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5: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农村扶贫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有着指导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但是,目前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对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分析。
一、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物质层面的扶贫,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理论性的事物十分注重,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足。(3)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教育方法缺乏创新。(4)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这些因素较大的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存在问题
在进行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体是扶贫对象,其也是教育的接受者,扶贫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扶贫对象这个主体还存在问题,比如,文化程度较低导致扶贫对象难以理解相关的致死。有的扶贫对象对物质生活十分注重,但在思想政治意识方面比较薄弱。
二、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问题的原因
1.不完善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新农村的建设不断推进,然而在农村扶贫工作中面临着新的问题,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相关的机制还无法跟上实际发展。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缺乏针对性;(2)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的整体水平存在滞后现象;(3)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形成常态,相P的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
2.对扶贫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1)由于受到相关投入不足的因素,导致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影响。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由于相关投入的不足,极易导致有的群体享受不到相关的教育,这就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之前,应当大力投入经费,以此促进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存在不足,因此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此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如果不重视教育队伍的建设,那么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面临更多问题。
(3)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十分单一,这直接影响了各项工作开展的效率。而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有着良好作用,其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实现了教育形式的创新,为促进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3.农村扶贫对象自身因素
当前有的扶贫对象由于自身素质不高,且自身主体意识不强,使其主体作用无法发挥出来。因此,农村扶贫对象因素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因之一。另外,由于经济基础较差导致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受到影响。
三、解决农村扶贫对象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的对策
1.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提高扶贫对象的物质生活水平
物质经济问题是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问题。因此,首先应大力投入资金,并拓宽扶贫渠道,建立健全有关的扶贫对策,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脱贫致富的途径,从本质上解决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
2.健全农村扶贫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针对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案,为促进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应加大财力、人力、物力的投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另外,还应创新教育形式,打破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从各个方面拓宽教育渠道。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居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其对推动农村脱贫致富奠定基础。然而,当前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不足,因此,需要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从各个方面加强农民知识水平,提升扶贫对象的综合素质,以此更好的促进农村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艳. 浅析农村扶贫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新西部(理论版),2016,09:19+26.
[2]邱柏生.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转型[J]. 理论探讨,2009,03:115-119.
篇2
Abstract:Secondary schools in rural areas due to the specificity of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and needs in the new situation, to highlight the statu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innov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关键词:农村中学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有效性
Key words:Rural secondary school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status quo; effectiveness
作者简介:刘日帮(1977-),男,江苏省宝应县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2] 钮秀渠(1974-)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5-0163-02
中学时期是个体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是个体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升国民政治思想素质的重要实践活动,必须把握个体这一成长关键期,增强其有效性,为个体社会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农村中学由于所处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面临许多困境,本文希望从分析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入手,探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一些方法途径。
一、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缺失
当前,一些部门和学校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形
成“有名无实”的格局。尽管相关部门和学校有思想政治教育计划,但由于急功近利,重学业成绩轻思想素质思想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计划计划,墙上挂挂”的现实状况。即使在实践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很多也流于形式,许多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并非有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教育的长期规划,其实质是“对上”而非“对下”。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素质教育并未真正得到有效推行,应试教育仍发挥决定作用,导致相关部门和学校由于升学压力而忽视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凸显。这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生源流动增强形成的对农村中学的现实压力不无关系,由于许多优质生源流向城市,造成农村中学自身的危机感,转而更重应试、轻素质。
(二) 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在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过多地依赖传统的校会、班会形式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重视理论灌输、知识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这样一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方法单调,不能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漠视学生的身心素质状况,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由于学校对升学率的过度追求,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校难以有效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即使国家课程规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也有被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的主课课程挤占的现象,这样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很难有效实现。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无疑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厌倦,不能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难以有效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道德信念的培养,使得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观念形式的说教,教育效果不佳。
(三) 部分教育者的负面效应
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并且一定的社会环境对人的
思想行为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同时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也对农村部分教育者产生了严重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过程中,只会成为学生眼中的形式主义,不能产生实际的教育效果,甚至会促使学生“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虚假人格的形成。
(四)家庭、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由于当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涌入,农村产生了许多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但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教育,也造成了许多农村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感、品行、心理等诸多方面出现偏差,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隔代教育“往往重视孩子的吃、穿及安全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情感和品行关注很少,很难谈得上有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1]同时,由于我国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急剧变化,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中学生面临着大量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矛盾的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2]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学生思想的混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缺失。由此可见,农村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越来越复杂,学生思想也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生成。
