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图书馆;人性化管理;规章制度

概述

图书馆规章制度是图书馆环境与服务制定的准则,要求所有读者以及馆员共同遵循,是图书馆科学、有序运行的核心。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的要求和频次逐渐降低,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以创新管理为导向,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和提升———是图书馆适应现展趋势继续发挥功能的必由之路,由传统的制度型管理转变为人性化制度管理,构建并完善一个兼具人性化与制度化的图书馆运行模式,充分突显出管理主体与读者客体之间责任与权利的融合,对馆内管理与服务进行优化升级,重新赢得读者的青睐和关注,已经成为缓解图书馆现状的关键。

1管理制度创新的思想

实现图书馆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创新,体现人性化的要素,是基于崇尚人生价值观的前提下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其内涵也体现了现阶段企业管理文化发展所展现的一个新趋势、新理念。从概念上,图书馆人性化管理,集中表现在管理者通过一系列尊重人性的管理手段,基于对人性充分理解,采用情感模式来管理馆内员工,使员工的自身利益与图书馆的整体利益有机结合,提升员工的服务素质和形象,使员工的工作和服务更加积极、更具创造性,以实现图书馆人性化管理。在人性化管理的驱动下,图书馆的人文理念与背景文化得以重塑和优化,强化亲和力与凝聚力,吸引读者重回图书馆,使图书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地。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秉持两个核心原则:一是,馆员的本性特征;二是,读者的实际需求。通过激发馆员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效、便捷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最大程度地提升服务质量和时效,以读者需求为先导的信息资讯服务,促使图书馆的管理从图书建设转移到服务读者。图书馆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有机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保证读者的规范行为,强化对读者的服务和尊重,与读者在互相合作沟通的基础上形成融洽、平等、和谐的关系,转变服务意识,促进图书馆的功能转化适应形势变化。对于制度型管理来说,其出发点在于“规章制度”,以严密的组织网络、制度条款以及奖惩措施进行强制性管理,图书馆与读者只是借读关系,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缺少互动和交流。而对于人性化管理来说,探究读者行为及心理规律,适应读者心理需求,通过非强制手段人性化管理和服务,使读者发自内心与馆员之间的和谐互动,增进信任。相比制度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更契合人性需求,由制度化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变,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2创造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策略

2.1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近些年来,图书馆充分利用了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等技术方式,通过对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加工与流通,为读者群体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献信息化服务。在此背景下,图书馆的功能升级,充分履行图书馆的基础性职能———为大众提供最便捷、最优质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当前技术创新作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推动文献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多元化拓展,图书馆从“知识宝库”转变成“知识资本”,在这种转变中“,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从读者利益出发,提升馆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观念,图书馆员一方面要尊重自我,不断提高自我修养,以此来获得读者的尊重和认可;另一方面,馆员也要充分尊重读者,答读者所疑问,解读者所不解,保持耐心、态度和蔼。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读者的规范守信的借读意识,增加双方的互信,使图书馆的信息流通更加顺畅有效。

2.2人性化的员工管理

图书馆是以人为主体实施信息流动和载体管理行为的场所,承担着知识和智力载体的责任。在员工管理方面借助信息方式发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帮助图书馆员培养创新争优的服务思想,构建起新形势下图书馆的人资管理。在创建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员工的价值体现,员工的人性需求,充分融入,落实好权、责、利,增强遵则守规的自觉性。加强用人机制的创新,将素质与能力视为录取和晋升重要的条件,增强馆员完成任务的创造性,营建一个促进人才发展的空间和环境。革新个人观念,有机结合岗位,选拔优秀员工,强化用人成效,提升团队凝聚力。总之,管理者应当利用一切条件为职工创造一个实现自我发展的空间。人性化管理的软环境可以起到有效激励作用,但要真正落实“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理念,还要结合人事制度管理改革的硬措施。要根据实际需求,创建和调整部门岗位,实施竞争上岗、优胜劣汰。通过完善的考核奖惩机制,从品德、能力、业绩等多方面,对员工的业绩和成果进行综合测评,构建一个能够凝聚人才的和谐环境。

2.3人性化的人才培养

培养全面型、专业性人才,提升图书馆的运作效率,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规划图书馆的发展规划时,重点实施图书馆人才培养战略,加强图书馆培养和锻造人才的机制,培养与任用相结合,馆员自发地学习和掌握各项技能和知识,提升馆员的能力,帮助馆员成为与自身岗位相适应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与环境变化。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馆员在充分认识自身岗位和专业技术需要情况下,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的新概念、新理论,确保知识和观念与时俱进。同时,注重多层次相结合,新馆员要做好充分的岗前培训,特别是职业品格方面的锻造,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在对精英人才积极开展学术科研活动,根据需要选拔和输送继续深造学习,针对图书馆创新发展进行课题研究,并对科研成果予以转化实践,拓展思路,开阔眼界,提高学术水平,使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进入更高层次,改善人才层次结构,起到尊重人才保护人才的平台作用,保证图书馆发展的人才基础。

