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专业学习课程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室内设计专业学习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室内设计专业学习课程

篇1

关键词: 手绘表现技法 课程教学改革 室内艺术设计 改革方法

室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在这一目的实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绘图、绘画室内艺术设计被计算机所代替,手绘表现明显减少。因此,研究、改进当前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提高学生手绘表现能力,对促进信息时代下的室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手绘表现技法的重要性

(一)手绘表现是创造性思维表达的重要手段。

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安海姆指出,形象化思维表现与大脑思维活动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同步性。在艺术设计初期,抽象、含混和不确定的形象、构思居多,手绘表现能够让这些形象深化,并借助人工手绘表达出来,再通过视觉反馈给大脑,激发进一步的思考,如此反复完成艺术设计方案的完善和优化。手绘表现的缺失,将降低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设计能力,而过多地依赖计算机模型库则会使学生的头脑变得更加僵化、死板,毫无创新。从长远角度看,手绘表现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表达,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和创新能力。

(二)手绘表现是学生个性风格表达的重要方式。

艺术设计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创新行为,核心在于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因此,个性化和独创性就成为艺术设计的生命。手绘表现更容易体现个人的风格、美学修养和审美追求。设计大师的成长离不开深厚的手绘功底,如勒・柯布希耶、路易斯・康、矾崎新等,他们许多的优秀设计是在寥寥几笔的手绘草图中产生的,手绘表现在培养学生个性风格和良好设计意识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良好、扎实的手绘表现设计能力是一切优秀设计理念、思想、思路产生起点与开端,是学生设计灵感产生的源泉、艺术展现与个性风格挥发的重要方式。

(三)手绘表现是学生掌握电脑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轻手绘、重电脑思想普遍存在,忽视了学生手绘表现能力的培养,学生手绘能力的降低直接影响艺术设计能力的提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不会用草图完整表达设计想法的现象,使学生不得不依靠语言、手势等的帮助向老师描述,有的甚至只会使用电脑中模型进行设计。通过在教学中的观察,我们发现,手绘功底扎实、设计能力较强的学生,其应用电脑进行艺术设计的能力同样出色;而不踏实进行手绘训练,完全依赖电脑的学生整体艺术设计能力也较差。手绘表现能力成为学生利用电脑进行更高艺术设计的基础。

二、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的改进与实施

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开设了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但关于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经验模式,我们在借鉴其他院校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对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性的改进和实施。具体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优化、创新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室内艺术设计中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是相互融合的,但要注重新观念、新技能和新方法的及时更新。如:对于固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及时更新工程实例;对于实践教学可以采取项目的形式,具体细化为多个小任务、小步骤完成;而对于项目课题的设计、实施,则可以采用真题真做的任务分配形式,并与项目课题报告结合起来。

(二)改变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课堂教学形式。

要使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发生根本性改变,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传授型转向项目任务型,以项目任务为中心,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即“分组合作教学”。由教师设计、提供项目课题,并进行任务分配,学生分组进行学习。教师的任务就是给学生一种知识认知理论、理念,鼓励学生创造想象。以项目任务为中心,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在交流中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实现教学目的。

(三)改进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方式、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手绘表现技法临摹训练方式,可以要求学生在临摹训练过程或各环节中通过改变临摹作品视角,建立新的观测点来练习临摹,也可以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或别人看不见的角度加入自己的创意,以及通过改变室内家居原有布局、格调、风格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最直接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种手绘表现技能。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实际真实的项目任务,如:提供一些设计上不够理想的空间,鼓励学生对原有空间结构、布局,甚至是设计语言、色彩等进行改进,赋予原空间以新的含义。通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创意,加强学生对手绘表现技法的重视。

(四)增加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校外学习任务。

在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增加学生校外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及时消化、理解手绘表现技法原理等基本理论知识,增强直观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并将手绘表现技法课程作业与学生的课外速写、资料收集及艺术装饰市场调研等结合起来。

(五)利用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社会实践开展教学。

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是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中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而社会实践是当前学校教学不可缺少的第二课堂。我们坚持这一原则,积极带领学生到施工、竞赛现场参观,明确艺术设计与客观实际结合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艺术设计公司实习,亲自参与现场设计;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加设计竞赛,聘请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室内艺术设计师到校任教、为学生提供辅导。

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在“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导,以项目分组教学为主要形式”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改进,取得了一定效果,提高了学生的手绘表现能力,为真正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学生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了室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与市场的接轨。

参考文献:

[1]赵少俐.室内设计手绘表现教学中的形式与情感表达[J].美术大观,2010,(10).

篇2

1.1项目课程与建设

正确理解项目课程含义很重要。高职教育中的项目课程不是指知识项目构成的课程,也不是技能训练项目,更不是一个任务就是一个项目的任务本位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①才是项目课程的含义。室内设计专业属于艺术设计类专业,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所学专业课程以设计理论为主,类似本科类的室内设计专业学习,感性成分占多,对职业技能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不够,以至于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需要用人单位花费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适应行业的需求;专业基础课的训练也没有按照室内设计师的岗位能力出发,如色彩素描等课程,还停留在艺术美学训练阶段,没有与室内设计师的设计审美培养结合,只是为了画而画……这些非常不利学生就业时的竞聘。在项目课程改革建设中,我们请来室内装饰行业专家共同开发,依据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从行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出发,细分了高职类室内设计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归纳出室内设计、室内设计与工程管理、室内陈设设计、设计表现等四个小专业方向,根据专业方向构建了课程体系,加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将造型基础、室内制图、表现技法、室内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建成岗位大平台课程;将家具与陈设、材料与工艺、施工管理、手绘表现和3D效果图等课程定位为专业岗位核心课程;以培养学生岗位实践动手能力为中心,制定了课程标准,编写了项目方案,要求教师按照岗位任务的要求和职业的特点,用项目为载体实现专业知识的教授。从2009级学生开始我们就进行了项目课程的教学,从麦可斯调查的数据情况看,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整体都较理想。

