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考核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管理考核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管理考核制度

篇1

一、绩效考核制度的概念

绩效考核主要是指一种对于员工工作的效率与成绩进行一定反馈的考核评价机制,它的主要意义在于为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企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整体提升。企事业单位中的绩效考核主要是指根据既定的绩效考核标准和一定的原则来对工作人员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和考核,包括但不限于工作人员的工作业务成绩、工作行为表现、工作成果反馈及工作业务素质等,考核标准和原则就是绩效考核的制度体现。这些经过绩效考核的数据会成为日后企事业单位进行人力管理与人力调动的重要依据,为职务变动、绩效工资等问题提供一个客观的依据,在单位管理日趋透明化的今天,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设计管理原则

在对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设计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以企事业的价值贡献和能够实现的利润最大化为原则,切实体现企事业的用人标准及以企事业的发展为最终评判标准,把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业绩作为重要参考坐标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这种制度要有利于增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本身的责任感与危机感,督促他们更加努力地参与到工作当中,确保企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在针对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的设立中,注重以下几个设计原则。1.业绩主体、量化明显的原则。在绩效考核制度中,员工的工作业绩应该是评价员工工作的最重要指标和依据,在制度的制定中,要注重工作业绩的重要性,把工作人员对单位的贡献和效益做出明确的量化分析与排名,严格按照制度与程序,确保评价制度的透明性与公开性。2.团结一致,集体为轴的原则。在绩效考核制度的设立中,应该以集体利益的考量为重要原则,确保总体的业绩指标在企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之中得到体现,使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这个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对自身的工作和集体的要求之间实现更好的协调与规划。3.区分明显,操作性强的原则。在绩效考核制度的设立与管理中,要注重对于形式主义的预防,对工作实效的重视要大于对考核制度重要形式的重视,对绩效考核制度中的关键点要加以区分对待和强化操作性,使这些关键点变得便于执行,简明扼要,为绩效考核制度的实行提供最大的便利。4.考核严格,公平至上的原则。在考核的结果分配阶段,由于工程技术管理人员都是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进行的工作,所以在绩效考核的结果评比上一定要注重避免平均主义,把效益作为评价标准和对工程技术人员的激励重要参考依据,使得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更加注重于工作和集体意识的凝聚。

三、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具体评价标准应用

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具体评价制度应用要确保以单位的工作目标作为导向,结合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流程对员工进行评价,进行评价之后的结果和数据可以在单位中的多方面管理中得到应用。1.反馈标准。绩效评价制度在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是成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单位沟通和反馈的一个桥梁,绩效评价制度可以在单位内成为制度化的正常的交流渠道,在绩效评价与考核中,单位要注重对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进步和不足进行一定的交流反馈,对员工进行精确到个体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指导,激发员工的积极性。2.工资标准。绩效评价制度可以作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工资调整与绩效奖金发放的重要的依据,单位的绩效工资应该与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挂钩,对工作成绩优异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要及时给予奖励,从而促进员工的积极性,这些奖励包括绩效工资、基本工资提升及年度奖金,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进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绩效考核中去。3.人事调整与职称评审。在企事业单位管理越来越规范化的今天,人事调整与职称评审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制度,合理绩效评价制度就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也可以说是绩效评价制度最为重要的应用部分。另外,绩效管理的结果还可以应用于对工程管理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职务提升上,从而实现企事业单位的效率、规范发展。

四、结语

篇2

一、建筑工程施工前期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措施

(1)监督合同文本,重点是监督设备采购合同、重要材料采购合同、监理采购合同、施工采购合同,在合同条款中落实质量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对各建设主体的活动结果和质量行为用合同的法律效力来进行约束和限制。

(2)监督管理招标活动,重点是监督设备采购、重要材料采购、监理、施工的招投标,有机结合质量监督与市场监督,通过质量监督审查来有效地促进市场竞争的良性运转及规范化。

(3)督管理有关勘察设计文件,尤其是要审查把关勘察设计文件。

(4)监督图纸的会审,图纸会审工作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保证的依据,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工之前,需要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现有的图纸进行详细的核对和分析,根据现有的建筑工程从施工的角度和施工的质量等各个方面提出有利于建筑施工的具体修改意见,保证建筑施工的完善进行。

二、建筑工程实施阶段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措施

1.实行透明的监督管理制度。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质量监督的管理,完善对质量监督管理的办法。在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能够有效地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处理。要对监督制度进行广泛的宣传,使施工中每位人员都能对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使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受到一定的约束,按照科学的施工方法,遵守规范的施工工序,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使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得到有效控制和加强。在监督的方式上要实行集体监督,能够保证公平公正地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评价。监督主要是在施工现场中,每一个施工点都要设置至少两名以上的监督人员,按照公平公正的处理原则规范现场施工人员的言行和施工质量。

2.强化质量监督管理的执行力。(1)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执行力和控制力,确保计划任务与标准建设的严格执行。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建筑工程的工作量来排出具体工作计划,细化分解到每个月,通过每月工程例会开展业务交流讨论,加强各个施工队之间的对接配合,明确分工,优化措施,严格把握每项工作的时间节点,确保每个阶段的工程能够按时限、保质量完成。

