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规划建议范文

时间:2023-09-26 18:2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道路规划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

篇1

道路横断面是城市道路规划建设设计的重要因素,在整体干预过程中,影响到交通道路功能的发挥。横断面的设计和交通功能形式有一定的联系,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必然影响设计效果。以下对城市新城区道路横断面设计现状进行分析。

1.1城市规划形式不合理

在城市总体规划建设阶段,道路的规划红线建设阶段,必须固定一个宽度值,将其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如果规划横断面设计缺少数据支持,必然影响横断面类型的选择。在规划建设初期,存在考虑不充分的情况,必然对设计形式的应用造成影响。规划形式应用干预机制比较明显,工作人员不对其进行有序控制,会影响反作用控制形式的应用效果,进而导致规划形式和设计脱节,细节衔接不当,影响城市化道路交通的建设。

1.2设计功能单一

当前,在城区建设过程中,为了发挥现有功能体系的最大作用,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规划形式。在公共设施建设阶段,如果存在设施配置不全面的情况,必然影响新城区道路建设的有效性。当前存在设计功能单一的情况,居民居住区离城区比较远,增加了居民的出行难度。在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阶段,道路形式的选择和标准建设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果建设形式达不到理想的设计要求,则会影响道路功能的发挥。如果设计人员没有在第一时间掌握横断面的控制形式,势必增加设计难度。

1.3缺乏人性化设计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突出的进步,在后续建设过程中,为了满足控制形式的本质性要求,必须优化设计形式,满足居民的实际要求。但是在具体控制阶段缺乏人性化的设计形式,主干道的规划形式和建设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对过街行人的考虑。不设计中央分隔带,行人一次过街需穿越20m宽的机动车道,并且要连续穿越双向多股车流。如在这个过程中不停靠,则会增加时间,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孩。自行车归属于车辆,经常和机动车放在同一平面,在设计过程中,受到机动车尾气的影响,必然影响行车的安全性。根据实际控制形式的要求,在城市干道设计过程中,夜间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会缺乏安全感,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1.4道路设计和宽度不适应

当前新城区的整体设计存在道路设计和宽度不适应的情况,在开发初期采用一次性实施的形式,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部分工作人员存在新区交通弹性需求不足的情况,导致阶段性设计阻碍性因素比较多,无法合理应用资金,出现规划建设不科学的情况。在道路横断面分配阶段,忽视了机动车交通未来转变形式的应用,由于非机动车宽度很难实现机动车合理化布置,在轨道铺路过程中无法合理转换。

2城市新城区道路横断面规划建设措施分析

基于规划形式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其适应横断面设计形式的本质性要求。以下对城市新城区道路横断面规划建设措施进行分析。

2.1横断面规划阶段考虑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不同设计阶段存在设计形式不合理的情况,基于控制形式的特殊性,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红线的宽度,考虑到交叉扩宽渠道的需求,增加交叉红线的面积。其次,在城市化建设和规划过程中,基于参数形式的特殊性,在后期设计阶段,必须预留出一定的空间,对其进行合理的考量,适应整体设计形式的本质性要求。在主干道横断面设计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板块设计形式,采用一体化设计形式,将行人和车辆置于同一个平面上。在设计中可以采用乔木柔性隔离,满足设计形式的具体要求。支路可采用一块板形式,车行道宽度预留灵活性。

2.2横断面空间设计

基于道路规划形式的特殊性,在整个控制过程中,为了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要及时对交通方式进行分析,掌握空间资源的要求。横断面的设计必须满通需求的本质性要求,同时要优化资源配置形式,引导出行者对路网设计形式进行分析,根据交通形式的变化,确定规划形式的本质性要求。由于不同类别的道路设计形式的对象不同,要以交通设计形式的干预机制为目标,在设计过程中要按照已有的设计形式,及时对交通设计形式进行分析;常规性设计体系在等级公路设计阶段要考虑到不同控制形式的要求,进行针对性设计。根据机动车道路宽度的特殊性,要适应道路等级、车辆构成及预期控制形式的要求,对行车速度进行控制。同时在单车道路宽度取值阶段,将等级作为重要参考标准,并在设计过程中满足建立相对独立的区间通道和对外交通系统,为横断面规划设计奠定基础。城市新区单一建设形式会出现流通导向不明确的情况,由于已有的交通形式比较单一,城市功能分区设计阶段,要明确均质化设计规范要点,保证新区出行量符合控制要点。

3道路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的配置和道路设计形式存在很多问题,为了使其符合规划形式的本质要求,必须及时对环境条件和控制机制引起重视,将科学和艺术相结合,考虑功能设计的科学性要求。在绿化设计过程中,由于绿地植物和各项公共设施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必须把握地下各种管线分布形式和铺设深度的要求,及时对树种布置形式进行分析,并对横断面进行适当的改造。在交叉路口设计初期,需要考虑到通行高度的要求,尤其是在公交车站附近,在交通干道上存在绿化植物,要将高度控制在3.5m左右,同时需要注意道路树冠的空间连接形式,并留出适当的空间,便于车辆尾气的排放。

4采用人性化设计形式

在新城区道路设计过程中,绿化景观的设计基础性控制形式存在一定的联系,在整体发展阶段,需要采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必要时设置常规性景观,包括:电话亭、垃圾箱、行人座椅等。在机动车后续干预阶段,横断面的空间资源设计形式对城市化建设有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盲道的布设形式,考虑到实际路况的要求。在交通引导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考虑城市化整体规划形式的要求,对修订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必要时采用同步交通规划的形式。在规划互动过程中,为了保证布局形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必须对数据形式进行分析,并将数据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5结语

篇2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与维护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道路的管理与维护的意义

1、加强城市道路的管理与维护,能够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再好的道路路面也会损坏,如果不及时进行维护处理,破烂的路面不但影响人们的外出,而且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对城市道路路面应该在最佳的时间给予最合理的维护,这样才不会更大地影响交通运输,以及减少人们的出行困难,尽可能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加强城市道路的管理与维护是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城市道路的维护关系到现代人民的健康,子孙后代的安全,同时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与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路面的属,减少行车延误、确保维护措施的效益费用比;

3、加强城市道路的管理与维护有利于改善交通运输环境

提高城市道路的维护质量和水平,可以降低运输消耗,改善营运效率和安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搞好城市道路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城市道路建设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城市道路的交叉口不通畅

城市道路的堵车现象十分严重,这是由于城市道路的交叉口不通畅。这种严重影响路段与交叉通的问题是由于设计之初缺乏交通工程理论指导造成的。城市的交叉路口受到来往车辆和人流的影响,并且其红线、车道数与其他路段完全一致,这将使得路段的服务水平严重下降,交通能力急剧下降,从而导致节点不通畅。这样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路网的整体运行效率。这种存在拥堵问题的路网交汇处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

2、城市道路整体格局设计不合理

城市道路整体格局设计不合理。城市道路整体格局决定了资源的利用情况和道路的通行能力。不合理的设计会严重制约道路功能效率的发挥。近年来我国的道路规划缺乏交通工程理念,以道路工程设计为指导,因而缺乏科学性。举例来说,市政道路设计者未考虑到道路交通口的通行能力,路网设计中缺乏对绿化、环保和景观灯的整体考虑,对不同路段交通能力的分析也不尽合理,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道路的有效性。

三、加强城市道路的管理与维护的措施

1、管理措施

1.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团队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它关系到整个城市的有机活动,因此,对城市道路要有一支懂专业、崇尚科学、严管理的领导团队,制定和和完善促进城市道路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通过法律法规的约束,政策的引导和调控,促进城市道路的维护的发展。切实做好城市道路维护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环境保护措施实施工作,保护环境,加强对居民区附近的施工噪声和施工污染的监测。通过严格的法律对废料处理不当、噪声严重、大气污染者采取高额收费,迫使其改变原来落后的施工技术,降低施工机械所带来的噪声,杜绝废料乱丢乱放的行为,有效利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给予优惠代款,税收优惠或物质荣誉奖励等措施。促进城市道路的管理部门开发、引进、推广应用环境无害技术。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整治的老路;

