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6: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篇1

新疆新源县实施农业标准化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实现农业标准化工作与经济发展互动共振的良好效应,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新源县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就开展此项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当地政府重视,确保农产品标准体系的顺利实施

农产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为了加大实施力度、加强领导和管理,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和农业、科技等部门的职能作用,为此,新源县成立了以分管领导副县长为组长的由农业技术推广站、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局、种子站、农机推广站、供销社相关人员组成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县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技术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技术工作组设在农业技术推广站。

二、围绕当地产业,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新源县大豆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是县里首批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该项目已于2007年7月顺利通过了国家标准委组织的考核验收。从2004年项目立项以来,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都制定出新源县大豆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示范区建设工作实行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正确引导、相关部门具体指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积极实施的农业标准化工作方针,按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分阶段、分步骤组织落实。实行乡镇、村队具体抓,相关部门进行业务和技术指导,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领导向,农户实行标准化种植、领导小组组织协调的发展模式。

通过项目标准化的实施管理,保证了大豆品种明显优化、单产和质量明显提高,全县大豆种植面积由2004年的10万亩发展到2006年的12万亩,种植面积增长了20%,示范区单产已由2003年的3600千克/公顷增长到2006年的4100千克/公顷,单产增长了13.9%,示范区农户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建立起了大豆从种植到产品加工的农产品标准体系。

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促进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新源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根据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建立起了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产品标准体系,为农民的实际操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民标准化种植的意识普遍增强,示范区农户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明显提高。

篇2

1.构建工作新机制。根据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需要,积极探索标准化体制调整的工作思路,加强制度设计和机制创新,保持标准化工作的连续性、协调性。

2.推动联席会议召开。认真履行政府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积极推动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的召开。探讨和研究本地区实施标准化战略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和决策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政策和方法,进而加强标准化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等方面的有效衔接。

3.搭建部门合作平台。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充分发挥各部门专业和管理优势,共同加强推动标准化工作,着力完善标准化工作横向联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4.努力推动政策文件的出台。积极关注政府对标准化工作的新部署和新要求,并主动向政府建议献策,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建设中去,让政府接纳标准化,关注标准化,支持标准化工作,推动政府对标准化工作政策措施的出台。

二、夯实基础,完善标准化工作的体系

5.抓好标准普查工作。为巩固消灭无标生产的成果,各县(市、区)要认真开展企业产品标准的普查建档工作,通过标准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实现标准化信息动态管理和实时信息交流,达到加强全市标准化业务信息内部管理,提高标准化工作效率。

6.强化标准化公共服务。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完善标准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服务工作,积极发挥标准化研究机构、各行业协会的作用,了解各地标准化工作的需求,及时提供标准化服务。

7.加强标准化队伍建设。加大标准化人员培训力度,开展互评互学活动,注重理论技能培训,培养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提升标准化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8.加强标准化宣传。充分利用“质量月”、“世界标准日”等重大活动,开展标准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加大标准化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全面宣传展示标准化工作及成效,营造用标准、守标准的良好环境。

三、狠抓管理,提升标准化工作的水平

9.抓好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继续贯彻落实好《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强化企业产品标准责任主体意识,严格标准备案程序,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未通过标准审查专家组审查的企业标准,不予备案。

10.着力服务企业。争取成立1-2个省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标准研制、推广应用中的主体地位。支持和帮助我市创新型企业主持或参与重要技术标准研制。鼓励和指导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标准化意识和能力。推动知识产权与标准有机融合,将自主技术融入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以标准为载体构建企业技术体系。

11.抓好地方标准制修订管理。依据《2014年地方标准立项指南》,围绕我市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以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地方标准复审、研制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篇3

敦化市农业局在省、州农委的正确领导下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完善乡镇监管体系建设为突破点,以服务标准化生产为宗旨,以“技、监、检、认、教、宣”六措并举为手段,精心组织、加大工作力度,保障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了安民心、保稳定、促和谐。

1.以标准化生产技术为依托,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一是以吉林省地方标准和延边州地方标准为依据,将现已制定出的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20项及地方标准5项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彻底解决标准重复、交叉、滞后的问题。把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规程印制成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册10000份发放到农户手中。

二是严格落实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印制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日志5000册,完整记录标准化生产全过程,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各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农业生产环节定期到村屯进行检查指导,避免违反规程操作,严格监督生产全过程,从生产环节有效地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全年推广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面积5万亩;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面积28万亩,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效益,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三是严格执行已制定的《农产品标示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农业投入品管理使用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制度》、《初级农产品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等6项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使工作有理有据,完善监管体系。

四是创新科技推广服务方式。敦化市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项目,结对培育农业示范户2000多户,加快了农业标准化技术成果转化。主要技术成果的入户率和应用率达到85%以上,对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规范核心示范区,增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示范作用。围绕主导特色产业,选择一批基础好的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率先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形成县有示范区、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新格局。2012年组建了市、乡二级科技示范园区16处,总面积175公顷(其中:食用菌100万袋)。

