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观察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活动观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主题词:油;活塞式灌装机 ;误差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lubricant industry piston filling machine filling error factors, and proposed solutions.Key words: lubricants; piston filling machine; error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前言
活塞式半自动灌装机因其设备结构相对简单,罐型适应性强,调整方便,广泛应用于4L及以下油产品灌装。提高活塞式灌装机的灌装精度,对油生产厂家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2活塞式灌装机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活塞式半自动灌装机油路通常由油槽进油控制阀、进油槽、计量罐进油控制阀阀组、油缸组(活塞式)、灌装进油控制阀阀组、灌装枪组等组成。灌装过程中,油品输送泵将油从成品存储罐中通过管道输送至灌装机进油槽,然后通过油缸进油控制阀、油缸、灌装进油控制阀、灌装枪进入4L桶中。油产品通常以重量计量。以灌装净含量3560±40g小包装4L产品为例,用活塞式灌装机进行产品包装,首先需要将目标重量转化为相应的体积,使灌装机按体积灌装。在实际生产中许多因素使得按设定体积灌装出来的产品,静含量变化范围比较大,甚至超出允许范围。
2.1油品中气泡的影响
灌装过程中,油品输送泵源源不断的将油成品输送至灌装机进油槽进油控制阀前。当进油槽的油位达到设定的低位时,油槽进油控制阀自动打开,油在约0.6MPa泵压下以较大流速进入进油槽,并产生大量的冲击气泡。与此同时,如果灌装机正好处于油缸吸油过程,少量气泡不可避免被吸入油缸,从而导致灌装误差。
2.2油缸密封渗漏影响
灌装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油缸密封出现渗漏。油缸的材质、密封的材质、密封的形式、加工精密度、装配质量等都是直接影响因素。常用的油灌装机油缸缸体材质有碳钢(20#)、不锈钢(12Cr18Ni)和有机玻璃等。常用的灌装机油缸活塞密封有丁腈橡胶和氟硅橡胶。有机玻璃作为油计量缸体材料,拥有表面光滑、强度较高、耐腐蚀、易于加工等优良特性,但因其表面强度低,表面容易划伤,在密封材料及形式的选择需谨慎。
2.3灌装速度影响
油缸活塞拉升从进油槽中吸油及油缸活塞压缩向4L桶中灌装的过程约占一次有效灌装的时间的80%。提高灌装速度,往往要缩短活塞拉升及压缩的时间。但这个操作极易造成灌装量不稳定。
过快的活塞拉升会使油品来不及紧随活塞注入油缸,造成缸内形成短暂真空,一方面会使进入油缸中的油品中溶解的空气在瞬间析出,形成均匀、细小的气泡。另一方面增大了密封的差压,使得密封泄露,造成外部空气进入油缸。形成了油缸中的空气,从而导致灌装量误差。
过快的活塞压缩又会导致向4L桶注油速度过快,桶内的空气来不及被挤出,形成喷油或飞溅,也将影响到装量计量,同时还会造成桶身被污浊。
2.4温度变化的影响
油灌装过程中,油品的温度不是恒定的。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油密度的变化。要保证灌装产品的重量稳定,必须考虑温度的影响因素。
油品温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在油品调合或输送过程中的加温及油品储存中的自然冷却;二是油储罐通常是在露天环境下,环境温差将直接影响油品的温度。
温度越高,油品的密度越低,按照目标灌装体积灌装出的产品重量越少。当油品在调合后还未来得及冷却至环境温度即开始灌装时或灌装过程中环境温差骤变时,油温将会变化明显,会使灌装量波动变大。
3改进措施
3.1进油阀及进油槽改进
3.1.1部分灌装机油槽置于灌装机侧位,需改置于灌装机顶部,灌装过程中充分利用油品的自重自流,减少油缸抽空。
3.1.2在进油槽中设置一个槽中槽,槽中槽的宽度、高度分别为进油槽的尺寸的2/3和1/2,长度略小于进油槽长度以保证进油槽内液位检测原件及温度检测原件的安装。槽中槽顶部为开放式,四周及底部密闭,固定于距进油槽底部约200mm(可适当调整,同时要考虑槽中槽上沿低于进油槽100mm以上),进油槽原进油管直接连通至槽中槽。当进油槽进油控制阀打开时,油直接进入槽中槽,注满后溢出至进油槽中,可有效防止灌装过程中进油槽进油时的冲击气泡直接通过位于进油槽底部的管路进入油缸。
3.1.3进油控制阀由气动开关阀改为气动调节阀。控制方式由阀门全开全关式控制改为阀门开度调节控制。检测到进油槽液位在高位和中位之间时,进油调节阀以用户在控制器上设定的开度1打开,检测到进油槽油位在中位和低位之间时,进油调节阀以用户在控制器上设定的开度2打开,检测到进油槽油位在低位以下时,进油调节阀以用户在控制器上设定的开度3打开,检测到进油槽高液位时调节阀关闭。开度1较小,以持续开启基本满足正常灌装量需求为准调节,并记录不同油品的经验值,通常开度在10-20%。开度2略大于开度1,开度约为30-40%。开度3可视需要设定,通常为50-100%。
3.2油缸及活塞密封材料及装配把关