1.2依法推动科学技术在城市道路维护中的作用

加强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科学技术的关键是人才,要重视人才的引进、智力开发和继续教育,提高维护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采取多种有效手段,使人才队伍的建设能够适应城市道路维护的技术开发、引进先进的技术;

1.3对城市道路的维护要进行不断地研究,才能为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和具体实施的能力,有效地管理和监督是城市道路保持良好的必要保证,对维护单位和个人进行引导和制约,使他们的经济活动与城市发展要求相适应,并自觉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维护措施

2.1经常巡查,即时发现问题

道路的维护首先要进行经常性的巡查,才能即时发现问题,当发现道路沉陷、空洞或大于100mm的错台以及井盖雨水口箅子丢失等影响道路安全运营情况时,第一发现人应按应急预案处置,立即上报、设置围挡,然后进行维护处理;

2.2合理安排维护时间

城市道路的维护施工,要为市民的生活着想,尽量限制夜间的施工,防止扰民行为,除紧急抢险救灾的情况外,夜间严禁施工,给老百姓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

2.3沥青路面的处理与维护

沥青路面常采用预防性养护,如灌缝和雾封层,灌缝和雾封层都防止路表水下渗进入基层和路基。达到保护路面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延缓裂缝的材料破碎,以免造成道路的进一步损坏,推迟大中修的时间,降低养护成本。当路面需要铣刨时,可以应利用沥青材料遇高温融化的特点,采用机械,利用高温,把沥青混凝土中的沥青与骨料分离,使沥青融化,而骨料的物理、化学性能不变,这样一来骨料可以利用,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从而也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中也解决了铣刨机铣刨路面时所产生有巨大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铣刨后的废渣不得任意堆放、丢弃,想办法进行再利用,把施工的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提高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

2.4人行道路路面砖的维护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各种规格及形状的混凝土路面砖相继问世,但由于工程质量,运输工具的运行或停放,再加气温变化等种种因素,使砖面道路破坏力较大,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因此,也给维护带来巨大的困难,在维护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路基,严把路面砖的质量关,处理好基层收缩缝,做好市政监管工作,减少人行道路面砖的损坏。

四、城市道路发展的几点建议

1、完善城市道路整体布局和交叉口设计

城市道路的设计和完善是一项永不停歇的工作,城市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城市道路必须跟上整体的进程速度,道路设计之初,最重要的是把握这个区域城市环境建设规划。城市环境建设中有一个系统论的原理,这就是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在具体的城市环境建设中应当将上述原理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规划,尽量避免那些缺乏系统考虑的设计方式。城市的整体规划影响到道路在其中的准确定位,顾局部不顾整体、见缝插“绿”等问题要坚决摈弃。所以,系统性地将一条路考虑入整个城市的规划系统中,才是一个成功的设计。对于城市道路中交叉口的设计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整改,对于已经无法承载车流量的交叉口进行施工整改,或者进行车流量控制,尽力避免严重堵车情况的出现,采取限号等措施缓解城市车流量压力等有效的措施也是我们需要考虑并要马上付诸行动的。

2、增强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方案的探索和创新

我国目前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不完善的情况下,要想发展好城市道路工程,还要保证城市道路规划顺利进行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国应该加大对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方案的探索和创新,加大力度支持研究出省时省力安全有效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技术,鼓励高校和企业个人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技术工作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对于城市道路规划设方案研发做出贡献的企业或者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3、增强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课程培训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城市道路发展有效进行的关键,只有掌握了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的工作要领和安全规范,城市道路规划才能长久有效的发展下去。加强对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技术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的培训,只有负责的员工才能为企业创造收益。一系列的奖惩制度是对员工管理的有效措施,工作管理人员,要学会调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技术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做好城市道路的管理和维护,就必须要有一支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责任性强的队伍,通过这支队伍,对城市道路进行经常性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及时清除各种路面病害,确保道路整洁、安全、畅通。

参考文献

[1]萧锦游.浅谈城市道路建设优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1:151-152.

篇3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问题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city urbanization, municipal roa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construction, but it is unfortunately found the road Yuexiu is wide,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s have not been fundamentally resolved, which is a vehicle number of reality, but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road planning and design, was discussed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Keywords: municipal roads, design, problem,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S7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城市道路在人们出行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理想的道路在满通运输和出行便利的同时还可以给人美和舒适的感受。在近十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有目共睹,城市道路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人们对这一产品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城市道路设计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在规划和道路施工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

1、城市的道路规划随意性

城市的建设,道路规划先行。道路的规划在建设中的地位很重要,城市建设依附于道路的规划。所有的城市建设例如,城市的广场,社区街道,旅游景观等等的建设都应列入到城市道路规划的行列中。而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很难看到完整的道路规划,通常表现的很随意。可以理解出很多的原因,首先,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计划没有变化快;其次,从中牟取相应的利益,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个体的经验者,他们更愿意在利益的驱使下,为寻求更多的财力,将土地出让,这都将影响到城市的道路规划的问题。

2、城市的道路规划中没有体现出“以民为本”的原则

首先,从道路规划过程看,人们群众参与的程度是不够的。其次,在道路规划过程中,领导们总是以自己的意志进行判断好坏是非,使道路规划的独立性和公开性被打破,人们的需要得不到反应。最后,城市的道路规划的约束力不强,降低了人们对道路规划的信任和关注。在城市的道路规划中,完全忽视了对文化的保护意识。一个城市的发展壮大,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伴随长期的历史过程必然会有大量的文化遗产遗留下来。

在城市的道路规划的过程中,那些有深厚文化的底蕴的文物古迹,名胜风景,文化遗产已经遭到严重的损坏;其次,在城市的道路规划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城市建设规划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另一方面却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的冲击。再次,在城市的道路规划中,完全是追求速度忽视质量。有些城市完全是为了早日完成任务,早出功绩,仅仅是追求城市的道路建设速度,完全忽视质量的问题,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损失。

3、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首先,盲目的将道路拓宽,我国的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普遍较窄,主干机动车道的道数较少,一般只有几条。近些年,我国的城市道路的交通量在不断的增加,在道路上堵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许多机动车的要求,许多城市没有经过具体的规划就将一些旧的街道巷子拓宽,将机动车的道数增加到10 条左右甚至更多。机动车的道路是越来越宽,占地面积越来越多,使得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其次在道路的交叉口设计缺乏合理性。大的交叉口是整个城市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的地点,更是交通控制的地点,在交叉口范围内,车速运行速度慢,通行的能力小,事故的高发地。在交叉口的设计中,交通设施不够完善,主干道数不足,通行的能力与路段成反比,在交叉口排水的设施不畅,在下雨阴天雨水堆积;其次,与公路相比较,城市道路有一定的区别。城市道路功能的多样性,组织很复杂,建筑密集,无论在地上还是地下布线很多,建设的周期短。由于城市道路是政府的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按照要求的工期完成,不得不降低标准。有许多主要的干道根本没有采用科学的原理建设,由于基础建设的不够牢靠,许多主干道路在投入使用的不久,就出现路面断裂,下沉等一些现象,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质量。最后,在道路规划建设中,忽视了我国的人口密集,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交通量也是一个庞大的数目。

