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规划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规划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区别

篇1

【关键词】 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 景观设计

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在设计上虽为三个不同的专业,但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有着密切的联系。规划设计是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是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停车位、地下车库范围、地下车库出入口、小区出入口位置、建筑后退红线距离以及各种综合管线的布置等方面的控制。

建筑设计是对建筑高度、建筑立面、建筑平面布局以及建筑风格及建筑效果等方面的控制。景观设计是在建筑规划设计基础上对小区内的景观绿化及设施进行专业的详尽设计,包括景观构筑物、室外家具、小区室外景观亮化、绿化及景观相关的水、电、结构设计等。

规划设计是三种设计的前期,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住区,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景观设计则是对以上两者设计的充实和补充。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目前在住宅小区的设计上,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因为先于景观设计,往往是已经进场进行建筑施工了,才开始进行景观设计,这就造成了后期景观设计上存在很多被动因素,无论是与规划布局上还是与建筑设计上,都存在着衔接和协调的问题。现就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协调进行分析,以供探讨。

1 住宅小区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景观设计仅仅是建筑规划设计的辅助

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往往只关注容积率、建筑密度、停车位等硬性指标,而往往忽视规划布局的合理性,造成后期的景观设计只是见缝插针,景观缺少连贯性和均好性。而建筑设计则往往只关注是否符合消防规范、是否符合建筑设计规范等规范要求,是否做到最大限度的经济节省,造成后期景观设计时不得不对建筑出入口、建筑突出物等进行避让和做出掩蔽。总之,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建筑设计往往忽略了后期的景观设计及景观效果,致使后期景观设计非常被动。

1.2 建筑规划设计路网结构没考虑景观设计

在某些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有些路网结构不合理,造成景观带被切断,车行道路与人行道路交叉。有些规划道路出现从这个出入口可以直通通看到另一个出入口,或者小区主入口直对着小区内的围墙,缺少景观的对景设计和景深设计。有些地面停车位则跟随道路设计设置在影响居民出行不便及对一层住户生活有影响的位置。这些便造成后期园林景观设计不得不重新调整路网结构和地面停车空间,而且需要重新向有关城市规划建设部门进行变更报批,以至于影响了工期。更有甚者是建筑已经施工,路网无法调整,并且在批复的停车位总量上,因为地下车库已经施工,地面有影响住户的车位在有限的空间却又很难调整,致使景观设计上只能对这些弊端进行遮挡。有些地方不控制地面车位数量,造成开发商一味为节省资金,紧缩地下车库空间,使得地面上车位很多,景观上非常不好设计。

1.3 室外综合管网设计与景观设计冲突

室外综合管网的设计往往也是只依照批准的建筑规划总平面进行,而不考虑景观设计。造成路上很多管井盖,车行在上面非常不舒服。有时甚至楼栋出入口前就有很多管井,一出门迎面是高大的风井,地下则是一个个井盖。突兀的风井,有时因紧临道路或广场等无法进行景观遮挡。

1.4 建筑风格与景观设计风格不协调现象

建筑风格是在建筑单体设计时已经被当地主管部门批准了的,而后期的景观设计应该是结合建筑风格设计的,但在有些地方却存在着欧式风格的建筑搭配中式风格的景观或部分中式景观元素,如亭子、围墙等。虽然都是小的景观元素,但不协调的风格却让人感觉很刺眼。

2 一个片区好几种风格

小区规划虽然是在控规指导下进行的,但一个片区好几个开发单位,各个开发商只考虑自己地块的平面布置和自己喜好的建筑风格,而不顾相邻地块的建筑和景观延续性。虽有主管部门把控,但因为一个片区的开发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一是建筑风格的时效性,再是领导的更换等等因素造成一个片区好几个风格,中西冲突、繁简冲突等。总之小区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环境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

3 建议和措施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有机整体。建筑设计应结合规划设计理念,在建筑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建筑作为住区的重要构成要素,同时也反映出住区的文化和内涵。它的好坏对一个小区的形象有着很大影响。

景观在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景观的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景观设计不应仅仅作为辅助,应先行参与到整个住区的设计中,整体规划,综合考虑。在整个设计环节中都要参与进来,提出景观的思路和设想。

4 结语

规划设计是建设的总纲,建筑是构成住区的主要物质基础,景观是整个住区的精神,三者相辅相成。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的特点与个性,还要使之与整个区域相适应、相协调。

参考文献:

[1]齐康.学科的整合.2012.

[2]蒙小英.阿尔瓦.阿尔托的景观语言[J].新建筑,2008(1):125-129.

篇2

【关键词】低造价; 景观设计; 主次有别; 绿化设计; 材料选择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经济性是每个景观项目都追求的基本原则,但真正做到低成本,不仅仅只是降低项目前期的投资,还应该考虑中后期损耗、能耗、维护等管理方面的投资。景观设计的低造价,就应该结合景观规划设计、前期建造、后期管理等因素,充分做到这些方面的权衡。

从规划设计开始,为控制整体投资,同时保证景观效果的最大化,必须对整体的投资进行合理分配,区分主次,打破均好性的求全思路,以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效果提升整体环境的档次与景观氛围。

重点突出、主次有别。

在住宅小区规划的空间布局上要有重点,投入成本主次有别。从设计最开始就要注重成本在主次景观上的投入,空间布局合理并要符合人们平时的行为习惯,不随意浪费每一处不必要的高成本景观,做到重点样本区域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例如:熙园山水居,设计在最开始规划的时候就将人行主入口确定为小区景观的重点样板区,因为主入口的特殊地理位置影响到小区给人的第一印象,而且主入口也是使用范围最广、频率最大的景观区域,为了让人们充分感受小区的品质与环境,设计在具体构思时将水景、雕塑小品、特色景观苗木有机的结合到这一区域,花大力气营造景观环境。而小区内部则摒弃了水景,以绿化造景为主。景观中也没有了构筑物,最大限度地控制造价。

重视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是景观设计的重点,是景观的骨架,对小区品质、居住环境影响巨大。重视绿化设计也是目前高品质物业景观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势,它与硬质景观相比具有较易控制造价的优势,所以绿化设计在低造价景观设计中的影响巨大。

在植物设计上,控制成本可以通过多用草坪、少用灌木、适当选用骨架树、巧用节点大树等方法来实现。

例如:香樟园,设计非常重视疏密结合和抑扬顿挫的手法。在空间较小的组团道路周边采用乔灌木结合,形成浓密的绿荫效果。而在地形开阔的中心绿地则采用大草坪的形式,不增加其他内容;既形成了视觉上的对比,也节省了投资。运用大面积草坪而节约下来的投资用来购买大规格乔木,以提升绿化的整体效果。

植物的选择上应多用乡土树种和野生植物。首先,利用当地生长情况较好的高大树种作为主要的景观树。其次,许多场地内生长了大量野生植物,这些植物在进行一定修整后可进行再利用,不仅降低了植物成本,还体现了一定景观生态性,达到可持续性发展。

少用景观构筑物,用堆坡和植物结合的方式来解决竖向上的变化问题。

鉴于成本控制的原因,设计中尽量减少景观构筑物,并尽量选择物美价廉的成品构筑物。但是,过于平坦的景观空间会让景观显得寡然无味。因此,在空间设计上会尽量考虑在最少的地形整治前提下,将重点地段及较大景观面积的区域进行地势上的高差处理,并在植物的种植上结合人造地势,让高中低植物分别配上高中低的地势,以达到视觉上的变化和遮挡,既具观赏性,同时又解决了由于减少高成本的构筑物而导致的竖向景观不丰富的问题。

例如:丽水佳园,基地地势变化复杂,双马鞍型的地形既给设计带来了很多的难处,但也为设计丰富的景观效果提供了可能性。设计上借用了地形之便,在原有地形条件下加以利用和组织,把原来可能需要平整的地形转化为错落有致的台地景观。既丰富了环境层次,也降低的开发商的资金投入。

从施工角度出发,材料选择也是关乎造价的重要方面。就地取材,材料的切割、边角余料再利用,尽量用通行的材料规格,避免施工阶段的浪费等对保证景观的低造价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在施工过程中严重影响造价的问题需要在设计师在扩初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充分的考虑。

就地取材

根据设计风格,结合项目所在地的本土材料和乡土树种来做景观设计,这样可以大大节省在外地购买材料所花费的成本。控制成本是多方面的,但材料的选择关系甚大,就地取材、选择常用材料可以减少材料的运输成本,植物、铺装、木材等均可以在各地有其本土材料,作为设计工作者,跑一跑当地的建材市场、苗木市场或多与当地施工人员了解当地材料的性质、价格是很有必要的。

材料的切割计算

在设计之初,方案设计师往往只注意视觉美观效果,而出现大量的弧线、自由曲线等构成形式。进入方案扩初阶段,有经验的设计师就会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进行成本控制。例如:花岗岩石材切割,每延米要加上几十块钱的加工费,切割下来的边角余料又成为了很大的浪费。如果换成卵石或洗米石材料,成本上大大降低,且容易产生更奇妙的设计效果。花岗岩切割下来的边角余料,如果收集起来作为甬路铺装,又是不错的景观材料。另一方面,尽量使用或利用市场上通行的材料规格来进行设计,这样就节省了材料的损耗。

