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房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病房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老年人 用药安全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22-02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逐渐增长,随着老年人的增加,对医疗护理保健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老年护理也越来越热门。老年护理从业人员不仅要认识疾病还要学会识别潜在的护理风险,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护理,使其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
1 老年病人的特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出现衰退,听力、视觉、操作能力和反应速度逐渐降低;加上精神活动能力减弱、人格的改变等多重因素,老年人在患病时会非常痛苦。老年护理从业人员不光要照顾老年人生理,还要重视老人心理问题,对可能发生的事做出正确判断。
2 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常见的风险
在老年病房里最常出现的安全风险有“跌倒、压疮、突发病情变化、老年病人因感受性降低,疾病发生变化时常无自觉症状、自杀”等。老年护理人员在照顾老人安全用药的同时还应注意老年人的这一系列风险。
2.1 安全风险。
2.1.1 跌倒。跌倒是老年病人常见的护理风险,欧美等国每年有35%以上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跌倒在65岁以上老年人的死因排序中,位列第6位。对北京市10个城区2895名老年人的安全调查显示,跌到的发生率为31.26%,居所有安全问题之首。
2.1.2 压疮。调查显示70%的压疮见于7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老年病人的压疮比较隐蔽、易继发感染、愈合困难,加之老年病人全身反应不明显,常常会贻误治疗时机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发生压疮的老年人的死亡率与未发生者比较增加了4倍,如果压疮长期不愈合,其死亡率增加6陪。
2.1.3 突发病情变化。老年病人因感受性降低,疾病发生变化时常无自觉症状。据统计35%~80%的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无疼痛;49%的老年人患腹膜炎时疼痛反应不明显,往往会延误后续的治疗和护理,导致严重后果。
2.2 影响老年人用药的相关因素。老年人在用药方面也应时刻注意。老人因胃粘膜逐渐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使PH值升高,胃血流量减少,肠蠕动减弱,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一些亲脂性的药物如巴比妥、地西泮等,容易在脂肪组织内蓄积,长期服用可能产生毒性反应,护理人员在给老人用药时应注意。
2.2.1 老年人的药物动力学特点。药物的吸收:老年人因胃粘膜逐渐萎缩,胃液分泌减少,使PH值升高,胃血流量减少,肠蠕动减弱,这些改变都能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药物吸收入血液循环后,随血流分布于全身,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有身体结构的组成成分(水、肌肉、脂肪)。老年人随着老龄化,在结构成分上,水及肌肉成分减少,而脂肪成分增多,也会影响药物的分布变化。尤其是老年女性,脂肪成分的增加较男性明显。
2.2.2 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药物进入人体后经肝脏代谢,由肠或肾脏排出体外。肝脏作为主要代谢器官,在此主要通过各种酶类的活性,促进药物的生物转化,通过肝脏血流等决定药物代谢、排泄率。但老年人的肝脏体积和重量随老龄化而减少,功能性肝细胞和肝血流量也逐年减少,因而对在肝内代谢和排泄的药物会有一定的影响。
2.2.3 多种药物相互干扰的影响。年老病多,联合用药在老年病人中十分常见。几种药物先后或同时应用,往往会使药效加强或削弱,可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至诱发中毒,有时甚至属于配伍禁忌者,却误以为原发疾病的病情发展,导致生命危害。
3 老年病护理风险防范
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尤其是身为老年病房管理者的护士长,在工作中应充分评估老年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做好人员培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风险预案,积极介入病房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老年病人安全知识的宣教,做到防患于未然。
4 按分级护理规定时间巡视病房
三级护理的患者没有明确的规定时间,夜间一般要求每小时1次。但老年人睡眠浅,频繁的巡视容易惊醒患者,造成患者不满。除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取得谅解外,要求护士在夜间巡视过程中,注意动作轻,关门轻。在观察患者呼吸情况时,切忌把光直照到患者脸上,可用手挡一下光源。
5 夜间主要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充分评估老年病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并且做好培训,建立起健全的风险预案,加强对老年病人安全知识的教导,做到防范于未然。护理人员应时常对患者做好宣传教育,按规定时间巡视病房。在夜晚时分应注意的一些安全问题有“坠床、猝死、外出”。
