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一体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6 18:28: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专业一体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专业一体化管理

篇1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酒店管理专业;拓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85-02

为适应当前行业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国内院校纷纷开展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改革,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努力提高课程的实践性,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转换教师的角色,注重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从而培养真正符合现代酒店业所需的专业人才。

一、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滞后

当前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多数还在推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由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然后实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足,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不能有效提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人才培养层次与行业要求错位

酒店管理专业多为两年制技校和三年制中专学校开设,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到两年,主干课程开设有限,学习内容不够全面。大部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用人单位都要进行再培训,才能正常上岗工作。

(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缺乏

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较好,常年供不应求。但就业后因缺乏继续学习的后劲,加之社会对该行业的尊重程度不够,往往导致学生半途而废,流动率高,因此出现“就业率高,稳定性差”的怪现象,从而影响今后的招生与就业。对用人单位而言,频繁招人会加大管理难度,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

(四)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当前,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教师以理论型为主,已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真正理论知识完备、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少之又少。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逐步迎合社会及市场需求,不断进行调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是中等职业学校与技校课程改革的恰当切入点,是实现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立足行业现实,注重技能培养

结合根据当前中职学生现状和市场实际需求,根据“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广泛汲取同类课程的精华,整合优化原有课程内容,突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以此来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二)关注行业动态,编写一体化教材

酒店管理专业教材应由浅入深,由基本能力到专业能力,由中级技能到高级技能,形成完整体系。并及时吸收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研究动态,实现有生命力的经典内容与学科前沿研究的有机结合。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知识点,把培养某项综合能力所需的知识和实践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

(三)完善实训场地建设,做到学训结合

在校实习应有相应的实训场地的支持。各学校应根据自身实力予以实现。校外实习场地的建设应该规范而有序,以达到学生实习教学和工作岗位的对接。

(四)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应成为既能够讲授理论课,又可以指导实习和进行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情景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并进行有效组合,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还要深入企业进行交流,不断更新自我,使职业发展更有前瞻性。

三、酒店管理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途径

(一)发挥实训教学资源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内容大部分是有关服务程序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单靠教师讲授,学生是很难真正掌握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则能以生动、形象、真实的教学手段,将知识要点、服务情景、操作技能的要领和运用等教学内容,很好地展现出来,既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习积极性;又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把更多的教学时间放到实践教学中去,提高技能训练的密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实践教学,练就过硬技能

新生入校后带领他们参观实习酒店,认识将来就业的岗位,在企业氛围中感受企业文化,以达到直观体验的目的;抓住季节性的酒店服务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比如“圣诞节”、“新年”、“周末婚宴”、“假期”等机会,在课堂之外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应有的作用使学生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同;毕业前外出实习,让学生与岗位提前对接,并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保障学生利益,实习结束学生可以带着成果和经验零距离走向社会。

(三)设置不同的岗位目标,培养相关岗位能力

根据酒店职业特点,在设置课程中要突出仪容的修饰、仪态训练、语言表达能力、酒店营销知识、前台服务与操作技能、餐饮服务技能、客房操作技能、调酒技能、会议服务、酒店文秘与宣传,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个能力不局限于一般的操作本领,而是包含这个职业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四)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进行一体化教学

目前,以我校为例,酒店管理专业客房服务岗位技能分析:通过客房服务岗位技能的分析,客房服务模块包含的内容:礼仪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清洁卫生,常规服务,设施设备的维修与保养,特殊问题的处理融合的一体化教学。

篇2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校企合作一体化;人才培养

加强校企合作,走校企一体化办学的路子,是高职院校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实现学院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是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竞争能力、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需要,也是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需要。为顺应国家大力发展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湖北省着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宜昌市强力推进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和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抓住2008年被确认为湖北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契机,高度重视产学结合,深入探索校企合作,旅游管理省级示范建设专业在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模式上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1.现状

宜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旅游高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空间。《宜昌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未来五年,宜昌将新添2个5A级景区、将三峡机场改造升级为区域性国际空港……。到2015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3600万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游客在宜平均停留时间达到2.5天。“十二五”末期,我市将着力争创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个5A级景区、新增10个4A级景区;四星级饭店达到20家以上,五星级饭店10家;全市出境旅行社5-8家,“全国百强社”1-2家,5A级旅行社8-10家,4A级旅行社10-15家,有1-2家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旅行社落户宜昌;旅游行业提供直接就业1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50万人。

另外,宜昌市财政安排旅游专项资金在现有1000万元的基础上每年增幅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并在财政专项中单独列支城市营销经费。旅游业将成为宜昌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通过五年努力,把宜昌建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到2020年,全市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实现新跨越,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通过近年来的艰苦创建,已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融入、资源共建、利益共享”的产学充分结合、校企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办学之路,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大幅提升,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促进三峡旅游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模式

校企一体化办学,即在为社会教育和培训合格的劳动者这一目标下,开展高职学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的合作,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并增强企业部门与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的可能性,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体地讲,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产学结合,顶岗实践;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职教学生要寻找未来的出路,就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经过探索与实践,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构建了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的四种模式:

2.1 “校中厂”模式

这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依托学校资源,借助企业资源,实施企业化管理,来实现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模式。2010年,我校出场地,引进民营企业资本2000万元,新建了集教学、实训、经营于一体的“旅游校企一体化中心”大楼,建筑面积近13000平米。国家5A级景区三峡人家风景区、宜昌峡州酒店集团、湖北峡州国际旅行社等企业纷纷出资进驻其中,根据企业和学校的需求实际,与校方共建教学实训基地――“校中厂”。“校中厂”既是实训课堂,又是经营场所,使学生直接面对顾客,为顾客提供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岗位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也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了有效载体。

2.2 “厂中校”模式

这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学”与“工”零距离,育人目标与用人目标直接对接。2004年以来,宜昌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以“订单培养”形式与我校合作开办7个“环坝旅游班”,累计培养学生340人,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

目前这种模式已比较成熟,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训和就业平台,又为企业后备员工的储备和后备骨干技术人员的挑选提供了广泛的人选,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2.3 “战略合作,订单培养”模式

