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相关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6: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事相关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事相关管理制度

篇1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特点

(一)作为员工身份证的人事档案,关乎着员工的切身利益

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会产生相应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结合对档案管理情况的不同认识,可将档案分为工人档案与干部档案两类,在职工的工作晋升与调动等都需要用到人事档案,还有对员工的工龄等计算也是需要以人事档案为基础,因此人事档案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有着直接关系,并且关系到员工的整个家庭利益;另外,在企业招聘时,人事档案管理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以往的计划经济背景下,父母的人事档案会直接到子女的工作调动。

(二)人事档案是控制员工的有力工具

传统的人事档案一般是由单位进行管理的,记录着某个人的全部经历。由此,单位就具备人才的调配权,档案本人与其他的单位都没有档案的管理权。一直以来。我国实行的都是人档合一、人走档随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对档案本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也对职工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而且档案个人必须要随从单位的想法,一旦离开单位,就会由限制人员流动变成其他状态,对整体人员的流动具有相当的限制作用。

二、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人事档案信息量小,反映不够全面

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在人事档案管理中,通常比较重视记载个体政治行为作风,详细的记录个体政治历史,还有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针对个人的现实能力以及业务成绩等方面很少记录,由于缺乏这些方面的信息记录,致使人事档案管理难以全面反馈个人信息,不符合用人单位的发展要求,进而导致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偏低。

(二)缺乏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

在现有的人事档杆管理制度上,有一项内容要求任何人不能查阅自身或其直系亲属的资料。该项档案规定制度事实上侵犯了人民的知情权。目前我国针对该项规范。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处理手段,往往相悖于现代化民主制度。所以说,我国缺乏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

(三)服务意识及进取精神不足

据调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工程量较大,档案管理条件存在缺陷。部分实际档案管理细节工作亟待完善,致使档案管理工作应对极大的挑战。虽然我国逐步实施信息化管理目的,但是依然没有达到统一化信息管理的目标,诸多信息资源难以进行共享。此外,因为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承受工作压力的能力。大部分管理人员仅是注重对档案进行保存好,而针对要求查阅的用户人置之门外,缺乏服务及奋进的精神,无法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

三、关于人事档案管理革新措施

针对以往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始终都在探讨相关的解决措施。笔者认为要想对人事档案管理进行改革创新,首要接触人事档案给公民带来的限制。其次,结合不同层次不同人群,对档案进行平等化管理,不断逐步健全人事档案信息,推动人事档案信息的整体升级。再次,从国家及社会的实际发展要求出发,设立专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保证公民的档案得到严格有效的管理。

(一)减弱对员工的约束力

当前,我国的人事制度主要通过合同形式来进行,以往的人事制度以及难以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只有优化分配人力资源,革新以往聘请人才的机制,及时更新思想观念,才能发挥职员的主观能动性,来自主选择就业企业,进而有助于構建高效灵活性的用人系统。例如,2003年我国颁发的有关用人企业聘请机制通告中,有效削弱了用人企业和职员之间的束缚,从而体现了人事档案管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二)在人事档案建立的时候要消除身份观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人事档案管理的方面其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关于人事档案的公开性。这时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努力的收集和整个各种人事档案的信息,对每个的人事信息都要做到真实、准确的记录和入档。从而便利于用人单位从中获得相关的认识信息,在用人的时候更加看重个人的实力,而不是身份关系,使人们在竞争和工作中享受到公平的待遇。

(三)人事档案管理应成立专门机构

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因为社会成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所以像传统的用人单位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的方法已经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所以这时候地方政府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然后设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从而保证其管理的质量。

篇2

关键词:弃挡现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目前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当中,人事档案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改革,还有利于人们对人力资源的控制。不过,从现阶段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无法正常的进行。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处理,我们就要对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优化改革。进而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应用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弃挡现象产生的原因

人事档案管理弃挡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从主观和客观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来进行体现的,主要内容表现为以下几点。

1、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人士档案管理制度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并没有对人事档案在相关权益进行明确的划分,这就使得人们在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且在我国档案法中,只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要求,而没有对认识档案的所有权进行明确,这就为人事档案弃挡现象的出现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且在我国不同地区,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和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了许多的难度。而在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人们主要是采用分散化的管理模式来对其进行处理,这就使得人们在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其监督管理职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使得认识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另外,人们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当中,虽然对认识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和完善,但是也无法很好的满足现代化社会经济建设的相关要求。这就使得弃挡现象逐渐的增多,这就导致人们在档案管理当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不良的影响。目前,人们在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弃挡人员主要有三类,它们分别是大学生、自费出国的留学者以及移民。对他们来说档案没有实际的用处,而且他们的身份也发生的巨大的变化,这就使得弃挡现象的问题日益剧增,这就对认识档案管理工作有着严重的影响。

2人事档案功能设置与利用存在不足

第一,信息量不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人事档案原有的功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置的,其信息量也是按计划经济管理需要记载。其不足之处在于:其一,当前的人事档案,涉及个人的政治思想品德、家庭历史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东西比较多,内容空洞,套话、政治术语多,而用人单位最希望了解的个人业绩、成就、诚信等方面的材料比较少;其二,档案内容单一、陈旧,程式化、口号化特征明显,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其三,档案材料收集不完整、不全面,老材料较多,新材料补充不及时,材料的变化跟不上人的变化,档案不能及时反映个人最真实的面貌。

第二,信息失真,从而降低了人事档案的可信度。一是由于缺乏监督机制,在档案形成与补充过程中,个别人甚至组织处于某种不正当目的,在填写档案材料时不严肃认真,弄虚作假;或者给他人下评语、做鉴定时,掺杂个人情感;或者出于打击报复心理,有意对存档内容进行歪曲等。二是档案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有的对入档材料甄别能力较差,甚至根本不检查,对一些假文凭、假职称、假履历等来者不拒,致使这些虚假材料也进入个人档案。三是由于技术、设施等原因,在收集、加工、传递、利用等诸多环节造成档案材料遗失、缺损、变形,也能导致人事档案信息失实失真。

第三,国家政策调整,减弱了人事档案的凭证功能。随着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迅速发展,各种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政策、规定不再以管、卡、压等带有强制特征的面貌出现,相反更具有人性化,更具有人文关怀的特点。

