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7 16:45: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课程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构主义;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设计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核心在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除了记忆必备的知识外,更多的是个人的心理体验与感悟,相关技术的训练与提升。这些仅靠教师的传授是难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条件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自身尝试和探索才能获得。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成效取决于学习者自身既有的知识和经验及在此基础上建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与获得新技术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需要“变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从‘知识课堂’走向‘能力课堂’”。[1]而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设计,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组织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所有学生的课程。并且,为了促进学生创新,往往还会鼓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习组成团队一起学习。因此,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期望值等均存在较大差异。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切实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组织,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而不能将他们作为知识体系的灌输对象,按着事先准备好内容生硬地讲授下去。“课堂教学应多采取案例教学法,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通过自觉的决策和具有创造性的实践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创业。”[2]首先是要努力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在创新创业课程上,当学生作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时,往往表现得比较消极。而一旦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创作,学生就表现出非常积极投入的一面。因此,这一课程的设计上一定要求学生完成某一个实践项目。但具体完成什么项目,则应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意愿进行选择。第二是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第三是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反馈。在每次完成任务之后,都应安排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与评价。如学习思维导图之后,不但让学生以自我介绍为主题进行思维导图的练习,还在练习后让学生就自己所绘的思维导图进行相互交流。
二以问题导向设计情景和资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获得不是靠传授而来,而是通过学习情境对学习内容进行意义建构而得来的”[3]。教学应从问题开始而不是从知识结论开始,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进行学习,提倡学中做与做中学,而不是知识的套用。因此,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一定要尽早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问题。但是,学生往往是带着接受知识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愿望来学习课程的。并且,长期的应试教育及一些学科体系的知识传授模式也培养了学生直接学习和记忆标准答案,而不是自己寻找问题答案的习惯。因此,在课程的资源和情景设计上,一定要突出问题导向。首先是从社会文化背景中引出问题。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创新创业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已经在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上有一定的积累。但对于为什么要学习创新创业课程和如何进行创新创业这些学生需要首先回答的问题,学生却未必清楚。将这些问题放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之下来解答,为学生提供容易感知的实际情境。这往往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关于创新创业的认知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同时,尽可能引导学生从专业学习中抬起头来观察社会的变迁。通过对各种出乎意料的创新创业现象的分析,使学生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引发“顺应”过程,达到对创新创业新知识意义的建构。第二是通过问题导向将课室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和自由学习的场所。创新创业的课程教学一定不能满堂讲授,而应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自由学习,让学习真正回归学生。当前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已经非常普遍。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方便的移动终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各种信息资源来回答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让学生及时提交答案,进行现场汇总和点评。通过这样的设计,教师的时间放在问题的提出和资源的指引及最后的评价上,大为精减。而学生则通过自行探索问题获得知识,参与度和学习效率都将大为提高。
三按照项目过程安排教学顺序
教材编写首先会考虑结构的逻辑性与体例的完整性,而未必按照项目的实际过程安排。如现在常见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基本都会从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创新创业者素质等讲起,然后进入创业团队组建,创业机会捕捉等。这对于“教”的体系完整和结构严谨而言无疑是有价值的。但对于“学”而言则未必如此。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学习者对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还完全缺乏认识,往往最难理解的便是其重要意义。而最能吸引学习者的,往往是立即可行的操作体验。因此,在教学顺序的安排上,需要按项目过程进行设计,让学生尽早可以进行实际的操练。按照项目过程安排教学顺序本质上是对整个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如同创新创业首先需要一个团队一样,本课程的学习也应在第一次课就讲授创业团队相关的内容,并要求学生组建学习团队,为后续的协作学习打下基础。在第二次课就对学生可以选择的创新创业项目(如“挑战杯”项目、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等)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并初步选择自己可能参与的项目。从第三次课开始,需要介绍有关创新创业的方法与技巧,为学生更好地选择实践项目提供思维工具。然后依次安排有关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商业模式、创业资源等内容,最后是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学生的项目也伴随教学进程而逐步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同步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并就信息资源应从何获取、如何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加以指导,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
四通过“协作学习”促进建构
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一起讨论和交流,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首先是构建团队的协作机制。即团队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在价值观念上取得一致,建立起共同遵守的规则。这种机制建设与实施的过程,与创业团队的建设过程有着非常高的相似性。第二是要团队围绕所选择的项目进行协商和辩论,让每个成员的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群体所共享,促进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五借助教师引导实现能力建构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中心,以“学”为中心而不是“教”为中心。但是,仍然不能否定教师的作用。恰恰相反,教师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必须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和高级伙伴”[4]。首先,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关于创新创业意义建构的情境。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机会(如校外各种类型的比赛或项目、校内的创新创业基地等)来促进学生的理解。第二,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督促和指导。在未能深刻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之前,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依从性总体上是不高的。如果没有教师的督促,许多学生可能会放弃主动学习,而被动应付考试。第三,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与评价反馈。虽然自我反馈对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建构非常重要,但教师组织的成果展示将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自我反馈。而教师的评价反馈,则更有助于学生的快速提高。创新创业课程最后都应让学生形成作品并将作品运用到真实的情景中去(如参加相关的比赛、引入投资人进行评估等)。
六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必修课。但如何上好这门课,使之真正促进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而不是变成纯粹的应对完考试之后就束之高阁的文本记忆,仍然是人们比较关注的课题。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诗慧,张连绪.新常态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囿与推进路径[J].职教论坛,2017,(04):71-77.
[2]王占仁.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论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7,(03):1-5.
[3]焦瑞斌.浅谈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02):21-24.
