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知识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知识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学知识总结

篇1

在教学教研方面:

一勤学好问,虚心请教老师,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工作。

作为新教师在教学上肯定存在很多的不足,基本功不扎实,上课随意性比较大,经验缺乏,因此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学习,而勤学,好问应该是一条不错的捷径。在此我非常感谢六年级语文组的有经验的教师,他们在我的讲授过程中给予了很多的帮助。讲课思路或者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他们总是给予我认真地指导。从他们的教导中我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也学会了很多处理应急问题的方式。通过几次听课后也确实受益匪浅,更加明确授课思路,目的清晰,条理清楚。总之自己首先必须做好的就是要在平时不断学习来增强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容量,使自己的讲述更清晰明了,让自己尽快成长。

二一定要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工作以来才深感站上讲台不难,但站好讲台不容易。特别是在听了几位老师的课之后,发现自己的备课确实存在很多的漏洞,很多地方都是自己想不到的。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所以我对自己提出必须要按照教材和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只有自己准备充分了,才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我所教的科目是语文,在学习一些比较枯燥乏味的文章时,可以考虑如何使得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穿插一些有趣故事的讲述,或加上一些音频等,使学生更好理解课文的同时,对这门课程也产生了兴趣。就像我们在学《皇帝的新装》时,组织了一次课本剧的表演,发现学生们的积极性比较高,在娱乐中更深入把握其中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且很多同学还建议老师多搞这样的活动,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当然我的实践经验很少,一些东西想的也很肤浅,很多建设性的意见都是我们语文组集体备课的结晶。但我会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摸索与虚心学习,缩小与优秀教师的差距。现在我还是得扎扎实实做自己的本职工作,研究透教材,认认真真给学生上课。

三认真批改作业。

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我绝大多数都会认真批改。这一点我感觉在紧张复习这段时间尤其重要。学生在知识上的漏洞有时自己很难发现,而且老师通过看作业也会基本掌握学生的情况,做到有效的反馈。还有一点,我觉得老师认认真真地态度,也会无形中感染到学生,特别是一些激励表扬的话语会激发学生下次做好的信心。当然我并不没有做到很好,一些知识方面反馈的技巧,还要多多请教。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学生的智力发展并不是同步的,而且基础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课后辅导时也要注意层次。晚上的作业可以针对几个同学的能力范围单独布置。我所教班级有几个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我就在每天放学后给他们听些五六个字词,然后看着他们改正,下次再听些这几个字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少的错误,然后再加上几句鼓励的话,让他们不能放弃信心。也有时也会单独找他们背诵几句古诗,这样上课集体背诵的时候,他们不会口型跟不上很尴尬,反而会有了进一步学好的信念。一次上课的听写,其中一位基础比较差的同学竟然全对,当时他的同桌都感到不可思议。虽然我的这种方式收效甚微,但我只是想很努力的让他们意识到学习中也有快乐可寻。当然方法不得当的,还要在实践中改正,多和优秀教师探讨。

五严肃上课纪律。

很活的课堂并不是好的课堂。对孩子的爱也应是有理智的严肃地爱。通过几个月的工作明白,赢得孩子的尊敬并不是通过老师脸上的笑容,而要用自己的实力征服他们,使他们从内心对自己产生钦佩之情。一开始,课上有同学比较随意,导致影响到一部分学生。现在我也进一步采取措施,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对开小差的同学,变相提醒。对回答精彩的同学,及时表扬。很多上课应该注意的问题,我想我还在学习中,应该一节比一节更完善。

六及时总结自己在授课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写好教后记。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发现不足,才能找到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这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不容忽视。

七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身修养

通过这几个月的工作,我深知实验学校里人才济济,要想在这里干出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成绩,需要自身不断的努力和奋进。而我深知自身修养远远达不到所要求的水平,所以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多督促自己看书,学习。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学科专业知识,网上查找教学资源,利用可利用的时间让自己进步。

及时总结,是为了更好的进步。认清自己不足的同时,更重要是看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之后需要做的还有更多:

①继续向老教师学习,其实我现在也是一名学生。不懂就要学会问。

②进一步加强自身基本功训练,课后的练习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培养。

③关注差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不要使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

④采取措施加强孩子上课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2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加强我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杜绝在职教师校外办班和有偿家教行为,我校认真贯彻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公办学校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通知。从9月起分阶段、有序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治理有偿补课、办班工作责任制。

成立以王华锋校长为组长、左玉宾为副组长,全体学校各部门领导、班主任为组员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要求,落实责任分工,按序开展工作,通过专项整治活动,提升教育整体形象,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确保此次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做好宣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我校召开了专项治理违规补课专题会议,传达了中心校专项治理补课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全体教师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督促学校和教师自觉学习和遵守相关规定,认真撰写学习笔记,践行师德,创先争优,不为利所惑,自觉远离有偿家教和办班,维护教师形象,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主动开展自查自纠,严格检查和管理

我校主动开展自查自纠,采取积极措施推进治理在职教师组织有偿补课、行为:

(1)组织全体教师自查自纠,签订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责任书》。

(2)分管校级领导深入年级、教师、学生调查在职教师组织有偿补课情况,督促整改,坚决杜绝教师违规补课现象的发生,在整个活动中我校没有发现在职教师进行组织有偿补课的行为。

篇3

Abstract: With the people’s focus on issues of food safety, many institutions successively add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major across the country. As an applied discipline, food quality management’s teaching object is college students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cessing and storag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and related majors. We implement the learning method of case teaching combined with practice in the teaching,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quality management closely linked with actual cases, and analyze idoneou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when problems are solved by entering enterprises and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knowledge of textbook to strengthen practice ability through classical case and the generated causes of analyzing case results.

关键词: 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实践;案例教学

Key words: food quality management; teaching practice; case teaching

0 引言

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包含的内容较多,对于农学及工学的本科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质量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不能所有的内容都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择了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1]。

1.1 案例教学的优点 案例教学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书本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案例教学建立在熟悉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激励学生去交流,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发表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见解,尽管有些见解不完全正确甚至是错误的,通过大家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升华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在于促进交流、激励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培养超越他人的动力。

1.2 案例教学注重能力与实践 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食品质量管理学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案例教学可以很好的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同学们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在解决管理问题时采用的方法与管理经验。

1.3 案例教学法实施 突出本门课程的重点,根据需要进行内容的删减。食品质量管理学涉及到的一些知识在其他课程里课程里有,可以适当删除部分内容。对于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应当重点讲述,如食品质量管理的数学方法和工具、食品质量管理在产品设计中质量功能展开和失败模式与效果分析、戴明循环等知识应当为重点内容,同时应该结合案例丰富这部分内容[2]。

案例的收集首先要来源广泛,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设置认真地筛选。结合课本知识收集案例,案例的搜集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国内外专家学者编写的教材书籍,一些媒体或网络的与食品质量管理相关的新闻,还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部等部门的公告。案例选择应当是近三年的有代表性的事件。

课堂分组分析讨论案例。通常会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发言。教师为了督促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可以要求学生将讨论的内容以及过程做好详细记录。在论完成之后,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同学们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