二、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创新改革的方法

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虽然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事档案已不重要,甚至可以毫无顾忌地将它遗弃。对每个公民而言,要在社会中存在、证明自己的价值、取得某种权益,就需要有一定的证明,也就需要建立人事档案。可见,人事档案在当今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并未丧失,仍有许多实际作用,人事档案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这就要求我们针对它的不适性加以改革,并逐步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根据我国国情,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应探索和采取多种模式。

(1)由“人档统一”向“人档分离”转变,建立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模式

目前有学者根据我国传统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建立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也就是所谓的人事制:即人员档案实行社会化管理,与用人单位分离,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人事能给用人单位、流动人才、国家三者带来工作上的方便,减少劳资纠纷。这种人事,使人事关系与人才使用分离开来,由原来的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应当说,这种人档分离的管理模式更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2)改革人事档案的终身制,建立开放式的管理模式

根据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要求,人事档案随着人员的流动而不断转递。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人事档案是一人一生仅有一份档案,是终身制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及干部职务终身制的废除,这种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情况、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并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因此,应当对人事档案的终身制进行改革,以适应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建立人事档案分类管理模式,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

人事档案的内容大同小异,它们之间虽存在着许多共性,但不同类别的人员由于他们的工作性质、社会责任、职业特点、素质要求、任用方式、考核内容、社会评价、报酬待遇等方面的不同,在人事档案内容上也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国家公务员的档案体现了政治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侧重于服务社会、创新技术的业绩记载,中介组织人员的档案体现其诚信和非官方人员的特色。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当前我国人事档案制度模式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对弃挡现象的频繁出现,这就使得人们在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其档案管理工作无法正常的进行。为此我们就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来对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控制管理,从而使得人们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进而减少弃挡现象、信息失真等问题的产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项目管理 项目负责人制度 青草沙水库

中图分类号:TU9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056-02

1 青草沙水库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特点

首先,青草沙水库作为上海最大、最有影响力的饮用水水源地,占地面积66.15 km2,环库大堤48.4 km,分上游闸、下游闸、输水及长兴泵房,呈现出点多、面广、路程远等特点,这给工程现场管理及效率带来了很大困难;其次,青草沙水库作为水利工程属性,超出常规泵站设备范畴,除了机电、管道、暖通外、更多的是堤坝构筑物、大型闸门、大型电机水泵、金结、涵养林、水生态动植物等,具有非常多的专业门类;再次,工程安全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底线,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必须狠抓责任落实,专人负责;最后,青草沙水库管理团队是新组建团队,在人力资源分配上非常紧张,应届毕业生占了80%,没有工作经验,专业不对口,给青草沙水库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与困难。

2 项目负责人制度实施目的

为保障上海水源地供水安全的重任和以上四项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的困难要求经理室在工程项目管理的体制机制上必须创新,传统的职能制管理模式并不符合当前青草沙水库管理实际需求。因此,在青草沙水库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通过制度创新,遵循现有企业的管理程序,建立矩阵式的项目负责人制度,由明确的项目负责人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有效解决工程管理上的困难,并让青年员工得到有效锻炼。

3 项目负责人制度的设计与架构

3.1 项目负责人的任命

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成功,项目负责人的选人用人是项目成败的重要关键因素,原则上从项目实施部门内由部门主管提名推荐,要求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责任意识、作风端正、吃苦耐劳、敢于负责、用于担当;且具有相关的专业背景与工作能力与管理技巧;能坚定维护企业的利益,经理室授权后担任。

3.2 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权力、利

项目负责人经经理室授权后作为工程项目的责任主体,代表经理室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活动,对实施项目进行全面领导、统一指挥,并负责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是项目责任、权力、利的主体。

(1)责任。项目负责人作为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现场管理者、协调者、策划者,在项目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首先,要严格坚持贯彻国家与地方法律法规政策,执行企业内部各项管理规章管理制度。其次,要遵守执行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并负责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合同、沟通协调,完成从项目的前期酝酿筹划、项目可行性论证、立项申报、招投标、合同签订、现场管理、竣工验收、资料归档等任务,进行各阶段(见图1),全过程有效管理控制。

(2)权力。项目负责人在承担所负责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是经理室在工程项目上的代表人,是工程项目专门牵头人,是协调各方面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工程项目责任主体,是落实项目负责人制度的核心,因此,必须给予一定的决策权、否决权、主导权,并有直接与经理室沟通的渠道。

(3)利。工程项目作为员工本职岗位上额外承担的工作任务,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是项目负责人制度设计的难点与重点,也是该项制度是否有生命力的关键。那么,项目负责人通过辛苦努力负责工程项目后,到底能收获什么呢?首先,青年员工能通过工程管理实践,体会到大工程、大项目的运作过程,在技术与管理上获取一定的经验,锻炼了青年员工综合素质,对做强自身是非常可贵的机会;其次,在企业内部的各类创先争优活动与考评中,优秀的项目负责人将会给予更多关注与倾向;最后,可以为经理室选拔适合的技术、管理带头人,为职业发展获得加分,为人才梯队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消除“项目负责人是临时性的,目竣工后身份随即解除,竣工后就跟我没关系”等错误想法,以此赢得更多青年员工参与度与成就感。

3.3 对项目负责人的监督管理

(1)在项目技术质量的监督管理上。项目负责人不一定是专业对口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采用头脑风暴等借脑方式,一方面,要借助设计院、监理单位、评估单位等技术力量;另一方面,项目负责人制度也要求项目实施部门站在宏观的角度,参与重大关键节点的技术核定与把关,全面审查项目实施目标是否偏离目标,项目质量是否达到使用要求,通过多角度、多方面的参与技术审核,确保工程质量的可靠。

(2)在签证与支付上。所有的工程款支付及工程现场签证,在项目负责人审核无误后,必须经部门主管、计划财务部、分管经理一同审核后上报上级单位支付,形成协同监督制约机制,发挥共同决策机制,避免造成项目负责人权力过大,承担较大风险。

(3)在工程安全上。项目负责人应接受安全保卫部及上级安全部门对工程现场的安全检查与管理。在签订安全协议的前提下,三级安全教育、开工安全交底、班前安全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安全行为告知书等一系列安全规范要求是每位项目负责人应该烂熟于心。此外,时刻监督施工现场,时刻叮嘱参建各方强化安全责任与意识。不符合要求,坚决要求落实整改,并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度,守住安全的底线,确保工程安全。

