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程 情景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是向专业的深入必修的重要课程。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观察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行铺垫。
一、各类艺术院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分析
针对当前各类艺术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教学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如何结合各校实情,包括专业的特点与要求、学生情况、师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是各院校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在各类艺术院校中关于专业基础课程的安排较为典型的有:1.将各门基础课程进行高度的整合,把若干门课程融合成一门大的设计基础课。如可以把素描、色彩、图形创意、构成、点绘、钢笔画等多个内容合并成一个大课,叫设计基础课程。这样融合的前提是这些课程在内容、性质、学习方法、教学方式等方面确实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理解学科内容,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出各门课程各自的优势,弥补不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这样做也会带来许多问题:①教材的缺失。目前市面上单科教材丰富,但整合教材实属凤毛麟角,偶尔找到几本可能也不是特别符合教学要求。②对专业教师有着非常高的综合教学能力要求。首先这个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经验和全面综合的文化素养、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对所有课程内容都有深刻的理解。这对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2.还有一些艺术院校在新生入学之后直接开始了三大构成、图形创意等其他专业辅助课程的教学。放弃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的训练。让学生一入学就对课程有新鲜感,因为这些内容都是高考前没有接触、没有学过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现在很多考前辅导班的模式化、速成化、短时间的强化培训就通过了专业课考试,这些美术生的美术基础比较薄弱。学专业的人都知道像素描之类的造型基础课是要通过很长的时间和大量训练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的。这使得许多学生在学习绘画和老师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了信心。面对这种情况很多高校不愿意再花大量的课时去弥补学生这方面的欠缺,而是直接进入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因为如果不这么做很可能花很多时间去学习素描等基础课,最后还不怎么出教学效果。只培养了设计思维能力,表现出来有困难怎么办?为了弥补这一空白这些艺术院校把设计技能的重点放在了电脑设计软件的培训上,很多电脑的特殊效果是手绘不容易达到的,而且用电脑制作非常快捷、省事、便于修改,是与绘画技能相比更容易掌握的技能。3.很多院校单纯灌输设计思维,认为大学教学不应该是高考辅导班教学内容的延续,新生入学后学习的是设计素描,这是现在很多艺术院校的主流做法。但现在新生的绘画基础薄弱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基础不牢固的学生抛开传统素描直接上设计素描并非是个好办法。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其实分不开。传统素描是设计素描的基础,它训练的是精准的造型能力,我们可以说画得越像越好。而设计素描培养的是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其中包含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转化及主观创意表达能力。侧重学生的装饰、抽象、意象能力。但是它需要传统素描理论知识和大量的训练作为支撑,是传统素描的变化和发展,如果说传统素描练的是手,设计素描训练的就是脑。有的人说设计素描通常不用画得那么准确。所以素描功底差一点没关系。其实对传统素描功底较差的学生来说直接学习设计素描好比纸上谈兵,光有好的想法,无法表现出来也是空想。
以上是现在各类艺术院校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出的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种方案,可以说每个院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一定的道理,关键是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学院特点的专业教学,通过基础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设计基本原理、掌握设计专业所需的造型表达能力、创意想象能力。
二、关于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
在每年的新生入学后表现出来的参差不齐的绘画水平使得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系的基础教学面临种种困境。2014年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重新修订了教学计划。修改的部分中重点包括学生基础课程的培养方案。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与职业素养的要求,美术系组织了全面的调查研究,经过大量论证和反复商讨决定在专业的基础课中加入情景速写课程,而且占有很大的学时比重。把它确定为一项重点要加强的专业技能,这也是我们学院专业与其他院校专业相比一个特色表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技能模块包括手绘能力与掌握设计软件两个部分。现在很多院校把重点放在设计软件的培养上,如常用的设计软件AI、PS、INDESIGN用来制作印刷品设计和其他形式的平面设计,教学内容丰富的还有安排网页设计、FLASH动画、影视编辑等内容。设计软件确实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输出制作时它的作用几乎是不可代替的。而且与手绘相比它是更容易被掌握的技能。但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要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一是语言阐述,二是用手绘图形等视觉语言来表现。手绘表现是需要手和脑协调配合的快速表现手法,是设计师思想的原始表现,也是艺术构思的起点。作者内心转瞬即逝的灵感和一闪而过的创意火花,只有通过手绘这种方式才可以及时地捕捉和记录下来。手绘不仅是设计师捕捉灵感、抓住第一手资料的关键,也是设计师与客户、商家沟通最快捷有利的工具。徒手绘制草图是最快、最高效的方法。绘制草图只需较短的时间,甚至十几分钟就可以和客户沟通交流。所以说手绘能力与电脑设计制作能力是两种不同的专业技能,不可相互替代。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基础课教学中加入情景速写训练,目的就是要强化学生的手绘能力,并且用较多的学时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逐步养成一种可以用画笔随时捕捉灵感的习惯,因为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好的构思在头脑中稍纵即逝,能用手绘这种方式记录下来是再好不过的。这种“手头功夫”需要学生进行长期、持续的技法训练才能掌握,这样在以后的职业道路上学生在设计时才能得心应手,而且能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和理念。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基础课教学中安排情景速写训练是专业发展的要求,并且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对学生专业结构能力的培养上都是非常科学合理的。“情景速写” 顾名思义跟人物速写、场景速写、动画速写不同,它是能够表现出一段故事情节的速写,不是单张,是一组画面构成的。学习方法跟其他绘画课程类似,从临摹开始到写生最后到创作。情景速写训练方式采取的是先让学生通过速写能够还原出电影中某一个小的故事情节。第二阶段是用写生的手法,学生们自编自导,相互配合。故事情节设计好以后,制作每个镜头当中的场景,然后学生在场景中充当模特,其他同学画,最后完成故事。第三阶段,这个时候没有之前可以临摹的电影片段,也没有可以写生的模特。全靠自己的设计创作,从编剧到分镜头脚本的制作,完成以后其实很像是我们看到的漫画书或连环画。创作阶段同时也是对先前手绘功夫的一个成果测试。“情景速写”是由电影行业中拍摄时所用的分镜头脚本演变而来,我们拿来放在专业课程当中作为教学内容非常合情合理,通过这种训练既让学生强化了手绘的表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设计的创作能力。而且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身也涉及到广告影片的拍摄与制作,如产品专题片的拍摄、企业宣传片的拍摄。
三、结语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没有强化传统素描和设计素描的教学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情景速写能力的培养上,跟其他院校有所不同。当然没有哪种方法是一定好的,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通用的方法,更不是速写比素描好掌握,容易出效果,就用速写来取代素描,而是在视觉传达设计行业中更需要这种在纸上就能快速表现出设计意图的能力,掌握它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辛苦,任何学习都不会有捷径可言。学院的最佳方案是根据专业特点、学院自身情况去培养这种手绘能力,为学生今后在职业道路上提供更多的帮助。其中不变的原则是任何教学改革措施都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以适应新的变化。
