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5: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移动环境 武警山岳救援技术 微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微课程是近几年教育受“微时代”发展所驱动和催化的直接产物,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1认识微课程
1.1国内常见的微课定义
微课程简称“微课”,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媒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焦建利提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1.2微课程的优势
微课程的传播方式多样,可利用电脑、手机、Pad 等多媒体学习。微课程学习是一种泛在学习范式,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习地点不再局限于某一固定的场所,学习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时间段。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停下来思考、消化新的概念和方法;还可以回放视频,及时捕捉那些丢失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控制课程进度,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常规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是微课程个性化学习方式的最大优势。
1.3微课程的不足
微课程也有其局限性。微课程所处的移动环境,在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导致其对学生不具有约束性以及师生即时互动性弱等缺点。
2“山岳救援技术”课程的微课程设计
学员对于视频的感知共鸣和有用性最为看重,如何把理论推导过程形象演示,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点类比,决定了一个微课程视频在短短的时间里能否抓住学生的思维。如果能够与山岳救援案例联系起来,将救援技术简单清晰的描述出来,则能够大大降低学员在学习时遇到的困难。教员通过生动的案例化的视频情景易于将自己的领会和感悟传递给学员。同时,在讲述知识点之后,如果能够将其与现地相融合,结合现地不同情况讲解救援技术,则能引起学员深入的思索。
互动性也是微课程设计需要关注的问题。以微课程的主要资源之一的微视频为例,尽管教员可以在教学录像中通过以往经验有意识地分析讲解学员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但视频教学的录制与观看的分离决定了微课程的即时互动性弱于传统课堂教学。传统课堂教学师生可以通过提问、质疑甚至可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进行互动,微课程的教与学事实上是被移动终端所隔离。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微课程时,预先要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学生在理解上容易有障碍之处,从而在讲解时尽可能多的进行分析解答,让学员观看视频时达到思维上的默会效果;学员学习后也可借助移动终端在教学网站上进行反馈,包括课程的易理解性、可接受性、评价和建议等,从而产生良好的师生互动。由于微课程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视频观看,这事实上也产生了约束性弱和依赖学员主动性问题。除了从学员感知体验出发,增强视频共鸣性与有用性之外,下述方法,如在视频中提及课程网站资源、布置思考题目也是一种间接的增强约束性的手段。
3“山岳救援技术”课程的微课程开发
3.1微课程的选题
微课程的选题一定要有典型性、针对性、示范性、完整性,要选择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并根据教学规律,教员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知识点来进行开发。
3.2微课程的设计
对《山岳救援技术》的微课程设计,其中的“微”具有时间段的含义,因此在微课程设计中应以短小的时间设计为主, 以学习者注意力集中的范围为参考时间长度,一般设置在8-20分钟内,并在微课程中关注知识的连续性、整体性,从而激发学习者的思考和潜在的学习能力。
3.3微视频的制作
目前“微课程”的类型主要分为PPT 课程模式、讲课式微课程以及情景剧式微课程。其中,后两种模式的教学时间稍长,而PPT 课程模式的教学时间则控制在5 分钟左右。本项目采用PPT 结合讲课式模式,教师制作PPT 文件用以衔接各种素材。PPT 设计力求简洁,色彩不要太复杂,否则容易造成视觉疲劳,文字不宜过多,字号应不小于24 号。然后使用CamtasiaStudio 8 软件对PPT 文件、信息化资源进行录屏。之后可以用Camtasia Studio 8 软件进行视频编辑和配音、字幕等,也可采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视频生成结果推荐MP4 格式,分辨率不低于640?80。微课程学习的终端通常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常见的播放器都可以播放MP4 格式文件。
3.4微课程的管理
微视频制作完成以后,可以根据不同网站的要求输出相应的视频格式,然后到已有的精品课程网站,也可以到其他公众视频网站。时要注意视频的标题、简介、关键词的填写,以便宜于学生搜索。
参考文献
[1] 郑义,张宇飞,华琳:“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微课程设计[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38(1):26-28.
[2] 房广梅,张惠芳.高职微课程的研究与开发[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1-12.
篇2
关键词:《机械制图》;微课精品课程;设计与开发
《机械制图》是学习机械专业制图的标准规范,因为机械是关乎生命安全的,所以规范是机械制造的必要遵守准则。所以在培养这些人才时,为了能更好的培养,需要对课程进行重视。
1《机械制图》微课精品课程设计和开发的必要性
《机械制图》这一书是专门的机械类或者相关的教科书,主要是为了用图样来展示机械的结构还有整个的大小和技术的必修课。为了适应现代制造业快速发展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有必要不断改革和探索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方法[1]。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机械制图课程为例,在2019年就全面开放为线上课程,线上课程也主要就是微课为主。其学校主要是在超星学习通这个平台上进行建设课程。当然其在摸索过程中,还运用了腾讯课堂和QQ群,来协助进行线上教学。与线下课程学习相比,在加上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安全性,并且没有空间限制,对整个教育的公平性都是有利的。教学平台在现在的环境下,可以说是飞跃的进步,平台丰富教学功能丰富并且强大,对教学的资料整理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现在信息技术提高了,平台的统计功能对教学效率有直观的提高。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线教学有着众所周知的不足,比起线下教学,老师和同学的互动性效果可以说是天差地别的,假如进行小组的讨论,学生之间参与的行为会受到限制,特别是对于机械制图这种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还有就是课堂的辅助工具,在家进行也就是在非课堂进行课堂学习时,需要用到的设备和仪器是无法在线提供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就会降低。由于无法直观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的进度进行把握[2]。
2《机械制图》微课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具体实践
2.1做好充足的课堂准备。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前通过各种网络资源、学习指南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为学习做好准备。上课前发出预先通知,提醒学生准时上课。提前设置好腾讯教室,发送到QQ群。在课程设计中,应将整个课程教学任务划分为任务,按点命名,细化教学内容,适应当前的在线教学模式。整个过程被划分为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任务点。每个任务点的教学视频都是一个小微课,教学时长控制在3-15分钟。因此,有很多教学内容需要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活动。在给定的主题下设置内容,根据相应的知识点组织讨论,对表现突出的给予奖励。对于小问题,第一个答案任务,并选择前几个回答问题在线。上学很大程度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成长,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专业是非常重要的。在机械专业上其中机械制图指导更是重中之重,需要进行深入探讨[3]。2.2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内容。为了满足“知识面广、学习时间短、内容好”的要求,可以自主开发了该课程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教与学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和有意义的。如果课件中有太多的信息和太多的单词,学生往往会专注于阅读屏幕上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内容的理解,而不是做笔记。现有的机械专业《机械制图》教材体系和内容长期保持不变,偏重过程理论,较少关注制造业的实际生产。所以可以重新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努力引导学生学习,实现内容精细化、知识面广、适应性广。一方面,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注意学生基本技术知识在实际处理中,应用扩张代表特殊处理的先进制造技术方向,高速和超高速加工,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和微加工,高新技术和方法的内容。另一方面,根据课程的性质,合理安排理论学习课时和实际学习课时。当然,理论与实践结合会更加好。可以尽量减少理论学习课时,增加进入实际操作的学习课时,能在实践中吃透理论课程的内容[4]。2.3加强实践课程的锻炼。在“机械制图”课程结束后,可以进行了一周的实习。培训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全面知识的机器零件设计过程,熟悉相关的手册,对机械制图工艺设计,掌握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在生产加工质量、生产率和成本,还有其中的设计原理还有方法进行更深入的理解。我们也能理解,在这样的一个教学中,不管对老师也好,对学生也好,都有更好的影响。对老师来说,可以更轻松教学,对学生来说,可以将学到的东西应用于生活,应用于实际。在整个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是只是空有理论,却不知道那到底是做什么的。在整体上,我们要根据政策走,大方向走对,再根据实际需求,去制定和学校还有学生相对应的学习计划和内容。就目前的学习教材,主要是王幼龙主编的《机械制图》,这本教材基本上暂时满足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要求。教材有了,如何去学,如何去应用,才是整个课程需要学到的[5]。发展图形识别能力的核心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由于机械制图理论强,实际应用不足,一些学生对学习机械制图失去了信心。