1.2建立领悟课程观

领悟课程是一种动态的课程思想。根据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运作课程、经验课程等五种课程处于不同层次和意义,它们是课程的不同形态。领悟课程是指任课教师领会的课程。由于教师对正式课程有多种理解的方式和差异,因此领悟课程对正式课程有着关键的作用。“领悟课程是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理解和对以往运作课程的反思基础上的课程重构,是教师在正式课程进入运作课程之前所领会、感悟的课程”②这是杜志强对领悟课程的定义。根据领悟课程的概念,在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发和课程体系构建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因为教师个体的领悟课程能力千差万别,因此对课程的实施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建立领悟课程观,并能在课程进行之前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的内涵,教学过程便成了活动的项目载体,这将影响着整个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2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建设内涵的重要性

2.1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内容的设置

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内容的建设是教学的第一关,必须明确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才能理解项目课程内容。我们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一线技艺人才”,因为室内设计专业属于艺术设计类范畴,我们最终要培养的是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艺术修养的室内设计师。根据室内设计师职业岗位和能力的要求,我们将室内装饰工程项目作为载体来设置课程,将完成这一项目的每一个工作任务分解成具体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又将工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能分解成更小的项目,用项目作为载体完成教学。教师必须站在项目课程设置的根本上领悟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处于室内设计师工作岗位上的哪一个环节,必须教授学生相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设计理念,紧紧围绕设计师这一职业岗位,教学方向才不会偏移。

2.2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中的学习主体

教师要时刻记住:学生是项目课程中的学习主体,因此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入校前经过一定的美术基础训练,但总体水平一般,虽有一部分学生会继续深造,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是以就业为主,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当然不论就业与深造,都需要有后续发展的知识理论与艺术素养支撑。室内设计师并不是会用计算机绘图就够,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实现质的飞跃。领悟到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创造并提供更适合学习的途径,项目课程的实施就能很好的实现这一要求。传统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项目课程则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根据项目载体创设学习情境,工作任务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并提高效率。比如室内制图的学习,根据设计师岗位要求,将量房后重现图纸作为任务,引导学生将测量技巧和制图标准等知识的掌握融合在实地测绘中。学生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很轻松就掌握了测绘要领,记住了墙柱门窗等枯燥的尺寸数据,在绘制平面图的过程中掌握了制图标准,理解了设计师最基本的能力是从现场测绘中开始,遵循制图标准是设计成功的基本保证,从一个工作任务中得到数种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的项目设置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2.3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建设中的教师

2.3.1教师是项目课程实施的主体,只有积极投入到课程内容中才能实现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的根本实施。课程需要教师设计,从室内设计行业的职业能力要求,我们能领悟到:项目选择需要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参与,教师自身的经验就是课程内容。

2.3.2教师自身必须要有丰富的职业经验,才能引导学生进入设计师的角色。室内设计师需要的能力是综合的,能设计、会绘图、懂管理等,这些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教师要领悟高职教育的本质,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保持新鲜和创新精神,要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审视项目载体的可行性。佛家讲究悟性,教师的悟性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要将自己置身于职业岗位中,穿插在各个任务中,将自己的职业经验和人生体验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如居住空间客厅设计,如果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进行教授也并无不妥,但如果将自己曾经做过的案例作为讲解的项目载体,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施工过程和设计效果,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将会快很多,如果还能辅以现场参观,则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2.3.3教师在项目课程教学中,还要保持着反思的清醒。室内设计属于艺术范畴,艺术具有不确定性,虽然设计程序是一定的,但最后的设计方案却是多样的。学生学习情况可能没有理想中的好,职业能力的掌握或者仅限于技能的掌握,如电脑绘图中的命令操作是一定的,但得到的效果却是千差万别,这是什么原因?马克笔绘制沙发的步骤是详细示范过的,为什么学生笔下的效果却是不尽人意?学生掌握的知识为什么不像教师理想中的?……虽说项目课程是基于工作任务,但这只是一种授课模式,教师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反思,发现问题,在和学生的共同沟通学习中,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体系。艺术素养的培养没有章法可循,靠的是勤奋,以及自己的悟性,领悟能力非常重要,美的原则适用于各种艺术类设计。教师自己能领悟课程与职业的关系,还要指导学生领悟课程内容的学习与掌握。学生领悟艺术设计的能力也是从教师的教学组织中得到的,“授人以渔”才是正道。

3从领悟课程观谈室内设计技术专业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3.1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课程体系是一种系统。站在职业能力培养的高度看室内设计

专业项目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是关键点。根据室内设计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要指向这一中心点。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是为培养室内设计师职业岗位设置的,对应的是设计师的设计、绘图、管理能力。我们要领悟的是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是高职人才培养活动的导向,课程构建目标和课程内容目标都是以这一体系为指导的。“大专业基础+小专业方向”,这是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结构组织形式。将专业细分方向,根据专业方向构建课程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帮助。我们在构建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时考虑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学习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从发展的角度入手;同时课程体系体现了艺术性的要求,没有将技能与艺术割裂,体现了职业技能的重要,兼顾了设计师的艺术素养培养;以及为学生今后的多方位发展而设立的拓展课程;还考虑到了课程体系应表现出发展和创新,以及相互之间穿插的多维度联系。课程内容是相互渗透、纵横交错的,课程体系也处于动态的发展中,我们要清楚地看到课程体系是一个科学性的整体,就如整串的珍珠那么完美,教师的教学实施便是那根线。

3.2领悟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整合

我们要领悟的是在课程体系这个系统中存在的个体的作用。孤立地看一门课程的内容,那只能体现一个工作任务的要求,要看到这门课程在整个职业岗位上所处的位置,领悟职业教育的本质。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必须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让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理论可以伴随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室内设计师所需掌握的职业素养以项目为载体分布到不同的课程中训练。同时,要根据职业能力特点,将课程内容重组、精选和凝练,统一并优化课程体系。社会在进步,对室内设计师的要求也在提高,我们要在保证课程内容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

4结语

篇3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

室内设计专业是应用性极强的多学科交叉专业。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上依然采用原有的三段式教学法,即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专业实践。作为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设计专业,这种教育方式所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相去甚远。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运用实践教学法进行教改,才能培养合格的室内设计专业人才。

一、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深入建设、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同时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型人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高超的职业技能以及在工作岗位上持续进步的能力,同时要培养系统全面的专业应用能力。室内设计作为一个交叉多学科的应用性学科,涉及建筑学、美术学、材料学、施工技术等众多领域。高职院校要把握住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技能进行重点培养,还要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系统应用知识。