材料的厚度与属性

不同功能的位置对材料厚度及质感有不同的要求,设计师要了解材料的使用属性,合理选用材料厚度,可以有效地控制材料的成本,并呈现出丰富的景观效果。

材料的单位面积大小

在获得同等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可以考虑用小尺寸的材料。以石材为例,单位面积大的石材,在运输、施工过程中损耗明显大于单位面积小的石材。

任何景观环境最后终归是用来使用的,所以后期的管理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景观的效果。而这些都需要在前期的设计过程中加以考虑和比较。例如植物的维护、照明灯具的使用、水景的循环处理等,这些都是关系到景观成本的直接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设计人员在前期的设计过程中进行比较和权衡的。

低造价景观不是多方面牺牲的廉价景观,它的前提依然是保证景观质量和使用效果。它是景观设计行业中对社会经济因素的强调,也是对景观可持续发展更深层次的思考。它的实现需要我们景观设计行业人员在工作中不断的探索与尝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新农村社区;绿地;生态

1. 景观生态学理论概述

1.1 景观生态学。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景观生态学成为一门建立在生物学和地理学基础上的综合学科,研究不同尺度人地系统的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联系、动态发展过程及系统稳定的对策的。与传统生态学研究相比,景观生态学更加强调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和尺度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学系统的影响,尤其突出空间结构和生态过程在多个尺度上的相互作用关系。

1.2 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

(1)斑块的基本原理。按照起源可将斑块(patch)分为四类:干扰斑块、残余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和引入斑块。斑块的基本原理包括:斑块尺度原理、斑块数目原理、斑块形状原理、斑块的位置原理等。

(2)廊道的基本原理。简单地说,廊道(corridor)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廊道可以是隔离的条状地带,几乎所有的景观都为廊道所分割,同时又被廊道所联结,这种双重而相反的特性证明了廊道在景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廊道在运输、保护资源和美学等方面的应用,几乎能以各种方式渗透到每一个景观中。

2. 景观生态设计和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

2.1 景观生态设计的整体性原则。景观设计的真正内涵是指通过对环境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它对于满足人的需要包括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环境艺术,涉及环境工程、生物、社会、艺术等众多学科。既是诸学科的应用,也是综合性的创造;既要考虑到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效果,同时也要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景观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营造适合人类生存的和谐自然空间。

2.2 景观规划设计的趋势。

2.2.1 以人为本。人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归宿。西蒙茨自称是尝试着把所看到的精彩景观规划设计作品提炼成为基本的规划与理论的第一任,它用富有诗意的文笔描绘了人们置身其中的体验。结论得出景观规划设计的主题服务对象时人。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我们喜爱保持自然地现象,并且是受到我们人类的本能驱使。合理规划,理解人类的这些本能,既能区别人鱼动物的本职,也能得知人类渴求美的心理。人们在以来自然地同时,还可以认识自然地规律,并且顺利的改造自然。

2.2.2 文化立本。社会环境因素,人文因素是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灵魂。景观规划设计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对于景观规划设计业呈现出极大地异质性。

2.3 新农村社区中的村落景观要素。村落景观要素大致可以分成三种构成要素:建筑环境景观要素;农耕文化生存景观要素;非物质文化要素。三要素相辅相成,丰富地演绎着乡村旅游景观的广阔内涵。

2.3.1 建筑环境景观要素。

(1)乡村范围及周边自然环境上,基本上保持着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体现出人们常说的“大尺度的生态环境”。

(2)住宅周边环境。村落民居四旁通常都进行了绿化,一般有古树、小溪等,同时与树木、菜地混为一体,也是我国山水画的传统主题,居住环境十分优美宜人。

(3)住宅和室内环境。传统村落保留着传统的建筑风格,而建筑风格也因地而异。不同民族之间,在山区和平原之间都有极其明显的差异。这些传统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这些具有民族和地方风格的建筑,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重要的乡村旅游景观。

2.3.2 农耕文化生存景观要素。农耕文化生存景观实际上更多还是以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农耕文化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片黄土地上,景观各异的生存痕迹记录着人类前行的脚步,彰显着人类无穷的智慧。自然、历史、人文诸方面因素推动着社会前进的车轮,景观的发展自始至终都贯穿了人类对生存的需求,从而形成了农耕文明不同发展阶段人类在谋求生存过程中的多种多样的农耕文化景观。

2.4 新农村社区景观规划的误区。

2.4.1 脱离个性特征。盲目跟风和照搬经验在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前期,本可以吸取一些他乡别国的经验和教训。但是一些地方出现了直接搬用套用他国经验,或者盲目跟风部分发达地区农村建设策略的现象。

2.4.2 城乡等同化。一些人认为,新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让农村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住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房子。于是样样学城市建设,大搞拆村建居、大搞农村规划、大搞基础建设及硬化工程的现象到处可见。我国的农村村落由于长期处于无规划指导的状态,原有村容多数不大整洁。要建设新农村社区,提高农民的居住环境水准,的确需要专业规划和指导。然而在诸多村镇,简单地把农村规划理解为就是从平地上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居住区,导致农村居住区景观与城市住宅区景观毫无区别,丢失了农村特有的景观空间格局。我们搞新农村社区建设,追求的是城乡等值化,而非等同化。

2.4.3 经济建设破换景观环境资源。建设新农村社区就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社区,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

水平。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关键是增加农民的收入,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一些地方政府为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引进省外、国外资金,在农村兴办企业建设。这一举措的确有利于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和增加农民的收入。

3. 新农村社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设计方案的主旨在于能够对于当地进而进行全面的组织和设计,从而达到以下四个基本目标:

(1)人性化:景观设计方案的特点在于运用景观设计的基本元素,在充分把握场所精神、历史文脉、人体尺度的基础之上,注重景观形态对人的心理感觉的影响,从整体规划的高度进行设计,将方案的各个部分融合在一起。

(2)高品质:景观设计的标准要求层次高,突出景观的生态效益,以利于形成环境优雅、美观和谐的个性化生活社区。

(3)简约性:简单、易行是贯穿设计的主线。有意识地对景观设计的要素进行简化处理,包括形势与空间的简化,在满足社区功能要求的基础之上形成能够满足和促进居民利用场地进行活动的设计,借以加强让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4)乡土化:无论是硬景的石材还是软景的植物都尽量使用当地物材。我们在景观设计中都要尽可能地采用乡土耐用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合理运用,使整个社区景观设计更增添乡土气息。

4. 小结

村落景观要素是人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的作品,体现了乡村的生存智慧,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记录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村落文化一直以它特有的朴实、宁静、和谐的意境存储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在新农村社区建设中如何处理好建设与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是一个重要课题,有着自身特点的村落文化景观的农村对发展新农村旅游有着重要优势,有利于把新农村建设向深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婧. 风景名胜区村落景观的特色与整合[D]: 南京林业大学,2007.

[2] 梁P. 徽州村落的形态构成和景观意象[J]. 华中建筑,2004,(1).

[3] 王丽云. 对新农村景观建设实践误区的思考[J]. 生态经济,2011,(7).

[4] 李敏.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和延续――桂林近郊新农村景观设计[J]. 中华民居,2011,(12).

[5] 闾海. 新村规划中的特色塑造研究――以睢宁县两个村庄规划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2011,(4).

篇4

关键词:水景;龙;慈林山煤矿;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11903

1项目背景

潞安慈林山煤业公司慈林山煤矿位于山西省长子县慈林镇庄头村北,属温带、寒温带交界处,中国北方大陆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温度适中,但地处黄土高原边界,常年雨量较少。

该地区北据长子县15km,东北据长治市30km,南据高平市30km,长(治)-晋(城)公路、太(原)-焦(作)铁路从矿区西侧通过,铁路专用线与太焦铁路东田良车站接轨,公路、铁路运输方便。

本次慈林山煤矿景观规划设计没有停留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上,而是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和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出发,以水体景观优越的亲水性和舒适性丰富地域风情和景观信息量,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生理、生化功能优化企业环境的自然生态系统,满足职工和居民的生活、娱乐、休闲等需要,实现慈林山煤矿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三者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2景观设计原则

随着慈林山煤矿矿区的不断扩大,当地职工和居民生态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新的景观规划建设迫在眉睫,本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正是基于帮助当地职工和居民创造一个融生态观、艺术观于一体,结合文化、经济、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表达 “和谐慈林山”的设计观念(图1)。

图1潞安集团慈林山煤矿景观规划设计鸟瞰2.1生态性原则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西蒙·得·瑞恩。俞孔坚教授提出“反规划”的城市设计的理念,“反规划”就是先进行生态规划,将生态性放于设计的第一位,然后再对城市进行其他的规划。尽管“反规划”提出原意指的是城市规划,矿区的景观也应先进行生态规划,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使矿区景观环境得以更好地规划和可持续的发展。

根据慈林山煤矿规划的现有条件,该景观规划生态性的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场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设施,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如在规划区东部保留原有水域,设计曲桥、湖中湖等景观呈现龙在飞天的景观组团;基本保留了规划区的道路,未做大的改变。

(2)高效率地利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消耗。由于本次规划项目东部地势高,西部地势较低,水景景观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将水景的景观源头置于地势较高的东部,水流从源头顺势而下,沿途根据实地情况设置合适的水景景观或将其他景观用水流联系起来,实现浑然天成之感。大面积草坪或绿地采用了喷灌和滴灌系统等节水措施。

