、验收、药品信息、服务质量。刘艳丽,负责各项药品质量记录,管理售药,药品保管。
二、营业场所、仓库的布置及主要设施
三、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
篇8
一、管理机构的确立
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质量管理机构,笔者认为这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纵观各企业单位质量管理机构,有些企业没有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由生产部门兼职,这样的企业产品质量必定不能保证,产品不能得到消费者的信赖,也就没有做成品牌的可能性;有些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归生产经理管属,这样的企业产品质量存在风险,有损品牌形象;有些企业有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而且独立于生产部门之外,不受生产部门管制,我认为这样的企业产品质量风险最小,具体到下级的质量管理机构必须要实现全面监控,从原料采购,过程生产,贮存环节,产品出厂,产品上市均须有专门的班组或人员进行质量管控,同时质量管理部门应该被授予权利,在产品质量方面具有一票否决权,以杜绝不合格产品的产生及流转,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全部人员对于质量的重视程度。
二、管理体系的运用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学习起来枯燥难懂,很多企业由于各方面原因未运用质量管理体系,即使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其质量管理的真正实行也剥离于质量管理体系之外,或者在运用上比较肤浅。实际上真实运用质量管理体系会使质量管理得以全面实施,循环实施,消除质量管理的盲目性与差缺性,质量管理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行中,首先将现有的组织机构与体系要求的组织进行整合,建议每个部门有至少一名体系专员(可以兼职),保证体系组织的全面及顺畅运行;其次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与目标,每个部门都需要按体系的要求执行工作;接下来就是由质量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实施,定期验收现场成果及实施过程产生的记录,以督促体系运行及形成既定流程与模式。在质量管理的运行中,经常组织人员培训学习体系的理念及内容是必须的,不断解读,不断掌握体系要求的精髓,将每一项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找到落脚点,与实际工作对照对应,才能落到实处,起到既定作用。
三、管理制度的建立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任务要求、实施方案等,那么是否实施,实施效果如何,这些需要靠有力的管理制度去维持进行与维护其有效性。建立源头质量管理细则、过程控制质量管理细则、成品控制质量管理细则、市场投诉管理制度、记录管理制度、各项工作考核制度。制度制定若不执行,形同虚设,因此还需要设置考核人员、考核责任,一般情况下,管理人员可以承担考核的职责,考核既要有随机性的考核,也要有全面性的考核。随机性考核起到激励监督作用,全面性考核起到公平和评价的作用。
四、过程控制的实施
生产过程出问题,必定会产生不良的成品。过程的监控至关重要,规范正确的过程操作产生优良的结果并避免无谓的返工,控制不合品的产生又降低成本,所以过程控制应该加大力度。生产过程的现场监控是保证成品结果的必经环节。过程控制要在每个工段设置质检人员,监督过程实施的有效性。过程控制的主要内容是操作程序和操作关键点,为保证前一过程结果的质量,最好采用过程检验,检验合格后转入下一程序。如果前一环节已经不合格,那么后一环节的投入是毫无意义的,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并且延误交货期,这更说明过程监控及检验的重要性。过程管理可以誉为一个企业管理的核心,人员的管理、设备设施的管理、能源的管理、材料的管理、现场管理这些全部容纳在过程管理中,过程管理做好了,一个企业的管理就是成功的,效益也会随之提升。
五、检测
检测是控制质量的手段,先进的检测技术、严格的管理水平为质量管理提供准确严密的数据。如何实现检测的准确性,笔者认为关键有以下方面。(1)人员方面,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检测的准确性,检测人员必须有宁为真话负罪不为假话开脱的正义精神。选择具有资质,经过培训的合格人员。(2)管理机构设置方面严格避免任何干扰检测人员检测判断的组织划分。管理人员承诺不多检验结果进行干扰。(3)检测仪器,采买著名厂家、国际领先技术的检测仪器,保证检测结果的权威性与准确性。(4)学习先进权威的检测技术,避免使用老办法、土办法、遗留办法。(5)实验室的管理运行尽量采用《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认可准则》ISO/IEC17025管理运行,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六、分析、预防和提高
在国内的企业中,往往出现产品质量经常上下波动,同一质量瑕疵反复出现,使得PDCA循环总是在原地打转。因此,消费者对我们的产品总认为是老面孔。在日本企业中,第一次出现的质量问题是不允许第二次发生的。他们发现质量问题,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改进,然后分析总结成为制度,用以预防同一问题、同类问题的再次出现,重复出现同一瑕疵只能说明措施不力,或者是一种失职。使用分析、预防的手段,产品应当是不断提高的。无论是产品的结构、性能、外观以及服务,均应该得到不断改进提高,逐步升级换代,赶超同行产品,而使自己成为品牌。
七、以人为本,双向激励
以为制定了好的管理制度就可以实现优异的管理绩效,实际上再科学、严密的管理体系都是人建立的,铁的制度是要靠人来制定,也要靠人执行,更要考人来监督。一个企业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职工的积极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创造性。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奖励那些有突出贡献的职工,让大家产生集体荣誉感,培养大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多关心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认真听取他们对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激励应该是双轨的,不仅有负向激励,还应该有正向激励,正负平衡,保持工作集体这辆火车永远在轨道上正常高速行驶。
作者:杜美丽 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康清.对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0,(19):116-117.
[2]罗国英.论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J].中国质量,2001,(12):35-40.