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开展项目式情景教学

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情景教学法。在情景教学课程设计中,要抓住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进行设计,问题情境要对课程的展开做铺垫,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找到每个问题的合理切入点极为重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求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和学的质量。就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来说,问题情境的提出有着极多的借鉴内容,在问题安排上,要做到与课堂内容完美的切合,问题由浅至深,从易到难,从枯燥至有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在项目设计时,可以将实际的案例引入课程中,对案例的选取要具有目的性、针对性以及趣味性。这一过程要进行师生的充分互动,一同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学习、应变等能力的培养。

2.依照市场导向,科学安排课程

在课程安排上,要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安排,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对课程进行不断的调整。同时对各类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使教学内容与市场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更加贴合。对各类课程的课时数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主要的专业性课程占据主要课时。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预测室内设计项目,同时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的设计,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学习兴趣。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可以将培养途径和实践操作作为基点,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以及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将若干实际项目作为课程的主线,将相关的课程进行有机串联,对设计和实践环节进行整合,从而形成课程群。强化专业设计与社会实践,使课程的内容更加符合实际教学的要求。此外,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避免教学内容出现重复或遗漏。

3.与市鼋庸欤校企联合培养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对今后将要从事的岗位有深入的了解,提升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学校要和市场衔接,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校内教师与企业内的项目设计专业人士共同对学生指导,从而达到教学内容与市场保持同步。通过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内部操作实际的项目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校企共同培养可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进而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综合培养。

室内设计专业是由多学科相互交叉而形成的边缘学科。本文提出将所有课程串联起来,以实际项目作为核心将相关课程整合成课程模块群;组织有关课程内容相互交叉教学,建立系统的教学模式。此外,与市场相结合,更新课程内容,和企业进行共同培养,从而达到产学研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翟胜增.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4,11(11):254-255.

篇4

1 室内设计微课网络概述

1.1 室内设计微课内涵

微课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课程的认知规律,对室内设计中的细小知识进行碎片化和拓展化的学习,微课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提供结构化的数字资源。室内设计专业的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改变以往的单一教师教学的特点,同时除视频教学之外的还有与舍内设计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以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的教学步骤。室内设计专业微课的最大利益在于其改变了学生以绘画形式练习室内设计的缺陷,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电子模拟室内设计的优势。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2 微课网络化的主要特点

1.2.1 教学时间短微课的主要构成元素就是教学视频,根据高职院校中室内设计专业的认知和学习规律,以及高职学生的学习模式,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 ――8 分钟左右,微课的时长最长不会超过十分钟,改变了传统授课模式中一节课40 ――45 分钟的固定模式。根据科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一节课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注意力是完全集中的,其余时间都用在了发呆和做其他事情上。微课的主要目的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其进行片段性教学。1.2.2 教学内容较少但极为有用传统室内设计专业,教师在课堂上会强调纪律、要求以及对专业的知识,学生在前期将注意力耗尽,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微课的视频教学内容主要突出了室内设计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难点,相对于传统课程中的复杂教学,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单一”教学,微课强电的内容都是有针对性的,有实用性的且有理解难度的,教学的内容更加的简单,易理解。1.2.3 资源储存量小微课之所以叫微课,是其有内容小,流量小的特点。因其时长短小,学生在对其进行储存是涉及的课程量较多,但是其所占电子设备的内存和下载流量较小。视频格式支持网络在线播放师生可随时随地、灵活的将其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改变了传统室内设计专业局限于教室内的学习。1.2.4 微课涉及的资源广泛微课涉及的教学视频是经过教师严格把关,以教学视频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和课件等相关教学资源。在短视频中穿插网络权威教师上传的相关设计作品以及相关资料,形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的是一个真实的微课教学资源环境。在原有教师团队的基础上增加了教师水准,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的专业成长。微课网络化的三维立体性:传统教学中缺少对实际室内设计的欣赏和分析,主要原因是传统教学的技术不够,无法实现平面向立体的展示,单纯的用设计的平面图纸进行思维构想。微课网络化可以运用计算机软件对设计模型进行浏览,不仅如此,学生在平时进行作业练习是也可以用这一技术,改变传统的平面绘画设计的方式,实现立体、三维的设计。

2 室内设计专业微课网络化的意义

2.1 微课程以学生为重心,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设计

室内设计专业微课网络化是以学生专业学习为主题的,组织串联起来的相关活动,所以其不仅仅是要将技术融入课程中,更是要将脱离学习的社会活动贯彻到课程中。室内设计的学生不仅仅要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立体练习,更要在日常生活的活动中获得设计理念,学会和开拓创新精神。教学的教育性是客观存在的,在微课程中,教师会通过情景设计,将现实问题与其感受联系在一起,对学生的感情进行有效影响,刺激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独立完成的能力。

2.2 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

微课程中的所有设计和安排都是结合了学生实际的课程安排以及学生本人的状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微课程网络化的意义在于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在微课中扮演着内容呈现者、学习帮助者、课程设计者、资源提供者等多种角色,教师对学生的掌管松弛有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2.3 微课网络化具有强大的实用性、操作性和实践性

室内设计专业开展微课网络化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论之外的实战能力。微课以理论知识为核心,结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新型手段,使得教学视频中蕴含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元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外,针对平时练习用的技术,也相对于纯手工绘制有很大的进步,电子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对灵感的诞生进行拓印,更加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室内设计专业微课网络化应用与组织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多以应用型为主,考量的是实践技能,传统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缺乏实践动手环节,课程设置比例较低,学生难以实现理论知识到技能的转化,更无法实现和提高学生创新。而室内设计是一门三维立体的专业,对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在教学手段未得到充分改革前很难达到现代教学的要求和目的。因此推动微课网络化是对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能切实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技能水平。

3.1 明确微课网络化设计目的

首先,高职院校内室内设计专业的微课设计应该区分于其他微课,应该更加积极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丰富微课程教学的内容,丰富室内设计专业的知识储存,拓宽学生的眼界。在微课视频中积极插入引进的先进室内设计理念,加强培养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第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微课网络化应该更加注重微课的整体性、职业性、开放性、时效性、发展性等,注重学生的综合性素质,培养全面性人才。

