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6: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篇1

[关键词] 高职 工作过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 核心能力 设计思路

《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分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主修岗位,根据不同专业教学内容和侧重点不同,把《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岗位系列课程分为I,II两个层次,不同的专业可以根据专业需求选择不同层次的课程。现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I层次的教学为例,围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做以探讨。

一、岗位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工作过程是企业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过程。工作过程导向就是在构建专业课程内容体系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对工作过程的分析,把复杂工作系统即劳动组织关系、工作内容、设备和工具、从业者应具有的技能、知识和态度等要素结构化的过程。

通过对宁波市中小企业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岗位人才需求调研,以及企业专家、软件公司经理的座谈讨论,结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状,在相关企业专家指导下,按照《网页设计与制作》-《企业网站开发》-《商务网站开发》-《网站开发实战》的思路,参照相应职业岗位要求,对高职《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系列岗位课程的核心能力进行了提炼,见图1。

在核心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以必需够用为基础,对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岗位所需的技能、知识和职业能力素质进行分析,将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融入教学体系中,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岗位系列课程体系,见图2。

《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系列课程以就业为导向,所有课程都以能够熟练建设、管理、维护网站为培养目标,使学生通过对系列课程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能力, 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员。课程体系按培养职业能力的需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设置课程。让学生在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的同时,又具有岗位所必需文化知识。

二、课程设计方案

高职教育课程,应该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并以此延伸出需要学生掌握的丰富的知识和其他产品(或服务)及工作任务。

1.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体系。课程项目设计以制作网页为线索来进行。为了使学生能胜任网页设计制作岗位,能够完成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形成一定的职业能力,精心设计了三个不同复杂度和类型的教学项目,第一个项目是个人网站页面设计与制作,第二个项目是企业网站页面设计与制作,第三个项目是商务网站页面设计与制作。前两个项目设计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逐渐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步骤和技能,第三个项目则在前两个项目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巩固练习,最终使学生能熟练设计并制作页面,形成所需的职业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2.企业网站开发。项目设计以流程式线索进行。选取开发企业网站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项目原型,经过适当修改以适应教学环境。包括需求分析、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核心模块开发和系统测试五个项目。将核心模块开发项目再细分为企业网站的典型模块,每个模块均包含网站开发的主要工作任务。

3.商务网站开发。具体设计思路是,以基于开发电子商务网站的工作过程分解的工作任务为中心设计典型教学项目,这典型教学项目整体上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电子商务网站。应用循环式和叠进式来编排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逐渐掌握商务网站页面开发和测试的步骤和技能。最后,要让学生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在职业能力上达到一定要求。

4.网站开发实战。学生按照工作过程,按时、按步骤完成来源于真实软件公司的企业、商业网站项目。学生在实战开发过程中,每个典型阶段都要完成相应任务,交出相应产品。学生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可以积累网站开发的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企业、商业网站开发的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岗位课程体系设计,按“网页设计与制作企业网站开发商务网站开发网站开发实战”的步骤开展教学;理论知识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核心能力与任务实现过程密切相关;课程内容是网站建设的实际项目,具有代表性; 允许并鼓励学生依照个人兴趣或企业需求变换工作任务,开发相似的实用网站;支持自主学习和创新性学习。

参考文献:

[1]徐国庆: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 江苏高教,2006,6

篇2

1.1体育微课程教学含义

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就当前体育微课程教学发展现状,分析出体育微课程的含义。体育微课程教学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人物动作、场地器械为素材,语言文字为表述,对体育课教学中,某个体育项目技术要领,重点、难点等进行设计的一种教学情景。

1.2体育微课程教学的特点

1.2.1时间短

体育微课程制作在时间上短,把一节40min的课程压缩成5~10min的课程完成,减少了理论化的教学,每次只讲解一个动作技术(知识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1.2.2内容精简

体育微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充分体现了小内容、小教学、小方法的策略,化繁为简,把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分解成几个技术环节进行学习,每个环节的学习内容微小,教学效果更好,运用的学习方法更加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2体育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模式

2.1PPT+视频

体育微课程教学的PPT+视频模式,在体育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是常见的,要求体育微课程的制作者,把一节体育理论课程制作成PPT,要求版面不宜过多,内容精简,多呈现出一些图片、小视频等,然后运用转换器,把一节体育理论课程PPT直接转化为视频,增减配音、音乐、文字等信息,这就是PPT+视频模式,主要适用于体育课程的理论教学。

2.2PPT+现场教学

体育微课程教学的PPT+现场教学模式,通常就是把一节完整的体育理论课程制作成PPT,通过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视频拍摄取景,再把制作的PPT与教师上课情况,包括教师、学生及其他课堂情景,经转换器合成一段视频,要求视频中,教师、学生及课堂情景,出现画面较少,主要还是以PPT教学内容为主,最后,经过后期处理,达到体育课教学的效果,这种现场教学+PPT模式在体育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被广泛运用。

2.3PPT+实践课

体育微课程教学的PPT+实践课模式,是体育实践课教学的主要模式,首先,对体育实践课程进行PPT设计,简单介绍项目的来源、发展等,再对体育项目技术动作进行示范、分解、讲解、练习等进行视频拍摄,要求拍摄的画面要精细、形象,真实再现体育实践课程的场景,最后把PPT与拍摄的实践课教学,经转化器合成一完整段视频,这种模式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对学生学习技能、掌握技能、提高技能具有有效作用。

3体育微课程教学设计步骤

3.1选题设计

体育微课程教学的选题,是整个微课制作最关键的环节。选定题目的角度要精简干练,教学的内容要清晰;针对课前导入、关键性技术教学、重难点等要做到重点讲解、难点解读,关键性问题突破。体育微课程教学,选取的教学技能在难易程度上要适中,通常一节微课讲授一个动作技术要领,时间为5~10min左右;体育微课程的选题,要适合使用视频表述,要能吸引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但在教学中,视频地使用要符合体育运动的特点。体育微课程教学的题目要生动、形象、鲜明,具有吸引力。

