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设计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照明设计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照明设计课程总结

篇1

关键词:植物景观;照明设计;构成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当今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在白天被迫呆在办公楼,繁星点点时才能下班回家,很少接触自然环境,因此植物照明的重要性正在凸显。植物照明在公共空间扩大了人们夜间的活动范围,增加了人们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同时随着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夜景建设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事照明设计行业的人群也开始庞大,除了少数照明设计师受过系统的照明课程训练外,大部分设计师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很多没有任何设计背景的灯具厂商为了自己产品的销量,也自告奋勇地为业主作免费设计,其结果可想而知。为此,笔者以乔木景观为例,探索植物夜景照明设计境界的营造,以期为植物夜景照明设计的继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一、植物景观照明设计原则

以往的植物景观照明设计领域,脱离城市文化氛围和人们的情感需求,仅仅基于设计者的直觉、经验等。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审美观的不断变化,这样的设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如何根据景观照明设计的特点,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建立科学、客观、系统的景观照明设计方法与程序,成为亟需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指导理论的引入

为景观照明设计引入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光构成原理。以光构成原理中光的构成方法以及设计原则为基础理论,指导景观照明设计中的灯光设计,使景观照明设计有据可依。

从光构成的美学角度出发完成具体案例设计,既能为人们的夜生活提供丰富内容,又提高了人们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水准。

(二)绿色照明理念的贯彻

以绿色照明为理念贯穿景观照明设计,以灯光的构成设计为表现方式,可以减轻甚至是解决景观照明设计中所存在的能源浪费以及光污染问题,从而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照明质量。

(三)人性化照明理念的考虑

通过对人的心理、生理因素以及对人与环境互动关系的分析,了解景观照明受众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通过夜景照明光构成设计对具体方案因地制宜,进行调整,给不同受众的夜生活带来精神层面的享受。

二、植物照明方式和特点

夜晚给了我们重新定义植物的机会,我们可以将我们希望看到的树木依据其自身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照明方式重新组合展现在人们眼前。

(一)向上投光照明

绝大多数的植物照明方式采用此种方式,如有些小乔木的树叶比较稀疏,树叶的透光性较好,用上照光的方式照明后,优美的树形和光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植物生长会变换自己的形状,建议使用插地式投光灯。此照明方式容易产生眩光,可将灯具放在灌木丛后或者加防眩光罩。当树冠离灯具高度大于6m时,易浪费能源,产生光污染,不推荐此种照明方式。

(二)向下投光照明

将灯具放置在植物的上方,向下投光的方式称为下照光。当树木叶片的正面纹理感较强、或者在花朵盛开时适用此方式,如中国杭州运河景观植物照明工程。

(三)剪影照明

用灯具将植物的背景环境照明,突出植物的外形的方式,这种照明方式成为剪影照明,类似于中国传统的皮影戏。此照明方式以凸显优美外形为主要目的,或者植物的背景环境可视性更强,植物只是作为配景而出现。要求有面积较大的背景,亮度比在4以上。

(四)阴影照明

利用灯光将树叶的阴影投射在另外一种介质上,前方树叶的鲜亮和后面斑驳的阴影形成鲜明的对比。此种照明方式将枝叶阴影的效果表达出来,没有特定的规律,是营造植物照明意境较好的手法之一,但易产生眩光负面影响。

(五)侧面照明

将灯光照射在树冠一侧或两侧,以突出植物的优美外轮廓的照明形式。一般应用于树叶比较浓密、冠幅比较小、树形较为修长的中高乔木。在照明灯具安装时,应考虑光源光线的投射方向和人的视线方向保持一致,避免不必要的眩光。

(六)内透光照明

用投光灯将树木的主干照亮,使树木内部发光的一种照明方式。要求树干较为笔直,靠近树干部分的枝叶要较为稀疏。为避免造成光污染,建议使用向下的投光方式。在我国,植物照明灯具安放还没有相关规范,但LED属于低压灯,可以满足防火规范。