参考文献:
篇2
当前高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内容构建和课程设置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其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的出现和产品材料的开发应用而不断扩大,并与其他领域相互交叉,逐渐形成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关联并相互协作的设计新领域。在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中,视觉传达设计一般是基于平面设计在数字时代的发展而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插画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网页设计等。 目前我国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主要沿用了西方“包豪斯”平面设计的教学模式,以西方的理念和审美为基础。但民族文化的国际化是设计发展的必然,在中国的视觉传达教育中,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体系仍未完全建立。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汲取与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当前我国政治影响力的提升和经济实力的提高,使得我们能够重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饱经风霜的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政府不断加强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力度。而传统文化的复兴和西式设计观念的打破迫切需要从教育本源和具有民族文化力量的艺术设计人才来做起。高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汲取与利用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层理解,使得传统文化可以通过视觉传达教学得到传承和发展;同时能够帮助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源源不断地汲取创作营养,丰富设计意识、设计风格,更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设计态度的塑造。为我国未来的专业艺术设计人才真正走向国际,走在行业的前端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促进我国民族设计特色的形成。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1.对教学思想的渗透
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理念的教学引导和渗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纷繁的现代设计潮流中找到属于本土特色的设计方向,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崇敬。教师也应该充分学习和认识到只有吸纳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教学,才能完整地建立起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完整体系。在具体的教学课程中,应先引导学生树立起用本民族语言来建立现代设计风格的学习目标,在这个前提下再进行具体设计课程的学、创作等,就可以把对传统文化吸纳的学习逐渐变为自觉主动的学习。
2.对课程内容设置的渗透
(1)首先在具体专业课程作业练习中结合传统文化命题,设置有关传统艺术或技艺研究、体验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图案设计》、《图形创意》等课程中,让学生做关于传统图案的由来、内涵、形式原理、科研论文等方面的调查,形成图文并茂的调查报告在课堂发表,大家相互学习讨论,最后老师来做总结,让学生意识到美妙有趣的图形不仅是当代的存在,其实早在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运用的出神入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尝试结合传统技法来完成现代设计的创意方案,在大胆的尝试中摸索传统文化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结合的方法,也使得课程作业的呈现方式更为多元。
(2)视觉传达设计是要服务于社会事务的,与社会发展和大众审美的密切结合,因此课程学习与实战的结合不可分割,带领学生参与有关传统文化命题的赛事或项目等社会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事。用实践来验证学习的同时,让师生们可以在学校之外的领域里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有更广泛、更深入的学习了解。师生们也能够由此将对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研究成果及时带入社会,服务社会,对中国本土设计风格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3)在高校的视觉传达课程学习中,应针对专业方向争取更频繁的文化考察活动,也可以请文化传承人、专业研究人员来校开设相关任选课、讲座、展览等互动活动,为师生创造更多直观学习与交流传统文化的机会。
3.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渗透。
按照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目标优化培养方案,将我们一直沿用的西方现代设计教学体系与中式传统美学体系相结合,甚至更加重视对本民族设计的学习,以逐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体系。比如在基础课程设置中,素描、色彩等课程是高考筛选美术生的必考科目,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基础,大学就可以缩减这类课程的比重;像国学、书法、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等传统文化相关的基础课程在大多数高校视觉传达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是偶尔做为公共选修课出现,甚至没有,学生在接受设计教育的过程中难以学到与本民族价值观统一的设计观念,自然也不会形成强烈的民族设计意识。因此务必将传统艺术技法与审美方面的基础课程纳入培养方案。
综上所述,在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优秀的设计人才创作出具有本土设计风貌的优秀设计作品,将中华文化风采借由视觉产达等媒介展现给全世界,影响世人的审美与价值观,影响民族的复兴。需要借助教育本源培养具有民族设计观念的优秀设计师;需要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汲取与利用中国传统文化。
篇3
【关键词】《字体设计》;授课形式;方法和规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10-02
文字本来的功能是传达信息,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便有了新的作用和功能。对文字的大小、笔画、结构和排列、色彩搭配等方面配合文字本身的含义和所要传达的目的进行字体设计,使其具有适合传达内容的造型,又能有效地传递文字深层次的内涵,发挥更加有效的信息传达效果,这就是字体设计。[1]
《字体设计》是一门探讨视觉表现与造型设计的课程,其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任课教师要重视它的作用。在把握好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实际的练习才是关键。学习字体设计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维和方法。在平面设计中,字体设计往往是创作的视觉中心,所以在设计过程当中要表达出符合视觉规律的文字,要与其他内容相适应。同时,《字体设计》课程应跟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相结合,比如《三大构成》《版式设计》《图形创意》等,根据美的形式法则进行字体创作。
在笔者的《字体设计》课程中,强调字体设计的学习绝对要系统、全面地了解与认识文字笔画的基本骨架、文字本来的意义及深层内涵的延伸,还有其视觉设计的规律。只有掌握了字体设计的造型方式,了解字体设计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通过学生的字体设计作业可以看出许多问题,如,学生们没有认真学习理论内容;往往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字体设计的本质,有些过于强调形式而失去了信息传递的功能。字体设计是通过创新去表现视觉效果,从而使设计能更好地进行信息传达。不能只注重形式,也不能停留在临摹阶段,教师要做到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统一,要使学生掌握好字体设计的基本原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深入进行创造性的思维练习。
字体设计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进行不同的设计,服务对象不同,其设计的风格也会不同。在《字体设计》课程中教师要强调其实际的应用功能,教学要有针对性。
