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能实训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5: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技能实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 要:我国制造工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当今社会急需大量的技术人才,同时要求技术人才具备更高的实际操作技能。本文将论述探讨一下电子电拖电子技能实训在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电子拖动与技能训练现在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维修电工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了。但是实际在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习往往都是分开上课,实行的是“周倒制”。然而,现在技校里的学生普片存在着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特点,他们在面对新知识、新课程,时原本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再实行“周倒制”的教学方式,就使得他们更难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了。
在电子拖动与技能训练的教学中,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实验课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上课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训练到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出他们敢于操作、善于操作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学风。
1 培养目标和定位
对电气类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目标,是要求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应当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在业务水平上,应具有熟练专业的操作技能;当踏入社会,走上职业岗位后,应具备可以继续发展的个人能力。总体来说,在校的学习阶段,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学校的学习而具备必要的“应用知识”而不是“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从从事的工作领域来看,培养的学生在进入职场后,主要从事的是电气设备的运行、生产、维修、技术服务、管理等等在第一线的工作。这就要求他们需要拥有很强的技术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此来解决在工作上遇到的实际问题。
2 传统教学的缺陷
老式的课程教学方式是,首先在教室进行理论课的学习,在完成了理论的教学之后,实际的操作训练在专门的实习场所进行。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因为这种教学模式被割裂成两部分,把原本学生就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的抽象难懂。等到学生参加实作训练时,早已经把原本就没能理解的理论知识忘光了,在实际操作中只能机械的模仿老师的教学,而不能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
这些缺陷可以具体概括为如下几点。
(1)基础理论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学生不能把这些书本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2)学习内容相当枯燥,很难激发起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只是被动的在大脑中反复记忆,更不要说要求他们能够达到灵活应用。
(3)传统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协调。实践教学的内容是依据现有的实训条件,这样就会造成实训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不同步,这样使得学习重点模糊不清,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4)现在很多学校一味追求职业资格等级考试的通过率。这样势必会给学生造成实习课无聊、枯燥的感受。
3 教学内容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改进现在的教学模式,我们应该加强现场教学,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电力拖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在电力拖动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现场教学的内容,例如现场演示、采用实物教学等手段,要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各种感知信息之间的互相协调配合的作用。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比如在讲解接触器这课时,在介绍结构和原理时,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直观的看到,触摸到接触器的外观,然后再进一步的对接触器的动作过程进行演示,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很想知道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掌握规律、理解原理,产生学习兴趣。
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往往,在进行实验课题训练时,如果严格的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规范布置元器件,合理而美观走线,时时都在提醒学生注重细节,都必须要一次性到位,云云,这样是不会得到好的效果的。反而,我们应该时常在强调要求得基础上有意在示范电路板某个电气接点的过程中上做些小“文章”,例如通过人为设置电气接点故障点,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排除故障点,最终通过多次这样训练之后,学生能够在不经意之间掌握那些常用的排处故障的方法。
4 教学方式的改进
由上节的表述可见,老式的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培养出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技能,与今后学生进入社会后实际生产技能要求距离相差太远。这就要求我们要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要以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依据来重新设置课程设计内容,重新整合教学资源,突出教学中能力本位的特点,逐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以实习车间、实验室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思路是: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先亲自到实习场地去参观观摩,以增加学生对所要学习知识的感性认识。其次是理论的教学,就是在参观现场之后,再回到课堂,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理论的教学,让学生由感性认识能够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程度,即由实践上升到理论。最后再实践,也就是指,在学生完成了相应的理论课之后,再回到操作车间、实验室中去,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上课学到的理论知识,以达到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在一起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实现将现场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方式,而课堂教学仅仅起辅助的作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又能让学生学习到与这些操作技能相关的基础知识。
在这里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德国职业教育界根据新时期的企业对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而提出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这个教育方法是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教学目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引导者,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主持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完成设计、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教育方法,那么他们是如何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呢?从教学的管理来分析,第一是要在教学之前拟定学习的课程单元,根据课程的特点及要求,对学习的领域进行适当的划分,再在每个划分出的学习领域中分解出职业的主要行为,再选择相应的专业教师拟定专门的学习内容,最后将行为分解成若干个不同的学习单元,并注意在教学单元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步是实施教学阶段,根据各个不同的学习单元制定相应的课时计划、日计划、周计划等。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一门课程,其原则都必须包含“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三要素。
5 教师的教学要求及安排
在制定教学安排时应该把学习目标渗透到项目中。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的选择和设计课程项目。课程项目尽量做到典型,知识覆盖面要全,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应当能够实施。要选择合适的项目,首先要了解该课程主要应该掌握的职业岗位能力。对于电力拖动与技能训练这样的专业课,需要以下技能: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电路图绘制、识读,安装及检修;常用低压电器的选用、检修及识别;简单电路的设计能力;机床控制线路的电路图绘制、识读,检修和安装;电工工具和常用仪表的熟练使用;能够为线路列出材料、元器件明细,并能通过计算选出器件的型号规格;掌握能表达电路的相关信息的术语;熟悉与文明安全生产相关的规定,能够安全的进行操作,文明的生产;建立产品的质量意识,树立良好职业道德观念。
5.1 要教“课”,不要教“书”
电力拖动技能训练过程不光要做到按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的要求划分单元的内容,还应该要注意到教学的系统性、逻辑性、连贯性,其内容应该按照知识体系来设计,每个单元的课题都应该有相应的理论内容来支撑实训的项目。而课程的内容要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来制定,要按照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思路,来实现教学的目标。必须做到以课程的目标为教学的基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采用参考课本而不是以课本为准来设计教学过程。
5.2 因材施教
教师要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就必须要以实践操作技能作为教学的主线,突出训练为整个教学的重点,使教学过程能充分的体现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的特点。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素质为基准,以教材为范本,提炼出学生“看得见、听得懂、摸得着”的“知识点、技能点、兴趣点”,同时要设计和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多多利用实物、实习设备进行直观教学。
5.3 以学定教,教无定法
学习应该是一个由学生自己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方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重组来引发出学生的积极的学习兴趣,使教育的内容能更好地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服务。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这一点对技校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习之路。但同时,虽然在教学过程认定教学原则是必须需要,但不能固守某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只要学生有兴趣,能主动参与,在能力上有显着提高,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徐敏,李秀香,李海雁.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探索[j].教学研究,2009(6):97~98.