因此,应从实用性和实用性出发,简化其内容,将重点转移到阅读任务上。根据相关数据指明,机械专业毕业生是就业的主力军之一,规模较大。但是由于专业能力缺乏,像是机械制图规范学不到位,有时候在不知道的时候,犯了大错,直接就吃很大的亏。学校针对这些问题,去对大学生加强教育,让大学生成长,与社会进行友好接轨,成长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6]。2.4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生产实践,加深理解,化理论为实践。他们将在机械工程方面实习。通过系统的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教材知识联系生产实践,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生产劳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习问题可以直接来自于就业企业,面向实际生产,可以在学校或企业中完成,也可以由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指导。使实习学生不仅能完成相关的理论学习,还能提前了解和体验所服务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受限于同化主义的吸收,从而抑制了创造性潜能的开发。中等职业培训是满足毕业后社会需求,能够促进社会快速发展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因此,教师在职业中学应该建立一个面向多元化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开放和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应该首先创新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概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激发学生的强烈愿望去探索,让他们以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由于图画课具有较强的空间和抽象的特点,创建一个多层次、多视觉学习的主题空间,创造一个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注入新的生命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2.5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课程中不断开展互动式课堂测试和评价,并提出各种小问题和作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知识点的测试和评价。这种评估以小知识点或小问题的形式出现。学生一次可以快速回答一到两个问题。通过逐个批改作业,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给学生课后一个复习巩固的机会。学生可以查看作业统计,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合理设置各环节的权重和分数,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教学改革过程中,如果忽视考核方法和考核体系的改革,将难以取得真正的效果。为了规范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应用和创新能力。这种轻视过程的情况直接阻碍了学生图片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测试可以采取自测与自我评价、互测与互评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测试过程中。通过改变考核形式,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掌握基础知识,进一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微课的设计与实际应用
3.1教学内容结构设计阶段。微课内容主要利用视频的形式向学习者传递各种各样存在有价值的信息,其主要包含三个步骤:导入、讲解以及复习等,纵观微课时间,发现其较短,因此进入主题之前不需要实施太长的“缓冲”,需要快速的切入到主题当中。导入的方法也存在多样性,仅仅的设置一个话题即可,把上一知识点当作基础实施后续性的思考。其关键可以使得课程内容更加紧密以及连贯,与此同时存在一定的新颖性。比如:关于内燃机的学习,在内容学习中,如果使用微课的形式实施课程导入,可以把内燃机当中的零件全剖图片、局剖图片,半剖图片的形式进一步展现给学生,鼓励学生对于这些图片进行思考,促使学生思考能力得以挖掘,进而引出内燃机的概念,完成课程导入之后就逐渐引入到讲解环节,教师一定要把课程的主线确定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于内燃机的主要问题进行理解,包含:内燃机的启动,内燃机的工作过程等。教师一定要做到深浅层次以及循序渐进的实施课程的讲解,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3.2微课的教学制作以及录制。机械制图的微型课程主要指的是教室的一种录制方式。通过教师在教室的讲解以及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录制当中,可以利用绘图工具向学生进行描述以及演示,以保障学生更好的理解绘图过程。在这其中,通过有效的整合多种多样的设备以及材料,和师生之间互动式的现场拍摄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机械制图的内容重点,这样非常利于学生重点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师使用微课教学时,语言需要做到简洁明了,内容一定要突出,保障学生有一个易于理解的学习环境,避免对机械内容的学习存在厌烦性。伴随着微课的普及以及使用,教师可以逐步将其角色从之前的讲师转变为指导者,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自主性,并使得微课教学成为校园文化发展中的一个主要文化。
4结束语
课程建设和实践是需要不断前行的,需要一代一代共同努力,只有这样,个人才会变得更优秀,国家才会更强大,社会才会更加进步。以《机械制图》这一学科为例,很多专业的书籍都在不断变化,更新越来越快。教学只有追上实际的运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其他行业取代。教学是传承的载体,不断发展的教学才能不被时间洪流淹没。
参考文献:
[1]张炜炜,魏红梅,赵荣荣.《机械制图》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决策探索,2020(004):70.
[2]李玲,李卉,于水琴.机械制图在线开放课程助力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107(11):19-22.
[3]黄玉.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青年时代,2019:151.
[4]于敬华.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0(001):95-96.
[5]郝丽燕.《机械设计基础》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C]//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2018.
篇3
关键词:Moodle平台;网络课程;多媒体技术
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1]Moodle这个词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的缩写,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它是澳大利亚教师马丁设计开发的远程课程管理系统,[2]是一个源代码开放的免费软件,它为老师在网上建立网络课程管理网络课程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Moodle网络课程开发平台主要依据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即以学习者为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建构知识。Moodle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遵从社会建构主义教育学,该理论基于建构性的认识论,也是建构主义的重要分支,它在当代哲学思潮和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的相互融合中逐渐发展起来。[3]
1.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的提出者是皮亚杰(Piaget),在其理论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因此,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形成了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指导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2.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1)技术支持。Moodle平台操作方便,只需要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使用。它的界面比较简单,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界面,增减内容。Moodle平台还具有较强兼容性和易用性,几乎可以在任何支持PHP的平台上安装,安装过程也十分简单,只需要一个数据库即可。
(2) Moodle平台环境搭建流程。在线安装Moodle平台,首先要安装XAMPP软件,为Moodle平台的安装搭建环境;然后,将Moodle软件复制到XAMPP软件中的htdocs文件夹中,运行XAMPP软件并启动Aphche和MySQL选项;接着,输入地址http://localhost/moodle开始安装Moodle软件,按照提示逐步完成Moodle平台设置;最后,设置完成后根据账号密码登录,便可进入Moodle平台的操作界面。
(3)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Moodle的设计目的是提供一个用于教育的社会建构主义框架。在Moodle平台中,可以很方便地添加资源和活动,为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互动的情境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下面以“数字图像处理”网络课程为论述网络课程的制作过程。
首先,打开编辑功能,在Moodle平台的课程中建立课程;然后,课程建立后,根据课程内容添加章节;接着,各项功能添加后,再对每项功能进行编辑,添加该课程学习所需要的内容;最后,完成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可以极大地改变当前的教学方式,弥补当前教学的不足和漏洞,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为其他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建设提供教学案例。
3.总结
Moodle平台本身采用模块化设计,教师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可根据自己的课程需要,动态地选择使用各个模块,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直观。
将多媒体技术网络课程设计和Moodle平台结合起来,建构了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课程设计流程,利用我们的多媒体课件,为学习者提供这样一个网络学习与互动的平台。设计与开发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课程,可以为其他的网络课程建设提供指导,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大学教学,2005(01):5―11.
