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常见效应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常见效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学常见效应

篇1

[关键词]团队管理市场营销软件模拟教学

软件模拟教学是市场营销专业实验教学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利用计算机所模拟和营造的情境,训练学生作为营销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营销综合管理能力。目前市场营销软件主要有南京世格有限公司提供的simmarketing软件,软件教学通常采用小组团队合作的方式。

一、团队管理在市场营销软件模拟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团队管理(teammanagement)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小组,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市场营销软件模拟教学除了训练学生进行市场细分、品牌组合、产品定位以及营销过程管理等专业能力,更多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体现市场营销实验实践课程的真正价值。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80,90后,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而集体观念淡薄,只要求社会及他人对自己关心,缺乏与他人进行团队合作的主动性。而在大学的课程设置和社团活动中,团队管理与合作还未纳入课程体系之中,学生绝大部分课程的考核以及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验课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个体,团队合作能力考核没有纳入考核指标。因此,高校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缺乏整体规划,缺乏持续性,难以形成有效的氛围。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以自发的形式体现的,缺乏引导与考核,难以达到培养目的。因此这些大学生往往很难融入社会,缺乏社会竞争力。而当今社会所需人才,不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求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

二、团队管理在市场营销软件模拟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市场营销软件模拟实验的决策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团队管理如何在软件模拟课程中更好地运用和实践呢?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树立团队管理理念

对于软件模拟教学而言,以小组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方式至关重要。但小组学习方式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曾出现小组组长一人独揽决策大全,大事小事一人,其他成员无所事事的现象;也出现过小组成员各持己见,不分高低,制定不出最优决策,最后小组成员军心涣散,无心投入课程,导致随意决策的现象。归根结底,这些都是缺乏团队管理理念,过分注重个人意见的后果。因此,要以团队形式管理决策小组,倡导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精神,制定团队的共同目标,做到相互理解、信任、协作;不仅要在软件模拟课程中,而且更要在班级的学习氛围上树立团队理念。倡导学生积极投入团队管理,团队的管理是一个困难而有意义的旅程。如图1所示,团队管理的过程。

2.深入学习卓越团队的9大特征

在市场营销软件模拟教学进行之初,要向学生描绘清楚卓越的团队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并教授如何去实践这些特征。如图2所示,卓越的团队应具备9大特征。

卓越的团队首先要具有明确清晰的共同目标,可方便确定在营销决策演练中事情的轻重缓急,能确定并把握核心的任务和目标。指导学生采用SMART原则制定目标,即目标是具体的、可衡量的、有完成期限、有挑战性且可达成、关乎个人和团队共同绩效。团队成员要具有一致的信念、理念。例如,在软件模拟过程中,是倡导稳健发展的实干精神,还是鼓励创新,大胆挑战的冒险精神,需要在团队成员内部统一共识,定下基调。其次,在组队的时候,选择成员要考虑角色互补,技能匹配等原则;选举恰当的领导,要具备高瞻远瞩和务实高效的特点;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要能明确个人责任与团队责任。例如通过九型人格或MBTI性格测试和团队角色理论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自我,明白角色互补,综合平衡,容人短处,用人所长,尊重差异,实现互补,增强弹性,主动补位,扮演自己适合的角色,充分发挥潜能。再者,团队要营造良好的开放的沟通环境,能融合和服务于团队各项工作的沟通,是解决团队各种问题的金钥匙。团队成员要相互高度信任,要形成得到全体成员的共同承认的承诺。最后,团队要善于争取外部的支持,共同分享成果。

3.建立一套适应的规范性与创新性的团队管理制度

在软件模拟教学中全程贯穿团队管理与团队运作,必须要建立一套适应的规范性和创新性的团队管理制度。首先,是团队成员组队选拔制度,要突出异质互补性。在教师倡导自愿自由组队的前提下,要强调团队成员的角色互补,男女混合。在团队中,人人都能不断进步,但无人能达到完美,团队可以通过不同角色的组合达到完美。唯有角色齐全,才能实现功能齐全。可统一进行班级所有成员的团队角色测试,运用管理沟通的约哈里窗口理论,尽可能尽多的打开和扩大学生之间的公共区域,为有效的沟通和团队协作奠定基础。其次,是团队运营管理制度。在软件模拟课程中,团队决策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小组模拟的公司的营销业绩。因此,必须制定一套团队运营管理制度,有效的帮组小组进行团队决策。团队决策制度要包含以下六个步骤:找出共同的希望目标;发现真正问题;收集正确的信息;把所有问题摆上桌面;列出问题选择方案;找出解决方案。同时,在团队讨论与决策会议的时候,要求团队运用罗伯特议事法则,在保证团队每位成员的权益同时进行高效会议沟通与决策。最后,是团队管理绩效评价制度。课程绩效考评方法将直接营销学生在课程中的行为和表现,好的考核评价制度能客观、公正、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成绩由小组决策成绩和小组营销报告两部分构成,各占一半比例。决策成绩为小组最后一个周期的成绩,营销报告是整个模拟演练过程的总结,团队管理过程与绩效主要在营销报告中体现。在营销报告撰写中,明确规定团队成员各司其职,责任清晰。营销报告不仅要提供word版,还要制作成PPT进行小组汇报。小组各成员的汇报表现也将计入课程总成绩。这些考核制度旨在鼓励成绩不佳但一直认真决策的小组。同时可设置一些团体管理奖项,如“最佳团队合作精神奖”;“最具团队领导才能奖”;“最佳团队锲而不舍奖”等,以加分的方式给各小组和个人以奖励。