2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2.1 实践教学的优点 实践教学通过提供现实与仿真的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加深管理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独立思考、独立研究和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进而获得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2.2 加强实践教学 食品质量管理学涉及到产品设计和标准等问题,也包含质量管理理论与管理经验, 因此在讲述食品质量决策、食品质量控制、良好作业规范和食品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等内容时,除讲解基本理论外,还应选择质量管理方面成绩卓越的食品企业以及食品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以配合理论教学,提高教学效果[3]。让学生集中或分组深入这些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学生与管理人员的座谈、专家讲座等方式了解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最后针对参观与调查研究结果组织讨论, 总结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

食品质量的优略最终要经过试产的检验。通过市场调查,既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食品市场情况,包括食品的固有属性和非固有特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沟通能力、实践能力、质量意识等,也可以将质量管理中的方法运用到质量控制中去分析问题,如产品质量有问题时应当从操作人员、设备、方法、环境、检测和材料等方面去分析问题。在市场调查时应选择当地的大型超市和交易市场,在调查过程中,学生了解了许多产品的质量执行标准及各类质量标准在不同产品上的应用,凡是严格执行质量标准的产品,其质量就有保证,就会受到消费者欢迎。市场调查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入市场,不仅增加了学生对本门课的感性认识及兴趣,也学到一些市场营销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4]。

总之,在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中应当重视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通过案例讲解使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进行实践教学将的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在此基础上不仅强化了理论知识的积累,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建学,钟先锋,李佩艳等.案例教学法在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4):178-179.

[2]陈萍,文连奎,张艳荣.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教天地,2007(7):126-127.

篇4

[关键词] 管理学;案例式教学;三本院校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B

管理学是高校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开设管理学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来分析、解决相应的管理问题,而案例式教学恰恰利用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形为学生提供了类似的管理情境,从而帮助提高其实践能力。笔者从事管理学教学已有近五年的时间,在这些年的教学过程中,真切感受到大多数时候管理学课程开展案例式教学的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同时,由于三本院校的学生本身文化程度就偏低,学习积极性较差,所以,一定要根据学校、学生、教师、课程等几方面因素的特点探索出适当的案例式教学方法。

一、三本院校管理学教学中实施案例式教学的意义

(一)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管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不经历一定的管理实践是无法真正学好管理这门课的。案例式教学并不要求学生一味地去背诵管理的理论和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来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案例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地给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深入到学生之中,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当了主角,从而使其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的探索者。三本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就不高,这点转变对于激发其学习热情有很大的帮助。

(二)可帮助学生提高其综合素质

体系化的案例式教学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案例讨论之前,学生们需要做准备工作,查阅大量的资料,找出关键的问题,并列出简明的发言提纲;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们独立思考,自由讨论,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也考验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讨论结束后,学生们还需要做出相应的总结或分析报告。这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三本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可有效提高相关教师的教学水平

案例式教学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除了要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必须要有创造力和应变力;除了要为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理论,还要给其传授课本之外的相关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知识。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随时搜集和积累案例素材,并注重课程的配套性建设,使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不断地创新和完善。这对提高三本院校相关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三本院校管理学课程案例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而规范的教学案例

管理学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更注重理论知识,加上案例式教学在三本院校推广得比较晚,案例的搜集与整理也没有得到及时的跟进,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系统规范的教学案例。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较多地采用了国外现成的案例材料。但是,国外的国情、企业的文化背景、制度背景、市场环境、技术环境等都与中国存在较大差异,容易让学生有距离感。第二,现有许多案例都局限于某一单一知识点,缺乏综合性,与真实的管理情景偏离较大,学生难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第三,不少案例存在内容缺失、断章取义、陈旧老套的现象,不仅无法让学生了解到影响管理决策的关键因素,也体现不了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与时俱进。

(二)缺少能够胜任案例式教学的教师

案例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理论功底、教学技能、实践经验等各方面的要求,而我国目前从事管理学教学的教师多为管理类专业毕业生,没有任何的实践经验,再加上三本院校的教学类教师大多比较年轻,由于自身原因,他们在案例式教学中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难以进行深入的挖掘和讲解。同时,很多教师早已习惯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他们既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改变以前的那种教学模式,又不想主动去适应案例式教学对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所提出的更高要求,而且我国高校目前所使用的管理学课本大都内容繁多,不少老师还担忧案例讨论会浪费太多的课堂时间,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因而不太热衷于案例式教学。

(三)缺少系统性及环节性的课堂设计

案例式教学必须要注重系统性和环节性的课堂设计,教师要思考如何使教学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之间得到有效衔接,并促使学生主动充分地参与其中。案例式教学一般包含三个环节:呈现案例材料;分析和讨论;总结和评价。在提供案例材料时,因为案例材料的不全面或者呈现方式的单一,学生们获取不到充足的背景知识,会感觉对案例无从下手。在分析和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有时候师生双方都没有进行充足的准备,并且缺乏实质性的交流和讨论,使得此环节太过于形式化。在总结和评价的环节中,大多数教师不能有效地把案例与相关理论结合起来,甚至有的教师根本就不进行任何的总结和概括,从而使整个的案例教学过程变得不完整、不系统。

(四)学生自身缺乏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案例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探讨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长期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而言,的确是一种挑战。目前,很多在校大学生缺乏对管理学这门课的正确认识,他们认为管理学的知识太广泛、不实用,而且案例式教学比以往的传统教学难度要大,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畏惧心理。同时,三本院校学生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再加上其自身的懒惰性,总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分析结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例式教学的效果。

三、提高三本院校案例式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精心搜集和编写适合三本院校学生的案例

案例的搜集与编写是搞好案例式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搜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案例的选择要恰当,不仅要围绕教学目的和目标,还要结合三本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在选择国内案例时,要注意结合国内企业实际情况,给学生更强的真实感。第二,案例式教学必须选择既能体现管理学理论价值、又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典型案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管理理论,并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第三,在选择案例时要注重案例的组合搭配,既要有考察某个知识点的单一性案例,也要有综合性较强的案例;既要有简短的、难度较小的案例,也要有难度稍大的、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案例。当然,对于三本院校的学生来说,应以难度适中的案例为主。

同时,高校教师应留意搜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素材,通过网络、电视、杂志等多种媒体把具有现今时代特点和现实意义的管理实例加工成教学案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案例的组织和编写,还可以组建案例编写小组,逐步建立起学校自己的案例库。

(二)提升相关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案例式教学的关键。对于教师来说,首先应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案例式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增强自己的理论功底,还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实践思维能力,与当地企业积极主动地进行接触,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运营模式。对于缺乏案例式教学经验的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或网络学习的方式向同行取经。当然,前文所说的案例的搜集与编写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为编写案例本身就需要编者更细致、更全面地分析和思考问题,这对于教师进一步理解管理理论,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学校来说,可以考虑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把案例式教学的应用频率和教学效果转换成绩效值,鼓励老师主动进行案例式教学。同时,学校还应该有计划地为担任管理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提供到企业调研和学习的机会,以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三)注重案例式教学的课堂设计,提高案例式教学的效果