3.2准备素材

确定要上的体育课内容之后,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借助多媒体网络等方法,搜集、查找与所选体育授课内容相关的文字信息、图片、视频等。在借鉴其他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之时,标出信息来源,出处等,做到不要侵权,实事求是。

3.3撰写脚本

体育微课程制作中,撰写脚本包括知识点(开场白、知识点引入、具体教学内容)、解说词(配音,字幕)、字幕(屏幕显示,包括标题和内容)、画面要求(具体、形象、可操作)。以下为民族体育微课程教学撰写脚本。

3.3.1片头(5s)

呈现基本信息(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5s,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作品名称、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蓝底白字字幕,字体为四号和二号,用CS软件标题功能后期添加和编辑。

3.3.2导入(1min内)

介绍跳绳发展历史导入;简单介绍跳绳的历史背景、及在现代人心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1min);使用DV录制,教师出镜头,教师讲解的声音在片头字幕中出现。

3.3.3讲解(8min内)

围绕教学的内容,从特殊到一般,一层层,一步步,逐步引导,逐层剖析,最后让学生掌握技能,得到启迪;正摇并步跳、正摇开合跳、侧甩双摇跳、组合练习;使用Smartnotebook的量角器工具与录屏软件。

3.3.4小结(1min)

教学回顾与小结,提出新的问题,引发新思考;本课回故:5个探究步骤(40s);评价学生完成本次课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参加运动的意识(20s);教师出镜头,使用DV录制。

3.4制作中修改

体育微课程在具体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设备仪器、图片处理、语言文字、教学拍摄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不断的进行教学拍摄、动画制作、图片的拍摄等素材的后期加工、编辑,不断与专业技术人员协商处理、修改。

3.5教学反思

体育微课程进行实际教学中,对取得的效果进行监测,分析效果的成因,这里包括良好效果与不良效果。若有不良效果,要寻找原因,积极改进微课设计思路,寻求解决策略,对取得的效果进行总结。

4设计体育微课程需注意的环节

4.1体育微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宜太难

体现出小内容、小教学、小方法的特点,时间要控制在5~10min之间。教学内容的引入环节设计要具有吸引力,与微课的题目保持相互交融、相互呼应。

4.2体育微课的整体设计思路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篇3

摘 要 微课深入平时的教学中,使得体育课更加丰富多彩,可以很有效地促进体育课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 微课;体育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112-02

当今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在此大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大重点就是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提高国内现有水平下的教学质量。不仅是语数外等学科需要加强信息化教学,体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需要运用信息化的方式来提高课堂质量。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已经深入平时的教学中来,笔者对此进行探讨。

1 微课的了解和制作

微课概念 微课是指为使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开展微课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所学内容,消化吸收,学以致用。

微课教师作为资源的提供者,需要提供一些微视频、参考书籍以及相关的学习网站等素材,其中的微视频制作是资源准备的核心内容。一些视频软件的出现可以帮助教师很容易地将一些影像资料转换成适合PC端或手机端的视频形式。它的特点有:教学时间不长;资源内容较小;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草根创作,趣味创作;成果简化,易于传播;反馈及时,针对性强。

精选内容,设计与制作学生感兴趣的微课 微课视频课件的选择和设计在辅助教学中十分重要,应充分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根据教学规划和课程安排来选用课件,对于微课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来作出。比如篮球的三步上篮教学,可以利用手机把三步上篮的分解动作拍摄下来:先是无球原地的三步上篮,之后是持球原地的三步上篮,最后是行进间的运球三步上篮。录制完后,先检查动作是否正确;然后找少数学生观看,看是否能看懂,是否感兴趣;最后在课堂上运用。

2 循序渐进,加强微课在课堂中的运用

有了符合教学的微课件,还要恰当运用,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按照教学层次,大致可以按照以下环节有次序开展微课教学。

微课在课前的指导运用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链接知识点制作好微课软件,发送给学生家长或家长邮箱,让家长和学生观看后,先了解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再根据微课来提前预习新内容。比如即将要学习篮球行进间运球,可以制作微课,先是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然后是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点。让学生看后,既可以复习学过的知识,还可以预习将要学习的知识。

利用微课简化动作,抓住主题重点 课程以一个主题为主,生活思考、教学反思、重点强调、难点突破等,都是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研究问题的来源。比如要学习篮球的三步上篮,可以利用微课设计,先在场地内画上两个脚印,用卡通人物做动作示范,第一步右脚放在第一个脚印上,第二步左脚放在第二个脚印上,第三步高高跳起,把球投出去;第一步要大,第二步要小,第三步要高高跃起。并告诉学生有个口诀:一大二小三高跳。让学生在练习时口中喊出“一,二,三”。

利用微课讲解规则,分析战术 微课不仅可以教知识点,还可以用来讲解比赛规则,分析比赛战术。当要进行对一段时间学习的考核时,可以用比赛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足球,但是怎样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真正的比赛中去呢?毕竟学习到了技巧,还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但是又不懂规则。这时就可以利用微课制作小视频剪辑,把有关的比赛规则结合比赛画面展现到学生的面前,让他们通过观看小视频,了解什么是“442”,什么是“531”,什么是越位,什么是点球,什么情况下是犯规,红黄牌,等等。

利用微课拓展学生活动 可从学生中挑选一些技术动作和战术执行准确到位的学生,将他们的动作制作成微课在学生中示范。也可以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微课的制作中,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运动录制成视频,再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学生自己的微课也可以进行交流学习,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在对比中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竞争。