该课程除了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外,如何使学生对它产生兴趣并投入时间精力去学习才是关键。根据笔者在《字体设计》授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由易到难,逐步深入
强调基础练习,学生要掌握好理论基础,熟悉字体笔画特征、笔画空间以及笔画组合关系。先进行单字练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掌握结构关系,然后再进行文字组合练习,在练习时要注意整体,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衔接要做到有主次,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做到外形、笔画和结构的统一。强调内容传达的准确性和视觉表现上的识别性。
二、从身边联系最紧密的文字开始进行练习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造字基础后,让学生尝试去设计个人或身边最熟悉的文字,比如关于个人、亲友日常生活的字体设计。教师在该环节要把好设计关,提醒学生要注意字体设计的识别性,切忌做得面目全非,造成阅读困难。
三、图形与文字的统一
利用图形与文字笔画组合做字体设计,是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文字图形化在阅读上具有趣味性,学生在字体练习初期也常喜欢使用这样的表现形式。在我国,字体设计师们擅长用花、鸟、虫、鱼等生活元素作为字体设计的基本笔画,还有其他的抽象性装饰字体,更像传统的图案文字。字体设计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不改变原有的字体结构上选用适合的图形元素。
四、各种表现形式的应用
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伊达千代曾指出:“钻研文字,看似会偏离设计这个令人充满想象的词语,但能保证其将成为你设计制作的基础,能大幅提高作品的质量。请不要被计算机和字体等工具所限制,充分享受自由而又自信的设计乐趣吧。”[2]教师在进行课程指导时,要提出字体设计不应局限于手绘或者电脑软件的创作,各种实际的材料都能进行字体设计练习,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设计,使《字体设计》课程从二维到三维的延展,训练学生的各种动手能力。要让学生明白,字体设计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造型表现,而是技术和美学的统一。一切的表现形式都可以使字体设计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如果对设计形式进行限制,那么会使字体设计陷入教条主义的框架之中。
五、注重标准字体设计的实践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人才,《字体设计》课程要根据社会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所以标准字体设计这部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该教学环节,教师要多讲授商业字体设计案例,使学生明白商业标准字体设计及其形式,与一般字体设计的区别在哪。标准字体设计有着严格的执行标准,要求学生在做标准字体设计的同时,去挖掘背后的目的。同时强调,标准字体设计在选用文字时是否代表企业的市场定位,是否能体现出普遍性与差异性。比如在选用企业标准文字作为设计元素时,要考虑其是否有着独特性,是否和其他企业的标准字容易产生混淆,影响了识别和信息传达。
通过以上几点的学习,强调每一部分都是关键,一环接一环,由浅到深,使学生对字体设计的设计形式、要点有着全面的认识,不断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总之,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全面了解文字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造型方式和设计规律。要学会与时俱进,懂得借鉴各国优秀字体设计师的经验与方法,在日常学习中,多积累好的字体设计素材,多看、多学、多练。
六、结语
文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除了传达信息外,它还作为整个设计关系的要素之一,所以它要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能打动受众,从而产生互动。受众对于影响其视觉感官的事物,习惯用好看或不好看来进行u判,这是一种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标准。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达到受众的实际需求以及提高受众的审美品味,是其应有的责任。
在字体设计过程中,美不仅体现在局部,它还体现在对笔形、结构以及整体表现形式的把握。文字是由横、竖、点、撇、捺等线条组合成的形态,在结构的安排和线条的搭配上,怎样协调笔画与笔画、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强调节奏与韵律,创造出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设计,把内容准确、鲜明地传达给观众,是字体设计学习的重要课题。[3]
参考文献:
[1]纪晓燕,黄岩,李炯.字体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日)伊达千代.文字设计的原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3]古陶.字言字语:字体创意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篇4
工业设计专业主要学产品设计、环境设施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化设计、展示与陈设设计5个专业选题方向,主要开设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工程制图等。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产品设计、环境设施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化设计、展示与陈设设计5个专业选题方向,主要开设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工程制图、设计初步等基础课程,以及视觉传达设计及原理、产品设计及原理、环境设施设计及原理、工业设计工程基础、工业设计史。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结构与功能、结构与材料、外形与工艺、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市场的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统一表现在产品的造型设计的基本能力。
工业设计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就业范围也非常广泛;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建筑类产品设计、室内外环境与设施设计、产品包装、广告设计、平面设计、展示设计、陈设设计、产品研发等洛可可设计公司或建筑设计研究院(所)中的相关专业部门从事相关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安徽三联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版式设计在当代艺术设计中是经常被探讨的一个课题.版式设计即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完善课程建设,文章立足于版式设计教学的基本特征以及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专门人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创新能力;版式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274-02
基金项目: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10zlgc011)
版式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艺术设计教学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版式设计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过渡课程,本课程不仅是艺术设计的基础,也是书籍装帧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等专业课的基础课程.也是艺术设计的核心,版式设计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艺术设计的水平.因此,在艺术设计领域里,版式设计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在多年的版式设计教学中,一直在探讨如何突破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与教师的互动性和沟通性,如何在版式设计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以后专业课打下良好的版式设计基础,如何使版式设计教学通畅过渡到实践应用中去等问题.
新经济时代,又被称为信息时代.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大量信息需要被各种媒体传送给受众.网页、广告、期刊、杂志、书籍、产品包装、样本等等媒体承载大量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版式设计作为视觉传达的公共语言,成为大众了解社会和认同社会的重要界面.传统版式设计教学中的剪贴式教学、版式类型的理论教学等,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的需求.如何挖掘版式设计的核心力量?我想首先要保证版式设计视觉传达信息的清晰度,其次是版式设计视觉传达的力度,最后应该是版式设计应用的拓展度这几个方面的把握.