篇2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坚决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 长:孙广富

副组长:刘祥涛 王兴林 刘 莉

成 员:刘益民 郝新海 朱桂真 蒋兴超 刘云艳

陈 飞 胡三永 李 红

2、职 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 ,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管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医务室要坚持对饮食从业人员每日晨检,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停止上岗,并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3、教职工生病被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4、医务室要坚持就诊登记制度,健全常见传染病监控信息表册,做到发现疫情能快速、准确的向学校领导组报告。

5、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小组。

四、应急处理预案

一旦学校发现传染性疾病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我校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非典、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及时组建处理病情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立即通知传染病医院,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由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转市传染病医院并通知其家属,家属不能到校的由工会组长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3、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4、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6、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

7、如传染病烈性感染,请示镇小学中心校、县教育局和其他政府部门,决定是否实行全校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①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市教育局的处理意见。如校领导已隔离,由中层干部等组成临时班子,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校领导班子开始工作。 ②疫点消毒。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此项消毒可请防疫站操作,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③疫情调查。学校密切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8、学校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学校稳定,树立战胜传染病的

信念。

篇3

Vocational Marketing Majors' Public Relations Ability Research and Practice

ZHOU Yaqin

(Institute of Administration, Hu'nan Mass Media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100)

Abstract Public relations is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of vocation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 to improve students' public relations marketing ability,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public relations and students in modern marketing system plays an essential PR skills, on this basis, to take the project teaching, namely organizing students to complete six training programs to exercise and enhance its public relations capacity, proven, thi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 vocational; marketing; public relations capacity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都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如市场营销、传媒策划与管理、新闻采编与制作、文秘等,因为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各不相同,因此,即使是同一门课程,在专业知识的讲授和学生技能培养方面也应有不同的侧重。公共关系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为开好这门课程,切实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公关能力,我们需要深究三个问题:第一、公共关系在现代企业营销体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第二、根据市场需求,学生需要具备哪些公关能力;第三、应该如何开展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必备公关知识的同时具备这些公关能力。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基础,只有先把这个问题回答好,才能深入探究市场营销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公关能力及如何培养的问题。

1 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当今市场竞争是一种注意力的竞争,人心的竞争,传播的竞争和关系的竞争。公共关系是提高企业形象竞争力的法宝,它运用各种沟通的策略、传播的手段和协调的方法,使企业营销进入一种艺术化的境界。

1.1 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中的信息采集作用

信息采集是指企业公关人员在收集与分析消息情报、资料、数据等方面的职能与作用。公关人员如同企业的感觉器官,需要灵敏掌握与企业有关的一切信息,并及时提供给相关决策管理部门,以便他们根据信息抓住企业发展机会、准确开发新产品、制定和调整市场营销计划、及时应对突发或危机事件等。公共关系的信息采集作用能有效帮助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维持企业与整个社会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1.2 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中的形象塑造作用

现代社会,企业形象已成为竞争利器,“互联网上唯口碑者生存”也成了企业管理者们的普遍共识。当前企业塑造形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进行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让社会公众和内部成员更好地认知其组织理念、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具有极强感染力和传播力的视觉标识,进而在公众心中树立其优良且具个性化的组织形象,达到内聚人心,外扩影响的目的。二是企业通过开展良好的公关工作,有效提升其知名度、美誉度、和谐度,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同和赞誉,不仅能够留住老顾客,而且还能有效吸引新顾客。可以说,良好的形象是企业极为重要的无形资产,并将转化为巨大的有形的物质财富。

1.3 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中的宣传推广作用

公共关系的宣传推广是指公共关系部门作为企业的“喉舌”,要不断向公众传播与企业有关的各种信息,以便让公众了解和熟悉企业,进而理解、信任和支持企业的决策和行为。企业往往通过制造舆论和引导舆论来宣传组织,美化组织形象。

1.4 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中的沟通协调作用

公共关系部是企业联系社会的桥梁,企业通过公关人员与内部员工及员工家属、外部消费者、政府、媒体、合作伙伴、社区、社会名流等公众经常性地沟通、交流,以保持友好和谐的关系,为企业顺利开展营销工作打下“人和”的基础。可以说,缺乏与公众有效沟通的公关活动一定是不成功的,也没法达成企业既定的公关目标,甚至还可能对企业的营销工作带来反作用。

1.5 公共关系在市场营销中的危机管理作用

在现代社会,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和公关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危机管理意识和能力,在警惕防范危机发生的同时,更需思考如何为品牌构筑一道危机防范的天盾,在危机来临之时有效防范,在危机发生之后,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并且及时进行危机修复,重获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否则,企业危机将直接导致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降低,购买意图下降,进而使涉事企业的产品(服务)的销量急剧降低,利润下降,甚至出现财务危机,企业破产倒闭。可以说,公共关系的危机管理职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每个企业,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需时刻保持对危机的警惕性,公关人员更应具备防范和处理企业危机的能力。

综上,公共关系在企业市场营销中发挥着收集信息、形象塑造、宣传推广、沟通协调和危机管理等作用,与促销和广告效果的短期性、周期性比较起来,它更“走心”,更着重于长期的效果和影响,从而也能更有效推动品牌进入消费者的心智,最终大力促进产品(服务)的销售,帮助企业提高利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2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公关能力

根据公共关系在企业市场营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不难看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公关能力有:(1)信息收集能力;(2)企业形象塑造能力;(3)公关活动策划能力;(4)协调沟通能力;(5)处理企业危机能力。