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设计;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87-02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
“各高等学校应参照《教学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为更好地贯彻《教学要求》,开展个性化教学,2011级新生人校后进行了人学摸底测试,按成绩的高低,把学生划为A、B、c三个级别,实行分级教学。本学期共有三个平行教学班级:B05、B22、B31,属B级,总人数是154人。三个班级平均人数在50人以上,属大班型。依据《教学要求》,并结合三个教学班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教学条件,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总体教学实施设计。
一、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涵盖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人文素养三个方面。
大学英语课程的知识目标内容应该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知识和学习策略知识。大学英语课程的能力目标应定位在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之上。综合文化素养是大学英语课程的素养目标。即充实文化知识,了解文化差异,增强对各民族文化的宽容度和认同度,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培养崇高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方法
1.交际型
交际型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题。课程教学以学生的双人活动或小组活动为主要语言实践活动,教师的作用是设计课程、布置任务、组织协调等,通过组织双人对练、小组讨论、课堂辩论、角色扮演、语言游戏等活动,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交际型教学模式的弱点:如果课堂设计不到位、组织不够严密,很容易导致课堂的“无政府”状态。
2.任务型
任务型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获取和运用知识,培养技能,发展自身潜力和合作能力。这种方法以“项目”为形式,以“成果”为成绩。学生必须采取团体行动。教师的角色是设计者、策划者、管理者、组织者、交际伙伴。任务型模式对教师要求较高,极具挑战性,实施难度大。因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而且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3.综合型
综合型模式,是参考和综合不同的教学模式,如讲授型、交际型和任务型模式的长处而授课的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与学生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上述几种方法应机动灵活运用,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班型、课型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和变化。
三、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
多媒体辅助大班型英语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手段。
B05、B22、B3 1三个教学班属大班型授课形式。大班进行外语教学存在以下局限性:学生多,教师与学生个体交流的机会减少;大班上课操练不够、听说不到位;在教学管理上比小班困难等。这些负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也应看到大班授课的优势:在课堂活动中,如果教师授课得法,学生积极性强,参与性高,很容易形成生动活泼、热烈激扬的课堂讨论氛围;大班授课时,作为受众的学生心情更放松,有助于克服在学习时产生的焦虑心理;学生易于产生竞争心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大班型授课环境下,多媒体技术手段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多媒体教学手段弥补了大班授课的一些缺陷。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利用多媒体创设特定语境,使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多媒体教学能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做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教师在制作和使用电子课件时,也会出现因处理不当而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反映,如“添鸭式”灌输使学生困倦和厌倦;学生注意力旁移至电子课件制作形式而忽略内容等。
四、课型与课时安排
B级课堂教学有二个课型:综合英语课和视听说课。综合英语课在多媒体教室授课,视听说课在Newclass语音实验室授课。B级学生使用的教材是《新标准大学英语》,依据分级教学的要求,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进度都不同于A级。B级用6学时完成综合英语课《综合教程》的1个单元,学期结束时完成7个单元。《视听说教程》的主要内容主要通过学生在英语学院的网络教室进行网上自主学习完成。每周给学生免费赠送3个小时的网上自主学习时间,学生可以去自主学习中心进行网上学习,网上自主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英语教学与学习中心”及“英语在线”等丰富的英语学习平台和资源。每两周有一次面授课是在NEWCLASS数字语言实验室进行,在这里,可以利用分组对话、小组讨论等各种方式来进行视听说的练习;教师也可对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进行面授辅导,检查学习成效,指导学习策略。
五、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策略可具体划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元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等。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思路是突出调控策略,巩固认知策略和资源策略,发展交际策略。新的《教学要求》侧重强调以个性化为特征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调控策略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
“没有掌握元认知策略的学生基本上是一个没有方向和没有能力评估自己的进步、自己的成绩和确定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的人。”培养的重点和方向是:根据需要制定英语学习计划;主动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创造和把握学习英语的机会;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知道如何获得帮助;评价自己学习的效果,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
篇3
【摘 要】面对当今社会日益突显的诚信问题,加强诚信教育势在必行。诚信教育在我国高校极少作为独立课堂教学活动,本文在深入调研大学生诚信状况及特点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课堂教学进行了详细的课程设计,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 诚信教育;课堂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0-0025-02
当前社会诚信问题日益突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学生群体在社会中处于重要地位,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对于推进整体社会诚信具有重要作用。推进高校诚信教育应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诚信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使学生系统学习、全面掌握诚信知识,提高分析辨识能力,同时也充实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研究从设计原则、课程章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几个方面设计一套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案。
一、课程设计原则
诚信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不同,属于意识形态教育,因此在诚信教育的课程设计上要注重以下原则:
1.要与日常生活相契合。把相对枯燥的诚信理论和学生熟悉的日常事例相结合,使其变得浅显、明白、生动、活泼。现今所倡导的诚信理论大多是前人从实际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很多理论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生活智慧,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比如,“锋火戏诸侯”、“商鞅立木取信”等历史典故都是诚信教育的生动案例。可见,诚信课程有着天然的条件与实际相结合,使这些理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在大学生心灵中播下诚信的种子。
2.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大学生是诚信教育的客体,同时也是诚信实践的主体。诚信课程只有符合教育对象的需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接受认同,才能奏效。笔者经调查发现97%的在校大学生都有诚信价值取向,只是受具体情境影响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表象。可见每个学生心中都埋着诚信的种子。因此,在诚信道德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主动思考,自我教育,把外在的教育目标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标准,从而深化诚信课堂教育的实际效果。
