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法制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26 18:28: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未成年法制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未成年法制教育

篇1

[关键词] 法制教育;人文关怀;未成年

遵纪守法,应该说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对未成年人而言也不例外。我国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的对策。”

“法”的作用,不仅是惩罚犯罪,更有着指导、教育、评价等诸多重要内容。俗话说:“独柴难烧,独子难教。”由于家长的宠爱,过度聚焦,期望过高,养教方式欠妥等原因,相当数量的独生子女家庭深深受到成才问题的困扰。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作为未成年人的独生子女,自控能力差,“免疫”能力低,加上平时娇生惯养,任性妄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存在着不良诱惑,就有可能成为犯罪因素的温床。

笔者以为,为了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出现不良现象,杜绝非法情况的发生,有必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加强家庭,学校社区的密切配合,形成公共参与共同教育的合力

这当中,首先是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这样有利于学校与家庭同时从不同的角度,时间,空间,及时地预防和矫治未成年学生的不良行为。如此一来,学校与家庭之间,就有了同步化、全面化的优势。

二、加强学校与所在社区的沟通

人是周围环境的产物,学校所处社区状况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学校应加强与本校所在地的公安部门和居委会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让在校学生有安全感。其次,对有可能诱导学生犯罪的场所,如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影碟出租屋等,应定期组织有关人员检查,如发现上述场所有违法行为,应配合公安,文化部门及时查处,把一切消极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教育的浓厚氛围

人文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故而,学校应在营造人文氛围上下一番工夫。如竖立古今中外名人的塑像、举办人文精神的专题讲座等。让校园在人文精神的感召下,不断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校园成为抵制社会上不良影响的坚强堡垒。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早期的人文教育对未成年孩子之素质的形成非常重要,重要到影响其一生。而人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和造就和谐发展的人。科学巨人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忱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篇2

目前,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上,因为未成年人自身辩知能力差、心理不成熟和易于教化等特点,在刑法上普遍采取了从宽处理的政策。但现在的情况是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下面笔者从学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两方面来谈一谈如何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

1目前学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育部门缺乏对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这一点从现行教材的设置便可看出,在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级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六年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半年将一次法制课。同志指出: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而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任,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起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积极性不高。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多为带班上来的政治教师,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便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

第三,法制教育仅仅局限于校园和课堂之内。由于对法制课的重视程度和经费等原因,现在的法制教育仅仅局限在了校园之中和课堂之内,很少有学校能把学生带出去学习,或邀请其他单位参加,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只把教育局限在了45分钟的课堂内,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不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2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解决办法

首先便是各级教育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应该编写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法律教材,我国的法律已形成了已宪法为母法的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教育部门应组织力量,根据未成年人成长发育的特点和认知和接受能力,编写一套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法律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系统化、持续化,比如说,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编写成法制连环画的形式,让他们初步建立法律观念,而到了中学,可采取文字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形成法律意识等等。

其次学校应该录用一些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做任课教师,他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强,理论功底深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法律,并且也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给学生多一些案例教学和形象教学,以案说法、以例释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能很好地避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赋教于乐。并且学校的法制课不必向语文、数学那样每周安排很多课程,所以一般一个学校有一至两名法律教师就可以了,不会过多的增加学校的负担。

3加强学校法制的多样性

①开设法制教育课。学校须将法制教育纳入每年或每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活动计划,努力做到活动有计划、课时有保证(每周开设一节法制教育课),(可使用班会课,团队活动课等)、课堂有教师,(最好是班主任或政治课教师),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把法制教育落实到日常具体的工作中,努力形成有序管理体系,做到有教学教材,有专职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保证学生学好法律知识,并在平时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测验。

②进行法制教育主题讲座。学校可请法制专家或学校法制教师主讲,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给学生进行"明确学习法律的意义,预防犯罪知识等"主题讲座,有目的地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③法制知识宣传教育。首先,可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在各门学科中针对学生实际渗透一些法律教育内容,文道结合,细水长流,滋润学生,引导他们增强法制观念。其次,利用学校的板报、宣传窗、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法制教育内容和先进典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④建立法制教育辅导站,学校可以设立法制咨询信箱,每天中午在辅导室有法制教师值班,积极为学生提供有关法制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有关法制方面的问题。

篇3

同志提出了“以法治国”的重要方针,学校担负着中华民族复新的重任,更应坚持“以法治教”、“以法治校”,为使每位教职工深刻认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自觉地以法治教,全校才能以法治校。因此本学期中,在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利用政治学习及工会活动时间,要积极加强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四五普法”重要性教育及<教育法>、<教师法>、<九年制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文件的学习,利用工会活动开展有关法制知识的考试,不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法制观念,自觉做到遵纪守法,以法执教,并真正以良好的师标形象育人。