二、 加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 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地位。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重视农村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学校应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在教育过程中要克服重学业成绩轻思想素质的倾向,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制度化、规范化,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校、班级、学科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处理好加强与改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凸显学生主体性,关注学生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应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针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关注弱势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抚慰,多帮助“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惑”的学生,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教育者应努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打破传统的“一言堂”的模式束缚,在平等民主、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以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开拓创新的精神感染影响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和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的洗礼,形成持久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局面。
(三)加强专兼职结合的政工队伍建设,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专兼职结合的政工队伍建设,从多个层面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在党委领导下的政教处、班主任政工队伍系统,加大对政教处、班主任工作的支持力度,形成有效的督促机制,并结合实际树立目标,落实措施,同时定期进行相关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训。另一方面,学校也应重视学科教师、后勤人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发挥。在相关的工作方案中,强调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和后勤保障工作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并针对相关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促成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实现。
(四)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是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的。文
化是人的主观世界的展现,也是它的建构,人类自我与自我观念是在一定的文化中形成的,由文化决定,即便是客观世界,也必须借助文化充当中介和桥梁,才能进入并作用于人,人必
须通过文化才能最后找到自我。[3]因此,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笔者认为,可尝试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彰显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①形成学校、年级、班级的系列文化活动。结合学校特点,每年定期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各年级、班级应结合自身特点分阶段实现学校系列文化活动的主题教育功能。②重视广播、黑板报、校会、班会等文化宣传阵地。③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细节,渗透于学校的每个角落。如重视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充分利用校舍墙面张贴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古典文化箴言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对花圃、树木的命名阐释感言,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情感;开展学风、校风、教风的征集建言活动等等。总之,要努力关注细节,在小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五) 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增强是意
义重大的。当前由于市场济条件下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国际上的不良影响,以及少数的腐败现象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巨大冲击,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说服力。面对这样的大环境,地方部门和学校应积极应对,正确疏导教育学生,动员家庭与学校一道为学生成长提供较好的育人环境,使得学生自觉抵制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营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小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秋香.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云梦学刊,2007,28(6):113-114.
篇3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1.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分析
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了突出其职业性特点,其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它与技能型的中职教育及学科性的普通高等教育都存在差异[1]。高职院校教育的职业性是其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职业性特点去设置教学内容,将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道德素养、职业精神等作为教育工作的最终任务,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民主教育等的结合,也是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深入探究的一个前提条件。
另外,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应注重其内容的应用性,在教学中高职教育更加重视的是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符合这一教育规律。从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着手,对学生最为关注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及时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更新发展,提升教育工作的精确性及开展效果。最终使学生能够借助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与手段去解决实际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同时提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加入到社会实践之中,增加校外实训以及企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在这些实践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达到思想教育与实践学习有效结合的教育目的。
2.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策略
(1)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专业教学相结合。高职院校一般推行的是工学交替、教学做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行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的结合,能推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2],也是更好地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一个基本策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实效性,就应该一直秉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专业教学相结合的理念。一是应该按照高职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进行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设计,使得相应的德育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开发与应用,从而使得高职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根本的提升。二是应利用高职院校具备的产教结合、校企联合的优势,通过高职教育委员会的相关单位以及校外实践基地等机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在企业的专业教学方面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职思想理论教育和企业职业道德实践的融合,推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同时,应根据高职教学模式中存在分散、灵活的特性,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让专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都更加地贴近,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强化。
(2)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高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教育人、引导人、尊重人、帮助人[3]。要想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就应始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工作理念。一是要做好贫困学生的相关资助工作。高职院校中来自农村或者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学生较多,因此学校具备的相应的资助体系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以减少那些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二是应做好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关注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学生就业进行具体的指导,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信息,增加学生的结业机会。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属于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程,需要对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不同学科教师与学生也应积极地配合这一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对新阶段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进行分析探究,去寻找新的发展途径,不断实现教育载体与工作方式的创新,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在高职教育中获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葛志亮.关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3).
