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做好护理安全,防止在执行护理操作技术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差错、事故等问题。结合本院手术室实际情况,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健全和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加强制订目标管理,近年来,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1 手术室常规护理缺陷
手术室易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一旦发生失误,轻者影响病人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造成时间与物品的浪费,重者病人致残,甚至致死。
1.1 接错病人:特别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台。
1.2 手术安置方向有误:安置不当导致压疮发生,约束带过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压,衬垫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
1.3 器械准备不全:用物与手术所需不符,器械性能不佳、陈旧,钳端夹持不紧,刀、剪、针不锐,结扎线不牢,吸引管道堵塞不适。
1.4 物品清点有误: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中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完好性被疏忽,自动腹撑螺丝短缺或传递前忽略检查,导致心中无底。
1.5 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刀电极固定不妥,造成脱落和污染。病人皮肤与升降台或手术台金属直接接触,造成电灼伤。
1.6 用药有误: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静脉和大输液标志不清,导致误用,执行口头医嘱有误,术中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
1.7 手术病人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病人坠床,术后病人X线摄片、CT片、手术衣裤等用物遗漏。
2 安全管理
2.1 制度保障: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2.1.1 手术室的一般制度: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接送病人制度,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及考勤制度,奖惩措施。
2.1.2 安全管理制度:术前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接病人查(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术前用药及过敏状况);病人入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问题、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适用。四到位: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
2.1.3 清点制度:术中三人三数制度,即主刀、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前后共同清点台上纱布、缝针、刀片及手术器械等用物,并做好记录。三不交接制度:洗手护士手术未结束前不交接,巡回护士敷料、器械未点清不交接,值班护士物品短缺不交接。
2.2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对科内人员变动,新护士上岗,科内护理工作内容增加等变化,有些制度落实可能有偏差。针对这种情况,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重温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责任心,做到警钟长鸣。平时形成分级督促制度,发现违反操作规程与奖惩年度考核挂钩。
2.3 加强业务学习: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各级护理学历自学考试,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听课学习及学术交流会,要求护士每人订阅各类护理刊物。加强三基训练,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
3 体会
篇2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555[2007]01-0123-02
手术室感染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手术室质量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手术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院于2001年建立了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的洁净手术室,其中装备的层流净化系统可除尘、除菌、净化空气。有效控制室内的尘埃含量、控制微粒污染,可将细菌含量控制在无菌状态,实现了理想的手术室环境,降低了手术感染率。为了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确保手术安全,我们在加大环境设备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手术室对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建立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
为控制医院感染,我院专门设立了独立的感染管理科。护理部有主管院内感染的主任。手术室成立了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科室所设的一名感染监控护士组成。感染监控护士,负责手术物品表面、手术人员手及室内空气的定期采样监测,所得结果由感染小组进行分析,并将资料储存,信息上报感染管理科,并根据分析结果研究制定改进控制感染措施。逐步健全感染管理制度。如手术室消毒管理制度,手术感染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使用一次性用品制度等,完善各岗位职责和各项规范的技术操作规程,并装订成册,定期组织学习,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2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