二、利用各种渠道,努力实施法制教育

1、积极宣传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班主任是实施法制教育及活动的骨干力量,提高班主任对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十分重要。因此,要利用班主任会议积极宣传组织学习,使班主任充分和深刻认识强化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经常、持久、深入地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并把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利用班、团、队活动及校本课程开展各种法制教育及活动

本学期各年级以<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以案释法100例>、<警钟长鸣人更醒>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同时政教处及时印发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给班主任作教育之用。

3、利用宣传栏开展“法制宣传栏”

会同综治办继续搞好“法制宣传栏”,定期刊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禁毒教育等法制教育内容及图片,同时刊出典型的青少年犯罪案例,对学生进行广泛宣传及无声的教育,同时营造法制教育的氛围。

4、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5、召开法制教育报告大会1-2次

6、利用校本课程各班组织收看<让孩子远离犯罪>的影片。

7、积极与德育基地奔牛影剧院联系,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法制教育及“珍爱生命、远离”的影片。

8、利用家长学校加强对家长的法制教育,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三、积极开展多项法制教育主题活动

1、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开展“告别三室一厅一吧”及“健康文明上网”签名活动。

2、初一年级开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

3、结合法制教育内容,开展“做一个合格小公民”、“法在我心中”、“远离、珍爱生命”、“少年法庭”等主题班、团、队活动,使法制教育进一步形象生动化。

4、开展“我与法同行”等法制教育征文竞赛。

篇4

[论文摘要]在校学生犯罪发案率较低,但因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从思想认识、学校法制教育、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找出预防对策,努力从根本上遏制或减少学生犯罪的发生。

[论文关键词]在校学生;犯罪情况;法制教育;预防

当前,在校学生犯罪情况日趋凸显。以青岛市市北区为例,该区人民检察院对2008年至今五年间所办理的批准逮捕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共逮捕在校学生22件41人,平均每年至少有4件8人的学生涉嫌犯罪,学生犯罪虽在刑事犯罪案件中只占1%左右,但由于学生属特殊和敏感群体,如果对学生犯罪漠不关心,势必对国家未来和社会稳定造成影响。所以应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其特点、原因的基础上,找出预防对策,努力从根本上遏制或减少学生犯罪。

一、在校学生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职业中学学生犯罪率高

在批准逮捕的22件41人中, 25人为职业中学学生,占学生犯罪总数的60%。如某职业中学学生胡某某盗窃案,犯罪嫌疑人胡某某通过网上交友、约网友见面后盗窃网友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财物,先后盗窃三次,涉案金额8000多元。

(二)侵财型犯罪比重大,犯罪类型呈多元化

在办理的学生犯罪案件中,以侵财型犯罪占多数,41名学生犯罪嫌疑人中,盗窃、抢劫、敲诈勒索等侵犯财产犯罪人数23名,占总人数的56%。犯罪类型多元化趋势明显,出现猥亵儿童、非法拘禁、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等以往未成年人较少实施的犯罪。如犯罪嫌疑人栾某年仅21岁,强迫一名17岁的未成年人诱骗儿童到租住的旅馆供其进行猥亵,栾某先后猥亵多名儿童,公安机关查实的就有3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三)共同犯罪现象突出

两名以上学生共同犯罪以及学生参与社会人员共同作案的有18起,占总人数的85%。反映出在校学生存有害怕单独作案的心理状态及在成年人的诱惑下参与作案的特点。这些共同犯罪又大多集中在抢劫、盗窃等案件上。例如于某、郑某等5人抢劫团伙,其中3人未成年,4名在校生,一般都在学校周围作案,将从学校出来的学生骗至墙角,将随身携带的手机等财物抢走,在学校中造成很恶劣的影响。

(四)性犯罪苗头显现

在校学生涉及性犯罪有所抬头,五年来办理学生罪3件5人、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1件1人。例如某外语学校学生傅某整日在宾馆居住,并多次从网上寻找女性一起开房,2013年春节期间,其从网上认识刚上六年级的小女孩辛某,辛某明确告诉傅某自己只有12岁,傅某还将辛某约至宾馆,与辛某发生性关系。且事后傅某态度蛮横,与前来寻找女儿的辛某父母对骂,体现了当前部分在校学生性格的偏激以及对情感的冷漠,发人深思。

二、在校学生犯罪原因剖析

(一)分辨是非能力较差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也是学习、模仿、探索阶段和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期,生理发育快,但心理发育却比较慢,在思想上表现为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感染、刺激并走向极端。如果没有家庭和学校等正确有效的引导,很难靠自身素质来抵御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不良影响,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部分家庭教育方法欠妥