[2] 魏舒颖.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教学方法与运用[j].教学研究,2010(6):59~60.
[3] 黄卓焕.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6):205.
篇2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改革
一、电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现状
自2010年起,我校已经着手推行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促进组训方式由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能力为主转变,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通过几年的课程改革实践,我校的电类基础课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任务驱动为牵引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要求体现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理念。在相应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既注重通过训练使学员掌握基本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同时也注重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增强学员的主动意识,鼓励学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研究探索、独立思考创新,不断满足他们自主实验的要求。学员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动手操作、感官观测,还要充分调动自身的思维去推测、思考、总结,学会从实验中发现和分析问题,并利用自己已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去解决问题。
学员在校学习主要分基础课程学习和专业课程学习两个阶段,其中基础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授相关理论知识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而《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电类基础课程作为全校性的专业基础课,学员除了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外,还要通过相应的实践课验证理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践操作的技能,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与作风养成,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牢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以培养学员操作所需技能,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院校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都意识到了实践教学对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所以近几年电类实验课程的地位逐步提高,具体体现在:一是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加大,硬件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进。除此外,为令学员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强化动手能力,锻炼读图识图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与项目完成能力,考查能力培养及作风养成,增设《电工电子技能实训》课程。该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采取以小组为单位,以毕业设计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作为衔接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一门重要课程,它解决了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独立授课、联系不紧密的弊端,完善了课程体系,为学员培养操作能力打下基础。
但是,随着实战化教育训练改革的不断推进,仅满足于当前的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发掘新问题,适应新要求,以达到新目标。研究当前形势下如何调整电工电子技能实训课程,以达到贴近实战化的目的。
二、电工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形式不具体
由于课程的开放性较高,学员需要针对自己的项目进行查资料、撰写开题报告与结题报告等环节,因此多了很多在实验室在外才能完成的事情。以往我们将所有学员统一带至图书馆进行资料借阅,带来了很多管理上的麻烦。同时,由于四人组成小组协同完成任务,小组内一人或多人不做事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学时利用不充分
其中,电路图的识别与使用介绍与电路维修的基本方法通常是在分组选题后集中讲解,而电工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答辩一般是最后小组完成任务后统一进行。学员在30学时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个任务电路制作,尽管有查资料、撰写报告等其它内容,但过于松散的时间安排使得学员没有紧迫感、积极性较低,产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三)任务设置不合理
实训任务应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目前部分任务存在制作难、验证难或是综合性较差等问题,例如某双声道功率放大电路采用大功率功放芯片TDA2030A,工作电流非常大,电路是大量的电阻、电容与电位器,制作难度较大,并且很容易发生损坏器件的现象,对于学员的电路焊接与维修技能要求较高,不适合于基础较差的学员进行制作;而声光控电路则是采用的晶闸管控制电源电路的方法,直接在220V交流电上接白炽灯,主电路工作电流较大,不适合在通用电路板上完成此类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实验。因此,选题方面需重新更换科学、合理、更有针对性的任务。
(四)专业区分不明显
篇3
关键词:信息化;电子技术;课程教学
“新技术改变我们兴趣的结构:我们思考的对象要变化。新技术改变我们的符号:我们赖以思考的符号要变化。新技术改变社群的性质:我们思想发展的舞台要变化”。[1]爱迪生曾预言新技术将带来教育的转变。现在,中职生是90后,00后数字化的一代人,我们身处在一个由信息所构造的知识社会里,学校一味用强制性手段杜绝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是不可取的,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信息技术潜移默化地、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教育的原貌。如何能充分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又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和管控策略,将信息化教学深度融合到《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教学中,将其推广,具有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从1986年开始出现有关教育信息化的学术研究,2000年之前,国内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处于起步探索的阶段,相关学术成果较少,研究主题主要是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基础、体系架构等进行研究,研究者们多是以宏观视角进行探索与讨论;2001-2010年,我国教育信息化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使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迅速升温,但更多是以中观的视角进行研究和分析;2011年至今,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性文件,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推动教育信息化研究进入繁荣发展阶段,研究成果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此阶段研究者们在研究视角方面是宏观、中观、微观三种视角综合应用,全方位探索教育信息化的优化发展之道,既包括对国家宏观政策、方针、路线、策略等的研究,也有对各教育分领域信息化的研究,以及对信息技术、云计算、“三通两平台”、信息素养、教育技术、“互联网+”、MOOC、微课程、翻转课堂、人工智能+等实践应用层面的研究,相关研究内容、层次、方法、工具等趋于多元化。在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在科技领域保持多项领先,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更是全国普及。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将能连接到人、数据、内容、资源、专业知识和学习体验,这将促使教师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学。从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方式创新上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既重视硬件的资金投入,又着力提升信息化教育教学质量。硬件建设实施阶段,强调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软实力提升阶段,强调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与表现形式达到改善教学质量的目的。目前,大多数研究者对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和现代化持以支持和肯定的态度,认为信息化对职教教学现代化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为教育的革新提供了强大支撑。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需要辩证看待问题,在信息化推进职业教育教学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慎行,避免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对于职业教育教学现代化的发展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的国情、经济社会环境、区域发展状况等进行综合探究,以真正实现以人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现代化。