(3)尽可能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如本次规划项目大量采用了太阳能灯,另外土方的挖方和填方也采用了就地取材的方式,即填方用挖方所产生的材料来进行,不仅减少了能源的消耗,也大大降低了环境的破坏程度。

(4)顺应规划基址的自然条件,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和生物多样性的建立,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因地制宜”是景观植物造景的根本。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尽量采用乡土树种,充分考虑该地土壤特点、植物四季季相更替和色彩搭配。利用植物多样性,合理组合配置,以乔木为主,形成乔、灌、藤、花、草多层复合植物群落结构。

规划基址冬季时间比较长,充分考虑人们冬季对阳光的需求,进行了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比例的合理配置。

2.2经济性原则

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做到“事半功倍”,尽量在投资少时办好事。经济原则的体现,比如充分利用规划区域的地形特点进行水体的引流,节约水资源。污水处理池位于地势较高的东部,经污水处理池处理,达到景观用水要求的水资源可以直接在水源附近加入该项目水景循环系统,大大节约了水景中水的用量。在建筑的背阴处种植一些耐阴的植物,这样可以增加成活率,降低管理成本。根据规划区域的生产特点和环保要求,选择相应的抗污、净化、减噪或滞尘力强的植物,改善和保护厂区的环境,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可以减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人为投资。

2.3艺术性原则

2.3.1统一的原则

统一的原则也称变化与统一的原则或多样与统一的原则,如宿舍楼前的水钢琴形状的喷泉和水上平台上的景观柱都形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以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既显示其多样性,又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具有统一感,如银杏大道和国槐行道树的栽植具有形式的相似性,由于树种不同,又具有差异性。

2.3.2对比与调和的原则

对比,是指在质或量方面区别和差异的各种形式要素的相对比较。一般指形状、线条、色彩的对比,质量感的对比,刚与柔的对比、静与动的对比。调和即适合,即构成美的对象在各个部分之间不是分离与排斥,而是统一与和谐,赋予了秩序的状态。一般来说对比强调差异,调合强调统一。

对比的应用可使设计的场景生动、鲜明、主题突出,如办公楼前的银杏树阵在秋季的金色叶片与紫叶矮樱的紫红色叶片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整个景观鲜明起来。调和的应用可以使所设计的场所不会出现杂乱无章之感,如在进行树阵植物种植时,形态差异太大的植物没有选用。

2013年2月绿色科技第2期

程冀南,等:潞安集团慈林山煤矿景观规划设计园林与景观

2.3.3比例与尺度的原则

任何造型艺术都涉及比例与尺度的问题,景观艺术也是如此。比例的意思是整体与局部间存在着的关系是合乎逻辑的、必要的关系,同时比例还具有满足理智和眼睛要求的特性。西方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建筑设计比例从高、宽、厚、长的数学关系中寻找美的所在。比例的典范莫过于黄金分割。

本次景观设计从比例上把握了植物、道路、建筑小品、水景等的尺度,形成了适当的比例关系。很多地方以人自身的比例作为绿化空间的尺度的参考,选取适宜的尺度和比例。小于人的正常尺度一般给人细致的感觉,大于人的正常尺度则会给人雄伟、壮观的感觉。

2.3.4对称与均衡的原则

对称的形式一般是有一条轴线,形成秩序、协调的感觉,在景观设计中,运用得当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均衡也称做动态平衡,是一种具有形式变化的平衡,它与对称的平衡比较而言显得生动、有活力。在景观设计中,均衡较对称运用更为普遍。对称和均衡这两种形式能够给人安定与和谐的感觉。

在本次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行植物配置和设置相应的景点、景物时,考虑了对称和均衡的景观效果,如入口处的银杏对植形成景观大道,办公楼前的银杏树阵的对称式的布局达到了很好的均衡的景观效果。

2.3.5节奏与韵律的原则

节奏原意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与重复。节奏在景观设计上一般是指以同一景观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序列感。韵律原意指音乐或诗歌的声韵与节奏。在景观设计中单纯的单元组合容易单调,有规律的变化才能产生韵律感。

在本次景观设计中,行列式的绿化种植体现出韵律感,高低起伏的植物配置能够体现节奏感和曲折的韵律。旧宿舍楼前的钢琴汀步也体现出节奏与韵律的韵味。

2.3.6文化的原则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在关注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本次景观设计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中龙与水的关系将各个水景用龙的文化联系起来,丰富了整个项目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

3景观规划设计

该景观规划设计以“龙”为主题,设计范围分6个与龙主题相关的景观分区,分别为:神龙见首、龙在飞天、画龙点睛、龙飞凤舞、龙腾四海、龙凤呈祥。

3.1神龙见首

该区域在规划区东南部,地势较高,由于这片区域有污水净化池及相关设施,非常适合做水景的源头。适合做水景的原有墙壁景观单一,因此将原有墙壁改造为景观墙体,并在墙体上以龙头雕塑作为序列景观,水体自龙嘴里缓缓而出,意在体现水之源头的寓意。

3.2龙在飞天

在规划区东部利用原有人工湖水域,设计曲桥、湖中湖等景观呈现龙在飞天的景象。湖中湖是指在人工湖里的小岛上又有水体,形成湖中有湖的特色景观;曲桥营造成飞龙的造型,意在点名主题。

3.3画龙点睛

该区域主要是在道路的两侧设计点状水景起到“小景观”的作用,如小的序列喷水景观等。 这些点状景观不仅自成一景,而且可以与其他景观相互呼应,更好地体现水景的魅力。

3.4龙飞凤舞

该主题主要指办公楼前的景观设计,凤凰跌水雕塑和龙跌水雕塑一同遥相呼应,有跌水就有动感,有雕塑就有静感,动静结合,共同演奏龙飞凤舞的旋律,体现事业蒸蒸日上,生生不息。

3.5龙腾四海

该主题主要指职工宿舍楼旁的景观设计,这片区域

收稿日期:20121228

作者简介:杨 军(1976—),女,湖南宁乡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工作。

的涌泉和喷泉等形式多样,营造出序列的节奏美感。水上平台的营建,给人们创造了一个绝佳的亲水场所。在下方的水池中种植睡莲,更好地展现生机勃勃的景观。

3.6龙凤呈祥

职工家属区以此为主题,以自然景观和休闲步道为主,体现安乐祥和的气氛。

4其他景观规划设计

4.1银杏大道

在入口处设置银杏大道旨在营造金色大道的寓意,也营造了林荫道系统。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它是第四纪冰川孑遗树种,是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之一,被称为植物的活化石。银杏树姿优美,寿命长,叶形奇特,叶色美观,是优良的绿化观赏树种,并与雪松、南洋杉、金钱松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

4.2树阵停车场

停车场的视野开阔,被整齐地划分,具有很好的景观序列感。停车位上铺的是草坪砖。规整的停车场方便车辆的停放与管理,树木的栽植不仅可以使停车场的景观形成韵律感,而且夏季可以遮荫,还具有增加绿量和调节停车场内外生态环境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毛培林,李雷.水景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贠剑,蔺银鼎,马琳.宏源国际饭店景观规划设计\[J\].中国城市林业,2008,6(3):47~49.

[3]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4]鲁敏,李英杰.园林景观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梁永基,王莲清.工矿企业园林绿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篇5

收稿日期:2013-02-18

基金项目:2012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SKL-2012-2479);郑州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SK1015)

作者简介:孙青丽(1979-),女,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景观设计教学与植物造景研究,(E-mail)。

摘要: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一批优秀的景观设计人才。目前,河南景观设计人才培养还存在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团队建设相对薄弱、实践环节偏少等问题。因此,培养面向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河南景观设计人才尚需从优化培养方案、突出地域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景观设计;人才培养;风景园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3-0037-06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

2011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颁发,标志着中原经济区从谋划、造势阶段开始转向正式建设阶段[1]。从中部崛起到中原城市群,再到中原经济区建设,国家政策越来越有利于中部地区发展。河南自古处于九州之中,改革开放尤其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

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表明,城市建设必须规划先行。规划是前提,是基础,是关键,规划好才能建设好、管理好。规划需要人才,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由此可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需要研究河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特别是郑州都市区“两核六城十组团”发展建设需要更多的规划设计、城市建设人才。

所谓的中原经济区建设核心就是以不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划定了河南省景观设计的标准和红线,同时,也对河南省的景观设计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景观设计人才培养应重新定位,景观设计的学科建设也应重新确定,从而保证新的培养方案和学科设置能源源不断地输出符合中原经济区建设所需的景观设计人才。

二、河南景观设计人才培养状况

景观规划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简称LA)专业自奥姆斯特德1900年在美国哈佛创立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景观在中国的发展如果从园林这个概念算起,历史则更为悠久。中国部分高校于2004年开始招收景观学本科生,同年12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承认景观设计师的职业地位。最新(2012年9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学等专业并入风景园林,划归在建筑类之下,可以授予工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不论名称之争,其核心内容是一致的,旨在培养从事外部环境建设的专业人才。

河南高校较多专业设置的课程和景观专业知识体系相同或相近。比如理工类院校的建筑、城市规划等专业和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艺术设计专业下的环境艺术方向和景观设计方向,以及综合性院校的地理学、旅游规划等专业也都开设了相关课程。此外,也有培训机构如河南园林网培训中心进行相关培训,目标定位培养园林景观行业高级实践性专业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需求大量此行业人才。据统计,到2005年为止,园林行业从业人员达500多万,而受过园林专业教育的从业人员只占3.5%[2]。由此可见,景观人才的培养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就业形势良好。

