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职学校;平面设计;课程设置;改革
现阶段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飞速发展,国务院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要结合时展趋势,大力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会对专业生存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为了促使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更加贴近,课程设置实践性得到提高,需要积极改革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
1企业对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1.1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当前,平面设计行业涉及面广,对消费及经济增长起到了有效促进作用,如广告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画册设计以及网页设计等都属于本范畴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三个层次划分平面设计行业,印刷厂、写真公司、小工作室等属于低层次的设计,专门的设计公司、广告公司等则属于中层次的设计,现阶段属于高层次具有专业设计资质的企业还较少。而从行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可知,对于大众传媒及设计行业来讲,如报纸、杂志、出版社、广告公司等,属于平面设计工作的不同层次,具有较大的人才需求。现阶段平面设计从业人员队伍体系中,只有部分人员接受过系统的平面设计专业培训,而有一部分设计人员却并非相关设计专业毕业,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高校设计专业开设年限较短,培养出来的平面设计人才较少,庞大的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对于职业学校来讲是一个极大机遇,需要创新专业课程设置模式,结合市场需求,将培养低层次与中等层次平面设计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1.2平面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素养要求
现阶段的市场中,对具有较高技能水平、较强创新意识及责任心的人才需求量大,但是很多平面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却处于失业状态,找不到对口工作,存在着严重的供需矛盾。企业需要高端和低端两种类型的设计人才,前者设计水平和艺术素养较高,能够独立开展项目设计;后者从事较低层次的工作,没有较高的设计要求。职业学校需要顺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科学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保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够加入到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工作中来。具体来讲,包括如下方面的能力要求。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它是平面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为该专业涵盖了诸多领域的知识,有机综合了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艺术创意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平面设计的开展,除了让人们获得视觉享受之外,还借助数字技术将相应信息与理念传达给消费者。因此,平面设计需要有机融合信息传达和视觉审美。其次,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企业要求设计从业人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如果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却没有足够操作能力,也无法在求职过程中获得竞争优势。因此,对于职业教育来讲,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满足职场需求。
2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和问题
2.1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
职业学校的学生群体比较特殊,文化课基础较差,职校生普遍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现阶段独生子女占据了较大比例,大多在优越环境下长大,吃苦耐劳意识欠缺,心理素质相对较差。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却不愿意动脑思考,对枯燥无趣的理论知识比较厌烦,但却乐于学习软件操作。他们的观察审美能力尚可,但是美术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参差不齐。因此,在设置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明确学习目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2.2充分考虑学校办学特色与发展需求等因素
在时展过程中,中职学校不能停滞不前,需要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将平面设计专业打造为优势专业,将其课程定义为精品课程,从而促进学校发展。在平面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需要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职业岗位的要求等纳入考虑范围,依据学校办学特点及优势,对平面设计专业发展方向合理规划。同时,还要积极联系平面设计行业实际,科学把握专业培养项目,从而制定长远规划和短期目标。
3中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目标
现阶段,平面设计行业需要专门的复合型人才,他们需具备较广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性、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等,这样必然对中职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必须结合这些能力要求,科学设置平面设计课程体系。
3.1学习基础准备阶段
第一学年,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了适合本校学生特色的校本教材,并实行弹性学分制。第一学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有语数外、政治、物理、体育、计算机基础等,尽量缩减公共课的数量。学生入学后首先应了解本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对人才的一般需求,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分制教学计划,逐步构建自己的发展方向,以此进行课程学习。鉴于中职生入学时美术基础参差不齐,为了科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第二学期开设的相关专业课有基础素描、广告设计欣赏、摄影基础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与实用性。例如广告设计欣赏这门课程,课上可以采用直观丰富的案例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二年级系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本阶段内的相关课程,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发挥辅助引导作用。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独立完成任务,且分享小组之间的作品,教师科学客观地点评与引导,这样课程理论知识得到有效传播的同时,学生也能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专业课学习兴趣的目的。
3.2专业技能学习阶段
第二学年是专业课学习的高峰阶段,让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知识。第一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版式设计、广告设计、广告摄影以及影视后期等,促使学生系统掌握平面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在教学中,加入广告设计理论,即文案策划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文案策划能力。第二学期设置的专业课程有包装设计、室内装潢设计、网页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等,譬如对于网页设计里的美工、布局以及制作等工作,要求学生有效完成,结合企业要求,开展针对性的图文信息处理等教学。第二学年结束前,学生们要通过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平面设计)考试,取得平面设计ATA中级工证书,这也是毕业的必要条件。通过本阶段的课程设置,能促使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基础学习需求得到满足,行业技能水平得到提升。
3.3专业技能实践阶段
要将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的原则贯彻到本阶段学习中,以促使学生能够独立开展设计工作,顺利通过行业考核,提升就业率。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设置数码摄影、后期特效、毕业作品设计以及岗前证书培训等课程,使学生能够做到熟练处理美化影集、写真画册以及婚纱摄影等,完成企业后期处理及数字成像等方面的要求。第二学期是学生外出顶岗实习,结合学生专业类型,在对口企业进行顶岗培训,了解和熟悉行业发展特色、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等,通过动手实践,提升业务技能水平。总之,平面设计课程具有较强操作性,不能够单单传授理论知识,需要有机结合实践操作。要结合课程要求,购置相应设备,完善机房,促使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4加强校企合作
企业与行业是职业教育的母体,因此,职业教育需要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增强平面设计专业与企业合作与交流。首先,实施引进来原则。引入相关企业的资深设计师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实训开展进行有效指导,对于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针对性指导意见。邀请行业专家,定期举办一些讲座培训活动等,将市场最新动态传递给学生。结合院校特点,引进企业项目,将其作为教学案例及实训项目,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动手实践水平。引入企业生产模式,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模拟企业工作环境,同时积极与企业合作,构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体验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与环境氛围。其次,实施走出去战略。学校要定期选派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当中,积极参与项目生产建设,熟悉企业项目的运作流程,对企业优秀管理模式积极学习和借鉴,以达到双师型教师的目的。对于计算机专任教师来讲,需要深入学习广告学方面的知识,积极努力提升个人专业素质,深化专业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5结语
综上所述,进入新时期,对中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优化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缓解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要充分考虑行业要求及学生特点,充分凸显院校优势和特色,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妹燕.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探究[J].科教导刊,2014(10):123-125.
