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领导职能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5: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的领导职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后不久,我们在这里召开勘察设计工作表彰大会暨新时期设计指导思想研讨会,主要是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勘察设计工作,努力开创新时期工程建设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首先,我代表建设部,向全国第四批勘察设计大师和第三批梁思成建筑奖获奖者,全国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第九届优秀工程勘察、第八届优秀工程设计软件和第七届优秀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的获奖单位,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并通过你们向全国的勘察设计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下面,我就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勘察设计行业在新时期城乡建设工作中贡献突出、责任重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有序推进,国家基本建设日新月异,众多工程项目体现了良好的综合效益。这些都包含着我们广大勘察设计人员的辛勤劳动。特别是勘察设计大师,以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永不满足、勇攀科技高峰的进取精神,胸怀大局、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道德修养,精心勘察,精心设计,绘制一流建设蓝图的良好业绩,为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本届新评选出名勘察设计大师和名梁思成建筑奖获奖者。他们在我国的水利、铁路、交通、机械、冶炼、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勘察设计行业的杰出代表,是我们全行业的骄傲。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控制投资的关键,是集中运用各项政策、标准,把科技学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设计单位能不能正确地贯彻执行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有关强制性技术标准,落实节约和环保措施,做出最佳的设计,不仅影响到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也将长久地影响到投产或交付使用后的综合效益。长期以来,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坚持不懈地进行自主创新,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很多专业领域设计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铁路工程建设形成了包括路基、轨道、桥梁、电气化等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公里铁路设计、施工成套技术;煤炭行业建成了多个年产万吨的高产高效矿井,最高全员工效达吨工,已走在世界前列;化工、石油化工设计从成套引进国外的设计和装备,发展到只引进基础设计或工艺包,在部分产品上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专利、专有技术,实现了大的飞跃;我国原油输送工艺技术,水电建设中的大坝设计,公路建设中的大跨度、大跨径桥梁设计,民用建筑中的超高层、大跨度建筑设计等,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凝聚了广大设计大师的心血。
本届新评选出的金质奖工程,都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保节能的样板示范工程,其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均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一流水准。如西安安康铁路秦岭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该工程地质构造复杂,全长公里,居我国第一,世界第六;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工程设计,该桥主跨米,居世界第三;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设计,长江口水流、泥沙及河床演变的复杂性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一期治理后航道水深达米;另外还有淮南张集矿井设计,华润日熔化吨级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设计,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设计等,其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都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一流水准。
回顾过去,勘察设计行业做出的贡献令人鼓舞,展望未来,我们又将面临新的挑战。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特别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五个统筹”、“六个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今后一段时间,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需要大量的建设任务,勘察设计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以及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也给我们勘察设计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时期城乡建设中,勘察设计行业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二、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勘察设计工作,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充分发挥先导作用
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勘察设计行业要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起到先导作用,应着力抓好三个方面:
(一)进一步提升勘察设计水平,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
土地、淡水等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抓好节能省地型建筑,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国人口众多,目前人均耕地面积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而且优质耕地少,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多个城市中有供水不足,其中的城市严重缺水;最近,我部组织了全国建筑节能情况调查,~××年,按节能标准设计的项目只有%,按节能标准建造的项目只有%,形势不容乐观。
“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左右。今年,建设部制订了《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到年,我国住宅和公共建筑建造和使用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要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勘察设计是关键环节,设计师的作用非常重要。比如,在建筑节能方面,设计人员不仅要考虑到业主需求,而且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节能强制性标准,建筑设计要按功能要求合理组合空间造型,积极选用成熟、可靠、先进、适用的节能成套技术、材料和产品,积极采用新型、高效的配套的节能材料和产品,采用低能耗的建筑设备形式和设计系统;我们的设计师还可以考虑合理开发利用地热、风力等资源,减少空调和热力采暖。在建筑节地方面,可以考虑合理提高城市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进一步减少粘土砖的使用对耕地的占用和破坏。在建筑节水方面,岩土工程师如果在基础施工方案中采用截水的方式而不是降水,就可以大量节约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在建筑节材方面,要研究建立新型建筑体系,推广应用高性能、低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降低对建筑材料的消耗。对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来说,要始终将建筑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提高原创设计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以技术进步带动设计水平的提高。
(二)着眼大型公共建筑,树立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
近年来,我国建筑创作空前繁荣,建筑形式日新月异,但是,也暴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倾向。一方面,忽视对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研究,千城一面的现象较为普遍;另一方面,一些建筑片面追求形式,标新立异、浮华造作,忽视建筑功能、技术风险以及与周围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协调,造成能源和资源浪费、质量安全隐患以及生态和人文的破坏。这些已经引起社会和工程界的广泛关注。
特别要强调的是,大型公共建筑要更加注重质量和安全问题。随着大型公共建筑工程中外观形式和结构体系的日趋复杂化,相当一部分工程突破现行技术规范,技术风险愈加突出。近年来,国外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公众,社会影响巨大,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有任何环节上的马虎和疏漏。做好质量安全工作,关键是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并严格执行,越是重点工程,越是大型工程,越要尊重客观规律。为保证大型公共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一方面要规范政府行为,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专家在建筑艺术和建筑功能设计上相协调的作用。同时,在审查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公共利益。
(三)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勘察设计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农民的建房热情很高,全国村镇房屋建设量每年维持在亿平方米左右,其中农房亿多平方米。科学指导农民建房、防止盲目建设已成当务之急。勘察设计工作者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从不同地区农村实际出发,结合自然条件和建筑材料,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建房选择方案,引导节约建房,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提高房屋质量安全和改善住房功能上来。特别要强调的是,不能从城市的角度、套用城市的标准设计农房,要注重保护和体现地方特色与农村风貌,防止对农村自然风貌的建设性破坏,防止一哄而起、大拆大建。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技术支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以上。正如总书记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讲话中指出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不仅会使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发展受到严重威胁,还会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使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必须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制约,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勘察设计工作不仅是工程建设的龙头,也是工程建设技术创新的龙头。长期以来,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总的来看,我国勘察设计单位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很普遍。今后,我们必须把提高勘察设计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特别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作为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的中心环节,抓紧抓好。
