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篇1

1 现阶段农村小学教育现状 

1.1 管理者对教育的认识问题。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多的教育管理者对教育认识不全面,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教育。教育教学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教育问题。学校和教师的一切努力,最终要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才是教育的成功。我们培养的是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所以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的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以及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目的;我们今天的教学管理中的众多失败,究其原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单纯强调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淡化了教学过程的教育性。 

1.2 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农村学校,硬件软件相对落后,大部分学校师资力量不强,年轻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还有待加强,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要求是农村学校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现阶段我区农村小学教师构成,一是年龄偏大,主要是中师和高中毕业生、民办转正人员,教龄一般在20到30年之间,已经在教学上形成了一定的模式,教育教学理念陈旧,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教師的角色转变很难实现,基本是在过着一种等退休的日子,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二是英语、音乐、体育和美术等专业化教师严重不足,往往是一个教师跨好几个专业代课,又要教语文又要教音乐还要教美术,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1.3 农村学校的生源流失问题。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迁移,加之带领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增多,每年都有一批孩子从农村进入城市就读,农村的学生也随之流失,农村学校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我镇农村适龄入学儿童有部分流入城区或外县市就学,有的进入公办学校,有的进入民办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着农村学校的发展。 

1.4 农村学校的经费问题。农村学校的经费主要靠从财政渠道获得,那些规模较大、生源稳定的学校还好点,但是规模小、学生少的学校可谓度日如年。所以农村小学的运转非常艰难,学校缺乏经费,就很难让学校有更好的发展了。 

2 现阶段农村小学教育应对的策略 

2.1 科学合理建设农村小学教学点。中心小学的建设要综合考虑教师教学、学生就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和便利服务各村庄等问题,科学合理布局,使得中心小学附近的农村小学生受教育便利。在中心小学建成之后,接送小学生的交通设施和小学生住宿的心理辅导要及时跟进,师资力量的整合要及时。 

2.2 学校管理必须依托于“以人为本”这个根本出发点。人是鲜活的个体,他具有丰富多样的个性、主动自觉的发展以及强烈的自我实现倾向,学校管理必须依托于“以人为本”这个根本出发点。首先要注重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要突破狭窄的专业教育观念,从而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增强学生适应性;突破单纯的知识传授观念,注重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加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注重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应变讲授式、封闭式教学为灵活式、开放式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多样性、丰富性和个性化;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应重在教师设计、实施中的创造性程度和个性化水平;衡量教学效果的好坏应重在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体人格的提升、学吸收新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模式,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习能力的提高以及个性品质的优化。 

2.3 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师队伍专业化分配。小学教育要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聘用教师不要只聘用语文、数学专业的教师,应当大量吸收音、体、美专业的教师,真正形成专业化的教育。要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培训机会,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使得教师能够按时得到培训, 

篇2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教育技术 现状 教育策略

新课改以来,随着国家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视,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有了质的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日益增强,教学手段愈加多样化,广大中小学生受益明显,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信心。但是,教育技术设备发展得越快,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中小学的发展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一、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设备数量普遍不足,质量偏低,利用率低。

教育技术硬件设备需要大量资金,由于教育经费紧张,教育部门投入到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方面的经费就更少了。这就导致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设备数量明显不足,尤其是摄像机、视频展示台、电子白板等高端设备数量更少。近年来,由于中英项目等的开展,许多学校有了远程教育播放设备等,但这些设备配备很低,如远程教育播放设备仅仅包括一台电视机、一台DVD机,还有的学校(或教学点)甚至连一台计算机也没有。而且虽然大部分学校都装备了常规电教媒体,但是由于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不够,以及一些学校将得之不易的设备看得十分珍贵,害怕用坏,以致一些学校将电教媒体作为应付上级检查,录制精品课程,上示范课的“法宝”一年难得用上几次,使得媒体利用率很低,很多设备被放坏。

(二)软件严重缺乏,质量不高,品种单一。

农村中小学现有的教学软件绝大部分是上级配发或中英项目配发或扶贫配发的,而且大部分软件是DVD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品种单一。大多数软件仅仅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等少数几个学科,而且不能较好地与文字教材配套使用。同时,由于观念跟不上,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些学校愿意花大价钱买设备而不愿或不屑于软件建设,导致软硬件建设不配套,硬件设备只能拿来当摆设。

(三)师资资源缺乏,学历偏低、信息素质偏低。

从事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管理工作的教师很多是“半路出家”,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储备,只是凭自己的刻苦钻研,才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设备使用方法,根本谈不上灵活使用教育技术设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些教师甚至只是受过短期“英特尔”培训[2],而且是兼职从事教育技术事业的,他们所干的工作只是设备的简单维护、打扫机房等。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针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的现状,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中小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建设:

(一)更新教育观念。

我国电化教育初期,强调“以媒体为中心”的理论深入人心。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诸多学校盲目购置硬件设施,花巨额资金装设多媒体教室,等等,而且存在媒体应用的误区:排斥技术或“为多媒体而多媒体”;过于依赖技术,认为只要使用了媒体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了解各种媒体的功能特色,不能优化使用各种媒体,这使得设备的具体应用情况特别糟糕。为此,我们应通过培训等多种形式学习教育技术知识,把普及教育技术作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紧抓好。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硬、软件建设同步。

现代教育技术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硬件是基础,软件是保证,两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3]。硬件建设是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基础,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除了力争建设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网络教室等信息化高档次设备外,也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次,其实在教学中使用的媒体是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为达到最优效果服务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常规电教媒体设备的建设,而且要有效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把众多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到教育技术的工作中,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还要注重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做到物尽其用,并用出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更要合理规划和协调使用硬件设备,优化配置,科学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适应新的教学需要。

(三)师资队伍培训和管理,提高信息素质。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短期内不可能引进大量的教育技术相关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因此,我们应该立足于实际情况,通过培训等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通过“英特尔”培训,大多数教育技术人员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技术。培训的重点不能只放到技术方面,应当适当加强理论培训,如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和微格教学等理论的培训[5]。我们应当清楚教育技术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践是理论的先导,同时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改理论,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近年来,由于相应的教育技术体制不健全,教育技术机构应有的功能得不到发挥。很多教育技术人员常常只是维修工或课件制作人员,而他们相应的教师培训职能等往往被人们忽视。进行教育技术管理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利用率,保证教育技术的有效实施,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强化。

参考文献:

[1]洪军.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网友世界,2013(22):130-130.

[2]陶文玲.中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之比较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3(4):63-66.

[3]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3

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于小学生年龄和性格的特殊性,还有性格形成的特殊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但在具体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小学的德育教学中问题更为突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1由于消息闭塞,农村德育教育不符合时代要求:

很多农村深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域闭塞,与外界沟通很困难,教学信息不够畅通,教学资料的传递也不够及时,导致农村小学各科目教学都受到限制,德育教育更是如此,教师获得信息的渠道较少,与城镇学校的交流有限,加之部分城镇和教育部门不够重视,导致偏远地区的德语教学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

1.2教师承担教学任务重,德育教育内容涉猎不全面:

很多农村小学教学多是这种模式,教师既是班主任,又是多种科目的任课教师,甚至个别落后学校一个年级的教师几乎承担了所有科目,数学语文等主要科目已经占据了教师很大一部分精力,德育教育的时间和课程设置自然就减少了,加之个别教师不重视,教学压力较大,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1.3传统的德育教学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部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十分简单,教师依照教材按部就班的讲解,枯燥而乏味,课堂教学与小学生的互动很少,教学内容都是理性知识,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思想品德教育课缺乏热情。其次,由于个别农村学校的条件艰苦,学校设备设施不齐全,学校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多媒体教学设备,使教学停留在原始教学层面,没有明显进展。

2加强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小学生人生启蒙的阶段,小学生年龄小,性格活泼好动,人格和品德意识尚未形成,这一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关乎到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关系到小学生正确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形成,尤其农村小学生父辈接受教育较少,要想改变命运就必须接受全面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可缺少,小学生在正确的德育教育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一定的优良基础。

2.2有利于培养学生与教师的感情,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内容在于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遵守自然法则,遵守社会公德,知晓一些法律常识等等。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养成好习惯,形成好性格。加强德育教育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教师关心学生,尤其是一些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近些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师要与他们多接触,多沟通,对这些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和德育教育,代替父母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合理约束,为他们健康发展负责。德育教育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符合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3加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3.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德育教育硬件:

一些农村地处偏远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小学教学环境比较恶劣,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这些都是阻碍德育发展水平的因素。相关部门和城镇领导要积极重视这一问题,从政策上和资金上予以支持,完善农村小学的基础教学设施,保证教学所需的资料的购买和设置,保证德育教育的硬件得到满足,这是德育教学的基础。

3.2加强德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创新:

师资力量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教师专业素质不够,德语教学工作不到位,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就不可能进展顺利,因此,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现在农村教师缺乏、工资较低的情况,有关部门要予以调整,使一些教师能够有留下来的可能,这是保证师资力量的关键所在。其次,要加强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德育教育经验,定期为农村教师培训德育知识,保证教学水平的提升。

3.3关注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疏导:

目前农村有很多留守儿童,由于经济落后,一些家长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孩子交由长辈抚养,由于祖辈管束不严,部分儿童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甚至个别学生性格孤僻与偏激,与同学关系恶劣,上课不认真,逃课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多多关心他们,与他们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允许他们释放心里的压力,发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保证这些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样,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实现全面进步。

3.4家长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共同推进德育教育: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家长的启蒙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家长要配合教师的教育策略,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发现按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配合教师和学校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这样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学校和教师要积极组织一些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有效增加父母与孩子的亲和力,调节部分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促进小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积极乐观的性格和人生态度。