篇4
关键词:网络课程 教学设计 开发技术
网络技术对远程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直接表现为提供给学习者大量便捷的机会,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计划及学习内容,从而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网络课程可以按学习者的思维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则由教师和学习者共同评价。使传统的教学由单向转为双向,实现了远程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由大众化教育趋向个性化教育。远程教育教学环境的完善,以及高质、高效、满足个人需要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无疑对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基于远程教育的网络课程设计的原则
网络课程的设计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课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一是要适当体现当代教育改革的精神,二是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长。
1.以教育改革为宗旨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大方向。网上教育应该做到观念更新,教法革新,内容从新,评价创新。对于教师来说,经过这种革新课程的学习研究探讨,无疑会对教育改革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2.以异步学习为基础
网络既可以支持同步学习,又可以支持异步学习。但从网络媒体的特征来说,更适合于异步学习,因为异步学习可以利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两个自由度,而同步学习只利用了空间自由度,并且目前的网络线路还受到宽带的限制。就目前而言,在网络上实行同步教学既不经济又不实用。对于网上成人教育来说,异步学习更是应该大力倡导的。
3.以学习过程设计为中心
传统课程开发是以学习内容设计为中心的,而网络课程应该是以学习过程设计为中心的,而且网络学习过程具有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利条件。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另外,在设计学习过程时注意情境创设,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4.以自主学习为中心
网上教育应该坚持以学员为主体,营造一种有助于学员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促进一种自主学习的文化。学员自主学习活动包括自学知识、观摩演示、观察案例、寻找信息、探索问题解法、交流研讨、构建作品、自我评价等。
5.以案例学习为方法
在医学、管理学等科学领域,案例学习历来被作为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教师培训中,注意应用案例的学习方法,让学员通过大量的案例观察与分析,从中体验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
6.以学习资源为支撑
传统的课程是一个内容自定的封闭系统,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一个以信息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课程资源库建设可以采取自建与引用相结合的办法。比较而言,传统课程开发是以学习内容设计为中心的,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以学习过程设计为中心的,而网上学习过程具有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利条件。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尤其适用于成人学习者。
7.以合作学习为导向
合作学习是备受国际教育界推崇的学习模式,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师教育中,如果能够让教师们学会在网上运用电子手段进行教学研讨和协同设计教案,无疑会对他们今后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是值得倡导的学习模式。
8.以电子作品为业绩
网上教学应该让学员尽量利用电子手段完成作业,把他们的电子作品作为学习业绩。学员的电子作品可以传送给老师,也可以通过网页形式,以便接受多方评议。对于教师教育来说,特别有价值的电子作品是信息化教案,教师通过设计信息化教案的练习就能逐渐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积蓄力量。
9.以评价为网络课程的发展动力
针对网络课程特点,我们建议在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采用自适应测验的方法,依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差异,以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的表现,由课程的内在处理程序给不同的测验进行评估,做到学习评价的动态性和自适应性。同时,根据评价的结果,及时对网络课程进行调整,使评价的
作用尽早地体现出来,使之成为网络课程的发展动力之一。
10.以电子学档案为管理手段
网上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的信息管理功能,通过建立和维护学员的电子学档来管理学习过程。电子学档可以包括学员身份信息、学习任务信息、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电子作品选集。
二、基于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范围
1.学习内容支持的设计
学习内容支持是基于自主学习的网路课程设计核心部分,可以分为下面三方面:
(1)学习目标设计:将学习目标分层次细化,设计多级学习目标,如课程学习目标、章节学习目标和知识点学习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合理地传递给学习者。
(2)学习内容设计:在进行知识结构的设计时,首先要涵盖所有的知识点内容,各个知识点的关系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特点,反映教学规律,展示出知识结构的功能。同时,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网站中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内容呈现上,注重多媒体的有机结合。
(3)学习辅助内容设计:学习辅助内容是为了帮助学习者能够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而设置的提示性、辅内容,如课程教学大纲、学习者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前沿,可以帮助学习者从宏观上了解该课程的知识体系,确立学习目标。
2.交互支持的设计
网络课程的交互是在一种网络学习环境下,为了达到教与学或建立社会关系的目的而进行的双向或单向交流。使课程教学网站根据角色不同设计相应栏目,提供人机交互窗口,如疑难提问、交互课堂、课程bbs等,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师生交互。且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络的音、视频授课与辅导系统,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关课程内容、难点的针对性辅导,还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就像在传统的课堂上一样,生动、亲切,使远程教学的学习环境更加人性化。
3.学习活动支持的设计
设计与课程相关的案例研究与分析、专题探究活动,让学习者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展开活动,或设置虚拟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同时,提供记录工具,方便学习者将活动过程中的感想记录下来。
4.评价反馈支持的设计
网络课程中的评价分为两类,一类为形成性评价,另一类为总结性评价。在该课程中,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网上讨论、调查、练习和章节测验等形式进行,且实施评价时,运用技术及时反馈。如某一网络课程的“在线测试”模块,学生点击进入后可进行学习效果自测;自测完毕并提交后,能够给出评分标准和考试成绩;当学习者做出错误选择时,给出适当的提示信息(但不是答案),以帮助学习者进一步理清问题,形成一种自我建构的能力;或给出错误分析,引导学习者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总结性评价的方式主要是期末阅卷考试,现已开始部分机考,逐步过渡到期末全部机考。
5.导航支持的设计
网络课程中设计清晰、明确、简洁的导航,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即时有效的引导,引导学习者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常见的导航策略有模块导航、帮助导航、线索导航、浏览图导航、演示导航等,导航策略的设计应遵循明确、便捷、动态的原则。
三、基于远程教育的网络课程的关键开发技术
网络课程最终需要通过各种软件技术来实现,教师掌握网络课程的开发技术将有助于网络课程的开发,下面就介绍几种有用的关键开发技术。
1.流媒体播放技术
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方式在网络上播放的媒体格式,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和常规视频媒体不同,流媒体可边下载边播放。以宽带为基础,流媒体不仅可以进行单向的视频点播,还能够提供真正互动的视频节目,如互动游戏、三维动画等。
流是连续传输的数据,典型的流有音频流和视频流。一般而言,流采用类似于广播的方式,以恒定的速率传输数据,播放的时间与传输以及原始记录的时间是完全相同的。目前主要的流媒体文件格式有asf、rm、mov等。
2.网页制作技术dreamweaver 8.0
macromedia dreamweaver 8.0是一款可视化的网页设计工具,是建立web站点和应用程序的专业工具。它将可视布局工具、应用程序开发功能和代码编辑支持组合在一起,操作界面美观、功能面板高度整合、功能强大,使得各个层次的开发人员和设计人员都能够快速创建吸引人的基于标准的网站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使用dreamwea
ver及所选择的服务器技术来创建功能强大的internet应用程序,从而使用户能连接到数据库、web服务和旧式系统。
3.网页动画制作技术flash
flash有许多的优点:首先,它是基于矢量的图形系统,我们只要用少量向量数据就可以描述一个复杂的对象,占用的存储空间只是位图的几千分之一,非常适合在网络上使用。同时,矢量图像可以做到真正的无级放大,无论用户的浏览器使用多大的窗口,图像始终可以完全显示,并且不会降低画面质量。其次,它使用插件方式工作。用户只要安装一次插件,以后就可以快速启动并观看动画,不必像java那样每次都要启动虚拟机。flash生成的动画一般都很小,所以调用的时候速度很快。flash plug-in也不大,只有170k左右,很容易下载并安装。它还提供其他的一些增强功能,比如,支持位图、支持声音、支持渐变色、alpha透明等。拥有了这些功能,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全部由flash制作的网页站点。最后,flash影片是一种流(stream)形式文件,在观看一个大动画的时候,可以不必等到影片全部下载到本地再观看,而是随时可以观看。
4.数据库技术sql server 2000
sql server 200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在继承了sql server 7.0版本的优点同时又增加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可在多种平台中使用。
四、结束语
网络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使用,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变革。因此,我们在设计基于远程教育的网络课程时必须意识到,网络课程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以系统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设计工作,对于不同教学情境,不同类型的学习者都要给其提供符合其认知规律的学习资源,并注意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课程具有资源共享、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多向互动、便于合用等方面的优点,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探索适合网络环境下教和学的新理念、新方法。
参考文献:
[1]肖国强.基于 internet 的远程教育教学设计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 2001(4).
