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26 18:2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律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律的学习方法

篇1

1.物理规律的特点

1.1 物理规律与其它规律一样,只能发现,不能创造

无法通过哪种途径发现规律,都是与观察、实验,抽象思维、教学推理等有着密切不可割的联系。

1.2 物理规律是有关物理概念的必然联系

任何一个物理规律,都是由一些概念的组成,都是利用一些数字和测量联系起来,而且是用语言逻辑或数学逻辑来表达概念之间的一定关系。

1.3 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由于物理学所研究的对象和过程都不是实际的客体和实际的现象,而是采用科学抽象的方法,或多或少作了一定程度的简化之后,建立的模型和理想过程,又由于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在观察和实验中,限于仪器的精密程度,操作技术的准确程度,不可避免地出现测量误差,反映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规律,只能近似的反映客观世界。

物理规律不仅具有近似性,而且是由于规律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发现的,或在一定条件体下推理得到乃至有限领域内检验的,所以规律还是有局限性。也就是说,物理规律总是有它的运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2.两种基本的学习方法

2.1 实验归纳法

从对事物、现象多次观察、实验出发,在取的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得出结论,或建立假设,再通过实验检验就成为规律。 利用这种方法发现的规律,一般叫做定律,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楞次定律等。

2.2 理论演示法

篇2

说题,简而言之,即是要求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因为口头交流有助于强化数学思维,有效地组织思维活动,同时通过向教师或同学表达数学想法,并倾听他人的数学表达,可以拓宽和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所以数学学习不仅需要动脑、动手,也需动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般课堂上能说出解题思路的,都是一些水平中上的学生(因为这部分学生基础好,反应快,学习主动性强)。基础薄弱的学生因为不懂或解法没有别人的简便或由于得不到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不流畅、思路不清晰等主客观原因,不敢举手发言,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沦为听众,课堂上参与学习的愿望不强烈,导致精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对数学学习产生自卑心理,形成恶性循环。说题就是为这部分人设计的,目的在于使他们弄清在概念、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改进和拓展,说题的内容、对象、方法等已趋于完善。说题的实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说题的目的和要求

说题的目的:对一些基础的和典型的数学问题能清晰、流畅地说出解决思路。在此过程中,让学困生得到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思维等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的一个体验,逐步重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说题的要求:让不能解决这些题目的人听了你说题后,知道怎么解决。

二、说题学生的确定

说题活动前做好组织动员工作,解释说题的目的和要求,采取自愿参加和鼓励动员相结合的方针。为防止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应尽量争取全班学生都参加,强调注重说题过程,不与考试成绩挂钩,减轻学困生心理压力。本着因材施教、差异化的原则,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可以分为:优秀A,中等B,困难C三类(这个可通过几次测试反映出来)。一般来说,A类学生在20%名左右,B类学生在55%名左右,C类学生在25%名左右。A类学生基础好,学习自觉性高,分在一个组,可指定两名检查员,B类宜分成三组,每组5~8名,并且在分组时要考虑男女比例及每组积极分子要平均分配(上课时,积极分子可通过课堂表现看出来),C类学生可分成三组,进度视情况可稍慢一点。根据学困生自身需要,可让他们在班级自己选择或由教师指定较好的学生作为自己的辅导员,以便在学习中能及时得到帮助。

三、说题内容的确定

在平时评析例题、习题的过程中,对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题目用“#,*”做记号:#指基础题目,*指典型和拓展题目。

A类学生主要是说*题和补充拓展题,以每次2题为宜;B类学生主要是说#,*题搭配,以每次3题为宜;C类主要是说课本#题,以恢复信心,立足基础为主,每次2题为宜。

不管哪一组,每天说一次题时间均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说题不对、不清楚、不流畅的学生可再给一次机会。

四、说题时间的安排

一般安排在辅导课或课间期间进行,在确定检查员之前,每个人都可以到老师处说题,在每组先说的三名人员中选一名说题最好的学生作为检查员,发一本小本子,写上小组人员、日期、内容(页码)、检查员、过关人员(其中日期、内容、检查员每天都要更新),检查完交课代表处。

五、说题质量的控制

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老师可在前几次说题前作一些示范。检测效果可通过下列两种方式实现:(1)定期根据检查本抽查;(2)星期五进行一星期回顾小测试(笔试、口试皆可)。

六、说题的优点

1.说题活动为学生交流讨论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有畏惧感,增强了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学习困难生来说主要是恢复信心,立足基础,大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有兴趣参与课堂学习;对于中等水平学生来说,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加强,对优秀生来说,沟通与交流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等得到提高。