(七)“特写”照明

特写照明是将植物某个部分重点照明,主要为了展示植物特点美。这种照明方式是在LED光源大量应用于景观照明中才得到合理应用。LED体积小、重量轻、发光效率高这一特点在“特写”照明方式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其灯具可以方便的安装在枝干上。

三、植物景观照明设计体系

(一)光构成原理在景观照明设计中的作用

顾名思义,和传统的三大构成一样,光构成就是光所构成的形态,对光构成的研究主要包括其构成形态研究及构成方法研究。笔者所研究的是通过光构成原理,比较以往景观照明设计过程,找出其不足,并且根据光构成原理从内而外,从自身设计到城市整体规划进行全面考虑,对不合理、不科学之处加以改进改正,并研究合理的景观照明设计方法。

(二)灯具的选择

在选择植物景观灯具时,应以所在环境为依托,满足使用功能和饰景效果的要求,造型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制作材料要耐腐蚀、不变形、抗风等。灯具应保证良好的电气性能,符合电气安全规定和安全防护等级。考虑经济性和灯具效率,应尽量选用节能效果好的灯具,也要考虑是否更换光源方便、维护简单、安装容易等。

(三)光色选配

在植物景观照明中,应充分利用光源的特点,使所要表现的对象在夜间显得格外绚丽多彩。光源固有的颜色可以用色温表示。色温不同,光源的颜色表现效果不同,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对于同一色温下的光源,当照度不同人的感觉也不同。不同的颜色光对于植物的照射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用于植物景观的光源,应选择显色性好的光源来配合,尽量以还原自然的效果来表现植物,给人以舒适的视觉享受。

(四)景观照明光构成设计中绿色照明体现

针对作为城市夜生活标志的景观照明领域的能源浪费问题和光污染问题,通过对“绿色照明”这一概念的分析和对光构成原理的理解,讨论研究解决光污染问题和节约能源的途径(如图1.所示)。

图1.

(五)景观照明光构成设计中的人性化体现

人性化设计是近代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文章主要针对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的分析,通过光构成原理在景观照明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来讨论如何才能在景观照明设计过程中实现人性化设计理念。

(六)景观照明光构成设计的程序

通过对景观照明设计的光构成原理、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等分析,总结了面向景观照明设计的光构成设计程序方法,为景观照明设计提供了可参考的程序方法。

(七)统一和对比规律的运用

现实中大多景观植物都是景观设计师以白天的思维进行设计,这种美在夜间的效果会受到限制。因此,照明设计师要考虑植物所在空间环境,对晚间需要呈现的植物设计照明方案时要保持整体性,把握住整体的空间气氛。在面积较大的景观环境中,植物一般是为其他的景观元素起衬托作用;而在面积较小的景观环境中,植物景观照明往往起影响空间环境品质的作用,需要在统一的光环境下,专门表现某个有趣味的局部,使其周围环境形成一个对比关系。

结束语

通过对光构成研究对象、设计方法和原则与景观照明设计现状比较分析,总结出光构成原理在植物景观照明设计中的指导性作用,为景观照明设计提出了可供参考的理论框架。总之,植物景观照明才刚刚开始,很多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文章仅是植物景观照明研究中的微小部分,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国城市夜景建设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雯雯.白光LED应用于植物景观照明[D].天津大学,2012.

[2]张振宇.光影构成艺术在城市滨水空间夜景照明中的审美与应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

[3]王洪珍,于娟,李雯雯,王爱英.白光LED应用于植物景观照明的实验初探――基于背景亮度小于1cd/m~2的较暗环境[J].灯与照明,2013,02:38-40+48.

[4]黄彦.城市建筑物景观照明标准值确定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6.