3 授之以渔,利用微课培养学生运动情感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予渔。”教会学生某种技巧再好,也不如培养他们对于体育的兴趣。一切练习锻炼都是为了自己的身体,一个人再有能力,也要建立在一个良好的身体之上。如果一个人从小就不热爱运动,对体育课没有兴趣,那谈何锻炼身体,强身健体?可以利用微课制作某种体育项目的精彩视频集锦让学生观看,以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篮球运动,随着NBA、CBA等篮球赛事的广泛转播,许多知名球星被学生熟知,甚至当成偶像,这其中的褒贬暂且不论,学生的这种心理可以合理利用,帮助篮球教学,增强篮球情感。互联网上有很多球星的精彩集锦,可以从中节选一些制作成微课,来提升学生对篮球的热爱。另外,也可以让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球星精彩集锦,在网上建立篮球课堂论坛,让学生在论坛上自由发挥对篮球比赛和球星表现的见解,产生更深层次的对篮球的认识、理解。

又如在进行“前滚翻”教学时,笔者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展示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的文字解释打印在屏幕上,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教师在课堂上示范。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练习起来更有劲,更积极主动,对动作要领更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更快。多媒体独特的动画技术和音像剪辑、粘贴组合技术,使学生如临其境,在强烈的逼真情境中领悟动作要领,达到事半功倍。

4 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微课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微课去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是顺应时展的。运用微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为体育教学提供方便,有助于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可以使学生对一些体育项目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知。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4

一、微课的定义、形式、优点

1、微课的定义。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2、微课形式。微课可以使用手机、数码相机、DV等摄像设备拍摄和录制,也可以使用录屏软件录制的音频或视频,录屏软件有Camtasia Studio、Screen2swf、屏幕录像专家等

3、体育类课程课件制作中使用微课的优势。体育类课程一般动作性较强,比起单纯、枯燥的书本内容,活跃的、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一些重大赛事的视频、歌曲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内容也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4、微课库系统不是在技术上把教学资源素材库和多媒体著作平台做简单的叠加,而是微课库与微课组合平台的有机结合,其中微课库中的多媒体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网上环境积件资源库,为师生利用微课组合平台制作教学软件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来源和多种有效途径;灵活易用的积件组合平台则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的有力工具。

4.1微课库的特点

1、基础知识模块包括两部分:文本知识库、PPT知识库。

⑴文本知识库只对相关的知识做出解释,每个小知识点放在一个文本文件中,文件名为知识点名,扩展名为.txt。

选用.txt格式,可以减少因所使用的电脑系统或使用文字编辑软件不同,而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增加积件库的通用性。⑵ PPT知识库,我们将知识点做成幻灯片,放在一个演示文稿中。即把这个知识点做成一个PPT文件,这个文件中只有一张或几张。方便教师使用,减少教师制作课件中的工作量。

4.2动作分解图(体育绘图)。动作分解模块主要针对一些运动项目,需要使用一些体育绘图,对动作要点进行抽像的分解和设计。体育绘图是根据体育运动中人体的不同形态和结构特征,以及体育的各种组织形式和需要,运用简单、形象的绘图方法,绘制用于体育教学、训练和研究的各种简明、直观的人体动作简图和组织形式等图示的手段和方法。使用这些线条和符号来绘制的简图,来表示体育动作技术和体育的内容,能够帮助理解体育动作要领,教学质量。体育绘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长期用于体育教师编写教案或开展科研工作中。

针对某知识点绘制的体育动作简图,我们一般保存JPG格式(JPEG格式)的图片,以知识点命名,扩展名为".jpg"或".jpeg"。

4.3图片库。图片库主要是一些运动项目中能够突出其特点或特征的照片,使课件制作中的素材更丰富,比较体育绘图中的简单图形更形象更吸引人的注意力。图片库中我们选用JPG格式的照片。JPG格式一种有损压缩格式,能够将图像压缩在很小的储存空间,图像中重复或不重要的资料会被丢失。数码相机照出来的压缩率小,因此文件体积比较大。JPG格式的照片是压缩的照片,它的压缩率是可以调整的,使照片压得小了一点,便于保存及使用。使整个课件制作完成后的文件相对小一点。

4.4视频库。视频库主要是一些运动项目中能够突出其特点或特征的视频片段。体育运动有其特殊性,即运动,所以在体育类课程的课件中视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体育专业教师本身计算机操作水平的限制,制作合适的视频片段运用到课件中,一直是教师课件制作的难点。因此,我们要以选择相对经典或特点的视频进行,编辑整理压缩,方便教师制作课件时使用。

4.5音频库。音频库主要是一些运动项目中的经典音乐、音频文件等。如足球之歌、球迷欢呼时等等。音频文件是为了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与学生产生共鸣的有利手段。

5、总结与展望

篇5

一、微课模式的概述

(一)微课的组成

微课指代的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根据一定的认知规律,最终呈现出碎片化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数字资源。针对于教学活动而言,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课堂教学视频频段,同时微课内容还包括了教学反思以及教师点评等内容,用来辅助学习者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1]。微课之间能够以一定的组织关系相互结合,是一种区别于教学课例以及教学设计等单一模式的教学资源,但是又是在单一教学资源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特点

1.时间短

结合当前我国教育行业中微课模式的使用情况来看,教学视频是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微课的时长为五到八分钟之间,不宜超过十分钟,这样的微课模式相比于传统课程的时长来说,微课相当于传统课程的课程片段或者课程案例。

2.内容少

微课相比于传统的教学课堂而言,微课的内容集中突出了教学问题以及教学主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微课能够将教学知识点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突出,或者集中反应教学课程中的某个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活动,相较于传统模式中的教学内容,微课内容更加精简,因此通常情况下我们还将其成为微课堂。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微课模式的运用策略

结合当前我国微课模式的使用情况来看,微课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微课模式的三种运用策略。