3.要结合法律教育。诚信与法律相结合是现代诚信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以契约精神为核心的契约文明是构建现代法治与德治的思想基础之一。契约精神是平等观念、自主意识、合作精神、诚信能力的有机结合。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38.5%的在校大学生把诚信划入道德范畴,并未认识它的法律内涵;59.9%的在校大学生不了解基础法律知识,这暴露出高等教育中法律教育的不足和学生法律意识不强的缺陷。因此,将诚信理论教育与法律教育相合,可以在大学生中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树立把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结合、相统一的观念。
4.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大学生群体的诚信缺失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是人格失衡的表现。大学生虽然能够掌握诚信理论知识,但面对具体情境时,尚不稳定的诚信价值观容易受到冲击,使心理的天平向诚信的对立面倾斜,如果不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可能导致诚信价值观的动摇和分裂。对诚信价值的心理体验是形成诚信人格的必经环节,只有将诚信理论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稳定的诚信心理品格,才能巩固他们对诚信价值的认同和信仰。
5.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高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让学生“学会做人,学生读书,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其中做人是第一步。诚信理论教育看似与专业课不相关,其实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诚信理论教育同时,适度引用一些专业课理论,不仅可以让学生领悟到诚信原则无处不在的道理,而且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诚信原则来指导实践。比如,市场营销学中所讲市场交换最基本的剂是诚信;法律课中很多现行法律法规,如《合同法》、《民法》对公民诚实守信都有论述,诚信是一个国家政策法律良性运行的保证;经济学中诚信原则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诚信是市场经济下的理性选择;在会计学中,诚信原则更是一切技术操作的基础。
二、课程章节及教学目标设计
目前大多数高校并不具备独立开设诚信教育课的条件,因此最符合实际的作法是在现有的思想道德教育课中单独设置诚信理论教育的章节。章节设计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在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引导,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将诚信知识、诚信理念由浅入深、由外而内的,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从而达成即定教学目标,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以落实和升华。
本研究设计的诚信理论教育方案,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课中的独立章节讲授,共计三大章节、10~12课时。第一章从认知开始,定名为“认知诚信”。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学生认同诚信观念,但被问及诚信概念时却很少能准确作答。本章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诚信思想的起源,真正认知诚信二字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新时代诚信的要求,从而建立关于诚信的整体概念。第二章在认识的基础上进入理解与感悟环节,定名为“领悟诚信”,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诚信的美好,分析诚信的困惑,澄清自身的诚信价值取向,从而坚定诚信信念,做出正确的诚信抉择。第三章进入实践环节,定名为“践行诚信”,教学目标是讲述信用社会基本的信用规则和信用常识,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模拟体验诚信原则,辨识诚信对象,掌握理性诚信。
三、课程内容设计
结合课程章节和教学目标,笔者将具体课程内容设计如下:
1.第一章认知诚信分为三节,分别是中国传统诚信、西方国家的诚信、新时代的诚信。中国传统诚信系统地总结从古至今我国诚信思想的发展以及这一传统美德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西方国家的诚信主要介绍诚信在西方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发展轨迹,以及西方国家诚信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第三节新时代的诚信就是结合时代特征、社会发展的需要,阐明诚信的丰富内涵、诚信对于人们的重大意义,介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原则、诚信制度、诚信管理、诚信体系,以及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总体要求等。传统诚信、西方国家的诚信和新时代的诚信各有侧重、密不可分。传统诚信、西方国家的诚信是新时代诚信的基础,新时代的诚信在此基础之上得以构建和发展,其内容紧密连接前两者又密切联系时代特征与需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诚信课堂教学中,对传统诚信、西方国家的诚信要突出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对新时代的诚信则要突出继承和发展,体现时代特色。
2.第二章领悟诚信包括诚信“美德袋”、诚信困惑及解析、诚信价值澄清三节。每一节都以富于内涵的故事引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第一节诚信“美德袋”以“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引入,从中外历史和当近社会中精选出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或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加入“美德袋”,每一个故事都要各有侧重,与相应理论和思想挂钩。并以此唤起学生关于诚信的温馨记忆,课堂中专门安排一个时间段,让学生来讲述自己身边的诚信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述、分析和领悟,一次次的循环加深,最终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诚信导向。第二节诚信困惑及解析,以“康德买菜记”为引子,设置关于诚信原则和行为的两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导他们对这些问题和情境进行讨论,在学生的积极思考中培养他们的诚信判断力和推理力,从而达到提高诚信意识的目的。第三节诚信价值澄清首先通过价值观测试,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和评价的手段,减少价值混乱和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发展学生思考和理解人类价值观的能力。这一节最重点的部分是老师帮助学生剖析诚信困惑的根源,指导学生处理价值冲突和选择的技巧,使学生澄清自己的诚信价值观和诚信抉择能力。
3.第三章践行诚信章节内容可分为信用社会、诚信情境模拟、诚信对象辨识和理性诚信。第一节信用社会,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诚信内涵和辨识了自身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信用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信用既是一种资格又是一种权利,同时还是一种财产,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结合实例讲授信用的存在形式,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社会信用知识,比如信用卡消费、汽车住房信用消费、信用评估、征信体系等。第二节诚信情景模拟,是在即定规则下,以分组对抗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某些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人人冲突中体会诚信的重要性和有用性。我们设计了“囚徒困境”、“红黑博弈”、“诚信缺失”等一系列模拟场景,让学生们可以充分体验。或可引入沙盘模拟,诚信原则在沙盘模拟课程中体现为对“游戏规则”的遵守,可用于让相关专业的学生真实体会诚信的重要性。第三节诚信对象辨识和理性诚信。我们认为大学作为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教学阶段,大学生已具有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大学教育更应注重实用性,培养学生步入社会的实际生活能力。因此,在这一节我们要系统分析目前社会上种种失信现象,如学术领域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论文剽窃”,经济领域的“经济大省不做诚信矮子”,生活领域的“三鹿奶粉事件”等,不回避社会阴暗面,帮助学生认识诚信缺失的危害,增强辨识诚信对象的能力。让学生拥有理性的诚信,在坚定诚信意识的同时还要明白如何行使诚信的权力。在教学活动的最后阶段,为巩固教学成果,要让学生们自己反思日常行为和学习心理,发表诚信感言。感言旨在了解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感悟,检验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适用教学方法
全部三章九节分别侧重“知、情、意、行”,因此适用的教学方法也有一定区别。
1.认知诚信侧重对学生诚信的“知”的教育,适用的教学方法为:灌输教育法、疏导教育法、案例教学法、典型事例教学法等。在本章节的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是灌输教育法,可以综合使用理论讲解、事例分析、数据论证、古训论事等方法,方可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
2.领悟诚信侧重对学生诚信的“情”和“意”的教育,适用的教学方法为:形象教育法、示范教育法、情境教育法、感染教育法、对比教育法、讨论教育法、冲突缓解法、心理咨询法等。在本章的教学活动更多的表现为多种