篇2

关键词: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工程案例

一、引言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工程实践性强、知识丰富复杂、相关规范更新快等特点。课程设计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具体的工程案例,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

二、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实践

1.设计的内容

由于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涉及内容较多,设计时间一般为两周,在课程设计内容上,分别安排了建筑电气部分的设计和供配电部分的设计两部分。通过第一周的具体实践,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设计住宅楼、商住两用楼、办公楼、别墅、宿舍楼等不同类型建筑的电气系统。第二周供配电部分的设计,主要通过综合公共建筑的具体实际负荷,让学生设计该建筑的变配电所,学会选择供电方案、供电等级、电源、变压器、高低压电器设备、导向电缆、配电柜,还要学会布置变配电所,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2.识图能力的培养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需要学生依据建筑图纸完成照明系统设计、插座系统设计、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和变配电所设计。对学生来说,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先要看懂建筑图纸,明确建筑图纸所呈现的各种信息。在此课程设计之前,学生很少接触建筑图纸。对于信息含量大的建筑图纸,学生一时之间还不能把握。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设计,在课程开始的第一天,通过多媒体对多项设计内容逐个讲解,同时介绍一些有关建筑图纸的基本知识。

3.专业规范的应用

专业设计规范是对设计技术的具体要求,是设计工作的规则。作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时,遵循行业相关设计规范是必需的。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涉及《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等多项专业规范,并且每项规范包含的具体条款又非常多,对学生来说,看专业规范往往会感觉内容多而无从下手,具体设计的时候不知道应该依据哪本规范的哪些具体条文。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要讲解这些规范的适用对象及范围,帮助学生学会选择相关的专业规范进行设计。

4.加强平时考核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共两周时间,每天都会进行集中讲解。为了让学生能够及时按照课程规定完成设计内容,可以分阶段对学生成果进行考核。考核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据课程设计教学的进展情况,每天随机抽取几名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多媒体呈现给所有学生一起讨论。针对成果中的问题逐一进行讲解,同时指出设计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由于学生每个人的自尊心都很强,都想让自己的成果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所以都会主动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5.答辩环节

在课程设计之初就明确要求,课程设计结束后需要每个学生依据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答辩。在答辩过程中,教师一般会问学生一些关于课程设计内容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给出相应的答辩成绩。学生非常重视答辩环节,提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答辩不仅可以考核学生对于课程设计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本文结合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的实践,从课程设计的内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专业规范的熟知以及成果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总结,在教学应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增喜,于军琪,何波,等.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与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9).

[2]于军琪.智能建筑课程设计与项目实践[M].北京:中电力出版社,2011.

[3]朱学莉,朱树先,郭胜辉.基于工程教育思想的《建筑供配电》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1).

篇3

关键词: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一体化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需要学生面向工程实际独立和协作的进行设计,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而且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有较大的帮助,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的主要途径.目前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的主要措施,一是依靠教师在各门课程中对工程实践的介绍,二是参加电子实习、生产实习等各类实习环节.如何在现有的教学环节中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整体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研究现有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这两个最重要的实践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是非常有必要和重要的.

1现有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1.1.1课程设计内容单一,课程设计之间缺乏关联性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设计都是依附某门课程,通常由该门课程的教师独立拟定题目,课程设计最主要的目的是巩固和深化该课程的学习成果,设计内容单一,各课程设计之间缺乏关联性且内容覆盖面比较窄,这种教学方法对单门课而言,便于教师教学也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但各门课程之间缺乏关联性,学生课程设计仅仅围绕着某门课程进行,导致学生缺乏完整的工程意识.1.1.2课程设计虽实现一体化,但时间太少,学生仍缺乏工程意识针对上述问题,目前有部分学校部分专业对课程设计进行改革,采用课程设计一体化的方式.首先它将一个专业的各门课程设计与实际工程相对应,根据实际工程设计的顺序来整合各门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设置顺序,形成一个前后内容关联,课程设计设置顺序和实际工程设计完全一致的一体化课程设计.该项改革可以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知识连贯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训练,但由于课程设计的时间仅1~2周的时间,题目一般都由教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真正的工程项目仍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仍缺乏工程意识.1.2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1.2.1命题的随意性较大毕业设计的课题来源有多种途径,导致它存在的问题也各有不同.大多情况下,毕业设计题目是指导教师个人拟定的,题目的内容及难易程度与教师的水平密切相关,不同的教师拟定的题目难易程度不同,知识面覆盖也不同,命题的随意性较大,这样毕业设计无法保证学生得到全面的、系统的工程训练.1.2.2命题重理论轻实践毕业设计在选题上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即使真实的工程课题,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的经验及工程背景,教师通常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对设计内容做相应的简化.同时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对工程规范及大型工程设计软件难以熟练掌握,导致毕业设计变成真题假做,缺乏了实际工程的复杂性和可变性.真题真做这是目前最为提倡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却难以实现.由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时间的限制,学生只能完成题目小且简单的工程项目,但题目小且简单其知识覆盖面就窄,达不到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若题目覆盖面较宽符合教学需要,加上实际工程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学生根本没有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任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如何改革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模式,确保在原有的学习时间、在原有掌握的理论基础上,培养学生整体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是本课题组要研究探讨的.