3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公关能力的培养对策

对营销学生公关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让他们树立通过公关来开展营销工作的观念,还需让其掌握公共关系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开发与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训项目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公关能力,即任课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开展教学工作。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将全班学生组建成4~5人的项目团队,将项目的全部工作任务在课程教学中交予学生合作完成。学生从组建团队开始,需要共同完成公关案例分析、企业CIS案例分析、公关调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撰写一份公关活动策划书、在校园内组织开展一次公关活动、处理一次公关危机这六项实训任务,这些任务由学生自主完成,自主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市场营销学生必备的公关专业能力以及自主管理能力将得到极大锻炼和提高。

实训一:公关案例分析。

实训目的:学生了解和熟悉现代社会公共关系工作开展的现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是如何开展新公关的,同时深刻理解企业公关工作对市场营销带来的实质性重要帮助。

实训步骤:学生以组为单位,在网络、杂志、电视、报纸上查找相关资料,深入分析中国公关业的现状,并找出跟市场营销紧密相关的近年来的公关典型案例,并对案例进行专业、深入的分析,做成PPT文档,再结合PPT文档在课堂上进行演讲。

实训评价:对公关行业现状了解程度、公关案例与市场营销的结合度、案例的典型性、分析的深刻性与讲述的精彩程度。

实训二:企业CIS案例分析。

实训目的:学生掌握CIS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企业的CIS,理解CIS在市场营销中的运用,为自己今后帮助某组织设计CIS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训步骤:学生以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查找企业CIS的典型案例,找到其MI(理念识别系统)、BI(行为识别系统)和VI(视觉识别系统),并重点分析这三个子系统的内在联系和企业是如何运用CIS开展营销工作的,做成PPT文档,再结合PPT文档在课堂上进行演讲。

实训评价:案例的典型程度、MI、BI、VI联系的紧密程度、案例讲述的深度和精彩程度。

实训三:公关调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

实训目的:学生掌握公关调查的目的、方法、步骤,能够独立或与人合作开展公关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

实训步骤: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前期对公关行业的调查、了解,选择一个典型组织的典型项目,为这个项目从各方面搜集资料,完成前期调研,并撰写一份公关调查报告。

实训评价:搜集资料时思路的清晰、完整性,资料搜集的全面性,调研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调研报告的准确性、逻辑性。

实训四:撰写一份公关活动策划书。

实训目的:学生掌握公关活动策划书的内容要求和写作技巧、方法。

实训步骤:学生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开展公关活动策划书的撰写,内容必须包含项目背景、项目调研、项目策划、项目执行和效果评估,并且具备良好的创意和可行性。学生结合PPT文档进行演讲。

实训评价:策划书内容的完整性、公关活动的创新性、趣味性和参与度、学生演讲的精彩程度。

实训五:在校园内外组织开展一次能提高学校或班级形象的公关活动。

实训目的:学生真枪实战地组织开展一次公关活动,其有效执行活动策划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既周全又细致考虑问题等能力将得到极大增强,另外,学生在活动组织中的抗压、吃苦耐劳、坚持不放弃等意志品质也将得到有效锻炼。

实训步骤:学生在已完成的公关活动策划书的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一次真实的能提高学校或班级形象的公关活动,公关课程任课教师全程指导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实训评价:活动参与者的参与度、媒体的报道量、对学校或班级形象的提升度。

实训六:处理一次公关危机。

实训目的:学生掌握公关危机的产生原理、过程和处理技巧和方法。

实训步骤: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最近发生的典型公关危机,可选择的危机公关主体包括企业、明星、政府、学校等组织,分析其危机产生的根源、发展现状、对市场营销工作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制作成PPT,在全班进行展示。

篇4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薪酬;绩效考核

0.前言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酒店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保证酒店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现代酒店业既有吸引员工的环境和工作特点,又存在工作时间长、社会地位低而工作要求高等不利因素,从业人员的素质、心境、职业道德、积极性等成为酒店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

1.阳江东湖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阳江东湖酒店管理机制是聘请第三方管理公司加以管理。这是目前很流行的管理机制,出现了业主方和管理方,业主方独资修建酒店但不参与管理,然后委托比较有信誉的集团帮其管理,利益分配将由双方协商约定。

1.1酒店人力资源的招聘

招聘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核心业务的首要环节,它是酒店不断地从酒店外部吸纳人力资源的过程,阳江东湖酒店的招聘渠道有以下几种:

1.1.1酒店内部招聘

阳江东湖酒店通常会将酒店低职位的求才信息帖在员工通道的信息公布栏,使得过往员工都看得见酒店的招聘信息。这是一种最经济、成本最低的方法。

1.1.2酒店外部招聘

网上招聘,通过在网上求才信息的方式来招聘员工;广告招聘,将招聘信息通过广告的形式公布出来,采用这种招聘形式,一般都是为了招聘中高层管理人员;现场招聘会,这种招聘方式比较少,只有在急需人员的时候才会采取。

1.2酒店人力资源的培训

培训是东湖酒店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培训,它是酒店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保障。该酒店的内部培训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由部门经理或者主管组织进行的培训;另一种是由酒店高层管理人员组织的面向全酒店员工的培训。

1.3酒店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

东湖酒店的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完成工作数量、质量、效率及员工行为模式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从而进行相应的薪酬激励、人事晋升激励或者岗位调整。酒店每个季度会进行一次针对各个部门的绩效考核,酒店的薪酬是参照地区和行业薪酬水平来制定的,结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和补贴。