3.说题不是简单的机械训练、知识灌输,而是语言表达、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信心的重塑,认真贯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学习时间得到有效控制。

4.克服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以不变应万变,题目少而精,以自编练习册为主,对记号为#,*的题目进行广度(一题多解和多题同类)和深度(条件、结论的互换,结论的多元化)挖掘,举一反三。

篇3

一、学会记单词

记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学会理解书中单词很重要,不要对课本不读不看,一味只是赶着完成作业,这样是决不能学好英语基础知识的.下面就如何记单词举例说明。1.使用卡片记忆法,在卡片的正面画上图片,在反面配上单词。这对初学英语的学生很有帮助。2.根据拼读规律来记单词,即使忘记单词的拼写,多读几遍就能拼出单词。3.根据构词规则可以记住一系列的单词,例如health \healthy\healthily\unhealthy\unhealthily这样可以串连记忆,降低了记忆单词的难度。建议学生在背单词时尽量想到与之有关联的词,并记住他们的词性,这对于运用单词有很大的帮助,起到了双赢的效果。根据遗忘的先快后慢的规律,我们应及时回头复习,复习达到三到五遍就可以记牢了。单词应尽量放在语境中呈现,不能只是因为记单词而记单词,这样不仅枯燥无味,同时记忆也不牢固。这就需要教者用心的去传授生单词。

二 、学会记笔记

记笔记可以深化学习内容,理清思路,增进记忆。教师可经常指导学生在记笔记时采用一套自己惯用的符号规划笔记内容,从而提高听课效率。我通常会让学生用简写的形式快速的记笔记,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下了课堂的重点知识点,同时又利于课后巩固复习。我认为记笔记首先应注意如下几点:1.把握时机。记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正常听课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在记笔记时把握好时机。记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没记下来的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2.注意内容。笔记的内容一般是:①重、难点。②疑点或难点。③记书本上没有、老师补充的内容。以下内容则无须记笔记:①次要的知识。②一看就懂的内容。③书上有的知识。再者课后整理笔记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老师所讲的一些内容自己当时可能漏记,书写也许会很潦草。下课后,要及时对笔记进行整理、归纳、补充,若能再抄一遍更好。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同学比较懒,自己在课堂上不愿记笔记,下了课去抄别人的笔记。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不利于锻炼自己的总结归纳能力。只有自己亲手记笔记,才能更好的理解、消化所学的内容。

三 、学会朗读

学习英语离不开朗读,切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切忌“哑巴英语现象”; 切忌“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地读。朗读有助于增强语感,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大凡口语较好的学生必定重视平时的朗读与背诵。英语课、早自习及空暇时间等都是朗读的好时机。朗读要认认真真,吐词清楚,语音语调力求准确,还要注意感情投入,力求抑扬顿挫,精彩句段要熟读成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大声朗读单词和对话,先学习模仿对话,到自己灵活的运用,每天坚持将当天所学的词、短语及句子睡觉前都读几遍,这样长期坚持去做,我发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外,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大声回答问题,学习用英语交流,让学生真正的学会用英语做事,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学会对比学习

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解题的错误,往往错在认识不清、感知模糊、理解肤浅上,对比学习有利于加强学生辩证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下面列举两例易错对比,例如:

1. I need your help because I don’t know ________

A how to do it B how to do C what to do it D what should I do (考查的知识点有两处,一是宾语从句的的使用,二是what 是疑问代词与how是疑问幅词的区别。)

2. It’s selfish ____ Eddied ____ the whole birthday cake.

A of to eat B for to eat C of eating D for eating(考查对人物行为的看法,还是强调动作的意义)

这些都是中考常考的题型,也是学生经常混淆的问题,平时要经常收集这些题目,鼓励学生找出出题者的意图,在解析后面作适当的点评,有利于他们熟练掌握知识点。

五、学会对语法的理解与运用

英语语法在初中英语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系统的英语语法知识,把握英语的基本结构,才能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我们常说,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书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的过程.我们学会发现共性,找出本质,便都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我们若学会了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那么繁杂的英语内容便化成了简单的几个部分,学习起来自然就会轻轻松松、游刃有余.新的课本的知识点的呈现遵循由难到易的原则,知识点相对集中,也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讲解被动语态时,我通过情境引入一般现在时态的主动语态,然后用PPT的形式将它们改成被动语态的句子,用不同颜色标出变化的的部分,强调动作和主语的关系,导出被动语态,再用主动和被动语态混杂的句子让学生识别,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接着让学生从现有的例句中寻找被动语态谓语动词的结构,让学生自我总结,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总结知识点,最后探究一般过去时态的被动语态使用规则。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的教学理论。