2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改革探讨

2.1引入“大工程”观念,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实现一体化课程设计是毕业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毕业设计是课程设计的综合和提升,如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工程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改革意义.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一体化可以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工程能力得到较大的锻炼.2.1.1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一体化可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大的锻炼如果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不是同一个工程项目,学生毕业设计是根据一个实体工程的数据进行完整的设计,那么学生不仅需要时间解决课题的一些工程基本问题,而且与课程设计类似的基础理论计算必须全部重复一遍,根本没有时间做进一步的方案优化设计,由于没有时间熟悉规范和大型的工程设计软件,图纸也无法达到工程设计的要求,工程设计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将各门课程设计作为毕业设计任务中的子系统,毕业设计对应于整个工程实体,课程设计相对于完整工程实体的各个子系统,实现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一体化.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一体化减轻了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的、但是重复的大量理论计算和推导,它保证了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保证了学生有时间熟悉和使用大型的工程设计软件,保证了学生有时间去学习和掌握各种规范并绘制出符合工程施工需求的工程图纸,达到了培养学生整体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2.2采用集体命题、集体指导和分工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模式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改革首先形成与工程实际相对应的课程设计体系.其次,必须基于课程设计的内容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将各门课程设计作为毕业设计任务中的子系统,毕业设计对应于整个工程实体,课程设计相对于完整工程实体的各个子系统.针对一体化改革,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命题不再由指导教师个人拟定,需要采用集体命题形式.根据专业特点将一个已经完工的工程项目资料,根据课程设计的需要分成多个子项目,并分解成各门课程设计的原始资料,学生分学期分课程完成,学生一旦选定一个工程项目,则在以后的设计中不再更改.每个教师负责指导几个独立的课题,所有选题的指导教师组成一个指导小组,采用集体指导和分工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模式.

3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改革实践

通过对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课题组对华东交通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进行了改革试点.3.1首先优化理论课程体系,课程设计形成一体化将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与实际工程对照分析研究,使之按照建筑照明、建筑供配电、建筑综合布线、建筑消防4个课程群形成一个有机体,其对应的《电气照明技术》课程设计、《建筑供配电与安全》课程设计、《智能建筑信息设施系统》课程设计、《公共安全技术》课程设计形成一体化并与实际工程设计顺序基本保持一致.3.2基于一个工程实际项目,确立多门课程设计题目首先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特点将完整的工程实际项目分解成各门课程课程设计的原始资料.例如,“**大厦电气设计”的设计主要可分为建筑照明设计、供配电设计、综合布线、防雷设计4个主要部分,通过适当的简化可分别对应于四门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分别为“**大厦建筑照明设计”、“**大厦供配电设计”、“**大厦综合布线设计”“**大厦防雷设计”,学生在课程设计阶段主要进行理论计算,掌握对应课程的重要知识.学生首次课程设计后,今后的各门专业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将围绕一个具体的工程实际项目不再变化.3.3基于课程设计题目确立毕业设计题目如果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针对同一个工程项目,学生对题目的背景、内容都非常熟悉,基础的计算工作量大为减少,毕业设计即将所有课程设计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得到与实体工程基本一致的设计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原有课程设计互相不衔接处,通过对课程设计的各种修改从而建立整体的工程观念.同时可以将较多的时间放在多种大型软件如AUTOCAD的应用上,绘制的图纸满足各种规范和符合国标,确保设计的图纸基本满足施工要求,可以将较多的思考放在设计方案的优化和调整上,而不是仅仅简单的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4实施效果