(2)强化管理手段,执行从施工队长到施工人员的各级质量责任制度,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每月以工程实际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经济奖惩,提高施工人员的工程质量执行能力和控制能力。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1)材料的选择。建筑施工的过程是将各类建筑材料进行组合、搭建,良好的建筑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在此过程中,质量监督部门可以采用不定期的随机抽样检查方法,对建筑工地中的钢筋、水泥、管材等建筑关键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在严格的检测力度以及管理力度的基础上会有效避免偷工减料的情况发生,更是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的有效措施。

(2)合理的施工工序。建筑工程所涉及的项目多、人员流动量大,而且存在大量的交叉作业情况,所以建筑施工要有科学合理的施工工序安排,这样能够良好的控制人员的操作,保证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让此项作业不影响下一道工序的展开。所以在施工阶段要构建合理的施工工序,还应该加强对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监管。进行检查时,可以在每个工程的阶段进行某一道工序的抽检,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作业要求其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改正。对工程中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的项目,一定要采取全面检查的方式,防止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4.大力开展施工监督管理检查。(1)加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工程建设工期,将标准化贯彻施工各个环节,促进规章制度更加完善,现场管理更加规范,切实防止重进度、轻管理、前松后紧、盲目赶工等现象发生。

(2)组织开展建筑工程质量大检查,全面深入了解建筑工程实体质量、内业资料整理、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情况,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保障。

(3)提升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督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建立“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分管领导和监督工程师安全督查负责制,督查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完善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健全应急保障体系,确保安全生产。

(4)狠抓施工人员思想和技术上的管理,提高对建筑工程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对施工重点环节加强管理和控制,真正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把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从测量放样、施工管理、质量检测等各个阶段严把质量监督管理关,并及时反馈施工质量信息,杜绝不合格工程的出现,真正建成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建筑工程。

三、建筑工程竣工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措施

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

理也是极为重要的,是确保建筑工程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要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理收集内业竣工资料,严格监督、审查竣工验收资料,确保竣工资料的有效性、权威性、可靠性、真实性。

(2)要经常性检查观测已完的各项工程,严格禁止不达标的建筑工程投入到使用中,防止日后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3)要跟踪检查监督那些遗留问题,遗留问题务必要整改到位,确保工程在交付使用后能够运行舒适、安全。

四、建议

1.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主动性。想要提高监督管理的整体质量,一定要有一个好的监督管理团队。所以说要加强对监督管理人员的建设,提高监督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发挥每一个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能工作,同时激发、调动每一个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够使得整个监督管理能够更好地进行。

2.对质量监督管理的手段进行不断的改进。在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运用信息、网络、计算机技术能够使得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是对工程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标志,能提高对整个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的工作效率。

篇3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河道工程;主要途径

1 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

精细化管理目前被许多学术专家所赞同,作为一门管理学科,从事管理学的大量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下有过不同的定义。很早以前就有很多的专家发表了相关的著作,从那时候之后,精细化管理的理论现在被很多企业认可和推崇。国内很多知名的专家提出了鲜明的概念,纵观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历程和论述方法,很容易的发现,精细化的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同样作为一种新认识、新观念、一种仔细认真的态度和一种不可述求的文化,基本的特征就是要注重细节、过程等,精细化的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在不同区域中有着不同的概念,是一个企业发展必须的需求,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精细化管理在河道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1 河道工程管理特点

河道工程具有覆盖范围广,涉及面宽等特征,河道同时也在不同的地势形态中跨越,河道自身具有的功能也是管理中的一项内容。还有河道发生变化,这样就使得河道管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着多元化、多层次感。因此,河道工程管理不是很容易的,要从多方面去考虑,很多的工作岗位都是独立的管理模式,实施起来比较有难处。

2.2 河道工程管理现状

河道管理简单来说就是用法律法规和政府制度文件来限制河道管理范围内的一切活动,不仅仅是各个行业对河道的需求,还包括了人类对河道的需要,河道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必需品,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前提下还要不破坏河道的生态环境,使河道的作用发挥极致,并持续利用。在实践的管理中发现,许多的河道管理就是根据一些河道条例和相关的水法来进行简单的管理。还要根据水利工程标准制定考核章程,按照等级进行分配,从而做好管理工作。目前河道工程的管理考核办法中规定了分类和相对应的条款,各个部门根据这些分类和条款制订了相应的实施政策。通过这些年来的验收成果和考核中遇到了问题,从客观角度来说管理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随着河道管理的进一步提高,目前很多的河道管理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河道精细化的管理方式。

