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与组织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项目管理与组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项目管理与组织

篇1

关键词 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沟通;组织协调

中图分类号 TU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7-0060-02

1 工程项目组织沟通与协调的内涵

工程项目组织协调是指以一定的组织形式、手段和方法,对工程项目中产生的关系不畅进行疏通,对产生的干扰和障碍加以排除的活动。工程项目组织协调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协调其他活动的有效保证,只有通过积极的组织协调才能实现整个系统全面协调。

组织沟通是组织协调的有效手段之一 ,也是解决项目组织成员之间矛盾的基本方法之一。组织沟通是组织内部与外部联系的基本前提,是管理者实现内部管理的有效保证。成功的项目管理需要有效的沟通来协调,良好的沟通可以改善项目的组织关系,从而促使工程目标的顺利实现。此外,组织沟通可以使组织成员行为一致,减少摩擦,缓解冲突,形成较高的组织效率。

2 项目组织沟通与协调工作的作用

在建设工程项目成立之初,健全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第一要务。以一般的BOT项目为例:首先要明确参与建设项目不同职能的工作内容、工作权限及工作程序,使所有参与人员按步骤进行自己的工作。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多个参与对象:包括建设方、施工方、设计方及材料设备供应方,因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组织与协调也是各参与方之间及其内部组织的协调与管理。工程项目组织协调需要采用相适应的组织形式、手段及方法,对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关系进行疏导,使建设的全过程处于顺畅的运行状态,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目标、投资目标以及进度目标的完成,从而实现工程总目标。作为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良好的组织沟通与协调是工程项目组织的剂,同时组织协调贯穿在整个项目和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

3 组织协调与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3.1 组织出现混乱、目标不明确

项目组织内部有时会出现混乱,比如总体目标不明确,不同部门和单位兴趣与目标不一致,甚至出现冲突和矛盾,而项目主管无法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调解争执。有时项目内部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气氛,特别是当工程项目遇到困难时、工程部领导准备对项目做重大变更时、在项目组织进行调整时或项目即将结束时,组织协调问题更加凸显。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组织问题也会出现,这表现为:组织内部成员对合同、指令、责任书理解不一致或不能理解;工程项目得不到职能部门的支持,无法获得资源和管理服务,项目主管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周旋于职能部门之间,与外界不能进行正常的信息流通等等。

3.2 组织间信息传递不畅

一个工程项目是具有生命周期、资金、成本、质量等条件约束的,具有单件性、一次性的特征。在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上,大多数项目部门都采用传统的直线式、职能式、直线职能制等金字塔式层级组织结构。这些传统的组织形式在知识经济、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其信息流通的方向为由上至下、人数递增、权责递减,在信息管理和沟通管理方面往往存在着信息沟通障碍、信息流失等问题;另一方面表现为横向沟通能力不高,很多工程项目各阶段在实施过程中通常是单独进行的,由于信息冲突或信息接收不及时时常造成损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信息流在工程项目的不同组织中间缺少连贯性和一致性。

3.3 发送者对信息表达存在障碍

一是语言障碍。例如,在国际工程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中,参加者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有时容易造成理解的错乱。二是信息发送人的信誉不佳。项目组织或组织成员言行不一,缺乏好的信誉,会导致接收方对其能力或人品经验等的不信任,从而发出的信息不被信息接收方所认可。另外,由于工程项目各参加方隶属于不同的单位,有着不同的利益、动机,不同的目标期望导致双方对同一信息的理解有所差异。

4 加强组织协调与沟通的有效措施

4.1 加强沟通和协商,有效解决组织争执

对组织争执的处理,首先要合理地认识争执和管理争执。通过争执引起讨论和沟通;通过详细的协商平衡和满足各方面的利益,达到项目目标的最优解决。通常情况下,对于不影响项目整体大局的争执,管理者应采取策略引导双方回避争执,或者说服双方适当妥协或作非原则让步。对于涉及双方共同利益的争执,可采取互谦互让、加大合作面,形成利益互补或利益共同体,从而化解争执。有的争执属于非原则性争执,双方应通过协商进一步达成共识,消除争执。对于利益冲突争执,如果不好通过双方协商解决,则应交由上级领导出面裁决,使得争执双方都独立于利益体之外,从而尽快解决争执,保证进一步组织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争执问题比较突出,而且双方对待争执都比较敏感,在采用协商、调解的方式都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则应当机立断采用行政裁决甚至采用法律手段来解决。

4.2 搞好供应链管理,有效调和目标冲突

供应链管理就是要强调“横向一体化”。由于相邻节点企业表现出一种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当把所有相邻的企业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供应链。而这条链上的节点企业必须做到同步、协调运行,才有可能使链上的所有企业都能受益。

工程项目供应链式组织结构是对传统的工程项目组织结构的创新和战略性调整。把原来它把面向职能的组织结构转化为面向流程的组织结构,并对改建后各部门的职能按照流程的需要重新进行了定位和规划。新的组织结构使得原有部门间的壁垒完全消失,在项目内部形成一个前后衔接、相互支持的完整体系。它以流程为导向,各个部门目标一致,即追求工程产品效益最大化,

4.3 做好信息沟通管理,有效统筹组织各方

沟通是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信息障碍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有效的沟通体系,使信息在整个工程建设的系统中得到良好的传递。尤其要做好与业主、监理、施工、设计单位的沟通管理。

对于业主管理方与业主之间的沟通而言,建设指挥部应经常向业主请示、汇报工作,及时收集业主的反馈意见,出现不满意或是冲突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并及时处理,与业主方领导不定期沟通,及时协调有关问题;对于业主管理方与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而言,可以通过会议、发文及口头等方式,按专业对口的原则进行有效沟通;对于业主管理方与设计单位之间的沟通而言,加大沟通力度,由部门主管牵头负责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协调,组织设计单位参加设计交底会、工程例会及其他专题会,重视工程师与设计单位在设计变更、洽商的确认协调沟通的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王延昆.谈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创新[J].山西建筑,2009(7):221-222.

篇2

关键词:建筑装饰,项目管理,工程质量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decor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ask, and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to finish task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Keywords: building decor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engineer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 U655.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O 引言

项目管理的特殊性带来了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求按照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特别是要用系统工程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完成。建筑装饰施工项目管理的任务是最优先地实现项目的总目标,即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以最佳的工期、最少的费用来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完成装饰施工任务,使其实现预定的目标。

1 项目管理的特征

1)每个项目的管理都有自己特定的管理程序和管理步骤。

2)项目管理是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管理。

3)项目管理使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

4)项目管理应实施动态管理。其中,建筑装饰施工的工程项目管理也是项目管理的一类,是对建筑装饰施工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从而保证建筑装饰施工的顺利进行,实现项目的特定目标。其重要职能有: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监督职能。建筑装饰项目管理不仅有它所要发挥的职能,同时也有其必须完成的任务。

2 建筑装饰施工项目管理的任务

在建筑装饰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是为了取得各阶段目标和最终目的的实现,必须围绕组织、规划、控制、生产要素的配置、合同、信息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主要内容如下:

1)建立施工项目管理组织;

2)做好施工项目管理规范;

3)进行项目施:目标控制;

4)施工项目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动态管理;

5)施工合同管理;

6)施工信息管理;

7)组织协调。

施工组织管理有着如此多的职能、任务和内容,体现出了施工管理与组织在建筑装饰施工项目各项工作中的重要性与重要地位。伴随着国家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行业之一,其在整个建筑业中所占的比重已越来越大。面对装饰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准入及行业的规范化进程,装饰工程施工中施工管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要使公司能有更好的效益,使其工程施工的质量得到良好的管理与恰当的控制,使其工期、进度得到保证, 键是要注重施工管理,而要想使企业团队的管理系统有所强化,应纵观公司的施工管理工作。

