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力的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原理力的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原理力的分析

篇1

关键词:机械设计;节能原理;实际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073

1 机械设计概述

所谓的机械设计就是对所有部件和整体的配合进行设计的过程,整个过程都要遵循机械应用的原则,大到整个机械设备的配合及运行,小到每个工作零件的选材、大小及等,都要你按照其运行的基本原理进行构思设计。对不同用途的机械,要利用不同的原理进行相应功能的设计。

2 现代的机械生产模式

(1)能适应市场批量生产的要求。现在的市场对机械产品的需求量很大,相应的生产周期也在不断减小。这对传统生产模式是一种挑战,因此,机械生产的方式以及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生产企业都使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再加上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为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益处。(2)引进全新的技术,完善现在的生产模式。目前,单一的生产技术已跟不上市场的脚步,必须要将多个领域的技术综合起来,以很好地适应社会。在机械制造行业,传统模式以人工操作的方式为主,这样不仅生产速度慢,而且容易出现差错,导致产品质量较差,此外,对能源的浪费也很严重。

当下的生产模式中,加工车间的安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工人一旦操作失误,不仅会危及人身安全,而且会影响产品质量,导致整个生产过程面临误工,耽误整体产品的生产效率。

3 机械设计的节能基本原理

所谓机械设计节能的基本原理就是对设备的动能输出以及势能和其消耗的无用功进行整理,并进行函数分析,总结出该如何进行设备的节能设计。

(1)动能方面的节能分析。在传统设计中,工程师一般都考虑动能变化对输出功率的影响,调节改善设备的波动、使用周期及加工精度,很少改善其给系统带来的影响。因此,笔者主要在这一点上进行研究改善。传统机械设备的动能并没有完全开发出来,这主要是因为在加工过程中,动能没有及时进行回收并转化。本着节能原则,调节系统的动能变化范围,尽可能地缩小范围。

(2)在输出力方面的节能分析。不同工作要求的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的输出力是不同的,即使是相同的机械设备在不同过程要求下输出的力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在节能方面进行改善。

导致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输出力偏高的因素主要是在很短时间内,力的变化波动比较大,在函数中表现为周期函数。只要把输出力的波动变化范围缩小,变化越小,节能的效果也就越好。

(3)降低无用功,节省能源。无论何种机械设备,都不可避免地会有摩擦以及其他阻力,这些阻力都或多或少地产生无用功。这些都和设备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的零件精度以及方式有很大关系。这些无用功都对设备的使用效率产生极大阻碍。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节能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小无用功,提升设备的使用率。

(4)节能原理的分析总结。节能的方法主要就是在动能、输出力以及减小无用功等方面对设备进行改进。简单地说,就是工程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把系统的一些参数变化维持在一个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就可以极大地节省能源。但这点实现起来极为不易,是所有工程师长期奋战的目标。

4 机械设计节能原理的实际应用

由于机械设计节能的基本原理主要涉及质点以及动能定理,因此,由质点组成的对象都可以利用,其适用范围宽泛。

4.1 该节能原理在升降机械力的应用

升降机械在实际工作中消耗的功率较大,产生的无用功也较大,因此,要在节能方面进行改善。改进前,要先研究消耗的原因,大部分功率的消耗都发生在设备提升以及下放物体的过程中。一般来说,在设计升降机械前,一定要标准化,结合电梯的设计原理,加入机械设计的节能原理。在升降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升降机械与其他机械相比,消耗功率的主要特征是货物和人的重量(有势力)在提升或下降的匀速运动过程中均要消耗功率。工程实践证明,以相同的速度提升质量相等的重物,按照电梯标准计算设计的曳引驱动机构所消耗的功率比传统卷扬驱动机构要小得多。若按“系统势能为常量或在最小范围内变化”设计升降机械或电梯,可得平衡升降机和平衡电梯设计方案。在平衡升降机中,若用Q(t)表示提升物体的质量,用P表示自重不变的配重,用r1表示升降货物卷筒的半径,r2表示升降配重卷筒的半径,若要平衡升降机的系统势能为常量,则必须满足式Q(t)r1=Pr2(公式1),虽然Q(t)为变量,但可采用自动变速机构改变传动比,可实现系统势能为常量。在平衡电梯中,若用Q(t)表示轿厢和水箱自重以及随人数变化载质量,P(t)表示配重和水箱自重(变量),曳引轮与导向轮半径相等用r表示。平衡电梯在工作时,当进入轿厢人的质量为q1,轿厢下水箱里将有p1重的水进入配重下水箱。电梯空载时,Q(t)=QP(t)=P,电梯工作时Q(t)=Q+q1-p1,P(t)=P+p1,将其代入式(公式1),则可求得轿厢下水箱里水进入配重下水箱的质量。

可以看出由轿厢水箱进入配重水箱水的质量只是人质量的1/2。现对卷扬驱动机构、曳引驱动机构和平衡升降机或平衡电梯所需要的电机功率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平衡升降机或平衡电梯显然要比曳引驱动机构要小。同时还可以发现,卷扬驱动机构系统势能在最大范围内变化,曳引驱动机构系统势能在较小范围内变化,平衡升降机或平衡电梯的系统势能为常量或在最小范围变化。由此可知,当系统势能为常量时,该机构节能效果最为明显。

4.2 在加工型设备中的应用

加工型机械设备在实际生活中较为常见,其在加工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也最大,因此,该类设备的节能尤其重要。以牛头刨床为例,该设备主要由一个质量很大的主轴来操作其稳定运行,要想实现节能,就要降低输入的功率,结合机械原理,再增添一个该装置,设备的功率变为原先的2倍,以提升功率,节省能源。

4.3 该节能原理在大压路机上的应用

大型压路机的轮子表面并没有严格按照周期函数来表现,其变化范围较大。这在无形中阻碍了节能设计。因此,要想真正实现节能,就要把冲击轮的势能在重心处于最低处时的变化缩小在一个最小区间,区间越小,节能效果越好。

篇2

【关键词】产后出血;出血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10-01

产后出血是分娩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现将135例产后出血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3802例,共有135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年龄21~36岁,平均28岁,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3.55%。此135例均为足月分娩,初产妇占42%,经产妇占58%。

2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

2.1 宫缩乏力 是产后出血最常见原因占本组产后出血的72.59%,常见的诱因有产前精神过度紧张、产程延长、疲劳、使用镇静剂或解痉剂过多、巨大胎儿、双胎多胎产妇、妊辰高血压等。

2.2胎盘因素 胎盘剥离不全、胎盘顿、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和胎膜残留引起产后出血。研究[2,3]发现,第三产程时间对产后失血量有显著影响,当第三产程大于等于10分钟产后失血量明显增加,大于等于20分钟增加更明显。建议第三产程控制在5分钟左右这对减少产后出血是极其有效的。