(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
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必须面向工程实际,面向建筑市场。与一般工业产品的开发相比,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更表现出市场引导、用户需求、工程需要的特点。因此,必须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计划经济时期,我们通过行政手段曾有效地组织起产学研的“一条龙”协作攻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由企业通过经济利益关系、通过市场纽带组织起产学研的协作则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的设计单位按照技术创新特点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工业工程设计单位,以工艺的工程化为主要内容,技术先进性是其核心竞争力;另一类是土木工程设计和建筑设计单位等,强调安全、功能和美学,以方案为龙头,匠心独运的设计方案以及实施方案的技术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工作需要有专业配套的研发人员、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因此,勘察设计企业、建筑业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发起人、组织人和受益人,一方面要对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作好技术储备;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结合工程项目的投标和实施,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工艺研发优势,发挥大学多学科综合攻关优势,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加快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提高勘察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体制、机制创新是勘察设计单位发展的动力。今年,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商务部、国资委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勘察设计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设计单位要多元化、多形式发展,既要有大型勘察设计单位,也要有中小专业设计事务所,以满足不同的目标市场需求,发挥各自的优势。大型设计企业要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拓展企业功能,完善项目管理体制,发展成为具有设计、采购、施工管理、试车考核等工程建设全过程服务能力的综合型工程公司。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要相互结合,注重设计与施工各环节的相互协调。设计单位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施工单位如何进行施工;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不仅要有按图施工的能力,而且要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鼓励部分建筑设计企业与大型施工企业重组,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优势,促进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结合与发展。发展由注册建筑师或注册工程师牵头的专业设计事务所,促进建筑个性化创造的发展,繁荣设计创作,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对于一个大型勘察设计单位,关键是要有好的机制、好的品牌,创建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比一味地注重参股持股更为重要。
(三)充分发挥大型勘察设计院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
现在很多大型勘察设计企业产值不低,但主要是靠绘制大量施工图挣来的,技术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足。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技术积累优势,占领技术制高点,通过技术研发形成自己的独有品牌和专有技术。例如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通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酯国产化技术,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由其承建的聚酯项目约占聚酯工程建设总量的%以上。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开发的变压器制造专用设备,年产值达上亿元,已具备与国际著名专业公司抗衡的实力。
(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激发创作高水平的设计成果。
与工业企业卖产品不同,勘察设计企业提供给社会的是技术、是服务型智力成果。长期以来,如何界定和如何保护勘察设计单位拥有的知识产权有一定特殊性和难度。设计中的专有技术、设计资料、设计方案也是知识产权,也需要保护。没有有效保护,劳动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就不可能激发创作出高水平的设计成果。一些业主只付少量象征性的所谓补偿费用,就将落选的设计方案、专有技术拿来使用,极大地挫伤了设计人员的创作热情。对于如何保护勘察设计的知识产权,建设部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年曾联合过《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导则》,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形势的发展认真研究和细化,进一步完善有效的实施办法。一些企业通过实施专利战略,获得了很好的效益。中国石油化工建设公司近五年有项技术通过国家验收,获得项专利;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开发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专有技术,在国内生产能力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上,占据了近%的市场份额。
当前,还有不少技术存在知识产权关系不清晰的问题,全员知识产权的意识还比较薄弱,软件版权意识还需加强,工程项目的技术图样也常被翻版、盗用或私下转让,技术骨干调出的同时带走关键核心技术等,因此,勘察设计单位一定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四、重视人才、珍爱人才,充分发挥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新时期城乡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和国内设计咨询市场的逐步开放,市场竞争将愈演愈烈,而最大的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目前,我国勘察设计行业从业人员万多,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万多,约占从业人员的%,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等各类注册执业人员万多,是一支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队伍。勘察设计单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一直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建设单位青睐的对象。如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我强调两点:
第一,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吸引并留住人才。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规范人才市场管理,精心培育满足我国大规模、现代化工程建设需要的勘察设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勘察设计单位要制定本企业的人才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对于勘察设计单位,一个学术带头人往往意味着一个市场领域,要通过工作实践和有针对性的培养,形成由专业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和熟练工程师组成的专业人才梯队。要积极探索企业核心骨干持股的股权激励机制,以及创新符合企业实际且与市场接轨的各种激励方式,吸引并留住人才。
第二,珍爱并信任国内的专业技术力量,依靠我国自己的人才搞建设。目前,中国不但每年有万多亿的工程建设量,让国外的同行很羡慕;而且,中国的土木工程技术力量也在蒸蒸日上,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有些领域世界领先。中国已经培育出一支优秀的专业技术队伍,有一批有技术、有水平、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专家、学者。近年来,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桥都是由中国人设计、施工的。长江上建了那么多的桥,只有少数大桥部分工程做了联合设计。三峡工程在世界上也属绝无仅有。中国的结构计算、预应力技术等很多方面水平都很高,完全能够解决结构计算的问题。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由外方设计,我们的一位博士敢于向世界著名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提出质疑,促其修改原结构设计方案,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民族自信心,珍爱我们自己的人才,信任我们自己的设计师,依靠国内的科研、设计和施工力量搞建设。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更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工程建设的主力军。
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鼓励、支持我国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支持我们的建筑师、设计师、工程师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责任。按照“”的规则和我国政府的承诺,勘察设计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勘察设计行业的竞争无疑将更加激烈。当前,勘察设计市场仍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建筑创作的环境还不尽如人意。因此要为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在职能关系上,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建设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的关系,合理放权,分清职责。在企业资质、人员资格、行业自律等方面充分发挥地方和中介组织的基础性作用,并加强层级监督,确保政令畅通。在职能方式上,逐步减少行政性审批,加大采用经济、法律手段,加强行政立法和执法监督,充分运用间接、动态和事后监督等手段实施工程建设管理;加快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今后资质审批、施工许可以及市场监管等都要逐步在网上办理。在职能内容上,要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企业和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环境。
依法加强勘察设计市场监管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部正在抓紧修订新的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和标准,新标准体现了精简效能和便民的原则,力图支持企业适应市场要求,增强竞争力。各地要按照建设部和人事部共同确定的勘察设计注册执业工作框架,有序开展工作,尽早完善我国勘察设计行业的个人执业资格注册制度;要以完善合同履约、工程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健全勘察设计行业的不良记录制度,及时依法清除违法违规的各类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维护良好的勘察设计市场环境。要根据勘察设计的特点,制定招投标办法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勘察设计招投标活动。在对《建筑法》的修订意见中,我部提出要调整强制性招标的范围,逐步实现非政府投资项目在不影响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扩大业主自主决定权。要以投标设计方案的优劣,企业的技术水平、工程业绩和信誉,以及勘察设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等因素综合评标。
