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工程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变电工程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变电工程设计

篇1

1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加强造价控制的必要性

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是针对输变电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把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并根据工程进展状况,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因此,在工程设计阶段加强造价控制具有必要性:

1.1是全面控制输变电工程造价的客观需要

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是针对某一具体项目进行设计的,可以直观形象的进行造价控制,充分利用价值规律,对设计阶段的项目进行比较,能够发现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并能及时进行修改,从而避免了不合格的设计方案进入施工环节,减少了在施工阶段进行不必要的修改,从而实现控制造价和节约投资的目标。

1.2是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障

设计阶段是输变电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设计方案的质量能够对工程施工具有重要影响。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主要是对工程项目估算、概算和预算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控制三算,从而不断提高设计质量,这样就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减少因设计问题造成的工程造价增加,加快工程进度,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

2当前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全面控制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成本。现阶段,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

2.1设计深度不够

随着输变电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设计阶段的任务日益加重,为了规范设计市场和满足设计项目的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对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升级,但是在设计中仍然缺乏专业技术和造价人员。

2.2勘测与设计相脱节现象

工程设计要以工程项目的勘察为基础。但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由于勘测人员与设计人员配合不好,双方责任不明确,造成了勘测与设计环节脱节的现象,使勘测设计费用的浪费和工程投资费用的增加。

2.3勘测设计单位缺乏奖罚机制

当前,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缺乏科学合理的奖罚机制,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创新不仅得不到奖励,还要承担一些风险。同时,工程设计阶段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控制措施,对于设计人员在设计中造成的浪费现象和应付的经济责任没有明确的界定,这就促使设计人员不愿采取措施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

2.4设计与造价人员配合不紧密

输变电工程具有专业技术强的特点,而在实际设计阶段,设计与造价人员不能有机结合,通力合作,这就导致了造价人员不能深入了解勘测过程和现场,在实施造价控制时无法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考虑,难以准确对工程进行估算和概算。

2.5缺乏信息反馈和后评价程序

由于信息反馈和后评价程序的缺乏,设计单位在工程项目完成后,就与项目不产生关系,没有机会全面了解项目在实际操作中的工程成本,也就无法在项目完成后进行事后分析,为下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致使同样的错误重复性发生,难以有效控制和提高工程造价的质量。

3新形势下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有效策略

为了适应当前输变电工程不断发展的需要,针对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使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3.1加强技经人员的培训

技经人员的素质是概预算编制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随着输变电工程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运用,作为工程设计阶段的设计造价人员,不仅要掌握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时期,技经人员要经常参加培训学习,实行短期轮训,不定期进行考核,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国际惯例以及先进的设计技术,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和概预算编制质量。

3.2推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就是根据上一阶段的投资估算结果和工作量,对下一阶段的设计工作进行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限额设计贯穿于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及专业,各个专业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严格按照分配的投资限额进行设计。推行限额设计能够增强设计人员的造价控制意识,克服设计深度不够及勘测设计相互脱节的现象,从而使投资实现动态控制。

3.3不断加强设计变更管理

通常情况下,工程设计阶段的设计方案是任何人都无权进行变更的。如果根据需要不得不进行变更时,则需要遵循越早越有利的原则,尽量把变更行为控制在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只需要对图纸进行变更,不产生其他任何费用,而如果在后面任何一个环节进行变更,都会造成投资浪费,无形中增加了投资成本。因此,在工程设计阶段要不断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对造价控制产生重大影响的设计变更,需要各方人员进行共同论证,从而把投资损失降低到最小。

3.4健全健全设计单位经济责任制

篇2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近年来,随着用电量的不断增加,输变电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增多。但是电力公司对于输变电工程的造价并不重视,往往导致工程造价超过预算,从而减少了电力公司的经济效益。