六是借助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档次,积极引导和指导农业龙头企业,实施订单农业,带动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全市共有2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11万多公顷订单农业,带动4万多户农民生产,带动标准化生产种植面积达到40多万亩。

七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包村联户”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达到以科技服务农民,科技带动农业的效果。

2.以完善乡镇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为突破点,确保工作不留死角

敦化市高度重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工作,由市编办发文正式在全市16个乡镇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在现有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牌子,履行工作职责。

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确保监管工作不留死角:一是要求16个乡镇政府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乡镇领导小组,由各乡镇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成员,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日常工作。每个乡镇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都确定监管服务人员2人以上。完善了县级农业部门有专门监管机构、乡镇一级“有职能、有人员”的监管工作体系;二是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制作了巡查记录,积极开展定期巡查,巡查对象为农业生产基地和农民合作社。注重指导与检查相结合,把指导标准化生产作为第一目标,坚决杜绝出现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进行农业生产的现象发生;三是建立乡镇蔬菜农残检测制度,在主要蔬菜基地设立了常态化监测点,配合市检验中心完成蔬菜农残抽样工作;四是配合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农资销售旺季对本乡镇全部农资经销店进行农资市场检查。注重日常监测,把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产品和经营点纳入重点监测范围,及时主动和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沟通,为农业综合执法提供第一手可靠信息,提高监督抽查的针对性、实效性。2012年全年配合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检查农资市场29次。

3.以检测服务为手段,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为及时了解农产品安全状况,根据各个农事季节、重要节假期及重大活动,坚持日常检测和重点抽检相结合,全年对全市范围内中心市场、万客隆超市、康惠批发市场、江南镇蔬菜基地等重点种植区提供检测服务。形成了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为中心,以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生产基地、超市检测点为基础,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2012年全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共完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检测41次,出动人员84人次,其中市场监测17次,抽样51个;生产基地检测24次,抽样72个,合格率在95%以上,确保了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4.以认证管理为标杆,树立品牌优势

认真搞好已认证22种无公害农产品、7种绿色食品A级产品、3种绿色食品AA级产品、7种有机食品级和5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及生产企业的管理工作。围绕全市优势主导产业,通过走基地、走企业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管理,及时印发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发放到各认证企业和生产基地,确保已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树立良好的品牌优势。

5.以科技培训为基础,深入发动标准化教育工作

按照实际需求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敦化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对行政辖区内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和管理相对人分别展开培训。一是先后四次组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人员进行质量安全监管业务培训,提高监管服务人员业务水平;二是通过集中授课、多媒体教学、实地练兵开展了农资市场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暨标准化和检测人员3次集中培训;三是整合项目资源对江南镇、大石头镇、黄泥河镇等主要蔬菜生产乡镇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户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全年共计举办各类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75场次,培训4642人次。

篇4

一、安丘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做法

安丘市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探索建立了“八个体系”,明确了“一套机制”和“三道防线”,实现了农产品“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出口无障碍”,被国家质检总局总结为“安丘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一)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实现管理无盲区。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建立了政府主导、科学指导、部门联动、龙头带动、全民行动的“两导三动”工作推进机制。政府主导,就是政府负总责,发挥主导和行政推动作用,搞好统筹协调和宏观管理;科学指导,就是依托业务部门的业务指导与技术支持,及时把握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不断完善工作措施;部门联动,就是整合部门资源,明确部门职责,做到既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龙头带动,就是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全民行动,就是加强宣传培训,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开展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围绕工作推进机制,安丘市出台《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完善告知备案、市场准入、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各镇街区均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各村、社区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和动物防疫员;市政府、镇街区、各村和种养业户之间逐级签订责任书或承诺书,明确各级责任,形成了层层监管、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工作格局。

(二)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实现生产标准化。成立农业综合标准化研究所,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建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做好农业生产标准的制定完善工作。大力推进标准化种植养殖园区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开展ISO、HACCP、GAP、GMP等质量安全认证。严格遵守生产技术标准,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在种植养殖、收获贮存、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物流配送等环节全面普及农业综合标准化。目前,已制定安丘大姜、安丘大葱、安丘肉鸡等标准综合体6大类,农业操作规程33个,生产技术标准200多个,参与起草的《初级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要求》国家标准已在全国施行;全市已建成标准化种植园区139个、养殖园区139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到276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产品7个。