六、学会整理并阅读错题

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74-01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脱离课堂,教学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所以教学的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要以课堂反馈获得结果。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师投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使教学效率达到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向四十五分钟课堂要质量,从备课入手,环环相扣,努力打造乐学、高效的英语课堂。 那么,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确保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实现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喜悦融洽的教学氛围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基础,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形成一种民主平等、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工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有时学生说不喜欢某学科,实际上就是不喜欢某位老师。因为初中学生往往是非观念不强,在学习上受情绪影响较多,教师需要放下架子,多理解、关爱学生,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他们才会乐于接受批评意见。

二、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

教师的备课是高效学习的前提。教师备课,编写教学方案,才会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才不会让学生盲目的去预习。参照学习目标更能让学生分清重点和难点。上课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举手来读预习的新单词和新课文。从中发现学生的发音所存在的问题和检查语句是否连贯。学生可以提出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给予解决。所以,教师的备课以及正确教学方案,有利于学生的预习,也能使得教师的教学更有效。教师在下课时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能够了解下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拼好音标,读准单词。让学生做到三结合,即汉语意思,音标,单词三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给出任意一个都可以拼写出来。预习课文的时候,要读至少两遍,第二遍开始就不能一味的只读英语,要想一下这句英语怎么翻译成汉语,在这篇文章中怎么翻译更好。只有这样才不会在上课的时候觉得自己听不懂,想听天书一般。

三、营造良好的学好氛围

学语言离不开环境,但是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接触真实英语的机会非常有限,他们学习语言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所以我们决不能吝啬口语训练的时间,不能认为教学任务完不成,而随意砍掉教材中提供的许多丰富的口语练习。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组织并设计好Work in pairs, Read and speak out, Group discussion和Interview等各种口语活动,创设一个近似真实的语言环境,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小对话,如起居、节假日、生日聚会、拜访、打电话、看病、购物、游泳、体育活动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乐趣中学习,在娱乐中获益。有的学生想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课前势必去积极准备,把生活引入课堂,再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这样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英语,锻炼英语,突破口语屏障。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交流。教学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合作学习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建立自信心;提供及时的教学反馈信息。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就会深刻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对英语的情趣,迅速培养其学习的兴趣,提高学英语的能动力。 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替代了静止、呆板的教具,参与了直观教学,犹如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特别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了导引、刺激的独特作用。动画、音像剪辑、粘贴等多媒体组合技术,使课堂效果更为生动,学生如身临其境,在强烈逼真的情境中发展了形象思维。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精选内容,编制程序,把教师难以通过描述完成的大量信息,用计算机在顷刻之间就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象,无疑也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和效率。

总言而之,教无定时,贵在得法。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构筑高效课堂,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够收获“颇丰”,从而促进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有效性;学习效率

现在社会十分注重效率,各行各业都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讲究效率,因此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应用。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本人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有助于学生有效进行物理学科学习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基础知识就如高楼大厦的地基,只有打好了基础知识,学生的一切学科学习活动才能继续开展。物理作为一门灵活性很强的学科,不管是简单的物理问题,还是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都需要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才能加以解决,因此学生应该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都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方法的教学,实际上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学习方法就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

就目前高中学生的物理学科学习而言,学生存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很多学生在还没有全面、深入的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就去解决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结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了打击,从而影响了学生进行物理学科学习的积极性,阻挡了学生的前进步伐。学生只有全面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

虽然现代教学提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然而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于物理这门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更加有效的获取知识点。然而目前高中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或者不愿跟随教师教学步骤的情况。

例如有些学生喜欢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个人的学习认为已经掌握了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的知识点,因此在教师讲课的时候,学生就做练习题。实际上这是一种不良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在知识点理解方面存在的偏差难以及时纠正,同时教师补充的一些知识点也会被遗漏,因此学生一定要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这样学生的物理学习才能更顺利的进行。

三、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盲区

学生及时解决个人在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是帮助学生有效进行物理学科学习的有效方法。进入高中阶段由于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点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有些学生对于在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能够及时进行思考克服困难,或者通过请教同学、老师解决困难,这样学生的知识盲区得到了及时补救,不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

然而有些学生对于学习中出现的知识盲区,不能及时加以解决,结果导致不理解的知识点堆积,越来越多的知识盲区使得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困难,影响了学生顺利进行学科学习。这就提醒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一种学习方法就是及时解决学科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更加顺利的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四、注重与其他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