篇4

工作室制度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是德国一家著名学院中作坊式教学模式演化而来的。工作室制意在培养学生设计素质以及创作能力,开创了种新的教育模式,也是现阶段高校工作室模式的原型。基于此,加强对基于室内设计工作过程校企合作工作室构建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1.工作室类型不合适

现阶段,高职院校工作室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第一,是以导师为核心的导师工作室,主要是为了完成教研、科研工作组成的工作室,对教师综合能力、专业技能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对参与的学生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导师工作室一般适用于研究生教学。第二,是校企合作工作室。所谓的校企合作工作室,实行工学结合的模式,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目的。很多高职院校片面对追求精英教育,推行导师工作室制度,不适合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教学。

2.1作室设置方面不够合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工作室设置中存在定的问题,没有根据室内设计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置工作室情景、学习过程等,导致专业教学与工作室教学不能有效衔接。例如,工作室教学仅仅在大三才开展,大二没有开展工作室,两者衔接不当,导致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能力。

3.室内设计教学课程设计和工作室模式不匹配

工作室教学与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不同,必须有效的调整课程体系。调整课程体系的核心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知识需求,提升学生的业务能力,对以往室内设计课程知识点、各个专业教学进行重构、组合。同时,工作室教学模式中,还应该导入相关的项目,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中锻炼实践能力。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来说,引入项目过程中没有经过仔细的筛选,随意的引入项目,导致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室项目不够匹配,严重影响工作室教学优势的发挥。

4.室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室模式没有渗透到全过程

在校企合作工作室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类资源,不断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室教学还没有达到上述标准,对企业各类信息资源的利用不够全面,工作室也没有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构建室内设计工作过程校企合作工作室的有效措施

1.基于室内设计工作过程,保证工作室设置的合理性

所谓的工作过程,就是件工作任务从开始到得出工作成本的完整过程。我国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过程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也逐渐成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在很多设计公司、装饰公司对空间设计分门别类,根据这种方式,高职院校可以将室内设计工作室教学工作任务细分为办公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等。在设置工作室过程中,还应该综合考虑学院的资金、场地等实际情况,保证室内设计工作室设置的合理性。

2.做好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工作

在传统的高职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从基础理论知识开始,逐渐进行专业设计教学,最后进行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逻辑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理论知识,但学生缺乏实践技能。由于各类课程之间相对孤立,无法将室内设计工作全过程衔接起来。在高职院校培养室内设计专业人才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课程体系的重构工作,从各个学科中提取出有用的知识点,然后经过重新组合,对教学进行详细的设计。

就拿居住空间室内设计来说,可以将与之相关的家居陈设、照明设计、材料工艺等知识点提取出来,构建成个完整的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体系,让学生能够集中的、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并通过工作室教学模式将这种课程重构优势发挥到最大。

3.组间校企合作工作室,实施全过程人才培养

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室教学模式,充分利用院校、企业的资源,工作室教学不仅服务与院校,也应该服务与企业,实现院校与企业的双赢。将工作室设置于院校内部,这样也方便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学校为工作室的开展提供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投资,承担相应的责任、权利以及利益。

全过程还应该包括对教学的有效评价,包括对教、学的考核与评价。一方面,对学生学习实行全过程的评价,不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最终的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另方面,抓住课程设计、项目选择以及教学组织三方面评价关键点,还需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等,将过程中的信息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

篇5

【关键词】3DS MAX 中职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7-0169-02

3DS MAX是Autodesk公司开发的非常优秀的三维建模和动画制作软件,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工业造型、视频影视、游戏动画等多个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广泛使用虚拟模拟现实的时代已到来,3DS MAX软件应用变得越来越普及。