1 “自我形象宣传”特定课题的设置——调动学生创造的主观能动性
版式设计的视觉传达首要目的是具有高效率的阅读效果,一个良好的版式设计作品,应具有信息传达的高度清晰性,要与某一杂志封面或某一本书所具有的个性取得一致.不同视觉传达媒体,不同内容应该具有相映的版面形式,再通过创新观念,选择材料,图形创意,字体设计等系列设计手段来增强版式设计的信息清晰度.形式为内容服务,确定版式设计的主题内容,这是版式设计教学的开端设计.由于学生刚入学,专业设计能力较弱,创新思维方式尚未形成.很多学生还缺少创意的自信心.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我在具体教学中,选择“自我形象宣传”特定课题,来展开灵活有趣的版式开端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定位版式设计的主题,加强理解版式设计的主题信息,以便于对主题内容的准确传达.此课题给他们提供了有趣的学习情境和广阔的表达空间,推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多学生都怀有极大的热情总结自己,思考自己的特性,期待标新立异的展示自我形象.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确定“自我形象宣传”的题目,即也是版式设计的大标题.如何设计有新意的标题?学生投入了很高的学习积极性,表现兴趣很浓厚,尽情的展示自我.创新、个性的标题,增添了版式设计的新颖性和吸引力,如有些同学的命题《我的世界》、《选择我》、《真诚告白》等等都是较有创意和个性的标题.“自我形象宣传”特定课题的设计,开拓了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深化了他们对主题信息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2 “研讨会”形式的采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设计需要创新,版式设计尤其需要独创性,来促使版式设计的有效视觉传达,即提高传达的力度.在“自我形象宣传”的课题设计中,我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反复推敲和自我检验对命题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特设置“研讨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意图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用PPT的方式,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汇报给大家,在欣赏和学习其他同学设计方案的同时提出自己的思考意见和建议.让全班同学经历一次共同创作的过程,互相启发,共同探讨,寻求最完善的版式设计表现形式,使版式设计成为一种真正的沟通.经过版式设计方案展示、沟通、交流,以及老师的指导,学生会发现自己的设计不足之处,如视觉中心不明确或中心较多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版式类型混乱,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明确,创意形式无法与后期的印刷制作工艺结合,结构难以实施展现等等问题.在大家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大多同学会继续突破自己,深入探寻创意的新颖性和表现形式的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形成是需要综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此阶段,我会在教学过程中继续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这个阶段主要以大量的中外经典版式设计作品为范例,对每个作品的内涵作详细分析,分析作品对主题的表达,分析版式类型选择的目的性,分析图形的处理方式,分析文字的字型、字号、字距、行距的运用以及色彩和空间的处理方式等等细节.通过作品的赏析学习,使学生提高了对版式设计的审美能力,并引导了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版式设计作品绝不是形式上的一种装饰手段,而是具有丰富设计语言,并且结合主题内容完成的一种多维度和多角度的视觉沟通,成熟的版式设计的内涵是意味深长的,是要打动人心的.学生会再次审视自己的作品,从设计作品内涵的角度出发,由大到小,由面到点,有内容再到形式的去修正完善自己的作品表达.如曾经一位学生为了丰富自己作品的内涵性,在内页打开的交界处,安排一个立体的造型,并结合剪纸课程的造型手法来完成造型表现,字体选用书法艺术元素,使作品的平面空间语言更为丰富了,内涵性上更加富有民族寓意和个性设计特色.不失为一件好作品.这样的教学过程会有效地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转变.切实的让学生感受到版式设计是作者的一种思想表达,一种精神追求,是作者意味深长地与受众的一种交流.使学生理解到版式设计是有力度、有意义的视觉传达手段.
3 实践应用的有效结合——创新版式设计教学的应用性
版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优秀的版式设计必须是能够突出主题,拥有完美的创意表达,并且具有实际的应用性.因此,版式设计内涵的应用性和拓展性设计,在具体教学中,也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随着现代社会各类信息的井喷,受众的设计意识逐渐增强.因此,收集资料、筛选资料,主题的明确诉求和设计形式的独特性追求,往往都是可以打动受众的手段.在“自我形象宣传”的课题设计中,为了加强版式设计的应用性,体现到此课题的应用设计,主要以型录设计形式为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当明确了主题定位和选择了恰当的设计语言后,重点设计是材质的选择、结构的变化以及互动元素的注入等等设计手段.在材料上,不同的材质给人完全不同的观感和触感,在课堂教学中,我的主张是设计方案不能纸上谈兵,设计方案要紧跟市场,紧跟时代,要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我就要求学生到市场中去了解材料,掌握一些材料的特性,尤其是版式设计常用的纸质材料,目前,市面的特种纸种类繁多,质感丰富,是强化设计表达的有效手段.甚至不仅局限于纸质材料,也可以穿插其他材质,如棉麻、布等.通过设计变化,带给受众多感官的体验.结构的变化主要包括外观造型、装订方式、印刷工艺和内页翻阅的各种变化等.在“自我形象宣传”的课题设计中,我主张同学采用不固定的开本形式,主张以异形开本表现为主,便于版式设计引起受众的视觉注意力,也意图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灵活性.当然,开本的选择要考虑成本、便于制作以及展示效果等.巧妙的折叠方式,让信息量较大的版式设计能够有效传达,并且便于被携带.曾有位学生,在他的自我形象宣传册的结构设计上,把内页分为几个部分,分别以不同色区来划分.每一部分打开之后又包含一个三折页或两折页的页面,使读者展开每个页面都有形式的惊喜,又读到了意想不到的内容,既创造了结构形式的创意性,也完成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版式设计还需要充分利用后期的制作工艺和注入互动元素等等手段,调动学生充分考虑观众的阅读方式和生活习惯,在版式设计中注入有效的互动元素增强版式设计足够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激发受众的参与,给受众直观、可信的心理感受.借助版式设计有型的实体表达,寻求受众的认同感等等都是版式设计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手段.