5.1 坠床。我科通过调查,建议使用使用日本进口的八乐梦电控护理床,床两侧同时具有扶栏,升降便捷。夜间护士在患者睡前检查病床的护栏是否升起,并调整合理的床高,一般为47cm,便于患者安全地起身和躺下。
5.2 猝死。研究表明6~12点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的高发时间,此时血压最高,容易猝死。所以需要提醒患者这一期间避免体育锻炼。对白天有诱因发生的患者,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夜间也应加强对病情的观察。猝死发病急、病情凶,因此,应加强护士责任心,提高对猝死的认识,掌握其发病诱因、规律、临床先兆,避免情绪激动、劳累、饱餐、饮酒过量等因素。
5.3 外出。大多数老人有清晨锻炼的习惯,一旦病情稳定,往往恢复晨练,选择的地点、方式因人而异。而此时正是晨间护理工作最忙碌的时候,当班护士无法顾及每一个患者的行踪。为防意外,平时除做好宣教,严格请假制度外,还需要了解患者晨练方式、持续时间、愿意选择的地点。鼓励在院内、病区内活动,避免选择过于僻静的地点。鼓励与病友同行,尽量不要单独活动。如患者超出平时活动的正常时间,没有按时返回病房,应提高警惕,组织寻找。
参考文献
[1]老年医学委员会.实现健康老龄化迎接21世纪人口老龄化挑战.北京:中华医学会,2007:259
[2]王晓湘,张琳华,张莹,等.浅析危重患者救治中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西南军医,2006,8(2):93-94
篇2
内科住院患者的感染原因主要为患者自身条件和医源性这两大方面。下面对这两大方面的原因分别进行论述。
1.1自身条件方面
(1)内科住院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且病种复杂,加上老年人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免疫力低下,易被感染。
(2)内科住院患者不止一种疾病,许多患者病情复杂,可能同时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这就使得住院患者身体的有关器官功能衰竭,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差、感染率高。
(3)许多内科住院患者经常使用广谱抗生素来预防感染,但是由于使用不当或者长期使用导致增强了细菌的耐药性,对免疫系统产生了抑制作用。
(4)住院患者如果神经系统有疾病,那么患者可能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出现大小便失禁,导致泌尿系统受到感染。
1.2医源性方面
(1)由于医院老年病房的探视人员较多,加之病房内患者的飞沫,还有病房内通风消毒不及时等等,这些原因都为病原菌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内科住院病房的紧张致使不同病种的患者混住一个病房,这使得多种感染的传播成为可能。
(3)医疗器械消毒工作做的不好也是引起感染的原因,比如说使用呼吸机时对呼吸机的螺纹管消毒不彻底,使得呼吸道的感染率增大,泌尿道插管的消毒不彻底会增加泌尿系统的感染率等等。
2防范内科住院感染的有效策略
内科住院感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医院不仅要做好感染的治疗工作,更重要的是做好内科感染的防范工作,降低感染的发病率。下面为几条防范策略,供大家参考。
(1)做好培训工作,提高医生和护士的职业素质和对内科感染的认识程度,在工作时要保证手和医疗器械的清洁,尽量做到无菌操作。
(2)医院要加强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管理。多数内科住院患者的感染是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将体内的敏感菌株杀死或者抑制而引起的。所以医院管理中心要依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其用量和应用范围。给病人使用抗生素时应尽可能缩短用药时间,增强患者自身的防御机制,提高患者自身对病菌的免疫能力。
(3)精心护理,营养治疗,为患者的伙食搭配中添加可以增强免疫力的含有脂肪酸、核酸和膳食纤维等食物,通过增强患者的身体素质来提高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4)做好消毒工作,尤其要加强对呼吸机,吸氧管还有泌尿道插管等医疗器械的消毒力度。另外病房内部要经常打扫通风和消毒,切断病原菌依靠飞沫传播的途径,对患者的日常用品也要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接触感染。
(5)医院应该规范病房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同种病种同一病房,做好感染的隔离工作,避免患者遭受多种感染。另外对探视人员的探视时间做出限制,尽量缩短探视时间。
(6)老年人为内科感染率最高的人群,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保护老年人不被感染。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应该耐心的护理,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预防和治疗工作。
(7)特殊护理。对待一些特殊的住院患者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护理方式,这样才能降低感染率。特殊护理表现在预防神经内科感染,具体表现为以下2个方面::①护理人员对神经内科的昏迷患者要定时翻身,保持患者的身体和被褥的干燥,以免发生坠积性肺炎和压疮,同时在日常的护理中还要及时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和口腔中的分泌物,促进患者及时排痰,并对排出的痰严肃处理,不能随意抛弃,以免痰中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②住院的神经患者如果有大小便失禁的,一般情况下患者的泌尿系统容易受到感染,这时就需要保证使用的导尿管清洁无菌,保证引流管要密封,对女性的会阴要及时清洗,并使会保持干燥状态,为湿疹的预防做好充分的准备。