2.3 软铲倒损伤 会阴、阴道、宫颈裂伤及子宫破裂都可以引起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有宫缩过强、过频、胎儿过大、先露异常、阴道手术操作不当、软产道异常等。

2.4 凝血功能障碍 少见,本资料中1例阴道分娩活男婴后发生羊水栓塞、DIC,出血3200毫升,行全子宫切除。

3 产后出血的护理

3.1 预见性护理 产前详细了解病史,对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双胎、或多胎、重度子痫前期、巨大儿、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ICP、GDM、贫血等加强监护,临产后做好输液输血和抢救准备。

3.2 常规护理 及时发现与正确处理产后出血,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迅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皮肤颜色及表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并密切观察吸氧效果;双手配合均匀,有节奏地按摩子宫,使子宫收缩及血窦闭合;协助医师抢救,查找原因,及时止血,做好各种检查和抽血交叉配合的相关准备;给予保暖,平卧,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有利于下肢静脉血回;及时做好相关记录。

3.3 心理护理 由于出血量多,产妇及家属常出现精神紧张及恐惧,应对其进行安慰,并对采取的措施、效果给予解给予产妇关爱及关心使其与医务人员主动配合。

3.4 预防感染 保持病室清洁,室内每日早晚通风30分钟注意床单为清洁干燥,使用消毒卫生垫,勤更换,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0.5%碘伏擦洗会阴2次,防止逆行感染,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4 讨 论

4.1 正确判断出血原因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国内报道发生率为1%~2%[4]。因此需迅速查找原因,本组患者子宫收缩乏力有98例,占72.59%;软产道损伤及血肿共3例,占2.22%;胎盘因素31例,占22,97%;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30.75%,因此,子宫收缩乏力占首位,出血特点为子宫软,轮廓不清,出血为间歇性,用宫缩剂有效,同时需排除软产道损伤及胎盘因素引起的出血,前者出血多为持续性的,使用宫缩剂无效,后者可看其是否有娩出完整而排除此类出血,另可根据各项化验检查考虑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碍。此外应注意有无腹腔内出血征象,排除子宫破裂。

4.2 及时抢救治疗 本组病例伴失血休克65例,占50.4%。发生失血性休克提示产后失血至少800ml以上,不可低估出血量[5]。抢救产后出血主要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两个方面,迅速止血是抢救的关键。对于宫缩乏力性出血,除按摩予宫及使用宫缩剂、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甲(又称:卡孕拴)、l 5-甲基前列腺素F2a(商品名:欣母沛)以外,必要时行宫腔纱布填塞、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髂内动脉栓塞术等,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子宫切除。对软产道损伤性出血,应迅速缝合止血。如疑为子宫破裂,则应在输血补液的同时急行剖腹探查。对胎盘、胎膜残留组织,同时使用宫缩剂,促进子宫收缩。如遇胎盘植入,原则上行子宫切除。对凝血障碍引起的产后出血则应去除病因,给予抗凝、抗纤溶治疗,及时补充凝血因子,防治器官衰竭。对止血无效者,及时切除子宫

4.3 重在预防

4.3.1 做好产前的心理沟通及产前检查 让孕妇及家属参加孕妇学校,给予多次心理辅导,消除对分娩的恐惧,树立信心,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及时治疗高危妊娠,必要时终止妊娠

4.3.2 分娩期 加强产程的科学管理实行“自然陪伴分娩法’’陪伴分娩,进行分娩镇痛使产妇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对待分娩过程提高助产技术,正确处理第二三产程,在第二产程中,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观察宫缩及先露下降情况,常规开放液路通道,避免第二产程延长,胎儿娩出后立即肌注缩宫素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的可能。胎儿娩出后,再无胎盘剥离征象时切忌盲目搓挤子宫,等有剥离征象时在牵拉胎盘娩出仔细检查是否完整,如有胎盘残留,及时宫腔探查,检查阴道、宫颈有无裂伤,如有裂伤及时缝合。

4.3.3 产后期 胎盘娩出后,产妇继续留在产房观察2h,因产后出血的80%发生在产后2h内,有学者将这2h称为第四产程而引起重视。此时应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阴道流血及会阴切口情况,重视产妇的主诉,做好早接触、早吸吮,对高危产妇注意保留静脉通道,并给予保暖。

参考文献:

[1] 高云荷.产后原因及高危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5:258-259.

[2] 凌萝达,顾美礼.头位难产[M].第一版.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1992.129-138.

[3] 赵少飞,孙晓峰.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防治措施的分析[J].实用妇科杂志,2003,19(5):278.

篇3

【关键词】 产后出血;原因;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l。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4 h 内,表现多样,危害严重,是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预防和护理产后出血尤其重要。为了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提高技术,预防产后出血,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对60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在本院分娩的产妇或由其他医院转来的产妇;年龄22~40岁,平均26.8岁;初产妇占36例,经产妇24例;阴道分娩24例,剖宫产36例;出血量测量以容积法为主,辅以面积法,面积法以敷料血染面积10 cm×10 cm为10 ml计算;出血量500~1800 ml,平均出血量750 ml;发生在分娩后2 h内为41例,发生在分娩后2 h后为19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宫缩乏力17例,巨胎和双胎16例,胎盘粘连10例,前置胎盘8例,妊高症5例,疤痕子宫3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

1.2 护理方法

1.2.1 产前护理 加强卫生宣教,做好计划生育工作,避免和减少人工流产次数。定期接受产前系统检查,在孕期检查中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早发现某些急慢性病,积极治疗。合理休息与饮食,防止产程延长、产妇衰竭而致宫缩乏力。控制婴儿体重;适当补钙。术前要对孕产妇的出血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做好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如交叉备血,静脉通道准备,维生素K补充等。

1.2.2 抢救护理 产后大出血来势凶猛,护理人员应保持镇定,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医嘱,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给予止血和宫缩药,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同时按摩子宫或术后给予沙袋、腹带包扎腹部,以加强宫缩[2]。

1.2.3 密切观察病情 随时注意出血量和血液是否凝固,严密观察产妇脉搏、血压、呼吸、宫底高度、子宫复旧、尿量、宫缩情况和阴道出血量,特别是在产后2 h 内,观察会阴切口、有无坠胀感,检查宫底时,每次应按摩子宫,将宫腔内积血挤出,以促进宫缩。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产后精确测量出血量,并专人详细做好重危护理记录。待产妇情况稳定后,方可送回病房。若产妇表情淡漠、皮肤苍白湿冷、心率110~120次/min、收缩压80~90 mm Hg、尿量< 30 ml/h,说明休克已进入代偿期,应备好抢救药品,配合医生抢救。

1.2.4 饮食护理 产妇在分娩时因疼痛等原因,进食较少。护理人员应设法鼓励产妇进食,增加产妇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使产妇保持充沛的精力,避免因乏力延长产程,导致产后出血,从而也增强了机体的抵抗力。