2.4人性化的环境创造

图书馆是一个彰显学术气息、文化氛围的场所,读者密集度较高,从人性需要出发,创造静谧舒适的学习和交流环境至关重要,大到周围环境、周边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一致,小到图书馆室内设计,灯光、温度、音乐、空气调节及祥和的氛围等。人性化的氛围和环境,即能够帮助馆员更加高效和准确地进行文献信息的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也能使读者认同和接受图书馆氛围和环境,更好地促进读者文化思想的培养。图书馆馆舍建设创造幽静温馨的自然环境,营造出和谐稳定、充满生机、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本身就具备的教育功能,会对图书馆一系列运行带来深远影响。环境对人有着无形的教育感化作用十分重要。因此,馆员为读者营造一个适合的空间,本着开放与私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阅读、交流及安全区域,适应读者的生理、心理需要,凸显服务和保护措施的多样化,减少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感,增强读者的归属感与亲近感,提高读者阅读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3结束语

篇2

1 加强管理制度的实用性与规范性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传统的管理体系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管理需求,具体表现为管理体系机制内容不能及时更新,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机制配套举措不能及时跟进,员工的适用性与协调性不高,从而与管理机制的重要特性、规范性、合理性等相违背。实际中:

一要用制度规范执行力的标准。

制定整体战略规划需要完善的制度的支持,只有用制度规范了执行力的标准,员工才能严格按照规范行事,有效的避免了由于人为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此一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得到提高。

二要用制度统一员工与组织的执行力。

在现代企业运作过程中,执行力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身上,也可以由组织来体现。所以必须用制度来统一好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做到使两者的执行力平衡,既不能过分强调个人执行力,也不能过分的强调组织执行力。

三要用制度建立一个执行力激励机制。

为了有效的提高个人和组织执行力,应该用制度建立一个执行力激励机制,可供选择的激励机制有很多,比如薪酬体系、考核机制、奖惩制度、压力制度等。

2 合理运用人性化管理的方式促进制度的管理

随着经济时代的兴起,在现代企业中人性化管理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因为人是促进企业取得长远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只有把人管理好,企业才会获得发展,而人性化管理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这种制度执行的好坏直接的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应该合理运用人性化管理的方法促进制度的管理,具体应做到:

一要以情用人,对员工充分信赖。

任何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即使自身再有才,也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一定需要更多的人来为其做事,所以管理者一定要懂得授权给下属,在这个过程中就涉及到信任的问题,员工和管理者一定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只有管理者让下属分担一些工作,承担一些责任,员工工作起来才会更有积极性,此时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会产生一种向心力,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二要以情沟通,走进员工的心理世界。

俗话说:“浇树要浇根,交人要交心”。领导者只有清楚员工的心里在想什么,摸透他们的心思,洞悉他们的需求,才有望走进员工的心理世界。与员工进行真诚、平等的交流,想员工之所想,倾听员工的心声。

三要以情激励,发挥领导者的人格魅力。

由于每一位员工的个性都不同,领导者一定要以情激励,发挥出自身的人格魅力,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如此不仅会使组织内部更团结,也会使员工工作更有积极性。

3 如何发挥制度执行力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结合实际,我认为有三种途径:

一要建立学习型的管理团队。

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干部是管理执行力的关键点。这些中层管理干部不仅能够领导团队配合关键战略,还能够积极的开展和各部门、单位的合作。所以要想真正的把执行贯彻下去,必须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管理团队,要时不时地对这个管理团队进行各种培训,发挥团队的整体优势,形成有效的管理执行力。

二要形成自己企业特色的执行力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所共享的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在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企业文化都发挥着作用。所以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执行力,首先必须形成自己企业特色的执行力文化。管理人员应该通过采取多种强化手段,使每一个员工都意识到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性,并自觉为自高执行力付诸行动。

三要营造和谐的企业环境

篇3

1.时间安排的人性化目前毕业设计一般主要安排在第八学期,而第八学期学生需要奔波于找工作、为考研面试准备,即使部分学生找到工作,用人单位也会要求学生提前去单位实习然后才能签约,还有少数学生在为出国做准备。所以,可以在第六个学期末的时候布置毕业设计的课题和任务,让学生在第三个暑假和第七学期完成。[4]这次的毕业设计万一没有通过,第八学期仍然可以重修,节省了拿毕业证的时间,也可以更快地投入工作。还有另外两种设想:第六学期布置任务,毕业设计过程贯穿于第七学期、第八学期,总时间达到要求、论文达到标准,由本人提出申请,组织安排答辩;将毕业设计的训练融入到大一至大三的整个学习过程,进入大四时,只需提交一遍论文即可。2.选题的人性化(1)学生确定自己的毕设题目。部分学生已经找到工作,进入企业提前实习,题目可以来源于企业的一些实际项目,或是解决与企业生产相关的问题;部分学生之前参加过ACM程序设计竞赛、信息安全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或者参与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可以继续深入研究或拓展研究这些竞赛或项目的课题;还有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课题。(2)教师确定课题。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科研项目、工作安排等具体情况,提出毕业设计的题目、设计内容、技术要求、设计进度、参考资料、课题难易程度等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状况、从业需要、个人发展等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这种双向选择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辅导的人性化指导教师辅导学生一般会采取面对面或者网上在线的形式。在辅导方法上指导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深入工程生产实践,思考、归纳、比较、综合与分析,独立地解决问题,从而教会学生基本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遵循自然的、科学的人的培养规律。相反地,指导教师不应该在一开始布置给学生任务的时候,就将“道路”告诉学生,有的教师甚至帮助学生完成一部分毕设任务。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命令者或代办者的角色,“学生自由地学习、尊重教授的专门知识,这比一味顺从教授的命令更可取”。[5]4.学生管理的人性化本科生到了大四阶段,无非有三类学生:考研生、就业生、出国生三类,这三类学生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三类学生除因各自特点所需完成的任务外,主要就剩下毕业设计。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大四阶段的各种任务中,无论是考研生,还是就业生,或者出国生,毕业设计无疑都是排末位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毕业设计的实施不如顺应形势,分类而治。针对三类学生的特点统筹协调安排,比如可以将考研生的毕业设计放到第八学期,就业生的毕业设计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5.毕业设计成果形式的多样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俞振伟副教授说:“对于文科专业,很难让一个本科生提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观点,但却可以做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调查报告或者对一个学术流派进行一次梳理,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对大学生来说非常有意义。”[6]俞教授的话说明论文不是本科生的重点要求,那么论文也不是毕业设计的唯一成果形式。艺术类毕业设计应强调作品;工科类毕业设计应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以是调查报告或者是作品;经济类、文科类也可以是调查报告;医学类应强调与临床结合,可以是实际病例的治愈过程记录。