篇4

关键词:教育;培训目标

中图分类号: G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71-02

一、农村体育教学的现状

体育对孩子的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孩子们造就完美的人格也是极为重要的。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讲的是在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普查中,发现学生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状况较之十年前有下降的趋势。据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够,包括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均达不到体锻达标要求,情况令人担忧。另据国家体育总局的一项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表明,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知之甚少,男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学生对篮球、排球、足球知识一知半解;对双杠、单杠、山羊、跳箱等体操器械更是生疏,学生体育素质明显呈下降趋势。经过对本市农村43所中小学进行调查,这些情况则更为严重,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运动场地严重匮乏,造成学生无用武之地

这是多数学校的普遍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我对33所小学调查中25所小学没有像样的运动场,所调查的10所中学中3所学校运动场不达标,多数学校只有一个篮球场、两个乒乓台。场地的严重不足限制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及器材的有效利用。

(二)体育器材缺乏、老化现象严重

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本来就少,近两年国家生均投入经费虽然有所提高,但能投入到体育教学中的经费却很少。综合评估,部分学校虽然添置了一些体育器材,但能用于体育教学上的少之又少。中学的经费投入稍微比小学要多一些,但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购置的器材本身是低质低价,加上自然的损耗和人为破坏更是雪上加霜。我们体育课教学就是学校把学生赶到所谓的操场上,但学生想打篮球没场地,想踢足球但是场地坑洼不平,荒草满地,造成许多安全隐患,一旦有学生受伤,学校更是麻烦连连。想打羽毛球、排球更是没场地、没器材,于是学生们只好三三两两在操场上或闲逛、或追打,场面令人啼笑皆非。

(三)体育师资严重不足

体育教师的队伍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在乡镇小学,在我所调查的33所小学当中,有专职体育教师的学校只有三所。在这学校中低年级一般是一个教师带一个班,实行所谓“包班”,像这样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体育教师,体育课要么是班主任兼职,要么就是从文化课一线上退下来的老教师担任。在所调查的10所中学中情况稍微好一些,都有专职的体育教师,但从专业水平和年龄结构都和学校现有的需求相差甚远,大多数学校,只有一两名体育教师,还负责学校的运动队的训练和学校的一些杂事。这样的学校,课时多,教师精力有限,使体育课“放羊式”教学成了必然。学校体育教师配备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特别是受专业培训的体育教师更是严重缺乏,造成体育教学毫无质量可言。

(四)体育课程形同虚设,随意现象严重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或是用于补语、数、英主科课程,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学校毕业班一但体育考试结束便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二、如何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落后状况,有如下思考:

(一)体育教学思想需要改进提高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按《标准》要求实施体育教育;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根本上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育课,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效果。

(二)加强对体育器材、设施的投入,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应首先加大体育教学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教学用品和器材,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铁环、 山羊 、轮胎、拽包、跳绳等)。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三)加强师资培训,端正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首先,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举办科学理论讲座,请模范体育教师做报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领会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重教敬业。其次,在业务上悉心培养,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举行教学观摩,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等,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教学观念的更新势在必行,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在全方位进行,但不少教学改革者在实践中却只热衷于操作层面上外在课程形式的改革,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学生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其根本原因是:第一,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第二,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除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外还有大量的课外工作,如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及学校运动队的训练等;第三,缺少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同时上级教研部门给教师的教改指示大多是口号式指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等。

(四)提高体育教师待遇,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篇5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这里地处黄土高原,经济条件较差,是国定贫困县。今年暑假,因为抗洪抢险,所以学校都没有放假,我有机会,深入到学校就我所关心的中小学艺术学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

我先后调查了延长县小学、延长县七里村小学、延长县黑家堡中学等 10所学校,走访教师86人,走访家长、学生366人。通过调查我了解到以下信息。

一、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

1、学校领导普遍认为艺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小学艺术教育仍是整个学校教育最薄弱的环节,确实有待加强。

2、学生绝大多数喜欢艺术学科及其相关活动。有97%的孩子喜欢画画、唱歌,并喜欢与此相关的剪纸、捏泥巴、书法等活动,也理所当然地喜欢上了艺术学科。

3、教师观念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艺术学科与其他所有学科地位平等。但事实上农村中小学的好多艺术课,被看成是副课,本身排的课时就少,还常常被挤占,用来辅导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的主课。

4、艺术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素质较差。

(1)农村中小学,70%以上的美术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兼任,这部分师资的素质良莠不齐,还有一部分是快要退休的老教师凑合。

(2)目前,高等师范艺术院校毕业生,约有70%的不愿意到农村及贫困地区工作,另有20%的学生不愿意到中小学去任教,直接影响了这些学校艺术教育人才队伍壮大的渠道。

5、家长对艺术教育认识不足。 家长们对“孩子升学”方面的功利性要求远远高于艺术教育方面的要求,家长们普遍认为,只有学好了语数外等考试科目,才能的好成绩,才能进入好学校,将来考上好的学,好找工作,至于美术学科,无关紧要。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对策