1.2.5 心理护理 绝大多数产妇对出血存在恐慌心理,应在做好抢救及护理工作的同时,以良好的沟通技巧,耐心宽慰患者,避免精神紧张,对产妇细心、热情,解除其紧张心理,使其保持镇静,积极配合医生、护士进行诊治。尚需对产妇家属说明产妇的出血情况,当出血制止、休克纠正后,要及时告诉家属,并宽慰产妇,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使他们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及工作的顺利进行,让产妇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1.2.6 出院指导 指导产妇产褥期卫生保健及计划生育工作,合理饮食、修养,使其早日康复。

2 结果

本组产后出血患者除1例死亡外,均抢救成功,死亡率为1.7%。其中发生失血性休克4例,发生贫血12例。总输血例数20例,输血量200~1500 ml。

3 讨论

产后出血发生快、病情重,是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为产后出血的四大因素。且有流产史、分娩次数越多者,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越高,出血量越大[3]。对产后出血患者需争分夺秒抢救。其处理原则为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预防感染。而防治的关键是宫缩剂的及时使用,尤其是在产后2 h 之内的早期使用。同时医护人员必须有高度的应变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做好围产期保健和产前护理评估,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正确处理。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责任心,做好产时、产后预防工作,才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针对出血原因及时处理,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产科医疗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4.

篇4

关键词:机械加工成形原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G6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113-01

不同零件的内外轮廓都是由圆锥面、圆柱面、平面和若干成形面等一些简单的表面组成的,其尺寸和几何外形各不相同,另外,对于不同类别的金属来说,从零件表面成形的原理分析,有很多共同点,但其切削机床的结构和运动形式却有很大的区别。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完成就是使不同的机床来对不同表面的加工进行完成,最终得到要求的零件。

1机床上零件表面成形的原理

1.1 复合表面成形的原理

实现导线的运动是复合运动,并不是简单的圆周运动或直线运动,是指由2个或2个以上的简单运动复合而成的运动。复合表面是不可逆的表面,其导线各不相同,所以母线沿着导线的运动规律也比较复杂。下面开始分析斜齿轮齿廓面、螺纹面和圆锥面等组成零件的常见复合表面。

1.1.1 斜齿圆柱齿轮的齿廓面

从表面成形的原理来看,我们可以认为,齿向螺旋线为导线A,齿槽和轮齿切向呈垂直的平面之间的相贯线为母线B,因为斜齿圆柱齿轮轮齿的端面是标准的渐开线齿形,所以轮齿的切向和母线B所在的平面始终呈垂直状态,同时母线B所在的平面沿螺旋导线A上升且与齿轮轴线保持相同距离,该斜齿圆柱齿轮的齿廓面就是母线B扫过的表面。

1.1.2 螺纹面

和螺纹导程相同的螺旋线就是导线A,螺纹牙型面和过螺纹轴线的平面之间的相贯线就是螺纹面的母线B。母线B的方位保持不变,同时螺纹轴线和母线B始终处于同一平面内,螺纹面就是指当母线B沿着螺旋线导线A做螺旋运动时,母线B所扫过的表面。螺纹的导程(螺距)受螺旋导线的导程决定,螺纹直径受轴线与V形线之间的距离决定,螺纹的牙型决定了V形线的形状。

1.1.3 圆锥面

圆锥表面的其中一条素线是圆锥面的母线,固定某一点A在该线上,而另外一个确定点B围绕一个圆移动,则圆锥面就是该素线扫过的表面。圆台的侧面可以当作是圆锥面的一部分,圆锥的尺寸和外形要靠导线圆的直径和AB两点之间的长度共同来确定。

1.2 简单表面成形的原理

简单表面的加工方法(即成形方法)通常是多种的,因为一般而言,简单表面都是可逆表面,其母线和导线之间可以交换,线性简单。简单表面的导线简单的形成线、圆或直线,母线沿着导线做平行移动。

1.3 形成表面发生线的方法

零件表面形成的导线和母线均是发生线,形成发生线的方法共有四种,即展成法(或称范成法)、相切法、成形法和轨迹法。

(1)展成法的特征:展成法是形成渐开线的方法,是由“展成运动”利用齿轮啮合的原理所形成的。展成法是一个复合运动,需要由工件和刀具来共同完成,也就是说,需要工件和刀具按一定规律严格的做相对运动才能形成发生线(渐开线),范成运动需要两个成形运动。

零件某一表面的两条发生线形成的方法可以不一样,也可以一样。要根据所采用的具体加工方法来对某一表面的成形运动和成形原理进行具体分析,并不是由表面本身来确定。例如,对圆柱面利用尖头车刀进行加工时,对成形圆弧沟槽利用成形圆弧车刀进行车削时,是由轨迹法形成作为导线的圆,由成形法形成和刀具圆弧刃吻合的弧线(即母线),作为导线的直线和作为母线的圆都是由轨迹法形成的。以上的这些方法不是形成表面的方法,仅仅是实现一条发生线的方法。从成形原理来看,各种表面的母线沿导线运动的规律各不相同,有的很复杂,如斜齿轮齿廓面、螺纹面和圆锥面,有的很简单,如圆柱面和平面等。有些表面的导线和母线之间不能交换,否则无法形成表面或形成希望得到的表面,此类表面称为不可逆表面;有些表面的导线和母线之间能够交换,此类表面称为可逆表面;由于传统形成发生线的理论不够完善,所以本文把各种表面分为复杂表面和简单表面,并分别归纳和定义了两类表面的发生线成形原理。

(2)相切法的特征:相切法需要两个成形运动,一个是沿着将要形成的发生线刀具轴线进行等距离的运动,一个是旋转刀具的运动。刀具是多齿刀具,为柱状或盘状,轮流用每个刀齿进行切削,形成一系列刀刃的轨迹线,包络线就是和该轨迹线共同相切的线,即将要形成的发生线。

(3)成形法的特征:无需工件和刀具之间发生相对的成形运动就可以实现发生线,因为将要形成的发生线和刀刃的形状是完全吻合的。

(4)轨迹法的特征:轨迹法需要一个成形运动。将要形成的表面呈点和刀具的切削刃相互接触,此点沿着将要形成的发生线运动,所形成的轨迹线就是发生线。

2加工精度和机床表面的成形原理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以上零件表面成形的原理能够得出,实现两条发生线的过程就是对零件表面的加工的完成过程,发生线的形状误差会在工件的表面上直接的反映出来。所以,最主要的决定零件表面精度的原因之一就是实现发生线的成形运动精度,大多情况下都需要成形运动才能形成发生线(成形法除外,不需要成形运动,由刀刃决定),提高实现发生线的精度是改进和设计机床部件的核心目标之一。把大多数机床的工件和刀具之间的相对运动分解为简单的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才能简化机床结构,运动的匀速性和圆度是旋转运动的精度体现,运动的匀速性和直线度是直线运动的精度体现。例如,车床上加工圆柱面,工件的旋转精度受切削层厚度硬度的变化、主运动传动链各环节的分度机构精度以及车床主轴的角度摆动和径向跳动引起的受迫振动,还有刀架部件和主轴的刚度等;运动传动链各环节由刀具刚度决定的分度机构精度、溜板导轨的刚度和直线度限制刀具的直线运动精度等,工件本身的刚度和发生线的精度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从形成工件表面的原理,能够对提高机床加工精度的途径和方向进行探寻。