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不应该“闭关锁国”,应该积极的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不仅要能够有效的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要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应用去解决很多复杂的物理题目。有些学生不管是在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在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的过程中,都喜欢进行独立的思考,很少与其他学生进行切磋。当然学生能够积极的进行思考值得表扬,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使问题解决不仅能够使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也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学习方法。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不仅鼓励学生积极的进行独立思考,而且还鼓励学生积极的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与其他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一个学生去解决一道物理问题,只能得到一个答案,而学生就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展开讨论,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解决方法,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物理学科学习。尤其在学生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学生之间进行的沟通与交流就显得更加重要,学生积极主动的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能够使其思维得到启发,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在同学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掌握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而对个人的物理学科学习做出正确的判断。在促进高中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与交流方面,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要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打造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这样才能使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加顺利的开展。

五、对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引起重视

经过研究发现,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将大量的精力投入课堂学习,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学生对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重视程度却存在不足的情况。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也要遵循学习的规律,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而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无疑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高中学生要对进行物理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引起重视。

篇6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与传统和语文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以往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考试为目标。

教学结构是表现教学内容、显示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组织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结构时,必须明确一个目的,体现一个观点,坚持一个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课程设置要符合孩子的特点,让他们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学到课本外的做人知识。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下面作具体的探讨,希望给广大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启示。

一、 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

语文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学生人生路程的引路人,这就更要求语文教师博览群书,不断地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使学生感受到我们无所不通、无所不晓,进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和神圣的形象。

教师要深入探究教材,善于浓缩课文内容,通过活生生的语言因素,来达到使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发展思维的教学目的。有的课文比较浅显,中心较明确,教师可充分利用幻灯、录音等教学手段编制信息传递程度,来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引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用省下的时间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 课堂上必须有情感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空间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激情来自本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

三、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境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但能够激发兴趣,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果都是把握好这一环节,教学效果将会不错。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为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情感。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形成印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华,必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导和启发,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学《风是一位画家》一课中,通过生动的画面,使学生体会到一年四季风的特征,理解了这些风伯伯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四、 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课堂提问适中,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动什么脑筋就会觉得没意思,如果太难,学生会感到摸不着边际,失去信心。提问要紧扣课文,有一定的深度,能使学生抓住要害,想一想就能说出一二。学生有好胜心理,是愿意思考问题的,关键在于都是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吃透教材,要了解学生。

五、 走下讲台,充当学生

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融洽,教学效果就越好。根据我们的教育对象DD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应该思考哪种教学方法,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尽量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让学生充当都是,比如在生字教学中,鼓励学生上台,识字,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不但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有成功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也认识到,只要努力,我们也可以做一个老师。

六、 充分利用多媒体

篇7

关键词:智慧;教学方法;小学英语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是很有道理的,作为小学英语老师,要想让自己的课堂高效,就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打造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

一、游戏法

把英语与游戏结合起来了,体现了新课标“玩中学”的教学理念。从生理和心理方面分析,低年级学生天玩, 特别喜爱做游戏。游戏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游戏中,学生更愿意跟着老师开口说英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终克服胆怯心理,上课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可以经常穿插一些英语小游戏,让每个学生都乐在其中。常见的英语小游戏如下:单词接龙游戏,字母找伙伴游戏等等。小学低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因此,教师可从一些简单的游戏入手,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如Hide and seek, High and low等等。笔者上课时设计的一个句型小游戏,学生颇感兴趣。如需巩固操练句型Is this…? Yes, it is./No, it isn’t.时,教师可让一蒙住眼睛的小朋友从一组卡片中抽取一张,双手举在头顶,让全班都看见,接着让这一学生用Is this…?猜猜自己手里拿的是什么卡片,如果猜对,则全班说Yes, it is. 若没猜对,则全班说No, It isn’t. 小朋友蒙住眼睛后,会产生异常好奇的想法,他们很想知道自己手里拿的到底是什么,为此,大家都会为了做这一蒙眼人而用心的记住Is this…?的发音。其次,这个游戏中的回答部分都是由全班学生一起配合完成,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不仅对Yes, it is/No, it isn’t.的意思理解到位,且能通过无意识的反复操练,真正做到会说,且应用自如。

二、 歌曲法

低年级学生感官能力特别敏锐,对音乐兴趣浓厚。儿歌清脆悦耳,朗朗上口,老师若将英语句子以歌曲的形式教授给学生,他们很快就能上口,且语音语调都会随着歌曲的节拍而自动调整。笔者对歌曲法感受颇为深刻,在多次发现教授儿歌时,学生兴致高涨,因此,后来笔者经常改变学过的儿歌中的歌词来教授新授单词,学生更能接受。为了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在开学的时候便承诺会给他们举办一场英语唱歌比赛,学生听后兴奋不已。英语歌的歌词源于课文中的重要句型及重点单词,学生为了能读准歌词,每天上课都会认认真真的听老师讲课,回家后也能自觉的听录音,模仿录音人的语音与语调,久而久之,学生已在兴趣的不断刺激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会有莫大的帮助。