一、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与实际脱节

在输变电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与实际脱节导致造价昂贵或者投资浪费。一方面,在输变电工程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与工程勘测人员没有很好的沟通,经常会导致设计人员设计的工程不符合实际情况,从而造成输变电工程无法正常投入使用。我国输变电工程的设计和勘测往往交给两个不同的单位,设计人员与勘测人员之间的权责不明晰,这就导致了设计人员与勘测人员对工程的设计以及勘测并不负责,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并不对工程的实际勘测情况多加考虑,导致设计与实际不相符合,使工程造价上升,不利于工程的成本控制。而勘测人员也并不积极地向设计人员汇报勘测情况,对设计人员设计方面也不提意见,这就更加导致了设计与实际的不符。另一方面,某些工程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经验缺乏,即使勘测人员上报了详细的工程勘测情况,设计人员也不能做到很好地应用,往往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工程的设计,对于工程的造价也未加以控制,最后往往工程造价会超出预算,从而减少了的经济效益。

(二)奖惩制度不完善

奖惩制度不完善,导致优秀设计人员的积极性降低,部分设计人员对工程设计不负责。一方面,由于工程设计的激励制度不完善,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的设计人员没有得到相应的奖励,这就造成了设计人员的积极性下降,不再主动地去设计新型的方案,只沿用老式方案,使得工程的造价迟迟得不到优化,无法为电力公司的经济效益做进一步贡献。另一方面,由于设计人员与勘测人员的权责不明晰,当工程发生问题时,往往双方会互相推诿,工程问题无法具体到个人,从而也就没有了相应的惩罚措施,进一步导致了设计人员与勘测人员对项目不认真负责,从而导致造价昂贵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奖罚不明使得应该获得奖励的设计人员得不到奖励、应该获得惩罚的人员未接受惩罚,这样会使工程工作人员对项目消极怠工,从而对工程造价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信息反馈制度缺失

输变电工程设计完成之后,项目设计方案的具体实施效果并不会反馈给设计单位,设计单位也无法根据项目设计方案实际实施情况作相应的改进,从而可能会导致造价超出预算等一系列问题。由于我国这种信息反馈制度的缺失,进一步造成了设计人员的“纸上谈兵”。设计人员往往并不了解工程的实际实施情况,从而对工程的成本不能很好的控制,长此以往,设计人员无法对自己设计方案的好坏加以评估,造成设计方案不能进一步优化,造价难以控制。

二、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勘测人员、造价人员与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

针对输变电工程设计中由于勘测人员、造价人员与设计人员联系较少而导致的设计与实际不符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解决。一方面,应该加强勘测人员与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勘测人员需要确保设计人员充分了解工程的勘测数据,并对设计人员设计的方案提出自己的建议与看法,双方加强合作,确保输变电工程设计方案符合工程实际。另一方面,应该加强设计人员与造价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输变电工程所涉及的工艺与设备比较多,设计人员难以掌握最新的工艺与设备造价,导致设计人员在考虑工艺与设备造价时可能与实际有很大的出入,造成工程实际造价超出预算等多种问题。造价人员应该向设计人员及时介绍工程所需的工艺与设备造价,设计人员应该在充分考虑工程所需的工艺与设备实际报价的情况下再进行对输变电工程的设计,来确保工程实际造价与预算相符合,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人员需要把握好成本与工艺之间的平衡,既不能为了控制成本而一味地去使用落后的工艺,也不能过分追求新工艺而导致造价昂贵。这样,三者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可以有效避免因为交流不足而导致的造价昂贵等问题,为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提供保障。

(二)推行限额设计

在工程实际设计过程中,很多设计人员并不考虑成本问题,导致工程造价昂贵。可以通过推行限额设计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限额设计是指给工程设计人员设定一个工程最高造价,让工程设计人员设计方案时工程不得超过这个造价。一方面,限额设计可以很好地对工程的成本进行控制,设计人员设计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工艺与设备的价格问题,这样也从侧面加强了设计人员与造价人员的联系,为工程的造价控制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限额设计可以使投资效用最大化,因为工程造价是有数额限制的,所以设计人员必须对工程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分析,对工程各部分的预算要区别对待。关键部分的工程要舍得用先进的工艺与设备来进行建设,其他部分的工程可以用价格相对便宜的工艺与设备进行建设,这样设计人员对工程各方面进行统筹兼顾,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最为合理的设计方案,将成本有效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三)完善奖惩制度