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特别是情境教育法和讨论教育法的运用会给课堂增加更多的色彩,但同时也对教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坚定的信念、广博的知识、敏锐的判断力和较强的说服力,方能自圆其说,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3.践行诚信侧重对学生诚信的“行”的教育,适用的教学方法是灌输教育法、管理教育法、实践教育法、引导教育法、讨论教育法、预防教育法、激励教育法等方法。本章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实践教育和引导教育法,因为要注重诚信的“行”的引导,唯有让学生亲身体会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章教学中还应特别注意倡导学生自主诚信意识的觉醒和巩固,以达到诚信理论教育的目标。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每一种教育方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必须蕴涵众多具体教育方法的运用。诚信课堂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教学环节很难精确分开进行,这就更加要求教学过程中要秉承统一的教育理念,注意多种方法的交叉综合运用,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连贯和衔接,在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恰当交替和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傅维利,刘磊.论诚信教育的原则与方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4).
[2]胡钦太.重构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J].道德与文明,2003,(1).
[3]管宪平.论我国大学生的诚信及其建构[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4]宋廷敏.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几个环节[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4,(3).
篇4
一、课程简介
《大学计算机》是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一。就我校而言,大一年级的非计算机专业新生需要花两个学期完成《大学计算机Ⅰ》和《大学计算机Ⅱ》的课程学习。其中《大学计算机Ⅰ》主要内容涉及到“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Windows基础知识与操作”、“Office常用三件套的基本使用”三个方面;《大学计算机Ⅱ》则根据学生所在文理科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每门课程均占32学时(16+16),共计2学分,学习时长为16周,一般而言是周2学时。
二、“吃不饱”和“吃不了”两种现象并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所涉及的班级通常会存在了一个比较具有共识性的现象:称为“吃不饱”和“吃不了”。
所谓的“吃不饱”,即是指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和教育水平发展的不平衡,我们招收进来的大一新生来自外省或者本省较好地区的学生往往对于《大学计算机Ⅰ》中一些计算机常识性的知识,以及一些关于Windows和Office三件套的基本操作,其在中学阶段甚至在家里都掌握了一些。如果我们的老师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上的知识来教授的话,这部分学生给我直言“老师,这些我都知道,我完全没有兴趣听”。
但与此相反还存在“吃不了”的现象,某些学生中学阶段一门心思对付高考,或者所在的中学来自贫困县没条件,或不重视开设计算机课程,自己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都不会。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为了照顾这部分学生,讲解的内容过细过难的话,那么在32节课时内授课教师就完成不了教学计划的内容。
因此,如何在“吃不饱”和“吃不了”这两个矛盾中找到一个折衷点。既不能讲得太简单,让“吃不饱”的学生感觉上计算机公共课“味同嚼蜡”,又不能讲得太细太难,让“吃不了”的学生觉得学习这么一门公共课程“压力山大”,这的确是一个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
针对以上两种现象,经过实际教学工作的摸索,不妨采用以下方法尝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1)在备课时将涉及到的知识点划分成几个层级(从级到级)。对于3颗以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必须会,下课之后必须自己多多练习;对于4颗的知识点则是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后自己去自学。
(2)布置好课后作业,这里主要是三个作业Word、Excel、PowerPoint。每个作业均采用“命题作文”的方式保证所有同学都处在一条起跑线上给分,如PowerPoint作业就一首学生在网上不会轻易搜索到的古诗作品为题。同时,给出不同等级成绩的评分标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实力完成作业。
(3)把每个班分成若干组,每个组自己推选一个小组长。在课后由小组长帮助我督促组员完成课后练习的操作题和模拟软件的题目。当然组长同学也有好处,期末成绩该组组员过关率8成以上,教师可以把组长的平时成绩在合理的范围内给高些。
三、两种的课程教学思路的设计
本校的《大学计算机Ⅰ》课程的期末成绩采用的是“平时作业成绩+考勤+期末机测”三种方式按比例给定。
单单就“应试教育”角度而言,三种方式中教师能有一定自由裁量权的是“平时作业成绩部分”,而学生最担心的则是“期末机测”部分——毕竟在一个中大型的数据库题库里面随机抽取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还是很有难度的。因为这个题库的题目太多,不要说学生,就是授课老师平时都没有做过、更不要说做完这个题库里面的题目。因此,现在采取的策略就只能是传统的“死记硬背”,对一些重要的纯理论性质的考点进行复习。
针对题库中涉及到的“Windows基础知识与操作”、“Office常用三件套的基本使用”,则通过下载了某公司开发的“职称计算机系统(2010免费版)”发给学生,让学生们下去之后去运行,自己进行模拟考试。因为这套软件的题库将近300套,希望学生能自觉地通过大量重复性的操作,模仿出期末考试的机测环节。虽然与自己期末真正面对的机测软件不同,但总比让学生什么都不清楚,盲目的去考试要好一些,更有机会提高及格率。
不过,本文写到此处,紧接着的一个重要问题来了——难道《大学计算机》课程就是用来“应付考试”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此处以教材中第1章第1.4节《计算机病毒与防治》为例,谈谈我对这一小节课程的教学设计。对于计算机病毒,如果仅仅从应付考试的角度而言,那么你只要求学生背住以下几点就足够了。(1)定义(2)特性(3)常见分类(4)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5)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清除。
这样不到15分钟,这个小节就可以讲完了。只要学生考前努努力、背一背,那么应付机考题库里面那两三道题目就足够了。但是,在现实中计算机病毒往往就切切实实的给我们的真正在生活、学习带来了麻烦、甚至是危害。
因此,在这样一堂45分钟内,其实教师大可以这样来开展课程设计:
Step1:提问:计算机病毒听说过的同学请举手?(往往90%以上的同学都听过)
Step2:又问:见过计算机病毒的同学请举手?(几乎为0%)
Step3:再问:计算机病毒不是“虚无缥缈”的神秘之物,想见识一下吗?(这时候你可以发现学生的眼神是明显“发亮”的)
Step4:通过自制的一套幻灯片点选其中比较简单、但重要的片子对计算机病毒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进行介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比如:远起世界上第一个想象出病毒的人、第一个编写病毒的人;近至2013年破坏伊朗核计划的“震网”病毒故事,还有我校同学优盘里时常出现的AutoRun病毒、GoogleUpdater病毒)
Step5:介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定义、特点、分类等)
Step6:以一个自制的病毒小程序为例,给学生当堂展示该病毒从激活、潜伏、传染、发作、破坏的整个过程,对Step5中所讲的理论条款做一定的验证。
Step6:打开该病毒示例的源程序代码,向学生进行展示。(因为学生都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因此并不要求看懂,只是告诉学生病毒的实质而已)
Step7:又提问:假如你手上有一个病毒了,你怎么可能让它尽可能的做到“藏得更深”?“传得更远”?(往往这个阶段,学生们的答案是花样百出、很有意思的,鼓励学生们多动脑多讨论)
Step8:常用杀毒软件的介绍的使用,以及安装和使用杀毒软件时应该注意的一些小技巧和小常识(以金山杀毒套装或者360杀毒套装为例,时间不充分的情况下,提前制成录像,让学生课后去看)
Step9:教材上其他一些知识条款的勾划
Step10: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安装杀毒软件套装并升级到最新版本),并思考:病毒厉害还是反病毒软件厉害?
这样整个一堂课下来,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计算机病毒的认识和理解比死记硬背所谓的条款所到达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四、小结
综上所述,《大学计算机》这门课程绝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4个学分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于计算机这种日常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培养其基本的使用技能、良好的用机习惯、拓展相关的常识和开阔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视野。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上什么课程和使用什么教材,在上课前老师都必须要进行精心准备、认真设计,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功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厚积薄发。
篇5
专业知识目标:
1、掌握刚体的定义;
2、掌握刚体的判别方法及其应用
思政育人目标:
1、借助已学习的质点模型,引出刚体概念,培养学生求实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辩证唯物主义精神;