2.1严格管理人流、物流
2.1.1严格控制人员进出 一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3人。特殊感染手术无关人员拒绝参观,避免人多说话、咳嗽时将细菌附着在漂浮的尘埃和飞沫中,再落到手术区或伤口以及准备好的无菌器械和敷料上。严格控制手术间门户。手术及参观者进入手术室要尽量减少走动,不可互窜手术间。专科相对固定手术间,物品定位放置,减少进出手术问的次数。
2.1.2严格区分洁、污流线 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病人通道和污物通道。将医护人员、病人及沾净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手术后的器械、敷料和污物等作为污物流线,严格区分以保证洁净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及手术流程的需要。
2.2避免交叉感染
2.2.1划分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 急诊手术间设在手术区的最外边。接台手术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在感染手术间施行。急诊手术均按感染手术处理。手术区外门及各手术间一律安装感应门。
2.2.2严格着装管理 凡人手术室的工作人员按规定穿戴手术室所备的衣裤、鞋帽、口罩等。离开时放在指定位置,由专人管理。手术病人一律贴身穿干净病号服,戴隔离帽,用对接车接送,完全与病房环境隔离,真正达到洁污分开。
2.2.3特殊感染病人及用品的管理 手术病人在手术前常规做抗HCV、HIV和TP-PA免疫三项检查,对检查阳性者,或急诊入室无此项检验报告者一律安排在感染手术间手术并使用一次性手术包。有特殊感染者,在手术间的门上挂“特殊感染”的警示牌,以引起他人注意隔离。其病人所用一切一次性物品一律送焚烧炉焚烧。术后将手术间物表及地面用1:50优安净溶液擦拭消毒,空气用紫外线照射2h,手术所用的器械用1:50优安净溶液浸泡消毒30min后,做初步清洗,经高压后再上油、打包处理。
2.3手术室器械、备品的管理 手术器械、敷料应彻底清洁,不残留血迹、污渍、异物,经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每个器械包内必须放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封指示胶带,以保证灭菌效果。对不耐湿、不耐高温的器械用环氧乙烷消毒。对于微创手术使用的各种腔镜、显微镜等先用清水擦洗器械外表面的血迹及污垢,拆卸器械各关节及部件清洗、擦干后用环氧乙烷灭菌。
2.4手术室医疗垃圾的管理 为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装放,医疗垃圾放入黄色双层塑料袋,生活垃圾放人黑色塑料袋。手术中所用的刀片、注射器和输液器针头、缝合针、麻醉用的穿刺针等尖锐器物,用后装入专用的利器污物盒内,装满后封闭盒盖再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通过污物专用窗口送到走廊,由专人统一回收,并从污梯送到焚烧炉登记,由专人焚烧。
3小结
篇3
接送患者时可能发生的问题:接错患者。由于患者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很有可能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患者。患者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管道和引流管脱落,患者坠床,术后患者的X线片、CT片、手术衣裤等用物遗留手术室。
术前准备不当可能发生的问题:器械准备不全。备用物品与手术所需不符,器械性能不佳、陈旧,钳端夹持不紧,刀、剪、针不锐利,结扎线不牢,吸引管道堵塞不畅。安置不当。正确的手术对于手术野的暴露、手术成功及术后恢复有密切关系。术中患者不当,使局部长期受压或使用约束带过紧,会导致褥疮发生、引发呼吸受限、血管神经受损等,术后患者感到束缚部位疼痛。
术中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术中意外损伤。患者皮肤与升降台或手术台金属直接接触,造成电灼伤。电极板接触不良,引起灼伤。手控电刀使用时不注意按钮保护,发生意外切割伤。冲洗时使患者躯体潮湿造成导电致伤。术中清点有误。术前、缝合切口前、缝合切口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中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术中标本遗失。特别是术中小标本没有及时地用缝线结扎妥善保管。语言使用不当。在手术室这个特殊的环境里,由于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或工作任务繁忙,面对患者提问时,回答简单、生硬,引起患者反感;另外,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可能引起患者情绪和病情变化而影响预后和转归,严重者还可引起医疗纠纷[1]。
安全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①制度保障:制定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手术室一般制度、安全防范制度、各种仪器设备操作流程、各项护理操作流程等。②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接错患者与弄错手术部位。护士在执行医嘱前后都要复诵一遍,并做好三查七对工作。③严格执行清点制度:术前、缝合切口前、缝合切口后对所有用物必须实行二人三遍法清点,认真记录并签全名,数量符合无误时才能关闭切口。增添物品及时登记,掉下手术台的物品要仔细保存在固定处。术中更换洗手护士时,两名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一起对物品严格对数接待。术中洗手护士和医生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尤其是对细小的缝针应做到“针不离持”,防止缝针弹出。
术前准备:器械准备。打包护士负责各种手术所用物品,保证各类器械呈备用状态,使手术顺利进行。合理摆放手术防止损伤。摆放时,应使患者安全舒适。上肢不可过度外展(不能超过90°),腋下、骨隆突处要放置软垫,约束带不可过紧,应松紧适度,避免褥疮发生。术中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另外,注意升降台的调节螺丝一定要拧紧,以免托盘掉落在患者身上造成损伤。