[2]陈庆章, 张 健 .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看基于 web的教学课程的开发[j].中国远程教育, 2001(2).
[3]曾志雄.浅谈网络课程的设计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 2002(3).
篇5
关键词 翻转课堂理念;初中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102-02
在信息网络时代,旧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需要进行巨大变革。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怎样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很多教师关注的问题。翻转课堂的主要特点就是学生将在传统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课后完成,在课堂上只是对课堂前学到的内容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在我国现有的初中信息技术网络课程中,很多还是教师进行演示教学,学生在讲台下进行练习学习。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 课程设计
设计的目的 系统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建立一个可以提高初中生信息文化素养的网络教学平台,并可以满足实现翻转教学的需要,学生可以通过现有的教学资源,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增强教学效果。
设计的原则 设计的主要原则以适应教育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以进行合作教学为主导方向,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为主要的支撑点,利用现代的学生电子档案为主要的管理手段,力求建立一个和谐的学习管理模式。
设计方案
登录:系统的登录设计主要为管理员、教师和学生,通过不同的身份登录,可以进入不同的模块,并获得不同的业务权限,以实现分类管理。
数据库:对于数据库的设计,要满足对数据的存储及应用系统的管理,以满足用户的不同要求。
翻转课堂设计:学生通过登录到教学平台,按照教师的指导,可以进入到相关的主体进行系统学习,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遇到的困难问题随时进行记录,并将难题到教学平台以得到解决,也可以到课堂上进行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把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老师及同学进行讨论以得到解决。在课堂结束时,教师与学生对共同的学习进行回顾分析,按照学生的反馈,可以将课程设计进一步优化,以便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 课程开发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是进行翻转课堂最重要的一个步骤。这个开发的结果不仅关系到学生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开发环境 开发环境主要包括编译语言、开发工具及系统环境,这些对于系统开发的质量和进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开发环境是进行系统设计的基础和保障。
运行环境 硬件环境及软件环境构成了系统的运行环境,运行环境直接关系到运行的速度及效率,所以运行环境是进行系统开发的关键环节。
功能运行 用户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不同的用户会进入到不同的功能模块,具有不同的功能权限,这些信息都是由管理员来进行掌握和分配的。教师和学生利用用户名和密码可以进入到系统中各自的问题功能模块。其中学生的功能中主要有课程中心、学习资源、在线测试及交流讨论等处理模块。所以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功能测试 在系统开发的时候需要不断进行调试来改正设计中的错误,这种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测试是一个不能缺少的关键步骤,不论是在开发的哪个阶段,都要进行充分的系统测试来完善,并保证系统可以达到用户的使用要求。
在本文中研究的初中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设计系统中,主要进行的测试分为功能测试和试用测试。功能测试包括对消息发送、个人攻坚、公告新闻、课程中心、在线测试、学习资源、交流讨论进行测试。对试用功能的测试包括对在线试用及论坛、上传作业的试用进行测试。
翻转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讲授模式,这种模式指的是课堂的教学可以不受到课堂规模的限制,也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来学习。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模式指的是学习者运用网络等教学资源,运用自己的认知水平,实现自我学习。讨论模式下的翻转课堂指的是以教师为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到引导性的作用,教师提出一个论点,让学生进行积极讨论,从而得出结论。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在教师的指点下找出正确的答案。基于翻转课堂的探究式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课下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能够发现新的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翻转课堂的协作学习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然后让学生通过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学到与人合作的方法,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与人交往的技巧,实现全面的发展。
在翻转课堂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不断地整合网络学习资源,将这些资料直接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让学生自觉地下载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来下载这些资源,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制订学习计划,将这些学习资料充分利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邮件和聊天等方式来促进沟通。丰富的网络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在课下可以进行拓展式的学习,从而开阔视野,使创造性思维不断地培养起来。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学生也可以进行协作小组学习,制定学习目标,组内的成员一起完成,共同进步。
3 结语
本次研究主要是对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进行设计与开发,对于设计环节中的目的、原则及方案进行比较理论性的讨论,而在开发环节中对于运行的环境、运行等进行一系列讨论,并介绍翻转课堂理念的理论基础。翻转课堂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传授,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困难讲解,这样就造成学生在学习阶段对知识只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接受,没有达到完全的理解,通过在课堂上学到的来完成课后作业。而翻转课堂则不同,是完全相反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进行作业的时候同时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不断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初步了解,同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对于学生的学习进度具有掌控权,而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在翻转课堂学习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指导的角色,不再是控制者,学生反而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翻转课堂中,利用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视频,学生在学习中对于难点可以自主控制暂停及回放来反复完成学习。
存放在网络平台上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平等的学习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是一项复杂综合的系统性工程,应适应农村经济建设需求,构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计与开发应遵循因地制宜、科学性、实践性、个性化发展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应提高认知,加大扶持力度,建立课程设计与开发保障机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突出特色,关注质量,保障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顺利进行。
关键词:
社区教育;课程设计;问题
0引言
随着农村社区规模的迅速扩大,农村社区数量逐渐增多,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成为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发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生产与生活实际的教育内容或教材,给农村社区教育提供一定意义上的指导。
1农村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意义
1.1有利于构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要充分考虑到社会效益,甚至需要将教育触角延伸到地方经济建设最前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个性化的社区教育资源,有利于构建特色专业的课程体系。
1.2能适应农村经济建设需求
农村社区教育课程具有地方特色,促进农村社区居民知识结构调整,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专业化人才。
1.3有助于农村社区居民个性化发展
农村社区居民在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上存在很大差异,对社区教育的需求也千差万别。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更有利于农村社区居民的个性化发展。
2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农村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经费短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影响高质量的课程开发和大规模的课程推广。二是对社区教育管理力度不够,还没有一个适合的标准,在运行过程中不易评价。三是相关的政策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相关的制度保障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
2.2理论和技术层面资源匮乏
现阶段关于农村社区教育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对于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农村社区教育课程包含的内容广泛,对课程设计开发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在具体课程设计开发实践中还不能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目前胜任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工作的研究人员匮乏。
2.3课程设计开发缺少规范
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需要有课程专家的指导,要求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教育经验。由于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主体的缺位,课程设计与开发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目前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大部分情况下是通过行政力量来推动的,农村社区领导为完成上级考核任务而进行,不能真正体现农村居民的兴趣与需求,出现“以供代需”的现象。
3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原则