项目实施全过程中,上级单位、经理室、工程项目实施部门、相关部门(纪检部门、安全保卫部、计划财务部)共同发挥各自技术、安全、经济方面的监督,形成立体监督与保护机制,使得项目负责人的现场管理得到有效监督与保护。(如图2)

3.4 项目负责人能力培养

(1)沟通协调能力。

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涉及汇报对象多,参与供应商多,哪怕一个最简单的工程项目,也涉及内外多个部门与单位的沟通协调。对内有上级各主管部门、内部各部门,对外包括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甲供料供应商等。可以说,项目负责人是连通各方的一个重要枢纽、信息中心、重要协调组织者,项目负责人的协调能力直接决定了项目的顺利开展与否。项目开工、供应商进场、施工、完工、审计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协调,无论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造成工期、质量、成本、安全不可控等风险,且参建各方都代表自身立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方面不同的声音,为了顺利推进项目实施,项目负责人往往做大量的说服、解释工作,力争设计出一套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充分高效的沟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具备较高的灵活性与应对能力是树立甲方在项目管理的核心地位是非常有利的。

(2)多专业综合知识能力。

一个工程项目涉及到的专业,并不是单单一两个专业所能涵盖,往往呈现出多专业的综合体,比如最简单的装修工程,就有建筑结构、暖通、供电、给排水、照明、合同、造价、审价、支付等非常专业知识,很显然,项目负责人不可能,也没有这个条件像设计院或者乙方一样完全具备全部专业背景。除了技术专业知识外,管理类的知识也是格外重要,如:相关的法律法规、项目的流程、管理现场制度的规定等。因此,要求项目负责人具备较强且快速学习的能力以及较宽的专业知识面,以及具备一些通用性、套路性的知识与技巧,做到既懂技术又懂经济,既懂流程又懂管理技巧、既有现场经验又有协调管理的能力,这对树立甲方项目管理的专业性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3)控制管理能力。

工程施工过程中,总免不了会出现各类问题,比如有些施工单位不服募追秸确指令,在施工现场违纪违规,对甲方的项目管理形成挑战;又比如监理单位不认真履行监理义务,甲方督促又屡教不改的,这些种种的状况,都随时考验着项目负责人把控全局能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控制能力与管理技巧需要一定的历练与学习,同时也需要采用一定的制度工具,比如:定期工程例会、制定奖罚条例等,形成人治与法治共同管理,同时,为增强项目负责人的领导能力与判断力,要求项目负责人尽可能多地负责项目管理,每次的项目管理都是学习的机会。此外,参加培训项目,浏览相关杂志书籍以开阔眼界,了解更多新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最后也要不断自我总结,及时改正错误,积累经验,向供应商交流学习探讨项目管理经验。在现场管理中,拥有较好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较强的控制能力与技巧对树立甲方项目管理的权威性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4 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管理有许多中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各有优缺点,但青草沙水库在工程项管理实践中采用了项目负责人制度后,有效解决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问题,契合了青草沙水库企业文化与背景。在该文中,对项目负责人制度的应用做了阐述,针对其他一些新管理制度在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还需要做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社会逐渐向现代性转向,日益制度化的高校管理方式正迫使高校学子成为单向度的唯理性人。高校应采取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增加通识教育内容、塑造人性化的校园文化以及采用人性化的学生评价策略等措施,来加强对高校学子的人文关怀,引导其全面发展。

一、现代性的转向与高校管理方式的日益制度化

    我国是一个大陆国家,古代中国人长久以来都依靠农耕为生。这种地理环境和小农业生产的经济基础孕育出了以血缘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从这种意义上,冯友兰先生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制度实际上便是家族制度。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的这一本质,造成了我国传统的社会管理秩序主要是基于血缘、学缘和地缘等各种非合同关系而建立的,不是依靠成文的制度来维系的,这种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必然具有重人情、轻利益的显著特征。这种社会管理模式具有相当大的保守性和落后的一面,但也正是这种以血缘为心理基础的温情脉脉的管理方式,使得长久生活于窘迫的物质条件下的中国人能够保持一定的心理决乐。

    随着1978年党的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实践在神州大地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的国策也逐步由点到面不断深化。我国的对内改革首先指向长期以来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小农经济模式,希望用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之上的市场经济体制取代建国后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时间的推移,依循着这种指向的现代化建设逐渐使得我国传统的小农业生产的经济基础被侵蚀和动摇。另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外众多思潮和“主义”被中国人所接触、认识甚至接纳,这就使得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受到了严重冲击并发生了重要变化。在这两者的合力之下,曾经深受几千年封建思想桎梏的中国社会,终于步入了向现代性挺进的轨道。

    现代性是指一种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于17世纪出现于欧洲,并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现代性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不同于传统社会的一大根本特点,是它建构于“经济人”的人性假说之上。这种人性假说把人看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完全理性的最大利益者。按照这种逻辑建构的现代性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在价值取向上必然是推崇利益和效率的。为了追求利益和效率的最大化,各种组织在管理方式上纷纷采用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方式”。“科学管理方式”的着眼点就是在强化专业分工的基础上,通过劳动工人的操作动作和操作程序的制度化来提高生产效率。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现代性必然是一种制度化的生活方式或组织模式。

    现代性的制度化取向相当具有侵略性。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中最具革命胜的基层实体,各类企业就自然充当了管理手段及方式制度化的先锋。但管理方式制度化趋势并没有就此止步,随之而来的是事业单位和政府组织也出现了企业化运动。这一运动的实质是把企业经营管理逻辑推广到政府和事业单位。在我国事业单位群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高等学校是这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镇之一。它们普遍以表面上的效率和效益为中心,积极主动地按照这一逻辑对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的方式实施了制度化过程,并据此进行制度创新。在这一过程中,有着浓厚的人清味的中国传统管理方式被挤退出了高等校园,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日益制度化的学校管理方式。