二、解决市政道路设计问题的对策

1、加强支路网建设,改善道路流通性

由于城市规划时不重视支路网建设,不少城市道路等级的分布密度呈现“倒金字塔”结构,即支路网的密度远低于干路网的密度,甚至出现支路长度仅及干路长度的10%的现象。这种状况可以形象地表述为——“毛细管”缺失,干路拥堵;“微循环”不畅,交通紊乱。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是提高支路网的密度,加强支路的可达性和连接性。我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支路网密度3~4,而国外一些城市中心区支路网密度达20~40 ,差距很大,建议规范修订时能有所提高。二是合理安排支路网建设,根据支路功能进行分级,以充分发挥支路的功能,道路的功能在于流通和分流,并非路宽就能解决问题,实践业已证明路网“窄而密”优于“宽而疏”。三是街巷增加步行路或非机动车路,增加分流能力,因为在一些城市尤其是老城区大量增加机动车支路有困难,但仍可考虑增加步行路或非机动车路。

2、改进交叉口设计,减少路口处拥堵

交叉口按照形式可分为平面交叉口、环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根据功能又分为快速路系统内部的交叉口、进出快速路的交叉口、干路与干路相交的交叉口以及支路或特殊道路交叉口。由于交叉口是交通冲突的地点,为了保障通行安全,设计的首要原则应以人为本,优先保障高效交通工具,保护交通弱势人群安全通过交叉口,因此在交叉口干路上应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或过街天桥。其次,应根据功能需求并结合城市交通规划、交通政策通盘考虑,如干路相交的交叉口应保障点、线通行能力匹配并进行渠化设计。渠化设计时,应增加交叉口车道数来达到与路段通行能力相适应的效果,并考虑停车视距、路缘石半径及车道宽度满足规范要求,并利用渠化岛保持交通顺畅和设置左转弯待转区,在交叉口设置绿化景观也可提高交通诱导作用。在进行交叉口纵向设计时,应尽量选择水平路段或平缓坡段上;保持主要道路通行顺畅,故尽量维持其纵横坡不变,而次要道路跟随主要道路调整其纵横坡;为保证排水,应保证至少有一条道路的纵坡自交叉口中心向外倾斜。

3、完善道路断面设计,改进功能与安全性

(1)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是指与道路中心线垂直方向的断面,一般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分隔带、路缘带等组成。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应注重功能设计,以提高通行的安全性,如在道路优先级的选择上应结合实际需要,由干路变为支路时,行人、非机动车优先级逐渐增加,而机动车辆的优先级则逐渐减小,以满足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②根据通行能力、行驶速度合理确定机动车道的宽度。③按照行人、行车安全的角度考虑非机动车、人行道的宽度以及设置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分隔带。④公交站点附近应增设公交车道,并采用港湾站台,既方便乘客又不影响道路通行。⑤合理设计道路绿化带。⑥要考虑管理、维修的需要以及分期建设方面近远期的衔接问题。

(2)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是指沿道路中心线剖切的断面。纵断面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①纵断面线形是根据道路等级、行驶要求、排水条件并结合地形确定的,应合理控制路面高程,并以平顺的直线、曲线进行连接,保证行车安全舒适,排水顺畅。②控制纵坡角。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车道,应以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设计纵坡角,但也应避免纵坡小于0.3%,以免雨天排水不畅,影响行车安全。③控制坡长,干路缓和坡长一般不宜小于100m。

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道路交通,新外环规划

Abstract: The urban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lan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mbine with a new urban space layout structure to carry out the planning of the new outer ring, it is good for a perfect fit of the land use planning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 bring more development room for the "tune ", to bring about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urban development.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road traffic, the new outer ring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扩大广州市中心城区外环系统的围合面积,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将承担过境交通的通道外移至中心城区,缓解环城高速公路对城市发展的制约,疏解过境交通减少对城区的干扰,形成广州市城区新的保护屏障。本文结合新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开展新外环的规划工作,有利于使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系统规划完美契合,为“中调”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全面带动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建设。

一、城市道路规划实例运用

1、项目概况

番禺、花都撤市设区后,广州城市发展空间大大拓展,城市化进程的进展十分迅速,城市发展在南、北两个方向,特别是北方向早已突破北环界限。2007年东南西环高速停止收费后,车流猛增,而北环早已不堪重负,为了优化、整合广州市新外环系统,亟需开辟新的环路系统。

2、规划原则与规划范围

1)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等上层次规划相衔接原则;

2)与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相适应原则;

3)体现发展原则;

4)与广州市主骨架路网相协调原则。

根据环路构造的特点和广佛道路系统结构特征,研究范围的东、南、北方向为广州市二环高速以内,西向为佛山一环西环。(如图1)

图1 新外环道路系统规划研究范围

二、城市道路规划功能定位

1、广州市道路系统规划

番禺、花都撤市设区后,后经多轮路网深化,总体上广州将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四环、十九射”高快速路网布局。(见图2)

北环高速成为过境交通主要走廊,既造成了沿线地区众多交通拥堵问题,也间接影响了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和“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城市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

图2广州市域干道网络规划(2008年)

2、广佛同城道路系统规划

2009年在在珠三角一体化和广佛同城精神的指导下,提出在广佛区域层面,构建以广州、佛山主城区为核心,覆盖珠三角,辐射华南地区的环型放射状的区域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形成“两环十五射”的环形放射状路网系统。(如图3)

图3 环城高速及其衔接道路现状

3、新外环规划的提出对交通的影响

环城高速公路全长60 Km,双向6车道。现有18座立交(其中2处上下匝道),平均间距3.3 Km。东南西环现有12座立交(其中1处上下匝道),平均间距3.5 Km。(见图4)

图4环城高速及其衔接道路现状

由于原环城高速建成时间较早,近年来随着城市向外扩张,环城高速公路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布局的调整和交通运作要求。

1)城市建成区的扩大与北环高速形成矛盾

随着广州市城市建成区逐步往北扩大到华南路一线,北环高速公路已深陷于城市中心区。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考虑,北环高速已不再适合承担高速公路过境交通的功能,在整体路网体系规划上,应考虑将过境通道适当外移,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2)环城高速不能适应以广州为核心的区域路网格局变化

随着珠三角一体化化进程的加快,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公路网络需要重新理顺相互之间的衔接转换关系。广州环城高速公路已无法承接更多的进入广州的高速公路。造成严重的资源闲置与浪费,影响中心城区路网整体交通运作效率。

3)城市布局和相关道路功能的调整使新外环的规划成为可能

近年来,随着市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工作的推进,大批货源产生点搬离市区;同时原靠近市区的货运站场,如沙太路、增槎路等地货运集聚区也开始外迁。广州市整体路网架构逐步完善,使构建新过境通道和新外环的外移将成为可能。

三、城市环路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环路系统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交通的发展城市用地的拓展。为防止城市用地无限蔓延,往往会在规划区的规划环路,除了交通方面的考虑,也是划定城市集中发展区边界的需要。

1、环路的交通功能

1)对外衔接

从功能定位上来看,新外环具有一部分解决环内城区的过境交通职能。因此新外环与广州市现状、规划的主要对外衔接通道应有良好的交通衔接。

2)对内衔接

随着广州市中心城区范围的扩大,新外环在服务过境交通的同时也应分担内环路系统交通压力,服务一部分城市长距离交通。因此新外环与主要城市道路衔接同样重要。

原环城高速是按照高速公路标准规划设计,相交道路以高快速路和城市主要干道为主。如东南西环功能定位和服务对象发生变化,有必要加强和城市道路的衔接,加密沿线立交,加强新外环对城市交通的吸引力和使用的便利性。

2、环路的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疏导过境交通

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环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分流城市过境交通,减轻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尤其当城市路网发生交通拥挤的情况下,由环路或多重环路,以优越的行车条件,将吸引大量的过境交通,在很大程度上能减轻整个城市路网的负担,提高了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为进一步解决城市交通困难打下了基础。

2)联结城市的郊区或卫星城,拓宽城市发展空间。

随着中心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主要向郊区周围发展,形成新的市区或卫星城。环路和城市放射干道将它们与老城市相互联系起来,高速便捷的交通和大大低于市区的土地价格,使新城镇或卫星城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形成新的更具前景的城镇。因此,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往往都有环路系统形成道路网络骨架。城市越大,环路层次越多,不同环路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差别。(见图5)