(一)与其他教学资源相互配合

针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而言,视频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改善体育课堂的教学现状,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积极运用教学资源库以及精品课程等优质视频资源[2]。微课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制作微课内容应该对其他优质视频资源进行利用,相互配合,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为其打下基础。

(二)与常规课程教学模式相结合

结合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应用微课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时,还不能彻底将常规的传统教学模式取代,教师不能仅仅只依靠微课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体育课堂的整体状态,对微课模式进行选择性的应用,将微课模式与传统的常规课程进行有效结合,为体育课堂质量提供保障。

(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微课应用方式进行适当调整

教师在对微课内容进行设计时,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特点、学校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结合我国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课堂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有上课人数少等特点,因此,教师应用微课模式主要针对学生的课堂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基于此,教师在设计微课视频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最大程度使教学效果得以优化。

三、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实施

(一)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互结合

针对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局限性非常大,但是作为当前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时应该多结合传统教学课堂的优势。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课时普遍较少,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对每位学生的运动姿势等内容进行纠正,这样一来导致体育课堂质量难以提高。在体育活动中应用微课模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改善傳统课堂中的缺点,将微课模式与传统课堂相互结合,根据体育课堂的实际情况,对微课资源进行合理安排,指导学生对微课资源进行选择性的学习,使每位学生能够有效掌握体育活动中的各项技巧,为提高体育课堂质量打下基础。

(二)应用平台的确定

教师在利用微课模式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将微课资源进行整合,方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查阅完善自身学习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使微课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教师应该合理选择应用平台,将微课资源上传,以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选择平台过程中,首先可以考虑常规的网络教育平台,网络教育平台有相对完善的教学过程,是一种较好的在线学习平台[3]。除此之外,在新媒体平台发展十分迅速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对学生传播微课资源,一方面微信公众号操作方便能够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另一方面公众号与微信号相连,方便学生在线接受微课资源,使学生能够进行碎片化学习,实现移动学习。

篇6

关键词 微课 小学教学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054-02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成就了网络时代,微信、微博、微店等各种新生事物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预示着微时代的来临,教育领域当中则以微课为典型代表,被广大一线老师广泛运用于各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引发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颠覆性的改变。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过程主要还是通过模仿,对于事物的认知还主要依赖于形象思维,因此,微课在小学教学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空间,对于实现小学教学的翻转课堂也发挥着重要功能。但是,由于教师在微课运用方面的理念和微课的设计制作技术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影响了微课在小学课堂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下面立足于小学教学实践,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以下几点有关于在小学翻转课堂中运用微课的有效策略。

一、吸纳科学的教育理念,认识微课的真正价值

教育理念决定着老师的教学行为。微课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依托的是当代突飞猛进的信息技术,体现着现代社会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然而大多数的基层教师,尤其是农村的小学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微课的真正价值,对于微课的运用也就不够重视,甚至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错,根本不必要运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正是由于老师的这种落伍的教育理念,严重地制约了微课在小学课堂中的广泛应用,也影响了微课的实际运用效果。

当然也有一部分的老师已经意识到微课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价值,知道微课对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微课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并具体实现等方面,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微课促进小学翻转课堂的实现,首当其冲就是需要加大宣传教育,促进老师们摒弃传统的教育思想,积极地吸纳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从而指导自身的微课应用实践,提高微课在小学课堂中实际应用效果。

二、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提高微课的制作技术

微课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方式,借助现代方便快捷的网络渠道进行广泛的运用。微课的这种特点虽然为小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正因为微课的这种技术性要求,也对于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小学教师为了进行微课的设计录制,达到翻转课堂的目的,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微课制作技术,不但需要老师能够利用简单的摄像设备进行微课视频的录制,而且需要老师可以对于录制的微课视频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进行简单的剪辑处理,才获得一段合格的微课视频。然而,当前小学教师缺乏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也比较弱,甚至还有一些老师认为学习这些技术没用,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所以,微课制作技术普遍比较薄弱,这一点严重影响了微课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此,就需要一方面使老师们充分认识到微课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组织老师们进行系统的微课制作技术的培训,也可以提高老师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升老师们对于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驾驭能力,设计制作出优质的微课程,促进小学翻转课堂的实现。此外,还可以通过当地的教育部门,多组织一些关于微课的设计比赛,并采用有效的措施,鼓励老师在网上进行晒课,提高教师的微课制作技术;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微课讨论区,为老师们搭建起交流分享的平台,使老师们可以就微课的设计方法及使用方法进行顺畅地交流,达到互学经验、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效果。

三、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用微课有效的教学

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方式,主要针对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些小问题、知识点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其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针对性强。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需要紧密地结合微课有的放矢的特点,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精心地选择微课的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完美的呈现,才会最大程度地挥出微课在课程教学的应用价值。老师可以结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微课的设计制作,为学生提供可以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的优质课程资源,通过自身的学习,突破学习中的一些难点,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优化学习效果的目的。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后翻滚》一节课的内容时,由于这一练习动作的技术难度较大,老师可以把这项练习动作的关键点设计制作成为微课,让学生在课前通过仔细观看微课,进行简单的练习,自主探究动作的难点,主动地寻找并掌握这项技术的动作要领,然后再经过课堂上老师面对面的指导点拨,规范技术动作,强化学生对于这项动作技术的认识,巩固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运用,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根本目的。所以,老师在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时,从微课的设计制作到教学实践当中的实际应用都要紧紧地围绕着教学目标,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但是,现在一些老师盲目地运用微课,只注重微课的形式,忽视了使用微课的根本目的,同时由于微课的兴起时间不长,各门学科都还缺乏自成体系的微课教学内容,这也必然会影响微课在小学教学模式中应用的效果。在运用微课进行体育翻转课堂教学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微课的内容和运用方式。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老师结合对本班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在计算圆锥的体积时总是会忘记除以3,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可以进行微课的设计制作,让学生课余进行反复观看微课视频,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的目的。

总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了很多有利的条件,开辟了一些崭新的途径和方式,微课作为一种全新教学形式,在小学翻转课堂教学中具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空间,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为了更好地利用微课,提高其在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还需要广大一线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地转变教育理念,学习微课的制作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微课设计制作水平,构建科学完整的微课内容体系,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恰当地选择使用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及时地总结反思,丰富自身在课堂实践中运用微课的经验,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探索尝试。

参考文献:

[1]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06).