篇4
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是政府和国家管理的最小单元。在新农村的建设发展中,社区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组成结构。能否有效开展新农村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思想素质能否得到提升,继而关系到和谐社区能否得到有效构建。因此,有必要对基于构建和谐社区背景下的新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展开研究,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1和谐社区构建与新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所谓的和谐社区,其实就是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共道德的制约和约束下,使一定数量居民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从而创造一个环节优美、管理有序、安全幸福、服务完善和文明祥和的社区。开展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为了使社区居民拥有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从而使社区成员有组织、有计划和有目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将能够使社区居民与社区、自然环境和社会保持和谐,因此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区。而在发展新农村的过程中,只有加强新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使广大农民的思想素质得到提升,从而使农村社区居民积极投入到和谐社区环境建设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继而使新农村的建设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2基于构建和谐社区背景下的新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21把握农民思想教育主题
在开展新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要对农民思想教育主题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具体来讲,就是需要认识到构建和谐社区的动力实际上是来自于农民。只有广大农民进行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才能够真正实现农村的改革。而单单依靠外部力量进行新农村建设,是无法使新农村的改革成果得到保持的,所以也不利于和谐社区的建设。因此,在开展新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要以培育农民主体性为主要教育任务[1]。为此,还要加强宣传和教育,以便使农民认识到自身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农民通过提升自身素质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发展。而加强该类工作的开展,则能够使农民将新农村建设依托于国家的思想得到克服,所以能够使农民的独立自主意识得到提升。
除了培养农民的自主意识,还要意识到和谐社区建设离不开农民的合作互助。所以,在开展新农村思政教育时,需要加强农民合作意识的培养,以便使社区居民认识到新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合作经济的发展为基础。为此,还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宣传活动的开展,以便使广大农民的依法办社意识和新型合作理念得到增强,继而为社区居民的合作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
此外,还要加强农民民主意识的教育。因为在和谐社会构建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都需要实现管理民主。所以,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着农民民主意识教育开展,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一方面,需要引导新农村社区居民进行政治活动的有序参与,并且加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教育,以便使广大农民形成民主的观念。为此,还要从社区居民关系的社区事务入手,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处理,以便使居民形成参政和议政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社区居民公民意识教育,使广大农民意识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是一致的,从而督促广大农民参与到新农村社区建设中。
22加强社区居民舆论引导
在国家提出全面进行小康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围绕着和谐社区构建加强宣传教育,以便实现对社区居民的舆论引导。因为从理论上来讲,社区居民行为将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从而使其按照舆论引导方向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而就目前来看,新媒体得到了迅速发展,所以还应该加强新媒体的运用,以便加强新农村社区舆论的创造和传播,继而使社区居民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受到有效的正确引导。从舆论内容上来看,首先应该对目前社会舆论进行正确评价,以便形成一个具有稳定客观量化的可评价体系,并且建立良性的舆论评价机制。在此基础上,则可以根据体系标准进行社区舆论的正面引导。此外,针对社会公共事件,也可以进行舆论的制造,以便在进行舆论的正向宣传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2]。而在新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舆论引导方法的运用,则能够使社区居民的行为得到有效引导。
23展现教育内容的乡土性
在新农村社区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展现教育内容的乡土性,才能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一方面,可以利用乡土语言艺术进行教育内容的表达,从而与社区居民更好的交流。同时,语言与人的思维活动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利用乡土语言能够从思想上与新农村社区的居民交流互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正确思想的传递。而利用平民化的语言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表达出来,也能够更好地帮助社区居民理解思想教育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思想教育的传输;另一方面,在进行新农村社区居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时,也需要考虑到被教育者的心理状态[3]。具体来讲,就是从农民关注的问题入手,进行思想教育内容的有效融合,从而使社区居民认识到和谐社区构建的重要性。而通过熟悉的内容向社区居民传递这样的思想,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24开展丰富的社区活动
实际上,社区环境也会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起到重要的影响。所以,和谐社区的构建与社区环境建设以及思政工作开展都有一定的联系。基于这种认识,有必要进行新农村社区环境的优化,并且开展丰富的社区活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社区居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思政教育者需要结合党的政策方针,将和谐社区构建思想融入到社区活动中。比如,可以在社区开展“青年文明号”“讲文明、树新风”等社区活动,从而加深新农村社区居民对和谐社区构建方法的认识[4];另一方面,采取单一的活动形式无法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活动中,所以还要进行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的开展,以便有效进行健康向上的社区氛围的营造。为此,还要从年龄、文化水平等角度进行社区居民的层次划分,以便合理进行社区活动的安排。
25实现农民教育双向互动
想要使新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得到增强,还要实现农民教育的双向互动,从而根据农民的切实需求开展相应教育工作。而通过与农民进行双向互动,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新农村建设形势和任务发展情况,并且了解广大农民对和谐社区构建问题的认识情况,从而采取适合新农村建设发展形势的政治教育方法开展相应教育工作。此外,从根本上来讲,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精神建设。所以,在开展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双向互动了解农民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发展情况[5]。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有所侧重,从而使新农村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得到增强。
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文化教育事业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挑战、新问题,主动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和环境,走革新创新道路,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活力,才能确保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才。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发展不协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方式方法跟不上学生的内在发展要求,工作机制单一化是主要原因。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还停留在管理而非服务、灌输而非引导、保守而非开放的传统思维,工作机制和理念上没有确立整体的人才培养观,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传授相互剥离,日常教育与学生专业发展相互割裂。其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学生党团活动创新不足,对学生吸引力不强。再次,部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数量不足、素质良莠不齐,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凌乱和无序。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外来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良莠不齐, 一些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文艺作品常常被一起引进来, 这就容易使大学生产生错觉, 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
(三)经济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
改革开放带来新的的契机和挑战。一方面它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提升了大学生的主体认识,另一方面它也冲击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 使他们选择的多样化趋势更为明显, 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和复杂性。