3.2 运用微课定位专业人才培养

微课开展的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它的优势在于实践性。目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发展迅速,市场需求缺口极大,尤其是专业人才更是市场的香饽饽。因此,在开展培训可根据市场定位和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微课的形式和内容都应定位人才需求上,在开设微课网络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电脑制图能力和分析设计能力,将专业能力与日后发展优势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就业率,提高室内设计专业的就业竞争力。

3.3 建立微课网络化衔接体系

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主动的建立本专业的微课网络化衔接体系,微课教学方式应建立在本专业基础上,实现专业的细分化,不同专业微课应采取相对应的形式,做到有的放矢。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微课培训应作为传统理论教学的补充,要以专业技术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实现对应用技能的培养。完美的微课网络化衔接体系有利于节省高职院校的教学成本,提升其教学质量,并且不占用日常教学资源,调动学生零散时间,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3.4 建立微课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对室内设计专业中的微课网络化的落实效果评价要依赖合理、科学的微课评价体系,通过该体系能有效的判断微课网络化与传统教学的差别,便于后续进行改进。主要简历的流程和内容是对理论基础、使用原则、针对目标、研究思虑、指标体系、以及可信度进行检测,评价的方法可灵活多变,如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以此片定微课网络化的教学质量。在建设评价体系过程中,会面对诸多问题,如微课未确定教育目的而导致微课短视频后期组合以及制作的不合理;教师在制作微课已经投放短视频的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树立等个人素质层面被忽略;微课设计与室内设计专业教师的计算机技术不符合。

4 加强微课信息化建设

要实现和落实微课信息化和网络化,最重要的一点是运用好先进的信息手段、电子设备、计算机技术等,加强微课与网络的结合度。考虑到室内设计本身需要很强的操作应用能力,较低网络技术、不成熟的网络信息化都会导致室内设计专业课程难以实现真正的改革,只有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确立微课在传统教学中的地位。主要的措施有不断开发相关软件及计算机技术,为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微课网络化的平台也要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开发,加强各个系统功能的技术完善,实现信息共享、师生沟通、校企交流,提升师生间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4.1 不断加强微课试用

高职院校内的微课应用需要一定的试用过程,在严格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后对微课的教学模式实行定点试验,选取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场所进行试用,以便寻找微课网络化中的不足。

篇5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模式;培养模式;项目化;订单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6-087-026

一、室内设计专业的产生及发展

追溯室内装饰的历史,可以从原始萌芽状态的纯装饰形式开始,经历与构造结合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为装饰而装饰的巴洛克、洛可可时期,一直到把装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现代室内装饰和空间概念的产生,这是一部漫长的发展史。

“室内设计”代替“室内装饰”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有几十年的时间。1931年,美国室内装饰者学会成立,成为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的前身,该时期内出现了专职室内设计师。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建筑用途、功能的复杂化,使室内设计更加专业化。如:大型商场空间的设计,办公空间的设计等促成了室内设计的独立。至此,“室内装饰”已演变为全方位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的称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1957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成立标志着这门学科的最终独立,同年,我国也在中央工艺美院成立室内系。而我国“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得到真正的发展却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该时期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建筑装修业的兴起,“室内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前后,相继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在众多的艺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里相继成立了室内设计专业,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我国的室内设计师人数至今已达六十万,设有室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八百多所。

二、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室内设计师存在近50万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大好的信息。而另一方面的数据却显示,我国每年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的应届毕业生合格率却只占总量的10%-20%。[2]从客观上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目前从事室内设计师职业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毕业,这些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

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对目前重庆市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的几所高校调查得知,就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而言,几乎所有高校都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如《室内设计原理》、《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装饰工程概预算》、《建筑装饰材料》等清一色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半数以上学生反应以上课程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80%学生在完成以上课程学习后1-2个学期内对课程知识陌生甚至完全遗忘,另外不少高校就《室内设计》课程采用了理论讲授与设计案例练习结合的教学,从教学成果看,该课程并未取到应有的效果,在设计任务的布置上,各高校所编设计任务书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设计案例也过于陈旧,甚至有些高校的设计案例几年、十几年都未更改过,完全不合现实。在学生设计成果的批改上也采用过去批改作业的方式,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根据对一些用人单位的调查,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具备知识过于松散,缺乏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最重要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市各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调查得知,几乎所有高校的培养计划都写到: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概预算、施工与组织管理能力,从事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目前我国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高校普遍为高职院校,学校在培养方式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一方面,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要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室内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这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普遍的用人单位反映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找不到发展方向。

三、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几个措施

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同样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更科学、更有效的为行业培养室内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建立独特的适合自己的教育体系。本文以建筑行业对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史上,德国国立包豪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教学体系,就是将教学、研究、实践三者融为一体的“工作坊”模式。[3]包豪斯的“工作坊”模式广泛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笔者提出“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所谓“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就是将原先的单纯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将室内设计专业的各专业课程实践化。“项目化”可以从两个方面依次进行,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校内“项目化”。校内的“项目化”可在校内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得来,它属于模拟实践操作。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囊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内容理论完全结合实际的校内工作实验室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校内“项目化”覆盖该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可直接体现在“室内设计—装饰工程预(决)算—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这一知识体系上。首先,在通过前期专业基础理论与实作培训的基础上,室内设计课程方面可以引用实际任务书完成模拟实践操作。在室内住宅设计课程教学上,笔者曾收集了目前重庆市别墅、花园洋房、一般商品房等已完工且具有代表性的各类住宅案例,并分别就各类型住宅特点进行设计要点分析及讲授;其次,设定练习前提如案例环境、“甲方”要求等安排学生就各类案例进行包括设计、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在内的练习,该过程中,聘请原案例操作人员如设计师、预(决)算人员、施工负责人等到学校就该案例实际操作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各方面的知识,重新安排设计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各项操作内容。同样,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教学也以该种方式进行,且在进行过程中结合该课程特点进行调整,比如让学生组合成多个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校外“项目化”。校内“项目化”是一个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而校外“项目化”则是通过实践提升理论的过程。校外“项目化”应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目前许多高校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选择校外实习,实际上是让学生提前毕业,和教学模式上的校外“项目化”并不相同。教学模式的校外“项目化”可以多种方式进行,最为直接的就是通过教师或学校合作企业的校外实际工作项目带动学生进行实作,让学生切身体会实际操作。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有效,但易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可变因素较多,按照该方式制订的教学计划容易受到影响。为避免受此局限,可将实际项目进行“工厂化”操作,所谓“工厂化”就是将实际项目内容安排在“工厂空间”这样一个校外实验基地进行,该“工厂空间”属于学校实验室基础上集设计案例提供、现场施工可行、预算内容可证的一块“试验田”。我校已建立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工厂空间”就是作为校外“项目化”的一个体现,在该空间内,可以任意定义不同的业主方关于经济、风格、功能等各方面的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实际操作流程完成该项目设计及预算,并将其付诸施工,提前感受到从设计到预(决)算、施工管理的实战氛围。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模式培养的室内设计学生一方面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前提是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室内设计专业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上,应本着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有区别的进行。这一方面可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同时进行,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分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需求。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学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培养过程中应随时和用人单位保持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其签定人才培养协议,按需培养人才。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避免盲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损失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改革是基于旧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上进行的,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建筑室内专业设计、预(决)算和施工管理人才。本文提出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通过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一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竹.室内装饰到室内设计演变的历史研究[J].网易建筑