2.3 河道工程管理推行精细化管理的主要途径

2.3.1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标准。管理要从基本开始,做好基本的标准需求,把握好标准中的基本要求。因此,精细化的管理在河道工程中推崇,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做好管理的组织架构,根据组织架构确定基本管理人员和工作职责,目前河道工程管理都是一些基本的管理内容,例如:安全管理、经济管理等,每一流程中的每一条例都含有各项内容的制度和措施;在运行中遇到的日常问题要及时与专业人员沟通,按流程操作;管理技术操作规程要全面;定时定期检查维护,做好工作记录;按照工作内容做好报告和报表,河道工程精细化的管理标准要高于国家相关标准之上,这样结合河道自身的特点,掌握河道的信息,才能使工程的内容、目标做到完善。使贯彻这些问题更加具体化、简单化、方便化,在管理期间不存在遗留问题,做到各岗位之间合理有效的沟通,河道工程精细化管理实际上就是河道工程标准的进一步深化和细致化。

2.3.2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现代企业中对绩效考核要求非常严格。同时绩效考核机制也是精细化管理中的精髓,河道工程涉及的部门很多岗位很多,这就意味着绩效考核的重要性,按照国家水利部门的执行文件进行分类,河道工程管理单位的岗位一般有30-40个岗位,绩效考核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的,如果单独是一个独立的部门绩效考核很容易,能做到公平,但是涉及这么多个部门绩效考核很难做到公平,并且在这些岗位当中,有大部分的岗位是管理机关单位内部的人员,职责都是定性,定量少,即使简单的绩效也很难做到公平。从这可看出,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设计合理的考核目标,提高可实践性是很重要的。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必须根据河道工程中的岗位进行实际考察,然后在针对各个部门中的各个岗位职责和责任人进行考核,还要选择最适合各个部门的考核绩效方法。采取的办法有很多,比如同一部门,互相打分和领导打分相结合的方法,内部考核和外部评分相结合的办法等。总之,不管是什么样的考核标准,最终的考核成绩一定是要真实并且有效,对考核的最终结果实行奖罚的绩效模式。

2.3.3 打造强有力的执行力团队。有了管理的标准和考核制度,就要做好如何去执行,执行落实就是要有执行力,执行力就是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问题能做好执行规则的一种素质,执行者也就是一个企业中的重要人员,企业的基石――中上层管理者,中层人员就是工作的执行者,作为中层领导必须要打造出一支强有力的执行者去提高精细化管理,但是这些执行者必须是真正的能干正事、做实事、干好事的一些人员,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之上才能建立管理办法。河道的管理工作大部分就是基层的许多问题,做到及时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进行解决,目前很多单位对待执行力的问题看的非常重要,很多文献中表明行政事业单位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执行力的问题,执行力问题也是河道工程管理做好精细化管理前提的主要任务之一。

2.3.4 培育精细化管理文化。精细化管理对现代的管理企业中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河道管理单位全员参加的一个系统,因为本身河道工程管理的工作不是固定,比较分散,内部的管理较为复杂。河道管理单位就要对全员进行精细化管理文化的培训,要求大家理解这种文化,这种文化带给我们工作的畅通。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意识、一种工作的方式、一种文化、它会使工作人员认识自己的这份工作,从心里面去认真、仔细的面对这份工作,全员尽职尽责的去完成工作。

接受这种精细化理念的管理是全新的接受新事物的体现,克服顽固的思维模式的过程,要让大家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精细化管理。充分的发动大家的工作执行性和积极性。

2.3.5 积极引进现代化技术。为了河道实施全面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要对工程期间全方位的监控,要引进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一些卫星定位系统,使得管理领导能第一时间掌握管理的现状和进展的程度,为日常的考核提高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问题,并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快速解决。

3 结束语

精细化的管理已被运用到很多单位中,很多单位正在研究探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这种现象值得赞扬,精细化管理相对于河道工程管理来说是一种提高河道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台阶,河道工程管理确实存在着困难,实施精细化管理也不是很容易,我们要保持好的心态要有百分百的信心,不断的去追求和提高,是实践工作中不断提升,使精细化管理在河道工程管理工作中发挥光芒。

参考文献

[1]郑月芳.河道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这种提高速度远不及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建筑行业进步的速度,因此与实际建筑工程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并且从其管理的自身素质来说,存在着很多问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离不开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如今,在人们高度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的时候,建筑工程管理也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研究,对建筑施工行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1、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不全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规章制度,为各项管理工作打下制度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实际上,在建筑工程企业中,建筑工程管理制度老化,原则性太强,不符合实际工程管理规律的条款依然存在,或者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很对漏洞,难以给予实际工程管理工作切实的引导。建筑工程管理组织体系不全,相关权责不明,落实执行力度不足,表面化工作倾向严重。

2、建筑工程管理监督不力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进行监督,主要是通过核算工作开展来进行的,但是实际上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监督组织体系不全,核算工作不严格,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漏洞,中标企业往往都将注意力放在施工方案和速度上,忽视了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考核和监督,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质量处于低下水平。

3、人员管理问题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较低,达不到现代工程管理作业的基本标准,也缺乏领悟和执行工作任务的能力,给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难度。 也就是说,没有对建筑工程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教育,也就难以形成优质的工程管理人才队伍,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阻止建筑工程各项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4、工程合同丧失了原有的约束力