多数学生犯罪,都发生在离异或父母管理缺失的家庭中,家庭破碎对孩子内心情感和自尊心的伤害,容易导致孩子感情淡漠、仇视社会等心态;有的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自己不工作,贩卖,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导致孩子也日渐走上犯罪的道路。如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李某某贩卖一案,犯罪嫌疑人李某某的父亲和母亲均以贩卖为生,有时还让李某某去给朋友递送冰毒,让不到二十岁的李某某过早地接触到了这一罪恶之物,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

(三)部分学校法制教育欠缺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阵地,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高考制度的影响,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缺乏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的教育,缺少根据学生特点提高其心理素质的教育;二是以学习的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好坏,对后进学生缺乏个性化教育方法,鼓励表扬少,对成绩差的学生缺乏管理,甚至不愿管理;三是少数教师由于素质较低,教育时不顾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任意伤害其自尊心,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最终脱离学校,走上犯罪道路;四是法制教育活动流于形式。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检察院对青岛市市北区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该区学校定期开展法制教育的仅占60.1%,学校从未开展法制教育的占31.5% ,被调查者称不清楚此事的占8.2%,有60%以上的被调查对象说不出自己所在学校的法制副校长的姓名和所在单位。

三、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检察院预防学生犯罪的实践探索

(一)突出一个指导思想,深化特殊预防

严格把握逮捕和起诉标准,尽力挽救失足学生。2008年以来,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开展非羁押措施风险评估87人次,努力减少逮捕措施的运用。就未成年人开展社会调查79人次,从心理、行为等多方面落实个性化矫治措施。委托合适成年人参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活动,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注重案件处理效果,为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二)优化两类关键措施,坚持常态预防

首先,抓住重点,持续开展全覆盖法制教育。利用寒暑假前夕、开学初始等时间节点,在驻区中小学校集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存在行为偏差的学生,建立预警监测机制和协调联动机制,联合学校帮助其规范日常行为。其次,找准问题,及时制发高质量检察建议。结合办案发现、分析学生教育、管理问题,以检察建议形式通报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建议加强法制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家校联系”,形成良性互动。建议文化管理部门加强文化场所监管,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三)打造三项教育品牌,凸显特色预防

首创“未成年人取保候审考察观护站”,安排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观护站内学习和劳动,由办案检察官负责对其进行考察帮教,根据案件情况及其在观护期间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劳动表现等综合表现,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从驻区中学选拔中学生,组建“少年检察官宣讲团”,将真实案例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深入辖区学校,为同龄人进行面对面宣讲;开辟网络宣教阵地,共同探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有关话题,扩大青少年法制教育辐射面。

(四)搭建四层基础平台,注重长效预防

与综治、教育等部门及学校通过召开联席会议、会签规范性文件,形成共建局面,建立长效机制;以电子展板、互动触摸屏为宣教平台,开展案例警示、法制动漫宣传、自我保护知识教育等;指派检察干警兼任中小学法制辅导员,定期走访学校,运用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提供引导和帮助;开设“未成年人维权热线”、“青少年维权博客”,向在校学生广泛宣传,并指定专人接听、回复,提高解答质量。

四、进一步做好预防学生犯罪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深刻认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大社会意义

青少年是法制教育的重点对象。抓好对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仅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措施,而且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培养新世纪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是一项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学校法制教育是这个系统工程的核心。教育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学校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

(二)学校应转变教学观念,把法制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

首先,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制定开展法制教育的具体要求和措施。要把握在校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其在不同年龄阶段所面临的困惑和诱惑,因地制宜提出对不同年级实施法制教育的要求和措施,通过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开展教育活动。对所谓“双差生”更应给予关注和关爱。要重视维护他们的权益,坚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要克服偏见,以平等、诚恳的态度对待他们;要教育他们从最根本的规范做起,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要在学生中开展学法、讲法、用法、守法活动,把法制教育与校风、校纪结合起来,使青少年学生逐步养成了解和掌握日常接触到的法律知识,从小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和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良好品德。其次,为使学校法制教育落到实处,还必须探索一套学校法制教育考核奖励机制。既要考核学校在法制教育上的教师、教材、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的落实情况,又要考核法制教育课的实际效果。要把法制教育考核结果作为学校各种综合考核的主要依据,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度。最后,建议综治办组织办理过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公、检、法等部门人员进校园,开展增强“免疫力”活动,在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犯罪的基础上,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讲法制课,使学生在思想意识上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其法制观念。

