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5: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冬小麦种植技术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麦种植;优势;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093
临沂小麦是面粉加工的主要原材料,作为山东地区小麦种植最大的地区之一,随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增加,以及地域条件和气候条件的优越性发挥,小麦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为此,临沂市要想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就必须加大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投入。
1 临沂市小麦种植优势
1.1 气候条件优越
临沂市所在地为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临沂市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温适宜,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对于小麦这种作物而言,小麦生长需要保证充足的光照,而临沂市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小麦种植提供了自然保障。
1.2 水资源丰富
水分作为小麦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证小麦生长所需的水分尤为重要。而临沂市水资源比较丰富,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1],临沂市地表水资源量达到了51.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23.6亿m3,水资源总量59.6亿m3,丰富的水源为小麦的高产提供了保障。
1.3 土壤种类丰富
临沂市土壤种类比较丰富,有褐土、粗骨土、潮土以及棕壤等,其中棕壤、潮土最为突出。这些土壤有着良好的生态条件,生物资源丰富,土壤肥力较高,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2 关于临沂市小麦种植技术分析
2.1 小麦品种的选择
小麦品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小麦的产量。而随着高产、优质农业发展方向的确定,提高小麦产量和保证小麦质量成为当前临沂市小麦种植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要想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发展,就必须选择优质的小麦品种,如济麦22号、鲁原502等。另外,在选择好品种的同时,需要对小麦品种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小麦品种带有不利小麦生产发育的病菌存在,从而影响小麦的发芽率,一些地区采用拌种的方式对种子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2.2 科学性的土壤处理
在土壤处理中,要猿稚罡细作的原则,可采取机械深耕的方式对土地进行深耕,在深耕过程中要控制好深度,一般控制在18~22cm左右,这样可有效保证土壤的蓄水功能。同时,在整地过程中要保持土壤的表面平整,不要出现凹凸现象和虚空的地方,如果发现,需要填实处理。
2.3 施肥技术
肥料在小麦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保证小麦生长所需的肥料是小麦高产的保证。在小麦种植中,应当做好施肥管理相关工作,在进行有机肥的施加时,应以草渣草肥、猪粪、牛粪、草木灰等有机肥料为主。在进行化肥施加时,应多施磷钾肥,这样更有利于根系发育、壮秆,减少虫害。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工作,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根据小麦的实际情况适当追加肥料,从而保证小麦的获得更加平稳而持久的生长发育条件[2]。
2.4 适期晚播,控制播量
在小麦种植前期,要特别注意适期晚播,要根据小麦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的基本苗,这点非常关键。一般而言,冬小麦的播种期一般在10月份,弱春性品种播种时间要在10月份下旬―12月份中旬。同时,要控制播量,防止播量过大给后期管理造成比较被动的局面,要根据地区环境合理控制小麦播种行距,一般行距应控制在22~25cm左右[3]。
2.5 水分灌溉
水分是小麦生长的一个重要条件,保障小麦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麦种植下去后,要做好给水工作,尤其是在小麦处在生长的旺盛时节,要保证小麦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当小麦生长地的土壤过于干燥,应提前数天灌水。夏天由于天气干燥,要及时的给小麦进行水分的灌溉,保障小麦生长所需水分[4]。
2.6 选择合理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选择的恰当、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了小麦的出苗率。小麦播种深度过深,容易导致小麦的种子水量跟不上,影响到小麦品种的正常发芽,造成小麦出苗难。为此,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cm左右。
3 结语
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生产物,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其生产与种植情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麦产量的高低也直接决定着我国社会的稳定程度。小麦种植做为临沂市的特色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种植生产优势。认识到小麦种植的重要性,并加大小麦种植,能更好地缓解我国粮食危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鉴于此,必须加大小麦种植技术的研究,以技术为指导,不断提高小麦产量,保障我国人民对于粮食的需求,让小麦产业真正成为临沂市的特色产业。
参考文献
[1]范立新.山东省小麦种植优势分析及技术探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4(12):112-114.