二、制度化管理

“制度”是指约束和调整组织中各种行为和关系的规范体系,[7]制度化管理是以制度规范协调组织成员协作行为的一种管理思想,实现刚性管理。毕业设计的制度化管理主要表现在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和促进机制。1.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毕业设计工作从选题到答辩历时一个学期之多,很多学生是在实习岗位上完成毕业设计,每个环节、每个阶段工作完成的好坏,都会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必须加强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监督,建立指导教师的考核制度,实行责任制;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制定工作考勤、任务制度;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控,制定严格、有序的毕业设计流程及检查制度。比如,指导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答疑和指导,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督促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记录并进行检查,填写相关表格;限制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并规定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指导时间不少于5小时;指导教师原则上不得出差,确因公出差,须报相关部门审批,出差前指导教师事先向学生布置好任务或委托他人代为指导;学生要态度端正,严格遵守考勤纪律,凡离开毕业设计地点超过2天以上,必须办理请假手续,否则按旷课处理,凡随机抽查3次不到者,评分降低一级,凡累计缺勤时间超过全过程1/3者,不能参加答辩,按不及格处理;在毕业设计的开题、中期检查、答辩中,随机安排第三方(学院督导组或学校督导组)抽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2.建立多种毕业设计指导的形式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相结合。鼓励并安排专业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突出的年轻博士或教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让学生能参与科研项目,进而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培养对实践与创新的浓厚兴趣。(1)校企双导师制联合指导毕业设计。[8]这种形式是工程教育改革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要求,也是能够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产业界人士——企业和行业的专家,从选题到最后答辩,全面组织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让学生利用企业的设备、场地,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学习技术人员的技术经验,学习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方式,积极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了解专业现状、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校内的指导教师则负责毕业设计的规范化管理。(2)毕业设计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团队毕业设计是指专业内学生三人以上(含)合作的团队或跨专业学生三人以上(含)合作的团队或跨学科学生三人以上(含人)合作的团队,在二人以上(含)教师的指导下,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完成一个团队课题,每个学生各自承担团队课题分解的一个子课题。团队成员要有协作精神,应经常交流,独立完成各自的子课题。这种形式与个体毕业设计不同,它构建了以指导教师为主、其他教师为辅的群体指导模式,学生可以涉足本专业或跨专业中较多领域,了解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多的意见和不同的看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精神,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3.建立有效的成绩评价机制考研、就业的压力仅仅是导致毕设质量下降的一个表面原因,笔者认为深层次的原因是毕设成绩评价结果对学生的考核影响。仅仅让学生意识到毕设的重要性还不够,应加强、完善毕设成绩对考研、就业的影响,加强毕设成绩对考研、就业的牵制,笔者所在学校要求考取本校研究生的学生毕设成绩必须为良好,保送研究生毕设成绩必须为优秀。4.建立奖惩机制制定对学生、对教师的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促进高质量毕业设计的产生。设立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分层次奖励课题质量高、设计有创新、报告撰写水平高、答辩出色的优秀毕业设计或优秀团队毕业设计,也用于奖励指导出优秀毕业设计或优秀团队毕业设计的优秀指导教师,同时颁发荣誉证书。对于毕业设计质量较差的情况,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每届毕业设计结束后,随机抽查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不合格的责令整改,整改仍不合格应取消其毕业资格。5.建立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设计是一项程序性很强的工作,什么时间做什么工作,做完什么工作再做什么工作,有明确的流程。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9]严格按照其流程,可以设置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设置逾期无法上传资料等功能,很大程度上可以督促指导教师和学生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工作,克服传统模式下人工管理的时空问题、交互问题、过程监控问题、检查问题以及资料的归档等问题,促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毕业设计的管理水平,保障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总结

篇4

一、关于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处理的法律性质的界定问题

一直以来,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处理是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在理论和实务界都有争议。因此,对该种处理的法律性质的准确界定是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这主要是通过对该行为特征的分析得出的结论。该行为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一)单方性。考试主管部门、考试机构只要在有关法规政策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即可自行认定和直接处理,而无需与应试人员协商或征得应试人员的同意。

(二)强制性。考试主管部门、考试机构根据依法行政的原则,为行使其管理职能,享有相应的管理权力和管理手段。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处理遇到障碍时,可以运用强制手段消除障碍,保障处理决定的执行。

(三)政策性。考试主管部门、考试机构目前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的处理主要依据的是政策。政策相对法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享有更为广泛的自由裁量权。