这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学校招生与学生就业同步,学生技术“接口”企业标准。学校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组织招生和教学,为企业量身定做技能人才。2010年底,湖北省教育厅在全省高校推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我校与宜昌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宜昌金德瑞国际酒店共同申报的战略合作项目被批准列为湖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两家企业分别在我院下“订单”,通过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方式为两家企业各培养100名技能型人才。

2.4 “旺工淡学,工学交替”模式

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是根据旅游市场淡旺季的特点,结合行业企业实际情况,1-2学期接受从业基本技能和素质教育;3学期校内生产性实训、专项训练、项目课程;4学期的旅游旺季到企业顶岗实习;5学期加强岗位拓展能力;6学期实习就业。

3.成效

3.1 建成了省级重点专业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2006年被确认为湖北省高职高专第三批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通过校企合作,经过三年努力,于2009年通过验收,被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

3.2 建成了省级教学团队

通过校企合作推动省级示范建设,我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于2010年建成省级教学团队。现团队成员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楚天技能名师2人。近年来,团队完成省级重点科研课题2个、市级科研课题4个、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省级规划教材3部、地方特色教材2部,公开100余篇。实现了校企双方人员互聘,学校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企业技能高手来学校传技授艺。教师服务社会、服务旅游产业、服务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3.3 建成了省级实训基地

通过校企合作推动省级示范建设,拥有前厅、餐厅、客房、酒吧、导游等18个实训室的我校“旅游服务实训中心”于2010年接受省教育厅验收建成省级实训基地。新建的“旅游校企一体化中心”具有教学、实训、经营等多功能。(下转第119页)

(上接第117页)

3.4 建成了4门精品课程

通过校企合作推动省级示范建设,我校自主开发的地方特色课程《三峡旅游英语》于2009年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010年建成教育部旅游类专业教指委精品课程;自主开发的地方特色课程《三峡民俗文化》于2010年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旅游服务礼仪》、《导游业务》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3.5 突出了旅游文化特色

旅游的内涵是文化。我校旅游管理学院提出走内涵发展之路,“融文化艺术于旅游之中”。搭建了一个旅游文化研究交流“平台”,即宜昌三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挂靠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宜昌分院。研究所以三峡宜昌地方旅游文化研究为主要内容,并与内蒙古昭君文化研究会、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国际学院等开展了文化交流研讨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搭建了一个旅游文化艺术展示表演“舞台”,即宜昌三峡民俗艺术团,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表演团体。艺术团与宜昌盛世唐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深度合作,除了为宜昌旅游景区景点输送演艺人才外,还独创了大型原生态歌舞剧《茶之恋》、《三峡・我的家乡》,为著名歌唱家张也宜昌演唱会伴舞等,为弘扬地方文化作出了努力。

3.6 实现了学生充分就业

职业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最大的受益者是受教育者,也就是学生。我校旅游管理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受教育者的利益,实现了学生充分就业,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

4.问题与思考

4.1 体制机制不顺

政府的主导性不强、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够、体制机制不顺仍是困扰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的最大难题。开展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应在政府主导下,着眼长远发展,切忌急功近利,建立由教育部门、劳动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家代表、学校组成的校企合作办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并通过法律加以保障,在全社会形成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的职业教育新体系。

4.2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是大问题

如何科学构建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的课程结构,如何建立优化的课程体系,如何评估这一课程结构和体系在学生素质及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仍是一项亟待深入探讨的重大问题。

4.3 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要提升

实施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教师素质是关键。如何研究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也是一项重大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

[2]徐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再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3(22):82-86.

[3]曹诗图.旅游哲学引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7.

[4]宋晓燕,宋继东.旅游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8):81-82.

[5]陈宏.《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模式探索与研究》研究报告[R].湖北省教育厅通报表彰文件(鄂教职研[2011]11号).

篇3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物流管理

我们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特点,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将物流专业的各个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有机整合,从而形成一个较系统、完整的教学过程,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人才。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了五个转变,即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等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教学的组织形式由课堂型向工厂型转变,学生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

二、职业教育构建专业课程一体化模式的意义

1.从社会发展中的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

(1)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定位,要突出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实践活动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目前的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厌学情绪较严重等状况,所以全面构建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3)进行一体化教学,就应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每位学生都有开发的潜能,抓住这种潜能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意义深远。

2.从学习方法的革命来看

(1)课堂教学中,理论学习比较抽象,不利于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传统教育的束缚使得相当一部分的课堂教学仍然沿用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程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知识的压力,而不是学习体验的乐趣。

(2)学习内容的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体化教学能充分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

(3)理论学习具有盲目性,缺乏针对性,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用活动来牵引教学,用岗位要求来引导学生实践才是有效、积极的教学过程。

(4)实习教学的滞后加剧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脱离理论的实践,把学生变成只会重复操作的“机器”,使学生不能有效改进作业流程,适应技术进步,降低了作业效率,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能力,而脱离实践的理论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三、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想

1.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

建立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将其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模块可分三大模块,分别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模块。

2.编写合理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配套教材

编写一体化教材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考虑学校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力求反映社会和用人企业的现状和趋势;遵从中职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建立专业的物流实训基地

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校能够投入资金和精力,建设完善的物流实训场所。要与现代物流企业接轨,有配套的操作中心,有符合课程教学的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软件,有正规的操作指引,使学生能够顺利与用人企业接轨。其中,与现代物流企业结合办学也是一条很好的教学改革之路。

4.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可以从三个渠道进行:一是应届高校毕业生,包括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高职院校等;二是向社会招聘,包括各种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让他们取得教师资格以后,以专职或兼职形式担任教育教学工作;三是物流专业的教师可以考取“全国物流师执业资格证书”,进入相关物流企业工作,掌握物流管理的整个过程,亲身体验具体的物流操作项目,通过教师顶岗实习等实践模式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学人员。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在我校开展以来取得了以下成果: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目标明确;根据一体化要求整合的教学资源实现了课程体系的突破;一体化模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探索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形成了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我们在理实一体化的改革过程中摸索前进着,我们深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有效的,是能够发展下去的,并且是值得发展下去的。

