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投资协议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7: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短期投资协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短期投资协议

篇1

(一)会计科目

1.增设“1151买入返售证券”科目

(1)本科目核算公司按规定进行证券回购业务买入的证券。

买入返售证券业务,是指公司与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其他成员以合同或协议的方式,按一定的价格买入证券,到期日再按合同或协议规定的价格卖出该批证券,以获取买入价与卖出价差价收入的业务。

(2)公司通过国家规定的场所买入某种证券成交时,按实际支付的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返售到期的买入返售证券成交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所返售证券的账面价值,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贷记“买入返售证券收入”科目。

(3)本科目应按买入返售证券的种类设置明细账。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公司已经买入但尚未到期返售证券占用的金额。

2.增设“2147卖出回购证券款”科目

(1)本科目核算公司按规定进行证券回购业务卖出证券取得的款项。

卖出回购证券业务,是指公司与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其他成员以合同或协议的方式,按一定的价格买出证券,到期日再按合同或协议规定的价格买回该批证券,以获得一定时期内资金使用权的业务。

(2)公司通过国家规定的场所卖出某种证券成交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购回到期的卖出回购证券时,按所购回证券的账面价值,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支付的款项与所购回证券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卖出回购证券支出”科目,按实际支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3)本科目应按卖出回购证券的种类设置明细账。

(4)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公司卖出尚未回购的证券价款。

3.增设“4304买入返售证券收入”科目

(1)本科目核算公司买入返售证券取得的收入。

(2)公司返售到期的买入返售证券成交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所返售证券的账面价值,贷记“买入返售证券”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

(3)本科目应按买入返售证券的种类设置明细账。

(4)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4.增设“4463卖出回购证券支出”科目

(1)本科目核算公司卖出回购证券发生的支出。

(2)公司购回到期的卖出回购证券时,按所购回证券的账面价值,借记“卖出回购证券款”科目,按实际支付的款项与所购回证券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支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3)本科目应按卖出回购证券的种类设置明细账。

(4)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二)会计报表

1.资产负债表

(1)在“存出保证金”项目之下“其他应收款”项目之上增设“买入返售证券”项目,反映公司已经买入但尚未到期返售证券占用的金额。本项目应根据“买入返售证券”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在“应交税金”项目之下“其他应付款”项目之上增设“卖出回购证券款”项目,反映公司按规定进行证券回购业务卖出证券取得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卖出回购证券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项目作上述调整后,报表行次也作相应调整。

2.利润表

(1)在“利息收入”项目之下“其他收入”项目之上增设“买入返售证券收入”项目,反映公司买入返售证券取得的收入。本项目应根据“买入返售证券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2)在“利息支出”(人寿保险公司在“保户利差支出”)项目之下“其他支出”项目之上增设“卖出回购证券支出”项目,反映公司卖出回购证券发生的支出。本项目应根据“卖出回购证券支出”科目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3)项目作上述调整后,报表行次也作相应调整。

3.现金流量表

(1)在“贷款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之下“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之上增设“买入返售证券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公司买入返售证券支付的现金。

(2)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之下“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之上增设“返售证券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公司返售证券收到的现金。

(3)在“拆入资金净额”项目之下“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之上增设“卖出回购证券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公司卖出回购证券收到的现金。

(4)在“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之下“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之上增设“回购证券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公司回购证券支付的现金。

二、基金投资业务

(一)会计科目

1.“短期投资”科目

(1)公司从事短期基金投资业务应在本科目核算。

(2)公司购入的各种基金,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应单独核算,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扣除包含的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借记本科目,按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3)公司收到发放的现金股利,借记“银行存款”科目,属于已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的,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属于基金持有期间实现的现金股利,贷记“短期投资”科目。

公司出售基金,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短期投资的实际成本,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2.增设“1102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

(1)本科目核算公司提取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公司对短期投资应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

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应将基金、债券等短期投资的市价与其成本进行比较,如市价低于成本的,按其差额,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本科目;如已计提跌价准备的短期投资的市价以后又回升,按回升增加的数额(其增加数应以补足以前入账的减少数为限),借记本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公司出售或收回短期投资时,按实际成本转账,不同时调整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待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时再予以调整。

(3)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公司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二)资产负债表

篇2

1、资产类要素核算的主要差异

(1)资产取得时的入账价值

A、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计价。《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规定:如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固定资产的成本;如果捐赠方未提供有关凭据,则按其市价或同类、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作为固定资产成本。而《企业会计制度》对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则除规定以凭据上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或市价加相关税费作为其成本外,还特别指出,如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其入账价值。

B、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计价。《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以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利息支出和汇兑损益后的金额作为其成本。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其入账价值。如果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小于30%的,在租赁开始日,企业也可以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其入账价值。

C、长期债权投资成本的确定。《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以支付现金方式购入的长期债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扣除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如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含有应收利息,还应扣除应收利息部分)后的金额作为债券投资的成本。即企业购入债券所发生的手续费等相关税费,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投资成本。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以支付现金购入的长期债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减去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权利息,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如果所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金额较小,可以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不计入投资成本。即《企业会计制度》对购入长期债券支付的相关税费,原则上计入投资成本,同时,运用重要性原则,金额较小的可以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不计入投资成本。

(2)资产的期末计价

A、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如果企业资产发生减值,《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应收款项、短期投资、存货等计提减值准备,以反映其实际价值,不要求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等计提减值准备。而《企业会计制度》则要求对应收款项、短期投资、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委托贷款等计提减值准备。

B、计算和确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短期投资应按照总成本与总市价孰低计量,当总市价低于总成本时,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短期投资应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对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企业在运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即,《小企业会计制度》对短期投资采用按投资总体计算和确定减值准备,而《企业会计制度》对短期投资采用按投资总体或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算和确定减值准备。

对存货跌价准备的确定,两个制度规定也有不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存货类别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如果某些存货具有类似用途并与在同一地区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系列相关,且实际上难以将其与该产品系列的其他项目区别开来进行估价的存货,可以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存货类别合并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3)具体核算方法和账务处理

A、资产短缺或溢余的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的短缺或溢余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比如《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其市价或同类、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盘亏的固定资产,则按其账面净值,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资产的短缺或溢余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然后根据短缺或溢余的不同原因再分别做出处理。

B、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的摊销方法。《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债券利息收入时以直线法摊销。而《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既可以采用直线法,也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

C、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小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根据不同情况,对长期股权投资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但具体的账务处理规定有较大差别。

