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流程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设计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课程设计创新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定位
《实践物流》课程对应于已完成“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方向大部分核心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在一年级已经完成《走进物流》之“职业体验”将在二年级到物流企业各物流岗位进行专业实习的学生。本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在为期1至3个月的专业实习过程中,通过实习企业各物流工作岗位师傅的“传帮带”作用,让学生具备各物流岗位的基本职业道德,对一个或多个物流企业岗位作业和工作流程达到相对熟悉的程度,初步具备各物流岗位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学生通过在物流企业实习中参加生产实践,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深入地了解各物流岗位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做中学、学中做,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能够完成系统的工作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工作合作能力,找出理论学习的不足之处,为下一阶段岗位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如下要求:
(1)知识目标
①掌握物流企业各从业岗位工作性质、内容及做法;
②掌握物流各从业岗位的技术要求和特点。
(2)能力目标
①能在物流岗位实习中提高学生仓储作业的能力;
②能在物流岗位实习中提高学生配送作业的能力。
(3)素质目标
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专业,服从管理,遵守规章制度、增强工作责任心;
②培养学生在物流岗位实习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职业道德;
③培养学生在物流岗位实习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课程内容
主要是对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进行规划和分工。
四、课业设计举例
说明:本部分根据第三部分确定的学习情境进行,每个学习情境应分别进行课业设计,由于课业设计内容较多,就不一一重复,特以第一个学校情景为例,说明如右。课业1设计:
篇2
摘 要:以高校职业《英语口语》课程为切入点,指出新形势下对英语口语的讲授应具有新的模式方案,依次从对教辅图书的说明及课程具体流程设计两方面详细论证出一个可资实施的雏形范式。
关键词:英语口语;课程设计;职业
引言
我国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被定位在培养实用型人才,而细化出来的口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是要求(1)基本会话能力:在日常情景中较流利、正确地使用英语;(2)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使学生根据交际情景、交际目的和交流对象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口语》教学大纲)。有了这个榜样院校的范式做参考,我们在教学实践时,就有了可以学习借鉴的蓝本,考核学生口语水平的刚性标准以及约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客观尺度。
一、教辅说明
通常来说,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语课程一般分为四学期来完成。除了教师多年积累的口语知识心得笔记、工具书及各个辅多媒体学习软件外,教师为提升并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都应为学生定制一本精心筛选出的教科书以供他们在上课或课后参考使用。
由此,第一学期选用的教材就该属于应用性较大,目的性较强且明确指出学习目的并安排具体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此同时,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方式助学生操练。学生们第一次接触专门的英语口语课,难免有些陌生,所以要先引导学生从突破单词拼读,读准国际音标,学会拼读,而后用英语做自我介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练习问答,复述,描述,情景对话,看图说话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让他们享受在娱乐中学习的过程。
进入第二学期时,则要注重培养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进入角色,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当学生进行模仿和操练时,教师应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慢慢使学生的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主动练、主动说。
第三学期时口语课程的专业性增强,难度加大,实用性也就更切合于学生的自己专业,此时就必须紧紧抓住培养口语能力这个重要的环节,选择贴近其生活的语境场景,力求用简单流畅的句子描述他们的周遭,表达内心感受、想法。每周进行一次英语自由交谈,谈论他们所看到的、听到的及想到的,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口语能力。
于是,最后一学期的任务就是检验收尾并拔高的过程。让学生准备话题,进行有准备的演讲和表演,最后逐步过渡到即兴演讲。教师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英语交流,使学生不仅会有一定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更会有比较直观的印象,帮助他们在真正的口语交流中,了解自身口语的不足之处,以便日后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提高。
二、教学环节流程设计
首先,每一堂口语课都由逐级细化的四个基本模块组成,各个模块间的逻辑关系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在课程初始阶段,为使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口语习得训练中,教师将为学生呈现由其精心筛选编撰的短小精悍的热身练习,即英语习语表达竞猜。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在内容上涉猎丰富广泛,例如,有时下网络流行语,有备受学生关心热议的新闻或大事的表述总结,更有能够强烈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原汁原味的地道习语;在形式上,则采用了自由竞猜而非硬性指派的灵活作答方式。这一推陈出新的开放类型促使学生们的全员参与,也经常因此出现由竞猜而引爆的自组分析、研讨的热烈火爆场景,于是此时的严肃课堂俨然成了一个白热化的激烈辩论会场。通过这样富有激情的学习互动,不仅带动学生对口语的浓厚兴趣,令其体悟到学以致用的精髓,更在潜移默化中助推学生对英语的认知及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渴求口语表达的潜在欲望。
随着课堂气氛的渐渐活络,学习热情的不断攀升,在此情景下,教师就可借助这一情绪优势将学生带入到下一个最为关键的教学情境中。有了之前的学习激情做铺垫,切进口语教学最为枯燥的理论授课部分,此时也是能将认知难度降为最低的绝佳契机。为了更进一步活化僵直呆板的理论陈说,时刻调动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还要不断注意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即将单一的理论陈述转化为同步的听说实践训练,即讲即练,一边输入,一边输出,将理论实时联系到实际的听说运用中。随着讲授难度的不断飙升,讲授容量的不断加大,对学生的要求也在徐徐增长,习得的门槛也随之在步步提高。而此时的安排设计,也是对教学环节流程设计最具巧妙性和点睛之笔的一环。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顾抓紧时间不停向学生灌输,不论学生接受与否。而此时,教师已不再一味向学生灌输,而是转为设身处地为学生实际“习得”着想,进而坚决避免在课堂上出现“边际效应”而成为全部教学流程的软肋和硬伤。
由此要求严苛的理论部分阐述过后,随即进入相对轻松的多媒体运用环节。
在这个时间段引入多媒体的运用,恰恰可以弥合学生即将要出现的排斥心理状态。因为多媒体所带来的视觉魅力和听觉体验,一方面,能给学生刚刚经历的紧张心理状态以片刻松弛;另一方面,它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和纵深穿透力是仅仅以黑板讲授的方式所无法匹敌和撼动的。
在尾声阶段,教师既要考察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又要验收口语技能的实践应用。此时是口语实战的演练阶段,也是向学生提出重大挑战的攻坚之时,即要求学生综合各部分所学并辅以之前已经建立、积累出的口语功底,各自成组编撰情景对话。而对教师而言,在验收学生对话的同时,还要根据其口语实时输出、反馈,及时为学生查缺补漏,力争做到能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绝不带到课后,能让学生在当次课上即消化理解并运用的内容,绝不拖延到下一次上课。因此,这一教学环节的启用不仅为学生口语习得的强化与完善起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整套英语口语课程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重要一笔。所以,在推行这个教学环节时有可能会遇到些许瓶颈。比如,在进行对话时,学生明显暴露出信心不足的窘境之况,当教师给学生时间准备对话交流时,学生清一色拿笔去写下想要说的内容,于是就造成了学生是在写对话、念对话,而不是在说、在操练。鉴于这种不自信的心理干扰,教师应该尽一切办法先帮助学生重拾信心,不断鼓励学生勇于开口。此时,教师经历的不只是教学战,更是一场心理战。
三、结语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可资实施的高职口语授课模式,但寥寥数笔,也不足以概括高校职业英语口语课程流程设计的全部精髓内涵,这还需要教师在日后的不断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作者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 Gredler, M. E, 1997.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Theory into Practice, 3nd ed. Upsaod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篇3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87-02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在国内很多高校中的工业工程、物流工程及物流管理等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它的前身是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工厂布置设计”课程,二战后课程名称曾改为“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设施规划与物流”、“设施规划”、“设施规划设计”、“设施规划与物料搬运”、“物流设施规划”等。
一、“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性质