[2]宋菁菁.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港澳经济,2016(14):55-57.
[3]淡睿.探究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艺术科技,2015(19):144-145.
[4]刘丽华.浅谈中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中的教学问题[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9):8.
篇2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改革
当前,我们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正在发生迅速的变革,教育也在进行根本的改革,我们职业学校直接承担着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重任,责任重大。我们常常站在教师的角度,抱怨学生文化基础差,不好好学习。而学生、家长、社会怎么说呢?他们说这些年商品市场发生的变化如此大,企业竞争如此激烈,而你们学校就没有变化!老师想讲什么讲什么,想讲多长时间讲多长时间,还埋怨学生不听!学生为什么对游戏那么感兴趣?对互联网那么感兴趣?因此,我们老师需要深刻反思。特别对于职业学校来讲,以学科为主、以课堂为主的传统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学生和家长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促使我们必须要在课程等方面进行改革。本文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我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方面具体的一些做法,如有不妥之处,请专家不吝赐教。
1 实施“学用合一”的教学内容改革
针对现有教材不能适应岗位能力培养的现状,我们根据国家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坚持知识与能力必需够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改革,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我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中将工业产品设计(CAD)、数字影音后期制作、平面设计、动画片制作等比赛项目的竞赛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广告设计师、包装设计师、印前制作员等岗位的应知应会纳入教学内容中。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改革,切实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学生技能鉴定一次通过率保持在98%以上,省市技能大赛的成绩一年更比一年好。
2 探索模块驱动实训教学模式
围绕人才培养层次,立足岗位能力需求,以代表性工作任务为单位设置实训模块,以驱动推进为手段,整合模块构建典型工作任务,建设满足项目实训的教学场所,编写实训项目指导书和任务书,突出学生职业技能。我把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定位为图像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印前制作员等3个岗位,设置12个模块,整合为3个典型项目。模块驱动实训教学模式的实践,巩固了学生岗位能力的熟练程度,大大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3 建立多元参与的评价模式
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突出技能考核,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双主体、重过程、企业化标准”的评价模式。
多元性原则强调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评价的内容多元化。
(1)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企业共同参与评价,其中学生主要是自评和互评。
(2)评价方式和手段多元化。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操作、作品、设计项目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3)评价内容多元化。体现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养成、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体质、文化理论、专业理论、实践操作、岗位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的综合评价;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德与行为进行全面的评价。
比如我在图像设计师这一个专业定位上,提炼了证件照制作、婚纱照制作、画册制作等3个模块,每个模块又细化为若干个具体任务。在实训过程中,每个任务都对学生进行考勤与纪律评价,每个模块组织学生对实训作品进行小组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企业师傅评价等。最后,模块包括的每个任务的考勤与纪律的过程性评价与模块作品的学生、教师和企业师傅等各方评价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出该模块的分数。期末考试时,将模块的平均分数和期末考试分值再按一定的比例计算出该课程的分数。顶岗实习结束后,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要对每一个实习生进行评价,作为推荐就业的直接依据。
篇3
【关键词】元素 造型 语言
速写最大的优点是快速表现,而设计前阶段需要创意草图,并通过对草图的不断探索与修改来实现创造性思维的运作与深入的过程,这种过程实质就是速写的过程。分析平面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就会发现该专业的特点就是对图形元素的组织运用,设计师在设计时所掌握的图形元素越多将拥有更广阔的创意素材选择空间,因此要让学生在很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图形表现是普通素描课程无法完成的。速写能培养学生绘画概括能力,使他们能在短暂的时间内画出对象的特征。通过速写能提高对形象的记忆能力和默写能力,为后面课程提供创造设计的基础。
一、通过速写完成图形元素收集,做到多临摹、多默写
首先,是图形收集,采取写生和临摹两种训练方式进行。需指出的是由于平面专业的元素收集对象范围宽广,而身边的可写生对象有限,大量的练习还要靠资料临摹来完成,如相关书籍、图片或影视资料、电脑网络都可提供素材。学习过程中应注意进行分类,平面设计的素材涉及内容广泛,为了更加科学、规律地进行学习,应将描绘对象进行归类,如整体分类的有人物、野生动物、家畜、鱼类、鸟虫、交通工具、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文化用具、武器、建筑等,只有通过分类才能深入、系统地进行收集。在学习过程应注意分析对象特征,通过比较与联系来寻求认识同类的共同性及个体差异,这也是一种观察能力和评鉴能力的培养,对设计期的判断与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能力积淀。
其次,表现手段上应注意以线面结合或线条表现为主。由于时间有限,不能拘泥于局部进行深入刻画,学习中应以最简单方式表现对象属性,体现大体特征即可。线面结合表现时适当体现立体结构,线条表现主要呈现对象轮廓。还可以联系平面构成所学知识,适当主观调整画面审美效果。
最后,重视默写。默写的目的是为通过记忆把素材变成头脑中的可控元素,通过默写还可以增强对物象特征的理解和把握,这些都为后期课程学习创意图形时造型运用提供有力保障。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对所有收集素材都进行默写,特别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应用区别和联系来系统的分类。
二、 通过速写实现对形的研究,体验对形的创造性表现
本阶段训练是让思考与手的描绘来共同完成,意义在于感受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图形变化过程。通过纸上图形刺激大脑思考与图形的不断推衍深入来交替提升思维,提高视觉思维能力与想象思维能力的循环往复,以实现观察、发现、思索,强调手、眼、脑的互动,启发思维、进行创造。
第一阶段:学习时选择生活中最常见的形象入手,目的是通过造型的不同表现,体会形式语言的创造过程。例如,第一,可对同一形象进行不同风格的表达,如粗犷、细腻、简洁、繁杂、古典、现代、平和、稚拙等,练习时重视观察和感受并归纳;第二,对形象进行抽象化的造型推理,即将具象形体进行抽象画推移,可采用构成教学中渐变方法来逐步推移,意在培养设计中抽象表现能力;第三,在保持对象特征基础上,将形象进行分解并重新组合,建议用文字来练习,效果明显。
第二阶段,在前面课程的图形元素收集基础上进行造型想象力训练,教学应激励学生抛开所谓的客观意识束缚,让想象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整个阶段形象的想象不必考虑图形表现的内容和意义,专注于形的变化探索,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儿童画就是个很好例子,儿童的形象思维可以做到无拘无束、肆意妄为。虽然并非要求像儿童那样绘画,但其自由化的想象力值得借鉴。
三、通过速写对图形语言进行探索,用图说话并传递思想
图形语言指用图形形式来实现信息的交流、传播、沟通,是以特定的图样形式来表达人的情感世界,以特定的形象,如具象、抽象、意象等形体要素作为媒介,通过可视化的具体形式来表达作者内在广阔的情感及精神。图形语言是将自然形象进行概括提炼,成为抽象化、概念化的符号,使意念上升到理性的认识高度,是形象化的艺术创造性活动,以逻辑秩序的编织来进行人类情感精神的交流。
第一,作为图形语言的初步教学,可以设计一些较易明确区别词义的反义词组为课题,如美与丑、生与死、爱与恨、男与女等,用两个并列的图形来显示其相反语言效果。相反的词义有利学生理解和表现,同一组词语表现时可要求改换不同角度和思维来创作出尽量多的方案,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一语意的不同表现语言方式。并通过同一组词用更多的图形解决方案来让学生打开思维,达到图形语言的初步认识和表达。
