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学就业方向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5: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管理学就业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光电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兴趣驱动;任务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25-02\ 一、现阶段光电工程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有价资产,而计算机信息管理作为数据应用的基础也变得日益重要起来[1]。但是,多年以来光电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一直注重数理基础的培养,计算机信息管理技能的培养相对较少,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一是学生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不了解光电专业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紧密联系。二是学生在行动上没有将充足的精力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多数学生仅仅靠上课听讲,课下并没有有效地复习,因此学习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三是多年以来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新时期学生的兴趣点把握不准,致使学生认为该课比较枯燥,使得教学效果不太理想。随着光电工程方向各种数据的积累,相关单位迫切需要具有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毕业生。为此,本文从光电工程专业特点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二、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方法
(一)兴趣点的发掘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他便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力求揭示其中的奥妙[2,3]。现阶段学生的兴趣点都直接或间接的源自于互联网,而互联网上的热点,变化迅速,此起彼伏。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互联网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网络热点事件,解析热点事件背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基础性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在光电工程方向的重要应用,使学生明白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渗入到各个领域之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师是学生兴趣点的启发者[4],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挖掘学生的兴趣点,结合网络热点事件,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计算机信息管理学科特点与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和魅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一个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境界,从而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二)兴趣点的培养
要使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兴趣长盛不衰,学习的动力源源不绝,形成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良性循环,关键是要让学生感到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有用”,这种“有用”不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指在学生个人成长、发展的道路上有用。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知识才是真正掌握的,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光电工程方向的学生比较重视数学、物理以及英语等课程的学习,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其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光电方向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紧密联系。学生行动上没有将充足的精力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多数学生都是仅仅靠上课时候听讲,课下也没有有效地对课程进行复习,致使学生兴趣点全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学生具有一定兴趣后,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获得信息进行思考,同时,转变了课堂中的学习气氛,对学生思考后的问题进行解析,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巩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进入问题驱动阶段,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兴趣点能较长地维持,关键是培养学生做事要有始有终,有恒心,有毅力,这也是每个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重要方面。学生能学、爱学、会学,便为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兴趣变化大,做事缺乏恒心,情绪易于变化,因而很多事做起来不能持久。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坚持学”,不断地鼓励,适时地点拨,有意正确引导,长时间维持学生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兴趣。
三、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实施
(一)基于任务的兴趣强化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通过给定学生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任务中学习,能够大幅提高学生成就感,强化学生的兴趣[5,6]。实施基于兴趣驱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进行学习[7]。
随着近年来光电工程领域技术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数据也大幅度增加。因此,可以利用光电工程领域实际数据管理需求,设计任务,让学生进行解决。为此笔者将过去科研项目过程中生成的光电工程方面的数据以及一些需求作为学生兴趣强化的任务。在过去的十年中,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先后承担了国内多家光电工程研究院所的数据库管理项目,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可以很容易得到大量的不同难度的任务。
以通常的光电工程领域的数据为例说明典型任务的构建。通常光电工程领域的数据主要是图形图像数据,视频数据等。图形数据一般是指一些简单的、规则性的几何形状。图像数据是指图画、照片之类的静止画面。视频数据是指动态图像,由一系列静止图像组成的序列,也是一种时变媒体。一般的视频数据中还包含音频、图形、图像或文字等视频数据。因此如何对光电数据进行分类,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模型抽象。如何设计数据表和字段。如何建立一个小型数据库等方面都可以分解出一系列的任务,供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
(二)课程考核
传统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考核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辅以平时成绩作为补充。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作为高校毕业生的一项必备技能,计算机实践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考核要更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平时学习中要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包括每次学生完成任务所得到的评价和上机测试。学期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是包括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上机完成任务情况、任务总体完成情况、课上反映情况和上课出勤情况五个部分,占总成绩的一半;考试成绩是学期末进行考试所得成绩,也占总成绩的一半。另外,试卷考试内容也不是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在试卷中减少了理论性、记忆性内容的考核,加大了综合应用内容的考核。
通过笔者所在学校对光电工程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两年的试验,学生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且有一批学生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为基础申请得到了国创项目的资助。通过笔者课后的调查回访,发现兴趣驱动教学方法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的学习效果,对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乃至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亚利,韩卫媛.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30:114-116.
[2]Shen Bo,Chen Ang,Guan Jianmin. Using achievement goals and interest to predict 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2007,75(2):89-108.
[3]郭戈.关于兴趣教学原则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2,03:119-124.
[4]赵兰兰,汪玲.学习兴趣研究综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107-112.
[5]李占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0,(12):52-53.
[6]岳淑玲.任务驱动法在“SQLServer数据库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3,20:149-150.
篇2
[关键词]经济管理学 发展现状与规划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93-01
前言
伴随经济管理系的发展,我们在见证成就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潮流中,教育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一切已有的成绩都只能说明过去。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激流勇进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因此,未来,既充满着希冀,又充满着挑战。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要继往开来,稳步发展,开拓创新,再铸辉煌。
一、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现状
经济管理系现有经济学和会计学两个本科专业,分属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大学科。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开办这两个学科的比比皆是。要在众多的学校和学科中脱颖而出,需要自我定位准确,选好目标市场,发挥自身优势,办出自己特色。应用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各相关领域的理论、运行规律与管理的学科,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应用性强,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基本改变了大学本科人才紧缺的局面。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高等学校如果不能找准自己的目标市场,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充分就业,就会影响学院声誉,堵塞自己的发展道路。
贸易经济和市场营销方向侧重于经济贸易、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面临新的经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该熟悉国家的经济方针,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贸易规则和惯例,并且能够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
技术经济是以技术的生产、流通和应用为基本对象,将技术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新学科。当今世界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从而对融技术和经济管理于一体的高层次人才提出了大量的需求。技术经济方向侧重于经济与技术的结合,要加强学生的工科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能胜任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能对项目进行简单的技术经济分析,提出决策建议。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发展、结构、组织和管理理论的学科。产业经济学对产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体制、运行机制、运行规律、组织管理、经济效益的研究,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起了重要作用。选择产业经济学作为主攻方向, 还有利于经济学专业的深化和拓展。