在成本法下,《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股权持有期间内,企业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作为当期投资收益。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即确认投资收益时,《企业会计制度》有限制条件,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则全部确认为投资收益。

在权益法下,《小企业会计制度》采用简化的权益化核算,即投资时不核算股权投资差额,只是于每个会计期末,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而《企业会计制度》则采用复杂的权益法,比如,投资时投资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处理,计入资本公积或按一定期限平均摊销计入损益;在会计期末,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但企业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计算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确认投资损益时,应以取得被投资单位股权后发生的净损益为基础。

D、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应在租赁开始日,按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款、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以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借款费用等,借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科目,按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设备价款,贷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科目,按支付的其他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而《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企业应在租赁开始日,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摊,分摊时,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若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小于30%的,在租赁开始日,企业也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科目。

E、以应收债权融资或出售应收债权的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以应收账款等应收债权为质押取得银行借款,或企业将应收债权出售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时,根据企业、债务人及银行之间的协议不附有追索权的,即在所售应收债权到期无法收回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向出售应收债权的企业进行追偿,所售应收债权的风险完全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承担;企业在出售应收债权过程中如附有追索权,即在有关应收债权到期无法从债务人处收回时,银行有权向出售应收债权的企业追索。而《企业会计制度》对此无相关规定。

2、负债类要素核算的主要差异

借款费用的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专门借款,在满足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条件时至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借款费用,全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须与资产支出数相挂钩。

3、所有者权益类要素核算的主要差异

(1)资本公积的内容。《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资本公积主要包括资本溢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其他资本公积等四项内容。《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本公积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等内容,由此产生“资本公积”明细科目内容的不完全一致。

(2)盈余公积的内容。《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盈余公积主要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三部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和利润归还投资等内容,由此产生“盈余公积”明细科目内容的不完全一致。

4、收入、费用、利润类要素核算上的主要差异

篇3

懂得赚钱的中产一族未必是一个成功的“理财师”。更糟糕的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旦发生人生意外,尤其是担负着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顶梁柱发生意外,整个家庭的正常生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中产一族的困境,集中体现在人生保障和稳健理财这两方面的需求问题上。面对这一需求,新华保险为中产人士定制了一项“荣耀人生”健康理财保障计划,该计划包括“荣耀人生”两全保险(分红型)和“附加08定期重大疾病保险”,使中产人士享受风险保障的同时,更以专业的投资团队致力于保证资金的稳健增值,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稳定性高

当前,为缓解通胀及生活压力,许多消费者容易倾向于看重高风险的短期投资,并容易忽视保险这一家庭理财的基石,而这种短期投资行为不利于中长期理财规划以及保值增值抗通胀的理财需求。

从现在的投资环境看,股票市场是受通胀影响较大的投资市场,且历来有“通胀无牛市”的论断,很多中产的股票资产大幅缩水。楼市的财富缩水虽不如股市直观,但一旦房价市值低于银行房贷,导致住房成为负资产,也会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冲击。基金定投由于缺乏科学的选择,盲目投资让一部分中产基民处于亏损状态。黄金、白银等贵金属虽有保值增值作用,但最近涨幅已处于历史高位,目前不适合作为应对通胀的举措。保险产品恰恰是通过中长期投资保证稳定收益,从而有效缓解通胀压力,其安全稳健的特点是中产一族投资理财不可或缺的要素。

目前保险业整体的分红收益水平基本保持在3.5%至5%,业绩优秀的公司更高。市场人士认为,加息后保险公司在银行大量协议存款的收益会增加,债券等其他投资项目收益也会提高,达到合理应对通胀。

以新华“荣耀人生”两全保险(分红型)为例,该产品以保额为基础进行红利分配,保额通过年度红利的复利累积不断增长,客户的保险利益也随之不断增值,更能体现资金时间价值的累积作用,满足中产阶层合理应对通胀的理财目标。

积累财富

篇4

以上科目新准则均有设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调账时,应将以上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

(二)“短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

新准则没有设置“短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而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并要求分别“成本”、“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调账时,企业应当根据新准则的划分标准将原制度中的短期投资重新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企业应当按照首次执行日的公允价值自“短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原账面价值与首次执行日公允价值的差额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金额。

(三)“应收补贴款”科目

新准则没有设置“应收补贴款”科目。调账时,企业应“应收补贴款”科目的余额转至“其他应收款”科目。

(四)“物资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加工物资”、“受托代销商品”、“待摊费用”和“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新准则设置了“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加工物资”、“受托代销商品”、“待摊费用”和“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同。

调账时,应将“物资采购”科目的余额转入“材料采购”科目;将“包装物”科目和“低值易耗品”科目的余额一并转入“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科目;将“库存商品”科目的余额转入“库存商品”科目,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产品也可以将其金额转入“开发产品”科目,对于农业企业收获的农产品也可以将其金额转入“农产品”科目;其他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

另外,新准则还增设了“投资性房地产”科目,对农业企业专设了“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对建造承包商专设了“周转材料”科目。调账时,应将原存货项目中属于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或周转材料的金额自有关科目转入“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或“周转材料”科目。

(五)“自制半成品”、“委托代销商品”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

新准则没有设置“自制半成品”、“委托代销商品”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而设置了“发出商品”科目。

调账时,应将“自制半成品”科目的余额转入“生产成本”科目;将“委托代销商品”科目的余额转入“发出商品”科目;对“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其中尚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发出商品部分转入“发出商品”科目,已经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发出商品部分转入“主营业务成本”科目。企业也可沿用“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核算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商品。

(六)“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新准则设置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但其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另外新准则还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调账时,企业应对“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

1.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余额全额冲销,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科目余额一并转入“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

2.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的贷方余额全额冲销,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科目余额以及“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的借方余额一并转入“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

3.对合营企业、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的贷方余额全额冲销,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余额以及“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的借方余额一并转入“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科目余额。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

企业应当将上述三类投资相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金额自“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转入“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能够可靠计量其公允价值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根据新准则的划分标准重新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其首次执行日公允价值自“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原账面价值与首次执行日公允价值的差额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金额。

(七)“长期债权投资”科目

新准则没有设置“长期债权投资”科目,而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调账时,企业应当按照新准则的划分标准,将原制度中的长期债权投资重新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部分,按照其首次执行日的公允价值自“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原账面价值与首次执行日公允价值的差额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金额。