二、高校学子“制度化哟存在状态与虚无感

    随着高等学校管理制度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学子的存在状态也日益变得“制度化”起来。作为对校内各种关系和行为进行一定约束的高校管理制度,首先指向的约束对象就是在校的学生。当萃萃学子经历了高考的涅巢而迈入高等学校之际,他们与所在学校的法人之间就变成了一种明白无误的制度化合同关系,比如得和学校签订培养合同之类的一系列协议书,包括在校期间应学习哪些课程,都被学分制度规定得详详细细,而诸如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荣誉评定方法和程序也都有明确的制度规定。总之,高校学子在校期间应该做哪些事情,什么时候做,做到什么程度,都会找到相应的制度规定。可见,这些遵循着功利取向逻辑而制定的制度在高校校园所有领域里把学子的行为都给安排好了,学子们只需按部就班地去落实就行,其青春年华的存在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制度化”了。

    这导致今天处在现代社会的高校学子由衷生发出某种“虚无感”,理性的制度和文化对学子生活实行全面的控制和操纵,固然带来了学校管理效益和管理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但也伴随着学子们同自然、社会、自我的疏离。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但在现实里,高校学子的社会关系已经被极大地简单化了,变成了人和管理制度的关系。用存在主义哲学来阐释这个问题,就是学子们作为非理性的人的一面,被理性的制度和文化环境排挤出了作为整体而存在的他们的自然存在本身。这就逼使那些有着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人变成了抽象人、片面人、理性人,变成了利益最大化者和没有感情的人。总之,现代性笼罩之下的高校学子几乎变成了存在于制度、规则、标准之中的一堆抽象符号。

三、加强人文关怀,消减高校学子的虚无感

    针对高校学子在学校管理方式日益制度化的重压之下变身为片面人的普遍现实情况,高校应进行理性的反思,把以往教学和管理上所遵循的以功利为价值取向的思维模式,转变到以“人文关怀”为取向的新思路上来。所谓人文关怀,笔者认为就是着眼于理想人格全面发展的一种育人价值取向。依据此价值取向,应采取多种积极可行的措施,提升学子们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消减他们的虚无感,使被现代性所异化掉的人格回归到具有更加丰富内容的“现实人”上来。

    首先,要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关爱学子的良好形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深刻的教育观念、抽象的知识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使教育富有形象性、感染性,能极大地强化教育效果。中国传统教育历来强调教育者的榜样作用,《史记》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制转轨时期,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下降的趋势,网络上经常出现贬损教师形象的报道,可见教师的形象正受到国民的质疑。因此高校有关部门应转变在高校教师评价问题上所一贯秉持的功利取向,更加注重师德的建设和考评,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让学子们能感受到教育者的人文关怀。

    其次,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应丰富人文通识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应更多地引导学子们对《论语》、《老子》、《中庸》等经典书籍进行研读,使他们有机会穿越时空,与古代圣贤们进行对话,从中感受深邃的思想魅力。这些经典作为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瑰宝能起到“修身养性”、提升个体幸福感的作用—不单单增进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正面的知识,而且着眼于提高他们的心灵,修炼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培育一种对自我心境起调节作用的人文素养。

篇5

不知不觉已经加入公司两个多月了,刚开始我对公司的运作模式和工作流程都很生疏,多亏了领导和同事的耐心指导和帮助,让我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了工作内容,自己的职责所在,点点滴滴都让我在工作中进步,受益匪浅。在过去的两个月里,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就进入公司以来的工作情况向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前台日常工作主要包括

1、负责前台电话的接听和转接,重要事项认真记录并传达给相关人员,做到不遗漏,不延误;

2、负责公司会议室的卫生清洁及桌椅摆放,并保持整洁干净;

二、行政工作方面

行政工作是繁琐的,小到复印、扫描、传真、发快件、印名片、文件的保管、协助技术部工作人员打印、整理、装订标书等,每一项工作的完成都是对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考验。

三、人事管理方面

1、落实相关人事管理制度公司的考勤统计工作由我负责,在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做到实事求是的统计考勤,每月初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制作考勤统计表,并及时交由财务制作工资表。

2、人事相关资料严格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填写《应聘登记表》《入职简历表》等做好、入职员工的档案管理。填写《派车单》《请假条》等做好公司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新的一年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针对这两个月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新一年的工作中,我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办公室内务工作。注意办公室内的清洁、保洁;注意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的保养;努力做好自己自己的本职工作。

2、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信息,以备不时只需。例如快递公司的名片等。

3、处理好日常行政管理管理,协助领导不断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使公司趋于规范化的管理。

篇6

福建省民办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制度相较从前已经进步了不少,且一直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但根据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目前依旧存在着许多的弊端及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极大的阻碍,其问题的影响不容小觑。将问题大致归总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事管理观念落后。福建省目前有二十几所的民办高职院校,但其中大部分的民办高职院校还实行的是“老一套”,依然以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为主要管理方法。但传统的人事管理比较单一、比较静态、且比较陈旧。虽然已经意识到这种传统的人事制度早已不再实用,但很多民办高职院校依然没有一个合适的机会去彻底改变这些问题。人事管理者通过这种传统方式去管理教职工,完全没有任何激励和引导的能力,渐渐就会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2.人事管理机制死板。据调查,我国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制度比较繁琐,人事调动的手续也是非常的麻烦。这一现象,在福建省内高职院校也是颇有体现。这样的人事管理制度,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职工的自主权利。这样的管理机制,不仅死板还非常僵化,一切实行的是计划的分配方式,组织上对人事调动也是管得多、管得严,流程也是比较缓慢复杂,导致一些急需的人才无法及时的进入院校,容易出现人才的流失和匮乏。虽然民办高职院校已经有了这个方面的改革,但还远远不够。比如,教职工的招聘、录用、晋升还是存在很长的一个周期,这也依然阻碍着民办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3.人事管理模式陈旧。目前,福建省多所民办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部门依然采取以院校规章制度为主要的管理核心,纪律摆在首位,奖惩等简单机制作为管理手段的刚性管理模式。这样的人事管理制度,使得教职工与院校之间产生了距离感,很容易产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态,这样明显的上下级痕迹,使得教职工对院校没有归属感和荣誉感。这种人事管理模式没有以人为本,管理模式陈旧,没有摆脱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导致教职工无法真正发挥他们的才能。4.不健全的考核体系。目前高职院校工作人员的考核体系也是不健全的,比较流于形式,没有建立起一套实打实的考核标准。因此,这样不健全的考核方式也做不到完全的公平公正,考核的结果对于教职工来说也没有太大的鞭策和激励作用。