前文提到了案例式教学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向学生呈现案例材料。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案例呈现方式,例如教师口述、印发文本资料、多媒体教学手段等等。第二个环节是案例讨论环节,此环节是师生之间知识与经验的共享过程,需要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可以由教师主持,指定或由学生小组选定主要发言人,以保证讨论效果。在这个环节中,可以采用国外不少高校所运用的情景模拟教学法(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普强实验),即围绕某一个管理问题搜集素材,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各种角色,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切身领悟有关的管理原理和方法,保证了学生们参与案例式教学的热情。第三个环节是总结和评价环节,是前一个环节的升华。通常教师会对案例式教学的过程进行归纳和评估,此时,教师既可以直截了当地对案例的讨论进行总结,也可以运用抛砖引玉的方法,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四)明确师生的角色定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激发学生案例讨论的动力,关键在于教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扮演好引导的角色。作为案例式教学的导引人,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有时学生会缺乏素材,不知道该搜集什么,从何处搜集,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的大体来源,让他们自己来进行收集和筛选。案例讨论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过程中不断了解他们的分工,掌握他们的进度,帮助其排除困难。同时,教师还可以对案例分析的过程进行计分,保证整个过程的监督和考核。最后,可以让学生将分析和讨论的结果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演示,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进行点评或打分,学生在点评时充当了类似于教师的角色,也可以激发三本院校学生的学习动力。

[参 考 文 献]

[1]兰荣娟.本科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5):87-89

篇5

关键词:管理学;创业计划书;自主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3-155 -03

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学》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案例教学为辅。由于课程中有大量的、抽象的基本概念、原理,常常使学生感到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往往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但学生仍然仅凭停留在书本上的管理理论,通过“听”和“记”、“理解”被动地接受知识。由于学生无法完全置于真实的管理环境,因此对于管理学理论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比较困难。

创业计划书又名“商业计划”(Business Plan),是指创业者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服务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风险投资的商业可行性报告。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创业计划书写作与管理学教学相结合既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管理学理论与原理的综合性应用能力,又可以为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打下基础,可谓一举两得,创业书写作可作为管理学教学的有益辅助。

一、创业计划书的组成

创业计划一般包括:执行总结,产业背景和公司概述,市场调查和分析,公司战略,总体进度安排,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管理团队,企业经济状况,财务预测,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等十个方面。

(一)执行总结

执行总结是创业计划一到两页的概括。包括以下方面:创业计划的创意背景和项目的简述;创业的机会概述;目标市场的描述和预测;竞争优势和劣势分析;经济状况和盈利能力预测;团队概述;预计能提供的利益。

(二)产业背景和公司概述

包括:详细的市场分析和描述;竞争对手分析;市场需求;公司概述应包括详细的产品或服务描述以及它如何满足目标市场顾客的需求,进入策略和市场开发策略。

(三)市场调查和分析

包括:目标市场顾客的描述与分析;市场容量和趋势的分析、预测;竞争分析和各自的竞争优势;估计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市场发展的走势。

(四)公司战略

公司战略主要阐释公司如何进行竞争,包括:在发展的各阶段如何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通过公司战略来实现预期的计划和目标;制定公司的营销策略。

(五)总体进度安排

公司的进度安排,包括以下领域的重要事件:收入来源;收支平衡点和正现金流;市场份额;产品开发介绍;主要合作伙伴;融资方案。

(六)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

包括:关键的风险分析(财务、技术、市场、管理、竞争、资金撤出、政策等风险);说明将如何应付或规避风险和问题(应急计划)。

(七)管理团队

介绍公司的管理团队,其中要注意介绍各成员与管理公司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注意管理分工和互补),介绍领导层成员,创业顾问以及主要的投资人和持股情况。

(八)公司资金管理

包括:股本结构与规模;资金运营计划;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

(九)财务预测

包括:财务假设的立足点;会计报表(包括收入报告,平衡报表,前两年为季度报表,前五年为年度报表);财务分析(现金流、量本利、比率分析等)。

(十)假定公司能够提供的利益

这是创业计划的“卖点”,包括:总体的资金需求、在这一轮融资中需要的是哪一级、如何使用这些资金以及投资人可以得到的回报,还可以讨论可能的投资人退出策略。

二、创业计划书与管理学理论的结合点分析

管理活动的最基本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而创业计划书的内容涵盖了企业成长经历、管理团队、股权结构、产品服务、市场、营销、组织人事、财务、运营到融资方案。因此几乎所有的管理活动职能都有在创业计划书中得以体现。

(一)从计划职能角度,创业计划书同广告策划、会议企划等都是商务计划实用文书,是计划职能的直接体现。创业计划书是是一份全方位的项目计划,它从企业内部的人员,制度,管理,以及企业的产品,营销,市场等各个方面对即将展开的商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筹划。从投资项目的选择上可指导学生应用多种决策方法,如头脑风暴法、波士顿矩阵法等。从项目投资周期角度进行分析则可深化学生对不同时期计划特点的认识。

(二)从组织职能角度,学生在写作创业计划书时要考虑项目管理团队分工、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因此学生必须在理解组织设计的步骤、组织设计的原则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此外分组写作创业计划书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三)从领导职能角度,由于创业计划书要求分析行业内竞争对手及其市场营销情况,可指导学生应用战略管理中的波特竞争力模型进行分析。在分组写作过程中使学生自身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得到锻炼。

(四)从控制职能角度,创业计划书要求对项目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并指出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控制手段。因此,可以指导学生结合预算控制的内容,分析项目的投资收益率、盈亏平衡点等,加强学生对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解和综合运用。

(五)从创新职能角度,创业计划书最鲜明的特点是具有创新性,体现在对新项目、新内容、新的营销思路和运作思路的整合上。因此,创业计划书写作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其视角从书本转移到社会,引导学生关注商业模式创新。

三、创业计划书写作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在时间的安排上,根据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创业计划书属于“计划”职能的应用文书,同时又与“创新”职能相关。由于创业计划书涉及组织结构设计及人员配备,因此创业计划书写作最早适合安排在“组织”职能讲授完毕之后在学期中进行,也可在“创新”职能讲授完毕后在学期末进行。

在创业计划书写作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上,在根据的教学实践,我们将创业计划书写作的实施分为四个主要环节: 写作指导、课后分组写作、课堂分析与讨论和课后总结与评价。

(一)写作指导

教师将创业计划书的写作目的、计划书的结构进行说明,同时联系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创业计划书的写作依据进行讲解。根据学生先修课程的差异,必要时指导学生参考相关书籍补充必要的财务知识。

(二)课后分组写作

教师将教学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不宜过多,4至6 人为宜,以保证每个人都能充分参与写作,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创业计划书的投资项目的确定可结合生活实际、自身兴趣以及目前商业领域的发展前景确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锻炼学生市场调研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课堂分析与讨论