3装饰工程的现场管理

3.1 技术问题

装饰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施工工种及班组多。这就要求装饰工程的现场管理人员务必要做好技术准备。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针对施工合同的具体要求,最大限度地优化每一道工序和每一分项(部)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及气候等自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并以网络图表示出来,从大入小,由面及点,确保将每一分项工程纳入受控范围之中。其次针对工程特点,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做好技术准备。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及工人、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施工规范、技术交底等。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洞悉具体的施工工艺,才能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一工序步骤尽在掌握之中。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和技术交底,可以使施工技术工人、工长熟悉新的施工工艺和新材料特性,共同提高施工技术操作水平,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再者从技术角度出发,除了按有关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施工外,还必须有相应的质量检查制度作保障,而建立完善的质检制度和质检手段必须经过科学论证。

3.2 材料问题

(1)材料供应。配合设计单位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

(2)材料采购。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因材料订购不符而影响工程进度。

(3)材料分类堆放。根据现场情况及工程进度,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进场材料进行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业主和设计单位。对进场材料应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的位置归类堆放。

(4)材料发放。对到场材料进行登记造册,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并对材料使用情况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同时注意材料的分类堆放,对易燃品、防潮品需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3 施工问题

施工的关键是进度和质量。对于进度,原则上按施工组织计划执行。但由于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施工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其关键是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来完成每一道工序,杜绝偷工减料。同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检”制(自检、专检、联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通过层层检查,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3.4 人员管理

首先,必须营造出一种荣辱与共的氛围,既要做到职责分明,但同时又不失亲和力,使所有的员工都感到自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这就需要现场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对工人要多鼓励、奖罚分明,精神上和物质上双管齐下,并通过举办各类生产、生活竞赛活动等途径,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其次,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只有以严格的制度作保障,才能按期圆满地完成施工任务。

3.5 工程签证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等原因会发生工程签证事项,签证工作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是控制重点,多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是签证控制的必要条件。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施工、技术、预算、合同、法规等方面的知识,熟悉相关专业的内容,做到签证内容公正、有效。

3.6 成品保护

装饰工程的成品保护至关重要,作为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成品的任何瑕疵都会破坏整体美感,甚至影响工程验收。装饰工程的成品保护,必须采取主动防护与被动防护相结合的做法。主动防护是指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强制性的防范制度,被动防护是指采取相应的防碰撞等措施。

3.7 资料管理

任何工程项目的验收,都必须有完整的竣工资料。竣工资料包括材料合格证、检验报告、竣工图、验收报告、设计变更、测量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单、有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工作联系函、工程签证等都要求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进行收集、归类、存档。如果有遗漏,会给竣工验收和项目结算造成困难和不必要的损失。

3.8 施工安全

主要包括防止火灾、禁止随意搭接电线、搭设脚手架安全以及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相关的施工安全问题,需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检查落实,防患于未然.

4 工程质量的监督控制

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居住及使用有很大的影响。一旦装修工程需要整改或修复,会给业主及使用单位造成很大的麻烦。因此必须加强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督,进行主动控制。

4.1 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控制

(1)装修工程开工前,进行图纸会审,并实行图纸质量连带责任制,以尽可能减少图纸上的错、漏、碰、缺。若图纸未经会审,坚决不允许施工。

(2)对装修工程关键工序的施工,制定专项的监督实施细则,并要求承包商编制专门的施工方案。

(3)推行各装修工序的样板制度,严格按《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要求的内容,对容易出现的各种质量通病进行专项技术交底。从制度上规范样板引路的作用,做好每个样板后再进行铺开作业。

(4)做好装修工程材料的控制。装修工程所涉及的材料品种较多,所确定的材料规格、品种、制作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特别是要满足GB 50325-2001《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要求。

(5)明确装修工程的质量控制目标。严格按合同要求的质量目标,从每个工序的质量控制入手,组织质量控制小组,开展工程质量的各项管理工作。同时还要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并加强质量控制与监督,确保质量目标的全面实现。

4.2 实行装修工程质量监理

(1)开工申请未经监理批准的单位不能开工,未经监理签认的工序不得隐蔽,上一道工序未经监理签认的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作业,未经监理签认的付款签证不予付款,从而保证监理工程师的质量监督与有效控制。

(2)对分部、分项或专项工程验收,承包商必须先组织内部验收,自检合格后向监理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和完整的验收资料,由总监组织验收资料核查、结构安全及使用功能质量检测、观感质量检查,提出质量评估报告后,组织相关单位符合验收资格的人员验收。

4.3 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督促施工单位对影响装修工程质量的前一工序进行交接、交叉工序的检查。如面层不平、水平与垂直方面有偏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应分别进行处理。上一道工序经验收合格后,在对交接、交叉工序进行检查的基础上,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对于已完成的工程,应进行复核性检查、成品保护的质量检查。

装饰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与质量监督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只有从各个方面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才能保证按期高质量地完成施工任务。

5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任务与职责

1)加强项目管理,落实管理目标责任制,强化职能部门的指导监督作用。

公司的项目管理不同于一般企业的项目承包,以包代管,而是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在工程任务下达之初,公司营业部已将工程计划成本及利润详细算出,项目在公司计划成本的指导下完成质量日标、工期目标。这样经营风险全部由公司承担,各施工项目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有利于调动项目经理的积极性,从体制上保证了工程质量。工程部作为项目的直接管理部门,在公司计划成本的控制下,负责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针对项目部每一岗位,工程部都有量化考核标准,每一工程完工后,对项目管理人员按岗位工作标准评定,从而对项目管理人员起到了检查督促的作用。在项目施工前期,工程部对各工种进行必须的培训,培训既包括技能也包括文明施工细则的培训,从而保证施工技术人员对公划制度贯彻的连续性及准确性。品管部作为公司质量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杏验收工作,对工程项目进行不定期检查 从体制上保证 施工质餐的稳定性。总工办作为技术管理部门,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并组织人员进行技术革新,从而保证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及先进性。

2)认真做好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编制切实町行的施工组织设计,装饰工程施工前期准备_[作大致町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a.施工管理人员的准备;

b.施工操作人员准备;

c. 施工技术的准备;

d.施工材料的准备;

e.施工机具的准备。

3)加强施工项目的过程控制,创造精品工程。

a,施工人员的控制: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各自按照岗位标准进行工作,工程部随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考察,并如实记录考察结果存人工程档案之中。

b.施工机具的控制:库管员要对施工机具妥善保管,分类存放,实行施工机具领用登记制度,以谁领用谁保管准负责为原则,操作人员在领用工具时要向库管员说明机具的使用目的,库管员按照机具使用要求发放机具,保证机具正常的使用寿命。为了保证正常施工生产,公司对每一台设备都建立维修档案,从而保证了进场设备都已经过检测合格。对于工人手使工具,由工程部按工种不同列出必备工具明细,入场前检查各工种自备工具是否齐全,保养是否良好,如用于打玻璃胶的专用工具,贴防火板的专用工具,安装修边角及不锈钢扣条的专用工具等。

C.施工工艺的控制: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好的工艺能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工艺交底包括工具及材料准备、施工技术要点、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在进行商场2层内装地面砖铺贴过程中,技术人员针对其面积大、柱子多等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工艺做法,从技术上保证了铺贴质量,在施工时先交底后施工,严格执行工艺要求,从而使该工程被评为单项样板工程。

d.施工环境的控制:施工环境对装饰工程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油漆工程,在进行油漆施工时,现场不得有灰尘,天气必须晴朗,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控制好施工环境这就要求施工管埋人员住进行工序安排时要合理,避免施工污染。