1.4酒店人力资源的其他工作

东湖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还包括其他一些日常事务性业务内容,如人事统计、员工健康与安全管理、人事考勤、人事档案管理、员工合同管理等。

2.东湖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之处

2.1酒店的招聘中存在的不足

2.1.1酒店内部招聘

内部选拔需要竞争,竞争失败的员工可能产生不满、士气低下的情绪;新主管从同级员工中产生,自己会受到感情的束缚,无法很好地完成角色转变,不易建立领导声望。

内部选拔可能是按资历或人际关系或领导喜好而非业绩、能力,形成不正之风,同时会形成“近亲繁殖”的弊端,出现“裙带关系”或帮派现象,组织内的员工有相同的文化背景,抑制了创新,不利于酒店的长期发展。

2.1.2酒店外部招聘

外部招聘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同时外聘员工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进行磨合和定位,学习和培训成本较高,很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外部招聘还可能会挫伤有上进心、有事业心的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和信心。

2.2酒店的培训机制存在的不足之处

东湖酒店没有形成严格的培训制度和计划,随机性比较大;培训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实用的培训教材;培训方法单一,缺乏实践培训;无明确的培训目标,培训课成了走过场;不重视培训考核,学习效果差;忽视培训后的质量效果跟踪与信息反馈。

2.3酒店的绩效考核中的不足之处

2.3.1 酒店绩效考核容易产生“晕轮效应”

在绩效考核中,晕轮效应是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某一绩效要素的评价较高或较低,就导致他对该人所有的其它绩效要素也评价较高或较低,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盖全” 的心理弊病。

2.3.2 情感效应

由于考核人和员工之间感情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对员工绩效考核偏误。情感效应偏误是考核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难防范的。

2.3.3 平均倾向

东湖酒店给大多数员工的考核得分在“平均水平”的同一档次,并往往是中等水平或良好水平。无论员工的实际表现如何,统统给中间或平均水平的评价。

2.4酒店的薪酬管理的不足之处

东湖酒店薪酬管理的主要问题是薪酬等级未与岗位价值正相关,薪酬结构未体现不同岗位的业务特征,所有岗位的薪酬结构相同,浮动与固定工资比例“一刀切”,未能充分考虑岗位的差异。

2.5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不足点

2.5.1由员工素质低引起的服务质量问题

东湖酒店员工学历普遍偏低,没有掌握必备的技能,如外语;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员工对本职工作没有认同感,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由此导致服务态度、服务技能难以令人满意。

2.5.2由员工跳槽引起的人才流失问题

据统计,东湖酒店在07年开始营业以来,每年中层管理人员的流失率在20左右。在调查中得知酒店员工离职的原因主要有薪酬、寻求更好的发展、自身原因、观念影响和其他因素,如图所示:

图1 东湖酒店从业人员离职原因统计图

3.针对东湖酒店管理中的不足,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3.1完善酒店招聘制度

基于上述弊端,东湖酒店应该将外部招聘和内部招聘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制定内外招聘比例。首先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招聘前,必须对酒店的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从人与事总量、质量、结构和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核查,从而明确招聘需求;必须进行工作分析,明确招聘对象应该具有的能力、知识和基本素质;当企业的现有人员无法满足岗位空缺需求,进行内部培训来不及或者成本较高时,应采用外部招聘。若现有人员中有可培养的对象,且培养的成本不高,则可内部选聘填补空缺。

其次是空缺岗位的类别不一样,酒店采取的招聘方式也应不一样。当空缺职位比较重要或空缺岗位所要求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及技能知识是现有酒店员工所不具备的,培养所需成本较高时,可从外部招聘。如果空缺岗位既可以从外部招聘也可以从内部招聘,酒店优先从内部招聘。但是,许多管理学家认为,即使内部员工可以胜任,为了在酒店内部形成竞争机制,酒店应至少保留大约10%的中上层岗位供外部招聘。

再次是招聘的目的,当招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找到较合适的人来填补空缺,更重要的是出于管理考虑,通过招聘增加新鲜血液,带来新思想,达到提高员工积极性,转变经营观念和工作方式,改变工作态度和行为等目的,则可采用以外部招聘为主的方式。

最后是成本问题,酒店招聘的方式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酒店的财务的承受能力和薪酬策略。当空缺职位是高级职位时,酒店应通过猎头公司等外部方式来招聘。而这种招聘方式的费用较高,在这种情况下,酒店的财务承受能力和薪酬策略要适当。

3.2精心设计员工培训系统

3.2.1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的分析必须包括三个环节:组织需求分析、岗位需求分析和员工个人需求分析。组织分析即通过对酒店的的目标、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准确地找出酒店存在的问题与问题产生的根源,以确定培训是否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岗位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各部门工作的内容、标准、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分析的结果是将来设计和编制相关培训课程的重要资料来源。员工分析是通过分析工作人员个体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来确定谁需要和应该接受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酒店可将组织分析,岗位分析,员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实际观察等方式,将信息有效的综合、归纳及分析,为制订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3.2.2拟定培训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解决如下几方面的内容:培训项目名称;明确培训目标;培训持续时间及课程的时间;培训的人数;培训课程的内容及难点、重点;培训所需的各类资源;学员的活动安排。另外,还须考虑有关培训质量、评价方法指导等,培训部门只要将上述事项综合考虑即可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