[2]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的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09).

篇7

关键词:微课 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

微课兴起时间不长,但是微课却以它特有的魔力迅速席卷全国。学会制作微课,利用微课教学是必然趋势,也是教师搞好教学的必备手段。

一、 什么是微课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按照《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中的解释,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充分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精心准备时间在10-20分钟的教学视频。是一种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旨在实现学习的随时性和互动性,更为新时代的学习者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

二、微课的特点

第一,微课的特点在于这个“微”字,从时间、内容、形式都体现出“微”的特点。时间上,微课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45分钟左右课堂时间是有区别的,微课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之内,内容上,4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讲解的内容相对更多,范围更广,但对于20分钟左右的微课堂,内容则要求“小而精”。在表现形式上,微课的表现形式是通过多媒体终端设备播放出来,更微型的表现形式。

第二,情境性。从此次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的参赛作品可以看出,微课在情境教学方面的突出特点。很多教师的微课教学设计会将教学地点尽可能地结合课程主题来选择。医学主题的微课堂拍摄地点一般会选在医院或医院场景的实训教室,体育方面的微课场景一般在学校操场或体育馆,并且教师和学生都会按照相应课程主题统一着装,再加上教学道具,使得整堂课的情境性十分突出明显,这是很多日常教学活动所无法达到的。

第三,广泛性和互动性。微课学习对象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打开多媒体终端设备连接互联网就可以随时随地选择相应内容来学习,并可以对课程内容发表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教师也可以通过与网络学习者的互动,通过总结学习者对自己课程的评价来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促进教学方法的完善,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微课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体现

1.展示教师教学风采,鼓励优秀教师继续努力提升教学水平

无论是参加全国的微课教学比赛还是制作微课供学习者使用,教师通过微课的成功展示,不仅将某个知识点进行了较好的阐述,对自身也有很好的宣传效果。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课上得好的教师,一般也只能对着一个班的同学讲,其他院校的同行和学生一般也是不知道的,这样使得优秀的教师的课堂的正效应没有及时传播开来。而通过微课,那些优秀的微课作品,广大学习者会给出积极的正面反馈和评价,这些鼓励都是对这些教师认真工作的最好的激励,教师本人通过微课的平台来与网友互动,加强交流与沟通,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认真分析思考这里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师更加努力地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

2.拓宽知识传播覆盖面

如今全球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从过去的印刷品、书籍杂志期刊等传统媒体转向网络媒体。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在改变人们联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微时代”的人们更倾向于利用移动设备刷微博、看新闻、看视频,这已成为大众特别是年轻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媒体的授课也是比较感兴趣的,正如哈佛公开课等国际知名院校的网络课程那样,都受到包括大学生们在内的广大学习者的欢迎。所以微课,作为依托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的课堂形式,通过互联网媒介,促进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可以将知识更快并范围更广地传播出去,拓宽知识传播覆盖面,尽可能将知识普及到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3.加强学习的趣味性、娱乐性,学习新体验

相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安排,微课的制作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下,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也都是经过教师的仔细斟酌,所以微课时间虽短,但教师前期投入很大,目标也是为了让微课能够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不断重复的乏味和理论教学的枯燥。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作品里,很多微课作品的教学设计在保证知识点正确的前提下,都不失趣味性和娱乐性,让学习者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学习效果更好。例如,有的微课教学设计,制作成类似于知识微讲堂,主讲人用一些网络诙谐幽默的语言将知识点讲解得清楚明白,受到很多学习者的欢迎。

4.搭建高校教师交流平台,促进知识的更新和教学能力提升

通过微课,教师在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的同时,其他院校的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展示他们的教学过程,看完后通过相互给出的反馈和评价,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改革、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交流评价,正所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这样不断的讨论中,很多教学上的难题也许就迎刃而解,知识的更新更加及时,这样的交流不仅局限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更涉及到学生培养体制的完善,教师如何实现自我突破,如何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微课在优化教师的教学设计,促进专业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搭建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达到了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的目的。

篇8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视频;反馈练习;自主体悟;合作学习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渐风靡全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初起源于美国,随后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逐步试行.“翻转课堂”可使学生在家里看视频代替老师的课堂讲解,“翻转课堂”(FCM)也称为“反转课堂”,通过对传统教学中先知识传授后知识内化的顺序进行颠倒安排,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指课前要求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课中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的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模式.为此,将其尝试运用于高校体育舞蹈课堂中.

1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1.1课前运用策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课前和课中两大模块,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在课前模块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从两个方面做起.

1.1.1教学视频的制作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课前的教学视频.通常来说,学生的注意力维持时间大约为10-15分钟,为了有效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成效,国内外学者认为,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视频应该尽量维持在10分钟左右,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充分保障学生的教学视频观看效率.[1]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视频的长度也应该维持在10分钟左右,如有特殊情况也可以适当延长教学视频的时间长度.翻转课堂教学视频的制作对于普遍缺乏丰富信息技术知识的高校体育教师来说无疑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为了提高教学视频的制作质量,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必须要不断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在计算机教师的配合下完成体育舞蹈教学视频的设计与制作.