篇9
一、完善医疗制度,规范医院管理。
医院按照管理年活动的要求,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行政、医疗、护理、财务、职责五大类规章制度。为确保制度的落实,还制定了明确的考核细则,如《临床医疗考核细则》、《临床医技考核细则》、《护理质量考核细则》、《服务质量考核细则》等。内容涉及依法执业、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传染病防治、药事管理、仪器设备、医疗用品、医院感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方面。
二、狠抓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10年医院重新调整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科室质控两级网络,形成了院控、科控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加强了药事管理委员会对临床用药的监管力度及院感的监测力度,基本构建了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组织体系。
按照《医疗质量考评实施办法》,医院明确了医疗质量奖罚制度,每月检查测评,按分数计发绩效奖。院长作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坚持把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列入日常工作重要议程,利用全院行政业务大查房、百分比考核、医疗质量测评,对所发现的质量问题以及不安全的隐患及时通报、分析、测评,提出可行性整改意见。组织医务科、质控办、护理部、院感科等职能科室负责人每月不定期抽查各科的质量管理及医疗文书、合理用药、医疗操作规程等方面的情况,尤其重视对急、危、重病人,重大手术病人及输血病人实行重点监测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各临床科室负责人认真实施医院十三大《核心医疗制度》,并定期开展业务学习、疑难病历讨论、死亡病历讨论、会诊、术前讨论、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同时作好医疗差错事故地登记、严格交接班记录等。
为确保医疗安全,每年院方与各科室主任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其中,明确了医疗安全责任、要求、目标和奖惩措施。认真接受患者的投诉,做到有记录、有处理、有反馈。由于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到位,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以来,医院没有发生重大差错,杜绝了事故的发生。
三、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医疗水平。
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我院拟定了突发性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和急、危、重病人抢救应急预案,提高了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至今年5月建立急诊抢救室,截止目前,已收治急、危、重症病人103人次,有力提升了医疗急救能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医院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与国内多家权威医疗机构保持技术协作和人才共享优势,特邀武汉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人民医院专家坐诊,担任学科带头人;全力打造了一系列特色科室,基本满足了病人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病诊疗的需求;倡导“无痛微创”的特色治疗。在原有医疗设备的基础上新配置腹腔镜、宫腔镜、膀胱镜、大型c臂x光机等前沿科技设备,一系列妇科、外科、不孕不育科的微创手术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新农合。并成功开展颈椎/胸椎等管内肿瘤摘除术等多项大型骨、外科疑难手术,手术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减轻群众负担,做好民心工程。
篇10
2012年医院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创造群众满意医院。安照以上活动方案的要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医疗质量的管理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取得良好成效,先总结如下:
一、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医院在原有《……医院规章制度汇编》和《核心制度》的基础上,我们于今年5月份通过了《住院病历质控奖惩细则》,该《细则》源于《核心制度》,就医务人员住院病历的书写作出了细致的要求,并增加了奖励规定,激励临床医师按照《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书写病历,使之前一直难于纠正的问题迎刃而解,使我院的病历质量再次上升一个台阶。继续完善应急制度的建设,如《……医院应急响应方案及救援流程》,明确了在突发事件中医护人员的任务和职责,制定了一系列的汇报、处置流程;规范了全院职工特别是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了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提供依据。同时,继续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实施报告制度,针对不良事件实行诫勉谈话,组织相关科室对事件进行讨论,查找诊疗服务环节中存在的医疗隐患,加强整改,从而有效规避医疗风险,保障了医疗安全。一年以来无医疗事件发生。
面对今年妇幼专线的严峻形势,我院组织了全院职工进行定时、不定时的专线培训,并组织质控人员进行专项检查,由业务院长带队,对高危患者按照规定进行严密的监控,必要时联合镇相关部门联合劝导配合治疗,有效避免了孕产妇死亡事件。
二、加强三基培训、岗前培训,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诊疗技能
今年我们继续对全院医技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重点培训了心肺复苏、脊柱搬运、气管插管,并实行视频录像评分,对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再次培训。继续加强医务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如四大穿刺技术、四项急救技术、体格检查、病史询问规范等,制定了业务培训计划。同时,对新毕业、新入职的医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注重法律法规及诊疗规范的教育,加强服务意识和处理医患矛盾的思维训练。有效提高了本院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三、继续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保障医疗安全
对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风险意识薄弱,我们组织全院学习《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侵权责任法》等,专门以PPT的形式培训了《医疗文书与法律诉讼》,使医务人员明确了在诊疗过程中应尽的法律义务,病历是医疗诉讼过程中的有力证据。要求各科医务人员严格落实病情告知和知情同意制度、知情选择制度。通过学习,全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有效规避了医疗投诉、纠纷。
四、实行院科两级监控,实施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一次组织检查,针对科室管理、病历书写质量、安全合理用药、医院感染管理、合理输血等方面的常见缺陷进行分析并组织学习;根据各科职责任务要求,制定各科科室管理质量检评标准和医疗技术质量检评标准,要求科室每月一次进行质量检评,了解各科工作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在规范科室管理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各科医疗质量。
五、落实国家抗菌素用药制度,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一)继续落实阳光用药监控,每季度一次进行用药金额、数量前十位的统计排位,针对用药量较多,金额大的药品进行处方或住院病历抽查点评,防止滥用药物发生。
(二)我院在之前制定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细则的基础上,根据各科用药特点制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标准,与各科负责人签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责任书,每月一次对各科室、个人实行抗菌药物使用率统计排名,对排名前十位个人进行处方抽查,点评合理用药情况。同时,对手术一级切口使用抗菌药物进行严格的监控,督查临床医生用药违规行为,保障本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医院医
务
科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7质量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