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深刻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的探讨,来完善和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二、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创新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灵魂。只有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新特点,与时俱进,坚持在德育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创新,才能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一)是新时期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挑战、新问题,主动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和环境,走教育创新道路,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活力,确保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途径
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建设是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途径。从整体上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多元价值观的交融和碰撞,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进行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和自身素质。
(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建设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大发展的今天,社会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要求,应该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充分显现。
(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生命线, 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探析
(一)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应积极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和思想觉悟。通过心理咨询,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使其消除心理障碍,做好有针对性的疏导与化解工作。首先要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其次要借鉴和引入心理辅导技巧。最后要将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创新与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相结合
(二)加强校园网建设
由于互联网具有信息传播快、信息量大、受众广等特点。所以要充分发挥好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通过全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来把握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通过网络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建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时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管, 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三)完善大学生服务机制
完善大学生服务机制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要紧紧围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一核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其次要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在生活实际中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生活观及消费观教育。再次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服务机制,发挥服务育人功能。最后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它可以包括制度和政策、宣传教育、队伍及档案等方面。
(四)开展思想政治主导教育理念下的多元教育路径
努力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化弊病、大力开展思想政治主导教育理念下的多元教育路径。首先可以通过“两课”教育教学渠道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同他们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用最科学的理论知识来满足大学生的知识需要。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探索和建立通过社会实践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通过走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道路使当代大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最后,要努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真正取得教育实效。
(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对高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外部灌输应与自我实践体验相结合,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方法。必须针对学生的具体思想实际,启发学生的自觉性,通过学生的自觉认识和自我实践体验,养成自觉行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其次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能使大学生促进知向行的转化,促进其知行的统一。最后要大力发挥校园文化的影响作用。校园文化有两种表现形态:一种是观念形态的文化,指的是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一种是物质形态的文化,主要指学校的建筑、文化设施、校园的绿化美化等。校园文化教育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教育,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
[2] 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19).[3]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源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夏越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建设刍议[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7).
[5]崔欣伟.构建以大学生党建为龙头的“多元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
[6]张志汉.试论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构建[J].农业考古,2010.
[7]宋建设.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探析[J].新西部,2010,(16).
[8]张勇.论新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
[9] 李齐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化发展的现状与路径分析[ J]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4) .
[10]王俊生.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机制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9).
篇6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和政治观念都在发生转变,大学生群体也受到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产生了思想上的强烈反差,从而产生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模糊、理想信念缺失等问题。我们要面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大学生为主体,对其进行人文关怀和疏导,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模式,探索新的思想政治育人模式,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繁冗现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十分丰富,涉及多项标准和规范内容,如此繁多的教学任务安排,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压力过大。同时,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素质相对偏低,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表现出一定的抵触和不认可心理。在这种消极情绪和状态之下,教师难于完成如此繁多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新的发展,需要寻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切入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完整、合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还仍旧采用原有的“卷面分数”,在这个意识之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注重试卷成绩,以分数定论,这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反感,感觉到自己没有得到能力的提升。现代部分高校也意识到思政考核评价体系的问题,采用了开卷或“开闭参半”的考核方式,然而,这种创新的考核评价方式还存在形式化的倾向,考核标准还缺乏科学合理性。学生无须努力即可以获得考核合格,这就降低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视度,认为这个课程是随意就可应付的,这就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1]