第二,在完成相对简单的前阶段练习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常用的中性词作为课题。如跑动、飞翔、观察、瞬间、矛盾、沟通等,要求学生通过细节的不同处理来表现更多不同的含义,甚至可以用抽象化的图形来表达个体感情和知觉。在练习中需要提醒学生分析课题词汇的含义和意义,通过深入思考来确立主题方向,拓展思路。
第三,图形的信息传递效果不仅可以和语言一样,而且可实现表达更有力度的内在丰富含义。在教学中,可以对单一形象的拓展来进行练习,这时,艺术性表现已不再是训练主要目的,设计速写以描述为主。避免出现依赖电脑而忽视受绘的现象,将拼贴作为创造的唯一途径。
结语
平面设计所涉元素范围宽广,速写是最佳的快速记录手段,收集元素越多,进行创意时思维就越加自由。所以通过速写来实现对图形元素的采集最为有效,而收集过程同时也是对速写能力训练的综合培养。
参考文献:
[1]魏娟,周珂.浅议速写练习对动画创作的重要作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2).
篇4
关键词:平面设计;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互联网+”国家策略的大力推进,我国社会发展急需大量优秀的互联网人才,而网页设计人才是互联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配合国家战略实施,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纷纷把网页设计设置为平面设计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然而,随着近年来平面设计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以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当代和未来社会对网页设计人才的要求,而忽视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会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对平面设计专业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的探讨十分重要。
一、教学现状分析
平面设计教育在我国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其人才培养方法备受各方关注。网页设计是一种新兴的数字艺术,它的创意取决于企业的文化属性和互联网的特色,它是一种附属于互联网、融合艺术与技术的新型设计形式,它的界面设计从平面设计入手,内涵却远远超出了平面设计概念,既要注重界面中的平面构成元素,又要考虑用户体验,还要注重各页面链接的空间关系和视觉协调性,从而成为具有互联网特征、综合性的平面设计。目前,国内各大本科院校多依据所属专业确定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侧重点。计算机类的侧重代码编程,注重培养网站后台人才;艺术类的侧重界面规划和美化,致力于培养网站前台、网页美工。但各专业在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上主要存在以下两种现象:一是“轻维护、重美观”,培养出的学生多注重静态页面的艺术性,不在乎是否有利于后台维护;另一种是“轻线下、重线上”,部分学生往往只在意屏幕的视觉效果,对线下互联网用户的需求了解不够。这导致他们设计的网页界面看起来很漂亮,链接也很流畅,但实用性不强,更不利于线下产品的开发。因此,对平面设计专业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
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教学内容上进行调整。新的教学内容调整为艺术理论课程和软件实践课程两大模块。
1.艺术理论课程模块
艺术理论课程模块的知识点分为三部分:网页设计的功能元素、网页交互设计、网站品牌形象的美学塑造。网页设计的功能元素是网页界面设计的基础元件,了解功能元素的特点、作用及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网页设计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页设计的功能元素有背景与底纹、按钮与控件、页眉与页脚、导航器和目录、功能板块和广告位等,这些功能元素依靠文字、图片、色彩、多媒体和超级链接实现。这些功能元素的形式语言设计遵循传统平面设计的设计原则,又和传统平面设计有很大不同。如,传统平面设计多以印刷为最终呈现方式,作品尺寸是固定数值,而网页设计是以用户的显示器为最终呈现载体,所以作品的宽度不宜超过显示器宽度,高度可以任意,但只能显示一屏的高度,随着浏览者拖动滚动条,作品的显示高度随之变化。用于传统平面设计中的色彩在输出过程中是以印刷色CMYK形式出现的,而网页设计中的颜色是RGB模式,是标准的光色。因此,教师在此部分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网页设计各功能元素的作用与特点,还应该指出它们与传统平面设计中相对应元素的异同,让学生在区别中学习。交互设计是网页设计最为重要的功能设计。交互设计源于工业设计的概念,原来的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没有交互设计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让教学内容与市场接轨,在调整后的教学内容中新增了这一知识点。此部分教学内容包括用户体验研究、层级结构设计、流程设计等,通过模拟用户上网实际操作进行分析,找出用户的关注点,确定网站特色和栏目,将站点ID、栏目、实用工具、搜索引擎等交互设计元素和平面设计知识结合,将功能设计教学落到实处。品牌化建设是企业视觉形象设计的延续和拓展。和大多数线下公司一样,优秀的网站也需要塑造品牌形象。从企业文化和性质入手,树立准确而独特的网站品牌形象,有利于企业在互联网上从同类公司中凸显出来,提高上网者对该企业网站的浏览兴趣,增强上网者的浏览记忆,促进该企业的宣传推广。在艺术理论课程模块教学内容中应渗透品牌形象概念,将此概念应用到网页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无论是网页LOGO、网页色彩还是版式和导航等设计,都应该保持品牌形象的一致性。
2.软件实践课程模块
软件实践课程模块包含两部分:“新网页三剑客”和常用简单代码识别。Fireworks、Dreamweaver、Flash是传统意义上的“网页三剑客”,过去网页设计的教学基本是对它们的学习。这虽然具有普遍性,但对不同专业学习的针对性不强。结合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现有软件掌握情况(Photoshop是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必修基础软件,多数学生已掌握它的基本操作技巧),把此部分内容调整为“新网页三剑客(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的学习。简单地说,就是根据界面规划草图,用Photoshop制作出精美的静态界面效果图,并在此基础上再次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切片、优化和输出Html文档,用Dreamweaver进行版式美化处理和超级链接设计,最后用Flash做特效替换,最终做出具备跳转链接功能的动态网页设计效果图。平面设计专业最终制作的网页设计作品需要软件工程师根据动态效果图代码编程上传,这样才能更好地在互联网上呈现。为了更好地与后台工程师沟通,把动态效果图设计得更准确,网页美工师需要了解一些常规编程代码知识,但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多是文科生,数学和英语的掌握水平普遍不高。对此,在代码教学内容上应选取一些常用的、简单的代码语言,并结合Dreamweaver的Html标签和CSS规则的使用方法,利用框架,对现有模板进行优化和美化,提高网页设计动态效果图的实用性。
三、以项目教学方法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将社会项目、经典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并分层次逐级深入。
1.第一级:精选案例、分解任务阶段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网页设计所需掌握的相关知识点,精选典型实际案例,引入教学环节。分解项目到每一个知识点,边教边练,将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并逐一讲解。教师选择的案例要具有吸引力、综合性,能涵盖知识点,案例不需要多,两三个即可。教师在讲授案例时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解惑,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以具体分解任务作为驱动,进行教、学、练的课堂活动。此阶段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第二级:项目分工合作阶段
此阶段将学生分成若干设计小组,几个小组共同承担一个项目,每组在项目中的任务各不相同,各小组分工协作,大家共同制订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推举大组长为项目总负责人,负责最终方案的定稿和项目材料的整理。在项目设计的整个环节中,每个小组拥有充分的自,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各小组成员共同面对随时出现的问题,合作完成任务。这样的交流过程使每名学生都能参与项目设计活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在这种交流中,所有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产生新的创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激情和探索冲动,加强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为他们以后步入社会打下了基础。教师在这个阶段应该全程监控,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表扬优点,发现不足,汇总各个组项目实施中的共性问题,对共性问题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软件操作集中补充讲解。