参考文献:

篇4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研究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思路。他在教学活动上非常重视“做”,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教、学、做合一”,即“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他强调的知行统一的思想,与当前高职高专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是非常吻合的。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将原来的课程同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题组合成教学模块或一个个教学项目,一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由若干个教学模块组成,用工作任务驱动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时效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简单来说,所谓“教、学、做”三位一体,就是“教、学、做”一条龙学习。“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质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实训室,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或答疑解惑者,可以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同时对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好处。

二采购供应管理专业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是培养采购供应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行业对从事采购供应管理岗位的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很高,除了要求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外,更要熟练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基础理论知识可以在课堂内获得,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则需通过理论传授、实践教学等多形式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一体化”教学将多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有助于学生获得职业经验,提高职业能力。

第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符合采购供应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本位教育的要求。对企业的采购人员来说,对素质能力的要求很高。“一体化”教学不仅可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还可在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和团结协作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和热爱,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第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将采购供应管理专业课程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采购供应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使用的是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具体运作和管理的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CIPS认证指定的编译教材,教材内容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同时也有大量实战训练。如果在进行理论教学时脱离实践会使学生不理解理论的应用价值,造成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兴趣和动力不足;而失去理论指导的实践教学只能变成简单的重复练习,单调枯燥;没有多形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学生往往无法有效地掌握职业技能,使实践教学成为形式主义的表面化文章。因此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利用各种典型案例的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挖掘个人体验,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理论内涵并获取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使难以理解的理论问题,在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得到理解和升华,使之形成一种新的职业形态。

三采购供应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购供应管理专业的五门专业课程中,采购与供应谈判、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采购绩效管理这三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适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要在课程教学设计时始终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通过必要的理论教学与大量的实践训练,以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导向任务,讲解任务要领,操作示范演练,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穿插安排,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教学实践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1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设计

好的教学设计不仅能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前,教师要认真推敲、预演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设计好教、学、做的每一个任务;在课堂上,采用引导、讨论、让学生上讲台表述自己观点或角色扮演等一系列方法,使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舞台,学生作为主要演员,老师做好编导。

2优选教学项目,加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针对性

在选择项目时要考虑项目是否具有典型性和时代性,要按课程内容和能力训练的目标选择项目,既要反映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也要反映采购相关岗位工作的热点和学生关心的问题,密切联系社会和工程实际。在进行项目“教、学、做”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归纳所遇到的关键性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终提炼出相关理论,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显枯燥无味和死板,也使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从学习到工作的平稳过渡。

3突出教学内容和实践的结合,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实践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做人、做事、求知、创新等素质的全面提高。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先设计好实践目标和任务,再采取集中或分散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市场调研、企业参观、岗位见习等方法来完成任务要求。学生完成实践后要上交一份总结报告,教师在课堂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并做总结,可有效地解决课堂上不易理解的疑难问题。总之,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把握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的一致性,避免盲目的无针对性的参观;其次在教学内容中要尽量渗透行业最新成果,使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再就是在实践方式上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4强化信息反馈,进行有效的激励

在边教边学的过程中,始终以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这是基础性的学习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进行讲解、演示,学生则积极参与练习,认真模仿,教师应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示范指导,并积极观察,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教师扮演着行为引导者的角色。在做的过程中,以学生“个性化”学习为主,这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较高层次的学习,学生主体性很好地得到体现,教师扮演着促进者的角色,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在主动性练习中,学生的模仿是对参与性练习阶段的“内化”:学生要进行经常性的自我评价,要注意及时反馈与矫正。无论是在第一步中还是在第二步教学中,反馈与矫正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学生常会出现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动作,有时还会出现违反程序的作法,这些必须及时加以指导和纠正,一旦形成一种错误的习惯动作再纠正起来是很难的。

5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

为了能真实反映学生掌握职业能力情况,评价内容既要强调结果,即强调以产业界制定的能力要求为标准,关注真实职业任务的解决,也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上既有教师评价,也应考虑学生本人及小组成员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既要传统的对知识的笔试,也要对学生解决实际职业问题的动手能力测试。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学习态度和阶段性学习效果(10%);(2)自学能力(10%);(3)表述能力评价(10%);(4)团队协作(10%);(5)理论和实训考试(60%)。

任务完成得好坏,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完成任务的成果纳入到学生的考核体系中,除了考核成果,教师还要严把学习的过程关,用过程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技能,学会合作,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教学中确立重自主、重交流、重实践、重创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每一模块的教学,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的讲、学生的学习、动手操作、实践训练、考核评价揉合为一体。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充分地挖掘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成为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李桂春.浅谈“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36).

[2]罗蔓,莫薇,宁文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篇5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安全生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又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以实践导向为主的、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一直是我们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1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断受到新的冲击和挑战。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应用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不能很好的达到这一目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状,在既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教、学、做互动,构建理论能力和实践素质联合教学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得以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的提高得以实现。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操作相结合,现实的操作步骤与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进行,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能够充分的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的教学模式,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实用性与实践性。

2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内容

2.1 制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标准

制定与理实一体化相吻合的教学课程标准,首先,要到企业对实际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调研,对相关课程进行准确的定位。第二,要明确目标,明确教学总目标和各个课程具体的知识、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目标。第三,要理清各个课程设计的思路和理念。第四,要以实训项目为基础,划分各个教学单元,使各个教学单元都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课程标准要围绕项目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进行制订,要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

2.2 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教学往往都采用单一的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打破了理论与实训分裂的格局,将各个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会贯通。各教学环节充分集中,教学场所设置在实训室或者模拟现场,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直观和抽象交替出现,实现了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

2.3 建设适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场所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大量的硬件设备支持。由于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场所必须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同时满足实践教学。要大力建设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实训室进行。此外,还需要模拟企业相关工作的环境,使实践教学能充分的开展。好的实训场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以往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变成了有趣的实训课,进而促进了学生对掌握实践技术的学习。

2.4 培养具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同时具备理论和实践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能不断掌握新技术、汇总新信息,并不断研究,找一条适合自己的、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子。我系一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即安排专任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实践,以掌握最新的实际知识。同时,也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扩充教师队伍。

