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责任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责任管理制度

篇1

内容提要: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新发展,给国际法带来了诸多挑战性问题。找到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助于解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有助于改善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有助于企业为人类创造更高的生存标准和更好的生活环境。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使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应势而行,企业社会责任守则也广泛推行。但守则中存在的某些主观性问题,不仅使其效力大打折扣,也使企业担负社会责任的行为成为一种“时尚秀”,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认证更令人生疑。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化国际认证国际法律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是企业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产物。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企业社会责任”一词的出现到20世纪60年代关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明晰辩论,从70年代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和范围的界定到80年代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1]从9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的守则化到目前正在推进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化,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演变,更表明了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态度:由企业推动的经济增长固然重要,但人类的生存标准、生活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等也决不可懈怠。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新发展,呼唤相应有效和实事求是的国际法律文件,以敦促企业遵行相应的国际标准,尊重和维护相关主体的利益和权益,促进国际经济的良性发展,推动国际社会的和谐进步。但由于“企业公民”的身份以及各国家在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治制度以及法律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不仅需要协调好国际政治、国际经济等方面的关系,更需要关注并解决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给国际法带来的种种挑战。

一、企业经济活动的信任危机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成败得失

(一)企业经济活动面临的信任危机

企业是社会微观经济活动的“细胞”,也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细胞”。关于企业的性质和本质,尽管在理论上存在着不同主张,[2]但都不能否认,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尝试建立并谋求发展的最根本动机。为此,企业需要从事相应的经济活动,并通过这些经济活动达到其运营目标,实现其经济功能。[3]然而,伴随其经济活动的还有些“副产品”,劳工问题、环境问题、消费者权益问题等表现得最为突出。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追求达成其经济功能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使其不仅面临着自身经济活动的信任危机,[5]更面临着自身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危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应势而行,并在世界范围内扩展、蔓延。

(二)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成败得失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情况下,其矛头主要指向跨国企业经营和扩张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它强调在市场体制下,跨国企业除了为股东追求利益外,也应该考虑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并且要求,跨国企业在贸易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该担负与此相关的劳工、环境、消费者等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

尽管存在着上述难题,但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作用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在国际范围内大有普及之势。这不仅表现在企业社会责任守则的制定和广泛推行方面,更表现在国际贸易中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证问题上。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固然重要,但企业社会责任守则的制定、执行或认证,似乎已成为企业有效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企业社会责任守则的效力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认证

(一)企业社会责任守则及其效力

企业社会责任守则是企业向公众展示其担负相应社会责任的内容要求和具体承诺,目前尽管林林总总,但其功能和作用一般都包括两方面:其一,应对企业经济活动面临的信任危机;其二,明晰企业经济活动的道德底线。

(二)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证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与国际贸易或者说国际产品订单挂上了钩,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证正变得炙手可热。但在认证中,必须弄清楚以下问题:

第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有限性。当前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普遍意义上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推动下由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普及而来的。但无论如何演变,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着重于“与企业利益相关”的问题,应该强调与企业运营和转贴于发展相关性的社会问题。任意扩大企业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的范围,会给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任意缩小企业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可能会使之流于形式,并对相关利益者的权利和利益造成本不该有的损害。

第二,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国际性。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被推行适用的社会责任守则各种各样,这些守则,都称其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但是,由于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所执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守则不一致,对于同时接受不同企业订单的某一特定企业来说,该以哪个守则为准?又该如何协调这些守则之间的关系?几乎所有的企业社会责任守则都要求企业遵行相关国际条约所列的原则,但基于企业非国际(公)法主体的理论和事实,企业如何直接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在上述问题还不能解决以前,这些守则或“标准”的“国际性”,显然让人质疑。因此说,当前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应该仅仅是民间意义上的“国际标准”,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仅仅是商业伙伴之间的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问题。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化与国际法面临的挑战性问题

当今更加相互依赖的全球社会,不仅赋予了我们一种新的伦理观念,而且也赋予了我们制定新的法律和政策的物质基础,[10]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国际标准化过程充满希望。然而,我们在“享受乐观”的同时,更要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化给国际法带来的严峻挑战。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是否具有国际法的法律性质?

国际法是适用于国际社会的法律,是名符其实的法。[11]它所建立的不是一种以统治权为基础的法律秩序,而是一种以国际社会的者“平等协作”为条件的法律体系,因此,国际法常常被认为基本上是一种弱法(weaklaw)。这恰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际法最本质的属性和特征。[12]

现有企业社会责任守则的内容,均建立在国内法和国际法相关规定和原则的基础上,而且从形式上看,均是较为确定的规范或者规则。尽管其中存在诸多的主观性,但为了应对商业竞争压力,为了迎合地方政府的要求,对于接受相应守则的企业来说,该守则就应该具有某种程度的法律性质的拘束力。

(二)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下,企业能否成为国际(公)法的主体?

法律主体关系到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问题。就当前看来,国际法的主体一般指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或者正常主体,能够直接享有国际法赋予的权利,也能够直接承担国际法所要求的义务。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国际法的派生主体,其在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是由国家让渡的。在现有的国际法理论中,企业还不被认为是国际(公)法的主体(但它是国际经济法的主体,更是国内法的主体),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除了包含相关的国内法律、法规外,主要地涉及国际人权法律文件、国际环境标准等,但基于企业非国际法主体的理论和事实,为有效解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企业能否直接承担相应的国际法律义务?