由陈述小组的学生代表模拟创业者采用PPT 演示的方式进行陈述,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要求语言简练、重点突出。其他学生模拟投资人听取其陈述,经过小组讨论后,对模拟创业者小组进行提问。然后由模拟投资人从计划书的“写作完整性、项目创新性、项目可行性、投资意愿”等方面进行评价。全部发言结束后,鼓励同学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调节现场气氛,控制课堂节奏,但不发表权威性意见,对学生发言的内容也不进行直接评价,如明确肯定或否定,使讨论紧紧围绕问题进行。

(四)课后总结与评价

在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应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即结合其他小组的创业计划书,重新审视自己的计划书。教师可以在模拟投资人评价后对项目的商业模式创新点进行点评,指出其创新之处,对学生发言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

四、创业计划书写作在管理学教学应用效果

(一)学生的创业计划书举例

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学生的创业计划书风格各异。有的创业项目从学生校园实际出发,侧重日常生活需求,如“高校自行车租赁计划”、“校园书报亭”、“甜品屋”,“图书馆咖啡厅”。也有的项目构思从市场特殊需求出发,侧重创新性,如突出“家”的温馨感觉的商务社交会所项目,又如“宠物殡葬服务”项目,“DIY蛋糕”项目,强调保健养生的“习习古风食府”项目,专门出售左撇子用品的“左手网店”项目,兼具售书与咖啡吧功能的“暖城书店”。

上述的创业计划书尽管从写作的完整性、成本预算等很多方面还略显稚嫩,但在写作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管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在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促进了经济与管理相关学科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

(二)双重提升了学生和教师的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讲,学生听”,知识从教师到学生单向流动。在引入案例教学之后,尽管学生参与讨论,但案例选取仍取决于教师。创业计划书写作及讨论则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一方面对学生的创新性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将其观察视角从书内内容转向社会经济系统。

教学过程以学生对创业计划书的策划与讨论为主,知识和观点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流动,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其角色变成了是教学资源的提供与维护者、学生学习行为的引导者和激励者、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参与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对教师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教师关注商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五、结语

在本科管理学教学中, 由于受众是缺乏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学生, 在课堂上直接向其讲授管理的理论知识, 学生难以体会理论产生的背景, 也就难以做到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 这使管理学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创业计划书写作训练可通过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 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在复杂动态环境下运用所学理论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的管理问题, 因此可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学教学辅助内容。

随着大学生创业逐渐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逐步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列入了学校育人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业竞赛也备受学生和企业关注。因此在现有课程体系框架内,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计划书的写作指导,将创业计划书的写作与管理学教学相结合,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粟浩,田佳.“管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2]金春华,田林子.《管理学》教学方法改进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 2007,(07).

[3]李江南,宋杨.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和产业, 2010,(04).

[4]许海涛.《创业计划书》给大学生创业“支招儿”[J].成才之路, 2008,(15).

[5]雷明.如何撰写创业计划书[J].华章,2010,(26).

篇6

【论文摘 要】《管理学》课程的授课效果与学生综合能力和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本文通过自身实践,就课程安排、课程特点、案例教学、多媒体使用和学生悟性培养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其对管理学授课效果有所帮助。

管理学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其性质属于专业基础课。讲授良好的管理学课程对学生后续其他课程的学习和自身素质的培养有莫大帮助。笔者通过对自身教学方法和过程的反思及总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管理学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规范课程标准,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1.管理学基础概念的讲述。在这个层面上,主要要向学生介绍管理活动的形成、概念、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对象和环境等,并由此引出管理者的概念。此外,要向学生简单介绍管理的基本职能和管理的社会责任,此部分课程目的有三个: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管理活动形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认识到管理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三是认识到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管理者才是一个真正追求卓越的管理者。

2.管理思想发展的讲述。前人管理思想的形成对我们的后续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个部分的讲述是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形成的源远流长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力量。在这个层面的教学上,应该按照管理理论从萌芽开始,发展到古典管理理论再到现代管理理论的时间发展脉络进行,让学生认识到任何理论的形成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分不开的,管理理论没有过时和现代之说,只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之说。

3.管理职能的讲述。在这个阶段,重点要向学生讲授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具体方法,同时要向学生阐述四大职能之间的关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在讲课过程中将四大职能分开造成学生各个职能是割裂开来的错觉,要始终在课程中灌输管理学各个职能是一个系统的观念,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总体和部分的哲学观。

将课程的标准规范起来,按照合理的顺序安排好管理学中涉及到的重要的几块内容,可以有效避免学科知识无法有效整合的可能,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二、深度把握管理学课程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1.根据管理学通俗性的特点实行疑问——自学——老师解惑授课过程。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即使他们还没有真正学习到管理的知识,但他们管理有自己的认识(虽然有一部分是错误的)。他们通过自己班级的管理、家庭的管理等等方面已经开始对管理有了较高的兴趣,渴望通过学习掌握实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来处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管理问题。认识到学生的特点和对管理学的认识,就可在课程安排中,首先提出一个他们本以为是正确的但实际却是错误的观点引发他们的思考,让他们在课本中自己先寻找答案后,在课堂上进行深刻的剖析和阐述,让学生通过疑问——自学——老师解惑这样的过程完成事半功倍式的学习。

2.根据管理学抽象性特点实行提前预防授课方法。许多学生在学习管理学之前会以为管理学案例丰富,应是一门有意思的课程。而管理学由于其自身的科学性必然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加之管理无定法,这就造成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给出学生标准答案的现象。但是因为学生心理准备不足,一旦面对抽象的东西就会降低对管理学的兴趣,开始怀疑学习管理的必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学生心理的变化,在遇到抽象的知识前提前给学生打好预防针,让学生认识到正是因为管理学面对实践时千变万化,才使管理学充满了魅力,而找到万象中的头绪正是每个管理学者孜孜以求的事情。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发现,提前预防授课方法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正确使用案例教学法

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意义的学科,引进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因为案例常常来自于现实生活,可以让学生有加强的真实感,另外案例分析中总是充满着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在这种高度仿真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站在一个社会人的角度来分析和考虑问题,加之在案例分析时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环境中转化到主动参与的情境中来,这对其综合分析能力和学科兴趣的培养都很有益处。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求能正确的使用案例,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案例的选择要紧扣课堂内容。管理学的案例有很多,但是要找到紧扣课堂内容的案例却很难。授课教师不能因为案例不好寻找就选择一个贴切程度不高的案例,也不能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只寻找生动有趣的案例,因为偏离了教学目标的案例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案例的选择是一项艰苦的过程,授课教师要认真做好准备,从大量的案例中精选出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管理规律或原理的案例。如果寻找到的案例比较枯燥,教师可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视频等的形式展现案例来增加趣味性。总之,案例的选择是一项繁重但是有意义的工作,授课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坚持紧扣课堂内容的原则,然后辅助多种教学手段。

2.授课教师要为案例分析做好充分的组织准备工作。良好的组织准备工作是案例分析成功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授课教师首先充分考虑在课堂案例分析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然后在案例分析中调整好自己的角色,使自己永远站在幕后,但课堂讨论的氛围却一直在自己无形的控制之中。既充当教练,又是导演;既是顾问、又是联络员。当学生出现偏离案例分析目的情况时,应巧妙的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思维道路上来;在学生们观点独特、思维开阔的时候,又要无形中将这个氛围带到一个新的。总之,教师时刻不能忘记案例讨论的根本目的,通过自己合理的组织安排引导学生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