二、核心概念界定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2]在《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即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策略和《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师生共同完成《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仿真软件、MOOC(慕课)、微课等信息技术使教学资源更生动丰富,移动式学习、碎片化学习对学习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更合理,教学形式生动多样,提升了教学有效性,优化了教学效果。
三、研究目标
在当前丰富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索信息化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以具体课程——《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为例,设计方案并实施再推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非正式学习能力,提升教师信息化运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推动信息技术专业其他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
四、教学实施模式
《电子技能与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面向电子信息类专业中职一年级学生开设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信息化与《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的融合需注意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否充分利用、关注学生能力素养是否有效提高、强调课堂教学过程是否愉悦实施,制定出“四层六步”循环式信息化教学模式(如图1)。图1“四层六步”循环式信息化教学模式《电子技能培训》是一门专业性强、动手能力强的教学培训课程,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评价,对教师提出了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电子能力培养领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没有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认知,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背景下,不少教师呼吁改革创新传统教学方式,利用信息化教育提高电子学历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概述了信息化在电子技术教育中的应用,以提供有用的参考和意见。使用《电子技能与培训》书进行电子技能培训教学,在培训过程中发现学生学理论多,实践少,缺乏实践技能。电气工程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顺利通过电气工程考试,获得基本的教育技能,培养以电子为核心的技术人才,培养他们参加专业比赛的能力。因此,教材必须根据学生的内容和当前的需要,真实反映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特点,满足当前电子信息产业的实际需要。
五、教学实施过程——以《声控闪光灯电路制作》为例
(一)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模式,即通过课前线上传递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后,将“完成作业”转移到课堂上。课前,教师将声控闪光灯电路任务书、“微课”视频、原理动画、操作视频等上传至QQ群,学生由组长带领进行课前预习,完成任务书及习题反馈给教师。
(二)导入新课
播放实训项目成品功能展示视频或成品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相关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通过有关声控闪光灯电路有趣的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要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再把所学应用于实际。播放声控闪光灯电路功能展示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跃跃欲试想进行操作。
(三)明确任务,制订方案
学生通过任务书的引领,任务书对学习过程有引领、记录、评价的作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出任务实施的步骤。
(四)任务实施
把实施任务分为实操(基础内容)、绘图(进阶内容)、原理(加深内容)和拓展(提升内容)四个层次来展开教学,每个层次之间相辅相成,逐步深入。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按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分组。学生按选、装、探、调、思、晒六个步骤进行,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使用信息化工具,提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一选:学生快速检测元件。在检测元件时,由于电子元件体积小,教师的检测示范过程无法全面展示,学生利用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平台,按照检测步骤引导,自主探究,检测元件。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从而解决了示范面狭窄的教学难点。二装:学生仿真模拟后完成装配实训。首先学生利用虚拟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插装,按照插装顺序,学生把元件插装到对应位置。如果插装错误,系统将自动提示。软件后台实时记录学生的操作过程,如果操作错误次数超过5次,需重新开始插装,仿真插装合格的学生方可进行装配实训。采用真实物体模型的仿真软件,营造出身临其境般的教学与实训体验,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将抽象的理论教学形象化,有效强化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的融合,能够显著提升教学与实训效率和效果。三探:学习电路原理。学生先用手机电路仿真绘图APP(iCircuit/EveryCircuit)搭建电路,熟悉电路结构和原理。学生通过仿真软件对电压电流的测试加深对电路结构的理解。手机电路仿真绘图APP 构成了全新的教学工具,以新的模拟提供教学和学习服务。再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动画,自己思考得出各部分功能,完成学案。“微课”生动形象、短小精悍,能够在3~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同时具有易于传播的特点。“微课”虽“微”,也必须具备完整的教学结构,并且需要根据不同的知识点类型,选择最匹配的“微课”类型进行开发,才能保证在短短数分钟内讲好一个知识点。四调:电路检测与排故。将声控闪光灯电路制作的典型故障及排故过程拍摄成视频文件,让学生观看,学生根据学习到的电路原理,区分故障类型,填写故障表。学生排故时,我要求学生排故过程记录故障现象、排故方法及步骤并最终形成报告配有录像上传教师。排故环节不仅是对原理知识的巩固,学生探究、协作精神也获得大幅度的提升。五思:学生完成巩固习题。学生利用习题软件快速完成今天所学知识的练习,成绩立即上传至教师。教师及时看到学生掌握的情况,并对都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习题软件,具有即时性、反馈性强等特点。六晒:学生分享晒出成品。充分利用手机的拍摄功能,灵活运用到课堂中,学生乐于把自己的成果拍得非常精美上传至QQ群,有的学生在图片上加上名字,配上背景等。
(五)考核评价,实时随机测试
创新“手机APP、在线平台”多元化考核。蓝墨云班课/学习通等手机APP测试实现“课堂随机测试”。蓝墨云班课等手机APP设置了资源库、在线签到、抢答、头脑风暴、答疑讨论、线上测试等各个互动模块,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抽取题目给学生进行随机测试。同时将测试、头脑风暴、作业、小组任务、答疑、讨论、签到等考核方式的考核结果以经验值的形式反馈给学生、教师。立体化教学资源在线平台测试实现“课后随学随考”。“随学”是指学生在课后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课程、方式、内容等;“随考”是指学生有不同考核方式可以选择,比如观看视频、完成在线平台作业、在线答疑等都赋予一定的分值,实现“随学随考”。