二、公办与民办高职院校在人事管理制度上的差异

公办与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最大的差异是,前者为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后者为传统人事管理理念。长期以来,由于人事管理制度的落后,民办高职院校的管理理念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甚至院校的管理人员对管理的基础学习基本没有。那什么是人事管理呢?是指以从事社会劳动的人为对象,在一定的管理思想和指导理念下,运用组织、协作、监督、调控的手段来形成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用以实现一个目标的管理行为总和。其实,人事管理过程非常复杂,而民办高职院校的传统人事管理制度总是强调事物本身,而忽略了人这个主体。教职工的调动,实际上就是人的调动,而人是管理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来说,这样做消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极大的束缚了他们的潜能。而公办院校在人事管理制度上,实行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人本思想指导下,运用现代化科学的方式,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的活动。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物力相结合,进行合理的组织和调配,保证人力和物力维持在最佳的状态和比例,同时还能对人的心理、思想以及行为进行适合的梳理、引导以及控制,这样能促进教职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达到人事相宜的目的,最终实现工作目标。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科学的方式,有计划的对人力资源进行调配、开发、绩效评估等各种有效措施,让教职工产生工作热情度,提升归属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民办高职院校一直在人事方面不断的改进,但其方式和成效不尽如人意,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人事部门依然存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

三、民办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议

1.转变理念,以人为本。在一定程度上,民办高职院校要想进行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首先要把握住人事管理制度创新的方向,那就要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就必须要踏出民办院校的人事管理框架,向公办院校学习,结合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从管理者变成服务者,让上下级关系变成一起为院校创造更好的发展的工作伙伴关系。通过以人为本,自然而然的激发教职工的创造力。2.人才聘用机制创新,合理配置。福建省的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应该选择以留住人才为重点内容。应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人力资源配置,做到人尽其才,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因人才流失而导致的不利影响,并进一步留住人才。与此同时,在优化人才选拔机制的过程中,选拔人才要充分考虑到人才的专业性、学历以及素质等问题,要结合相应的岗位要求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评,并制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考核评价体系,作为绩效考核、选拔综合高素质人才的准备。除此之外,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拔合适的人才安排在与之匹配的岗位上,也是有效防止靠关系进入组织的人员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才选拔的质量。3.柔性管理,服务人才。在社会竞争机制当中,该单位所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去实现高职院校各个岗位教职工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院校的持续发展。高职院校不是一个一定要用极其严格管理方式的地方,管理人员不能用强制性的手段和措施进行教职工的管理。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从服务人才的角度出发,采取人本和柔性为主的管理方式。在管理教职工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提升服务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又积极的工作氛围,增强教职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4.实施绩效管理,增加管理力度。在某种程度上,要想完善基层民办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机制,保证高职院校的人事政策能够得到良好的落实,就必须要实施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工作,建立绩效评估体系,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必须要严格依照绩效考核评价标准来执行这些制度,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的教职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以激励教职工更好完成教学相关的工作任务。在制定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之时,就应该与每一位教职工达成绩效管理共识。考核每一位员工的绩效成果,促进民办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发展。这样做,能够极大程度上避免裙带关系,也能改进教职工的工作业绩,实现院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以及系统化。

四、结语

民办高职院校想要长远、长久的发展下去,就一定要改革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但所有的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想要一朝一夕就能跳跃式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只有结合现在社会的环境,紧跟着国家教育事业前进的步伐,然后摸索出一条适合于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发展的道路,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只有改革民办高职院校的人事管理制度体系,才能够让人事管理更为贴近当前社会实际的发展需求,从而提升民办高职院校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工作活力,来促进院校的发展。需要遵循创新的原则,抓住人事管理的重点,建立有效的绩效激励和考评体系,把握人才,加快民办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一在编在岗事业编制教职工的人事管理在编在岗事业编制教职工的人事管理按照学校有关管理规定执行。

在教学科研学术研究和管理工作中,不得从事有损学校学院利益的工作。

二企业编制人员管理企业编制人员系指人事部门认定的在职在岗企业编制人员。

工程训练中心实行经费全额包干原则,其各项收入一部分用于支付其教学生产开发等费用,另一部分用于支付其人员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待遇(包括各种保险公积金等)。各项支出应控制在其收入限额内,不得超支。

其他企业编制人员经费,每年年初参照科研编制人员的定编费标准一次性划拨到学院账户,用于支付本人的各项费用(包括工资奖金福利保险公积金等)。逾期不能划拨经费的,停发其工资和奖金等,并视情况做出进一步处理。

企业编制人员应与学院签定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服从学院的领导和管理,参加相应的政治业务学习和工作考核,按有关规定享受相关待遇。拒不服从管理的,学院有权做出进一步处理。

三自筹工资编制人员管理自筹工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在学院,暂无固定工作岗位或岗位落聘的自筹工资人员(简称自筹人员)。

对院聘自筹人员,按照岗位职责等情况确定其各项经济待遇。

自筹人员应与学院签订相应的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接受学院的管理和工作安排,参加相应的政治业务学习和工作考核,并按规定享受学院有关待遇。拒不接受管理的,学院有权给予相应处分,直至除名。

对长期脱岗的自筹人员应尽快办理调离手续,并返还学院为其支付的各种福利保险等费用,对不同意调离又拒不返还相应费用的,学院可上报学校人事部门,按自动离职或除名处理。

未经学院同意,在外工作或出行期间所引起的法律纠纷和人身安全责任由本人承担。

四其他人员管理(包括停薪留职流动编制等人员)在不违反学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前提下,从严控制其数量。

必须返还学院为其支付的各种福利保险等费用。

篇8

经过这个实习期的检验,也发现自身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还不够扎实,实际操作能力还比较差,沟通协调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应对复杂的现实情况处理能力还很欠缺。当然,在工作期间也犯过错误

大学生人力资源部社会实践总结报告本文主要从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实习内容,关于S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改善当前问题的建议及措施、实习感悟、几个方面对人力资源部实习报告进行阐述,其中,实习目的从指导未来的学习重点和发展方向进行讲述,实习内容从日常人动的手续办理、招聘进行讲述,关于S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不合理、人员的选拔和任用存在不良局面、员工的培训开发与职业生涯规划匮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没有充分利用、日常人事管理的流程不规范进行讲述,改善当前问题的建议及措施从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人员选拔和任用、员工的培训开发和职业生涯规划、K3系统的开发利用、人事管理流程进行讲述,实习感悟从坚持做到与实际结合,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行讲述。本文对人力资源部实习有着参考指导的意义。