经济管理是应用经济学专业的落脚点。经济管理涵盖广泛,既有经济分析与预测、社会经济调查、经济规划,又有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实际业务操作,需要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选择经济管理作为主攻方向,有利于人才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扬长避短的定位和目标市场的选择,能够使我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把专业办出特色,锻炼和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术梯队,同时为专业的进一步拓宽, 培育硕士点准备条件。会计学专业学科比较单一,定位简单,立足于培养“双师型”人才和中英文记账的“多面手”会计人才,并主要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师资,建立起学术梯队,争创硕士点方面下工夫。
二、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
从经济管理系的起点状况和目前的师资队伍结构及水平着眼,本科教育定位于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大类学科。按照国家教育部现行专业目录,经济学科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学学科则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我院经济管理系是在贸易经济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向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拓展是水到渠成的事。经济管理系现有会计学专业,向财务管理专业拓展也具备了一定条件。经济管理系目前还办有市场营销专科专业,且积累了4年的专科专业的办学条件,申办本科专业的条件业已成熟。具备了以上办学条件,向工商管理方向拓展也是有条件的。经过几年的运作,经济管理系已经拓宽了本科专业发展的空间。根据上述条件, 我们初步设想,经济管理系未来十年本科专业发展的思路为:稳步发展,控制规模,质量先行,兼顾效益。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经过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各院校的努力取得巨大的成绩;包括指导委员会和各院校的工程管理教育者均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技术活动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但从调研的结果来看,现有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工程管理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工程实际与社会需求,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包括国外工程管理教育和工业发展的经验,现有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毕业生去企业需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改革工程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
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深化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必然要求,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工程管理教育方法的改革重点是增加学生对工程技术活动中所面临的实际管理问题的感性认识,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
1、增加工程管理的现场教学。现在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均是从高中直接进入大学的,对工程建设的实践过程缺乏感性认识,对工程建设的管理问题缺乏基本和全局性的概念,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空对空的现象,结果是学习了大量的现代管理方法,但不知何时可以用得上以及如何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理想的办法是参与一个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探寻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增强学习效果。
2、案例分析。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解和评价有关各方在工程建设中所面临问题的良好机会。
3、举办讲座。邀请工程管理专业专家参与高年级学生的研讨会,使学生有机会分享工程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全面培养工程管理能力。
四、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专业设置;影响
工程管理专业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传统的工业工程教育只注重车间内部的效率和数学方法的运用,其毕业生成为技术员后与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和运营知识。另外,根据美国工业工程学会的调查,发现多数技术人员在40岁之后都要承担管理工作。因此,产生了工程管理这个新的学科领域。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委对高等教育专业重新进行调整时成立的专业。
工程管理是对一个工程从概念设想之初到正式运营的全过程:具体包括:寻找投资机会、研究可行性、初步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工作进行管理。
目前我国开设该专业的高等院校中有把工程管理归入到管理学院下的,如天津大学,吉林省有长春工程学院、吉林工商学院。有把该专业作为土木建筑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里的一个专业方向的,如中南大学、武汉大学,有直接把该专业独立为下属院系的,如东北财经大学。有工程与管理兼容的,如国内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著名院校之一重庆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每个学校侧重点也不同,有的侧重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有的是工程项目管理方向、有的是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或者偏重管理或者偏重技术,各有特色。吉林工商学院把工程管理专业开设在工商管理学院,侧重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偏管理。四到六年弹性毕业制度,毕业工作两年,可以利用所学考取相关的资格考证:建造师、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建筑内审员、国际工程管理认证(EMCI)等。
近年来,吉林省地方城市面貌巨大变化与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休戚相关,省内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对各类专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工程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项目管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将有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
为了全面适应吉林省地方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吉林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研究重点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要符合地方针对人才的需求。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进一步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符合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支持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目标和规格是作为所有合格本科生需达到的标准,杜绝以偏概全。结合学院办学定位,以社会需求为依据,突出“三个体现”:一是体现全面发展,强化素质教育;二是体现应用型,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三是体现以学生为本,注重差异性,突出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2、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以通识教育(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为主线进行设计。课程体系设计注重以专业为导向,体现专业定位和专业特色,专业改革思路清晰,以学科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依据业界对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打破学科壁垒,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并贯穿到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各个环节中。
注意课程间逻辑关系:一是理论课和专业课的关系问题,二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三是选修课和必修课关系,四是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关系,五是相近专业课程间差异程度,六是注意课程间的递进关系。
(1)优化课程结构。依据学科门类整合学科基础课程,同一学科各专业间设定统一的学科基础课,面向同一学科群各专业学生开设(同一学科门类学科基础课程要统一学时、统一课程名称、统一授课时间、统一内容),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课设置要体现本专业特色,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适时调整课程设置,拓宽专业领域,专业主干课程要突出专业特色,注意课程归属类别的调整。
(2)注意不同类型课程之间,不同课程之间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和脱节,浓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公共选修和专业选修),加强选修课程的前沿性、交叉性和综合性,杜绝因人设课的情况。
(3)开设跨学科选修课程、考研课程、职业资格课程。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创业就业需要,符合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课程体系。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质养成的科学统一。设定选修方向,注意选修课的可操作性。
(4)注意专业课数量
(5)每学期考试课程不超过5门。
3、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累计学分(学时)不低于《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的相关规定;二是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项目教学、课程群课程设计等综合性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逐步建立结构科学、目的明确、管理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
科学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符合专业方向,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试验项目,要达到计划实验学时的50%~60%,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要与社会实践、工程实践相结合,专业实习要科学设计方案,明确目标和要求,注意内容的具体性和总结性,要聘请业内专家开设讲座,参与指导。建立符合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综上所述,本着高校培养人才要考虑服务于地方的原则,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势在必行。吉林省内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突出表现在以下专业知识驾驭的能力:综合系统地运用管理、建筑、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侧重于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开发,并熟悉中国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特别是能够进行企业工程开发建设后项目的经营和管理。建议在学生专业课的设置上能够与时俱进,拓宽学生的就业方向。
篇4
[关键词]:房地产,高等教育,工程管理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marketeconomyandtrendsglobalization,thereisanincreasingneedsforthehighlyeducatedpersonnelinChina''''srealestateindustry.Basedonahistoricalreviewofrealestateeducationinchina,thispaperprovidesyouwithageneralpictureofrealestateeducationwithintheframeofconstructionmanagementprograms.Inconjunctionwiththeexperiencesinofferingrealestatecouseinconstructionmanagementprograms.attsinghuauniversity,theauthorindicatesthatrealestateandconstructionmanagementarethetwospecializationwithverydifferentfoundations,andthenationalcodesofsubjectinstallmentcontrolpolicyarethekeyissuesrestrictingtheproperdevelopmentofrealestateeducationinchina.Inviewofthefuturedevelopmentofrealestateeducationinchina,weshouldpayagreatattentionforthedifferentsofrealestateandconstructionmanagement.Forthemutualrecognitionofaccreditedprogramswithoverseasprofessionalbodiesinrealestateandconstruction,theauthorbelievesthatitwouldberelativelyeasytosigntheagreement,buthowtoeducatechinesestudentswithinternationalknowledgeandexperienceswouldbethekeyofthismutualrecognition.