3结语

通过对复杂表面和简单表面的定义,从而准确的描述了斜齿圆柱齿轮齿廓面、螺纹面、圆锥面等典型的复杂表面的成形原理,对形成复杂表面的要件进行了构建,对于制造装备的技术研发和运动分析,尤其是对设计自由度数控加工机床的运动方案而言,该成形理论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系统的划分和归纳机床上零件表面的成形原理,尤其是进一步探究了复杂表面的成形原理,从而对表面成形原理在机械加工中的理论进行了完善。

参考文献

[1]吴圣庄.金属切削机床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2]顾维邦.金属切削机床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篇5

方法:对我院56例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临床分析,做好产前、产时、产后预防与监测,做好产后出血抢救及护理。

结果:56例产后出血患者经临床观察抢救及护理预后良好。

结论:产后出血重在预防和认真细致的临床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关键词:产后出血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04-01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而异,其预后直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和产后的康复,故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尤为重要[1]。现将我院近2年来56例产后出血的监测、抢救、护理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11月近2年时间经阴道分娩总数为1732例,发生产后出血56例,占分娩总数的3.2%,出血量用积血器和目测方法来估计。

1.2 产妇分娩时自然情况。产妇年龄在20~42岁之间,妊娠周数37~42周,初产妇25例、经产妇31例,顺产22例,难产34例,在56例产后出血中,伴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者42例,占出血的75%。

2 分析结果

2.1 近2年中发生产后出血56例发生率3.2%,其中98%发生在产后2h内,提示我们产后2h是产后出血的好发时刻,也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在56例产后出血中,顺产发生率39%,难产发生率61%,可见难产发生率明显高于顺产。这与难产多发生于具有产科合并症及分娩并发症的产妇有关。同时难产对产妇创伤大,对产道损伤机会大,加之恐惧、疼痛等不良因素刺激,而增加产后出血。

2.2 妊娠合并症及分娩并发症:56例产后出血中伴有妊娠合并症及分娩并发症42例,居首位是宫缩乏力,其次是产程延长、软产道损伤、妊高征、各种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易引起产后出血。

2.3 巨大儿比标准体重儿易引起产后出血:因巨大儿子宫内容多,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张,易发生收缩乏力,加之胎盘面积及重量大,以及难产发生的机会大有关。

3 预防护理对策

3.1 做好孕妇产前健康教育。做好产前及孕期保健工作,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积极预防分娩并发症,产前检查时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凡高危评分5分以上及有一项危险因素的孕妇均列入专案管理,定期检查。对过去有凝血功能障碍史者,定期检查凝血功能。如发现有合并凝血功能障碍、重型肝炎等不宜继续妊娠的妇女,应及时动员孕妇在受孕早期终止妊娠。

3.2 认真观察产程。尤其是第一产程,密切观察产妇情况,消除其紧张情绪,保证充分休息,注意饮食,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防止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等,尤其是正确估计胎儿体重及产妇情况,对可能造成难产者可适时实行剖宫产,结束分娩,以减少难产的发生。

3.3 正确处理第二产程。耐心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防止胎儿娩出过快,掌握会阴侧切的适应证,认真把握手术时机,接产操作要规范,防止软产道损伤,同时在二产程胎儿娩出后常规使用缩宫素,一般缩宫素10u加入25%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以防止宫缩乏力而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

3.4 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应用脐带牵引法及时娩出胎盘。胎儿娩出后超过20min胎盘未娩出时,立即行人工胎盘剥离术,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软产道有无损伤或血肿,检查子宫收缩情况,并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

3.5 精确测量产后出血量,发生异常及时处理。产后出血90%发生在产后2h内,因此胎儿娩出后胎盘娩出前,将积血器放在产妇臀下,准确测量产后出血量,如发生产后出血,积极查找原因,针对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治感染。

3.6 产后2h的观察。观察产妇的宫缩、宫底高度、阴道流血量、血压、脉搏、膀胱是否充盈、有无会阴及阴道血肿等,每30min记录一次,及时观察、及时积极处理,尽量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

3.7 产后出血的抢救护理。①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必要时可留置针头。密切监测血压、脉搏、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正确掌握静脉输液的速度,以免发生急性肺水肿。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采用双鼻导管,流量为4~6L/min,吸氧过程应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如面色、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恢复畅顺。③经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从而使子宫壁血窦闭合。方法是:左手在耻骨联合上缘按压下腹,将子宫上推,右手置于子宫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四指在后壁,做均匀有节律的按摩,在按摩过程中将子宫腔内积血压出,以免影响子宫收缩,达到止血目的。④迅速协助医生边抢救边查明原因,及时、有效地止血,做抽血交叉配血及相关的术前准备。⑤患者取平卧位,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有利于下肢静脉回流,注意保暖,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⑥做好心理护理,绝大多数患者对出血存在恐慌心理,应在做好抢救及护理工作的同时,安慰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对病人细心、热情,解除其紧张心理,积极配合医生、护士进行诊治。

4 体会

产后出血的防治非常重要,妊娠期要做好产前宣教,指导孕妇合理营养,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分娩时应密切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异常产程予尽早处理,应杜绝滞产的发生,提高助产技术,产后应严密观察产妇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及宫缩情况并压迫宫底按摩子宫,迫使宫内积血排出;鼓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不能排空应予导尿;提倡母乳喂养早吸吮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量。

篇6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护理

产后出血是威胁孕妇生命的首要产科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四大杀手。目前认为,胎儿娩出后2 h内出血量不小于400 ml或至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不小于500 ml,即为产后出血[1]。本文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讨论了本院3年来收治的180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及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11年05月~2013年5月,确诊产后出血的1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 年龄20~42岁,平均30.1岁。

1.2方法肉眼观察估计的出血量往往不准确,因而需选择容积法结合称重法的测量方式:容积法:在产妇生产后在其臀部下方放置一器物收集产妇出血,剖腹产产妇则尽量在羊水排净之后测。称重法:在产妇臀部下垫上事先称重好的纱布,在孕妇止血后再称取纱布的重量。计算两数据之和,按照1.05 g换算1 ml的方法,得出产妇的出血量[1]。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原理,分析180例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总结护理策略。

2 结果

18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采取早期预防、监测、急救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全部脱离生命危险,不过2例产妇因出血无法控制的情况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其余178例患者积极治疗,效果满意。见表1。