这里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效力相关的可诉性问题。毋庸置疑,企业为了管理和运营需要,必然会设定一系列的在其管理之下的规章制度,并且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尊重并实施这些规章制度的强制性方法。但如果企业由此违反了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相关规定或者要求,并因此侵害了劳工权益、环境利益或者消费者权益,该国际标准能否作为对企业侵权行为提讼的法律依据?在诉讼中又如何协调国际法、国内法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之间的效力关系?诸如此类问题,都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

篇2

关键词: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监狱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趋势加强,并影响着监狱企业管理状况;同时,适应企业改制需要,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内控制度、预算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发生创新变化。而在现代信息化大环境下,监狱企业要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关注信息化建设和进行制度创新。

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与制度创新关系

1.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制约着制度建设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其工作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对制度建设起到一定作用。随着监狱体制改革的深入,监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财务活动的方方面面,这需要健全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来支撑财务管理工作发挥其职能,但是,现阶段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整体水平仍旧相对落后,如监狱企业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核算水平、市场分析能力等不能适应监狱企业发展要求,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仍主要采用传统模式,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模式并未推广应用。在其影响下,企业的财务观念得不到更新,进而影响了财务管理制度创新;如监狱企业财务管理缺乏信息收集、并未实现网络化、公开化信息管理,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无法真正落实。

2.监狱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

从监狱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来看,成本管理理念缺失,基本的预算制度、成本管理制度、报表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并不健全,这造成监狱企业财务管理相对独立性不强,管理层结构不清晰,工作职责模糊,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工作。

3.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与制度建设的支撑条件不足

充实的资金、物资保障是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监狱企业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是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且社会责任高于经济责任,因此,现阶段监狱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但是,由于国家款项数量限制,很难满足监狱企业发展需要,这就直接影响了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二、提升监狱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措施

1.提升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一方面,加强监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监狱企业的特殊性要求监狱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加强日常性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并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其一,加强成本管理与应收账款管理。监狱企业要将重点放在成本控制上,通过对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原材料购置费用、人工费、业务招待费、出差费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控制,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监狱企业要明确应收账款余额,对应收账款进行计划管理;实行账款责任管理制度,将每笔账款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人身上,实现账款与责任相统一;全面评估客户的信用度,确定赊销规模;建立合同,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会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推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有效地拨款制度,以刺激资金运转,保证资金安全。其二,全面使用信息化技术。对财务管理进行信息技术创新,实现财务管理全部事项的联合管理,以一个软件实现对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统一化管理,或采用相互连接可转化的多个软件进行统一化管理。其三,建立统一化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从资金、技术上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并规范会计核算、预算编制、结算等财务管理工作,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严密监控资金流与信息流。另一方面,通过培训、教育,运用激励制度、绩效考核、监督制度等促使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新财务人员知识结构,使其深入了解监狱企业财务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其行为与社会服务相统一,促使财务人员提升其责任意识、职业道德,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2.加强监狱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

其一,建立全面预算-资金支付一体化管理制度。预算管理是监狱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监狱企业要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控制、管理监督、预算分析、预算偏差纠正等统一到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预算执行、管理、监督一体化,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核算相统一,并以等级审批制度对各种费用支出进行管控,以有效控制资金运行,避免产生各种风险。其二,推行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一体化管理制度。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将监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资金支付程序转化为会计核算的内容,减少重复工作;同时,将财务管理信息化与预算管理、制度管理、业绩考核等相结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作用,建立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其三,建立财务管理-业务管理一体化管理制度。监狱企业要将财务与业务紧密结合,实时反应企业业务运行情况,并根据业务发展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财务信息的透明化、准确性。同时,监狱企业继续强化财务分析,对财务报表及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对比监狱企业现阶段的财务状况与上一时期财务状况,对比同行业、同时期的相关指标,以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后期决策提供有效信息支持。其四,健全风险责任制。监狱企业的特殊性使其承担的经济风险较高,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必须遵循风险均衡原则,建立等级化的责任制度,并形成以会计师、财务管理者、基层财务员为主体的多层经营责任制,进而提升监狱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将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结语

在市场经济下,监狱企业不仅承担着社会责任,而且承担着经济责任,因此,其财务管理必须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以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监狱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与制度建设对监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通过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创新财务管理制度等方式,来提升财务管理质量,进而实现监狱企业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袁靖.当前形势下的监狱财务管理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01).

[2]沈玉萍.浅析监狱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0(09).

[3]孙美凤.监狱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8).

篇3

[关键词]新闻媒体;社会;责任

新闻媒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信息的有效平台,能够主导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塑造人民价值观,在人民的生活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因此,新闻媒体也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要重视自身的行为和言语,改善新闻媒体行为,端正盈利动机,加强产生正面积极的社会影响的意识。避免新闻媒体只看重经济利益,用低俗的行为和言语来吸引眼球,而忽略了社会责任感的现象。相反,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变换的需求,还要提高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一、提高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的意义

新闻媒体是联系党政和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故其权利的赋予来自于国家党政和社会不同阶级的群众,因此淡化民族和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媒体,背离了党政以及人民所需求的初衷和基本原则,更甚至危害了社会道德规范,为社会带来负面的不良影响。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是媒体的核心,是支撑媒体挺立的必要前提,所以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所有媒体中最有力的组织,树立和提高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只有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有利于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才有利于提高收视率和收听率,才有利于增加经济利益,才有利于主导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提高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的策略

随着电视、报刊、图书,尤其是网络等媒体对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新闻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是构成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闻媒体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行业管理中,要加大提高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的工作力度。避免为了吸引观众眼球或者增加经济利益,而提高收视率、收听率的同时淡化了自身应尽的社会责任。本文着重从从业人员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在报道时要本着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完善新闻媒体的管理制度,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1.从业人员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提高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在提高其社会责任感中至关重要,也是加强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任务之一。新闻媒体工作者,要以谦虚的态度和实际的行动,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要先学做人,再学做事,作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教育,通过自律与制度约束,来坚贞不渝的履行自己的义务与责任。在提升从业人员道德修养的同时,还要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大建立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优秀队伍的工作力度,为提高新闻媒体质量和社会责任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人为本,实事求是

新闻媒体在报道时要本着客观、用事实说话、反应事实全貌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评论公平、公正的原则,这是对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不论是在写稿时,还是在报道时都要实事求是,不要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而对事物片面描述和分析,更不要为了激发群众的反应,对真实的事物夸大其词,这样不仅违背了从业人员自身的道德规范,而且往往会给社会造成不良反响而适得其反。从业人员要做到要根据事实描写,而不是根据期望来描写,要保持新闻的真实性,要合理的选择传播资源,杜绝虚假信息和不实报道,这是新闻媒体最起码的社会责任。