三、竞争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应多设计一些竞赛类活动。笔者班级里每次默写正确率很高,其秘诀就在于合理运用竞争法。笔者v 在教室前贴上一张班级名字列表,若学生默写全对,则老师会帮他加上2分;若学生默写比上次进步了,则老师也会帮他加上1分,以示鼓励,学期末老师将每个人的分数进行统计,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进步奖等。看到别人的分数一天天在增加,天性好胜的小学生不免会产生羡慕之情,他们也想争夺名次,获得奖品。我之所以添加进步奖是专门给后进生准备的。后进生学习比别人落后很多,平时也很少受到老师的表扬,极度自卑可想而知,而我设定的这个进步奖给予他们一丝上进的动力,他们不用为遥不可及的大奖而陷入失落之中,相反,可以退而求次。这样每个学生回家都会不由自主地认真背单词,长此以往,学生记忆单词效果较佳。在平时上课时,老师也会让小组间进行读书竞争,如竞赛前老师会在黑板上画四个大圈,代表四个小组,若小组成员读的整齐响亮且语音语调抑扬顿挫,就奖励那个小组一个笑脸。每个孩子都渴望获得成功的感受,他们荣誉感特强,为此他们都会坐的笔直笔直的,端正的拿着书本,用轻快响亮的歌喉,唱响校园。在竞争气氛中,每个学生精神饱满,你追我赶,兴趣盎然。

四、简笔画法

篇8

[关键词]《刮痧》;法律文化,法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8-0044-03

一、问题的提出

影片《刮痧》的剧情很简单,许大同与妻子简宁赴美八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老父亲的到来更为这个家庭平添了几分喜悦。这一切都使许大同感到他的“美国梦”正在实现,但随后的一件意外却使他从梦中惊醒,5岁的儿子丹尼斯因为肚子疼,在家的许父便用中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但孩子背上的道道红痕竟成了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以儿童福利局为代表的国家法律以无孔不入的覆盖面和猝不及防的速度进入了许大同一家的生活中,将丹尼斯以“免受虐待”之名与许大同夫妇隔离开来。在听证会上,中西文化的差异使许大同百口莫辩,最终失去了对儿子的监护权……随之而来的是朋友反目、送父回国、带子逃亡、夫妻分居,接踵而来的厄运将许大同抛入深渊。最终由于许大同的朋友通过自身亲历了解了刮痧是一种治疗方法,并在法庭上通过此证据为其作证,才使得这个故事有了完满结局。

影片主要围绕以许大同是否构成对儿子的虐待行为为争议焦点的案件来展开。案件的被告是在美国只待了不到10 年的深受东方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而控方律师则是地地道道、血液里浸满了西方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的美国人。根据影片中案件经历的整个过程来看,反映出来的中国人与美国人法律价值观念典型地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文化体系,当事人之间内心冲突的根源和对抗方式的不同,恰好反映了中西方法律文化之间的差异。

二、中西方在法律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

(一)对法的认知上的差异

在法的观念上,中国主要以“刑”为核心和内容,在法律制度方面,主要有“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等立法指导思想,形成了“诸法合体、民刑不分”、刑律为主的法规体系。在法律意识方面,认为法律的渊源在皇帝,皇帝口含天宪,皇权至上,法自君出。法律的作用在于治民、治吏等。因此,中国人往往习惯于把刑、律、法等同起来,以为法即是刑法。而西方对法的认识主要以权利为轴心。这是因为古希腊、古罗马的国家法肇始于平民与贵族的冲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社会妥协的结果。所以,尽管这种法不能不因社会集团力量的消长而偏于一方,也不能不因为它是国家的强制力而具有镇压的职能,但它毕竟是用以确定和保护社会各阶层权利的重要手段,并因此获得一体遵行的效力。

(二)对程序正义认识的差异

程序正义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上找不到影子。我国古代诸法合体,诉讼法律极不发达,程序正义无从谈起。直到近些年来,程序正义的观念才被引入我国法律文化之中。在我国司法的演进过程中,过于注重实体正义,而忽视了程序正义的作用及其自身价值,重实体轻程序。在司法实践过程中,造成了对当事人权利的侵犯,从而影响了结果实现实质的正义。西方法律文化不同于中国法律文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体现了西方的程序正义理念。它注重达到目的或者产生正当结果的过程、手段和方式。