3.第三级:对接社会、校企合作阶段
平面设计专业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输出合格的互联网网页设计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对此,平面设计专业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对接社会、加强校企合作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企业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聘请企业网页设计骨干作为指导教师参与网页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学校也可以组织部分优秀学生组建设计团队,成立工作坊,工作坊可以按照企业模式管理、运营,承接校外的网页设计项目。此阶段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接轨能力,为学生对接社会提供条件,将企业文化和行业规范引入教学,实现校企无障碍对接,真正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平面设计专业网页设计课程更要紧扣时代的脉搏,求实创新,不断地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创新教学方法,及时将最新案例和相关知识点引入课堂,最终培养出满足“互联网+”国家战略实施需要、具有综合素养的网页设计高级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美)贾森•贝尔德.完美网页的视觉设计法则(第2版).石屹,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范双南,李希勇,万宏辉.现代设计基础——21世纪艺术设计专业规划教材Dreamweaver网页设计.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9.
篇5
关键词 平面设计;非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3-0104-02
随着教育改革的开展,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呈现出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相结合的格局,重视技能表现的同时,考核创造性思维已成为教学重点和热点。培养创造型人才是当前教育的新主题,创造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它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在多种答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
随着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平面设计工作依赖计算机的程度越来越高,图形绘制、图像处理、印刷前期等工作都已经到了离不开计算机辅助的程度,计算机甚至成为平面设计工作的前提和主导。由于计算机普及程度的提高,是一些应用软件获得了大量的支持,形成了主流趋势,在平面设计的教学中,发生了重大的工具革命,使得制作手段的教学内容必然地偏向了专业的应用软件。
针对非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他们大多没有艺术熏陶,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平面设计涉猎面广,内容不固定,创造性强,艺术修养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时他们主要侧重平面设计的制作工具的掌握而往往忽略了平面设计中的设计理念的培养与创造性的锻炼。二是平面设计要求我们要有开阔的眼界,涉猎大量的中外名家名品,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使学生学好平面设计课程,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及审美能力的培养。
平面设计是指通过印刷过程,以印刷加工为载体的设计,因此又称为印刷设计,形式大致可包括海报设计,书籍杂志,装帧设计,商标设计,广告宣传设计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页设计也被列于平面设计之中。从技术上讲,平面设计不仅要掌握传统的设计工具,如画笔,绘图笔和相应的度量工作外,更要掌握电脑和绘图软件等现代的设计工具及相关的印刷技术工艺知识,因为这种非常高效、高质量、便利的工具将被这广泛地应用于平面设计中。本文对一个非艺术设计的学生如何学好平面设计课程进行了论述。
1 认识自己――培养学习兴趣
首先要对平面设计感兴趣,试想一下,如果不喜欢某件事情,那么就不会为之去付出心血和汗水,那么在这方面就会很难有所成就,只有喜欢某件事情才会无怨无悔的为之奋斗。
2 日积月累――建构知识体系
设计是一个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对于对于非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只有兴趣是不够的,还应该有:
第一步,从点、线、面的认识开始,学习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透视学等基础。我们需要具备客观的视觉经验,建立理性思维基础,掌握视觉的生理学规律,了解设计元素这一概念。
第二步,非艺术设计学生缺少对传统课程的学习,如陶艺、版画、水彩、油画、摄影、书法、国画、黑白画等等,不管如何这些课程将在不同层次上加强了学生设计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最关键的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艺术,更重要的是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但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培养这些能力必须依靠学生大量阅读和查阅资料。
第三步,要有务实的工作态度,不可眼高手低,要脚踏实地,不折不回。教导学生既然选择了平面设计这一行业就意味着要为之奋斗,踏踏实实好好干一定会干出成绩的。
第四步,要能辨别设计的好坏,通过对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不知不觉学生已经进入了设计的模仿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设计水平很不稳定,有时困惑,有时欣喜,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多创作多看多练进步就很快。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导学生要敢于打破常规,培养学生的创新力。
3 强化练习――掌握设计软件
学好设计软件也是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关键所在,对应着就要先学会一些软件, Photoshop和Coreldraw是当之无愧、最重要的软件,还有很多大家也应该会,比如Illustrator,Pagemake等等。这一部分大家的学习兴趣很浓,应用软件都是相通的,也容易上手,用软件作出一个实例也会感觉很有成就感。以下对如何学习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论述。
3.1 打下扎实的功底
对于Photoshop,Coreldraw而言,特别是Photoshop,扎实的功底,娴熟的操作技术与技巧,扎实的技术功底是创意的基础,有时我们想到了怎样的构思,但就是做不出来,或做出来的效果相差太远,就表现不出来自己想要表达的效果,虽然Photoshop,Coreldraw已经会了,但都是对其不熟造成的。只有好的创意,而无法完全表达,那就等于没有,因此,学习Photoshop等软件的第一阶段就是认真学习基础知识,打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3.2 模仿
都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刚开始接触,就“眼高手低”看到别人的作品,就想做出别人的那种效果,有目标有想法是对的,但没有掌握基础的东西,一步登天是很难的。那么无论对于哪种类型的学习,模仿是必然要经过的过程,学习平面设计也要模仿,就像学书法,学功夫一样,都要照着别人的样子去做,在模仿的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不仅能够牢固掌握软件的功能及命令的应用方法。还能掌握许多只有通过练习才能掌握的操作技巧,以些来提高操作的娴熟程序。多模仿别人的一些优秀作品,慢慢的我们学生就能自己创作了。
4 多做多练――培养设计素质
平面设计,就是一个经验的问题,多做、多看、多学,就会做得更好的。还要看设计是否有创意,技术是把创意展现出来的基本条件,两者缺一不可。要从事平面设计专业不仅仅只学会几个软件就可以了。创意来自灵感,而灵感来自于生活,需要对生活的体验,并能从中发现灵感,更要学会去创造。
平面设计工作是一个主观认定强的创意工作,大部分的平面设计师是透过不断的自我学习来做进修、提升设计能力。譬如,平时就要多注意各式各样的海报、文宣品、杂志、书籍等的设计手法并加以搜集,或是上网浏览其它设计师的作品,以激发自己的设计灵感。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 平面构成 创造思维 教学
“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一词是在科技的日新月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每天都在接受着大量的视觉信息而逐渐进入视觉传达时代的大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功能是借助视觉符号向人们传达信息,它不同于语言文字所进行的抽象的传达,它是一种图像的传达。视觉设计的过程是设计师将自己的思想和设计理念向视觉符号转变的过程。它的信息涵盖量是非常丰富的,涉及的学科领域是非常宽泛的,它不仅包括包装设计、印刷设计、招贴设计、CI设计,而且还包括影像设计、展示设计诸多领域,在这诸多领域中不论是立体设计还是平面设计,都与平面构成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平面构成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一门以研究在二维空间里形式美法则及构成规律为主要内容的设计基础课程,它通过对造型要素进行理性的分析和严格的形式构成训练来培养学生对造型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以此来启发学生们的设计灵感,它是学生顺利进入设计状态的引导课程。
