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6: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规范全省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以下简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管理,确保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效果和资金安全,根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验收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指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平衡实施改造的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利用国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奖励资金(以下简称“国家奖励资金”)和省、州(地、市)、县级配套资金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项目。
第四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全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计划的制定,国家、省级资金的预算、拨付,项目审定、验收评估和监督管理等工作;各州(地、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计划制定、资金预算拨付、项目初审、验收评估和日常监督管理等工作。
省财政厅负责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省级配套资金的落实,国家奖励资金及省级配套资金的审核拨付和监管工作;各州(地、市)、县财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配套资金的落实,并监督资金的使用。
第五条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对本行政区域内既有建筑的建设年份、结构形式、用能系统、能源消耗指标、寿命周期等组织调查统计和分析,制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
第六条高能耗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应当优先列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强制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后建设的民用建筑不得纳入有国家、省、州(地、市)、县财政补助资金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不能保证继续安全使用20年以上的建筑不宜实施节能改造。
第七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必须同步进行围护结构和供热计量改造,并同步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
第八条鼓励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第二章项目申报
第九条申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应满足如下条件:
(一)产权单位和居民自愿;
(二)不属于城市改造拆迁范围;
(三)经节能诊断具备节能改造条件,节能潜力较大;
(四)节能改造技术方案应满足《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省实施细则》(DB63/617)等现行标准和《既有居住节能改造技术导则》的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五)自筹资金已落实。
第十条申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应提供如下材料:
(一)正式申请文件;
(二)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评估机构出具的节能诊断报告;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
(四)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建筑节能专项备案表和工程概算;
(五)住户与实施单位签订的改造协议书;
(六)其它必要的资料。
申报材料一式五份,同时提供电子文档。
第十一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申报程序:
(一)建设单位向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由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汇总后报州(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二)州(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相关资料进行初审;
(三)初审合格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由州(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汇总后,填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汇总表(附表1),于每年的12月31日前统一上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申报量不得少于当地任务量)。
第十二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相关专家对申报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进行审查、评估,必要时进行现场核查。结合审查、评估、核查结果下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核定国家奖励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
第三章资金筹措和管理
第十三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资金,原则上由国家、省、州(地、市)、县和产权单位(居民)按相关文件规定的比例承担。
第十四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配套资金,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十五条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创新方式筹措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资金。
第十六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奖励资金可与棚户区改造资金统筹规划、合并使用。由个人承担的资金可按有关规定提取住房公积金和房屋维修基金。
第十七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国家奖励资金按55元/㎡标准补助(2014年后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室内供热系统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平衡改造对应的权重系数分别为:60%、30%、10%。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组织验收评估后,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国家奖励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根据实际完成工作量拨付到项目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八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奖励(配套)资金必须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侵占、截留、挪用国家奖励(配套)资金。
第十九条各州(地、市)、县财政主管部门应及时落实配套资金,并切实强化对国家奖励资金和配套资金的监管工作。
第二十条未按计划完工或未按申报内容实施的项目,相应核减国家奖励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通过整改仍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追回国家奖励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二十一条对于弄虚作假骗取资金或侵占、截留、挪用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章实施管理
第二十二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由具有法人资格的产权单位(业主委员会),或其委托的物业管理公司、供热公司、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组织实施,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节能管理机构不得作为建设单位参与项目的实施工作。
第二十三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必须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依法实行招投标,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四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各州(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向各州(地、市)人民政府告知并向社会公布,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第二十五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切实履行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监管职责,并于每年12月31日前将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年度任务完成情况逐级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第二十六条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改造项目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督。
第二十七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设计、施工应严格执行《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省实施细则》(DB63/61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省实施细则》(DB63/744)等现行标准和《既有居住节能改造技术导则》、《民用建筑外墙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等文件;选用具有《省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认定证书》和具有节能标识的节能材料(产品),并按规定见证取样复检。