1.1.2反馈练习的设计

观看教学视频之后并不能代表学生已经掌握了教学视频中的教学内容,为了检验学生的教学视频观看成果,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在教学视频结尾处还应该适当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解答.学生必须要通过相关网络平台予以上传解答的问题,教师也必须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审阅,掌握学生的课前学习状态,从而科学调整课堂教学内容.[2]如学生通过微信平台观看完“华尔兹的基本姿势”的教学视频之后,学生通过微信的评论功能解答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1)华尔兹原地站立的身体姿态是?需要注重哪些技术要领?(2)华尔兹的重心升降技术需要注重哪些技术要领?因微信具有姓名显示功能,所以教师可以及时地掌握每一位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

1.2课中运用策略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前运用虽然重要,但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中的运用同样不可小觑.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校体育舞蹈课中教学需要把握好四个方面.

1.2.1课前视频教学内容的回顾

课前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灵魂,不能让学生仅仅只是在课前观看结束之后就草草结束.在正式的课堂教学导入阶段,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对课前教学视频进行一个简要的回顾.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使学生能认真地对课前教学视频进行回顾,对于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2.2基本的体育舞蹈技能练习

体育舞蹈有别于一般的理论课,它是一项非常注重运动技能练习的课程.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教学视频内容的回顾之后,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前教学视频中基本的体育舞蹈技能进行练习.如在执教“华尔兹的基本姿势”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进行华尔兹基本姿势的示范,然后要求学生独自进行练习和体悟.经过反复的几轮练习,使学生对于华尔兹的基本姿势有所掌握.

1.2.3有效的自主体悟及合作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是学生在课中学习阶段必须要对相关的重难点问题进行自主体悟和合作学习.[3]自主体悟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合作学习对于解决问题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体育舞蹈课教学阶段必须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自主体悟与合作学习.如引导学生对华尔兹的基本姿势练习完毕之后,要求学生对自身在练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练习难点进行思考,然后再与同学一起进行讨论,合作学习,相互之间借鉴经验,最终有效化解自身在练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难题一时无法攻克时,教师要适时介入,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和指导

1.2.4有效评价及精心的结尾设计

在课中教学阶段,教师除了要把握上述几个重要教学步骤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没有太大差异.通常由教师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三种方式组合而成.如执教“华尔兹的基本姿势”一课时,学生经历完自主体悟与合作学习之后,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对本节课中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然后要求生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的评价.课堂结尾阶段最为重要,必须要精心设计,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对相关的体育舞蹈技能进行巩固性练习.精心的结尾设计对于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率非常重要.

2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若干建议

教学实践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高校体育舞蹈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积极性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更好地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特提出如下建议:

2.1继续学习翻转课堂教学理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要在高校体育舞蹈课堂中真正有效地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体育舞蹈教师必须要不断地继续学习翻转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边学习边实践,探索、总结出更符合学生需要的、符合高校体育舞蹈教学需要的“变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4]

2.2教学视频的制作应精益求精

课前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运用基础,鉴于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视频制作技术方面所存在的天然缺陷,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必须要继续学习相关的教学视频设计和制作技术,进而让翻转课堂教学视频的制作更加的精益求精.为了更好地打造翻转课堂课前教学视频,应发挥团体的力量.该团体可以由体育舞蹈教师、计算机教师以及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研究造诣的专家和学者组成.这样,课前教学视频的制作一定会呈现出更高的质量,满足学生体育舞蹈学习的需要.

3结语

国内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研究越来越多.作为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普及过程当中,要勇于实践,勇于探索,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舞蹈课堂中更加有效的运用,不断提高高校体育舞蹈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5):26-32.

[2]朱伟丽.基于翻转课堂的文检课教学设计[J].图书馆杂志,2013(4):87-112.

[3]张震.MOOCs平台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设计[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1-73.

篇9

地方高校、社区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依托,如何在教育课程资源方面实现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是我们目前需要深入探讨的方向。目前,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存在问题,只有建立长期的、全面的、深度的战略协作,充分挖掘各自的课程和人力资源,不断革新,才能解决这一难题。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对微课的设计、开发及应用技能等方面的积极摸索。

[关键词]

地方高校;社区;微课平台;资源;共建共享

[基金项目]

2016年度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学校和社区共建共享教育资源的研究”(课题编号:JSS-C-2016008)阶段性研究成果。

创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根本保障,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地方高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一旦实现融通共享,不仅能促使教学资源被有效地利用,不断创作出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而且还能显著提高各自的服务能力,更加优化各自的发展环境。目前,笔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地方高校和社区教育资源在教育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方面并不深入,仍浮于表面。我们只有不断完善两方面的共建共享机制,才能使地方高校和社区双方的资源进行更优化的配置。相信对于已身处“微时代”的高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来说,只有共同构建面向高校学生和社区大众的教育课程微课平台,才能真正实现地方高校和社区教育资源双方共享,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构筑和谐社区与和谐社会。

一、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不足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双方合作受限,资源共享不全面

地方高校虽然拥有众多的优质课程资源,稳定及高素质的师生群体等人力资源以及丰富的教学硬件设施资源,可这些资源对社区的开放力度不够深入与全面,共享率过低。特别是应当密切社区、社会的高职教育仍缺少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等学科专业和专业方向的设置,还没有建立起服务于学习型社区教育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没有为学习型社区的构建提供完整的框架结构。高校的教材、教师及学生走进社区进行教育活动相对偏少,与社区的联结基本没有,有些课目重心倾斜,忽略了文化建设,未能充分把区域环境、当地文化等资源考虑进去。而拥有着丰富社会资源的社区与高校在目前的合作上也仅局限于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方面,这种合作毕竟是小范围的。社区教育几乎都是自主开发,缺乏整体目标计划和针对性,课程内容的拓展和实施方式方法简单,系统性不强。在围绕社区大众的教育课程设计、目标设定、计划拟订、学习评估等方面未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工作需求与学习的自主性等特点。可见高校与社区的资源共享仍停留于表面,两者有效整合才能更优化配置双方的资源。