完善奖惩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优秀设计人员的积极性降低问题,部分设计人员对工程设计不负责的问题,从而激发设计人员的积极性,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方案。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可以鼓励设计人员加强与造价人员的沟通,进一步对输变电工程造价展开研究,从而不断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将工程的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完善的奖惩制度还可以鼓励设计人员加强与勘测人员的沟通,进一步对工程的实际勘测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设计人员能够在充分考虑各种情况的基础上对方案做出有针对性的设计,这样大大提高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避免了因为设计方案的失误而导致工程失败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对部分不认真负责、消极怠工的设计人员进行处罚,进行处罚之前需要先要对权责进行明确,将设计人员与勘测人员、造价人员的责任区分开来。一旦工程发生问题,要保证可以确定到个人,然后对该工作人员进行处罚。处罚一定要准确,不能工程出现问题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负责,而是要确定到个人。这样设计人员在进行方案设计时一定会更加仔细认真,对工程的造价进行严格控制,从而保证了设计阶段造价的合理性。

(四)完善信息反馈机制

设计单位以及设计人员应该要对设计工程的实时情况紧密关注,一旦发现工程有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进行处理,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成本合理。在工程竣工以后,设计人员应该考察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进而不断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优化设计方案,从而使工程造价更为合理,工程质量更为安全。完善信息反馈机制有助于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和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应该高度重视信息反馈机制的完善,做好信息的及时反馈。

(五)推行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的质量非常重要,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时错误地估计了工程的实际造价,那么会造成工程实际造价超出预算,这种失误造成的损失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是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时使用错误的勘测数据,可能造成工程无法竣工等问题,这种失误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因此,高度重视勘测数据的准确性是很有必要的。为了保证设计阶段使用的勘测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对勘测工作进行质量体系认证,确保勘测单位以及勘测人员的专业能力。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很好地保障勘测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为设计人员设计方案提供了保证。

三、结语

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合理的造价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的建设效应,因此对输变电工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妥善地解决是很有必要的。输变电工程存在着设计与实际不符、奖惩制度不完善、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全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输变电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工程负责人应当对以上问题进行高度重视,要不断加强设计人员与勘测、造价人员的联系,推行限额设计,不断完善奖惩制度、信息反馈机制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来保证工程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李侠.浅谈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J].才智,2010(04).

[2]陈琪,郑鹏.浅谈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J].河南建材,2011(04).

[3]梁跃清.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能源技术经济,2000(02).

篇3

关键词:全寿命 周期 变电工程设计 应用

0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增长,而作为我国基础能源行业的电力行业,也在不断加快自己的步伐,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由于电力资源的运营、维护、改造等一系列任务变得越来越重,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只有开展全寿命周期管理,将安全、寿命、周期这三者的关系处理妥当,才能真正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企业全方位的管理。全寿命周期管理如今也成为发达国家普遍认可的管理模式,也是打造国际一流企业的必要要求。

1 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及变电工程设计理念

全寿命周期总体概括为四个阶段,即决策阶段、实施阶段、运营阶段及报废回收阶段。目前全寿命周期成本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国外学者对全寿命周期管理最简洁的定义是:从项目构建到运营然后到有效寿命的终结这整个过程中花费的资金的总和。全寿命周期管理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成本管理理论,它通过量化不同的构成元素,确保最优项目成本模型的获取,在满足可靠性要求的基础上,使得企业在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成本达到最低要求。

变电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一般来说都是在项目前期的策划阶段就确定的,从变电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角度进行相关设计,并从人性化、对环境的影响、安全性等方面给予考虑,在设计方案上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一种设计理念。变电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设计不仅要考虑技术实现,还应该结合当地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具体来说,可以将变电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概括为可维护性设计、可施工性设计、可扩展性设计、节约性设计、可回收性设计、安全性设计、突发事件处理设计、成本最优化设计八个方面。

要实现变电工程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首先应该确立工程指导思想,明确使得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目标,由于变电工程还包含许多其他专业的内容,在各个专业的设计过程中都应该根据全寿命周期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制定出各个专业的执行目标,进而设计出符合各个专业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的方案,以保证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更好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要实现整个变电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往往是依靠多个专业项目相互协调完成的,只有各专业密切配合,才能最终完成整个变电工程设计理念。

2 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在变电工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 系统的规划 从系统的规划角度来讲,在确定接入系统方案时,要进行一系列的电气计算,在可供选择的接入方案之间进行综合比较。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进行适当的思考,例如考虑线路的长短、离现状公路的远近、设备运输的难易程度、周边设施是否齐全等等,对以上因素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从而选择出最优的系统方案。在满足可靠性与安全性的大前提下选择相应的变电设备,避免设备选择时出现以大代小的情况,造成设备的投资浪费。