Keywords:RealestateHighEducationConstructionManagement
一、房地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房地产业是从事房地产开发、投资、经营、管理与服务的行业。具体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各类房地产开发、土地开发、房地产投资经营等活动)、房地产管理业(住宅物业管理、土地批租经营管理和其它房屋的管理活动)、房地产经纪与业(房地产与经纪人服务、居间买卖、租赁服务、房地产交易保证服务、房地产估价等)。日益发展壮大的房地产金融保险业虽然不包括在房地产业中,但其在人才需求上也与房地产人才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房地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兴起,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00年末已经达到20,5平方米(户均住宅建筑面积64平方米),农村达到27平方米。据有关部门预测,201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左右,城镇人口达到6.3亿人,比2000年净增1.7亿人。如果到2010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按25平方米计算,将需要新建城镇住宅建筑面积56.1亿平方米,平均每年约5.6亿平方米。如果再计入非居住建筑的建筑面积,未来10年中国胸地产市场发展潜力巨大。2000年,城镇住宅与房地产业增加值约5400亿元,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6%左右,在国民经济、尤其是国民经济增长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到2001年末,中国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2.7万个,从业人员100多万人,房地产估价和土地估价机构8000余家,从业人员约15万人(其中取得房地产估价师、土地估价师执业资格的人数30000人),房地产经纪机构约2.7万个,从业人员30多万人:物业管理企业2.5万个,从业人员260多万人。此外,如果加上在政府从事房地产行政管理工作、房地产教育研究机构、房地产信息服务与咨询机构、房地产投资顾问与策划机构的就业人数,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就业总人数预计超过550万人。
房地产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其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来自城市规划、建筑学、土木工程、建设管理、投资与金融等相关专业,真正受过系统的房地产专业教育的人才只占很小的比例。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提供的消息表明,目前上海包括信息产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在内的一类专业,最受考生青睐;《深圳晚报》在未来人才市场上最走俏的将是金融、保险,高级管理、物业管理等13类经济专业人才。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对北京市有关高校房地产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显示,30.77%的同学认为就业前景非常乐观、毕业生供不应求,69.23%的同学认为就业前景一般、但是可以找到合理的工作,没有同学认为就业形势不好。
二、中国高校房地产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1、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教育的变革
1989年,经过国家教委批准,中国高等学校开始设置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到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专业目录为止,全国设置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的高等学校达到了114所。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原有专业讲行了调整,专业种数由504种减少至249种,将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调整到工商管理类的工商管理专业。各高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于1999年开始对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的归属进行了调整,部分高校将该专业并入工程管理专业,也有部分高校并人了工商管理专业。
建设部作为中国建筑业与房地产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于1994年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与房地产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在1998年过渡到“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过程中,继承了原对房地产专业教育指导的职责,并将“房地产经营管理”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延续至今。将“房地产经营管理”并人工商管理专业的院校,目前尚没有纳入“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的范围。另外,目前中国专科教育的专业目录中,目前仍然保留有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和物业管理专业。
2、中国高校与房地产相关的本科教育
到2000年底,全国共有77所高校开设有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工程管理专业。此外,还有一些本科生专业与房地产教育相关。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共有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在内的32所高校开设了地理学学科门类下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该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地质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国土规划、地图学、遥感应用、管理科学、环境科学、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水资源计算与管理、生态环境规划、环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等。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
城市规划:共有以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等为代表的43所高校开设了属于建筑学门类的城市规划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理论与城市发展史、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行政法规与城市规划管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市遏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
土地资源管理:以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为行表的34所高校(以农业类院校为主)开设了公共管理学科门类下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学、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工程管理专业房地产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
1、课程设置
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之一,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与工程项目管理等其他专业方向一起,共同使用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平台。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方向的专业方向课程包括: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开发和房地产市场营销。在培养目标上,要求该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房地产经济理论问题的能力,具备从事房地产开发与评估、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投资与融资、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和房地产行政管理的基本技能。
2、各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内容
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概述、房地产经济学基本理论、房地产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与价格、市场特性与功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因素、市场运行规律)、房地产市场的依存基础(区域和社区分析、城市发展模式、土地利用分区、土地价值)、分类房地产市场(住宅市场、商业房地产市场、工业房地产市场、其他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中的空置问题、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干预(宏观调控、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房地产税收)。
房地产估价:房地产估价概述(概念、作用、估价制度、估价标准、房地产估价与资产评估)、房地产估价基本理论(市场价值与价格、影响房地产价值的因素、房地产估价原则)、房地产估价程序(程序、估价目的与价值类型、房地产类型及其特点、房地产价值时点)、市场区域和邻里分析(市场区域与邻里的含义、市场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估价对象的确认与描述(估价对象的范围、政府法例限制与权益性质、场地描述、场地使用经济性分析、建筑物及其它地上改良投资描述)、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土地估价、房地产部分权益估价、估价结果与估价报告、信息技术在房地产估价中的应用。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及房地产开发程序、政府对房地产开发过程的管理(投资计划管理,项目规划与设计管理、土地管理、项目开工及建设期间的管理、项目销售与产权管理、项目竣工及入住管理、市政及配套设施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与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组织形式、价值链,发展战略)、房地产开发项目策划(宏观因素分析、市场研究与投资机会、场地选择、产品功能定位)、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开发中的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资金融通、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市场营销、房地产开发经营税费、物业与资产管理(房地产开发与房地产资产管理、物业管理、设施与设备管理、资产管理、组合投资管理)。
房地产市场销售:市场概述、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市场营销战略、房地产项目前期策划、房地产定价策略、房地产分销与促销策略、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四、清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房地产课程教学的实践
1、与学校、学院教学平台的关系
清华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土木工程学院。为了体现通才教育、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总体要求,在培养计划要求的总共140个学分中,有70个学分为校级教学平台提供(包括数理基础、外语、计算机等,本专业要求的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法律基础等课程也由该平台提供),有35个学分由院级教学平台提供(包括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工程力学、工程结构等土木工程技术课程,也包括本专业要求的工程经济学、施工技术与组织等),与工程管理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占35个学分。为了体现贯通教育的宗旨,清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没有再进一步细分专业方向。
2、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中房地产课程设置
由于历史的原因,横跨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挂靠在土木工程学院,该研究所的教师与工程管理研究所教师一起,组成了目前隶属于土木工程学院的建设管理系。因此,清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虽然没有细分专业方向,但也纳入了一定数量的房地产相关课程。目前面向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设置的房地产相关的课程包括:城市与房地产经济学(经济类专业基础课,2学分)、房地产概论(专业主干课,2学分)、房地产评估理论与实务(专业选修课,3学分)、物业管理(专业选修课,2学分)。
近10年的实践表明,面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开设房地产课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保证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的同时,强化了其经济、管理类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性。
3、房地产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城市与房地产经济学:宏观与微观经济学分析;区域增长;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经济学分析(讨论课题目:中国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预期变化及比较);土地市场与土地价格;住宅市场(讨论课题目:住宅市场需求预测);商业房地产市场(讨论课题目:写字楼市场的租金与空置);工业房地产市场;国际房地产市场;(讨论课题目:中外房地产市场发展特征的比较分析);住房政策(讨论课题目:政府住房补贴与住房支付能力);城市增长与房地产开发;城市发展与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干预。