因为我国当前市场现状,建筑企业相互之间竞争激烈,在竞争过程中,手段百出,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获得工程,即使合同中有一些难以完成的条款,也会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而接受,但是在进行施工中,为了获得更多盈利,而肆意变更一些合同条款,合同违约现象发生频繁,使得原有的工程合同丧失了原有的约束力。

二、解决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对策

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的制度体系

其一,从组织体系构建的角度入手,在企业内部组织建筑工程管理部门,明确其部门职责,制定详细的建筑工程管理规章制度,为开展各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打下夯实的制度基础;其二,从监督体系构建的角度出发,积极设立专业的建筑工程管理监督部门,使得其对于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和管理,使得其朝着有利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的方向发展;其三,积极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使得员工以更大的热情参与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去。

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行业同其他工业企业的管理一样,其工程施工质量由施工质量过程控制有关,质量控制对施工质量的好坏起着关键性作用,要确保施工质量,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加强质量控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与考核机制,重点加强变更工程的管理与隐蔽工程的检查。对于工程变更过程,管理人员要认真审核变更内容,并组织评审其变更的可行性,对于适用的申请按程序及时签字下发,同时做好工程造价的变更,对于不适用或不符合要求的变更申请,不能随意签字。这样,将工程变更过程的管理落实到变更管理负责人身上,让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严格把关,履行自己的职责,杜绝不认真、草率签字给工程施工带来损失,也不利于自身事业的发展。

3、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内容,建筑工程管理同样适用,特别是在建筑工程现代管理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保证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理念:①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②着力解决好员工最为关注的问题,以便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有效开展和顺利完成。

4、强化法律约束性

一个国家进行管理,离不开法律工具的强势使用,法律作为管理一个国家的武器,同业也是对一些不法行为进行约束的最好武器,当下的房产领域中,依然存在着各种的行为,像是不法竞标、故意降低报价、胡乱报价等等行为,对建筑工程建设秩序造成严重影响。而有些政府管理人员对此也是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严重影响了法治社会的发展,同时对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也造成极大影响。各个有关单位的工作人员需要坚持奉公执法,对各项房建产业开展实时监控,公开化、公平化竞标管理。只有这样,才可能提升政府在工作人员心目中的地位,同时更好的促使建筑工程造价实现规范化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彬,于德国.探析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门窗,2014,01: 368-369.

[2]李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4,14: 303.

[3]关成广.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2013,05: 92 - 93.

[4]王强.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02: 176.

篇5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S95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企业中的工程管理问题是一项关乎工程质量和企业效益的大问题,由于工程管理受到各种因素的不利影响,使得一些企业在管理方面出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效益和发展水平。由此可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企业管理中务必要加强工程管理工作,使其达到标准化、科学化,全面提高建筑企业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进而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1、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对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促进建筑企业之间的交流。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建筑工程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还能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因为有效地管理可以规避建筑工程中出现各种不利于建筑工程的因素,将影响建筑工程的因素尽早的消除掉,比如,过管理可以避免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二是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虽然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在不断地进步,但是每年发生的建筑工程质量也越来越多,造成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因此通过有效地管理完全可以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

2、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不健全的管理体制

现阶段内,国内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健全的管理体制,整个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施工过程中最为基本的依据就是管理体制,要是不具备健全的管理体制,那么对于整体的建筑工程都会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现阶段国内大部分的建筑工程,先要节约一定的人员开支,在工程管理部门上并没有投入大量的人力,这样就使得本部门内人员缺少,一个员工身兼数职的情况较为严重。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着一定的制约,同时建筑管理中相关工作也是不到位的,相关管理的工作实施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2.2 施工现场的责任落实不到位

房屋建筑工程从设计之初到建成投入使用,整个过程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单位和个人。这就导致一种安全监管滞后的现象存在。在各个环节需要进行安全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没有及时的跟进。造成了一定时间内安全管理的空白。各个部门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责任没有明确。特别是在房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环节,这种现象显得尤为突出。施工单位在项目分包的过程中把关不严,使得一些没有资质的施工企业混入进来。监理单位没有真正的履行其职责,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没有及时的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改进。

2.3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一定程度上关乎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一般而言,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都要具备相关的建筑知识和管理经验与实践,同时还要熟悉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等,由此可见对施工管理人员的要求是比较高、比较严格的。然而现实情况中,我国当前还缺乏对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制度,管理人员来源比较复杂,由此组成的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

2.4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我国当前建筑企业同国外建筑企业相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中缺乏有效地竞争力,其主要表现在:(1)我国的建筑企业存在着“大而杂”的问题,虽然建筑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比较全面,但是缺乏精细化的专业操作优势;(2)建筑企业的管理主要依靠人工传统管理模式,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3)建筑企业应用信息化平台的意识不高,建筑企业无论是在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还是在建筑施工管理阶段,他们更倾向于采取传统的管理手段。