第二十八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完工后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能效测评机构进行测评,测评结果作为评估验收的依据;能效测评工作应严格执行现行标准和《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示技术导则(试行)》;能效测评机构应独立、客观地开展能效测评工作,并对其出具的测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二十九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评估验收参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验收办法>》(建科[2009]261号)执行。项目完工后由建设单位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将验收评估报告报州(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州(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验收评估并出具验收评估报告,并将验收评估报告及相关资料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财政厅对各州(地、市)、县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进行抽验,并形成验收评估报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
第三十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财政厅不定期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质量、安全、进度、资金管理等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章附则
篇2
一、年建筑节能总体目标。
建筑节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县建筑节能己完成屋面节能按图施工,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我县建筑节能工作目标采取分步实施:一是从年月日起全县所有新建建筑要完成屋面、门窗节能按图施工;二是从年7月1日起全县所有新建建筑要完成屋面、门窗、墙体节能按图施工;到年底确保全县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5%以上。
二、建筑节能工作要求。
1、建筑节能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多,从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检测、竣工验收到投入使用,有诸多环节,行业管理部门在建筑节能工程全过程中如何做好管理、监理、服务工作,都可以并且应该通过示范工程积累经验,形成示范引路,以点带面的有效机制。通过以工程为载体的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作,积极采用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现建筑节能效果,扩大宣传和影响。年7月的第1个星期为建筑节能宣传周,采取咨询、标语横幅、电视宣讲等活动。8月份组织有关人员开展一次观摩学习活动,重点宣传报道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重点工作、典型经验等,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篇3
关键词:建筑节能存在现状该进程措施
中图分类号:S210.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在进行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进行一系列的建筑活动,这是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现代人们对于城市化认可的一个重要角度。在建设过程中必定需要许多的建筑材料,在这一过程中将会产生很大的能耗,一般认为建筑能耗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耗电量、耗水量、耗气量、集中供热耗热量、集中供冷耗冷量和其他能源应用量。
一、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及建筑节能的发展
1.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
目前,正是我国建筑行业如火如荼开展的时期,应当看到我国建筑产品的发展具有能耗大、能效低、污染严重的劣势。[1 ]1我国相关机构进行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的百分之三十,可以说,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必须进行治理的方面,如不及时进行管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将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我国权威机构预计,到2020年我国建筑行业的能耗将超过10亿吨煤。根据专家测算,如果从现在开始对于我国建筑中的能耗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及时治理,那么到2020年我国的建筑能耗将为减少至少3亿吨左右的煤,从这一数据来看,我国的能耗状况和环境压力将得到明显减小。所以,应当未雨绸缪,针对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及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保障建筑行业与我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发展。
2.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
提出在建筑中进行节能的主张最早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政府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到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建设部门对于建筑节能的目标、重点及实施步骤进行了细致的规定,1999年,建设部76号令,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规定了建筑节能的具体任务,并对违法进行建筑产生责任时如何处罚进行了详细的规定。2006年,建设部印发了《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在2010年之前在煤炭消耗方面减少1亿吨的目标。2008年,国务院又通过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对相关的法律责任、新建筑能耗等问题进行了规定。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相协调。”可见,完成我国建筑能耗的所有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我国建筑能耗存在的问题
1.我国公民没有相应的建筑节能意识
正是由于人们对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没有充分的理解,因此更不能理解其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在选择住房通常所考虑的是安全和舒适程度。[]2所以,开发商就根据人们的这一心理在建设中追求的是房屋的外观和结构,根本不会考虑节能的相关方面,没有进行节能的意识。所以普及建筑节能首先就是要提高社会民众对建筑节能的认识,强化消费者对建筑节能的需要。
2.没有充分利用新科技的力量和管理方式
在建筑过程中只有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及改进管理方式才能更好的保障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在我国建设规模增长较快的时期,只有不断的利用最近科技、使用新材料,才能防止这种能耗的现状,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建筑品质,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新的理念、技术、管理模式需要得到有效推广。
3.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实现建筑节能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和实践方面,为了保障建筑节能的相关措施得到正确的实施,我国要及时将建筑节能问题上升到法律的层面。我国当前的法规规定还有极大的漏洞,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立一种法律、法规体系,保证各项规定都能得到最大的落实
三、实现建筑节能的建议
1.形成良好的建筑节能观念
要在社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节能观念,引导者人们主动去选择和消费,建设工作者更是如此,提倡全面的节约理念,在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实现节能、环保、隔热、保温、隔音。虽然在建设的前期阶段实行节能措施可能会有所增加,但是,从长期发展上看使用期的消耗及运行维护成本将大大降低。
2.大力推行新科技
不论是在建筑设计阶段还是建筑施工过程中都要尽量才有最新科技,选择新材料。在设计阶段做好建筑的外形和结构的设计,根据需要,选择节能措施。[]3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选择可能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及水源热泵技术等。
3.做好建筑节能工作的保障措施
针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现状,必须及时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定,对建筑节能进行大力的宣传。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开发商、投资者进行严格管理,防止其逃避法律规定。大鼓励和扶持政策,设立一定的财政资金对贯彻执行建筑节能工作显著的企业予以奖励。
参考文献:
1.孙晓宇、胡海强:《关于建筑节能的现状分析及对策》,载《经营管理者》,2010年第5期。
篇4
我国作为建筑大国,土木工程建筑节能形势严峻。一方面,我国由于建筑面积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了建筑能耗连年攀升;同时,落后的节能技术以及节能意识不足造成能源利用率低也是能耗过高的一大原因。要提高建筑节能水平,首先应当从科技创新入手,选择新型材料改善建筑热环境,减少供热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同时要妥善处理建筑垃圾,加强废弃建材的再开发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对于建筑从业人员,要定期学习培训以提高其节能设计施工的工作素养,保障节能推广工作顺利进行。同时需要建筑管理部门和企业从管理体系入手,建立完善节能工作的准入与管理规定,切实保证绿色建筑管理工作的落实。
