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策划书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6: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规划设计策划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规划设计策划书

篇1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就是勘测与规划设计,勘测就是指勘探和测量工作的总称,是在施工前对实地考察的一种工作。勘测可以推动项目工程能够顺利进行。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经过多年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的科学的勘测手段,施工者根据不同的需求使用不同的勘探手段,可以为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水电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加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工程的组织管理要采取分级责任制,对于工程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严格的把关,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

2水利水电工程勘测技术分析

(1)全球定位系统(GPS)。GPS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中被得到广泛应用,在实际勘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山区和树林,这种地域通视条件差,对勘测工具的使用非常的不利。而且有的时候,在跨度较大的河流或沟谷中使用勘测工具非常的不方便。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GPS建立平面控制网与高程控制网合成三维的控制网进行勘测。可以极大程度上加强勘测的准确率,减少勘测者勘测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对于勘测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2)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系统是一款具有集中、存储、操作和显示地理参考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在勘测的时候,勘测者只需要输入了相关的数据,该系统就快速的处理数据,然后自动的制作出柱状图、等值线图等工程地质图件,还能处理图形、空间数据等相应的属性数据的空间分析。对其的良好使用,可以帮助施工者得到精确的使用数据,进而掌握工程的地质信息和制图输出,从而进行良好的勘测工作。而且这个系统对于施工周边湿地的发现与保护有着积极的影响。(3)遥感技术(RS)。RS技术是根据传感器对远距离目标的辐射和反射电磁波信息,对目标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最后成像的一门新兴的勘测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帮助施工者良好的掌握区域的地质特征和地貌形态,进而了解区域构造的稳定性,调查水库区塌、滑坡和泥石流。保证施工的安全。还可以通过遥感影像判断地下的岩溶地貌。进而解决岩溶的渗漏问题。并且这种技术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的速度快、信息量大,不受高山沙漠等恶劣地质的影响,可以有效的帮助勘测者进行良好的勘测。科学的使用3S技术,再加以良好的勘测手段,勘测者就可以快速的掌握该地区的地理信息,准确完成勘测的任务,使得水电水利工程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加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的策略

(1)合理规划移民群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进行选址时,都会面临移民的问题,移民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非常棘手的问题。想要顺利地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就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争取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在此基础上还要给予相应的移民补偿,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安抚他们的心理。(2)强化水利水电工程经费预算的规划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需要国家政策支持、人民群众的拥护、强有力的财政支持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国家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政策有所改观,对于大河流域的居民进行移民,安抚移民群众的工作也在逐步提升,对于工程实施的经费预算,不仅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同时也需要项目负责人能够对工程花销进行规划预算,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3)严格项目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在项目区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中,安全是首要前提,不仅仅要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更要保证项目建设完成后居民、员工的安全。特别是对于水利水电建设所耗费的人力物力相对于其他工程建设都要高,所以安全问题更加不可小觑。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不仅仅要保证相关基础设施运行可靠,更要对紧急突发状况作出良好的应急预案。(4)加强项目区组织实施的设计。水利水电项目建设中,通常分为这样的三个阶段:规划设计、组织建设以及检查验收。这三个阶段没有重要与不重要之分,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负责人亲自把关。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相关负责人实地考察,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对于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详细的应急措预案;在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建议工程队采用责任分工制,将权力下放,让涉及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人都产生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高的效益;在检查验收的过程中,也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最后一个阶段,则需要项目负责人从每一个细节抓起,不放过每一个谨小慎微的问题,加强有效的验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仅仅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另外,也可以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效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保证农业产值稳步提升,成为农业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保证。因此为了保障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必须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勘测及其规划设计的分析。

作者:陈雅宁 单位:西宁市水利水电勘测规划设计公司

篇2

[关键词]现代测绘技术 城市规划建设 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144-2

1前言

从目前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来看,现代测绘技术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这几项测绘技术由于具有较好的测量功能,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取得了重要应用,并提高了城市规划建设的整体效果。考虑到目前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性,只有积极采用现代测绘技术,才能提高城市规划效果,使城市规划建设达到预期目的。为此,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积极推广并应用现代测绘技术,保证城市规划建设取得积极效果,促进城市规划发展。