当今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具个性的一族.他们的思想体现了时代的潮流.他们强调自我,追求个性,期待自我意识和自我情感的传递.版式设计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过渡课程.因此,我在版式设计具体的教学中,会因人而异的个别指导,一对一教学,因材施教,根据他们的思想表达和创意描述,引导他们明确自己的观点,不断突破自己的思维模式,寻求多种设计方式和手段,促使学生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为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完成这门课程的有效教学目的.在多年教学过程中,紧跟市场,与时俱进,强调创新性.寻找版式设计教学的恰当教学手段,探索教学方法,挖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从而造就适应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能够最大强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使老师很快融入学生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如何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我们能够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果中找到更多答案.
参考文献:
〔1〕王清海.字体与版式设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2〕罗雄,吴佳丽.广告字体与版式设计实训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3〕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5〕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篇6
1.数字化时代给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带来的影响
视觉传达就是依靠视觉媒体来显示和传递相关信息给观众,从而进行设计。视觉传达展现了设计者所在时代的特点和对应的文化内涵,视觉传达不但是一门新兴艺术,它更多的功能是承载有设计者和观众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任务。因此视觉传达属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艺术。当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学化时代的来临,视觉传达所涉及到的领域也正在逐渐的扩大,并且同其它行业之间所产生的交集也逐步增加。逐渐让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成为了一个同其它视觉媒体专业有着紧密联系并且相互协作的设计行业。视觉传达专业涵盖有“信息的传达”与“视觉符号”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中,视觉符号的意思是人类通过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全部可以进行表现的事物一定特征的符号;而“传达”指的是,该视觉信息的者使用相关符号给予观众进行信息传送的一个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拥有特殊信息的“视觉符号”在进行“传达”的过程当中,一定需要借助特殊的平台实现这一目标。在全球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人类开始大量使用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手段来进行动态或者静态、抽象或者具象的声音、文字、图像等的视觉传达工作,而设计者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当中,也因为数字化时代的影响,使得作品自身拥有极大的信息量。并且在进行传达的过程当中,受到数字化时代的影响,这些设计往往展现出极强的时效性和交互性,并且依靠互联网,在进行视觉传达的过程中,所需要投入的成本极低。因此就可以更好的帮助设计者来开展视觉传达工作,并且依靠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用于视觉传达的媒介也从传统的纸媒发展到目前的电脑、手机等数字产品之中,这些都无形的增加了视觉传达设计的需求。总的来说,在数字化时代的影响之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从内容到形式上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2.中国当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作者针对中国诸多开设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高校进行调研,发现在整体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构架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与“实践设计”三个部分,在该体系之下所开展的专业课程依然是广告设计、CIS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为主的主要课程,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所牵涉到的数字艺术设计教学所占用的课时过少,这让当下中国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暴露出了如下问题:(1)部分学校对于社会人才需求的认识不够充分当下,中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所进行的教学依旧仍然沿用传统的二维平面化的书本设计方式并进行排版工作,新兴的电子书设计的相关技术理论还没有编入相关的教材当中,传统陈旧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社会对于视觉传达设计方面人才的需求。(2)人才培养目的有待明确随着数字化时代的脚步,计算机、互联网与数字通信行业正在进行高速的融合与发展,同时一项新兴的领域也随之产生,它便是数字媒体技术。它通过使用电脑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数字化设备而开展相关艺术设计,属于计算机和艺术专业的结合体。目前该专业的侧重点在于视频的编辑制作、动画设计和游戏设计等,整体偏重于娱乐产业,虽然数字媒体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二者之间存在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因为二者相互交叉使得高校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定点培养陷入了迷茫,怎样才可以充分发扬该专业现有的特点,并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并且符合社会对于该行业人才的需求,这是当前我国一些高校所共同面对的难题。
3.数字化时代之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创新性教学研究
作者以某大学开展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性教学方式作为例子,总结归纳出当前我国高效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过程中,一些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1)掌握时间点,将高效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进行完善针对目前的状况,作者认为需要重新针对当前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构架进行重建,并在此基础上,组建高质量课程群。另外,高校还需要按照社会上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不同需求,开设相关的具有时效性的选修课程。作者认为,高效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仍需要采用传统课程体系作为相关教学活动的基础,但是同时需要做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例如,对现有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大量增加数字设计课程的课时安排。在传统课程是广告设计、CIS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为课程的前提下,增加部分具有时效性的教学内容设计,以求拓宽学生的能力范围。例如在广告策划环节,学生不但需要针对广告策划、广告文案以及平面广告设计进行学习,还需要在课程当中加入影视广告、网络广告等具有现实意义的课程学习,因为在实际情况下,许多产品的销售者在广告方面的投入,大多数并不是平面广告,而是数字广告。因此,在该大学当中,开设影视广告课程具有实际的意义,并满足了在信息时代环境当中,人们对于从事视觉传达设计人士更高的要求。并且,在技术类型课程的安排上,增加了对于软件3DMAX的学习课程,以求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三维空间的设计。(2)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改良,力求满足社会要求作者通过对现有高校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材的观察,发现目前在我国进行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专业当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已经显得过于陈旧落后。因此,作者认为,在进行视觉传达的教学过程的当中,教学者需要对所传授的知识内容进行创新。例如:在某高校当中,率先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开创课程“UI的设计和创新”。因为自2004年开始,越来越多的数字产品开始走向人们的生活,截止到目前,中国针对网站、软件设计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很大,所以开展该课程能够在满足时代要求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人才供需矛盾。
4.结束语
篇7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改革人才培养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现阶段很多学校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过多的重视艺术的形式化和技术化,对艺术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不太重视,在设计艺术作品时,也只是将艺术作品作为对艺术的解读和评价,没有从艺术作品的功能上去进行设计,这就导致设计出来的作品只是具有观赏性,没有实质作用,这就违背了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初衷,也无法培养出真正的视觉传达设计师。因此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应该树立正确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理念,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传达某种信息,虽然艺术的设计形式和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是发挥着主要作用,只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现阶段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应该重视作品设计理念,对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作品内涵的要求来选择设计手段。