(三)多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还存在问题。在信息网络时代,多媒体技术成为了重要的、直观的教学手段,它具有特定的优势,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然而,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多媒体教育过程中,网络的多维互动平台还没有建构齐全,通常只是单纯用于学校信息的,缺乏师生互动的平台,也缺少专业化和分类管理的思想政治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平台缺乏常态化和互动性,可读性不高,难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二、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迫性研究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可以将浓郁而深刻的人文精神注入大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和道路,建构健全而完善的人格。在现代多元文化复杂的情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由学业问题而产生的情感心理不适。在大学教育阶段,学生由应试教育下的思维和学习习惯,转变为大学阶段自主的学习思维状态,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而且大学教育是以一定的专业为前提进行学习的,大学生可以会由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而产生心理上的厌烦和排斥情绪,甚至会由于学业问题而引绪烦燥、心理紧张、身体不适等状况,这些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加以调整和转变。
(二)大学生因人际关系失衡而引发的心理不适。在现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交往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到大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和心理。由于他们缺乏人生复杂的经历和体验,在高校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换位思考的意识较少。因而,相互存在不理解的问题,导致一些学生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而引发心理不适。
(三)大学生因情感失衡而产生心理不稳定。高校大学生进入成人之后,经历了高考的升学压力之后,会对人生和情感方面产生渴望。然而,由于大学生对于恋爱缺乏认知和经验,思想单纯而简单,因而,处理情感的方式和方法比较直接,当情感失衡之后无法进行自我排遣,产生心理不稳定等情感问题。[2]
(四)大学贫困生的人文关怀问题。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之
中,不可避免会有贫困大学生,这些贫困大学生来自于偏远的农村或异地,他们在接受学校助学金资助的过程中,还会存在心理的人格尊严、精神权利等诉求。如果只注重于对贫困大学生的物质资助,而在精神上缺少人文关怀,将助学金资助视为慈善和施舍,则会使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抵触和畏惧的情绪,产生心理问题。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路径探索
(一)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模式。(1)全员行动,凝聚成思政教育合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模式不断演变,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实效性,需要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以学校党委为领导核心,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树立起“全员参与”的大德育观,夯实“两项制度”,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德育领域。具体两项制度为:其一,构建“全员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制度。高校全员都要将自己视为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岗位实施育人功能,从不同的岗位、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德育教育。其二,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制度。高校各个部门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在齐抓共管的条件下,创建思想德育教育新机制,学校党委办公室要做好“党员先锋工程”工作,教研室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工作;学生管理部门要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共青团要做好课外育人功能拓展的工作,培育人文环境和校园文化。(2)全程育人,构建“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德育教育体系。在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人的思想观念的易变性、不稳定性和隐蔽性特点,进行全程跟进的德育教育。要将教育者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内化为学生的自我价值准则,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育者全程跟进,把握大学生的成才关键点,引领学生渡过人生成长的转折点。要重点针对学生迷茫的入学适应期和离校就业期,进行思想政治德育教育,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包袱,健康成长。
大学生思想政治德育教育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和底线,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主阵地,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大学生形成坚定的信仰,具备高尚奉献、乐于助人的品质和情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程教育还要实施“三讲三心”明德教育,即讲诚信、讲礼仪、讲感恩。对国家、人民尽忠心、对父母、长辈尽孝心、对同学、同事尽爱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要将明德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全程,并适当开展“明德实践行动”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要重视对大学生的通识课程教育,要倡导人本理念和精神,注重从人的生命质量和文明素养方面进行教育,要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融合通识教育,使大学生夯实专业基础,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升综合素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实际贴近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具体做好两个方面的教育工作:(1)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关联,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全面理解和把握,要用完整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理论相联接,用科学的理论知识解答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要在教学中避免单调、枯燥的理论讲解,而要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吸引学生的关注力,增强理论在实际现实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和解决能力。(2)注重课上与课下的理论与实际结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为了真正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仅要从课堂上进行理论讲解,还要在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要对学生的基本概况有全面的了解,对于学生感觉困惑的难题,可以在课后解决,从而提高理论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效率。
(三)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移入学生的社会大课堂实
践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要结果实践活动,不能停留于课堂教育层面,而要引领学生走出校园,以社会大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全面而深入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广阔的社会大视角之下,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与现实社会相联接的价值和意义,也感受到不同类型的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如让学生参与“三下乡”志愿服务;到单位实践参观和锻炼等,在深入了解社会的条件下,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教育路径和方法。在经济文化多元化的态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中,要以学生为本,深入而全面地关心和爱护学生,促成学生健康人格和心理的成长。(1)深入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体察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状况,围绕大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进行教育,还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情感、生活、择业等现实需求。要从学业上增强大学生的抗挫折意识,从生活上引导大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和助人意识,从择业上引领学生剖析自己、深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准择业目标。(2)实施人文关怀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帮扶工作,融入人文关怀精神,向学生宣传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并做好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疏导和帮扶工作。尤其是对于大学贫困生,不仅要从物质上帮助他们,还要关注大学贫困生的内心世界,要培养和鼓励大学贫困生,形成正面、积极的情感和心理。教师可以利用“思政博客”、“思政工作坊”、“心灵家园”等网络平台,创建积极、和谐的校园人文氛围。
四、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质是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德育教育,要关注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心理状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突显出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农村高中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1 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方面
学校是高中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高中对思政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低,严重影响了高中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1.1.1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被轻视