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艺术教育。

(1)通过家长会向广大家长宣传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另外,为了让宣传更贴近人心,还可以在家长中聘请一部分素质较高的人担任学校的义务宣传员,让他们站在家长的角度,把自己的实际经验、切身感受向其他的家长“现场说法”。

(2)充分利用社会和家长在艺术方面的教育资源。把身边默默无闻的民间艺术引入课堂,让他们参与艺术教育的监督、管理与指导等工作,使他们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中坚力量。

2、营造美术教育的良好环境。

(1)投资到位,保证时间。由于艺术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学校在美术教学方面的投入要有一定程度的倾斜,必须保证教学所用各项设备落实。

(2)学校要积极落实艺术兴趣小组,按时开展活动,积极吸引孩子参加,不断培养孩子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专长,成为他们的技能。

(3)对于好的苗子,学校要积极推荐给专业部门,专业学校,专门的活动中心等加大培养力度,多给孩子成才的机会。

3、全面提升美术专业教师的素质。

(1)培养艺术教师的敬业精神。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要热爱孩子,热爱教育事业,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把它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追求。

(2)努力提高艺术教师的专业素质。首先是提高自身在艺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如:基本功;其次是提高自身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修养,加强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多掌握一些儿童(少年)在美术学习中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再是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尤其是审美修养。

(3)学校为艺术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 学校要经常了解每位艺术教师的工作状况、思想动态,尽可能多地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提高的机会、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从而真正做到把自己的生命与艺术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4、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农村中小学设施普遍简陋,没有专门的艺术教室,更谈不上艺术器材的配置。教育行政部门应从每年的教育费附加中拔出一定的经费,给农村中小学校逐步建立各种功能室,配置音、美教学器材,让学校的音、美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以便顺利地实施新教材的艺术教育,也可以和城市学校联系,将其不用的一些器具进行维修使用。

5、加强艺术教学研究。

(1)开展艺术教学研究活动。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主阵地。学校要定期组织艺术术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相互取长补短;组内人员要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学心得,撰写反思笔记;还可请其他学科教师深入美术教学课堂,从不同的角度对艺术教学提出合理化的

建议。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中小学;现状

一、前言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实现教育信息化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我国,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都较为理想,而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由于条件及环境等因素制约着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本文以凤翔县柳林镇的农村中小学为例,深入调查分析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的现状,探寻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育应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教育应用的现状

1.硬件方面

凤翔县柳林镇共有三所学校分别是:柳林小学、柳林镇中学、柳林高级中学。

笔者进行了全面的学校硬件设备调查,如下:

硬件建设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基础, 是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前提保证。硬件设施主要指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而计算机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基本的设施,没有足够的计算机,在农村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从表1、表2调查表中不难看出,学校的微机室计算机较少,上课时常有两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此外,且不论计算机的性能、新旧等因素,就看其损坏的计算机数量,也是不可小觑的;而我们的学生基本来自农村,由于经济方面的限制,学生自己也很难拥有计算机。因此,就现有的条件根本不能适应信息技术课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师资方面

一般地,农村的小学不会设有专门的计算机教师,相应的信息技术课程由别的学科的懂计算机的老师来上,而在初中和高中这一现象就会有所好转,会设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经调查,凤翔县柳林镇中小学计算机专兼职人数及学历情况如下:

另外,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农村教师特别是计算机教师进修学习机会少之又少,许多教师所具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滞后,难以适应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3.教育观念方面

在笔者调查中,一些教师简单的任务计算机课就是新课改,用了计算机就是新型教育;而一些领导判断一节课好坏与否,首先看这节课是否使用了信息技术,用了的课就是好课;有少数教师至今还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作是一种时尚,不清楚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为了什么。凡此种种,都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错误或是片面的认识。

三、针对现状,提出对策

1.加强领导重视

正如,刘美凤学者提出:“在所有因素中,学校领导者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态度和认识、在学校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过程中起到的领导能力得分最高。”在笔者的调查中得出,大部分学校的领导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只是一门劳技课,对其他的主课起到调节作用;在教研组方面也归为体劳组,不被重视;而计算机教师日常除了每周两节课外,也沦为学校网络维护人员,成为名符其实的学校网管。鉴于种种,笔者建议相关教育部门从上到下,层层重视,把信息技术教育落到实处,给学校带来新的气息。

2.加大资金投入

从表一不难看出,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不仅让学生学习时产生诸多不便,而且对教师的课堂管理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针对计算机不够用的问题,笔者所在学校则采用这样的方式:一半学生在教室上自习,一半学生在机房上课。这样不仅同一个班的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能同步,而且在教室的一半学生如何管理也让教师头疼。因此,加大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可以多渠道筹措资金,因地制宜,如:政府拨款,企事业单位捐款,学校筹资等方面,尽快让学生能够一起上课,人手一台计算机。