二、建立完善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
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改革中应该建立完善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明确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对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进行设置。首先需要对视觉传达设计这一专业进行正确的定位,现阶段很多的设计专业都与其它学科的专业进行融合,但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不需要过多融合其它专业,例如策划专业、工程专业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只需要按照既定的教育方向,学习相应的知识就可以。其次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是进行信息的传播,所以学校应该从信息传播的方向来对专业进行规划和定位,根据媒介传达的特点来安排课程。最后在设置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时可以进行几种课程的划分,例如按照传播媒介进行设置,可以分为印刷媒介设计和包装设计、数字媒体设计三类课程。如果按传播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平面传达设计、空间设计、媒体设计等课程。如果按照信息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书籍设计、影视包装设计以及广告设计等课程。
三、对课程目标体系进行合理的设置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教育学科,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方式也应该进行改革,加强对视觉传达设计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学校可以从人文知识、商业知识以及设计技能三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学方式可以采取选修、必修和自修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学校还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善,对于一些陈旧的不重要的基础课程而言,学校应该适当的进行删减,学生也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一些陈旧手工练习。
篇8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视觉传达专业 教学调控
一、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现状
按照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定位需求,视觉传达专业应该培养素质高、技术应用能力强的视觉传达设计专门人才。我院视觉传达专业下设两个方向: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从麦可思对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数据来看,我院平面设计方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指数为93.2%。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7%,高于本校平均94.7%与本省高职94%的数值;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2827元,高于本省高职2709元的数值。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为27%,全院第二低。这些数据都表明我院平面设计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条件和培养过程等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无论是就业单位还是学生本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广告设计方向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的各数据就差强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就业竞争力低下,离职率较高。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妥善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根据麦可思的《2012年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用人单位需求测量与使用评价报告》,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排在第十七位,为全院倒数第四。且2011届视觉传达专业下的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的毕业生毕业半年的离职率高达75%,比2010年增长了27%。离职的毕业生中有90%是主动离职,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和薪资偏低。
2.沟通能力薄弱。
如今,很多大学生普遍存在沟通能力薄弱问题。这是由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参与讨论、汇报及评价的机会少,沟通意识不够或者根本不愿意沟通等原因造成的。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学活动中主要以教师讲解、教师评价为主,忽略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甚至企业人员与学生的交流,结果造成“教师主讲、学生被听”的局面,导致师生间、学生间交流的缺乏,而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
3.对核心课程的满足度不高。
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课程体系的精髓。我院视觉传达专业的核心课程为视觉识别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与包装设计。从麦克斯的调查报告中可以窥见,80%的毕业生认为核心课程对现在的工作和学习较重要,其中视觉识别设计课程的重要度为92%,但满足度仅为57%。学生对核心课程满足度的平均值为51%,表明近1/2的学生不太满足核心课程的知识,也进一步说明了我院视觉传达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如课时较少、课程深度不够、知识与市场脱节等,应引起足够重视。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尝试从市场需求、校企合作、评价体系和就业指导等角度进行分析,并探求调控措施,以期提高我院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水平。
二、调控措施
1.面向市场需求,优化课程结构。
为了建立更加符合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课程结构,视觉传达专业教研室的教师们专门对长三角地区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研,细致考察和分析该地区视觉传达的业务范围、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情况,并邀请企业领导与设计师一起座谈,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专业建设献计献策,使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课时与教学设计更加合理。
(1)构成基础由2011届的128课时(8周)调整为96课时(6周)。2011届的构成基础课程分布在两个学期完成授课,而2012届则把课程安排在一个学期完成。这样的调控措施有助于三大构成知识体系的连贯讲解,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体系,能够在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中运用自如。
(2)计算机平面设计Illustrator由原先的64课时(4周)调整为54课时(3周),这一调整较为合理。因为就软件的难易程度而言,Illustrator较Photoshop容易,而且学生先接受Photoshop的学习,两个软件之间有共通性,所以3周的Illustrator学习尚为充足。
(3)图形设计课程安排在Photoshop课程之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图形语言的表现形式,学生可通过手绘表现图形,也可借助Photoshop软件来表现图形。从麦可思报告来看,2011届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为图像设计师,说明了图形设计课程对以后职业的重要性,因此学习时间相应增加了一周。
(4)2012届的InDesign软件课程与版式设计课程并为一门课程,版式设计(含InDesign)80课时(5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自行安排授课内容,将软件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通过“操作软件——掌握版面编排的技法——对软件运用自如——能编排出有设计感的版面”的上课流程,使学生能真正掌握知识。
(5)广告设计方向的包装设计与书籍装帧设计课程在2011届都为36课时(2周),这对于核心课程来说,总学时严重不足。在36课时中,仅仅让学生完成包装设计中的纸盒结构设计或书籍装帧中的版面设计的功课就已很仓促,更何况还涉及后续的制作,学生对课程的满足度可想而知。所以,2012届教研室将这两门核心课程调整为108课时(6周)。这样的安排无论从课程的重要性,还是从教学情境设计上来说,都较为合理。最后的作业都以实物形式上交,让学生不仅掌握了如何去设计,而且也亲自体验到了印刷与制作的流程。
(6)增设了招贴设计课程,54课时(3周)。与之前的广告设计(侧重商业广告)真正区分开来,更加侧重公益招贴的设计与制作。
2.注重校企合作,拓展和共享资源。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的校企合作形式在2011年还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形式仅局限于带领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项目的设计流程,并未真正参与项目的设计与制作。当时合作深度有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艺术类公司往往业务杂多,所涉及的书籍设计业务并不能完全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2)学生自身的能力较弱,无论在策划方面还是设计方面都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3)出于对客户资料的保密,艺术类公司一般不轻易将客户资料泄露,也就使学生失去了设计项目的机会。