关键词:
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措施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土木工程建筑能耗常年居高不下。建筑工程建设和使用能源消耗占社会总能耗的三成左右。建筑工程另一大能耗是建筑材料的生产能耗,占到了15%以上,而这是建立在我国建筑业极低的能源利用率基础之上的,因此加强建筑节能迫在眉睫。在建筑设计时分考虑到建筑能耗,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基础;同时需要在建造和使用时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环境设备各部分的协同配合,这样才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
1土木工程的建筑节能现状
1.1建筑能耗过高中国是建筑业发展大国,建筑面积逐年增长带来了建筑能耗水平的节节攀升。由于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区别,我国建筑能耗又可分为北方地区采暖供能、城镇地区住宅用能、公共建筑用能和农村住宅用能等多种类别,其中北方地区采暖供能占比较大,达到了总体建筑能耗的30%,同时由于居住水平的提高,包括家用电器终端在内的住宅用能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总体情况看,我国的建筑总体能耗占到了社会能源消耗的近50%,而我国空调和采暖能耗又占到了使用能耗的50%,因此建筑能耗过高的问题尤其突出。而尤其对于在建成以后主体结构和主要功能设施已经基本定型的土木工程建筑,其能耗高、节能改造困难等问题更为突出。
1.2节能技术落后建筑节能技术是综合了建筑材料、供暖制冷设备、建筑施工、建筑设计和管理等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对于建筑节能起步较晚、从事建筑节能研究的科研人员相对缺乏的我国,尚且不能与有多年经验和技术实力的发达国家相比。在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方面,虽然国家和建筑开发单位的相关工作早已展开,但普通民众对建筑节能技术尚处于新奇尝鲜的阶段,缺乏更深入的接触了解。
1.3建筑节能意识不足对于开发商而言,推广建筑节能技术一定程度上会推高建设成本,因此多数开发商不具有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开发商对于节能建筑的认识不清,盲目追求新奇技术或者模仿国外风格的节能建筑设计,造成了节能设计与当地习惯、环境“水土不服”,没有消费市场。在建筑节能管理工作上,节能设计的管理主要由设计单位的暖通专业单独设计完成,其他设计专业人员缺乏相关的设计计算能力且不负责节能设计任务,因此各专业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合作,使得建筑节能设计不足。
2加强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措施
2.1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创新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同样需要充分开发利用新的节能技术,以在较短时间内弥补我国和国外节能技术的差距,实现建筑业的良性发展。建筑节能技术的主要宗旨就是最大化利用有限的资源和建筑材料,实现能源利用的最大化。一方面,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对建筑材料的节能性能有充分的考虑,主要体现在材料的保暖性能上,建筑节能措施,如合理的建筑围护结构可以保温隔热,与采暖空调系统结合可以改善建筑热环境,以节省建筑的供热消耗;同时还可以与墙体改革和新型建筑材料开发相结合,节省建筑用材。同时,从土木工程建筑的设计方案入手,可以更多选择可再生资源或对环境无害的材料,杜绝污染性材料和有毒材料,控制有害物质排放,实现建筑能源的绿色化;从施工方案入手,可以优化施工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消耗。另一方面,现有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一般为简单填埋,尚未意识到其中巨大的可再生空间。因此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用设计和施工入手推进建筑垃圾的综合再利用。首先应由政府部门主导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试点项目,展开建筑废弃物再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工作并大力推广,相关监管部门应同时跟进,加强施工过程的排放监管,从源头减少废弃物产生,进而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建材消耗。
2.2提高建筑工程相关人员的节能意识要提高节能意识,首先要从建筑工程的相关人员入手,纠正存在多年的建筑节能误区。建筑节能不是以简易房等降低生活标准、牺牲舒适度为代价的简易建筑,而是在保证良好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利用新型技术方法科学的利用能源,达到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其最终效果不是牺牲个人生活标准,而是通过生活成本降低而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只有拥有正确的节能意识,相关的建筑节能推广和应用工作才能顺利展开。同时,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也是重中之重,为了加强技术人员对建筑节能的理解,需要定期对节能工作的设计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教育工作,增强其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责任意识。
2.3健全建筑节能管理体系健全的建筑节能管理体系应当包括新建节能建筑准入制度、建筑能效测评制度、绿色建筑认证以及建筑节能运行管理制度等。当前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尚不健全,即使已经颁布的相关管理规定,也存在执行不严、监管不力、缺乏鼓励创新措施等问题,究其根本,仍然是节能管理体系缺乏执行力和奖惩机制的原因。因此,一方面对于现有的法规标准,要加大执行力度,另一方面加大建筑节能产业政策和监管规定的研究颁布工作也势在必行。由于国内建筑节能工作展开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在制定节能标准时,可以适当借鉴国外已经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结合我国建筑行业和社会环境等实际条件,对地域、气候条件、人文习惯、科技水平和资源条件开展具体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社会情况的建筑节能管理评价体系,并应用到建筑工程建设中。
3结束语
在自然环境不断恶化、能源需求形势严峻的今天,节能工作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话题。在这种形势下,占全国总能耗的30%以上的建筑业自然需要负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改进土木工程的建筑节能工作,不仅是改善环境、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要求,更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在全民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今天,只有促进科技创新,将环保节能技术开发应用到建筑工程中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赢得消费者青睐,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单竞仪.浅析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措施[J].城市建筑,2012,17:232.
篇5
【关键词】建筑节能;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1 技术与管理的控制
1.1 施工资质
承担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质。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专门的节能工程施工资质,施工企业(总包或专业分包单位)暂应具备相应建筑工程承包资质或专项装饰资质,专业分包需与总包签订分包合同。
1.2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按照GB50300 A.0.1制定现场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责任制、分包管理制度、工程质量检验制度,进行人员培训、技术交底及施工技术标准配备等一系列工作。
1.3 节能施工依据的文件
节能施工的文件包括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法律法规及规章、规范性文件。
1.3.1 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施工图、设计变更、引用的图集等,是工程个体特性的集中体现,需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做好图纸交底、技术培训。施工单位应该按照经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施工,由于材料供应、工艺改变、建设单位要求等原因,需要改变节能设计的需注意:① 建筑节能设计变更实施前应该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并获得监理或建设单位的确认。②设计变更不得降低建筑节能效果。③ 当设计变更涉及建筑节能效果时,应经原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查;并需建设单位重新办理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手续。④尽可能维护已经审查确定的节能设计要求,减少不必要的节能设计变更。图集一旦被设计引用,就具有与施工图同等地位,强制执行。
1.3.2 施工技术标准是对工程共性特性的总体控制,现场施工必须遵守,施工质量控制不得低于标准要求,做好标准的学习贯彻和实践总结。施工技术标准包括与节能工程施工有关的工艺标准、验收标准、材料标准、检验标准等,不仅包括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JGJ)、地方
标准(DB),也包括企业标准(QB)、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等。现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标准主要有: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2007;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149―2003;
《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JG158―2004。