开发设计农村社区教育课程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原则。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更能集中体现地方文化特色;能适应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动态发展,更能体现社区居民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二是科学性原则。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过程中要讲求实用性,但一定不要忽视科学性,从长远目标进行规划设计,确保课程开发的系统性和学术性。三是实践性原则。课程设计开发应首先考虑知识性和技能性,课程评价体系也要本着实践性原则,确保课程设计开发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四是个性化发展的原则。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要根据农村社区居民的接受水平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根据发展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形成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4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的建议及对策
4.1提高认知,加大宣传与力度
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是政府针对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应提供足够的资金和设施。在经费投入上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各级政府可设立农村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按时足额发放,鼓励民间投资等形式支持农村社区教育。将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纳入部门考核,有效推动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进程。对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的宣传,应努力提高认识,通过宣传教育和推介,得到广大民众的认知、接受和支持,引起广泛关注、参与和投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4.2建立课程设计开发保障机制
课程设计开发是一个完整、规范的过程。包括前期对课程资料、存在问题、居民需求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并以此为契机,从农村社区发展、居民需求和需要出发,确定和选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而开展教学实施,完成课程评价。课程设计与开发需要管理者、专家、教育者、社区居民等主体协调配合、共同参与。第一,组织相关人员针对课程设计与开发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专业素质。第二,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计开发,使开发流程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在详细了解农村社区情况及社区资源的基础上,根据社区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结合地方农村社区的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地制订课程设计开发计划与步骤。根据农村社区及居民的实际需求与需要设计和编排课程内容;根据社区及社区居民的发展确定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过程和发展评价课程体系。第三,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需要建立质量评价体系,让质量评价贯穿课程设计与开发全过程。在制订课程目标、编排课程计划、组织安排课程内容、进行课程实施等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全程评价。参与评价的人员要包括授课教师、社区居民,还应该包括管理人员和课程设计专家等全员参与。通过“全程”与“全员”评价与反馈,不断提高课程设计与开发质量与水平,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目标快速实现。
4.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整体素质需要提高,队伍结构需要调整。①加强农村社区教育专职、兼职教师的招募与培养,提高教师素质与水平。通过完善引进和培训模式,以观摩、研修、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农村社区教育教师业务素质,提高课程设计开发能力。②利用城市带动农村的拉动机制,通过城乡交流轮岗、对口支援等方式,促进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发展,提高农村社区教育教师素质与水平。③制订保障措施,提高农村社区教育教师待遇。④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教育教师引入与管理机制。建立日常考核和培训制度,健全评价与考核机制。总之,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需要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志愿者共同参与,适应农村社区实际需要,保证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高效率、可持续发展。
4.4突出特色,注重质量
目前,无论从农村社区教育课程数量方面,还是课程质量方面,都不能满足农村社区及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数量少,整体水平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更要突出特色、注重质量。课程内容、学习形式贴近居民需求,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教学方式方法上体现多元化,切忌高、大、空,真正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
4.5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要相对科学合理,确保农村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质量与活力。要求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有适应性的课程进程,有显著性的课程效果。评价过程更加注重效果,以结果评价过程,以农村社区居民是否欢迎为标准,既要尊重专家学者的意见,更要关注社区学习者的体验与感受。
总之,立足实际、以人为本是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开发应坚持的两大原则。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村社区发展需求,从解决农村社区实际问题出发,建立体现农村社区特色、为社区建设与发展服务的农村社区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体系,促进农村社区及社区居民快速发展。
作者:王喜杰 孙厚红 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高志宏.偏远农村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困境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04).
[2]高志宏.我国偏远农村社区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04).
[3]严为俊.对加快农村社区教育及其课程开发的简要认知[J].中学时代,2014(10).
篇7
关键词: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虚拟现实;仿真
众所周知,网络教育有三大基础:硬件、软件和网络教育资源。随着Internet技术及其向宽带、高速、多媒体化方向的快速发展,硬件、软件方面的优势将逐渐弱化,教育资源的优势必将越来越重要,最终将决定网络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而网络课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使教与学活动产生了时空的分离,教师不再是直接的教育者,教育目标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教学活动围绕着网络课程展开。因此开发适用于网络教育的高质量的课程成了我国发展网络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一、国内外网络课程发展概况
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已悄然向第三阶段网络教学(Web-Based Instruction,即WBI)过渡,教学的网络化和多媒化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而Internet(互联网)的迅速普及、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利用网络教学手段进行远程教育成为可能。
美国各院校比较重视教学资源建设,网上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其资源建设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公司的力量进行制作,其一是学校教师搞好资源的教学设计,由媒体公司进行制作,如印第安娜大学、夏威夷大学等;其二是众多的信息技术公司为了公司自身的发展,为进行技术人才培养,无意识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建立了丰富的具有教育职能的网站,制作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其三是美国许多大学都设有网络教育学院,主要的教学形式是网络教学,其教学资源是由学院组织,根据课程设置建设的。美国教学资源的形式有用于远程教育的网络课程,也有配合学校教学的素材库,也有一题一论的多媒体课件配合课堂教学或用于学生自学。虽然美国人在资源制作方面形式比较随意,但他们认为开发网络课程极为重要。
我国早在2000年5月,为了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快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步伐,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此工程共立项320个,经过几年的研制开发大部分已经完成。这批项目的研发集中了国内高校的优秀教育资源,体现了“名师、名校、名课程”的建设原则,因而代表了我国网络课程的最高水平。
网络课程以其灵活的、开放的、基于资源的特点使得它在继续教育、素质教育及职业教育方面都将有很大的优势。虽然有人对网络教育的有效性持怀疑态度,认为网络课程不能有效地刺激学生去学习,但是不断增长的学生需求和网络所提供的开放的学习机会是网络课程的优势所在。网络课程在将来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
1、资源渐趋丰富,服务形式更多样 据统计,美国目前已有450多所大学建立了网上虚拟学校,开设了200多个专业,学生数量达10多万人。将来的网上课程门类齐全,有自主学习课程、成人教育课程、学位和非学位课程、学科教育课程。提供的服务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学生可以网上快速地检索出自己所需要的课程节目信息或学习资料。
2、以内容为中心的设计转向以学习环境和活动为中心的设计,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课程强调课程的内容设计,而以Web为基础的教学不应是传统课程内容的照搬。今后网络课程的设计应结合Web的具体特点,是以Email答疑、电子论坛、计算机视频会议等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设计。
3、以Web的低级应用设计转向Web高级应用的设计,随着Web技术和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网络课程的开发必将从信息传播的低级应用阶段转向Web高级应用。目前出现的一些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这种平台的设计开发为基于Web的课程在制作、管理和应用上都迈进了一个新的台阶,是Web应用于课程教学的必然趋势所在。
二、网络课程的开发方法
网络课程是实现远程教育教学的基本单元,是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表现的某专业或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课程的教学包括网上学习、讨论、作业、练习、辅导、答疑、实验、考试等教学环节。因此,网络课程的开发不同一般的教学课件的制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按照软件工程的思路与方法进行开发。本章重点阐述网络课程的设计流程、开发方法及网络课程与支撑平台的融合。
(一)网络课程的开发原则与制作流程
网络课程的开发原则
网络课程应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应遵循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的原则。
(1)开放性是指网络课程的体系和内容能够让教师方便地进行调整和更换;
(2)交互性是指网络课程不仅要有人机交互,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通过网络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教与学的交互;
(3)共享性是指网络课程要通过链接等多种方式引入丰富的动态学习资源;
(4)协作性是指网络课程可以让教师、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形式完成一个确定的学习任务;
(5)自主性是指网络课程能供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