适当的选材,合适的组合,优良的加工,清洁精确的装配是油缸密封配合有效的保证。油缸及活塞密封材料应选择具备相关资质、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的产品。对于油缸筒体,要进行管材的壁厚公差、椭圆度、内壁表面粗糙度、擦伤情况及端口平整度、垂直度等检查。活塞密封圈要对相关材料的弹性、硬度、密封面等进行检查。活塞密封装配过程应特别注意密封的清洁。碳钢及不锈钢材质的油缸推荐Y型丁腈橡胶密活塞密封,有机玻璃油缸建议搭配L型氟硅橡胶活塞密封。
3.2.1合理的控制活塞驱动速度
在灌装机操作规程中明确规定灌装机允许的活塞运动频次范围。
3.3增加油温补偿控制
油温度与密度的对应关系可以查《石油计量表-油部分》表。根据油温度及密度的对应关系及PLC的计算能力,选取线性函数进行近似修正。油温补偿适用于步进电机控制油缸自动调量的灌装机。将温度变化值按线性关系近似转化为体积变化量,从而转化为脉冲变化量来通过步进电机控制油缸活塞行程。从而使温度变化转化为油缸的体积变化,达到温度补偿的目的。
3.4合理安排生产,降低油温变化的影响
温度补偿控制因PLC计算能力限制,只能选取简单的线性函数进行近似修正,误差比较大。解决油温变化对灌装精度的影响,最好是通过合理排产来解决。将油温作为灌装排产的重要指标来考虑,避免灌装过程中油温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篇2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十分重要,如果让小班的幼儿阅读一些人物较多,情景复杂的图书材料,他们会看不懂,不感兴趣,相反,如果让大班的幼儿阅读一些内容简单,情景单一的图书材料,他们会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中班幼儿:选择色彩丰富,画面主题情节鲜明,与幼儿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有关人物、动物、自然事物等方面的图书材料,以及一些夸张和幻想的内容,图书的篇幅可以适当增加。
二、前期经验准备对各年龄段幼儿语言区阅读活动的影响
班级:小班
投放背景:小班幼儿情绪已经稳定,开始正常的游戏活动。教师没有对幼儿进行阅读绘本、图书的相关经验的准备。
班级:中班
投放背景:教师在语言区投放了一部分新绘本,这些绘本是教师没有讲述过的。
由以上观察可见,中小班的幼儿的阅读材料投放,是需要前期经验作为支持的,在没有经验准备的情况下,孩子的阅读很难进行下去,要么不去选择,就是选择了不能深入阅读,只能草草了事。
班级:小班
投放背景:甜蜜蜜的糖果对幼儿很有诱惑力,结合主题活动《好吃的食物》投放该图书,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班级:小班:
投放背景:幼儿每人从家里带来一本书,投放到语言区的阅读角。
从以上的观察可以发现,小班幼儿的阅读活动不能深入书本的内在内容,他们只会受到图书材料中某种物体的启发,进行一些相关的讨论。而生活活动和学习活动中的经验,可以引领幼儿通过对熟悉的事物的直接感知,引发相关的阅读和表达的愿望和行为,只是一种阅读准备,是一种前阅读行为。
材料名称: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
幼儿活动观察记录:今天谦谦来到语言区,看到书架上的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兴奋的说道:“猜猜我有多爱你”,边说边取出绘本,坐在椅子上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她一边用手指指着封面的字,一边读到:“猜猜我有多爱你?”看了封面下面的图画后,他打开了书一页一页认真看了起来。当看到小兔子张开双臂时,她说道:“我爱你有这么多,开的不能再开。”当看到小兔子倒挂在树干上时说道:&ldqu o;我爱你一直到我的脚趾头。”她边说边笑起来。当看到月亮那一页时,她说道:“我爱你一直到月亮哪里。”看完后边想边说:“楼房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
材料名称:图书《汤姆的生日》
幼儿活动观察记录:昨天是张琳的生日,她很快乐,今天她首先发现并选择了图书《汤姆的生日》。她认真的一页一页翻阅着图书,边看边小声的说着:“昨天是我的生日,我长大一岁了!”当看到汤姆生日邀请全班同学到自己家玩的情景,汤姆还和爸爸一起做了好多请帖,她的眼睛一直看着,过了一会儿,她小声地说:“明年我过生日也要做请帖,也要邀请小朋友到我家做客。”接着又小声的问旁边的小海:“明年我过生日,你到我家去好吗?”小海高兴的答应了。
班级:大班
投放背景:根据主题活动《开心一刻》,教师请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了一些漫画、笑话书籍,并有选择的投放到语言区。
大班的孩子在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他们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阅读,基本能够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因此,有了中小班的阅读经验准备,大班的孩子可以阅读较为丰富的相关材料,一些和幼儿生活和学习活动及兴趣有关的材料可以随时投放,成为孩子乐意选择并成功阅读的有效材料。