(三)健全控制管理体系,实现投入无违禁。抓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牛鼻子”,对农业化学投入品实行全过程、全封闭管理。一是实行告知备案。制定农兽药管理办法,所有进入安丘市的农兽药生产企业和产品必须严格落实告知备案制度。目前已对542个农兽药生产企业的3409个农兽药产品进行了备案。二是推行连锁直营。全市35处农兽药批发企业和973处镇村连锁直营店全部实行封闭式管理,落实实名购买制度,确保农兽药来源可确认、去向可查询、质量可追溯。三是坚持联合执法。从农业、畜牧、市场监管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联合执法检查队伍,采取分组分片包干的办法,不间断地对全市农资市场进行检查整治,始终保持对农资违法行为的严打高压态势。“三道防线”的建立,强化了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监管,从根本上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四)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实现监控全覆盖。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检测资源,建立以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为中心,出口龙头企业和镇街检测资源为主体,农业、畜牧、市场监管等部门检测机构共同参与、分工协作、覆盖广泛的检验检测网络。制定《安丘市食用农产品抽检办法》,明确市直有关部门和各镇街区所负责的抽检监管区域。加强抽检能力建设,分别组建市级和镇级抽检队伍,建立种植类食用农产品固定检测点,并配备流动检测车,并在全市20个基层兽医站全部建立畜禽产品检测室。通过抽检,及时发现问题类食用农产品,送交相关职能局立案,依法追究违禁农化品经营者和使用者的责任,同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及时进行纠偏控制和处理。

(五)健全查询追溯体系,实现监管“数字化”。自主研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监管平台,及时采录农产品产地环境、施肥用药、检验检测等关键信息,对农产品实行“数字化”、“身份证”式的标识管理,逐步健全完善了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的质量安全查询追溯体系。消费者用手机、查询机等扫描农产品二维码,便能方便快捷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进行追溯查询,实现了知根溯源、放心消费。目前,在各农业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合作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点600多处。

篇5

沈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点是蔬菜质量问题,保障市民餐桌安全。经过几年努力全市蔬菜质量水平有所提高,2011年农业部对沈阳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显示,蔬菜合格率达到97.45%。

二、强化重点环节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1.从投入品整治入手,把好生产关

抓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要抓住源头,生产环节的源头就是农业投入品。通过加大农药、种子、化肥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重点工作:

1.1是严格检查投入品市场,对国家明令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坚决予以取缔;

1.2是坚持开展农药流向登记。高剧毒农药的经营者必须对销售的产品进行登记,做好流向记录并向农药购买者开据信誉卡,以备检查,对不作流向记录的经营者将予以处罚;

1.3是结合市农业检测中心例行检测实行农药残留超标倒追究制度,对检测过程中农药残留超标的生产者和农药销售者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1.4是农药经营企业诚信评比表奖制度。对在农药经营过程中诚实守信的经营者,将通过验收测评,评出诚信单位。通过鼓励农药经营者守法经营,引导消费,进而净化农药市场,堵住高剧毒农药流入田间的渠道。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关。

2.抓好标准化生产,把好质量关

2.1标准化生产。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生产环节过程中必须实行生产环节全程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全市计划建设60个全运会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区。要求每个小区面积不少于5000亩;市农业检测中心根据国家例行检测的检测指标规定,对这些基地进行重点检测。基地管理要适应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的要求,形成公司加农户、科技户示范、专业协会带动、中介服务组织引导等管理模式,产品必须达到无公害标准。

全运会保障蔬菜示范区标准是每个示范区生产面积要达到5000亩以上,区内做到生产有统一组织(供肥、供种、供药),有科技带头人、有中介服务公司牵头。区内要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统一田间管理程序,产品质量合格,并做到品牌化、标识化管理。

基地和示范区应大力推广和试用新型农药化肥、绿色有机肥,对使用和推广新型农药、化肥的基地和示范区,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扶持。

2.2品牌化和标识化生产。以认证产品带动农产品品牌化,推动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推进农产品标识化,品牌化。通过强化认证企业的认证后管理,整合资源,扩大企业牵动力,形成以优势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为基础的标准化产业链条,带动地产农产品的增值增效。

3.抓好定点市场的质量监测,把好流通关

为了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一步做好农产品流通环节管理工作,提升我市蔬菜质量水平,市农业检测中心对市内三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盛发、十二线、森宝)实行驻点质量监测,每天分成夜班和白班两个班组,对进场蔬菜实行逢进必检,不断规范检测流程,从登记抽样、样品处理、检测、公示的全过程,严格遵循质量监测的相关规定程序进行,对于经过复检仍不合格的样品,及时上报处理,决不允许农残超标蔬菜流入百姓餐桌。盛发、十二线批发市场每天检测样品100~120个,流通环节2011年共检测蔬菜样品11.2万个,样品合格率为99.93%,筑牢了百姓餐桌安全的防火墙。

三、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管理措施

为了保障各阶段工作的落实,沈阳市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实行蔬菜产地证明和认证产品查验制度

依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农业执法部门将在各个蔬菜批发市场负责检查进场销售蔬菜的产地证明、认证产品标志标识、产品检验证明等手续,对无法提供证明的蔬菜由农业检测中心进行质量检验,对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将依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予以处理。

2.实行地产蔬菜准出的产地编码制度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和农业部有关管理办法,沈阳市将试行地产蔬菜产地编码制度,通过产地编码进行质量监督,进而完善蔬菜产品的倒追溯制度,提高农民的质量意识。