根据行政法学理论,单方性、强制性和政策性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特征,因此,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这一界定的意义在于:一是对应试人员来说,考试主管部门、考试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具有决定力和约束力,应试人员有遵从的义务;二是对考试主管部门、考试机构来说,在认定和处理违规违纪行为时,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超越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三是对人民法院而言,考试主管部门、考试机构对违规违纪的处理属于行政诉讼的范围。

人事部2004年出台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下称《处理规定》)第二十三条:“被处理人或被处理单位对处理决定或复核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我国目前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具体行政行为。因此,人事部的这条规定首次在部委规章上认定,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是具体行政行为。随后教育部出台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2005年司法部出台的《国家司法考试违纪行为处理办法》中也作了类似的规定。这说明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是具体行政行为,已经逐渐被各部委在立法上层面上予以肯定。

二、关于正确适用法律、法规、政策的问题

目前,我省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处理的主要依据是2003年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监察厅出台的《四川省人事考试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下称《处理办法》)和人事部的《处理规定》。《处理规定》只针对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技师)等级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考试等还是适用《处理办法》。笔者以为要依法处理人事考试违规违纪行为,前提是要有法可依,现在由于人事部没有制定统一的人事考试违纪行为处理办法,各省各地自已制定政策必然会存在很多缺陷,因此,人事部应该进一步加强这一方面的立法工作。

在具体适用法律、法规、政策方面。《处理规定》第六、七条规定的较为明确,如应试人员违反第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先提出警告并责令改正;经警告仍不改正的,责令离开考场,并给予当次科目考试成绩无效的处理决定。因此,在适用《处理规定》上,关键是要做到两点:一是对违纪违规事实的认定;二是对情节轻重的衡量。《处理办法》在具体适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第七条针对十二种违规违纪表现,规定了警示、取消当次本科目考试资格,决定当次本科目考试成绩无效3种处理方式。虽然《处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取消当次考试本科目考试资格是处理方式之一,但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式不应该成为一种独立的处理方式。从《处理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的表述来看,取消本科目考试资格,责令离开考场是处理过程中的强制措施,决定当次考试科目或全部科目成绩无效才是最终的处理方式。另外,从《处理规定》中未规定取消考试资格的处理方式来看,取消考试资格也不应该单独成为一种处理方式。

三、关于对违规违纪事实的认定和证据收集保全问题

对违规违纪事实的认定是正确处理的前提和关键。《处理办法》和《处理规定》对违规违纪事实的认定原则和标准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因此,“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是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处理的一项基本原则。笔者认为,按照这一原则,在对违规违纪事实进行认定过程中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察:一是客观方面应试人员有违规违纪行为。即应试人员在考试过程中实施的必须是《处理办法》或《处理规定》明文规定的违纪行为,才可以对之进行处理,这类似于刑法上的“罪刑法定”原则。二是主观方面有过错。主观方面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主观方面有过错是从构成要件上讲的,但在实践中,应试人员在违规违纪过程中是否有过错,并不是由考试机构要证明,而是采取过错推定的原则,即应试人员只要实施了违规违纪行为,就推定其主观方面存在故意或过失,除非应试人员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任何事实的认定,都依赖于证据的证明。“事实清楚”只是一个客观标准,而“证据确凿”才是证明标准。从证据学的角度,客观发生的事实在事后要重现只能依靠证据来证明。证据的收集保全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而言,证明应试人员违规违纪的证据主要有:一是监考人员作的考场记录;二是违纪人员的书面承认;三是其他应试人员自愿作的证言;四是书证;五是物证;六是视听资料。

这里还有一个证据效力问题,在现实中,普遍存在取证难的问题,如违纪人员不承认违纪或不愿意书面承认违纪,其他应试人员不愿意作证或都没有看见,大量违规违纪行为不存在书证或物证,目前大多数考试并不具备收集视听资料的条件。因此,我们在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处理时,很多情况下都只是根据监考人员作的考场记录。有人认为,监考人员与考试机构之间本身往往存在从属关系,由于这种利害关系,考场记录的证据效力应该比较弱,如果单凭这个证据,显然没有达到“证据确凿”的标准。这种置疑有其合理性,但是笔者以为,不能把监考人员与考试机构之间的关系完全等同于民事上利害关系,把考场记录简单地理解为监考人员个人的证人证言。事实上,监考人员与考试机构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交通警察与公安机关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是一种职务上的委托关系,而非民事上的利害关系。同时,监考人员作的考场记录也类似于交通警察作的现场记录,而并非个人证言。根据《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有关规定,考场记录的证据效力应该优于一般证据。但是,笔者以为在对应试人员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处理过程中,除了详细、准确地记录考场情况外,也应该注意其他几种证据的收集,尽可能不要仅凭考场记录定案。

四、关于如何依照程序进行处理的问题

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作为具体行政行为,应该注意程序的效率性和公正合理性,以及对程序权利的司法救济;同时作为外部行政行为应该强调法律化和民主化,应把应试人员对行政过程的参与权作为外部行政程序的核心,以体现公正、合理的法律精神。

从程序原则方面看:《处理办法》规定“手续完备、处理及时”,《处理规定》则仅仅规定“手续完备”。从具体操作程序来看:《处理办法》中基本上没有对处理程序的规定,《处理规定》第五章虽然对处理程序作了规定,但总的说来,对违规违纪人员的处理程序还不完善。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受“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立法思想的影响和对程序自身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足,总是把程序法作为实体法规范的“附属品”。行政程序具有提高行政效率,监督和控制行政权力滥用和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作用。因此,对违规违纪人员的处理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根据《处理规定》中的处理程序和参照《行政处罚法》中规定的处罚程序,笔者认为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发现违规违纪行为。发现违规违纪行为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监考人员或考务工作人员发现;二是场外人举报;三是同考室应试人员举报;四是应试人员自已主动承认。