篇5

关键词:学校教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

作者简介:葛海,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湖南长沙 410131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3―0141―04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法制观念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法制建设民主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尺。目前,我国在校的未成年人有二亿四千万,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预备队和生力军。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并由单一性、松散性、突发性、偶然性向纠合性、紧密性、智力性、反复交叉感染等新的特征转化,已严重影响着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牵动着千家万户,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教育他们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进而增强他们的法律素养,深化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不仅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遏制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发展态势的现实要求。

笔者认为,家庭负面影响、学校应试教育模式和社会不良风气等是构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本文仅仅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出对策研究。

一、学校教育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必要性研究

在许多人心中,学校是一片净土。在校的未成年人是这片净土上的小花小草小树苗,而植根于这片净土上的教育工作者便是赋予花草营养的园丁,他们为这片净土创造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然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教育存在着误区和盲区,有的甚至直接导致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下面仅就学校教育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义务教育不公平使部分未成年人未能受到良好教育。

义务教育目前仍不尽人意,大部分农村可用于义务教育的资源仍然匮乏,一些城市义务教育的投入增幅还低于经济增幅。不少农村学校和城市非重点学校的硬件建设严重不足,骨干教师流失,教学环境差。部分出身于普通市民、下岗工人和农民家庭的未成年人在这些学校未能受到与社会进程同步的良好教育,导致他们文化素质低,是非观念差,法制意识淡薄。

(二)课业负担沉重使部分未成年人预埋心理失衡隐患

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随意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为保优生而将差生拒之门外,使得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憎恨学校,仇视社会,甚至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三)学校教育不当使部分学生被迫辍学

一些本应由学校承担的责任被推给家长,或者放任自流,极个别学校为了保全学校荣誉,竟然对稍有错误的学生简单地用勒令退学、开除等方式将其推向社会。这些未成年人心理承受能力极弱,有的学生一旦觉得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往往会产生报复社会的念头,甚至向犯罪迈出危险的一步。

(四)学校管理不善使部分学生染上恶习

一些学校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进行及时的帮教处理,导致问题沉积、校风不正,甚至产生违法犯罪团体。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少数教师忘记了为人师表的宗旨,利欲熏心,向家长索要财物、暗示家长向其送礼等现象层出不穷,学生不能满足其欲望时则遭受歧视;少数教师对违纪学生缺乏耐心的说服教育,施用体罚和变相体罚手段,致使学生畏惧、逃学,流入社会违法犯罪。

(五)部分学校德育与法制教育的不力以及对心理健康的忽视,容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

1.学校淡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由于在教育观念上片面强调智育的重要性,有些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有这方面的教育也往往是方法简单或是流于形式,而且内容空洞、脱离实际,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再加上在教师队伍中,确实有一些素质差、职业道德低下的人,在课堂上讲大道理、道貌岸然,课堂下却完全是另一个样子,这样就更加削弱了教育的权威性,甚至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很容易使成长中的未成年人排斥主流文化,而对不良亚文化产生认同,进而在不良亚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不良亚文化群体,与主流文化相对抗,经过相互感染和认同,最后堕落为未成年人犯罪团伙。

2.学校法制教育效果不佳。目前,学校法制教育落后、效果不佳,造成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法制教育课老师基本上是非法律专业毕业生,而且多数由政治老师兼任,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解释法律知识准确程度不高的问题,上课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另外,法制教育多半停留在法律知识的传授上,不能使学生形成与法律规范的要求相适应的价值观,不能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和行为,不能使学生用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守法的行为习惯,没有收到预防犯罪的效果,反而让一部分学生由于了解法律规定而钻法律的空子,心怀侥幸而走上犯罪道路。

3.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滞后。目前,多数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仍是空白,而未成年人的青春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期间度过的。未成年人进入青春期后,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开始对性有所感知,由于获得正确性知识和性教育的渠道不畅通,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指导,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部分学生把探索的目光投向了及音像制品等;加之学校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只是将心理教育的内容纳入思想品德教育中,这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答和引导反而更加严重。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成熟不同步,以及道德法制观念的淡薄,在外界的刺激下,加上这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往往会出现越轨行为,甚至很可能走向极端,通过暴力等方式宣泄出来,造成暴力、等犯罪。

二、学校教育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可行性研究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课本知识,同时它还担当着向未成年人传授生活知识、灌输道德观念、指导未成年人承担社会责任等重担。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教育作为法律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

性的预防犯罪教育;学校应当结合实际举办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工作效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应当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者兼职教师。

和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以下优点:

1.学校教育目标集中反映了社会对所有学生的要求。家庭中,父母所设想的教育目标仅限于对自己子女的要求,不同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可能有性质上的差别,它与学校教育目标在要求上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教师可以了解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要求,在其一致性方面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影响作用,在其不一致方面则可以通过恰当方式逐步使其与学校教育目标一致。