2.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部分,将“长期债权投资——面值(或本金)、溢折价、应计利息”科目的余额分别转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成本、溢折价、应计利息”科目,自首次执行日改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利息收入。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将相应减值准备的金额自“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转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八)“委托贷款”科目

新准则没有设置“委托贷款”科目。调账时,应将“委托贷款——本金、利息”科目的余额分别转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成本、应计利息”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将相应减值准备的金额自“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科目转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

(九)“应收融资租赁款”、“融资租赁资产”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新准则没有设置“应收融资租赁款”科目,而设置了“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另外对租赁企业专设了“融资租赁资产”科目。调账时,应将“应收融资租赁款”科目的余额转入“长期应收款”科目;一般企业将“融资租赁资产”科目的余额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租赁企业则将“融资租赁资产”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将“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

企业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经营活动,

调账时已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应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余款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其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十)“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新准则设置了“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相同。

新准则没有设置“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而增设了“投资性房地产”和“累计摊销”科目,对农业企业专设了“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科目,对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专设了“油气资产”、“累计折耗”和“油气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调账时,应将“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的油气资产除外)、“累计折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油气资产已计提的折旧除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商誉除外)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将“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的余额转入“在建工程”科目贷方。

存在投资性房地产并且按照新准则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应将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余额自“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科目转入“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按照首次执行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自“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或“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转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原账面价值与首次执行日公允价值的差额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金额。

农业企业应将“生产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将“公益林”科目的余额转入“公益性生物资产”科目。

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应将油气资产及其累计折旧金额、减值准备金额自有关科目转入“油气资产”、“累计折耗”和“油气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对于首次执行日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且该日之前尚未计入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应增加该项资产成本,并计入预计负债;同时,将应补提的折旧(折耗)计入“累计折耗”科目,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

(十一)“商誉”科目

原制度中商誉项目在“无形资产”科目中核算,新准则增设了“商誉”科目,并且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有所改变。调账时,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原已确认商誉的摊余价值应全额从“无形资产”科目中冲销,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金额。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原已确认商誉的摊余价值应从“无形资产”科目转入“商誉”科目;原合并合同或协议中约定根据未来事项的发生对合并成本进行调整的,如果首次执行日预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该影响金额调整已确认商誉的账面价值;首次执行日,还应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发生减值的,则以计提减值准备后的金额确认。

(十二)“长期待摊费用”和“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新准则设置了“长期待摊费用”和“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调账时,应将以上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

(十四)“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原制度要求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企业设置“递延税款”科目,而新准则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其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调账时,企业应计算首次执行日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并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同时追溯调整“年初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科目金额。

(十五)“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代销商品款”、“应付股利”、“应付利息”、“其他应付款”和“预提费用”科目

以上会计科目新制度均有设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应将上述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

(十六)“应付短期债券”科目

新准则没有设置“应付短期债券”科目,而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调账时,对于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应按其首次执行日公允价值自“应付短期债券”等科目转入“交易性金融负债——成本”科目;原账面价值与首次执行日公允价值的差额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金额。

(十七)“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

新准则设置了“应付职工薪酬”和“应交税费”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应将“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科目的余额转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将“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科目的余额转入“应交税费”科目。对于首次执行日存在的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计划,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将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负债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

(十八)“待转资产价值”科目

新准则没有设置“待转资产价值”科目。调账时,应将“待转资产价值”科目余额扣除应交所得税后的金额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将应交所得税金额转入“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十九)“预计负债”科目

新准则设置了“预计负债”科目,但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调账时,应将“预计负债”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对于首次执行日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重组义务,应计入预计负债,并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年初未分配利润”科目;对于首次执行日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且该日之前尚未计入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应计入预计负债,并增加资产成本。

(二十)“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和“专项应付款”科目

新准则设置了“长期借款”、“长期债券”、“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专项应付款”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应将“应付债券”科目的余额转入“长期债券”科目;其他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

(二十一)“实收资本”科目

新准则设置了“实收资本”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应将“实收资本”科目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

(二十二)“资本公积”科目

新准则“资本公积”科目的核算内容较原制度有所增加。调账时,应将“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科目的余额直接转入“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科目,将“资本公积”科目下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一并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二十三)“盈余公积”科目

新准则设置了“盈余公积”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相同。调账时,应将“盈余公积”科目金额经有关调整后的余额直接转至新账,也可沿用旧账。

(二十四)“本年利润”科目

新准则设置了“本年利润”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相同。由于“本年利润”科目年末无余额,不需要进行调账处理。

(二十五)“利润分配”科目

新准则设置了“利润分配”科目,其核算内容较原制度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有所增加。调账时,应将“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金额经有关调整后的余额转入新账,也可沿用旧账。

篇5

2006年财政部在人民大会堂,对外公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正是出台新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我国早在1998年了《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这一具体准则,并在2001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进一步进行了一定的规范,此次修改的会计准则,进一步细化了对投资的分类并对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作了改进。

一、准则规范的范围变小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与原准则对比,。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准则的范围变小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只规范了长期股权投资,原准则则规范了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在新的准则体系中,将原准则中的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归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规范,将短期投资依照其具体特种改称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将长期债权投资改称为持有到期投资等。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与国际接轨

原准则对有控制权的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新准则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由于国际准则对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本次新准则采用了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做法。

三、长期股权取得时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属性多样性

新准则虽然仍要求按初始投资成本对投资进行初始计量,但区分不同的取得方式规定了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方法,初始投资成本的内涵也不同于原准则的规定。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股权投资,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原准则以透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而新准则是以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购买中实际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加上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

(3)通过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在如下四个方面不同于原准则:一是以发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应当按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二是投资者投入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三是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假如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或换小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确定或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可靠时,应选用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涉及补价的,还应当再加上支付的补价或减去收到的补价;否则,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涉及补价的,应当加上支付的补价或减去收到的补价。四是通过债务重组方式取得的,其初始投资成本为接受转入的对其他单位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五是以支付的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四、取消了股权投资差额的核算

原准则规定,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权益的差额,称为股权投资差额。而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成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可见新准则已经取消了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的核算。

五、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有所变化

原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果由于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而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按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而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企业在期末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生减值,按照而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处理。

六、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取得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简化处理