(二)调查核实。发现有违规违纪行为的,必须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核实,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可以依法对应试人员进行检查。

(三)履行告知义务。在作出处理决定前,应当告知应试人员作出处理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应试人员有陈述意见和申辩的权利。

(四)充分听取被处理人的陈述和申辩。对被处理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被处理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不能因为被处理人申辩而加重处理。

(五)对警示或警告处理。对警示或警告处理由监考人员或考务工作人员口头告知被处理人并及时纠正。并按“xxx(姓名)xxxxxxxxxxxx(身份证号)xxxxxxx(当场准考证号)违反《处理办法》xx条xx款,现给予警示(警告)处理。”的格式公告在黑板上的违纪人员栏内和记录在考场情况记录单上。

(六)其他处理。对警示或警告外的其他处理,报主考取消其当次本科目考试资格或暂行中止考试,责令考生离开考场,由考试机构将处理意见和证据材料报考试主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

(七)制作并送达处理决定书。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应当制作处理决定书。处理决定书内容包括:“被处理人姓名及所在单位名称,处理事实和理由,处理的种类,处理执行的方式和期限,不服处理决定的救济方式,作出处理决定的日期、机构名称及印章等。”处理决定书制作好后,应当及时送达被处理人,并要求被处理人在送达回执上签字,被处理人拒绝签收的,在送达回执上予以注明。

(八)救济权利的告知。根据《处理规定》的规定,应当告知被处理人有申请复核、行政复议和提讼的权利。

(九)附加处理。对违规违纪人员进行处理以后,考试机构或考试主管部门通知被处理人所在单位,建议所在单位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直至开除或解聘。

(十)存档和备案。对处理决定和相关证据材料等应当存档备查,对本地区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作出处理决定的,应报上一级考试主管部门和考试机构备案。

五、关于被处理人的权利救济问题

关于权利救济的问题,《处理办法》中没有规定,《处理规定》中对此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根据《处理规定》的规定,被处理人对处理决定不服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法律途径进行权利救济:一是向同级或上一级考试主管部门或考试机构提出复核申请;二是对复核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三是可以对处理决定直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上述三种途径,被处理人有权选择。

有人认为,《处理办法》对权利救济途径没有明确规定,在工人晋级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中的违规违纪人员不服处理决定,就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呢?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处理办法》未规定,这是立法上的重大缺陷。从法律效力层次上看,《处理办法》作为一般的规范性文件,无权作出排除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规定,因此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是否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应当依照《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来审查。《行政复议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讼。”上述两个规定对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请行政诉讼的范围都作了明确的界定,即只要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就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这里的实质要件只有两个:一是必须是针对具体行政行为;二是具体行政行为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侵犯。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同时对应试人员的权益产生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对应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符合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请行政诉讼的实质要件,应该是属于二者的受理范围。版权所有

篇5

    1.实施人性化管理必须明确既不是“人治化”更不是 “仁慈化”

    对教师实施人性化管理必须明确两点。第一,人性化管理不是“人治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制度约束和保障为前提,在制度与人性之间,制度是第一位的。在管理过程中既要体现制度化,又要体现人情味,让教师乐意接受管理,不产生抵触心理。而在“人治化”的管理中,校长是用“个人意志”代替学校的制度,学校表面“稳定”、“和气”,教师内心却不认同。这种管理的结果是使教师消极怠工,学校整体工作呈现逐步走向衰落的局面。第二,人性化管理也不是放任自流的“宽松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同样强调在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注重教育个性发展,体现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也就是说,在管理制度范围内给违反管理制度的教师更多的改正机会,而不是将其一棍子打死。而“宽松化”管理不仅没有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为前提,校长甚至还充当无原则的老好人,一味地靠与教师“打成一片”,用“哥们义气”来维系学校管理,最终使管理变成一种庸俗的“仁慈化”管理,使学校陷入“一盘散沙”的境地。

    2.理顺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的关系

    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关系密切,没有制度化管理,学校就会失去秩序,没有人性化管理,学校就会失去发展的活力。但是,单纯的制度化管理是一柄双刃剑,既可以激励人,也可以伤害人。而人性化管理是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渗透了人性的因素,将人视为管理的主体和核心,强调要了解人,开发人的潜能,从而使管理充满人情味,使教师把被动执行制度变成主动践行制度,这就更容易被教师所接受,从而使制度落到实处,使管理成为真正的有效管理。

篇6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人性化分析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学生的自主性更强,有自己独立的思维与思考问题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如果还是采取传统的管教类的管理方式是不行的。为了给各大高校提供可靠性的建议,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方面是高校实施人性化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实施人性化的有效对策,通过这两个方面的阐述,希望对于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高校实施人性化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在高校实施人性化教育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为学校制定远大的发展目标与清晰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可以为自己在众多的高校中争得市场份额,有更大的竞争力。并且,实施人性化教育制度也符合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需求,符合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1.1符合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需求。在市场经济改革与国家对教育愈加重视的今天,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适用于当前的高校管理制度当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也为了给学校制定清晰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当前高校数不胜数,有民办和公办的,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使学校在众多的高校当中脱颖而出,成为每一个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所以,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高校管理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也符合体制改革的实际需求。1.2符合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每一个学校的教学理念都不同,都有属于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当前我国的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以前的精英教育转变成了现在的大众教育。中国的大学生数量庞大,可是有真才实学的学生却不是很多。为了充分利用当前的教育资源,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体,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是为学生制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也为了使学校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所以各大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成长,注重学生的真实需求。21世纪的学生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独立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与自主能力,因此学校的教育理念也应该作出相应的改变,才能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实施人性化的有效对策