三、 河南景观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景观人才培养供不应求,但行业内对人才求贤若渴和毕业生无法就业的尴尬局面依然存在。人才供求矛盾反映出人才培养过程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完善。

(一)景观设计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

景观设计是研究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高效、健康、安全、舒适的环境科学和艺术,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自奥姆斯特德及其合作者的实践以及专业教育在哈佛大学的确立,发展至今,美国现代景观设计教学形成了社会、生态与艺术三位一体的模式,注重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3]。

目前景观教育主要分布在建筑院校、农林院校、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中,各高校设置各自学科时以相近专业作基础,依托相关学科而建,以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景观设计教学体系。其教学体系均不能反映景观的全部,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难以全面胜任景观规划设计工作,远未达到作为人居环境主要规划设计者和创造者的景观规划设计师要求。据笔者调查所知,河南省各高校培养方案中专业(或方向)培养目标对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针对性不够明确。

(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2004年12月,建设部人事教育司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校景观学专业教学研讨会,审定本科景观学专业教育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核心课(见表1)。根据五年制景观学专业本科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课程涵盖了美术、园林、建筑、资环、地理、生态、文化、植物等内容。表1 景观学专业课程设置

实施要求提到,各院校在实施中可以根据各自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条件,形成不同的课程组合;以本方案为依据,各院校可适当调整对毕业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具体要求,并相应调整课时数的分配及选择课程的内容。对于高校来说,调整是必要的,但是方案所规定的核心课程,按要求各院校景观学专业均应开设。但事实上,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当困难,有些课程专业性很强,无相应学习背景的教师难以讲授,“因人设课”的现象依然存在。

课程开设时间将会影响学生的理解深度。很多高校是在大一开设基础课,大二开设专业基础课,大三才学习专业课,刚进入状态,大四则学生忙于考研、实习、找工作等事务,无法集中精力专注于专业学习。此种情况对深入学习专业知识较为不利。

课程衔接也是较为重要的,每门课程的先修课和后继课前后紧密相联。但部分高校存在开课顺序前后颠倒[4],这应该不是个别现象。有些学校仅开设了几门景观主干课程,专业的方向性不强,学生学习不系统,对关键问题一知半解,无法很好地胜任景观设计相关工作。

(三)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社会上对景观人才的需求量剧增,导致各高校纷纷设立相关专业,为满足教学需求,高等院校招收了大量本科生、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如此一来,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比例过大,职称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除老牌的农林院校、快速发展起来的重点高校外,能招收景观专业博士的高校很少,青年教师进修、培训、学历提升机会受限,短时间改变职称也是不可能的。甚至,在从事景观教学的队伍中,真正科班出身的景观人士都属凤毛麟角。不同专业背景的景观设计教学师资队伍是互补的团队,但缺乏核心景观专业背景的师资队伍对学生培养是绝对不利的。

(四)实践环节薄弱

景观设计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动手能力。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性是景观学专业的基本特征,无论是传统的园林还是现代的景观学,都是通过规划、设计和建造等过程完成各种尺度的景观规划设计、管理和维护[5]。

学校的景观教学多偏重方案的设计,所培养的学生普遍缺乏实际案例的设计经验。不能落实于实际施工的设计不能算好的设计,不了解施工程序、施工工艺和材料特质的设计师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6]。

景观设计的学习不能不懂工程,施工的流程、工艺必须现场学习,必须经历从图纸到成品才可以对景观设计认知更深刻。很多情况是即使到了大四上学期,学生还不得不坐在教室学重要的专业课,同时应付考研、实习等问题。大四下学期实习的同时还面临迫在眉睫的毕业设计。缺乏实践实习,造成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设计知识无法迅速有效地应用于实际,而必须在工作中重新摸索学习。

四、河南景观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途径

(一)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培养方案的优化是景观人才培养的基础。在目前开展风景园林教育的各类高校中,很少有能做到涵盖全部内容,但却在统一核心课程的趋势下,又分别针对自身优势,产生了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对于培养多层次的景观学专门人才非常有益[5]。文章以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景观培养方案为例进行探讨。

景观设计目前是艺术设计专业下设的研究方向之一。该方向前身是装饰艺术设计,2003年改为景观设计方向,2011年与土木建筑学院联合招收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景观规划设计硕士研究生。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景观人才,人才培养方案每两年修订一次。在最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较之前有较多变动(见表2,表3)。表2 景观各类课程结构比例表

表2为景观设计方向的各类课程结构比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实践类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是指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及技术技能类课程,全校各专业均要学习。学科平台课程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基础课,在此基础上各方向拟定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各类课程的总学分数为167分。由表可知,专业实践类课程学分比例15.27%,专业平台课程(24.85%),二者合计40.12%。学科平台课程占到31.74%,相对来讲,学科平台课程过多,专业实践类课程偏少。和学生交流后发现,学科平台课程在教学中对学生专业学习未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这是由比较复杂的原因造成的,非一己之力可以改变,但应抓住机遇,积极推动景观课程教学的发展。

2012年9月,教育部将风景园林单列为一个专业,可以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申报新专业的工作正在进行,这是一个契机,结合新专业的申报,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在拟定中。

表3 各学期开设课程 注:通识教育课程未包括,课程排序不反映上课前后,未区别必修与选修课,实习课程未单列。

新培养方案中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较大的变动体现在将部分专业课从第七学期提到第六学期,第七学期新增了专业设计。将原来第八学期的毕业实习提到第七学期,便于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积累就业经验。第八学期的专业设计竞赛是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参加一次与专业相关的竞赛,这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参照。

总体来看,课程设置基本涵盖了景观设计的核心课程,未开设景观资源学、近现代景观史、景观设计初步课程,后两门课程的内容在其他课程教学中会涉及。作为设计艺术学院,偏重对艺术和审美的培养,欠缺资源保护、城市规划方面的内容。

根据以上分析,在保证课程教学稳定性的基础上,参照表1,对风景园林专业成立以后的课程设置有如下建议,具体详见表4。

表4 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课程设置将艺术类课程压缩,融入了资源、城市规划的内容,增加了城市规划概论、景观资源学、城市社会学、游憩学、风景区规划设计、3S技术应用、政策与法规等课程,符合“艺术修养、设计主导、理论贯穿、技术支撑”的培养方针(图1)。

图1 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以上是根据景观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成立风景园林专业后的课程优化提议,河南其他高校由于办学条件不同,人才培养方案应建立在时展和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应根据教学实践不断优化调整。

(二)专业教育中注入地域特色内容

如何培养具有特色的专业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各地方院校教育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命题。这是因为地方院校以其人才培养和研究实践,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5]。在上述课程体系中,地域特色的内容已有所体现,如郭亮风景旅游点的色彩与审美实习基地。地域文化研究、自然与人文景观考察、景观资源学等可以重点讲述河南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将河南的古都文化、武术文化、姓氏寻根文化、酒文化等内容融入教学,选择康百万庄园、洛阳、开封等省内有特色之处作为实习基地。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教学是以中原地区的植物为研究对象,强调乡土植物的应用。景观工程与技术可以融入地方材料应用的内容。在其他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优秀设计案例能增加对设计课题的理解。此外,课程作业的项目设计应以地方应用为目标,强调设计的文化性。

除课程教学外,通过主题讲座如“中原文化行”“河南城市发展沿革”“河南民居特色”“中原民间传统工艺”等增加学生对河南的了解,加强认同感,培养热爱之情。主题讲座可以聘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主讲,也可以作为课题交给学生讲解,在学生中间相互交流,增进认识。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组织学生观看《河之南》等视频资料,也是有效可行的途径。

(三)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人才培养的根本在教育,关键在教师。高校教师对专业人才培养起直接作用,专业素养深厚和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产生影响。针对现今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内建”和“外引”来解决。

“内建”指在职教师通过提升学历、外出进修、企业实践等提高业务素质,有计划地培养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学校也应为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并给予有力支持。景观设计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高校教师多是从学生到教师,理论知识虽然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实践指导受限。所以,即使存在困难,也应有计划地派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师到公司进行实践锻炼。假以时日,青年教师必定可以成为景观设计教学的中坚力量。师资队伍的“内建”也包括综合衡量在职教师的专业背景,根据景观设计教学的需要,按计划引进特定专业的人才,构建多专业背景的互补团队,避免教师专业“扎堆”。

“外引”有多种途径,聘请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座,或聘为“客座教授”、“特聘教授”。“与大师对话”有助于为师生确立目标,指明方向。同时,必须突破职称限制,聘请有经验的工程项目经理来校代课,这种基于经验的教学可以帮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工作中少走弯路。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多样化是指传授知识和考核的形式多样,不限于讲解、引导启发、讨论等形式。景观设计课程主要分为理论课和设计实践课,理论课采用课堂集体讲授的方式,设计实践课则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导师制或工作室制比较符合该专业的教学特点。导师制是指由某一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工作室的组建可以是由负责人召集一批相同研究领域、具有一定梯队的团队来完成。对学生公布导师或工作室的研究方向,提出所需具备的基础知识,由师生互选确定分配方案。选定后由导师或工作室对学生负责,除安排统一上课外,其他时间要在工作室或导师指导下进行专业学习,根据需要参与项目,加强实践训练。