(六)成果展示,交流学习
课程结束前教师及时查看学生群组中展示情况并当场公布本次课项目的完成结果,同时对学生本次课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并布置课后平台上的交流作业。通过多角度的评价,让更多的学生获得鼓励与肯定。
六、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四层六步”循环式信息化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中的示范与练习同步,使教和学变得更轻松。经过信息化与《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融合的初探,在课程教学和课程理念的重构方面进一步拓展了思路;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同时,利用学习平台或QQ群,将传统课堂上讲授的普通知识点,以课余在线方式完成学习、交流、考核,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而课堂教学则从传统的知识点陈述,转向难点释疑、启发交流、实作实训、巩固拓展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的“落地”;[3]并通过采用理论教学与实物实训之间过渡桥梁的虚拟仿真软件,手机电路仿真绘图APP,练习软件等,形成即教、即学、即练、即考、即巩固的高效、科学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美)尼尔﹒波兹曼.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8:5.
篇4
关键词:技能训练;实训室;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据统计显示,我国目前已经有接近1/4的中小企业开始尝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从2004年4400万亿到2011年的十几万亿的规模,在2012年淘宝“双十一”活动中,仅一天的营业额就达到9个亿。电子商务市场已经开始步入产业成熟期。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企业不断涌现,人才的需求量剧增,为迎合市场需求,中职学校都竞相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但目前却出现了很多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而很多电子商务企业的工作岗位空缺大的现象。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及发展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实验实训设施落后等。加快电子商务人才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明确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电子商务本身是一门新兴的领域,中职普遍开设电子商务专业都在2004年之后。中职电子商务教育,课程的构建大部分是停留在模仿大学学科课程设置,忽略了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无法突出中职生的特征。很多学校直到现在,电子商务都没有明确的职业岗位群,不能清晰地界定电子商务培养目标。学校提出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很多都采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商务”的简单培养模式,形成“模糊的复合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出既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又懂商务知识;既能进行系统维护与管理,又能开展网络营销,对外贸易企业管理的人才。这种目标并不符合目前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实际需要,这是导致毕业生就业率低、适应性差的直接原因。
作为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培养基础扎实、特色鲜明、技能突出的实用性人才。
二、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培养应以技能实训项目为主。
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优势主要在于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的高低,专业技能的培养主要靠实践。相对于电子商务本科、专科毕业生作为就业的竞争对象,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更需要突出岗位技能熟练操作,更需要重视实战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在课程设置上减少理论课程的安排,中职生在校学习实践短,不可能在学术上有所发展,更应该重视专业技术的娴熟。这种摆脱课程体系模式,采用项目、模块的技能训练能克服他们对中学时的厌学情绪,给他们提供施展他们的长处的平台。
既然中职学校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就应该将这些技能训练贯穿到日常学习中,并训练到非常熟练的程度,这样才能突出中职生的优势。要达到要求,需有目标明确的实施方案,具体要求如下:
1、文字录入速度训练
每学期可设置该实训,达标应设置在第三学期,要求达到每分钟80个汉字水平,以后保持在该水平之上。
2、商品图像拍摄及图像处理训练
第二学期开设,学会合理运用光源,按要求拍摄出不同场景的商品,并能准确反映商品的特征。
3、办公自动化能力训练
内容包括办公软件、平面图片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贯穿在校时间进行,几个软件使用要求能达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考试中高级水平。
4、电子商务综合流程实训
第四学期开设,帮助学生梳理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对电子商务流程有个更加准确、感性的认识。按不同角色熟练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三、创建电子商务实训室迫在眉睫
根据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实训课程的要求,学校建立电子商务专业实训室迫在眉睫。为满足电子商务专业教学需求和实训需求,电子商务实训室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商品图像拍摄实训室
2、电子商务情景模拟实训室
篇5
一、翻D课堂应用于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的优点
1.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传统教学虽然也加大了案例和实训环节的比例,但是教师在上课时仍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工作原理、操作技巧等等,学生技能训练时间大大缩水,而且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一样,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而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可以自己通过快进、后退来控制播放速度,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看不懂可以多看几遍,之后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同学、老师交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实现因材施教。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学校学生几乎每人手中一部智能手机,这就为翻转课堂的应用提供了硬件条件。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通过网络下载或直接拷贝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化学习,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感觉到学习不再是那么枯燥的事情。另外,学生通过互联网能搜索到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的许多相关知识,极大地拓宽了学生视野。课本中的知识点也能通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通过QQ、微信的沟通交流,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大大增强了。
二、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教学的措施
1.针对课前阶段的措施
学生课前通过观看视频、动画等获取知识是实现翻转课堂的主要手段,而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大都不注重课前阶段,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来实现。而翻转课堂能使通过视频、动画等使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中枯燥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以“声光报警器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为例,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录制五段动画视频,总计20分钟,分别展示声光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元器件检测过程、安装工艺视频,并提出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性学习,教师和学生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交流。