2.学校教育目标清晰、明确、全面,具有法定性质,常常是通过政府或教育部门颁布的文件而公之于全社会。家庭教育目标则可能清晰,也可能不太清晰,可能全面,也可能片面,且不具有法定性质。教师能够帮助家长使其对子女的教育要求更明确,并防止对德育的忽视。

3.学校教育目标具有科学性,是一种科学的预见。它是依据客观社会要求、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情况,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指导下确定的,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和科学理论。而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则可能正确地反映了客观情况,也可能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教师能帮助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合理化,防止教育期望过高或过低,因而有益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三、学校教育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研究

(一)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让所有的未成年人都享受公平的义务教育

在农村,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和减免农业税后的新情况,应调整中央财政教育经费投人的结构比例,增加义务教育经费,增加对西部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金额;在城市,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不低于经济增长幅度,将新增部分向郊区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严格监管,杜绝贪污、挪用、挥霍、浪费义务教育经费的事件发生。各级政府要增强教育公平意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缩小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总之,要努力让所有的未成年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义务教育,培养热爱祖国、回报社会的良好思想。

(二)切实减轻未成年人的课业负担,让学习成为愉快的过程

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不再把升学率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适当降低课程难度,相应减少学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清理并减少学校的收费学习项目。让学习成为愉快的过程,避免学生因课业压力过重而诱发心理问题,出现行为失控,甚至辍学。

(三)以学生为本。改进学校教育工作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将不断改进工作和完善学校教育制度作为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任务之一,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之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家庭困难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培养教师良好师德,加强教师对《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学习,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教育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对违纪教师要严肃查处,禁止一切歧视和侮辱学生的说法和做法。要给受处分的学生以申述权利,做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程序上平等;配合公安机关做好轻微犯罪学生的教育转化。

2.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把德育放在首位,德、智、体全面发展。解决好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功课过重的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坚持以学校为主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使学生无论是在学校内还是在学校外,始终处于一种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讲道德、守纪律的氛围里。

3.切实重视素质教育。在学校增设一些有实质性内容的心理辅导课或心理咨询,帮助青少年学生解答各种因生理成熟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指导青少年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同时,客观真实、公正公平地评价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营造出适合青少年成长的健康教育环境。

4.调整法制课程设置,增强法制教育实效。我们从问卷调查中发现,在问及同学们希望的法制教育形式时,分别有40%、23%、22%的同学选择了看电视或者报纸、听讲座或者报告、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或学习班等形式,仅有15%的学生选择了老师、父母教这种传统模式,这就说明只有增强形象性,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才有实效。通过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组织撰写读后感和编辑法制版报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宣传画、案例等为内容,展出形象直观的法制教育墙报,图文并茂地宣传法律,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聘请法学教授来校做专题讲座,聘请司法人员到校举办法律咨询活动,利用生动的案例,讲解有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在“学雷锋系列活动”、“清明节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活动”、“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等重大主题活动中,以及举行升国旗仪式、重大节日庆祝和重要法规颁布周年纪念活动时,及时将法制教育内容穿插其中。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旁听司法公审大会,参观少管所、工读学校,倾听少年犯的现身说法,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违法犯罪要付出的沉重代价。这些真实、生动、直观、形象的活动形式,可以使未成年人在喜闻乐见的方式中,接受法律知识潜移默化的熏陶,增强其对犯罪行为的憎恶,努力树立合格公民的做人理念。

此外,法制教育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由于不同年龄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知识结构和对社会感知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特点,所以,法制教育尤其是学校法制教育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小学法制教育主要是法制启蒙教育,初步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对低年级的学生要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教育未成年人不进游戏厅、不在外留宿、不接触、不参与赌博、不看黄色书刊、不结伙偷窃打架、不做任何有损学校和个人声誉的事;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有关《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交通管理规则》的常识教育,使他们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中学法制教育要紧密结合理想、道德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来进行,使学生明确懂得我国法制的原则,知道法律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宪法权威的观念和依法享有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树立社会责任感。此外,针对有违法苗头的后进生,可以举办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班,利用课余时间或第二课堂时间组织他们进行重点的法制教育,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形式,以单独谈话、座谈会、专题讲座的方式,启发他们反省自己的行为,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振想,青少年犯罪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陈光学,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及对策[EB/OL].http://

省略/lw/lw―view.asp?no=2551,2003―

07―02.

[3]王文波,三道“防线”需要社会共同筑牢[N].人民法院

报,2004―11―18.

[4]王银盛,“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启

动[N],人民法院报,2004―11―30.

[5]中央政法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领导小组,预防闲散未

成年人犯罪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2.

[6]王秉中,罪犯教育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3.