3.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

为鼓励实行有奖有罚的责任目标。具体负责基地管理的县乡村领导必须参与管理,有问题要承担责任,达到目标予以奖励。对于没有达到规定标准的基地,对所在区县(市)进行通报批评,并将结果记入年终目标考核和市级组织的竞赛之中。

4.实行例行检测制度

市农业检测中心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对蔬菜生产进行检测和抽查,督促各级管理部门对基地要加大管理力度,对基地建设进行全程验收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实行倒追究制度

篇6

根据局党组要求,我科室认真核对了年度目标任务,现将三季度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

我科室前三季度主要工作包括标准化项目申报、两免费工作以及节能减排目标考核。标准化项目方面,我们主要的思路是突出重点,着力在项目申报方面,精心选择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和优秀项目,力求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力争在年内完成项目申报,为此,我们联系了经信委以及区域内的部分企业,对企业经营情况、科技实力等方面进行摸底,组织了多个标准化项目。

计量工作方面,重点在努力打造两免费服务品牌、计量诚信体系建立和能源计量方面,主要思路是做好民生计量服务群众,能源计量服务企业两方面工作,一是积极联系计量测试所,在开展两免费工作的同时,帮助乡镇卫生院建立健全计量管理体系,二是,提前准备,和辖区内的14家重点耗能单位联系节能工作,三是积极配合市局计量处,完成省局安排的节能电机专项检查工作。

1、标准备案工作

完成18家企业27项企业产品生产执行标准的备案审查,网上申报工作。在企业标准备案过程中,组织企业标准制修订人员进行标准编写模板使用培训,帮助他们按照标准格式要求提交符合规定的标准文本,并对标准内容进行认真审核,确保企业标准备案一次通过。

2、标准化项目工作

⑴主动与区经信委、农委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联系,筛选标准化项目申报单位,完成了循环经济标准化、服务标准化、农业地方标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四大项7个小项的标准化项目调研、材料准备、项目申报工作。

⑵准备白玫化工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省级验收工作,通过一查台账,二看现场,三听汇报的方式,按照循环经济标准化验收细则逐项核对,一次通过了省级验收,完成了创建工作。

⑶走访区行政服务中心,与中心负责同志座谈,落实行政服务中心创建的具体事宜,协调下一步创建工作,接下来,将根据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考核明细要求,细化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和联系人,开展创建工作。并与8月份顺利通过了中期评审。

⑷根据台创园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联系台创园以及相关企业,准备完善任务分解表和目标进度计划,与台创园召开会议,按序时进度做好创建工作,准备迎接年终评审。

⑸与农委联系,走访相关企业,推动企业主动申报农业地方标准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先后组织企业申报草菇生料栽培技术标准、无公害黄瓜、草菇轮作生产技术规程、家禽生态养殖中的中草药运用技术标准等6项农业地方标准,还申报了丁集无公害大棚黄瓜、棉花庄无公害大白菜、西瓜两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⑹结合淮阴区实际,联系相关企事业单位,制定了农村物流服务地方标准、政府行政审批中心服务地方标准、乡镇敬老院服务地方标准,准备进行申报。

⑺根据省卫生厅食品地方标准申报要求,我科室联合食品科申报了无矾粉丝项目。

⑻帮助企业查询产品执行标准160余项目,接待咨询人员70余人次。

⑼按照省局要求,通过实地走访、资料查询、电话询问等多种方式,完成了对辖区内标准化基础信息调研和信息上报工作。

3、其他标准化工作

⑴按照省局要求,及时上报了2014年度地方标准化信息统计表。

⑵组织万邦香料、中大饲料等企业标准编写人员参加省标准化协会组织的标准编写、评审人员高级培训班。

⑶组织专人参加了省局组织的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省局管理系统培训。

⑷按照市局安排,收集了蔬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材料,按要求及时上报标准化成果展示平台。

三、计量工作方面

1、两免费服务品牌创建工作

配合市计量测试所完成了21家乡镇卫生院、187家卫生所1385台件的医用计量器具两轮免费检定工作,完成了18家集贸市场计量器具免费检定工作。在两免费工作中, 注意树立质监服务形象、打造两免费服务品牌,切实帮助企业做好、做实计量管理基础工作。

按照市局要求,对品牌创建满意度进行了实地回访,填写并按时上报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

2、计量诚信体系建立工作

完成乡镇卫生院计量合格确认申报工作,确定徐溜卫生院和赵集卫生院为诚信计量示范医院创建点,并提前开展创建工作。

3、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工作

配合市所先后完成了2014元旦民生计量监督检查、元旦定量包装检查和春耕监督检查工作,中秋国庆定量包装商品检查并按要求上报了检查材料。

4、电机能效调查工作

3月下旬,按照省局要求,对辖区内的电机生产企业进行能效调查,指导企业按照省局文件要求填写并上报了各项表格,并在3月份对企业进行走访,察看台账,实际了解企业淘汰落后电机产品,推动高效电机研发和使用工作进展情况。