4)加强专项检查、及时解决问题。a.开展自检、互榆活动,培养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b.下道工序是用户,认真开展交接检活动。c.专职检 、分清责任。d.定期抽查,总结提高。

6结语

由于建筑装饰工程项日的特殊性,作为建筑装饰项目的施工管理者,在注重施工管理方面的同时也应该在项目施工设计方面有相当的能力,以适应建筑装饰其技术管理的特殊性。技术管理的控制点和有效性是衡量企业技术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的技术发展动向,推动企业科技进步,提高设计和施工水平。推广与应用新技术及其成果,率先开发应用网络管理系统和CAD辅助设计,使我们受益匪浅;而进一步加强网络化管理的深度,提高微机的自动化水平,又成为我们新的亟待解决的课题。推广技术的更新改造使现代装饰技术较之传统装饰技术,已不可同日而语,不同的材料、工艺、设备,必然导致技术的变革和更新改造。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质量

1当前施工组织设计的现状

在新的形势下,一些施工企业缺乏积极的应对措施,科技管理水平落后,对施工组织设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l)根本没有施工组织设计:不搞平面布置图,材料乱堆乱放,土方运出运进,机械设备、劳动力需求无汁划,工程质量、案例施工无措施,窝工浪费现象严重,管理水平低下;

(2)应付差:在甲乙双方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为应付甲方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不得不胡乱编造一个,应付了事;

(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质量低劣:不少施工单位,不明白施工组织措施,只画出一张平面布置图或工程进度表,就认为有了施工组织设计;

(4)重技术轻经济:有的施工单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受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只重视施工组织技术措施,忽视经济指标内容,以致在工程结算中纠纷不断。

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

一般情况下,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可分为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部或分项工程作业设计。其编制原则如下:

(1)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流水施工。

(2)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努力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

(3)通过编制施工进度表对现场进行动态管理,努力提高项目科学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4)做好土建专业与其它专业间的协调工作以避免扯皮窝工现象。

(5)努力简化现场施工工艺,尽量扩大作业空间,缩短施工工期。

(6)按现行劳动定额和施工定额核定工料消耗,编制好三大资源供应计划,努力节约材料,降低工程成本。

(7)有针对性地编制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实现安全,文明施工现场。

3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应用

某工程为十二层综合楼,总高为45m。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作承重体系(利用电梯井壁作剪力墙结构),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1000mm、1200mm、1500mm,桩长约18.75m、20.25m;以中风化岩层作为桩端持力层。钻孔灌注桩是本工程施工的关键工序,由于篇幅有限,因此下面注重介绍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相关内容,供同类工程参考。

3.1施工准备计划

3.1.1组织准备

(1)本工程开工前组织好现场管理机构,拟在合同签定后三天内组织人员到位定岗。根据本工程工期短、质量要求高的特点,选用业务熟悉、组织纪律好、能吃苦耐劳的施工班组和操作工人参加本工程施工,并针对各工种特点和工程量大小,拟定各工种施工人员的合理比例,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和劳动力需求计划,及时组织劳动力进场。

(2)建立建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行政管理及技术业务管理所需的各项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职工考勤考核制度,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

(3)对工人进行必要的法制和技术、安全教育,教育工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正确思想,遵守有关施工安全技术法规和地方治安法规。

3.1.2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是整个施工准备的中心环节,因为任何技术上的疏忽和差错都有可能给工程质量和人身安全造成事故,使经济和生命财产受到损失,技术准备宜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组织各专业队伍学习、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内容及施工质量标准,准确掌握设计图纸中的细节和施工要求。

(2)做好图纸会审工作,使设计错误或与实际不相符的内容能得到及时改正,将错误消灭在开工前。

(3)据现场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使它能在施工中真正起到作用。

(4)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为施工作业计划的编制、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签发提供依据。

(5)向施工班组和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将工程设计内容、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要求等详尽向有关人员讲解,必要进进行操作演示或专门训练,务必使每个操作人员和技术管理工作干部切实了解和掌握施工工艺、质量标准、操作要点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等内容,分工合作,责任到人。

(6) 提前做好各种材料和半成品的试验检测,如钢材水泥性能的抽检,混凝土及砂浆配合比试验等,确保施工能按期进行。

3.1.3物质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包括建筑材料、施工机具和构配件定货采购和组织进场,这些准备必须在开工之前完成,这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

(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预算的工料分析,编制出工程所需的材料供应量计划和施工机具进退场计划,为材料、物质供应部门提供基础资料。

(2)根据材料计划做好材料的申请、组织货源、确定加工、供应地和供应方式,按计划组织进场,进行储存或堆放。

(3)积极做好构配件的加工订货准备,按进度计划要求组织构配件储备场地和存放保管。

(4)根据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组织落实施工机具的维修保养,确保机具能按时进场。

3.1.4现场准备

(1)根据总平面规划要求,进行场地控制网测量,并对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及定位轴线进行引测,设置永久性坐标控制桩和水准基桩,为施工放线和验线提供依据。

(2)按照施工总平面图的布置,修建有关临时设施,接通施工用水、用电,为正式开工准备好生产、办公、生活和物质储放等临时用房。

(3)根据文明施工有关规定,做好场内文明施工配套设施,如场区排水,安全用电,场区卫生等。

(4)做好施工机械就位和试运转,及时做好维护保养等工作,保证施工机械能正常运行。

3.2工程测量

本工程在地下基坑开挖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轴线控制点,使用经纬仪测出建筑物的双向主轴线。为预防基坑开挖、施工机具及材料搬运过程对轴线的影响,应将主轴线引测到施工场地以墙和其它的稳定、固定的地方,所建立施工轴线控制网,要经专业人员复核后再报规划部门或建设单位进行验线,被核准无误后,方可破土动工。测量距离时使用钢尺进行二测回读数,两次读数≤3mm。

利用已建立的施工轴线控制网和经纬仪,放出每层的定位线,每层需放两次,每次均需进行复验。第―次在绑扎钢筋后和浇捣混凝土后放出上层柱(墙)线,以便确定上层柱、墙位置。

水准基点的设置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其位置宜靠近观测对象。楼层间高程传递采用下层水准控制点处向上传递各层高度。控制点的高程应用水准仪多次复核。

3.3场区排水与基坑降水

3.3.1场区排水

本工程平面尺寸不大,施工场地较为狭小,故只需沿基坑开挖四周边线外2.0m左右设置排水沟,排水沟深0.4~0.6,宽度为0.4m,水沟顺流方向有0.2-0.5%的坡度,在排水沟的四角上各设一个沉砂集水井,场区雨水、地下水经沉砂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3.2基坑降水

本工程部分是在非雨季施工,所以不需要单独采用人工地下防水措施,地下基坑土方完成后,只需在其外侧设置排水明沟,地下水通过截排水方式引流到四周集水坑中,再用泵抽至地面场区排水明沟中即可。

3.4水平运输及垂直运输

为节省投资,混凝土的水平运输可以使用斗车,垂直运输利用两台带吊臂钢井架即可满足要求。由于施工场地狭小,钢筋和模板只能在另外场地加工制作好后用汽车运至现场,再使用钢井架附设的吊臂将钢筋提升到工作面,各种装饰材料采用钢井架作垂直运输,水平运输用手推车进行。人的上落在外脚手架外侧搭设人行马道。

3.5 桩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由于钻孔桩是全工程施工的关键工序。为加快施工的进度、提高工作效率,拟按以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

3.5.l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钻孔桩钻孔底、放钢筋笼、浇混凝土、验桩、试桩开挖土方、土臂支护标高复核、凿桩头垫层、承台、地梁、剪力墙模板、墙柱钢筋浇混凝土回填土、夯实、垫层-±0.00以上。