[7]王大伟,中小学生被害人研究――带犯罪发展论[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篇6

一、学校高度重视,全员动员

法制宣传教育历来就是我校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开学初,我校专门利用行政会研究法制教育的活动方案。由校长主抓,安全办主任专门负责,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动方案。然后通过校会向全体教师和学生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让全体师生在思想和行动上重视这项活动,从而加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教师树立知法守法的意识。

二、以板报、广播、课堂为阵地,向师生进行法制宣传

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接触到法制教育,我校在全校班级中进行了法制宣传中队会评比活动。要求每个班级都要开展一次关于法制教育方面的主题中队会,内容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新小学生守则》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主。同时开展手抄报评比、国旗下讲话等活动,提高学生们理解法律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在校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常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法律观念。

三、利用校园,播放法制录像

我校少先大队部组织了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录像。我们利用每天下午播放法制方面的教育宣传片,组织各班学生观看。同时对学生们较为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大家畅所欲言,并对问题进行解决。通过这种形式的法制教育,让学生们更直观的了解法制方面的问题,从而加深印象,避免了学生们在法制方面容易出现的误区和错误行为。

四、利用多种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篇7

【关键词】法制教育 必要性 途径

有一句名言说: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关键的却只有几步。可见,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它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因此开展对青少年法制教育任重而道远。现本人就结合工作经历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新形势下开展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一)不良的网络环境危及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网络是把双刃剑,鲜花与毒草并存。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尤其容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

1、中学生难以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诱惑

一是网络游戏。虚拟的网络游戏会让中学生体验到学习中不容易体验到的成功感。中学生一旦陷入虚拟的网络游戏,他们就很难摆脱网络的束缚。二是黄色网络。有这么一个事例:林某同学在上网时无意中接触了黄色网络,情窦初开的少年曾试图挣脱这种黄色的诱惑,但最终滑向深渊。先是荒废学业,后是谎言、欺诈、乱纪违法,接踵而来,最后锒铛入狱。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学生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在网络游戏中缺乏法律意识的中学生最容易受到伤害,这些铁一般的事实向我们敲响警钟,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不容忽视。

2、“黑网吧”屡禁不止,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黑网吧”不仅干扰了网络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而且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毒瘤。调查发现,“黑网吧”大部开设于中小学校园附近,由于经营隐蔽,不受经营时间限制,大肆接纳未成人上网,容留未成年人过夜。上学期我曾对学生的上网问题作过调查,接近一半的学生有上过“黑网吧”。很明显他们精神状态差,学习松懈,有些还经常旷课逃学,有的甚至向其他同学借钱或要钱,导致心理变态,心灵扭曲,游离于犯罪的边缘。

(二)不正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不正确的家教在青少年的心理形成人格障碍,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

1、过分溺爱子女。这种家庭的家长对子女百依百赖、袒护包庇,由此造成孩子性格脆弱、任性、自私。如某中学一位班主任老师曾在全班40多名同学中调查了一个问题:“如果有同学欺负你,你将怎么办?”半数以上的学生回答说:“打他!”或“跟他拼了!”老师问为什么,学生们回答是父母教的,并且振振有辞地转述父母的意思:人在社会上要厉害些,绝不能受一点窝囊气。这种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家庭教育,大概就是时下不少中小学生在被同学“欺负”以后以牙还牙,甚至酿出恶性事件的一个注脚吧。

2、对子女放任不管。由于父母忙于自身的工作、应酬等,无暇顾及子女,放任自流。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任性孤僻,存在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由于他们自控能力不足,很容易步入歧途。我曾接触过这么一位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她跟爷爷奶奶生活,她总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开始先把手伸向同学的书包,偷本子、笔等。老师发现后,经过多次教育并告知家长,她却无动于衷,最终还是把手伸向别人的腰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单亲家庭。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上的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的残缺,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的情绪与性格,如孤僻、冷漠、自卑、偏激、放纵自己。如李某的父亲不幸病故,母亲独力抚养其兄弟姐妹,困难可想而知。然而这位学生并不理解和体谅家庭的困难,课堂上不专心听课,经常逃课光顾网吧,并在网吧结交了一些“狐朋狗友“,最终葬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三)鱼龙混杂的社会环境诱使学生步入误区

青少年意志力薄弱,很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卡拉OK厅没有限制未成年人的进入,一些思想不太成熟的青少年经不起诱惑,容易坠入其中,不能自拔。另外,社会上一些无业闲杂青少年经常光顾学校,对在校学生拉拢、教唆、腐蚀,导致一些在校学生上当受骗、误入歧途。