3.加强教师培训

加强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是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顺利进行的保障。笔者所在地区,小学没有专职的计算机教师,初高中的计算机教师有的是非师范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有的是其他学科转过来的教师,大多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普遍偏低。因此,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十分必要,势在必行。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使计算机和网络进入课堂。而计算机将不再是信息技术教师独有的教学工具,使教师认识到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从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刘美凤等.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3

[2]周敦.广西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设计[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5)

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 英语教育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虽然小学生学习英语在当今社会上已经成了普遍的趋势,但在一些偏僻的农村,由于小学英语学习环境的欠缺、英语师资的严重匮乏、配套设施的相对落后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农村孩子学好英语的道路崎岖而艰难。农村英语教学至今依然步履蹒跚,与城市的差距逐渐扩大,教学质量提高缓慢。如何优化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想方设法使英语融入农村学生们的生活,拓展学生学习、使用英语的空间,努力开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新局面,是每一位英语执教者和英语教学研究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开设英语课的背景要求

(一)小学开设英语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后,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国进入了综合国力的竞争,尤其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众所周知,当今国际上英语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学习英语已经不仅是与国际发展接轨的需要,更是我们将来生存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我们的国家要想更好的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跟上时代潮流,就首先应当使我国的公民具备使用外语的基本技能。

但是,因为农村底子薄,条件差,师资严重匮乏,教学设备条件有限,又缺乏较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所以,农村英语的发展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有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

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学习语言的潜力,通过对外语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思维、品德、文化和心理素质。外语课可以使小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可以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与经历,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各种文化修养,形成国际竞争意识,使他们长大后更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和满足以后国际交往的需要。

二、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

(一)英语学习环境的欠缺

首先,小学英语重在听、说,在交流中感受语言的魅力,而大部分农村的英语教学缺乏对英语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又缺少英语交流的场所和氛围,大部分学生只重视书面作业,而忽视了平时与老师与伙伴们的英语交流。

其次,农村的孩子在课后缺少家长对英语的有效指导,尤其现在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很多孩子是跟着祖父母长大的,课堂外对孩子们英语的教育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很多孩子回到家就是成群结队地在田野里,草地上打闹、追逐,很少会在一起交流、讨论英语课堂上所学的内容,结伴练习英语对话,做做英语小游戏。

(二)英语师资的严重匮乏

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可以说是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大部分学校缺乏教师,英语教师的缺乏尤为严重。农村教师的工作量过重,很多教师身兼数职,承担多个科目、多个班级,甚至跨年级的教学任务。这样,花在教材钻研、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生辅导的时间和精力也就相对减少了。

另外,现在很多农村英语教师并不是专业出身,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思想等方面尚达不到标准,很多英语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有些教师甚至存在乡音浓重、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缺乏认识等问题,这就直接导致农村学生所接受的英语教育的质量不高。

(三)农村小学英语配套设施相对落后

农村小学英语学习设配的匮乏与落后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现在很多英语教师上课只能凭借一张嘴、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条件好点的学校还能配备一台录音机和配套磁带,学生们得不到听、说、读、写的全面练习,享受不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这就直接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四)农村孩子的特有性格

农村孩子们从小受家庭教育、周围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思想松散,课堂纪律性相对较差,这就使英语教师在宝贵的40分钟课堂上很难拿出效率,很多英语课往往是在边维持秩序边上课中度过的。

另一方面,在学习英语“说”的环节中,农村的孩子们显得胆小,缺乏自信心,觉得自己讲英语不好听,害怕说错被老师批评,羞于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回答问题也不积极。

三、农村学生呈现的英语问题

由于农村英语教育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现状,使农村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不会学习英语,没有系统、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

由于条件限制,大部分学生没有适当的练习材料和工具,课后不复习,不预习,课堂上又不积极、不主动,对英语单词和语法望而却步,认为英语是最枯燥无味的科目。

(二)缺少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知识面狭窄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有限,很多学生接触不到外界信息,他们所了解的西方文化仅限于教材中讲授的东西,缺乏课外阅读和课外交际的能力,知识面狭窄。

(三)基础较差,学生缺少真实的英语表演和交际能力

由于课时不足,学生们又缺乏课后复习巩固的自觉意识,往往学了后边的知识就忘了前边所学的知识,英语知识衔接不上,基础较差,给以后英语的学习造成了困难,这样就直接影响了英语的表达和交际能力,很多学生到了小学六年级还不能用基本的词汇和语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英语发音不准,语音、语调不准确

由于农村小学的英语配套设备相对落后,学生们对英语发音的操练就相对城市学生而言少了很多,众所周知,在英语学习中,听是说的基础,学生们听的少,自然说的也就差了。很多学生在读英语时乡音浓重,分不清升降调。