3.5.2土方开挖与土臂支护

在开挖剪力墙区域时,由于基坑较深,采用对称开挖,随时保持一定的坡势有利于排水。

土方开挖施工应在保持开挖面干燥的条件下作业。在施工期要保持坑顶地面排水的畅通,在边坡保持范围内的地面不应有积水。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允许在坑边堆置弃土或安置其它重型施工设备器材,以尽量减轻地面荷载。

当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以上30cm时,下面可采用人工开挖,以避免超挖。

基坑开挖时, 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复测检查。

挖出的泥土由运土汽车运到有关部门指定泥土排放点排放。在汽车装土时不宜装得太满,车斗应进行围蔽,避免有运输过程中泥土溢出污染路面。

3.5.3 钻孔桩施工

本工程共有72根钻孔灌注桩,桩径分别为1000、1200、1500,成孔深约22m,选中风化岩作持力层。钻孔灌注桩主要施工过程:

(1)护筒用钢板制成,露出地面300mm,入土不少于1000mm,桩混凝土达到达25%设计强度时方可拆除护筒。

(2)混凝土要求:混凝土强度比设计强度提高0.5N/mm2,水泥等级为425,碎石粒径不大于30mm,混凝土坍落度在16~22cm,水灰比大于0.6,初凝时间3~4h。

(3)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①主筋制作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单面焊10d,双面5d,焊缝长度和高度要符合规范要求。纵横钢筋交接处都要焊牢,同一截面处钢筋搭接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50%。

②为保证钢筋笼起吊不产生变形,笼内要设加劲箍筋固定。

③钢筋笼外设置保护层垫块或用钢筋按一定距焊制,钢筋笼外形尺寸严格控制比桩孔内径小14cm。

(4)桩芯混凝土浇灌。

①桩孔钻至孔底持力层时,及时通知建设方会同设计人员共同签证,符合设计要求后随即浇灌水下混凝土,用导管浇灌混凝土,先在混凝土料斗内贮存经计算确定的混凝土量,保证完全可以排出导管内泥浆,并使导管出口第一次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小于800mm;开导管的方法可用混凝土塞,先用8#铁丝将塞悬吊在混凝土料口的下口,当混凝土装至要求的数量时剪断铁丝,混凝土因自重下沉,排出泥浆,浇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随浇随拔导管,以后导管埋入混凝土不宜小于2000mm,直至桩顶混凝土标高高出设计顶标高600mm为止,在浇注将结束时,应在孔内加水,使泥浆稀释,以确保混凝土质量。

桩混凝土期龄达到28d后进行桩承载力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挖土方及凿桩头,桩头只能竖凿不可水平方向凿,凿后桩顶成水平面,不可成凸凹形状。

②桩施工的安全要求:

A.成孔的机械设备人员应持操作合格证书上岗。

B.进入施工现场应戴安全帽,登高作业超过2m时,应系好安全带:工具应放入工具袋内,严防附落伤人或落入孔内。

C.现场场地应平整,坚实,松软地域应铺垫或夯实。

D.电器设备要设置漏电开关,并保证接地的有效可靠。

E.登高检修与保养的操作人员,必须穿软底防滑鞋。

F.钻杆与钻头的连接要勤检查,防止松动脱落伤人。

G.采用泥浆护壁,对泥浆的循环系统要认真管理,及时清扫场地上的泥浆,做好现场防滑工作。

H.钻孔后,混凝土浇注至桩顶比原自然地面低时,应在孔口加盖封挡。以免人或工具落入孔内。

I.吊装钢筋笼时,要合理选择捆绑吊点,并应拉好尾绳,保证平稳起吊,准确入孔,严防伤人。

3.5.4剪力墙及桩承台施工

校对标高,放线,铺C10垫层。绑扎承台钢筋、柱插筋,验筋后浇注C20 钢筋混凝土承台,要保持柱插筋的位置正确,先浇筑边角后浇筑中间,在振捣过程中避免碰撞承台钢筋及柱插筋。由l、15轴向中央推进施工,在此同时,5-11*E-K轴承台也应施工。

5~11*E~K轴剪力墙施工缝可留在距转角1000mm左右,要做成企口。施工缝继续浇筑时,已浇混凝土必须>20h(温度在20℃左右),浇筑前应清除施工缝的垃圾,表面松动的砂、石子及软弱的混凝土层,同时要凿毛用清水洗净,钢筋上的灰渣、油污要清除,钢筋校正时注意不要使周围的混凝土松动或破坏,浇筑前应于水平缝上刷一道10mm厚的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施工缝处混凝土振捣要密实,但绝对不允许振捣器接触到交界面。

施工剪力墙时应注意洞口处,要从两侧同时下料,下料高度差不可太大(约200mm左右),以防洞口模板位移,先浇洞口下部,再浇洞口间墙,以确保洞口下混凝土振捣密实。每次下料厚度不超过500mm,浇注过程中不得移动钢筋,经常注意钢筋两侧保护层,防止钢筋位移,并注意预埋件、预埋管的正确位置,发现位移及时校正。

4结束语

篇4

关键词:工程项目,项目管理,管理体系

 

近些年来,我国逐渐深化建设工程领域体制改革,借鉴学习国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改变了我国建设工程长期以来粗放式自筹自管、工程指挥部项目管理的管理模式,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提高了建设工程项目各建设主体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确保建设工程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主要是根据项目管理主体、项目管理对象和项目管理范围而建立起来的,大体上分为建设项目管理、设计项目管理、施工项目管理、咨询项目管理、监理项目管理等。论文大全,管理体系。自体系形成以来,指导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建立,规范着工程项目管理主体的行为,为工程项目管理的规范与运行起着重要作用。作者认为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存在着:

1、思路不够清楚。如前所述,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根据项目管理主体、对象和范围进行分类,分为建设项目管理、设计项目管理、施工项目管理、咨询项目管理、监理项目管理等。问题是:工程项目管理究竟是按主体划分还是按对象或范围划分,如果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三种划分方法,第一种是按主体划分,第二种是按对象划分,第三种是按范围划分,那么得出的结论就不仅仅是按主体划分的项目管理体系了,按对象和范围来确定各主体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作内容是适合的。

2、体系不够明确。依据不清楚能工程项目管理划分思路,就不可能建立起明确项目管理体系。论文大全,管理体系。作者认为:项目管理体系应该是依据项目实施的阶段和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按主体进行划分的,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主体除了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这一政府方面以外,还有建设单位以及咨询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银行等,建设单位的工作内容是投资、组织建设和使用。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投资者、组织建设者和使用者不是一个主体,具体说一方不能完全代表另一方或两方,如:援助资金的建设项目,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大型企业异地建设项目等,组织建设者或多或少不能完全代表投资者或使用者利益,这就产生了投资主体、组织建设主体和使用主体,目前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中没能体现出来。

3、管理内容不系统。项目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按项目实施的阶段进行划分的,即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项目管理内容,而各主体的项目管理内容与所处的阶段、所处的角度以及建设单位的委托不同而不同。有的管理内容只能由一个管理主体进行,有的管理内容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管理主体同时进行,只是所处的角度不同有所侧重,而目前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中关于管理内容分配时,本应由多个管理主体进行的管理内容却由一个管理主体进行,即使由多个管理主体进行,管理的侧重点体现不出来、不明了,没有对项目管理内容进行系统地划分。论文大全,管理体系。

二、构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是依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主体而建立的,有内部管理体系和外部管理体系之分。