作为视觉传达专业基础设计理论课程平面构成的教学,如何与其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一直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由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专业特点,我们的平面构成教学模式也应针对其专业特点和教学要求进行一些相应的研究和思考。笔者认为,应将教学模式转变为既注重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又注重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敏锐的分析辨别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的训练,使课程内容的安排尽可能具有专业的针对性。
一、高等艺术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现状分析
如今,许多高等艺术院校的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模式往往处于对平面构成基本的形式要素、构成法则等理论知识讲授得比较多,对不同专业知识的延伸性讲解比较少的教学模式。即使有一些拓展也只是停留在设计的普遍理论上,而没有对视觉专业的本身特点相关联的探讨性讲解。这很容易造成学生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训练的缺失。这对学生进入专业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二、学生自身专业素养的分析
“平面构成”这门课程作为设计基础课程往往被安排在学生还没有接触专业的学习、对专业知识知之甚少的状态下。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象的思维模式,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被动思维状态,这也为平面构成的学习造成不利因素。因为这门课程恰恰更多的是需要学生主动的拓宽思路运用理性的、抽象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的过程。这种理性的分析概括能力、抽象地提取事物本质再进行创作的设计思维能力,正是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所不能缺少的专业素养。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设计思维也一直是平面构成课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科学合理地安排“平面构成”的教学内容,注重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内在联系
1.注重平面构成基本原理与视觉传达设计思维的内在联系
伴随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视觉设计作品的欣赏要求已从技术水平层面和视觉感官层面转向思维的原创性、创造性的层面上。这也促使平面构成教学要紧跟时代的要求,改变以往仅对课程基本原理的讲解模式。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把课程的基本构成原理与视觉传达的设计思维的结合上,对不同的构成形式所蕴含的设计思维的讲解上来,为学生早日进入设计思维架起桥梁。比如在讲授点、线、面构成原理时,既可以对招贴作品、标志作品、装帧作品进行设计元素和构成原理实例分析,还可以让学生寻找一些案例,对其从点、线、面的角度进行反向的实例分析,这样比以往的仅仅就点、线、面本身进行抽象的作业训练更具针对性,学生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与本专业的联系。在讲到近似这一原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包装产品的设计,比如迪奥、法国法布里化妆品的包装设计,他们通过手提袋、外包装、瓶体等相关产品的近似设计,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品牌形象。
2.注重创造思维的培养
基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身特点要求设计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创造思维素养的原因,促使平面构成课程在对基本原理进行讲解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与训练。通过学习使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得到发掘,从而形成独立的、开放的设计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不是天马行空、毫无方法可以遵循的。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点做了一些尝试,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首先笔者会为学生提出一个命题或一个基本图形,以此为起点展开想象,在这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展开联想进行创作。通过这一训练,锻炼了学生的非常理性思维、抽象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等,使学生摆脱常规性思维的束缚,产生许多创造性设想。其次,让学生以一个主题或一个理念为中心,从多角度、多视点进行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以此锻炼学生对一个事物的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对事物的整合能力。
3.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引用
视觉传达所创造出的作品不仅具有其物质利益,同时也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它不仅对人们进行物质消费的引导,也对人们的精神文化领域进行隐性的引导。特别是在西方文化强势入侵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的设计有必要也有责任担负起对中国文化与精神的传承。虽然平面构成其教学体系源于西方的教学体系,但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将其与东方理念相融合,寻找到它们的契合点。比如在给学生进行“形式美法则”讲解的同时,可以引入一些中国传统的“意向韵味审美方式”和“人文关怀”的内容,让学生既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又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包容性。在讲授基本形时,还可以通过有意识地为学生留一些规定性思考练习,让学生对中国传统图案与设计图形进行联姻式思考等,来培养学生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设计形式相融合的设计理念。
(二)通过真实案例或虚拟课题对课程内容进行训练
平面构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效的课题进行训练,这些课题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如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标志设计、海报设计、版式设计等,可以通过此方式使学生尽早进入到本专业的设计思维状态中。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并引导学生在不断对课题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寻找到自己独特的设计视点。
(三)手绘与电脑绘制相结合的作业完成方式
传统的平面构成作业的绘图大多采取手绘的方式,这样存在着工作效率低、作品缺乏工整性、不利于修改的弊端。由于当今许多视觉传达的设计作品的制作都是借助电脑绘制完成的,所以我们也可以在“平面构成”作业的制作中引入电脑的应用,使手绘与电脑制图相结合。在创意草图阶段运用手绘,在绘制成图时可以借助电脑这一方便快捷的方式,利用电脑中专业的设计软件Photoshop、 illustrator 等来代替传统的手绘,这样既方便又快捷。使学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运用到创意上,又有利于学生早日接触电脑绘图软件,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基础。
(四)建立多角度的作业评价方式
建立开放型的讲评方式,改变以往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讲评模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创意草图成形阶段,请学生对自己的创意进行自我讲评,通过此方式既可以使学生对基本原理进行梳理、总结,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锻炼,以适应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对综合能力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作业完成阶段,可以让学生相互讲评,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讲评,明确提出作业中的优点与不足,予以借鉴。通过此多角度的评价方式既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又营造了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平面构成教学中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些思考。笔者相信,如果平面构成教学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适应专业设计发展的需要为目的,把理论学习和本专业的特点相结合,就一定能起到作为设计基础课应起到的作用,为学生向专业设计观念的转变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杨冬梅.平面构成教学改革初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6.