[2]李洁影.中国小麦生产区域优势度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5):7-15.
[3]段春明.山东地区小麦种植技术优化研究[J].乡村科技,2016
篇2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
1.选用优质良种
我国的小麦品种改良研究已有近90年的历史。因此优良品种并不缺少,要选单株生产力高、抗倒伏、大穗大粒、株型紧凑、光合能力强、经济效益高、早熟、落黄好、抗病抗逆性好的品种。[1]
另外播前还需要晒种,播前晒麦种能防霉、防虫,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后熟,利于壮苗增产。据试验,与不晒的麦种相比,晒过的麦种发芽率高14.6%~17%,平均增产14.5%。另有资料表明,在播种前30天和10天各晒一次的麦种,其虫蚀率和发芽率分别为3.4%和93%,比播种前10天只晒一次的麦种虫蚀率低7%,发芽率高9%,亩穗多4万穗,亩增小麦26.5千克;比不晒的麦种虫蚀率低16%,发芽率高18%,亩穗多11万穗,亩增小麦57千克。具体的晒麦种的方法是:选晴天将麦种均匀地摊在席子上(注意不能直接摊在柏油路面或水泥晒场上,以防温度过高烫伤种子),厚度以10~15厘米为宜,白天经常翻动,夜间堆起盖好,一般连晒2~3天即可。麦种晒后要注意测定发芽率,以便确定播种量。
2.掌握好播种时机,合理播量
对于超稀播田块则可以适当地提前播种。比如以下地区的具体的良好播种时机分别为:苏南的太湖麦区春性品种在10月25日左右开始播种,至11月5日前结束。淮南的苏中麦区春性品种在10月20日开始播种,至10月底前结束;淮南的丘陵麦区春性品种在10月25日开始播种,至11月初结束。淮北麦区的冬性、半冬性品种在10月初开始播种,至10月15日结束,偏春性品种在10月15日左右开始播种,至霜降结束。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播量要合理。一般情况下,每亩播量4~7公斤,基本苗达每亩6~14万株。播种要采用扩行条播,坚持足墒播种,要确保播深一致。
3.强化深耘,镇压、松土措施,培育壮苗
中等肥力以上的水浇麦田,立冬后,每亩总蘖数达到计划穗数的1.5倍时,应进行深耘断根,用摘掉左右二齿的耘锄隔行进行,深度10厘米。深耘后,应立即耧平踏实,防止压苗和透风失墒。对群体过大的麦田,深耘断根具有明显的控制群体发展的作用。
镇压是一项简便易行、节本增效的重要农艺措施。对秋种整地粗放、坷垃多的麦田,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沉实土壤,提墒保墒,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小麦本身的抗旱能力,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镇压可促使下层土壤水分上移,提墒、保墒、抗旱;对旺长麦田,镇压可抑制地上部生长,控旺转壮。镇压要结合划锄进行,先压后锄。镇压是旱地小麦提墒保墒的主要措施。
4.足够的水分和底肥,抵抗冻害
4.1水分
保证冬水冬肥能改善土壤养分、水分状况、平抑地温变化,为麦苗返青和提高分蘖(小麦发育的时候,在幼苗基部--幼苗靠近土壤的部分生出分枝叫分蘖)成穗率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能防止早衰。其中最有效措施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灌水。有浇灌条件的地区,在寒潮来前喷水,可以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对防御早春冻害有很好的效果。浇冬水要在日平均气温7~8℃夜冻昼消时结束。晚茬麦,冬前生育期短,叶少,根少,或"一根叶",为了利用初冬和早春冻融时期的有效积温,提高播种地温,促根增蘖,在土壤湿度大的情况下,不宜浇冬水。如果一旦发生冻害,就要及时进行补救。[2]
4.2施足肥
一般亩施优质有机肥2000kg。根据小麦吸肥规律,高肥水品种每亩应施氮5-7kg、磷7-8kg、钾7-10kg、硫酸锌2kg,也可选用45%硫酸钾复合肥50kg或40%小麦专用肥50kg。中低产肥水品种每亩应施氮4-6kg、磷8-10kg、钾5-7kg、硫酸锌2kg,也可选用45%硫酸钾复合肥或40%小麦专用肥40-50kg或36%磷酸二氢钾复合肥50kg。施足基肥是小麦高产、稳定的基础。冬肥用量不宜过大,要因苗制宜,确定合理的底肥与追肥比例,施肥比重后移。中产麦田每亩用量约占追肥量的20%,未施底磷肥的地块,应氮磷配合。已施足底化肥的麦田,不追冬肥。