2现代测绘技术分类及特点

(1)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以一定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具有数据输入、存储、编辑、操作运算、数据查询检索、应用分析、数据显示及结果输出、数据更新等基本功能。

(2)遥感(RS)利用飞机、卫星等空间平台上的传感器(包括可见光、红外、微波、激光等传感器),从空中远距离对地面进行观测,根据日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经过校门、变换、图像增强和识别分类等处理,快速地获取大范围地物特征和周边环境信息。

(3)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同时接收来自多个卫星的电波信号,以卫星为基准求出接收点位置的技术,由空间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的24颗卫星)、地面监控站和用户接收机下部分组成具有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

3现代测绘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基于现代测绘技术的优点,现代测绘技术中的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得到了重要应用,对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为此,我们应对现代测绘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全面分析。目前来看,现代测绘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阶段

(1)信息统一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规划十分重要。通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城市规划中需要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提高城市规划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质量,满足城市规划需要。从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来看,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信息管理手段保障,保证了城市规划建设的整体效果。

(2)规划分析决策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空间、查询和统计功能,因此地理信息系统能够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良好的分析决策,保证城市规划能够得到有力的支撑,提高城市规划的整体效果,满足城市规划的实际需要。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来看,地理信息系统能够为城市规划提供有益的决策分析,能够为城市规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保证城市规划建设获得良好的信息保障,提高城市规划的整体效果。

(3)规划数字成果

在规划最终成果的制作阶段,提供基于GIS标准的规划成果数字产品,使规划管理部门可以得到直接为GIS系统所接受的规划成果,方便规划管理部门更好地利用GIS技术优势,为城市建设与规划管理实现办公自动化服务。由此可见GIS技术成为了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对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对GIS技术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积极发挥GIS的积极作用。

3.2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层次

(1)第一层次为遥感影像数据在规划中的日常应用

从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来看,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其中遥感影像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日常应用是重要层次之一。遥感影像技术能够通过卫星遥感技术,为城市规划提供全面的信息图片及其他影响资料,能够为城市规划提供第一手的材料,保证城市规划取得积极效果,满足城市规划建设需要。为此,我们应对遥感技术的作用有全面认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积极推进遥感技术的应用。

(2)第二层次为满足规划专题研究与新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除了能为城市规划提供影像数据之外,还能够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专题研究的信息数据,保证城市规划建设取得积极效果。从目前遥感技术的应用来看,遥感技术对城市规划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但保证了城市规划建设的整体效果,还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专题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此,我们应对遥感技术的应用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应做好遥感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3.3全球定位系统在城市规划测量中的应用方面

(1)控制测量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由于规划建设面积大,单纯依靠普通手段难以达到有效测量的目的,同时也使规划测量具有较大难度。基于这一现实需求,全球定位系统得到了重要应用。目前来看,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实现有效的控制测量,能够对城市中较大的目标实现精确测量,为城市规划提供基础数据,保证测量的整体效果。为此,我们应将全球定位系统作为城市规划测量的主要手段,积极发挥全球定位系统的优势,提高控制测量效果。

(2)像控点测量

像控点测量是航空摄影测量外业主要工作之一,传统的方法要布设大量的导线来测量部分平高点,内业再空三加密。采用GPS技术测量,只需在测区内或测区附近的高等级控制点架设基准站,流动站直接测量各像控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对不易设站的像控点,可采用手簿提供的交会法等间接的方法测量。所以,我们应在像控点测量中积极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发挥全球定位系统的作用,提高测量效果。