1.3.3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是节能施工的纲领性文件。①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内容,需有针对性、统领性,为专项节能施工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②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建筑节能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方案需具有符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经监理或建设单位审批。③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前需对相关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方案交底。④发生设计变更及施工方法的变更需及时修改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并报批。
1.3.4 法律法规及规章、规范性文件是国家、行业、地方、部门为了统一、推进建筑节能制订的文件,属于施工依据的文件,要理清文件中对节能施工的要求。常用文件有: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
关于印发《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6]第192号);
关于印发《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的通知(建质[2008]第l9号)。
1.4“四新”技术
建筑节能工程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审、鉴定、备案。施工前应对新的或首次采用的施工工艺进行评价,并制定专门的施工技术方案。对于“四新”技术的应用,应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
2 材料与设备的控制
2.1 禁限要求:①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与淘汰的材料和设备。②建筑节能工程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对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不得对室内外环境造成污染。
2.2 管理:明确了建筑节能材料管理各项制度和要求:对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材料实施建筑节能材料备案登记。其材料供应商应当有建筑节能材料备案登记。建设工程优先选用建材类行业协会评出的行业质量诚信优胜企业的产品,查验和了解其质量诚信状况及相应的不良记录。文件归纳了禁止或限制生产和使用的建筑节能材料有:禁止使用普通单玻建筑外门窗、不得使用非断热金属型材制作的单玻璃、外墙内保温不得使用浆体材料。
2.3 进场验收:材料和设备应进行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确认,形成验收记录。①对材料和设备的品种、规格、包装、外观和尺寸等进行实物检查验收。② 对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出厂合格证、说明书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定型产品和
成套技术的型式检验报告、进口材料和设备的出入境商品检验。③按照规范现场抽样复验,建筑节能工程复验均应为见证取样送检。由于部分材料和设备检验周期较长,需及早送检,严禁先施工后复验。检验批数量和检验项目要满足要求,防止批量不足或检验项目短缺。
3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3.1 施工前,加强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编制冬季、雨季等施工技术措施,措施不到位不施工。应对从事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作业的人员进行交底和必要的实际操作培训。
3.2 施工时,先做样板房(间、件),请验收小组评价合格后推广施工;施工单位加强自检与复验,从人、机、料、法、环五方面予以控制,及时质量测控、纠正不合理偏差;由于建筑节能工程工序多、层次复杂、节点构造多样,隐蔽验收非常重要,需及时做好隐蔽验收;材料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不得用于工程,上道工序不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3 施工后,建设单位组织好验收,验收达不到节能标准的,整改后重新组织验收。
3.4 加强成品保护,避免成品损坏或“开肠破肚”。
3.5 正确处理好工期、质量、成本的关系,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保证建筑节能各层的工艺间歇(特别是保温层施工前要尽量达到墙体干燥),合理安排工期,确保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质量。
3.6 节能保温设计型式多种多样,可采用相应节能施工工法施工。目前,相关节能的施工工法有28项(国家14项――1999~2000年度1项,2003~2004年度2项,2005~2006年度11项),可上网查询。
3.7 节能保温材料不得长期、避免风吹雨淋,施工后及时做抹面层。
4 质量验收
篇6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民用建筑,是指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本规定所称民用建筑节能,是指民用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新型墙体材料,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用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通道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节能规划,制定国家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城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节能规划,制定本地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编制城乡规划应当充分考虑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约,对城镇布局、功能区设置、建筑特征,基础设施配置的影响进行研究论证。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筑节能发展状况和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组织制定建筑节能相关标准,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有关规定,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的地方标准或者实施细则。
第七条鼓励民用建筑节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应用节能型的建筑、结构、材料、用能设备和附属设施及相应的施工工艺、应用技术和管理技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第八条鼓励发展下列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
(一)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的保温、隔热技术与材料;
(二)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
(三)集中供热和热、电、冷联产联供技术;
(四)供热采暖系统温度调控和分户热量计量技术与装置;
(五)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设备;
(六)建筑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
(七)空调制冷节能技术与产品;
(八)其他技术成熟、效果显著的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技术。
鼓励推广应用和淘汰的建筑节能部品及技术的目录,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结合该目录,制定适合本区域的鼓励推广应用和淘汰的建筑节能部品及技术的目录。
第九条国家鼓励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投资人可以按照协议分享节能改造的收益;鼓励研究制定本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资金筹措办法和相关激励政策。
第十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含墙体、屋面、门窗、玻璃幕墙等)、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照明和通风等电器设备是否符合节能要求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新建民用建筑应当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要求,民用建筑工程扩建和改建时,应当对原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当考虑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对改造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投入收益比进行科学论证。节能改造要符合建筑节能标准要求,确保结构安全,优化建筑物使用功能。
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当与供热系统节能改造同步进行。
第十二条采用集中采暖制冷方式的新建民用建筑应当安设建筑物室内温度控制和用能计量设施,逐步实行基本冷热价和计量冷热价共同构成的两部制用能价格制度。
第十三条供热单位、公共建筑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制定相应的节能建筑运行管理制度,明确节能建筑运行状态各项性能指标、节能工作诸环节的岗位目标责任等事项。
第十四条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或者委托的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建立用能档案,在供热或者制冷间歇期委托相关检测机构对用能设备和系统的性能进行综合检测评价,定期进行维护、维修、保养及更新置换,保证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供热单位、房屋产权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物业管理等有关单位,应当记录并按有关规定上报能源消耗资料。
鼓励新建民用建筑和既有建筑实施建筑能效测评。
第十六条从事建筑节能及相关管理活动的单位,应当对其从业人员进行建筑节能标准与技术等专业知识的培训。
建筑节能标准和节能技术应当作为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建筑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继续教育的必修内容。
第十七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筑节能政策要求和建筑节能标准委托工程项目的设计。