术中要求:防止术中损伤。使用电刀前检查电极板接触是否良好,发现电刀不能锁定及时更换电极板,皮肤暴露部位用压手单或包布包裹,避免与升降台或手术床金属接触,以防灼伤。手控电刀上面铺块方巾保护按钮,避免意外切割伤。冲洗时及时用吸引器吸尽液体保持患者身体干燥,防止身体潮湿造成导电致伤。
防止术中标本保存不当或遗失。手术中取下的标本,不论大小均应妥善保管,小标本用缝线结扎,术毕交给医生病理检查。
护送患者:巡回护士术后协助固定好各种管道和引流管,防止脱落;与护送者共同核对带回病房物品,以防遗留;拉上推车床栏,严防坠床。
讨 论
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其次要注意护士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建立手术室管理制度,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护士来说是工作指南,对管理者来讲,便于管理上按章办事,将差错或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
篇4
关键词 手术室;药品;管理与探讨
我院是一所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担负着近十个不同专业科室的手术治疗工作,手术室内设7张手术台,每天平均实施12台手术。手术室的工作十分繁重,人员相对不足,手术及麻醉用药量大,药品种类多,特别是一些贵重新特药的广泛应用,更加重了手术室药品的管理难度,为确保手术、麻醉和抢救一条龙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有效的药品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从而使药品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手术室药品的特点
手术室用药与其他科室不同,具有非凡性,药品种类多,麻醉品、剧毒药品多,药品耗量大,抢救用药多,我科根据各专科手术的特点,为各个手术间配备了相应的手术用药、麻醉用药与抢救用药。
2手术药品定位放置
2.1一般手术间
在一般手术间内放置药品橱、药品车,并配齐手术常用药品,硬膜外用药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无菌注射用水等。麻醉辅助用药:肾上腺素、阿拉明、阿托品、地塞米松、盐酸多巴胺等。静脉用药:5%葡萄糖盐水注射液、10%葡萄糠注射液、乳酸林格氏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706代血浆、20%甘露醇、甲硝唑、碳酸氢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止血类药:立止血、6氨基乙酸、止血敏等并固定基数。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将所用药品处方递交领药班护士,由领药班护士及时补充并认真记录,为手术用药提供了方便,减少了麻醉及巡回护士不必要的出入手术间。
2.2专科手术间
根据各专科手术间及手术房间的布局,为方便术中用药,合理也设置了药品橱、药品车、急救车等,并定位放置,合理上锁,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产科大多是急诊手术,产妇及新生儿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快,抢救药品需要品种多,我们在产科手术间将产妇及新生儿抢救常用药物按照基数配备分类放置于药品车上,并把常用药品剂量、用法写在药品一览表上,取药方便及时,节省了宝贵的抢救时间,为争分夺秒地实施抢救提供了基本保证。
2.3急救车
手术室内设置2辆急救车,分别放在药品库房与择期手术间四周。急救车按标准预备好急救针剂药品以备手术临时抢救患者专用,由专人负责建立药品规范卡及抢救药物使用清查登记本,并定时检查补充急救药品及各种物品等,使用后须在登记本上签名补方,离失效期3个月时予以更换。急救车分四层分别放置各种急救针剂、各种注射液、抢救用物以及各类抢救包等。将外用药与静脉用药分橱放置,以免混淆。
3手术药品分类放置
根据手术室药品的特点,将药品分类放置,这样既方便用药,又有利于管理。将药品分为:外用药、静脉用药、生物制药、麻醉专用药、剧毒专用药五大类,分别放置,并贴上不同颜色的标志以便区别。
需低温冷藏的药品如肝素、透明质酸钠及非凡制品如生物胶、骨水泥,神经外科保存颅骨瓣等分层放在冰箱内,并分别注明保存日期。
4制定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
4.1固定基数,专人负责
根据手术数量及手术大小估计每日消耗量,将常用药、抢救药的基数相对固定,并由手术间责任人负责保证手术用药供应的正常运转,防止药品遗失。
4.2计划统领,定期检查
4.2.1药品管理员负责每周药品的全面检查及药品库房的清洁工作,对每周消耗的药品做好预算统一领取。
4.2.2加强对药品有效期的管理,建立药品有效期一览表,严格实行药品近期先发先用原则,这样既满足了手术需求,又促进了药品更新换代,从而提高了术中用药水平和医疗质量[1]。
4.3强化对特殊药品的管理
根据品、、毒性药品的有关规定,对这些特殊药品实行专人专柜保管,用药后由药品管理员将麻醉处方和安瓿一并上交科主任后,再重新补充,如有损坏须写明原因后方可补充。
4.4术中抗生素的应用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术中常规静脉点滴抗生素以预防切口感染,[2]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以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为保证术中用药准确无误,我们制定了严格的查对制度,首先由夜班护士接患者负责药品名称、剂量及皮试结果的核对,并在晨会上交班,术中用药时,再由巡回护士核对医嘱及药品,无误后方可使用。
4.5建立严密的出入库制度,确保药品的正常运转,减少丢失现象。
5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
随着医药科学的迅速发展,药品种类不断增多,为加强手术室护士对手术用药的了解,掌握各类药品的药理作用、常用剂量、用药途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我科每个月进行药理知识学习,并在知识讲座中进行提问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每周六大扫除后利用空余时间进行抢救配合训练,练习快速选取急救药品,以避免抢救时忙乱、紧张找不到药而延误抢救时机。
6体会