3讨论

3.1产后出血原因分析针对此18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中宫缩乏力最常见63.33%。宫缩乏力的全身性因素有焦虑和体力透支都可能引起一些生理或者病理变化,产妇过度紧张,临产后休息不佳,进食少,产程延长,临产时镇静剂使用过多,剖宫产麻醉过深,产妇贫血,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等。胎盘因素也是引起出血的一个主要方面,胎膜粘连,胎盘植人,胎盘剥离不全,胎盘或(和)胎膜残留等影响子宫收缩而致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也是产后出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主要为因为在阴道助产或者是剖宫产的时候由于手术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的子宫颈或阴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较少见的原因,包括妊娠合并凝血功能性疾病以及妊娠合并症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两类情况[2]。

3.2 护理策略

3.2.1产前护理工作做好孕前期的保健教育工作,指导产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对高危孕妇加强管理,给予产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不宜妊娠者及时终止妊娠。进入围产期时,向产妇耐心的讲解分娩时的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增强产妇成功分娩的信心,同时给予产妇热心的关怀,以提高产妇的依从性。

3.2.2分娩期护理工作密切观察产妇的情况,并给予产妇精心的护理,合理休息补充营养,及时排空膀胱。在分娩时,各产程有其特殊性注意区别对待:第一产程,要密切观察胎心,宫缩情况,了解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情况,用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迟缓和停滞。记录宫缩情况,确保缩宫素使用安全。第二产程,应关注胎心变化和保护会阴,防止损伤软产道。第三产程,要注意科学协助胎盘娩出,认真检查胎盘胎膜完整程度。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提前开通静脉通道,胎儿娩出后静滴催产素及直肠用米索前列醇,产妇回病房前排空膀胱,鼓励产妇让新生儿尽早吮吸,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其中在第一产程,如需剖宫产时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

3.2.3分娩后护理工作产妇分娩后,密切观察产后2h产妇的子宫宫缩、阴道流血、生命体征等情况,鼓励、指导产妇尽早解小便,避免由于膀胱膨胀而影响子宫收缩。产妇阴道出血量多时立即给予吸氧,测血压、脉搏等,并查明原因,及时有效地止血,避免出现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等。

3.2.4.产后出血抢救及护理召集相关人员,向上级医师及时上报,同时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迅速有效补充血容量,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机体缺氧。吸氧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吸氧的效果,呼吸是否恢复畅通。发现有宫缩乏力可经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从而使子宫血窦闭合。在按摩子宫过程中将子宫腔内积血压出,避免影响子宫收缩,达到止血目的。做好各种检查,做好抽血交叉配血及相关的术前准备,并取平卧位,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有利于下肢静脉回流,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3]。大部分患者对出血存在焦虑、恐慌心理,在做好抢救及护理工作的同时,对不同患者出现的心理状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劝慰,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交流与沟通,预防和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积极主动的配合诊治和护理[4]。

4结论

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危险因素所致,病情凶险,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对产妇科学合理严格的产前护理、分娩期护理以及分娩后护理,针对高危产妇进行重点监测将有效的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对于护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水平,才能及时的发现产妇的异常情况。同时产后出血一旦发生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完善的抢救规范与组织形式。因此及时恰当的预防、监测、急救,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降低其发病率进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

[2]章丽英.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5(8):175.

[3]于贵华,托景堂.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抢救及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524-1525.

篇7

1 原因分析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师生不和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1 带教老师存在的问题

1.1.1 语言艺术 ①带教老师不称呼护生名字,而是呼为“学生” 或“同学”,护生感到这是老师对其不够重视的表现,会影响护生情绪,也直接影响病人对护生的态度。②带教老师在病人面前批评护生,尤其是在病人面前指责护生的错误,会使病人对护生失去信任,护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影响实习效果。③带教老师对学生不冷不热,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看不到学生的进步和提高,也看不到学生问题和困难,不能给予建设性的批评和指导。

1.1.2 带教能力 带教老师能力不足无法在学生面前展示出熟练的护理技能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有些带教老师不做操作示范或操作不规范,护理专业操作性很强,带教老师的示范作用和护生独立操作对于提高护理操作水平都非常重要。目前带教老师担负着临床护理人员和护理老师双重角色,使他们既要安全有效的完成护理服务,又要完成教学任务,有时很难同时照顾两方面的工作。有些带教老师担心护生操作失误而不放手,使得护生的动手机会减少,独立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发挥,有些带教老师不注意规范化操作,仅凭经验或习惯,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带教质量,也影响了带教老师在护生中的形象。

1.1.3 职业道德修养 学生把老师当作学习的榜样,带教老师的专业素质和个人休养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还可能影响到护生的身心发展和职业态度,因此作为临床带教老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在护生面前处处起到表率作用。

1.2 护生存在的问题

1.2.1 对护理工作认识不足,职业理念不强由于社会的低期望值,有的护生对自己职业的发展目标感到茫然,对自己做出不恰当的评价和认知,产生自卑和失落感,从而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也不热爱护理工作,因而不能安心学习和工作,缺少职业所必备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就未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片面的认为护理只是辅助医生工作,是机械的执行医嘱,无需太多的理论技能,而忽视了临床实习期间是另一个更好的学习机会。

1.2.2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大多数护生在家为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到临床实习工作后,由于一下适应不了繁忙的治疗护理工作,常常产生胆怯、畏难的心理,对自己缺乏信心,对工作缺乏热情。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带教老师素质的培训,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护生进入临床阶段实习前,利用12学时对全院带教老师进行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培训,培养教学老师的教学理念,开发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此外,带教老师在批评护生之前,先对护生好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表扬,使护生在一定种肯定的气氛下听取意见和批评,他们会从心里上愿意接受。所以,在带教中除了原则性的错误,对护生尽量不要直接批评。带教老师的职业素质是影响护生积极性的根本,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所表现出的知识水平,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护生的身心发展和教学效果[1]。

2.2 加强护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当代的护生,多半为独生子女,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待遇。当他们来到环境陌生的医院时,能否解读护理学这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有待于带教老师的正确引导。护生在进入临床科室前,护理部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并对他们进行全面的引导和教育,使其尽快熟悉新环境,了解新制度,增强护生对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培养她们热爱护理事业,献身护理事业的高尚思想。

2.3 加强护生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带教老师应指导护生选择适当的时机,运用适宜沟通技巧与患者沟通。

2.4 督促护生为实习做好充分准备 护生实习是学习的最后阶段,做好实习前的各种准备才能保证实习的圆满完成。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素质,避免补考,各类考试力争在校学习期间通过,使护生能够以轻松的心态参与临床实习[2]。

3 小结

护理临床教学是一个通过带教老师和护生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想改善教与学的成效,作为带教老师就应当培养教师亲近的人格,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精湛的专业能力,有效的教学能力,使教师懂得如何“教”,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的“学”,这样才能使临床实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科室建设;医院;协同机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009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02