(二)为勘察设计企业提升技术力量提供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为了支持企业的发展和做强、做大,我部将采取必要的引导措施,鼓励企业着力提升技术实力和诚信度。目前,我部正在改进企业资质审批工作,这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为重点,以突出企业专利和专有技术、淡化企业资本金和设备为原则,以实施高端放开、低端准入为手段,以通过资质改革来引导和扶持大型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中小企业做精做专,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依法修订企业资质规定和资质标准,改进资质审批,强化持证企业的市场监管。今后对企业资质管理将采取“两淡化”、“两突出”的措施:淡化企业的设备数量、注册资金要求,突出企业的技术力量和诚信度。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企业自身都拥有齐全的各类设备,企业完全可以依靠租赁市场,使各类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化;企业主要是信用度,不在于到底手上有多少钱。我们要突出企业的技术力量和诚信度,比如说,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再要申请升级,不是做一两个项目就能升资质的,我们首先要看其技术力量、专利技术或者工法。在今后优质工程和金奖工程评选中,应将专有技术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希望广大勘察设计企业今后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这个上面。
篇2
关键词:管理学;学科属性;范式纷争
一、管理思想的演变与发展
管理思想的出现是管理实践的产物。管理作为一种职能是奴隶制兴起的直接产物( 肯尼迪·克洛克, 2002) 。较高一级的管理产生于希腊和罗马帝国时代( 小詹姆斯·H·唐纳利, 1982) 。古罗马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利用等级原理和委任、授权办法, 把罗马城扩展为一个前所未有的、组织效率很高的罗马帝国( 罗珉, 2003) 。人类管理思想的演进标志着人类从最初的求得生存而产生的自觉意识经过历史的锤炼—— 成功和失败考验的螺旋式上升, 最终成为人类社会前行的灯塔。人类管理思想的提炼大致经历六个过程: 管理者的需要、思想价值、时间性、提高和展现(AddrejA .huczynski, 1996) 。
把管理思想升华为一门科学, 以此构建管理学学科大厦, 是由发端于19 世纪末现代工厂制度下的“泰罗科学主义”完成的。不同于经济学, 管理学从一诞生就陷入到“管理理论的丛林”( 哈罗德·孔茨, 1961) : 人们对管理的职能、原理、方法甚至管理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解释。管理学尽管较经济学年轻, 在其发展的一百多年里,管理学的发展与创新速度远远超出了其他社会学科。从科学管理的确立到人际关系学派发展, 从“管理理论的丛林”到“管理理论丛林的再探”, 从新人际关系学派的兴盛到新泰罗主义的回归, 管理理论丝毫没有走向统一的迹象。早期哈罗德·孔茨把管理学理论概括为管理过程学派、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及数量学派等六大学派。海因茨·韦里克( 1993) 继续对管理理论丛林进行分类, 随着“丛林”生态结构的变化, 形成了11 个有代表性的学派。Huczynski( 1996) 按照市场接受度、争论性、独特性、作者声望把管理学派分为马克思·韦伯为代表官位主义学派, 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 以法约尔、巴纳德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派, 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派, 以本尼斯、沙因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派, 以德鲁克、彼特斯为代表的大师理论学派。
二、管理学的学科属性
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具备三个根本要素, 即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概念( 范畴) 体系。研究对象是该学科的根本出发点, 也代表了该学科的本质属性。研究方法是人们认识对象的方式与方法的学问, 它是科学发展最活跃的因素。人们用特定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特定的研究对象, 便逐步形成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并借助词语以概念、范畴的形式加以表述。当用来进行理论思维的概念、范畴积累起来, 形成认识或解释对象的理论体系之后, 便标志着这一门科学走向了成熟。而管理理论的分歧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管理”至少存在三个不同的理解。管理科学主义认为管理就是组织在即定资源约束下如何通过优化配置以实现的目标。人际关系学派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 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过程学派的视角, 认为管理就是从计划到控制的循环过程, 即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中执行着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若干活动。系统学派认为, 管理是将多变的客观环境( 宏观、中观、微观) 视为一个复杂系统, 为有效地实现系统目标( 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提高效率或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等) 而激活人的智力, 优化配置系统中各种资源,并改变资源产出的一系列决策、措施、办法。概括起来, 上述认识最根本的分歧点在于管理学的人本主义主张和科学主义主张。也有人认为二者各有侧重分别形成管理学学科和管理科学学科。事实上二者有明显的“鸿沟”, 但也不是截然分离的, 二者的关系就像并行的两个车轮, 在管理学科的发展中, 二者永远无法交融, 但也永远无法分离。弥合二者的鸿沟的努力一直在进行。这里以席酉民的和谐管理理论为代表。和谐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现实基础在于“理”, 形式在“管”,“管”必须从“理”来实现。席酉民提出, 管理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用优化思路解决客观科学的一面, 用不确定的思路解决主观情感的一面, 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互动作用, 实现整体的一致性。转贴于
另一方面, 人们对管理的对象或内容也还存在不同意见。管理学很多概念无论内涵外延均不相同, 分类方式合标准也不相同。从营运职能看, 尽管营运职能的决策过程都包含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过程, 但是它们的内容是截然不同的。正如学者芮明杰批评的那样, 把管理限定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错误的, 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是有效资源整合的手段和方法, 他们本身并不是管理。为了调和矛盾, 学者们把上述对象称为广义的管理学研究对象, 把管理科学的内容也囊括进去了。狭义的研究对象则限定为管理的过程或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R·波普尔指出, 科学方法是由科学目标决定的, 研究方法和手段只相对于具体目的才有意义。克莱默( 1975) 认为, 管理思想来自于归纳和演绎推理, 它是一个应用于相当广泛的情境的系统化的知识。不少管理实践都是建立在传统方法和理论基础上的, 而这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泰罗的思想上。
三、管理学的范式纷争
范式( Paradigm) 理论最初是由库恩( 1968) 提出的, 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范式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共同的基本理论、观念和方法; 共同的信念; 某种自然观( 包括形而上学假定) 。范式的基本原则可以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次表现出来,分别回答的是事物存在的真实性问题、知者与被知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问题。当一门学科的知识处在一个范式的指导下时,这门学科就处在“常态科学”(Normalscience) 时期。在范式的指导下, 科学家们不断研究、解决问题, 积累知识。但随着研究的进步, 必然会出现常态科学的范式所不能解释的“异例”(Anomaly) 。当异例多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导致知识危机(Crisis) 。后者将迫使科学家们去寻求另外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 新的定律、概念、假设、价值、技术和解决问题的范例出现, 科学就发生了一场革命(Revelution) , 科学研究的新范式形成了。
把管理学理论范式分为追求使管理更有效率的科学主义范式和追求使管理更加人性的人本主义范式, 这种分类方法的突出意义是强调管理学理论范式追求的目标。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者泰罗信奉的哲学, 就是“科学理性主义”或“工具理性主义”。他第一个把科学方法运用于管理当中。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把人看成“经济人”,认为追求经济利益是人的理性的主要表现。它强调通过劳资协调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最小的付出使劳资双方得到最大的利益。行为主义学派通过霍桑试验对古典管理理论进行了大胆的突破, 第一次把管理研究的重点从“经济人”的基本假设和从物的因素上转向“社会人”的基本假设和人的因素上。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Human Relations Theory) 通过对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的揭示, 对古典组织管理理论的研究范式维度作了四个方向的拓展( 罗珉, 2001) : 单个行为主体的社会性; 人是社会人,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In-terpersonalRelations) 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首要因素; 组织是人们希望实现自导、自治、自我负责和自我实现的场所; 群体(Group) 总是通过建立他们的价值观和规范来控制人们的行为。其蕴涵的理论假设是, 组织善待员工, 员工会改进工作态度, 并不断增加满意度和承诺感, 这种态度会影响行为, 反过来促进组织绩效的改善。如果按照库恩的范式革命学说, 在两个范式之间, 存在四个阶段:范式Ⅰ常态科学异例危机革命范式Ⅱ。这里的常态科学是指在范式I 指引下积累的知识; 异例是指范式I 不能解释的新现象; 危机是指范式I 从根本上受到怀疑; 革命是指范式I 全面崩溃。人本主义取代科学主义如果是一场革命的化, 那么将是一个新的范式的诞生。在无法调和劳资纠纷时, 泰罗主义学说出现了异例, 但是说泰罗主义出现了危机, 是不符合管理思想史实。Huczynski 指出, 人际关系学派从未偏离过泰罗主义的思想范畴。正如梅奥( 1924,1925) 在对霍桑研究报告的解释中看出: 工厂内友好宽松的管理氛围将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尽管这种因果关系可能逆转( 生产的高效率会使管理气氛宽松) , 管理者仍然能够看到他期待的东西。人际学派的动机思想强调管理刺激和控制、非正式群体的社会作用力、社会满意度和产量定额等因素的重要性。梅奥给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通过咨询和领导技术重建人与社会平衡的新模式。事实上, 人际关系学派倡导加强了管理者的中心地位。而管理者的中心主义恰恰是肯尼迪·克洛克认为导致管理终结(ManagementEnding) 的元凶。因此, 割裂不同学派的历史联系性是错误的。正如罗珉( 2005) 所指出的那样: 科学主义范式和人本主义范式从管理学诞生开始, 一直主导着管理学的发展。它们都是管理学范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 都对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 总结
总而言之,管理思想家们所选择的众多路径、取向或“范式”, 是可以兼容、互济的。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流派相互间应当宽容、共处。对因理论和方法不同而出现的“分歧”,不必急于达成“一律”。管理学研究不断涌现新的“范式”和多种“范式”并存, 管理学界出现不同的流派或“学派”, 是管理学走出“丛林”的征兆, 也是有利于管理理论研究繁盛的好事。
参考文献
1.肯尼迪·克洛克,琼·戈德史密斯著.王宏伟译.管理的终结.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评析
一、法约尔管理思想简介
亨利·法约尔(HenryFayol,1841——1925),法国科学管理专家,西方管理理论过程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860年从国立矿业学院毕业后,在福尔尚布采矿冶金公司工作,先后担任工程师、矿长、经理、总经理。从1918年创立管理科学研究中心开始,法约尔的晚年专门从事管理科学方面的研究。他一生发表了许多重要著作和论文,其中《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是其代表作。在这本书里,法约尔系统阐述了他的管理思想。
(一)管理的本质及五大要素