自手术室健全药品管理制度,落实个人责任制以来,从未发生药品短缺及使用错误,同时也深切体会到药品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增强药品管理观念,确保了手术用药正常运转,避免了漏记丢失药品现象。由于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杜绝了用药过程中的差错事故,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和手术室的整体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的维权意识在逐渐增强,做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加强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杜绝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差错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医疗,现就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安全管理措施讨论如下。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能够导致手术室发生护理缺陷甚至差错事故的环节比较多,无论轻重,都会影响手术的进步,甚至危急生命。
接错患者:“三查七对”执行不严格;加上患者术前注射镇静剂,会发生不正确的对答;与病房护士交接时出现缺陷,容易接错患者放错手术间。
摆手术不认真,约束带垫放置不合理,而发生压疮;约束带过紧或肢体外展过度,时间过长而引起神经受压,衬垫放置不当而影响患者呼吸、循环。
手术部位正确:因术前手术部位未标识,未仔细校对病历、X线片、CT、MRI结果等而导致手术部位的正确。
用药、输血正确:输注瓶上输注特标签不清,执行口头医嘱有误,检查不正确,导致用药正确。
器械准备不完善,清点有误,准备的器械与手术不相符,刀、剪、针不利性能差,结扎线不牢,吸引器管堵塞,吸引不畅。
术中仪器使用不灵:术前没有将术中使用仪器试机,电刀接头固定不牢,临时发现故障。
不坚持原则,清点有误:术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清点器械不认真,对器械的完好性、完整性不了解,未按规定查对,导致异物遗留。
感染管理制度不完善: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灭菌不达标,参观人员无序流动,冲洗伤口的盐水瓶污染等。
电灼伤:因患者皮肤与升降台或手术台金属部件直接接触或负极板处潮湿,在使用电刀时造成电灼伤。
送验标本丢失:因责任心不强或查对失误,导致手术病理标本错放、错送或遗失。
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
上述问题的发生原因很多,有些是综合因素汇集,分析有:①工作责任心不够强,没有严格执行医疗护理的规章制度,尤其是核心制度,一些护士工作责任心差,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法律意识淡薄。②综合素质差,业务能力低,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钻研业务,导致专业技术不熟练,造成实际工作手忙脚乱。③护理文书不规范,对手术室护理记录正确、漏记、涂改、记录不准确。④工作忙、压力大、精力、体力透支,产生不良有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影响手术的正常发挥。⑤管理不到位:手术室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不认真执行、落实,缺乏强有力的质量监管,使得人员涣散。
安全管理措施
加强教育,严格核对患者信息,做好术前访视,术后回访制度,术前1天由该手术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填写术前访视单内容(手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携带访视单到该手术患者床前进行访视,严格查对,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化验结果,药物过敏史,核对无误,患者签名,确认,避免接错患者,防止手术部位正确。
防止压疮:巡回护士摆放手术要轻,避免拖拉推拽患者,床单保持干燥平整,舒适处于功能位置,避免血液回流受阻。肢体不可过度外展,保护好压疮的好发部位。尽量使用凝胶垫或柔软的海绵垫以保护。手术时间过长时,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注意保暖,降低压疮的风险。
防止用药、输血正确:药物应摆放有序,标识醒目。在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时需大声复述1遍,经麻醉医师核对无误后再执行,并将药瓶、安瓿保留血查。术中如果输血,严格“三查八对”制度。输血前要与麻醉医师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单、血制品类别、血量、检查血袋的完整性、有无凝块、溶血及污染等,无误后方可输入。要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输血完毕,血袋冷藏保留24小时备查。
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定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及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严密观察病情,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主动提供手术台上所需物品,确保患者安全,使手术者满意。
加强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学习:积极参加自学,订阅各类护理刊物,提高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对新开展的手术,请医生讲解手术步骤,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经过理论实践的结合,提高护士手术配合能力。
篇6
【摘要】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医疗技术的不断普及,患者对医疗工作者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为患者解除病痛,我们也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优化医院的各项管理。对于手术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预防感染。手术室不同于病房,它是一个特殊的科室,与各个科室联系紧密,是易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因此做好手术室的感染防控,可以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也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和社会信誉!