篇6

一、企业资产及其分类

(一)传统资产的分类标准:按流动性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类。

(二)新资产的分类标准:按流动性分类也按金融特性分类按新会计准则的内容,资产除按流动性分类外,还应按是否具有金融特性分类,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是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的总称。当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就可以确认是拥有了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金融资产的最大特征是能够在市场交易中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远期的货币收入流量。尽管金融市场的存在并不是金融资产创造与交易的必要条件,但大多数国家经济中金融资产还是在相应的金融市场上交易的。我国新会计准则第22号准则中,则根据对金融资产持有意图的不同,将金融资产分为:(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的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新准则中还明确规定了没有包括在这四部分当中的金融资产:现金和银行存款。我们可以理解为现金代表交换的媒介,为持有方与政府(发行方)之间的一种合同;在银行或类似金融机构中的存款也是基本金融工具(资产),代表着存款人的一种合同权利,即存款人有权从该机构中取得现金,或者根据其存款余额签发支票或类似工具用以偿付金融负债。

诚然,金融资产包括一切提供到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工具。但不论是实物资产还是金融资产,只有当它们是持有者的投资对象时方能称作资产。从这个意义上说,现金和银行存款只能算是广义上的金融资产。上述准则中规定的金融资产可作为狭义的金融资产。

非金融资产则指除金融资产之外的其它资产,如存货、周转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不属于金融资产的长期股权投资等。这些资产的突出特性是它们不是金融工具,不具有“金融性质”。控制这些有形和无形资产能创造形成现金或其他资产流入的机会,但通常不能作为金融工具在相应的金融市场上交易。

金融资产最常见的是企业购人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可将其分为三类,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另外是贷款和应收款项。如何清楚的划分前三类金融资产,是新准则的一个难点问题。实际操作中,要把握一个重要问题:即管理当局的意图,这是企业对风险管理意愿的表达。

第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如果管理当局持有目的是为了近期出售,赚取差价,想把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各期损益,那么就可以归类到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核心问题是“交易性”。首先,得有“活跃市场”,这样才能易于取得公允价值。其次,该项资产是奔着“交易”或为了赚取短期差价而去的。

第二,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该是企业有明确意图并有能力持有至到期,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是风险较小较为稳定的资产。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主要指有活跃市场的债券投资,包括国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等。此外,对于到期时间短于1年的投资,如果满足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其他条件,也应该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因此,旧准则中的短期投资如果在初次确认时即确定持有至到期,也应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第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该资产持有期限不定,即企业在初次确认时并不能确定是否在短期内出售以获利,还是长期持有以获利。也就是其持有意图界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之间。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用“倒挤”的方法确定:

企业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全部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

[注:此处的“全部金融资产”不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

另外,对于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长期权益性投资应当考虑确认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特别注意的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如果改变了持有至到期的意图,就要重新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且在两年内不能将任何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所以要慎重对待重分类问题。

二、资产类会计科目的变化

(一)新增了会计科目新准则中新增了许多会计科目,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应收款、未实现融资收益、未担保余值、累计摊销、商誉、发出商品等等。这部分科目的核算内容有如下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将原有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重新整理设置的科目,原科目或取消或保留。如,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些金融资产类科目的核算内容是原“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一部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核算内容,“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取消,“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保留;而“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内容是原“固定资产”中分离出来的,核算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商誉”科目的核算内容是从“无形资产”科目中分离出来,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科目仍保留等。

第二种情形,完全新增设的科目。如“累计摊销”、“长期应收款”、“未确认融资收益”等,前者的使用类似于“累计折旧”科目,这样,无形资产的核算与固定资产的核算就更具可比性;而后二者则完全体现了新准则中“实际利率”、“摊余成本”这关于长期资产核算方法的重大变革:企业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整个付款期间一般超过三年)、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经营活动,已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应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余款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其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二)删除了会计科目删除的会计科目包括: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债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减值准备、待摊费用、应收补贴款、自制半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

资产类科目的变化详见表1:

另外,这里要提一下和资产核算有关的两个重要的新科目,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新会计准则增加了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其公允价值发生变化时,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借方或贷方。此科目是配合公允价值计量配套设置的科目。而“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的设置整合了原来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是新准则的变化中比较令人赞赏的一点。原准则企业资产的减值分别资产类别计入“管理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等科目,同类业务无可比性,不易掌握。这两个新会计科目的共同点是:均属于损益类科目,期末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后,账户余额为零。

三、资产类会计科目核算要注意的问题

(一)三类金融资产的核算问题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的主要问题有三点:一是初始价值确认。除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确认,交易费用单记损益外,另二者相同: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交易费用。二是公允价值变动怎么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三是减值准备的处理问题。交易性金融资产各期公允价值变动计人当期损益了,每期都调整了价值,因此期末不再计提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计人“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要注意的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原已计入“资本公积一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减值的部分要同时转出。

(二)长期资产和非长期资产减值问题新会计准则将所有资产的减值统一设置了一个科目“资产减值损失”,但涉及到具体核算时,要注意不同资产减值时对应科目的确定。如,应收账款计提减值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而存货减值时,贷方科目是“存货跌价准备”;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减值时,贷记“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类似的,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时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当引起其减值的因素已经消失,应将计提的减值转回,直至恢复其账面成本。但要注意的是,有些资产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采用成本模式进行资产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长期资产。特别注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资产减值转回的不同处理。

(三)待摊费用问题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但却取消了“待摊费用”科目,只简单的说发生待摊费用时直接计入相关费用科目,这样就无法体现以权责发生制作为处理基础。对这个问题目前有以下几种处理意见:

第一种观点,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这种观点认为,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费用,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与分期摊销计人损益对全年的损益影响是一样的。但笔者认为这样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没有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不能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不能体现“谁受益,谁负担费用”。如2007年12月支付2008年的报刊杂志费,是不能计入2007年损益的,而2008年1月支付2008年的报刊杂志费,也是不能全部计入2008年1月份的损益的。

篇7

【关键词】联网收费;高速公路;资金融通

目前,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的法律条例,我国各省份的高速公路都已实行联网收费。根据各省份运营管理模式,设置现状及特点大体可分为三种模式:

一是以路段业主联合组建的联网收费管理中心的模式,联网收费管理中心是具有行业性质的,来负责管理路网内的具体事务。二是组建由政府主导的联网收费管理中心,它的特点是“联网收费,统一管理,一票到底,按实结算”为原则,由交通厅出面成立一个省联网收费管理中心,负责全省高速公路的结算和划拨。该中心是由省公路局管理的事业单位,无偿为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服务。三是由政府批准成立联网收费专营公司,由专营公司负责全省公路联网收费的具体实施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不得成立类似机构(公司)。省交通厅负责组织落实、协调和监管全省公路联网收费的运营实施。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各个省份采用哪种模式进行联网收费,都会将本省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资金暂时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资产池。各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定期将所分隔的资金划拨到企业自身的帐户上,这无形中将每一家企业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形成行业协会创造了条件。