(三)法治与人治的差异

中国法律文化中的法体现的完全是儒家的人治思想。儒家人治思想主张圣人之治,保持司法的神秘性,断案决狱依靠的不是客观规则,而是断案人的主观意志。它强调执法者的人格力量、品质、智慧,这成为审理案件的决定因素。西方法律文化中,法是后发制人的,并且毫无偏袒地衡量诉讼双方提出的证据,哪一方的证据充分就胜诉,哪一方的证据不足就败诉,然后用国家强制力加以处罚。法的基本法职能是裁断而不是发现。

(四)传统思想的差异

亲属伦理方面,在中国法律史中有关于“亲亲相为隐”的内容,即亲属问有互相隐瞒罪行而免于或从轻处罚的权利。而西方文化是以单个人为个体,强调个人的权利,天赋人权,一切权利与义务是社会赋予的。

价值原则方面,中国一直以来都是把家族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国家是家族的扩大形态,国家、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体的所有行为都必须以家族集体的利益为最高准则。在这种价值原则的指导下,忽视个体利益和个人权利价值,通过限制个体利益的方法来维护特定的社会整体秩序的家族集体本位观念成为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最基本的特点。而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自然法思想的影响下,西方法律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个人权利本位。他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公民,即法律上的自然人,这种自然人有法律人格,不同的自然人在法律上有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三、造成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的社会根源

法是社会的制度形式,与其他社会现象有着密切联系。在全部社会现象中,与法的联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相关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刮痧》这部电影反映出了中西方法律文化的诸多差异,进一步揭示了法存在于社会之中、受各种社会现象的制约,同时也能动地作用于社会生活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式。

(一) 政治差异

中国传统的圣人政治和西方的契约政治来自不同的文化渊源, 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政治体系。在古代中国, 圣人的高高在上和常人的匍匐无知形成了对比, 由此也产生了漠视常人权利的政治文化。而西方契约政治的传统来自西方自身的历史和文化, 其结果是形成了西方的民主政治体系。

在历史上,古代中国最多只存在过较为朴实的“民本”或“人本”思想,从来没有西方政治体系中的民主思想出现。即使是在清官明君的时代,“为民做主”成为历代官员的使命,而百姓的地位也没有突显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的命运掌握在帝王将相文武百官手中,百姓的愿望就集中在希望王侯们代代清明当中。这样的文化体系,体现的是集权向心的特点,个体的权利被抹煞。与儒家的圣人政治形成对比的是西方的契约政治。早在古希腊的城邦制时期就已经实现了“直接民主制”,政府官员及其首脑都是由城邦公民选举及抽签产生的。统治者的统治必须经过被统治者的同意, 方为合法的统治, 方为合法的权力。社会契约思想存在的前提与基础是自由平等的个体存在。自由平等的个体的发展过程与社会契约思想的发展过程紧密相连。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没有的思想。

(二) 经济差异

社会发展阶段的演进,本质上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三种不同经济形式的演进,是经济类型的演变在人自身发展上的反映。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是人类的农业文明时期,与典型商品经济相对应的是工业文明时期,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隶属于农业文明文化模式,西方法律文化隶属于工业文明的文化模式,正是文化模式的差异,导致了中国人治与西方法治的分殊。

自古以来,农业生产一直是中华民族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这种稳定、内向、封闭的生产方式导致产生了一系列的后果。由于生产能力的低下,人从属于自然,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必然导致对群体的依赖关系。所以就个体而言,人没有任何独立和自主,依附性的活动关系又必然形成依附性的文化意识。中国在农业文明时期,群体本位的伦理文化就始终左右着意识形态的发展。这种群体本位的群体文化完全泯灭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即人的自由本性。这种伦理依附性的文化精神是中国人治传统的根源。而且,在农业文明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人们生活在狭小的熟人社会之中,往往靠伦理、道德、习俗等社会规范调整人们的日常行为,对于国家制定的维护君权统治的法律却没有亲近感,更无自觉的应用意识,不可能产生出信法、尚法和法律至上的现代法治观念。

而西方社会有着悠久的商品经济传统,平等主体的权利型、契约型交往,需要统一普遍适用的法律规范,同时也孕育了现代法治的观念。西方的工业文明更使人在对自然的关系上成为主体。市场经济的平等、自由的本性解除了人身依附关系对人的束缚,使人在社会关系上也日益独立自主,完成了人与自然的分裂和人与群体的分化。人的自由本性得以充分发挥,使人潜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被释放了出来,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改变,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需要法律至上的治理方式。西方法治观念是在个体与整体充分分化后又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个体与整体的合一产生的一致性在于对个体自由的充分肯定。