随着公立医院经营机制的不断调整,通过对业务科室建设来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作为医院成本控制中心的财务部门,应在助力科室建设上发挥积极的财务内控职能。财务内控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为科室建设配置资金,而科室建设所形成的医疗服务优势为财务管理注入增量资金(利润)。实现财务管理与科室建设的协同发展,需要解决财务管理与科室建设的逻辑顺序问题,即财务管理应先行完成对医院科室建设的资金预算和配置任务,然后在科室业务能力提升的前提下,完善财务内控的资金配置规模,通过这样的循环推动,最终全面提升医院的业内竞争实力。

1 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

具体而言,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可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

1.1 对科室建设资金的预算

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在于有效执行全面的预算管理,而对科室建设进行项目资金预算则在首要位置。科室建设的内容不仅涉及提升医疗物理设备的功能,还包括科室人才引进和在职人员岗位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进行项目资金预算时,需要分板块分别来执行。其关键在于根据科室建设需要,合理规划医疗物理设备的采购进程,因为采购经费在预算资金中所占的权重最大。

1.2 对科室建设资金的配置

随着科室建设所需资金预算工作的完成,将会面临有效配置资金的问题。拓展对资金配置的理解,其含有资金拨付步骤和资金使用监管等两项工作。针对资金拨付步骤,其不仅需要遵循医院会计章程的内在规定,还需要从规避资金配置风险和统筹医院资金使用的大局上进行考虑。对资金使用监管而言,需要规制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资金漏损现象的发生。

1.3 对科室建设资金的评价

这里的资金评价主要针对资金的使用效益而展开,或者可以理解为考察资金的“产出/投入”绩效。在医院经营体制的变革中,按照企业化模式进行改造已十分明显。这就要求,在对科室建设资金进行评价时,需要将该项工作延伸到对科室建设后的效能评价中。

2 目标驱动下的协同机制分析

基于本文对“协同”的界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协同机制进行分析。

2.1 财务管理与科室建设决策的协同机制

从医院科室建设的经验可知,采取科室建设的“雁型”发展模式符合医院科室建设的路径逻辑。“雁型”发展模式是指,首先着力于建设医院的优势科室,然后在优势科室建设的成果下,带动业务关联科室的建设。为此,这里的协同机制就指向了,财务部门应参与到优势科室的选择工作中。

2.2 财务管理与科室建设进程的协同机制

当优势科室建设项目立项时,二者的协同就反映在了财务管理助力科室建设的进程中。文中已经指出,科室建设需要从两条线分别展开,因此围绕着两条线建设的资金预算、资金配置、资金效益评价,就成为了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突出“协同”二字在于,财务部门在执行这些职能时应以辅助的姿态来展开。

2.3 财务管理与科室建设效能的协同机制

科室建设效能具体是指,科室建设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情形下,科室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状况。文中已提到,科室建设所获得的红利将充实医院的资金池,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科室建设“雁型”发展模式的进步。再者,协同机制的作用发挥,还能强化科室负责人的主体责任。

3 财务管理与科室建设协同的实施路径

根据以上所述,二者协同的实施路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3.1 以制度为保障提升财务管理的职能地位

长期以来,医院财务部门难以在科室建设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更多的是作为执行层面程式化地完成上级所交付的全面预算管理任务。不难知晓,这本身也容易滋生财经腐败的问题。因此,为了使财务管理真正起到协同科室建设的作用,相关人员需要从医院管理制度上提升财务部门的职能地位,增大财务部门在科室建设中的参与权和发言权,为二者的协同奠定基础保障。

3.2 医院管理层应重视财务部门的可行性报告

在科室建设决策阶段,必然存在着不同科室之间的横向竞争态势,且在医院特有的组织生态环境下,还会形成不容忽视的人际关系影响力。因此,为了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局面下完成对优势科室的筛选任务,医院管理层需要重视财务部门的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要涉及备选科室的经营业绩分析、备选科室建设资金的投入与回报分析等。t院管理层只有在综合技术和财务两方面的信息下,才能有效完成科室建设的决策工作。

3.3 采取人员蹲点方式辅助科室建设资金的使用

科室建设在资金使用上需要遵照医院的财务章程,但这里还需指出,财务部门应采取人员蹲点的方式,辅助科室建设资金的合理化使用。辅助是因为科室建设的主体是优势科室全体成员,特别是科室主任,他们因专业思维习惯,在科室建设中往往忽略成本控制和资金使用的效益问题,过多地关注医疗物理平台的搭建。因此,所指派的财务人员应参与到科室分阶段建设的物资采购和人事管理工作中,并以专业视角,对成本控制策略提出建设性意见。

3.4 多部门联合全方位评价科室建设后的效能

在发挥财务管理效能评价的职能时,相关人员需要在医院多部门联合考核的机制下完成,这样才能强化财务部门在考核中的职能。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包括:同比科室建设后的经营业绩、考察新采购医疗物理平台的使用效率。因此,通过效能评价能落实建设科室的主体责任。当然,这也需要发挥财务部门的“辅助”职能。

在这里强调,科室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且在“雁型”发展模式下还将陆续完成对其他科室的建设任务。因此,财务人员应突出对他们工作进行引导,应鼓励财务人员与业务科室建立联动关系。具体做法为,医院财务部门在上级管理者的同意下,建立财务人员与具体科室的联系制度,借助联系人对具体科室情况的定期反馈,实现财务部门对预算资金划拨的总体规划;并在完成申报程序的前提下,针对性地配置预算资金。

4 结 语

本文通过对财务管理与科室建设协同机制分析后,认为二者协同的路径可从:以制度为保障提升财务管理的职能地位、医院管理层应重视财务部门的可行性报告、采取人员蹲点方式辅助科室建设资金使用、多部门联合全方位评价科室建设后的效能等方面来展开。

主要参考文献

[1]蓝文婷.新医改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以广西A市人民医院为例[D].南宁:广西大学,2012.

[2]万葆华.新医改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35).

[3]王基鸿.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机制创新分析[J].江苏商论,2010(14).

篇9

关 键 词:断路器 氮气泄漏 原理 运行监控 事故处理

中图分类号: TM561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液压机构断路器因其输出功率大、延时小、动作快、速度易调整、负载特性配合好的特点,在许多变电站得到广泛应用。而其中作为其储能机构的液压储能筒的稳定性决定了断路器分合闸速度,对于断路器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液压储能筒氮气泄漏是一个持续时间长、影响较严重的缺陷,运行人员及时的发现和正确的处理能避免断路器因氮气泄漏导致的断路器合闸闭锁甚至强迫停运,对其监视、动作原理与主要象征的讨论和分析也显得十分必要。

2 液压储能筒原理、泄漏影响及象征

1.1 工作原理

液压储能筒是一个活塞筒,由可以移动的活塞将液压油与氮气隔开,两侧压力值始终相等(如图1)。油泵电机打压,将低压油打入高压油箱,由于液体很难压缩而气体较容易压缩,活塞会不断向氮气侧运动,氮