2、从刚体模型深入挖掘爱国元素,融入专业知识讲授中,利用物理之实,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使命感和责任感,实现育人目的。
二、教学策略
1、导入新知,剖析新知
从前面已学习的质点模型谈起,辩证的引出刚体的概念。同一个物体,当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时,可以看作质点模型;当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且形状和大小都不发生改变时,就可以看作一个新的模型—刚体。
刚体定义:在任何情况下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变的物体。(板书)
刚体是实际物体(固体)的一种抽象,是一种理想的力学模型。由于物体都是大量质点组成质点系,因此刚体就是各质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的质点系
通过刚体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辩证唯物主义精神。
2、分析实例,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作为科技大国和科技强国,哪些领先世界的高科技产品可以看作刚体?通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领略我国在领先世界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095型攻击核潜艇、“复兴号”高铁、东风-41战略导弹、“神州十一号”载人航天器、“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嫦娥月球探测器等高科技产品,这些实物都可以看成刚体模型,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刚体模型理解。同时利用我国在这些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精神和责任担当,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引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篇6
1 我国灾难医学教学现状与问题
1.1 大学教育起步晚
灾难医学发展40年来,已受到世界各国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英、美、法、澳大利亚等国家,早在10年之前就将有关灾难医学知识的的教授和培训制定并纳入了大学选修课程[3]。而我国正式将灾难医学教育纳入医学院校的教学课程,始于同济大学2008年10月,起步相对较迟。
1.2 继续教育缺少
我国目前灾难医学教育尚未系统性开展,大多数医学院校尚未开设全面系统的灾难医学课程。灾难医学教学对我们来讲还是一个开端,还未建立灾难医学教育培训体系,继续教育体系中也未纳入灾难医学救援的培训项目。美国的灾难医疗系统最为发达,尤其注重继续教育项目的发展,其中美国联邦应急计划(federal res-ponse plan,FRP)、美国国家灾难医疗系统(NDMS)、联合国减少自然灾害问题世界会议、美国联邦灾难心理卫生服务系统及灾难救援中的国际间协作,都是其重点发展项目和继续教育核心内容。
1.3 在岗培训空白
我国目前不仅未建立灾难医学本科教育体系,而且没有在职在岗培训项目,大多数在岗的医护人员没有接受过灾难医学的规范培训,特别是在岗护士,缺乏现场救护的基本知识技能。相关专家对护士灾难医学认知、需求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显示大部分护士对灾难医学知识缺乏了解[4]。
1.4 师资队伍薄弱
我国医学教育有识之士,在2008年“5.12”地震之后,深刻反思并结合国家国情,于2008年10月在同济大学医学院正式成立了中国高等院校第一个急诊与灾难医学系,率先在同济大学五年制本科医学生中开设“急诊与灾难医学专业课程”,开始了急诊与灾难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实践和探索。近两年,广东暨南大学和江苏大学等高等院校相继开设相关课程进行灾难医学本科教育。但这些灾难医学教学组织,是个别大学独自建立的,从事教学讲课的老师大都来自急诊、急救科的临床医生,虽然是由正规医学院校毕业后从事临床医疗,但大部分未接受灾难医学的专业培训,所以灾难医学教学师资整体起步较晚,整体力量十分薄弱,教学水平亟须提高。
1.5 材尚无
国内关于灾难医学的相关教材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1992年由人民军医出版社曾出版了Baoskett和Weller合著的《灾难医学》(Medicine for Disaster,张建平译) ,1994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过华积德教授主编的《灾难医学》。另外《中国急救复苏与灾难医学》杂志以及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灾难分册,一直为相关参考资料指导一线救援人员和培训教育。
2 灾难医学课程设计
2.1 课程设计目标
建立灾难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让医学生掌握灾难医学基本急救技能和基本救援理论。
2.2 课程设计内容
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理论教学课程包括总论、灾难医学救援基本技能(检伤分类、CPR、包扎、止血、固定、搬运、通气等)、灾难医学管理、灾难医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预案制定、自然灾害医学救援各论(地震、洪水等)、人为灾害医学救援各论(车祸、恐怖袭击、矿难、中毒、核辐射、火灾等)、灾难心理医学干预、灾难医学防疫与疾病控制等。
2.3 课程设计学时
由于刚起步,目前设计的学时分配为:灾难医学理论课程18学时,实验(技能操作)课程6学时,总学时数为24学时间。
2.4 课程设计考核
我们改革以往传统的考核方式,具体做法:平时灾难医学急救技能操作考核占50%;理论考试成绩占50%。
3 灾难医学教学实践
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列入临床医学院大三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最后通过网上选课,共有305名医学生选修本课程。具体做法是如下。
3.1 实施案例教学
由于是一门新课程,我们灾难医学系统一要求老师备课时,每节课均以一个典型的灾难事件为教学案例,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3.2 实施多媒体教学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部分动态视频课件,立体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没有视觉疲劳。
3.3 实施小组教学
由于选修学生多,我们分成3个班,每个班再分成10~12个小组,从课堂的理论教学到实验基地的操作教学均按小组教学,确保教学效果。
3.4 实施综合模拟演练教学
在教授预案制作课程后,向每个小组布置综合模拟演练的作业,给学生2周时间,由实验课老师专门指导修改每组预案,最后每班集中在室外分组进行灾难场景的综合模拟演练,学生们倍感学习灾难医学的兴趣。
3.5 实施操作与理论相结合的考核教学
改革传统考试方法,采取平时操作和演练学习占50%学科成绩,课程结束统一理论考试成绩占50%,实现理论与操作考试相结合。
4 灾难医学教学建议
由于我国急救医学教学主要存在急救医学迅猛发展和急救医学课程设置缺陷两个方面的问题[5]。因此,根据教学实践探索,提出以下建议:
4.1 统一灾难医学教材
由于本课程刚开设,我们期待早日用上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和教育部牵头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急诊与灾难医学》,这标志灾难医学正式列入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标志着我国灾难医学本科教育的初步确立。有了统编教材,就可以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2 统一列入必修课程
我们江苏大学开设的灾难医学课程,目前为专业选修课程,建议教育部将此课程列入专业必修课程,这样可以让我国灾难医学的本科教学工作大大推进一步。
4.3 学实验室
由于灾难医学急救技能操作,需要一定空间,建议大学能统一对急救技能实验室进行标准化,这样可以提高技能教学的质量。
4.4 学工作量
制定灾难医学教学统一工作量,通过对305名医学生进行的课堂调查,有92%的同学反馈学时过少,建议将24学时增加为30学时,而且同学们希望增加技能操作学时。
4.5 学研究
由于灾难医学的本科教学目前刚起步,建议在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下成立灾难医学教学学组,专门研究、解决、指导和统一在灾难医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参考MIMMS(大型灾难医疗管理与支援教育课程)和ETS(紧急事态训练体系)的灾难医学教育方法[6],培养我国合格的标准化医学救援人才,不断推进我国灾难医学教学质量。
灾难医学大学本科教学,是一个崭新的工作,正如我国灾难医学学科创始人王一镗教授提出“在综合性大学或医科大学中建立急诊与灾难医学系”和“大学本科的专业建设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基础” [7] ,灾难医学规范化专业教育当然应从医学院校的学生抓起。相信通过全国各位专家的努力,医学院校增加开设灾难医学本科课程,不断推进我国灾难医学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由于教学实践和改革还有许多不足,请全国各地的老师指导、帮助。
志谢 王一镗教授对开设本课程的悉心指导;江苏大学分管医学教育的施卫东副校长对开设本课程所给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吕传柱, 张海涛. 灾害医学的现状与展望[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21(9):933-936.
[2] 夏鹄. 灾难医学急救的组织与实施[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4,13(8):575-576.
[3] Rasmus A,Czekalo MS.A national survey of the Polish popula-tion’s cardiopu11nonary resuscitation knowledge[J].Eur J Emerg Med,2002,7(1):39-43.
[4] 黄琦. 护士灾难医学认知、需求和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65):2653.
[5] 刘明华. 医疗系本科急救医学教学思考[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3):206-207.
[6] 张海涛, 郭建英, 吴红梅,等. 借鉴灾害医学教育国际化标准 培养我国实用性灾害医学人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21(9):1061-1062.