(三)文化差异

文化是人类发展的一种综合现象,法是这种综合现象的一部分。法的存在及活动既受到文化的影响,又对文化产生影响。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四、结语

由此可见,不同的民族传统及社会历史发展历程和阶段,孕育了不同的法律文化。特定群体中的人们在遇到纠纷时,是决定运用法律机制,还是决定运用法律外的其他社会机制,如社团组织、村落、家庭、宗教等,归根结底是由法律文化来决定。法律文化的特质决定了纠纷问题的性质归属。该纠纷是属于法律问题,还是属于道德、宗教、政治的问题,还是其他领域的问题。这涉及到该纠纷解决的方式、途径和机制。从表面上看,纠纷性质的划分问题是由立法规制的,实质上却是法律文化的结果。通过《刮痧》可以看出,法律的产生与社会关系密切,不同社会背景造就不同的法律制度,法律没有能力创造社会文化中没有的东西,它总是与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相联系。由于文化的多元性必然产生法律的多元性,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对异文化的无知或文化差异必定会导致法律的冲突。并且,文化差异导致的法律冲突,能否和平、圆满地解决,关键在于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认识这一点对于生活在多元文化世界里的人们至关重要,人们需要学会认识和理解异文化,否则这个世界的冲突只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郑成良.论法律文化的结构和要素[J].社会学研究,1989,(2).

[2]刘学灵.论法律文化[J].社会学研究,1988,(1).

[3]张宏生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4]赵震江.法律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陈福胜.中西法律文化差异探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篇9

关键词:微积分;概率论;数学分析

概率论作为数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研究某些确定的现象,然而新形势下也可以研究某些确定的现象。鉴于此,它与其他数学分支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密切。概率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可能性问题,比如,投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情况占多大比例;在小黑箱中放入同样大小质量的个数都为一的三种不同颜色的球,白色、黑色、红色,问只准摸一次,摸到白球的概率是多大……这种事件是很多的。那怎样将它运用到微积分中呢?这里我从以下方面来总结两者的关系。

一、概率论能很好地解决微积分中关于极限的问题

在复杂的微积分求极限问题中,直接用数学分析方法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用上概率论中的相关定理则复杂的问题会变的简单。概率论中有中心极限定理、大数定理、泊松分布等,他们的运用克服了微积分出现不可解问题的缺陷,使得看似困难的问题迎刃而解,给不可行问题多了一条求生的路。这里有三种题型可供参考:

1.一个未知数与和的乘积等于一个数列,求数列无穷趋向于一个数。这里要先把讨论的问题与泊松分布结合起来,然后用中心极限定理就可得出结果。

2.已知未知数x等于一个方程式,求有x的另一个复杂方程式的和的极限。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极限问题,用一般方法很难解出,利用独立同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和密度极限定理求极限的方法算出即可。

3.关于多重积分的问题。该类问题由于运算次数很多,一般的方法基本上无法求出,而用大数定律作为理论基础,可获得n重积分(n很大时)的近似值,即得到n重积分的极限。其实这样的题目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结一下就是在以后的微积分题目中可以适当运用概率论中的相关定理,这样既简便又快捷。

二、概率论能很好地解决微积分中关于积分的问题

都知道积分知识是在微积分中学到的,那么概率论在这方面与微积分又有什么联系呢?有如下题型:

1.已知区域为一个椭圆,求一个在该区域上的二重积分。如若用微积分思想只能是通过换元,将二重积分转换为二次积分得到结果,但其过程是非常复杂晦涩的,如果通过构造二维正态分布,避免换元,只需要短短几个公式就可以得到结果,何乐而不为?

2.证明一个积分的平方等于一个常数。概率论中正态分布是一个复杂但又非常特殊的函数,它的构造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将一个函数表示成正态分布的形式,那么我们可以很快得出其期望、方差及积分,那么后面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善于利用正态分布是非常有必要的。关于积分的问题需要从概率分布入手,尤其注意正态分布,并利用其数字特征,积分问题就很好地解决了。

三、概率论能很好地解决微积分中关于恒等式问题

恒等式一般有三种形式,借助概率论中的古典概率模型、巴拿赫火柴问题及二次分布概率模型,能提供不一样的思路解决此类问题。

1.证明常数加上由m、n组成的式子等于m与n的比值。这里可通过构造古典概率模型用概率论方法便可以很好地解决,且思路非常新颖。

2.证明未知式子的和等于一个常数。可将其变成一个实际的例子,将n项和变成一个实际问题,如比赛问题,那么问题便会变的简单直观,且别出心裁。

3.巴拿赫火柴问题是非常经典的问题,再加上引入的巴拿卡分布,会使这类问题变得非常简单。

复杂的恒等式直接证明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我们将其构造成一个概率模型,并将其与实际例子结合起来,便会很容易理解。