(一)设施规划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边缘性学科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和理论扩展的结果,不仅涉及到有关领域的专业技术,如:建筑、机械、通信、电气等工程专业;还涉及到经济、管理、心理学等社会科学。正是由运筹学、技术经济学、基础工业工程、人机工程、生产运作与管理等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和理论扩展,设施规划学科才得以发展壮大。因此,学生对这些学科相关内容的融合贯通和交叉应用变得非常必要和重要,这无疑对设施规划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课程的相关内容,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并没有全都学过,这种情况造成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困难。
(二)设施规划具有广泛的工程实践性
如今,“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制造系统布置扩展到仓库布置、服务系统布置,如学校、银行、医院、火车站、机场、办公室、超市商场、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同时也扩展到非传统布置,如:计算机主板上的插槽布置问题、机场登机门的布置问题、电路板上电子元件的布置问题、手机键盘的布置问题、飞机驾驶舱布置问题、各种机器的操作面板上按钮布置问题等。
二、对于不同专业,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不同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和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性质不同,专业培养目标也不一样,所以导致“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在不同专业中,其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是不同的。对于工业工程专业而言,“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是为培养工业工程人才、适应各类工业设施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和改善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施规划与企业物流设计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工作步骤,掌握设施规划与设计的过程和有关技能。“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在很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中,是作为选修课存在的。这也有一定道理,毕竟物流管理专业是管理类专业,不是工科的工程类专业。它的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般是:主要研究物流企业的生产或工作设施与物流企业的服务设施运行管理所需要的思想方法、工作程序和分析手段。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能初步运用系统规划的常用模型方法,对某些实际管理系统问题进行分析,并能初步进行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三、物流管理专业中,“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
结合“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自身性质,考虑到“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在不同专业的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的不同,反映到该课程上的要求及教学方法也不同。其中,系统布置设计(SLP)是“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中的重中之重。SLP是以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采用一套表达力极强的图例符号和简明表格,通过一套条理清晰的设计程序进行布置设计的方法。对于在校物流专业大学生来说,参与该课程的课程设计是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最可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鉴于此,下面对物流管理专业这门课程中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探讨。
(一)课程设计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中的课程设计是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紧密结合,这一点在工业工程专业中受到广泛的重视。而在物流管理专业中,有的高校把该课程设为选修课,课时少,再加上部分学生是从文科考入此专业的,完全没有理工科背景,学习起来难度很大,所以有的高校就弱化了这一环节。而这一环节针对该课程性质而言却是必需的。即便是开设此课程设计的部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这一环节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开展的课程设计,理论与实际脱离,多数是运用传统方法进行手工设计,而现在设施规划已经步入软件设计阶段。这正是目前物流管理专业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第一,要加大课程设计内容和企业实践的关联度,充分利用教学计划中的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安排学生到物流企业去,在实践中学习。同时,课程设计数据就从该物流企业中获取,由学生进行分析设计,进而解决设施规划方面问题。第二,在课程设计中尽量运用“设施规划”软件。电脑是设施规划工作的有力工具,通过“设施规划”软件的运用,可以减少设计过程的计算工作量,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的准确性。所以要求学生熟悉Office、visio、AUTOCAD、FactoryCAD、WITNESS等布置设计及仿真软件的操作。另外,市场上多数流行的布置设计软件都是建立在传统设计思想基础之上的,软件的使用过程也是对传统设计思想的温习体会过程。
(二)课程设计目的
物流管理专业的“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目的是通过对某具体物流企业,如空港物流园区、货站仓库、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基地、分拨中心等物流设施进行布置设计的实践,熟悉SLP中的各种图例符号和表格,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程序。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管理的物流学生掌握一点工程知识,使其具备一定的初步工程素质,为未来在物流领域从事物流工程工作打下基础,促使其成为企业需要的、复合型物流人才。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针对给定的物流园区实例,完成下列工作:(1)绘制物流园区现有平面布置图。(2)进行物流分析。分析各区域之间的货物流量及流向,绘制各区域间的货物流程图、作业单位物流相互关系图。(3)进行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分析。要对物流园区中的各作业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可考虑针对各个不同作业单位编制相对应的问卷调查表。绘制出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表。(4)绘出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将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与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表,按照物流和非物流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性加权值(3∶1、2∶1、1∶1、1∶2、1∶3),并进行合并。(5)算出各个作业单位的综合接近程度,得出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表,据此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6)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占地面积,将各作业单位的占地面积与其区域的几何形状相结合,绘制出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7)根据企业现场调查研究的情况,列出实际限制条件和影响布置的修正因素(考虑调研的具体情况和物流专业学生能力,此环节也可略去)。(8)产生n(n=小组成员个数)套布置方案。(9)布置方案的自我评价。从物流效率、安全生产、可扩展性、空间利用率、人员的联系等几方面对各方案进行评价比较,得出最佳方案。(10)应用陡削下降成对互换法对最佳方案进行优化。
(四)课程设计成果形式
课程设计说明书是物流专业“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课程设计成果形式,它是整个设计工作历程、各阶段成果的集中全面体现。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各阶段工作内容、工作数据表格、各布置方案图形及文字说明。
四、结语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物流管理专业为数不多的具有工程实践性的课程,其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以符合课程自身的性质为前提。设计适合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是实现“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课程设计,学生不但对设施规划及运筹学、技术经济、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融合交叉有了更深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工程基本素质的训练,这对学管理的学生尤其重要,为其日后成为社会认同、企业需要的复合型物流人才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在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不但要自己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更多的是小组成员间的团队配合、讨论,互相取长补短、互相磨砺,不断在合作中寻求更优方案,所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这对学生以后步入社会、融入企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从课程设计初的数据收集、整理、处理,到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产生的大量图形、表格,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这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学校不会安排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所有相关课程的学习,同时,一些设计软件的使用,由于课程学时所限,教师也不可能在课堂上充分详细讲解其使用方法,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自学,这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学生能深刻体会到设施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锻炼了学生将课上讲的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耀祥,等.设施规划与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扬琴,等.关于“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教学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4).
[3]赵斌.“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管理观察,2008,(12).