篇3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消化科;病房护理
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其食品中化学添加剂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再加之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饮食和作息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现代人们患消化道疾病的几率逐年增加。消化道疾病患者通常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且常常会伴有并发症,而且治疗病程长,导致其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隐患及风险[1]。而近年来在消化科病房就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对其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已成为备受医疗领域关注的课题。精细化管理是指让具有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强的护理人员给住院患者提供更细心、更舒适的护理服务,并且创立让患者满意的护理品牌。传统的消化科病房护理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也已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接受、采纳。而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消化科的护理过程中更能确保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本文皆就将精细化管理引进并贯彻于消化科病房护理中的临床意义作一简要综述。
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已在发达国家广泛使用,属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具体是指要求管理者对受管理者的每件事,每一天甚至每一小时,均实施精细化管理。制定规范化的制度,将每个人的任务系统化,对每个人的操作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使整个科室的运转保持高效、精确和协同的状态。减少或者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失误的发生,当出现意外事故时,也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所在,及时补救。同时也是对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优化,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将护理人员被动消极、得过且过的观念进行改善,转化成积极主动地服务意识。
2精细化管理措施
2.1服务理念的精细化
要由护士长定期组织开展科室讨论会,要求全体成员都得参加。将深化其精细化管理的意识,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调动起在护理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授一些与患者进行交流时的沟通技巧,使护理人员能够更主动的为患者服务,了解患者的需求,将爱心、关心、同情心、责任心融入至日常护理工作中[3]。
2.2工作流程精细化
在实行工作流程精细化管理前,要求护理人员熟悉循证护理和整体护理的要求。工作流程的精细化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以循证护理作为基础,整体化护理作为指导,并与医院消化科室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合理的详细护理规章制度,要求全院护理人员严格执行。由于消化道疾病病种多样而且常常伴有并发症,所以在患者进入医院之前,结合患者主述、家属反馈以及临床诊断,对患者进行病情、病况的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避免误诊的情况发生。在制定护理计划时也要结合患者的并发症、年龄以及其心理状况进行指定。由于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病程长,变化快,所以要及时的对患者的病症进行监控,提前制定备案。同时科室内实行护士长到责任护士再到管床护士分层负责制,合理安排护理资源科室实行连续性排班与弹性排班相结合,减少交班次数,保证病患得到连续、全程、高效的护理[4]。
2.3管理制度的精细化
当医院的护理环境不能做出较大改变时,要改善医院的护理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则需要从科室的管理制度着手。制定合理的护理人员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时的护理效率。科室要根据护理人员的特点以及患者病状的特点对其进行合理安排分配。根据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工作时间以及学历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分级,并根据分级情况设立责任组长,监督每名护理人员的行为操作,对临床经验少、操作不熟练的护士进行“一带一”的带教模式,使其能够尽快的适应医院护理的节奏中来。
2.4安全保障精细化