四、概率论能很好地解决微积分中关于不等式的问题

其关键是根据不同的问题建立相应的随机概率模型,再利用密度函数、概率直接的相关性质给出答案。这类问题我就不在这里细讲了,其思路与上面所讲类型有异曲同工之处。

其实还有很多微积分问题能与概率论问题联系起来,数学分支本来就是相通的。只要细心一点,多看题,多做题,多思考,将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换一种思路,也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概率论与微积分本身就有着密切联系,只是我们很容易忽略掉。如今出现了很多关于数学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好地将概率论应用到数学分析中。

参考文献:

[1]郭晓菲.不等式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及探究:上[J].科技信息,2011(13).

篇10

1.关于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始终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发展的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划分成三个方面,既:知能目标、方法目标、情感目标。但是,这三方面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并重,也就是说根据教材特点各有侧重,一般来说知能目标要重些。

知能目标指的是识字与学词、积累与运用,朗读与背诵、听说与练笔、思维与想象等。方法目标指的是读书方法、观察方法、自学方法、写作方法等。情感目标指的是教材渗透出来的价值观念、师生之间的沟通,个性的体验,以及行为习惯等。从理论上说,目标分类很复杂,但在操作上不必求全。笔者认为目标应该简单化、具体化、有可操作性。虽然有些目标没有提出来,但在教学过程中能渗透在里面。例如,获取知识必然隐含着方法与过程问题。所以,教学目标不要过大,过繁,表述明白就可以。

语文教学目标,既有具体的,也有模糊的。既有近期的,也有长远的。既有课内的也有生成的。

2.关于教学结构

我说的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学流程。课堂教学应该不应该有流程,一段时间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新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有很大生成性,所以不应该有完整的流程,更反对教学模式化。笔者认为,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课堂教学没有预设的流程,也就成了断线的风筝。俗话说“成事在天,谋划在人”,这谋划者就是教师。没有科学的谋划,也就不可能有高效的教学。因此合理安排教学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按着现代教学方式,我归纳有三种教学流程结构。即:“导学”结构、“学导”结构、“双主”结构。“导学”结构的特点强调教师为主导,也就是问题的设计,活动的开展,生成的体验,练习的设计都是教师来引领的,学生是在教师圈定的范围内完成学习任务。每个步骤要完成哪些任务,用多少时间都有周密的计划。“学导”结构的特点强调学生为主体,也就是纯脆的以学论教,例如问题由学生提出,方法由学生选择,练习由学生设计,体验由学生生成,教师的作用就点拨、引导、评价。“双主”结构的特点是强调教师与学生的都是主体。教师与学生始终都是以平等、商量的口吻建构学习内容或过程。教师靠人格的力量获得平等中的首席。

三种教学结构各有其利弊。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例如小学低年级,选择“学导”结构显然就不适应。另外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都有明显的差别。理想的教学流程,应该三种方式的交错运用。

3.关于教学活动

语文学科不同与其他学科,它不仅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还具有独特的学科性质,即工具性、综合性、基础性。所以语文学科的本质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的学习,感知语言、理解语言、鉴赏语言、运用和发展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通过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创造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发展个性。为此,在阅读教学的活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它的上述特点,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语文教学活动形式多样,错综复杂,例如,听说读写、观察、想象、思维……都属于教学活动,但是,课堂教学主要看师生的互动过程是怎么样的,教师是否保障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占有活动过程。活动方式主要有:

教学式学习活动。这是教师主导的学习过程。如教师导语染渲情境,调动学生的情趣,身临其境地学习。这种学习活动方式的要点是教师采用的主导手段均要服务于激活、维持或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

自学式学习活动。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如以自读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一件什么事;或学生以圈圈、画画、评评(打批注)的操作方式自读自悟某一部分文章内容。这种学习活动方式的要点应是学习者的操作活动(如圈圈画画,有感情朗读,配乐诵读等等)要与他的内部思维活动紧紧相连,相得益彰,使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始终处于主动进取的状态。

互助式学习活动。生生之间进行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的要点应注意对生生互助方法的指导。如教师布置小组学习的任务:(1)共同学习某个自然段(划定学习范围);(2)讲一讲你读懂的内容,再把读懂的部分有感情地读出来征求组员的意见(授予交流的方法);(3)把不懂的内容提出来,小组内讨论解决等。布置学习任务的导语要明确,易于学生操作,以调学生互助学习的方向,保证活动的效率。

4.关于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