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高幼儿阅读能力,是幼儿园阅读活动的重要目标。幼儿对阅读材料兴趣来源于能够有效的阅读该材料,这种胜任感让幼儿愿意参与进来,而是否能够有效的阅读相关材料,取决于幼儿的阅读能力,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必要支撑,因此教师的指导对幼儿的阅读活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我们以下的观察记录中,可以看到不同年龄段幼儿阅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材料名称:自制小书《我爱劳动》
幼儿活动观察记录:来到语言区的幼儿都会选择这本《我爱劳动》的小书翻一翻。刚开始他们只对自己的照片分兴趣,而且仅限于观看,并没有讲述表达的愿望。于是教师就问:“这张照片上是那个小朋友?他在做什么家务劳动?”“你能认出他是谁吗?你能看出他在干什么吗?”经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孩子们开始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照片上的内容了。
班级:中班
投放背景:今天我带森森一起阅读一本具有想象力的图书《胡萝卜变火箭》
中班的孩子,已经能够从画面上看到一些简单的内容,并能够积极的表达,但对较复杂的故事情节和知识内涵还不能有效的关注,教师的开放性问题引起了幼儿的兴趣,打开了幼儿的思路,为幼儿深入的阅读和充分的想象提供了有效支持,提升了幼儿的阅读效果和阅读能力。
材料名称:故事图片《高老鼠和矮老鼠》
篇3
一、打造环境文化,营造幼儿快乐游戏的氛围
环境文化对于培养幼儿性格,构筑健康人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长期以来,我注重加强文化建设,尤其着重打造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影响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从教师仪表到一言一行,从班级管理到同伴关系等,都要求做到教育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力求让幼儿在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活动氛围里快乐游戏。在平时教育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主题墙饰,或向幼儿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等的品德教育,或给幼儿提供进一步感知探究的源泉等。
二、投放丰富材料,提供幼儿快乐游戏的条件
材料是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载体。利用搜集来的各类废旧材料通过创新加工制作成美观、实用、操作性强的教玩具。在材料投放上,注重做到三同要求:一是同一年龄,要求多层地材料。同一年龄幼儿在理解、表达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因此投放的材料应有一定难易差异,以让每个幼儿都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游戏。二是同类区域,要不同材料。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在相同名称的区域里要投放隐含不同教育价值的材料。三是同一材料,要求不同玩法,以最大限度地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达成多个教育目标。
三、拓展区域环境,延伸幼儿快乐游戏的空间
幼儿园坚持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观察幼儿、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为此,为了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我在平时活动中注重将他们的作品展示,既美化了活动室,又让幼儿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为了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我还动员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编网或隔断帘用于间隔两个区域,并在上面吊挂了图片、卡通头饰、幼儿手工作品等。立体空间的使用使幼儿游戏环境变得更加丰富,也有效地引发了幼儿与环境之间、与同伴之间、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互动,从而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四、利用家长资源,搭建幼儿快乐成长的桥梁
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幼儿要健康发展,家庭、幼儿园、社会教育缺一不可。我通过两化建设,争取到了家长对幼儿区域活动的支持和配合。一是家园活动制度化,通过开展家园活动,提供亲子体验平台,在班内设置了专门的家园活动区,比如理发店、超市、医院等。家长每日都可以自行安排和幼儿一起在区域里进行亲子游戏;家长每天都可以走进班级,了解孩子发展情况。同时,我班还定期举办“家园同乐”活动,邀请家长入园和孩子们同时游戏。二是家园联系常态化,建立家园手册,构建家园联系桥梁。