3DS MAX室内效果图设计课程是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主干专业课,通常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学校重视学生的学习环境改善,实训机房的计算机都已及时更新换代,基本上不存在计算机实训机位不够、3DS MAX软件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教学中,为了避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目前我校的3DS MAX室内效果图设计课程教学全部都在实训机房完成,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课堂上,学生在老师讲解完后马上进行实践操作,效果比较理想。

近几年,笔者主要担任3DS MAX室内效果图设计课程的教学,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针对目前中职3DS MAX室内效果图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及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当前中职3DS MAX室内效果图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综合应用

学生在学习中一味重视软件工具命令的操作,忽视软件技术在项目设计中的应用。大部分学生初识3DS MAX,通常觉得很好奇,也很有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了3DS MAX的部分功能,能独立制作较简单的实例,但随着进一步的学习,很多学生会感觉3DS MAX越学越难,看看人家高手制作的作品,对比自己的拙作,信心大受打击,通常会产生厌学的念头,对3DS MAX课程失去了兴趣。

2.缺乏好的教材

室内设计效果图通过对物体的造型、结构、色彩、质感等诸多因素的忠实表现,真实地再现设计师的创意,从而沟通设计师与观者间视觉语言的联系,使人更清楚地了解设计的各项性能、构造、材料。目前的教材,往往只是单一地介绍软件技术和操作过程,而忽略了设计知识在技术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3.缺乏创意培养

教学中虽对学生提出创意设计的要求,但一方面学生在既定课时内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另一方面部分教师承担了大量的学校工作与教学任务,在备课时间上分配不够,进入社会企业实践时间不足,加上学校管理制度制约,使课程仅限于课程教学与训练,缺少对室内效果图制作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 中职3DS MAX室内效果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第一,清晰定位3DS MAX课程方向。我们必须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本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讲解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初步形成空间设计的美学素养;通过讲解当代各种设计风格的建筑和装修案例,培养学生在建筑和装饰方面的欣赏和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创意能力;通过制作大量经典案例从而初步形成学生自己的设计风格,并且熟练掌握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效果表现。

在以后的3DS MAX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应牢牢把握课程的培养目标,开展课堂教学。

第二,合理选择3DS MAX课程内容。根据作图步骤,把3DS MAX室内效果图设计课程内容分为:室内空间建模、室内材质表现、VR灯光渲染、PS后期制作四个模块,结合典型案例,通过反复的临摹和练习,使学生了解室内效果图制作的基本流程;掌握3DS MAX在室内设计建模过程中常用的工具命令和方法;掌握材质与贴图、灯光、摄像机的设置和调节技巧;掌握VR渲染的参数设置和渲染;掌握效果图后期处理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各个环节的反复训练,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软件技术的教学目的,为后面在项目设计课程中的实践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个重点:(1)如何选择正确的建模方法,保证对象简单,比例尺度合理;(2)如何真实地表达空间的质感,灵活运用材质和贴图;(3)如何正确选择和应用各类灯光,真实地体现室内空间效果图的设计效果。在这三个教学重点中,空间的比例与尺度、装饰材料应用、照明设计等专业知识贯穿始终。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引导,强调优秀的技术表现离不开扎实的专业基础。

2.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

第一,案例教学,掌握软件基础操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案例为载体,让学生掌握3DS MAX软件。在软件基础建模教学中,我将课程划分成几大案例,每个案例由几个小实例组成,例如在制作生活用品的大案例中,包括用建模工具制作柜子、用车削工具制作杯子和用放样工具制作牙膏等小实例。比如用放样工具制作牙膏,老师通过对牙膏造型的分析,提出牙膏模型制作需要使用的工具“放样”,然后讲解放样工具的用法,进行实例操作演示完成牙膏模型的制作,并录制视频发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的操作,总结工具用法,并进行案例的制作。这样,学生可以总结出每个例子中各类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技巧,并制作出以案例为主题的其他实例,为完成综合性的例子打下基础,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第二,启发互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非常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应采用启发互动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分析,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生境互动,一方面创造师生间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在互动中启发学生的智慧,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另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其独立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三,任务引领,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为了引导学生从模仿中走出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引用专业的真实案例。将大量真实可信、具有典型意义的专业真实案例引进课堂,在上机实训中辅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实例制作,可以克服理论教学过于抽象和脱离实际的弊端,能很好地凸显任务引领的特色和优势,使学生的培养在理论与实践的融通中进行,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完成某居室室内效果图制作任务,可以先由教师提供室内设计施工图等相关文件,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制作完成室内效果图进行指导,可针对模型制作、材质调整、灯光设置、渲染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改进。