1、工程项目管理内部体系

内部管理体系是业主工程项目管理内部主体为实现自身管理目标而建立的组织机构体系,由投资主体、组织建设主体和使用主体组成。论文大全,管理体系。这些主体之间有五种可能关系,(1)同体关系,即投资主体、组织建设主体和使用主体为同一主体(图a),这种关系将投资能力、建设规模、功能和质量需求等达到高度协调统一,是比较理想的建设主体,但是这样的主体往往不具有专业的组织建设能力,如:小型企业或个人自建自用的小型工程项目;(2)独立体关系,即投资主体、组织建设主体和使用主体均为独立的主体(图b),这种关系是使用主体提出功能、规模及质量需求,投资主体组织论证并委托具有专业组织建设能力主体实施,组织建设主体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代替工程指挥部工程项目管理功能,如:目前我国政府投资推行“代建制”建设工程项目:(3)前二同体关系,即投资主体和组织建设主体为同一主体,使用主体为独立主体(图c),这种关系会过多考虑投资主体的投资能力,可能会忽视质量、规模和功能需求,同时投资主体不具备组织建设能力,如:捐助的建设项目;(4)后二同体,即投资主体为独立主体,组织建设主体和使用主体为同一主体(图d),这种关系会过多考虑质量、规模和功能需求,可能会忽视投资主体的投资能力,同时使用主体不具备组织建设能力,如:捐资的建设项目;(5)间二同体,即投资主体和使用主体为同一主体,组织建设主体为独立主体(图e),这种关系即考虑了投资主体的投资能力同时也兼顾了质量、功能和规模的需求,组织建设由社会化专业主体进行,如:房地产开发商融资建设项目。不论是同体关系还是独立体关系以及二同体关系,他们则构成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业主项目管理的内部管理体系,我们将投资主体为称第一业主,组织建设主体称第二业主。论文大全,管理体系。

图: 业主内部管理体系各主体之间的关系

2、工程项目管理外部体系

外部管理体系是各主体之间,以法律法规为约束,技术合同、服务合同为节点,各管理主体为要件而搭建起来的空间结构体系,包括:政府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业主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参与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论文大全,管理体系。

政府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质是对业主、参与主体的建设行为进行管理,体现在政策的颁布和落实,表现在对项目的申批和检查,是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环境和社会效益出发,具有纵向管理和强制性作用;业主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为实现自身投资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是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是主导者和总集成者,没有业主的项目管理也就没有其它参与主体的项目管理;参于主体是从自身经济效益出发,以较高的社会信誉,较高的技术和管理服务能力获取项目管理任务,从而获得经济效益,赢得自身的发展,是横向的。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内容

各主体工程项目管理内容是依据项目管理主体在不同建设阶段确定的。政府对项目管理表现在对项目的申批、检查和备案;业主对项目管理表现在决策、委托、投入、检查和验收;参与方项目管理表现在对合同的执行。

三、结语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新体系的建立,明确了业主项目管理内部管理体系中各主体之间的五种关系,强调了外部管理体中各主体与政府、参与方等之间的互相关系,将主体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作内容进行系统化,从而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变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莹.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123-124

[2]汪东南.关于建设单位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思考.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139-140

[3]吴海宁.试论建造合同准则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知识经济,2010,(01):22-23

篇5

关键词:工程项目 管理信息化 数据库

在国际化进程日益加速与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影响下,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信息化,我们迎来了信息化的时代,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一、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质内涵

在工程项目管理当中应用与开发信息技术就是所谓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它的实质是在工程项目管理当中借助数据库、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搜集、储存、处理和加工信息,且进行辅的决策,以使得企业增强管理能力、减少管理费用,以及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提出项目预警、预测项目的改变、实测工程的成本、实施协调组织、调度统筹资源、及时监控项目,以及规范工作流程等,这是工程项目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当前形势下,在工程项目管理当中应用信息技术是非常有效的。一些有关的企业已经创建了信息网络,并且把它用来管理与交流信息,且通过计算机管理企业的成本、质量、进度,以及招投标等。

二、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交流项目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网络,这样可以减少在进行项目管理的时候交流信息的次数,确保信息的稳定,便于各方实时地查询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因而能够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数据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核心,通过系统化的形式储存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能够指导工程项目的进行与管理。在资源有限的前提条件下,高质量、快速度和低成本地完成工程项目,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使得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与能力得以提高。因为市场经济的特性,工程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是非常大的。风险管理必然要求一些信息,还要求迅速,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提供有效的工具与方法,从而让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防范与预测风险。

三、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以来,企业与政府部门也注重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这有效地提高了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能力,然而,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重点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一)没有高度重视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

项目部大多感觉信息化的管理就是接发邮件与上网,没有高度重视工程项目信息化当中的识别项目风险、预测项目改变、强化协调组织和调度统筹资源,以及及时监控项目等。在进行项目管理的时候,依旧采取固有的方式,实施以往的组织模式。

(二)工程项目各方的协作性不强

工程项目要求各方的相互协作,不允许任何环节出现信息的失真和信息的滞后。然而,因为各方的工作流程和组织模式等,数据的独立性增加了管理信息化的难度,这对应用项目管理软件是非常不利的。

(三)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人才骨干

一支比较稳定并且素质较高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队伍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它不但要求懂得企业的管理,而且还需要掌握信息化管理的知识。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求以人作为核心,对于当前的人员构成而言,存在人员数量较少、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熟悉施工企业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人才。

(四)应用和开发国产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软件还不够先进

当前形势下,国产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依旧不够成熟,这跟国外的一些软件进行比较,差距是不小的。国外的项目管理信息化软件具有比较完善的作用,然而,因为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的区别,所以不利于在国内应用一些比较好的国外软件。并且这些软件大都是非常贵的,在国内进行应用的过程当中所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少的。

四、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增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观念,注重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培训

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做好如下的两项内容:一是使得从业人员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抵触心理消除,这就要求体现行业与政府的组织功能,注重教育和宣传,对有关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二是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载体就是基础设施,同样基础设施也是重要保障与前提条件。

(二)实施项目标准化管理,立足于数据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就是实施项目标准化管理。数据在项目各方传递与流动的过程就是项目管理的过程,为了防止交叉与重复工作的出现,使信息传递得更加迅速,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一定要立足于数据,一次性地输入数据,多次地应用数据。

(三)培养大量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人才

信息技术这项领域具有专业性和十分迅速的发展速度,这就要求培养大量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人才,特别是熟悉施工企业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人才。

(四)增强有关人员的信息化观念,创设有利的外部环境

当前的工作流程是以事务作为核心的,因此创建以信息作为核心的流程,增强有关人员的信息化观念。而创建网络连接与数据库,因努力打造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平台,这是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

总之,近些年以来,尽管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水平与研究在不断地提高,可是这未能够实现理想的效果。转变固有的以事务作为核心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建以信息化作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以确保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从而能够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史庆东.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J].网络财富,2009(08):42- 42.

[2] 温智红.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情报,2005(11):79- 80.

[3] 杜鹏飞.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8):127- 128.