[2]刘书堂,周大光.平面构成法新解[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约翰尼斯·伊顿.设计与形态[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4]倪洋.平面构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5]朝仓直已.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6]于宵.从具象到抽象——关于平面构成教学方法的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0(6).
篇7
关键词: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
自上世纪90年代后,各大技术和艺术院校逐渐引入计算机这门课程,并将其列为必修课。进入本世纪后,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已经和设计类的课程逐步融合,特别是大量具备强大设计功能的设计软件被开发后,平面设计的过程不仅变得简单,而且更具视觉化。所以,面对计算机技术大量运用和普及,平面设计领域正在飞速的变化。那么,为什么计算机能够促使平面设计发生变革,它又能为平面设计带来哪些变革?
1计算机在平面设计领域的优越性
1.1计算机的高效率和精确性
使用计算机进行平面设计,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还可以提高结果的精确度。因为计算机可以利用其自身具备的强大的图形绘制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文字输入软件来精确地展现图形,合理地控制图形的大小、尺寸、颜色外观等,这些都是传统人工方式无法比拟的。
1.2计算机的容错性和储存性
由于计算机中多数的图文制作技术软件具备对以前设计和绘制的东西进行复制和储存的功能,它不但可以避免由于人为的原因导致的数据和信息的丢失;还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错误的修改及调整,这避免了传统模式中从头再来的费时、费力。
1.3计算机的丰富性和延展性
由于计算机有强大的信息库,大多数平面设计者可以利用其中丰富的图形资料信息进行组合、变换,这就为设计者们提供了广阔无垠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尽情地去展示自身的才华和智慧,从而为其设计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资源制作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化。
2计算机在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2.1计算机在平面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一般来讲,平面设计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素描、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字体设计、摄影及图案设计等。在这些基础课程中,计算机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比如,计算机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准确、快速地完成平面构成课中的“重复”单元作业和色彩构成课中的“渐变”作业,不但将渐变的效果和色彩效果准确地展现出来,同时,还使得传统耗时耗力的手绘方式转变为一项简单、快速的工作。再如,在摄影课程和图案与创意图形课程中,计算机也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它利用相关软件将复杂、繁琐的暗房技术取代,使得摄影课程的课时缩短。
2.2计算机在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一般来讲,平面设计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包装、书籍、广告、VI以及网页等的设计。在这些专业课程中,计算机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但促使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发生着变化,也使得课程的实现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和通俗。比如,在书籍设计和包装设计两门课程中,计算机使得设计过程变得简易化。
3加强计算机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应用的措施
3.1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
对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是指能够对信息进行鉴别、判断,筛选出既能合乎自身需要又能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的一种素养。那么,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该如何正确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例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引导他们利用计算机网络强大的信息库去查找信息,并让他们对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记录和统计。在让学生明白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方便、快捷的同时,培养他们系统、简明处理信息的能力。
3.2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和操作能力
在平面设计教学中,不光要加强一些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和操作能力?先是要在结合实例的基础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手段进行平面设计的课堂教学。其次,要及时地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业进行批阅,以便及时地反馈问题。最后,可以通过创造一个专题的学习网站来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展示技能的平台。
计算机设计有传统设计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它不但打破了以往的媒介技术的限制,使得设计领域不断地扩大,同时也使平面设计教学变得可以延伸和拓展,使计算机教学工作更加方便、简洁和生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职;平面设计;课程体系
2012年,在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招生资格的1288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有1116所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王晓江在《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与建议》一文中提道,专业设置高度集中,一方面说明这一专业的社会需求量较大,办的院校多,相对比较成熟和完善,但另一方面是过于集中,专业重复设置,造成有些专业供过于求。在对部分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走访中也发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设置重复,缺乏特色和优势,部分毕业生在工作能力方面缺陷明显,专业水平并不高。虽然每年职业院校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计算机类毕业生,但是现实情况是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仍然短缺。
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五年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了深入改革,确定了平面设计为该专业的一个职业领域和人才出口方向。本文以此为基础,通过科学的职业资格研究,运用“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构建了与行业企业标准相衔接的平面设计职业领域课程体系。
一、构建平面设计职业领域课程体系的意义
五年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能“一刀切”,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思维模式。平面设计较为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较之编程等课程来说更为容易。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成长可以从平面设计开始,再以此为基础追逐更广阔的发展,由易到难。