五、创新指导模式,提供幼儿快乐成长的保障
篇4
一、脚要勤走动
要做好班级工作,最主要的是要了解班级情况,包括了解全班学生的整体情况和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这样,工作才能有针对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态度怎样,能不能遵守校规校纪,有什么个性特点和业余爱好,这不是班主任坐在办公室里就能了如指掌的,必须深入学生实际才有可能知道。我的做法是勤走动,勤观察,勤了解。由于腿勤,走得多,看得多,了解得多,所以我能及时掌握班级的第一手材料,为制订出针对本班实际的治班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班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脑要勤思考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大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传道授业,小到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吃、睡、玩、闹。要想把班级工作做得有条不紊,重点突出,班主任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工作中去。班主任要统揽全局,全盘考虑,对班级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制订出行之有效的治班途径和方法。俗话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知道每接管一个新班级,都要进行深入地观察和了解,摸清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个性特征,然后再制订出每学期、每学年的具体计划。计划出来之后,在实施中还得让学生再和我一起来动脑筋,开展讨论,想出如期完成计划的具体做法。这样,让学生用自己想的办法来管理自己,效果会更好。由于脑勤,才使自己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班级工作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三、嘴要勤强调
人们常说“人多讨人烦,嘴多讨人嫌。”但是,作为班主任嘴不多行吗?学生变化快,幼稚不懂事,思想上又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受人和环境的影响。为此,班主任要担负起教育他们的使命,给他们以恰当的指点。该说的要不厌其烦地说,常规性的问题要经常说,容易出现反复的问题要反复说。班会课是说话的好阵地,座谈、个别谈心也是说话的好方法。说既要有诚心、爱心,还要苦口婆心,既要有针对性、预见性,还要有超前意识。
四、手要勤操练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但不能只做指挥官而应既做指挥员又做战斗员。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班主任不能在学生面前指手画脚、纸上谈兵,而应动起手来,付诸行动。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做,对学生来说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如学生搞大扫除,我会主动和他们一块儿干。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从老师身上得到榜样的力量,又认识了劳动的意义,还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游戏活动,我有时站在旁边看看,给他们鼓鼓劲,加加油,有时自己也参与。这样做既可以增进师生情谊,又可以分享学生那份欢乐。学生到校外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我和他们一同参加。这样做,教师本人既可以起到组织者和管理者的作用,又可以使学生增加社会责任感 ……班主任手要勤操练,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学生就乐意和班主任相处,愿意听班主任的话。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怎能不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呢?
篇5
关键词:区域游戏;环境创设;操作材料;教师角色
一、情况分析
我班(中南大学校本部幼儿园)是区域活动实验班,主要由一间盥洗室、一间活动室和一间寝室组成。幼儿平时的活动都是在这个活动室里开展的。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遇到以下问题:
(1)这间不算大的活动室,既是幼儿集体学习的场地又是幼儿就餐的地方。
(2)活动室里的柜子比较多、幼儿玩具操作材料很多。
二、基本区域设置及其调整