3.完善新闻媒体的管理制度

新闻媒体提高社会责任除了需要从业人员自律以外,还需要有一定的管理约束制度,为此在提高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社会责任感的同时,要完善新闻媒体与社会互动的制度,加强媒体传播的内外监督,建立专家评阅和问责组织,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要从严查处。根据相关的政策建立健全的新闻媒体管理与责任追究制度,要对不实文稿、虚假报道、片面和夸大言辞的报道明确处罚措施,真正做到严惩不贷。

综上,虽然新闻媒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也不能脱离社会制度的大环境,更不能脱离党与政府和群众单独存在。因此,提高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不仅仅是这一行业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新闻媒体服务于国家和广大人民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与前提。新闻媒体只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逐渐成熟,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影响力。新闻媒体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新闻媒体自身行业行为和言语日益规范的前提下,新闻媒体一定可以担负起那份应尽的社会责任,可以在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风气的工作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恩平.增强社会责任感 提高媒体公信力[J].大兴安岭电视台.2009(8):96.

篇4

1.1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现状

1.1.1管理模式不完善

工商管理作为一种严格的管理模式,是在企业的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建立的,并符合基本的员工需要,满足道德规范,但是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员工都能对管理模式满意,管理模式也不可能只在乎员工的需求,企业的盈利情况也要考虑在内。员工如果不满意工作制度,那么就容易消极怠工,员工消极怠工肯定会为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管理者必须完善管理模式,才能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

1.1.2员工整体素质不高

实施管理制度不是只靠高层领导就可以顺利完成的,也需要员工积极配合,员工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企业的需求也是员工个人岗位的需求,企业在聘用人才时也应该格外注意这一点,员工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是重中之重,所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也是重中之重,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1.2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1.2.1可使企业工作顺利运行

企业发展基础就是正常运转,如果不能正常运转,那么企业也谈不上发展。企业是一个更大的团队,团队内部必须团结,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所以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企业应该将员工个人和企业的利益绑在一起,那么员工就会愿意为了企业而奉献。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也在这里显得十分清晰,有了管理模式,就可以将员工和企业绑定在一起,不过企业在举行招聘时就应该聘用和企业价值观一致的人才,保障员工能够不断学习和进步。

1.2.2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和企业之间产生的竞争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企业员工必须给予企业高度的配合,才能够让企业专心竞争,企业也更有竞争力。在从事每一份工作时,我们应该看到自己能力的提升,能够让自己不断提升的工作环境才是适合长久发展的工作环境。而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人们的工作热情也会非常饱满,企业环境也能够更加和谐。

2企业工商管理出现的问题和具体实施

2.1企业工商管理出现的问题

如果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经济利益只是眼前的事物,更长远的事物是社会责任,一个社会责任的企业才会被社会认同,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不仅是企业要转变价值观,员工也应该转变价值观,将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让企业经济模式能够向绿色环保型发展。如果企业的发展足够良好,就应该为国家做贡献,因为企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企业得到成功之后,就应该回馈社会,一个能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真正的有着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才能让员工和社会都接纳,才能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2.2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实施与运用

2.2.1管理制度的完善

建立管理制度就要以员工的需求为基础,企业的盈利则要放到后面来考虑。每一个企业想要正常运作,都需要合理的管理制度来进行辅助。但是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没那么简单,往往在管理制度已经建立完成之后,实施的过程中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常常让人始料未及。所以管理者必须及时处理这些产生的问题,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让员工相信企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2.2.2企业的未来发展

企业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那么首先就必须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目标对于企业的激励作用是非常大的,而工商管理就是帮助企业规划未来,让企业能够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同时也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让企业能够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降低企业的发展风险,让企业不仅能够长远发展,还能稳步提高。

3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

3.1完善管理机制培养管理人员创新能力

对于企业的全面发展而言,管理机制的存在就像是企业的躯干,有了躯干企业才能立地起来,才能站得又稳又直。而管理制度主要其实就是3个方面,责、利、权。公司应该建立奖罚机制,约束员工的行为规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奖罚机制能够激励员工更加积极地工作,也能够更加合法地保障员工的权益。从更深层次意义上来讲,可以让员工在工作上更有积极性,还对员工的合法权益有了保障。但是管理制度的制定并不是说说而已这么简单,真正实施起来,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过这也是完善管理制度的必要性。有部分员工虽然工作积极,但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那么就会导致员工产生心理落差。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就能有效改善这种情况,并且在这同时,管理制度还会对企业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管,规范员工行为,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员工能够100%为企业付出。

3.2确定合适的经营模式

现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工商管理的可适用平台越来越多,很多企业因为成立的时间太短,总是找不到正确的发展方向,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对一些资深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学习,再根据自身的情况,找到合适的经营模式。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依赖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也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客户和开发商和制造商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经营,那么就必须通过物流进行管理,大幅度降低企业的制作成本,资金运转也会更加流通,能够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3明确价值观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文化中透露的其实就是企业的价值观,而企业的价值观和人的价值观一样,对企业的影响是长久的。往往资深企业都能找到自身的方向,建立了成功的企业价值体系,但是如果不去在意企业的价值观,又或是企业的价值观错误,那么企业的经营活动会受到很大的阻碍。但是企业的价值观并不是说只需要企业领导认同,而是要每一个员工都认同,只有价值观一致,员工才会愿意为企业付出100%的努力。

4结束语

工商管理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而企业如果想要转型,就更加需要工商管理的存在。工商管理能够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也能够保障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企业应该积极招收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有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企业就能够更顺利地发展,能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陶.分析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现代经济信息,2017(21):99.

[2]张伟.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财会学习,2017(06):194.