2.5 制定适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评价体系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行动为导向,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主体。为促进该模式更好的实施,应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做进一步的充实。

3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具体方法

3.1 精讲多练、理论与实践一体

“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项目为载体,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精讲,并布置相应的项目任务。学生对相关专业资料进行收集,制定项目计划。在进行项目的同时,教师对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2 类比法

教师利用直观的类比法来类比抽象的概念,使理论知识易懂、易学。

3.3 案例教学法

教师介绍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再对相关理论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印象。

3.4 启发引导法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讨论,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施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

我系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后发现,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具有很广的应用前景。

它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割裂的格局,改善了教学评价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并使得课堂气氛不断活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充分地利用了各种教学场地,有效的利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升。此外,它还能有效地将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结合起来,将实践融入理论教学,让学生在理论课堂上同时学到了所必须的实践技能,学生改被动为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钻研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掌握新的理论知识、新的实践技术,从而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丽云.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科学大众,2013,3.

[2]刘小燕.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3,3.

[3]胡祖武,刘玲,卢培铨.高职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商界,2012,9.

篇6

前言

虽然高等数学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各大高校所教授的高等数学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忽视了高等数学与物流管理专业的关联性,使得客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为什么学习高等数学存在着普遍的迷惑。同时,高等数学学科又具有着极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因而学科本身所带有的这种特性使得教师很难通俗易懂的传授给学生,这就促使学生对高等数学丧失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高等数学这门学科会存有本能的抵触心理,这让高等数学学科的设立处于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首先高等数学与专业紧密相连,是十分重要的科目。其次如何将高等数学与物流管理专业有机的联合起来,使物流专业的传授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本篇论文将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从高等数学的方面进行研究,对两者间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发现问题――数学与物流管理专业的脱节

之前看到过一个讽刺漫画,老师问学生:“如果一个门,宽1米,高2米,问我最长能拿多长的竹竿过去?”同学们埋头苦算勾股定理,然后异口同声的回答根号五米长。老师笑了,横着拿了根不止5米长的竹竿回到了教室。

虽然这只是一个漫画,但无疑也揭示了当下的学生对数学不能实用性的接受,只停留在理论或者说是应试的角度。其实,高等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而且在素质教学的倡导下,高等数学可以带给学生一种不同往常的严密的思维能力,并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目前各大高校对高等数学的教授上仍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让学生不能清晰的感知到为什么学习高等数学,这些艰涩难懂的理论和公式对生活或者专业有什么样的意义。忽视专业特点,让高等数学没有发挥其在物流管理方面的优势,反而成为了抑制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教育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在各大院校普遍存在。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消除学生对高等数学的抵触情绪,找到传授知识新的方法方向是各院校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原本应有的状态――应用型的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与高等数学的融合所产生的严谨,创新是社会所要求的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这要求在专业学习中不能单一的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物流管理人才应有的的思维和状态,成为适合社会所缺少的复合型人才。这要求学生不能只精通理论,更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需要可以应用所学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真正的将高等数学与物流管理专业融合起来,将高等数学的实践性应用在专业中。那么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体化这种教学和学习的形式,才是真正适合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物流管理人才的方法。

三、解决问题――实现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研究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高等数学作为一个新的观察世界的方法论,它对一个时代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它的多面性意味着,它提供了每个人看待问题的方法。在当下这个对能力要求极强的社会下,我们要从实践的角度上看待高等数学,了解高等数学。从物流管理专业的角度上,就是要建构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模式来探讨高等数学,体悟高等数学。建立一体化的模式需要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明确物流管理专业的方向的同时,培养对高等数学的认知能力

尽可能多的将高等数学的学习放入专业的流程之中。物流活动中的关于采购,仓储,运送,储备等各个环节在实际运用中都需要数学的辅助。包括选择最优方案,在物流过程中的设施选址。尤其是在运送过程中的车辆线路的选择问题,只有采取数学模型才能最快速度的找出最佳的配送方案。将高等数学的线性代数,数理统计以及概率论配合物流管理方向的配送,指派和市场销售等流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配以大量的实例演示来加强学生心中对物流管理专业同高等数学的联系。

2.注重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思维方式与素养

在近几年中,各大高校虽仍没有将教学实践一体化在专业中得以完全实现,但也看到了部分重视。现在高等数学的课程已从以往的基础课程转变为了素质课程。即更加注重能力和教育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高等数学的能力以及高等数学的知识解决在专业中碰到的具体问题。这就要求在专业的学习中学生更加自觉的带入已学习得高等数学的知识,也要求教师在传授过程中教师更多的传授思想和思维方式,以及对高等数学概念与方法论上的辨认分解分析。

3.注重学生实践的能力

知识,能力来源实践,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当前各大院校日益意识到为提高教学质量,想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实践这个环节。因此物流专业的同学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多采用物流专业的案例,以提高学生对调动已有知识,灵活多变的学习高等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务必认真的思考每次课程需要用到的案例和尽可能将高等数学的理论,公式在物流的过程中实体化的表现出来,这对教师的教学耐心和创新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篇7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一体化课程;软件工程;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前言

IEEE将软件工程定义为:(1)将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即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中。(2)对(1)中所述方法的研究。软件工程包括两方面内容: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开发技术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具和软件工程环境。软件项目管理包括软件度量、项目估算、进度控制、人员组织、配置管理、项目计划等。

国际上从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软件质量管理和软件过程控制的问题,相继出台了如ISO 9000和CMM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等一些重要的国际标准。

目前我国的许多大学,都开设了软件工程相关的课程。为了培养能快速适应企业的软件工程人才,2001年7月教育部发出关于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教高[2001]3号),成立了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但多年来,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以传授技术和开发方法为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软件项目管理和软件开发规范的培养。当然开设软件工程专业的学校也存在很多挑战:缺乏工业界经验的教师,教学队伍不稳定,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更新,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入学学生专业知识水平迥异等等,导致教学质量不稳定,毕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适应面向工业的软件教育,教育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和质量保证系统,而基于ISO9000和CMM标准来建立一套质量管理体系以保障面向工业的软件教育质量是十分必要而且可行的。