3.注重案例讨论后的总结和评价。总结和评价是一个案例讨论画龙点睛的地方,有了这个步骤,整个案例分析的目的才会更清楚,学生才会学到更多东西。案例分析总结可采用小组报告的形式,先让学生通过内部讨论形成小组意见,然后由各个小组相互比较对方的总结报告,给出学生自己的评价,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分析结果重新思考,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也颇有益处。最后,由授课教师根据案例分析的过程观察和结果分析进行最终评价。在最终评价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同时,要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见,最后,要进一步强化案例所要传达的信息,使学生切实认识到案例分析对课堂学习的作用。

四、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现在的学生普遍喜欢一种“嬉皮”文化,他们热爱搞笑,但是希望这种搞笑的形式中蕴涵有某种社会现象。而笔者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按照课件讲授的话,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10-15分钟,但是,如果能在课件中插入有意思的图片的话,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会延长;而如果能在课件中插入跟课程相关的短小的动画或视频的话,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会延长更多。所以笔者认为授课教师如搜集到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短小的动画或搞笑视频,并将其融入到课程的讲述中,使学生在哈哈大笑的同时对视频反应的内容进行思考,会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悟性

笔者对“悟”的理解是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一个有悟性的学生会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融入到课程知识中去,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且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或者情况的时候,会比较容易就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关键。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悟性比正确的答案更重要,人的成功与否,到最后,往往不是由知识的多少决定的,而是由悟性的多少决定的。”在管理学的学习中同样如此,一个有悟性的学生往往得到了更多有用的东西。

悟性是可以在课堂上培养的,这需要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来发展学生的右脑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靠在课堂上压力提问形成的,因为压力情景并不利于学生悟性的培养。笔者认为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自由的环境中提出一些开放性而非结构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线性思维习惯向右脑及逆向思考习惯方面转化。起初这种教学方法对习惯规律性教育的学生可能会比较难,但是,一个优秀的管理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悟性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不是遇到困难就退缩,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时刻谨记培养学生的悟性的重要性,这样,自然就不会因为短期没有成果就放弃这方面的努力。笔者也相信,经过每个老师的努力,我们定能培养出一批有思想有见地的优秀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初蓓.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无锡商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篇7

关键词:公共管理学;案例教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近年来,案例教学法成为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中较受欢迎的教学方法。黄淮学院公共管理学教学团队以案例教学法为突破口进行,建立一套更有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及其应用的必要性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是从美国大学法学和商学课堂中发展而来,强调将现实问题进行典型化和文本化处理,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辨、表达、争论等实现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研究学习。案例教学法是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善于高效率、系统性地传授理论知识,将案例以例证引证、阅读材料、课后思考题等形式穿插在讲授之中,为理论学习服务。案例教学法虽然强调以案例为中心,但必须以专业知识功底作为基础,脱离理论传授则无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最终目的。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案例的应用应是多层次的,既有对知识学习的支撑和拓展,又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锻炼。案例教学法将课堂变为舞台和平台。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敏捷、乐于接受新事物、敢于自我表达,因此热烈、活泼、自在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发展。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学生以团队或个人为单位进入案例情景,将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汇、视角的互补作为学习的主要途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后,教师的功夫在主要在课前,对案例选择、情景设计、参与形式、知识概要等进行预先设计,而课堂上更多进行观察、引导和激发。

(二)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公共管理学学科特点的需要

强烈的实践导向是公共管理学的固有特征,应用案例教学法更利于学生构建学科知识框架。公共管理学的知识体系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改革基础上建立的,交叉融合了行政学、企业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体系。融合交叉的知识体系中必然容纳大量经验性材料和经典案例,而这些材料和案例中往往包含复杂多样的子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以多学科视角观察社会、分析问题、解决困难。因此,在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应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公共管理学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宏大学科视野。

2.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强调学生对产业、行业、职业的了解,因此有必要应用案例教学法搭建起学生与公共部门间交流学习的桥梁。为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黄淮学院设定了“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行政机关、公共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共企业及工作人员是公共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也是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社会实践和就业的主要方向。因此,通过不断收集、整理和再现相关机关单位的工作实践,能够让学生最快地接触行业职业的现实情况,为学生自我发展和能力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二、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黄淮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设定了“读、写、说、辩、研”等五项本科人才能力培养目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必须围绕这五项目标,在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的设计、资源、形式方面进行探积极索。

(一)案例教学法对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重构

应用案例教学法,公共管理学教学内容设计不仅围绕理论知识模块,更重要的是与大学生科研立项、挑战杯、社团志愿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紧密结合。例如在“公共物品”知识模块中设计“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教育”专题,通过课前准备任务,引导参加暑期“三下乡”实践的同学分享经验和问题,实现案例教学。教师则通过“头脑风暴”、“逆向思维”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教育的公共物品性质、供需状态、供给形式等进行团队讨论,最终通过社团志愿活动策划、小论文等将讨论转化为学习成果。应用案例教学法,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内容可以由强调知识学习转变为能力锻炼,实现课下学习———课堂模拟的翻转。公共管理学包含的技术、方法、策略等知识模块内容适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课下学习理论———课上学习技巧的形式升华学习效果。例如,在“公共管理方法与技术”模块中,关键概念、核心原则、基本策略主要以课前预习的形式完成。课上以创设“小区垃圾成祸害”、“青岛大虾宰客没商量”等情景任务为主线,组织学生以小组扮演特定的角色,依据角色立场进行跨小组互动,合作探讨问题解决的关键技巧。

(二)案例教学法对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资源的拓展

应用案例教学法,公共管理学课堂可以引入校外专家和校外项目,不断拓展教学资源。公共管理学涉及行政机关管理、事业单位管理、非政府组织管理等多方面,因此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参观走访、项目合作、行业专家讲座等形式开展。自2015年始,黄淮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先后与市民政局、街道办事处、社会工作机构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教学合作关系,为案例教学提供了良好条件。在“公共管理主体”知识模块教学中,公共管理学教学团队在2015年秋季学期邀请市民政局工作人员来到校内开展专家讲座,以民政工作实践案例为视角讲解行政机关在公共管理中发挥的主要作用。2016年,公共管理学教学团队计划将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工作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项目,将项目策划、宣传、组织等项目实践经验带回到课堂进行总结提炼,实现校内课堂和校外课堂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案例教学法对公共管理学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

应用案例教学法,公共管理学课堂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形式的丰富多样。一方面,公共管理学教学团队计划利用开发微课视频的形式补充课堂教学。一个5-10分钟的微课视频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结合案例将关键概念、难点问题、热点话题深入讲解,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另一方面,公共管理学教学团队计划在增加学生的多媒体展示环节。定期开展课堂演讲、读书分享、社会调查成果展示等活动,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分享、互评学习成果,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优化案例教学法