气不断被压缩的同时储存了大量能量,直到压力值达到32MPa后经时间继电器控制延时打压3s停泵。断路器分合闸会消耗氮气中储存的能量,压力逐渐下降,当压力值低于32MPa时油泵启动打压,直至压力达到32MPa后延时3s停泵。整个过程中液压油起到传递能量的作用,而氮气的作用是储能。

1.2 泄漏影响及象征

所谓液压储能筒的储能能力是指一次储能后能完成的安全分合闸次数,分合闸次数越多则储能能力越好。氮气就相当于储能的弹簧,当氮气发生泄漏后,储能能力下降,每次分合闸后压力下降程度增大,若缺少足量的氮气断路器分合闸速度会降低,而慢分慢合会导致灭弧时间增长,不利于断路器安全运行。

氮气泄漏通常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有的能持续两到三年,伴随氮气泄漏的主要象征是频繁打压。氮气泄漏导致的压力值低于32MPa会启动油泵电机打压,持续的泄漏会导致电机频繁的打压。

3 一次检漏原理

当氮气发生严重泄漏时,必须迅速做出判断并切断油泵电源,防止电机打压导致压力过高,同时闭锁断路器防止分合造成事故。

西门子3AT2-EI断路器采取两个判据判定氮气泄漏:1.油泵打压。2.油压值达到35.5MPa [1]。由储能筒原理分析可知,氮气持续泄漏的情况下,活塞会持续移向氮气侧,导致压力下降而单位时间内打压次数增加。在氮气泄漏的最后阶段,活塞接近止档管一侧(如图2)。打压时,由于打压时间3s是一定的,当活塞碰到止档管后无法继续向氮气侧移动而电机持续打压,压力迅速上升至35.5MPa(如图3)。由于氮气充足时3s打压油压值升

高约1MPa,考虑环境等因素不能达到35.5MPa,故此时基本可以判断氮气发生了大量泄漏。两个条件同时满足,保护装置发氮气泄漏告警,同时闭锁合闸,防止断路器动作造成的慢分慢合。发告警的同时油泵重新启动打压并在时间继电器作用前迅速停机。此时高压油仍具有满足断路器一次分闸的能量。发氮气泄漏信号后通过一只时间继电器(标准调节)延时3小时发分闸总闭锁。在3小时内经过检查发现为电气回路的误发信号可以通过钥匙S4进行复归,严禁未经检查即使用S4复归。

4 二次动作原理

西门子3AT2-EI液压断路器将氮气泄漏告警继电器K81常闭节点串入合闸回路中。当满足油泵打压、35.5MPa压力节点失磁两个条件,则K81励磁,常闭节点打开,合闸回路闭锁继电器失磁发合闸闭锁信号。同时K81常开节点闭合,时间继电器K14励磁形成自保持,经延时3小时(标准调节)后发分闸闭锁信号。若经检查为误发信号,3小时内可通过复归钥匙S4断开自保持回路复归氮气泄漏信号。

5 运行过程中的漏氮监测设想

运行人员掌握了氮气泄漏监控及回路原理后,就可以在平时的巡视和监控中发现氮气泄漏的征兆并及时作出汇报与处理,减少事故的发生。

氮气泄漏导致断路器液压储能筒工作能力下降。因此,提出一种利用油泵电机打压过程判断氮气泄漏情况的监测方法。正常情况下,当储能筒压力低于32MPa时,继电器会触发油泵电源接触器动作,油泵启动打压。压力达到32MPa后通过继电器油泵延时3 s停止工作,完成储能功能。这个过程也是油泵电机运转的机械能转化为氮气所存储能量的过程[2]。假设压力在到达P1后的3s内增加到某一指定值P2,此时油泵电机作功为W,氮气体积由V1压缩到V2,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式中:F为作用在活塞上的力;L为活塞运动的距离;S为活塞面积。气体方程为:

(2)

式中:T 为温度;当气体定量时R 为一恒量。因此极短时间内所作的功可为:

(3)

将式(3)做积分可得:

(4)

式中:T为温度;当气体定量时R为一恒量。式(4)中电机做功W是固定的,而当氮气泄漏后恒量R会随之降低,因此在3S内电机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所得压力值P2增大了。两种状况下气体压缩过程如图4所示。[3]从图4也可以看出,实线为正常情况下的体积--压力曲线,虚线为泄漏状态下的体积--压力曲线,阴影部分面积即为油泵所做的功, 面积越大所做的功也就越多,当电机功率一定且打压时间相同时,所做功也相同,如图4阴影面积所示。W1为正常情况,W2为氮气泄漏情况,明显氮气泄漏时压力上升值远大于正常情况下的压力上升值。因此运行人员可以通过打压后的液压值来判断氮气的泄漏情况。正常情况下,油速上升速度较缓慢,一旦当打压后油压上升值大于某一定值时可以判定有一定程度的氮气泄漏。运行人员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早做出判断。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运行人员能在日常的电机打压过程中通过压力值增量计算来判断断路器液压筒氮气泄漏情况。但温度对压力值上升速度会有一定的影响,且不同断路器所储氮气量,机构工作情况各不相同,电机输出相同功率的条件下液压值上升量也不同。这就需要在投运之初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并根据经验数据得出相应的实验结果,得到一张与温度相关的打压压力上升图,运行人员与该图核对即可得知氮气泄漏的情况。同时现场可能出现的其它情况也可能对液压值的上升造成影响,比如油路堵塞高压油回流造成油压值降低,从而抵消氮气泄漏造成的影响等,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判别。

6 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

氮气严重泄漏导致发氮气泄漏告警信号时,运行人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事故处理,尽量减少事故的影响和避免事故进一步发展。

前文已做分析,由于氮气的泄漏导致液压值不断降低,氮气泄漏往往伴随频繁打压。运行人员在氮气泄漏告警后应立即前往现场检查一次设备情况,核对漏气相断路器打压次数,并检查断路器有无明显异常,同时应核对保护装置信号并抄录。若经检查断路器无明显异常,且未伴随有频繁打压现象,基本可以判定为保护回路误发信号,可以用断路器本体上的S4钥匙按钮进行一次复归。复归成功后也应加强对断路器的监视。如断路器有明显的氮气泄漏征兆,应检查其它机构无异常后汇报生产调度,等候检修人员处理。

氮气泄漏告警后未复归,经时间继电器延时3小时(标准调节)发分闸闭锁。此时断路器已不能进行操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调度下令采用拉环的形式将断路器隔离并转检修,等候处理。

7 结束语

液压机构的漏氮问题一直是影响断路器稳定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运行人员对氮气泄漏的监测和事故处理就显得分外重要。这就需要运行人员对氮气泄漏的检测与发信原理有深入的了解。同时本文提出一种可能的运行人员监测氮气泄漏的方法,希望能在运行维护中尽早发现氮气泄漏,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西门子(杭州)高压开关有限公司编著. SF6高压断路器3AT2 EI操作手册