思政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广大农村高中的思政教育课在提高高中生的思想素质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受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育的严重影响,相关部门和学校迫于升学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形成思政教育可有可无的局面,思政教育课的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连教学课时都得不到保证。大部分学生也对思政教育课产生偏见,认为该学科是副课,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1.1.2 思政教育课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处于主动地位,起着主导作用。①农村高中缺乏高素质的思政教育队伍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思政课的正常开展。农村思政教育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参差不齐,流动性大。由于思政课不被重视,大部分教师都出现了工作懈怠、没有成就感的现象。不仅如此,在农村高中,相当一部分专业思政教师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老师内心并不认同教育要求,只是例行公事地开展教育活动,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出现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愿教的状况。
1.1.3 教育方法不当,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首先,农村高中现行的思政课教学方式依然是简单说教和灌输,缺乏创新,忽视了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感到课程乏味,失去兴趣;其次,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也采取管、压、控、罚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带有很大的强制性。高中生逆反心理强,管得越严,反抗得越厉害。教师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师生之间产生距离,师生关系不融洽。第三,农村高中思政教育的内容不科学,不能及时准确地反应当前农村的情况,脱离农村高中生的具体生活体验,难以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知行脱节现象,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1.2 家庭方面
家庭是影响教育对象尤其是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基础性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特殊性。②
1.2.1 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缺位,隔代教育影响高中生思想素质健康发展
据全国妇联2007年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总数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近3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农村部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子女的思想教育关心和重视不够,家庭教育薄弱,祖父母成为孩子的临时监护人,形成了一种隔代教育的现象。隔代教育这种当前普遍存在的农村教育模式,不利于高中生的思想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1.2.2 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低下,教育目标及教育方法不当
农村家长的学历水平和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力不从心。部分家长依然存在小农思想的狭隘意识,推崇读书无用论,并将这种思想灌输给孩子,要求孩子中途辍学跟自己外出打工。尽管一些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性,采取了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平时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出了问题时不问原因就对孩子拳脚相加,坚信“棍棒之下出孝子”。高中时期的孩子逆反心理强,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子女教育环境,还会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③
1.3 社会方面
1.3.1 社会环境复杂,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经济迅猛发展,农村家庭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许多高中生都拥有了手机、电脑等现代通讯工具,农村高中也逐步配备了电脑、机房和网络等现代教育设备,农村高中生通过网络了解外界,开阔视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同时感受本土文化与异域思想的强烈碰撞。西方国家通过网络对学生群体进行社会意识形态渗透,高中生心智很不成熟,对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和知识无法分辨筛选,易在盲从中失去理性,产生思想上的混乱。部分高中生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从而加剧了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
1.3.2 封建迷信思想盛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困难加剧
目前大部分农村的封建迷信思想依然很严重,一些家长不仅自己相信,还对自己的家人灌输迷信思想。高中生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鉴别能力,很容易被封建迷信思想迷惑,直接影响着他们优良思想品质的形成以及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封建迷信错误地引导了青少年学生对自己命运看法,是一些学生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甚至失去了竞争的勇气与动力,这不仅阻碍了高中生对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吸收,还让他们对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产生疑问,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大打折扣。
2 提高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总书记曾指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政教育工作,学校、教育部门、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要一起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④面对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积极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综合资源,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切实为提高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参考的视角。
2.1 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基本素质,创建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
首先,农村高中政治教师要树立继续学习的理念,努力学习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智能素质以及人文心理素质等,更新现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其次,学校要加大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加大在思想政治课上的投资,引进一批专业的、年轻的政治教师。第三,政府要改善农村高中的教师待遇与办学条件。政府通过加大对农村高中的教育资金投入,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待遇,只有物质生活得到保障,教师才会有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也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的人才。第四,农村高中基础设施落后,有些学校甚至连多媒体都没有,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2.2 学校转变思想观念,突出思政教育的地位
在农村高中,一直都将思想政治课作为副课来对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这是对思想政治课的极大误解。农村高中的学校领导应当转变思想观念,坚定不移地将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和重要性。同时,学校还应将思政教育寓于各科教学、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日常教育管理之中。让学生在学校的每分每秒都身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之中,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3 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由“师本”转向“生本”。教师应该端正自己的身份,做到课堂上是师生,课堂下是朋友,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做到知、行、情相统一。摈弃落后的教学方法,建立积极引导—主动探究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材施教,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容许学生存在不同的意见,课下和学生深入讨论,让学生爱上学习,主动学习。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让思政教育切实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创造出一种平等、民主、信任、和谐的教育氛围,改善师生关系,促进思政教育的开展。
2.4 提高农村家庭思想道德教育水平,优化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⑤要提高农村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必须从家庭教育着手。首先,家长应该给孩子完整的爱。最好有母亲在家照顾孩子,即使都在外,也要经常抽时间回家看孩子,只有在充满爱的家庭里,孩子才能茁壮的成长。其次,父母应该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对孩子要多宽容,少惩罚,与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上,换位思考,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再次,政府应该在农村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2.5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互动,形成一体化的思政教育环境
农村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互动,形成教育合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要经常与学校老师进行联系沟通,让学校帮助孩子教育。此外,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净化社会环境,例如对学校周围的网吧定期进行排查,限定学生上网时间,对家里父母封建迷信的要进行教育等等。通过这些措施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汇聚合流,从而取得良好的农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注释
①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80.
② 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7:150-151.
③ 孙青,韩春丽.当代农村中学的与问题探析[J].泰安:岱宗学刊,2009(4):120-122.