5.注意及时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纹枯病,蚜虫;采用人工或化学的方法,防除杂草
对小麦白粉病、锈病,可每亩用20%粉锈宁乳剂50克,或15%可湿性粉剂75克,对水60-70公斤,在发病始期喷雾防治。也可用20%裕丰悬浮剂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对纹枯病,可在小麦拔节初期每亩用5%的井岗霉素水剂100-150毫升,对水50-70公斤,喷浇于小麦茎基部;防治麦蚜,可每亩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6克,对水50-60公斤喷雾。[3]
应用化学除草剂防除田间杂草,要应根据草种选择除草剂种类,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应选用杀阔叶杂草的除草剂,而对以单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应选用杀单子叶杂草的除草剂,阔叶和单子叶杂草混生的麦田,应选用以上两种除草剂混合使用;否则防治效果不好。
6.结语
总体来讲,通过对小麦认真分析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地施行:选用良种,培育壮苗外,对壮苗实行镇压,防御冻害,引水冬灌,高效施肥,等科学措施。坚持因地、因苗、因时实行分类管理的原则,就能够调节各类麦田的群体结构向合理方向发展,夺取小麦的丰收。 [科]
【参考文献】
[1]董山,王瑞卿.冬小麦种植技术.天津农林科技,2004,(04).
篇3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无常,小麦产量波动逐渐加大,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粮食安全又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物价连年上涨,导致小麦生产成本过高,生产总量趋势走向极不稳定,小麦产量踌躇不前。因此,加强小麦种植的科学管理和增强小麦对各种虫害、寒冻、涝灾、干旱等不利环境的抵抗能力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收具有重要意义。
1 小麦高产育种、选种技术要点
1.1 穗数、穗形以及穗粒数是影响小麦产量的决定性因素
相对于同一小麦品种而言,这3个因素往往是相互制约的,这种“制约”在小麦高产育种中更为突出。目前,比较广泛应用的是容易实现的多穗型品种,多中间型品种也研制出了可大幅提高产量的高产品种,而大穗型品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成穗量少,若能通过以后的科学技术发展来改善这一缺点,大穗品种带来的高产量是相当可观的。高产品种一般会同时面临比较严重的病虫害和倒伏问题,因此,在实际育种中一定要注重成穗数与结实性、抗病虫害性相结合,这样才能确保育成品种能够更加早产、顺产。
1.2 小麦的株高与小麦的抗倒伏性能直接相关
实践证明,小麦的株高越高,产量也越高,但其抗倒伏的能力却会随着株高的增高而降低。我国目前已研制出矮秆高产小麦,能够同时达到高产、早熟以及高经济效益的目标,但是植株过低的小麦品种难以适应水肥条件贫乏的地区。因此,小麦高产育种可适度放宽对小麦植株高度的要求,可通过加强小麦秸秆强度来增强其抗倒伏能力,同时实现高产的目标。
1.3 科学利用小麦本身较强的抗病虫能力
可通过高科技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病虫害小麦,在小麦生长期适当放养害虫的天敌,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收到良好的效益,不仅耕地质量会因农药的减少而大大改善,而且省去的农药支出也会使小麦生长的成本大大减少。
1.4 应选择具有较强抗寒性的品种
小麦抗寒性在极寒地区至少要到中等以上水平,因此要选择半冬性并且春季拔节、抽穗晚的品种,避免冬季过长或发生重大雪灾等灾害时造成小麦大幅减产。
2 冬小麦的苗期管理技术
2.1 播种期浇灌
小麦出苗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对于播前没有浇水造墒、表墒很差、难以保证出苗的麦田应尽早浇蒙头水,以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确保基本苗量;播种后遇雨或浇过蒙头水的麦田,在墒情适宜时应及时进行划锄,以破除板结;墒情适宜的麦田应避免浇蒙头水。