[7] 王一镗, 刘中民. 灾难医学[M]. 江苏省镇江: 江苏大学出版社, 2009:4-12.
(收稿日期:2013-01-17)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3.10.029
基金项目:2011年江苏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2011JGYB055)
篇7
关键词: 大理白族木雕工艺 木雕设计课程教学 可探索方向 现有成果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除了汉族,26个少数民族占全省人口近三分之一,这使云南相比其他地区拥有更多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其中彝族的刺绣,白族的扎染、木雕,苗族的银饰、剪纸等都是珍贵的民族民间工艺艺术。同时,云南也是一个旅游大省,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带动其他产业是云南目前及未来发展经济的模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云南地区艺术设计院校应借鉴其他美术院校的成功经验,利用地理区域和文化资源的优势,走建设具有本土特色专业课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以大理白族木雕工艺与设计课程教学结合为例,谈谈该课程的可探索方向和现有成果。
一、大理白族木雕工艺概述及行业现状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正随着现代进程的迅速发展而面临生存危机,许多手工艺由于后继无人的技艺传承问题或者不被现代生活所需要等原因被迫退出历史舞台。尽管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直在进行,但是仍有许多的手工艺渐渐消失。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去保存它们呢?这实际上不只是文化工作者,同时也是当代艺术设计师们、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去思考的问题。以云南省为例,随着老一辈手艺人的去世,年轻人不愿继承和从事这类辛苦的手艺活,彝族苗族的刺绣工艺正逐步退化萎缩,这种现象同时也出现在其他的木雕、银饰、剪纸等传统手工行业中。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传统产品对技艺要求高,无法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另一方面是行业古老、缺乏创新,跟不上现代化生活的脚步,与现代人生活需要和审美观出现落差,导致市场萎缩。而大理白族木雕产品设计课程的设置就是针对这些情况,希望通过为传统工艺注入现代设计理念的方式,拯救一个古老的行业,让这种古老的工艺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最终打开市场为普罗大众重新接受。
大理白族木雕源于大理州剑川县,始于公元十世纪。白族人民在吸收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后,逐步形成了独特精湛的木雕技艺,剑川县素有“木匠之乡”的称号,目前云南的木雕产业也以大理剑川为中心,剑川木雕主要以整体性、写实性和传统性见强。雕刻技法有浮雕、线雕、透雕等,雕刻选用的木材有云木、红木、西南桦、缅甸红木等,木雕的内容以花草、动植物图案为主,也有神仙传说故事的题材,常见的有“八仙过海”、“八仙庆寿”等。木雕图案有香草、纹龙、纹凤、狮头、凤头、云纹等,变化多端,独具匠心。传统白族木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传统工艺,结合了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并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现有剑川木雕产品主要运用在建筑和居家装饰方面,比如仿古建筑的斗拱、门楣、格子门窗、家具,居家用品的文房四宝、茶盘、桌上器皿等,又或者是小型线雕壁挂、壁画类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其中建筑方面的运用为大型木雕,目前多以机器切割结合手工后期精工处理的方式进行大批量生产,小型木雕比如笔筒、小型壁挂等多为手工制作,以小批量生产为主。
但是我经过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木雕工匠大多只注重雕刻技法的传承,图案设计和传统作品相比,有图案简化的趋势,许多作品线条图案粗糙不精致。除了个别实力雄厚的木雕工厂有设计人员进行图稿设计之外,大部分的小型加工厂或者作坊都是参考购买得来的图稿进行描绘雕刻,这类图稿以中国传统图案和工笔花鸟线描图稿为主,纯个人创作的极少。而产品类型方面,无论是大工厂还是小作坊,木雕产品多为传统已有的产品类型,很难看到有新的应用设计。总而言之,现在的白族木雕工艺是有技术无设计,如果不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注入现代设计理念,不在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上寻求创新,白族木雕就会停滞不前,最终将因市场的萎缩而在历史舞台消失。
二、大理白族木雕产品设计课程教学可探索的方向
针对以上提出的大理白族木雕工艺行业的特点和现状,木雕设计课程教学目前进行了可发展方向的探索,主要有以下三个可发展方向。
(一)木雕图案再设计
传统木雕中的线雕是以雕刀刻画线条构成图案,雕刀灵活的手法和力度形成作品的层次感和观赏价值,目前的线雕作品多以传统花鸟人物造型为主要创作内容,大部分的工匠都参照购买得来的白描图稿进行制作,无独创性,线雕人物大多造型呆滞和无变化,画面构成没有故事内涵,大多以单纯表现女性曲线身材为主,观赏性不强,内容空洞。云南是多民族地区,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神秘和美丽的传说故事,这些文化资源都可作为创作蓝本,如果在教学中能更好地利用本土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并结合现代图案设计手法,将为木雕产品带来崭新的面貌。以学生作品《木之本》剑川旅游产品记事本装帧设计为例,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大理白族的传统节
设计者:沈艳艳?摇?摇指导老师:黄绮
日――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的火把节和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初一石宝山歌会为主题进行创作。火把节的传统习俗是村村寨寨竖起大火把,夜晚时青年儿童都手持小火把,列队迎宾,手抓松香粉,对着火把撒向行人,泼火以示祝福。香粉一燃,火光冲天,寓意带来光明幸福吉祥如意。设计者从中提炼出夜晚和火光这两种重要元素进行图案设计,最终定稿以“火苗”“月亮”“祥云”“舞蹈的白族少女”等构成画面(见图一),人物的设计风格定位为现代插画风格,线条简单动感切合主题。石宝山歌会的表现沿用类似的风格和表现手法,石宝山歌会是白族人民抒怀赞美生活的盛大聚会,也是以夜晚和篝火为背景的节日,最终定稿以“火堆”“黑夜”“弹唱三弦的白族男子”等元素构成画面(见图二)。在产品雕刻制作时,尝试选用有别于传统着色的颜料,传统线雕作品多采用红、黄、蓝、绿、黑等高纯度色彩进行着色,而《木之本》则选择了金色和黑色来表现,一方面是为了更突出火苗、夜晚的主题,另一方面是寻求一种突破。但是尽管最终成品色彩效果在突出形体方面很到位,但是由于金色颜料过软,在雕刻时雕刀无法着力,导致作品中一些细节的表现比如手指、头发等都欠缺人意,无法体现精致之美。木雕设计课程不同于其他设计,对木雕工艺各方面的熟悉了解是构成该课程的基础,由于教师在工艺经验方面不够成熟使教学成果不够理想,这将有待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善。
(二)产品创新设计
目前剑川木雕产品主要集中在建筑和居家生活装饰方面,可以称之为传统型产品,新型产品有笔筒、小件壁挂等旅游产品,云南大理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是设计到位并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木雕旅游产品很少。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启发学生开发出新型的旅游产品,从木雕工艺、材料、实用性等方面启发学生进行产品创新设计。以学生作品《蝶》木雕餐具设计为例(见图三),设计初期,学生计划设计有木雕装饰的桌上器皿,但是在进行早期创意时很难摆脱传统器皿造型来进行设计,无法打开思路,总是停留在“在圆盘子上做装饰”这类的想法上,在课程中看了大量的现代器皿造型设计后,经过教师启发,从产品的造型上去寻找突破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用木雕装饰上,而从木雕装饰的传统纹样中寻找灵感,从而确定了以表现大理著名景点蝴蝶泉为思路以蝴蝶为造型的组合餐具设计方案,并延伸出产品的系列化,同时摒弃木雕繁冗的雕刻手法,以简洁的现代风格在组合餐盘的表面用线刻的技法进行装饰。这种突破,既利用了木雕工艺在雕刻产品造型方面的优势,又赋予了成品现代感,实用性强,使木雕产品融入现代生活气息,容易为消费者接受。
设计者:罗蕊?摇?摇?摇指导老师:黄绮
(三)工艺应用设计
由于白族木雕工艺从一开始就是应用于古建筑的设计和装饰,因此木雕一直给人以粗犷大气的印象,但是木雕在表现小型物件时也是有优势的。教师启发学生从工艺应用方面去思考创新,不要把木雕工艺的应用仅考虑为建筑或者家具,而是希望学生能突破传统思维创造出崭新的木雕产品。以学生作品《俏佳人》木雕小镜旅游产品设计为例(见图四),该作品将木雕工艺与女性便携式梳妆镜结合,以柔媚的女性肖像为设计切入点,通过半浮雕的木雕技法来表现作品,作品具有立体感,在该作品中一改以往木雕笨重粗犷的风格,细致的工艺与女性这一主题一拍即合得到很好的体现,产品精致小巧时尚,作为旅游产品便于携带又具有当地特色,易得消费者所喜爱,可以说在产品定位、工艺和设计的结合、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方面都比较理想。
设计者:秦伟伟指导教师:黄绮
三、结语
大理白族木雕产品设计课程是发展地方特色设计课程的探索,目前课程的设置主要包括木雕知识学习和木雕产品设计两大部分,在课程中,对木雕工艺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是这门课程的基础,学生如果不去认识木雕工艺则在进行设计时无从下手。但是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应该是设计师,单纯地学习木雕技术是这个课程所需要避免的。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现代设计理念来改变一个传统古老的手工艺行业,使一门传统手工艺行业能找到新的生存之路,这也是本课程由始至终应该贯彻的教学思路。该课程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有许多的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改进,希望随着课程不断深入,教师经验不断积累,这门课程能成熟起来,真正做到产学结合,培养出优秀的木雕设计师,能给木雕这个古老行业带来新生。
参考文献:
[1]王抗生.中国民间工艺风采丛书――民间木雕[M].湖北:中国轻工出版社,2006.