现场教学在景观设计教学中也多有应用。如植物课程,前期学完基础理论后必须进行现场教学,识别植物。景观设计理论的学习都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如景观工程与技术,必须到施工现场去认识各种材料、施工工艺和流程,了解施工对设计的要求,而不仅仅是画出好看的方案。

考核作为教学的组成部分在应用中要有区别地对待,针对设计实践课的考核形式不宜采用考试,应对学生作品统一要求,由两三位教师组成评委进行点评、总结。课程结束后,举办作业展。这种注重成果展示的方式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如每年均有毕业设计汇展,是大学四年的学结,也为低年级学生指明方向。

(五)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负有教会学生学习的责任。景观设计是比较复杂的学科,学生不仅要修够学分,也必须学会自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唯此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景观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包括对景观设计课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创新的设计思维构思方案,有效的设计表达,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等。

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除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外,学院还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参加各种竞赛。每年举办“创意风”晚会、“舞台美术设计”大赛、“创意风尚”摄影大赛、年度艺术作品展评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对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促进学生才艺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针对学生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提出低年级学生必须进行认知实践,高年级学生必须进行专业实践,充分发挥假期在学生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作为一项硬任务,学生必须提前安排,充分利用假期,让假期成为完善自我的一个“充电”过程。

五、结语

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为提升景观设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为河南建设贡献景观设计人才,今后仍需在教学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反思,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董爱华.跨国公司本土化需求下中原经济区开放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3):96-98.

[2]陆立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园林工程技术人才[J].河南科技,2008(3):24-25.

[3]徐进.关于景观设计学科教育的探讨[J].装饰,2005(4):117-118.

[4]黄鹄.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8):73-75.

[5]任震,徐晓蕾,王洁宁,张吉祥.建筑类院校景观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3):312-316.

[6]张继之.对高等教育中景观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考[J].科学大众,2009(3):130-131.

Cultiv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al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construction

SUN Qingli

(College of Design Art,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01, P. R. China)

篇6

关键词: 园林 景观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国际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学科为国人逐渐熟悉后,景观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景观学等专业术语异军突起,并产生了“园林”和“景观”名称上的争论。其结果不仅是业内人士之间的隔阂,而且在回答“园林和景观有什么区别?”时,大部分业内人士都会陷入“说不清,理还乱”之中。专业人士尚且如此,社会大众对此的认知自然更是混乱。

赞同“园林”和“景观”两方之间发生名称之争后,笔者听到过三条解决途径。

第一条途径是一统天下,本着集体主义精神,为了学科统一发展的大局,一方毅然放弃。

第二条途径是一主一辅,为主的一方对应于完整的LA学科,为辅的一方对应LA学科的一个局部。

第三条途径是各得半壁江山,将LA学科内容一分为二,由两方共同承担一部分。学科名称则另谋新名,比如景观园林。

从现实来看,三条途径都不理想,而且最令人着急的是,居于同一学科内的两方认同感下降,争辩胜于交流,揭短胜于取长。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建议采用另一条途径——“一学两名,平行发展”。也就是说,两方都以完整LA学科为目标去发展建设。这条途径的核心是相互尊重。

尊重历史。园林、风景园林、造园、景观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景观学……,这些名称本身就是本学科在中国曲折发展的见证。譬如在工科院校中形成建筑、城市规划、园林的三位一体学科结构历经数十年探索和努力,但1996年工科的风景园林专业又被并入城市规划专业……园林是中国本学科的渊源所在,世人皆知,要传承,要发扬。但历史也证明景观绝非节外生枝,而是时势造就。本学科能借助社会需求之大势在逆境中奋起,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景观功不可没。就两方在本学科艰苦发展历程中的贡献而言,值得相互尊重。

尊重现在。目前赞同“园林”和“景观”两方都认为自己与国际LA学科对应,这是件好事,有这么多人为同一个学科、为同一个目标在努力。而且,学科发展以教学、科研和实践单位为载体,这些单位的名称本来就是不同的,不论取名园林,还是称作景观,只要互相尊重和认同是在为同一项事业而努力,就是伙伴,而不是对手。首届国际景观教育大会即将于今年10月28日在同济大学召开,前来交流的就有以园林、景观、环艺、旅游等为名的国内外六十多所院校和系所。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可以使该学科快速全面发展。

尊重未来。既然是同一学科,分只是暂时的,分久必合。在暂时的一学两名的状态下,竞争也是必然的,但要鼓励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避免互相贬低的恶性竞争。分久必合,如何合?本学科的成熟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合”取决于两方未来对本学科的贡献。尊重未来就是要尊重这一客观规律,两方均以积极、客观地态度,在良性竞争中,赢得自己在本学科中的地位,共同促进学科体系的完善。

既然名字不必讨论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讨论集中在真正急需探讨的问题上,那就是:对应于国际LA学科,在当代中国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本学科的目标、学科背景、实践范围等。

以刘滨谊教授领衔的同济大学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学科团队在同济大学48年的园林景观教育积累基础上,提出本学科高等教育的思考,供各界指正:

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三者构成了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的人类聚居环境规划设计学科体系。就相同性看,三者的目标都是创造优良的人类聚居环境,都是将人与环境的关注处理落实在具有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人类聚居环境之中。所不同的是专业分工:建筑学侧重于聚居空间的塑造,专业分工重在人为空间设计;城市规划侧重于聚居场所(社区)的建设,专业分工重在以用地、道路交通为主的人为场所规划;景观侧重于聚居领域的开发整治,即土地、水、大气、动植物等景观资源与环境的综合利用与再创造,其专业分工基础是场地规划与设计。

景观学实践范围涉及景观资源保护利用、人居环境营造、户外活动管理等领域,包括:国土、区域、乡村、城市等一系列公共性与私密性的人类聚居环境、风景景观、园林绿地。

景观学专业人才的作用和目标是运用景观策划、规划、设计等专业知识技能,保护与利用自然与人文风景景观资源;创造与养护优美宜人的户外为主的人居环境;组织安排良好的游憩休闲与旅游活动。

篇7

随着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城市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规划成为一项人们非常关注的工作。环境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主要内容,环境设计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感受,因此加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设计十分重要。

关键词:

城市规划;环境设计;重要性分析

城市的容量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要想建设一座环境优美、职能健全、布局科学的城市,需要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职能已经能够基本满足人们的需要,目前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比较明显,因此做好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设计工作非常重要。

一、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

解读了解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是了解城市规划工作内容和城市规划重要性的前提,在城市规划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包括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环境设计、城市建设等,这些概念具有联系也有区别,这些概念都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过程,但是每个工作的范畴又不尽相同。

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个城市在某段时间内的社会发展目标所进行的规划工作,城市规划既服务于城市发展,又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方向,因此城市规划工作也是一种综合性管理工作。城市规划能够避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性,企业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合理规划企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利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间。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出色的规划才能够有可能打造出出色的城市。城市规划总的来说,是站在一种全局性的视角来把握整个城市的发展格局,对城市规划的认识一定要结合相关的规划常识,在规划常识的理解下,逐渐探知城市规划的意义。也就是说,任何城市规划都要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状态,在这个实际发展状态中进行规划。

2、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是城市建设中人们尤其关注的内容,城市设计主要是按照城市发展的整体目标进行系统和比较详细的设计,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细化,城市设计与景观设计、建筑设计之间既存在差异又有联系。与城市规划相比城市设计具有抽象性、数据化等特征,只有通过城市设计工作城市规划才能够进一步得到体现。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化的实践,没有城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城市设计也是不存在的,所以说,城市设计是在城市设计中进行的,是在城市设计中一步一步地完成城市规划的具体目标的,总而言之二者一个是在宏观上把握城市发展的方向,另一个是在微观上保证城市发展的方向。二者的关系是不可以分开来认识的,必须把二者紧密联系起来。

3、环境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设计主要是利用一定的围合手段,对城市的空间界面进行处理,环境设计的目标是提高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居住舒适程度,因此环境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从整体上考虑城市的空间布局与土地使用情况,而且对于城市人工照明、自然光利用、城市绿化等细节还要进行考虑,通过环境设计营造出城市整体或者某个区域特有的氛围和风格,满足人们对城市功能和视觉审美的双重需要。在城市环境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需要处理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绿化、环境污染等与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由此可见环境设计的范畴包括城市绿化、园林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环境设计工作涉及建筑学、化工学、城市规划、艺术等多门学科的知识。环境设计通过综合上述各学科将富有艺术感的共享空间呈现在公众面前。

4、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不仅包括前期的规划和设计工作,而且还包括对城市的建造过程,如果说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等相关工作的主导者是政府等相关部门,城市后期的建设工作的主导者中除了政府等相关部门,还包括企业、市民等,城市中的每个人都对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当然,城市建设必须建立在前期对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之中,任何城市建设都是城市规划的一个具体的组成部分,这是城市设计中者必须认识到的。

二、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特征和要求

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优质的环境设计是提升城市规划品质的重要工作,随着城市规划水平不断提升以及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当今城市环境设计的艺术特征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环境设计的艺术特征主要是指在环境设计中创造优美环境的艺术,运用艺术的方式打造优美的城市环境。环境一般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工作就是要把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把握好艺术的度,既不能因过分追求艺术感而牺牲客观的自然环境,也不能过于依赖自然环境而不进行艺术设计。环境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城市文化的特点,结合城市文化的特点设计出具有整体感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具体特征主要包括整体性、多元性、艺术性和人文性。