篇5

[关键词]医药经营企业;药品召回;用药安全

[DOI]10.13939/ki.zgsc.2015.41.108

近年来,药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人们越来越关注药品安全问题。我国为此制定了《药品召回管理办法》,这对药品生产企业开展药品召回工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与此同时,作为药品流通主要渠道的医药经营企业应该制定有效的药品召回管理制度,积极配合药品生产企业,及时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这对提高药品质量、规范医药市场秩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 医药经营企业药品召回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经营企业药品召回制度不健全

医药经营企业在药品召回环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说药品生产企业是责任主体,政府部门是监管主体的话,那么医药经营企业则是连接责任主体与监管主体的桥梁。没有医药经营企业的辅助,药品生产企业是不可能自主完成药品召回工作的。[1]然而,近年来医药经营企业的数量多而杂,大多数医药经营企业都没有一个系统的药品召回管理制度,2015年出版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对医药经营企业具有明确的规定,要求企业应制定合理的药品召管理,以配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生产企业完成药品召回工作。因此,为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医药经营企业应规范药品召回管理,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药品召回管理制度。

1.2 经营企业药品购销记录不完整

药品召回是指生产企业以书面形式将药品召回信息发函通知采购部,按照规定的程序收回已上市销售的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2]目前,我国药品流通渠道比较混乱,对于已销售的药品,大多数的医药经营企业没有建立甚至保存详实、完整的药品购销记录,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一旦流入到市场,经营企业很难保证药品的销售流向,没有行而有效的可追溯性措施,这将会给药品生产企业开展药品召回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1.3 经营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

生产企业一旦发生药品召回现象,不仅对生产企业的形象、声誉、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进而遭到公众的质疑以及社会舆论的谴责,而且医药经营企业也会为此付出巨大的经济损失,并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3]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医药经营企业往往在得到药品召回信息后,如果没有监管部门的强制责令,很少选择主动的召回。再而言之,《药品召回管理办法》中只对药品生产企业没有履行药品召回义务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了阐述,并没有明确地指出医药经营企业也需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医药经营企业常常钻着法律的漏洞,抱着侥幸的心理,缺乏药品召回的责任感,没有尽到应有的义务,使药品召回工作难以顺利进行,致使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长期流通于市场,危害公众健康。

2 医药经营企业药品召回管理的应对措施

2.1 提高对药品召回的认识,建立完善的药品召回制度

医药经营企业要想在医药市场处于不败之地,必须从自身做起,认识到药品召回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药品召回制度。一个完善的药品召回制度是建立在健全的药品召回操作规程基础之上的,它是保证医药经营企业顺利进行药品召回工作的有力依据。因此,医药经营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药品召回操作规程,具体流程如下:

首先,医药经营企业的采购部接到供应商的召回通知后,将召回通知的原件移至备案的同时应立即将召回通知转交给质量管理部门,与此同时质量管理员要制定“停止销售通知单”,经质量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公示。

其次,质量管理员应将涉及的药品在电脑系统中锁存。销售部门根据“停止销售通知单”,将相关品种的销售流程向告知销售人员并由其办理退货手续。

再次,质量管理部门根据药品召回情况填写相关记录,验收人员对销售人员所收的货品进行验收。

最后,由采购部门将召回情况通知供应商,并办理相关手续。

由此可见,医药经营企业只有制定严格的药品召回操作规程,以完善药品召回制度,才能更好地协助药品生产企业完成药品召回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公众健康的危害。[4]

2.2 完善经营企业药品购销记录

药品是一种不等同于其他产品的特殊商品,具有两面性。在药品召回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严格的监管,生产企业主动的召回,医药经营企业积极的配合。医药经营企业在药品采购直至销售的环节中可以借助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在库和出库药品的供货商、品名、数量、流向等进行记录并建立翔实、完整的档案。对召回药品的处理应当做好药品召回记录,召回记录至少保存5年。如果出现药品召回,医药经营企业可以迅速查找,及时向生产企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反馈药品召回有关信息。完善企业药品购销记录不但可以辅助生产企业药品召回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可以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维护企业信誉和其他产品的质量。

2.3 加强经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诚信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医药经营企业应该秉着对公众用药安全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的内容要求尽应尽之责,《药品召回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经营企业一旦发现其经营、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或者使用该药品,及时传达、反馈药品召回信息,控制和收回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同时通知药品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2]。与此同时,政府也可以适当地对医药经营企业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充分发挥法律的效力,以提高医药经营企业的执行力,增加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在药品召回过程中,医药经营企业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它是药品生产企业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枢纽,三者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缺一不可。药品召回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不仅关乎医药经营企业是否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而且也关乎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因此,为了药品召回工作的顺利进行、医药市场更加规范化以及人民群众的健康得到可靠的保障,医药经营企业应该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药品召回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保证药品质量,实现人体用药安全的目的[5]。

参考文献:

[1]王远芳.构建中国特色药品召回制度[J].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18-21.

[2]药品召回管理办法[S].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29号,2007.

[3]梅笑风,孙利华.从强生公司药品召回事件看我国药品召回制度存在的问题[J].今日药学.2011,21(5):317-320.

篇6

作者:陈欣 单位: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非公众金融机构的急速发展扩张,适应了当前市场经济的需求,但因时间过短、机制监管缺失、人员专业性不强、投资风险意识差等因素,致使非公众金融机构隐含了巨大的行业风险。具体表现如下:(一)从业人员专业性不强非公众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往往是从各个行业刚刚转入金融行业,往往依照工商企业的运作规律运行非公众金融机构,所以普遍从业人员的专业型不强。特别是非公众金融机构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往往可能就是房产开发商式的建筑包工头、煤老板等,对于非公众金融机构运行规律不是很清楚,大部分只看到了巨大的信贷利息收入,很少关心企业巨大的财务风险,还有很多人仍然按照民间借贷的方式在进行非法的运作。比如债务人无法支付高额信贷利息,采用威胁、人身攻击等非法手段,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非公众金融机构的职员队伍不稳定,很多人只是觉得有力可图,从其他行业转入的,比如家电业务员就认为金融业务和家电业务一样,就进来做信贷业务了。同时大型的国有公众金融机构因待遇高、福利好、工作稳定、风险运作较好,致使很少有员工跳槽进入非公众金融机构,也是非公众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专业性不强的原因之一。