篇6

关键词:微课;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设计开发;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事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微课作为当前最受欢迎的网络教学方式,受到学校教育的普遍重视。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为我国提供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因此,高职院校积极重视微课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积极开展微课教学。研究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不仅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而且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微课的特点

(一)短小精炼

微课有着较强的时间限制,大多数微课的时间只有实际分钟。因此,微课的内容短小精炼。微课要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简化。一个微课只针对一个教学重点或教学难点进行讲解。短小精炼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微课的质量,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点突出

一般情况下,一个微课只针对一个教学重点或教学难点进行讲解,因此微课的重点比较突出。同时,微课比较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而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微课教学应积极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拓宽学生的眼界,在讲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

(三)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微课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结果,具有信息化的特点,能够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可以在宿舍、公交车、休息时间等进行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同时,将微课教学应用于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微课在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将精力放在院校招生上,而忽视了室内设计专业的使用性,导致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轨。同时,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天赋,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只注重教材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设计实践,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专业知识落后

大多数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微课教学中专业知识落后,只局限于教材中专业知识的而讲解,缺乏对现实生活中,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教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严重影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

(三)教学模式滞后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微课教学模式滞后,没有引进新的设计理念,缺乏对学生设计分析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三、微课在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策略

(一)微课的设计原则

首先,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微课设计应积极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丰富微课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积极引进先进的室内设计理念,加强重视培养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其次,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微课实际经应积极遵循微课的整体性原则、职业型原则、开放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运用微课定位专业人才培养

微课在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教学效果显著。微课教学中明确了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电脑制图能力和分析设计能力,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培养箱连接,提高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

(三)建立微课衔接体系

在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应用微课教学能够有效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质量。室内设计专业不仅强调理论知识教育,而且注重学生设计分析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微课教学分为实践性微课和理论性微课。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微课教学应积极建立微课衔接体系,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小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课教学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网络教学方式。微课具有短小精炼,重点突出,时间短小,资源丰富等特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积极重视微课在教学中的优势,加快开展微课教学。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微课教学中仍存在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知识落后、教学模式滞后等问题。为提高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微课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积极完善微课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积极运用微课定位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微课信息化建恶化,建立微课衔接体系,建立微课评价体系。完善微课在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室内设计专业微课教学质量,而且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郎皎宇 单位: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问题;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轰轰烈烈地展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快速提高,加之我国房地产行业蓬勃兴起,人们对室内设计要求已不再是简单的室内装潢和装修,于是迫使室内设计学科必须与时俱进。针对目前就业市场上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各地高校纷纷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然而,从行业内相当企业的反映来看,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室内设计人才与企业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方法和内容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提高室内设计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合格的室内设计人才,是当前高校室内设计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 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室内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它的范围很广。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方向中应该进行细化。而细化的方向应该结合本身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来进行。俗话说:“术业有专攻”。我们培养的不是什么都会一点却什么都不精通的人;而是有所专长,能很快适应专业实践的人才。但是很多院校在开设的课程里涵盖的内容极广,从室内设计到城市规划,都有所涉猎,但是每个专业课程时间非常少。这就造成学生什么都知道了一点,却无法深入进行设计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普遍反映学不到东西,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其次,理论脱离实际。老师在教学中理论过多,过于注重想法而忽略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很多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所有的专业主干课程清一色地采用课堂理论教学模式,造成课程严重脱离实际,学生无法理解,甚至完全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另外在设计练习中,采用假想题作为设计任务,甚至完全不考虑结构、设备、朝向等问题。这样的设计对学生来说完全是在空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此外,每个主干课程的时间设置过短也是师生普遍认为不合理的情况。目前很多院校依然采用几十年前的教学模式,一个主干课程少则三十几个课时,多也就六十课时左右,课程完全得不到深入。笔者也经常听学生反映,一门课程,刚刚有所了解,却来不及深入,就草草结束。学生和老师的时间和精力付出了,却收效甚微。应届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是:课堂上所教,平时作业所做与设计公司(事务所)完全不同,基本上要完全抛弃学校所学而重新进行上岗培训。这个现象是很严重的,也是我们室内设计教学中的一个非常严重,并且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 对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对室内设计课程要进行学科整合

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建筑、结构、工程、材料、环境、审美等方方面面,且各学科之间密切相关。任何一科教学的独立独行,都不适应室内设计学的实际需要。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课程整合,必要地重组多学科的知识。教学中尽量消除界限差别,把各学科知识进行相互渗透,最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室内设计这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是很多的,学生一定要把设计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学透。但是如果教师机械地讲解枯燥的设计理论,那么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就很不好。教师讲解室内设计理论要时刻联系设计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动的、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手段强化学生的认识,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比如,教师可以采用生动直观的情景教学法、说服力极强的案例教学法、实物模拟设计实验教学和讨论的探究教学法等,激发学生计。这样他们不仅将理论知识记得牢,还能对室内设计技能、技巧进行灵活应用。