在系统规划时,还应该进行相关的故障运行方式下的稳定计算,分析并研究提高电网稳定水平的措施,以满足变电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等各项要求,以免出现突发事件不知所措的情况发生。

2.2 地理位置的选择 在接入系统方案确定之后,就应该充分应用全寿命周期的设计理念,对变电工程的地址进行合理的选择。在地址的选择方面,必须重视变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预留远期发展的可能。从这个方面来说,变电工程应该选择周边建筑物比较少的区域,避免扩建时无法进一步征用土地。另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安全因素,例如不良地质、水文、气象位置,这不仅会威胁到变电工程的建设安全,还会增加不必要的费用,造成经济损失与浪费。最理想的方式是计算出各个备选方案的总寿命周期成本,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几个较为重要的变量作为重点的选择条件。

2.3 电气的主接线 变电工程在进行电气主接线时,往往要考虑很多客观因素,例如在设计时必须根据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规划容量、符合性质等等特点进行确定。尤其要注意的是遵循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安全性、易维护性、可扩展性、节约环保性等成本最优设计的原则,将日常活动中的供电、运营、操控、检修等环节逐一考虑进去,来对电气主接线进行确定。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还应该合理的简化变电工程的主接线,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设备元件数量以达到降低工程投资经费的目的,在资金的角度下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

2.4 变电工程区域规划 在进行变电工程区域规划时,总体来说应该充分利用就近的资源与设施,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最优化控制。就拿变电站的建设来说,现在的变电站多为无人或少人值班,对站内设施的维护以及设备的安全运行就变得尤为重要,除了达到使用功能外,为了实现防止突发性事件与灾难,还应该符合国家安全的有关标准。

变电工程在设计时,就应当充分考虑到构建物之间在平面与竖向上应近远结合、相互协调,这样才能满足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的设计要求。在平面空间的组合上,也要满足相关的要求,要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的有利条件,使得布置上变得紧凑合理,也方便之后的扩建工作,对于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节约环保性与可扩展性的要求也得到了全面的贯彻。竖向布置也是如此,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并根据工艺要求,将交通运输、土方平衡等因素做为全寿命周期成本变量综合考虑总成本,达到减少土石方量的目的,使得内部排水设施通畅无阻,也便于之后设备的运输。在管沟的布置上,也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在满足安全性、易维护性等必要的条件下,还应该尽量保证最短线路、最少转弯,适当的情况下可适当集中分布,减少交叉。

在变电工程区域规划上,对运输道路也具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变压器作为变电工程的重要设备,由于变压器的设备尺寸较其他变电设备来说相对大很多,运输难度也是所有设备中最高的,在运送变压器时要求运输道路相对较宽,且对道路转弯也要求尽量少,以免造成变电设备的运输不便。

3 结束语

变电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把全周期管理的各个阶段都纳入统一的管理,作为一种全面、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已经在世界范围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全寿命周期管理作为一种世界领先的管理模式,已经在变电工程设计中得到了国家与企业的高度重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单位也会逐渐意识到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变电工程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将全面应用到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最终使得各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也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而收获更高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曾庆禹.变电工程的寿命周期成本与新技术发展分析.中国电力,2000,33(12):35~38.

[2]金家善,史秀健,吴奕亮.LCC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分析及建议.上海电力,2004(4):280~284.

[3]帅军庆.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上海电力,2004(3):177~178.

篇4

1.1熟悉输变电工程项目投资分布,有助于提高项目投资收益输变电工程项目投资主要是由设备购置费和建筑安装费等其他相关费用组成的,其中设备及材料购置费约占项目总投资的65%以上,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输变电工程设备及材料购置费的价值,是输变电工程项目投资成败的关键。设计咨询单位长期从事输变电行业的设计咨询业务,熟悉各类设备技术参数及设备制造工艺发展前景和趋势。同时,对设备选型与工程造价的关联性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对于以设计咨询单位作为总承包商的输变电工程项目,设计咨询单位能够从最大程度地实现项目投资效益的角度出发,对输变电工程EPC项目的投资需求和效益进行分析,发挥设计咨询单位的设计资源和专业技术优势,根据建设单位的投融资能力提出适合建设单位业务发展的需求且经济实用的技术优选方案。