2.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我国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就是在各个方面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所以在教育管理理念上就要有相关的转变。要想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增进师生间的了解,教师角色也应该发生相应的改变。第一,互动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不只是知识的讲解者,也不仅是班级的领导者,他们更是班级的组织者,是活跃气氛的人,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学会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并且也要时时互动。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只用20分钟去讲授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在知识点讲解之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组的人数为2~8人,在分组之后为学生们出相关的题,题的难度可以相应地增加,让学生们自己写出答案,最后让学生上台讲解得出这个答案的理由,最后为学生们评分,给予奖励。同时,也可以采取问答的方式形成师生间的良好互动,通过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学生也会神经高度紧张,认真听课。这种互动式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彼此间的了解。第二,教师角色的转变。不论是在初中、高中还是在大学,在课堂上学生不是客体,而是课堂上的主体。当前倡导的是人文主义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要改变教师的领导者的角色,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知识的讲授者,对学生有着很大的责任。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再采用呆板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例如,在讲完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大学课堂通常是大课堂,所以可以8个人一组,在讲授知识以后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而且对于用时少、准确率高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在讨论之后教师进行总结,总结小组常见的疑难问题,巡回指导,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变被动为主动,更加主动地加入到课堂上的学习与互动中,提高课堂的积极性与活跃度。2.2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高校教育制度人性化的建立不仅体现在教学管理理念方面,还体现在教学环境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办公设备的资金投入,以及校风等方面的建设,为学生与教师营造和谐、友好的校园环境。同时,学校也应该多重视教师的实际需求,给予他们充足的发展空间,因为教师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人,他们的行为以及他们对于人性化教育的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同时学校对于教学环境的建设也会熏陶学生,使师生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2.3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自身的职业素质,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学校的管理成果。所以,学校应该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向他们传递人性化的教育管理理念,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够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本,承担起自己的工作职责,同时也要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并且学校在招聘的过程中也不能以学历作为唯一的用人标准,应该综合考虑,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3结语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课堂上,主体都是学生,如果还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去管理学生,就不符合高效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需求,也不符合当前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也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才是管理学生的重要手段。

作者:程思琼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周薇.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人性化管窥[J].教育现代化,2016(33):156-157.

[2]杨康.人性化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2):281-282.

篇7

一、 对话

和朋友林经理到一家规模中等的正规经营足疗店,说要普通中药足疗,价格是每人三十元,时间是各一个小时。引导人员给我们安排好包房之后,不一会进来了两个女技师,都二十多岁,一进门就问好,说很高兴给我们服务,希望能通过服务带给我们快乐的感受。

朋友林经理问:你们是哪里人?两个技师一个是湖南人,一个是江西人。江西的技师说,江西人是湖南人的发源,湖南许多人起初是从江西迁移过去的。交谈中得知,江西技师姓刘,二十七岁,是正规大店培训出来的,湖南技师姓王,二十三岁,是正规酒店培训出来的。

交谈中两个技师除了技术熟练外,态度都很乐观,很开心。朋友林经理问:你们为什么这么开心?两个技师回答说:我们为什么要不开心?

交谈中间,我问江西的刘技师说,为什么你们这么开心,在这里干这么稳定?刘技师说了三句话:管理不严比较宽,效益不错比较好,老板不黑比较和。我问为什么是这三句话,难道大店的管理不好吗?

刘技师说,她自己就是大店出来的。坦白说她承认大店的严格管理使自己素质提升不少,技术也进步不小。但就是压抑。因为大店执行制度非常严格,冷酷无情,客户只要投诉一下,起步就扣一百块。每天早会和晚会都要洗脑,总结经验和不足,及提出改进和维持方案等。刘技师说,有一次有一个客人喝多了,要足疗,她就把电视遥控板给客人,请客人自己选台。结果结束后,客人在付款时候说,你们服务人员真来事嘛,安排客人做事情。值班助理不容分说,就扣刘技师分数,月底扣钱执行。这样太压抑。所以她选择了离开。

笔者问,收入水平和分成制度如何?刘技师说,大店一般足疗68元,三七开,做一个小时自己能得20元;中等店足疗价格30元,五五开,做一个得15元,但是老板比较和蔼,管理比较宽松,人比较开心,相比之下,自己宁可开心地活着,反正到那里都是洗脚,再说,钱多钱少,没有个标准,加上中等店效益还可,其实每月下来不比在大店挣钱少。

二、 管理分析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我们分析刘技师作为员工的典型代表说出的到工作单位和老板的三句话:管理不严比较宽,效益不错比较好,老板不黑比较和。这三句话仔细分析一下,分别是从管理执行层面、效益层面和企业文化层面三个层面表达了员工对企业和老板基本的要求和理想。后来刘技师又补充了说,应当是管理制度化,操作人性化。