通过对经营和管理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法约尔揭示了管理的定义和本质。他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营是“指导和引导一个组织去达到一个目标”,经营行为包括六种活动,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任何企业都存在着这六种活动。而管理活动则只是这六种活动中的一种,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必备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宏观活动。什么叫管理?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计划是主要的管理活动之一,是指预测未来并制定行动方案。科学的管理首先必须对未来作出判断,并为未来的活动制定规则,而且计划必须保持统一、灵活、连续、精确和具有前瞻性等特点。组织是指建立企业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管理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建立一种最有效的组织架构,从而使企业的计划得以很好的制定和完成。法约尔特别强调,企业组织的社会人员结构应遵守等级系列原则,1个工头管15名工人,1个上级领导4个下级,从而形成金字塔型的人员等级系列。管理的第三要素是指挥。指挥是指领导机构或个人运用领导艺术和手段指使企业组织和人员实施企业计划,达成企业目标。各种组织的组织工作要由综合素质高、领导能力强的人来担任。负责指挥的管理机构或个人必须遵循8种原则才能达到指挥的正确性和高效性。协调是组织管理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它是指让企业人员团结一致,使企业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和谐统一。企业组织越庞大,企业经营活动越复杂,协调的必要性也越大。同时,企业与外部系统发生关系,也必须通过协调和沟通才能有效完成。控制是指保证企业进行的活动符合制定的计划和所下达的命令,即对各项工作能否按计划进行随时作出反应。控制的目的在于检验管理中其他四要素在实际发挥作用时是否得当,企业行为发生偏差时及时得到调整。
(二)管理的14条原则
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里,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14条原则,这是其“一般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
1、劳动分工。劳动分工是劳动专业化的客观要求,它不是仅仅只适用技术工作和基础岗位,而且应在管理和职能权限划分方面普遍采用。2、权利与责任。二者相辅相成,任何一个岗位都是权利与责任的统一。3、纪律。“纪律实际上是以企业与雇员之间协定为依据的服从、勤勉、积极、规矩和尊重的表示”。4、统一指挥。一个下属只能接受一个领导的命令和指挥。5、统一领导。实际上是指统一的管理思维和计划。领导可以是单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6、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要注意克服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冲突情绪。7、人员的报酬。付酬的方式很多,人员的报酬应该合理,并有一定的激励机制。8、集权与分权。提高下属重要性的做法是分权,降低下属重要性的做法是集权。9、等级序列。要确定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层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10、秩序。每件东西和每个人都应有恰当而合理的位置。11、公平。在对待所属人员时管理者应该特别注意善意与公道的结合。12、人员的稳定。有秩序地安排人员和补充人力资源,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的经常变动对企业很不利。13、首创精神。领导和员工都应该同时具备这种精神。14、集体精神。团结就是力量。在组织内部要形成团结和谐的氛围。
(三)倡导研究管理理论,开展管理教育
在法约尔之前已经存在着一些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如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和经济人观点,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欧文的人事管理试验,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等,这些管理思想虽然相当可贵,但总的说来还是比较简单,没有形成理论体系。而且在法约尔时代,各学校还没有开设管理方面的课程,企业领导者、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只能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从事管理工作。由于每个人的客观条件不一样,每个管理人员都按照自己的思想、原则和方法行事,没有一种科学统一的、能为公众普遍接受的理论和原则,因而“在工厂、军队、家庭和国家机构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在同一原则的名义下极为矛盾的做法”,这就非常有必要尽快建立一种系统的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理论。
不仅如此,法约尔还非常强调进行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他说在:“当人们有成效地尽最大努力推广和改进技术知识的时候,我们的工业学校在为未来的领导者提供商业、财务、管理和其他职能知识方面,却什么都没做”,“实际上,管理能力也应该像技术能力一样,首先在学校,然后在车间里得到”。学校教育,尤其是在大学或学院开设管理课程,是研究和传授管理理论的绝好方法,因为“管理是所有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由于管理是普及各个领域的,所以管理的一般知识对每一个人都是有益的,应该在各院校中传授”。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抽象和超越泰勒(Frederik·W·Taylor,1856——1915,美国)与法约尔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都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奠基者
泰勒是现代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在他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科学管理理论:1、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管理学研究的核心。提高效率既包括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包括提高一线工人的生产效率。他认为,提高效率既可以降低成本使资本家获利更丰,也可以使工人增加工资。为此应进行试验和工时研究,确定工人合理的工作量,科学制定工作定额标准。2、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在标准化的环境下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3、培训一流的工人,使工人的能力与工作相配合。一流的工人就是有能力而且愿意干的工人。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根据工人效率高低来支付工资,刺激工人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
比较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可以看出,前者的理论研究的重点是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工作效率,探讨的是如何通过科学管理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关注的是微观的、具体生产环节的、具体的操作过程。比如泰勒为了总结工作定额的标准化,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曾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铁锹试验。前者是通过对单个工人搬运生铁块的姿势、行走的速度、持握的位置以及休息时间的长短等来考核其对搬运量的影响;后者通过用不同形状与规格的铁锹搬运铁矿石、煤粉、焦碳等,来考核不同工种工人的日工作量。差别计件工资制、能力与岗位相匹配等,也是泰勒对工人的一些管理技巧。由此观之,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是微观的、具体的企业管理,或者可以叫企业管理术。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则是从“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向上延伸,他以大企业的整体运作作为研究对象,对管理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管理的职能和组织原则上,以更加概括的、系统的和理论化的形式从管理的组织和职能关系上揭示了管理的本质,归纳了管理的普遍原则,使管理理论更加宏观化、系统化和理论化。也就是说,他既看重泰勒所关注的劳动者劳动过程中的环节、工具、效率、标准化和积极性,更看重企业宏观经营活动中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权利与责任、首创精神等,他的管理思想从具体的环节中、技巧中抽象出来,形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职能和原则,既适合于一般的企业管理,也对社会组织、政府和国家的管理具有普遍意义,因而是对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抽象和超越。
三、法约尔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一起,对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他的一般管理的要素、原则自产生以来,不仅给实际管理人员以巨大的帮助,而且直到今天仍然使企业、社会和政府的很多人受益菲浅。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和管理学家韦伯提出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管理学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管理学家詹姆斯?穆尼和艾伦?赖莱提出的组织效率原理;美国管理学家、也是管理学过程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罗德?孔茨在其《管理学》中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说(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英国管理学家林德尔·厄威克提出管理理论系统化以及他与古利克提出的管理七职能说(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杰·艾伯特和埃弗雷特·伊·小亚当合写的《生产与经营管理》提出管理三大职能说(计划、组织、控制);美国当代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P?洛宾斯的《管理学》将管理的职能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等等,都是在法约尔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不仅适用于工商企业,而且延伸到社会组织、政府和国家等诸多领域。他的管理14原则和管理5要素说在行政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已经作为普遍遵循的准则而存在,成为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政府就曾将他的理论在邮政部门运用并推而广之。美国著名行政学家伦纳德·D·怀特运用一般管理理论研究政府行政管理,而且美国政府也将一般管理理论提供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政府的行政管理,精简政府,调整机构,促进了政府的工作改革,提高了行政效率。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经过孔茨、纽曼等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门完整的学说。他的管理理论对于现代管理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行政管理都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他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教育思想为其后的管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所接受和发扬,现在几乎所有的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和行政学院都要开设管理学这门课,我国很多大学所编写的管理学教材,其框架体系和主要内容仍然与法约尔的管理思想基本一致。
当然,由于法约尔所处的时代和他本人自身条件的局限性,使得他和泰罗一样,避免不了其理论上的缺憾和不足。比如其管理理论的体系不够完整,管理学内容比较肤浅、简单,管理方法过于直观和单一,尤其是把人当作机器,忽视人的心理特征和物质利益之外的各种复杂需求等,这都是他的管理理论的不足之处,这也为后来的管理学家对古典管理理论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但即便如此,法约尔仍不失为世界管理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的管理学理论至今仍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张文昌.现代管理学(原理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2]姜杰.管理学名著与案例.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