(五)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形成了优而不精,差之甚差的局面。

学生们到了五、六年级大都会出现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成绩好的学生只是笔试成绩突出,实际运用能力并不理想,而成绩差的学生,有些甚至连英语的26个字母都认不全了。

四、改进措施及对未来的思考

通过对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以及学生呈现出的问题的分析,笔者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改进措施以及对未来发展提出了粗浅的想法:

(一)不断充实农村教师,使农村教师能与时俱进。首先,应当扩充农村教师师资力量,招录一批专业教师,同时加强对在职英语教师的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农村教师身兼数职的负担。其次,要进行城际、城乡互动交流,这样先进的理念、方法、观念才会深入人心,而农村教师的素质也才有提高的可能。

(二)认真制定教学计划,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结合农村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认真制定小学阶段的长期教学目标和计划,以及每一学期的学期教学目标和计划。多花一些心思来考虑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地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教学。真正运用好集体备课的平台,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制定出针对本校学生情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活动。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仅仅靠每周两三节课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坚持举办课外的英语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多读、多写、多听、多说。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让学生相互学习,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尽量争取社会各界的帮助。由于农村条件艰苦,设施落后,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还应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帮助,动员各大企业、个体等举办爱心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先进的学习设备,尽量多为农村的孩子们争取一些学习英语的硬件设施。

五、结论

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虽然各个农村地处的位置不同,学校的环境、条件以及学生们的素质也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农村小学孩子们的英语整体水平要低于城区的孩子们,而且差距在逐渐加剧,因此,如何搞好农村小学英语的教育,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希望笔者以上的粗浅分析能够对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改进有一点帮助。随着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相信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一定会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富根,我省农村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困难及其出路[J];广东教育(综合办),2007,(6).

篇8

摘要:本文从四川南充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出发,通过调查与走访,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思考和分析,并试图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对南充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键词:南充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南充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交通便利,是著名的丝绸之乡,有“西部绸都”之称。南充地区人口众多,是四川除了成都以外的第二人口大市,下辖5县1市(蓬安县、西充县、南部县、营山县、仪陇县和阆中市),地理位置上与成都、重庆形成了一个黄金的三角形。201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在四川省排第5位,与省内其他二级城市相差不大,但与成都、重庆的差距巨大。南充在文化艺术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被称为川北民间艺术三朵奇葩的川北灯戏、川北皮影戏和川北大木偶戏都源自于南充,另外川北民歌也是风味独特,都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近年来,随着南充产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在音乐教育工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南充农村人口众多,因此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在南充地区来说显得相当重要,但这也恰巧是南充中小学教育的薄弱环节,距离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任重而道远。笔者凭借在南充从事音乐教育研究近十年的经验,深入南充农村乡镇学校进行走访与调研,从中了解到南充地区农村音乐课程教学状况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1 南充地区农村音乐教育现状

(1)各方面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都存在误区。从社会方面来看,相关的职能部门只以升学率来片面的看待学校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工资中的绩效部分也只与文化课成绩挂钩。在学校方面,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所谓的“主科”,也就是考试科目来进行,把有限的财力、物力、时间、师资等资源都投入其中。部分南充地区农村中小学非常不重视音乐课程,他们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随时可为文化课让路。所以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开设音乐课,就算有些学校开设了音乐课,但实际也形同虚设,只有上级部门来检查的时候才会临时安排音乐课。在家长方面,农村的孩子上学的直接目的就是上个好大学,走出农村,将来去条件优越的大城市去生活。因此,在许多的家长眼里,音乐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只要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就够了,其他课程都无所谓。在学生方面,通过深入南充地区多所农村中小学调研,发现孩子们其实是非常热爱音乐的,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大多数孩子都表达出想上音乐课的要求。在他们对课程喜欢程度的排序上,音乐能够排在第二位,排在首位的是体育课。

(2)在教师方面问题突出。首先,音乐教师负担繁重。由于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极其有限,特别是在小学里,音乐教师往往除了要任教音乐课程以外,还要肩负起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有的音乐教师甚至还同时兼任班主任工作。繁重的文化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让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无法顾及音乐课教学。其次,音乐教师非常缺乏。由于南充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设施落后,对优秀师资的吸引力有限,所以大多数南充地区农村中小学都只配备了一名音乐教师,而且以女性居多,如果这名教师遇到休产假或者因其他情况请假,音乐课就会无限期停上。再次,音乐教师待遇较文化课教师有所区别。如今南充地区义务阶段的教师都实行了绩效工资,其中有30%是根据教学成绩来考核和发放的,虽然需要音乐教师组织或参与的学校文体活动较多,但均未折算和纳入绩效考核的课时数,而音乐教师却因为课少甚至没课可上,导致这部分工资无法发放,音乐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严重下降。此外,音乐教师不重视科研与再教育。笔者通过与部分教师的交谈中了解到,南充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不开展教研活动,对“国培计划①”也反应平淡,报名并不踊跃。很多年才搞一次区域性的竞教比赛,完全是应付评职称而进行的竞教,也不需要精心的准备,目的只是去拿个证书,达到评职称的基本要求就够了。在发表教育科研论文方面,就少之更少了,笔者询问了数名音乐教师,他们在近5年内的科研成果基本都为0。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南充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科研要求不高,没有像中东部部分地区按年划拨科研任务及目标,教师只要上好自己专业领域的课程,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就算合格。