篇10

【关键词】清渣机;液压系统;泄漏

1.引言

液压系统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和功率大的突出优点,有利于机械设备及其控制系统的微型化、小型化。清渣机采用液压驱动,其布局灵活方便,相对于机械传动其工作平稳、快速性好、调速范围大。然而液压驱动并不十分完美,清渣机在工作时,液压系统产生的泄漏成为液压驱动的最大缺点。本文提出几点泄漏的措施,将会一定程度的减小清渣机液压系统的泄漏。

2.清渣机液压系统的组成

清渣机液压系统包括大、小车马达回路,升降装置回路,主切削装置回路,铲斗上下缸回路六部分,系统采用卧式液压泵站,集成块式回路。由电动机、液压泵、过滤器、单向阀、溢流阀、电磁换向阀、液压缸、液压马达、压力表、液位液温计组成。清渣机启动时,电动机驱动液压泵工作,溢流阀用于限制液压泵的出口压力,液压泵输出高压油液经单向阀输出,油液通过各个回路的控制元件到达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发生动作,各执行机构的油液由主回油路回油箱。

3.清渣机液压系统泄漏的危害和产生的原因

3.1 清渣机液压系统泄漏的危害

迄今为止,泄漏是影响和制约液压技术应用、声誉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液压系统的泄漏影响着系统工作的安全性,造成油液的浪费、污染周围环境、增加清渣机的停工时间、降低生产率、增加生产成本,因此,对于液压系统的泄漏我们必须加以控制。

3.2 清渣机液压系统泄漏产生的主要部位及原因

几乎所有的液压系统的泄漏都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以下几个部位产生的:

①清渣机泵站的管接头。管接头泄露的原因是由于选用的管接头类型与使用条件不符;管接头的加工质量差,不起密封作用;接头装配不良;接头密封圈老化或破损;机械振动、压力脉动等原因引起接头松动等。

②固定结合面。a.清渣机油箱的结合面。其泄漏的原因是由于结合面的表面粗糙度和不平度过大;各种原因引起零件变形,使两表面不能全面接触;密封垫硬化或破损使密封失效;装配时结合面上有砂尘等杂质,被密封的容腔内有压力。b.液压油缸的结合面。其泄漏的原因结合面粗糙不平;紧固螺栓拧紧力矩不够或螺钉拧紧力矩不等;密封圈失效;结合表面翘曲变形,密封圈压缩量不够等。

③油缸表面密封处。其泄漏的原因密封圈的材料或结构类型与作用条件不符;密封圈老化或破损;圆柱表面粗糙或划伤;密封圈安装不当等。

④马达密封处。其泄漏的原因轴转表面粗糙或划伤;密封件材料或形式与作用条件不符,密封件老化或破损;密封件与旋转轴偏心量过大或旋转轴振摆过大等。

4.清渣机液压系统泄漏控制的基本准则

为了控制清渣机液压系统的泄漏,首先要对液压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泄漏量加以控制。控制泄漏主要靠密封圈装置及其正确设计和使用,靠密封装置有效的发挥作用。由于泄漏有多种原因,还要在设计、制造、装配方面给与高度重视。

4.1 合理的设计

①根据清渣机的工作要求和环境等,正确、合理地进行液压系统的功能原理设计和施工设计,采取必要的防漏措施、增加必要的防漏结构。

②尽量选用密封性能好的液压元件并尽量减少管件等连接部位的数量。

③密封部位的沟、槽、面的加工尺寸和精度、粗糙度应严格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这是杜绝泄漏的基本条件。

④正确选用管接头、管材和螺纹连接。

⑤合理布置液压管路系统。

⑥根据液压系统的环境温度及工况、合理选择温度控制装置。

⑦采取必要的防冲击、振动和噪声措施。

4.2 正确加工和装配

①油路块上液压阀的安装面应平直;密封沟槽的密封面要精加工,杜绝径向划痕。

②正确制定液压装置的装配工艺文件,配置必要的装配工具,并严格安装配工艺执行。

③液压装置装配前,应按有关标准检验系统元件的耐压性和泄漏量。

④保持液压元件及附件、密封件和管件的清洁;以防止粘上颗粒异物和污染,并检查密封面和链接螺纹的完好性。

⑤不宜将各接头拧的过紧,否则会使某些零件严重变形甚至破裂,造成泄漏。

⑥避免在装配过程中损坏密封件。

⑦正确布置和安装管路。

⑧保持装配环境清洁,避免污物进入系统。

⑨系统安装完毕,要试车检查观察系统各部分有无泄漏。

4.3 正确维护保养

①保持系统清洁,防止系统污染。

②液压系统中的过滤器堵塞后要及时清洗或更换滤芯。

③维修液压系统、拆修液压元件时要保持维修部位的清洁。

5.液压系统泄漏的控制措施

5.1 管接头的泄漏

管接头的泄漏针对不同的情况在附表1中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故障源:

①管接头未拧紧。

②锥形管螺纹部分热胀。

③接头振松。

④组合垫圈损坏。

⑤液压冲击。

⑥管接头螺纹尺寸过松。

措施:

①拧紧管接头。

②热态下重新拧紧。

③若接头、螺母未裂重新拧紧。采用带有减震器的管夹支撑。

④更换。

⑤如接头无裂痕重新拧紧;采用缓冲阀等缓冲元件。

⑥检查尺寸,重新更换。

5.2 静密封泄漏

静密封的泄漏针对不同的情况在附表2中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故障源:

①密封件挤压或被咬伤。

②密封件严重损坏。

③密封件过硬或O型密封圈已有过量永久变形。

④密封接触面有伤痕、毛刺或有小槽、刀痕。

⑤密封圈在安装时被切伤。

措施:

①更换密封件,并检查密封面是否平整;初始紧固力矩是否太小;液压脉动是否过大。

②更换密封件,并检查:密封面是否太粗糙;密封件的材料和硬度是否搞错。

③更换密封件,并检查:系统油温是否过高;密封件的材料或硬度是否选择适当。

④休整密封接触面;消除痕迹;修去毛刺。

⑤密封槽边倒棱,修毛刺,安装密封圈时要涂油或油脂。

5.3 动密封的泄漏

动密封的泄漏针对不同的情况在附表3中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故障源:

①轴磨损。

②轴表面粗糙。

③轴损坏。

④密封面上有粘胶和油漆。

⑤密封唇割破或撕裂。

措施:

①检查表面硬度是否过低,更换密封件,在轴上加经淬火的轴套,否则要换轴。

②抛光轴表面。

③换轴。

④用细纱布擦净。

⑤更换动密封件。

6.结束语

清渣机液压系统泄漏产生的原因很多,贯穿于设计安装和整个运行过程,要求工作人员对液压的控制原理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并做到在设计和安装时充分考虑防止泄漏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泄漏确保安装后的清渣机设备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刘延俊.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7-11.

[2]张利平.液压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0-12.

[3]方桂花.液压传动[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