(二)意识淡漠与理念偏差,共建共享机制不健全

通过对镇江市3个区(京口、润州、丹徒),3个县级市(扬中、丹阳、句容)下辖45个街道、镇的走访及所在街道及镇的社区网络进行调研认为:当前,地方高校与社区课程资源共享不理想的原因可归结为双方合作意识不够普及,理念跟不上,合作愿望不强烈,形式多于内容。地方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服务社会也是高等学校的三大社会职能之一,认为参与社区教育并未给学校发展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会影响学生的课务,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而社区大众则认为,此教育非彼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回事,双方的关联性不大,对高校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需求相互融合的认识还不够。从资源共建共享形式、内容和制度上来看,目前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形式方面,双方以教学多媒体设备、图书馆藏、体育运动场馆设施共享为主导,资源的有效整合缺乏,创新力及活力仍需增强;在内容方面,共享课程数目少,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内容方面,需多开设一些贴近社区的民众日常生活、就业创业类或民生问题的优质课程,如应急避险、家庭保健、饮水安全与健康防病、地震避险等课程;在制度方面,应更加明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内容、方法,仍需完善双方合作的评价反馈体系,不断推动共建共享项目的深入开展。

二、微课的含义、特点及效用

(一)微课的含义及特点

微课(Micro-Lectures)起源于国外,微课程是指在信息技术基础下,制作者为了让学习者理解某个知识点而制作的包括突出的主题、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精简的优秀课程的集合课程,其形式可以为文字、音频、图片或者视频等。微课的特点:教学目标清晰;内容短小精悍,具有一定的半独立性;教学形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二)微课对于地方高校及社区教育的效用

身处“微时代”的高校学生群体,更倾向于利用移动互联设备刷微博、玩微信、聊QQ、看视频等,依托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的课堂形式势在必行。作为现场教学的补充和辅助手段的微课能更利于高校的学生理解和学习,也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他们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同时微课也能促使教师不断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促成他们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和课程开发能力,使他们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以吸引高校学生。从如今的社区教育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也在尝试着不断创新。社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以社区的需求来决定的,社区群众的学习要求也逐渐呈现多元化,微课作为一种新的学习途径也逐渐走进了社区大众的视野。因此高校与社区要想充分挖掘各自的课程资源,只有共同构建面向全校学生和社区大众的教育课程微课平台,不断满足学习者方便、灵活的学习需求,才能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巨大支持。

三、创新作为,共建共享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新模式

(一)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研究受众群体需求

在对微课进行设计和开发之前,为了能够更加迅速准确地明确高校学生及社区大众的最新需求,我们必须要从教育的开放性、全面性、交互性等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定位,结合其特点,合理规划建设微课程,提高其实用效果及持续发展能力。地方高校的微课建设应把如何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内驱力,提高学生自主能力等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开发一些高校学生所关注的创新创业教育、择业就业指导、当地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微课,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提供方便。而社区教育,也应多开设一些婴幼儿和青少年教育、农民工技能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心理健康和食品安全等贴近大众日常生活的课程,不断提升社区大众终身学习的意识、提升社区大众的幸福指数,促进和谐社区的发展。

(二)融合地方高校和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满足社会所需

地方高校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是地方适用人才的“培养所”,经济发展的“动力源”,科技转化的“孵化器”;地方高校拥有着社区目前无法具备的资源,包括在人力、智力、财力等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能为微课制作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高校众多功能教室及其仪器设备等能为微课的拍摄制作提供更加专业的支持,高校信息图文中心及专业技术人员能为微课的拍摄和制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社区所提供的自然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等)和人文环境资源(当地历史、传说、革命传统教育、风俗习惯等)都能为微课提供良好的素材背景;社区的一些教育机构也能联合为微课的拍摄制作提供人员及场地的帮助;社区还拥有数目众多的便利性零售、服务、餐饮等商业形态,也能为相关微课的开发制作提供帮助。地方高校需与社区共同策划,通力合作,对微课的开发细节认真商讨,不断深入挖掘微课的素材、对各类微课资源进行合理的再调配,制作出符合大众群体所需求的优质微课。

(三)规划适宜的微课内容,确定有效的开发路径

1.微课内容的创设需有所选择。地方高校和社区要紧贴受众群体所需,因此基于两者资源共享的微课内容的创设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内容要具有普适性。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广泛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第二,内容要系统化。微课的碎片化不是内容的碎片化,而是建立在一体化之下的碎片化,不是散落无序的,而是彼此独立又相互有所关联的。第三,内容要有可扩展性。应注重一个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课程相配套的微媒体、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扩展性资源建设,从知识传递扩展到能力锻炼和情感熏陶,培养学习者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提高社区群众和高校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微课的开发路径需进行加工改造。微课的开发路径是对原有优秀完整课例或视频课例(如视频的转录、按知识点切片、合成、字幕处理等)和设计开发全新优质微课资源进行加工改造。分课程分析、可行性分析、脚本编写、资源收集、资源整合、和修改等几个步骤。自教育部2003年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以工程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各地方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极为成熟。同时,社区教育也拥有着数量繁多的大众化视频课程,其包括修养、生活、艺术、技能、农村等五大类型,涵盖范围广泛且贴近群众生活。通过这些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利用,形成动态、发散的网状关联。此外,还可以根据高校学生和社区居民的年龄、性别、学历、学习足迹等不同,对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和学习过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开发优质微课资源。