(一)对课程教学阶段进行重新设计

为了促进案例教学方法达到理想效果,教学内容的重构必须结合教学阶段再设计。黄淮学院公共管理学教学设置有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个环节,将两个环节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首先,教学进度设计应该“松紧结合”,讲授理论知识模块后及时进入相应的实践案例教学项目,一个单元模块的理论教学时间和实训教学时间要相对平衡,提升知识转化效率。其次,一个项目的实践案例教学要完整包含准备(计划)、实施(组织)、反馈(总结提升)三个环节,帮助学生有准备、有目标、有秩序地参与案例教学活动。最后,完成一个完整的单元模块教学后随即布置作业,教师公开点评或组织学生互评作业,巩固教学效果,最终达到优化案例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关注课后学习效果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反馈的质量有很高要求,因而教师要主动设计、参与、评价课后学习活动。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设计、专业方向、学生特点设计课后学习的内容、方式和进度。其次,教师通过网络论坛、课后辅导等方式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后学习过程,起到领导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深入探究学术或实践问题。最后,平时成绩评定可以针对行为或过程,例如提问+作业、课前演讲+阅读笔记、个人情景模拟+课后总结,激励学生认真进行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

作者:王萌 单位:黄淮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晓峰.公共管理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的现实问题与实践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3(2).

[2]王永明,杨一江,甘月文,丁彩霞,程萍.公共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J].内蒙古失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篇8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管理学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与管理学

案例教学法最早是由哈佛商学院教员于1925年引入商业教育教学领域的[1]。其初衷是要发挥学生们在工商管理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纷繁复杂、变动频繁现实商业运作带进课堂。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它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借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

案例教学法的本质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颠覆了传统的“教师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懒虫式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在这一氛围中,学生不仅能成功地吸收相关事实与理论,而且能亲身实践解决现实问题所需要的领导与团队技巧。在训练有素的教师指导下,学生一起分析和归纳有冲突的数据与观点,定义各层次目标并对其排序,说服并激励持不同观点者,在不确定环境下抓住机会并作出初步决策等。[3]

管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仅学习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锻炼综合能力。而案例教学法正是一种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一个仿真环境,使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的管理问题的重要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2.1启发式教学,寓教于乐。

传统的管理学教学大多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做笔记,教师讲,学生听,过多抽象理论的讲述常使学生感到上课枯燥乏味,产生消极厌倦情绪,缺乏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效果欠佳。以案论理则是从具体案例分析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阐明某个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格局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格局,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学生便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切实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而且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案例讨论可以大胆假设,可以从多个方面寻找答案,这既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大部分学生都非常乐意上案例讨论课,每次案例课,老师布置案例讨论的内容后,很多学生就立刻认真阅读案例的背景资料,认真思考、分析,着手准备讨论发言稿。案例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4]

2.2实践性教学,直观形象。

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有限的,不可能接触很多实际的管理情景,就是有一两次到企业参观的机会也是走马观花式的,因此,他们对组织如何管理只有一些肤浅的感性认识,对学习管理学的作用也是非常茫然的。而案例教学则将真实生动的企业管理活动呈现给学生,把分析决策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入所描述的情景现场,身临其境地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企业的内外环境作出分析判断,通过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这样学生对管理理论和原则不再停留在表面化的想象之中,而是知道如何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仅顺利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升华,还提高了对管理学学习的兴趣。

2.3能力型教学,培养素质。

案例教学法是培养管理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形式。哈佛商学院采用案例教学法后,学生毕业后最多经过半年实习即可迅速成功进入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其培养人才的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管理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判断、进行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等,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写作、决策、理解、沟通协调、集体领导、说服、讲演等能力。

2.4互动式教学,教学相长。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教学相长,因而必须密切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消极的接受者,教师提供理论知识,学生囫囵吞枣地接受;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则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这种教学法将使得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动性。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挥能力,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方面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

这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最终达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比传统讲授方法更高的要求,教学要求教师既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既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更加重视社会实际现状,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社会实践中寻找适宜教学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备课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3.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大致可以包括三个基本环节:案例选取、学生参与和课堂分析讨论、课后总结。[5]

3.1案例选取。

进行理论备课是搞好案例教学的首要前提。其次要对案例进行精选,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情况来选择案例,并适当考虑案例的典型性、代表性及教学手段、设备等相关条件。再次要熟悉和研究案例。教师应熟悉案情,正确把握案情性质并设计讨论方案,最后向学生布置案例并交待要求。

3.2组织学生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可以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或从比较简单、易于讨论的案例开始,由表及里,由浅及深,不断培养学生参与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案例教学。在学生分析、讨论案例时,教师应适时地加以引导,重点讨论管理理论在案例中的应用及对管理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这将不断启发学生寻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有利于克服学习空洞理论或丢弃理论指导而盲目实践的片面倾向。

3.3教师的总结发言。

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作简短总结。总结的目的是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再一次强调,使学生加强记忆,重点掌握,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和难点作补充或提高性阐述。教师要从案例引申出掌握相关理论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我国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案例教学法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中美大连国际合作项目引入我国,到现在已有20多年了。但目前即使在国内重点院校商学院、管理学院中,案例教学也远非主流,其教学效果也并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在于我们对案例教学法的本质把握得不够。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4.1对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把握得不够准确。

哈佛商学院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挑战性的领导者,使学生亲身实践解决问题所需要的领导与团队技巧及决策能力。但我国高校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目的一般定位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重视团队技巧和领导能力的培养,因此,忽视了学生团队在案例教学法中的作用的发挥,特别是没注意使团队学习在课堂之外发挥作用。

4.2忽视了中西文化背景存在的差异。

案例教学方法之所以起源并盛行于美国,并随后在西方国家迅速推广普及开来,除了美国及西方国家具有适宜案例教学法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化”条件原因。“文化”一词,在这里是指一些支配人们社会交往的习惯和传统。这些习惯和传统会直接影响学员个体在课堂讨论和布置任务中的参与程度,并进而影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西方社会推崇民主、自由和个性张扬,鼓励竞争,喜欢坦率直言,这样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与案例教学法强调个人主义、推理的力量、论辩和自我表现,鼓励质疑权威是相一致的。在这种文化环境中的学员要比那些处于强调一致、服从权威、倡导谦逊的文化氛围的学员拥有较为高超的案例讨论技能,更适应案例教学法。我国的传统文化推崇和谐、礼貌、纪律、尊敬长者、忠诚和秩序等,在公众场合对别人的观点提出怀疑与批判性的质疑被认为是不适宜的;更强调坚持原则和责任而不强调推理和独立思维;“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观和教育观,使人们更愿意、更习惯于接受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培训方法,而不重视、不习惯于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培训方法,而这些都是与使用案例教学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传统的教育体制使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了讲授式教学法,对于案例教学法不太适应。[6]

4.3缺乏合适的案例教材。

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案例本身质量的影响。目前我们在案例教学中比较多地采用国外案例。利用国外现成的案例资料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将所学管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但国外企业文化背景与中国差异较大,致使学生对国外案例的制度背景、市场情况、人文环境等方面缺乏了解,容易出现“削足适履”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案例讨论。