根据活动室的面积,将其划分成益智区、美工区、生活区、语言区四个区域。
游戏情况:
自从我们开始区域游戏,幼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幼儿选区时我们进行限制人数的设计:如用脚垫的语言区就可以贴上脚印作为控制人数的标识;用椅子的数量作为控制人数的标识。但是还是会发生争抢位置的事情。
第一次更改:
(1)灵活利用场地: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开展更好的区域活动,在就餐区巧妙设计了墙面操作,由原来的桌面益智操作改为墙面操作“图形娃娃”。
(2)合理设置区域布局:之前班级没有明显的区域划分,根据这一情况将班级的玩具柜、区域操作材料柜作为隔断划分一个个区域。
(3)进区人数的调控:在每个区域设计限制人数的进区卡:不同的区域游戏设计不同的进区卡。
初步效果: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区域活动就是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活动环境,在这里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
四、调整区域内容
游戏情况:
在将区域划分好后,班级区域游戏有了明显的区域氛围。因为人数较多,为了避免幼儿在区域过程中出现一些安全意外,所以本班是让幼儿先自由选择自己想去的区域拿进区卡,然后搬自己的小椅子去区域活动。但是幼儿在拿好自己的进区卡后,大部分幼儿往往没有到相应的区域操作,教师每次都要带幼儿找相应的选区。
在区域游戏中,区域材料的取放是幼儿最大的难题,每次教师都会不厌其烦地提醒幼儿,但是幼儿往往不记得要在哪里取放材料,最后还是教师整理材料。
第二次更改:
(1)由于益智区里的操作材料比较简单,不符合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同时为了突出本班班级特色――美术,所以我们将原有墙面操作的益智区,更改为美工区域的涂鸦墙。
(2)让幼儿自主、自由的取放操作材料:根据区域进区卡标识在区域材料柜操作材料盘子下面和操作材料盘上面贴上与该进区卡相应的图片,便于幼儿看着材料的动物号码取放操作材料。
(3)调整进区卡,在悬挂进区卡的地方贴上该区域的进区卡图片。
效果及分析:
刚开始的时候,幼儿还有点不熟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我们发现,幼儿能很好地参加区域游戏,每次在区域游戏的时候教师都不需要跟在幼儿的后面帮幼儿整理材料了。
篇6
好奇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当带领幼儿散步在百花园、百果园的小路上,穿行在植物园中,他们个个变得好奇、好问、好探究。比如,这是什么花?为什么花儿有的大有的小?长长的是什么呀?在幼儿的发问下,我们开始收集相关可供探究活动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随着植物生长的变化而变化。比如,花的生长规律,果树的开花到结果过程,蔬菜的播种到生长到采摘,树叶颜色变化的过程等等,这些收集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形成了一个个科学资源系列。除此之外,每个教室都有属于自己班级特色的自然资源,这些发芽类植物、观赏类植物、水培植物,也是一种科学资源,这种资源幼儿每天可见,有利于培养幼儿观察记录的能力。
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科学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科学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情。因此,用心发现和收集自然环境下的科学教育资源,为实施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组织和开展亲自然科学活动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大自然是位神奇的老师,它可以培养孩子的美感,又可以启发孩子的悟性,它既可以向孩子展示伟大的规律,又可以使孩子的身体休整,让孩子充满灵气。”在大自然,每个幼儿都会通过自己的手、眼、脑,积极主动地汲取知识,积累经验。
1.户外探究活动
《指南》中指出“亲近自然,喜欢探索”,亲近自然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户外活动,在适合的时间到有探究价值的自然资源环境中进行探究活动,这种活动能激发幼儿多种感官的发展,培养幼旱乃嘉能力。
春天,蚕豆发芽了,长出了嫩嫩的叶子,我们带领孩子一起去到蚕豆地,他们个个欣喜若狂,分头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蚕豆小苗,观察蚕豆叶子的形状,猜测着会结出几颗蚕豆。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再一次来到这里,发现蚕豆长高了,又开花了,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许多秘密:蚕豆花的颜色有些紫有些白,蚕豆的叶子竟然还有卷着长的,像个小喇叭。在与管理爷爷的交谈中,幼儿了解到种植蚕豆的秘诀,如:种蚕豆的时候要保持行距,方便蚕豆吸收营养,蚕豆喜欢湿润的环境,所以要经常给它们浇水。等到蚕豆成熟的时间,孩子们又一次来到蚕豆地,亲手采摘下一颗颗胖嘟嘟的蚕豆宝宝,大家兴奋不已。在剥蚕豆的过程中,孩子们产生了疑问:该从哪里剥开蚕豆的壳?很小很小的蚕豆能吃吗?为什么有的壳里有四颗蚕豆有的只有一颗?当城市里的幼儿置身于田间地头中,处处都是新奇的事物,他们的认知冲突不断发生,从而引发幼儿在自然环境中的主动观察、探索,完成知识经验的积累。