2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实践基础上发展的质量管理新模式,其核心是把质量管理从传统的对结果(产品)实行评估,转为对过程实施控制,即对形成最终结果(产品)的全过程实施过程控制,对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纠错、反馈、修正,以保证每一过程质量管理在严格的监控之下进行。它的管理思想是重在过程管理,做法是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目的是为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建立教学质量体系的组织可以是整个学校,或者是软件工程教学相关的某个部门,也可以是相关的项目小组。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教学组织的教学方针和组织的职责,教学过程的控制、预防和纠正措施、质量记录,以及教职员工的培训内容。要将先进的实践经验及时转化为文件化的程序,以文件形式监控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在实施中完善。教学质量体系文件由4个层次的文件所构成,包括:

① 教学质量手册,一般是各类教学管理文件的指导汇编;

② 教学管理文件,即组织的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这些文件支持质量手册,对教学工作的策划、开发与准备,到运行、最终结果的各个阶段环节进行控制;

③ 教学工作与学习规范,相当于各个岗位工作指导书;

④ 教学质量记录和其他质量文件主要由各种教学文件(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以及各种管理工具和图表组成。

3一体化教学体系

软件工程相关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体系是指整合软件工程相关的各教学实践环节,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开发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教学实践环节作为整体来考虑,制定统一有机的课程体系包括教学实践计划与大纲,在具体实施中,通过一个综合的实训项目将软件工程涉及的关键过程的课程贯穿起来,使学生对软件工程和软件过程的基本理论、方法、技术以及管理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避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各课程、各环节相互脱节、缺乏有机联系。它包括一体化课程体系和一体化考核体系(见图1)。

3.1一体化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涉及需求工程、分析与设计、实施、部署、测试、项目管理、变更与配置管理、团队与过程等环节相关的多门理论课程。

实训项目体系涉及需求工程、分析与设计、实施、部署、测试、项目管理、变更与配置管理、团队与过程等环节相关的多项实践活动、实战工具(见图2)。

在本科软件工程教学中,我们给本科生提供三个综合实训项目,包括教务管理系统、掌上导航系统和情景游戏开发三个项目,分别体现了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和数字娱乐三个专业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向选择其中一个项目来做。在“中等职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计算机软件)”项目中,给培训学员提供了练习项目和实战项目。在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每个课程中,这个项目始终贯穿其中,只是每门课在项目中的侧重点不同,例如:在“用例驱动的需求”课中,项目实训内容侧重需求分析,并建立需求的用例模型,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中,项目实训内容在于分析对象和类,给出分析类、设计类及类之间。这样可以通过一个统一的项目把相关各门课的知识内容连贯起来。

3.2一体化考评体系

一体化考核体系包括学生考核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育同其他服务行业一样,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被社会认可最终是由顾客来确定的,就教育组织而言,这里所指的顾客应包括三个方面:外部顾客,即企事业用人单位;内部顾客,即学生;相关方,即学校主管部门、社会及学生家长等。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对外部顾客来讲,他是教育组织的“产品”,对教育组织的教学服务来讲,他是顾客。评估组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一方面是内部的教学管理评审、考核,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及学生的评价,这是最终评价准则,因为用人单位及学生的评价教学质量的具有广泛性、公平性、公正性和合理性。另外对学生的考核应该站在外部客户的立场上,这就要求教育组织加强社会调研,最广泛地了解、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现时需要和今后的期望。从形式上来说,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定期项目报告及陈述、以及各阶段工件等。

3.3标准化

遵照ISO9000标准,一体化教学体系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标准化,分别是课程标准化、案例标准化、教学实训流程标准化以及实训工件标准化。这四个标准化是在整个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下的产物。图3为项目实训标准流程。

4统一的管理教学平台

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教学平台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平台、一体化课程互动平台和实训项目管理平台。统一的教学管理平台将有助于教学组织更好地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文档,更有效地推行其质量管理体系;便于学生共享教学资源,促进师生互动;还有用来管理和控制学生的实训项目(图4是平台的一个主要界面)。

4.1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平台

用来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对质量体系文件进行全面的管理,记录和评估运行ISO9000过程中的执行效果,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的培训。

该平台主要提供对质量体系文件的控制,实现体系文件的电子化、网络化,便于相关人员阅览,还提供了组织在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时,提供质量记录信息的保存及流程控制。

4.2一体化课程互动平台

用来展示课程资源,包括课件、参考资料、案例等,授权用户可以上传、下载资源,并提供师生互动功能。该平台提供一个师生关于软件工程学习社区,学生有问题能够及时反映,教师能尽快提供反馈。

4.3实训项目管理平台

用来管理实训项目,教师可以审批学生申请的项目,对学生进行分组,设置组长,设置项目的起止日期,查收学生项目,给学生项目打分等;学生可以申请项目,上传项目工件,查看个人信息及项目成绩等相关信息(图5项目管理界面)。

5应用与总结

本文提到一体化教学方法已经在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的本科生教学和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计算机软件)项目中进行了初步试行,从我们的统计、学生和学员的反映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来看,效果比较明显。就拿我负责的“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计算机软件)”项目来说,这个培训项目我们已经做过了两期,每期大约30名来自20多个省市的中职教师,每期开始前,我们都做问卷调查,在毕业专业、学历、年龄、最近讲授的课程、对计算机软件相关内容(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编程语言、数据库应用)熟悉程度及编程和项目开发经验等方面差异较大,较多中职教师没有开发经验,对软件过程规范和项目管理知道得不多,但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规范培训,在文档和过程的规范性方面有了明显提高,学员之间的差异明显缩短,大部分学员的软件开发能力也有了不小进步。同时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我们及时做好纠正预防措施,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改进,并提出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继续发生,使得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稳步提高。

本文结合质量管理理论和一体化教学实践,探讨了软件教育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及方法,最后通过实际的试行,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IEEE Standard Glossary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erminology, IEEE Standard 610.12-1990,1990:60.