2.2 补种和移苗要点
小麦出苗期间要及时查苗,对缺苗断垄的地方要用同一品种的种子浸种后及早补种;或在小麦3~4叶期移密补稀。移栽时,覆土深度要掌握“上不压心,下不露白”。补苗后要踏实浇水,并适当补肥,以促早发赶齐、确保苗全。
2.3 苗期保墒管理
每次降雨或浇水后要适时中耕保墒,以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促根蘖健壮发育。对群体过大、过旺麦田,可深耘断根或镇压,控旺转壮;对于耕作粗放、坷垃较多的麦田,于地面封冻前进行镇压,压碎坷垃、弥补裂缝,可起到保温保墒的作用。压麦应在中午以后进行,以免早晨有霜冻镇压伤苗。盐碱地不宜镇压。
2.4 冬灌固根保苗
对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和缺墒的麦田必须进行冬灌,以踏实土壤,进而促进小麦盘根和大蘖发育,保苗安全越冬。冬灌时间一般为日平均气温在3℃左右时进行,在封冻前完成,一般每667浇水量为40m3,禁止大水漫灌,浇后及时划锄松土。
2.5 苗期因地施肥
播前已造墒或墒情适宜、播种质量好、出苗正常的麦田,在播后1个月内一般不需进行田间管理,在小麦分蘖期至开始越冬,再根据播后1个月内的气温变化、降水、土壤肥力、墒情及群体大小、苗情长势等采取针对性的冬前管理措施。对地力较差、底肥施用不足、有缺肥症状的麦田,应抓住冬前有利时机追肥浇水,并及时中耕松土,以促根增蘖;对底肥充足、生长正常、群体和土壤墒情适宜的麦田,冬前一般不再追肥浇水,只进行中耕划锄;对土壤墒情适宜的旺长麦田,冬前不追肥浇水;对晚播弱苗,在底墒充足的情况下不宜浇冬水,以免降低地温而影响发苗,可浅锄松土,以增温保墒、促根增蘖。
3 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加强病虫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动态
密切注视病虫害的发生动态,提早病虫防控信息,提前制定防治预案和准备防控药械。
3.2 选择适宜的药剂
根据病虫种类和药源情况选用适宜药剂,防治麦蚜可用25%阿维.啶虫脒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丁硫克百威乳油以及抗蚜威、硫丹、吡虫啉、啶虫脒系列产品;防治麦蜘蛛可用阿维菌素类农药、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5%哒螨灵乳油等;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可用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特谱唑、科惠等三唑类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可用4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0%多.福合剂等。
3.3 严格掌握用药时期和用药剂量
小麦蚜虫,当百株蚜量达500头以上或者有蚜虫株率大于25%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当瓢虫等天敌与麦蚜比例大于1∶150时,不必进行药剂防治。在小麦返青后,当平均每33cm行长有麦蜘蛛200头以上或小麦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时,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是掌握短期天气预报,以小麦感病品种或开花至灌浆期可能遇到高温阴雨的地段为防治重点,在小麦始花期连续喷药2~3次,每隔7d防治1次。对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每667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或12.5%烯唑醇悬浮剂40ml对水喷雾,防治效果均较理想。
4 结束语
未来小麦要实现增产增收,就要结合本地的生态条件科学地加强对优良种质资源的研究和种植技术创新,以实现我国超级小麦品种的培养目标,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参考文献
[1]马鸿翔,陆维忠.小麦病害抗性改良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学报,2010,(1):1.