2.学习观察方法
自然中万事万物瞬息变化,因此在亲自然的科学活动中,幼儿的观察学习能力十分重要。怎样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需要引导幼儿学习观察的方法。
以小班幼儿观察秋天的树叶为例:
(1)准备观察
在观察活动开始前,首先要了解孩子对秋天的树叶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比如形状、颜色、大小等。教师应选取最具有观察价值的内容进行观察活动。其次要确定观察树叶的地点――有不同品种的树木,常绿树和落叶树错落生长等等。
(2)实施观察
确定观察内容后,带领幼儿来到选定的地点,并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每人选取一片树叶,仔细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鼓励幼儿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通过和同伴树叶间的比较,了解更多树叶的科学知识。
以上是即时性的观察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我们可以引导长期性观察,并通过观察日记、记录表等形式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整理总结
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和幼儿一起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并在幼儿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提升和总结,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
三、延伸和拓展科学活动范围
篇7
一 让“养植”活动在家园合作中扎根
镜头一:妈妈的话
孩子们对蜗牛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因此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捉蜗牛。在活动的第二天,婧婧告诉教师说:我的妈妈说捉不到蜗牛,还说老师是个傻瓜。教师问:为什么妈妈会这样说,婧婧回答说:妈妈要上班,很忙没有时间。
镜头二:奶奶的话
晨间接待,橙橙的奶奶拿着“养植意愿调查表”,询问这张纸上的内容,教师和奶奶解释,奶奶听完之后直接说:就是种菜养鱼吧?小孩子怎么会种,有什么用啊,还是好好读书吧。教师想给奶奶解释,奶奶却把纸还给了教师。
从上面妈妈和奶奶的话语中,反映出家长要么太忙不愿参与到“养植”活动中,要么认为“养植”活动没有什么教育意义,说明教师在活动中还没有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其教育观念。
1.换位思考,赢得家长的配合
教师如果不了解家长的基本情况和意愿,给家长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会引起家长的反感。教师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现在的家长工作都很繁忙,工作了一天,身心疲倦,还有什么精力和耐心参与活动呢!透过现象看本质:家园沟通出现了问题。因此我园利用离园时间召开座谈会,将家长们不会指导孩子和没有时间开展“养植”活动这两个现实问题提了出来。为了鼓励家长参与活动,我园举办了多次的座谈会,我从“养植”活动的意义、价值以及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使家长逐步了解“养植”家园合作的价值,同时近距离的谈话让家长更容易接受,部分家长主动要求加入到“养植”活动中。
2.构建平台,及时分享信息
家园合作最重要的是双方良好的沟通,我园利用多渠道的方式,如“家园联系栏”“班级QQ群”“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园合作意义,增强共同培养幼儿“养植”科学探索活动重要性的意识,搭建教师与家长之间互相交流科教信息、经验的平台。参加“养植”活动的家长经常会在“家园联系栏”“班级QQ群”里分享幼儿的观察趣事、照片、家长自己的感想和疑惑,通过平台,家长和教师双方可以分享经验,解决疑惑,互相学习。同时,我利用QQ平台、家园联系栏指导家长按照科学的方法种植和饲养,如按照季节特征种植和饲养、按照主题要求种植和饲养,并指导家长引导幼儿如何对家里饲养的动物与种植的植物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在家长的帮助下,现在我园的幼儿逐渐养成了爱观察、好实践的科学态度。
二 让“养植”活动在家园合作中成长
镜头三:教什么呢?
家庭“养植”活动已经开展了两个礼拜了,家长的热情在慢慢消散。和家长几次的交流后,瑶瑶妈妈告诉老师:我很想教点什么,但我不知道怎么教瑶瑶观察,感觉挺难的。
镜头四:学什么呢?