3、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完善工程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的建立需要从管理团队入手首先完善领导责任制度,根据组织的章程明确划分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领导阶层要对基层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在项目开始阶段,建立一支高效、科学的工管理队伍从项目经理到各部门管理人员到基层管理人员都要形成团结合作、反馈灵活的机制管理体制中需要制定相应的进度计划,对工期、质量等按照计划开展,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3.2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首先,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的思想创新,思想创新是促进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基础,只有思想改变了,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建筑企业要摈弃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落后观念,树立追求经济效益和建筑质量的意识,科学决策建筑工程管理;其次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3.3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针对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要进行全过程的重点监控,要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切实的提高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将建筑的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隐蔽工程的验收:对于隐蔽的项目而言工程验收是监控的主要手段,因此必须对隐蔽的施工项目进行全数的监控,例如:基地验槽、桩基、钢筋、地下砖墙、建筑防水层、地下混凝土、保温层、暗埋、管线、电缆和水下道等,在验收这些隐蔽的项目工程时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验收。

3.4做好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是有效制约整个项目顺利的标志,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一:应该实现管理的考核制度,要求对已经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有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二: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首先必须禁止“挂靠”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严格审查持证人和管理人资料,并在执业过程中不定期抽查,确保持有资格证者和在岗者是同一人,只有通过执业资格制度才能上岗,二:强化终生学习,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提高要认清自身素质与形势要求的差距,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抓紧进行知识更新,增强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3.5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首先建筑企业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成本投入,为建筑施工管理人员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操作工具,比如为管理人员提供笔记本等;其次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模式;最后要积极构建信息化平台,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建筑工程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

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管理制度还正处于逐步完善阶段,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相关制度的推行、科技的进步、不断提高的管理方式以及健全工程质量安全法律体系的建立,我们相信我国的建筑行业必定会有新的面貌,总将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而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宁.讨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6:96+103.

篇6

防控督查风险 加快运营发展

近日,为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二季度运营督查要求,房地产上元公司对公司内部综合管理部、财务部等相关部门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人力资源相关管理制度,加强职工劳动合同的归档管理,包括入职,离职,转正,调动等手续的办理及文件的归纳和整理;严格查看职工的上下班考勤记录,完善公司全员绩效考核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及三会议事规则,贯彻执行纪检监察工作的方针、政策。

规范财务审计行为。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完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做好财务收支的控制、核算和检查,全权负责公司总年度应收款项清收计划的制定、催收与监督管理。

强化工程项目建设。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工程投资与对外合作有关规定,抓好“三重一大”决策等相关制度执行,对上元公司工程类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工程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严格加强管控,确保做到万无一失。所有工程施工和材料、设备采购合同都必须经过正规招标程序。施工合同整理归档,工程相关资料单独存放。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项目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building management personnel quality status and influence to work, put forward building management personnel should possess the knowledge quality, ability quality and personality quality, and points out that through the carry out posts system,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method, strengthen the lifelong learning and effec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ersonnel.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Quality; projec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综合素质研究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展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近几年建设投资规模在迅速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建设市场。中国当前在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但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和损失,其中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与实际工作的需求之间还有距离,尤其缺乏既精通工程技术、又通晓管理业务、具有战略眼光的复合性管理人才。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地降低工程损失、提高工程效益,就成为建筑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对工作的影响

据调查,目前中国工程管理人员的现状是:技术素质较强,管理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人文基本素质、尤其是国际化素质较为薄弱。在工程管理人才总量不足的前提下,工程实践中所需要的既懂工程技术、又精通工程管理、具有较强的人文、法律素质和国际化观念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尤其十分馈乏。

我国当前高层次的建筑管理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基层中上来的,现场经验非常丰富,但很多人文化水平都比较低缺乏对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管理工作基本都靠自己的经验对付,缺乏现代知识的武装,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正是这种现状导致了工程管理人员在管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缺乏领导风范,管理者的人格魅力缺失,对员工的凝聚力不强;不善授权和合理分工;协调能力欠缺和资本运作能力差等问题。

虽然当前已实行了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但考试中理论性内容较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记忆力较差很难通过考试,年轻人记忆力较好比较容易通过,但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从而出现较严重的“挂靠”现象,使得执业者和实际在岗管理者并非同一个人,管理者整体素质并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也制约了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正因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问题才加剧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并且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浪费。

二、建筑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知识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在工程中承担工程管理任务,实现工程的目标,要解决工程中国的问题,首先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

首先,具备较强的技术素质,必须掌握先进的工程技术知识,当前大部分建筑管理人员都能具备这一素质。

其次,要具备较强的管理和经济素质,许多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认为有经验就行,但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各种经济关系,纵横交织,错综复杂,这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有良好的经济学造诣和管理学修养。

2.能力素质。仅仅只有知识却不会运用于实践的管理者也不是合格的管理人员,社会所期望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决策、计划、组织、沟通、协调、应变和创新能力。

3.人格素质。由于建筑工程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和建筑工程管理职业的特殊性,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有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观点:“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贤人,无才无德是废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当前工程管理人员存在着工程道德缺失问题,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优秀的管理者应具备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和经营管理道德品质。因此应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乐岗敬业、诚信、合作精神、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