5、节能考核工作

4月中旬,根据市节能办2013年度节能目标考核要求,整理了2013年度重点耗能单位和本单位节能材料,按照要求装订报送,准备迎接市级节能目标考核。

6、能源计量工作

    4月下旬,根据市局做好能源计量工作的文件要求,对民康油脂、双汇食品等4家低碳行动企业开焊能源计量审查、对辖区内15家重点耗能单位开展能源计量专项检查。

4月中旬,组织重点耗能单位计量管理人员,参加省计量协会、市局共同组织的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培训班。

6月27日,安排人员参加了《江苏省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办法》宣贯班。

7月,走访辖区内定量包装生产企业、C表示企业,计量确认企业10家,统计汇总淮阴区计量发展规划,按要求上报市局。

7月9日,组织有关企业人员参加市局主办的企业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培训班。

8月,按照市局苏质监量函〔2014〕13号要求,组织对辖区内小区民用四表检定情况进行检查,并按时上报了有关材料。

四、其他工作

按照局工作安排,完成省依法行政模块化试点初步建设工作。经过努力,报送的模块被评选为优秀模块,同时,根据局党组部署,安排科室人员参与省局模块化试点推进工作。

五、责任目标上线和更新情况

已经在系统中将责任目标上线,将年度责任目标任务细化、量化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明确了工作标准、完成时限和阶段性要求;并在“目标任务管理系统”中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及时更新,计划15项,启动15项,完成0项。

六、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工作情况

企业标准登记备案网上申报工作,受理27项,完成27项。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开展过程中,我科室注意受理时限要求,严格执行附件上传大小、名称等规定,按照要求填写申报审核回复,网上申报无超时件、无督办件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七、特色工作

1、标准化方面,与食品科配合,通过项目调研、组织、实施,申报了无矾粉丝作为江苏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目前项目已经由省局推介与省卫生厅申报立项。

2、计量方面,加大计量诚信单位创建,对加油站、超市、医院、集贸市场等单位加大宣传监管力度,通过督促企事业单位制修订计量管理制度、张贴诚信计量承诺书,配合计量测试所开展计量专项监督检查等多种方式,营造区域诚信计量氛围,同时,通过多种宣传模式加强计量宣传。

八、四季度工作打算

四季度我科室将继续按照市局安排做好各项工作,主要工作有:

1、做好在建标准化项目实施工作

    进一步细化台创园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分工,做好项目收尾工作。

2、完成采标工作

积极推进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加强采标技术指导,加强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强化企业对企业标准的主体责任,按要求完成采标工作。

3、创建标准化服务品牌

    制定标准化工作分级管理实施方案,推动标准化服务品牌创建工作。

4、抓好民生计量,力保计量公平

主要做上级布置的计量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民用“三表”检查等工作。

5、配合上级要求,抓好能源计量

继续做好规模以上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加强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检定工作,加强《节约能源法》的宣传,配合市局及其他部门继续做好重点耗能企业的检查工作,为节能降耗增效做出实实在在的工作;

6、抓好计量执法,切实维护公平

篇7

3.明确各方责任确保运营安全——《上海市大型游乐设施运营安全管理办法》解读封春荣

4.标准搭架建设上海"吐鲁番"——马陆葡萄标准化示范区品牌之路李勇

5.追求卓越永不止步——记"2009年度上海市质量金奖"获奖组织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潘如丹

6.金浩茶油涉嫌致癌百姓何"食"为安?陈颖华

7.复合调味料、食品用香精与复合食品添加剂的比较研究刘辰麒,王皓,裘建荣

8.世博让城市生活更精彩标准让世博建设更规范——浅谈世博制票系统标准化工作胡西虹,廉云,陈晓童

9.禽肉中测定邻位酪氨酸不确定度的评定郑蓉,王丁林,张辉

10.全方位标准化实现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严晓蓉,韩桂芬,彭甦健

11.标准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价值评价探讨林章林

12.欧洲与我国"汽车及其挂车转向装置的要求"标准差异解析朱春嵩,王佳怡,陈戟

13.世界标准日上海标准化 陈颖华

14.喝水,这也是个问题?!陈颖华

2.借力大质量工作机制完善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点评《2009年上海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4大亮点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3.《2009年上海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解读黄肖强

4.在质量提升中创造企业的未来——访"2009年上海市市长质量奖"获奖组织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潘如丹

5.10年品质呵护,赵巷枇杷不仅贡献甜蜜——青浦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结出丰硕成果方健