3.建设课程的教学资源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应加强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建设课程基本资源供学生学习和复习,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演示文稿、课程全程教学视频、课程教材、实训指导书、参考资料等。通过课程基本资源建设,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和交流平台。通过教学案例和教学视频,师生可在网上进行交流,可以利用交流平台提问和答疑,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录屏软件将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同步录制成视频,将课程的资源放到网上,供学生反复观看,进行课后复习和练习,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第二,进行拓展资源建设,如网络课程、优秀设计作品、设计论坛、行业动态等。通过增加和完善拓展资源信息,通过技术手段设计交互、体验平台,教师在教学中列出课程相关网站、网址,供学生点击阅览下载相关资料;学生通过网络下载相关的设计素材,并通过行业企业平台、优秀设计作品欣赏、设计大师等栏目,增加学生学习的信息量,使学科前沿信息、行业最新科技成果及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能及时纳入学生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用专业知识指导设计技术,进一步提升设计效果。

4.重视创新的教学评价

考核方式注重能力体现,注重3DS MAX效果图制作教学过程中的考核,分阶段对各功能模块进行教学效果考核;每完成一次功能阶段教学,就做一项针对性强的任务,结合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考核。整个评价过程包含三个部分:过程考核(任务实施过程)、能力考核(作品质量)及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侧重于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考核,即过程考核。

三 结束语

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感要提高教学效果,还要做到下面三点:(1)精心备课,充分准备教学内容;(2)精选案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3)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要使学生学好3DS MAX课程,就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及教学评价等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行业间的互动,才能提高3DS MAX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园林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作为一门跨学科重实践的综合性专业,园林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园林工程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但目前本课程的实践课程存在很多问题,不能真实做到学以致用。导致学生毕业参与到工程项目时手足无措,理论知识无法得到灵活运用。因此,构建符合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尧综合实践能力强的园林人才是当务之急。

1园林工程课程的特点

园林工程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在综合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功能作用的前提下,处理好园林景观与风景工程设施之间的关系。园林工程课程内容涉及多方面知识,包括植物尧规划设计尧艺术尧建筑尧生态尧工程等。其将工程设施与园林艺术有机融为一体,为了让园林工程更好地协助园林艺术,共同创造出适宜人类居住的友好环境,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园林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熟练掌握园林工程施工技能。

2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重理论轻实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把较多的时间用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在实践内容完成后,考核方式也比较简单,通常只是通过最后的作业成果来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能力,忽视了课程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当前教学模式下,授课过程中学生偏重理论学习,缺少实际操作的机会。

2.2重设计轻施工

由于学校对于园林专业的设定以及各种施工实验的阻碍因素,导致学生重设计轻施工。而事实上,园林工程是园林设计的进一步延伸,是将设计真正落实到地面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中能够发现设计中的一些不合理设想。为了确保设计具有可操作性,需掌握园林工程的原理,并根据原理进行设计。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学生成长。例如学生在面临施工时,会遇到园路铺装经常需要维修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都是因为在设计时没有站在施工的角度考虑问题所致。因此,工程和设计是2项相辅相成尧紧密相连的工作,项目要想顺利完成2项工作缺一不可。

2.3实践课程零散

目前的教学模式下,课程一般在完成一个章节的理论课程后,进行针对于知识点的实践课程。虽然分散的实践课程有利于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及时对接,但实际施工是一套整体的施工过程,对于每一项工程的先后顺序尧配合的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因而很难形成完整的设计施工环节,导致学生的记忆不够深刻,对设计施工缺乏一个整体的概念。