1、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整体性

城市环境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站在城市整体角度进行设计,设计城市整体环境系统,环境设计所要求的艺术性就强调城市整体的艺术效果。进行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时,人们首先会考虑的就是如何整合城市建筑和城市绿化等问题,如果环境设计不能充分体现出整体性,往往很难体现出城市的特色,严重者还会给人纷繁杂乱的感觉。成熟的城市环境设计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城市风格,环境设计的各个部分能够互相映衬互相协调。

2、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多元性

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多元性是指在进行环境设计时需要融合城市人文、历史、地域等不同元素,最终呈现出具有城市特色的城市环境,如在设计城市住宅环境时,可以将当地的风俗建筑特色融入其中,就会形成具有当地风俗特点的建筑环境,一些城市因古典气息而著名,一些城市因田园风格得到大家的喜爱,也有很多城市因为现代风格而远近驰名,在进行环境设计时,可以充分考虑城市自身的多重特点,让城市环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艺术性

艺术性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最突出特点,艺术具有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的作用,城市环境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环境设计过程当中,不仅应该考虑城市的基础功能,还应该考虑城市的观赏功能,缺少任何一种功能城市环境设计都是失败的。无论是设计城市的使用功能还是观赏功能都应该注意其艺术性,如在设计人们的住宅区时,住宅能够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在宅区如果没有艺术性设计人们很难被吸引也很难满意。

4、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人文性

人文性是指人类或者城市在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或者沉淀下来的优秀的、精华的人类文明和成果,在环境设计过程中所设置的档次和层次应该与城市人文相适应,避免出现人文和环境的冲突,只有如此才能够营造出和谐的城市环境。人文性在一定程度上指的就是一个外在物品对人的一种感染力或者感召力,总的来说就是依据人们的内在的心理需求把人们的这种需求以合乎心理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文性实际上指的就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心里的某种需求,根据这种需求实现人们的某种心理预期,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人文性,实际上指的就是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的一种人本思想的体现。

三、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充分考虑人们的生活需求进行环境设计才能够设计出满足人们需要的城市环境,在环境优美、布局科学、功能齐全的城市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人们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对城市充满情感。本文将从住宅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滨水区设计以及景观环境设计等方面分析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环境设计一定要综合人们对环境的一般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水平,也就是说,综合人们的大部分人的一种审美体验,以这种审美体验为标准来进行环境设计的总体规划。突出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实际上就是要突出人文设计的重要性,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说城市规划设计中,一定要对环境设计的重要性进行规划。

1、城市环境设计中住宅设计的重要性

住宅是城市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住宅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从微观角度来看,住宅环境是影响人们心情的重要因素,住宅是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之一,根据相关人员的研究住宅区是人类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住宅区不仅是人们饮食、居住的地点,还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一个住宅小区包括多个家庭,是人们共同的感情寄托和心理寄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所追求的已经不仅仅是满足温饱,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需求,住宅设计也应该根据人们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如今,住宅设计能够较好地考虑人们的精神需求,在满足人们对住宅环境的基本要求的同时,还能够陶冶情操,带给人们更多的正能量,在清晨阳光升起时让人们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在夜晚来临时帮助人们从忙碌和疲惫中解脱出来,让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从宏观角度来看,优质的住宅设计从某种程度上能够提升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一般情况下,住宅区占城市总体建设用地的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人均住宅用地为每人二十立方米到二十四立方米左右,住宅区在整个城市建设面积中的比重可以显示出住宅区对城市形象的重要影响,城市住宅设计能够体现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好的住宅设计能够让人们觉得城市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和谐富足。对于一些具有吸引投资目的的城市意义重大,由此可见好的住宅设计还能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城市环境设计中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城市无论如何发展,其宗旨都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不断提高人们生活的舒适程度,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宽敞舒适的公共空间给人天高云阔的感觉,在古代城市的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园林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的形式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当代城市的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公园、步行街、绿地以及广场等,公共空间从古至今都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容量不断增大,城市的公共空间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停车场、交通道路所取代,狭小的城市空间给人压抑的感觉,除此之外,城市公共空间被噪声、废气等污染现象严重,导致城市居民不愿意步行或者不愿意进行户外活动。研究表明城市生活质量与公共空间具有明显的依存关系,解决目前我国在城市公共空间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工作,做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工作已经成为提升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公共空间从根本上来说有一种公益的性质在里面,没有公益的性质,那么公共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含义,所以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也要符合环境的审美观,没有环境的审美观,那么公共空间的设计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这是由公共空间的性质和属性所决定的。

3、城市环境设计中滨水区设计的重要性

滨水区是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共同发展的结果,随着人类社会和城市文明的不断发展,滨水区的职能和形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城市滨水区需要重新定位,使其融入城市发展,滨水区设计已经成为一项决定滨水区未来定位的工作。新区开发和空间整合是比较常见的城市发展途径,在新区开发时,原有滨水区需要扩展,在空间整合时,需要对根据整体规划对滨水区进行整合,形成布局合理的滨水区体系。滨水区是一个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没有一个对滨水区的良好设计,也就当然不能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整体进行把握,实际上也就是在破坏环境设计的重要人文标准。

4、城市环境设计中景观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出色的景观设计能够增添城市的活力和吸引力,优雅舒适的景观环境能够带动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这里所指的景观环境主要是指城市专门设计满足人们观赏需求的场地,城市景观环境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也彰显着一座城市的品味。进行景观环境设计时需结合城市运转节奏和人们生活状态,具有协调性的景观环境才能够为城市生活增添情调。景观设计实际上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城市居民而进行的,没有对景观设计的人文性的把握,也就没有对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的认识,二者是相互促进的,所以说,在一定的高度上一定要认识到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没有对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的认识,景观设计在其设计阶段就可能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困惑,不能有自己的独立的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城市规划设计相关概念进行了解读,然后分析了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主要特点和要求,在了解基础概念和城市环境设计主要特点的基础上,从住宅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滨水区设计以及景观环境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庞旭.环境设计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

[2]戴德艺.基于景观生态分析的城市绿色天际线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3]王诗嘉.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6:90.

[4]刘清云.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5,31:180-182.

[5]陈文秀,庄凌逍.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5,10:101.

[6]黄可可.简述环境设计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篇8

摘要: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是这个城 市经济发展的物种条件 ,也是这个国家城市现代化的反应。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主要是靠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来实现的。良好的、有质量的城市园林景观能够将自然景观很好的融入到城市的人造环境之中,使城市成 为一个自由、平衡 、合理的生活空间。有助于放慢人们生活节奏 ,减轻人们在工作 、家庭中的压力,并且给老年人提供了很好的活动空间。城市园林景观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提供人们休憩、娱乐、观赏的场所了,同样考虑到了城市居民生活需求以及对社会功能的满足和实现。

关键词:城市园林 景观设计意义

究竟什么是景观?景观有四层涵义:①景观是视觉美;②景观从社区的角度来说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③景观是生态。反映了生成的结构和功能关系,尊重生命、生物和有机体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④景观有文化的含义,体现了人类 的精神文化。园林 景观作为一种城 市概念 ,当然应体现 以上几点 ,至少是体现 其中一点 。可见,对于城市园林景观来讲,景观设计必不可少,优秀的景观设计才能营造出优秀的园林景观,提供真正舒适的人居环境 。

一、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城市园林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能够促进经济、文化发展,能够提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改善城市面貌 、人们生活环境、投资环境的作用,城市园林建设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一个国家城市园林建设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城市现代 化程度 ,因此,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现代化的进行。

(2)城市园林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有百利而无一害,城市园林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近些年来,随着空气的污染 ,植物吸收有害物体、净化空气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能力有所下降,就要求提高城市园林建设。设施齐全 、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的城市园林有利于环境 的保护以及人们身心的健康 、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城市景观形成要素

道路:一个城市有主要道路 网和较小的区级路网。一个建筑有几条出入的路。城市公路 网是城市间的通道。路的图象主要是连续性和方 向性 ,因此应构成简单 的系统 ,起点和终点要明确 。路旁的建筑和空间特性是方向性的基础 ,有助于对距离的判断。

中心点:中心点也可看作是标志的另一种类型。标志是明显 的视觉 目标 ,而中心点是人们活动的中心 。空间四周 的墙 、铺地 、植物、地形 、照明灯具等小建筑物的布置和连贯性 ,决定了人们对中心点图象的形成能力。

标志:是城市中令人产生印象的突出景观 。有些标志很大 ,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 ,如 电视塔 、摩天楼 ;有些标志很小 ,只能在近处看到,如街钟 、喷泉 、雕塑。标志是形成城市图象的重要因素 ,有助于使一个 区获得统一 。一个好的标志既是突出的,也是协调环境 的因素。

区:它是较大范围的城市地区,一个区应具有 共同的特征和功能 ,并与其他区有明显的区别 。城市由不同的区构成,如居住区、商业 区、高等学校教学 区、郊 区等等 。但有时它们的性质是混合的 ,没有 明显 的界限。

边缘:区与区之间的界限是边缘 。有的区可能完全没有边缘 ,而是逐渐混入另一区。边缘应能从远处望见 ,也易于接近,提高其形象作用。如一条绿化地带 、河岸 、山峰、高层建筑等都能形成边缘 。