篇6

关键词: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措施

前沿

在总结近年来所接触的工程项目管理承包经验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国内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领域的工程管理特色,提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管理承包(也称代业主工程项目管理)的运作模式、管理范围,以及全面代建项目管理承包的工作要点,并对发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1、总体运作模式

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承包的总体运作模式是:业主单位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工程项目管理单位按照合约的规定代表业主单位对建设工程实施项目管理。对实行项目管理承包的工程项目,业主甲位在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标准、功能、设计方案、工期、投资额、招标方案、资金使用、财务决算方面对项目管理单位进行审核和监督,并负责工程资金的筹措与拨付。政府主管部门或其委托部门负责工程招投标的监督管理,并对建设工程的建设标准、质量、安全进行监督管理。

2、阶段期分与管理范围

2.1、严密计划,精心准备

在项目立项建设后,我们严密计划,组织项目管理部,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项目管理部内部先组织对管理任务进行技术、合同的交底,吃透目标要求,明确后按规定制定具有难点重点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并且要求严格执行,使管理工作规范、有效地运行,在人员安排工作上,我们遵循职责分明、严格管理的原则,为做好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强调预防,重视施工准备期的环节控制

工程施工中可能造成较大的质量事故的因素大多潜存于施工环节的疏漏、施工准备的不充分、技术方案的不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的不健全,措施的不落实之中,因此,对施工准备期的一切与质量密切相关的环节进行严密、有效的监控,力求把导致质量事故的潜在因素消除在施工准备期,是项目办进行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因此,作为管理人员对施工准备期的控制决不能走形式,一定要认真执行管理制度中拟定的控制程序,这样才能将一些质量隐患消除在项目实施的早期,避免不必要的返工或其它损失。

2.3、过程巡视,重点检查到位

有人认为,管理工作除了巡视、定期检查外就可以坐在办公室里,等出现问题时,就通知返工,或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经济处罚,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事后处理上。但我们认为,这其实是对管理工作的片面的理解,在这几年来参与城市建设的项目管理工作中,我们把管理工作重点放在了施工过程中的巡视检查中,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进行跟踪巡视检查,并邀请施工单位的质检员、监理单位的监理工程师一同参与,随着工程的进展同步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指出,立即整改,避免了在工序结束验收时发现不合格时再进行返工。

2.4、重视检测,用数据来说话

有力的施工措施是工程质量的可靠保证,评判工程质量优劣的唯一依据就是及时、真实、可靠的检测数据。为此,项目部要求监理单位配置了满足工程检测要求的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项目办同时配备相应的试验检测人员开展检测和督促工作,并结合质量监督检测机构的检测数据,严格控制好各类工程所用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进场质量。

3、进度控制工作

进度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工程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竣工并交付使用,如在城市道路桥梁改造过程中,能否如期通车,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交通组织。在进度控制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事前、事中、事后几个面进行实施,开工前对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审核,审核方案的可行性、进度安排的合理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对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比对,对施工单位进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对发生的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并对进度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尽量减少偏差。凭借我们对施工计划过硬的控制,项目部要求监理单位安排施工计划,施工单位负责实施,项目部负责监督,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监理作用。

4、投资控制工作

在投资控制工作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执行投资控制的各项工作,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投资进行控制:4.1、对合同外增加工程量的合理性进行判定,避免承担不合理费用;4.2、对施工方案进行严格审核论证,优化施工方案,为施工单位降本增效,节省投资,充分授予监理单位的计量签认权,协助项目办做好投资控制工作。

5、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是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开工前我们认真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安全施工方面的具体措施,在实施过程中,监督安全措施的到位情况,积极营造“安全文明,人人有责”的安全施工氛围,项目部还提出“安全施工,人人检查”的要求,每一位成员都随时有对施工安全检查的义务;多一个人检查,多一道防线,安全施工就多一份保障,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6、制约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管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6.1、政府还未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的法规和操作规范近几年,国家正在深化投融资体制和政府投资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的改革,并在组织贯彻施行政许可法,为配合这利一改革,建设部、交通部等部分国家部委和一些地方政府(如北京、深圳)已出台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政府投资工程代建制管理试行办法。这些文件的颁布,为我国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从事各类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和市场准入条件,促进并规范了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的发展,但这些文件仅为规范性文件,法律层次比较低;另外,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操作规范、招投标、合同文件、收费标准等方而的政策也需要逐步完善。因此,项目管理市场亟待政府建立一整套工程项目管理承包和工程总承包的法规和规范,从而大力推动项目管理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6.2、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管理市场的实际准入条件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管理企业的快速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管理市场是建设行业的高端市场之一。尽管目前建设主管部门对由监理、施工、设计等单位转变为项目管理单位的资质条件未作明确的要求,只有专业领域、技术、从业人员的要求。但项目管理单位要真正开展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管理业务,除具有提供工程总投资的15~30%的履约保证金的资金实力外,还应熟悉专业工程领域,有专业的工程咨询和前期运作能力,并且还应有丰富的建设工程全面组织管理能力。目前的大多数项目管理单位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运作模式、管理范围和人才、资金、组织管理能力要求认识不足,整体市场发展比较缓慢。

(3)、项目管理单位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还亟待提高各种类型建设项目具有很强的特殊性,社会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高素质要求和建设组织管理综合能力的要求是大部分中小项目管理单位很难承担的。

7、发展项目管理公司的对策建议

7.1、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法规和配套政策

(1)今后在修改有关法规时,明确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地位;(2)抓紧研究、制定工程项目管理招标投标管理力度,积极培育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市场;(3)组织编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和市政丁程项目管理规程;(4)参照国际工程项目合同范本,组织制定适合我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工程项目管理合同条件范本;(5)各界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与完善工程项目内视点代建制的规范性文件,大力推动项目管理市场的培育。

7.2、项目管理公司应该尽快提高专业水平和增强项目管理能力

项目管理公司快速提高专业水平的途径有两条:(1)工程咨询、造价、工程监理、工程招标等专业资质单位通过合并方式成立新的项目管理公司,新公司通过整合资源实现竞争实力的增强。(2)加强对拟开展项目管理业务的建设类企业进行有关专业知识的辅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具体操作能力和水平,使其快速成长为工程总承包企业或工程项目管理企业。(3)采取引进工程咨询、设计、工程监理、招标与造价等高素质专业人员的方式,快速提高工程管理企业的前期策划和组织管理水平。

7.3、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应积极开展营销工作

应在项目管理中通过经验积累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公司的品牌营销工作,增强城市或经济区域市场对其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7.4社会各界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力推动项目管理市场的培育

(1)地方政府应建立与完善工程项目管理和项目代建制的规范性文件,以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2)建设主管部门应向社会宣传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优势、典型案例和取得的成效,使工程项目管理逐步得到社会认可。(3)结合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政府投资工程的组织实施方式改革,组织力量对业主单位进行培训,使业主单位了解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对节省投资、保证质量和工期的作用。

结束语

总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管理是全行业面临的共同目标和任务,它的发展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并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日益完善,我们相信,未来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事业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美)J.D.费雷姆.新项目管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6.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工程项目管理是按系统工程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规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等系统性的、科学的管理活动。工程项目管理不仅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效益的源泉,也是市场开发的基础。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建筑工程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即项目管理服务模式、项目管理承包模式和其他项目管理模式,其具体内容如下:

1.项目管理服务模式

项目管理服务是指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国际统一标准,为业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项目策划,在实施阶段能按照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方式和标准为业主提供招标、设计管理、采购管理和试运行、竣工验收等服务。这种模式主要包括传统模式、项目管理模式等。

2.项目管理承包模式

项目管理承包是指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按照合同约定,除完成项目管理服务的全部内容外,在具有相应资质的前提下,还可以负责完成合同约定的工程初步设计等工作,并按合同约定承担一定的管理风险和经济责任。项目管理承包服务模式主要有建造一运营一移交模式和建设—管理模式等。

3.其他项目管理模式

其他项目管理模式包括设计—建造模式,交钥匙工程模式以及项目代建制模式。设计—建造模式是指由业主选定的承包商来承担设计和施工的所有责任,承包商在业主提供执行标准的基础上,向业主提交最终竣工建筑设施。交钥匙工程模式是一种特殊的设计—建造模式,即由承包商为业主提供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融资、土地购买、设计、施工直到竣工移交给业主的全套服务。代建制是指项目业主(即使用单位)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社会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即代建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设组织实施工作,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的制度。