[4]周宏明,等.设施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5]董海,等.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篇4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一、课程的定位
现代物流业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的一体化,而供应链的一体化又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在国务院出台的规划措施中,明确指出要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推进物流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因此掌握了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人才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急切需求。我走访了多家生产、服务和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和岗位标准调研。通过调研,我发现学生毕业后无论从事何种岗位、何种层次的工作,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都贯穿其中。因此我认为《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课程,课程立足于物流岗位群,主要面向从事物流业务的基层管理者,着重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和管理物流信息的基本能力,以适应物流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对人才的需要。
在高职三年制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物流信息技术》应开设在第四学期,是一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其前导课程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物流管理基础》《管理学基础》,这些课程为《物流信息技术》的顺利学习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与其相关的课程有《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岗位专用能力培养课程,它们一起为后续的实训、实践类课程提供了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设计理念
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校企多方合作开发,根据物流企业的相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置项目,本着服务地方物流企业的宗旨安排教学内容。同时打破了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和顺序,依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典型业务流程(工作过程),根据工作任务进行课程项目设计,重视实践教学,强调在做中学、做中教。
2.设计思路
通过人才市场和岗位标准调研,我们了解了物流岗位群所需具备的信息处理能力,确定了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主要培养学生采集、处理、应用、管理物流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成为“厚基础、精技能、高素质”的物流专门人才。
根据课程能力要求,分解物流信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时,要根据工作岗位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通过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实现课程内容设计,确定学习情境,实施项目教学。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征求合作企业意见,制定课程标准,进行课程设计和单元设计,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
三、课程内容选取与安排
课程内容的选取原则依据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以工作任务为线索,适应项目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依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把课程主要内容分为业务操作层和管理规划层两个层面。
在业务操作层,以物流信息的数据流动形式为主线,依据物流活动中管理者对信息的采集、传输、跟踪、加工和存储设置相应的教学单元,采取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在管理规划层设计的教学单元为:物流信息系统开发认知、物流信息系统调查分析、物流信息系统开发设计、物流信息系统实施管理。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学会采集、处理信息的基础上,能够简单地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为从优秀员工晋升为职业经理打好基础。
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建立了“4+1”实践教学体系,由四个单项岗位工作技能和一项综合技能实训组成,四个单项岗位技能即指从企业真实情景中提炼的仓储技能实训、运输技能实训、配送技能实训和客服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即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实训,通过模拟操作,使学生的操作水平直接与工作岗位对接。
四、教学模式方法及考核评价
1.教学模式
本课程教学时采用“校企合作、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利用校企合作单位真实化项目和工作任务开展教学,达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2.教学方法
在实施项目教学时,采用“导、教、学、做、评、总结”的教学过程,由教师引入工作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并进行评价和总结。
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视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在理论知识传授上一般采用案例教学法,我们准备了充分的案例引导学生情境学习、趣味学习。在实践教学环节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针对每个任务下达任务单、任务描述,展示任务步骤,并配有实训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时要提交实践报告。
3.考核评价
学生评价采用分层式考核方式,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各占50%。其中过程性评价由分项目考核和其他日常考核组成,项目考核成绩就是四项工作任务的成绩。在重视技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理论学习,终结性评价由理论考核和综合技能项目考核组成,各占20%和30%。
随着我国物流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技术的变革很快,很多企业适时地采用物流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自身竞争力。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一定要紧跟行业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张玉娜.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设计[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1).
篇5
关键词:无纸动画制作;课程设计;学期任务
中图分类号:G642.4?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80-02
一、无纸动画短片的制作流程
1.前期策划。动画的前期创作主要包含剧本故事的改编、镜头运用设计及美术层面的设定。前期的整体创作往往有多人多岗位共同参与进行创作的特点,此阶段也是动画成败的关键。
2.中期制作。中期的制作是工作量最大的阶段,也是团队合作最为密切的阶段。在中期制作中,需要进行角色动作的绘制与场景的绘制任务,从而完成动画短片的基本雏形。
3.后期合成。动画制作的后期,运用影视剪辑软件进行场景、动画角色的剪辑合成,整体画面色调的调节,光影等特效的制作及声音文件的添加等。
通过动画制作的三个阶段,一部动画片才得以最终完成。若通过几十个课时的教学,很难完成质量较高的动画作品。
二、动画短片创作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动画短片的作品产出都是由《动画短片创作》该门课程完成的,课程设置一般为64课时,安排在第6学期。在此课程之前的2个学期中,分散安排《动画运动原理》、《视听语言》等各类二维动画理论和动画制作软件课程,在《动画短片创作》这门课中则直接开始进行动画片创作。
北京电影学院的《联合作业》,就是是通过类似的方法,在第6学期整合前两个学年的理论、技法、软件课程运用在实践制作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果。此后,各大高校都相应第在第6学期安排了《动画短片创作》,收到的教学结果却良莠不齐。由于每个学校的教学与学生资源各不相同,盲目的教学方法套用或照搬并不可取,而这样不结合自身情况的教学设计,导致学生感觉理论与自主实践脱节,教师在该门课上需要重新讲解和复习以往被学生遗忘的理论及软件操作等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较低。
同时,原来安排的动画理论与软件教学又必须要求学生产出作品,让学生对《动画创作》这样的实践课程多有微词,教学设计显得重复冗余。64课时的动画创作也导致由于制作时间不足引起的作品制作效果粗糙等诸多问题。在以往的课程中,学生为了完成所谓的作业或作品,往往减少动作绘制与压缩场景,很难达到期望的教学目的与效果。
三、以动画制作流程为引导教学与课程设计
以动画制作流程为引导教学与课程设计,在课程安排上紧扣动画制作的各个环节,将二维无纸动画制作中所必需的理论、软件与实践课程相结合,通过一整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同学分组合作产出高质量的动画短片作品及教学任务中的各个课程作业。同时,在课程的安排顺序上,这样的课程设计联系紧密,环环相扣,从剧本的创作开始,到动画的完整制作及影视后期剪辑,都由分组组员通过构思、设计、讨论、制作一起联合作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论记忆及自主实践创作热情,也使学生摆脱了短期命题作业的应付心理。