3.2.3实施培训方案

按照拟定的培训方案,有条不紊的实施培训计划,并在实际操作中酌情修改培训方法。做到全面优化培训内容,形成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不论外部培训还是内部培训,都要坚持按需施教。

3.2.4培训的评估和反馈

培训的成效评估和反馈是不容忽视的。可采用以下方法:如果培训的目的在于了解参训者的反应,可以利用观察法、面谈或意见调查等方式;如果为了解参训者的学习效果,可以利用笔试或者心得体会,了解其知识增加程度;如为了解参训者行为的改变,可以对其行为观察或访谈其主管或同事。

图2 培训效果评价的内容

3.3完善酒店绩效考核制度,合理制定薪酬体系

3.3.1 重视并认真进行考核者培训

酒店中的绩效考核的执行者能否真正客观、公正地对每个被考核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减少或避免考核误差,往往比所采用的考核方法更为重要。所以东湖酒店应选择较为客观、公正的考核人员,对所有考核者认真进行道德品质、责任和义务、职业操守的教育,进行正确使用考核工具的培训,以及如何避免和克服心理弊病可能引致的晕轮效应、近期效应、偏见效应、相互对比效应等方面考核误差的培训。

3.3.2 正确地选择和运用绩效考核工具和考核方法

要根据考核对象的特点和考核的目的、目标和内容等,选择并采用适用的考核方法,同时,对所选取的考核方法设计、开发出一套科学、合理、明确和容易理解与应用的考核标准及考核指标体系。该方法在该次考核中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公平地区分工作表现不同的员工。可选择的方法包括:序列法、配对比较法、强制分配法、标尺法、要素评定法、工作记录法、行为锚定法、目标管理法、360度考核法等。在此主要介绍360度考核法:

图3 360度评估法

3.3.3 审查绩效考核结果,建立畅通的员工申诉渠道

为了防止考核中产生偏误,还应对考核的结果进行审查。审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如统计分析各部门的考核结果以检查有无偏误;通过问卷调查员工对考核结果的满意度、考核制度的合理性、考核制度设计与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等,寻找偏误产生的根源。允许员工审查考核结果,当员工对考核结果产生疑问时,应该为员工提供畅通的申诉渠道,通过良好的沟通交流以最大限度减少可能产生的偏误。

3.3.4 薪酬体系的设计

图4 薪酬体系

其中非货币报酬包括职业报酬和社会报酬,关于职业报酬就是指培训和自我发展的机会等;社会报酬就是指身份象征、表扬、责任等。

3.4 解决酒店员工流失问题

3.4.1 合理运用薪酬制度

薪酬激励已不单纯是金钱激励,而是逐渐演变成个人的价值观,薪酬的高低已代表个人的地位、成就和价值。与同行的薪酬相比,薪酬差异造成的心理不平衡,已成为酒店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酒店行业,完全杜绝员工流失是不可能的,扭转员工流失的主要措施是提高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按劳取酬”,员工的工薪应同个人工作绩效挂钩,基本工资和绩效津贴相结合。

3.4.2 健全员工的社会保障体系

从发展的观点看,员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作用远大于员工当前的工资收入,“青春饭”是酒店的现实问题,酒店可以为员工提供最基本的“三金”保障,作为酒店行业的特殊性,应该为员工解决“养老保险金”、“失业金”、“医疗保险金”、“生育保险金”、“工伤保险金”等基本社会保障,这样才能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防止员工流失。

3.4.3 合理的员工晋升制度

酒店应该制定明确的员工晋升制度,让员工看到留在东湖酒店的升职空间。确定晋升的基本原则:德才兼备原则;逐级晋升与破格晋升相结合原则,员工一般应逐级晋升,为酒店作出了突出贡献或有特殊才干者可以破格晋升;能伸能降得原则,根据年度考核和岗位需要,员工档次可升可降;机会均等原则,公平竞争,惟才是举。

4.结束语

本文是在对东湖酒店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行了优化设计,弥补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但是这种设计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在实际中得到检验和不断地调整、修改和创新,以更适合不断发展的酒店需求。

【参考文献】

[1]余凯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2]张四成.现代饭店人力资源管理[M].广东旅游出版社,1998.

[3]郑大奇.人力资源管理实战258问[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1.

[4]苏钧.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前沿热点问题实战解答]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5]马勇.饭店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李剑锋.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7]萧鸣政.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篇5

以湖北省宜昌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农户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农户的贫困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地的贫困农户存在家庭抚养负担大、文化程度低和家庭收入结构单一等特点。贫困成因的计量分析则表明,地质灾害摧毁农户的生产生活资本,形成闭塞的环境,制约农户发展,但是农户如果对地质灾害足够重视,积极防备,则可以极大地降低地质灾害的影响。

关键词:

地质灾害;贫困成因;农户

贫困是人类社会始终面对的一个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今贫困的绝对数量已大大减少。人们的目光开始更多地集中在某些特定区域或特征的贫困人口上,其中就包括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贫困人口。由于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在对当地居民形成直接的人生安全危险的同时,也会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房屋建设等多方面的经济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其极易陷入贫困之中。目前,中国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达20余万处,其中,威胁人口在100万人以上,造成财产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16000-20000处。2010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0670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9亿元[1],这都说明了地质灾害的破坏性和广泛性。目前国内针对这一特定区域的贫困问题还缺乏研究,尤其是地质灾害对最终导致人口贫困的影响缺乏深入的调查与定量的分析,导致针对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贫困问题,很难拿出有效的针对性扶贫政策。