篇8
1.是应对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由此引发了社会观念、运作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同时也使学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面临新的挑战。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学校传统思想教育载体变得相对滞后,而且由于效率低下而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再加上学生信息渠道越来越多、覆盖面越来越广,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常常处于同一个“信息平台”,由此弱化了教师的权威性和感召力。另外,信息网络空间存在良莠不齐现象,各种文化、观念等在此相互交织、渗透,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面临严峻挑战。
2.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工作不同,是做人的工作,而人是有感情和有意识的,这种感情和意识又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服务服从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当代青少年学生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和利益的实现,成长愿望强烈、竞争意识、自强意识普遍有所增长,并呈现出更加务实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就应该更多地涉及学生的实际利益,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学生思想和认识的困惑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认为,人的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头脑里固有的,而是客观实际在人脑里的反映。离开社会环境,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须同时注重外在环境的改进,注重多种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综合运用。当前学生学习、生活以及认识社会的途径、渠道较之以往要丰富得多,这种丰富多彩的生活对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是深刻的。因此,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不断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4.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空前广泛,一方面为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一些消极因素也影响了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有的学生在遭遇挫折时,表现出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否定,甚至轻视生命,还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精神焦虑和心理冲突,再加上竞争的压力、情感的困惑、发展的期望等诸多因素相互交织,心理上的失衡往往会产生“相对剥夺感”。为了保证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其保持平衡稳定的心理状态,迫切要求拓展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遵循的原则
1.创新载体要与学生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相结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在载体创新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不同年龄段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需求和特征,也包括品德发展的不同时期,这样才能把握时机,采取相应措施促使其发生质变或飞跃,引导学生品德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中学阶段是学生由幼稚状态初步成熟的关键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用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对青少年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以培养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相适应、能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思想政治品德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只有不断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现实需求和个体差异等情况的变化,才能不断推动他们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2.创新载体要突出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知行脱节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弊端。思想政治教育是个体主动的心理建构过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社会意识、道德观念等的内化将无法实现。因此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选择一些诸如演讲、参观、访谈、文艺演出等活动载体,把学生置于自己作出道德选择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用探究、讨论等方法代替灌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应以从活动中学为主,并注重活动的生活性、寓教于乐性和全员参与性。
3.创新载体要强化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社会体验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青少年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摆脱思想的束缚,放眼社会课堂,从而不断提高其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其学会做人处事、生存与发展。由此可见,社会实践是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社会实践中要改变原有课程实施片面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青少年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青少年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各式各样的夏令营、农村社会调查、参观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等都是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好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这些社会实践载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体验,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优化与创新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不可能一成不变,需要我们在继承传统载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伴随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而发展,不断与时俱进,逐渐优化创新。
1.发挥各种载体的优势,优化组合,形成合力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仅仅靠单一的载体会导致效率低下,因此必须积极利用各种载体的优势,优化组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载体,充分发挥载体的功能,还要注重综合运用多种载体,使多种载体优化组合、相互补充、协调作用,形成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态势。
2.积极开发并有效利用虚拟载体,占领学生的思想高地
虚拟载体主要是指以电子传媒为主的网络载体,如QQ、E-mail、BBS、手机短信、飞信、微博等等。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报告显示,到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4.57亿,手机网民超过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而青少年学生作为重要的互联网用户,其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模式、政治态度、心理发展等都不同程度受到网络的影响。网络时代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其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也是多层次、多方面和多角度的,往往呈现积极与消极并存的状态。众所周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做到趋利避害,充分利用网络载体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网络载体发挥正效应,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不断拓展隐性载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
隐性载体是相对显性载体而言的,是指通过一些潜移默化的、间接的手段与教育对象互动的活动形式,如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会实践等隐性载体。由于这些载体是隐性的,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因此能够规避学生的逆反心理,起到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突出显性载体的作用,也要充分利用隐性载体,全面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载体的拓展,不仅要着眼于新途径、新形式和新方法,而且要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使思想政治教育以多样化的渠道取得殊途同归的教育效果。
4.关注学生闲暇生活,开拓生活化载体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青少年学生的闲暇时间日益增多,闲暇生活逐渐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闲暇生活对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具有积极作用,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在闲暇的自由状态中能体会自己的道德存在,但也可能会在闲暇生活中出现道德失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和研究闲暇时间的育人效应,对闲暇生活中的青少年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当前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与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等现实产生了严重脱节。因此,必须拓宽学校教育的层面,挖掘学校教育的有效方式。而青少年学生的闲暇生活包含着对社会、生活、人生、学习等各个方面的认识,具有深刻而丰富的思想道德内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许多在正规的课堂教育中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往往在闲暇教育的特定环境中能够迎刃而解。许多学生中的个别问题,以闲暇教育灵活性的特定方式去解决,往往能取得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 岳金霞.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界定分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2).