由于消化道内科患者的病种多、病情变化快并伴有一定程度的并发症,所以患者的安全隐患和护理风险比较高。护理人员要注重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从分认识到安全护理工作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在护理过程中的潜在安全隐患,并提前制定突发备案。在科室内显眼处粘贴警示语,及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的监视。有些患者由于护理病程长,长期卧床不能自主翻身,很容易导致出现压疮,皮肤破损事件,护理人员要对此类患者进行重点看护,定时的帮助这些患者翻身,并保证床到位清洁,避免患者发生感染。还要多与病患的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让家属能够正确的认识到患者疾病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配合院方治疗护理工作。
2.5加强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及专业知识的考核
不仅要制定精细化管理的护理流程,更要对其护理结果进行考核,实行奖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相关措施的有效实施。指定责任组长,不定时、不定位、不定人员的对护理方案进行检查。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可以查看,可以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将其记录在案,可以有效地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对专业知识的考察可以采取多种行事进行,如卷面考核、知识竞答等等方面。也可以定期对科室中进行评优、评奖,促进科室内部护理人员们的良性竞争,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定期举办交流会,让每一名护理人员将近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一起解决,同时也能引起大家的重视,避免下一次问题的发生[5]。
3评价效果及时反馈
传统护理质量评价多由护理管理者执行,评价对象主要是临床护士,评价内容主要是具体的技术指标,评价目标则是各项目能够达标。此评价办法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护理质量及患者作为医疗护理主体的感受。而落实精细化管理后,则要求护理部定期对消化科病房实施绩效检查评分制度,发现护理质量缺陷按实际扣分。科室内自查以督导为主,是否扣分由科室自行讨论定,但需履行公平公正。发生护理缺陷主动上报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者不予以扣分,如果隐瞒不报者视情节严重程度扣绩效分,具体扣分根据实际情况由护理部讨论决定。同时每月将科室内的护理人员随机抽取3~4名对理论、实践操作以及对患者病情的了解等几个方面进行测评;每月将科室内的患者随机抽取3~4名对自身的病情以及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询问了解。最后在出院时向每名患者发放对护理满意度的问卷报告,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入院环境介绍、护士操作技能评价、护士对饮食及活动宣教的及时性、特殊检查治疗前后宣教是否到位、呼叫反馈是否及时、是否及时提供相应的生活护理、各类宣教是否通俗易懂等方面。并及时回收,对其进行分析统计,将其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以此为依据来改善下一步的护理工作[6]。综上所述,目前就医院消化科治疗的患者人数较多且疾病的种类复杂,通常还会伴有一系列的并发症。故在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应具有足够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巧,有“一专多熟”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同时该科室的护理工作具有繁复、量大等特点。更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足够的耐心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服务。而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消化道科室的护理工作中,使护理人员能够深化对精细化护理概念的了解。从工作流程精细化、管理制度精细化、安全保障精细化这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对精细化管理的贯彻与监督。其不仅能够理想地解决消化道疾病患者病种复杂,病情多变,伴有并发症等难题。同时还能有效地确保护理质量,降低护理过程中风险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
参考文献:
[1]叶贞,欧阳爱联,刘志森,等.精细化管理在门诊输液安全防范流程中应用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2,29(11):55-57.
[2]香祝浓,李倩倩,莫柳仪,等.精细化管理在儿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99-100.
[3]许巧玲,冯娟,王日星.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42-142.
[4]刘昭君,岳仕鸿,钱涵,等.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13,30(9):54-56.
[5]陈少恋.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在提高传染病病房护理质量中的效果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303-2304.