房地产概论: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住房制度与住宅产业、房地产及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市场及市场研究、房地产开发及项目评估、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金融(开发项目融资、抵押贷款、证券化)、中国房地产主要税制、中国房地产法律制度(法规体系及其分类、土地管理制度、开发管理制度、市场管理制度、使用管理制度、金融管理制度)。
房地产评估理论与实务
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概述、物业管理与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委员会、房屋修缮管理、房屋设各管理、物业管理综合服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收益性物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收益性物业管理中的财各与成本管理、写宇楼物业管理、零售商业物业管理、工业物业管理。
五、发展中国房地产专业教育的建议
房地产专业是重要的专业科目之一,这是由社会经济生活中对房地产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和学生的良好就业前景所决定的。政府和半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含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债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公司、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等)、房地产投资和开发企业、物业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以及房地产咨询机构(含房地产评估机构、机构、投资咨询公司、信息公司、产权保险公司、建筑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均对房地产专门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
从中国房地产业对人才需求前发展趋势及中国越来越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的角度看,中国必须逐步建立起满足市场需要的、与国外高校基本一致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的学科设置
工程管理(建设管理,下同)与房地产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在国外,建设管理专业通常设置在工学院与土木工程相关的学系内(如得克萨斯奥斯订大学土木工程系、斯坦福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也有些学校在工学院中独立设系(如佛罗里达大学建设管理学院、英国里丁大学建设管理与工程系)。房地产专业通常设在商学院,有时独立设系(如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房地产系、麦迪逊威斯康辛大学商学院房地产与土地经济系),有时与金融、保险等为同一个系(如纽约大学商学院金融系、佛罗里达大学商学院金融保险与房地产系)。
从学科领域覆盖的内容看,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在建筑技术与管理技术方面有所交叉,只是前者强调技术与管理,后者强调金融与投资。因此,英国多数大学及受英国学科设置影响较大的大学,通常将房地产和建设管理设在同一个学院或同一个学系中。例如,但英国里丁大学城市与区域学院(Faculty)分别设立有建设管理与工程学院(shool),由建设管理与工程系与工程系合并)和土地管理与开发系,香港大学在建筑学院设立有房地产与建设系,新加坡人学在设计与环境学院分设建筑管理系和房地产系。
目前中国与房地产专业学科设置的模式,英国模式相似,但随着中国房地产业从开发建设阶段逐渐过渡到资产运营与管理阶段,对开发、建设方面人才的需求会减少,而对投资、金融方面的人才会逐步增加。因此各高校从房地产专业学科设置上,应该关注这种市场环境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
2、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是房地产专业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
房地产专业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广泛涉及经济、管理、法律、金融、环境和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很难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也很难使学生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能力。当前房地产业最紧缺的,是那些在某一领域有较坚实的基础,又在更多的领域有广泛知识和素养的人才。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企业为例,在其所管理的整个开发过程中,需要市场分析、投资分析、规划设计、工程管理、市场营销、物业与资产管理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如果企业的工作人员对各专业领域的内容都是一知半解,则这个团队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所需要的员工肯定是对某一两个专业领域比较精通,对其他相关领域有基本的解,能够形成优势互补的团队共同工作,这样组成的开发队伍,才有竟争力。
为了适应这种需要,高等学校应该面向房地产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生,开设房地产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含MBA)课程。为其提供“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金融”、“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创业学”、“房地产资产管理”、“房地产案例分析”、“城市公共政策”、“房地产法”等比较深入的房地产专业课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虽然没有设立房地产专业,但该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教育,完全可以借助经济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等多个专业平台来完成。当然,由于专业方向所在的学科分散,也为房地产学科建设带来了比较大的难度。
3、妥善处理好与工程管理专业的关系
虽然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内包含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但并不表明工程管理学科就是房地产的上级学科,也不表明我们的工程管理专业房地产方向就等同于国外的房地产专业。从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的培养方案看,与建造技术、土木工程相关的课程占据了50%以上的比例,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的学生得到的实际上也是一个营造师应该获得的专业基础,不是房地产专业所需要的社会、经济、金融、投资和工商管理专业基础。
从国外房地产学科发展经验来看,房地产学科更多地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例如,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房地产系房地产专业,是美国排名第一的房地产专业,其本科生课程计划中的37门课程中,有33门课程与沃顿商学院其他18个专业的要求一致(含9门工商管理基础课程),房地产专业的4门专业课中(“房地产法律、金财与开发”、“房地产金融:投资与分析”为必修,在“城市房地产经济学”、“住房金融与住房政策”、“高级房地产投资与分析”、“国际住房比较”、“房地产开发”、“国际房地产比较”等课程中选修2门),没有涉及任何工程技术类课程。英国里丁大学土地管理与开发系的土地管理、房地产投资与金融专业本科生课程,也是以社会、经济、管理、法律和房地产类课程为主,对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相关课程只是少量涉及。
国内财经、师范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多是由原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转化而来,在遇参照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制订培养方案时,就到了很大的矛盾:遵循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性意见,这些学校不具备开设土木工程技术类课程的条件;不遵循这个指导性意见,又找不到一个有效的专业出口。在未来的工程管理专业评估过程中,这个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例如,天津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将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测量、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列为主干课程,但实际上该校并无土木工程专业,任课教师要从天津理工大学聘请。
4、关于房地产专业执业资格与国际互认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事管理制度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国家对专业人员的管理逐渐从专业技术职称、职各的管理,转向对专业技术资格的管理。这就为社会评价学校、制约学校专业设置的方向和规模成为可能。房地产专业本来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兴专业,如果以改革和向前看的姿态对诗这个专业,让市场对房地产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来制约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充分发挥行业学会、协会在评估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将对房地产专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房地产专业的执业资格,目前有房地产估价师,正在筹备中的资格包括房地产经纪人和物业管理经理。目前美国的CCIM(CetifiedCommercialInvestmentMember)在中国与有关单位合作,颁发“商业房地产投资分析师”资格。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也有一个庞大的中国会员发展计划。当然,CIOB也将在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结果方面,中国NBCMA的评估结果互认。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具备在国际建筑与房地产市场上工作的能力(主要是语言问题),互认的结果很可能是国外的“洋资格”,伴随着中国国内服务市场的开放,逐渐占领国内的市场。但中国的相关专业资格,几乎不可能凭借互认的机会走向世界,而且还有可能失去国内的市场份额(因为中国的客户大多具有“求洋”心态)。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是专业资格互认过程中,能否从“名”到“实”的关键。
篇5
关键词:课程体系;工程管理;专业特色;海洋能开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065-02
前言
我在高校设立工程管理专业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190余所高校设立了工程管理专业[1]。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历史、条件和特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课程体系,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海洋大学于2003年设立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是工程管理学科的新晋力量。如何定位学科方向、探讨学科特色是学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提出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分析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性,探讨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的具体思路和建议措施,可以拓展专业发展方向,为探讨专业特色提供参考。
一、海洋能利用发展现状
随着常规能源日益枯竭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逐渐加剧,以及常规能源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寻求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海洋覆盖地球表面将近71%的面积,拥有大约TW的能量,因此,海洋能资源开发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广义的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盐差能、海上风能、海上太阳能以及海洋生物质能等。其中,就其能量储存形式而言,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海上风能为机械能,温差能、海上太阳能为热能,盐差能为物理化学能,海洋生物质能为化学能[2]。
美国、英国、日本、挪威、澳大利亚等国对海洋能资源开发的研究起步较早,部分能源形式已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相应的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已积累大量经验。我国对海洋能资源开发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但真正兴起是在21世纪初,而且研究大多集中在海洋能发电装置、电能变换技术、电能存储技术等方面,大部分能源形式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未来海洋能的发展方向为实用化、产业化开发。为推进海洋能资源开发的产业化进程,与之密切相关的海洋能开发管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包括前期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选址,实施阶段的控制、评估等方面,直接决定了海洋能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与工程管理专业相近的管理工程专业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大连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工业大学、上海机械学院等11所院校开办了管理工程专业并于次年开始招生[3]。1998年,我国进行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第四次修订[4],将管理工程等专业整合成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管理正式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下设专业。发展至今,全国已有190余所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历史、条件和特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课程体系[5]。其中,大多以管理学和土木工程为主干学科,课程设置偏重于土木工程特别是建筑工程,即专业定位为土木工程管理。部分非建设部所属的高校,则在专业定位上体现了各自的特色。如三峡大学依托学校特色定位为水利工程管理,而一些财经类院校的工程管理,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则偏重于房地产经营管理和基本建设管理等。