琪琪的爸爸说最近琪琪对家里饲养的泥鳅不感兴趣了。老师问琪琪:是不喜欢泥鳅了吗?琪琪回答:一直是爸爸喂泥鳅吃东西,爸爸只是让我看泥鳅,我也想照顾泥鳅,但爸爸不让,只是让我看。
以上两个片段反映出家长参与的热情很高,但缺乏科学专业的“养植”知识和指导幼儿学习的方法,因此不知不觉就陷入了“教什么”“学什么”的困境中,这样的困境如果不及时解决,会慢慢地消磨掉家长和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影响“养植”家园合作的后期开展。
1.触类旁通,开放观摩活动
为了让家长掌握一定的指导方法,让家长的教学观念逐步转变为教学行为,我园有准备、有目的地向家长开放“养植”科学观摩活动,让家长“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每个星期五都向家长开放科学活动观摩课,利用“家园联系栏”事先向家长介绍本周的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指导方法和我园的设计理念,这样家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到课堂中来观摩学习。如在观摩活动“小蜗牛的食物”中,我园重点指导家长怎样关注幼儿的探索学习:千万不能去帮忙,也不能直接告诉答案。通过教师的指导,家长明白了应遵循“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的原则,都纷纷表示要把教师的方法迁移到家庭教育中去,让探索学习成为幼儿感兴趣的事。
2.取长补短,实施家长助教
篇8
一、上学期工作回顾与存在问题:
上学期教研工作在园长、业务园长、年段长的组织与指导下,工作扎实有成效,如:坚持每周一晚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成功的开展了区域活动材料评比;全园性区域活动观摩;教师教育随笔评比;创设了游戏活动室;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和庆“六一”活动,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市级领导、学区领导和家长的认可。但还是有些工作被忽略和抓得不到位。如:
1、重全园性教研工作,轻年教研工作的开展。
2、生活活动没有作为一种课程被重视,生活环节检查,督促不够。
3、个别教师课改积极性不高,工作热情较低。
4、领域活动的观摩课较少。
5、三大游戏和户外体育游戏的组织质量不高。
6、幼儿教育观察和教育评价研究不足。
二、本学年工作重点
(一)教育教学工作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三个“观”一是正确的学生观:要树立儿童个个能成为有用的人才的正确观念。二是全面的质量观,教育质量的高低以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准加以衡量重点突出能力、特性和个性的发展。三是科学的教育观,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自我发展的主体我们的任务是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活动、游戏,让他们主动探索形成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幼儿学会学习、学习创造。
2、重视安全教育:组织
教师学习安全教育案列,提高安全意识,定期检查安全隐患,把安全教育与常规有机整合。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3.大力改革环境创设,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每月根据本班活动内容创设适宜的室内对话。每月根据本班活动内容创设适宜的室内、室外教育环境,从“小环境、巧利用”上下功夫,制作大量适于幼儿区域活动的材料,大大发挥环境和材料的教育功能。
4、精心探索多元化幼儿园活动课程,鼓励和支持教师大胆实践,给教师自由选择教材、教法的机会,让教师可以根据本地、本园、本班的实际情况,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并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5、重视保教常规检查和下班指导工作,做到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并注重效果反馈与分配、整改与推进。深入教学过程,观察和了解教师与幼儿的需要,为教师提供教育资源,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支持教师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活动。
6、关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形成团队协作教学,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以幼儿发展为本和关注幼儿开展形成丰富的学习比赛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教科研工作
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理论支持和物质材料的支持,确保教科研顺利开展。本学期教科研主要工作及措施:
1、《纲要》精神为指导,创出教研特色。
①教师进一步解读《纲要》,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制定各类计划、合理组织一日活动。探索班级常规管理方法。充分发挥年级组的阵地作用。
②深入探讨区域化学习活动模式,使区域化学习活动和我园的课程进一步统整。将数理、科学、美工、劳作等领域内容与区域活动整合,不断探索如何将教学要求转化为“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幼儿。
③有计划在本学期添置电脑,加强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师间的经验交流。
④在教研活动的“研”字做文章,在“思”字上下功夫,开展多层次研讨活动,并向辅导区开放示范活动。
2、以课题研究为先导,深化课程改革。
①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幼儿园课程理论和《纲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和实质,确立正确的儿童观、课程观、发展观,对当前一些新的课程理论结合本园实际,有目的地借鉴与吸收,不断完善本课程。
篇9
一、“起”――共筑课程建设美好愿景
在课程建设起步阶段,引导教师共筑课程建设的美好愿景,使大家达成共识,即种植课程对于幼儿、教师、园所来说各具意义:
对幼儿来说,它是“好玩的自然世界”:在每一个孩子眼里,种子发芽的力量、叶脉纹路的秘密,藤蔓攀缘的奇迹,在种植园里观察、探究这些自然世界的神奇现象,充满了趣味和惊喜。
对教师来说,它是“志趣相融的舞台”:我园有多名教师土生土长在西林,有着一定的种植经验和兴趣。将自己对农作物根、茎、叶的认知经验与幼儿的种植课程融合在一起,使课程开发不再沉重,也使教师团队产生了“一切发展从自身开始”的原动力。
对园所来说,它擦亮了“绿色清亮的底色”:种植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园内环境清新自然,蓬勃葱茏、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为培养幼儿探索兴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拥抱大自然,快乐每一天”将成为全园师生共同的追求。
二、“承”――构建种植课程几大体系
1.设计目标,突出探究兴趣、态度、方法的培养
结合《指南》提出的幼儿发展目标,把握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课程总目标设计为培养“热爱科学乐探索,亲近自然能动手”的幼儿,在此基础上,依据课程理念,形成三级目标体系。目标的阐述中关注了对幼儿的认知、动手、探索、交流、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2.梳理内容,强调操作性、趣味性、系列性
进一步梳理认知类活动、动手类活动、探索类活动三类活动,并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植物特点做更细致的分类。课程内容在纵向上呈小、中、大螺旋式上升,在横向上注重相互间以及与其他领域的适度融合与渗透。
3.探索实践,关注多样性、感受性、探究性
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开展课程实施,一是通过专题游戏建构认知经验;二是通过区域游戏提升动手能力;三是通过实践活动探索自然奥秘。在此过程中注重“创设现场,支持幼儿建构学习经验”。
三、“转”――把握儿童立场核心价值
1.辩证思维,转变提升课程意识
伴随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大家对种植课程的核心价值有了不同的诠释。有教师说:指南中提出引导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我们的种植观察活动非常契合指南理念。还有教师找来了诺贝尔奖获奖者感言,说明一个人在幼年时对大自然萌生出的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都应该被珍视。但也有一些问题困惑着大家:“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把握价值?怎样开展活动对幼儿来说更具意义?……”为了让课程意识更加深入,我们在多次课程研讨中对种植课程的价值进行着辩证思考。
放大内涵:以种花生、收花生、数花生、买卖花生为例,关注种植教育内涵的丰富性、层次性,不断挖掘多元育人价值,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聚焦特质:引导教师讨论,如果玩水、玩沙等任何课程能完全达成我们的课程目标,那我们的植物种植课程价值在哪里?达成一致共鸣,植物的生长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不断给幼儿惊喜的过程,让幼儿在这其中获得独特而美好、能直抵心灵的探究经历,是我们一起在做这件事情的真正意义。
2.微观视角,探究课程管理模式
除了课程结构的整体设计、宏观规划,我们将课程管理视角做了聚焦,具体浓缩为三张表:
(1)班级每周教育活动安排表,能否体现种植活动安排的合理性以及与主题的关联性;
(2)教师每周课程实施记录表,能否体现活动中的关键事件和教师观察幼儿的敏锐视角;
(3)幼儿种植活动观察记录表,能否体现儿童视角的探究历程和幼儿的个别化学习。关注其能否让每个孩子潜能得到发展,而不是让每个孩子表达完全一样的发现和想法。
四、“合”――融合课程建设各类资源
1.打造生态化“一条长廊、两个场馆、三处场地”
一条长廊:长廊中主要为二十四节气展板,罗列了这些节气中的游戏习俗、作物生长规律、民间耕种等内容。
两个场馆:农家宝藏图书馆提供各类植物的相关书籍以及家长自制种植游戏。
活动小图书,种子珍藏博物馆则收纳了各类植物的种子供幼儿观察。
三处场地:分别是快乐生态小农场、微型走廊农艺园、班级趣味自然角,这些充满生机自然清新的环境使园所环境自然化、生态化,又提供了幼儿游戏、探索体验的“主阵地”。
2.开发农趣化“四大节日”系列实践活动
依据周边环境资源,开发四大节日活动:春日“播种节”,夏日“藤蔓节”,秋日“收获节”,冬日“暖棚节”。在适宜的季节带幼儿到附近的“草莓园”“凌家塘市场”“蔬菜大棚”等农场田地观察各类作物的种植活动,感受泥土的芳香,获得清新的体验,在了解丰富种类的作物、蔬果的同时,增加各类经验,并初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成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建设信息化游戏课程网络资源E平台
依托园所网站建设三个年段的种植活动资源库、各个班级的幼儿观察记录集、研究团队的信息交流网络平台。重点做好园内网上种植活动研究版块,记录教师团队围绕课程开发所进行的研究过程性资料、BBS交流论坛等内容。
篇10
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
二、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一日常规》。培养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四、建立竞争机制
1、激发与外班学生的竞争意识:
从集体活动的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留给老师的印象以及个人获将情况等等多个方面激发全班由整体到个人的与外班的竞争意识。这也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2、设立定期评价制度:
以《评价手册》等相对固定的评价模式,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各种表现定期评价,使每个学生和小组明确近期优缺点何在,在班上居何位置,从而增强警惕性和进取心。
五、学生个性特长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应时代需要所培养的人才应是高素质的,是有创造性的人才。班主任在使素质不同的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提高和发展的同时,更要努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创造能力,使他们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