6.预付费市场亟待监管

7.上海标准化 快时尚的"质量救赎"王炜

8.创新运用标准化理念优化社会经济管理水平——刚性法律模式下柔性管理手段的实践与思考孟祥生

9.强化质量意识需从细节做起——从表面形貌特征评定参数的拓展谈起朱正德

10.雾气发生器的研制陈星

11.团队运作方法在供应商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吕晓冬

12.自行车产业如何突破质量瓶颈姜鸣

13.浅谈螺栓、螺柱、螺母的相关设计与安装规范化王军

14.信息技术服务及其标准化的实践与探索欧阳树生,王强,周勇,丁德康

15.聚焦:『全民补碘方健

1.统一规划强化意识大力宣贯齐抓共管——不断完善上海城市公共标志及导向系统标准化水平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城市语言"规范亟待"破冰"——关于修订《上海市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管理办法》的意见朱学铭

3.千年古镇焕"新颜"——朱家角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赵建新

4.规范公共标志服务精彩世博——世博园区公共信息图形标志示范区建设成果显著陈颖华

5.从"找不着北"到"更安全方便"——上海南站公共信息图形标志系统改造案例徐汇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6.打造公共信息图形标志的专业品牌影响力

7.公共信息图形标志简介陈颖华

8.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的实践与探索陈立民,彭春晓,周良才,倪旦红

9.《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解读潘文国,姚锦清,张日培

10.上海市公共信息用语英译质量建设的思路与实践林元彪

11.浅谈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设施的分类研究上海标准化 潘柯良,耿全强

12.信息动态

13.高效运行全面提升质检机构的竞争力——基于六西格码的质检机构信息化探讨康剑萍

14.圆锥螺纹量规中径测量方法探讨顾杨丹

15.国内外胶粘剂质量安全影响因子研究徐洋,李海东

16.标准化助推汽车电子产业快速发展胡理莉

11.湿热试验箱内部环境条件的不确定度要素分析卢兆明,胡伟欣,忻龙

12.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的标准成本管理研究许丹

13.组织机构代码数据质量现状及对策分析徐炎HtTp://

14.法律法规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实施朱秋玮

15.从GB/T131-2006难实施谈新标准的贯彻肖久林

16.基于GB15766.1-2008汽车灯泡H7尺寸测量的实施钱笑临

11.化纤标准化与产业结构调整李红杰,陆秀琴

12.温度试验箱内部环境条件的不确定度要素分析卢兆明,忻龙,胡伟欣

13.风险评估标准和儿童用品风险评估研究江艳,章若红,沈国耀

14.检验报告质量风险评估及风险预防曹寅,王哲宇

15.《注水式足部按摩器》标准解析舒小红

4.产业结构调整中家具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的探讨罗菊芬

5.当碘盐被"阳光普照"之后邱晓东

6.国产大豆借道"标准"突围王炜

7.印记:质检记忆60年(续)

8.产品质量申诉排行榜

9.每月案例点评

10.世界环境日

11.上海标准化 如何实施对检测实验室检验能力的确认倪敏,喻雨琴

12.标准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建设陆林华

13.建立衬布标准体系的初步构想贺美娣,张宝庆

14.解读《轧切式面条机技术条件》新旧标准的差异吕晓冬

11.车载电子设备环境试验顺序的方案设计卢兆明,马会凯

12.公差国家标准中与轴承配合的壳体孔偏差温升补偿研究汤学华,徐荣华,张贻杰

13.国内外弹簧床垫质量安全影响因子研究陆林华,徐洋

14.组织机构代码基础信息应用交换平台的设计与应用董鸣

篇8

第一条为加快我县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规范优质农产品基地管理,推动我县农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的显着提升,打造县域优质农产品品牌,现根据《市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基地包括农、林、牧、渔基地。优质农产品基地分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两种。

第三条鼓励、支持各镇政府、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

第四条优质农产品基地所生产的农产品及加工品,要积极开展品牌创建,进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打造省着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

第五条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及品牌创建,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择优进行奖励。

第二章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标准

第六条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三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要求,达到“十二有”标准,即有规模、有产业支撑、有龙头、有良种统供、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有技术规程、有速测仪器、有档案、有准入和准出制度、有标志牌、有认证、有品牌。具体标准为:

1、基地集中连片,有一定规模。

农业基地:重点围绕金银花中药材、果品、蔬菜、花卉苗木、茶叶和食用菌六大特色产业。瓜菜、果品等设施栽培面积100亩以上,露地栽培面积300亩以上;茶叶100亩以上;金银花中药材300亩以上;食用菌10000平方米以上。

林业基地:经济林、丰产林栽培面积200亩以上;林下经济、种苗花卉栽培面积50亩以上。

畜牧业基地:养殖小区(场)占地10亩以上;生猪年出栏1000头以上或能繁母猪80头以上;奶牛存栏15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200头以上;肉羊年出栏500头以上;蛋鸡存栏2万只以上;肉禽年出栏10万只以上,家兔存栏5000只以上,狐、貂、貉等特种动物存栏2000只以上。

渔业基地:池塘养殖面积100亩以上;水库养殖面积500亩以上;网箱养殖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工厂化养殖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