(3)社会捐赠系统不完善,常常赠非所需。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受到影响的学校,大多都得到了国家灾后重建资金的扶持。南充地区很多的农村中小学都重建了新的教学楼,并由其他省市和地区的援建单位捐助了最新的教学设备、仪器等等。数码钢琴教室、多功能排练厅、舞蹈房等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学校才具备的教学设施开始在四川农村中小学中普及。另外,南充虽然是个人口大市,但经济却欠发达,许多农村孩子的家长为了生计都远赴沿海或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作,留下子女在家乡跟着爷爷奶奶们学习和生活,也就是俗称的“留守儿童”。专门针对四川地区留守儿童就读学校而定向扶持的“阳光育苗工程”、“彩虹工程”等项目,也给南充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提供了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设备先进了,但问题也随之产生了。就是想要的设备得不到,不想要、不会使用的设备又源源不断送过来。这不仅是南充地区中小学教育中的单独现象,而是已经成为社会捐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这也暴露出了我国社会捐赠中流行粗放型捐赠方式的一大弊病。送来的电吉他、电贝司、数码调音台等设备,农村音乐教师没有经过培训根本就不会使用,更别说教孩子了。本来学校需要几台古筝,结果送来几台架子鼓;需要一台钢琴,却送来一批吉他,很多时候都是赠非所需。究其原因,社会捐赠的物资和设备一般都由捐助单位或企业自发购买,然后捐献到市一级的教育主管部门,然后由教育主管部门分配给各个辖区的农村中小学,这种捐赠都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因为这个问题,笔者专门走访了本地教育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是:“别人有心捐赠都不错了,也不好意思找捐赠单位主动要求什么。”

2 针对南充地区农村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发展对策

(1)改变社会各界对音乐课程歧视的观念,共同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音乐课程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南充地区的农村中小学中根本没有意识到开展音乐课程的重要意义。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审美体验、文化传承、社会交往和创造性发展四个方面。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中,必须有音乐教育的一席之地,以促进音乐教育与其他各科教育的共同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首要的问题是改变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及家长在农村音乐教育中的不良教育观念,让他们意识到素质教育在农村音乐教育中同样重要。要着眼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能够积极而正确的处理文化课与艺术课程的关系,实现以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的转变。同时,在学校教育中要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积极作用,及其在农村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让农村音乐教育正常而有序的开展起来,使其成为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主力军,着力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新一代,达到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深远意义。还要通过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文艺活动和比赛积极的向家长宣传艺术教育的功能,争取获得家长的认同和支持,为学校的音乐教育奠定坚实的社会舆论基础。

(2)为农村地区音乐教师减负并提高待遇,同时重视音乐教师的科研与再教育。首先,要着力解决音乐教师负担问题,使农村音乐教师从繁重的文化课和班主任工作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将自己的专业优势发挥出来,并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音乐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中来,从而实现新课标中普及素质教育的目标。其次,应该按付出教师付出劳动的多少,而不是完全以“主科”和“副科”来划定绩效工资的发放标准。应将音乐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也纳入绩效工资的考核中去,努力提高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再次,中小学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以外,科研能力也不能忽视,开展科研,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往深层次发展。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的之处: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说明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和学问,同时还要兼备与教师职业相应的品格与专业技能,要有对基本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的深刻认识,还要有不断进行思考和改进教育工作的能力。科研就是培养教师进行思考和改进工作的最直接最合理的方式。随着中小学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深入,音乐教师面对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材的变革及课程功能的转变,这就要求如今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科学的使用教材,而且还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甚至根据民族、地域等特点开发出最合适的校本教材,这些都是需要有科研能力的应用。此外,还要鼓励教师多参与各种形式的再教育活动,随时进行必要的知识更新,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

(3)建立捐赠需求制度,避免盲目捐赠造成资源浪费。民政部在2012年针对社会捐赠制度混乱的情况,下发了关于完善捐赠导向机制的通知,要求各地建立捐赠需求的制度,及时将受捐地区所需的物资公布,以引导公众有针对性地捐款捐物,避免物资浪费。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也应效仿民政部的举措,建立捐赠需求制度,避免受捐学校“需要的得不到,不需要的对成山”的情况重复发生,要减少甚至杜绝“赠非所需”现象。因此,必须构建捐受双方的沟通机制。受捐方应派出代表,与捐献方进行讨论和协商,将最需要的设备提供给捐助方,由捐助方自主选择所要捐赠的设备。

3 结语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长期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只要重视音乐教育,就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符合时展要求的综合性人才。本文通过调研的亲身体验,分析了南充农村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认真细致的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源头所在,以期能引起广大教育界同仁的关注,共同推动南充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注释:①“国培计划”是“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简称,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目的是提高中西部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徐文.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2] 秦朝阳.咸宁市农村学校音乐教育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12(4).