管理制度不完善非公众金融机构是在我国金融环境放开的前提下,私营资本按市场经济规律发展进入的结果。对于大部分公众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地方商业银行而言,有很多大型的国有商业银行持股,往往可以照搬国有金融机构的管理制度,基本上带有半官方背景,稳健推进金融业务,加强金融管理制度的执行。然而,非公众金融机构的发展在本轮急速扩张前就存在先天性制度设计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边摸索边干的类型。经过本轮的急速扩张,在巨大的市场利益的驱使下,经营者往往只关心未来的收益,更少有人等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修炼了。超范围经营现象普遍非公众金融机构的发展要符合国家的金融法律法规,不得超范围经营。但事实是很多投资者设立非公众金融机构的初衷是先期取得进入金融行业的资格,拿到出生证,抱着侥幸心理,仍然在进行着民间借贷的信贷业务。比如,小额贷款公司只能以注册资本金进行放贷,一旦用完,只能定向从企业进行借贷或让股东追加投资,然后转放贷。但很多小额贷款公司仍然设法吸收居民存款进行放贷。典当行、信用担保公司、财务公司等无异于都在做着“挂羊头卖狗肉”的实质,变相放贷的超范围经营现象普遍。投资风险意识较差在巨大的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条件下,非公众金融机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以资本的逐利性进行信贷无可争议,一方面是实体经济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对于非公众金融机构而言是市场前景广阔,市场形势大好,所以非公众金融机构的投资收益还是很高的。但高收益就有高风险,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普遍投资风向较差,专业知识的匮乏、投资专业性不强,致使非公众金融机构在进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巨大的风险。

加大金融人才培养力度,强化进修学习,引入流通机制建议金融学校和高等院校要根据市场变化加大金融后备人才的培养,做好梯队建设,以实践教学为主,从快从严培养金融人才。对于现有非公众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要强化政策性引导,强化进修学习,可以由金融主管部门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开设金融相关课程,由非公众金融机构自主派员学习,颁发结业证书,强化实践操作和理论前沿;也可以由非公众金融机构和高等学校联系开设进修班,或定向在职培养金融人才;也可以由非公众金融机构出台激励政策让员工主动参加各种培训学习;还可以由金融主管部门牵头,让非公众金融机构主动派员到大型公众金融机构进行挂职锻炼和业务学习,管理制度学习等。同时建议引进金融人才流通机制,让公众金融机构和非公众金融机构在市场中竞争,减少人才流通的障碍,促进市场人才竞争。完善管理制度非公众金融机构可以和专业金融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也可以和金融主管部门合作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也可以和金融高校和管理专家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完善机制;还可以和大型的国有商业银行或外资商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对本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金融主管部门明确职责,加强协调监管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实行的是分业监管模式:银监会统一监管全国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证监会对全国证券、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管;保监会统一监管全国保险市场。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要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监管体制的要求,建议金融办承担主要监管责任。[1]各级地方政府要划分好各自部门职责,明确各自的任务,履行自身的监管职责,对非公众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投资信贷业务的售后、内部管理制度都要加强监管,这也是服务中小微型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促使非公众金融机构在各自范围内经营各自业务,整理整顿金融市场秩序是金融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明确市场定位,加强自律管理,强化风险控制非公众金融机构不要想着做大企业、大银行,要沉下身来为小企业服务,重点定位为贷款零售业务。如小贷公司就应成为信贷市场的零售商,与商业银行错位竞争是小贷公司的生存之道。非公众金融机构要认清自身历史使命,明确自身市场定位,制定企业长远规划,勿仅仅以企业的商业利益为出发点,更应从社会责任,国家政策角度,服务社会,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减少超范围经营,扰乱金融秩序的现象,接受金融监管部门的管理。非公众金融机构还应加强行业自律管理,以自身的良好形象、纪律争取发展的空间。建议成立相应的民间协会,统筹学习相关的文件和精神,加强自我约束能力建设。非公众金融机构要系统学习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投资风险控制,建立严格的内部流程控制,制度控制和风险管控,减少投资业务的盲目性,提高风险投资意识。

篇7

Abstract: Some Chinese enterprises bought or want to buy enterpris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whe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inland. The successful merger will be conducive for China to be the member of developed economic map. But the successful merger is difficul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merger and propose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ly.

关键词:发达国家;并购;社会责任

Key words: developed country;merge;social responsibility

中图分类号:F2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095-02

0引言

2003年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美国IBM电脑事业部,2010年吉利汽车收购瑞典沃尔沃,越来越多的中国资本开始进军西方发达国家。然而在风光背后,我们应该看到更多不能算作成功甚至是失败的并购案例,例如海尔收购美泰、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均告败北。联想与IBM电脑之间的企业文化仍在融合,吉利与沃尔沃在经营理念上还有很大的分歧等等,这些都说明中国企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顺风顺水。

1中国企业在并购时具有的优势

1.1 资金雄厚,融资能力强2009年美国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为106882亿美元,利润总额为989亿美元;而同期的中国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为36805亿美元(汇率按1美元=7.0696人民币,下同),净利润为1706亿美元,超出美国500强企业净利润717亿美元。2010年,中国大陆企业进入财富排行榜500强的企业增至43家,营业额已为1,843,5亿美元。

雄厚的资本力量让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市场中有了足够的话语权,中化集团以8.75亿美元现金收购英国Emerald能源公司,交易溢价11%;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收购瑞典沃尔沃等都说明中国企业已经具有了国际收购的能力。