建设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擅自修改经审查合格的节能设计文件,降低建筑节能标准。
第十八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将所售商品住房的节能措施、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指标等基本信息在销售现场显著位置予以公示,并在《住宅使用说明书》中予以载明。
第十九条设计单位应当依据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保证建筑节能设计质量。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在进行审查时,应当审查节能设计的内容,在审查报告中单列节能审查章节;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结论应当定为不合格。
第二十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施工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第二十一条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建筑节能标准、节能设计文件、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及监理合同对节能工程建设实施监理。
第二十二条对超过能源消耗指标的供热单位、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物业管理单位,责令限期达标。
第二十三条对擅自改变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措施,并影响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责令责任人及时予以修复,并承担相应的费用。
第二十四条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行为的,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第二十五条建设单位未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委托设计,擅自修改节能设计文件,明示或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建筑节能设计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建设质量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设计单位未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的,应当修改设计。未进行修改的,给予警告,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两年内,累计三项工程未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设计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第二十七条对未按照节能设计进行施工的施工单位,责令改正;整改所发生的工程费用,由施工单位负责;可以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两年内,累计三项工程未按照符合节能标准要求的设计进行施工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第二十八条本规定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和吊销资质证书的行政处罚,由颁发资质证书的机关决定;其他行政处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定职权决定。
篇7
关键词:建筑节能;监管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地方政府是建筑节能质量监管的主体
建设部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规定,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还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城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节能规划,制定本地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所以,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是建筑节能工作管理的主体。
此外,建筑节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工程的投资,政府应该有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保证业主的积极性。政府预算投入要设立节能支出科目,并安排相应的预算,用于节能科技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同时建立节能管理监督体系,推行节能教育和培训。还应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提高公众参与能力,发挥公众对政府执法的监督功能,提高公众节能意识。
2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要点
《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法实施建筑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因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的主体。从《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制定的依据和内容来看,我国政府已经把建筑节能工程纳入到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范畴中,所以,政府监管节能工程质量应该包括规范工程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和监督节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体质量两方面的内容, 促进工程建设自身质量的提高,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1 对工程建设单位的监管
建设单位是节能工程的投资者和组织者, 是节能工程建设的重要责任主体。它有权选择承包单位,有权对建设过程进行检查、控制,以及组织工程验收,支付工程款和费用,并在工程建设各个环节负责综合管理工作,在整个建设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要确保节能工程的质量,首先就要对建设单位的行为进行规范。
(1)工程开工前,要监督建设单位按照建筑节能政策要求和建筑节能标准委托工程项目设计单位。在设计方案评审时,应将建筑节能作为评审的重要内容, 并按规定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审,包括建筑节能专项审查。
(2)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不得擅自修改节能工程的设计文件。不得要求设计单位降低建筑节能标准,不得要求施工单位使用不符合建筑节能性能要求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部件、采暖空调系统、照明设备等。在节能工程完工后,应委托给有资质的节能检测单位进行节能性能检测。
(3)在节能工程检测合格后,应当及时组织工程各方责任主体进行建筑节能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并将建筑节能验收的情况列入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2.2 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监督
节能工程的设计主要包括建筑室内热环境指标的确定、维护结构的热工计算和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以及室内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的节能设计,这部分工作主要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来完成。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的职责主要是:①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工程节能的设计质量;②按功能要求合理组合空间造型,充分考虑建筑体形、围护结构对建筑节能的影响,合理确定冷源、热源的形式和设备性能,选用成熟、可靠、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材料和产品;③初步设计文件应设建筑节能设计专篇, 施工图设计文件需包括建筑节能热工计算书和建筑物使用能耗的专项说明; ④大型公共建筑工程方案设计须同时报送有关建筑节能专题报告, 明确建筑节能措施及目标等内容。
2.3 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
施工阶段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也是政府的监督重点。施工阶段主要的责任主体是工程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根据《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施工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①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设计文件;②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节能设计变更时,应由原设计单位负责修改,并报原施工图审查机构重新审查;③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节能材料、构配件、设备等,按有关建筑节能技术标准要求进行检验试验,保证产品说明书和产品标识上注明的性能指标符合建筑节能要求; ④编制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及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审批; ⑤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特别应当加强对易产生冷热桥和热工缺陷等重要部位的质量控制;⑥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工程采暖空调、通风、电气等系统的调试。