本次课程设计的对象,我们安排在动画本科专业的第4学期进行,其必修专业课程为6门,依次为《动画剧作》、《表演基础》、《分镜设计》、《场景设计》、《FLASH动画》、《原画设计》。学期学生产出作业、作品:原创剧本、角色与场景等美术设定、分镜头台本、动画剧本表演视频,以及最终的高质量动画短片。
四、独立理论教学与互动式任务驱动实践动画教学的结合
有了以动画制作流程为引导的课程设计,就要在学期课程初始对学生提出要求,即按动画制作流程为顺序进行动画短片的制作,同时产出各科目作业。通过独立理论教学与互动式任务驱动实践动画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接受动画理论的同时真正参与到动画片各个环节的制作中,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五、学期课程规划与任务安排
1.启发创意,兴趣驱动任务。按照动画制作流程的前期创意部分,学期第一门课程安排《动画剧作》,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学生们各自创作编写即将进行制作的动画片故事剧本。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讲解大量教材中的优秀动画剧本故事案例,激发学生进行联想、创造。如在讲到“艺术源于生活”的话题时,许多同学分享了自己身边发生的带有动画戏剧色彩的故事。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使每位同学真正变成创作的参与者。
通过《动画剧作》课程的结束,新鲜出炉的原创剧本故事也在和教师的反复讨论中产生,同学们根据感兴趣的剧本,决定分组合作动画的团队,为后期动画作品的顺利完成做好铺垫。
分组完成之后,在随后的《表演基础》课程中,教师引导每组学生根据原创剧本故事,进行情节、动作表演分析,并分组拍摄动作和情节表演视频。
《动画表演》可以加深学生对剧本故事和角色动作的理解,激发学生动作设计的表现力,所拍摄的视频,也作为中期原画的动作参考,为动作绘制提供依据。
2.任务到组,责任到人。当前期创作进入重要阶段,《分镜设计》课程就此展开,教师除了按照教学任务进行课程讲述以外,同时与学生们进行各组动画的镜头设计讨论。在《分镜设计》这门课上,各组成员之间通过磨合,逐步确立导演和组员的任务与分工,为全面的中期制作修桥铺路。
而在实际的镜头绘制中,学生也更好地结合理论所学,对自己的动画效果及任务有所把握。教师作为理论和技术的引导人在与学生进行互动式讨论的同时启发学生创作,做到不刻意强加教师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加强对动画创作的理解。
可以说,这样的分组分阶段共同制作动画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实现了任务到组,责任到人,每个组员都在同一个阶段,通过理论讲解加上实际训练,完成共同的学习计划与制作任务。
3.全面制作,定期检查。进入《场景设计》课程,学生需要完成动画制作的所有美术设定,包含角色、场景、道具、色彩指定等。其实际课堂所学所绘,都会以真正的动画作品得以展现,使同学们能够切身见到学习成果。
前期创作告一段落,中期制作也即将全面地开展,而随后的课程安排为二维动画制作软件《FLASH动画》。此门课程的安排虽不是传统动画制作流程中的一部分,但在无纸动画广泛应用的今天,动画制作软件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在学习软件的过程中,学生即时运用软件和数位板的帮助,进行角色动作的绘制。
中期制作任务繁重,时间较长。在多门课程的流程式的推动下,学生所学所练都将收到实效。为了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作品,各组需要根据任务进行分工协作,全面和整体地开展中期制作,教师除在不同的课程中教授该门课程的知识外,还需定期检查敦促学生按时完成作品。让每位组员带着各自不同的任务在同一时间段分工作业,守时守效整体推进。这对于团队合作非常关键,也是日后真正参与工作所必须兼具的职业素养。
4.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第四学期的最后一门课程为《原画设计》,这也是为动画制作的继续开展和后期合成做准备的阶段。
《原画设计》为二维动画的动作设计课程,主要讲解角色动作的设计方法和绘制技巧,此门课程正好迎合动画的中期制作需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动画中角色的动作绘制,深刻理解体会《原画设计》的重要性。《原画设计》共计56课时,其中40课时为实践环节。此课程的实践环节,每组继续推进动画的制作进度,课程结束时动画片也进入收尾阶段。
六、后期制作,学期总结
在学期课程即将结束时,学期任务也将完成,各组进入动画片的后期合成与效果制作阶段。
在后期制作阶段,教师根据每组影片的不同风格辅助学生进行剪辑、配音等工作的完成,至此,一个历时5个月的学期教学任务圆满完成。本次课程设计参与教学班2个,分组17组,完成动画短片17部,圆满完成了第四学期的计划任务。
七、结语
在以动画制作流程为引导的整个第4学期课程中,从一开始的分组规划,到进入剧本创作讨论,再到中期制作的全面展开和收尾,教师一直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启发、引导、监督学生的整个动画制作过程。当实际的任务驱动学生进行实践与学习时,其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物流设施与设备 教学设计
一、课程内容及性质
1.课程内容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要想成为当今物流领域的综合性人才,必须掌握必要的物流设施和设备的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物流设施和设备的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运输设施与设备、装卸搬运设备、集装单元设备、搬运车辆、仓储机械设备、流通加工设备、配送中心设备、物流信息设备的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正确的选用物流设施和设备。
2.课程性质
该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抽象、枯燥且深度较大,不利于学生理解。同时,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物流设施与设备更新变化速度加快,而理论教学又往往滞后于实际发展,造成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有所脱节。因此,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接触到目前最新的、常用的技术装备及管理方法,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3.教学模式
围绕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实践性应用型专门人才方案。按照“理论够用,学会应用,动手能用”的思路,课程采用课内讲授、图片演示,观看设备使用的相关视频、模拟实训、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实物、模型及仿真软件,提高学生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认识与学习。
二、理论教学方法
1.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在《物流设施与设备》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把复杂的设备原理变得简单,把抽象的设备运行理论变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细节充分显示出来。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使教学生动直观,将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使用管理方面的内容讲清、讲透。通过大量图片,文字讲解,辅之以模拟电脑案例,在学生面前营造一个立体的物流设施设备网络图。
2.借助教学录像
物流行业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很多物流设施设备在平时是很难见到的。这门课程的教学需要学生对物流设施设备具有很强的感性认识,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对设施设备的理解和认识。针对这些特点,这门课程更加需要多种媒体参与教学,需要很多的录像,尤其是物流设施设备在实际工作时的录像,学生只有看到了设施设备在实际工作中是怎么运行的,才能对这些设施设备有很强的感性认识,而不只是简单地停留在概念上的理解。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这种教学素材。
3.开发实际案例
物流管理方面的案例有很多,但物流设施与设备有关的案例却非常少。我们最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物流设施设备进行合理的选择,正确配置和规范化管理,因此这门课程是需要案例教学的。在案例中给出一个企业的背景,根据企业的背景来选择最合适的设施与设备。所以教师需要自己去阅读,或者走到企业中去,去开发这种案例,为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铺垫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实践教学手段
1.物流沙盘演示
物流沙盘的作用是以信息技术为主,以物流实体模型为辅,对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进行模拟的实战演练。教师通过沙盘模型向学生讲解物流设施和设备的概念,让学生从沙盘模型宏观地了解物流主要运输工具及机场、车站、港口、公路、仓储等相关设施以及各种物流设备,宏观地了解物流设施和设备的工作过程。使用模块化、可集成、有复杂控制的仿真模型构成的微型物流系统或生产系统模型表现和实现结构复杂物流设施和设备的真实系统。让学生对现代物流运作方式、流程、使用的设备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且在近距离的观察和使用中掌握物流作业中最新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物流硬件设施操作
通过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化分拣系统、AGV、堆垛机、移动货架、链条输送机的实训,让学生能熟练掌握自动化立体仓库物流运作流程,以及自动化分拣系统的操作。通过液压汽车吊、装载机、叉车、集装箱、各类缠绕机与包装机的实训,让学生熟练掌握出入库储存、保养、装卸搬运、集装箱货运、物流配送环节中的各项操作。通过打包机、条形码打印系统、重力货架、电子秤、物料输送带、GPS全球定位系统、搬运车、封口机、托盘、货架的实训,让学生掌握物流包装、采购、仓储管理等实践知识。
3.物流软件模拟