道路 、区、边缘 、标志和中心点是城市图象的骨架 ,它们结合在一起 构成 了城市的景观 ,在城市规划 时,应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以激起人们对整个城市的想象。

三、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人们的自然观、社会观及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深刻的变化着。园林绿化事业必须符合这种社会进步生态观、人文观的要求。

(1)美观舒适

园林设计要立足于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更好地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服务。创建充满生机的植物景观,充满活力的设施,能使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体验回归自然的感受,使身心得到休息。唤起对生命的热爱和美好感情的滋生,启发、培育审美情趣和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道德情操。因此,以人为本的观念与对造园艺术的追求找到了结合点,提高了对园林绿化传承与创新的艺术要求,使园林景观的自然美、社会美、人文美更符合人的心理、生理对舒适度的追求。

(2)功能与需求

园林绿化功能具有多元属性,有改善生态环境、美好城市、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减灾避灾、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等作用,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园林绿化首要的功能,这是规划设计首先应该考虑的。绿地系统已由公共绿地、住宅绿地、交通绿地、防护绿地及单位绿地等组成,它们所发挥的功能有一定的区别 ,应根据其具体功 能进行规划设计,以满足人们 的需求。如公园是大众休闲的场所,规划设计要考虑游人散步通道及安全,同时提供遮阳避雨的林荫和相应的实施,考虑安置路椅,方便休憩,造景要满足人们游观和坐观的兴趣,有条件时还应考虑文娱体育设施;居住区及单位绿化应根据地形条件、周围建筑特点,向高标准 的园林化发展,为适应人们的需求还可创建主题 公园等。

(3)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是核心

从继承传统园林精华和园林创新的角度,以及更好地发挥绿地生态功能等,都必须考虑地方性。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理论其核心也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因为地方的生物气候、地形地貌、植物群落及由此而产生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性、唯一性,是创作的基础和源泉。比如农村中的小桥流水、桃红柳绿等田园情趣是居者在熟知当地自然基础上创造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杰作 。

(4)绿地数量与质量并重

适宜的绿地指标是保证城市健康的最低要求,是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而绿量是指 园林植物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及因此而发生的能量交换等。它是绿地植被类型与数量的结合,是衡量绿地生态功能的指标。所以城市应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先进国家地 区的经验,把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同时提 高绿地建设质量,把绿量、绿地布局、绿地稳定性和抗逆性、物种多样性、地方性及自我维持机制很好地结合,更好地发挥美好城市,净化空气、减少污染、清新空气的功能。因此,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应在发挥生态功能上下功夫,把生态观视为传统的延续和进步,使传承和创新得到有机的结合,实现园林绿化的形式、内容和功 能的统一 。

参考文献:

篇9

摘要:城镇河道的水景规划是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总结概括了建立城镇河道生态景观系统的重要性,提出了我国当下在河道生态景观系统的规划和建立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并探讨了现代水利风景资源与景观设计的发展对策,对城镇河道的水景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镇河道 水景规划 问题 发展策略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市的高速建设。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镇的河道各自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与破坏,甚至出现了安全隐患。在其中,比如水资源的污染、渠化变得严重、河道出现硬化、枯水季出现水量断流、河道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是比较常见的,这些不良现象和问题严重影制约着城市的发展。随着城市文明逐渐深入人心,这些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接下来笔者就从城镇河道水景规划的重要性、当下的不足以及发展的对策三者方面来进行介绍。

1.建立城镇河道生态景观系统的重要性

城镇河道在城镇景观的发展建设中占据者重要分地位,除此之外,它还关切着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城镇植被的灌溉、城镇的消防用水以及城镇内的工业用水。现如今,保障作为生命之源的城镇河道,建立科学完善的城镇河道生态景观系统,对城镇的发展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城镇河道景观,能有效的提升其所在城市的魅力,有利于城镇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与此同时,良好的城镇河道生态景观系统,为大量的动物植物提供了栖息的场所,对附近的生态环境有良性的作用。在经济发展方面,别具魅力的城镇河道生态景观有利于吸引房地产商的开发建设,随之而来的是刺激周边地带的投资与发展,如此提升城市的经济实力,为城市注入发展的生机。因此,良好城镇河道生态景观系统对于城镇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我国河道设计规划中的不足与漏洞

2.1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薄弱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随之不断深入。在这中间,建设者的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薄弱,传统文化丧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放眼国内的水利工程建设,包括堤、坝、库、渠等水利工程在内的规模早已成型。这些已有的水利工程在形式上可能会有不同,但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这样的建设对水资源是一种浪费,而且设计规划不具备亮点和心意,容易给人审美疲劳,丝毫不会提升所在城市的特色。

2.2缺乏对河道生态系统的长远认识

关于缺乏对河道生态系统的长远认识这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河道设计规划的初衷目的不明确;河道规划设计与整个水利工程之间的联系模糊;水利工程的设计只是依据近期的生态系统而言,并未考虑其建成后未来的开发与利用。这些都是水利景观在设计上的缺陷,这也会影响到包括其所在城镇在内的整个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影响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3河道防洪排涝设计中的问题

有关城镇河道防洪排涝设计方面,主要是其防洪排涝的设计会与河道的景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产生冲突。河道防洪排涝设计为了达到缓解洪水压力的目的,在设计与施工中占用了河道,甚至拓宽了河道。如此的做法,虽然达到了防洪排涝但无疑在河道景观建设和河道生态系统建设上制造了困难和破坏。具体来讲,在河道景观建设方面,主要表现为河道防洪排涝设计占用城市用地、影响景观等方面;在河道生态系统建设,主要表现为河道改建扩建带来的对水生物及水生物生态系统等方面。但是并不能完全否定河道防洪排涝设计,其为城市居民的生活财产安全创造了保障,同时还会带来土地价值增长、刺激经济发展等好的影响。如此,在河道景观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就要寻求更好的解决措施,协调好河道防洪排涝与河道景观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3.河道规划设计的发展策略

3.1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运用

城镇河道的规划设计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运用,主要变现在河道景观的局部处理以河道入口处的景观设计。在河道景观的局部处理上,可以从当地具有标志作用的景点、园林装饰图案、建筑物等上下功夫,在细节上体现城市河道景观的魅力,彰显城市的底蕴与内涵;在河道入口景观的设计方面,要给人一种视觉上耳目一新的感觉,设计出的成品要具有一定的特色、具有标志性的作用,而且还要传承出当地的传统文化。

3.2重视并重点设计水景观的设计要素

水景观的设计要素包括水景观的布局、水景观的空间营造、造景的手法以及其他方面的要素。首先是水景观的布局和空间营造,设计师要摆脱传统设计思想的束缚,应在河道景观的设计中将河道的平面布局规划与河道的实际情况、具体的环境巧妙的结合,设计要顺应地势、审时度势。其次,设计规划者要不断改善完善造景的方法,通过造景分方式将主景与配景、前景与背景以及夹景与框景这三方面进行巧妙的安排与结合,并突出河道景观中的视线焦点、色彩突出等。最后是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中山、石等这些其他要素的设计,关于山、石可以有多种的设计手法和表现手法,比如审时度势的就地取材,通过多点缀景石形成美丽的景观效果。

3.3河道景观效果、生态环境以及水利工程之间的融合

河道景观效果、生态环境以及水利工程这三者之间的融合是河道规划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关于如何协调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保持这种关系能够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考虑。其一,协调好城市用地与河道水景观之间的关系。城市用地是影响河道景观建设、布局的重要因素,建立完整的河道生态系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其中保证沿河两侧至少 30m 的绿色保护带是解决这一问题最基本的保证。其二,是建立完整的河流绿色廊道。这是三者融合的关键环节,而且建立完整的河道绿色走廊也可作为河道的突出景观。其三,是充分发挥河道的旅游资源。这里面要求河道景观的设计规划者在进行设计规划石,尽可能的从色彩、比例、质感等角度综合考虑,创造出具备美学价值的景观。

4.结语

总而言之,城镇河道的规划与设计是一个关乎民生、环境、社会、人文等方面的长期性工作。在河道的规划与设计中,包括了多个学科的知识,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内容,需要人们不断的探索实践。本文总结分析了现如今河道规划设计中分漏洞与不足,并从专业化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希望有益于眼下的河道建设。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房地产;杭州别墅;景观空间;设计变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住宅建筑从福利型向商品型转变,居住面积向舒适型、豪华型转变,中国的房地产也也经历了数量、质量、品质、健康四个阶段的提升。中国人的居住条件正在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部分高收入人群的居住条件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别墅住宅的发展是反映一种居住文化特色的变化和对美好生活方式的向往,体现一种深层次的居住理想。作为别墅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

别墅住宅,强调功能齐全、舒适美观。别墅住宅不仅保证了住户的私密生活,更是人与自然亲密交融的缩影。元代画家黄公望在其《富春山居图》它以长卷的形式,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居住境界。在中国古人的思想中,别墅景观与自然资源密不可分,别墅景观源于自然,自然溶于别墅景观。现代别墅景观设计诉求,正是要满足最求这个既是基本也是上层的要求。

杭州是典型的山水文化名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居住环境优异,尤其近年来高质量的开发项目的建成,让我们有幸得以全面了解别墅住宅的变迁。

别墅景观设计一般包括三个部分:1.公共区及半公共区景观设计2.半私密区景观设计3.私密区景观设计。别墅区公共区景观包含了用地红线以外的外部环境资源,小区公共绿地系统以及小区主干道两侧的道路绿化系统,半公共区景观主要是指进入组团内部的小型组团绿地及组团道路两侧的道路绿化;别墅的半私密空间一般是指别墅主入口区域,即别墅的前庭,这一区域包含了人行入口、车行入口、指示标识等功能以及入口区域的景观绿化。前庭是住宅正面面向主干道或者组团道路的主通道;别墅区私密区景观一般是指景观空间。

1.期别墅景观设计特点.