篇4
关键词:品管圈;精神病;头脑风暴;护理质量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医学模式不断更新,患者真实需求与价值观产生重大转变,使得护理质量要持续改进完善以及不断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1]。为了更好的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是目前护理工作者面对的主要课题之一[2]。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的提高与否。在护理工作中运用品管圈,一方面能够大幅度提高医护人员护理质量;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升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患者的满意程度。全员参与和管理是品管圈主要组成方式,品管圈从尊重人性出发,不但能促使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而且是在轻松愉悦环境中进行的现场管理,患者和工作人员互动性强,积极性高,成就感和满足感就越多。选自我院精神科病区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通过品管圈活动方法运用到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程度上效果显著,具体情况如下。
1 方法
1.1品管圈的形成 品管圈由精神病科病区8名护理人员组成,活动主题和内容是通过民主投票方法决定,品管圈会议每两周按时进行一次,主要研究患者需求,并通过鱼骨图分析导致生活护理落实不完善主要原因,在加之头脑风暴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品管圈成员确认主题后,提出具体在护理期间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护理措施。
1.2护理问题 护理管理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①患者衣衫不整、头发脏乱。②患者生活用品摆放凌乱和卫生自理能力管理差,家属会客和患者外出管理松懈。③患者"三短九洁"等基础护理工作未落实。④患者床单位未及时整理,盆、洗漱用品、衣鞋未按标准放置。最后患者在发放零食、日用品合理采购及使用等方面产生的分歧问题。
1.3护理方法 首先,护理人员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晨起后对患者进行穿衣、梳头的引导和协助,定时为患者修剪头发与指甲。其次,指导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对患者生活用品、床上物品等按标准摆放整齐,并指导和帮助晾晒被褥和衣物。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和基础护理。 同时小细节也不能疏漏(如:生活用品的整洁、办公场所的清洁卫生、患者床单用品要及时更换等),对患者的大小便护理更要仔细询问认真处置落实到位。最后,在发放患者零食和生活用品时,组织病员有序排队进行领取。
2 结果
2.1品管圈效果 执行护理工作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头发脏乱、衣衫不整;②日常生活管理松懈;③生活用品摆放凌乱,衣服被褥未及时清洗更换整理等自理缺陷,未对病患进行针对性健康知识宣教指导。改进方法:每组护理人员(包括责任组长)对患者护理均要细心周到,促使患者进一步建立自信心和精神康复。对患者生活用品不按规定放置和在检查安全物品不配合等问题,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强化对患者的现场指导和帮助,并进行针对性具有专科特色健康知识宣教,营造安全舒适的病房环境。护理人员要强化岗位职责,加强责任心。对于发放患者零食和生活用品产生的分歧问题,应加强对秩序、排队等事项宣教工作,培养患者与病友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避免出现矛盾纠纷。进一步减少护理安全风险隐患的发生。
2.2续存问题 一方面病房管理仍有部分患者生活用物摆放不规范,物品安全管理仍存在疏漏。另一方面由于季节转换,患者精神症状还未得到完全控制和缓解,病情有所波动。导致部分患者在理解认知上存在偏差,并存在自理缺陷问题,因此不能主动自理个人清洁卫生和有效管理生活用品的问题时有发生。
进行品管圈管理活动前,我院访问80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访问,满意度仅为62%;相反通过品管圈管理活动后,80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高达95%。进一步证明通过品管圈管理活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3讨论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们对物质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单一传统的医学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护理人员若要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不仅要夯实基础护理,更要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并提高自身个性化护理水平[3]。为了使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加强临床护理人员敏锐度和执行能力是关键。但是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由于自身临床实践技能、品德素养和工作管理制度的制约,致使一线护理人员提出的合理化的方法建议和设想,均未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推广,严重影响了一线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护理工作者没能及时了解和满足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具体需求,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提高和工作方法的改进[4]。通过品管圈管理活动的持续进行,这种情况得到显著改变。品管圈通过全员参与,民主决定活动主题,发现并确认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方法和有效的护理监管力度,护理质量即可得到显著提高[5]。品管圈管理活动在护理工作中的广泛运用,不但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提升了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更激发了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对工作的热忱,进一步加强了品管圈成员之间的团队配合协作、互帮互补、大胆开展头脑风暴、敢于创新、敢于承担积极向上的精神,学会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增强了护理工作者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团结一致、努力奋斗达到优秀护理的终极目标,奠定了夯实的基础[6]。
参考文献:
[1]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7-130.
[2]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128-130.
[3]熊贵芬,彭国美,向贵英等.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病合并躯体疾病患者中的管理效果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5,(6):668-669.
[4] Curtis D,Kalsi G,Brynjolfsson J. Genome scan of pedigrees multiply affected with bipolar disorder provides further support for the presence of a susceptibility locus on chromosome 12q23-q24,and suggests the presence of additional loci on 1p and 1q[J].Psychiat Genet,2003,(02):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