(四)调动人智资源,创建高质量微课

微课的开发和平台的建设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开发团队。地方高校和社区要充分挖掘各自领域内的专业信息人员和行业专家等专兼职人员,组建优质授课讲师团队,创建高效的微课设计团队,认真开展授课前期的调研、课程资源信息的收集和课程内容的规划;精心挑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制作课件及讲授课程;从事教学视频的拍摄,并对微课后期的制作进行编辑;成立技术保障后勤团队,搭建微课网络平台,确保平台的稳定运行;成立微课运行管理团队,及时更新微课教学资源、根据需求进行调控及日常管理。高校与社区可以通过有效组织与协调,鼓励高校及社区内外的教育专家、行家里手、教育工作者、在校大学生以制作高质量的微课为共同目标,在微课的建设过程中,各司其职,同心协力,互助互惠,为微课资源的开发集思广益。

(五)多方配合,不断促进微课平台建设

秉承“互联网+”时代的理念,不断整合地方高校和社区教育资源,借助好辖市区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各企事业单位的多重人力、物力,互相协助,共建共享微课教学管理平台。使微课资源平台不仅要具有网络社区信息技术平台所具有的知识存储、知识组织以及知识共享的功能,还要具有知识的下载上传,方便微课资源互动与共享。更要考虑平台的系统兼容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及可靠性等。

四、注重管理,完善微课评定标准和评价体系

1.微课在进行选题设计时要突出精、简,选题思路明确,并要结合高校及社区教育的基本特征,课程内容要抓住四个点:重点、难点、疑点、热点,避免臃肿及繁杂。把握住微课的思路和教学主线,主题切换要讲究新颖和直接。不断激发高校学生及社区群众课程进行自主研学的热情。

2.微课在内容方面要具有结构的系统性和学科定向性,杜绝一些科学性错误,将整门课程科学地划分成一个个单独的知识点,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地学习。以大学生及社区大众为本的教育思想,设计开发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微课。

3.微课浓缩的都是精华,控制课长在五到十分钟以内,微课界面布局要合理、新颖、活泼、有创意,整体风格统一,色彩搭配协调、效果好;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准确、简明,对重点内容在讲解界面中需要重点标识或者采用较为鲜亮的颜色进行区分。

4.微课资源建设是未来教学资源建设的一种趋势,极具实践应用价值,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推广;可以在地方高校和社区中聘请专业教师、美工师,软件工程师、教育技术人员等,可以通过交流、研讨的学习方式,向高校师生和社区居民呈现出优质的微课成果;制定计划,定期组织微课观摩、学习、讲评等活动,使地方高校及社区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不断完善深入。我国的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地方高校要同社区教育联系起来,建立长期的、全面的、深度的战略合作,需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挖掘各自的课程资源及人力资源。而基于微课程的设计、开发及应用则是地方高校和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合作模式的新探索,相信这一探索一定能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的社会做出贡献。

作者:钱亮 吴君民 单位: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钟绍春,张琢,唐烨伟.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85-88.

[2]范建丽.基于微课的地方高校与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8):114-115.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篇10

关键词:微课程;语文课堂;评价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两年前,我带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一直做课前预习和导学单的设计应用。期盼通过导学单的方式,改变学生的预习现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是经过一番实践研究,发现学生仅仅把导学单当作任务,借助参考书完成作业,实际上预习能力、自主积累理解知识的能力,还是没有任何提升。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把导学案换成简单的预习要求,更多的时间放在课堂检测单上。可是缺乏有效的预习指导,课堂检测时效果并不明显。于是,我们想,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在课下有效地指导学生的预习,从而改变课上的学习模式?

二、现状

翻转课堂和微课程、微视频这样的字眼逐渐的进入中国中小学教师的视野,很多教师被吸引,并慢慢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实践。

但是这样的课程并不容易大面积开展和应用。真正的原因是教师不善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固有的教学模式不容易打破,实践翻转课堂需要对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关于微课:概念、特点

“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与传统的教学网络资源相比,“微课”资源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微课”时长一般为5~8分钟,非常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学习特点。一堂“微课”资源容量在50M以内,适合在网上运行,且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生成性和可扩充性。“微课”基于学科教学知识点或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拍摄和制作,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让学生能够花最少的时间学到关键内容。“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过程本身就是教研过程,对课前备课、课堂实施、课后反思、教学研究等各环节都能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资源支持,有效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微课程,有什么作用?

首先,它翻转了课堂,实现了“先学后教,当堂练习”的课堂目标,达到“课前预习,课中辅导”的高效结果,尊重了学生的思维规律,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其次,找到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突破口。因为短小所以精炼,因为短小所以可操作,学生可以在电脑、网络上进行反复研读,可能随看随停随思,直至清楚明白。

微课程,带来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可以让教师轻松起来,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自信起来,让更多的学生成长起来。

四、探索课例

我们分别在小学一年级和四年级进行微课的探索,一年级做了课前预习和教查字典、认识标点符号等的微视频。四年级做了课前预习、写景作文教学指导等微课。通过探索发现,微课程的设计和制作需要团队合作。因此,集体备课的优势得以发挥。谁策划、谁录制、谁讲解、谁合成、谁上传……这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资源共享的结果是教师受益,学生受益。

微课程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应用,还可渗透到德育、美术、体育、音乐等多个领域中。

但其中也存在不少困难。一是时间的限制。即使是团队合作,一个星期也只能出一节微课,无法把微课常态化。二是缺乏专业指导。因为大家都是刚刚起步,没有成体系的指导,只能依靠自己的探索。

五、本土实践,改变评价机制

微课能否取代课堂?不能。我现在还是这样认为。它相对于学科和学段而言的,中学远比小学合适,理科比文科容易推进。语文学科的应用要选好知识点,因为语言文字的情感体悟更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微课要在传统课堂上开花结果,要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的方向发展,就需要建立教育评价的新机制。

要打破现有的谁是教师,就由谁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传统做法,建立一种新型的评价机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观看自己任课教师的视频来学习,也可以观看其他老师的视频来学习,只要能够顺利通过学习,都应该计算学分。这样的一种机制,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