2、基地要有产业支撑,是当地优势产业或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产业。

3、基地要有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按订单组织生产。

4、基地的种养品种必须是名、特、优、稀、新良种,有种苗统供措施。

5、基地要有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6、基地主要产品要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7、基地投入品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采用先进的病虫害或疫病防控技术,推广统防统治、配方施肥或配方饲料,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有必要的投入品和生产记录档案。

8、基地建立了监控体系,有农残(药残)速测设备并开展定期抽测,产品经检测达到质量要求。

9、基地建立了追溯体系,有准入和准出制度。

10、基地要美观,生产条件好,有专门的标志牌。

11、基地主要产品已受理申报或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或有机农产品认证。

12、基地要与批发市场、超市、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有产品品牌,产品带标识销售。

第七条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围绕“三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要求,达到“十二有”和“六个100%”标准,“十二有”即达到优质农产品基地的“十二有”标准;“六个100%”,即100%订单生产、100%种苗统供、100%统防统治,100%配方施肥或100%配方饲料,100%标准化生产、100%品牌化营销。具体标准为:

1、示范基地集中连片,有较大规模。

农业基地:重点围绕金银花中药材、果品、蔬菜、花卉苗木、茶叶和食用菌六大特色产业。瓜菜、果品等设施栽培面积200亩以上(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100亩以上),露地栽培面积1000亩以上(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300亩以上);茶叶300亩以上(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100亩以上);金银花中药材600亩以上(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300亩以上);食用菌20000平方米以上(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

林业基地:经济林、丰产林栽培面积300亩以上(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100亩以上);林下经济、种苗花卉栽培面积100亩以上(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20亩以上)。

畜牧业基地:养殖小区(场)占地20亩以上;生猪年出栏2000头以上或能繁母猪120头以上;奶牛存栏5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200头以上;肉羊年出栏1000头以上;蛋鸡存栏5万只以上;肉禽年出栏80万只以上,家兔存栏1万只以上,狐、貂、貉等特种动物存栏5000只以上。

渔业基地:池塘养殖面积200亩以上;水库养殖面积1000亩以上;网箱养殖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工厂化养殖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

2、基地要有产业支撑,是当地有鲜明特色的优势产业或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产业,能带动当地的产业升级。

3、核心基地要有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组织领办,是龙头企业自建基地或者具备销售能力的紧密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100%实行了订单生产。

4、基地的种养品种必须是名、特、优、稀、新良种,有种苗统供措施,达到100%种苗统供。

5、基地有专职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6、基地所有产品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7、基地投入品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全面采用先进的病虫害或疫病防控技术,推广统防统治、配方施肥或配方饲料,实行标准化生产,有完善的投入品和生产记录档案,做到100%统防统治,100%配方施肥或配方饲料,100%标准化生产。

8、基地建立了监控体系,有农残(药残)速测设备并开展定期抽测,产品经检测达到质量要求。

9、基地建立了追溯体系,有准入和准出制度。

10、基地形象好,建设标准高,有规范的大型标志牌。

11、基地主要产品有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由于国家未开展水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难度较大,因此,水产品、畜产品可放宽到无公害产品认证)。

12、基地产品有品牌,由龙头企业或合作组织统一按标准采收、商品化处理、包装、销售,做到100%品牌化营销。

第三章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计划制定、实施与验收

第八条县里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各镇(街道、管委会)科学发展观考核内容,实行绩效考核。各镇(街道、管委会)要制定年度计划,把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地块,确保完成县下达的建设任务。

第九条各镇(街道、管委会)要加强对基地建设的领导,加强协调与指导,及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地建设的督查工作。

第十条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竣工后,所在镇(街道、管委会)要向县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品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县里组织财政、农业、林业、畜牧、渔业、供销等部门有关领导和专家,按照项目计划指标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标准进行验收,排出名次,择优推荐为市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

第四章优质农产品基地的扶持政策与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对列入县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由县政府授予“县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匾牌,并择优选择部分基地进行奖励。优先奖励县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现场观摩会观摩的基地、获得(或申报)沂蒙优质农产品知名品牌企业的基地。年度内已获得市级及以上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补助、生产基地创建奖励的不再重复奖励。

第十二条对年度内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并有注册商标的农产品和地理标志的“三品一标”农产品,结合认证的规模由专家进行评审确定,县财政将给予一定的资金奖补。