(3)线路中线定线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为了有效划定规划区域,需要对规划区域的位置和周边范围线进行确定,考虑到该项工作的实际难度,只有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实现。从目前城市规划线路中线定线过程来看,全球定位系统保证了线路中线定线的整体效果,满足了线路确定的实际需要,提高了线路中线定线的整体效果。为此,我们应清楚全球定位系统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篇3

选题背景、意义以及研究价值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通过五年多的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发达地区硬件设施建设与“校校通”工程方面的成果比较显著,但是,在实际应用层面却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重硬轻软(重硬件建设,轻实际应用);表面轰轰烈烈,实际效果(效益)不知如何;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优质资源缺乏的同时却没有得到共享,而且低水平重复开发严重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引发了“区域推进”的动因。“区域推进”的目标聚焦在信息技术在教学全过程的广泛应用,并在应用上有所创新,善于发现和培育一批有效应用的典型,充分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最终达到整个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和均衡发展。

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创新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如何结合地方实际,加快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是迫切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当前,国内一些学者和机构已经开始关注并进行了本领域的初步研究。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与我国首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出的“教育技术应用实验区”行动计划中,以“区域推进”为核心内容,对实验区进行区域推进的计划与实施操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 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也采用了以点带面、区域推进的策略,通过课题研究实验区,全面推动了整个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但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策略的全面系统研究,从区域发展模式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探索研究,目前在国内外还十分欠缺。由此可见,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选题意义,其主要表现在:

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内驱力来源于一个地区对经济社会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前瞻与追求,是对教育挑战的回应,它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的互动过程。

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既是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是教育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只有根据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之路,才能促进国家整体教育信息化健康、协调地发展。

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是实现区域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从而达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增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转化为决策的可操作性,推动我国宏观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促进与教育政策、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相关的学科建设和研究队伍建设,大大丰富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主要表现在:

从关注技术教育应用的表面转向关注各学科的渗透,使不同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得以实际提高,从而克服信息技术应用的表面现象,通过以点带面,实现真正的应用普及与提高。

实现资源的有效开发与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共享。

从关注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关注实际应用的效益和效能,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益,特别是规模效益。

从关注短期行为转向关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避免教育信息化的短期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关注个别学校的实验转向关注成片的联动,产生区域的规模和质量效益。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剖析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实质与内涵。

(2)分析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影响。

(3)建立适合国情的科学的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实施方案。

(4)构建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模式。

(5)建立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成本效益模型。

(6)健全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保障机制。

2.研究内容

(1)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实质与内涵研究。

(2)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影响研究。

(3)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实施方案研究。

(4)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模式构建研究。

(5)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质量和效益研究。

(6)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保障机制研究。

3.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是: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以实际广泛应用作为区域推进的前提,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基石,以规模效益为抓手,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全面研究,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实施方案,构建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模式,建设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成本效益和保障机制研究。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区域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第一线教师为主体,以智能数字化平台为研究工具,以专家指导为纽带,强化过程研究,注重阶段成果;借鉴国外同类课题研究的成果,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本课题遵循的研究路线是:理论先行,科研领路,注重实践,即理论研究――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区域实验――模式构建――总结实践,使研究逐级深入,螺旋上升。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将综合运用战略规划、区域经济学、社会学、未来学、比较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实行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及区域实验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综合运用文献调研、统计数据分析、模式研究法、专题研讨、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和专家咨询等多种研究方法,选择不同地区进行实验研究,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1)有关理论依据的研讨及国内外相关经验的研讨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

(2)外出调研及研讨等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3)模式建立主要采用模式研究法。

(4)方案等的制定和完善及是否和实际相吻合,主要用案例分析法、调查法。

3.技术路线

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应用为依据,紧密跟踪国内外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创新性研究,发展新的理论与技术,持续不断地将新成果及时地融入到对于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的策略研究中来,使该研究不断丰富、完善。技术路线的具体实施方案为:

(1)制定科学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

(2)综合集成我国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已有的研究成果。

(3)课题组成员定期召开研讨会,汇集阶段性研究成果,确定下一步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