[3]张康之,齐明山.一般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篇4
一个合格的企业最高领导者,必须研究企业如何生存的战略性大问题,也就是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变化和要求来改进企业。要有“改”的精神和很强的进取心,必要时敢于冒险,当然还要加上科学的决策。那些只会按常规办事的优柔寡断的领导者,只能是二流企业家。——[美]F·奥斯本
作者:无刊名:种子世界机构:不详分类:F272.91C93关键词:管理学企业家信息时代领导者精神冒险
工商管理学(二)
要明确企业的任务,首先要了解企业任务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一般说企业任务由五个关键性的要素形成。企业的历史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它记载着企业的辉煌业绩,也反映它的经验教训。现实和未来是历史的续篇,不了解过去,就无法规划未来。
作者:无刊名:种子世界机构:不详分类:F275关键词:管理学企业历史业绩
工商管理学(三)
产品别具一格基础上的价值相等,详情请点湘爱网使成本领先的企业得以将其优势直接转化为高于竞争厂商的利润;产品别具一格基础上的价值近似意味着为取得令人满意的市场占有率所必需的降低幅度还不至于冲销成本领先企业的成本优势,因此,成本领先企业能赚取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
作者:无刊名:种子世界机构:不详分类:F270关键词:管理学成本优势市场占有率直接转化企业低幅度价值基础产品利润
工商管理学(四)
在1991年初事态有发生了急剧变化,卡斯柯公司外汇交易连续出现亏损,而且亏损额越来越大。1991年4月16日,建行上海市分行致函卡斯柯公司,称该分行受卡斯柯公司委托代办的外汇买卖中除已赔进90万美元存款并发生严重透支外,截至同年8月30日,尚共有敞口头寸3100万美元。除去卡斯柯公司在该分行的90万美元存款和卡斯柯公司在其下属机构上海县支行的650万元人民币存款已全部作为抵押外,要求卡斯柯公司立即解入外汇买卖保证金166万美元。
作者:无刊名:种子世界机构:不详分类:F830.9关键词:管理学外汇买卖外汇交易上海市公司美元存款人民币保证金亏损
工商管理学(五)
1.4.7精干高效无论任何一种组织结构形式,都必须将精干高效原理放在重要地位。精干高效原理可表述为:在服从由组织目标所决定的业务活动需要的前提下,力求减少管理层次,精简管理机构和人员,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一个组织只有机构精简,队伍精干,工作效率才会提高;如果组织层次繁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则势必导致浪费人力,滋长作风,办事拖拉,效率低下。
作者:无刊名:种子世界机构:不详分类:F270关键词:管理学组织成员管理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效率机构精简工作效率组织层次管理层
工商管理学(六)
1.3,3职能职权职能职权是指参谋人员或某部门的管理人员所拥有的原属直线管理人员的那部分权力。在纯粹参谋的情形下,参谋人员所具有的仅仅是辅助眭职权,并无指挥权,但是,随着管理活动的日益复杂,管理人员不可能是完人,也不可能通晓所有的专业知识,仅仅依靠参谋的建议还很难作出最后的决定,这时,为了改善和提高管理效率,管理人员就可能将职权关系作某些变动,把一部分本属自己的直线职权授予参谋人员或某个部门的管理人员,这便产生了职能职权。
作者:无刊名:种子世界机构:不详分类:F203关键词:管理学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管理效率职权职能直线部门
工商管理学(七)
第三章人力资源开发最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并不是紧盯着部属,不断地下达大大小小指令的人,而是只给部属概括性的方针,培养部属的信心,帮助他们圆满完成工作的领导者。
作者:无刊名:种子世界机构:不详分类:F272.92关键词: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管理者概括性领导者方针
工商管理学(八)
采用以上一种或几种方法收集到有关材料后,管理部门就可着手拟订职务说明书和职务规范。前者是对任职者需做些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要做的书面说明,它通常能反映职务的内容、环境和从业条件。职务规范则指明任职者要成功地开展某项工作必须拥有何种最低限度可以接受的资格标准,具体包括知识、技术和能力等方面为有效地承担职务所必需具备的起码条件。
作者:无刊名:种子世界机构:不详分类:F203.9关键词:管理学管理部门说明书职务规范
工商管理学(九)
1企业主管人员的选拔与培养1.1选拔主管人员的系统方法主管人员的质量是企业不断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主管人员的选拔在整个人本管理中也就必然成为至关重要的步骤之一。没有人能够否认厂房、设备、原材料、人员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但另一个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优秀的主管人员。
作者:无刊名:种子世界机构:不详分类:F273.2关键词:管理学系统方法定性因素人本管理主管企业原材料
工商管理学(十)
篇5
管理学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交叉点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综合叉学科,涉及数学(概率论、统计学、运筹学等),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生理学、伦理学、哲学、法学),技术科学(计算机科学,工业技术等),新兴科学(系统论、信息科学、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以及领导学、决策科学、未来学、预测学、创造学、战略学、科学学等。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诞生以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管理学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其内容和形式。
早在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引言中,泰罗就开宗明义地指出,这篇论文的宗旨之一是“论证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纪律、条例和原则上,并进一步表明,科学管理的根本原理适用于人的行为——从人们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我们大公司的业务运行”。他还深信:“同样的原则能以等量的威力适用于所有的社会行为上,在我们的家庭管理上,在我们的农场管理上,在我们的大小商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慈善机构、我们的大学和我们的政府各部门的业务管理上。”
在大西洋彼岸,与泰罗同时代的法国工业企业家法约尔创立了一般管理学理论。1916年,他在其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从工业企业管理实践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及企业经营职能(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和会计五大职能)中分离出独立的管理活动,提出了经过经验检验的普遍适用的一般管理理论,定义管理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由此确定了管理活动的5种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他认为,这种一般管理理论与方法不仅适用于工商企业,而且适用于政府、军事部门与社会团体。法约尔由此基本上构建了关于管理活动的原则、标准、方法和程序的知识体系,因此,也可以说法约尔奠立了一般管理学的理论基石。法约尔把管理与经营区别开来,意味着管理学是不包含企业经营活动内容的狭义管理学,而同时又提出了普遍适用的一般管理学。
综上所述,在这些管理学家看来,管理学的含义是不同的:泰罗、孔茨提出了对象涵盖广泛的管理学,属于广义管理学,它包含各门管理学科,指的是管理学门类;法约尔、德鲁克提出了具有特定领域的狭义管理学,不过狭义程度又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具有普适性的关于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实际上在倡导建立一门研究管理活动基本原理的一般管理学或普通管理学(general management),这种一般管理学就是管理学门类中的基础学科。
知道了管理学的历史,还需知道管理学所具有的几个特点:(1)一般性:管理学是从一般原理、一般情况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和管理规律进行研究,不涉及管理分支学科的业务与方法的研究;管理学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动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础理论科学,无论是“宏观原理”还是“微观原理”,都需要管理学的原理作为基础来加以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是各门具体的或专门的管理学科的 共同基础; (2)多科性或综合性:从管理内容上看,管理学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它需要从不同类型的管理实践中抽象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思想、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从影响管理活动的各种因素上看,除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些基本因素外,还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从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上看,它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都有密切关系,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科; (3)实践性:也称实用性,管理学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同时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又必须为实践服务,才能显示出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强大生命力; (4)社会性:构成管理过程主要因素的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都是社会最有生命力的人,这就决定了管理的社会性;同时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生产关系的特征,因此没有超阶级的管理学,这也体现了管理的社会性。 (5)历史性: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割断历史,不了解前人对管理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管理历史,就难以很好地理解、把握和运用管理学。
篇6
摘 要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兵学圣典,其高超的思想智慧和巨大的军事价值举世公认,和平年代,其蕴含的管理学思想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被商界誉为必读的管理圣经,本文将就孙子兵法中的管理学思想做出阐释,并结合管理五大职能做出具体论述,以期彰显《孙子兵法》在当今管理过程中可能发挥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孙子兵法 计划 组织 领导 激励 控制
《孙子兵法》--中国古代的兵学圣典,其高超的思想智慧和巨大的军事价值举世公认,现在,在这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年代,它依旧散发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经济建设领域,用于指导各种经济活动,成为了优化管理的神兵利器,更被商界誉为必读的管理圣经,今天我就借用孙子探胜这一题目浅谈一下自己对孙子兵法中的管理学思想的一些理解和认识,以及《孙子兵法》对管理活动取得有效成果的指导作用。
一般认为管理的五大职能为: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有绩效的管理活动需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考虑,只有将这几项职能发挥的和谐有力,才能真正确保管理活动取得成功,孙子兵法中蕴含的许多管理智慧在这些方面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对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孙子兵法》与计划职能
宗旨、远景、目标是计划中最宏观的部分,也是最具有指导意义的部分。孙子曰:“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孙子看来,“安国全军”是军队的基本任务,也是兵事战争的目的,而其兵法十三篇皆是是紧扣这一主题进行的,从管理学意义上讲,组织只有对自己的宗旨和使命有清醒的认识,各项工作都以主要宗旨为出发点,不进行偏离宗旨的活动,集中力量发展企业的主要事业,才能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使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当然,宗旨的正确性和内在生命力是坚持宗旨的必要前提!