1.2 市场潜力大,吸引力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着13亿的人口,庞大的消费市场吸引着诸多企业进入中国。为了避免贸易壁垒,许多外国企业选择了被中国企业并购以更加容易地进入中国市场。广东美的集团出资2000万美元购买了日本三洋电器公司(Sanyo Electric)的微波炉业务,并将这部分业务的相关工作人员和设备转移到了公司的中国生产基地。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沃尔沃和吉利的合作,当然这个效果到现在还没有体现出来。

2中国企业在并购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存在的难点

2.1 并购企业中国企偏多,西方国家企业颇有顾虑目前有能力去并购外国企业的中国企业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日益壮大的中国民营企业,这类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不大,并购成功的案例也往往是这类。例如刚刚成功的吉利并购沃尔沃。另一种是有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由于政治体制的原因,许多具有垄断价值的企业往往具有很强的国有性质,例如能源、金融等企业。这类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被政府主导,甚至企业的高管均由政府任命,许多国外政府担心自己国家的企业被并购以后,能源和经济命脉被人钳制,于是设置了诸多并购障碍。例如2006年中海油收购美国石油公司尤尼科,就是因为华盛顿的政治反对而撤消并购;刚刚宣告失败的中铝并购澳大利亚力拓案,原因也是如此。

2.2 企业文化以及落后的管理制度制约并购成功在19世纪以前,中国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生活用品基本能自给自足的小商品社会。直到20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大陆才出现具有现代公司制度的企业。但是在进入市场经济初期,许多做大做强的企业经常是有一个强人来支撑。企业管理不正规,制度不健全,常凭老总的一句话就扩大生产或并购。部分国有企业又常常具有大锅饭的弊端,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影响企业的经营。

西方发达国家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科技大幅进步,产品大量生产,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国际化的商业社会。企业动辄上百年的历史,能够在历次经济危机中生存下来,早已形成了完备的企业管理制度,形成了一种以制度来约束行为的企业管理机制,而不是依靠庞大的政府支持和企业强人的魄力和影响来管理企业。

因此相对于西方企业,中国企业文化处于劣势地位。并购方的企业文化较为弱势,而被并购方的企业文化更为强势,这种情况下弱势文化能够成功推行的案例不多。

2.3 中国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名声不佳中国的企业大部分处于跃进阶段,在经营方面往往只顾盈利,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员工职业健康和人身安全以及社区建设等方面,没有外国企业完善完备。部分企业资源粗放型管理,加上个别地方政府经济挂帅论严重,形成了高能源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职业病和工伤发生率均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之上。

在并购时,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不愿意与中国这些名声不佳的企业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中国企业成功并购西方国家企业的步伐。例如吉利汽车和沃尔沃在产品的安全环保上就有很大分歧。

3中国企业并购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对策

3.1 淡化企业的政府背景,避免急于求成在并购国外企业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分期分批并购,或者不要单独并购,尽量联合其他国家的企业联合并购,避免给人一种并购后绝对控股的想象空间,从而引起西方发达国家的猜疑和反感。中石油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和荷兰皇家壳牌子公司澳洲壳牌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在2009年与澳大利亚Arrow能源有限公司达成收购协议,以35亿澳元收购Arrow公司100%的股权,这一成功案例就运用了这一点。

3.2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促进文化融合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相当成熟和强势,在被相对企业文化比较弱势的中国企业并购时,无疑是心中最大的纠结,从而在心理上不愿意接受。而中国企业在并购发达国家企业以后,又不愿意失掉自己的文化,两者在制度和文化上的差异,经常使并购功败垂成。

毋庸讳言,部分国有企业的机关臃肿、低效率和部分民营企业老总的一言堂,是管理企业的弊病。所以,为了能够与国际企业接轨,中国企业必须要充分学习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规则,充分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提升自身的管理和企业文化,融合被并购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和文化上,能让被并购企业看到希望和欣欣向荣,从而打消自己的文化被消融的顾虑,扫清并购企业的文化障碍。

3.3 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这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西方各跨国公司,都要制定和执行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以及社会责任的守则分认证,以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美国的英特尔公司,就是典型的一例。其提出的企业公民三原则“以诚信、透明的方式进行商业运作;着力于我们的社区;运用科技提升大众生活水平”,在公司成立的近40年中始终被遵循,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履行企业公民责任,涉及教育、慈善、道德和环境事业等多个领域,从而获得了全世界的赞誉。

国内企业应该在保证盈利之余,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大力开展保护环境、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以及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活动。例如投资建设污水、废气处理设施,积极为灾区或贫困地区捐款,建设公司驻地社区等,以提高自身的名声,从而在国际并购中增加品牌价值。

4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在数十年的快速发展历程中,已经具备了并购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实力。如果中国企业能克服企业文化薄弱、社会责任感不强以及公司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缺点,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责任感,采取联合并购方式,并购发达国家企业,实业强国的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参考文献:

[1]2010年500强名单《财富》.

篇8

【关键词】物流上市公司 社会责任 建议措施

物流业作为我国的战略性发展产业,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人口就业、吸收社会闲散资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其背后的问题诸如碳排放量增大、服务质量下降、客户满意度降低、员工作业安全漠视、公益事业缺乏等也逐渐显现,从问题的根源出发则集中表现为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和漠视。

一、物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

(一)对股东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股东是企业的投资者和内部公众,可以说企业最根本的社会职责就是对股东的社会责任,企业应为股东提供较高的利润,确保股东在企业中的利益,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对于企业来说,建立良好的股东关系,努力承担好对股东的经济、社会、法律等方面的责任,对于吸引投资,扩大企业资源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的物流上市公司没有系统和定期的将企业的经营状况告知股东,也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能主动自觉接受股东对企业的监督,从而不能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因此,没有很好地对股东履行社会责任,从而导致股东利益受损。

(二)对员工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进入世纪后,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对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越来越大。

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人力资本。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公司看作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集合。因此,为了保障公司员工的利益,而且也为了促进公司的永续发展,各个国家无一例外地将企业对雇员的责任列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项主要内容。这种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对本企业的员工的福利、安全、教育培训等方而要承担多方面的义务。