1.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我国国家人事部与建设部一起,相继在建设工程领域建立了多种执业资格制度,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还设立了众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虽然当前已经有这一整套的执业资格制度,但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挂靠”现象,很多年轻人考执业资格证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挂靠”获得相应的收入,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执业人员和实际的在岗管理人员并不是同一个人,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所以要想真正提高素质首先必须禁止“挂靠”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严格审查持证人和管理人资料,并在执业过程中不定期抽查,确保持有资格证者和在岗者是同一人,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执业资格制度真正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2.进一步优化执业资格考试方法

目前各种建筑类执业资格考试中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大部分考试内容都在教材上,很多内容都需要记忆,对实践经验要求并不严格,虽然对工作年限有要求,但没有要求具体是在什么岗位上的工作年限,这样很多年轻人的记忆力很好可以一个人考很多个证,但一些年纪大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由于记忆力较差所以很难通过考试,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职业者既有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这使得取得执业资格的大部分人最终并不能达到合格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因此,建筑类各种执业资格考试中应严格专业要求,所报执业资格考试应与所从事岗位相一致,考试内容中应加大实际管理问题分析内容的比例,既要满足知识面的要求也要满足实际工作经验的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具备执业能力。

3.强化终生学习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知识经常性更新的社会,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提高.要认清自身素质与形势要求的差距,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以坚持不懈的精神,抓紧进行知识更新,增强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的形式可以是通过实际工作中感悟和领会、继续教育、讨论会和讲座等。

4.有效的绩效考核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除了要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外,对于取得执业资格后的实际管理水平也要有一个公正的考核制度,这就要求对已经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有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定期的或不定期的从各方面了解各执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成果,对那些不具备素质要求的执业人员应取消其执业资格,以此激励建筑管理人员在取得执业资格后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四、结束语

以上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是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较严重的现象提出的,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远不止这些,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建筑管理人员队伍在中国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59

篇8

【关键词】:建筑 工程 管理 人员 素质 提高

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展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近几年建设投资规模在迅速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建设市场。中国当前在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但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和损失,其中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与实际工作的需求之间还有距离,尤其缺乏既精通工程技术、又通晓管理业务、具有战略眼光的复合性管理人才。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地降低工程损失、提高工程效益,就成为建筑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对工作的影响

据调查,目前中国工程管理人员的现状是:技术素质较强,管理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人文基本素质、尤其是国际化素质较为薄弱。在工程管理人才总量不足的前提下,工程实践中所需要的既懂工程技术、又精通工程管理、具有较强的人文、法律素质和国际化观念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尤其十分匾乏。我国当前高层次的建筑管理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基层中上来的,现场经验非常丰富,但很多人文化水平都比较低缺乏对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管理工作基本都靠自己的经验对付,缺乏现代知识的武装,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正是这种现状导致了工程管理人员在管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缺乏领导风范,管理者的人格魅力缺失,对员工的凝聚力不强;不善授权和合理分工;协调能力欠缺和资本运作能力差等问题。虽然当前已实行了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但考试中理论性内容较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记忆力较差很难通过考试,年轻人记忆力较好比较容易通过,但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从而出现较严重的“挂靠”现象,使得执业者和实际在岗管理者并非同一个人,管理者整体素质并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也制约了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正因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问题才加剧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并且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浪费。

二、建筑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知识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在工程中承担工程管理任务,实现工程的目标,要解决工程中国的问题,首先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

首先,具备较强的技术素质,必须掌握先进的工程技术知识,当前大部分建筑管理人员都能具备这一素质。

其次,要具备较强的管理和经济素质,许多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认为有经验就行,但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各种经济关系,纵横交织,错综复杂,这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有良好的经济学造诣和管理学修养。

2.能力素质。仅仅只有知识却不会运用于实践的管理者也不是合格的管理人员,社会所期望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决策、计划、组织、沟通、协调、应变和创新能力。

3.人格素质。由于建筑工程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和建筑工程管理职业的特殊性,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有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观点:“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贤人,无才无德是废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当前工程管理人员存在着工程道德缺失问题,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优秀的管理者应具备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和经营管理道德品质。因此应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乐岗敬业、诚信、合作精神、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

1.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我国国家人事部与建设部一起,相继在建设工程领域建立了多种执业资格制度,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还设立了众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1],虽然当前已经有这一整套的执业资格制度,但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挂靠”现象,很多年轻人考执业资格证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挂靠”获得相应的收入,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执业人员和实际的在岗管理人员并不是同一个人,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所以要想真正提高素质首先必须禁止“挂靠”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严格审查持证人和管理人资料,并在执业过程中不定期抽查,确保持有资格证者和在岗者是同一人,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执业资格制度真正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2.进一步优化执业资格考试方法