(三)注重实践式教学

现代化的教学不是闭门造车,尤其是室内设计这种很具实践性的学科。以往的实践课程大多局限于校园内部的教学资源,单一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产生理想主义的作品,存在可操作性薄弱和对设计作品的材料、工艺及实施分析等问题的忽略。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由于在校期间没有真刀真枪的参与实践,专业知识面较窄,缺乏专业内和跨专业知识集成锻炼、缺乏社会的实践技能,缺乏超越专业的眼界和能力,毕业后很难适应复杂的就业市场。因此,调整加大实践式教学的比例已迫在眉睫。在适当条件下,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到工地和设计公司,身临其境的体会,现场积累经验,弥补课堂上的不足。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实地参观学习、实地测量、绘图,把课堂从学校搬进企业,在实地训练中应用理论知识,围绕实际课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利用实际工地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动力,培养学生的空间尺度感,启发学生对专业理论认知的兴趣,使学生明白设计作品的转化完成过程。

(四)更新创意理念

室内设计的电子化,使得设计手段得到极大丰富和完善。设计不光是设计手段的应用,即设计工具使用得再好,也不见得一定能得到好的装饰效果。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设计理念,或者说是设计者的创意,一个好的创意,往往比各种设计手段、方法或工具软件更为重要。因此,单纯学习设计软件,并不能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还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提高综合能力,增强和客户的沟通能力,提高美学素质,在设计中有与众不同的创意,才会得到不同凡响的效果。

总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室内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室内设计人才的大量需求与高校教育模式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矛盾,也暴露出了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的不足。因此,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室内设计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不断革新,力争走在世界前沿,为培养出国际化的优秀室内设计师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纪东升.室内设计教学与实践的思考――漫谈室内设计师的专业背景.神州,2012(23).

篇8

关键词:室内设计;课程体系;互联网+

近些年,以行动为导向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颇受各类职业院校重视;国务院提出互联网+行动,各院校也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完善信息化技术,这为我校室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平台。

一、现有课程体系分析

(一)专业教师对现有课程体系的认识

专业教师是教学一线的“排头兵”,对于课程体系的设置具有深刻的理解。本次在对教师的调研中,重点探讨对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实施等关注点(这些是决定课程体系设置关键因素)。从调研的数据中可以反映,专业教师普遍认为课程体系设置目标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室内专业能力的培养,占比为40%;二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占比为30%;其中R的芰Φ呐嘌包括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需符合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与课程设置计划,使在校生能胜任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在于训练专业技术的同时,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使其能基本掌握沟通技巧、协调技巧、管理技巧等,为其职业渠道拓宽奠定扎实基础。

(二)在校学生对现有课程体系的认识

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需求是课程体系设置改革的初衷与目的,因此对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开展调研能更加深层次的反映出课程体系是否科学与合理,以及学生对课程体系的信心。本次调研选择课程设置内容、针对性与实践性等问题进行分析,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校生认为现有课程体系最突出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内容利用率不高,占比为30%;其次理论课程过多,内容杂乱,人数占比为25%;再次专业操作课程深化较少、针对性不强,分别占比为27%与18%;室内学生认为现有课程体系最应该改进的问题为专业技能与学习能力两个方面,分别占比为35%与28%;其次为社交与协作能力,分别占比为20%与13%。因此,可以看出室内学生对室内课程设置意见主要集中在课程实践性与针对性等问题,最愿意获得能力为专业技能、学习能力与社交能力等。

(三)企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企业是人才培养最终输送地,其对人才的需求是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方向。本次对株洲装饰企业进行人才需求与岗位能力这两方面调研,结果显示企业急需人才为网络客服与家装顾问,分别得分为85与80分;其次是设计师助理与室内设计师,分别得分为60与40分。这些数据表明,随着网络、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快速普及,企业对互联网的运用大幅度增加,对于网络客服等互联网人才需求迅速增长;同时也可以看出企业注重是员工专业技能与沟通能力,分别得分为95与90分;其次是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虽然这两项得分相对低于专业技能,但也均超过75分。即说明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装饰企业对员工岗位能力要求更高,迫切需要复合型人才。

二、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一)室内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

1.目标

中职室内设计专业主要培养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接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结合家装设计、软装设计等行业应用,拥有“互联网+”环境下的综合职业素养,在设计、服务、管理和生产一线工作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其职业导向是家装顾问、室内设计师、软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等。

2.核心标准引领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通过对学生自身能力进行分析,与企业专家沟通交流,制定出集理论、技能与综合素质为一体的室内设计专业能力标准。该标准包括4个层次:室内设计专业特色知识结构、学生个人基本素质、室内设计核心能力、室内设计拓展能力。人才培养要以这4个标准为核心,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在课程设置中,根据需培养5种工作岗位(家装顾问、室内绘图员、室内设计师、室内软装设计师、室内家具设计师)人才,设置不同的课程平台,多样课程内容,制定合理的课程方案,帮助学生提升标准能力,在这过程中(可依据学生特点)始终以1种岗位能力为培养主线。其次,在课程进程上,将其分为设计基础课程、单项核心课程、设计综合课程、毕业设计及职业资格训练课程,依据各阶段的特点,由易到难,理论联系实践,将教、学、做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其中设计基础课程用1个学期学习,单项核心课程用1.5个学期学习,设计综合课程用1个学期学习,毕业设计及考证训练课程用1个学期学习。前5个学期要依托校内课堂、校内外实训基地、仿真虚拟实践平台,最后一个学期则进行毕业设计、考取室内设计资格证书。

(二)室内设计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

根据室内设计专业(5种)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依托真实项目为驱动,系统化有弹性综合教学实践模式,构建专业基础实践一单项核心实践一毕业综合实践教学支架,重构室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如图:

一级项目由室内岗位综合设计和毕业综合设计项目构成,包括室内设计师综合实战项目、软装设计师综合实战项目、家具设计综合实战项目、家装顾问综合实战项目等,要将一级项目内容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体系化的设计实践。二级项目为综合项目的单项设计,主要包括室内居住空间项目、室内公共空间项目、室内操作实战项目、室内材料/施工项目等,需遵循室内设计典型工作过程,将整个课程体系有序串联起来。三级项目基于二级项目每个阶段所需的理论、技能和综合素养进行整理、归纳与分类,设置相关课程,最终以课堂形式呈现出来。主要包括室内PS、3D、CAD、室内制图、室内风格、装饰画绘制等。