一、同业拆借系统建立的可行性

同业拆借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立。为了控制货币流通量和银行信用的扩张,1913年,美国最早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所有接受存款的商业银行都必须按存款余额计提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作为不升息的支付准备存入中央银行,准备数额不足就要受到一定的经济处罚。由于清算业务活动和日常收附数额的变化,总会出现有的银行存款准备金多余,有的银行存款准备金不足的情况,在存款准备金不足的银行和多余的银行之间,客观上就存在互相调剂的要求,同业拆借市场就应运而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同业拆借市场最早的产生是由于银行业的最低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目的是维持各主要银行的最低法律存款准备金。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建立这一市场的目的虽然同银行业不同,但是催生的机理有相似之处。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在联网收费这一模式下,企业之间对资金的需求必然不同,有些企业由于近期没有大量的支出可能对所分隔的资金没有明确的用途,这样只能将大量的资金以活期存款的(2010年的银行活期存款利率是0.36%)形式存入银行,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有些企业由于当期所需支付的费用增加或前期短期贷款到期或开出的商业票据需要承兑,所需要的资金往往不足,这样不得已仍需向银行借入短期贷款(六个月以内的利率是4.86%,大于六个月小于一年的是5.31%),由此可以看出企业之间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渴望产生一种经常性的资金拆借行为。最重要的是这种拆借系统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是有充分保障的。现在联网收费的资金划分一般是次月初统一划拨上月通行费拆帐收入到各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当然这种日期划分可以经过协商改为每天或每周划分等各种情况,这就需要企业和收费结算中心进行协调。目前收费结算中心的资金划拨大体上是首先委托一家商业银行为拆账银行,拆帐银行为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各家经营企业开设专用帐户,收费结算中心完成拆帐处理后,向拆帐银行发送划账指令,拆账银行根据划账指令进行资金划拨。因此要保证拆借资金的企业按时还款只需在结算中心将本应存入拆借资金的企业的划拨份额转入借出方企业的拆帐帐户。因此保证了借出资金企业资金的安全性。

二、通过结算收费中心,进行拆借的运作过程

通过结算收费中心进行的拆借主要是通过指令型的资金划拨来完成,其大致程序如下:

1.需要拆借资金的双方向事先建立起的行业协会表达拆借意向,即拆出公司通知行业协会可以拆出资金的数量,期限,利率等,拆入公司通知行业协会需要拆入的资金的数量,期限,利率。

2.行业协会将集中企业各家信息,进行筛选,选择条件匹配的双方,并将相关信息通知拆借双方。

3.拆借双方依据行业协会提供的情况直接进行协商。

4.协商一致,同意拆借成交。拆入企业向行业协会签发自己付款的支票(面额为拆入资金额加上拆入至到期为止的利息),拆出企业则向结算收费中心申请转移调拨指令,结算收费中心将资金(面额为拆出资金俄)直接划拨到拆入企业的拆帐帐户。行业协会将拆入企业签发的支票转交给拆除企业作为借出款项的原始凭证。

5.拆借到期,拆入企业向结算收费中心申请转移调拨指令,结算中心将支票兑现的金额直接划拨到拆出企业的拆帐帐户,拆出企业则将支票通过行业协会转交给拆入企业,从而归还资金。

这一拆借程序如图1所示。

三、拆借市场的拆解期限和利率

在联网收费模式下建立的拆解系统,拆解期限通常应该以周为限,这样不仅可以快速解决企业所需的应急资金,同时也减少了如果以天为限的话造成结算中心的大量工作,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当然也可以以月为限,这些都是可以经过各方面协商来达成最协调的方案。拆解的款项应该按日计息,拆息额占拆解本金的比例为“拆息率”。拆息率的确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仅受行业协会内部各方博弈的影响,同时它也反映当期货币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原则上应有两种确定方式:一是拆息率应该大于当期活期存款的利率,小于当期六个月短期贷款的利率;二是根据当期银行间同业拆解市场的利率来确定。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资金拆借使得拆出公司获得了远高于当期活期存款利率,增加了企业短期投资的收益率,同时也扩大了企业的短期投资渠道

四、行业协会下的票据贴现

1.第一行业协会下票据贴现特点

(1)时效性。在行业协会下各家企业通过协商可以快速的就票据贴现达成一致,不需要银行的审批。然而银行在对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贴现时,不仅要审查票据本身的真实性,而且加强了对票据真实贸易背景的审查,要求企业在提出贴现申请的同时,必须出具商品交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从而防止企业将贴现资金用于非生产经营领域。这不仅限制了企业短期资金融通的用途,同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等待审核通过,对于急需资金融通的企业影响非常大。

(2)灵活性。行业协会下的票据贴现一方面对票据的要求灵活,不要求有真实的交易活动,现金流充裕的企业为了提高短期资金的收益率在行业协会下向亟需短期资金的企业融通资金,而该企业将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给融通企业,无须再向商业银行申请贴现,提高了时效性;另一方面贴现率灵活,行业协会的成立就是为了方便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之间的交流,企业之间这种资金融通关系是经常发生的,因此它的贴现率应该低于同期的票据贴现率即3.55%(数据来源于中国票据网)同时也免除了向商业银行上缴进行贴现的手续费。

(3)收益性。企业在行业协会下签订的票据协议收到的利率远高于活期存款利率,降低了企业持有现金的成本;同时企业在行业协会下收购票据的企业到期也可以向商业银行收回款项。通过这种方式,本企业获得的收益要高于同期存款利息收益,和投资于其它货币市场信用工具,如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工具的收益不相上下。

(4)安全性。企业收回资金的安全性较一般票据持有者要高的多,理由是: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银行对汇票持有者负有不可撤销的第一手责任,银行是以信用为生存之道的,因此银行的信用是非常高的,一般不会拒绝付款。汇票的背书人或出票人承担第二责任,即如果银行到期拒绝付款,汇票持有人还可向汇票的背书人或出票人索款,也就是在行业协会下的质押票据的企业,因为在联网收费下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资金都是通过结算收费中心划拨的,因此一旦银行不予承兑汇票,企业只需要将结算收费中心本应划拨给质押票据企业的资金转移划拨到自己的拆帐帐户上即可,因此在行业协会下的票据承兑的安全性是更高。最后,一流质量的银行承兑汇票具有公开的贴现市场,可以随时转售,具有高度的流动性。