2.针对课堂阶段的相关措施
篇6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优势;实践
职业学校的生源随着社会的变化,重新整理教课内容,重新进行课程设置,通过社会的需求进行改进,不断摸索出更好的教课内容和方法,以便更好地迎合现代化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适应岗位的实用性知识为主,以能力为主体,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形成一个综合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作为现在电子技术专业的最新的课程体系。通过电子技能与实训为核心,使教学更加易懂和实用化。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1.打破老旧的教学模式
将中等职业学校从文化课灌输到理论学习再到专业课程分析,最后进行实训的教学顺序完全打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融合学习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吸收和理解,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操作中,加深学生的印象,掌握知识点,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强。
2.将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发挥到极致
中等职业教育的最后宗旨是能够培养适用于社会需求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前提下,更加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他们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此,必将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特色。
3.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强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以满足各种新知识与理论及动手的最新需求。
二、电子技能与实训一体化教学实践
1.情景设置,项目引入
可以通过创设工作情境的方式引入项目,让学生实际感受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有目标地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通过实际到场参观来加深印象,教师可以在旁进行引导,让他们想象自己如果接到了这样的工作任务该如何进行操作,让学生去实际体会,最后教师进行讲解,这样激发了学生尝试的欲望,而且也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又可以通过实际去拓展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使学生的基础更为扎实而又不死板。
2.知识链接,项目分解
为了能够使得学生更快地熟悉工作流程,可以进行场景模拟,教师将学生进行分工,设置一些工作中会遇到的角色,在一段时间之后进行角色互换,有利于日后尽快地融入工作当中,不产生排斥感,减少适应时间。并且也可以通过角色演示的方式来了解工作的流程,预先将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甚至有些学生还可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不论是对目前的教学还是对日后的工作都会起到好的作用。教师利用这种仿真教学的模式可以使得学生知识的巩固与链接更加牢固和紧密。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找资料,自己进行讨论,找到解决的办法,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3.建设相关实训室
除了找到相关企业给学生参观实习的机会之外,学校还应该重点建设现代化一体化实训室来帮助学生学习和熟悉。在实训室里设置一些常见到的比如仪表、电子组装训练等。这样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用空口讲评,学生在学习时又可以直观感受,节省了上课的时间之外,又可以提高效率,加大学习效果。让学生更加熟悉各类操作工具,更加有利于今后工作的上手速度。
4.根据工作任务,理实一体化学习,学生合作
根据今后工作实际环境的需求,员工之间少不了互相协作,所以,教师在安排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2~3个人,然后按小组给他们分配任务,通过他们的协作来完成作业。这样,不仅有效地完成了课业要求,还训练了他们互相协作的能力。教师在安排小组时,可以按照成绩好坏以相互穿插的形式进行编排,让学生在探讨时互相学习,学生之间进行帮带,更有利于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
5.课堂效果测评
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问一定是不能少的。因为只有通过提问才能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才能知道下一步的教课计划是什么,也更有利于学生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教师一定要进行课堂效果测评。在测评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教师直接点评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学生互评的形式来进行。增加整体的互动性,也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还是在于人才储备的多寡上,那么也就是职业学校教育方法的一种竞争,并且也是职业学校教育是否成功的体现。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是人才储备的关键,教育的形式更是成果的基础。只有顺应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形式,从实际出发,才是解决电子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根本,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篇7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应用能力,电工电子实训,设置方法
一、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是电类各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是学生接触电类专业课程之前的第一科电类课程。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通过实训掌握基本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职教育中,实训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高职教育的特色。电工电子实训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的工作能力。如何设置电工电子实训题目,构筑电工电子实训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的结合是本文研究的方向。
二、电工电子实训题目设置研究的意义
1、电工电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相脱节。教师基本上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讲授知识为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比较好的做法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把那些理论上难以想像,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以“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但多媒体教学并不能解决创造力培养的问题,无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1.2 实验教学手段还延续传统的路子。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传统的实验是验证性的,实验过程由教师设计好,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获得预定的结果,主要目的是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能提高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构建电工电子实训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2.1 经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岗位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生产现场是用理论解决问题应用能力,而不是用理论分析问题。学生就业的第一个面试题目就是应用能力的测试。为此,为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电工电子技能,有必要把电工电子实训做为高职教育的一个课程体系,使之系统化、科学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制造、运用、安装、调试、维修等方面需要大量的高职人才,正是这种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转换环节上的需求,搭起了高职高专教育的讲台,探索电工电子实训题目的设置方法,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不断完善过程中的永远课题。