[3] 刘永武.以生成性策略加强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J].艺术教育,2012(5).

[4] 吴晓红.浅议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J].艺术教育,2011(4).

[5]农村音乐教育的弊端及对策 [J].教育与职业,2011(26).

[6]夏小玲.音乐教育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心身健康的调查报告:来自咸宁市咸安区横沟中学和横沟小学的证据[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2).

篇9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本文主要针对相关的场地设施的缺乏以及师资力量的薄弱两个方面进行探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现状

1.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

健全的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的保证,但是在许多农村小学相关的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极大地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开展。许多农村小学的体育场地就是一块小小的操场,外加两个篮球架,其他的体育设施都不具备,体育器材也严重缺乏。其简陋程度显而易见,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

2.专业体育教师的缺失

由于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师也多是“兼职”,专业的体育教师严重缺失。绝大部分的“兼职”体育教师根本不熟悉相关的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认为体育课就是带着学生在室外“活动活动”,有的教师甚至占用体育课上其他课。由此,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二、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1.积极开发体育教学资源

就农村小学而言,体育场地设施及相关器材等体育教学资源严重缺乏,对此,教师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应根据教学需要积极开发体育教学资源,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如学校没有田径场,田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校周围的地形,让学生顺着山路长跑来进行跑步锻炼。再如学校没有专门的投掷铅球的场地,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到小河边进行扔石子训练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实行教师专业化

实行教师的专业化是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农村小学专业体育教师缺乏的问题,学校应积极寻找对策。一方面可以尽量向上级部门争取专业体育教师的配备;另一方面加强对“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对这些“兼职”体育教师进行相关体育教学的培训,力求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教学的方法及技巧,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是不容忽视的,针对目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广大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究,力求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参考文献:

[1]曾理.中国农村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3.

篇10

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一)体育课课时不足

根据我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方针要求学生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然而广大的农村学校中教师紧缺,重抓教学质量,有些学校开设的课时不够,或把体育课当成学生的自由活动课。

(二)体育教师不足,专业水平不高

山区学校,学校布点分散,学生数少,绝大多数是一个年级一个班,一个老师全包干,没有专业体育师资队伍,造成农村学校存在大量不合格的兼职体育教师,偶尔有专门体育学校毕业的新分教师也要包干一个班的所有课程,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特长。另外由于社会的偏见,不公正的待遇,造成了一部分已在体育教学岗位的体育教师流失。因此,这种局面无疑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三)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农村学校的体育经费远远满足不了正常开展体育的需要。虽然近些年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较大,但是对体育经费的投入,满足不了体育教学的需要。

(四)认识不到位,领导不重视

某些学校领导对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态度,把考试成绩作为考评的主要指标。学校直接给班级排名,将学生的考试成绩直接与教师的评优、晋级挂钩,过分强化了统考教学科目成绩。为了保证升学率,以牺牲体育为代价,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文化课的学习。认为农村学生离家和学校较远,走的路多,学生体质好,所以就不需要体育了。学校领导重视文化课,轻视体育课。

(五)体育场地窄,器材少

山区农村学校学校规模越小,由于历史原因,学校校园面积普遍较小,有的学校为了保证文化课的正常进行,建校舍就把校园基本占完,学生无活动场地,资金不足,对体育器材的配备较少,场地、器材严重紧缺。而许多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更是严重不足,教师教法单一,学生爱好体育但不愿意上体育,许多体育课变成了自由活动课。远远达不到《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对农村学校所规定的要求,体育活动场地小,器材十分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体育活动的需求。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难以开展。

二、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

多方筹集资金,把体育经费预算在教育经费中使用预算中、并固定占一定比例,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想方设法扩大校园面积,修建体育教学场地,添置体育教学设备,确保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课程的正常开展。

(二)转变思想观念,完善管理制度

纠正教师对体育教学的轻视现象,乡镇中心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体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制度,对各村完小的各类体育活动细化指标,促使学校加大对体育教学的研究,把体育教学工作纳入对学校、对教师考核的重点内容,加大奖惩力度,促使教师全员积极参与。

(三)加大力度,建设队伍的

积极争取配备专职体育教师,并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专职体育教师的特长,以校本培训为基础,让专职体育教师对兼职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全体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制订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拓宽培训渠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稳定教师队伍。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地参与各种自学、函授、培训等继续教育,提高思想觉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四)结合实际,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