1.2熟悉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程序,有效控制EPC项目建设成本由设计咨询单位为总承包方的输变电EPC项目成本统计显示,输变电行业设计费用约占项目总投资额的3%~5%,而设计涉及的设备采购及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占整个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的比例高达约85%左右。由此可见,设计咨询费用虽然占比不高,但对项目总投资的影响却不容小觑。输变电设计咨询企业长期从事输变电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熟悉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和发展规律,掌握输变电工程项目的成本分析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以设计咨询单位为总承包方的设计管理工作对整个EPC项目的成本控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项目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如图1所示。

1.3熟悉设计流程,可有效控制设计计划对项目进度控制的影响输变电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供电系统的各个环节,项目建设过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参建图1不同项目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示意图各方的协调配合。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实施,在受控于投资进度的同时,设计进度是否满足项目建设进度要求也至关重要。设计咨询单位熟悉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特点,根据系统工程的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和项目建设先后顺序,针对重点环节开展专题研究和优先设计,制订合理的设计计划和项目进度计划。同时,设计咨询单位熟悉设计流程各个环节,对设计工期进行合理调控,可以确保项目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按计划执行。

1.4基于自身质量管理需要,对项目质量控制的影响“设计改条线,现场忙一片,费用千千万”,这句话说明了工程设计质量的重要性[2]。对于输变电工程项目来说,图样、说明书、计算书等设计成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建设单位自身工艺生产的平稳运行。同时,输变电工程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个专业、各个环节间的协调配合尤为重要。由于设计咨询单位参与EPC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既了解项目整体概况,同时又具有专业技术优势,在控制建设过程中的专业间接口、各分项工程建设顺序、各专业内设计质量等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具有一定的优势。设计咨询单位积累了丰富的输变电工程设计经验和设备参数资料,有助于在施工、安装、采购等项目实施阶段开展EPC项目管理工作。

1.5重视企业文化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设计咨询单位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参与方,从项目建设的准备阶段介入,几乎涵盖整个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设计咨询单位作为输变电工程EPC项目总承包商,以服务业主为理念的企业文化为支撑,从项目准备阶段的项目报批核准,到项目实施阶段的的规划设计、设备技术规范书的编写、输变电项目调试阶段的技术配合,再到项目试运行和生产前准备阶段的技术服务等,都具有极强的技术咨询服务优势。

2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转变设计思想理念,适应EPC项目发展需求在EPC模式下,工程设计不是独立单一的工作,而是与采购、施工、试运行等阶段相互交叉、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3]。输变电工程EPC项目建设为项目设计人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需要设计人员重新认识传统项目设计工作在EPC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输变电工程EPC项目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以实现EPC项目投资效益为根本目的,各专业间开展协同设计有助于发挥设计咨询单位优势,实现EPC项目建设投资效益。较传统的项目设计工作而言,EPC项目的设计工作需要设计人员灵活运用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还需打破设计工作专业局限性,以有效推动EPC项目建设整体运作为前提,解决设计及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2优化组织结构形式,促进项目设计管理增效目前,多数输变电项目设计咨询单位多采用职能式组织结构形式进行管理。职能组织结构是一种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每一个职能部门可根据它的管理职能对其直接和非直接的下属工作部门下达工作指令。EPC项目的设计团队由多个专业部室人员组成,同时接受多个职能部室的管理,职能式组织结构交叉管理现状对设计团队提高设计效率,推进项目设计计划执行存在较大障碍。因此,调整设计管理组织机构模式适应EPC项目发展需求迫在眉睫。矩阵式组织机构作为一种较新型的组织结构模式,在最高指挥者(部门)下设置纵向及横向两种不同类型工作部门。在EPC项目设计管理过程中,当纵向与横向工作部门(EPC项目设计部门)的指令发生矛盾时,由组织最高指挥者(部门)进行协调决策,有助于协调和推进EPC项目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解决。