2.2 多学科技术相互融合的需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把各专业学科有机制联系在一起,如图一所示。接口技术是电工电子学科发挥作用的舞台。同时做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是完成学科融合,掌握相关专业课程基本保证。
三、电工电子技术基本应用能力分析
电工电子技术是为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学业时间短,学业任务重的特点而产生的,虽合二为一,但是也自成体系。电工技术是电子技术的基础,应用能力模块既有明显的区分,也有有机的结合,如图二所示。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恰当的实训题目设置,可以很好的完成相应的能力训练。
四、实训题目的设置方法
4.1 影响实训题目设计的因素
4.1.1 教师的专业倾向。专业教师是专业人才,但并不是全才,“术业有专攻”,所以,在实训题目的选择上必然有侧重的方向问题。
4.1.2 实训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大多是由过去的中专学校转型而来,实训条件还没有跟上社会对高职学院的要求。实训并不是简单的教学场地的转移,不是授课方式的转变,而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才能有效的运行。
4.1.3 地域市场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式与地域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关系。高职学院的办学宗旨也就是为地域市场经济服务。所以,实训题目的设置,也会受到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影响。
4.2 实训题目的设置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同时,也有自身专业性的一面。经过适当的知识和技能扩展,而成为相对独立的职业领域。如家电维修工、维修电工、无线电装配工等。
电工电子实训题目的设置应遵循“四适应”原则:
4.2.1 适应学生特点。高职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较差应用能力,但这不意为着动手能力差,我们把实训题目分成三个层次,各取所需。初级水平基本达到实训目的,中级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基本可以独立工作。高级水平基本可以独立工作。
4.2.2 适应专业需求。不同的学科专业,对电工电子实训内容要求不同,如:机电一体化专业侧重于维修电工、接口电路、功率推动等。自动化专业侧重:数字电路的设计、检测电路、接口电路等。分专业设置不同的实训题目,满足不同的专业需求。
4.2.3 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灵活的专业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是高职院校生存的法定。实训题目的设置也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如:长春的汽车产业,无锡的弱电子应用,沈阳和徐州机械装备制造等。深入地域企业,了解职业技能需求。
4.2.4 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专业与职业是不同的,电工电子实训题目的设置要给学生的职业取向留下适当的“接口”。学生毕业后,经过适当的专业能力补充,就很容易实现职业转换。图三是为机电一体化专业设计的电工电子实训题目设置方向。
五、总结
电工电子实训题目设置,必须符合高职学院的办学宗旨,本着“必须、够用”为度,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行动为导向”等多种教学模式,灵活设置电工电子实训题目。
参考文献:
[1]许高炎,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 职教论坛 ,2008年10期。
[2]何成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集群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7期。
篇8
【关键词】五级递进;技能训练;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电子技术”我校是机电类、信息技术类等专业的一门通用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实验实训、综合设计等四部分内容。该课程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有课程体系。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课程中引入了“五级递进”技能训练模式。即:“课堂教学――专业社团活动――特长教育――竞技教育――顶岗实习”。
2 “五级递进”技能训练模式
通过理实一体化课堂教育完成基本教学任务;通过专业社团定期开展技术讲座、专业技能培训、科技服务等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特长班通过教师与学生一起开展各种科技制作、强化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在竞技教育中,根据职业院技能大赛的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所学与生a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 实施过程
(1)课堂教学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理念”,设计教学项目。每个项目的实施都将学生按3―5人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合作完成。先由老师下达任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教师讲解有关知识点后,学生进行讨论,确定方案,制定工作计划,接着开始实施制作。在此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修正学生的方案,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时接受学生的资讯,帮助学生解决难题。项目完成后进行总结评价。
(2)专业社团活动
学校为专业社团提供活动场地,为每个社团指定指导老师。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制定活动方案。通过专业社团定期开展技术讲座、专业技能培训、科技服务等活动,既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3)特长教育
对于在某些方面有特长和突出表现的学生,可以编组为特长班,鼓励他们积极发挥特长,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在特长班通过教师与学生一起开展各种科技制作、课题研究等强化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4)竞技教育
首先学校层面每年举行一次校级技能大赛,通过校级技能大赛培养选拔一批学生为省级(自治区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做好储备工作;在省级(自治区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根据国家职业院技能大赛的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顶岗实习
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不但为学生教学实习提供帮助,而且是教师下企业锻炼、提升技能和加强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校企双方可以较为深入的技术交流,学校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课程兼职教师 、实习指导教师,企业聘请学校教师担任技术顾问。企业工程师定期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开展技术讲座,学校也定期为企业进行新技术培训,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产品研发。
4 保障措施
(1)与企业进行工学结合,共同设计和开发学习领域,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提取典型工作任务,把教学过程和企业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
(2)将实验室的设备资源重新整合,按项目化教学进行配置。加大基础性实验和技能实训的力度,适当增加设计性实训环节难度和广度。
(3)改革实训室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实行三开放,即:实训室开放、实训内容开放、实训时间开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实验实训,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允许学生有失败,并给予多次重做机会,直至成功。
(4)增强实训室的氛围,制作各种彩色实训挂图、基本器件表、基本原理图和基本公式等,使实验实训教学更加方便。
5 结语
近年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专业社团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较好成绩。通过向用人单位发放调研问卷,统计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我院顶岗实习学生、毕业生的电子方面的应用能力认可度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论职教课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点[J].职业技术教育,2015(12).
[2]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0).