[2] ISO 9001: 2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Requirement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3] Paulk, M. C., Curtis, B., Beth, M., et al.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SM for Software[J], Version 1.1, Technical Report, CMU/SEI-93-TR-024, ESC-TR-93-177. SEI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1993.

[4]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教高[2001]3号)[Z]. 2001.

[5] Yugen Du. Software Educ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ISO9000[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2005(12).

篇8

课堂学习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教师倘若可以对课堂教学以及班级进行良好的管理,那么他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会少很多。只有做好课堂管理工作,教师才能高效的讲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当今的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存在一定区别,主要表现为高职教育要求教师对课堂进行高效的管理,实现教学全面一体化。在课堂管理过程中高职教师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进一步加快对课堂管理制度的完善。

一、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课堂管理含义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含义

经研究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教师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倾向于死记硬背,学生负担重。而新型的教育模式跟以往的教育模式恰好相反,它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被称为:教学做一体。有相关专家指出,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当今高职学院的人才发展。

(二)课堂管理理念

什么是课堂管理?不同的人对这个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以前,相关专家和教育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研究发现: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了学生不规范的行为,往往采取强制打压的方式来解决,久而久之便会发现,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得不到实质性的有效进展。学生被打压之后反而会引起下一次的不规范行为,甚至产生更多的不规范行为。近年来,针对课堂管理,有专家提出了新的看法。他们认为: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在于,努力营造出适合学习的氛围,端正态度,积极进取,避免产生不规范的行为。

从某种角度来看,课堂管理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掌握学生的特点,协调各种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并进行知识传授。也就是说,一位老师要想教书育人,想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首先就要学会课堂管理。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课堂有效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了解学生的需要

要想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最佳的课堂管理,需要通过多方面共同协调和努力。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说仅靠单方面的控制就能实现的。其中第一点就是要关心了解学生。任何人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都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要遵循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规律,注重差异性和阶段性,做到因材施教,全面的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使每位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二)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教师和学生确定了新的关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沟通交流极端缺乏,教育者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并且神圣不可侵犯,受教育者不敢提问,上课就像一潭死水一样,毫无生机。新型教师的教学风格应该是民主型,既有相对权威性,又能跟学生打成一片,成为朋友。这种教学风格,可以保证课堂上知识的传授的效度和接受度,还能保证课后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轻松民主的氛围,营造出了和谐的环境,改变了以往灌输与被动接受的模式,实现了新的平衡。在这样的一个班集体里面,不但可以系统性的传授知识,还可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师生双方都有饱满的热情,教与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学生求知欲望强烈,思维活跃。学生与老师情感交流充分,参与力度大,双方都是积极互动的状态。如果,现代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民主教学,既是老师,又是朋友,那么老师和学生都有喜悦和满足。

(三)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课堂问题行为是每个老师都要面对的,只有处理得好,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如果处理的不好,不但影响教学质量,还会影响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特点,把重点转移到对知识的学习上,吸引学生的眼球,不给学生机会去产生不规范的行为。选择适宜难度的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选择合理方法来全方位的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教师要合理的进行评价,及时表扬鼓励。当学生收获了满足感时,下次会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四)建立教学常规

每一位学生都应该遵守班规校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入学第一天起,老师就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并且作为规定,告诉每一位学生。比如,老师提问时,发言之前要先举手,同学之间要有秩序,不能你一句,我一句,故意制造课堂混乱。上课铃响后不能在走廊内打闹,及时回到座位,等待老师来上课。这些标准和规则是学校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要遵守。

(五)学校管理者对班级规模的控制

班级作为学校的一个基本单位,其规模大小也是有规定的,一般都要求20-30人组成,最大限度也不能超过50人。教师既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又要系统的传授知识,课堂管理所遇到的阻力也变得更大。班级的大小也影响交往模式,班级越大,成员之间交往的次数越少,彼此之间没什么感情,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对课堂管理者的技能要求也就越高。班级越大,内部小团体与小团体之间相互影响,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统一实现。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高职经管类专业课堂管理对策

(一)教育要以实践为主。

教学做一体化的意义在于培养综合型人才和发展型人才。有了这个明确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针对性地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培养。全方面的了解学生,采用适合的课堂管理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新型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高效的掌握理论知识,成为多方面综合性人才。

(二)采用小组模式,人人参与其中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仅仅局限于教与被教的关系,也不是灌输与被动接受的关系,更不是管制者与被管制者的关系。新型的学生观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班级学生的座位改成了小组式,小组成员和成员坐在一起,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方便沟通交流。老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来,扮演学习者的身份。当学生遇到疑难时,可先引导学生,然后进行讲解,不但重视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实际操作,多方面的呼应从做中学,学中做。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比如:提前布置好课后作业,分给每一个小组,并要求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到其中。学生可以多渠道开放式的搜索信息,学生之间提交学习成果,最后由一名学生总结所有小组成员的学习结果,以报告的形式交给老师。这样的一个过程是相当有意义的,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主人翁的意识,激发了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使得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是教学做一体的重要前提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缺乏自信、不敢表达、胆小害羞的,这是传统的教育观念造成的不良后果。而如今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学生,他们是充满自信、勇于表达,积极乐观的。他们积极的跟老师沟通,大胆的说出内心的质疑,参与到各类讨论当中去。各小组的学生互帮互助,踊跃的发言,自主的翻阅图书资料,合理的运用各大搜索引擎,产生思维碰撞,最后把解决不了的疑惑反映给老师。老师在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前提下,合理的进行评价,表扬每一位学生积极思考的态度。之后再对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科学解释,要善于启发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当老师讲解过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思考交流,整理老师讲解的知识点,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两者结合,再变为自己的知识,全面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自我管理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现学生身上的特色,在课堂上全面分析,并进行全面教育,实现教学做一体的课程特色。这样特殊的模式就要求学生要把握好自己,形成良好的行为准则。从某种角度来说,学生的角色有参与者和管理者这两种,而老师则负责启发、引导、组织、监督和评价。结合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学生要系统的学习知识,运用多种途径来全面了解知识,自发的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在学习管理自己并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会培养自身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信息搜索的能力等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多种能力。所有的能力都会对学生形成帮助,特别是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因为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中,对各类劳动工作都有一定的了解,形成了基本的职业观念。