首先,任何管理都需要有制度,基本的制度和流程是基础。但根据发展规模和企业文化的基本导向,具体操作中该人性化的还是要人性化。

其次,良好的心态和工作态度非常关键。两个技师非常乐观,这种乐观传达给了客户,使客户也认识到,干任何法律允许的经营都是认真而严肃的,但在工作经营中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是非常关键的。

第三是和谐的企业文化导向。文化是可以感受到的东西。和谐的文化是很关键的基础。上海电视台有个节目,是第一财经台办的,叫头脑风暴。中间谈到一组调查数据,发现员工是否决定离职的要素之中,工资仅仅排在第三位,第一位就是企业文化,第二是发展空间。

第四,关于“管理制度化”和“操作人性化”是否影响制度的执行力问题。实践中许多人可能说,操作人性化是不是大家都当老好人,以人性化的名义对管理制度不执行,歪曲执行或变相执行,达不到制度管理的目的?等等。笔者认为,操作人性化不但不是不执行管理制度,反而是对管理制度最好的执行,操作人性化的核心因素是沟通,在使用制度之前,首要要通过沟通核实事实,通过沟通分析原因,进而适用制度。人性化操作的直接目的,是让员工被制度处罚后心服口服,不影响工作情绪和工作积极性,让员工知道,自己真的是错了,今后应当引以为戒,要干的更好。在某种意义上,如果一个管理者可怜到只有靠制度去压制和管理部下的时候,这个管理者离下课也差不多了。人性化管理除了沟通之外,背后还隐藏了管理双方的尊重,对话,交流互动等许多有利于管理进步的要素和因子。笔者一个朋友曾经碰到过一个小老板,他制定一份制度,对人家一个月一千多块工资的员工制定的处罚制度是,犯错误一次起码罚款五百。谁跟谁啊?凭什么呢?人家一个月出卖时间和劳动为你打工,你一次就罚人家五百,你有什么资格?你的这个制度有没有经过员工签字认可?如果员工没有签字认可,你可以以无耻的手段逼迫员工离职,但你无法贯彻执行罚款,否则劳动局那里有你的苦吃,这叫做人太过分,做事无后路。笔者对朋友说,这样的小老板,你不要去理他,他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结束语

许多管理人员有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就是总想给员工“下马威”,特别是对新来的员工,主管或经理。时代不同了,下马威是通过自己身体力行地成为正面典范,不言自明,不怒自威的,而不是搞一些恶性制度来管制员工。因此,管理制度化应当是经过员工讨论认可的制度,这样的制度才能执行下去;操作人性化是经过双方良性沟通,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达成的操作,目的是提高管理效率而不是打击员工积极性。当然,管理制度化和操作人性化的命题,根治还是需要企业文化来解决的,但一个初中文化的足疗师傅能通过简单的三句话来总结出来,是不简单的。笔者联系到读《黄帝内经》的时候,说《庄子 徐无鬼》中有一个故事,黄帝一次外出,碰到一个放马的小孩,黄帝问治国治天下的道理,小孩说,很简单,和放马一样,去掉害群之马就可以了。于是黄帝立拜。道理是一样的,具体的事情中都包括着深刻的管理思想。

篇8

1.1一般临床资料

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室选取50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5名,女45名;年龄20~42岁,平均(24.5±4.1)岁;工作时间:1.4~13年,平均(3.1±0.5)年。随机将所有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名。并选取自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配给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理念,具体体现在:①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实行人性化排班制度,关心、体贴护理人员的个人生活,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考核内容要合理全面;给予优秀护理员工外出培训机会,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②制定专科化护理管理制度:护士长可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性格、特长及工作经验等进行合理分组,每组配一名组长。由组长结合实际为每位护理人员具体安排手术岗位,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位护理人员的岗位作用。③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护理管理者要按照护理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护理人员,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此外,应定期对护理人员培训相关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促使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标准。

1.3观察指标

两组经护理管理后,对两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进行比较;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分为三个级别: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患者亲自填写后,对满意度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比较中,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为20%(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为80.0%(P<0.05)。

3讨论

篇9

一、新时代职校学生人性化管理现状与分析

1.职校人性化管理现状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难,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随着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学生自主择业、缴费上学,在某种程度上与学校形成了一种教育合同关系。传统的高职院校“强调校方、轻视学生、强调管教、轻视服务、轻视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很大程度上暴露出其固有的非人性化缺陷。对学生全方位发展成长很不利,严重影响到职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发展。

2.人性化管理的认识误区

①长期以来,一些管理者将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理解成为“保姆式”的服务管理,这种观念上的认知误区,直接影响到职校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战略部署。真正人性化的管理,应该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基本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推动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坚持以人为本,并非是为学生包揽一切。

②人性化管理并不与制度化管理对立,二者反而应该是紧密结合的。严格的制度教育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基础,人性化管理应当以严格的制度为前提,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人性化管理是最基本价值导向,制度化是比较的手段,并非是人性化管理完全脱离了规则制度的约束。坚持以人为本,并非放任自流。

二、对职校学生人性化管理实施建议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其内涵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自我价值观的体现,把学校与自己视为一个整体。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以及专业的选择都是因人而异的,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价值核心所在。

2.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学生整体也呈现出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是实现对学生人性化管理的前提条件。管理制度的设计与实施,要考虑到人性化,应尽可能的考虑学生情感和需求。一方面要避免过多的束缚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对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培养造成不良的影响,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不良因素。另一方面管理制度应当柔性化,注重体现学生自我价值,更多的发挥学生聪明才智、提高能力的培养。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学生管理工作也要不断完善,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发展的需要。