2.第二行业协会下票据贴现的价值分析

(1)从借款企业的角度看

首先借款企业在行业协会下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借款的成本比去银行贴现要低得多,当企业向银行贴现后,取得现款,它的融资成本为贴息和手续费之和,在行业协会下由于借款利率不会高于贴现率,同时没有手续费的支出,使得企业的筹资成本比较低;企业在周转资金出现困难时,传统的申请短期贷款比这种方式要高的多。因为传统的银行贷款,除必须支付一定的利息外,借款者还必须在银行保持超过其正常周转资金余额的补偿性最低存款额,这部分存款没有利息,构成企业的非利息成本,对比而言可见行业协会下的票据贴现同银行贷款的成本和传统的向银行贴现的成本要低得多。

其次,企业运用这种方式比签发商业票据筹资有利。能在商业票据市场上发行商业票据的都是规模大,信誉好的企业。我国的高速公路企业虽然在规模上很有优势,但是其高负债的特点使其没有以竞争性的利率发行商业票据筹集短期资金的优势,即时是少数企业能发行商业票据,其发行费和手续费加上商业票据利息成本,总筹资成本也高于运用行业协会下银行承兑票据的成本。

(2)从借出资金企业的角度看

首先,企业运用这种短期投资方式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收益。企业通过这种短期投资将暂时存放在银行的活期存款流动起来,减少了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使得企业持有现金的收益增加。因为这种方式的流动性很高,银行承兑汇票拥有大的二级市场,很容易变现,同时借款企业的日常现金收入都来自于结算收费中心,因此资金的暂时融通非常方便,因此它并不影响企业现金的流动性,而且还增加了企业短期投资工具的选择。

其次,企业的这种短期投资方式增加了企业之间的沟通,为企业之间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未来企业之间的收费公路转移和投资奠定了合作基础。

(3)从行业协会的角度看

行业协会这种企业之间自发的民间组织为企业的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它给企业之间提供了对话的舞台,作为企业之间投融资的平台,将企业多余的现金提供给缺乏短期资金的企业为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发展构建起了良好的沟通舞台,它作为企业之间的中介必将在这种模式下得到更多的关注,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使得高速公路行业的发展更加稳定,长远。

参考文献

[1]张亦春,郑振龙,林海.金融市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8

一些会计科目和核算内容、方法的重要变化

1.备用金。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将备用金作为现金核算(也可单设“备用金”科目核算,但应仍属现金),《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 “其他应收款”或者单设“备用金”科目核算(但仍属于其他应收款)。

2.存货进货费用。行业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存货准则均规定,商品流通企业的进货运杂费用,包括运输费、保险费等,不计入进货成本,单独在经营费用中核算,这也是商品流通企业存货成本核算与工业企业显著的不同。此次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不再作此区分,即执行新准则后,商品流通企业应执行和其他企业一样的进货成本核算办法。

3.短期投资科目取消。“短期投资”科目和报表项目均取消,代之以“交易性金融资产”。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之差计入“投资收益”,因此,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也不复存在。

4.委托贷款、长期债权投资取消。“委托贷款”、“长期债权投资”科目和报表项目均取消,代之以“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计量,会计期末需要按照实际利率法调整其账面价值,调整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5.坏账收回的处理。坏账收回的处理一直是先恢复坏帐准备和应收帐款,再冲销应收账款增加银行存款。此次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在保留这一传统做法以外,又规定,坏账收回也可直接冲销应收账款增加银行存款。

6.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要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由于已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以在新会计准则中有些减值准备已经取消,同时又增加了一些新的项目。具体对比如表1。

除以上科目差异外,新准则设置了“资产减值损失”损益类科目,集中核算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再是目前的分散处理模式(通过管理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等科目),在利润表中也单独列示。

7.固定资产清理。现行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减少,除投资、盘亏外,都通过“固定资产清理”核算。此次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规定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也通过“固定资产清理”核算。

8.股权投资差额取消。借差(溢价收购,成本大于权益份额)保留在账面不动,贷差(折价收购,成本小于权益份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9.无形资产核算方法改变。无形资产摊销一直采用直接冲销无形资产账面余额的方法,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单独设置“累计摊销”科目,作为无形资产的抵减科目,这和固定资产折旧一样了。另外,单独设置“商誉”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上也单独列示。

10.投资性房地产。根据新准则,出租以及投资增值性的房产、土地,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中单独分出,计入“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投资性房地产可以选择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或者成本模式计量。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规定,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已出租建筑物,仍在“固定资产”科目核算,计提折旧也在“累计折旧”科目核算;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已出租土地,在“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但摊销在“累计摊销”核算。

11.无法支付债务计入营业外收入。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规定无法支付债务计入营业外收入,这实际上是改回了行业制度的做法,也和税法一致了。

12.应付职工工资、福利费取消。“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和报表项目取消,代之以“应付职工薪酬”,该科目除核算工资、福利费外,还包括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相应地,职工教育经费不再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工会经费和住房公积金也不再在“其他应交款”核算。

13.其他应交款取消。“其他应交款”和“应交税金”合并成“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都不再在“其他应交款”核算。

14.代销、委托代销商品。像代销商品、受托理财等业务,单独设置“业务资产”、“业务负债”核算。

15.在预计负债中核算超额投资亏损。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规定对按约定需要承担的对被投资企业形成的超额投资亏损,在预计负债中核算。借:投资收益,贷:预计负债。

16.在预计负债中核算重组义务。在企业重组、改制过程中要承担的解除职工劳动补偿支出,在预计负债核算。借:管理费用,贷:预计负债。

17.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核算方法改变。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合同期限3年以上)不再按合同约定核算的收款日期分期确认收入,改为在发出商品时一次确认收入,且按收入现值计量。合同应收款计入“长期应收款”科目,现值和合同价款差额计入“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以后分期摊入财务费用。相应地,“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取消,采购方未付分期货款计入“长期应付款”(按现值,现值和协议价款差额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以后分期摊入财务费用)。这里需要探讨的是,以上方法的改变如何与现行税法相协调(现行税法与现行会计制度均按合同收款日分期确认收入,由此带来应交所得税、增值税的处理差异)。

18.资本公积核算内容改变。“资本公积”科目现行7个子科目减为2个: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原来的股权投资准备内容转入“其他资本公积”。其他诸如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等如何核算尚没有明确,但按照新准则的精神,接受捐赠应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而也就没有资本公积的问题了。对应地,核算接受捐赠的“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在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中也取消了。