(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建立起健康、有序的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具有约束性,标准性,自律性这三大特点。在高职课堂中,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约束和监督学生。在这个管理过程中,如果学生产生问题行为,学生就会受到老师的指导而产生内化,形成内部约束力,实现自律。教师促成的纪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觉遵守,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提高课程运作的能力

篇9

关键词: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管理职能转型

现阶段,我国各领域都开始进入深化改革时期,要想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企业也应遵循当前市场整体发展趋势,进行内部改革,并尤为注重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推进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共享,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并有效避免因财务人员主观意识而造成的数据不完整、信息不准确等情况,实现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

一、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概述

我国企业传统财务管理中,财务与业务系统相分离,产生了加工后数据无法运用等问题[1]。财务业务一体化是基于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法,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优势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通过对信息管理平台的运用,实现财务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将会计信息与会计实务充分融合,从而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更具有效性、更加具体的财务分析信息。再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面对极为激烈的竞争局面,必须要尽快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并结合当前市场经济角度,开展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工作,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使其市场竞争力得以进一步增强。

二、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财务管理创新意识

当前一些企业缺乏财务管理创新意识,忽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认为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先进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改善上,从而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这便使企业对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工作的重视度大大降低,无法意识到这一工作能够为企业带来的长期效益,从而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始终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且一旦财务信息管理出现问题,则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二)财务业务一体化融合不充分

企业在落实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二者融合不充分的情况。财务管理与业务之间的有效融合,是实现一体化的重要条件[2]。企业需要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将所有业务信息输入到系统中,并运用计算机网络将信息传递给财务管理部门,从而获得业务授权,并予以执行,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与业务活动同步执行。但是一些企业在二者融合过程中,存在信息系统兼容性不足等问题,导致融合不充分,企业各环节信息无法实现统一和同步,信息难以得到及时的传递和共享,无法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导致企业整体运营效果不佳,甚至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缺乏合理的组织体系

当前很多企业都存在组织体系不合理的情况,多强调等级制度。并在企业中运用三层金字塔体系,将整体组织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3]。同时,在信息沟通方面,各个层次的信息交流只在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方式为垂直传递,需要逐级层层呈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影响了信息的时效性,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阻碍了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进程。

(四)财务管理人员适应性较差

在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过程中,很多财务管理人员难以适应新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仍在工作中运用原本的工作方式,导致一体化模式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在实现一体化和职能转型后,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也无法适应随之变化的岗位要求,专业水平、业务素养、判断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都存在严重的不足,无法确保执行力度与执行有效,导致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流于形式。

三、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推进策略

(一)引入现代化新型管理理念

企业在管理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应积极引入现代化新型管理理念以及科学的会计理念、方法[3]。并充分认识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重要意义,在财务管理中融入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实现对其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某企业在其财务管理工作中,积极引入新会计准则及方法,在其凭证打印功能中,添加了利润中心字段,并推动移动两票业务发展,实现了对其库存统计分析报表等财务资料的进一步优化,为企业管理者在物资采购方面的决策,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优化融合与转型准备工作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是企业发展中的一项长期工作,因而,为避免融合不充分或是转型不成功等问题的发生,企业还需在该项工作的正式开展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在财务业务一体化方面,企业应先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现存问题等,制定明确的融合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充分满足财务业务一体化需求。方案内容中应包含企业当前实际情况、财务业务一体化目标、任务开展的投资预算等,并请专业人员对方案进行分析,确保方案能够有效实施。同时,企业应建立专门的财务业务一体化工作效率,组内成员由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高素质信息技术人员等共同组成,从而确保二者的顺利融合。其次,在财务管理职能转型方面,企业应先树立足够的信心,做好思想准备。注重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种的财务考核、记账等方面职责融入到业务管理中,避免这些职能的独立存在,并提前组建适应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人才队伍,从而确保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型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构建合理的组织体系

企业应对当前的组织体系进行调整,构建适应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组织体系。首先,应适当减少组织结构层次,缩减管理人员数量,实现组织架构扁平化发展[4]。从而对原有的财务业务工作流程进行进化,避免因过长工作流程而造成的时间浪费,提升工作效率。同时,这一流程的简化,也能够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充分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使管理者的决策更加具备针对性,对市场变化进行及时反应。其次,将财务业务权力下放,减轻管理人员工作负担,使其只需对关键决策进行处理即可,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事务处理准确性,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行。

(四)增强财务管理人员适应能力

要想保证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以及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工作的有效执行,企业还应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适应能力。首先,企业应加强宣传力度,使财务管理人员意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正确认识且主动参与该项工作。其次,企业应构建有效的人员培训机制,对培训方式及内容进行优化,着重培养工作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素养,使其能够尽快适应优化后的业务流程,提升企业运行效率。最后,应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重点提升。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现,是建立在相关信息软件基础上的[5]。因而,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企业应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运用信息系统软件完成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并在应用中发现当前软件的不足之处,及时反映,以便推动企业系统软件维护工作的进一步完善,确保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有效落实。

四、结论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是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需要企业积极引入现代化新型管理理念,优化融合与转型准备工作,构建合理的组织体系,并增强财务管理人员适应能力,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促使企业管理工作精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岳华,魏蓉,杨仁良,张根红,李圣,肖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基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的调研分析[J].会计研究,2013,10(10):51-58.

[2]彭贵华.浅谈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基于企业信息化环境下[J].中国商贸,2015,1(1):56-57.

[3]贾铮.陕西省电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换问题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4,7(7):66-74.

[4]余笑冰,罗红华,王亮.基于云管理的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实施方案研究[J].商业会计,2014,8(16):125-127.