(四)学校法制教育尚不健全

一是学校重视不够,目前缺乏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品德》(内含少量的法律知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正式教材。二是教学质量不高,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由思想品德教师或班主任兼任,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三是学校法制教育流于形式。由于学校的法制课没有硬指标、硬任务,对法制教育课程不做考核要求,因而也就形成了法制课上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

二、开展法制教育的途径

要从依法治国方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中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法制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建立和创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警机制

1、坚持综合防控,建立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的“三结合”预警信息监测系统。

第一,学校为龙头。首先,将“法制教育进课堂”作为一项硬任务,建立一套严密有效的法制教育评估体系,形成有效系统的教学机制。其次,以课堂教育为主,积极开展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提高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抵御社会不良诱惑的能力以及预防违法犯罪的能力。再次、开展“与法相伴,呵护未来”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最后,对“问题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班主任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法律、道德、心理等多方面的辅导,多让他们参加法制实践活动,如到当地的人民法院旁听,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第二,社区为平台。政府要切实采取措施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对台球室、游戏机室、录像室和歌厅等娱乐场所进行清理整顿,对有问题的娱乐场所要坚决取缔,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要动员社会的一切力量,积极举报和坚决打击“黑网吧”,减少不良网络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第三,家庭为基础。应发挥家庭的第一课堂作用。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学校,借助开办家长法制课、组织家庭法制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通过提高家长的法律素质,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同时,通过举办“学会感恩”互动型法制宣传活动,为父母与孩子提供沟通平台,让学生和家长在互动中学习法律知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2、创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警机制

第一,建立信息员通报制度,及时了解后进生的思想动态,制止打架、群殴、赌博等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发现一例,教育一例。

第二,班主任通过家校联系卡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的对话互动,把科学教育孩子的基本知识介绍给家长,使家长对于子女出现的问题能以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加以引导和解决,让子女在和谐温暖的家庭教育中端正思想,矫正行为,树立起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的“防火墙”。

第三,要注重发挥“五老”人士、志愿者、社工等群体的作用,实现对问题学生的“一对一”、“多对一”的结对监测和教育引导。

第四,要建好、用好青少年法律服务平台。如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少年维权岗、12348法律服务热线等,实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二)学科渗透,编制教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法制教育因素,让法制教育在各个学科得以体现。如历史与社会学科可渗透文物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同时,学校可根据当地的实际,编写比较实用的法制教材,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如我校针对学生行规差、法律意识淡薄、家长素质低、周边环境复杂等现状编制了适合本校实际的法律法规读本,将法制教育落到实处。

(三)引导学生观看网络、电视等媒体的法制宣传节目。通过媒体,比如CCTV-12法制新闻频道、CCTV-1《今日说法》或《道德观察》等栏目,让学生知晓各地最新法制新闻,并在遇到法律难题的时候懂得咨询、求助,既达到了学法的要求,又可以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庞大、系统的社会工程,我们既要立足学校,不断将学校法制教育推向深入,又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和各类社会资源,不断探索新时期下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浙江法律援助》2009年第一期

篇8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接受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教师要尽量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浅显语言、理解的情境,让他们明白教师话语的含义。法律知识比较单调乏味,如果对学生照本宣科地讲解抽象的法律条文,或者借助于听一两次法制理论教育讲座,都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为那样的教育会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法制教育,不但不能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甚至还会造成学生用消极的方式去抵触,从而背离了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初衷。因此,教师有必要将现行各类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开发,并把开发出来的法制因素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唱响法制教育的旋律。《品德与社会》教材安排了相当丰富的法律知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征,充分利用品德课的资源,对学生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法制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如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遵循教学计划和不改变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情况下,对学科内容的知识进行巧妙设计,努力寻找切入点和渗透点,向学生讲授该课知识的同时,将法律知识融入进去。

例如,在讲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学会集体小主人――自主选举班委会这一课的时候,我利用教材和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本班的学生自主选举班委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民主选举的方法,在真切的生活体验中体会民主选举的意义,增强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为他们将来参与社会民主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在学习《信任是做人的根本》这一课,利用书本上的案例:广州发生了严重的“假酒中毒”事件,导致50多人中毒,十多人死亡。在向学生讲授诚信是一份社会的责任,也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规则,同时也让学生树立了保护产权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可以解决法制教育与一般教育在课时上的矛盾。渗透教育追求的是与主课内容的自然融合,并非教师在主课上专门设置时间进行法制教育,而是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不仅丰富了主课的内容,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其次,可以较好地解决法制教育与教学计划之间的矛盾。课时少、教学容量大是当今义务教育的一大特征。如果法制教育的内容根据主课的内容而确定渗透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没有必要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也无须重新编制专门的法制教材,通过教师对主课的内容进行巧妙的安排就能实现法制教育;第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法律知识本来就是抽象乏味的条文,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如果把这些法律条文通过教材的具体内容进行演绎,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实用化,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二、在教学案例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充分讨论,透过实例,掌握法律知识。例如,我利用《法在我们身边》这一课的事例:我们社区有一个叫玉娟的同学,今年11岁,父母下岗后,家庭生活困难,因此,家里的人不打算让她上学,要让她到大伯开的饭店里打工。让学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首先,我问学生:由于家庭生活困难,玉娟的父母让孩子辍学打工这种做法对吗?孩子们都说不对,玉娟应该上学读书,但是,至于为什么不对,孩子们就说不上来了,于是我就相机给孩子出示有关的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玉娟的父母的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其次,玉娟的大伯也违反了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规定: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这样一说,孩子们都明白了自己原来享有如此重要的权利。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结合品德教学游戏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习得知识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我们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可借助情境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守法。