二、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观念意识落后、组织结构落后和管理模式落后。

1.观念意识落后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观念意识陈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没有理解领会国际惯例的项目管理模式,依旧采用较老套的传统方法,经常导致由于不懂项目管理而造成严重合同纠纷和经济损失的现象。另一方面是由于项目管理人员过多地依赖和崇拜国外模式,机械照搬套用。

2.组织结构落后

组织结构落后主要表现为现行工程监理制度制约我国实践国际通行模式,不符合国际惯例,且制约了我国实践国际通行模式。现行的职业资格要求与行业实际有差距,表现为从知识体系到要求层次均显得大而全但空泛,杂乱虚假。一些执业制度很多环节存在政策脱离实际,管理组织松散,造成企业项目管理难度增大,总体实施效果差等问题。

3.管理模式落后

管理模式落后也是制约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为现行体制改革、法规政策与市场运行不吻合。现有的各种项目管理模式法规不健全,国家和地方有关项目管理的规定和办法也不完善,以致建筑市场的管理缺乏规范性和有序性。

三、优化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措施

为促进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针对上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优化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措施,可以从优化观念意识、优化组织结构和优化管理模式三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优化观念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对建筑企业而言,经营观念是决定其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适应新的经济形式要求的经营观念,建筑企业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优化管理意识,树立科学决策管理观、科学技术管理观和追求创新的管理观,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2.优化组织结构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基本上都是采用直线职能制,这种结构形式的组织机构一般适用于小型的、专业性较强的、不需涉及众多部门配合的施工项目。建立一种新型的、符合建筑工程项目特点要求的组织机构结构势在必行。优化组织结构,要注意符合弹性生产力原则、符合刚性产业结构原则、贴近市场要求、开发新产品和新事业的要求以及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

3.优化管理模式

经营观念、管理体制、组织形式是管理模式的结构要素。由于建筑产品具有建设周期长、体积大、生产经营过程具有流动性、阶段性、季节性和生产能力负荷的不均衡性等特点,这势必要求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应符合建筑产品的要求。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时,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应该借鉴国外科学的、成功的管理模式,并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调整。

四、结语

总之,我国对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的引进和采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相信随着建筑工程项目化管理更加深入,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应用更加广泛,建筑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建立完善的建筑业专业管理体系,将是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不断探索优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措施,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才能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科学,赵小伟,闫佳静,郭彦彦.浅谈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 2012,(01).

[2]林元平.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1).

[3]亓文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趋势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05).

篇8

不少企业仍然缺乏对项目管理基本内涵的学习和了解,认识观念模糊,造成项目管理机构不规范、固化等现象;有些企业在招标时拿建造师资质证去投标,可中标后却由别的甚至连资质证都没有的人去干,项目经理只挂名不出征;很多企业在项目经理责任、权利方面还比较明确,可在项目经理的利益方面干好干坏一个样,责权利的不清严重阻碍和挫伤了项目经理的工作积极性;当前“项目管理就是个人承包”的误区还没有彻底消除,“以包代管”、“挂靠单干”的现象仍然存在,两层关系不清造成越权争利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项目管理的推行成效。

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概念界定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应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飞跃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新的科学领域和先进管理模式,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是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某项复杂的一次性生产或工程项目形成全过程的管理。因为工程项目管理不仅要求“知”,而且要重视“行”,强调实践的验证,所以项目管理必然离不开人,离不开组织者和领导者,离不开方法和手段。作为对某一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必须有一个责任主体,就是项目经理;必须有一个管理模式,就是项目管理;必须有一个管理载体,就是项目经理部。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是管理科学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所谓工程项目管理,就是为了使工程项目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预期的各种目标,而对项目所进行的全过程的所有诸如决策与计划、组织与指挥、控制与协调等一系列工作的总和。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采购管理等方面。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也可以说是基本原理,就是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因为项目本身就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过程,目标和过程是项目这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是目标管理。首先设立项目总目标,采用分解结构方法,将总目标层层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和可执行目标,并将它们落实到项目实施周期的各个阶段和各个责任人,并建立由上而下、由整体到局部的目标控制系统,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对于一个项目,通常是根据工作范围、质量、成本要求确定项目目标,因为所有的业主都要求按期完成实施的内容,并不超出预算费用,达到委托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二是过程管理。项目管理是一个整体化的动态过程,项目管理的过程就是造成某种结果的一系列行动。对于项目,有五个基本管理过程——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收尾,上述管理的过程在项目管理的所有层次上都发生。

三、强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1、明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针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特殊性,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应概括为“四控制、三管理、一协调”(“四控制”即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控制;“三管理”即现场、信息、合同管理;“一协调”即组织协调)。项目目标控制要以执行法律、规范、制度等作为灵魂,以组织协调为动力,以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为手段,以现场管理为保证。

2、规范项目经理的定位与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经理,是负责对建设工程项目经营管理的人,对项目客体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组织管理活动。

⑴明确项目经理的地位。项目经理应是企业内的一种岗位职务,是由企业法定代表人聘用或任命的在项目上的一次性授权管理者和责任主体。

⑵对项目经理的管理。对项目经理管理必须实行两个制度:一是必须是具有相应资质证并经过注册的人员,方可以项目经理的名义从业。对这项制度,实际上也是对企业进入市场在资质人格化上提出的具体要求。二是必须实行项目经理执业资格证书与企业资质证书配套使用制度,将两个证书配套使用。在市场竞争中,如果只有企业资质的一般条件,而没有项目经理从业资格这个必要条件相呼应,企业的竞争力就会受到局限,对项目经理的管理就会失去约束,就不能有效遏制市场的恶性竞争,不能有利于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⑶对项目经理的要求。第一,对项目经理进行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根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授权范围、时间和内容进行管理;负责从开工准备到全面竣工验收阶段的项目管理。第二,项目经理只宜承担一个项目的管理。第三,项目经理必须取得相应等级的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第四,项目经理应接受企业法定代表人的领导,接受企业管理层、建设单位和管理部门的检查与监督。

3、实行项目经理部的组建原则

篇9

【关键词】责任主体;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高

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要点在于责任主体对于该项工作的重视,而对于责任主体的作用,也从多个层面着手,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进行保障,从而促进责任主体在建筑工程项目当中的作用发挥,从而提升管理水平。

1.制度层面保障

第一,尽快统一国内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定,确保责任主体投入足够的管理精力。目前我国各省、各地市所涉及到的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定都不甚统一,在管理过程中使用、交接手续的程序和所需证件也都不甚相同。这种情况已经很难适应知识流动日益频繁的社会,也不利于责任主体进行较为充分的管理。国家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规定,综合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将各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统一起来,使责任主体的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发展。

第二,预警制度加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预警评分项目中,保障责任主体能够很好的区分风险。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个包含安全管理、经营管理、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组合体,但我国现今风险预警制度只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综合管理来预警,即风险预警制度下的评分项目只涵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综合的预警评分项目,而没有涵盖分机构管理的预警评分项目,因此无法真正评断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内部结构,而无法真正做到风险的预防,导致责任主体也不能充分了解风险来源,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当中。所以,基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全面预防考量下,应该对于风险预警制度有所调整,即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预警制度中加入分类别的评分项目,确保责任主体能够有效区分风险的来源,进行较高水平的管理。

2.组织层面保障

第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必须设置专门审核机构,负责对项目管理方案进行审查,明确责任主体权利与责任。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专门审核机构,由项目管理相关部门责任主体组成,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负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应健全处置程序,成立相应的项目管理专门审核机构,对分支机构负责人负责。另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其分类别管理必须完善项目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和制衡机制,明确参与项目管理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强化项目管理内部监督。