19.投资处置核算方法改变。按现行制度,长期股权处置时原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的金额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并可转增资本,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规定将其一次性转出计入当期投资收益。这一改变相当于把处置时账面留存股权投资准备从资本公积转入当期未分配利润,对当期期末权益没有影响,但对当期损益有影响。

20.取消补贴收入科目。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没有明确相应业务,比如增值税返还如何核算,但按其精神,应可以通过“营业外收入”核算。对应地,“应收补贴款”科目在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中也取消了。

21.其他业务税金核算方法改变。由于销售原材料产生的税金及附加,现行制度规定通过“其他业务支出”核算,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规定其他业务税金和主营业务税金一样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相应地,取消“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

2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单独设置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单独反映按照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项目,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投资性房地产等。利润表上也单独列示“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需要注意的是,按照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在出售处置相应资产时,除将出售收入和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外,还要将前期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全部结转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23.取消营业费用科目。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改“营业费用”科目为“销售费用”科目,核算内容没有变化。

24.开办费核算方法改变。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规定开办费直接计入管理费用。现行制度规定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再于生产经营之日一次性计入管理费用。

25.存货非货币易确认收入。对于以库存商品抵债、投资等非货币易,现行制度规定除“实物投资”、“对股东实物分配”两种情况在交易时确认收入外,其余情况按存货成本结转,不确认收入。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规定,只要交易具有商业实质的,全部确认收入。改变后和税法规定一致了。

26.研发费用核算方法改变。根据新准则,无形资产开发费用可以资本化,研究费用费用化。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设置“研发支出”科目,分“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明细,期末费用化支出计入当期管理费,资本化支出在账面保留。

27.按费用性质法编制利润表补充资料。由于利润表是按费用功能划分的,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要求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另外单独编制按费用性质法列示的当期成本费用支出明细,并和上期数对比。

一些仍然保留的现行重要会计处理方法

1.短期投资(已改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中,持有期间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息时冲减投资成本。

2.出售无形资产计入营业外收入。

3.收到的营业税、消费税及附加的返还,仍按原渠道冲回,只是按现行制度冲减的是“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而按新准则冲减“营业税金及附加”。

4.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相关规定,如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装修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等。

篇9

壹、国有股配售是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的上佳途径

按照股份公司同股同权的基本要求,国有股与其他股票拥有同等的表决权,但由于国有股东的特殊身份,不能和普通股东一样在交易所内转让股票,致使国有股不能和其他股票一样上市流通,因而,若要解决国有股的流通问题,必须是国家放弃其股权,这也正和国有资金退出竞争性领域的原则相符。

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出售是减持国有股的必然途径。那么,是选择一个或多个有实力的认购人进行协议认购,还是向广大现有股东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售呢?显然,后者更符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首先,选择少数认购人,易导致股权贵结构的巨变,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而按一定比例向现有股东配售,可以使广大股东利益均沾,同时,不会使除国有股股东之外的其他股东间的股权结构发生不合理变化;其次,配售有利于企业治理结构的逐步调整,公众股的增加也可增大对企业的压力,促进其经营效率的提高。

考虑了上述合理性之后,本人认为此次国有股配售不尽成功的原因,既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又有技术上的失误。

贰、此次国有股配售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1、在国有股配售过程中,企业本身没有资金注入,对企业的成长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国有股股东将其所持有的股票转让,收入理当归国有股股东即国家所有,对于企业来说,国有股配售仅仅意味着股本结构的改变,对股本总额并无影响,企业在资金方面没有注入,对其成长没有实质性的推动,因而不能成为增进投资者认购的一个因素,这是国有股配售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局限。

2、国有控股的股本结构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减持国有股的直接目的就是调整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增大股份的市场化份额,进而优化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但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限定了要“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减持部分国家股”。根据这一规定,中国嘉陵在大规模的配售后仍保持了53.66%的国有股,黔轮胎仍保有51%国有股和1.38%的国家股转配股,注定了此次减持国有股的股本结构调整只能是量变,而非质变。当然,二十多年的改革经验已经证明了我国渐进式、温和的改革方式是正确的,它顺应了人们的心理协调过程,避免了社会的振荡,保障了人民生活的安定,国有股的减持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其合乎逻辑的循序调整是必然的。因而,在短期内,国有控股地位的继续保持势必仍将是国有股配售自身的一个固有局限。

叁、此次国有股份配售的技术缺陷

国有股配售过程涉及三方主体:企业、国家和公众股东。企业的利益在于通过国有股配售调整股本结构,吸引公众股东,抬高股价,从而实现企业财富的最大化;公众股东的目的在于获得股票投资的短期或长期收益;对于国家来说,配售国有股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整体社会效益的提高,它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的成长和公众的利益,同时国家作为国有股的股东,也希望通过国有股的转让,取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如何协调好三方主体的利益关系,实现三者的利益均衡,是国有股配售成功与否的基础。而在三个利益主体中,国家股东是供给的一方,公众是需求的一方,供给方如何调动需求方的积极性,就成为国有股配售成功与否的关键。无论是供给方调动需求方的认购积极性还是三方主体利益的协调,都是通过选择配售企业、确定配售价格、认定认购资格等具体操作工作来实现的,但正是这些具体的操作工作出现了一系列的失误:

1、两家试点企业的选择并非十分理想。

国有股若想成功地配售,首先必须给广大投资者以良好的市场预期,促成其增加持股的心理愿望,而企业的发展前景正是促成这一良好预期的关键一环,国有股配售由于其固有的以及短期内难以摆脱的局限性,致使股本结构的转变并不能形成对投资者的强大吸引,于是,企业本身的发展潜力在促成投资者认购国有股的激励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就显得益发重要。且看中国嘉陵96—98连续三年的每股收益率,分别是0.51元、0.46元和0.38元,黔轮胎则分别是0.80元、0.38元和0.26元,均呈下降趋势,这对促成投资者的良好预期无疑是不利的,首先就会丧失一批长期投资者,基金对此次配售的不愿问津就是一个明证。