篇4
一、加强种子市场执法管理,维护农民利益
1、种子管理站人员在春耕期间,认真学习各项农业法律法规,加强种子市场执法管理力度。采取咨询服务、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在全县开展种子政策法律法规、种子基本知识、真假种子识别、转基因,种资资源普查等知识方面的宣传指导。同时我站与植保站、农技土肥站联合执法,在全县范围内对有关种子企业和花卉经营店进行拉网式排查。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对我县种子、花卉经销商,调入的种子种苗进行检疫工作,主要查看经营者是否开具调运检疫证,检查发现,种子经营者未办理相关检疫手续,针对该问题,执法人员对经营者进行了现场讲解,就种子检疫工作的重要性作了强调,要求他们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从根源上保障农业安全生产,并要求经营者及时办理检疫手续。并向销售花卉的商家宣传了植物检疫法规,讲解了选购无病健壮苗木的方法,确保花卉产业安全。
2、发放《种子法》、《种子管理条例》等各类宣传资料1600份,接受咨询服务的农民和种子生产经营者780多人次,深入到乡(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5余次,培训农民1480人次,增强了农民的种植技术,促进我县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二、目标完成情况
1、农作物播面完成情况
主要内容:完成农作物播面116400亩,其中:粮食作物完成75400亩。其中青稞30140亩、小麦16460亩、豆类3500亩、马铃薯25300亩;经济作物41000亩(油菜26000亩、蔬菜15000亩、药材7100亩)。
2、青稞、小麦、马铃薯良繁面积
全县共完成各类农作物良繁面积10500亩,其中青稞5000亩,小麦500亩;马铃薯5000亩。良种覆盖率达92.6%。
3、农用物资准备情况
组织调运各类农用物资439吨、108件。其中:各类农作物如蔬菜、油菜、藜麦种子3吨,肥料436吨(复合肥254吨、尿素98吨、颗粒有机肥84吨、)。农药24d-丁酯除草剂25件、乙草胺除草剂60件、三唑酮拌种剂18件、油菜专用除草剂10件。
4、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及安全性检测项目
分别在县镇少乌基地建3个监测点、乡若珠村建1个点监测、协德乡建1个监测点,共建100亩油菜品种展示评价和安全性检测5个点,80个(次),54个油菜品种。目前油菜已完成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及安全性检测项目所有工作。完成了油菜品种的测产工作,通过对油菜品种的测产,多数品种产量较高,成熟期适中,且比较抗病。经过专家评价及检测结果综合评比之后,推出三个优质品种如下:
5、青稞种质资源圃基地建设
完成镇少乌基地建青稞种质资源圃30亩,4个品种,分别康青9号、藏青2000、黑青稞、黑青稞。目前已经完成青稞种质资源圃基地建设的所有工作。
6、完成青稞、马铃薯良繁基地建设
今年分别在、、完成青稞良繁基地建设330亩、即种植青稞康青7号和青稞9号青稞品种。完成乡马铃薯良繁基地5000亩。目前已完成青稞、马铃薯良繁基地建设工作,通过田间对青稞、马铃薯的测产,青稞产量为亩平均产量205公斤,马铃薯亩产量为1650公斤。
7、完成全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全县共计5399户农民享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上半年补贴面积79141.55亩,共计发放资金4694102.76元。下半年补贴面积79141.55亩,共计发放资金132800元。
8、完成全县农作物估测产工作
通过田间测产,油菜(地膜)平均亩产量为166.3公斤;青稞平均产量为194公斤;冬小麦平均产量为148公斤;春小麦平均产量为175公斤;马铃薯平均产量为1605公斤。
三、存在问题
1、现有的人员结构不合理,在岗人员少,技术人员力量薄弱,造成有些工作开展困难。
2、农业基础设施整体较差,农民科技种田的意识不强。
3、工作经费少,种子检测设备少,不利于有些工作开展。
四、明年工作安排
1、做好各类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及良繁面积和种子市场监管工作。
2、做好各类农作物良种储备及农作物品种试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