但是现阶段来看,我国物流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不尽如人意,比如没有健全和完善的劳动保护制度,员工环境和工资待遇相比国外来看较差,最重要的就是对员工安全不能保证,时常有爆破案伤害员工生命安全,对员工安全培训的信息披露也不充分,员工是企业社会责任所考虑的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对员工权益的保障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

(三)对供应商和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企业能否获得利润、增加股东财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销售收入,也就是消费者的偏好上,在买方市场下尤其如此。此外,如果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令消费者满意,通常消费者会形成一种对公司产品或服务的较强的偏好。物流企业目前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履行也比较差,首先是货物不能及时送达、运输精确性较差、订货完成率情况较差、库存精确性差、物资在途毁损率高。

供应商关系也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物流企业应没有很好地尊重供应商的自。与供货方双方沟通交流不畅导致货物成本较高存在着盘剥压榨供应商利益的现象。偶尔与供应商发生争执,没有一个良好的标准解Q争端。

(四)对政府的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从经济方面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运用经济、法律等政策和手段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并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调解不同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劳动者之间以及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物流企业不能严格执行政府的政策和相关活动,导致政府无法保证公共收益的实现。

(五)对环境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随着物流业地位的日益提升和物流市场份额的日益扩大,其对资源、能源消耗的进一步加剧和对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日益加重以及居民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巨大压力等都使得高能耗、低产出的传统物流运作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企业在创造财富同时带来的产品质量、生产安全、环境污染等负外部性问题,企业该不该为此承担责任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备受关注。

二、履行物流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

(一)明确物流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提高物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

首先,要认清企业具体的责任,然后有计划、有目标进行实施。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并且进行指标量化,以防流于走形式,同时也有助于物流企业的长远发展。我国物流企业提高社会责任的意识也可以通过几个方式进行,借助于网络和电视的媒介进行宣传;其次也可以通过公开评选物流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和年度报告,从而选出优异的物流上市公司作为标杆;最后,也可以完善物流企业内部的激励和奖惩机制。

(二)落实物流企业整个供应链环节上的社会责任

在物流企业各个环节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落实各环节的企业社会责任。物流活动从采购、运输、仓储、装卸、包装等各个环节应该进行统一规划和制定一套合理的方案,从而保证各个环节之间能够协调合作,这样才能保证对与物流企业相关的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较好的履行。

(三)加快制定相关标准和管理制度

篇9

责任的概念

对于责任,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第一,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如职责、岗位责任、应尽责任等;第二,指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根据唐渊在《责任决定一切》里的阐述,责任包含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责任意识、责任能力、责任行为、责任制度和责任成果。从实践层面看,责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一个从意识形成到行为落实的过程。总之,责任规定了我们应该做与不应该做的事情。

责任的分类

在现实生活中,尽管人们都知道承担责任意义重大,但仍有一些人不知责、不履责、不尽责、不负责,导致社会出现种种不和谐的现象。而要更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了解每个人都有哪些责任,即责任的类型,然后对症下药,促使人们知责、履责、尽责、负责。从责任的行为过程来看,可分为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个人或组织对社会应尽的责任。社会责任既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必要条件,又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具体讲,社会责任包括组织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组织责任是组织根据集体、区域发展的需要制定、部署以及督查落实的工作任务。这里面包含两方面内容:一个是政治责任,就是党委、政府制定的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并推动其实施的规定以及没有履行好责任时应承受制裁和谴责,体现的是决策责任、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另一个是岗位责任,就是按岗位职责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过失范围。从中可以看出,履行好组织责任是客观需要,是社会稳定发展需要。法律责任一般意义上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还指人们遵守法律和维护法律权威的义务。我们要正确认识法律的意义,严格按照法律办事,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共同构建和谐社会。道德责任是指有高度思考能力的个体及群体应当对自然及社会等履行的遵守道德及维护道德的责任。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因此必须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自觉遵守和履行对社会、国家和他人所应负的道德责任。

家庭责任。具体讲,家庭责任可分为对老人的赡养责任、对子女的教育责任和对自己的健康责任。一是赡养老人的责任。“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在各种美德中居第一位,就是说老人的事情要首先考虑,要做好。每个家庭条件有所不同,但对待老人的孝心应该一样,首先要把老人的事情做好,赡养老人,关爱老人,让老人能安享晚年。二是教育孩子的责任。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要加强对孩子的科学教育,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善五个方面全面发展,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三是自己健康的责任。健康是工作和生活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去做更多的事情。健康包括身体的健康、思想的健康和发展的健康,身体健康是基础,思想健康是前提,发展健康是目标,要想多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就必须身体健康、思想健康、发展健康。

篇10

关键词:机械故障;交通事故;防范措施;保修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U4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5-0051-02

0引言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最近几年在道路交通事故当中由于汽车机械故障造成的事故从原先的10%现已上升为15%,现在,汽车使用数量在不断的增长,如果不加以控制,其将给社会和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是不可预测的。目前,由于汽车的机械原因造成的事故已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带有各种“疾病”的汽车不去修理正常运行的现象极为严重,这必须引起社会的重视。本文就简要谈一下汽车机械故障造成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范。

1汽车机械故障的起因

现在汽车的使用数量飞速增长,而汽车维修技术相对薄弱,修理人员也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保修的管理制度也是极为混乱;在汽车保修时由于修理人员的修理技术不成熟、不扎实,其操作不符合作业规范,造成很多不良后果,埋下隐患;有的车主自身的安全意识就不到位,不及时保养汽车,甚至不保养直接使用到报废。另外,在我国,汽车的超载、超速、超负荷运行现象极为严重,这些对汽车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都造成了威胁。我们必须从多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从一个方面入手问题是得不到良好解决的。