中国对地质与自然灾害的研究虽然较早,但主要集中在灾害的自然问题(预测、预警和防御等)上。21世纪初才逐渐有学者关注灾害的社会和经济问题,陈勇[2]和马德富[3]对自然灾害下的农户生存和迁移选择进行了研究。而学者们的普遍观点是地质灾害导致了该区域内的人口贫困现象[4],地质灾害区域和贫困区域存在着高度的耦合性[5],并且贫困与农户的抗灾能力和政府的救助力度有很大关系[6]。在目前的研究中,只有少数学者对灾害频发区的贫困成因进行了机理分析,如李小云等[7]认为农户将少量的金融资本转化为了物质资本,是导致他们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明亮[8]认为农户的生计资产存量的不同导致其陷入贫困的可能性也不同。综上所述,中国对地质灾害及其他自然灾害频发区内贫困问题的研究还较为有限,尤其是缺乏使用微观数据对贫困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实地调查所取得的微观数据初步分析地质灾害频发对农户的致贫机理。

1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由于地形陡峭,海拔起伏落差大,地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遇水易发生性状改变,造成山体滑坡[9]。同时由于三峡水库和隔河岩水库的修建,导致区域内水位上升,周边山体地质岩土含水量变化,孔隙间水压力改变,因此频繁发生以滑坡、塌岸为主的地质灾害,是典型的地质灾害频发区。本研究所用数据取自2013年4月对宜昌地区农村居民开展的入户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20份,所有问卷由户主或长年在家的成年人回答。调查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对象为所有被访者,主要内容有家庭基本信息、家庭经济信息、所在村社会公共服务状况、家庭对地质灾害风险的感知与响应和房屋所在地地质灾害基本情况调查。第二部分调查对象为遭受过地质灾害,并给家庭生命与财产安全带来过损害的家庭,主要内容有经历灾害的时间、地点、频次,人员伤亡情况,资产损失情况;灾害期间得到的政府及社会救援情况;家庭如何应对或缓解所经历的灾害等。因提取的个人信息为户主信息,所以剔除非户主的被访者样本,最终提取户主样本共380份,主要引用问卷第一部分的相关内容和数据。

2人口贫困现状分析

2.1人口贫困总体状况由于所使用的调查数据为2012年的农户家庭收入状况,所以根据中科院《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进行测算,以2012年的中国农村人口贫困线标准即年均人收入2300元人民币来界定是否贫困。在全部的380份调查农户中,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低于贫困线的共有85户,共涉及贫困人口390人,占样本总量的22.37%,远高于我国平均9.45%的贫困率。调研数据的贫困缺口指数为37.58万元,这说明要把目前调研数据中的所有贫困家庭的收入补齐达到贫困线标准,需要花费37.58万元,平均每户需要花费4421元,贫困的深度和广度均十分惊人。

2.2贫困家庭的统计特征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贫困家庭存在一些共有的家庭特征(表1)。首先,家庭抚养负担大,贫困家庭中老人和残疾人的比重都明显高于非贫困家庭;其次,家庭文化程度低,以户主的受教育程度来衡量家庭的文化程度,可以看到贫困家庭的受教育程度低于非贫困家庭;最后,收入来源单一,贫困家庭的收入主要还是农业收入,只有少量的打工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正式工收入非常少,而非贫困家庭的收入则以打工收入为主。

3研究设计与参数选择

3.1研究假说在所分析的区域内,地质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滑坡、塌岸,另外伴有小规模泥石流和小型地震。不同于常见诸于报端,发生频率不高,但会对一个区域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大型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具有小规模、高频率、高密集的特点。据调研中当地居民反映,在每年的雨季,几乎都有数次山体滑坡,家庭居住位置不好的农户,几乎每年受其冲击,轻则损毁农田,重则伤及人畜。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对家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直接作用机理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通过毁坏农田或房屋造成农户家庭的直接经济损失;第二,地质灾害造成农户家庭成员受伤或致残,伤者的治疗不仅造成家庭经济的额外支出,同时农户的劳动力损失也会对家庭的收入产生影响,加重了家庭的抚养负担。面对地质灾害,农户往往需要调用资产存量来应付地质灾害的冲击,这导致农户资本存量减小,而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差、资本存量不足的家庭,则难以抵御灾害冲击,就算偶尔脱离贫困,也很有可能由于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冲击而再度陷入贫困之中。加之农业生产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以农业生产收入为主的传统农户更容易陷入贫困之中。长期来看,在反贫困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力资本存量,但人力资本的投资往往见效较慢,短期内难以产生显著影响,因而被农户忽视。农户通常倾向于把不多的资本投入到能快速见效的直接生产投资中去,最终形成了因贫困中断人力资本投资,因人力资本投资中断导致更加贫困的恶性循环。因此,基于地质灾害频发区的特殊背景,以调研所得到的数据为基础,并结合实地调研的认识,提出以下几点假设:第一,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对家庭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第二,在地质灾害频发区内,抗风险能力差的家庭更容易陷入贫困之中。抗风险能力既包括农户的房屋是否坚固抗震这样的直观因素,也包括农户家庭的收入是否多元化,以及农户家庭在遭受地质灾害后,是否有迅速组织再生产的能力等多个方面。第三,在面对地质灾害冲击时,很多农户家庭倾向于中断短期难以见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来缓冲灾害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这反而是很多家庭难以提高收入摆脱贫困的主要原因。