目前各种建筑类执业资格考试中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大部分考试内容都在教材上,很多内容都需要记忆,对实践经验要求并不严格,虽然对工作年限有要求,但没有要求具体是在什么岗位上的工作年限,这样很多年轻人的记忆力很好可以一个人考很多个证,但一些年纪大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由于记忆力较差所以很难通过考试,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职业者既有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这使得取得执业资格的大部分人最终并不能达到合格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要求。因此,建筑类各种执业资格考试中应严格专业要求,所报执业资格考试应与所从事岗位相一致,考试内容中应加大实际管理问题分析内容的比例,既要满足知识面的要求也要满足实际工作经验的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具备执业能力。

3.强化终生学习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知识经常性更新的社会,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提高[2].要认清自身素质与形势要求的差距,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以坚持不懈的精神,抓紧进行知识更新,增强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学习的形式可以是通过实际工作中感悟和领会、继续教育、讨论会和讲座等。

4.有效的绩效考核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除了要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外,对于取得执业资格后的实际管理水平也要有一个公正的考核制度,这就要求对已经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有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定期的或不定期的从各方面了解各执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成果,对那些不具备素质要求的执业人员应取消其执业资格,以此激励建筑管理人员在取得执业资格后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以上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是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较严重的现象提出的,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远不止这些,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建筑管理人员队伍在中国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人员; 素质项目名称; 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综合素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167-001

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展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近几年建设投资规模在迅速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建设市场。中国当前在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但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和损失,其中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与实际工作的需求之间还有距离,尤其缺乏既精通工程技术、又通晓管理业务、具有战略眼光的复合性管理人才。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地降低工程损失、提高工程效益,就成为建筑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对工作的影响

据调查,目前中国工程管理人员的现状是:技术素质较强,管理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人文基本素质、尤其是国际化素质较为薄弱。在工程管理人才总量不足的前提下,工程实践中所需要的既懂工程技术、又精通工程管理、具有较强的人文、法律素质和国际化观念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尤其十分匮乏。

我国当前高层次的建筑管理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基层中上来的,现场经验非常丰富,但很多人文化水平都比较低,缺乏对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

虽然当前已实行了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但考试中理论性内容较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记忆力较差很难通过考试,年轻人记忆力较好比较容易通过,但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从而出现较严重的“挂靠”现象,使得执业者和实际在岗管理者并非同一个人,管理者整体素质并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也制约了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二、建筑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知识素质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在工程中承担工程管理任务,实现工程的目标,要解决工程中的问题,首先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

首先,具备较强的技术素质,必须掌握先进的工程技术知识,当前大部分建筑管理人员都能具备这一素质。

其次,要具备较强的管理和经济素质,许多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认为有经验就行,但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各种经济关系,纵横交织,错综复杂,这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有良好的经济学造诣和管理学修养。

2.能力素质

仅仅只有知识却不会运用于实践的管理者也不是合格的管理人员,社会所期望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决策、计划、组织、沟通、协调、应变和创新能力。

3.人格素质

由于建筑工程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和建筑工程管理职业的特殊性,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有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观点:“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贤人,无才无德是废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当前工程管理人员存在着工程道德缺失问题,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优秀的管理者应具备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和经营管理道德品质。

三、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

1.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我国国家人事部与建设部一起,相继在建设工程领域建立了多种执业资格制度,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还设立了众多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虽然当前已经有这一整套的执业资格制度,但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挂靠”现象,很多年轻人考执业资格证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挂靠”获得相应的收入。

所以要想真正提高素质首先必须禁止“挂靠”切实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严格审查持证人和管理人资料,并在执业过程中不定期抽查,确保持有资格证者和在岗者是同一人,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执业资格制度真正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2.进一步优化执业资格考试方法

目前各种建筑类执业资格考试中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大部分考试内容都在教材上,很多内容都需要记忆,对实践经验要求并不严格,虽然对工作年限有要求,但没有要求具体是在什么岗位上的工作年限,这样很多年轻人的记忆力很好可以一个人考很多个证,但一些年纪大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由于记忆力较差所以很难通过考试,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职业者既有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这使得取得执业资格的大部分人最终并不能达到合格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3.强化终身学习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知识经常性更新的社会,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提高。要认清自身素质与形势要求的差距,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以坚持不懈的精神,抓紧进行知识更新,增强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4.有效的绩效考核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除了要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外,对于取得执业资格后的实际管理水平也要有一个公正的考核制度,这就要求对已经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有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定期的或不定期的从各方面了解各执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成果,对那些不具备素质要求的执业人员应取消其执业资格,以此激励建筑管理人员在取得执业资格后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四、结束语

以上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是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较严重的现象提出的,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远不止这些,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建筑管理人员队伍在中国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安全;措施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对一个国家来说,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虽是农业大国,但并不是农业强国,国内农业生产仍以小农居多,农业技术现代化程度低,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范围小。为改变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投入与研究力度,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管理理念,并结合我国农业的实际国情进行本土化改造。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效提高了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1灌区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灌区水利工程能为周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水资源,还能有效地防洪排涝,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1]。大量数据表明,建设灌区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库,既能有效提高周围农作物的产量,为我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提供保障,又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一定的改善,使居民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相符。因此,水利部门管理人员应提高对灌区水利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才能使灌区水利工程应用价值最大化。