图5世界各大城市环路系统

四、城市新外环路的交通管理措施

广州地处珠三角公路网核心,过境交通对城市道路的影响非常大。近年来随着城区范围的扩展,广州的货车限行范围已经从黄石路、东环高速向北向东分别扩大到二环高速范围。2008年以来,为了缓解北环和东南西环免费通行以来的交通紧张状况,相继出台了针对本地、外地货车的限行与分流措施。

新外环定位于服务过境交通与城市内部的长距离交通,为了调节和平衡交通流量分布,除收费模式调整外,还应辅以对应的交通管理措施。

首先,考虑到新外环基本处于广州市货车限行区范围,使用对象部分是城市的内部交通,整体上新外环应限制一定吨位以上货车通行。这既是区域交通组织优化和交通流调节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调整和保护中心城区生活环境的需要。而且从整体路网结构来看,如果广明高速建成,广州市二环高速系统全线贯通,新外环分流过境交通的功能也将削弱,将能更好的起到对内环路系统和中心城区道路分流的作用。

其次,应该优化新外环及联系道路交通标志标识设置,强化交通流的引导;设置电子信息系统,根据道路实时交通状况优化交通流的分布,减少拥堵机率。

最后,新外环的部分路段与佛山相邻或衔接佛山道路,在具体交通管理措施的应用上有必要相互协调,以取得最大效果。(见图6)

图6广州市十区货车限行范围图(2008年)

五、城市道路规划的线路确定

经多方案比选和论证,在综合考虑现状基本情况、土地利用规划、工程实施难度、对沿线的环境影响的基础上,经和上层次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的协调,确定新外环推荐线位:

1、新外环的东、南、西环沿用现状的环城高速东南西环线位,对东南西环主线和局部立交根据交通功能调整进行相应改造。

2、新外环北段采用华南北路(华南路三期)方案,并通过东延线与新外环东环衔接,具体于东环奥体中心处沿大观路向北至天麓北路,再向西接华南北路春岗立交。

3、新外环西北段采用北环(沙贝立交~广清立交)、广清高速及连接线方案,分别于沙贝立交、朝阳立交与新外环西环、北环(华南北路)衔接;同时建议规划预留沙贝立交向北沿武广客运专线至黄石路的分流通道。(见图7)

图7新外环推荐线位及沿线道路现状

六、对新外环道路规划改善的一些建议

交通方面建议改善措施如下:降低二环高速公路收费水平,引导过境交通向外分流;规划控制从沙贝立交向北沿武广客运专线越江至黄石路立交道路走廊,作为新外环广清连接线路段分流道路;新外环以内城区大型港口、货运站等逐步外迁,减轻货运交通压力。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调整方面建议措施如下:推动中心区货运站场的搬迁工作;配合“退二进三”工作调整中心城区产业布局,大量吸引货运交通第二产业逐步外迁;平衡城市规划区内各独立组团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减少潮汐通对新外环的影响。

新外环分阶段实施建议:近期(2012年),改造东南西环为双向8车道,建设华南北路东延线,形成完整的新外环系统;中期(2020年),新外环全线限行大货车并免费通行;远期,考虑二环高速降低通行费以分流过境交通,另外对于局部拥堵路段建议开通分流道路。

七、结束语

城市道路的规划,尤其是广州新外环的规划,有利于使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系统规划充分衔接,为“中调”举措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全面带动广州市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建设。

作者简介:

姓名:陈景佳

出生年:1980年12月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广东省,清远市

篇5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维护;设备管理

1引言

城市道路是指城市规划区内的车行道、人行道、广场、停车场、隔离带、以及跨河桥,立交桥、人行天桥、隧道、路灯、地下通道等构筑物和已经征用的规划红线范围内道路建设用地。城市道路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它构成城市的骨架,确定城市的格局。城市各类建筑都依据道路的走向布置而反映城市的风貌。城市道路是发挥城市功能的基本条件,是城市最基础的设施。为此,必须要定期对城市道路进行维护及养护工作。

本论文主要结合中小城市的市政道路现况,对市政道路维护工作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从中能够找到合理有效的市政道路维护方法及管理经验,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市政道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概述

城市道路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人流、物流的运输载体,既担负着城市内部的交通流,又担负着城市对外交通中转、集散的功能,在全社会交通网络中起着“结点”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进一步对外开放,要求城市有一个快速、安全、方便、舒适的城市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在发生火灾、水灾、地震、空袭等自然灾害或紧急情况时,又为城市居民提供疏散或避险的通道和空间。城市道路是铺设各种管线的主要通道,为城市供水、排水、煤气、热力、电力、通讯等设施提供敷设空间。

目前我国市政道路及其道路设备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主要是由于市政道路的维护不力造成的,而且我国目前县级市道路的本身路况问题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设施老化

多数县级市、地级市道的老城区道路老化严重,多数为70、80年代以前修建的,道路路况老化严重,部分线路损坏较为严重,逢下雨下雪天,道路交通就几乎瘫痪,因此,对于道路维护迫在眉睫。

(2) 道路占压造成道路损坏

很多城市为了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近几年都实施了“退路进厅”道路整修工程,尽管这工程改造了一部分道路,但仍有很多路段上存在着市场经营占压现象,尤其是在老城区更为严重,拆迁举步维艰,无法实现其整修目的和效果。道路由于市场长期占压,无法进行正常的养管工作,排水管道堵塞、路面污染、损坏严重,道路已面目全非,需进行大修才能恢复其功能。

另一方面,道路被占用,相应的道路设施也得到不充足的保养和维护,部分道路临街商铺占压人行道经营,造成人行道损坏,路面损坏严重,机动车停车场占压车行道、人行道造成道路的占压与损坏,影响了道路整体功能的发挥。

(3) 重点工程车辆导行造成道路损坏

随着近几年很多城市的快速路建设、旧路改造、城南新区等工程的实施,市政道路设施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观。但由于干线道路施工大型车辆绕行小支路,很多城市的部分公交车辆绕行里巷道路,支路、里巷道路设计标准低,无法承受车辆重载,造成路面变形、损坏严重。

3市政道路养护策略及建议

3.1道路规划理念简介

城市布局结构主要由城市道路系统及其它用地功能控制因素构成。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但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它在城市布局上的作用、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历史上街道美观长期成为城市布局结构考虑的因素,成为古典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的思想已由形式的美观进于实质的效用,唯有社区人民的社会经济的改善才是规划机构真正努力的目标”。于是规划好道路网就成为健全城市道路系统的先决条件。

城市中支路密,用地划成小的地块,有利于分块出售、开发,也便于埋设地下地上管线、开辟较多的公共交通线路,有利于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旧城地区,道路虽窄,但较密,每条道路所分担的交通量并不大,交叉口也容易组织交通。因此必须要从道路规划设计的角度重视,这对市政道路的养护、减少重复布局设计时有一定帮助的。

3.2加强路政管理

要彻底改变“城市道路年年建,百姓依旧行路难”的被动局面;在大力建路的同时,必须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否则建再多、再好的路也等于没建,等于白建。要切切实实地从强化路政管理上下功夫。

(1) 遏止无序挖掘城市道路的行为。成立由城市规划专家、政府官员、路政人员及市民等组成“城市道路挖掘联审小组”,挖掘任何一条城市道路都要统一联审;较大的地下管道工程,采取听证会的形式,由所有可能受影响的住户、建设运营商、所涉地段的产权人等参加,听证会同意才能审批通过,以此防范道路随意开挖现象;同时提高城市综合规划和管理水平,防止工程不同步造成重复开挖现象。

(2) 加强市政管线等设施管理,特别是加强城市道路井盖管理,确保城市公共安全。我市中心城区现有检查井盖总数是2万余个,2009年被盗、损毁井盖163个,2010年被盗、损毁井盖128个。偷盗市政井盖所形成的“马路陷阱”,引发伤人、毁物的事件,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人身安全。为加强管理,确保城市公共安全,必须要对市政管线等道路设施加强管理。