(二)网络课程的制作流程
网络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经过认真的论证与规划。它的设计制作流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软件开发,有其独特的一面。经过开发实践总结出如图1所示的网络课程开发流程图。
从流程图上可以看出,开发过程包括两条主线,一条线是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另一条线是网络课程教学软件的开发过程。他们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存在着依托和交叉并行的关系。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教学设计应该在先,软件开发在后。在实际运作中发现,这样工作的效率太低,不利于两组专业人员的协作与沟通。
整个开发流程中,教学设计是关键,是龙头。没有好的教学设计,素材再丰富、界面再漂亮也没有用。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把好这一关,要由学科专家牵头,教育专家和软件专家协同完成。此外,素材的收集与制作的工作量最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项目运作前,一定要作好软硬环境的建设,否则将大大影响工期。
(三)项目的划分
项目化设计思想来源于现代软件设计工程],使软件开发如同搭积木一样方便。对网络课程开发也同样适合采用项目化设计,它具有以下优点:
1、项目化便于任务分工、便于资源的管理按项目进行任务分解,使任务更加明确,减少了任务交叉和不必要的沟通环节。课程资源也按项目进行划分和管理,减少了资源的冗余,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2、项目化有利于标准统一、风格一致 各项目按统一的标准和格式进行设计,使课程集成更加容易,减少了错误率。
3、项目化有利于课程的更新、扩充和调试,易于维护项目之间相对独立,对某个项目进行更新或修改不会影响其他项目。同样地,要添加新内容或新功能,也仅是简单地增加项目就可以了。特别是对于网络课程来讲,教师根据学习对象的具体情况想动态地调整内容,也仅是项目之间的重新组合而已。
项目划分的方法根据课程的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从网络课程功能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来划分项目。
1、功能项目除了通用教学平台提供的功能以外,本课程还设计了其他一些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功能项目:知识点搜索项目、虚拟实验项目、自测练习项目和研究性协作学习项目。功能项目可以根据课程性质不同由课程开发者自主选择,但注意不要与平台项目冲突或重复。
2、教学内容项目文字教材章、节划分的依据主要是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网络课程的单元、项目划分考因素:
(1)根据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将内容相对独立、完整的部分作为一个基本项目。
(2)适当照顾课堂教学的学时安排。目前各学校一般是以2-3学时为一个教学单元进行安排,因此一个项目最好包含几个完整的教学单元为宜。
(3)项目划分要便于不同专业性质、不同的总教学时数的学生使用同一门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管理,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开发的网络课程的项目进行取舍、组装定制成为适合他自己的课程。让更多的人来使用开发成果、给使用者(教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
(4)网络课程内容必须是项目化的。不仅从用户界面来看要做到项目化,而且文件夹和文件结构也要做到项目化。每个项目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夹,每一个项目有自己的索引页面。只在项目内部使用的媒体素材文件应当位于该文件夹内部。
(5)在项目内部文件之间,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提供链接,项目与项目之间一般不直接链接指向。因为这种随意的链接跳转容易误导初学者,使学生在复杂的教学内容面前犹如走迷宫,不能够较好地把握当前的学习位置、学习目标、教学要求,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 教学平台与网络课程的融合
网络课程要依靠教学平台来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通用教学平台实际上已经为网络课程提供了比较完备的教学环境,例如,作业、考试、讨论、答疑等等。因此,在网络课程的开发中不必重复开发这些功能项目,而要考虑如何利用这些功能项目,为之提供策略、资源和必要的补充。
为了保证网络课程在任何平台上都能正常运行,一般做成与平台无关,即课程与平台之间只有一个接口。但是,若想在课程设计中实现一些特殊要求时,就很不灵活了。
三、结论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网络课程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网络课程的制作流程、项目的划分原则与方法及通用教学平台与网络课程的融合。网络课程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严格按照项目规划和制作流程来运作。课程的项目化既有利于任务分工和资源的管理,又有利于课程的更新、扩充、调试和维护,使课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网络课程需要一个展示的舞台,即教学平台。要熟悉教学平台的功能和特点,保证协调一致,不要做重复性工作,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接口信息对平台的功能做必要的完善和补充。
参考文献
1 马磊.Internet远程教学对职业教育的影响.继续工程教育.2000,(4)
2 胡跃荣.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特征及其评价.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6)
篇8
【关键词】 课程 网络课程 教学设计及理论 网络课程设计 网络课程开发 网络课程案例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络的普及,如何让我们的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需求?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网络远程教育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网络远程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无地域限制、无时空限制的新型的教育方式,而网络课程则是网络远程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师通过它把信息传递出去。要想设计开发优质的网络课程,首先必须先理清以下几个与网络课程相关的概念。
一.课程与网络课程
1.什么是课程
课程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培养目标所需的全部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总和。按照这个定义,教学中的“全部教学内容”包括讲课、自学、实验、辅导、答疑、作业、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所涉及的内容,而且还应该包括与这些教材内容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源,尤其是网上资源;“教学计划”指预先为讲课、自学、实验、辅导、答疑、作业、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拟定、设计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其中,教学内容是指课堂学习、课外学习、自主学习;教学计划是指教与学活动的总体规划和过程。
根据上述关于课程的描述,不难看出,课程不能等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课程表、课件、教材,也不能等同于教学系统,它们的内涵是不同的,要把它们区别开来。
2.什么是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也可以这样描述:网络课程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按照这个定义,网络课程包括四个要素: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和网络环境。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文字教材的翻版,也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网络版或网络课件。网络课程可以由多个网络课件和数据库、资源库、试题库组成,它不仅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动画、模型、文本、图形、图像等反映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内容,而且可以通过依托的教学平台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应当指出的是,由于教学内容包含教学资源,所以网络课程通常应当包括教学资源在内,只涉及教材本身的网络课程不是理想的网络课程。但是,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为了便于分工或并行运作的需要,有时也把教学资源独立出来,甚至将它与网络课程并列,称作“网络课程与网络资源开发”,这种区分只是开发的需要,网络课程本身应当包括网络资源。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正如前面所述,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来表现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网络教育的功能主要由网络课程来实现。因此设计和开发优质的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的根本保障。
在设计开发网络课程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即教学规律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多媒体、手段一体化设计的原则;突出课程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原则;开放互性原则;充分利用资源的原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服务的原则;技术设计为教学服务的原则。
1.网络课程的设计
网络课程的设计主要包括教学设计、结构设计、导航设计、交互设计、控制设计、反馈设计和学习活动设计等。其中,导航设计、交互设计、控制设计、反馈设计包含在界面设计中;学习活动设计包括实时讲座、实时答疑、分组讨论、布置作业、作业讲评、协作解决问题、探索式解决问题等。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最后分析评价其结果的决策过程与操作过程。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预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前导和定向功能,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与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突出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学习资源的支持,注重基于网络的学习情境创设和教与学策略设计。
(2)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网络课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包括功能结构设计和知识结构设计。其中,功能结构设计是为了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体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而知识结构设计应以有利于体现教学内容的组织的层次体系,有利于实现个别化学习而进行。知识内容的组织可以是线性结构、树状结构或超媒体结构。
(3)交互设计
交互是指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人和学习资源、同伴及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它包括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人和学习资源之间的“人机”交互,由人来自主选择和控制学习的内容及进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并最终实现意义建构;另一种就是网络间的“人际”交互,表现为通过网络进行的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它支持协作学习、讨论学习、探究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在进行交互设计时,可以通过热字、热区、超文本链接、热物体、时间限制、事件响应、菜单等来实现。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功能模块有不同的交互实现方式,譬如在教学模块中,超文本、热字、热区等就比较常用,而在测试模块中,时间限制、事件响应就比较常用。
(4)控制设计
控制是实现交互的必要手段,是网络学习中人与学习资源、学习系统、学习环境的交互操作。控制包括学习者的控制、网络课程开发者的控制和学习过程的控制。
(5)导航控制
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家行业职业标准;课程开发