【关键词】手术室 感染因素 管理
1 影响手术室感染的因素
1.1 手术室布局不合理 手术室未明显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与清洁区,医生、病人、清洁物品、污物在同一走廊通过。
1.2 手术室空气不合格 手术室工作人员未按规定术前空气净化,使空气中的菌落数超标;医护人员未按规定更换衣裤、鞋、帽,未去除首饰等,为手术室带来细菌;手术较多时,频繁的连台手术、人员、手术器械的流动,也会造成空气中细菌的增加。
1.3 手术器械消毒不合格 器械使用完后未进行彻底的清洗处理,表面仍附着血液、黏液和体液等有机物;特殊感染的的器械未按规定进行特殊处理。
1.4 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自我消毒意识薄弱 部分医护人员漠视相关制度,违背无菌操作规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不严,由于自身工作较为繁忙,因而部分工作人员由于着急可能会出现刷手不合格,导致污染。
1.5 手术室人员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医院成立了医院感染委员会等组织,但它们未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医院感染科专职人员少,开展监测、研究工作困难;同时大多数医务人员缺乏参与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据调查管理不到位引发的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达90%,平均为47%。
2 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措施
2.1 手术室要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清洁区和工作人员通道、患者通道、污物通道,区域标识要明确。
2.2 手术室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严格空气消毒。手术间的窗户要严密,层流手术间空气净化系统应在术前40分钟至1小时开机,长时间不用的手术间营提前3小时开机,以提高空气净化度,保证手术质量。接台手术按照规定自净时间(百级15min,万级25min,十万级30min,30万级40min)全封闭净化方可使用。手术人员要按规定着装,严格限制参观人数, 减少人员走动。患有呼吸道感染、疖肿或手部破溃的医务人员不得参与手术和进入手术室。每季度对手术室空气进行细菌培养。
2.3 所有手术器械要严格彻底的清洗干净,原则上压力蒸气灭菌,首选压力蒸气灭菌;对于不能高压灭菌的可用物理、化学方法,如熏蒸、浸泡等。对于感染手术的器械要ian消毒在彻底清洗,最后再消毒灭菌。一次性用品在使用前要检查密封性、有效期、型号规格等,若不合格均不可使用。
2.4 手术室人员要不断加强无菌意识,做到慎独。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在手术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操作,手套破损或器械污染时要及时更换。
2.5 健全医院与科室感染管理的网络组织。院里要成立相应的感染办公室,设立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全院的感染任务,每周不定时下科室监督、检查、监测,加强对科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力度。科室也成立相应的院感小组,主要负责科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平时医院感染工作督促,每周抽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进行手术的正规场所,担负着手术和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该科室工作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危、预后及效果。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完善手术室,使手术室走向正规化、现代化,为患者的生命真真正正的做到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钟秀玲,程妍,主编。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885,10.
篇7
层流手术室净化气流是目前最先进有效的方式,净化气流的方向一般多采用垂直层流式。使手术区处于洁净气流形成的主流区内,确保空气洁净度达标。层流手术室不仅要求高度洁净的空气,而且要求能控制气流的流通方向,使气流从洁净度高的手术区流向洁净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并带走和排出气流中的尘粒和病原微生物。因此,层流手术室的环境及设备管理是保证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重要环节,必须按照有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现将有关层流手术室的管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层流手术室概念 层流,是指气流以匀速向一定方向输送,通过高效过滤器净化,呈流线状进入手术室内,再以等速通过手术空间后流出。手术室内的尘粒和病原微生物随气流方向被排出,不会在室内扩散。它采用空气洁净技术,对手术空间内病原微生物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使室内空气达到一定生物洁净度,从而达到适于各类手术要求,并具有舒适温、湿度的手术空间环境,是一种能有效控制室内病原菌数量,减少感染风险的现代化手术室。