2012年,学院与系部通过召开专业建设专家研讨会、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人员互聘、校外实习基地挂牌等形式,切实将企业的具体项目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能够在具体的项目中真正地经历、感受和理解课程内容。同时,系部也鼓励学生在企业完成设计作品,以解决学院短期内的设备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新生儿”——现代学徒制,已经在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实行。所谓现代学徒制。就是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一半时间在企业学徒。与传统学徒制不同的是,学校教育环节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方式从单纯的经验学习到工学交替、理论实践并重的学习,培养目标也从单纯培养熟练技术工人发展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技能人才。此外,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艺术教育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功底。通过校企合作,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一线锻炼,承担企业设计任务,切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学院也可聘请社会上具有较高声誉的、实践丰富的新媒体专家担任外聘教师,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从业人员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有利于提升视觉传达专业的整体师资力量。
3.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当前,高职教育在艺术类课程的评价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作品结果,轻视了学生创作作品的过程,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较单一,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为此,我们在视觉传达专业改革中需要进一步强化沟通机制,建立多条沟通渠道,服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首先,注重对团队协作精神的评价。在课程作业的创作过程中,有时需要团队完成,需要团队的集体智慧,个人的知识与力量是有限的,良好的团队协作可以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注重对团队协作精神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等;其次,强化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以前在评价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掌握发言权,学生一般不愿意对他人的作品“指手画脚”。强化此环节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交流、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升;最后,创造校企融合服务市场的评价,让学生有更多的沟通机会。学生、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增加他们间的互动。所有主体通过评价可以更加客观地发现自己、改善自己。另外,通过评价这个平台,企业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甚至能够发现和挑选到理想的设计人才,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4.开展就业指导,帮扶学生实现就业。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班主任可在最后一学期到班级多次举办就业指导班会课,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学工处应及时为毕业班学生提供准确的社会需求信息和就业形势分析,聘请就业指导专家或优秀毕业生进行专题讲座;学院应及时举办百家企业进校园招聘会,提供足够的顶岗实习岗位,为毕业生的就业拓展广阔的平台。
三、结语
本文基于麦可思对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的研究报告,通过实践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即面向市场需求,优化课程结构;注重校企合作,拓展和共享资源;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就业指导,帮扶学生实现就业。通过对教学调控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视觉传达专业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贤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要素的思考与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2).
[2]郑继兵,王邵峰.从人才培养方案透视高校专业建设的困境及出路[J].江苏高教,2013(1).
篇9
【关键词】信息化;平面设计;课程改革
我国的高校平面设计专业在在设计类专业中招生规模最大,将这些未来的设计师有效地培养起来是高校教学的首要目标。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全球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时代基础,全国性的与平面设计相关的教育论坛(如“全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论坛”)也将信息化与平面设计的内在关联,以及新时代下的平面设计教育作为主题进行广泛研讨,在这一背景下的平面设计课程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完善,实现课程的科学化发展。
一、当前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许多院校,尤其是专科院校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比较固定,有着较为程式化的课程设置和课时量,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以基础课、专业课、史论课三大模块构成,在课程属性上有必修、限选、任选课程,但是常常维持多年不变或者变化微小,课堂上基本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把控整个教学过程,总体上是一种“配给制”为主的教育方式,学生的选择空间狭窄,这并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平面设计课程改革就成为了当下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时代的发展,设计形态的不断演进,平面设计的属性、类型也在不断扩展,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使得平面设计方式发生了改变,进而深刻影响着平面设计的教学方式,平面设计的思想及内涵也发生了更新,更强调设计成果的信息传递效应,利用“视觉”语言和信息化背景下人们的接纳方式,开拓数字化设计和综合设计手法。因此在平面设计课程的题目设置、授课内容、授课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广大一线教师更应当结合实际经验积极进行相关课程改革。
二、注重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
时代的变迁与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使得平面设计的方法与途径也大幅度拓展,平面设计的“平面”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平面,而是立体中的平面、动态中的平面。当然原有的印刷媒介仍是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以声光电为代表的现代媒介越来越多地融入进了其中,时间要素、空间要素和运动形态也越来越多的被融入其中,设计工具作为设计者的肢体延伸也日趋丰富,因此平面设计的多门类艺术交融与多学科知识渗透特征日趋显著。在课程设置上及时补充那些时代性强的、具有前沿性的具有相关交叉学科知识内容的新型课程,在课程结构上将传统课程与新型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如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增加界面设计、视觉综合设计、多媒体设计、信息设计、交互设计等体现平面设计时代内涵的课程,在增添新型课程时还要注意和原有课程的对接与衔接关系,使其保持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在课程体系上的连贯性。而在具体的工具性课程中除了传统的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PageMaker等平面处理软件外,可以让学生根据自我学业需求选修和平面设计密切相关的与数字媒体紧密联系的一系列软件。掌握本专业基本设计技术与理论的同时,注重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素质的培养,将平面设计教育的多样性发展思路贯彻进教学改革当中,注重平面设计教育的传承与变革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边界混合问题,在平面设计的平面概念边缘越来越模糊化的今天,这不仅是专业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平面设计学习的内在需要。
三、从实践训练课程实现
“教”“学”互促设计师的活力在于设计实践,课堂教学是在为学生的设计实践奠定基础,因此要通过平面设计实践教学将学生的角色进行调整和转变,让他们成功迈出成为设计师的第一步:通过设计实践课程将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的地位转变为信息的组织者和掌控者,通过设计实践将所学到的一系列知识转化为设计对象,并通过实践发现知识的缺失点,找到进一步学习的方向并实现自我知识系统的及时更新。因此应当在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加大实践教学的分量,另一方面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达到实践效果。在这方面可以依托教师的研究项目,尤其是校企联合项目来进行有目的的课程实践,通过一定量的实践工作让学生感受平面设计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存在方式与经济价值,以较为真实的设计环境体会与评价平面设计的多元取向,在亲身的工作中去寻找平面设计的新方法等等。而教师也能够通过在实践课程中的指导进一步挖掘平面设计的多学科交叉方式,去思索和探究具有先验性与研究性的新型平面设计课程的建构,进而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实现平面设计教育教学的绿色发展。
四、强调基础课程作为学习之本的根基性作用
虽然信息化背景下的平面设计教学改革强调的是融入更多的现代科技要素和设计理念与守法,但是仍然要坚持以建立学科体系为主旨。虽然上文中提到要注重多学科的交融,尤其是现代科技的融入,并要将实践课程作为“教”“学”互促的重要手段,这并不是说基础课程就完全不重要了,上述策略点与重视基础课程教学并不矛盾。因为从根本上讲基础课程仍然是作为一切视觉艺术学习的前提,平面设计亦不例外,学生在成为设计师之前,拥有一定层次的艺术修养和系统而坚实的专业知识是立足之本,因此切不可以偏概全的一味强调各种软件的应用而忽略了最基本的手绘功底,更不可片面强调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而把最基本的专业素质学习抛诸脑后。但是基础课程不应是各种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要将视觉思维和视觉方法的训练与培养作为切入点,着力于视觉经验与造型语言的感受与分析,将图案与图形的构成方法、表现手法与技能初步掌握,使之成为平面创意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课程改革刍议[J].装饰,2010(05).