3.2模型选择由于所处理的被解释变量是农户家庭是否陷入贫困,是一个典型的二分类因变量问题模型,因此选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在自变量参数的选择上,选取了来自于农户家庭的四个方面的特征来进行分析。1)农户家庭特征,具体参数包括农户家庭的户主受教育水平、农户家庭的老人数等六个指标。农户的受教育水平和农户收入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10]。户主在家庭的生产选择上具有决定权,因此户主的文化程度更能反映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因此,把户主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的赋值为7,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和大学本科及其以上的依次赋值为6-1。其中,农户的家庭规模为农户家庭人口数的平方。2)农户居住环境特征,离其居住地最近的卫生机构通常是农户就医的第一选择,对农户的健康状况有着较大的影响,也决定了在遭受地质灾害后,农户是否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治疗,模型中加入两个变量用以考察农村的卫生机构是否对农户家庭摆脱贫困产生了影响。其中,最近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农户自身的满意程度来判定,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在调查中认为“好”的赋值为3,认为“一般”的赋值为2,认为“差,需要进行维修”的赋值为1。模型中把农户家庭居住地公路条件为泥土路、碎石路、沥青路和混凝土路分别赋值为1-4。而公路条件则是农户与外界联系是否紧密的一种表现,居住地道路条件较差的农户往往不愿意与外界沟通,同时还需指出,道路条件的好坏也受地质灾害影响,山体的落石会对道路造成明显损毁。3)农户资本特征,资本特征可分为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两个方面。农户的社会资本选取了户主的兄弟姐妹数作为参数,户主的兄弟姐妹是农户家庭的近亲,在农户家庭遭遇各种意外后,兄弟姐妹通常是最可能的求助对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农户家庭的社会资本状况。物质资本上选取了农户家庭的房屋好坏程度、农户家庭是否拥有存款和农户家庭的资本存量三个变量。农户的家庭资本存量定义为房屋、机械农业设备、家畜、交通工具、家电和珠宝首饰这六个方面的价值之和,在衡量资产的指标中排除了农田是因在中国现有的体制下,农田土地不可以用来买卖,不具有流通交换价值,所以不符合资产的基本特征。4)农户居住地地质灾害特征,选取了农户居住地的地质灾害频发程度、是否在地质灾害中遭受了人身或财产方面的损失和是否因为地质灾害或水库修建发生了搬迁三个变量。模型中把农户认为居住地“不发生地质灾害”设置为1,“发生频率较低”设置为2,“发生频率中等”设置为3,“发生频率较高”设置为4。

4计量结果分析

在经过共线性诊断确认模型中所选用的参数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后,通过计量计算得到如表3所示结论。根据计量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首先是对地质灾害频发区农户家庭是否陷入贫困产生显著影响的一些参数分析。1)农户家庭规模对是否陷入贫困有显著关系,说明家庭规模与贫困成倒U型关系,当家庭人口少于2人时,这样的家庭通常是孤寡老人或丧偶单亲家庭,所以家庭陷入贫困的概率很大。而当家庭人口达到3、4人时,贫困率开始下降至最低。而当家庭人口超过5人后,贫困率则又开始加大。较大的家庭规模往往是存在三代甚至是三代以上人同居的状况,家庭中有较多老人需要抚养。较低的劳动力比例和较高的抚养率使得农户家庭容易陷入贫困之中。总体而言,随着家庭规模的上升,贫困的概率是增加的,这一点和许多其他学者的类似研究成果一致[11]。2)农户家庭的农业收入比重对其是否陷入贫困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和本研究所提出的假说二一致。农业生产的产值受外界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而在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内的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经常会摧毁农田,造成农户的经济损失。收入结构中农业收入比重越高,则其受到地质灾害的冲击影响越为严重,也越容易陷入贫困中。3)农户家庭的居住地公路条件对其是否陷入贫困有显著负向影响。公路条件越好的家庭,更容易与外界交流,及时获得各种信息,在发生地质灾害的时候也便于撤离或从外界得到帮助,这都对家庭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4)农户家庭的房屋好坏程度对其是否陷入贫困有显著负向影响。越坚固可靠的房屋,越能抵御地质灾害的影响,避免各种地质灾害对人畜和财产的损毁。5)家庭是否拥有存款对其是否陷入贫困有显著负向影响,这一结论和本研究所提出的假说二一致。农村家庭的存款多用于应付突发状况,拥有一定数量存款的家庭可以缓冲因地质灾害或其他突发状况所造成的损失,避免突发事件造成更大的影响。6)家庭的资本存量对其是否陷入贫困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的资本在面对突发状况的时候可以变卖用以获得资金,从而缓冲突发事件对家庭所带来的影响。7)地质灾害的频发程度对农户家庭是否陷入贫困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一结论和本研究所提出的假说一不一致,同时也和我们的常理认识相违背。这里试给出解释,如果一个农户家庭认定自己所居住的区域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则该农户家庭会更加注重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当灾害到来之时,由于其准备工作较为充分,反而降低了其在地质灾害中所遭受的损失。而另一方面,某些农户家庭认为其居住地较为不易发生地质灾害,存有侥幸心理而对地质灾害疏于防护,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反而更容易对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使其陷入贫困之中。8)农户是否因为地质灾害或其他因素发生搬迁对其是否陷入贫困有显著正向影响。迁移对于农户的经济和生活通常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一方面迁移后农户需要熟悉新的生活和生产环境,生产技术可能需要改良,社会资本也可能需要重组;另一方面搬迁意味着房屋和一些不易搬迁的固定资本的损失,而在笔者调研过程中所被调查农户也普遍反映国家的搬迁补偿资金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到位,搬迁损失未得到弥补,更加重了其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另外,还有一些因素对农户家庭是否陷入贫困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这些因素也同样值得分析。