3.3提高养护技术水平

养护方式要由原始低等级的被动型、应急式的传统养护改变为预防型、周期式的科学养护,养护技术方案是先决条件,是做好养护的开始。

(1) 养护技术方案是与使用预期目的是相关联的,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方案,确定好预期目标以后,就要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合理方案,然后在合理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2) 技术方案没有最好,只有更合理。盲目最求所谓的最先进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它不一定符合现实的情况。

(3) 最简单的方案往往是最合理、最适用的。

(4) 技术方案的确定要建立在道路巡视的基础上。它不是简单的每天坐车上路看看,而是熟悉道路现有技术状况的技术人员根据技术规范的要求,对道路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不论是路上还是路下,都应做好详细检查与记录。雨天巡查和夜间巡查尤为重要。

3.4 加大社会产权的监督管理

(1) 加强行业管理,认真履行执法主体职责,制定行业管理法规,规范行业养护管理标准。城市道路管理部门作为道路设施的主管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加强对社会产权单位自建的市政道路设施的管理和监管;要建立、健全行业管理渠道,积极为全行业及时传递行业管理信息。要了解和掌握全行业设施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评估、指导,适时实施对全行业的监督管理,提升整体水平。

(2) 要研究新办法,制定新措施,完善设施巡视信息管理网络体系。实现管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强化设施巡视监管力度,消除巡视盲点;健全检查考核机制,确保社会产权设施巡视率、违章处理率,要严格管理,敢于管理,使社会产权设施服务好。

篇6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体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那么市政道路就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交通纽扣,是承载着重要的交通任务的,那么市政道路设计科学合理就是确保交通顺畅的主要依据,对此,道路设计质量是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价值的,怎样做好道路设计,怎样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怎样调节城市空间布局,促进交通畅通,就是我们永恒值得研究的课题。

1、道路设计的主要特点

首先是具有系统性的:也就是说市政道路的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种,从前期完成全部规划再到做好相关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再到后期的设计招标,一直到完工,这整个完成过程是需要很多个部门协调参与进来的,其中就包括哟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方面、施工单位方面和监理单位方面等,所以,前期规划到竣工是非常系统的。

其次是具有复杂性的:再设计过程中是涉及到多个专业范围的,而且相关的专业之间都是具有密切的联系的,例如其中包括的专业就有、道路、桥隧、测量、排水、热力、燃气、绿化等,以上从做好方案到完成施工图图纸设计必须到要在统一的协调下方可全部完成,对于以上每个专业之间的分工都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阶段中必须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最后是设计人员的主观性:在整个的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之中,设计就是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最开始就必须做好的环节,之后其他各个参与项目的部门才能围绕设计方案来进行做好施工准备,最后再由道路设计人员来做好最后的设计,那么当方案已经被实施施工的整个阶段中,我们必须要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来完成所有的设计图纸,对此,再设计中就增加了设计者的主观性,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不仅仅可以提高工程效率,还可以为百姓造福。

2、城市道路设计的主要内容

2.1做好路线设计

路线设计就是整个线路的刚要,只要确定好,以后在施工中是不会随意改动,所以,要在设计环节中必须要做好对车速进行平、横纵的综合设计,在设计中的线型指标是一定要满足机动车辆车速安全行驶的力学和动力学的要求,在这些要求的基础之上,必须还要衡量线形的连贯性和行驶车辆的舒适性,假如没有办法符合规定的标准,可以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分析,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限速措施。

2.2做好交叉口的设计

在道路上,交叉口处的交通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路线的平面交叉口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如果在一般情况下,平面交叉口饿设计是必须要参照实际交通行驶量得组成情况,来进行采用采用渠化式、分道行驶式、加铺转角式等几种平交方式,在快速道路上、主要干道上,必须要严格的将道路交叉口的数量和间距做好控制,并且要做到采用信号灯的控制,只有这样买菜可以真正确保道路上车辆行驶的畅通性和车辆安全性。

2.3横断面设计

1.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设计考虑交通发展的长远发展,做到可持续性发展,远近期结合,为远景交通发展、路面使用功能的转换留有空间。尤其是非机动交通流正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年弱化,而机动车拥有量迅猛增加。因此,在横断面设计时,其路面宽度既要满足目前交通需求,同时也要为远期转换为机动车道留出空间条件,建议非机动车专用道宽度为6m。

2.4无障碍设计

如今无论是大、中、小城市都在飞速的发展,城市道路的扩建或改建情况随时都出现在我们身边,然而很多业主单位往往对施工完成时间要求过紧,设计人员往往是同有经过周密的设计,而忽略了缘石坡道及一些提示盲道的设计。而无障碍无障碍设计既反映出残疾人克服自身困难,积极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的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又体现出社会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努力创造条件,方便残疾人的以人为本思想。所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的设计工程师应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的理念,严格按该规范设计。

2.5人行过街通道的设置

行人过街通道有地面斑马线式和自行车人行天桥或地道的形式,人行过街通道的位置应结合行人过街的需要,一般应布置在道路两旁吸引大量人流的学校、商场、剧院等公用建筑的附近,同时要考虑公交换乘的需要。合理地设置行人过街通道是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行人过街通道间距应根据需要确定,给行人过街带来方便。避免发生“翻栅栏过街”的不文明和不安全的现象及“打的士过街”的笑话。

3、结束语

总之,城市道路设计水平就是衡量整个城市的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做好道路规划设计是今后城市管理中重要的发展趋势,那么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必须要本着以人为本、实用性、确保车辆畅通等原则,必须要将保护生态平衡、设计科学合理作为主要设计思路,所以,本文探讨的关于市政道路设计的体会,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同仁可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岳素平.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几点思考[J].西部探矿工程,2003, (5):1222123.

[2]岑乐陶.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

[3]赵国峰.关于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布置的探讨[J ].交通科技,2002,(6):69272.

[4]朱世峰.《城市道路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山西建筑》,2009年第18期.

[5]曹伟勇.《城市道路设计应转换思路》.《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第1期.

[6]岳素平.《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几点思考》.《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第5期.

[7]张林志.市政道路存在的问题与规划改进设计分析[J].民营科技,2011年09期.

篇7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道路交通是一个系统工程, 完善道路设计只能从一个方面改善道路交通的条件, 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现状。因此,在完善道路设计的同时,应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处于一个健康的发展状态之中。

1 城市道路性质分级

城市道路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理想的道路在满通运输和出行需要的同时,还会带给人们美的感受。我们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要在全面分析城市交通现状和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基础上,先对每一条道路的性质进行界定,再确定道路的功能和等级。城市道路按道路性质分为两种道路。

1.1 交通性道路。交通性道路是主要用来解决城市各类用地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解决通向对外交通口岸和交通枢纽之间联系的道路。其特点是,机动车辆往返频繁,行车速度高,以机动车交通为主,车道宽、人流少、沿线大型公共建筑不多,道路线型要求确保行车速度。

1.2 生活性道路。生活性道路是用来解决城市内各区之间居民生活活动服务的道路。其特点是:以客运和人行交通为主,一般行车速度较低,道路断面上侧重人行道的宽度及公交停车站的场位,道路两侧布置有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各类设施、公共建筑和停车场。

2 城市道路规划的方法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横断面设计为线形设计的关键环节。就横断面设计而言,其主要任务是根据道路的等级、性质和红线宽度以及有关的交通资料,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并予以合理布局。