计划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决策。决策――“用兵之道,以计为首”,孙子把事关全局的战略决策称之为“庙算”,提出“未战先算”,“多算胜”,“少算不胜”的论断。并在如何进行决策方面提出:经五事,校之以“七计”,以求得对战争情势的深刻认识,从而正确指导战争;孙子这种由 “经” “校” “索”构成的战略决策的程序和模式,至今仍不失为我们科学决策的范本。
此外《孙子兵法》对如何科学决策进行了详细探讨,纵观全书,体现出三条基本的决策原则:
第一,知的原则。孙子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指出将帅作战指挥应立足客观,全面掌握信息,并视之为科学决策的基础和前提。《孙子兵法・.谋攻》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的著名论断。《孙子法・军争》中也有:“不知诸候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有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可见,知乃将领之要,决策所依。这条原则要求:知的范围要广,既要了解自然环境也要了解社会环境,既要知己又要知彼;知的程度要高,必须全面、准确、深入、快捷的收集信息,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
第二,谋的原则。谋即谋划、谋算,是领导者通过情况分析,对战争做出正确的判断估计,制定并选择出最佳作战方案的活动。谋是决策的核心。孙子说:“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谋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甚至可以不战而胜,谓之“上兵伐谋”。
第三,变的原则。孙子认识到战争中存在许多矛盾,如:攻守、虚实、奇正、生死等等。矛盾的两面,相互对立统一,且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他告诫领导者要善于根据矛盾的发展变化对原有政策进行适当调整,以创造条件,使矛盾朝有利于我的方向转化。孙子讲:“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战争的瞬息万变决定了决策的变通性。决策只有做到了“因利而制权”,适机而动,顺势而变,才能为作战提供科学的指导。
以上不过是关于《孙子兵法》中关于计划职能的智慧的一点点认识,其关于计划的指导性见解绝不仅限于此,相信深入了解《孙子兵法》后,我们的计划行为会得到更好的指导。
二、《孙子兵法》与组织职能
无论是军事活动还是管理活动,都是社会化的活动,因此,都要依据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组织活动。如何设计组织机构、管理组织机构,使之高效运转,并最终完成组织目标,是管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在这方面,孙子的智慧也很有启发性。
春秋到战国中期,随着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对庞大军队的组织管理,越来越成为决定军队实力,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孙子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对规范军队的组织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孙子于《始计篇》写到:“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认为:“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阐明懂得组织的原则和方法,是为将者的必备素养之一,关系到作战的胜败。孙子又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令孰行?…赏罚孰明?”可见孙子在组织管理方面有深刻见解:
首先,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 “法者,典制、官道、主用也。”所谓法,是指队的编制、法令、法规和对各级指挥官职责的划分管理,以及后勤军需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规章制度一方面可使将士明确自己的位置和责任,增强自我约束力;另一方面可避免领导工作的随意性和神秘感,实现组织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其次,严格按制度管理。统帅军队必须令行禁止,军纪严明,让士卒心悦诚服。其方式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既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统一军队思想,又要以强制的军纪、军规约束将士言行。孙子反对军队“乱而不治”。认为只有部队编制有序,管理严密,才能“治众如治寡”,产生强有力的战斗力。
再次,赏罚分明。孙子重视赏罚对军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并对之详加论述。一是赏罚时机。赏罚需要把握适当时机,以增强效果。孙子曰:“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二是赏罚对象。孙子提出:“赏其先得者”、“赏其厚于间”,既要赏“冒类”人物鼓励杀敌立功,又要厚待身处危境的间谍,以安其心。可见赏罚不在于人数多少,而在于典型。三是赏罚之物。孙子强调物质奖励,要求将领在战胜之后,把战利品分给参战士卒,并指出吝啬财物不论功行赏会有危险,即“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四是赏罚有度。“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赏罚过滥则功效无。领导者要慎用赏罚,力求发挥其最大效力。
组织职能在管理中发挥着十分基本的作用,对于管理活动其他职能的顺利发挥影响重大,孙子兵法中关于如何发挥组织职能的学说对于建立组织,制定组织规范,发挥组织功效影响重大,对我们当今的管理活动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孙子兵法》与领导职能
《孙子兵法》是一部蕴涵丰富领导思想的军事著作,它所揭示的领导思想,经历了若干世纪至今仍给人启迪,值得现代领导思考和借鉴。《孙子兵法》十三篇都贯穿着对将帅的最高要求,孙子非常慎重地提到“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另外,《孙子兵法・作战篇》还说:“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可见,孙武非常重视将帅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下面分别对《孙子兵法》中有关领导职能的思想加以探讨。
(一)领导宗旨。《兵法》首篇《计》有云:“道者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所谓“道”,从领导学角度来看,可理解为正确的领导宗旨。孙子把“主孰有道”放在战前敌我对比分析的第一条,足见道之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仍然是“道”之争,只有遵循“以信誉取胜,以质量争先”的经营正道,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
(二)领导者个人修养。孙子从军事角度看到了领导素质对国家兴亡的重要作用。《孙子兵法・谋攻》曰:“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孙子兵法・作战》亦云:“知兵之将,民之司令,国家安危之主也。”把将领视为国家的栋梁和支柱。因而“将孰有能”也成为进行敌我实力对比,判断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之一。既然领导素质如此重要,就迫切要求领导者要有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不断学习的自觉性,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以更好地完成其肩负的历史使命。
四、《孙子兵法》与激励职能
《孙子兵法》中有丰富的激发士兵斗志的思想,并且一直影响着中、外战争史上许多著名战役中将帅的战绩。孙武主张物质刺激的激励效果。物质需要是人生存的第一需要,物质奖赏是激励的现实手段。所以孙武说“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通过物质激励就可以使士兵保持高昂的斗志和顽强的作战风格。物质刺激固然重要,但精神激励才是孙武的根本法则,他用“爱兵如婴”这种类似儒家“仁爱”式的情感投人,进行情感管理,赢得民众支持,鼓动民众信念,激起国民拥戴,如“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孙武这种“爱民”思想,正体现了战略性、全局性的精神激励,也反映了他深知社会结构的粘合剂是社会心理因素的道理,现代企业管理中“感情投资”策略正是借鉴了孙武的精神激励思想。
五、《孙子兵法》与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的发挥对于管理者来说主要是一个如何“用权”的过程,不同级别领导权力的分配是领导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只有充分明确上下级的职责范围,并且各级领导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行事管理权,才可保证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孙武在《孙子兵法・谋攻篇》有精辟的论述:“不知三军之事,而问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可见,在控制职能方面看,孙武极力反对上级过多地干预下级的工作和越权行事,要求上级领导充分地下放权力,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下级领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主地行使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权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事无大小必亲躬是领导者之大忌,但不能放权完全放弃管理,核心的保持领导权威的权力一定要牢固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上就是就《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浅探出的“胜”,《孙子兵法》强调如何在竞争中制胜,这和现代企业的目标相吻合,它是一部完整的“战略著作”,有十分严谨的结构体系,它的每一部分都能恰如其分地“嫁接”到企业管理之中,从而产生具体的指导意义,它写于一个变革的时期,这和现在企业的总体生存环境大同小异。提出了“正兵御敌,奇兵制胜”的思想,指出领导者在保证不败的基础上,出奇制胜。如何在“正和”的基础上做到“奇胜”,这一点对当今的企业管理者尤为重要。无怪乎这部2500年前的关于军事战略方面的著作对当代企业管理依旧能产生如此重要的指导作用,相信对《孙子兵法》的深入探究会带给管理学人士更多的惊喜和收获,中华文化灿烂辉煌,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一定会在这些智慧和优秀思想的指导下取得更多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春秋)孙武著].蒋玉斌[译注].孙子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
[2][美]杰拉德・A.迈克尔森(GeraldA.Michaelson),[美]斯蒂芬・W.迈克尔森(StevenW.Michaelson)著.贾良定,唐翌译.孙子兵法的营销智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洪兵.孙子兵法与经理人统帅之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侯定丕.博弈论导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5]陈才俊.孙子兵法智慧精华.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6]张韬著.孙子兵法与李嘉诚商场布局.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
[7]张诚笃,王聪林.从孙子兵法到企业谋略.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篇7
现将本学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 严格选拔成员,组建新的团体
新学年伊始经过层层筛选之后,确立了新一届正式成员,在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他们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们在工作上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培训和指导,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他门帮助,使他们很快适应了学生会工作,并在同学中树立了良好的学生会干部形象.他们在学生会活动中积极探索创新, 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班里和同学友好相处,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起到表率带头作用.