物流设施与设备强调信息的处理,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一些先进的物流软件,如物流系统的运输、仓储、第三方物流软件等。物流软件可以提供各类物流企业的真实运作环境,如配送中心、现代化立体仓库、制造工厂、港口码头、集装箱堆场、海关大楼等,所涉及到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包括大部分当前企业正在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在一些特设的场景下,让学生进行软件模拟实训,通过在模拟环境中的角色扮演,使学生了解物流设施和设备各细节的操作和管理,掌握物流设备的工作原理。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对物流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4.物流现场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的采用现场教学的形式,组织学生去物流企业参观物流设施和设备,看看在实际工作中,设施设备到底是怎样工作的。现场教学可由教师亲自讲授,也可请技术员、工人等有实践经验者讲授。通过现场教学,学生会对设备的结构、用途有更深的认识,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知,这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牢固掌握,还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物流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基础课,授课老师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授课形式进行教学,并努力创造一切条件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功底。这也体现了现代高职的教育思想,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这门课程承担的重要使命。
篇7
关键词: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听力课程;课程设计
一、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听力课程现状分析
汉语历史底蕴丰富,形式复杂成为,使用人数最多,现如今已成为主要交流工具之一。然而,对于非母语目学习者来说学习汉语并非易事。其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对汉语的日常交流认识不清,甚至没有完全理解汉语使用语境差别等问题。因此,需要我们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要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结合当地语言习惯、文化习俗等,只有理解了不同语境差异,才能更好地使用汉语。除此之外,就需要对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听力课程有一定的提升,提高留学生语言课程的学习效率,使其更好更快地掌握一门语言。想要掌握好一门语言,做好“听”、“说”、“读”、“写”四大方面无疑是学习语言的首选方法。当然,听力便是提高语言能力最基础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学好听力课程极为重要。然而,留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公,是影响听力课程效率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决定着听课效果的好坏。他们对汉语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自身的学习方式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等等都影响着听力课程的效果。下面我们就简要分析当今时代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听力课程的现状,探讨现阶段留学生在听力课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由于汉语的结构、形式、内容复杂,对于非母语的留学生来说无论是语音语调还是语法及文化背景都是极其陌生的,也是十分困难的。在听力课堂上,听力材料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从易到难,加之播音语速快,需要留学生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理解材料中的含义,这对留学生听力及理解能力有着巨大挑战。因此,听力课程至关重要,是对语音的掌握和训练,是考验学生记忆能力、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综合应用与提升。正是因为难度大、压力大而学习效果不明显大大地降低了留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学生出现心慌、烦躁乃至厌学,对汉语逐渐丧失了兴趣。其次,教学模式的单一也让学生听课效率降低。在现今高校教师往往不注重授课方式的改变,无论针对哪一水平语言能力的学生,都采用让学生听说结合,积极鼓励学生去表达,长此以往,其结果反而适得其反,课堂沉闷无趣,学生渐渐丧失兴趣乃至信心。因此,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地去关注留学生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多多去听,多多去读,虽然需要鼓励学生去勇于表达自己,但是如果没有反复大量地听,学生所了解的知识面也是狭窄的,因此,了解学生的特征,抓住学生的特点,听和说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诱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因此,了解现阶段中高级留学生听力课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我们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去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增强其自信心,使其轻松快乐地学习,更好更快地掌握一门语言。
二、影响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听力课程的因素
(一)汉语基础对中高级留学生听力课程的影响
在众多研究中可知,汉语基础是一项首要的关键影响因素。汉语基础扎实的留学生个体对汉语听力中出现的较难懂词汇的接受度和理解度更高。汉语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语种。在汉语听力的课程设计中,如果没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则很难推敲出文中的意思。这就要求留学生对汉语的掌握有一个初步的积累,并能通过已获得的汉语知识来进一步推敲出其代表的引申含义。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能力的获得都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基础越好的中高级留学生的听力水平也就越高,理解能力也越强。因此汉语基础水平与留学生听力能力成正相关。
(二)性别对中高级留学生听力课程的影响
研究显示,性别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男性的思维方式多数偏向于逻辑性思维,这种思维体现在学科的导向上偏向于数学和理综,而女性的思维刚偏向于感性,这种感性的思维投射在语言的习得上能够产生出较好的语感,从而推动语言学习向更深层次的阶段发展。研究者获取了100个样本数据,并对这100个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分析结合留学生听力课程环节的设置推导出不同的性别在语言听力习得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数据表明,同年龄段的女性比男性在语言听力习得方面更有优势,但语言听力能力在笔试测试中的佼佼者则多为男性,这种差异从另一个方面也验证了男性的逻辑性在语言听力习得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年龄对中高级留学生听力课程的影响
年龄对中高级留学生的听力能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理解能力,对语言的接受度和运用能力都在不断的退化。相比于年轻人,年龄的增长会阻碍个体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从而影响他们对语言最终的运用能力。在听力课程的设计中,设计者也往往会加入一些时下的热点事件来引起年轻人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动力。年龄的增长使得个体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读降低,也使得他们对语言的影响力从自我角度的淡化。年龄的增长虽然能够帮助个体从多角度增强对语言的把握,但是他们往往缺乏像年轻人一样的热情,个体年龄的增长在帮助他们获得较好的语言理解能力的同时也限制了他们对语言的运用的直观感受能力,也削减了他们的热情,然而热情和好奇度是语言听力学习中至关重要的。
三、提高中高级留学生听力课程效率的策略
我们都知道听说能力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至关重要。因此,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听说训练对于增强语言能力都是有效的学习方式。然而因为听力课程时间短暂,就需要我们提高听力效率,增强训练的实效性,为此,我们可以灵活变通教学方法,对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诱导,利用情景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提高留学生的听力能力,这也需要我们在课程教学各个环节做好准备工作。首先,做好课前预习,对于听力材料背景知识的介绍、复杂难懂的词汇语句等,都可以通过有效预习,初步了解语音材料的内容以及词汇语句的应用情况。在预习课程过程中,学生要带多多思考,着问题去学习,对所学内容有个初步认识和了解,这样在后来的课程学习中也会游刃有余,重难点突出。其次,在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材料的整体把握,先泛听,对材料中含义有个初步了解,然后再逐句精听,把每个要点听懂,最后再泛听,实现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一个全面深入的过程。当然,还需要课后及时复习巩固,从词汇到句子,从发音到语法,不断的反复训练,既检查自己掌握情况,又起到复习巩固的功效,一举两得。最后,还需要老师帮忙努力开拓课程资源,多多结合实际生活,寻找热点话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听力训练和提高,不单单靠课堂教学,还需要多形式的课下练习,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业余作业,如观看电影写观后感,利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完成主题录音、讲中国历史故事等方式鼓励学生课下听说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十几分钟的时间充分展示自己,达到巩固的目的。老师最后点评,找出错误与不足,和大家共同学习进步。