[2]徐华铛.中国传统木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谭均平.木雕工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4]夏风.破解传统木雕动物花卉之谜[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
篇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学英语精品课程,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英语是门重要的语言学科,语言的作用,主要是用于交流。大学生学习英语,对于未来的工作乃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许多高校在现阶段都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能够让整个教学课堂更加有趣、新颖,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详细探讨了几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大学教学当中的应用,期望对推动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所助益。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大学英语;精品课程
自1999年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之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了迅猛发展。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满足了广大群众受教育的要求的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也带来了一定冲击。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学习英语,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英语,也是迎合时展的需求。英语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喜欢学英语,主要是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以推动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
一、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推动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已经建立起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网和现代化办公网络,例如,运用现有的网络设备,来辅助教学或者完成现代化教育管理。大学英语是门重要的语言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翻译等英语知识的全方面学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让学生能够将自身掌握的英语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发挥英语的作用。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质量。
(一)利用录音媒体,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录音媒体是英语教学中,使用最为频繁,操作最为容易,同时也是最容易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录音媒体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准确的语音示范,也能够正确表现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们的语言特点。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录音媒体来辅助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录音媒体,提高大学生英语发音的准确性。
对于学生而言,长时期地聆听英语录音,能够提高自己发音的准确性。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汉语是我国所使用的重要语言,英语通常也被称为外语来学习,这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有发音不够准确的现象。而录音媒体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准确的语言示范,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提高自己发音的准确性。
2.利用录音媒体,减轻学生英语学习的压力。
教师在课前教学中,利用录音媒体播放较为轻松或者流行的英文音乐,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跟着节奏和旋律进入到课堂中,这有利于学生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绪,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3.利用录音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新的英语知识时,可以一边向学生展示生动的动画[2],一边播放录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很好地被英语知识吸引,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认真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这有利于学生英语知识水平的提高。
4.利用录音媒体,辅助学生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利用录音媒体让学生默写英语单词、说出英语文章的含义、利用录音画图等。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录音媒体,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二)利用电视、录像创设逼真的交际情境
电视、录像以声音、图像相结合的方式来传递相关交际信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教学中,利用电视、录像进行英语教学,学生能够在生动的电视画面中,很容易就能理解故事内容,同时,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无声观看的方法,让学生对相关角色进行配音,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相关英语知识,也能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3]。利用电视、录像进行英语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扩展能力,学生能够模仿电视、录像当中人物的动作、表情、说话方式,这种教学活动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表演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教师在利用电视、录像媒体进行英语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的英语电影,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观影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
(三)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多媒体课件能够代替传统静止的教学课本,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动画、图像、影音信息,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融合性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按照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课件,提高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幻灯片等多媒体来辅助教学[4],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逆转的趋势。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来设计教学课件,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教学中,都能有所进步。
(四)利用实物投影,点评学生作业
实物投影仪的使用,能够将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尤其是一些英语句子的翻译。实物投影仪能够将错误的地方进行曝光,有利于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作业当中的错误,更好地改正错误。同时投影仪也能够将作业完成较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上进心。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推动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利用录音媒体、电视、录像、计算机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积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现代教育技术对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想象力也有显著意义。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看看。
(一)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往往会投入较大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情境创设,例如运用录音进行相关英语知识的教学,或者设计出的绚丽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也会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以全神贯注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
(二)为课堂教学减负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对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处理,来编制英语教学课件,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的教学课堂,也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5],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通常情况下,多媒体技术能够为教学课堂提供丰富的信息,这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加丰富而宽泛的英语知识,同时,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原本比较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英语知识。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寓教于乐,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优化了课程教学质量。
(三)优化板书,增大课堂容量
近些年来,学校不断地压缩课程,使得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的全部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向教师的教学提出了重要挑战。而多媒体技术,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教师利用投影仪进行词汇教学、阅读训练、听力训练时,学生能够通过屏幕的快速播放,节约自己做笔记的时间,也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教师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学习。例如,在英语教学巩固阶段,教师会利用多媒体制作“GuessGuessCanyouguess?”等游戏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馈,比如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多媒体课件中便有“掌声祝贺”来鼓励学生学习。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利用丰富而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能够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板书设计,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推动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教师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英语教学时,要注重采用正确方式进行教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进步,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英语教学,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素养,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朝着健康、稳健的方向发展。
作者:王莹洁 梅利霞 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丁文,陈勇.信息化自主化网络化多元化立体化———基于国家精品课程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3):70-71.
[2]张景成.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14,(26):60-61.
[3]刘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优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16-119.
篇9
关键词: 项目式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 课程设计
项目式教学,就是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自主选择和利用可掌握的学习资源,通过在项目实践中的探索、创新,得出结论,最终提交结项报告或其它结项成果,以获得较为具体、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并从中得到素质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中心,其项目立足于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由于学生面对的是真实、具体而且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围绕项目对相关知识、技能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还有助于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与传统教学法相比,项目式教学具有学习情景真实、学习内容具体、学习方法灵活、学习效果实用等优点,但也有知识系统性不足、理论层面欠缺等弱点。
大学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课程,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语言、语法、语用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交流活动,从而获得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的能力。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可设计的项目类型很多:信息调研,如策划一次对来本地旅游的欧美旅游者的旅游情况调查;项目开发,如制作一个面对英语受众的广告;模拟表演,如组织一次英语晚会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洛阳理工学院英语公共课所使用的《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积极引入项目式教学法,以项目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语言的实践空间,全面提高学生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项目教学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也符合《综合教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即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创造地学习,同时又主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教材特色。笔者通过项目式教学的实践,积极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将教师的单向讲授转向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将信息的单向传送转变为双向、多向交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项目式教学绝不意味着削弱或放弃课堂教学,而是既要发挥项目式教学注重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学效果实用性的优势,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系统性、理论性的优势,使二者相得益彰,使教师和学生互动互补,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阐释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
Step1:项目的选择
项目的选择,既要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要求,以教材为基础,与教材各单元的主题协调一致,又要能激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综合教程》选文题材广泛,内容以反映现实生活和科普知识为主,因而要紧扣教材的主题,并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及各相关学科知识,如文学、物理、化学、工程技术、艺术等进行选择项目。同时还要紧密结合不同学科学生的专业特色,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与其专业学习有关的项目课题,如材料专业的学生可以策划组织一次国际学术交流会;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以模拟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模拟导游讲解,等等。如《综合教程》第二册Unit 4的主题是“The Virtual World”,与现实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因而笔者指导学生设计出一系列以“虚拟世界”为主题的学习项目,包括虚拟世界相关媒体资料的调查项目、“虚拟世界中的外语学习”调研项目、“我与虚拟世界”主题辩论会项目等。