高职教育是面向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职业教育类型,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应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目标。[1]从课程对应的专业核心岗位能力出发,融合相应的国家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对学生的就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都是十分有利的。
一、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标准
职业资格标准是在一定的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阶段,对某一具体的职业或岗位的工作内容、技能水平及知识水平的明确规定。根据职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难度,职业等级常分为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等。高职教育的课程标准是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课程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说明。将国家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与高职课程的课程标准及相应的岗位能力相融合,是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开发思路。[2,3]
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技术应用课程——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为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对应的核心岗位是调试岗位。[4]调试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是,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单元电路进行调试;根据性能要求,对电子成品进行总调;工程安装过程中进行系统调试。调试岗位的技能、知识与素质方面的要求是:调试人员能熟练使用仪器仪表和调试设备,能对电子产品和工程系统进行调试;掌握万用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等常用仪表的使用;掌握单元电路的调试;掌握现代电子产品和工程系统的调试方法。调试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是:调试人员应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根据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课程对应的调试岗位的工作内容与任务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为电子行业特有工种——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5]因此,可根据无线电调试工(高级)的国家职业标准,确定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课程的课程标准,实现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标准的融合。
二、教学内容与实践技能
1.基础知识理论
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包括理论知识鉴定与实践操作技能鉴定两部分,标准中对这两部分内容的考核点都做了详细说明。在进行课程的教学内容取舍时,应以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为参考依据。
表1 职业标准基础知识与课程先修课
关于理论知识鉴定部分,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涉及的基础知识理论与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课程的先修课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在先修课的基础上,课程补充介绍常用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的功能及使用。
2.教学内容设计
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调试人员的职业功能和工作内容有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标准中规定,有关电子产品调试的类型,主要包括功能单元、整机、复杂整机及大型设备。通常,功能单元是指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电子产品。功能单元或大或小,可简单可复杂,常见的功能单元有电源和电源模块、调制与解调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锁相环电路、AFC电路、AGC电路、变频电路、以及视音频处理电路等。[5]
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课程采用项目制教学,并依据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电子产品调试类型的要求,设计了四个教学项目,内容分别是: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校准与使用、功放电路的调试与检验、电源电路的调试与检验、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调试与检验。
3.实践技能训练
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的职业功能、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的技能要求,如表2所示。可见,对无线电调试工(高级)而言,需要具备电子产品原理图的读图识图、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电子产品功能单元原理、电子产品的性能指标、调试结果的记录等知识与技能。
表2 无线电调试工(高级)调试要求
因此,教学中在进行项目实验步骤与内容的设计时,应参照表2的无线电调试工(高级)调试要求,用职业资格标准规范教学内容与教学实施过程。
以项目二——功放电路的调试与检验为例,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有源音箱电子产品的制作与调试,同时完成项目的实验报告。项目实验报告内容包括,有源音箱的料单表及检测结果(报告一)、有源音箱的电路原理(报告二)、有源音箱的制作调试(报告三)。其中,报告一的任务是,自行选择合适的仪器仪表和检测方法,对有源音箱各个元器件散件进行检测,判断出元器件的好坏。报告二的任务是,查找资料,熟悉有源音箱的电路原理图。了解电路中主要集成芯片的引脚分布及芯片功能,以及功放电路、音量控制电路、电源开关及电源开启发光指示电路等主要功能电路的正常工作状态及可能的故障原因判断。并了解常用衡量有源音箱好坏的主要指标。报告三的任务是,完成有源音箱的装接后,对音箱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对音箱电路的功能电路单元进行调试。首先检查音箱能否正常工作。其次,依次检查电源开关及电源开启发光指示电路功能单元的工作状态、功放电路功能单元的工作状态、音量控制电路功能单元的工作状态,并分别调试各个功能单元电路。如果各个功能电路单元不能正常工作,要分析原因,正确排除故障。
4.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采取过程考核(70%)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30%)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考核包含个人自评(20%)、小组互评(30%)、教师评价(20%)。评价主要从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团队交流、项目中承担的任务、项目完成情况、成果展示情况、项目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和考核。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包括理论知识鉴定考核与实践操作技能鉴定考核两部分。理论鉴定内容包括电工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射频电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理论知识点的考核。实践操作技能鉴定中,调试的电路模块根据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中的规定确定,也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换。实践操作鉴定考核,要求考评员根据鉴定人员的现场操作情况进行现场评分。现场评分主要从熟悉电路原理图、正确使用电子测量仪器仪表、完成调试、测量内容、测试结果记录正确程度、操作熟练程度、完成时间、安全无事故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分。
三、教学团队建设与成效
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指导水平。基于国家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开发的课程,其教学团队的建设对于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的要求更为紧迫。
2010年4月,课程教学团队中3名教师经过培训考核,获得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无线电调试工考评员资格。几年来,通过同行间的学习交流、访问工程师、国培省培及校级培训等多种方式,课程教学团队逐步熟悉了无线电调试工(高级)的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内容,并完善了课程的各项教学资源。自2009年11月起至今,以3名考评员为主的课程教学团队在江苏省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先后组织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和教师约400余人,参加了无线电调试工(高级)的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考试通过率在96%以上,学生反映良好。
四、结 语
高职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企业需要的是毕业就能上岗的实用型技能人才,而学生毕业、就业则需要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基于国家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开发的课程,较好地满足了以上各种需求,使课程的教学更符合实际,也更加实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行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也会发生变化,相应地,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及时做出调整与更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Z].教高〔2006〕16号.
[2] 覃国蓉,何涛.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
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8):72-75.
[3] 王迪.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开发与研究——以传感器
电子制作与电路调试开发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1,(32):22-24.
[4]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应用电子技术
专业[Z].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1.
篇10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 计算机平面设计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Development on the Curriculum of "Computer Graphic Design"
Based on the Systemic Working Process
ZHOU Dong
(Guangdong Radio & TV University, Guangdo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91)
AbstractThe stud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n the Curriculum of "Computer Graphic Design" from nodes of the discuss of talent fosters mode to reform,the analysis of professional action sphere, the analysis of key learning areas, the design of learning context and so on, giving prominence to the opening, practicality and occupational characteristic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t has provided a good demonstration for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of other courses.