篇8
[关键词]校企合作;汽车物流;课程设计
[DOI]10.13939/ki.zgsc.2015.45.017
1 引 言
《汽车物流》按照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定,是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纽带,是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前重要的岗前培训理论支撑。但是目前课程的定位设计与实际岗位综合性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错位,需要与我院校企合作单位合作的背景下共同设计新的课程思路及创新点,为学院人才培养和企业岗位实际需求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达到双赢的目的。
2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设置方向模糊化,学生定位不明确
职业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向企业输出合适的人才,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存在着专业的类同化,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全面展开垂直分布,授课内容让学生各方面了解,学习的内容多但是不精,没有明确把专业细分,导致学生顶岗或者毕业方向出现了模糊,无法形成自己的就业定位。
2.2 专业教师力量薄弱,缺少一线经验丰富的物流师
物流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般都是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缺少一线实际工作经验,课堂授课案例及技能缺少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体会不到真正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氛围。由于校企合作缺少实质性进展,企业很难向高职院校输出经验丰富的一线物流师。
2.3 实训设备过于单一,课程设计及实训安排缺少实践动手环节
以某民办高职院校为例,2010―2015年物流专业学生数量近300人左右,由于省里没有专项实训室建设资助,所以无法建立物流综合性实训室,只能购买物流软件,实训平台等满足学生日常授课需求,无法给学生提供真正课堂动手能力,物流专业是一个偏实践应用的专业,课程设置上应更注重实践环节。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现状,与汽车类企业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要在专业某个方向上进行突破,要进行某些课程改革设计,满足校企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学生顶岗能第一时间内融入到真正的岗位上。
3 《汽车物流》课程改革的设计思路及内容
我院校企合作企业是某大型民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目前厂区迁建到台州临海头门港,投资达33亿元,拥有完整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整车生产工艺,共有主要工艺生产线22条,在用直接生产类工装、设备1674台套,辅助生产、检测设备161台套,其中全进口高精度生产用工装、设备共323台套。在汽车制造的背景下,我院物流管理专业设立汽车物流方向,《汽车物流》课程改革以企业实际的需求为出发点,为企业输送汽车物流方向对口人才。
3.1 以“工学交替,教学伴随”设计课程内容
“工学交替,教学伴随”是以汽车类企业提供具体的岗位,院校课程上配套专业知识,类似订单班一样的为学生进行岗位专业理论授课,授课一个模块后,提供2~3周的企业岗位师傅带徒弟一对五实践操作演习,另一个工艺模块也一样,理论与企业实操相互练习。考核合格后,可以单独进入企业岗位进行操作,既让学生在课堂学到最新的理论知识,又能亲自动手操作工艺模块。
《汽车物流》课程将汽车采购物流、汽车生产物流、汽车销售物流、汽车产品逆向物流分别进行模块化分类,与企业对应的实践岗位相对应,汽车物流标准化、汽车物流绩效评价、汽车物流信息技术与企业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和企业一线工程师、管理人员共同在原有教材基础上进行研发课件,为学生提供理论―实践―考核的模式,让优秀的学生能率先进入企业一线锻炼,为进入管理层打下很好的铺垫。
3.2 采用PDCA四阶段法导向教学模式
PDCA四阶段法是计划、执行、检查和反馈良性循环的教学过程,授课团队要先将汽车物流按照物流作业对象性质、供应链运作流程、物流活动范围进行教学模块分类,在整个模块中设立一个教学任务模块,让学生5~7人为一组,分组去完成任务,在任务进行过程中人员进行分工并互相观察,最后学生自评和老师综合评定。以汽车零配件WMS软件盘点作业为例,实际任务为“根据仓库的需要,进行各种盘点操作。如实施盘点,循环盘点,停库大盘的等”。具体让学生分组分工进行操作,学生A完成WEB端盘点任务列表步骤为:步骤一,按下一步进入画面 “盘点列表产生―搜索页签”,输入相关的拣选条件;在“库存综合”页面可以按备件料号来生成盘点列表;在“库存杂项”页面可以按库存地点来生成盘点列表;在“位置”页面可以按库位和库区来生成盘点列表。步骤二,进入画面 “结果可用”页面,可以看到按相关拣选条件产生的可用盘点行。步骤三,进入“完成”页面,点击输出,系统会提示创建的清单号“0000000036”,记录下清单号,完成。
学生B完成RF―盘点―已有盘点任务,其步骤为:步骤一,进入登录界面;步骤二,进入盘点列表查找界面;步骤三,进入盘点任务界面;步骤四,进入确认界面;步骤五,进入盘点任务界面。学生C完成WEB端盘点差异勾销任务。学生在掌握理论方法后,通过导向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实操任务,并能够回顾和总结,真正做到了四阶段法良性循环。
3.3 企业先进理念与方法与课程相融合
我院《汽车物流》课程改革设计在与企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其课程设计突出创新点,把汽车制造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融入到课本及课堂上,例如“精益生产,现场7S管理”等内容,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既能充分学到汽车物流相关理论知识,又能有实践操作,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达到双赢。
以汽车销售物流计划为例,物流计划一般有三个要求,承诺性、弹性和滚动性。汽车企业为了实现计划目的,首先要把物流总目标分解,层层计划执行;其次,对过程进行节奏性调整。具体方法有鼓动式计划法和应变计划法,鼓动计划法是以预测、计划、实际和差异按照顺时针进行周期性执行,具有远近结合、近细远粗、逐年滚动,既能前后有效衔接,又能适应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应变计划法是原有计划失效后,适应外部环境备用计划方法。汽车物流销售计划引入企业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能把握技术标准和计划标准,健全汽车物流系统反馈。
3.4 组建校企师资团队,构建校企实训一体综合厂
我院校企合作单位配件中心副部长(物流师)及团队加入我院物流教师团队,形成校内外理论与实践师资较好的结合,聘请备件中心一线技师来我院进行专业方向讲座,并担任厂内实训教师,我院教师为企业员工进行物流师理论培训,互换共享师资资源,让师资团队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我院校企合作单位老厂位于我院左侧,随着老厂拆迁移到头门港区,留给我校一条完整的汽车流水线及配套的汽车物流软件,随着我院重新组建及调整这条流水线为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同学提供了实训一条综合厂,随着校内四大工艺管生产现场管理和汽车物流等设备完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操作设备,在学生顶岗进入企业前基本实现了岗前模拟情境,让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5 校企共建《汽车物流》专业理论与实践教材
我院理论教材推荐使用中国林业出版社孟利清主编的《汽车物流》,实践软件是北京络捷斯特软件配套课件。随着我院与汽车类企业合作,我们利用企业备件中心WMS配套软件及教材,将企业具体岗位与教材相关模块相结合,校企共建汽车物流教材。教材以汽车物流的整体业务流程为主线,依据汽车物流系统的构成将整条汽车供应链上所涉及的物流活动演变为一个连贯的、实际操作的业务训练,运用所学知识,以满足汽车物流专业学生所必备的专业按照“供应模块、生产模块、销售模块、备件模块”,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对汽车物流项目的综合把控能力又增加了第三方物流项目管理及投标管理,具体包括:项目进度设计与管理、供应物流模式设计、生产物流模式设计、销售物流模式设计、备件物流模式设计等。
4 结 论
汽车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过程中,企业反馈的信息是学生很难在第一时间内融入企业中,缺少实践动手能力,校企合作教学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还可以将高校、企业、学生较好地融为一个整体,为学院实践教学带来实际技师经验,为企业提供一线综合性人才,让学生在学院实训岗位和企业具体岗位上形成无缝衔接。《汽车物流》课程改革在我院人才培养方案得以运用,在国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背景下不断完善,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规范校内外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课外实践法、主题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建立沟通、评价和反馈机制。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团队科研和教学水平,推动汽车物流专业教学改革;依托强大的汽车企业规模、技术、管理和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在课程改革基础上积极参与其中并不断提升实践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孟利清.汽车物流[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2]朱晓峰.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科技,2013(12).