2、配售价格不尽人意。

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调整供需的最有力杠杆,在中国嘉陵和黔轮胎的认购期内,公众股东仅分别认购了两者配售额的81.99%和76.41%,和价格因素不无关系。99年12月15日,确定定价方法为过去三年每股平均收益率乘以10倍市盈率,在每股收益率每年愈低的情况下,这种计价方法对投资者显然是不利的,进一步打击了长期投资者的积极性,市场前景不被看好,短期投资者的介入也就会缺乏激励,12月15日后,两支股票的价格急转直下;另一方面,国有股的成本很低,以黔轮胎为例,仅在案1.4元上下,其配售价却达4.8元之高,虽然说相对于市价而言,此配售价仍有套利空间,但国家股东的巨额无风险收入,还是对普通股东的心理产生了不良影响。在这里,国家把其收益目标放在了整体社会效益目标之前,显然是不合适的。

1、认购资格的认定不尽合理。

所谓配售,是将股票按一定比例和价格向原有股东出售,就是说,只有现有股东才有认购资格,在现有股东不愿认购的情况下,可以将其认购资格转售出去。但此次配售规定,个人股东认购后的余额由基金认购,而基金既不需要是原有股东,也不需要从原有股东处购买认购资格,唯一的限定条件是,基金认购的股票要在两年后方可上市。且不论基金是否有认购意愿,单是对基金认购资格的优惠就足以造成个人股东的不平心理,势必对个人股东的认购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壹、配售过程的合理化与规范化是国有股配售的前途所系

国有股配售成功与否,与投资者的认购热情呈绝对正相关。根据式改革的原则,国有控股权的完全放开将是一个稍长期的过程,因而短期内只能以具体操作过程的合理化和规范化作为调动广大投资者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1、选择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作为国有股配售的先行兵

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据其持股时间的长短分为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投资者。长期投资者更关注企业的长期经营效益,只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才能吸引这部分投资者的注意,短期投资者也可称为投机者,他们入市即走,更关注短期的价差波动,而股价的频繁波动要求有大量的投资者参与炒作才能产生,对于配售了国有股的股票来说,其上市股票份额急剧扩大,若没有大量投资者积极入市,其股价势必下跌,即使有一批投资者的哄抬,也还是不稳固的,因而吸引一批长期投资者的投资是稳健其股价的基础,而这一点只有那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才能做到。

2、合理定价。

国有股配售价格的确定一要尽可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二要保证配售的顺利实现,并努力实现二者的最佳结合。这里需要科学测算企业未来的每股收益率以及现时的市盈率,同时还要结合投资者的心理预期。

3、公平确认认购资格。

无论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只有企业的原持股股东才享有配售权,其他投资者只能向原持股股东购买认购权。这是股民心理平衡的保证,也是证券市场健康、规范发展的必然要求。

篇10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目标是“保增长、调结构、防通胀”,宏观经济定位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通胀预期难以逆转,决策两难导致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大。在不确定的大趋势下,如何选择合适的理财工具?

保值增值是理财新基调

恒安标准人寿相关负责人认为,家庭理财要奉行“张弛有道,快慢结合”的原则,既要有短期投资获得较高收益的快钱,又要有长期稳定回报实现人生规划的慢钱。在资产配置上可以开设4个账户满足家庭理财需求。

现金账户 平时用的钱,一般为3个月的生活费,如活期存款;

保证收益账户 保证资金安全,收益稳定,如债券、定期存款、分红险等;

杠杆账户 以小博大,解决家庭急用的大额支出,如社保、保障型险种等;

风险账户 风险和投资收益最高的账户,如股票、基金、投连险等。

该负责人称,理财工具的选择,要考虑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而对这3要素而言,2011年可能很多投资工具都会相继出现“难给力”的局面。比如,通胀预期下,消费者百姓可能不再钟爱储蓄;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力度可能导致观望情绪浓厚;股市可能沦为震荡市,散户获利难;基金市场可能也会震荡向上,基民投资需谨慎。

在保值增值成为理财新基调的情况下,需要加大对保证收益账户的配置比例,尤以兼具养老和抗通胀功能的分红险受到更多青睐,或将成为2011年保险市场的主角。

分红险成抗通胀主力

分红险是指保险公司将其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的盈余,按照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人寿保险,除了定期现金返还外,保险公司每年分红,分红的资金来源于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

分红险的主要投资渠道为国债、企业债、协议存款、基金等。在加息周期中,新发债券和协议存款的利率也会随之上升,从而使分红险的红利随息而动,以帮助投资者规避加息风险。而保监会“保险公司至少应将可分配盈余的70%分配给分红险客户”的规定,使投保人可以通过分享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来抵抗通胀。尤其目前保险资金大大拓宽了投资渠道,扩大了投资有价证券的范围,允许投资不动产,这无疑增强了未来分红险的收益预期。

保险专家指出,传统型的固定利率保险产品注重于风险保障,如发生疾病或意外身故给予补偿,但无法缓解因物价上涨而带来的通胀压力,而投资型保险则具有应对通胀功能,难怪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据相关资料显示,分红险是东南亚地区最受客户欢迎的产品之一;在北美地区,80%以上的产品有分红功能;德国,分红保险占该国人寿保险市场85%;在中国香港地区,这一数字更高达90%。截至2010年6月,我国寿险保费收入约5470亿元,同比增长34.74%。其中,分红险同比增长46.43%,达到4288亿元,超过寿险保费收入的70%。

・链接・

近日,恒安标准人寿推出一款全新的分红型保险――恒安标准幸福万全年金保险(分红型),稳健的投资风格更适合在通胀预期强烈的经济环境中为消费者所用,满足中高端客户为孩子定向储备教育金、创业金、婚嫁金,为自己优化资产,为父母养老医疗等各种需求。

交费短,受益长,多种组合随心选――不仅交费期间有5年和10年两种方式,而且保险期间还有比交费期间多出10年、15年、20年的多种方式,交费时间短,受益时间长。交费期和保障期可灵活选择,满足中短期、中长期理财不同需求。

先积累,后释放,投资收益优化――在生效后的前5年注重资金积累效用,以使资金获得更好的收益,在合同满5年后将此收益体现在领取的生存保险金里,厚积薄发,兼顾安全性与收益性。

5年后,年年返,一年更比一年多――合同满5年后,被保险人仍生存即可每年获得等值于合同有效保险金额的6%(选择5年交费)或12%(选择10年交费)的生存保险金,年年享受获益,直至合同期满。其中有效保险金额由于采用保额分红方式而年年递增,所以生存保险金越领越多。

期满时,收益多,所交保费全额返――在合同期满时被保险人不仅可以领到当年的生存保险金,还可以全额领回全部已交保险费,并获得一笔可观的终了红利,轻松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