2 层流手术室管理
2.1 环境管理:手术室人员及各种物品在手术室的出入,是影响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重要因素,必须按照规范措施管理。,严禁在手术间折叠各种布类敷料或将私人物品和书报等带入手术间。无菌手术通道是工作人员、病人、洁净物品的供应通道,为洁净流线。非洁净处置通道,是术后手术器械、敷料、垃圾等污物的出口,为污物流线。手术室管理应尽量做到人员物品的隔离分流,以保证洁净手术区空气洁净度,避免交叉感染。层流手术室应划分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急诊手术间设在手术部的最外侧,感染手术间靠近污物通道,应开有侧门并设置缓冲间,便于隔离和消毒。接台手术间隔时间15~20 min,并保持空调系统连续运行,尽量排尽前一台手术的尘粒污染,保证手术间空气洁净程度。
2.2 预防感染管理:层流手术室的一切清洁工作,均要求在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湿布擦拭。各种仪器设备在进入手术间前,应安装完毕,擦拭干净。擦拭时,不宜使用掉纤维的织物材料作为清洁工具。手术结束后应立即清除各种污物,并分类放入防水防污染的袋内密封,从污物通道运出。擦拭各种器材,整理手术间,以免污物在室内久留导致空气污染。待所有人员离开,清洁工作完成后,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应继续运行15~20 min,再关闭层流空调,使室内空气达到洁净。每天应在手术前、后,用消毒液各擦拭1次无影灯、器械车、麻醉桌、手术床、壁柜等各种器材表面及地面;对工作人员穿过的隔离鞋进行清洁消毒。每周将上述器材及地面彻底擦拭、清洁保养1次;对粗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回风口装置清洗1次,以确保尘埃过滤效果。每2周定期对粗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回风网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高效)湿拭,每月对洁净手术部空气、器材表面进行采样做细菌培养;对空气尘粒数、噪音、温湿度进行检测,并将结果登记备案。每6个月将初效、中效过滤器更换1次。每年更换高效过滤器。
2.3 空气监测管理:手术室空气中的含菌量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浮游菌达700~1 800 cfu/m3感染率显著增加,若降至180 cfu/m3以下时感染的危险性就大为降低,加强室内空气清洁度监测是减少手术感染的重要措施。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监测按级别采用多点布控采样检测法:局部100级区5点,Ⅰ级周边区8点;Ⅱ级手术区3点,周边区6点;Ⅲ级手术区3点,周边区4点。定期检测层流系统功能状态,检测手术室空气洁净度指标,是医疗安全的根本保证。医院设立手术室感染控制小组,专人负责感染监控工作。每月对手术室的空气、手术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化学消毒剂进行细菌培养,监测净化效果,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
3 层流手术室设备管理
3.1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医院应制定层流手术室设备运行管理制度。设专人每天检查控制板上空调显示数据,定期检测空调系统运行情况,严格遵守管理规范,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层流手术室急诊手术间的送风系统,应24 h维持在低速运行状态,以保证手术室恒温、恒湿和洁净度。其它手术间在术前1 h开机运行。对长时间没有使用的手术间,启用时应首先清洁送风口滤网,并至少提前3 h开机运行,以达到手术室空气洁净度要求。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20 ~25 ℃,湿度控制在40%~60%之间。冬季因空调影响,需要适当加湿,对温度湿度的调控应该更加注意。层流手术室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应该注意的重点。手术室的消防器材、安全通道要设置醒目的标志,工作人员要熟悉其位置和使用方法。
3.2 器材物品管理:手术室工作要有严格的工作流程,设备、物品相对固定。为了控制人员进出次数,应将与手术相关的各种物品如一次性物品、敷料、电刀、器械台、显微镜及麻醉呼吸机等器材放置在固定手术间,由专人负责清洁检查和管理。制定精密仪器管理制度,建立仪器档案,严格使用人责任制,设立专人维修记录。手术结束后,由专人对仪器采用器械清洗液超声清洗,不宜高压灭菌的仪器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所有手术器械由专职人员负责接收清洗、检查保养。
4 层流手术室人员管理 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可来自室内一切物体及各类人员体表,因此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要求着装,通过缓冲区后,才能进入手术室。手术病人的术前处理应在病房准备完毕,清洁消毒手术部位后,换上消毒的病员服和帽子,由手术专用对接车送至手术室。手术室所备的衣裤、鞋、帽、口罩等离开时应将其放在指定位置。服装应选用不易产生静电、不易脱落纤维的织物。手术室内的人员数量应保持在最低限度,以防止紊流产生。
参考文献
[1] 张国王秀,张皖瑜,尹湘毅,等.医院层流手术室的感染管理〔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12):1111-1113.
[2] 任 辉. 现代手术室感染的控制与管理进展〔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2):128-130.