2.1 是要进行车道数设计。在多车道情况下,由于行驶车辆超车、绕越、停车等原因,车道的通行能力会受到影响,同时还会造成交通过分集中,增大交叉口负荷,引起交通混乱,给交通组织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等。对于不设中央分隔带的同向车道而言,若靠路中心线的车道通行能力为1, 从左至右其它车道的通行能力分别为:0.80~0.89、0.65~0.78、0.50~0.65、0.40~0.52。由此可知,通过增加车道数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简单措施并不可取。结合我国许多交通参与者违章现象比较突出的实际情况,城市主干道的双向机动车道数最好不要超过8 条。若此时仍不能满通量增长的需求,可通过改善道路网、修建平行道路、调整交通组织、合理改善城市布局等疏散道路交通负荷的手段加以解决。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机动车车道宽度问题,机动车道的宽度与车型和行驶速度、安全距离有关。我国城建部门在20 世纪60 年代根据调查资料得出了车辆横向安全距离及车身与侧石间安全距离的经验公式,并据此得出了机动车道宽度与车速间的计算结果,推行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现如今城市道路的交通组成已由过去以大车、公车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小型车、私家车为主。《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对道路横断面设计标准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目前道路机动车道宽度一般引用《规范》定为3.5m~3.75m, 这无疑是是对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并造成车道不宽不窄、造成车流并道、拥挤,影响城市交通正常秩序。根据道路的等级、功能, 细化机动车道(小车道、大车道、公交车道), 建议:一般城市道路(快速路除外), 大车道(混行车道)宽度宜为3.5m~3.75m,小汽车道宜为3.0m,路缘带宽度缩为0.25m;对于公交线路重复系数高,可能出现多辆公交车并排行驶的双向4车道干路,机动车车道平均宽度宜为3.5m;双向6~8 车道干路的机动车车道平均宽度宜为3.25m;支路因强调可达性,对车速要求不高,机动车车道宽度宜为3.25m;交叉口机动车进口道宽度宜为3.0m,最小可为2.5m。

2.2 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设计。对于城市公共交通并不发达的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乘非机动车出行仍为城市多数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且该部分群体为道路交通参与中的弱势群体。为了减小非机动车和行人对机动车交通的影响, 同时做到非机动车交通与行人交通的互补,在非机动车道设计中,应尽量遵循宁宽勿窄的设计原则,切忌盲目压缩非机动车道;有条件时,修建非机动车专用道,由局部交通组织发展为网络交通;在横断面布置中,可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布置在同一平面上;通过交叉口拓宽来增加进口道机动车道数时, 充分利用原有断面的非机动车道空间,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2.3 绿化带与分隔带设计。在城市道路交通中,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干扰为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对道路的通行能力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三块板和四块板横断面布局为城市主干道理想的横断面布置形式。

在分隔带设计中, 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是设计较宽的中央绿化隔离带,相对较窄的机、非隔离带或隔离栏杆,城区的仅划标线。实际情况表明,地形受限时,保留机非隔离带,或将宽的中央绿化分隔带分散设计为等宽的机、非绿化分隔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隔离效果明显提高, 同时还可减小机动车尾气对行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改善行人周围的环境,有利于绿化的养护等。

2.4 地上、地下管线布置。在城市主干道设计中,引进国外成功的设计经验,将各种地上、地下管线系统地布置在共同沟内,不仅可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而且便于各种管线的系统管理,有利于解决道路横断面布局受道路红线宽度制约、道路拓宽受各种地上、地下管线制约的矛盾,消除今后反复开挖的后患,同时还可以提高城市抗灾、防灾的综合能力

2.5 强化道路基础处理。路面质量对道路上运行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等行车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路面的使用性能与道路基础的处理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在软土地基路段。为了提高道路的总体建设质量,在道路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采用与当地地质条件、工期相适应的地基处理方式,做到经济、实用、合理、科学,切忌工程建设政治化的现象。

2.6 确定合理的交叉口间距与行人过街形式。

2.6.1 交叉口间距与调头方案。一条道路上的交叉口数目越多,交叉口间的间距越小,交通事故率越高;交通出行时间越长,出行延误也会相应增加。城市道路上交通事故发生次数与交叉口接入数目成正比。

2.6.2 行人过街横道设计。为了确保行人横向交通的安全、快捷、方便,尽量减少乃至完全消除市民因过街不便而冒险违规横穿马路现象的发生, 主要道路交叉路口与路段最好选择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的立交方案。

3 结束语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之切。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烯,徐吉谦,杨涛,等.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杜,2008.

篇8

【关键词】干线公路;快速化改造;技术指标选取

【Abstract】Analysis of trunk highway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transformation,Relevant case studies mainl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runk highway,In highway and urban road and highway speeding under the two sets of standards system,Contradictions design standard selection and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Trunk highway;Rapid transformation;Technical index selection

1 干公路现状及存在问题

省级干线公路为省级公路主骨架,干线公路的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公路的功能相对较为单一,主要提供中长途交通运输服务,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道路逐步被城镇、开发区所包围,公路所承担的交通量逐步增加,其交通需求日趋多元化,在承担过境交通的基础上,还需承担区域内部交通、区域对外交通、公路沿线非机动车及行人,过境交通希望能够快速通行,沿线区域内部交通、区域对外交通希望能够便捷的接入公路,过境交通快速通行与内部交通便捷的接入公路的需求存在冲突,需要考虑在一条道路走廊范围内,同时满足多方面交通的需要。

随着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区域之间交通联系逐步增强,对于快速的交通出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国省道干线公路线形指标高、路基宽度宽,但道路沿线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平交道口,导致运行速度较低,迫切需要消灭平面交叉道口。

在此背景下,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均开展了干线公路快速化改造的探索,希望能够解决干线公路城市化路段存在的问题。

2 干线公路快速化改造的目标

根据国省道干线公路快速化路段的交通构成,分为过境交通、区域对外交通及内部交通,结合上述对公路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快速化改造的目标,从过境交通出行需要角度,需要消灭平面交叉道口,保证交通连续快速通行,从区域对外交通需求角度,作为服务道路沿线区域开发的国省道干线公路,应能够与区域便捷进行联系,沿线区域交通应能够与快速系统顺畅进行连接,道路沿线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互通立交或出入口,从区域内部交通角度出发,公路应能够提供区域内部短距离出行的需要,即需要设置辅道系统。因此,国省道干线公路快速化改造需要达到的目标为:主路消灭平面交叉道口、设置一定数量互通或出入口、设置辅道系统。

目前南京市对312国道、346国道龙潭港至绕越高速以及312国道南京江浦段进行了改造研究,希望在国省道干线公路的走廊带范围内,建设一条快速公路系统,能够解决公路在城市化路段存在的问题:

312国道、346国道龙潭港至绕越高速改造工程,为南京龙潭港区主要的集疏运道路,路线起自龙潭港一期大门东侧,止于绕越高速公路栖霞互通,路线全长14.882km,道路用地红线60m,且道路沿线分布着众多高压输油、输气管线,用地条件紧张,设计采用高架+地面方案,高架作为快速系统,供疏港交通快速通行,全面消灭平交道口,辅道作为城市主干道,方便道路沿线区域内部交通通行,在道路与城市三环(规划快速路)交叉位置设置互通立交1处,与港区连接道路、城市主干道交叉位置设置菱形互通8处,平均互通间距1.6km,很好的保证了快速系统对道路沿线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312国道南京江浦段改造工程,为南京市与安徽合肥之间最便捷的一条联系通道,道路在承担省际过境交通通行的同时,需兼顾服务于江北新区开发,路线起自南京江北新区龙华立交,止于沪蓉、沪陕高速张店枢纽东侧,路线全长6.79km,设计采用高架+地面方案,高架系统为312国道,满足过境交通、区域对外交通通行,辅道系统为城市次干道,服务于道路沿线区域发展,道路与长江五桥北接线交叉位置(快速路)设置互通立交1处,与城市主干道交叉位置设置菱形互通2处,平均互通间距2.2km,可以满足区域交通便捷出入快速系统的需要。