二. 健全内部建设,完善管理体制
新一届学生会成立之后,我们就实施了新的管理制度,改变了以前学生会松,散的局面,使学生会的各项工作都制度化.在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的同时,我们也对学生会内部建设进行了完善,实施科学的管理理念.建设并完善学生会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机制,使学生会内部运作趋于制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建立实行办公室值班制度, 制定了学生会工作细则和工作职能,并实行严格的例会制度,奖惩制度,完善了活动申请、经费报销的财务制度.“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下, 管理学院学生会在内部建设和管理体制上已逐渐趋于成熟.
三.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同学课余生活
学生会是学生的代言人,我们在发挥纽带作用的同时,结合我院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为促进广大同学全面成长成材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活跃了校园气氛.我们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职能,在广大同学的鼎立协助下,经过全体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基本上完成了本学年制订的工作计划,现将本学年活动总结如下:
(一)xxxx年11月 管理学院第二届“团结杯”篮球联赛
在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日子,管理学院第二届“团结杯”大学生篮球联赛于xxxx年11月3日下午在霏霏细雨中拉开帷幕。
篇8
论文摘要:管理学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在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它也具有非常明显的实践性特点,但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实践性教学方法的运用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在总结管理学基础实践性教学的经验基础上,对课堂游戏教学法、讨论法、角色扮演等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和总结。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任课教师方面的问题
1、对学生的认知不全面
目前教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通有以下认识:学生基础太差、理解能力低、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等。虽然学生入校分数较低、上课表现较差,但这并不代表学生不能学好相关知识。
2、缺乏积极的教学态度
“学”与“教”是一个双向交流和沟通的过程,由于许多学生上课不积极等原因,使得部分教师在思想上“放弃”了这些学生,将“教学”变成了单向的“教”而不管学生是否在“学”。这样的教学态度必定影响教学效果。
3、缺少实践性教学方法
有些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从事教学作,本身缺少管理的实践及经验。同时,教师普遍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性教学方法指导。
(二)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
随着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的下降,那些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分数较低的学生进入到了高职院校。这其中有部分学生本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愿望,有些是被家长“逼着”来学习的。
2、缺乏学习的自信
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升学考试中成绩较差而进入了高职院校学习,这些学生自身也有学习的愿望和兴趣,但由于缺少学习成功的经验而缺乏学习的自信。
3、自律能力差
有些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许多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差,从原来紧张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养成了不良习惯。
(三)学校方面的问题
1、对实践性教学的支持力量薄弱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多以理论教育为中心,普遍忽视了实践性教学,缺乏对实践性教学的物质支撑。比如实训室建设不完善、对教师实践性教学的支持力度不大。
2、对实践性教学的管理不科学
有些高职院校,在实践性教学课时的设置不规范,并缺乏是对实践性教学效果的科学考核和评价。另外,学生的实习活动与学习严重脱节。
二、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及总结
(一)课堂游戏教学法
课堂游戏教学法的特点是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触角等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课堂游戏教学的兴趣比较高,如果游戏选择科学、组织恰当,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施课堂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挑选适当的游戏以及游戏进行的地点(比如室外),并适时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讲解,以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适合课堂游戏教学法的内容比较多,管理学基础课程各模块内容都有适合的课堂游戏,比如:计划职能(估计玻璃瓶中玉米数量的游戏)、组织职能(“囚徒困境”游戏)、领导职能(“对别人的肯定”游戏)、控制职能(“冲突处理”游戏)、创新(培养创新精神的游戏)等。
(二)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群体决策”内容时,为使学生切感受“头脑风暴法”的操作方法和效果,可采取讨论法来模拟头脑风暴法的操作过程。另外,通过学生的激烈讨论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指在假设环境下学生按某一角色身份进行活动,使学生通过这一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施这一教学方法时,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出工作情境,学生扮演情境中相应的角色,身临其境地按设定岗位的职能及人际关系尝试处理各种事情。在教学过程中,角色扮演法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以价值观。
教师在组织过程中要注意设计好主题、场景,准备适当的道具,并根据角色特点选择适当的学生,在角色扮演结束后一定要有科学的评价和总结,这样才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
角色扮演法适合管理学知识中那些学生感觉比较枯燥的指导原则和知识,还适合那些具有争议性的原理等内容,比如沟通及其原理、冲突的管理、组织文化等内容。
(四)专题活动结合PPT展示
通过专题活动结合PPT展示活动,在提高学生相关技能的同时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管理学基础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专题活动结合PPT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内容相对比较枯燥的内容(比如基本原理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笔者采用此方法实施的“班级管理”、“我的母校”、“社会责任辩论赛”等专题活动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专题活动结合PPT展示方法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工作量也比较重,因此,教师在使用些方法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时间并做好课外辅导工作,防止学生因受到较大挫折产生消极情绪而影响活动的实施效果。
三、结论
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大对实践性教学的支持。学校应该系统的组织相人员对实践性教学进行综合研究。同时应进一步增加对实训室建设的投入,为实践性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学校还应该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使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习活动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实训课时设置要科学。尽管实践性教学有其一定的优越性,但理论教学在构建学生系统的认知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科学安排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作者单位: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陆增辉.角色扮演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百色学院学报,2011,04
[2]胡楚图,单文慧.高职企业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04
[3]李影,李刚.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2,21
篇9
一、课程性质及改革建设的必要性
《管理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主要内容是管理组织中的一般管理原则、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对各种社会组织的管理进行理论指导, 同时也是经管类各专业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必备基础。同时该课程是管理学科理论知识的高度概括,而且各部分内容之间没有很强的关联性,因此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均较大,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创新该课程教学形式已?菰诒匦小?