首先是户主的受教育水平对其是否陷入贫困并未产生显著影响,这一点也和常理相悖。给出的解释是,在调查农户中,绝大多数户主的文化程度集中在小学以下、小学和初中三个层次上,这三个层次的农户相加占总调查用户的83.68%,而这三个层次从整体上看均属于较低的受教育水平,在整体较为封闭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体系中,这三种受教育程度的农户家庭在收入上并不会存在显著差别,所以造成样本整体反映出户主受教育水平和其是否陷入贫困并不存在显著关联。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状况,导致很多农户家庭认为人力资本的投资并不会带来家庭经济状况的明显改变。因而在面临地质灾害冲击的时候,倾向于中断家庭的教育投资,导致农户家庭在长期内处于一个较低的收入水平上。其次是卫生医疗机构距离的远近和基础设施条件均未对农户是否陷入贫困产生显著影响。这说明在现阶段,修建较好的医疗设施对农户的生活并未产生明显的改观。这和调查中的农户所表现的态度一致。很多农户,特别是较为贫困的农户,都表示村里面的卫生所条件再好也和他们无关。农户基本上不会去村里面的卫生所看病,因为他们认为那里的医生不仅医疗水平差、服务态度差,而且收费昂贵。

5结论与建议

综合来看,计量分析的结果和本研究所提出的假设基本符合,反映了地质灾害频发区农户家庭陷入贫困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第一,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对当地农户直接影响在于造成农户的生产和生活资本损耗,使得农户极易陷入贫困,脱贫农户也容易重新返贫。而抗风险能力强的农户家庭则能较好地避免因地质灾害而陷入贫困。因为家庭中的物质资本和存款都可以缓冲地质灾害对生产资料和生产环境的破坏,多元化的收入结构也可以削弱地质灾害对农户经济状况的冲击。第二,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对当地农户间接影响在于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区域环境。一方面使得该地区农户难以交流获得务工信息,导致收入来源单一,较为依赖农业收入,而农业收入又极易受到地质灾害影响而造成收入减少,使得农户容易陷入贫困;另一方面,在封闭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农户无法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忽视家庭教育投入。从长期来看,较低的文化水平制约了农户家庭走向富裕,陷入贫困和教育的恶性循环之中。第三,虽然地质灾害对农户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得他们极易陷入贫困之中。但如果居民足够重视、积极防备,并且保持和外界联系畅通、互相帮助的话,则可以极大地降低地质灾害对农户家庭所造成的冲击。

任何一个特定区域或特定人群的贫困问题都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贫困现象,既和宏观上该区域环境险恶、交通不便等外在因素有关,同时微观上也和该地区居民对人力资本的作用缺乏认识,抱残守缺只会农业生产,缺乏多元化收入能力等个体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对该地区的反贫困政策也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在宏观角度上,首先应当加强环境治理力度,从根源上减少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重新恢复山林天然植被的大面积覆盖,降低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发生机率;严格监控,杜绝新的个人或企业对于环境的破坏。其次是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强落后贫困地区与外界的经济联系。打破封闭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障碍,改变当地居民固步自封的心态。第三是建立良好的地质灾害预警和防治机制,灾前积极预防,灾后及时救助,尽可能缓解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害。在微观角度上,首先是推动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区域人口素质。从硬件上加强农村基础小学和中学的建设,在软件上鼓励广大城区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从教。其次是发展乡镇工业和山区旅游业,同时鼓励农户外出务工,促进农业人口收入多元化。帮助地质灾害频发区的居民摆脱对自然的依靠,降低地质灾害对其生产生活的冲击。农户外出务工,可以在转变农户家庭收入结构的同时拓宽视野,把外界的生产技术和思想理念带回山区农村,促使山区封闭环境的瓦解。第三是改善保障制度,制定特定灾害保险政策。政府和各级商业保险机构可以设立对应的特殊保险机制,通过保险提高当地农户对地质灾害的抗风险能力。保险应针对于包括地质灾害对农户人身安全所造成的损害和农户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损害在内的多个方面,保证在地质灾害中受损的农户可以通过保险来得到补偿。

参考文献:

[1]欧阳资生.地质灾害损失分布拟合与风险度量[J].统计研究,2011,28(11):78-83

[2]陈勇.对灾害与移民问题的初步探讨[J].灾害学,2009,24(2):138-144.

[3]马德富.论农民灾害心理及行为选择的有限理性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0(3):76-78.

[4]庄天慧,张海霞,杨锦绣.自然灾害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影响研究———基于21个国家级民族贫困县67个村的分析[J].农村经济,2010(7):52-56.

[5]丁文广,治伟峰,米璇,等.甘肃省不同地理区域灾害与贫困耦合关系量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3):28-35.

[6]巩前文,张俊飙.农业自然灾害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基于安徽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4):92-95.

[7]李小云,张悦,李鹤.地震灾害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基于生计资产体系的评价[J].贵州社会科学,2011(3):81-85.

[8]明亮.自然灾害的农村贫困效应———对湖南SH村冰雪灾害的调查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3):187-189.

[9]赵信文,金维群,彭轲,等.清江中游隔河岩库区偏山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5):874-881.

[10]李宪印,陈万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非农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5):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