中国海洋大学于2003年设立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是工程管理学科的新晋力量。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工程学院,课程设置上偏重工程技术。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规中矩,要想获得专业的快速发展,在全国高校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需要寻求突出特色的新的发展方向。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为特色的综合类大学,学校秉承以特色带动综合的发展思路。工程学院依托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在海洋工程领域具有专业优势。其中,海洋能开发与利用技术发展势头强劲,已设立海洋能开发与利用技术硕士点,相关教师在潮流能发电、波浪能发电领域研究成果丰硕。
结合我国海洋能资源开发发展趋势,依托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发展优势,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是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可以为探讨专业特色提供参考。
三、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海洋能开发管理模块建设探究
1.与课程体系中相关专业课相结合,从专题、案例等着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包括前期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选址,实施阶段的控制、评估等方面,涉及的专业课众多。因此,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海洋能开发管理模块建设首先从专题、案例等方式着手,待教学经验丰富后考虑新增课程。具体的讲,在相关专业课理论知识讲授之后以专题报告、案例分析等方式讲授相应的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知识,避免相同理论知识在不同课程中的重复,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消化,同时丰富了课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国内外研究前沿模块。通过研究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盐差能等海洋能资源开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建立海洋能开发国内外研究前沿模块。重点研究目前国内外聚焦的波浪能、潮流能资源开发现状,主要包括定义、发电装置类型、优缺点、进展阶段、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我校相关老师的研究成果等方面。通过课件、案例、视频等方式讲授,使学生掌握海洋能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内外研究前沿,激发学生对海洋能开发管理的学习热情。
3.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依托现有研究成果,形成海洋能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选址、财务评价、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等内容的教案,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相关课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项目管理、管理学原理、建设工程监理、工程经济中通过专题、案例等方式引入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拓宽专业课程知识面,实现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加实践环节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强的专业,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要重视实践环节的作用。通过实习、大学生训练计划等项目使学生切实参与到海洋能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关领域中,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结论
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是依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特色寻求学科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同时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求学机会。本文探讨了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建立海洋能资源开发管理模块的具体思路和建议,为发展工程管理学科特色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武成,王进,王冬梅.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109-112.
[2]刘臻.岸式振荡水柱波能发电装置的试验机数值模拟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3]李素红,陈立文.工程管理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83-102.
[4]钟昌宝.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89-94.
[5]陈建国,刘德银,李秀明,曾大林.基于核心知识和能力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1):41-45.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cean Energy Development Management Module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HAO Meng1,2,SUN Jin-wei1,SUN Yan1,PAN Feng1,SUN Hai1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1.College of Engineering;2.Key Laboratory of Oce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Shandong Province,Qingdao,Shandong 266100,China)
篇6
关键词:独立院校;实践教学;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0013201
工程管理专业是我校设置较早的本科专业之一,是学校重点发展的四大学科中管理学科中的专业之一,是新兴的管理艺术与工程技术复合性学科,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基础知识,通过工程师的基本训练,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独立学院作为高等院校的生力军,其定位就着眼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又体现在实践能力上,随着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传统的实践教学过于教条化和形式化,在课程设置、基地建设、过程管理及课程考核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
1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存在不足
(1)独立学院刚从母校脱离转设,但仍然沿袭母校传统的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体系,重理论,轻实践,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的特点明显不适宜。实践课程设置也过于分散,存在条块分割,理论和实际脱离,学校与社会脱节等现象。犹如砂石、水和钢筋未经充分搅拌融合形成不了强有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难以支撑起高楼大厦。
(2)实践学时和学分偏少。美国实践学分比重较大,在ACCE评估中最高的占36.17%,最低的也达9.84%,而我国因为理论课程未经优化而导致的重复性大大压缩了实践学时。在这较少的学时内要进行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必然会导致演示类实验偏多,综合设计性实验缺乏,学生的动手能力受限;部分课程缺少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如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就缺少案例模拟实训环节,工程概预算也缺少电算化实训环节。
(3)实训基地匮乏,有的也只是形同虚设,这样导致每年学生的认识实习都存在问题,学生人数太多施工单位难找,就算有学生也只是走马观花,收效甚微,而且安全问题也难以保障。
(4)实践考核制度不够完善。传统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主要看结果,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成果,实习报告及毕业设计论文,教师根据成果来评定成绩,考核制度太单一,不乏有鱼目混珠,雷同成果,不能够反应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 独立学院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我校自从开办工程管理专业以来,一直致力于实践教学改革,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1)实践课程设置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要求上,在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学校,社会,毕业生及在校教师四方调研,了解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目前实践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讨论理论课程的优化,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紧密联系,实践课程的具体设置,从而对现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新的修订,构建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的项目化和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具体做法就是以工程建设项目为主线,按照工程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可分为项目建议书即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工程设计阶段(建筑CAD实训、测量实习、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建设准备阶段(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工程估价课程设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案例模拟实训)建设实施阶段(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最后通过沙盘模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完成实践教学项目化和一体化设计。
(2)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大一开始分方向,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就业方向可以分为造价管理方向和项目管理方向,按照专业模块开设多门方向选修课,就可以对相关理论课程进行优化,加大实践课时来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让学生能真正动起手,同时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做中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设计,分小组开始招标文件的编写,经过指导教师评议评选出最优者当甲方招标,其余小组就是投标人,进行投标文件的编写,通过竞标评标选出获胜的投标方,全过程都是团队合作,学生进行角色演绎,全仿真模拟真实工程案例。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都有显著提升。增加工程概预算的电算化课程设计,与社会接轨。
(3)施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的实习效果甚微,应该每学期都进行分阶段实习。要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每年可以安排部分学生实习实训,其次可以逐步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可以由小及大,先建立小型的施工模拟场地,再逐步完善。这样学生就有了可以实际动手操作的可能性。
(4)美国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理论”中提到“课程不再是确定性的产品,而是一个动态和创造性的过程,学习者应该通过理解和对话寻求意义”,实践课程更是如此,对于实践环节要进行动态考核,进行可视化评价,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过程控制。如毕业实习,指导老师要参与到学生实习全过程,通过电话、QQ、邮件和现场检查随时和学生保持联系,进行全程指导,这样也能了解学生的实习状态,进行阶段考核,最后进行实习答辩,让学生真正带有任务的实习,可以拍施工视频,拍照当做成果,如果学生有自己实践的视频可以适当加分等等。通过动态考核,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实习成效,学生也会更有积极性。
独立院校实际上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只有通过准确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应用型”,对现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大胆的革新、试点,充分利用学校的重点专业土木工程和工商管理的优势,才能搞出自己的特色来。
参考文献
[1]谢忠镖.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比较[J].科技信息,2006,(3):120121.