由此,在课程设置上,前三年为学生打下平面设计和其他课程基础,第四学年时可让学生选择职业领域进行强化训练。这种方式能更好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就业方向,同时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相衔接,更有助于学生学有所成,符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
二、平面设计职业领域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1.职业资格研究
职业资格,简称资格,是从事一种职业活动(有时也包括其他重要的生活实践活动)时,能够应用的并能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或潜力,包括知识、技能和技巧。资格通常通过对某一领域的职业活动、学习内容以及与人相联系的能力说明来表示。在实践中,一般通过对某一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总和来表示职业资格。通过二次文献分析、访谈、网络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行业背景、主要岗位(群)、职业岗位(群)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等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收集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整理。
2.职业分析
本研究中的职业分析主要借鉴德国的BAG法,核心是“实践专家研讨会”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BAG法的主要工作程序有:分析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排序、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等。职业分析的对象是“实践专家”,即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
3.构建课程体系
本研究中课程体系的设计构建采用的是“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该方法由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指导性专业规范Ⅰ》中提出。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设计符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由公共课程平台、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拓展课程平台、职业专业基础课程平台(职业基本知识理论、基本技能课程平台)和学习领域课程4部分组成。
(1)学习领域课程
在对当前职业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体化的深入分析,并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科学的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不同的行动领域,并最终准确确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学习领域过程中,将其对应性质相近的知识模块整合成学习领域核心技能平台课程(C类课程)。
(2)支撑平台课程
将典型任务分析记录表中的知识点具化后分类,将属于相同学科知识的知识点整合成一门基本知识理论课程(A类课);将所有的技能点具化后分类,按照所需的工作资源划分技能点,将工作资源相同的技能点整合成一门基本技能课程(B类课程),A类和B类课程共同支撑学习领域课程。
三、平面设计职业领域课程体系构建
1.专业―职业分析汇总
依据上述职业资格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企业调研等途径以及实践专家研讨会分析出的典型工作任务,汇总出平面设计职业领域岗位及基本要求和证书建议。
2.课程分析
(1)学习领域课程
将平面设计典型工作任务直接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
(2)证书课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平面设计职业领域证书选择上:可以选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也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选择相关的厂商资格证书等。在开设专业课程如《数字图像处理》《图形制作与排版》《平面设计》等的时候,可以结合学校具体情况选择相关的证书。
(3)课程体系
以上通过科学的方法,构建了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平面设计职业领域课程体系。将其融入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以行业企业标准指导教学,将行业企业真实工作项目带入课堂,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但能够增加就业率,更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有社会价值的人。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崔红珊.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与调整专业的基本原则及方法研究[A].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9.
[3]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C].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高林,鲍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5]高林,鲍洁.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09(10):4-8.
[6]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7]教育部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指导性专业规范(I)[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篇9
组织专业教师对平面设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完成调查分析报告;进行企业调研、调研内容有企业基本情况、对学校课程设计的指导、对所需员工品质的调查及中职生工作安排情况等内容;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看到陈旧专业课程不适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提出进行课程开发的新思路;社会调查→岗位群→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即根据中职生就业的岗位群设置相应课程体系,并经过这几年的调整,逐步使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与社会要求相适应。为了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跟踪调查,分析特定企业典型的知识和技能,确定具有企业特点的平面设计领域的课程内容。
二、打破课程界限,开发专业性综合实践课程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迁移能力与大学生的差距较大,特别那些对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的课程,普遍出现难教、难学现象。对于这一类课程整合,应以解决难教、难学为目标。例如:《平面广告综合实践课》这门课是以岗位培养为出发点的综合实践课程开发,是以模拟广告公司各职能的情景式实践教学,把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形式等引入课堂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轮流任职平面广告公司所需的不同岗位,负责相应工作内容,按照企业的运作方式进行模拟。从业务接洽、需求分析、创意设计、设计制作、广告投放等方面,全程由老师监督指导,利用仿真环境、模拟训练,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整个课程以项目作为主线,通过讲授项目实施全过程,介绍用到的各种职业能力,使学生对广告公司各职能有一个总体了解。这样进行课程内容整合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内容,将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能力。
三、结语
篇10
关键词:工作室;项目教学;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111-02
就业调查数据分析显示,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平面设计作品的完成还处于理论上的临摹,平面设计作品难以独立完成,不能较好地适应公司的工作方式。究其原因,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从高校毕业出来的教师缺乏行业实战经验,缺乏参与企业互动交流。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紧缺,教学设备相对落后,进行专业作品设计制作时,专业工具缺失,停留在简单电脑操作的单机环境。传统模式下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不重视与技术、市场、社会的联系,专业课程开设与企业实践的衔接不够。