[3]谢文林,林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6).
[4]刘智运.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2-15.
[5]王伟,王建华,董鹏中,曲丽娜.职教师资基本素养标准开发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77-79.
[6] [德国]克劳斯.贝克.职业教育教与学过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67-73.
[7]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43-147.
篇9
关键词:电子白板;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6-0086-03
引言
2004年,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正式颁布,明确提出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构成要素。高师院校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来完成。但是随着近年来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和自学能力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我国目前仍存在着师范生到工作岗位之后不能很快适应教学工作、新教师成长进程相对较缓慢的现状。因此,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模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电子白板的出现加快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脚步,正在逐渐步入我国教育领域特别是中小学校的课堂。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应尽早掌握并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便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本文尝试将电子白板运用到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过程中,把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应用和对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结合起来。首先,通过相关理论基础提出了基于学习情境创设的“五要素”培训模式:然后,笔者选取了广西师范学院的师范生作为培训对象,以电子白板为培训工具,通过行动研究不断实践和完善培训模式。最后检验培训效果。
一、理论依据
1.SCLEs――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理论
关于“学习环境”的研究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西方学习理论由行为主义范式向建构主义范式转向开始的,主张弥补正规学校教育与真实情境生活之间差距的情境学习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学习理论。在此基础上,兰德(Land)和汉纳芬(Hannafin)将与“真实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情境化的”或“建构主义”等词语相联系的模式统称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student 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s――SCLEs)。SCLEs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情境认知和活动理论,且更加强调支持实践应用的境脉学习,使学习者可以将对问题的思考迁移到新任务的解决中,灵活地加以推理和应用。
美国著名教学设计师戴维,H・乔纳森(David.H.Jonassen)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著作中概括出SCLEs设计模型的几个基本要素:问题/项目空间、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知识建构)工具、对话和协作工具。设计SCLEs要注意的原则包括:学习者的中心地位,情境化的、真实化的境脉的重要性,个人看法和多种观点的协商和解释,在意义建构中学习者的先前经验的重要性,运用技术来支撑高级的心智过程。
2.ASSURE模式
ASSURE模式是罗伯特・海涅克的经典著作《教学技术与媒体》中的核心内容,是一个系统整合教学媒体与技术,计划和实施教学的过程指南。具体内容包含:分析学习者(Analyze Learners)、陈述教学目标(State Obiectives)、选择教学方法、媒体和材料(Select Methods、Media and Materials)、使用媒体和材料(Utilize Media and Materials)、要求学习者参与(Require LearnerParticipation)、评价与修正(Evaluate and Revise)。ASSURE模式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化教学设计过程,它只是一套围绕在教学环境下,怎样使用媒体而设计的一套模式。该模式包含了许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设计课程或演讲的时候都可以使用这个模式。
基于以上理论,本培训立足于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或)为驱动,将电子白板整合到系统化培训的过程中。设计过程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知识建构、问题解决等能力的提升。
二、培训模式设计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和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构建出以下培训模式,该模式的设计以学习者为主,围绕学习者“解决问题/项目”为中心设计模式要素(见图1)。培训者的任务主要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丰富的情境,在相应的学习环境下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解决问题。
1.模式要素及关系分析
(1)解决问题/项目
问题解决是整个培训模式的中心,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是真实世界的问题或任务,解决问题/项目的结果必然是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或学习中去的知识或技能。所需解决的问题一般是一些复杂子任务的集合,将子任务放在整个任务的进展中去学习,会促进学习效果,这与传统学习环境中将“问题”作为为巩固教过的概念而设计的例子有本质的区别。
(2)知识获取
知识获取是指能够提升培训效果的相应理论、媒体操作等能力的学习。解决具体问题必须要有相应知识技能的支持。培训者引导学习者从过去经验中回忆、联系、应用理解培训所需的先前知识,使学习者获取问题解决所必备的知识。
(3)信息参照
信息参照是具体的案例、动画、图解等可提供学习者解决问题/项目时支持性信息的参考。参照信息的选择必须与所需解决的问题相一致,培训者应引导学习者清晰地描述参照信息中各阶段的关键事件及其因果联系,指导学习者将其应用到解决复杂问题的情境中。
(4)合作建构
合作建构是指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知识的建构。培训者应该引导学习者相互交流合作,完成初步设计方案的反馈、修改、提升。并选择相应的多媒体软件呈现。
(5)评价反馈
评价反馈有助于提高培训的整体效果。在培训模式的最后,学习者以作品展示的形式呈现已建构的知识,在互评和自我评价中进一步提升作品质量,进而达到解决问题/项目的培训目的。
该培训模式要素在具体运作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培训模式的各个要素围绕“问题/项目的解决”为中心,其它几个要素按照图1中所示的顺序依次进行。总体来讲,解决问题/项目是培训模式的核心内容,知识获取和信息参照是问题解决和培训模式其它环节运行的基础,合作建构是培训模式中解决问题/项目的关键,评价反馈是促进培训效果提升的保障,
2.培训模式主要特点
基于电子白板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的主要特点体
现如下:
(1)学习目标设计真实、明确
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目标设计真实、明确、可操作性强。强调为解决“问题”而学习相关领域中的知识,学习目标被赋予“情境化”的学习环境中。
(2)学习环境基于认知工具,资源丰富
培训模式的学习环境基于相应认知工具。学习者不仅要掌握认知工具的操作,更要把它运用到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环境提供基于Web的信息资源,以满足学习者提出问题解决方案所需的详细背景、预备知识等内容。
(3)学习过程强调对话与合作
培训中学习者对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依靠共同合作。培训者应尽量指导学习者相互交流、讨论、协商、共同建构知识,学习者可以通过与别人交流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调整对已有知识的建构。
(4)学习效果注重学生创造性作品的呈现
学习者在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效果最终以小组作品汇报的形式呈现。不仅要求学习者运用认知工具、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方案,更要求学习者在汇报过程中参与评价反馈,学习效果的呈现体现出学习者的创造性。
三、培训实践
1.培训目标