篇9

前车之鉴――强化学生法制教育意识。小学生法制教育不同于成人法制教育,这是由其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从青少年的认识能力出发,将理性教育与形象教育相结合。在法律知识传授过程中,尽可能地采取以案释法的形式,通过典型案例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违法事件及犯罪成因的剖析,让学生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将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组织学生走出小课堂进入社会大课堂,吸收社会营养,将法律启蒙教育与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法制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2003年5月12日中午,固原市原州县某中学初三(2)班的学生小勇因嫉妒品学兼优的学生董某,又曾与董某因琐事闹矛盾,就在集市上买了毒药,趁夜间休息时在宿舍将一小袋毒药全部投进了董某的凉面里,导致董某和另一个同学陷入昏迷,最后死亡。然而小勇亲眼看着董某和李某吃下毒面,又亲眼看着两人死亡,却没有一点惊慌,紧张之色。因犯罪后的小勇法律意识淡薄,根本不知道投毒行为的严重后果,竟然说过两天他还要回学校考试。然而,等待他的只有法律的制裁。

吉林省两名未成年人一日清晨从游戏机室出来后为找点刺激,竟将一名50多岁的乞丐“折磨”得奄奄一息,方才心满意足地离去。乞丐经抢救无效死亡,两名少年被刑事拘留。

辉南县有一个13岁少年韩某,因父母离异,从7岁开始和爷爷生活。他的邻居是一位88岁的老奶奶,这位老奶奶见他十分可怜,经常买水果给他吃,还经常给他零花钱,视他如亲孙子一般。然而,某日韩某见老奶奶在数钱时,便生杀心。找了一根绳子将老奶奶勒死,并将尸体拖到院内的水缸中,用棉被盖上,携钱逃走了。事发后被刑事拘留。

篇10

有了很大提高,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现将2010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局长   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为副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2010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全市教育系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按照方案要求,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机构,为全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加大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力度。市教育局统一要求,周密部署,组织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内容,认真开展了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对“两法”地深入学习,广大师生既掌握了其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又解决了思想认识

问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制定规划。在认真总结几年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基本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工作计划。二是组织培训。在教师培训中。一方面积极组织系统地学习两法内容;另一方面全面提高班主任法律意识,强化“两法”的贯彻落实。学校给每位班主任教师购买了霍懋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一书、定购了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主流媒体《德育报》,学校利用网络下载文章供教师学习,以更新教育观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坚持月培训制度,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科学指导,聘请专家对班主任进行了《如何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怎样写学生的个性化操行评

语》、《如何有效加强班级管理》等讲座。三是搞好宣传。为使“两法”深入人心,学校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了宣传工作。通过组织学生上街发放宣传单、悬挂过街横幅、校园广播、召开主题班会等宣传形式,使“两法”逐渐深入人心。

三、突出重点,实行了综合治理。突出抓好了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切实保护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有效地预防了未成年人犯罪。一是从学校教育入手,强化法制意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组织学生收听法制报告,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参观监狱等教育形式,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二是从社会环境入手,治理校园周边秩序。为巩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效果,保证未成年人有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校领导坚持值班制度,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三是从父母影响入手,抓好家庭教育。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切实提高家长的责任意

识和法律意识,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建立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学校每年集中举办家长培训班,并把“两法”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家长明确监护职责和扶养义务,自觉地以健康的思想品德和适当的方法影响和教育未成年人。四是从教育转化入手,及时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我们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有计划地开展了思想、道德、纪律教育,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使之成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有效途径。

四、进一步完善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为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市直各院校和县(市)区部分学校设立了驻校警务室,配备了法治副校长,学校和公安部门有了经常性的联系,确保学生身心安全,避免伤害事件发生。今年上半年,全市共聘任法制副校长865人,进行法

制讲座、法制报告250多场次,受教育师生30多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