另外,案例教材局限于知识点案例,缺乏综合案例,案例知识间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着重于叙述说明,忽略提供背景材料,管理情景不详细具体,学生难以进入各种角色状态进行研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案例教材的启发性不够,易使学生形成惯性思维,不假思索地得出结论,课堂上缺乏案例讨论的气氛。总之,现有的管理学案例教材不太符合现代管理学案例教学的需要,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不被学生所喜爱,因而亟待案例教材的不断更新。

4.4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许多讲授管理类课程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也很少有机会参加企业调研和咨询,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以至于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启发角度可能比较单一,案例点评可能不够深入、全面,难以让学生信服,导致案例教学的效果欠佳。而且一些教师在案例教学的组织和指导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教学艺术和课堂组织能力,或者对学生控制过多,或者对学生指导不足。所以,案例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学习的过程,实施案例教学法将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4.5学生的能力限制了其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的最重要环节是课堂讨论,要求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学生已经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并且刚进大学的新生又往往是实践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够,尤其是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不甚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十分重视,但由于能力有限也难以形成良好的课堂讨论局面。同时这种对话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只适用于部分学生,而不适用于所有学生。那些思维敏捷、口才较好的学生在辩论中如鱼得水,而另外一些学生则常常是一言不发。这就要求每次案例讨论之前,学生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学生课前不预习,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但实际情况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并不能按教师要求认真准备或是不会准备,因为他们刚进入大学,还不善于进行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归纳总结。因此,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有畏难情绪,兴趣索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4.6案例教学替代不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能够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是案例教学法不能替代课堂讲授教学方式,因为只有通过讲授才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则,使学生获得系统和完整的管理学知识。如果没有基本理论和知识,单纯进行案例分析,学生素质就得不到提高。

因此,不能片面夸大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它只是对课堂讲授的内容的升华,而课堂讲授才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5.完善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措施

5.1甄选合适案例。

在管理学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认为,由于高职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较弱,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案例教学有些偏难,在教学中,管理案例或者绕过不讲,或者简单读读案例,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案例教学的管理实践中,也就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真正目的。事实上关键是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甄选有针对性的、难度适宜的管理案例。

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新颖性,选择具有时代特点,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即尽可能地选择管理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从而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并通过案例讨论了解管理理论发展的新动向。二是针对性,不能盲目选取。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基本理论,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方法等。三是难易适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如讲到计划时选择案例“明年的生产计划方案该怎样定”,讲到决策时选择案例“这个决策该怎样做”,等等。这样有针对性的案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划和决策概念及计划和决策制定过程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制定计划和决策的能力。

5.2教师要扮演好案例教学过程中导演的角色,甄选好案例。

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周密安排,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角,教师是案例教学的导演。作为导演,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谋划,这不仅包括案例的选择,而且包括所选案例的背景知识,如何设置问题才能将管理学理论知识与案例中阐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课上要当好导演,包括解释案例,把握方向,引导讨论,不断提出问题。

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讨论中要注意放下“面子”与学生平等相处,发挥“移情作用”,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无论合理与否,是对还是错,允许学生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发言,不断提出新的设想与思路。此外,教师还要有驾驭课堂讨论有序进行的能力。

5.3作好总结。

教师在案例讨论后应进行归纳和总结。除了通过对学生的讨论、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简要回顾和评价,对学生的正确合理回答及创新观点给予积极肯定外,教师还要明确指出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有哪些不足,如何利用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才更合理或更有效。与此同时,学生应针对讨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总结,总结自己在阅读案例、讨论发言、观点形成等方面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思考从管理案例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通过案例掌握了管理的有关原理和方法,进而形成案例分析报告。

6.小结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因具有寓教于乐、直观形象、培养素质、教学相长等优点,从而成为管理学教学方法的首选。教法为教学服务,案例教学法生动、形象、渲染性强,可以弥补传统管理学教学中空洞传授理论的缺点。所以,教师应在管理学教学中灵活、有效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庆林.“案例教学法”及其对管理学教学的启迪[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2:146-149.

[2]骆仁林.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4:94-95.

[3]胡书林,张学银.浅谈管理学的案例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4,(11):36.

[4]李毓.管理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探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4,(2):59.

篇9

【论文摘要】 管理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管理的概念和内涵,掌握管理规律和管理技巧,并且使学生能够将掌握到的这些理论知识合理的应用到管理实践中,能够较好的完成管理工作。高校管理学课程在经过多年的摸索,在教学实践中也确实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结合到管理工作实际来看,管理学的教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本文就从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如何解决管理学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更好地进行管理学教学。//zuowen/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快,中国的经济发展增速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中国所面临的管理型人才缺口非常大,因此对管理型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管理学作为高等院校一门专业课程,理论性极强,所涉及的面也较广。管理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管理的概念和内涵,掌握管理规律和管理技巧,并且使学生能够将掌握到的这些理论知识合理的应用到管理实践中,能够较好的完成管理工作。高校管理学课程在经过多年的摸索,在教学实践中也确实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结合到管理工作实际来看,管理学的教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本文就从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如何解决管理学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这些问题,更好地进行管理学教学。/

一、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一)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高校的课程设置,既有综合素质教程,也有针对专业课程所设置的专业课。不同的教学属性自然就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会存在着不同的课程设置。而管理学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基础课程,在不同专业领域中所占据的地位和作用当然也会不同。所以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药充分地考虑到学习者的专业属性,从他们的教学需求出发来进行管理学课程的设置。许多高校在对管理学课程进行设置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专业属性,而全部对管理学课程进行统一的设置,教学针对性不强,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当然也不十分理想。/

(二)管理实践课程较少:根据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现今的管理学课程教学并不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往往都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只注重课堂理论知识教学的教学方法往往很难帮助学生将理论化的知识转变成管理实践操作技能,不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而由于理论知识往往都是万年不变,教授在教学过程中又没有结合时代问题进行实例教学,所教授的内容就会缺乏时效性,课程的相对吸引力也会下降,所培养的学生也很难满足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三)教学方式单一: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到“学”的单向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在现今依然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在高校课堂中,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是课堂化的“填鸭式”教学,很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互动式教学在高校的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被忽略的,教师没有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开发多种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太过于单一,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四)课程考核形式单一:期终的书面考核形式基本上是大部分高校课程考核的一种形式,管理学课程也不例外。但是这种基本上都是靠死记硬背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完全体现出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甚至也无法体现出他在实际操作中的管理水平,所以这种考核形式还是太过于单一了。//zuowen/

二、管理学课程教学的对策研究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一)完善管理学课程设置:高校在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管理学课程时,应当针对不同的专业属性,对管理学课程进行合理化的设置。并且在设置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不能只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给学生,而忽视他们对实践课程的需求。最好能为学生设计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己明白许多管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比教师的枯燥灌输所能取得的教学效果可是大得多。合理化的课程设置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更是培养高水平管理人才关键的一步。/

(二)推进教学改革,要以案例教学为核心:一般的教师都有经验,在给学生讲故事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往往就比较大,但是如果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话,学生很快就会感觉到厌烦。所以进行管理学教学,同样不能只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最好能够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将管理学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完全融入到实际案例之中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既不会对教学过程产生厌烦心理,同时也能接触到枯燥的理论知识。//zuowen/