一、实习目的

熟悉现实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体系和管理流程,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并在工作中学习新知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提升,以指导未来的学习重点和发展方向。

二、实习时间

2009-7-13——2009-8-25

三、实习单位

S服饰(**)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以下简称S公司)

四、实习内容

(一)日常人动的手续办理

日常人动主要有员工新进入职、离职、岗位调动和适用转正,这些工作都是人力资源部最基础的人事管理,这也是在S公司实习期间每天必做的工作。根据所在岗位的职责要求和工作流程,可以总结为以下主要内容:

1.入职

(1)核实入职者的身份,检查其是否带有身份证、两张一寸彩色免冠照片及其他相关的学历或资格证书,身份证或者照片没带的则不予办理入职手续。

(2)收取入职者的身份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其他相关资格证书的复印件,没有复印件的提供复印,同时向入职者提供试用版的《新员工入职指引》并简单介绍操作流程。

(3)提供《录用审批表》给入职者,让其拿到所入部门请部门领导审批。

(4)经部门经理审批后,收回《录用审批表》,检查填写是否规范、完整。

(5)指导入职者签订《劳动合同》,需要签订保密协议的岗位同时要签订公司的《保密协议》,办理厂牌、工作证。

(6)签订完成后,再次检查入职者材料(应聘登记表、录用审批表、合同/保密协议、照片、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资格证书复印件、内部人才推荐表)是否齐备。

(7)将新入职者材料交予招聘主管和经理审批,有疑问的地方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确认。

(8)经审批通过的及时录入本月人事报表新进员工名单中并在员工花名册中添加此人且以红色做标记表示本月新近,然后在K3系统中将新入职者的基本信息和合同信息录入,完毕后将入职者的所有资料归档。

2.离职

(1)提出离职申请的员工,至人力资源部领取《辞职申请书》。

(2)经部门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收回《辞职申请书》并提供《离职交接表》与离职员工,简单交代其去各部门办理工作交接。

(3)待离职员工办理完毕上交《离职交接表》时,检查各项交接工作是否交接完毕,相关的各部门是否已签字确认,确认办理完全后,收回其厂牌、工作证,签字确认。

(4)将离职人员资料交给经理审批,审批完成后录入本月人事报表离职员工名单中,并在员工花名册中将其删除,同时在K3系统中删除该离职人员信息,完成后将离职员工资料归档。

3.转正

(1)按合同约定转正时间到期的或申请提前转正的人员,至人力资源部领取《普通员工转正考核表》,并由本人写一份书面的转正申请书一并交至部门领导考核、审批。

(2)部门领导根据转正申请人在试用期内的工作表现,就《普通员工转正考核表》做出考评,并给予相关意见。

(3)经部门签字同意转正的人员将转正考核表和转正申请书交至人力资源部审批。

(4)检查上交的转正考核表及转正申请是否规范、完整,转正时间是否符合规定,部门意见是否明确,不符合或不清楚的则及时向领导请示,并与相关部门沟通确认。

(5)将符合转正的申请交予经理审批,经审批同意的录入本月人事报表转正人员名单中,并在K3系统中做相应的修改,完成后将转正人员的转正资料归档。

4.调动

(1)有关部门提出人员需求,由员工提出调动申请,经所在部门同意调出及接收部门考核同意接收后,至人力资源部领取《岗位调动申请表》。

(2)由申请人填写岗位调动申请表,交至调出部门和接收部门审批,并由两部门写明调动时间和调动前后的薪资及考察时间。

(3)经相关部门签字同意后,调动申请表交至人力资源部,核实调动是否符合规定、相关部门是否确认清楚。确认后,交至人力资源部经理审批,经审批后录入本月人事报表岗位调动人员名单中,并在K3系统中调整此人的任职部门和岗位,录入完成后将岗位调动者的资料归档。

(二)招聘

1.网上筛选简历

S公司目前的招聘需求比较大,在前程无忧、**人才网和服装人才网三个招聘网站上的招聘岗位和需求人数比较多,每天都会接收大量应聘者投递的简历(包括直接发到邮箱中的简历)。因此,筛选网上投递的简历也是一项关键重要的工作。主要是一些不是很关键重要的岗位,自己可以尝试着筛选。筛选简历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岗位的职责和任职要求,例如相关工作经验、年龄、专业及其他关键因素,初步筛选出比较符合要求的,然后再进一步的甄选、面试。

2.电话预约面试

在通过第一轮的网上筛选简历后,接下来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电话预约求职者做进一步的面谈。符合岗位要求的应聘者的简历需先下载打印、整理,然后根据主管的要求进行电话预约进行下一步的面谈。在电话沟通中主要是简单介绍公司现状、工作要求、薪资待遇、面谈时间地点及乘车路线等基本情况。

3.接待应聘者者

每天来公司应聘面试的人都比较多,包括经过简历筛选后电话预约的、看到招聘信息直接过来的以及通过本公司员工推荐的。接待工作主要是问清来访者的来历,同时提供相应的应聘登记表与应聘者,有学历要求较高的岗位须提供初试测试题做简单测试,并指导其如何填写表格,需要茶水的及时提供。有些需要现场考试的岗位或是来用人部门复试的,要带其去相关部门安排考核或复试。

4.面试

对一些非重要的岗位进行初步的面谈,主要是简单了解应聘者的工作经历、主要工作技能、态度、心态及交流沟通等方面的信息。

五、关于S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对S公司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现状方面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根据这段时间所接触工作的内容和日常工作中所遇到以及通过观察所得,觉得S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这块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日常人事管理的流程较乱,传统人事管理仍占据主流地位,几大主要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块如招聘选拔、培训开发、薪酬设计、绩效考核等没有科学、规范的建立起来。根据工作实践和研究分析,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S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多个环节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没有形成规范的制度化,职能多为员工考勤、工资制定和核算、招聘、人员调配、入职培训、合同和保险管理以及一些基础的人事档案管理,还没有完全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将员工及管理层作统一的规划,也未制定出符合企业人才需要的选择、任用、激励等制度规定,以达到尽最大可能地利用人的创造力,增加企业及社会财富的目的。传统的人事管理使企业在人员配置方面很难做到人事相宜,人岗匹配,人事配制的手段比较弱,形不成合理流动的优化配置机制。企业的人事安排往往多是因人设岗而非因事设岗,情大于法的人事管理仍然普遍存在。