本试验在“五要素”模式支持下,通过四轮行动研究过程,对结合电子白板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进行探索,开展“电子白板功能”、“基于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与应用”、“基于电子白板的课件制作与应用”、“教学评价与反思”四个模块的培训,具体试验目标为:①通过培训,使师范生掌握电子白板的基本功能,能够结合电子白板设计并实施教学。②通过培训,有效提升师范生在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等方面的教育技术能力。③构建“五要素”培训模式。
2.培训内容和对象
选取符合电子白板的功能使用手册以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要求的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教学评价和反思、合作学习等作为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培训对象为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化学、教育技术学等三个专业的师范生。
3.培训环境
本试验在广西师范学院“未来教师空间站一学习共同体”实验室中进行,该实验室包含交互式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录播系统等设备。
4.培训过程
依据上述培训模式和试验内容,本试验通过四轮行动研究,在不断的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中归纳出图2所示的基于电子白板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流程图。
四、效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小组作品评价、调查问卷、访谈的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学习者对电子白板功能、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学评价等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通过对小组作品评价的量化来测量,即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即基于电子白板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百分制得分的形式反映学习者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对小组作品的分析结果来看,小组作品得分的平均水平在80分以上,说明此次培训效果良好。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每个学习者相应能力的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问卷以相应技能的描述为问题,参照李克特量表,制定“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非常不符合”等答案作为选项。统计数据显示,选择“非常符合”或“符合”的学生比例在71%至100%之间。即大多数人都掌握了本次培训所要求的电子白板功能、教学设计、课件设计与制作、教学评价与反思、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等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
此外,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学习者对本次培训的目标、内容、时间、方式等的态度,绝大多数人对本次培训的整体安排和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说明本次培训的整体设计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
篇10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实训基地 建设 管理
实训基地建设是中等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影响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之一,是教学成效之源。实训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笔者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阐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功能定位
1.教学功能
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电子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一般电子产品的生产、装配、调试、检测、维修,以及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的采购、销售和服务等的技能型人才。针对这一目标,在规划实训基地的投资及建设规模上,应以培养学生具备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设计教学内容、配置教学设备、构建实训场所。
2.职业培训功能
实训基地可根据电子行业对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与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企业合作,规划设置各类不同层次的培训项目,进行岗位培训或者再就业培训。
3.职业鉴定功能
学校在完成职业培训功能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国家职业鉴定与职业准入制度的实施,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合作,利用实训基地积极开展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设备装接工、电子元件检测工、无线电调试工等工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工作。
4.生产经营与服务功能
利用基地的设备设施、技术力量面向市场从事电子产品生产经营等服务,体现实训基地的生产服务。通过简单电子产品的设计、加工,完成电子产品的生产,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环境,同时,为学校补充一定的实习经费,从而实现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
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对应学生的技能训练的三个层次,即基本技能训练、岗位技能训练、创新能力训练,将实训基地建设也分为三个区域来建设。
1.基本技能训练区域
主要完成电子仪器仪表使用、常用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电工工具的使用等内容的训练,同时完成典型电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电路的认识实验,可设三个实训室:电子技术实验室、单片机应用实验室、电子工艺实训室。
2.岗位技能训练区域
模拟电子企业岗位,完成对学生岗位适应性训练,通过家电产品检测、小型电子产品加工等训练,培养学生维修家用电器、加工电子产品的能力。主要设置两个实训室:家用电器调试与维修实训室、电子产品加工实训室。
3.电子创新能力训练区域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完成小型电子产品从设计到制作与调试的全过程,配置设备主要包括:电脑、激光打印机、手动裁板机、线路板雕刻机、微型钻床、制板系统、线路板丝网印刷机、油墨固化机、自动覆膜机等。
三、实训基地布局
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基地的三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建有不同的实训室,每个实训室依据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布局,可分为学习区、实训备料区、技能训练区、资料查询区。学生在学习区内完成对任务的理解与认知,然后在备料区和技能训练区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对于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在资料查询区通过网络解决学习、训练中的疑惑。
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运行管理
1.构建分工明确的组织机构
按照分层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应设实训中心主任1名,负责实训基地的整体建设、管理等,下设教学干事、库房管理员、安全管理员,负责协助主任做好实践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保障等工作,每个实训室由1名指导教师负责,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本实训室设备的维护等职责,从而构建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组织管理机构。
2.制定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实训基地的良好运行和功能的更好发挥,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以保证实训室的规范化使用,主要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规定》《实训中心安全管理制度》《实训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实训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学生实训守则》等。
3.开展科学有序的实践教学
- 上一篇:边防公路建设的重要性
- 下一篇:公路建设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