项目确定后,教师要先进行调研,了解与项目有关的知识、理论、方法等,为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工作做好准备。如《综合教程》第一册Unit 4的主题是“American Dream”,笔者预先查阅了大量社会学、文学资料,了解有关“美国梦”的社会背景、影响,以及与此有关的名人传记、文学名著等,以便为学生开展相关项目进行指导。
Step2:项目的实施
项目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要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原则。项目的实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般以小组为学习单位,也可以教学班或学生个人为学习单位,在课堂内或课堂外进行。
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是项目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具体项目,指导学生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如图书资料、网上资料、社会调查、实地考察、文献检索、数据统计和分析等,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信息的采集、评估、分析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针对“The Virtual World ”单元中“虚拟世界中的外语学习”这一项目,为了提高学生对项目研究的积极性,笔者首先依据学生的个性、爱好、英语水平、人际关系等指导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根据师生共同制订的项目实施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研工作。在具体调研工作中,各小组围绕预先拟定的课题,既分工又协作,一方面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书刊资料,另一方面通过网络从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网等数据库检索、收集相关研究著作和研究论文。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各小组积极开展讨论与交流,结合学习实践,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不断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不断总结、提高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结项报告。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实践知识和技能,并最终达成知识和技能的建构。
Step3:项目成果展示和评价
项目成果的展示是项目式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方式。展示形式可以是书面报告、课件、表演活动等。通过项目成果的展示,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完善新建构的知识,有利于增进学生问题解决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提升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也可以根据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估意见,对项目实施的得失进行总结,改进自我的学习策略和方式。
结语
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学习情景真实、学习内容具体、学习方法灵活、学习效果实用的特点,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和探索,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自主发现、自主决策、自主创造,全面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学生学会与不同层次同学的合作,并能使学生在与不同层次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学会运用适当的行为方式进行学习。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将项目式教学模式与其它教学模式相结合,有效地将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将会使项目式教学取得更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瑞士]让・皮亚杰著.胡世襄译.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美]斯莱文.教育心理学[M].姚梅林,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篇10
关键词: 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 建构主义 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与理论依据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各学科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尤其是2003年国家推行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及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①明确指出:“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自己的英语教学网站,开设网络课程,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实施,标志着英语教学已经发展到一个新时期。
但是,目前国内高校的英语视听说课程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综观目前对网络课程的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第一,当前的网络课程教学设备单一化,有的教师只是直接将多媒体技术搬上课堂,网络教学流于形式;第二,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结构不清晰,缺乏有效的导航策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导致教学目的与教学模式不统一;第三,教学理念较为传统。在目前的英语网络教学中,教师主要还是通过在线布置和提交作业、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在缺少真实场景的背景下教师对讨论活动的组织、指导及参与,教学互动性不够,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第四,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习者缺乏网上学习的技能和经验,学习效率不高(王颍萍②,2009;曾庆敏③,2009;张海彦④,2010)。
本课题研究的设计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的,该理论认为,第一,学生是教学各个环节的建构知识的主体,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学生的学习具备积极性、建构性、积累性、指向性等特征,而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第二,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习的协作性。学生在交互协作中激活旧有知识的图式,吸收新的知识,建构更加准确、全面的语言意义。第三,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景式学习,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利用已经建立的知识图式同化和吸收新的知识。第四,应该设计有利于学生进行发现式和探索式的学习环境,借助各种学习工具和信息资源,在各种声、像、图文并茂的多感综合刺激中实现知识的建构(Piaget 1984⑤;张殿玉⑥,2005)。
二、研究条件与课程资源
我校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教学信息化建设,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教学资源和学术资源的共享与传播。数字化的课程平台为本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完善的教学条件。它能充分做到对学校教学各方面进行全程网络化管理,其中包括学生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其功能涵盖学生选课、教师备课、课件制作、网络化教学及师生网上实时互动等多个环节。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分为几个板块:学习平台、资源平台、测试平台和管理平台。例如,在学习平台中,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视听说训练,完成练习,提交作业;教师可以在线上传讲义及课件,布置学习任务和批改作业,还可以在线指导学生的学习;管理平台中有学生在线学习的记录,包括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进程、学习正确率;教师可以利用测试平台中的题库在线出题并设置测试过程中的各项相关数据,如测试时间、分值、重考率、答案公布情况等,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学习效果进行全程实时监控。
为顺利配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运作与开展,我校陆续建成了一批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语言教室,并连接了宽带互联网和校园局域网。此外,我校还配备了完善的英语在线辅助教学数据库(如图1)、英语题库(如图2)、英语网络化考试平台。我校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课程在这样的教学资源下,对原来的单一视听说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图1 英语教学资源库
图2 英语题库
三、课程设计与研究
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是一门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体的综合性学习课程,我校开展的这门课程,采取的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学生档案管理、教师面授辅导和第二外语课堂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师的任务是提供学习策略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监控,针对不同的听说任务进行相应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指导和培训,以便学生成功地将这些策略应用到交际任务当中。
(一)教学内容
选择视听说教材的原则是难度适中、长度适宜、内容广泛、知识性强、趣味性强。尽量选择与教材匹配的音像材料。人物、情景式真实场景拍摄,形象具体逼真,人物栩栩如生,而且不同人物角色的语音、语调标准地道,语言规范,对话生动(曾庆敏,2009)。现有的视听说国家级规划教材,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音频和视频素材,语言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满足当前和未来的交际需要。我们选择以《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材》为视听说网络课程设计的主要教材,本课程以教材教学单元为主线,每个单元设计一个主题。教学过程包括词汇、语法知识在内的语言点的学习和讲解,相关的辅助音频教材、视频教材视听内容及适量的口语训练材料的添加,同时要求学生以单元主题为内容进行评说,以此构建基于网络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二)教学组织
网络课程教学环境是网络课程得以运行的必要条件,是为学习者提供的能够方便快捷地访问教学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辅助环境。本课程的教学在基于网络的环境下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课前准备;第二步,学生网络学习;第三步,教师网络答疑;第四步,教师面授;第五步,组织第二课堂,其中第一个步骤中的课前准备阶段尤为重要,教师在上课前一周应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电子课件发送给学生,可以明确是由学生个人或是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这样以便学生进行自我计划、调整和评价。在第二步学生网络学习和第三步教师网络答疑的互动环节中,可以对所学内容的主旨要义和细节进行深入理解,也可以就背景知识和难词难句进行学习和解说。第四步的教师面授有两个内容,一个是教师解说,另一个就是学生后期讨论。这个步骤中侧重口语技能的实践应用和学生个人能力的展示,比如就所学单元的内容展开讨论或汇报发言等。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讨论或汇报发言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包含教师的信息反馈,结合教师的信息反馈,学生可更好地检测学习效果,进行自我学习的调整。第五步主要是在前四个阶段学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拓展。我们在第二课堂开设英语角、英语广播电台、英语影视工作坊,英语话剧表演、英语演讲及英语辩论赛等。第二外语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
于爱红等⑦(2010)也总结了在视听说网络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组织时的七大板块理论,分别是:(1)Time to imitate;(2)Time to learn;(3)Time to watch;(4)Time to practice;(5)Time to enjoy;(6)Time to discuss;(7)Time to show。这一模式可以方便学生通过平台进行预习和复习,通过网络提交作业,通过邮件或在线讨论向教师请教问题,教师也可通过监控系统方便快捷准确地了解学生上网次数和时间,便于教师督促和检查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其次,学生通过模仿音频视频材料的内容,比如给剪辑后的电影视频配音,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原汁原味的语言表述,跟上原版电影的语速,并学习在特定环境下的英语声音和表情。最后要求学生通过上传音频或者视频的方式提交作业,作业内容可以包括朗读模仿、对单元中某一话题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以《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材》⑧第二册第一单元Part 2 Video Course为例,这个部分的视频标题是A favorite keepsake,对话围绕Tara的几件纪念品展开。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的不仅可以学到各种纪念品(keepsakes)的名称,还可以掌握如何叙述故事及谈论回忆(memories)的技能。在学习后期,可以要求学生模仿video中的Tara录制一段谈论自己最心爱的纪念品的视频,可以采用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和同伴合作的形式完成这次作业。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会力争达到完全用英语进行思维交流,达到听说能力同步的提高的目的,最终实现课程要求的目标。
(三)考核方法
如教学组织中所探讨的,在本课程设计中,我们采用三种方式来进行考核:第一,提交书面听写作业,内容包括一段话,简述故事情节等,目的是考查学生听力能力的进展情况。第二,上传音频或者视频作业,内容可以是朗读模仿、对某一话题的讨论或者是角色扮演等,主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点、句型等的掌握情况及口语能力的进展情况。第三,在期末进行一次计算机网络考试了解听力能力的阶段性提高情况。
四、课程实施效果及结论
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试验点在我校实施以来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本课题的调研(表1)中,我们分别在学年初和学年结束时发放了问卷130份,分别收回123份和121份,有效问卷分别为120份和116份。主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网络熟悉程度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其中55%的学生认为网络学习方式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20%的学生认为不确定,还有9%的学生认为网络学习方式对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
表1 问卷调查统计
(二)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与口语水平
在课题组成员进行有关听力口语的前测和后测试卷分析中,我们采用大学英语四级同等水平测试卷,将学生前后两次的听力口语成绩用SPSS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平均分后者高于前者,显著值大于0.01小于0.05(表2),可见有明显差异,由此得出此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听力口语能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表2 学生前测(学期初)与后测(学期末)成绩分析比较
研究表明这种基于网络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实现从presentation到practice再到production的转变。
注释:
①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
②王颍萍.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策略设计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③曾庆敏.大学英语视听说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9(10).
④张海彦.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之理论依据和优化型教学模式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0(10).
⑤Piaget,J.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⑥张殿玉.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2005(1).
⑦于爱红,冷瑜.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课程设计与探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