篇7
>> 适应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及主导产业的选择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研究 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电类培养模块式课程体系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与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 低碳视角下的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增长的影响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 SWOT分析方法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河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黑龙江省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研究 现阶段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不应刻意追求服务业比重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 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 建设“两型社会”的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柳友荣.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3]刘建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
[4]郭宏.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
[5]孙琳.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高职教育发展问题[J].职教论坛,2012.5.
篇8
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云会计等概念或名称的出现适应了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已被普遍接受和认可。在管理学科下,目前设置有会计学(会计信息化)、审计学(审计电算化)等专业。与此同时,在大连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院校明确设有软件工程(会计学方向),该专业方向在质疑声中走过多年,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道路上创新出了一种新的模式。
二、“软件工程+会计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及隐含的问题
“软件工程+会计学”在实际教学中可趋向于两个方向的培养,即具有软件背景的会计学方向和具有会计学背景的软件工程方向,无论学生选择哪个方向,其人才培养都具备一些特点和不足。
(一)专业的新颖性
相比授予管理学位的会计学(会计信息化)专业而言,软件工程(会计学)是在工科背景下探寻出的一种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创新模式,是将软件工程技术赋予会计行业背景,使其具有了专业生命力,符合时代的要求。可以说,软件工程+背景方向培养模式的新颖性决定了该专业在目前环境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如在目前环境下还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主要表现为高考报考时的“无目的填报”和就业、考研时“尴尬专业定位”。目前,软件工程(会计学)主要是授予工学学位,被认为是计算机类专业,因此报考公务员、银行、事业单位时不能填报会计岗位。但是,我们要坚信背景方向的复合培养模式具有时代先进性,适应了当前和未来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将迎来更大的机遇。
(二)学科复合性和交叉性
软件工程(会计学)横跨工科和管理学科,是将计算机技术与会计学知识相结合的交叉性学科,融合了软件工程、计算机程序语言、财务会计、企业管理、法律、经济等多学科知识。早在2009年,财政部就提出了要打造一支熟悉国际规则、掌握企业管理、信息技术和会计业务的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要求,而软件工程(会计学)的复合性完全符合了这个要求。
但目前在实践教学中,软件工程和会计学复合性及交叉性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主要表现为:(1)受学分限制,复合型课程数目和学时数有限,难以深入学习;(2)计算机课程和会计学课程往往是完全独立的体系,日常教学中易呈现“两张皮、无交叉”;(3)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教师队伍薄弱;(4)目前大多数学生只是单纯地学完计算机和会计类课程,没有主动将两者有效进行结合的意识;(5)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高端有效需求还比较弱,大多数只是停留在会计软件的应用操作上。
(三)专业课程的难度性
1.课程设置的难度性。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计算机类课程、会计类课程和交叉类课程,其设置难度系数较高,主要表现为:(1)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的学分相对于其他专业较多,具体表现为课程多且很多都是高学分的课程;(2)目前在高校没有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3)课程设置偏重于计算机类还是会计类没有准确的定位,各分一半显然效果不佳,但过分偏重一方,另一方则会较弱,以致无专业深度;(4)软件工程专业偏重于实践应用环节,往往大四一年是在外实习,从而使在校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课程设置难度大大提升,很多课程更处于很难取舍的状态。
2.课程学习的难度性。从学生的角度看,学好跨学科专业难度较大,特别是这种横跨工学和管理学两个大学科门类的专业,这是因为:(1)学习该专业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为文科生,学习离散数学、C语言、Java语言等相关计算机课程难度较大,有的无兴趣,勉强通过考试而已;(2)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课程较多,很多是高学分,这也无疑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在一个学期内要吸收和消化平均十几门课程知识,难度较大。
3.学习思维的跨度性。计算机相关课程知识多属于显性知识,且结构化特征显著,而会计管理类知识多属于隐性知识,很多是需要经验的体会,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势必会造成初学者无法适度地转化学科意识,从而增加学习的难度。
(四)课程学习的基础性
大学四年的课程中涉及计算机类和会计类的核心课程,课程量大,学分高,难度较大,但是并不是“难不可攀”。因为开设的是专业核心课和基础课,对基础知识的考核要求较高,考核难度性较大和专业深度较高的学科知识占较少比例,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完全可以顺利通过考核和很好地掌握基础性知识。而且,未来的工作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正是建立在这些基础课程之上,更深度的知识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和摸索。
(五)课程学习易出现“尴尬现象”
软件工程(会计学)目标是培养出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最佳效果是培养出“强计算机、强会计”的人才,但没有学科思维跨度和因兴趣偏向,易造成“强会计、弱计算机”和“强计算机、弱会计”,最差效果是“弱会计、弱计算机”。因此,在学习中切忌只关注某一个方面,或眼高手低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在课余时间自我充电,注重专业的深度,防止这种“尴尬现象”的产生。
(六)就业前景乐观
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面向现在和未来的国际软件市场、财会管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管理、高级会计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在IT行业从事软件系统分析、开发和维护等软件项目管理工作,也可在证券公司、银行、保险等公司和企事业单位会计专业领域从事软件开发、运用及会计、财务管理等工作。
(七)专业继续深造可扩展性强
软件工程(会计学)作为复合型专业,其毕业生在进行继续深造时可选择的专业面较大,包括:(1)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会计学和企业管理二级学科,其中最适合的研究方向为会计学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2)管理学科与工程学科下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3)会计专业硕士(MPACC);(4)软件工程专业下的企业信息化方向(学术和专硕皆可);(5)其他相关专业,如金融学等。
(八)应用性强
软件工程(会计学)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通过交叉性课程进行理论上的 融合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地培养出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在软件的开发和设计实践中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三、优化“软件工程+会计学”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一)提升专业认知
随着当前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软件工程与行业背景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政府、高校、企业等社会各界都应逐步达成共识:无论是从哪个学科复合而来的会计信息化毕业生,都应该可以和传统学科专业一样,在毕业时享受同等待遇的同时可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作为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应充分认识到专业的特殊性和复合性,应“韬光养晦、居安思危”,坚信一个理念,即复合型专业的明天是光明美好的,而走往美好明天的道路是曲折的,不断推进该学科领域的发展和深入。
(二)校企合作创建应用型特色班
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将有大部分学生从事会计软件相关工作,因此学校有必要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将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商务软件企业引进学校,走向课堂,实现“校内培训、校外实习、推荐就业”全方位的互利合作模式。还可以仿照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大型软件工程共建会计信息化特色班,在每个学期1-2门课程由软件公司的工程师进行授课,真正实现教学与实践接轨,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会计信息化工程师。
(三)推进双学位式培养模式
鉴于本科四年制的限制,学校可采用双学位的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对于那些有精力和能力的学生而言,可以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二学位,着重开设非会计核心类的其他相关课程,本着不重复设置课程的原则,在学生修得一定学时,获得相应学分的前提下授予管理学第二学位。毕业工作时,工学和管理学双学位证书势必会缓解软件工程(会计学)类似专业的尴尬局面。
(四)适时转换学科的思维模式
作为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专业课学习中,应学会在计算机学科和管理学科中进行思维的灵活转变,对计算机学科中的结构化知识加强记忆并总结出规律,对管理学科中的非结构化知识应加强理解并与实践案例相结合。
(五)注重交叉性课程的学习
在学习计算机课程和会计学课程时,应防止“两张皮”和单一地偏向某一个方面的学习,应注重交叉性课程的学习,将计算机的思想与会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相融合。而且,在进行交叉性课程学习时,应淡化知识的简单叠加,强化知识的整合和交叉,应突出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管理知识的特色,应重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并通过案例分析等实践环节强化知识的整合。
(六)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
虽然软件工程(会计学)的课程较多且难度较大,但是学科基础知识足以撑起学科的框架和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应“眼高手低”,更不应该“妄自菲薄”,认为自己什么都没有学到而失去专业的学习兴趣。
篇9