Key wordssystemic working process; computer graphic desig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长期以来,由于学科地位的确立,在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设计中缺乏职业针对性,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对学生应具备的设计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不重视,导致学生缺乏设计创新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难以完成现实工作任务,这种将知识与职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分割的课程设计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课程建设思路。
1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概述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学会计算机平面设计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熟练掌握Photoshop、Illustrator图形图像制作技术,掌握正确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课程面向广告公司、印刷公司、网络公司、摄影公司等相关企业的平面设计岗位,对学生从事平面设计、多媒体制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重要支撑作用。
2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基本流程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不是指向学科系统,而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是个体“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按照“工作任务分析与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开发”的流程进行构建。课程开发工作的起点是市场调研,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职业行动领域专家评审、学习领域开发分析、学习情境设计等环节,最后确定课程标准体系。
3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来自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其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的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目标,既要为人的生存又要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强调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与运用。
3.1 行动领域分析
平面设计从业人员首先确定设计与制作的主题和目标,并进行初步的构图和色彩设计,确定基本构图形式和方案;根据设计目标,确定图像的图纸大小,收集或制作素材;针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确定各个素材图像的尺寸、格式等;在设计创作过程中,对文字进行处理;根据整体效果,进行各个部分的细微调整,完成最终图像作品,同时存储相应的输出格式。
3.2 学习领域开发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开发按照“岗位分析―工作过程分析―行动领域提炼―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开发”的流程进行构建。通过社会、企业、行业三方面调研,依据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培养目标和学校教学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完成学习领域开发,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时,具体内容如下:
学习目标:本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职业能力目标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专业能力:具备图形图像处理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绘画造型、色彩表现表达设计意图;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软件完成设计任务。
(2)方法能力:具备自主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能够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能够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能够正确地评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3)社会能力:能够准确的理解客户的设计要求,并用图样、文字、语言等清楚的表达设计意图;具有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习内容:教学内容以专业能力为依据,着重学习设计方法和软件应用技巧:构图、透视关系及色彩搭配;平面构成“点、线、面”的关系;Photoshop、Illustrator设计软件的应用。
3.3 学习情境设计
课程以任务类型为载体,设置了六个学习情境,即标志设计、卡片设计、海报设计、网页设计、UI设计及VI设计六大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将行业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将行业规范贯穿在学习全过程。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并且都属同一范畴,六个学习情境所应用的技术包含了计算机平面设计主要采用的技术,每个学习情境的工作步骤都是完整的。
从计算机平面设计的技术来说,前五个学习情境的复杂程度和难度逐渐递升,第六个学习情境是前五个的综合,整个学习情境设计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各个项目之间具有递进性、持续性、系统性。在这里重复的是步骤,不是内容,体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点。随着从简单到复杂的系统化教学过程的进行,学生越来越成为主体,逐步形成乐学的学习氛围。
3.3.1 学习情境一:标志设计
(1)接受任务(资讯):“茗香清茶有限公司”标志设计。教师根据标志设计的整体策划,介绍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创作原则及设计程序。
(2)创意设计(计划与决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茗香清茶有限公司”特点并进行设计分析,确定创意概念。最终围绕创意概念绘制草图,将闪光点图形化。教师负责巡视、检查方案的可行性,并给出修改意见,确定最终方案。
(3)设计制作(实施):教师结合案例“天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标志设计”演示软件制作技巧。在学生独立使用软件制作标志过程中,收集学生遇到的技术问题,并进行集中讲解 。
(4)审查定稿(检查评价):学生提案演讲,介绍方案特点与排除问题过程,并回答教师与同学的提问,教师进行点评。
3.3.2 学习情境二:卡片设计
(1)接受任务(资讯):“饭店优惠卡”卡片设计。教师根据卡片设计的整体策划,介绍卡片设计的基本知识、创作原则及设计程序 。
(2)创意设计(计划与决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饭店优惠卡”特点并进行设计分析,确定创意概念。最终围绕创意概念绘制草图,将闪光点图形化。教师负责巡视、检查方案的可行性,并给出修改意见,确定最终方案。
(3)设计制作(实施):教师结合案例“请柬设计”演示软件制作技巧。在学生独立使用软件制作卡片过程中,收集学生遇到的技术问题,并进行集中讲解。
(4)审查定稿(检查评价):学生提案演讲,介绍方案特点与排除问题过程,并回答教师与同学的提问,教师进行点评。
3.3.3 学习情境三:海报设计
(1)接受任务(资讯):“打印机广告”海报设计。教师根据海报设计的整体策划,介绍海报设计的基本知识、创作原则及设计程序。
(2)创意设计(计划与决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打印机广告”特点并进行设计分析,确定创意概念。最终围绕创意概念绘制草图,将闪光点图形化。教师负责巡视、检查方案的可行性,并给出修改意见,确定最终方案。
(3)设计制作(实施):教师结合案例“房地产广告海报设计”演示软件制作技巧。在学生独立使用软件制作海报过程中,收集学生遇到的技术问题,并进行集中讲解。
(4)审查定稿(检查评价):学生提案演讲,介绍方案特点与排除问题过程,并回答教师与同学的提问,教师进行点评。
3.3.4 学习情境四:网页设计
(1)接受任务(资讯):“启成广告有限公司”网页设计,教师根据网页设计的整体策划,介绍网页设计的基本知识、创作原则及设计程序。
(2)创意设计(计划与决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启成广告有限公司”特点并进行设计分析,确定创意概念。最终围绕创意概念绘制草图,将闪光点图形化。教师负责巡视、检查方案的可行性,并给出修改意见,确定最终方案。
(3)设计制作(实施):教师结合案例“电算化会计实验网站”演示软件制作技巧。在学生独立使用软件制作海报过程中,收集学生遇到的技术问题,并进行集中讲解。
(4)审查定稿(检查评价):学生提案演讲,介绍方案特点与排除问题过程,并回答教师与同学的提问,教师进行点评。
3.3.5 学习情境五:UI设计
(1)接受任务(资讯):“音乐播放器”软件界面设计。教师根据UI设计的整体策划,介绍UI设计的基本知识、创作原则及设计程序。
(2)创意设计(计划与决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音乐播放器”特点并进行设计分析,确定创意概念。最终围绕创意概念绘制草图,将闪光点图形化。教师负责巡视、检查方案的可行性,并给出修改意见,确定最终方案。
(3)设计制作(实施):教师结合案例“Windows Media Player”软件界面演示软件制作技巧。在学生独立使用软件制作海报过程中,收集学生遇到的技术问题,并进行集中讲解 。
(4)审查定稿(检查评价):学生提案演讲,介绍方案特点与排除问题过程,并回答教师与同学的提问,教师进行点评。
3.3.6 学习情境六:VI设计
(1)接受任务(资讯):“广东理工职业学院”VI设计。教师根据VI设计的整体策划,介绍VI设计的基本知识、创作原则及设计程序。
(2)创意设计(计划与决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特点并进行设计分析,确定创意概念。最终围绕创意概念绘制草图,将闪光点图形化。教师负(下转第45页)(上接第41页)责巡视、检查方案的可行性,并给出修改意见,确定最终方案。
(3)设计制作(实施):教师结合案例“广东广播电视大学”VI设计演示软件制作技巧。在学生独立使用软件制作海报过程中,收集学生遇到的技术问题,并进行集中讲解 。
(4)审查定稿(检查评价):学生提案演讲,介绍方案特点与排除问题过程,并回答教师与同学的提问,教师进行点评。
3.4 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按照接受任务(资讯) 创意设计(计划与决策) 设计制作(实施) 审查定稿(检查评价)的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过程,实现课程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使用传统的讲授法的基础上结合任务驱动法、课证融合教学法及分组教学法进行教学。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采取了基于实际工作流程重组课程内容,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通过源自企业的案例引入,学生以企业的角色去自主学习参与设计制作工作,并以此为主线,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全员全程参与的开放教学系统。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杜,2007.1.
[2]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3]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4]邓国萍.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平面设计》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09(28).
- 上一篇:管理学范畴能力的含义
- 下一篇:工程项目管理成本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