3 干线公路快速化改造存在的问题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功能定位、服务的对象存在一定差异,在设计技术标准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道路断面布置:如按照公路标准设计,道路需要设置硬路肩,而按照城市道路设计标准则不需要设置硬路肩,根据硬路肩功能,硬路肩主要用于车辆的紧急停靠及作为应急救援通道使用,在公路快速化改造路段,一般情况下互通出入口间距相对较小,车辆可以很方便的驶出快速系统,进入道路沿线的辅道系统或相交叉道路进行临时停靠,不设置硬路肩对车辆的临时停靠影响不大;从作为救援通道使用,道路沿线布设了辅道系统或存在其他平行的城市道路,救通可以快速的到达事故点,取消硬路肩的设置,对于车辆应急救援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可以考虑公路快速化取消硬路肩设置;但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行业管理依据,对于公路快速化改造,一般均设置硬路肩,否则影响道路的审批及实施。

线形指标:根据公路、城市道路相关设计规范,公路与城市道路在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线形指标要求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对于公路进行快速化改造路段,同时存在着快速系统和辅道系统,分属公路部分和市政部分,在快速系统与辅道系统为整体式断面的情况下,在进行线形指标选取时,是以公路还是城市道路标准为准无明确要求。

互通出入口间距要求:公路规范对于互通出入口设置的间距要求较高,而城市道路规范要求则相对较低,假定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以匝道入口至匝道出口之间距离要求为例,在设置辅助车道情况下,公路规范要求最小应不小于1100米,城市道路范要求不应小于350米,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要求不小于500米,对于间距要求相差较大,城市道路对于入口至出口之间的间距要求相对宽松。公路快速化改造,在满足公路快速通行的同时,还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互通立交,以更好的服务于沿线区域,如严格按照公路标准进行执行,道路沿线可设置互通出入口的数量较少,对沿线区域的服务带动作用将会消弱。

除技术标准方面公路与城市道路存在差异外,公路与城市道路界面不清,根据已实施的公路快速化改造项目,快速系统与辅道系统,以哪部分作为公路均有相关案例,尚未统一标准,同时,由于公路部分和城市道路部分,需要在公路系统、城市系统分别进行立项,但两部分难以进行明确的拆分,且后期管养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界面混乱的问题,导致快速路从项目立项之初至项目移交接养全过程中,均存在诸多问题。

南京市目前已建的312国道江北大道段、待建的312国道江浦段,道路横断面布置、线形指标、互通出口设置情况如下:

312国道江北大道段快速化改造工程,快速系统采用双向六车道,按照一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实施,但未考虑硬路肩的设置;对于主辅共面的整体式断面形式,平纵线形指标以公路为基础,部分指标参照城市道路执行,按照“就高”的原则执行;道路全线设置14处互通立交,平均互通间距1.3公里,最小互通匝道入口至出口之间间距244米。

312国道南京江浦段快速化改造工程,高架系统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两侧设置硬路肩;快速系统平纵横指标采用公路标准,辅道系统采用城市标准;道路全线设置3处互通立交,起点与龙华立交相接,终点与张店枢纽相接,相当于7公里路段范围内设置5处互通立交,平均互通间距1.4公里,根据公路规范要求,基本需要全路段设置辅助车道,工程规模较大,经综合考虑,匝道入口至出口之间间距按照城市相关标准执行,基本不需要设置辅助车道。

篇9

[关键字]:建设水平、城市、提升能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无疑成了公共品需求最多的领域。城市公共品是否能妥善提供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公共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倡导建立和谐社会,保障民权民生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交通拥挤

首先,城市的交通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城市经济越发展,居民出行的频率就越高,所出行的距离就越长。在交通的高峰期,往往存在堵塞,拥挤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其次,城市机动化的发展,特别是小汽车出行的增加,停车设施不完善,会干扰动态交通,造成不必要延误,降低可达性,影响到城市总体发展。最后,由于城市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建设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一样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初始投资大、投资回收慢、直接经济效益低等特点,所以在规划、建设、管理上一直落后于其他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面临着资金严重短缺、融资渠道狭窄、方式简单僵硬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

(二)重复性建设问题严重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设计、规划、布局普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对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起步较晚,相当多的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才组建规划管理部门,城市规划水平较低,规划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三)有些项目建设周期过长

许多政府由于基金计划和时间计划考虑的不周全,而造成盲目投资。一个项目很可能只进行到一半就没有资金了,这个项目只好停止下来,要么等待新的资金拨入,要么等待下届政府来解决。还有很多项目效率低下,不能够按期完成,或者施工时间太长,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不便,使居民对建设项目的热情大大减退。

(四)政府机构不合理,效率低下

我国政府垄断经营是城市基础设施运营效率低下、公用产业资不抵债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改革中的顽症。长期垄断经营的结果是,经营单位缺乏生存忧患意识和竞争压力,生产、运营效率低下,技术、管理创新乏力,人员大量冗余,政府财政负担过大,企业经营包袱沉重,而且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政府经营企业凭借垄断优势,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问题。此外我国政府机构臃肿,设置众多,机构重叠、业务交叉,而各部门之间权责划分又不够明晰,造成政出多门、管理分散、政令不一的现象。

二、国外典型国家做法及借鉴

(一)保障城市基础设施资金

美国各级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视。重点主要集中在改善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项目上。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涉及国家全局或需投巨资的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并据此向地方政府提供拨款、贷款和税收补贴。美国州一级政府,尤其是州以下的地方政府是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角。其资金来源包括税收、基础设施企业的收入、市政债券、赞助捐赠等。但地方政府财力同样是有限的。为此,美国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机构均通过组织发行市政债券募集了大量低成本社会资金,不仅对推动美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还解决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代际公平负担问题。美国还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较为典型的模式有BOT和TOT两种。

(二)积极吸引社会资本

埃及现有的铁路全部由国家经营,连年出现亏损,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开罗等大中型城市居民住宅区不断扩大,为了方便市民的出行,还需要兴建连接这些城区的轻轨铁路。这些将大大超出了政府的预算能力。因此,埃及政府制定了新法案引进私人资本的投资。埃及政府向人民议会提交了关于允许私人资本参与城市轻轨铁路建设的新法案。由于新法案的通过,埃及出现了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热潮。

三、解决我国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城市道路规划与公共交通建设

首先,由经验丰富,素质齐备的城市道路规划师进行细致科学的道路规划,使交通网便于通行。对私人车辆进行严格控制,可以通过增加养路费,或者通过发行“交通高峰通行证”的方法来限制私人车辆。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内部提倡办事少用公车,使用公车必须有相关部门的签字,从而减少公车上路车辆。其次,完善公共交通建设,提倡乘坐公交出行。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公交部门的补贴,加强对公交路网的规划和完善,使公交成为方便实惠的交通工具。开通快速公交,并提高快速公交的效率。根据“公交优先”的原则,构筑现代化的城市公共客运体系。

(二)加强规划,避免重复性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其长期有效的执行有赖于合理的长期总体规划,以最大限度地防范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提高建设的整体效率。同时,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实现公共决策从封闭和半封闭向公开透明的状态转变。政府应该广泛听取城市居民的意见,并向有关专家进行咨询。规划修编的有关专题研究要在政府组织下,由相关领域的资源专家担任专题负责人。

(三)寻找多元化投资主体,引入竞争机制

篇10

关键词:济南市;道路;绿化

中图分类号: TU985.18 文献标识码:A

一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 研究内容

本文以济南市城区的21条主干道及其交叉口绿地和街头绿地为主要研究内容,主要调查分析济南城区主干道的主要技术指标,如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绿地率等,并重点对道路中央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路侧绿带及街头绿地的植物进行全面综合的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济南城区道路绿化现状分析,进而对济南城区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城市道路绿化的文献资料、书籍和报刊,收集济南市地理位置、城市风貌、城市规划、道路规划、常用绿化植物等方面的资料,结合现状,从规划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在国内外现有道路规划设计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济南道路绿地存在的问题,对绿地规划设计进行研究。