为改善当前学校培养目标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的困境,本校尝试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实践课教学中开展基于工作室的项目教学。在工作室的实训环境下,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实现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以承接平面设计商业技术项目为主要教学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在企业指引下,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训练专业技术和培养职业能力。以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探索“课程设置职业化”和“能力训练岗位化”。
一、平面设计专业工作室的环境布置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最早形式出现在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这种作坊式的教学以技术实践为主导,实现艺术和技术相结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在西方已催成熟,并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平面设计工作室的建设,应考虑工作室的功能布局和专业文化特色。装饰性陈设以美术品、影像作品等观赏性饰品为主,并注重色彩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艺术修养。工作室按功能划分,可设置五大区域,包括手工制作区,摄影区,电脑实训区,会议区和展示区,还可以设置项目经理室和休息室。工作室是教学的主要场地和方式,使学生可以在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性学习。
二、平面设计专业在工作室环境下可行项目的设计思路
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把要学习的知识点融入项目中,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最后的评价,学生全程参与,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从而实现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支持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项目教学法对职业教育实训课程的教学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平面设计实践课项目的设计应该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知识技术到解决实际问题,循序渐进地展开。可分四个阶段,进行进阶性项目的设置,以求学以致用,让课堂理论融入实战项目中去。
第一阶段,对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模块整合,精心设计小型项目,注重每个项目所涉及的课本知识,把握好难度,确保学生通过努力,可较顺畅地完成项目,如菜单排版、婚纱摄影特效制作等。
第二阶段,积极承担学校和社区有关平面设计的宣传工作,如制作各类条幅标语、各类海报、招生简章、校卡、班服、活动手册、纪念册、运动会秩序册等,切实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第三阶段,参加设计网站(如猪八戒服务交易平台)的商业任务挑战,检验设计作品能否中标,领略同一设计任务的不同设计风格,取长补短,有效提高自己的实战水平。近期中标的项目有:郭绮玲同学的A4三折页宣传单张需求项目,李展鹏同学的A4对折页宣传单张需求项目,陈文俊同学的LOGO设计需求项目等。
第四阶段,承接企业项目,并定期组织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体验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氛围。近期成功合作的项目有:广州市食之原商贸有限公司网店建设和新产品宣传手册制作,万圣物资回收服务有限公司画册制作,与新天地广告公司成功合作画册制作、横幅标语设计、宣传海报设计等。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项目教学,可以让学生的设计作品更市场化、更专业化、更商业化。
三、项目引领,企业参与,实现“课程设置职业化”
1.开放式的教学,工作室即是教室,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一个开放的教学平台,它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和用人单位,把教室、课程和实践融为一体,使得课堂、教材、教学资源、教学内容、讲学方式方法也是开放式的。工作室的构建模式对照的是企业的工作模式,教室即是工作室,工作室即是教室。这使学生能更早地熟练公司的工作氛围、流程,从而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者身份转换。
2.项目式的教学,实现课程整合,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课程整合需遵循学生的认知与职业成长规律,专业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课程的开发应由企业代表与专业教师共同完成,以项目为载体,根据企业的技术标准来制定项目标准,并开发工作手册,克服了课程开设与企业实践相脱节的弊端。课程整合使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突破课程内容的单一,避免各专业课程各自为战,锻炼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3.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工作室下进行项目教学,可以把校企合作、项目实训和教学研究串联结合,拓宽实训教学的广度,专业学习的深度,实现教学、生产的无缝对接,实践教学和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四个方面可以很好地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一是企业代表参与教学,把社会需求带入到教学项目中来,实现“艺术、技术、市场”的结合。二是企业减轻了在培训方面的人力、物力,项目作业转化为产品设计,更是互惠互利。三是教师、企业、学生共同研发项目、共同参与科研活动,活跃了课堂,提高了教师科研、实践能力,从而有利于构建完善的师资团队。四是可以利用工作室的资源环境开展社会培训,扩大学校的社会服务辐射能力。
四、引入行业标准,分工明细,实现“能力训练岗位化”
1.创新岗位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工作室可以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以鼓励性学习为主,明确奖罚、分配制度和岗位职责。在岗位的安排上,可设置工作室负责人、教师团队、企业代表、项目技术组长和项目组员。他们的大概分工可以做以下考虑:工作室负责人,负责项目承接、项目总体规划和项目验收;教师团队,具体负责项目开展、教学管理和校企互动;企业代表,参与项目技术指导和项目验收。项目技术组长,每个项目小组指定一位高年级的学生作项目的技术支持专家,以提高项目效率,并减轻教师的指导压力。项目组员,组员根据市场法则设定角色,如设计总监、设计师、设计助手、设计业务等,并实行轮换制度。组员明确自己在项目设计团队中的岗位职责,齐心协力完成项目。
2.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市场对平面设计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包括三方面:专业能力,平面设计领域的基础专业能力和设计软件的操作技能。方法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独立思考、创新设计和分析决策能力。社会能力,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学生在模拟一线设计工作环境的实训场所,直接感受平面设计工作的真实情境和工作压力,缩短了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期。在项目式教学中,项目工程的规范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方式;设计项目的客观性与条件性,要求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小组合作,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设计内容要有创意,帮助学生形成创作思维;到项目实际场地考察,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与需求客户的沟通,锻炼了学生忍耐与坚持的职业素养。
3.建立职业化的多元评价体系。基于工作室的项目教学对学生的考核评价重点应体现职业化,评价主体可多元化,评价角度要全面化,注重过程性评价。一是以项目为评价单元,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量化评价,包括项目每一环节的完成度,设计理念,创新性等。二是职业素养的考量,包括团队协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工作态度,职业规范和道德的体现等。三是采用教师评价、组长评价、组员互评、企业参与评价和客户参与评价的多元主体评价方式。
五、小结
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成立工作室,把专业课程进行整合,设计商业技术项目作为教学任务,能较好地实现“课程设置职业化”。实行岗位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职业化的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能较好地实现“能力训练岗位化”。在工作室环境下开展项目教学,对改善学校培养目标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的困境,具有积极的意义,使毕业生能更好地面向市场。
参考文献:
[1]温振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索――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2]陆发芹.项目教学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