2我国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国内灌区水利工程多是由国家投资、主导建设完成的,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应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管控,因此,我国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较高。但是在工程投入使用后,由于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影响了灌区水利工程的使用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总结来说,目前我国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安全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2.1管理内容繁多

与常规建筑工程不同,水利工程通常具有项目种类多且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建设之初,需要对当地的水体、地形、地势进行充分的测量和考察,科学地确定水利工程的修建位置,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的测评结果确定堤坝的高度、长度、与灌溉区的距离等,还要系统地评估水利工程在建设完成后可能受到的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2)在建设过程中,需保证建筑材料符合水利工程的建设要求,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在建设完成后能顺利投入使用,满足周围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切实提高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2]。3)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较长,灌区水利工程的设计基准年限至少为30年,一级灌溉水利工程的设计基准年限为50年,这一要求使得水利工程的管理任务较为艰巨,管理内容繁多。

2.2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目前,我国灌区水利工程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未成体系,导致专业管理人员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早期水利部门的管理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素养。早期管理人员多为其他部门临时抽调的非专业人士,甚至部分管理人员直接由在灌区水利工程周围生活的村民担任[3],使得我国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素养和相应的管理能力。部分管理人员由于对灌区水利工程的管理流程和管理办法不甚了解,在相关工作的开展中容易给出错误的指导意见,不仅不利于灌区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还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4]。2)现阶段培育的专业人员大多缺乏实践经验。近年来,水利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开始意识到管理团队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开始有针对性地招收专业管理人才,但是部分理论知识较为扎实的管理人员由于对灌区水利工程的实际环境了解不足,在面对工作内容复杂、工作量大的水利管理工作时难以有效地发挥统筹规划作用,在管理工作中进行技术指导、资金分配、人员调整时缺乏实践经验,易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3)部分管理团队工作效率低下。由于缺乏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工作动员,管理团队的工作热情不高,被动性强,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推诿、扯皮的行为,使得管理团队形同虚设。

2.3检修维护流程不规范

我国仍在使用的灌区水利工程设施中有一部分是建设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在建设之初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建设水平与现在相比落后程度较大,并且由于受到当时国家经济水平的影响,很多水利设施在完成建造后缺少后续的检修与维护,导致水利设施损耗速度过快。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破损,很多水利设施的运水、蓄水能力大幅降低,不仅对周围居民的正常用水造成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

2.4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

很多水利部门中虽然已经引进了足够的专业人才,但日常管理还沿用粗放式管理模式,管理办法落后,已不能适应当下的管理需求,并且考核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对工作人员的约束和激励作用较弱,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2.5工程设施建设受限

灌区水利工程大都修建在农村地区,较为偏远,监管难度大,并且在灌区水利工程的日常运行中,由于部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非法占用河道、乱排生活及畜养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对水源造成污染,而且对水利工程的运行效果造成严重影响[5]。

3提高灌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的措施

3.1提高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管理人员是保障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提高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能有效提高水利部门的工作效率,促进水利工程进一步发展[6]。灌区水利工程运行中需要人、财、物多方面的配合,因此,管理人员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财务预算能力和强大的沟通能力,才能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有效地统筹各个部门的工作。因此,水利部门应适当提高对管理人才的招收标准,为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安全工作奠定人才基础。同时,应加大对在岗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提高现有管理团队的整体专业水平,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工作动员,让其能充分认识到灌区农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其能够深入地开展管理工作,有效提高灌区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

3.2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责任意识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部门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为部门内部人员的工作提供中重要的参考依据。水利部门在积极引进先进人才的同时,也应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使内部管理制度紧跟时展的步伐,充分满足现阶段的管理需求[7]。1)应改变目前水利部门内粗放式管理模式,实行精细化管理制度,即通过细化规章制度,为管理人员提供全面且详细的工作指导,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2)应明确个人管理职责,权责到人,确保每个管理环节均有对应的负责人,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迅速确定负责人并及时解决问题,此种方式能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并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3)应完善多元考核制度。由于传统考核制度评价内容较为单一,很难起到有效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因此水利部门可以参考相关企业的考核评价制度,以管理人员的综合工作表现作为主要考核依据,同时将业绩纳入考察范围,在管理队伍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从而促进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保证灌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安全。

3.3调整财政分配,提高资金利用率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水利设施的检修力度,及时拆除老旧设施,建设先进程度更高、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强的水利工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检修都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相关部门可对现有人员结构进行精简,及时清退管理水平严重不足的人员,将节省的资金用于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中,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3.4加强正面宣传,提高保护意识

人为破坏也是影响灌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农村地区人民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灌区水利设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非法占用河道、污染水源等行为屡禁不止[8]。管理人员应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加强和群众的沟通与交流,加强对灌区水利工程的正面宣传,使周围居民正确认识灌区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可设置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周围居民对破坏灌区水利工程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借助群众的力量加强对灌区水利工程的保护,有效解决灌区水利工程较为偏僻、管理难度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