二、《管理学》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及其沿革,并通过管理职能这条主线,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内涵,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现代管理观念, 使学生学会应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活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忽视了该课程的受众,他们属于不同的专业,每一个专业所需要的管理学知识都会有所不同,教师在为不同专业学生授课时,教学内容侧重点、案例讲解都应区别对待。而实际上,很多高校在该课程授课时,都是合班课的形式,所有专业都使用相同的教材、课件,教学目标不明确。造成学生认为这门课和本专业关联不大,从而学习态度上出现了怠慢现象。
(二)教学手段与方法较为单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手段也以改传统以黑板和粉笔为主的教学形式,把多媒体教学带进课堂。从目前来看,虽然形式有所改变,但实质性是不变的,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枯燥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考核方面还是沿用传统方式,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为主,难以检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真实能力,既达不到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该课程主要讲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理方法、管理职能等,理论性比较强,所以很多高校教师都以课堂教学为主,偏重于理论讲授, 案例和现场实践教学较少,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把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建设思路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针对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同专业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建议教师根据专业特点来设置教学内容,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具有专业针对性。比如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在管理学课程中应多加入激励和控制方面的内容;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多涉足计划、决策方面的知识。对于战略管理等高层次的知识,学生没有实践经验难以领会,可以作为拓展阅读的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的选取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管理学基本理论性知识的选取不应面面俱到,没有重点,要分清主次,分清次重点。
高校管理学教学内容设置上要遵循的原则有三点,一是修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从各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明确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以够用为目的;二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强调不同专业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三是增加实训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力求通过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来提高不同专业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二)丰富教学方法,增强课堂吸引力
管理学课程如果课堂设计死板没有心意,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目前来看模拟沙盘教学法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模拟沙盘教学以企业经营为模拟对象,包含了管理的各主要职能。通过将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抽象为一系列规则,由学生组成若干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模拟企业若干年内的经营活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将实践和理论融为一体,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深受学生的喜欢。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有效地调动了学习气氛,也锻炼了学生组织、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
除此之外,高校课堂较之以前在教学方法上有了很大提升。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案例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情景模拟法的运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营造一种情景,让学生根据给出情景中的角色进行扮演,比如上级、客户下属等角色,并按每个角色完成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自愿选择扮演的角色,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其中问题。活动结束后,角色扮演者发表看法,教师和未参加的同学根据他们的发言、在活动中的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给予点评。这种形式摆脱了灌输式的教学,颇受学生欢迎。
篇10
【论文摘 要】《管理学》课程的授课效果与学生综合能力和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本文通过自身实践,就课程安排、课程特点、案例教学、多媒体使用和学生悟性培养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其对管理学授课效果有所帮助。
管理学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其性质属于专业基础课。讲授良好的管理学课程对学生后续其他课程的学习和自身素质的培养有莫大帮助。笔者通过对自身教学方法和过程的反思及总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管理学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规范课程标准,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1.管理学基础概念的讲述。在这个层面上,主要要向学生介绍管理活动的形成、概念、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对象和环境等,并由此引出管理者的概念。此外,要向学生简单介绍管理的基本职能和管理的社会责任,此部分课程目的有三个: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管理活动形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认识到管理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三是认识到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管理者才是一个真正追求卓越的管理者。
2.管理思想发展的讲述。前人管理思想的形成对我们的后续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个部分的讲述是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形成的源远流长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力量。在这个层面的教学上,应该按照管理理论从萌芽开始,发展到古典管理理论再到现代管理理论的时间发展脉络进行,让学生认识到任何理论的形成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分不开的,管理理论没有过时和现代之说,只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之说。
3.管理职能的讲述。在这个阶段,重点要向学生讲授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具体方法,同时要向学生阐述四大职能之间的关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在讲课过程中将四大职能分开造成学生各个职能是割裂开来的错觉,要始终在课程中灌输管理学各个职能是一个系统的观念,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总体和部分的哲学观。
将课程的标准规范起来,按照合理的顺序安排好管理学中涉及到的重要的几块内容,可以有效避免学科知识无法有效整合的可能,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二、深度把握管理学课程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1.根据管理学通俗性的特点实行疑问——自学——老师解惑授课过程。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即使他们还没有真正学习到管理的知识,但他们管理有自己的认识(虽然有一部分是错误的)。他们通过自己班级的管理、家庭的管理等等方面已经开始对管理有了较高的兴趣,渴望通过学习掌握实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来处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管理问题。认识到学生的特点和对管理学的认识,就可在课程安排中,首先提出一个他们本以为是正确的但实际却是错误的观点引发他们的思考,让他们在课本中自己先寻找答案后,在课堂上进行深刻的剖析和阐述,让学生通过疑问——自学——老师解惑这样的过程完成事半功倍式的学习。
2.根据管理学抽象性特点实行提前预防授课方法。许多学生在学习管理学之前会以为管理学案例丰富,应是一门有意思的课程。而管理学由于其自身的科学性必然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加之管理无定法,这就造成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给出学生标准答案的现象。但是因为学生心理准备不足,一旦面对抽象的东西就会降低对管理学的兴趣,开始怀疑学习管理的必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学生心理的变化,在遇到抽象的知识前提前给学生打好预防针,让学生认识到正是因为管理学面对实践时千变万化,才使管理学充满了魅力,而找到万象中的头绪正是每个管理学者孜孜以求的事情。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发现,提前预防授课方法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正确使用案例教学法
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意义的学科,引进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因为案例常常来自于现实生活,可以让学生有加强的真实感,另外案例分析中总是充满着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在这种高度仿真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站在一个社会人的角度来分析和考虑问题,加之在案例分析时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环境中转化到主动参与的情境中来,这对其综合分析能力和学科兴趣的培养都很有益处。但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求能正确的使用案例,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案例的选择要紧扣课堂内容。管理学的案例有很多,但是要找到紧扣课堂内容的案例却很难。授课教师不能因为案例不好寻找就选择一个贴切程度不高的案例,也不能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只寻找生动有趣的案例,因为偏离了教学目标的案例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案例的选择是一项艰苦的过程,授课教师要认真做好准备,从大量的案例中精选出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管理规律或原理的案例。如果寻找到的案例比较枯燥,教师可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视频等的形式展现案例来增加趣味性。总之,案例的选择是一项繁重但是有意义的工作,授课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坚持紧扣课堂内容的原则,然后辅助多种教学手段。
2.授课教师要为案例分析做好充分的组织准备工作。良好的组织准备工作是案例分析成功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授课教师首先充分考虑在课堂案例分析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然后在案例分析中调整好自己的角色,使自己永远站在幕后,但课堂讨论的氛围却一直在自己无形的控制之中。既充当教练,又是导演;既是顾问、又是联络员。当学生出现偏离案例分析目的情况时,应巧妙的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思维道路上来;在学生们观点独特、思维开阔的时候,又要无形中将这个氛围带到一个新的。总之,教师时刻不能忘记案例讨论的根本目的,通过自己合理的组织安排引导学生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
3.注重案例讨论后的总结和评价。总结和评价是一个案例讨论画龙点睛的地方,有了这个步骤,整个案例分析的目的才会更清楚,学生才会学到更多东西。案例分析总结可采用小组报告的形式,先让学生通过内部讨论形成小组意见,然后由各个小组相互比较对方的总结报告,给出学生自己的评价,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分析结果重新思考,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也颇有益处。最后,由授课教师根据案例分析的过程观察和结果分析进行最终评价。在最终评价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同时,要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见,最后,要进一步强化案例所要传达的信息,使学生切实认识到案例分析对课堂学习的作用。
四、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现在的学生普遍喜欢一种“嬉皮”文化,他们热爱搞笑,但是希望这种搞笑的形式中蕴涵有某种社会现象。而笔者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按照课件讲授的话,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10-15分钟,但是,如果能在课件中插入有意思的图片的话,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会延长;而如果能在课件中插入跟课程相关的短小的动画或视频的话,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会延长更多。所以笔者认为授课教师如搜集到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短小的动画或搞笑视频,并将其融入到课程的讲述中,使学生在哈哈大笑的同时对视频反应的内容进行思考,会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悟性
笔者对“悟”的理解是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一个有悟性的学生会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融入到课程知识中去,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且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或者情况的时候,会比较容易就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关键。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悟性比正确的答案更重要,人的成功与否,到最后,往往不是由知识的多少决定的,而是由悟性的多少决定的。”在管理学的学习中同样如此,一个有悟性的学生往往得到了更多有用的东西。
悟性是可以在课堂上培养的,这需要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来发展学生的右脑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靠在课堂上压力提问形成的,因为压力情景并不利于学生悟性的培养。笔者认为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自由的环境中提出一些开放性而非结构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线性思维习惯向右脑及逆向思考习惯方面转化。起初这种教学方法对习惯规律性教育的学生可能会比较难,但是,一个优秀的管理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悟性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不是遇到困难就退缩,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时刻谨记培养学生的悟性的重要性,这样,自然就不会因为短期没有成果就放弃这方面的努力。笔者也相信,经过每个老师的努力,我们定能培养出一批有思想有见地的优秀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初蓓.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无锡商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6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