篇9

本溪市铁路医院医务科,辽宁本溪 117000

[摘要] 随着新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对注册医师多点注册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整个医疗资源的分配更为合理,也可以保障区域化医疗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于提升我国整体医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群众就诊看病,减轻了群众的医疗负担。本课题对国内外医师执业制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分析我国当前形势下“医师多地点执业”不能有序开展的问题所在,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以待管理层决策时参考。

[

关键词 ] 新医改;医师多地点执业;制约因素;建议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c)-0060-02

随着新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对注册医师多点注册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将使整个医疗资源的分配更为合理,也可以保障区域化医疗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于提升我国整体医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群众就诊看病,减轻了群众的医疗负担。本文对国内外医师执业制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分析我国当前形势下“医师多地点执业”不能有序开展的问题所在,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以待管理层决策时参考。

实行医师多点执业是原国家卫生部为完善我国基层卫生的服务条件,实现医疗卫生资源一体化发展,以此方便群众看病,解决当前看病难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系列的政策制度。2009年,国家有关部门为了改善地方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实现各地医疗卫生的一体化发展,颁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在此款条文中规定,要实现医疗服务人员的相互交流,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些新型的医疗服务手段。九月份,国家卫生部根据文件中的相关规定,在一些地区开展试点工作,试点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云南等省份。到了2011年,卫生部有进一步扩大了医疗卫生工作试点的范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医师多点职执业试点的相关工作。并结合各个省份的具体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更为明确的管理制度。2013年9月份,国家为了进一步规范医疗多点执业行业的发展,鼓励各个省份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尤其是在公立医院内部,要逐步退关人才化保障化机制,将医疗化服务作为推动社会保障服务的重要方向。在政策方面,国家卫生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并在各个省份落实。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并未达到预期效果[1]。当前,执业医师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是否可以多点执业,如何利用有关制度进行保障。

1 国内外医师执业制度的比较

国际上普遍存在的是自由执业制度,德国在执业医师方面推出的是巡诊制度,德国2/3的地区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医师巡视制度,多家医疗机构间可以相互巡诊。德国卫生部门对医生兼职作出了相关的具体要求,提出公立医院医师工作的时间为5天半。其中医生可以拿出一天半的时间自由支配,剩下的时间都需要在公立医院内部进行工作,并以此作为基础提供一些基本的医疗公共化服务。而在美国,注册医师往往以注册单位作为基础,可以在本州内部的任何一家医院从事医疗工作。卫生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每年对所有医生的资质进行审查,只有通过审查的医师才能从事相关的工作。这样是为了全面提升注册医师的医疗服务化水平,提升国内医疗服务的标准。而在英国,执业医师可以与任何医院签订相关的协议,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从事相关医疗服务活动。日本的规定是医生每周可以有一天到外面进行医疗化服务[2]。而在我国国内,医疗服务的模式侧重于封闭式。医师只有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才能到外面进行行医活动。国家禁止医生私自到外行医。一旦发现,将要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纪律处罚,情况严重造成患者死亡或严重损害的,还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制约医师多点执业的因素

2.1法律、制度因素

1998年和1999年,国家卫生部门对注册医生的管理办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注册医生只有获得相应资格后,才能开展相关的从医活动。特别是在基本的医疗化服务,医疗保健活动等方面。医师只有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才能到外面从事行医活动。国家禁止医生私自到外行医。如果发现医生到外非法行医,行政主管部门可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将会吊销本人的执业医师资格证,并根据法律依法处理。而医师要想多地点执业,必须经第一注册地点同意后,向第一执业地点医师执业注册机关提出多点执业的申请,履行相应变更手续后,方可执业。但往往医师很难取得第一执业地点的同意,这样多点执业的申请从何谈起。在我国医疗技术高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主要集中在公立的三级医院。根据我国人事制度管理的相关规定,我国的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其机构内部的人员都属于事业单位人员,事业单位改革将会给医院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3]。虽然国家政策中提出了医师可以多点执业,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保障,医师培训等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难度[4]。

2.2 医院的利益影响

上面说到了,往往医师想申请多地点执业时,不能得到第一执业地点的同意。这第一执业地点也就是我们的公立医院。在事业单位体制下,多点执业的对象主要是公立医院中的医师,其自身的利益取向决定了他们自身的态度。如果国家放开多点执业医生的相关管理制度,那么将会使公立医院受到一定的损失[5]。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医院都采用的是聘用制度,聘用一些知名专家到本医院进行坐诊,而这些专家除了完成在职医院的诊疗任务处,还要忙于外出座诊,这样在职医院相关的诊疗活动难以有序开展,医院的管理权利以及获得实际利润将会逐步削弱[6],加大医院对医务人员的管理难度, 增加第一执业点医疗机构的成本。公立医院如果出现高水平的专业医师流失现象,那么医院该如何正常化运行。同时,也不排除外出医师利用公立医院的资源为其他执业点或自身获得更大的利益。这些问题都是公立医院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让其难以支持多地点执业。

2.3医疗风险因素

多地点执业对医师个人的职业道德、自律意识的要求很高, 如果医生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多处执业,会降低医疗质量,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一批专业化医疗技术服务团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医师医疗服务化水平。如果执业医生单独外出行医,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甚至会由此产生一些医疗纠纷。有些医师并未全面了解情况,就匆匆开始手术,这势必会增大医疗风险[7]。一些中小型医院受利益的驱动,在不具备基本医疗条件的情况下,就开展一些高水平的治疗活动。从外聘请执业医生从事相关医疗服务活动,这可能会进一步增大医疗纠纷发生机率。在多点执业情况下出现的医疗事故,该如何归责。如果医生在外行医过程中,出现了医疗事故。原单位并不愿意进行处置并承担相关责任,那么相关责任应当由谁负责,这仍然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尤其是在医师执业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将更加凸显。