监理单位的主要职责是:①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监理, 针对工程的特点制定符合建筑节能要求的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 ②应当对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审核;③对易产生热桥和热工缺陷部位以及墙体、屋面等保温工程隐蔽前的施工, 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当采取旁站监理,对工程使用的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门窗部件、采暖空调系统、照明设备以及涉及建筑节能功能的重要部位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1)政府在监督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质量行为时,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施工单位不按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标准进行施工、使用不符合节能要求产品、监理单位违反建筑节能标准或不履行监理职责的, 政府部门要严肃依法查处。同时还要强化不良记录管理的这一手段,把检查中发现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违法违规质量行为记录在案, 定期向社会公示,保证其依法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2)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建筑市场秩序有限度的介入工程实体质量检查。包括在施工过程中对相关材料、构配件的性能指标进行检查,必要时按规范规定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选用的建筑节能产品进行抽检, 加强对建筑节能重要部位的专项检查工作,如对建筑物围护结构(墙体、屋面、门窗等)和通风、空调、制冷系统进行检查,以判定工程项目的新型墙体材料使用情况、屋面保温情况、门窗热工性能、制冷系统的热效率和管道保温情况等。在日常监督工作中应将下列指标作为控制的重点:①外窗三性检测中的气密性要求;②外窗开启面积的要求;③窗墙面积比要求(包括透明幕墙、屋面透明部分面积等);④屋顶、外墙材料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要求;⑤空调、通风、制冷、设备、照明设备、空调系统温度调控和分户热计量技术与装置等。
(3)应积极推进使用获得国家、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推荐或认定的建筑节能产品、建筑节能技术,大力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材料、设备,例如:①节能墙体、隔热屋面材料;②节能门窗、活动外遮阳产品;③节能型空调、通风、制冷、设备;④节能型照明设备;⑤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设备;⑥空调系统温度调控和分户热计量技术与装置等。此外,政府还应及时总结节能施工中的经验和教训, 积极组织力量开发新型节能技术和节能材料,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健康发展。
3 结 语
在短期内,为提高工程建设各方对节能工程的重视, 政府应把建筑节能工作作为一个专项工作来推行。相应的,在质量监督方面也应该着重突出建筑节能工程的监督力度,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应该把节能工程作为一个专项工程先行验收, 并作为工程竣工验收和投入使用的一个先决条件,这样才能最终有效地把建筑节能工程纳入到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范畴中。
篇8
关键词:建筑节能;政策;管理措施
1引言
从“十二五”开始,中国的能源政策从提高能效逐步转向总量控制。在总量控制体系下,建筑节能的路线和节能管理措施也逐渐从单纯讲节能百分比,逐渐向总量控制,分量控制过渡。建筑节能作为能源政策的重要内容,其意义不仅在于缓解我国的能源紧张问题,也是提高居民舒适度,增进节能各方经济利益的多赢方案。建筑节能直接关系到国家资源战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建筑业一项重要、紧迫而又艰苦的任务,值得全社会重视。
2我国建筑节能政策演变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推行建筑节能,其总体思路是由北而南,由输入型节能为主向输入型与输出型节能并重转变。从内容上看,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的历史演变可分两大部分,节能技术行业标准的演变和其他政策的演变。
(1)建筑节能技术行业标准的演变
我国从1986年起开始编制民用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由北而南推行,确保各个气候区域都有标准可依。此外,我国于1993年颁布《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93),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公共建筑节能的标准。上述标准都是国家级标准。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很多地方标准,如浙江省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浙江省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标准(条文说明)》等。这些标准试图通过设计以实现输入型建筑节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4月15日第408号公告,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10月20日第599号公告,批准《公共建筑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 285-2014,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2)其它政策的演变
包括各种直接针对建筑节能的文件规范和反映在综合节能政策中的建筑节能部分。这些政策不仅对输入型节能提出了要求,也涉及了输出型节能。目前,直接针对建筑节能的国家级法规、政策、条文较少,主要有《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和各类建筑节能规划,如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等。建筑节能政策更多地散见于各项综合节能政策中。
3欧盟节能政策标准及启示
提高能源效率是达成欧盟能源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主要相关措施和政策包括提高能效政策、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智能能源计划和欧盟建筑能源效率指导政策。同时欧盟制定了具体的考核评价方法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分析。
(1)提高能效政策
提高能效政策(SAVE)建议成员国采取以下6项措施:建筑物能源认证;暖气、空调和热水均按照能源使用量收费;在公共行业增加能源效率投资;改进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功能;定期检查功率高于15KW的暖气设备;设立工业企业能源审计制度。在SAVE的推动下;欧盟各国执行了新的建筑用能标准和能效标识制度。
(2)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
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主要涉及能源合理利用项目、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和化石能利用项目。欧盟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确定了可再生能源在欧盟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2010年达到12%,并占电力能源总量的22%;至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欧盟能源供应结构中达到50%。
(3)智能能源计划
2003年,欧洲议会制订了一项智能能源计划(IEE),资助地方、地区和国家共3个层面的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交通节能事业。至2006年,已经完成了第1个IEE计划,其中有6 900万欧元用于提高能源效率和合理用能项目,8 000万欧元用于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第2个IEE计划从2007年开始,侧重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创新和提高建筑能效。
(4)欧盟建筑能源效率指导政策
欧盟建筑能源效率指导政策(EPBD)要求各成员国都要制订本国的建筑节能9年计划,从2008年1月开始实施,每3年需要更新1次。EPBD同时要求各成员国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新建建筑要达到低能耗的标准、既有高能耗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同时运用税收制度鼓励促进使用新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使建筑节能的潜力在2020年达到27%。
4我国建筑节能政策与管理措施探析
(1)将推进建筑节能与“扩内需、保增长、促民生”政策相契合
建筑节能不但可以降低能源需求,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提升建筑品质,改善居住环境,同时还能带动建筑材料、设备、施工、安装、咨询、检测等产业发展,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2)摸清建筑能耗基线,科学制定建筑节能长远规划
要将建筑节能作为国家降低建筑总能耗增长幅度的重要措施长期不懈地抓下去。在摸清目前既有高耗能建筑具体能耗水平的基础上,制定我国建筑能耗基线,作为国家制定建筑节能目标和实施考核的基础。
(3)因地、因时制宜提高建筑节能标准
一是要定期更新我国的建筑节能标准。二是重视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复杂性。我国幅员辽阔,涵盖多个气候区,气候特点及地理条件复杂多变,在制定国家建筑节能战略时,应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全面发展。三是我国目前的建筑能耗虽然略低于欧盟各国,但以牺牲舒适性为前提,可以预测未来建筑能耗将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四是加强太阳能热水应用标准规范的制订。
(4)尽快制定有利于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形成长效机制
阻碍建筑节能的最突出问题就是资金筹集和融资渠道问题,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主要依托财政补贴政策推进,开展的工作多数以示范性质为主,还没有形成长效政策。应尽快创新目前税收政策体系,制定一系列有关建筑节能改造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快推出用于建筑节能的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金投资节能,通过节能收益实现回报,逐渐扩大规模,形成良性循环的资金链,保证建筑节能工作的长期有效推进。
5结语
中国建筑节能技术路线应是:从我国建筑用能特点出发,结合我国城镇化发展大背景,具体落实各类建筑用能指标,从实际用能数据出发,从具体的每一类建筑的实际特点出发,“自下而上”全面落实、实现我们的建筑节能宏大目标。
参考文献:
[1] 江亿.中国建筑节能的技术路线图[J].建设科技,2012:12-19.
[2]黄德中,沈吉宝.建筑节能技术综述[J].太阳能学报,2007,(28):682-688.