第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责任主体及分支机构责任主体对项目管理的过程和结果负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责任主体及分支机构责任主体不参加项目管理专门审核机构,可以列席项目管理审核会议,不得对审议事项发表意见,但对项目管理专门审核机构审核通过的项目管理方案拥有否决权。如调整处置方案,调整后的方案如劣于原方案,需按项目管理程序由项目管理专门审核机构重新审核。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责任主体和分支机构责任主体参加项目管理专门审核机构的,出席会议时不得事先对审议事项发表同意与否的个人意见。直接参与项目管理的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可以列席项目管理专门审核机构项目管理审核会议,介绍项目管理方案的有关情况。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分类部门审计与纪检、监察人员应列席项目管理审核会议。

第三,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执行机制进行完善。管理水平的改善效果离不开执行机制,因此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机制进行相应的完善,也是充分发挥责任主体管理水平提升效力的保障。一般而言,这种执行机制包括着如下几个部分:首先是全员参与的动态性管理机制。在这种管理机制下,每一名员工都将拥有一定的工作压力,从而不断的鞭策自己努力工作,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这也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责任主体参与效果的参考标准之一。其次是责任主体岗位有必要进行持续性轮换,确保不同的责任主体能够在不同岗位之间获得最大限度的锻炼,这也便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培养综合性人才。最后是采用竞争上岗的机制,给予所有的员工以晋升的机会,根据员工的工作水平来判定晋升的标准,这有利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内部良好工作氛围的培育。另外,对责任主体也应进行科学的考核,采取轮换制,使责任主体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工作压力,严格实施工作不力的淘汰机制。

3.宣传层面保障

第一,责任主体应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普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普及涉及两方面人群。一是普通管理人员;二是普通员工。对管理人员来说,应该强化自身的项目规章编制、更改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水平,从而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而这也能够确保对开展项目管理的便捷性。对于普通员工而言,目前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内容等相关知识。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程序较为困惑,而大多数组织也并没有开设专门的讲座来为普通员工答疑解惑。当人们需要解答这些疑问时,只能到相关的管理部门去进行了解,而由于管理部门的工作很繁忙,只能针对普通员工遇到的问题作出解答,普通员工仍然不能掌握系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因此,组织责任主体有必要开设专门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知识讲座,由专门的管理工作人员为普通员工进行系统的讲解。

第二,责任主体应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宣传。鉴于人们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意识普遍不高的现状,应着力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认识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宣传的内容要多层次、多样化。宣传对象要涵盖各个方面,包括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管理者、管理部门、普通员工、企业等主体。现实实践中的很多组织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管理部门并没有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当涉及到相关问题时,不能有效协助单位完成相关事项。而对于普通员工而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管理的不协调也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占用了工作时间和精力,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是不利的。责任主体的宣传方式可以多样化。从根本上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养成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主动追求项目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为日后的工作提供保障和便利。

第三,责任主体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责任主体要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并投入一定的物力来保证管理的顺利进行。项目管理的优劣程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其发展与企业息息相关。企业应注意巩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成果,遇到较为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为沉着冷静的应付提供保障。同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与互联网优势,增强责任主体与组织其他部门的沟通和互动性,进一步增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发展。 [科]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 项目管理 成熟度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一、 前言

我国正全面打造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而智能电网的发展离不开输变电工程项目的支撑。输变电工程项目作为电网互联、能源跨区域调动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但目前现有的针对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的评价体系不完善,使得项目管理能力提升无章法可循。本文以酒泉至湖南±800kV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为例,构建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并提出针对输变电项目管理能力提升的改进措施。

二、文献综述

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是用来判断企业项目管理能力水平,对企业当前的项目管理能力进行评价,并计算出当前能力与评价标准的差距,找出问题所在,以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五级梯度模型是目前国际上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普遍采用的评价方式,大体分五种类型:一是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提出指导软件开发组织提升软件开发能力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主要用于指导软件开发组织提升其软件开发能力;二是哈罗德・柯兹纳 5级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此模型采用量表形式,通过问卷和打分的方法,设置“通用术语”、“通用过程”、“单一方法”、“基准比较”、“持续改进”五个层级,每个层级设置难易程度相当的题项,评估组织在项目管理方面的问题和差距;三是美国项目管理解决方案公司的5级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结合项目管理9大职能领域与CMM能力成熟度模型,构建二维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四是组织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简称PM3、PMMM)从时间序列的角度,综合考虑项目管理9大职能与项目管理5个过程(启动、计划、实施、控制、验收),综合判评判组织各个阶段项目管理成熟度,PM3模型对于组织项目管理的评价是综合性的。上述三种模型由一维向三维递进,根据企业或组织的不同规模适应性不同。

我国项目管理实践历程开始较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例如都江堰工程就是使用了项目管理系统思想,但在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方面发展较缓,且关于项目管理成熟度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国外已有研究模型来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改进,其中比较具有典型代表的研究主要有:一是神舟飞船项目管理中首次引入“成熟度”的概念,构建了神舟飞船项目管理持续改进的途径和方法,神舟飞船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是我国对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开发和创新的典型;二是侧重与数学的方法相结合的项目管理成熟度研究模型,主要应用于国防工业、建筑业、IT和软件行业等行业,通过将定性研究转化为定量研究,计算成熟度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主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络等方法,以此判断组织项目管理能力。

上述研究综述中针对我国大型项目的成熟度评价模型构建及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三、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构建

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以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为指导,在现有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和输变电工程的特殊性,构建具有强操作性的适合我国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成熟度模型。

(一) 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等级

基于柯兹纳“五级”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本文将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水平定义为5个等级:初始阶段、成长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持续改进阶段。其中初始阶段为最低水平,持续改进阶段为最高级,其结构如图1。

从上图可知,从第1级到第5级代表项目管理成熟度等级不断提升,表示组织目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体系

不论是基于项目管理过程的5级指标选取,还是基于项目管理职能的9级指标选取,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指标用词准确、划分明确,指标间相对独立性高;客观性原则:评价指标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指标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指标的选取必须符合有系统体系作为指导,并尽可能涵盖所有因素。在此原则之上,结合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要求设计3级评价模型,如表1所示:

(三)评价实施案例

以酒泉至湖南±800kV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为例,采用表1所示3级17项指标对其项目管理能力水平进行评价。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确定案例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等级。模糊综合评价是通过构造等级模糊子集把反映被评事物的模糊指标进行量化(即确定隶属度),然后利用模糊变化原理对各指标综合。主要有三个环节:权重的确定、模糊关系矩阵的确定、算子的选择。

四、结论及建议

随着《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优化输变电基础设施、控制成本、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增强资源配置能力将成为电网发展的主要目标。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相关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的管理能力已经成为组织提高竞争力的关键。通过上述分析,变电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构建主要评价指标是安全、质量和进度三个方面,即判断某各组织项目管理能力可以从项目安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及项目进度管理三个方面综合考虑,每项指标权重可根据企业主营业、企业施工管理能力等因数确定。

因此,组织可以从输变电项目管理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分阶段考核组织建设施工单位项目管理能力,特别是文章在综合对比国内外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基础上,针对输变电项目管理成熟度指标选取进行了分析,构建了适合我国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能最为各类组织提高输变电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的持续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1] Paulk M Curtis C, Weber.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1986(07):320- 332.

[2] 哈罗德?柯兹纳,项目管理的战略规划:项目管理模型的应用[M].张增华,吕义怀译,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 PMI.OPM3- Organiz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2003,(06):179-186.

[4] 袁家军.神舟飞船系统工程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詹伟,邱菀华.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20):18- 22.

[6] 许雪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及应用[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1.

[7] 黄辉,梁工谦,肖茂.企业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S1):67- 72.

[8] 黄喜,李建平,张洪石.科研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06):15-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