[3]胡国良.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0(4).
篇9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汽车服务公司销售服务流程的考察,发现原有的销售服务流程有被动销售和缺乏为顾客主动创造价值的趋向。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以需求设计为核心的梢售服务新流程。这一新流程的提出和实施,不仅对汽车服务公司的经营绩效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力,而且对提升中国汽车销售服务业的服务质量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引言
进人21世纪以后,中国汽车的需求量和保有量都出现子决速增长的趋势,2002年超过300万辆,2003年超过400万辆,2004年超过500万辆,2005年步人稳步增长期,产销570万辆。从2005年起中国进人WTO后过渡期。汽车行业在WTO后过渡期的具体标志是:进口配额许可证全部取消,汽车平均关税降至25 %,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10%,贸易权放开。2006年国内汽车需求跃升至新的平台,我国国内汽车需求总量达到705万辆,同比增长23% ,需求量比上年净增132万辆。
在进口汽车价格下降空间增大的背景下,国外的汽车经销商将积极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消费者选择面增大,选择更趋理性,汽车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了数年井喷式的爆发后必然会逐步回归理性,汽车市场供需状况发生了改变。在经历了价格战阶段和产品质量竞争阶段后,全球汽车工业处于同质化的状态,服务将是一种独特的、满意的、超值的产品。因此,21世纪竞争的第一要素将是服务,为此汽车市场营销也从产品市场营销转向了服务营销。
服务营销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引人中国以后,在航空运输业、移动通讯业、家电行业、旅游行业和金融服务业等都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在汽车服务行业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学术界现有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具体营销策略上,如发展多样化服务、开发新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包装、调整服务时间、提供服务承诺等。在汽车服务领域,许多专家围绕汽车售后服务产生的一系列活动形成了汽车后市场的概念;有人提出了汽车售后服务的创新模式:品牌化创新模式、CI化创新模式、俱乐部制创新模式;有人对4S店的服务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有人从“汽车服务工程”的角度.提出了汽车服务领域的各类分支的经营管理问题;有人从服务利润链的角度分析了汽车的顾客忠诚、员工满意与企业内部服务质量的关系;有人提出了汽车保姆式服务的理念,强调“一对一”、“点对点”式的汽车服务方式;有人则将诚信和标准看作是汽车售后服务的“品牌化”要素川。
以上文献虽然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了客户的需求并提出了许多可行的措施,但它们都是基于满足客户需求这一被动的视觉。实际上,服务的好坏不取决于定量化的效果而取决于客户的评价。因此有两个关键因素影响着服务价值认知的复杂性:其一是服务的全过程需要服务人员和客户的参与,最终结果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较难保持;其二是服务价值由客户心理判断继而行为认可予以体现,故服务缺陷和失败的发现和更正十分困难。因此,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之间存在很强的内在联系。挖掘客户价值需要服务商的主动参与。所以,我们通过对各汽车专卖店现行流程的确认分析,在遵循有效性和可行性的原则上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汽车销售服务流程。
2客户需求设计
中国汽车服务企业原有的销售服务流程可总结归纳为九个模块:客户开发、前台接待、产品咨询、产品介绍、现场试车、双方协商、现场成交、现场交车、售后跟踪。通过对以上常规流程的观察,可以总结出它的优势如下:(1)基本动作流程文本化;(2)完善的销售状况统计表;(3)详尽的客户分等级管理;(4)考核指标的量化;(5)实施看板管理;(6)新车交车流程和按揭流程规范化。但是,常规销售服务流程的劣势也是显见的,主要表现在:(1)客户开发走出去这一块做得不详实;(2)部分管理表格过于繁琐;(3)缺少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及信息表;(4)员工的岗位职责说明不够细化;(5)管理表格缺乏延续性,没有月计划和周计划。
从总体上看,汽车销售服务常规流程的根本缺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被动的“守株待兔”式服务;另一方面是不能主动地为顾客创造服务价值。正是基于此考虑,客户需求指向应当从以前被动适应客户的需求转变为主动地为客户量身打制需求,明确提出客户需求设计的概念和操作流程。
根据我们对样本单位(广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销售服务的大量观察记录,发现销售代表在实际接待客户的时候就已经在进行咨询服务了。由于这两个步骤基本上没有时间间隔,因而将这两个模块合并成为一个模块。同样,原有流程中的产品介绍和试车这两个模块也可以合并因为根据我们观察,销售代表在进行产品介绍的时候都会带领客户围绕着产品向客户介绍,同时会让客户在车上进行一些操作,因而可以将这两个模块合并成为产品接触。基于上述考虑,本文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汽车销售服务流程,包括以下9个模块:客户开发、接待咨询、需求设计、产品接触、双方协商、签订合同、现场成交、现场交车、信息跟踪(如图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确认客户的需求层次及其特征如下:(1)代步的需求,这是汽车消费最基本的需求层次;(2)安全的需求,主要因素包括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安全防盗性等;(3)燃油经济性需求,以汽车行驶100 kM的燃油消耗来衡量,这是中低收人阶层要考虑的主要因素;(4)动力性需求,包括最高车速、加速性、爬坡能力等;(5)舒适的需求,包括汽车的内饰用料是否讲究、车厢是否宽大、结构是否紧凑、电子系统是否先进等;(6)受尊重的需求,如豪华汽车能给主人以荣耀感、成就感,使车主人受人尊重等;(7)环保的需求,如客户汽车的排放标准、噪声标准需求,这些体现了客户对社会环境的关注;(8)汽车文化需求,高质量的服务带给人精神享受,此时汽车已成为一种精神文化的载体,而汽车维护、休闲娱乐、汽车文化交流服务等汽车精神层面的需求就成为影响客户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9)个性享受的需求,这是汽车消费的最高层次,此时车主购车是为了张扬自己的个性,追求生活的享受。
需求设计的实施流程是:一是对客户的需要和客户的背景进行分析归纳。根据客户背景和客户需要(对安全、性能、造型、舒适、经济、可信赖度等的需要)填写客户需求备忘录,并进行实时的分析归纳,得到相应的结论;二是总结出真正符合客户的需求,为此要根据对客户需要和客户背景的分析归纳,销售代表以专家的眼光提炼出客户的真正需要;三是询问和确认客户的需求,如果这些需求完全成立,销售代表就可据此为客户精心挑选出相适应的产品;四是对需求设计的评估,要求销售经理抽查需求备忘录,每1一2个星期组织专题例会讨论,在总结经验或教训的基础上探索更完善的操作方法和行动措施。