篇8
【关键词】 手术室;医院感染;原因分析; 对策
医院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在入院前已经开始或入院时已经处于潜伏期的感染[1]。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以及新业务、新设备的不断发展,对医院手术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无菌操作是否严格,以及高新的技术操作与医院的医疗效果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现将手术室医院感染原因与预防对策探讨如下。
1 手术室医院感染原因分析
1.1 手术室环境因素 患者的创口愈合和健康恢复与手术室空气环境的洁净度有直接关系,它可引起医院感染和交叉感染。
1.2 手术器械物品因素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手术器械消毒灭菌的质量存在直接关系,是医院感染的直接因素之一。若手术器械用后清洁灭菌不合格,特别是残留有传染病患者的体液或血液,极易造成医院感染。无菌物品的保管不规范,包裹结构不合理,消毒包尺寸不合适,包内准备灭菌的容器盖未打开均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手术器械的灭菌效果。
1.3 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 一次性医疗物品具有简单方便、实用易于保存等特点,逐渐地广泛适用于临床。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相关管理条例,已成为各个医院有待进一步改善的重要课题。若医疗卫生用品管理不严格,也将成为医院的污染源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1.4 无菌技术的应用
1.4.1 洗手 外科医护人员的普通洗手和手术人员的洗手在医院感染的控制中,是两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如医护人员有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黏膜或是破损的皮肤患处,这些都可能导致感染,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手还可使细菌移位进而造成感染。而参与患者手术的人员刷手时间过短、手刷、擦手巾使用后灭菌不彻底或存放不妥,刷手程序不规范,均可造成2次污染的可能。据文献报道,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0%是由于医务人员的洗手不彻底而导致的[2]。
1.4.2 手术区的皮肤准备 进行患者术前皮肤准备时,使用刀片剃毛相对于用脱毛剂剃毛,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几率高。因为刀片剃毛有时会造成皮肤的轻微受损,细菌可在损伤的部位定植,而细菌的繁殖,可使切口感染率增加,且切口感染率增加与剃毛后距手术时间长成正比例递增的关系,因此应格外在为患者做术前皮肤清洁时注意勿剃破皮肤。
1.4.3 手术无菌操作 由于不规范的手术操作,可使手术切口污染。若个别手术医师操作粗心,手术创面较大,局部的组织损伤和术中出血过多,成为术中定植到创面的污染的培养基[3]。通常情况下,用钝器械比锐器械造成组织损伤的机会多;用电刀比刀片切口感染几率高;止血钳夹周围组织过多,比用尼龙线感染机会大。
1.4.4 机体的抵抗力 高龄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降低,术后更易发生感染。尤其是合并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例如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更增加术后感染机会。
3 对策
3.1 手术室物品控制感染对策 高压灭菌不能代替洗涤质量,加强清洗,认真彻底的擦洗可减少原始菌的数量。
3.2 手术室空气环境质量控制对策 消毒和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及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手术室应控制其他人员进出,减少工作人员来回走动。接台手术应遵守先无菌后有菌原则,接台间隙自然通风10 min,以降低室内空气细菌指数。严格控制外带物品如手机、器械外包装袋、患者外衣等带入室内,病历夹需用消毒液严格擦拭后才能携带入室,以减少手术室污染的机会。
3.3 手术室人员控制感染对策 要严格执行有效的外科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或用消毒剂洗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并做到定期监测。凡进入手术室的医务人员都要按规定更换手术室所备的衣、裤、口罩、鞋帽。
3.4 加强一次性物品管理 领取的一次性物品必须认真查看“三证”是否齐全,认真检查生产日期、消毒日期、外包装是否完整、合格。另外,对每批物品抽样需做细菌培养和热源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一次性物品,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消毒后及时毁形,并交医院供应室集中处理。
总之,医院手术室担负着对患者进行手术和危重患者抢救的任务,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手术患者的的愈后,因此,因此手术室所有医务人员都要牢固地树立无菌观念,高度重视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感染。近年来我院重视对手术室每个环节监控,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达到了行之有效的控制感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70.