在做案例选择的时候,要选择那些既方便学生理解,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也能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案例。要更多的采用巩固知识型案例和启发式案例,来帮助学生既巩固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启发学生对管理学知识作出一定的自我思考。而在案例选择好之后,要对案例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组织安排,要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就是案例教学的成功。//sixianghuibao/

(三)加强实践教学:高校应当加强与当地的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给学生创作更多的实践机会,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到第一手的管理知识,而且对学生之后的就业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理论知识是死的,只有学生在亲身的实践过程中领悟到管理学的要义和内涵,才能真正将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管理能力。//html/jianli/

(四)完善考核方式:传统的文字考核方式对于有实践能力考查要求的专业来说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如果只是单纯的以文字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检测,那么就会忽视学生的创造力,完全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对学生的全方位能力进行有效的考核,让学生感觉到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创造力你们看得到,这才有可能使得管理学教学活动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也才有可能培养出符合时展需求的管理型人才。/

参考文献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王凤辉. 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开封大学学报. 2009(04)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任文举. 基于企业模拟运营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11) 毕业论文

王长峰. 管理学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j]. 陕西教育(高教). 2010(03)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篇10

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体系,具有综合性、应用性、科学性等特点。在百年以来,我国管理学理论不断发展,人们所提出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在各类实践中的应用愈加频繁,为我国社会生产提供了巨大驱动力。特别是在经济市场背景下,培养管理人才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高校管理学也面临着创新与改革。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管理学改革不能原地踏步,而是要勇于前进,也就是要融入现代管理特点,这样才能够顺应时展需求,充分反映高校管理学改革新变化。

1、高校管理学教学改革要求

管理学作为管理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不仅是各类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同样可以是工商管理研究生必学的重要课程。可见,管理学在各类课程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针对管理学改革来说,改革就必须要推陈出新,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推动管理学教学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新形势下高校管理学改革需要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1.1顺应市场经济变化

在市场经济下,任何经济活动、人为活动都要立足于市场,管理学教学同样如此。要求管理学必须要能够立足于市场经济发展变化,解决管理中所面临的新问题,不断总结管理创新的新方法、新思想。再者,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势必会面临就业问题,如果高校人才培养存在滞后性,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会大大下降,甚至管理方法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变化,工作之后一切又要重头再来,从而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负担。

1.2管理学教学必须要与特定社会环境相适应

从本质上来说,由于管理学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各行各业都会涉及到管理学,例如工商管理、酒店管理、医疗管理等。因此,为了能够保障学生长足发展,管理学教育改革必须要与特定社会环境相适应,也就是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将管理学融入到专业中,这样才能够保障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让学生至少在某个领域具有一技之长。

1.3融入新思想、新方法

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相对较晚,教学体系还不够成熟。因此,想要保障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就必须要能够融入新思想、新方法,保障教学内容、教学思想的实时性甚至是超前性,这样才能够保障毕业生满足企业发展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管理学非常先进,很多新思想、新方法都来自于西方,要求教师需要对西方的管理学知识进行进一步论证,看其是否符合高校管理学改革内容。

由此可?,在管理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本着适应性、实用性、发展性、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并根据管理学教学要求,充分掌握管理学教学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制定更加严谨的教学计划,从而提高高校管理学教学改革效果。

2、管理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教学改革最终将会落实到教学中,教学方法作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新形势下,新的教学方法也非常多。基于管理学的特点与教学要求,我们可以采用组合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经实践证明教学效果也非常好。组合教学法也就是不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交替教学的一种方式,包括理论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故事引导法、游戏练习法。其主要表现在:

2.1理论讲授法

理论讲授法作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也就是通过口述教学来向学生们传输知识,但理论讲授法并非是传统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信息的双向流通,而不是单向传输。从结构层面分析,可以将理论讲授法划分为三种形式:第一,讲述法。教师采用更加生动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描绘、陈述;第二,讲解法。将是通过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解释、分析、论证的一种教学方法;第三,讲演法。教师通过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长时间的系统分析、论证,并作出最终的结论。虽然这三点都是通过教师传递知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也就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进而解答问题。

2.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新形势下高校教育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精细挑选案例内容,并组织学生对案例内容进行全面分析、讨论,最终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或给案例下达结论。通过利用多媒体能够让案例教学更加生动,学生也会在学习中更加投入,并且通过采用小组教学方法能够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生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等。教师在应用案例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围绕教学目的选择案例。案例是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管理学知识,需要保障案例选择的适应性,这样才能够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第二,案例必须要新颖。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只对新颖的事物感兴趣,过时案例的价值在不断贬值,这就要求教师要实时关注社会热点话题,这样才能够提出更加新颖的案例;第三,案例要具有思考性。案例内容必须要有深度,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不断的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2.3故事引导法

管理学改革必须要一改传统教育方法的弊端,也就是提高教学方法应用的灵活性。故事引导法在管理学教学中有着很大的作用,通过巧妙的融入故事,从而创设交流、互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态度。并且故事内容会左右学生的情感饱和认知行为,能够让管理学理论变得更具说服力。如在讲授关于“领导”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刺猬取暖”的故事进行引导,并且启发学生认识到“领导想要更好的做好工作,需要与下属保持良好的关系,从而获取下属的尊重,同时也要保持与下属的心理距离,避免在工作当中丧失作为一个领导的原则。”通过形象的故事引导,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更加生动,同时也便于学生接受。

2.4游戏练习法

游戏教学法也可以理解为课堂活动教学法。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虽然从形式上看游戏内容是虚构、假想的内容,但实质上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会获得真实的知识。对于管理学专业毕业生来说,在毕业后能够看透领导的眼神、动作、语言至关重要,这也是管理人才必要的管理能力。因此,为了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笔者在课上剩余时间或上课引导时间采用游戏教学法,开展“你来比划,我来猜”的游戏活动,游戏结果也是五花八门,在大家会心大笑后,笔者提醒学生为什么会产生此类结果,通过讨论最后归纳为缺乏沟通、不善于观察、无法读懂内心,让学生们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在沟通过程中勤加思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快乐氛围中获取知识。

3、高校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从现阶段管理学教学改革来说,管理学必须要能够融入现代管理学特点,也就是广泛吸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一系列学科的新成果和新研究,这样才能够让管理学变得更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产物,让管理学逐渐朝向社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我国高校管理学教学改革需要在立足于教育改革基础上,并适当融入西方管理学发展理论,从各种管理理论产生时代入手,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管理学内容进行合理分析,充分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各种理论的特点与历史局限性,充分发挥管理学的指导实践作用。

提高管理学就不得不说到现代企业,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软实力。也就是企业价值体系,包括企业精神、企业意识、企业行为等。这就要求管理学能够落实于市场,贯彻“适应外部、结合内部”的理念。很多企业都有管理的成功经验,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吸收国内外现代管理的成功经验,并将先进学科、科学应用到管理学教学改革中,才能促进管理学改革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