关键词:建筑行业;工程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作为一个有多年发展基础的新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上逐渐走出自己的特色。但在国内院校进行该专业的进一步建设时却发现其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组织、实践环节控制、师资培养等多个方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其中,如何与社会需求接轨、做好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成为影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问题。
一、工程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作用和类型
(一)工程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作用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目的是通过学校、企业两者各部门间的合作,实现技术研发、人才培养、资源共享、信息沟通等多个方面的功能。这种模式是在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研发和人才培养效率需求加大、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提高的背景下实现的,是一种“双赢”模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定位更为精确、培养效率和质量逐步提高、企业研发和人才培养成本下降等。工程管理专业的应用性较强,实验实践需求量和质量要求较高,借助校企合作的功能和优势将能大幅度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工程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类型
一般来说,校企合作的类型较多。从学校参与方角度可以分为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企业、个人与企业、实验室等机构与企业等;从合作内容角度可以分为科研型合作、人才培养型合作、资源信息共享型合作等;从参与者角度可以分为教师与企业、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个人等。
依托工程管理专业开展的校企合作,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为师生提供工程项目管理的实习、实践场所;二是为建筑业企业定向培训人才或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三是进行科研合作,充分利用建筑业企业的实践场所、资金,以及学校的人才储备、科研软硬件资源等,实现多方间的优势资源共享和成本控制。结合这三个主要目的,可以将工程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类型划分为以下四种。
1.服务学校型
工程管理专业在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很多基础条件和实践环境的支撑,建筑业企业作为实践环境的主角可以为学校提供一定的服务场所和服务内容。针对工程管理专业来说,主要是提供学生实习实践场所、教师实践场所、资源及信息支持等。
2.服务企业型
学校服务企业就是利用学校本身的知识、技术、人才、资源、信息和环境等为建筑业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在建筑业企业的各类需求中,最关键的是技术服务和人才服务,技术服务是对建筑业企业提供先进、稳定、适用的技术支撑;人才服务包含对建筑业企业自身人员的知识能力培训,以及建筑业企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
3.科研合作型
科研合作是以前两种类型为基础,依循既定目标,分工协作,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来开展科研合作。该类型与前两种类型的区别在于合作的目标并不仅限于服务对方,而是包含了理论创新、技术升级、工艺改造等。
4.成本分担型
建筑业企业的发展是以自身资本和市场资本为源动力的,组织、管理、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提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学校在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中不仅积累了理论和实践功底深厚的人才资源,还利用专项拨款、科研投入等多种非自身盈利渠道建设有先进的实验平台和资源信息数据库。建筑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成本投入,巨大的人才与环境,学校的发展也需要企业提供资金和实践环境支持,双方以成本分担为核心的合作将大大减少发展成本,降低发展风险。
在上述主要四种类型下,工程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共建科研实验室、科研平台、实习实践基地、专业技能培训班、人才技能定向培养等。
二、工程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工程管理专业作为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的复合性学科,在开设之初就确立了其工程项目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定位。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受建筑市场发展及就业形势影响,在专业定位、培养过程、培养效果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其中,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专业间的冲突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是立足土木工程技术,兼具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基本知识,掌握工程项目管理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各高校开设该专业前基本都开设有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等类似的技术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的师资也基本来自这些技术型专业。同时,工程管理专业与技术型专业在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上也有很大交叉。因此,工程管理专业的正式培养过程中经常出现与技术型专业在课程体系、实习实践环节、就业方向上的雷同,使得该专业在当前的建筑市场上认可度较低。体现在校企合作上,就表现为企业更乐于接受技术型专业的合作;工程管理专业难以介入技术型专业先期的校企合作项目;工程管理专业的管理、经济、法务能力仍在校企合作中处于次要位置;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内容和模式陈旧,未跟上当前建筑企业的最新需求(如BIM建造、信息化管理、成本风险的技术型分析等),导致校企合作空间受限等。
(二)合作上的障碍
在具体合作上,学校的合作意图首先是满足学生实习实践的需求,然后才是师资培养和科研合作。企业的合作意图首先是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获取高素质人才,对于科学研究、技术改造、工艺升级等方面的需求并不迫切。因此,双方在合作目标上的分歧就导致合作实施上的一系列障碍,其中比较突出的几项如下。
1.合作观念不统一
双方的合作意图较为单一,合作的达成经常是基于个人或组织在原有合作基础上的延续,缺乏为对方解决发展问题的思考和行动,使得合作经常处于有协议无行动或不能持续开展的状态。
2.经费缺乏保障
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时受到政策、空间、资金、技术、人才的影响,不能系统地设计并实施校企合作;企业在没有短期明显效益的情况下也不会对合作项目持续投入资金。
3.实践环节实施难
在服务学校上主要体现在企业受安全等因素影响,不能提供符合要求的实习实践场所;在服务企业上主要体现在学校缺乏足够的人才储备和软硬件资源来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在科研合作上主要体现为人员变动和持续资金投入缺失而导致的项目停顿等。
(三)环节上的失控
在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不仅要合理地设置合作内容和计划,还要注意加强环节上的控制。在实际合作实施过程中,环节失控已经成为影响合作效果的重要问题。例如,在实习实践环节,仅重视实习实践场所的提供,忽略了实习实践过程的设计和指导;在企业人才培训环节,仅提供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对企业实际运行问题的掌握、分析和总结;在科研合作环节,仅解决合作之初的既定目标,缺乏对建筑市场发展过程中新要求、新技术的关注和研究。类似这样在合作环节上的失控已经成为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工程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相关建议
工程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不仅要紧跟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步伐来确立合作的形式,还要合理设计合作的内容和具体安排,将过程控制和合作效果作为校企合作实施的关键。
(一)工程建设领域发展的时代特征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居民生活需求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同时,当前科技更新换代加速、信息数据急剧膨胀、竞争日益加剧,这都使得工程建设领域在市场、技术、管理和人员等多个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和要求。从市场上来说,企业发展呈现多元化,整个行业的管理和技术标准在逐步提高,但项目利润率却仍旧保持低位运行。从技术上来看,以工业化建筑、绿色建筑、智能建筑、BIM建造、全过程控制、信息化管理等为代表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从管理上来看,精细化、标准化、流程化的管理模式正逐渐推行。从人员上来看,工程建设领域各岗位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综合处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时代特征也决定了工程管理专业要不断更新观念,加强师资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二)针对学校方的建议
从院校层面来看,要大力支持工程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开展,从硬件设施、组织配合、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加以扶持。从专业层面来看,要认真做好调研,一要了解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趋势,二要了解企业发展的管理和技术需求,三要了解专业培养的质量。在做好调研的基础上,要积极与企业沟通具体的合作内容和形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师生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进行精确的培养定位和系统的培养体系设计、组织、实施。
(三)针对企业方的建议
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目的要从简单的人才培养、资质支持等方面走出来,充分利用学校在实验室、高素质人才、既有软硬件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挖掘自身的发展需求,将双方的合作关系进行深化设计。这就要求企业在合作观念上发生转变,将服务学校与自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有序开放实践环境,投入必要的科研和人才培养资金,扩展合作内容。
当前以实习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技术服务平台为代表的校企合作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教育及建设行业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类似校企合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发展,从政策和资金上加以扶持;学校与企业也要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了解对方的能力和需求,建立高效的校企合作模式。
四、结语
校企合作在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建立稳定实习实践环境、提高师生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优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保障。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还存在观念和内容上的不足,影响了实施的效果。随着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必然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彬.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5).