篇9
关键词:建筑 节能 施工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大手大脚,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我们绝大部分建筑生产所依赖的能源均为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造成综合能耗水平居高不下。因此,加强施工阶段对节能问题的监督管理是十分必要和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的。
1 建筑节能在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材料不满足节能要求
由于节能建材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的原因,施工单位往往使用价格低廉的建材,而较少运用时下较新颖的节能建材。同时,节能建材的推广力度不够、产品生产与市场应用脱节使得部分产品未被列入工程建设标准而限制了节能建材的使用范围。另外,从业主的角度来说,建筑行业缺乏建筑能耗指标评估体系使建设单位对建筑节能不重视,从而也对节能建材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影响了对节能建材采用的积极性。
1.2 建筑节能施工技术不熟练
建筑施工单位数量繁多,施工质量参差不齐,这其中既有上规模的国有企业、也有不同资质的民营企业,更有临时拼凑的个人承包的民工队伍。直接参与建筑施工的企业多数还是专业知识相当贫乏的民工队伍。由于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工艺和技术掌握不熟练,盲目施工,对原材料和产品质量控制不严,并且缺乏必要的验收机制,往往造成采购的进口节能材料,却因为没有严格按要求施工,而没有收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1.3 施工监理和监管不严格
监理工作往往偏重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却对施工过程和进场材料的节能效果监管不严。尽管国家在大力提倡建筑节能,但在施工监理上,存在着环节漏洞,同时监理对建筑节能监督的缺失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业主对建筑节能的漠视态度,使业主抱着侥幸心理,得过且过,蒙混过关,更加阻碍了建筑节能的推广。
我国的政府相关部门很早就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来指导规范建筑能工作,但由于管理制度不合理,新型节能建材和节能建筑技术的使用涉及诸多管理和审批单位,从规划局到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虽涉及众多的管理部门,却又往往发生出现问题而无人问津的现象,导致成本增加了,效果却没有达到。同时,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对建筑节能把关措施不严格,使得相当一部分法律、法规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发挥作用,不达标的建筑也能通过验收投入使用,法律效力打了折扣。
2 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
2.1 严格进场材料与设备的报验制度
建筑材料、设备的采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规定的产品类型进行,不得选用国家相关部门明令禁止不得使用或已淘汰的落后产品,同时选用的材料产品也要符合国家现形对材料中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不得对室内外环境造成污染。建筑材料进场临理工程师(建设单位现场代表)除对材料和设备的品种、规格、包装、外观和尺寸等进行检查验收外,还应该对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包括出厂合格、说明书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定型产品和成套技术的型式检验报告、进口材料和设备的出人境商品检验等。监理工程师还应该按照规范现场抽样复验.对于不合格的非节能型产品,禁止其在施工中的使用。各建设单位也应认真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建筑节能的规定,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查验,对施工单位违规使用非节能材料产品给予严格制止,对于国家相关部门推荐的新型节能建材,应尽量予以鼓励和支持,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对新型节能产品使用的推广,加快系列节能产品的认证、标识和使用。
2.2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施工管理技术水平
针对部分施工人员素质差,施工技术方法掌握不熟练的问题,应加强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培训,提高广大从业人员对建筑节能的意识,使其了解到新型节能建筑施工是一个高科技含量的重要工程。培训不仅针对施工人员,也应涵盖施工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除了应掌握节能施工技术外,还要到先进地区去学习当地的施工管理、验收监督程序等经验,并将节能意识和管理经验进行推广,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的水平。
2.3 增强监理对节能工作的监督
监理工程师应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监督力度,对影响节能效果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隐蔽验收工作应认真检查,各方面验收合格后并形成记录后,方能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监理工程师应加强监督的重点项目有:墙体节能、幕墙节能、门窗节能、屋面节能、地面节能、采暖、通风及空调节能等等。节能项目完工后,监理应及时参加建设节能评估单位进行的节能能效测评,当具备验收条件时,监理工程师应及时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建筑节能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监理工程师应及时组织编写节能质量评估验收合格报告,并加盖公章报送建设单位。监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料应齐备,保证可溯性,并应与工程进度同步,绝不允许后补,做到准确、及时、完整,发挥监理档案资料对施工质量的约束作用。
2.4 建立完善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制度
建筑节能效果作为衡量建筑质理是否合格达标的重要依据,应从建筑竣工验收中独立出来,做专项验收。建设单位可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建筑节能检测机构,在监理人员的见证下,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开展建筑节能测评,凡节通达不到要求的建筑工程视为工程质量不合格,建设单位可拒绝接收使用,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直至再次测评达标。
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在建筑节能专项验收中应起到指导和规范管理的作用。对节能专项验收的组织形式、程序、方法和执行标准应做出明确规定,落实完善对质量控制资料的抽查制度,对资料缺失、记载内容不属实的行为应责令建设单位整改,对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并造成一定后果者,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 结语
当前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日曾显著,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将近1/3,若再加上建材的制造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则建筑业占总能耗将近1/2,这说明我国的建筑能耗控制和削减工作大有可为。本文从建筑节能在施工阶段的监督管理角度对目前建筑行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并针对产生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解决措施,控制和削减建筑施工能耗符合节能减排的国家方针政策,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筑和谐社会有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捷.浅析建筑节能施工监督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4).
[2] 沈臣迪,虞永富.建筑施工现场与管理中的节能[J].建筑施工,2007(12).
[3] 张德中 .建筑节能及建筑节能措施 [J].广西建筑科学研究,2007.