3.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

学生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之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全方位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使学校管理更适应学生,便于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也是对学生自身的锻炼,通过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领导能力,比传统授教式教学更能让学生接受。如此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宗旨,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学管理质量。

4.师生交流平等,互相尊重

就目前我国中等职校的生源而言,学生大都学习散漫、生活混乱、学习基础差、素质较低,对未来没有信心和目标,难于管理。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首先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用一颗真诚的心与每一位学生沟通,围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展开一系列的管理方案。管理者面对的是一群充满生命活力和激情的学生,应当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利用合理的方法对其价值观进行引导,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等的地位,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即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

5.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增强职校学生归属感

以人为本是学校人性化管理的核心价值所在。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提到,第一位是生存,在保证生存的同时人们开始需要安全感。对于职校学生来说,大部分都是家庭条件较为贫困的,他们时常感到自卑,并缺乏安全感。学校的人性化管理教育,切身实际的帮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父母之情,兄弟姐妹之情,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感受学校的人文关怀。这不仅是一种情感教育,更能体现出教育者对学生的爱护,让学生体会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学校采取勤工俭学的管理模式,帮助贫困学生重新树立信心,对未来有了更明确的理想和目标,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

三、总结

职校学生人性化管理是顺应全球高等教育管理新模式的必然趋势,推行人性化管理模式,也是对当前职校传统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提出的挑战。职业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应当主动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充分深刻理解人性化管理的现实与深远意义,加强实践,从新的管理理念出发,尊重、关怀学生,形成高效而合理的管理模式。人性化管理必将成为职业学校包括高等院校的文化价值核心,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人才而努力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经山.试论人性化管理[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9).

篇10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脑外科;护理管理

脑外科护理一直是临床护理管理及建设的重难点,该科室患者神经较为敏感,心理状态较差,情绪不稳定。因此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易发生护理安全事件,医患纠纷发生率高[1]。人性化护理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人性化管理,体现以人为本,重视人性要素。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健康水平的提升[2]。为提高脑外科护理质量,降低护理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率,本研究针对我院脑外科收治45例患者给予人性化管理模式,旨在观察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脑外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患者90例及护理人员26名,护理人员男4名,女22名;平均年龄(31.47±2.98)岁;职称: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6名,护士8名,助理护士8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43.31±11.59)岁。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42.51±12.79)岁。将所有护理人员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参与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各13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人性化管理。包括:①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强调人性化,提倡以人为本,在一切护理活动中都要承认护理人员的主体地位,并将实现护士护理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护理服务进步的目标及价值。在护理管理中形成一种人性价值准则及行为模式,利用信任-指导-自控的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的向心力、持久力及凝聚力进行整合。②人性化护理沟通:护理管理者不应作为单纯护理命令者,还应在工作之余对护士进行情感的沟通,做到管理者与护士关系平等,两者之间常进行思想及意见的交换,在工作上得到对方的支持谅解,使护士精神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动其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③人性化护理激励:设立护理工作奖赏制,根据护士工作情况及患者满意情况,从精神及物质层面对其给予激励,注重护士自我实现精神层面的满足,调动并强化其自觉性。④做好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护士做好护理工作的基本准则,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能有效避免护理操作发生错误,减少医疗事故发生情况。⑤人力资源优化:挖掘护士潜力,观察其适合的护理工作,使其潜力充分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合理优化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尽之所长,提升护理质量。⑥学习氛围:以高资历帮带低资历的模式,制定相应学习目标、计划,并安排学习进度,制定考核量化表定期进行考核,并定期举办培训,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定期为护患举办交流会,护士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发现自身不足,使其产生学习进步的欲望,培养个人护理能力的特长。

1.3观察指标 采用问卷调查表对护士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人员满意情况包括其对工作待遇、环境等满意情况,分值≥60分为满意,分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人员、患者总满意率分别为100%、97.78%高于对照组的46.15%、75.56%,差异显著(P

2.2护理质量 观察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人性化管理模式同传统管理制度相对应,其以开发护理人员心理资源为管理重点。该理论以人性化作为管理出发点,采取教育帮助、人情感化、耐心指导等手段对护理人员潜能进行挖掘,达到实现其自我价值与组织共赢的目的[3]。

本研究针对观察组给予人性化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及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表明人性化管理模式适用于脑外科护理管理。原因在于人性化管理模式强调管理人性化,做到以人为本,将人性化运用到护理工作中,在护理工作中以护理人员作为工作的核心,表现对医护人员的人性关爱,提高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及荣誉感[4],对每位护理人员做到关爱及尊重,用启发与诱导替代传统管理的强制约束,利于树立护理人员正确价值观,促进护理人员遵守组织管理制度规范的自觉性。人性化管理使护理人员感受到集体温暖及家的感觉,增强其归属感,视科室为家,提升其工作信心,加强工作积极性[5-6]。同时对护理人员给予奖励制度,提升其工作热情,利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创造力的发挥,显著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7]。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提升其专业水平,利于护理护理质量的加强。因此,对脑外科护理管理中加入人性化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及患者均有较好的影响,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提升,同时显著提高护理质量[8]。

综上所述,对脑外科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护士、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临床护理管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任资颖.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7):157-160.

[2]张红菱.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z1):203-204.

[3]李淑平.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研究,2014,28(36):4597-4598.

[4]彭兰.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8):2542-2544.

[5]洪美霞.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的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1):1547-1549.

[6]李雪.人性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25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