篇10
它的概念是指设计人员根据设计主题和视觉需求,在预先设定的有限版面内,运用造型要素和形式原则,根据特定主题与内容的需要,将文字、图片(图形)及色彩等视觉传达信息要素,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组合排列的设计行为与过程。
版式设计是设计学科的一个基础科目,也是从事设计人员的基本技能,好的版式设计能够引导读者的准确阅读和针对性的传达,是把设计工作隐藏在阅读之中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一种“基本功”式的训练,在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版式设计课程的研习是十分必要的。
一、基本版式的研习
在版式设计课程中,让学生体会优秀的版式设计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大多数传达载体中,除了创意版式设计,其它的版面更多的是由设计师按照一定的格局框架内进行排版布局,而这种排版布局工作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而是设计师通过精心设置的网格结构,把需要传达的信息资料,以一种纯然天成的视觉整体性传达给读者。我们可以身心愉悦的阅读一本简单干净的书,也可以欣赏一幅美观协调的文字海报,亦可以轻松浏览信息量大,版面复杂的每日报纸……这些传达载体之所以能够让读者可以轻松找到有价值的信息,读懂传达的内容,精心安排而又不见其踪的版式结构设计是功不可没的。而这些“看不见的功夫”又是学生必须要了解并精通的。所以在课堂上,不能只让学生毫无目的的想象花哨的创意,通过临摹基本版式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版式设计背后的网格框架信息,体会设计师在一个普通的版面中如何精心构架,这更有助于学生对版式设计的理解,在进行创意设计之前打下基本功。在现实工作中,眼高手低者屡不鲜见,他们可以天花乱坠道出各种想法,也可以随意指责他人作品,自己却连一个基本的书籍版面也规范不出来。这不一定是这类人本身的问题,但在专业教学上一定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育。所以版式设计课程中对基础知识的研习是必不可少的,临摹优秀的版面设计,学习如何组织整体框架,避免掉入“基础的陷阱”中去,是教学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二、创意版式的研习
前文中说到,版式设计是将文字、图片(图形)及色彩等视觉传达信息要素,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组合排列,这其中的“文字”、“图片”等其实就是板式设计中的基本内容,而“视觉传达信息要素”则包含了更加广泛的信息,例如引导图形、色彩、字体……等创意要素,在版式设计中需要把需要传达的基本内容与创意要素进行创意的整合,通过对创意要素的大胆发挥,传达出最直观明了的视觉信息。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对版式内容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板式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传达,如何通过具有创造力的板式设计来引导、吸引观众理解需要传达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了内容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创意的方式,把内容与版式结合起来得到一个鲜活有趣的版面。也就是说,创意板式设计是基于内容传达的,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异想天开。
创意版式的训练更多的应用在快速信息传达的领域,如招贴、广告等,通过创造吸引力,吸引观众接受相关的信息,需要训练学生对于关键信息的整合能力,和通过板式传达关键信息的表现能力,让创意帮助信息的准确传达,而不是华而不实的耍花腔。而学生很容易被创意本身的形式所吸引,此时,老师冷静健康的引导尤为重要。
三、顺应时代的版式设计
在数字信息时代,版式设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纸媒时代,版式设计通常与印刷关联,它是静止的传达载体。而当前的阅读载体全面转向数字信息,版式设计也需顺应潮流走向时代。数字媒体在大力发展,而纸媒也并没有消亡,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纸媒与数字媒体的不同特性进行差异性教学。在要求学生学习体会纸质印刷特性的同时,还要了解板式在数字载体中的视觉特性以及线性编辑效果。这是在以前的课程中不曾遇见的训练要求。也是新技术时代对版式设计课程提出的新方向,老师无法用老套的课程设计引导新时代的学生,学生也不能只掌握过时的知识去面对新的社会。我们在课程研习过程中应加上互动性版式的练习,交互性的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由静态到动态转化,,但面对时代的变化,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不是彻底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在传统的教学训练基础之上进行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探索。
四、结语
当前许多教育单位的设计课程只注重单一的创意训练,缺乏基础知识的培养,没有目的性,培养的学生只会玩弄花哨的效果而缺乏实际的意义,从而也失掉了其创意的效果。任何创造性的工作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在牢固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升华,版式设计课程也是如此,纵使面对浮华的社会,快餐化的阅读,亦或微时代的数字传播,教学过程中在版式设计训练课程中也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学习引导,避免大打创意的花架子,须知花开需要根深,而根深需要沃土。同时,社会的发展是创造力的沃土,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要求专业经验的跟进积累,也要求新的教学方法去适应新的人才培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