1.1汽车的维修技术薄弱、修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汽车使用一段时间,出现一些机械故障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现在维修人员维修技术有限,不能够诊断出汽车故障的根源,有的维修部门,出于对利益的需求,维修的也不够彻底,这些都会埋下很多安全隐患。另外在汽车保修时,操作不规范,例如在拆装、检查汽车时,拆下的螺丝、螺帽以及一些其他部件没有放到指定位置,安装时经常找不到,造成少装、错装、误装问题,甚至把不合乎安全规格的部件也装到了车上,这些问题造成的后果是很难想象的。

1.2车辆的使用频率过高、负荷过重

现在一些单位用车为了完成指标、提高业绩,只重视运输生产、任务指标,而忽视了汽车的保修和保养。单位领导对行车安全不够重视,行车司机自身的警惕性也不高,所以事故在不断发生。而对于出租车司机、个体运输户对车的爱惜意识也需要加强,他们知道人需要休息,却忽略了车,有的车是24小时作业,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却不给车进行定期保修,连续运营,直到出现制动失灵、传动轴脱离、轮胎爆裂问题为止。另外,现在二手车市场非常活跃,买回来的旧车之前机械存在什么故障问题,新的车主不是很清楚,但由于舍不得花钱,存在问题也将就使用,不进行修理,这也造成了在道路上行车出现机械故障。

1.3驾驶员缺乏责任感,对汽车的例行保养不到位

其实在汽车机械出现问题前大多有预兆,例如:由于转向拉杆球头销的活动空间松旷,造成转向迟钝;由于带吊耳钢板的弹簧断裂,导致车子摆头,在制动过程极为明显;还有一些问题像制动距离过长、跑偏、管路漏气、漏油等。驾驶员在思想上要足够重视,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并修理。

2汽车机械故障防范措施

2.1从自身做起、提高认识

现在单位用车和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加,所以不论单位领导以及车主、驾驶员都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完全克服侥幸心理,深入认识安全与生产、节约的关系。在时间上,不要把目光放得太浅,注重安全投资,保证长久安全;社会影响方面看,要把国家和人民全体利益放在首位,不要只顾个人利益,保证高度的安全责任感。所以,要用长远眼光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2.2坚持以预防为主,定期检查、保养

汽车中很多机件需要按规定定期进行更换;一些机件需定期进行检修,这些机件若没有定期定时进行查看、清洁、紧固、更换等维护工作,会有可能由于磨损造成事故。在汽车运行过程中,各个部件之间一定会发生冲击、震动、摩擦,造成一些磨损,技术状况将慢慢变差;很多机件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必须细心观察才能发现,所以,日常对车辆的检查必须天天小检,定期大检。

2.3保修管理制度的完善

对于汽车保修、质量检验、监督管理等工作应要求严格,切合实际安排各种保养以及大修的间隔里程。现在,对汽车的保修管理制度,都是强制实行的,因为有的司机为了节约钱,如不强制,就不会进行保修。同时要提高驾车人员的思想意识,加强修理人员的管理、教育,使汽车保修质量得到提高。对于单位的车辆较多,建议实行制度化管理,每周都要有车场日。对于私家车的车主也要自觉量身制订保修制度。

2.4充分了解所开车辆、做到心中有数

司机要对所开车辆的性能了解,当遇到危险是也要保持冷静,及时合理处理,这种情况对于熟悉的车辆会较好的应对,而对陌生的汽车,面对危险是经常会慌乱手脚,使险情进一步恶化。对于单位管理,人车固定,对于管理较容易,责任较易落实。

2.5旧车报废制度要加强

目前,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有一定数量是属于报废以及延缓报废汽车,这些车使用了多年,其车身损坏程度较为严重,其部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磨损、老化问题,其在路上行驶是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所以交警部门应查处这类汽车,车管部门也要严格配合,不能手软,对于一些检查不合格汽车必须强制报废。

3丰田皇冠轿车转向沉重实例

3.1故障现象

丰田皇冠轿车的转向沉重,需要用较大的力才可使车轮偏转。

3.2故障诊断

怀疑动力转向系统存在故障。先进行外观检查,没有漏油。并检查油面,其高度正常。在对油泵进行检查,在其输出端还有转向助力器的输入端都接上油压表,测量油压为3.5MPa,这说明其油压过低。把方向盘转到左和右的极限位置,进行油压测量,仍为3.5MPa,说明了安全阀、转向助力器、溢流阀都是正常的,所以故障发生在油泵的可能性比较大。把叶片泵拆开检查,看到叶片泵的滑片磨损严重。因为叶片的磨损,导致了油泵的泵油压力不够,助力效果减弱,引起了转向沉重。

在污染物(包括金属颗粒、纤维、砂粒、漆膜)进入高速运动的转子和配油盘间,导致摩擦副间油膜的破坏,造成了金属件的直接接触、粘结、烧伤,使得间隙、内泄漏变大,转向泵的助力减小,汽车转向沉重。这些污染物一般都是附着物,泵使用的前期容易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转子和配油盘间,导致其划伤和烧伤程度大小和时间和污染物性质有关,污染物越多越大造成的伤害越大,使泵失效加快。要改进系统油箱的加油过滤构造,建议使用自动变速液和抗磨液压油,这样可以防止在冬季出现转向加重的故障。

4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位用车和私家车的数量都在快速增大,我们要从自身意识做起,为了社会和谐,为了他人和自身的安全,必须提高思想认识,遵守交通规则,降低事故的出现。对于车辆我们要以预防为主,健全保养管理制度、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并合理安排保养和大修,厂家、配件厂、改装厂要以社会责任为重,不要利字当头,加强社会责任感。同时要执行旧车的报废制度,对于车辆使用的安全工作,需要多方单位和使用个人加强思想意识,并落实到实处,全面降低由于机械故障而造成的事故。

参考文献

[1] 卜昭海.汽车机械故障原因及防范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2).

[2] 赵劲林.简述汽车机械故障原因及防范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0).

[3] 张建友.结合实际,谈汽车机械故障[J].工程技术,2008,(1).

[4] 藏桂青.浅谈汽车机械故障产生的原因及防范[J].民营科技,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