2实地调查法

实地调查是按研究计划对济南城区道路绿化作全面了解。首先对道路绿化现状展开全面初步普查,然后全面深入实地调查,对比较典型的道路绿化进行个案调查,为道路绿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典型案例。

二 结果与分析

城市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主要有: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一块板道式、三板四带式、街头绿地、立交绿地等。

根据以上种形式,选取济南市区有代表性的道路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如下:

1舜耕路

即由中央分车带将机动车道分成上下对向车流,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没有隔离的道路断面绿化形式其绿化主要由中央分车绿带、行道树组成。如舜耕路。与一板二带式相比,其好处在于相同的路面宽度将两条绿带的宽度集于中央,更易于布置绿化、便于管理、降低建设和管理成本。特别是如果两侧绿化带在规划上控制了一定的宽度(有的已达30--40m),使绿化有了厚度感,增加了景深,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道路绿化效果。

通过对舜耕路的实地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具体分析,如图1所示,此配置形式比较单一,绿地立体构成较弱,灌木的种类和数量都过少,不重视下层灌木的应用。

图1. 舜耕路绿地苗木种类柱形图

2经十东路

用2条分车绿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加上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4条绿带。虽然占地面积大,却是城市道路绿地较理想的形式。其绿化量大,夏季庇荫效果好,组织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各种车辆混合互相干扰的矛盾。如经十东路。

通过对经十东路的实地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具体分析,如图2所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行道树种类单调,重复运用率高;行道树乔木中常绿乔木比例偏小,落叶乔木比例过大;配置形式单一,表现在行道树一般都是单排、单一树种种植;绿地立体构成较弱,灌木的种类和数量都过少,不重视下层灌木的应用,易受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防治困难。

图2.经十东路绿地苗木种类柱形图

3燕山立交健身广场

即为配合城市立体交通而形成的绿地。由于立交形式的不同,绿地形式也是多样。在不同形式的立交绿地造景,可以形成丰富多彩的城市绿地景观,是现代城市美化街景和增加公共绿地的重要手段。比如燕山立交健身广场、八一立交桥绿地,以及北园路立交健身广场。在出入口配置不同的骨干树种,作为特征标志,便于汽车加减速及驶入驶出。小块绿地以疏林草地的形式群置一些常绿树和秋色叶树,以丰富季相变化,反映地方特色。

通过对燕山立交健身广场的实地调查,详细分析植物种类。如图3,植物种类较多,多以北方常见树种;季相景观较丰富。但不能很好的体现济南的城市特色。

图3.燕山立交健身广场绿地苗木种类柱形图

4泉城路绿地

即路边休憩型小型绿地,也称为街头小游园。面积一般在1000平方米以下,小的只有几百平方米,形式往往不拘一格。但在环境功能上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被誉为城市的“出气口”。这种形式既便于人们休息、活动,又形成街道绿化的景点,很受市民欢迎。

通过对泉城路绿地的实地调查,详细分析植物种类。如图4,分析对泉城路街头绿地园林植物配置的季相景观,所用的植物中,榆叶梅、紫荆数量比较少,对形成整体景观效果作用不大。用量较大的植物有春季观花的贴梗海棠、火棘;秋季观叶的南天竹等,它们是各季景观的骨架,其它植物成为点缀和补充。分析得出,游园的秋季景观中上层乔木比较少,层次不丰富;另一方面,观花植物中红色系花偏少,整体景观效果不够热烈、欢快,难以给游人留下深刻印象。

图4.泉城路绿地苗木种类柱形图

三 讨论与分析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在道路上形成的,因此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反映了城市的个性和时代风貌。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设计理念需要结合时代主题和城市发展的步伐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因此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一) 道路绿地率低、绿地断面布置形式单一的问题

济南的道路平均绿地率只有14.7%,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单一,60.7%道路为一板两带式,这是目前济南道路绿地较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老城区。究其原因是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不同步,道路绿地建设预留地少。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应和城市规划同步进行,预留出足够的道路绿地,以提高道路绿地率,同时增加三板四带式和四板五带式道路,丰富绿地断面布置形式[20]。

(二) 道路绿地植物的应用

1 道路绿地植物配置模式

乔、灌、草复层结构模式是目前公认的比较好的植物配置模式,它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量,而且丰富了景观层次和效果。针对济南气候条件、城市环境、文化特色等的不同,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不同的典型配置模式,丰富配置类型,营造多样景观。

2 乡土植物的应用

乡土植物资源是进行城市园林植物配置的重要基础材料,也是形成地方特色的重要保证。以乡土植物资源为主进行园林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也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济南调查发现,该城市的乡土植物资源中观赏性较强、可用于城市绿化的植物种类相对较少。所以植物推荐时并没有拘泥于乡土植物,而是大量引入了可用的外地植物种类,进行城市绿化建设,景观效果是比较丰富的,适应性待检验。

3 济南城区道路绿地可选植物

可供济南选择的植物种类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但目前应用种类比较少,尤其是行道树树种主要集中在悬铃木、国槐、刺槐、垂柳等几种,景观比较单调,现结合济南实际,将适合济南道路绿地的植物种类分为:行道树树种、花灌木植物、色叶植物等类别,并推荐如下。

3.1行道树树种推荐

行道树的选择标准:①适应济南的生长环境,生长迅速而健壮。②要求管理较为粗放,对土壤、水分、肥料要求不高,抗病虫害能力强。③树干挺拔、端庄、树形美观、冠幅大,遮荫效果好,或具观干、观叶、观花、观果等观赏效果。④萌芽能力强,耐修剪,易整形。⑤发芽展叶早,落叶晚,落叶期相对一致。⑥深根性,无刺、瓜果无毒、无臭味、无毛被飞散等污染。⑦树龄长、材质好

3.2观花类植物推荐

观花植物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由于花灌木的种类很多,选择有较大的灵活性,一般要求:①路旁栽植的花灌木应注意选用无细长萌蘖或向四周伸出稀疏枝条的、树形整齐的植物种类,最好无刺或少刺,以免妨碍车辆和行人的通行。②耐修剪、再生能力强,以利控制植物高度和树形。③生长健壮抗性强,能忍耐尘埃和路面辐射热。④枝、叶、花无毒和无刺激性气味。⑤尽量选择先花后叶、果实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

表1.适宜济南市园林绿化用植物推荐表(观花乔木类)

Table8 .Blooming plants that adapt to the city greening in Jinan

表2.适宜济南市园林绿化用植物推荐表(观花灌木类)

Table9.Blooming plants that adapt to the city greening in Jinan

表3.适宜济南市园林绿化用植物推荐表(观花藤本类)

Table10.Blooming plants that adapt to the city greening in Jinan

3.3秋色叶植物种类推荐

适宜济南的秋色叶植物较多,秋色叶植物能表现出明显的秋季季相,可以丰富秋季景观。

表1.适宜济南市园林绿化用植物推荐表(秋季观色叶类)

Table12.Clolred leafs tree that adapt to the city greening in Jinan

四 建议与对策

针对济南城区道路绿化现状,提出以下六点建议:加强规划设计研究,完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建设规划;加强垂直绿化、景观媒体绿化、拆墙透绿等绿化,延伸城市道路绿化空间,丰富道路整体绿化景观效果;增加路侧绿带、基础绿化建设,开辟街头绿地,发挥道路综合功能;加强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的应用研究,丰富园林植物,完善城市道路绿地多层次、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景观;充分利用济南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等优势,挖掘济南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地方特色;提高全民生态绿化意识,依法治绿,减少人为破坏,保护绿化成果。

参考文献

[1]. 蔡志洲.中国公路景观文化及实例[J]中国园林,2004,(4):42--43

[2]. 车生泉.城市绿色廊道研究[J]城市生态研究,2001,(5):11

[3]. 陈成仁.城市景观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