3客户需求的价值计量
把需求设计植人汽车销售服务流程后,我们发现汽车服务流程中的客户需求及其满足方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客户需求效用最大化模型”。在此,本文假设客户的消费需求为x,这可以表达为一组可能的汽车销售服务项目,如下式表达的R气集合上的偏好:
其中,犷,0定义为客户消费i种服务项目的数量。假设这些偏好是连续递增的,因此可以用拟凹效用函数U; R性-}R表示;再假设客户的收人为Y,服务项目的价格向量PeRct,因此,客户消费可行的服务项目集合就可以用以下预算方程来描述:
若对应价格收人组合,的服务组合的费用不超过其可支配收人y,0。客户在这种预算对应的约束下,就可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对此,本文要通过实际调查证明两个前提要件:一是与不同汽车等级和品种相对应的消费预算;二是与满足客户消费需求相对应的服务项目的设计与提供。支持上述两个前提的充要条件是证明效用最大化与支出最小化之间的等价性。为此,令U; R履 R是一个严格递增的连续效用函数,并固定,则可以证明:如果x4是收入y,0的解,则x。也是理想效用水平为U( x)的解,而最小支出水平就等于”如果x。是理想效用水平“。( u,动的解,则x。也是对应收人px。的解,而最大效用就等于u。上述证明定理如图2表示。
由此可见,需求设计是以销售方从专家视觉考虑的客户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可以收到购买成本和效用满足的双重功效。而且,需求设计不仅可以在产品的销售流程中使用,而且还可以扩展到汽车维修和汽车运行服务领域。为此,本文提出一个用以表征汽车服务价值的衡量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的结构性一级指标可以用图3来表示。
4结论
篇10
[关键词] 需求设计 需求层次 效用矩阵
在经历了价格战阶段和产品质量竞争阶段后,行业商品几乎处于同质化的状态,服务将是一种独特的、满意的、超值的产品。21世纪竞争的第一要素将是服务,为此商品市场营销也从产品市场营销转向服务营销。这要求商品销售商在产品服务流程中对客户需求和客户背景进行分析归纳,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客户预先设计出最为满意的购买方案,然后一步一步引导客户去发现和实现自己最满意的购买方案,最终形成新的产品服务价值增值链模式。
一、需求层次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求归纳为五级,自下而上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对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以层次形式出现,较低层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人们才能升到另一层次的需求追求。
本文对商品客户需求设计拟在马期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商品服务客户需求层次理论,形成层次效用矩阵模型。本文认为:消费者对商品服务需求是分层次的,为使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客户对每一层的服务品种选择也是不同的,这样,以效用最大化为导向的纵向的层次选择和横向的品种选择,就构成一个需求层次效用矩阵(如下图)。
二、需求偏好
消费者在消费决策时,都有意无意地进行了两次选择,消费者偏好只有经过两次选择之后才能得到实现。第一重选择是选择满足何种层次需求的商品类别,即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满足哪一个需求层次的需求,第二重选择是在满足同一层次需求的商品中进行的,即消费者在同类别的商品中进行选择。
因此,第二重选择是由第一重选择决定的,这一点是建立在消费者偏好决策顺序基础上的一般来说,在某一个时点上,消费者要先决定满足自己哪一个层次的需求,然后才能选择符合自己偏好的商品来满足这一层次的需求,而不能将此过程颠倒过来。但我们也认为,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在决策叼,第一重选择和第二重选择的界限不是那么明确,第二重选择对第一重选择也有反作用,第二重选择的选择空问也会影响甚至改变第一重选择的结果。
因此,我们认为消费者偏好实际上也存在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偏好,第二层次是对满足同一需求的商品的偏好,前者我们称之为消费者第一偏好,后者我们称乙为消费者第二偏好消费者第一偏好的选择余地较小呈现的强度较弱,因为有些消费是避免不了的例如满足个体生存层次的需求的商品消费,如食物、饮水和睡眠。这种消费不完全依赖于消费者的偏好,即对于消费者第一偏好来说,存在着强迫偏好。因此,我们在分析消费者第一重选择时需要结合需求强度系数和消费者第一偏好程度来考虑。要强调的是,由于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消费者的第一偏好如同需求强度一样,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有所变化的。
三、需求设计
客户对这种商品服务需求层次的界定是模糊的,为此,我们提出一个“需求偏好系数”概念,它用来表示某一需求层次对客户的重要性。我们假设有K种需求层次,它们的偏好系数为:我们称为第一偏好系数,这些需求层次的需求偏好系数实际上可以用一个需求偏好系数向量()来表示,向量表示为不同类别的需求在客户的全部需求中的重要性分布。
客户在进行消费决策时,都有意无意地进行了两次选择,第一次选择购买的服务是为了满足哪一个需求层次,第二次选择是在满足同一需求层次的服务商品中进行的,即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在同类别的服务品种中进行选择。设σij表示客户对于满足第i层次需求的第j种服务品种的第二偏好系数,xij表示客户对于满足第i层次需求的第j种服务品种。由效用函数U=f(x),得到层次效用函数:
理性的客户会选择效用最大的需求层次和服务品种组合。
买方市场必定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然而客户的对商品的需求并非常完全理性的,甚至是有些盲目的。销售作为商品经销商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这要求商品销售商对客户需求和客户背景进行分析归纳,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客户预先设计出最为满意的购买方案,然后一步一步引导客户去发现和实现自己最满意的购买方案。
上述客户需求设计可运用在汽车销售服务流程中,可以对过去的汽车服务流程的进行改进,形成标准化服务流程,在流程中形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形成汽车服务价值增值链,从而形成独特的汽车服务品牌。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等: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陈祝平:服务市场营销[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 上一篇:广告设计技术学习课程
- 下一篇:景观生态规划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