篇10
【关键词】民用建筑 节能 对策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民用建筑节能必要性
能源是社会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但是它又是有限的,存在枯竭、用完的时候,我国当前能源形势十分严峻,其中建筑能源的消耗更是十分严重,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达16亿~20亿平方米,这些建筑中95%以上属于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供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按照目前建筑能耗水平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lO.89亿tce(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将相当于lO个三峡电站满负荷出力。建筑运行能耗占我国能源总消费量的比例已由20世纪70年代末的lO%上升到目前的26.7%,而且这个比例还将提高到35%左右,民用建筑节能已是我国节能工作的重点内容。
二、我国民用建筑节能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的表现
1、新建建筑中贯彻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过低建设部2000年组织了对北方采暖地区贯彻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检查,发现达到设计标准的节能建筑只占同期建筑总量的6.4%。截止2002年底,我国只在城市中累计建成了节能建筑2.3亿㎡(包括节能率30%及50%的),仅占全国城市建筑面积的2.1%,绝大部分新建建筑仍然是高能耗建筑。
2、建筑节能市场发育过程缓慢,节能技术体系不健全我国建筑节能的开展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虽已初具规模,但是相对于数量巨大的非节能建筑来说,其市场需求及供给远远不够。另外,节能技术体系还不够健全,许多先进的节能技术及产品的开发还没有掌握。
3、“节能建筑不节能”的现象十分普遍我国分别按第1步和第2步的节能标准建成了一定数量的节能建筑,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这些所谓的“节能建筑”的耗能量指标并不比非节能建筑少,而且这种现象十分普遍。
4、用户、开发商、部分地方相关部门的节能意识缺乏他们缺乏建筑节能的基本知识和意识,导致有些地方政府对供热改革和建筑节能工作不够重视,房地产商不愿意投资节能建筑,用户对建筑节能积极性不高。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上述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及措施进行解决,使我国的建筑节能事业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1、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监管,加大建筑节能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对新建及改建建筑的审批、设计、施工、工程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和物业管理,严格执行已颁布的法规及规定,并在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评标过程中明确增加节能的审查和评价内容。
2、政府应采取一定的行政及经济措施开发节能型建材和产品的市场首先,要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性激励措施,调动各生产厂商、建筑开发商的积极性,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对其扶持;其次,政府应规定一些特定产品和材料的能效指标体系,对节能产品实施标识认证措施,并把这些指标体系和经过认证的产品与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结合起来;再次,可以通过合适的工程组织大规模的采购合同,带动优质产品的发展和降低成本,刺激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3、加快供热体制改革,实现建筑节能的“两手抓”节能建筑“不节能”的现象反映出在建筑节能的工作中,只重视围护结构的节能,而忽略了供热体制改革。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参照建设部等八部委联合颁发的《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采取“两手抓”的措施,一手抓围护结构的节能,一手抓供热系统、供热体制的改革,真正实现建筑节能。
4、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加强建筑节能信息扩散工作应该加强对建筑节能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信息传播途径,全面提高全民的节能意识。建立相关从业人员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培训体系,对主管政府官员及建筑设计、审查、施工、监理、运行管理等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推进建筑节能的发展。
四、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中管理
节能工程施工管理按施工的正常程序,可分为对施工前准备工作的施工管理和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管理,具体阐述如下:
1、节能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的施工管理
在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相关部门应严格监察管理委托项目中的设计,并确保其与相关节能标准的一致性。仔细核查施工图设计中的节能专篇,并加盖单位节能专用章,而后转入审查机构进行审查,同时淘汰出不合格的施工设计图。另外对于施工前的施工管理工作还应包含督促、审批由施工单位编制的节能专项施工方案,审查合格后按此要求进行施工。
2、节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管理
(一)对节能工程建筑单位资质的核查
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单位并不是随意派定的,节能工程施工中对施工单位的核查,即为了验证施工单位是否完全具备相应的节能施工资质和水平。同时在节能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积极建立于自身情况相符的质量控制检验制度和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以便于有效提高对节能工程建筑单位资质核查的准确性。
(二)加强对节能施工中工序质量的管理
节能工程中包含多个工序,并且所有工序之间的管理是环环相扣的关系。节能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应积极按照相关要求和设计进行施工,在确保上个工序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个施工程序,以此来加强对节能施工中工序质量的管理。
五、新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1、太阳能应用
我国是太阳能十分丰富和得天独厚的国家。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13照在2200小时以上。当今,新型太阳能建筑已在我国得到应用,效果显著。目前主要的太阳能利用方式有:被动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其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或真空管吸收太阳热辐射,用提供生活热水。该系统结构简单、经济适用,在我国各地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主动式太阳能系统,利用外在能源启动运行.并借助电扇或泵等装置来转换和传递太阳能,此获得生活热水或提供居室供暖。该方式具有更大利用率;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吸收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提供室内设备用电或接入市政电网送电。与被动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相比,主动式太阳能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生态节能建筑中使用较多.但建设成本较高。
2、地热的应用
由于地下水、深层土壤和水库、湖泊等深水层自然季节气候影响小、温度相对保持稳定,故以水作为能量传输媒介,与深水层进行冷热交换,将地热提从地下或水中“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也可作为“冷源”,通过热交换,将室内热量释放到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中。地热能热泵的能源利用效率比通常的热泵提高45%~70%,通常每消耗1kW的功率可得到4kW的热量或冷量。由于以大地土壤中的低品位热能为低温热源,所以,在为住宅供暖制冷时,仅需驱动热泵运行的电力供应,而不需要别的热能,更不需要锅炉来燃烧燃料供应热能。同时自于土壤温度基本恒定,因此热泵的运行效率较通常热泵的效率高,而且无论是co2的排放还是制冷剂的使用都比常规的热泵为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就相应减少。这种利用方式虽然前期需要投入热泵、地热换热器及用户端等设备,但该方式简单、经济性好,开采成本和技术相对也低,且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适合于建筑物的供暖与制冷,因而受到了暖通空调及节能行业越来越多的关注。
结论
随着新能源危机的日益紧迫使得人们对能源短缺的紧迫感越来越强,民用建筑作为人们居住、生活、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民用建筑节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区别对待不同地域的民用建筑,因地制宜根据民用建筑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技术方案,改善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顺利地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的效果,达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立柱;肖洪民用建筑节能实施措施的简要研究[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7)
- 上一篇: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 下一篇:规划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区别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