篇9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62-01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观念上相对滞后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应该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产生,一切教育改革的困难也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当前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观念上存在着滞后性。教师没有改变空洞的说教和强行的灌输为主要形式的教育观念,还存在片面的成才观、价值观,用学习成绩覆盖全面。同时,在当代社会现实中存在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现象,使一些老师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对一些实际问题难以做出合理的讲解。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较为单调
目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我国经济社会生活联系得不够密切,很难将二者联系起来解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现象。导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有效的回应,滞后于时展,教育内容陈旧、单薄、枯燥、乏味,很难达到期望的目标。同时,部分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与中学生的知识水平不相符合,脱离实际。中学生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很感兴趣,但是教育中很少涉及到我国现实社会出现的新问题和热点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单一
面对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制约着政治教育活动的进展和授课效果,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在教育活动中过分重视机械的“灌输式”或不联系实际的教条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基本上属于机械性和突击式记忆,记笔记、抄笔记、背笔记、考笔记。老师根据考试要求讲解重点,强调背诵。中学生也对这种教学方法习以为常,师生之间基本没有互动,也没有内心交流,更没有引起中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忽视了对中学生真正内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影响了中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正确理解。同时,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很多仍停留在“一块黑板、几支粉笔”的教学方式上。这样很难有效实现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忽视了个体发展。
二、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学校应该突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把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日常性的教育工作来抓。在教育过程中克服重学业成绩轻思想政治素质的倾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制度化、规范化。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校的教学工作有机融合,增强工作的有效性,把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落实到实处。
第二,家庭和社会应该增强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家庭是给中学生提供居息、学习、经济保障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可以给中学生指点生活目标、传授生活知识和技能、培养道德品质。同时,我们应当在社会开展各界人士关心和支持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活动,可以采取个别访谈或组织召开专题家长会等方式,引起家庭和社会对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重视。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落脚点是人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全面素质,必须关心中学生、爱护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就是做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能否激发中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中学生的潜能,提高中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中学生主体精神和主体人格。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通过各种措施,激发中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保持中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抑制和改变不良的情绪情感,使中学生很好地接受教育信息,并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中学生的自觉动机,进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才能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改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首先,由过去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满堂灌向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转变,应该主动地把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堂交给中学生,让中学生充分参加教学活动,使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经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指导,被中学生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其次,在组织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运用适合中学生的教学方法,把基本知识传授给中学生。还可以采取班级讨论式、课堂辩论式、讲台演讲式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中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积极性。再次,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的教育手段,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扩大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调动中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四)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活动是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中学生实际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一是要通过参观先进的企事业单位、英雄纪念馆、博物馆、名胜古迹和访问英雄模范人物、著名的科学家等,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要通过对我国社会热点问题、社会治安、社会风气、思想和经济状况等问题的社会调查,提高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通过中学生到工厂、农村、街道、孤老院等地做好人好事的各种社会服务活动,提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修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三、结束语
总之,我们要正视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及时更新观念, 抛弃落后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充分发挥作用,促进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照亮学生成长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伍小青.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01:70-71.
篇10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各项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等各种情况下,国际国内局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作为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在面临这一现状时,所表现出的思想政治观有待提高,一方面,思潮各异、进步迅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全球化的过程成长起来的,其成长的环境必然在其思想意识中打上深深的烙印。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大学生价值观念发生转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组织形式日趋健全、分配方式发展多样,使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要提前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于是,通过各种方式,大学生从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社会,价值取向发生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追求物质生活,自我意识过于强烈,过分的强调部分浮华的社会生活,集体主义意识削弱同时,由于受到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存在,大学生逐渐表现诚信缺失、道德背离的现象,如官位意识、考试作弊、求职作假等,严重损坏了大学生的形象。这些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一大现实。
(二)经济全球化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
由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各项思潮不断兴起和演变,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形式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作为思想意识不成熟的大学生又极易受到外界思想观的影响,在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利用“和平演变”的形式不断将各种所谓的民主意识渗透到我国,不断宣传他们的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以贬低学说和社会主义制度,企图动摇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是在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意识更加开放、活跃和多元,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出现了诸如“西方派”、“民主思想阶级”、“国际公民”等概念,造成了现今大学生思想意识混乱,国家意识淡化,社会主义思想观出现动摇,这一情况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新形势下教育体制的改革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压力。
教育体制改革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呈几何形式上升,学生的来源和构成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可多数高校的办学条件并没有相应的提高,使得教育的难度加大,造成学生综合素质逐年下降。
(四)就业形式的严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大批人员被精简下岗,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大学生择业期望值却居高不下,产生了“学习无作为”、“大学生比不上打工的”等错误思想,甚至激进者开始仇视社会,自甘堕落,这一状况的出现与社会发展进程是离不开的。
(五)信息网络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所面临的一项新问题。
互联网的发展是现今社会的一大重要表现,而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广阔空间的条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渠道,在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扩大交往面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考验。
二、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培育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最关键、最有效的力量之一,共青团组织对于高校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建设性作用站在党的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团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团的建设,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高校团组织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重要职责。只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团的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团的建设,是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四个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学习生活、择业交友都遇到了一些新问题,迫切需要团组织的关心和帮助。高校团组织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才能不断提高服务学生的能力,始终保持在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