第十三条加强对优质农产品基地的管理。优质农产品基地要设立统一格式的标志牌,并对已建优质农产品基地进行跟踪管理。

第十四条对原有优质农产品基地要实现“设施建设、技术创新、结构升级、质量提高、品牌优化”的全面改造提升。

第十五条对验收合格的优质农产品基地进行不定期的抽检,凡抽检不合格的或标准降低的基地,取消优质农产品基地称号,收回牌证,并按要求进行整改。

篇9

按照市局党组统一部署,20xx年4月1日至4月20日,宣洪副局长带领标准化科室同志就“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枞阳县局、桐城市局、**南风日化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标准化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地区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桐城市局高度重视标准化及条、代码工作,要求工作人员采取服务与监督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基层,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全年共完成了120多家企业的商品条码的申办、续展工作,完成了10家企业的商品条码印制资格证书的申报工作,并通过了现场审核获得了证书,完成任务数在全省系统内的县级局当中名列前茅;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新办、换证1300余份,年审1200余份,并对81家违反该管理办法的单位实施了处罚,督促其办证换证到位,保证了代码数据信息的有效性;组织指导制定企业标准及标准的备案、复审等工作,积极为企业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共组织指导企业制定、复审企业标准85个,通过采用国际先进标准认可35家,并对企业产品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实行动态管理,巩固了消灭无标生产的成果。先后建立了“水禽(鸭)”、“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种植”二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油茶”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枞阳县局20xx年完成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换发证626份,帮助企业制定产品执行标准42家,起草制订安徽省地方标准1项,组织安徽缘酒集团申报“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并获验收通过,枞阳电力公司被列为安徽省首批100家“服务业标准化示范试点企业”,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

**南风日化落户迎江工业园起步区为易地改扩建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148.9亩,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整个南风日化将于今年上半年内全部搬入迎江工业园并实现全面投产。南风日化也正在一边建设,一边抓紧生产,争取早日创造效益,为经济建设作贡献。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服务中心,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有效性还需要提高。主要体现在标准化支撑服务平台有待完善,现有的标准信息资源和检测手段还不能完全覆盖我市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标准化工作人员在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方面与日益发展的经济要求不适应;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机制不够健全等,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渠道还不畅通,缺乏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

二是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有待加强。部分企业对标准化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技术标准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的主动性不强,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不协调,社会各方面对标准的研究投入不高。

三、关于标准化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科学发展观是党对长期领导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理论升华,也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把钥匙。通过对标准化工作的调研,我们深深感到,我们一定要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各项工作部署上,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千方百计,扎实工作,全力围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标准化工作,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规范和强化标准化工作能力和水平,扎扎实实的开展着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与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集中体现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要求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

理。它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而作为质监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企业和群众。就是要坚持以企业和群众利益为本,要以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和保障消费者权益为目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在当前经济困难情况下,如何帮助企业抓基础、调结构、强管理、保增长,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功方面,标准化工作更需要加强。为此,**市政府高瞻远瞩,年初出台了《关于**市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意见》,对我市标准化工作做出了长远规划,并对参与标准化活动单位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措施,这为促进我市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推行政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高效服务能力

标准化工作要紧贴**工业经济和标准工作实际 ,进一步深入把握社会、企业等所需所求,充分发挥质监部门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职能作用。首先将各项服务的办事内容、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果、办事时限、咨询电话、监督电话等进行政务公开。秉承公正公开的办事原则,使办事程序透明化、公开化,诚信公正,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

其次,提升服务质量,塑造文明诚信形象,真正使代码办证窗口让社会欢迎、政府需要、企业满意。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以规章制度来衡量和规范工作人员言行举止,抓好思想教育,转变观念,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意识。抓好作风建设。主动热情,真诚、文明、规范服务。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杜绝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不良现象。

(三)围绕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性

产品质量决定经济质量,标准是行业的最高话语权。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标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其作用日益重要,近年来我市质监部门在加强企业标准化技术基础工作,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鼓励企业全面跟踪国际标准、实质性参与各级标准化活动、不断提升区域技术标准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我市的标准化工作现状仍不容乐观,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使标准化工作更好地适应我市经济发展形势,建议下一步着重实施以下措施:

1. 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2.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申报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实质性参与各级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的活动。

3. 切实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帮助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等申报工作。

4. 广泛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帮助企业完善标准体系。

4.

篇10

【关键词】绿色食品探索创新监管发展

辽宁作为全国绿色食品大省,产品数量和生产面积一直名列前茅,多年来在绿色食品监管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创新。

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全省14个市、74个县(市、区)都成立了工作机构,有绿色食品检查员100名,标志监管员90名,已建立起省、市、县职责明确,认证、检测、监管体系完善的绿色食品管理体系。

依据《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历时十年以县为单位开展的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已经完成,确认全省7000万亩耕地、果园的96.6%适宜发展绿色食品,建立了辽宁省环境质量动态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目前每年仍安排资金对10%的区域进行环境例检,为大规模推进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农产品禁止生产区的划定提供技术支持。“辽宁县域环评”模式全国首创,得到了农业部有关部门的认可。

历时4年,在67个农业县(市、区)以县为单位开展了以标准制定、农民培训、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质量追溯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标准化暨“三品”生产整体推进项目建设,以农产品质量认证为载体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面积为省政府考核各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唯一指标。

推进绿色食品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主持完成了省重大科研项目《绿色食品技术开发研究》,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编辑出版了指导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专著《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认证》,制订了粮油、蔬菜、水果和畜禽生产操作规程为主的辽宁省地方标准23项,是全国绿色食品地方标准制定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