这种组织形式有如下特点:1)该课程体系以岗位为特点,以项目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动学生主动性与适应性,做到真正学以致用。2)在课程项目实施中多半以团队合作形式来完成,通过做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并在合作中得到沟通锻炼。3)把项目、知识、技能融入课程体系中,促进职业能力提升,实现专业知识与设计项目和个人能力融合,让学生由生手向熟手一能手型转变。

(三)信息化教学实践平台创新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评价

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的是教师演示(讲解)、学生(上机)操作或绘制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课程方式显露出局限性:一方面教师在同时间内面对多组学生演示,由于学生层次与经验不足,暴露出问题各式各样,教师解答工作量不断加大,往往导致课时周期拉长,教学效率不高。第二是人的记忆与思维需要有反复的过程。由于教师现场演示与设备运用受到时间的限制,学生掌握复杂操作内容不易,较难突破问题节点,容易出现技能问题大量堆砌、思维混乱局面,从而丧失对课程学习欲望。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室内实践学业平台,从而创新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信息化平台创建益处在于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根据自身问题,任意完成实训任务,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同时也能改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关系,适应“互联网+”室内装修岗位(网络客服)发展。它还可以满足混合学习、慕n学习和翻转课堂等“互联网+”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需求,不断充实课程体系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实践平台的学习与评估模块,可以帮助教师建立课程体系动态评价体系。它可以客观分析学生在线学习数据,归纳出学生常出现技能点问题,帮助教师调整课堂重难点,完善多元评价(组内评价、组组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教师也可以更客观找出课程体系设计问题,进行合理调整。学生在完成实践学习平台任务后,还可以从往届与应届学生数据库中获取企业更需要技能点来强化学习。并辅以企业实践数据库,让学生分析其适合企业岗位,教师也可根据数据及时更新课程体系,使整个课程体系形成良性反馈系统。

三、课程体系实施措施

(一)组建多元化教师团队

基于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式下的教师团队需要校内公共课教师、“双师型”专业教师与定期聘请企业室内设计师共同组成。校内公共课教师主要从事学生职业素养、个人综合能力、信息化综合能力培养。校内专业教师主要负责专项设计与综合设计训练工作,每年定期需下企业实践。企业设计师主要担任专项与综合设计部分授课,让他们把先进设计理论与企业文化传播给学生。教师团队多元化有利于校内教师成长,迅速提升专业技能,理论联系实践课程体系贯彻始终。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教学资源与平台

自主开发专业与综合设计项目一体化教材,同时建立微课教学与虚拟仿真资源库。使教学从“单一”传授向“互联网+”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传递转变。同时需积极创造条件搭建教学实践平台,扩大课程资源交互空间,保证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充分实施。

(三)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加强工作室实效性

随着工学结合不断推进,我校室内设计校企合作逐步推进,积极寻求校企合作机会,发挥企业主动性,让企业参与到课程体系开发中来,共同开发实习数据实践平台。通过企业提供实践平台,运用轮岗方式实现顶岗实习。企业深层合作,需寻找共同利益,达到学生、学校、企业共赢效果。除了企业提供的平台外,设计工作室也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平台。设计工作室运营需按照企业管理模式,允许设计工作室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商业运转,产生经济效益。让学生通过工作室参与设计项目调研、设计、修改最终施工全过程,完善课程体系实践性。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 项目化教学 室内设计专业 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企业工作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其核心便是教学模式的问题。如果教学模式不加以改变,困扰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发展的症结便无法得到根本解决。高职院校也无法培养出真正能够在企业一线工作的具有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掌握专业职业技能,具有扎实系统应用知识的技能人才。

一、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两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践能力强,并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作为高职教育的目标,要首先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走上职业岗位后持续发展的能力,并且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室内设计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综合应用学科,其涉及美术学、建筑学、人体工程学、材料学、管理学、施工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高职院校要紧紧把握住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以及在室内装饰企业必须要掌握的职业技能,同时还应使学生掌握室内设计专业基本的系统应用知识。

二、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职业技能型的人才,课程的设置不同于本科的课程设置,而是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技能来设置课程。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分为职业技能基础课、职业技能专业课和职业技能实训课三类,这三类课程的内容有机地构成了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进入企业时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另外,由于室内设计行业涉及的学科较多,在建筑装饰企业中的分工也很细。根据不同的岗位,又可以将课程分类为几个大的技能课程群,比如设计表现课程群、工程技术课程群、设计方案课程群等。在设计表现课程群中就包含了设计造型、设计色彩、透视、效果图表现、计算机效果图软件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室内设计表现技能,对应室内设计效果图绘图员的岗位。在工程技术课程群中包含了工艺制作基础、装饰材料、装饰工艺构造、装饰施工工艺、施工图绘制、装饰工程预决算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技能,对应室内设计施工管理员的岗位。在设计方案课程群中包含了设计基础、方案设计、室内专项设计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技能,对应室内方案设计师的岗位。

三、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研究

(一)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原因

现今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基本是采用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方式。按照教材的章节,逐一介绍软件工具和命令,而对如何运用软件来制作专业室内效果图,往往在教学中涉及很少。由于课程的培养目标与本科没有拉开层次,基本上室内设计专业就是一个压缩型的本科模式,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与职业技能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学生学习基础课的目标不明确,对软件操作技能应用不够,造成为了完成课程而学习软件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同学间的相互配合不够。

(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目标

通过把握专业主体方向,课程整合调整的形式,同时结合“校企合作”“工作室教学”“团队合作”“顶岗实践”等一系列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方式,使该课程的教学能够符合高职教学的要求,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能够有机地转化为学生职业岗位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内容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将专业课程方向的装饰制图、三维软件效果图、版式设计等课程有机的融合成设计表现实践课程,在实践课程中结合社会上的实际工程项目,根据项目设计图纸和文件的要求,完成效果图的制作,并进行综合排版和文本排版等效果图制作公司的岗位职业技能训练。

(四)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步骤

在室内设计专业中,选择设计表现专业课程方向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选修过了二维设计基础、三维设计效果图、版式设计基础和手绘效果图等课程。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对于进入到设计表现专业课程方向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目标已经比较明确,将来就是要从事室内设计方面电脑效果图的表现工作或手绘效果图的表现工作。电脑效果图课程在学校内的工作室中模拟真实公司的职场环境进行,完全按照公司要求的效果图标准进行运作,将实际的工程项目融入到教学之中,课程教学的推进也就是项目难度的提高。