篇9
热情稳重
手术室护士应谈吐文明,热情稳重。让病人从手术室护士的一言一行中体察到亲切和温暖,并可通过必要的安慰和解释,获得安全感。如老年病人对自己承受手术的能力缺乏信心,惟恐下不了手术台。手术室护士就应尊重他们,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地宣传手术成功的实例,增强他们对手术成功的信心,中年病人对医疗知识一知半解,又是家庭的主要成员,关心的人多,提出的问题也较好,这就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因此对他们就应作科学的解释,以消除顾虑;青年人一般比较单纯,他们担心的不是手术的成功与否,而是较多地担心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痛苦,对他们则宜说明手术过程中的不适程度及配合方法全麻除外;年幼、儿童病人离开了父母、亲人,常表现为情绪不安,哭闹不停和十分恐惧。对他们则要善于诱导,鼓励其勇敢精神。这样就初步消除了各类病人的心理顾虑,使之能配合术者完成其手术。
手术过程中。例:我院手术室在1例脑外伤硬膜下血肿消除术中,病人突然呼吸、心跳骤停。由护士能当机立断,及时准确有效地配合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采取胸外心脏按摩、注射三联针等心肺复苏措施,很快地使病人恢复了呼吸、心跳,继续完成了手术。
严谨科学
根据已经建立和健全的各项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手术室护士在严而有序的工作中,更应加强组织纪律性,严格地遵守无菌技术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交接制度,药品、器械保管制度、安全制度的十防措施。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及时、有效、准确地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时供应所需的急救医疗器械。在手术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手术结束前应认真细心地清点核对手术器械和各种物品,回顾其手术过程和协助包扎伤口,不能发生任何差错事故。在发生差错事故后不得有半点虚假和谎言,确保手术工作的顺利开展。
团结协作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手术医师在每次手术中都是一个战斗的整体。协同、团结一致、配合默契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手术室的护士必须具备团结协作的心理素质,而这种心理素质又能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得到培养和增强。在手术中,手术室护士要甘当配角,作好手术台上的二传手工作,迅速准确地传道与供应一切手术器械和物品,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协同麻醉、手术医师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顽强连续
篇10
根据手术室工作性质,我科设立了三级查房制度,即科主任、护士长一级查房;住院总医生、住院总护士二级查房;各专科组长三级查房的管理制度。科主任、护士长不定时对各个手术间进行巡查,督促指导医护工作,特别是抢救重危患者时,科主任、住院总医生和护士长、住院总护士至少要有一人在场负责组织,安排或加强医护人员参加抢救工作。健全和落实“三级”查房管理体系,使每个手术进行过程中随时有人巡视,可以协助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对患者的安全管理,发现漏洞及时纠正处理,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2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查对制度,注重环节管理
手术前如遇物品准备不齐、巡回护士对患者的情况不了解或应变能力欠佳,手术医生或麻醉医生的不时催促,护士就可能出现忙、慌、乱现象,极可能出现手术摆放不当、手术部位错误和物品清点不认真、查对不严导致物品(纱布、纱垫等)遗留在患者的体腔内的可能。因此,手术准备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应重视术前访视,要求护士必须在手术前一天到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使护士对手术患者的病情、手术方式、手术部位及手术所需物品,做到心中有数,手术时才能主动配合,认真落实各项查对制度和操作规范,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操作训练,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严格执行手术室“三方”核查制度,麻醉手术开始前,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共同查对手术患者相关信息,巡回护士、洗手护士、第一助手认真清点纱布、纱垫、缝针等,并做好记录。在接送患者途中,注意给患者保暖,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防止患者跌伤等等诸多环节都应严格把关。杜绝不良事件,差错事故的发生。
3实行人性化管理,提高护士团队意识
3.1根据护士的不同年龄、业务水平合理搭配,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实现弹性排班,遇手术时间较长、或手术护士有身体不适不能继续配合手术时,可酌情安排人员换班;中午安排人员换班吃饭,尽量避免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只有精力充沛,才能精力集中,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手术安全进行[1]。3.2一台手术须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护士等组成的团队来共同完成,团队中每一个成员在整个手术中所担责任有所不同,如因角色心理差位等原因导致相互配合不默契、沟通不畅,将直接影响手术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手术患者的安全将得不到保障[2]。因此,手术室护士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术前主动与外科医生、麻醉医生进行沟通,了解手术方式,特殊物品及其器械的准备,尤其是新开展的手术,了解外科情况的同时还应了解麻醉方式、手术等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才能配合默契。手术室护理团队之间应做到“三互”与“三责”,“三互”即业务知识互相学一学、好的经验互相传一传,工作学习相互促一促;“三责”即本职工作我负责,患者安全我有责,科室安全我尽责的团队精神。加强手术室医护沟通和安全管理,对提高工作效益和保证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加强无菌操作管理,提高慎独能力
4.1手术室是执行无菌操作和预防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场所,所有医护人员都应严格执行消毒灭菌隔离制度,科学合理安排手术,接台手术应遵循优先安排重危手术或年龄较小(婴幼儿)、老年患者,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的原则。手术进行过程中如出现大出血、伤及重要脏器、心脏骤停等意外情况时,手术医生集中精力处置突发意外情况;或因手术时间较长,致手术人员出现疲惫状态,都可能不经意间违反无菌操作,器械和巡回护士应及时制止并纠正,防止人为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