篇10

[关键词] 专病;一体化;血液透析;低血压

[中图分类号] R27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5-8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concept of special disease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hypotension. Methods 60 cases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hypotens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special disease was the core management procedure of patients.The compliance ratio of nursing assessment indicators,the compliance ratio o dialysis index,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hemodialysis related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management. Results There were 6 indicators of nursing assessment.After management,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dietary control compliance,compliance with medication standards,the proportion of outpatient follow-up compliance,the proportion of compliance with the use of WeChat,the proportion of knowledge assessment standards,and satisfaction ratio had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

[Key words] Special disease;Integration;Hemodialysis;Hypotension

血液透析是治肾脏病末期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肾脏病后期的患者多为在家治疗,因为患者自身的依从性和医院对患者的后期管理是影响

血液透析质量和并发症的重要影响因素[1-2]。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常出现症状性低血压,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的特点[3-4],低血压可引起透析血流量不足,导致透析过程不充分,超滤过程困难,同时

还可能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残余肾功能下降等症状,患者发生症状,如不紧急进行处理,可导致患者休克,危机患者的生命[5-6]。目前国内大数医院对门诊患者进行松散性管理,主要为护士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讲解,但是对患者的后续管理,尤其缺乏出院后的延续护理[7],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质量。我科应用专病一体化管理理念治疗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患者60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6年3月来我院就治的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患者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平均(45.2±8.3)岁,其中肾炎患者3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10例;狼疮性肾病12例,其他肾病6例。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全身感染、恶性肿瘤的患者;血液透析时间少于3个月的患者;沟通有困难的患者。

1.2 管理方法

由医院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护士长、专职透析护士组成重兵一体化管理小组。首先确定患者的身体情况,并对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患者进行分析,设定期望管理后的标准,其次制定导致患者低血压的原因来源和改变患者症状的措施,最后实施计划,并不断检测试验指标以确定结果的合理性。具体措施如下: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原因,调查显示72%的患者的原因为不按时吃药,63%的患者为饮食习惯错误,选择这两个主要原因进行重点核心管理;对不按时吃药的患者建立微信群,在群里进行吃药提醒,并选出服药优秀的患者标兵鼓励和提醒其他患者;建立健康饮食微信群,每日进行合理膳食的规划和建议,同时在患者来门诊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食谱的制定;要求患者每两个月来门诊进行随访,主要内容为血液透析伴有低血压症的相关知识讲座,并且在每次相关知识讲座后进行考核,此外主任医生会在两个微信圈每天定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讲座和解答。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护理考核指标:饮食控制达标比例、遵医用药达标比例、门诊随访达标比例、微信使用达标比例、知识考核达标比例、满意度达标比例。透析指标达标:血压控制达标比例、血清蛋白达标比例、血红蛋白达标比例、血磷达标比例、血钙的达标比例。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的指标:失衡综合征发生率、血量减少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和低血压发生率、出血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考核指标变化

护理考核6各指标,在管理后患者饮食控制达标比例、遵医用药达标比例、门诊随访达标比例、微信使用达标比例、知识考核达标比例、满意度达标比例均与管理之前比较有明显的提高(P

2.2 管理前后患者的透析指标达标比例的变化

管理后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比例、血清蛋白达标比例、血红蛋白达标比例、血磷达标比例均比管理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见表2。

2.3 管理前后患者的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的比较

管理后患者出现失衡综合征发生率、血量减少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和低血压发生率与管理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见表3。

3 讨论

临床血液透析中心普遍采用的管理方法是随机,没有专门的管理小组和管理人员,这种随机管理会使患者的治疗与医院脱节,最终导致患者在家里得不到良好的专业护理[8-10],继而出院后又回到医院进行治疗并且获取治疗后需要注意的信息。专病一体化管理理念的核心价值就是个体化管理,找出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案,改进措施,并且对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监督反馈[11]。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为低血压,发病率高达30%[12],血液透析后的2h内[13],患者常伴有心慌、恶心、呕吐等症状,加之患者可能伴有冠心病、动脉硬化、自主神经功能性病变等,会使患者皮肤血管收获能力下降,血管阻力下降,透析过程耐受力差[14-15],都可诱发低血压。

我院在实施专病一体化管理理念时,先关注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原因,除了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外,最可能改变同时在患者中常见的两个问题就是饮食与吃药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案,利用微信平台,建立微信群,在群里找到明星患者,对其他患者进行鼓励引导,同时,患者也在平台内汇报自己的身体情况,让管理小组的主任医生和主治医师进行患者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的修改和完善,并对患者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在本研究中在进行专病一体化管理后患者饮食控制达标比例、遵医用药达标比例、门诊随访达标比例、微信使用达标比例、知识考核达标比例、满意度达标比例均与管理之前比较有明显的提高(P

总之血液透析伴有低血压的患者,松散、单一的护理措施不能有效的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应用专病一体化理念的管理措施和护理理念,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遵医、用药、饮食依从性,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通过微信平台知识的讲解,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实施,不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德强,马清.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与死亡率的关系[J].中国血液净化,2016,15(2):103-106,112.

[2] 景颖颖,唐丽春,汪瑶,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4):248-250.

[3] 秀娟,戴劲芳.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患者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6,40(4):437-438.

[4] 陈辉乐,徐昌隆,金领微,等.老年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4):911-913.

[5] Mawar S,Gupta S,Mahajan S.Non-complianceto the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procedure increases the risk of peritonitis.Int UrolNephrol,2012,44(4):1243-1249.

[6] 赵君,李洪艳,李楠,等.低温加可调钠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1):240-241.

[7] 李晴,周婷婷,李韬,等.延续护理在腹膜透析治疗肾病综合症伴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17.

[8] Cheng LT,Gao YL,Qin C,et al.Volume overhydrationis related to endothelial dysfuncyion in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J].Perit Dial Int,2008(28):397-402.

[9] 杨开秀.护理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的安全分析及对策[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57-259.

[10] 彭庆,谢于惠,祝卫红,等.强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平衡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9):1549-1550.

[11] 周婷婷,王青尔,钱凯,等.专病一体化管理理念在腹膜透析病人合并高磷血症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8):1010-1013.

[12] 李宓.血液透析并发症[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45-51.

[13] 林华,吕少芬.进餐时减慢血流量预防高龄血液透析患者中低血压的发生[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 (5):850-851.

[14] 李吉河,马艳杰,李桂艳,等.预防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不同处理方式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