在课程中,工作室课程的指导教师便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和所要完成效果图投标文件的分类,将项目进行分解。同时对整个项目的操作程序进行安排,使之能够引领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然后根据效果图投标设计任务书和设计方案图纸,要求各小组同学进行充分的分析,小组讨论后,进行准备工作的汇报。在汇报中要求各小组对方案图纸的分析,对效果图的创作,对项目制作过程中使用到的软件、工具,效果图的数量,各种图纸的出图时间以及投标文本的制作进行详细的介绍。在小组汇报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各小组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指导,比如项目制作程序的时间安排,投标文件文本制作的要求以及对项目理解不够充分,选择表现形式语言不够贴切的地方进行补充说明。各小组的准备工作汇报结束,各组学生按照项目投标文件的要求,有的进行原始方案图纸的描绘,有的结合设计方案的说明和意向图片进行建模,有的学生选择绘制贴图的材料。在学生进行项目制作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各组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比如:有的组对设计方案理解不够充分,读图出现偏差;有的组在绘图软件操作上出现了疑问;有的组在贴图和灯光的调整上做得不够好,渲染出来的图片气氛把握不够等。

在整个项目的制作过程中,项目化课程始终以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让学生在制作真实的项目中训练技能。在项目制作中,指导教师结合项目任务书进行分析,对图纸进行深入的研究,帮助各个小组寻找能够反映项目设计表现的最佳角度,并在构图、灯光和最后的图面效果上给予指导。通过实际项目制作的顶岗实习,使每一组学生在整个设计表现过程中都能够对多个软件转换进行综合的运用,训练学生对效果图投标文件的理解能力、读图能力、软件操作能力及设计表现能力。最后结合投标文件的要求,小组成员制作一套完整的投标文件的文本,通过打印设备和装订设备将整个项目的文本最终制作出来。工作室课程结束前,由三名教师组成项目验收组,对各小组制作的投标文件进行验收,各小组成员要像对实际的客户讲解汇报。介绍效果图表现的创意、制作过程、分工合作情况等,并对老师的提问做出回答。只有这样,整个流程完全和职场对等,才能使学生的专业全面提高。

结语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既要遵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规律,又要兼顾室内设计行业的特点,还要充分考虑到所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使课程教学更加注重职业性和应用性。课程教学应该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室内设计的专业特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室内装饰行业特点。在教学硬件环境上要根据资金的投入情况,大力建设校内外的工作室和实训基地。在教学评价体系上要改变考试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逐步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项目化教学模式。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懂得高职的教学规律,同时也要熟悉室内装饰设计行业中各个岗位对从业者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具有室内设计行业实践工作经验,能够解决室内设计施工实践中的疑难问题,这不但是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更是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原动力。

(注: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项目化重构研究》,项目编号:XJK013CZY015)

参考文献:

[1]陈易.室内设计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刘红伟.室内设计课程教学难点剖析及对策[J].天中学刊,2009(2).

[3]钱蔚.室内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篇10

工作室制度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是德国一家著名学院中作坊式教学模式演化而来的。工作室制意在培养学生设计素质以及创作能力,开创了种新的教育模式,也是现阶段高校工作室模式的原型。基于此,加强对基于室内设计工作过程校企合作工作室构建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1.工作室类型不合适

现阶段,高职院校工作室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第一,是以导师为核心的导师工作室,主要是为了完成教研、科研工作组成的工作室,对教师综合能力、专业技能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对参与的学生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导师工作室一般适用于研究生教学。第二,是校企合作工作室。所谓的校企合作工作室,实行工学结合的模式,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目的。很多高职院校片面对追求精英教育,推行导师工作室制度,不适合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教学。

2.1作室设置方面不够合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工作室设置中存在定的问题,没有根据室内设计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置工作室情景、学习过程等,导致专业教学与工作室教学不能有效衔接。例如,工作室教学仅仅在大三才开展,大二没有开展工作室,两者衔接不当,导致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能力。

3.室内设计教学课程设计和工作室模式不匹配

工作室教学与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不同,必须有效的调整课程体系。调整课程体系的核心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知识需求,提升学生的业务能力,对以往室内设计课程知识点、各个专业教学进行重构、组合。同时,工作室教学模式中,还应该导入相关的项目,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中锻炼实践能力。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来说,引入项目过程中没有经过仔细的筛选,随意的引入项目,导致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室项目不够匹配,严重影响工作室教学优势的发挥。

4.室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室模式没有渗透到全过程

在校企合作工作室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类资源,不断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室教学还没有达到上述标准,对企业各类信息资源的利用不够全面,工作室也没有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构建室内设计工作过程校企合作工作室的有效措施

1.基于室内设计工作过程,保证工作室设置的合理性

所谓的工作过程,就是件工作任务从开始到得出工作成本的完整过程。我国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过程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也逐渐成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在很多设计公司、装饰公司对空间设计分门别类,根据这种方式,高职院校可以将室内设计工作室教学工作任务细分为办公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等。在设置工作室过程中,还应该综合考虑学院的资金、场地等实际情况,保证室内设计工作室设置的合理性。

2.做好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工作

在传统的高职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从基础理论知识开始,逐渐进行专业设计教学,最后进行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逻辑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理论知识,但学生缺乏实践技能。由于各类课程之间相对孤立,无法将室内设计工作全过程衔接起来。在高职院校培养室内设计专业人才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课程体系的重构工作,从各个学科中提取出有用的知识点,然后经过重新组合,对教学进行详细的设计。

就拿居住空间室内设计来说,可以将与之相关的家居陈设、照明设计、材料工艺等知识点提取出来,构建成个完整的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体系,让学生能够集中的、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并通过工作室教学模式将这种课程重构优势发挥到最大。

3.组间校企合作工作室,实施全过程人才培养

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室教学模式,充分利用院校、企业的资源,工作室教学不仅服务与院校,也应该服务与企业,实现院校与企业的双赢。将工作室设置于院校内部,这样也方便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学校为工作室的开展提供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投资,承担相应的责任、权利以及利益。

全过程还应该包括对教学的有效评价,包括对教、学的考核与评价。一方面,对学生学习实行全过程的评价,不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最终的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另方面,抓住课程设计、项目选择以及教学组织三方面评价关键点,还需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等,将过程中的信息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