杭州早期别墅包括城西的绿城桂花城别墅、南都的林语别墅等城市别墅,之江转塘板块的新西湖花园、九溪玫瑰园、云栖蝶谷、西湖高尔夫等别墅,小和山闲林板块的美达九月庭院、中能浪漫和山、绿城桃花源早期别墅、大华西溪风情早期别墅等,银湖板块的秀水山庄、金都富春山居、绿城七里香溪、美达五月香山等别墅,青山湖板块的锦绣钱塘、青云山居等别墅。

1.1 公共空间狭长单调

早期城市别墅及近郊别墅由于场地本身的景观资源有限,一方面无法通过借景、对景等手法获得外部的景观资源,另一方面场地本身也没有可利用的景观资源,一般都人为的设计一些公共景观.

别墅小区道路及两侧公共绿化带的宽度一般为9米,甚至更小,有些项目为了满足私家庭院的单位面积而取消了道路两侧的公共绿化,这使得这部分公共空间呈现一条狭窄且长的绿化带,规划设计时由于这个空间相对狭小,一般仅简单考虑入口的功能。早期项目常见的前庭设计,车库直接面向道路,车道旁辟人行小路进入住宅,这样就无法空出更多的区域来营造绿化空间,视觉效果不佳。

1.2 别墅庭院景观造景手法单一

早期别墅的庭院景观一般以草坪、绿化为主,庭院的打造需要业主二次建设。这样的庭院营造方式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主要是近期业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打造自己喜爱的庭院空间,但往往由于业主的自过大,导致最后整个小区庭院景观风格各异,无法统一,同时由于二次建设给物业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1.3 室内外空间不融合

早期别墅的庭院景观营造着眼更多在建筑风格形体与景观融合方面,从外面看上去是漂亮、宜人的,达到了“赏心悦目”的需求,但对景观之外的庭院功能需求,庭院与室内的对景和生活场所相互关系考虑较少。

人们对于景观效果的盲目追求使景观设计中的自然元素运用越来越少。过多强调人文景观,仅考虑视觉上的冲击,不仅费功费料,还使景观离自然越来越远,住户身在其中的压力感。

2 近期别墅建筑景观空间设计特点.

杭州近期别墅开发更多的是远郊的别墅项目,当然也包括早期近郊的一些别墅大盘的后期项目。远郊的项目集中于青山湖板块、良渚板块、湘湖板块等,这些项目规模大,自然资源丰富,如青山湖板块的绿城玫瑰园、锦天麒麟山庄等,良渚板块的万科良渚文化村、新湖香格里拉等。近郊的绿城桃花源后期项目、大华西溪风情的后期项目等。

景观设计也与其他学科一样,有着系统性、完整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一些科研设计等相关部门做了许多有关提高建设居住品质、住区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尤其是随着一些国际知名设计公司的进驻,各种西方的建筑思潮进入中国,景观设计能够更充分地尊重场地、梳理各种复杂地形条件重视整体设计,更好地与建筑规划有机结合,使建筑与景观相互包容、结合组团间隔,避免景观系统的碎片化。

2.1 公共道路景观区域的重新规划

近期别墅小区将建筑前院部分均划入公共道路系统区域,宽度一般为18米,其范围扩大了两倍。公共道路系统区域的不同划分范围是近期别墅区别于早期别墅景观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这放大的空间,一方面可提供充足的沿路景观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营造空间,有利于统一设计沿路景观(如通过设计行道树、步行道等),协调景观与建筑、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提高别墅小区公共区的系统性、整体性。另一方面市政管线、箱体、井盖、标识(牌)、入户道及车行道可与前院景观统一协调处理,使路面及两侧更为整洁。通过公共道路系统区域,人们可以经过半公共区(组团路)、半私密区(主入口)和私密区(室内或内院),自然的进行空间过渡和转化。此外,道路公共区属于社区和公共景观界面,既不影响业主室内及后院的私密生活,却又为业主在公共区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可能空间,能满足人们的私密性和开放性的双重需求。

另外,这种划定范围还可适当减小建筑与道路的间距,增加对土地的利用率,却又能获得比以往别墅小区道路更宽阔的景观区域和更好的景观效果。

2.2 半私密空间的精致设计

近期别墅规划设计时放大了的景观空间,减缓了业主出入庭院时,公共区和私密区空间转化过快,较为唐突的感觉。这是主人和宾客进入住宅的必经之地,又是让客人对住宅产生第一印象的重要部分。前庭对住宅本身和道路的街景都能起到重要修饰作用。

前庭的入口处常常种植种植观赏性强的乔木、和观赏花卉,这样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有的前庭入口处设花架、花棚等作为入口的象征。庭院也可以没有围墙,有的用较矮的绿篱界定住宅的边界,有的设矮墙作为象征性的大门,主要起到装饰空间的作用。

2.3 私密空间强调人的可参与性

人都有向往自然的天生属性,这就是为什么许多都市里的人们都崇尚到大自然中度假。人们选择高档别墅区,首先是对区域大环境的认同,其次会关心私家庭院的环境,当然也会考虑小区公共界面的环境。

公共区域与私家庭院的分割形成通常有完全私密、半通透、半私密和通透性围合形式等,改变了以往完全敞开或仅以绿篱相隔的单一形式,增加了围合形式的种类和多样性,营造了统一、丰富、有趣的社区(组团)整体居住空间效果。

近期别墅区别于一般别墅或公寓很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庭院生活中人性的自然回归。我们试图去设想、去还原人们如何在别墅区生活:除了提供一些相对于公寓而言比较宽敞、明亮的户内空间外(这在目前一些城市公寓豪宅中也能基本实现),更重要的是强调后院生活——我们试图提供人们在后院品茶、喝咖啡、看书、发呆、散步、嬉戏、游泳、SPA、烧烤、聚会等时候的不同室外空间,可以说假如天气、温度等都是适宜的,人们总是愿意呆在大自然中,除非一些安全、私密的需求使人不得不回到户内,从这层意义讲,户内空间可以说是户外庭院空间的延伸,建筑本身反而不是最主要的,它可以由不同的平面、立面风格所组成,可大可小、可中可西,只是不同“词汇”而已。

近期别墅的私家庭院兼具景观和使用功能,在景观方面改变以往仅在“绿化”层面的景观营造,加强硬质部分与绿化的结合,追求整体景观的交融。在使用功能性方面则结合建筑室内布局,增加了泳池、SPA、烧烤台和硬质辅装平台等室外景观元素,使生活空间从室内延伸至室外。同时,对室内外标高(室内标高外延)、庭院铺装与室内铺装材料、室内主要空间与庭院对景等关系的协调处理,缩短了住户与内院的心理距离,使内院成为室内活动的自然延伸部分。

3.别墅景观空间设计的发展方向

别墅景观空间设计的发展方向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应重视和体现整体性、生态性、可参与性。

3.1重视环境设计的整体性

现代别墅环境是有机的整体,在景观设计中不能把各个组成空间割裂成片段,应注重景观设计的整体性。从整体上确立景观特色是别墅景观设计的基础。这种特色来自于对当地的气候、环境、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尊重与发掘,即从居住区的总体布局形式到建筑实体的造型、风格以及外部的园林环境,追求整体上的协调性和连续性,而这正是人们把握住宅小区景观环境的整体特征,形成整体环境意象的重要因素。

3.2生态主题的运用

在材料使用上,应尽量少用人工构筑物和硬地,加强软质景观的营造,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休闲娱乐设施的设置、材料运用应充分考虑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倾向。

在植物配置上强调多样性,尽可能使乔灌草复式绿化、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相结合,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种植量,通过植物的色彩、气味、形态及季相的变化,形成优良的植物群落和生态效果。 加强垂直界面的绿化设置,如在挡土墙、、围墙等处选择攀缘类植物进行垂直绿化,以达到美化和维护生态的目的。使人在其中的活动时,感受四季不同的画面和情趣,

3.3别墅景观设计强调环境景观的可参与性。

可参与性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庭院空间的围合度、保证安全安静的私密空间;设置人能参与的趣味性的景观小品,让人与景更好的融合从而创造温馨、融洽的居家环境。

住宅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因此住宅建筑风格也是精致而现实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别墅景观空间设计只要考虑到社区空间的体验,照顾到居住空间舒适度的最大化和建筑形象感官的最优化,就可以营造出高品质的整体环境,于精致和均衡中达到一种温馨而雅致的生活情趣。

参考文献

[1]《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造》 中国城市出版社

[2]《植物造景》 苏雪痕 中国林业出版社

[3]《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19期

[4]《景观规划牛皮书》 住宅篇 中国林业出版社

[5] 景观设计 37期 别墅景观专题2010年1月

[6] 时代楼盘 57期 住宅的变迁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