[2]强跃,李莉,莫丽华.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12).
[3]王佳惠,赵金辉.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03).
篇10
关键词 工程管理 实践教学 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42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LEI Xiaoli, LI Shumin, YANG Lichun
(Chongqing Nanfang Transators College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25)
Abstract Project management is a very strong practical profession, therefor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student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ultur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and build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made a number of suggestions and views.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1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1 从专业定位角度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置的一个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经济管理、土木工程技术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管理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由于工程管理专业横跨管理学与土木工程两个专业,是一个复合型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同时还要有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和实践,能够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工作。对于工程管理这种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复合型专业,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尤为突出。
1.2 从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方向角度分析
通常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咨询事务所、建设单位、建筑施工单位、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企业工作,无论学生工作选择的是哪一个方向,从事的工作都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或其中的某一个过程进行管理,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从近几年学生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仅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更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据调查,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较弱,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知识只停留在书本层面。而如今市场竞争环境愈加激烈,企业没有更多的时间和财务成本去培养人才,加上人力资源流动频繁,最终导致企业只愿更多地招聘有工作经验、能直接创造价值的人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给高校在学生培养上提出了挑战,学校要不断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
2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从以上分析来看,加强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不仅是专业培养目标的体现,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而构建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利用工程技术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或某个环节进行管理,这种能力是基于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这四个知识平台构建的。
2.1 专业实习
实习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本途径和手段。通过现场的实习,学生亲自参与到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实习教学应该是根据理论教学的进程分层次地进行,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再到毕业实习。
(1)认知实习。认知实习是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或刚开始专业课学习时进行的。认知实习可以通过到相关企业或施工现场参观实习和观看相关视频的方式进行。通过认知实习,可以使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管理的技术、方法有初步的认识。通过在施工现场参观实习,使学生对房屋建筑的构造、功能及其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对一般房屋建筑整个施工过程和施工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增加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认知实习,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再盲目,而是更加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是在学习完若干专业基础课程,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或合作关系企业进行实习。生产实习主要工程施工实习、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工艺实习、工程测量实习。工程测量一般是在理论教学完成后用一到两周的时间来进行,学生根据实习内容和实习步骤来进行工程测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其他方面的生产实习应该在大三开学用一个月的时间来进行。生产实习要制定详细的实习的内容和步骤,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每一个实习内容结束,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同时,可以请企业的工作人员为学生对每一个实习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实习的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实习结束后,学生提交一份总的实习报告。通过生产实习,可以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去,不但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使学生对典型工程的结构构造、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以及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等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3)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在学习完大部分专业课程基础上的实习,一般是在第八学期的前四周进行。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使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得到综合运用,通过参与工程实务操作,掌握工程项目管理业务及流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也是学生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过渡。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要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原始材料和数据,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打好基础,做好充分准备。毕业实习一般是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鼓励学生到签约单位实习,根据毕业实习的任务书和指导书来进行实习,最终交实习报告。
2.2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环节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课程设计贯穿整个在校学习过程,针对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设置课程设计环节,一般是在课程教学过程的最后几周进行。课程设计题目和所需资料应该来自实际工程项目,并且设置完善的课程设计指导书,配备详细的工程设计资料。比如,建筑工程识图与制图、房屋建筑学、工程结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与编制、房地产估价、 房地产营销策划、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与索赔、Photoshop和建筑画等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学生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根据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3 实验环节
从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习环节来看,学生主要是在建筑工地实习,实习的内容主要是对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的熟悉,也就是说对施工过程和施工技术的熟悉,而很少接触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比如,对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的融资、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程招投标过程、工程合同管理和索赔等方面的实践是非常少的,不能体现出对学生管理技能的培养,从而也偏离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实习的时间和条件都很有限,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不可能全部熟悉和掌握。因此,学院必须加强实验室的建设,设计各个实验项目,给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直观的工程技术与管理的模拟或实物情景,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快速而全面地掌握工程管理实务的各个方面。当然,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实验教学获得的认知,还需要通过实习环节加以验证。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技术类实验室和管理类实验室。技术类实验室主要是建筑材料实验室、工程力学实验室和工程结构实验室、制图实验室;管理类实验室主要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和沙盘实验、工程招投标模拟系统实验、工程造价软件实验、合同管理和索赔实验、工程项目融资实验等。
2.4 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没有固定的方式和时间安排,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身能力和未来规划等选择的课外实践活动。学院可以聘请有关专家来学校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对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行业发展有更多的了解;学院可以经常举办一些竞赛活动,比如建筑建模比赛、室内外装饰设计比赛、房地产营销策划比赛、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比赛等;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到企业兼职和参加一些社会服务活动;在大三、大四时,学生可以参加五大员的培训并参加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从业资格。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意识,对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实践是更为重要的实践环节。
2.5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完成所有专业课程理论学习和其他实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提升的重要方式。关于毕业论文写作,每个学生都配备有论文指导教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选题、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论文的选题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的就业方向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具有写作价值的题目,通过查找资料和工程调研,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的写作。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对多门专业课程综合运用的能力的环节,针对不同方向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设计内容。比如,对于国际工程管理方向主要是进行工程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和工程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对于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方向主要是进行房地产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和房地产项目营销策划方案的编制;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方向进行室内外装饰设计方案和建筑装饰工程预算文件的编制;对于工程造价的方向主要是进行工程招投标和工程量清单报价文件编制。
3 结语
工程管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专业,因此,实践教学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在一些民办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很薄弱。笔者认为,学校除了要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之外,重要的是应该有一个清晰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郭静,陈远祥.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
[2] 吴丽,吴飞.工程管理综合实验研究及实验室设计与建设[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 上一篇: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 下一篇:管理学范畴能力的含义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