2.4实践教学条件落后

目前,园林专业的实验室只有绘图室和模型室2间教室,承担了园林专业所有学生的绘图以及模型制作的工作。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园林专业来说,2个实验室明显不够,导致园林工程的实践课程很难开展。

3园林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3.1构建新型实践模式构建渐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即以课程为主体的实验尧实习尧实践教学体系,分阶段尧分层次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实际操作能力为重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一步强化此种实践教学模式,致力于打造适合学生尧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突破以往单纯工程施工图绘制的模式,继之从野设计要施工冶入手,培养学生的设计表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给定一个具体的园林项目,要求学生首先进行场地方案规划设计,然后针对自己的设计给出一套工程施工图纸,继而制作出模型,再进行实际施工。对实践内容及课时进行重新分配,将园林工程课程教学调整为总学时48学时,包括理论课程24学时尧实践课程24学时,课程设计实习2周。实践课程已成为园林工程课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

3.2增加集中的实践教学

根据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各个培养阶段,增加集中式实习。让学生理顺各章节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加大园林工程各项施工知识点整合的力度,实现一套完整的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及过程知识点的构建。通过模型制作完成园林工程中重点知识的串联统一。具体实施中选取石河子市景观河某处作为设计对象,其面积为67500m2(450m伊150m),位于北三路尧北四路尧东二路尧东三路之间,设计要求场地内必须有水景,考虑满足良好的交通及景观视线。首先,以湿润的沙土作为基本材料,让学生进行初步设计。在要求的面积内堆造地形,注意控制地形变化,山体尧水体形态的美观及实际体量等问题。其次,在已完成的沙土模型中安排道路,注意道路应尽量串联各个景点,安排好主路和各支路的位置及宽度的关系。最后,通过网格法将沙土模型的地形绘制在图纸上完成竖向设计,然后完成园路设计尧照明设计尧喷灌设计尧水景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点。学生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地形的形成及变化,增强对园林设计方案的形象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于各种园林要素及工程原理的认知和深化理解。

3.3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对于实践教学的开展,硬件设施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开放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让优质的学习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使实验室发挥其重要作用。实验室采用开放管理的方式,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学习。同时,学生的课后实验尧课程设计和实习随时可在开放实验室中进行,开放实验室让学生的课堂课外实践更加自由尧便利,成为实践课程的一个重要硬件设施。同时,加大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对于校内来说,不断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在农学院试验站预留部分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的设计可以落实到地面上,进行基础的竖向设计,以及水景尧排水尧园路设计。另外,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对校园环境进行改善,积极研究各个场地的原有地形以及竖向设计。从原有的设计中吸取经验,学习场地处理的优势以及避免目前出现的弊端。对于校外实验,与校外园林单位建立友好协作关系,让学生可以走近工作岗位,在实际施工中获取经验教训,避免在设计中过于天马行空,不考虑实际情况。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是沟通社会和学校的纽带,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3.4优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

完善的考核机制能够有效地反映教学效果。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教学过程十分重要,但对于实践结果的考核也不容忽视。在课程考核整体分值中,实践成绩占30%,其中独立探究占15%,考察学生在实践中实际探究问题尧评估尧依据信息做出决定的能力;合作交流占20%,考察学生与他人的信息交换尧合作交流能力,旨在实践中鼓励学生阐述设计理念并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实践操作能力占50%,从设计的合理性尧功能性尧准确性尧创新性出发,考察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此外情感与态度占15%,考察学生在团队中与他人的情感合作能力。

4结语

对于园林工程实践教学的探究,旨在寻求一种更接近实际尧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让园林工程的教学始终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让学生提前参与园林施工,既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知,也丰富了实践经历,从而增强毕业后就业的竞争力,使学生具有更加全面综合的实践应用能力。

5参考文献

[1]杨贤均,危兆安.野风景园林工程冶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5(3)院202-203.

[2]鲁敏,王胜永,李成.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及教学体系的研究院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5)院529-533.

[3]卜卫东,朱能武,冯光澍.园林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0(34)院619-620.

[4]郭晖,孙汝斌.浅谈园林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院87-89.

[5]杨德威.园林工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林业教育,2007(5)院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