3 建议

3.1完善法律、规范执业行为

结合当前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实际需要,对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进行修订。《医师法》是我国医疗事业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但在大力推行新医改的趋势下,多点医师与医师法中的相关规定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升法律管理的基本效率,按照统一化原则进行实施,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执业医师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将多点执业政策融入《医师法》中,使《医师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3.2改革医院事业单位体制,实现医师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完善现有的执业医生人事管理制度。在公立医院改革中,明确未来执业医师改革的主要目标。改变传统的职业医师行政依附性,将公立医院的管理逐步与政府分开,并对法人进行改革,提升医院行政管理的效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相关经验,医师可以作为自由人,与医院签订灵活多样性的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医生的权利与义务。医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享有相应的权利。可以参考上海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一般医师毕业后,大多数到医院中从事相关工作。所以,医师的后期职业教育主要在医院,如果实行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很有可能出现“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局面。上海医学生毕业后不分配,而是根据情况轮转科室,在轮转过程中双向选择。这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同时也降低了医院人才培养成本。

3.3大力发展“医联体”,形成“集团化”医疗

医联体是医改道路上的重要探索,是医改新的破局利剑,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若干所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8]。其目的是引导患者分层次有序就医,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前我国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可以较好的解决医师多点执业的好方法。在“医联体”内执业的执业医师无需变更注册,可以在“医联体”内所有医疗机构中执业,这样就避免了医师还要申请多点执业问题。“医联体”中的三级医院可以通过“双向转诊”在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同时收治更多患者,以此获得更大收益;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三级医院的帮助下,通过专家到基层座诊或远程会诊等方式提高诊疗水平,这样让大医院不担心患者的流失,保障了自己的利益,基层机构增加了患者,也会得到不小的收益。

3.4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医院行业自律

医师队伍具备较强的专业化水平与职业道德。如果推广执业医生的多点化管理,将会进一步增大医疗水平的难度。明确未来医疗管理的发展方面,将动态化管理模式与多点化管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分析当前医疗服务具体特点。可以借鉴国际医疗服务管理标准,注重医疗服务化职能的转换,实行行业内部自治。以此来降低职业的运行成本,将公共服务纳入医疗服务行业的管理体系中,并注重医疗服务的主体。

根据相关调查结构显示,约有2/3的医师赞同人才化流动。同时,一些医师也提出要实现医疗服务资源的社会化,并将其作为一种主要的服务模式。这种方式对执业医师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将执业医生作为了医疗服务的主体。医师执业权利属于一项自由化的权利,不受任何因素的限制。正如孟德斯鸠说过的那句话,自由是法律规定的任何权利,如果对公民的权利进行约束,那就会失去自由。其他人也可能会具备此种权利。”[9]我们的政府部门应当根据当前注册医师行业的发展现状,制定相关的法律保证措施。在合法规定的条件下,进一步明确执业医生人才流动的基本政策,原则。以及实现人才的合理化流动。

[

参考文献]

[1] 薛秋霁,项莉,姚岚.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3):164-166.

[2] 朱亚捷,曹晓红.新医改政策下医师多地点执业的研究和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11,7(28):8-10.

[3] 王琼,黎志敏,杨艳.我国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推行受阻的原因及其对策[J].医学与法学,2012,4(2):53-55.

[4] 邹悦,李情,王聪.我国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27):2894-2896.

[5] 谢宇,杨顺心,陈瑶,等.我国医师多点执业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1):8-13.

[6] 陈王华,沈春明,徐洁.医师多点执业问题刍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6):397-398.

[7] 仲霞,王现.关于医师执业注册的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2,15(5):389-392.

[8] 庞涛.医联体是医改新的破局利剑[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4(1):34-41.

篇10

一、前台日常工作。主要包括:

1、负责前台服务热线的接听和电话转接,做好来电咨询工作,重要事项认真记录并传达给相关人员,不遗漏、延误;

2、负责来访客户的接待、基本咨询和引见,严格执行公司的接待服务规范,保持良好的礼节礼貌;

3、负责公司接待室及领导办公室的卫生清洁及桌椅摆放,并保持整洁干净;

4、早上给同事开门。保障员工饮水的及时供应;报刊杂志的收取和保管及信件的收取和发放;

二、行政工作方面

行政工作是繁琐的,小到复印、扫描、传真、订餐、发快件、印制名片、订阅报刊杂志、文件的保管、联系清洁公司清洗地毯、列需要采购的办公用品清单、电子邮件的查收与转发、办公设施环境维护协调、协助销售部进行投标文件的打印、整理及标书的装订、库存物品的临时保管与统计、会议纪要的记录和整理,大到费用结算、订房、订机票……每一项工作的完成都是对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考验,如何化繁为简而又能保证万无一失,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换得最高的效率,这已经不单纯是对现代企业从事业务工作人员的要求了,对行政工作人员也同时适用。

三、人事管理方面

1、落实相关人事管理制度

初到公司由我负责公司的考勤统计工作。在执行过程中,我尽快适应公司的政策安排,尽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地统计考勤,每月初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制作考勤统计表,并及时交由财务制作工资表。

2、人事相关资料。为了方便开展人事工作,规范管理人员情况,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在上级的指导下,建立了相关人事表格并和宝鸡方面统一了格式,包括《应聘登记表》《入职员工简历表》《车辆审批单》《请假申请表》《未打卡情况登记表》等,也加强了各部门之间工作的沟通与联系。

3、归档人事档案

及时更新各兄弟公司及相关往来单位的通讯资料对于公司的业务效率的提高是很重要的,因此需要及时更新通讯录并上传至群邮箱中,给公司各位领导及办事员备查使用。另外在员工档案的管理上,做到分别以纸板和电子版备份,严格审查全体员工档案,对资料不齐全的一律补齐,并及时将最新的信息更新。员工档案是随时掌握员工基本资料情况的资源库,也是建立员工人才储备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员工手写档案,包括在职人员员工档案,离职人员员工档案,以及应聘人员档案存档三部分,档案的建立以及有效管理,有利于公司随时掌握在职人员以及人员流动情况,并建立公司的人才储备库。

4、制作员工生日统计表并及时提醒领导给大家准备生日礼物,为大家创造一个***温馨的大家庭的环境,也是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基础建设的一部分。

5、组织每个月的团队活动。先后组织到海底捞、醉秦坊、草原牧歌聚餐,到真爱唱歌及给员工庆祝生日,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加强了同事之间的交流,活跃了公司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