2.3建立设计合同,规范项目设计管理模式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即发包人与设计人就完成商定的工程设计任务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设计合同管理作为项目管理内容组成的一部分,其作用不容小觑,但在以设计咨询单位为总承包商的EPC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总承包商与设计方为一家单位,设计合同的管理相对薄弱。设计合同作为建设方与设计方双方的行为准则,有助于规范建设方与设计方在EPC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变更行为。设计合同在明确项目总包单位与设计单位双方权利的同时,也应对工程设计任务进行详细说明。EPC总承包项目采取总价合同形式的项目,应尽可能降低设计成本,同时鼓励设计单位对方案进行优化,将设计费与降低优化成本挂钩,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2.4合理制定设计进度计划,提高设计管水理平采用EPC总承包模式的项目大多具有工艺复杂、专业技术密集、项目投资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EPC项目的设计工作具有工程量大、设计周期长的必然特点[4]。设计进度控制是项目进度控制任务的一部分,设计方应尽可能使设计工作的进度与招标、采购和施工等工作进度协调。输变电EPC项目一般涉及多个变电站及多条输电线路,变电站项目在确定站址位置后,由建设单位办理相关土地、规划、施工许可等建设审批手续后,设计进度基本能按照原计划进度按期完成。输电线路项目由于线路路径问题,涉及国土、规划、企事业单位、民事等多个方面,在路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外界干扰因素较多,设计进度一般很难满足项目建设进度要求。因此,在设计管理过程中,制订设计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外界干扰因素对输电线路设计的不确定性。同时,EPC总承包商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应加大对输电线路设计的协调力度,协助设计人员做好项目路径选择和确认工作,为后续施工图设计打下坚实基础,避免因路径修改导致设计进度延后,影响EPC项目建设进度按期实施。

3结语

篇5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变更;管理特点;现状

作为对原有设计进行完善和优化的措施,设计变更是对工程实际不断深入认识的一个过程,能够弥补原有设计中的失误,保证工程的质量、工期和投资效益。虽然设计变更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常见现象,然而其毕竟是对原有设计内容的改变,必然会对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因而如何严格控制设计变更,降低其对工程质量、工期及投资效益的不良影响,发挥其完善和优化的作用,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参加各方必须重视的问题。

1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变更的管理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具有规模较大、涉及面广以及公益性强的特点,这也直接决定了水利水电工程必然具有施工情况复杂、不可确定性因素多、管理困难等特点。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包括水库、引调水、堤防、灌溉、城市供水、水土水利保持、河道治理等工程,不同工程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设计变更的因素不一,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效益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根据工程规模来划分,水利水电工程有大型工程、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之分,而根据施工、管理等方式的不同,水利水电工程也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这导致设计变更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各有不同。例如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因其工程规模大,一般具有投资大、工程周期长、涉及的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比中型和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更多,可能受枢纽布置、建筑物类型、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等影响出现设计变更。除此之外,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涉及到生态环境、移民等社会和百姓利益,还可能受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人民群众的干涉,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变化、生态环境的变化、广大群众的利益都可能使水利水电工程出现设计变更。

2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变更的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能力得到了持续的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也不断提高,设计变更管理得到了有效的规范和加强。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变更的管理现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2.1 设计变更管理的内容

设计变更有着和现场签证不同的性质,二者必须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由于设计变更是组成工程变更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工期和投资效益,必须加强管理,规范参建各方行为,以保障工程保质保期的竣工。基于设计变更的本质属性,设计变更管理必须尽量提前,使设计变更提前发生,以减小变更带来的损失,例如设计变更如果出现在设计阶段,仅需修改图纸,而如果出现在施工阶段,还需要重新采购相应的材料和设备,若是出现重要的变更,不仅要做以上工作,还要拆除存在问题的工程,势必导致更大的变更损失。

因此,设计变更管理必须严格执行规范程序,将变更尽量提前到设计阶段,并避免借助设计变更使建设规模、内容、标准提高,将设计变更费用严格控制在工程造价的合理范围之内,通常设计变更费用在工程造价中的比重不应大于5%。

2.2 设计变更的签发原则

设计变更被提出后,需要经过监理单位和建设、设计、施工单位的共同协商,确认后再经过设计单位进行说明,由监理单位办理签发手续,最后下发到具体部门予以实施。在设计变更审查时,需要检查以下签发原则:

第一,原有设计无法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存在遗漏或错误,或是与施工现场不符导致施工无法正常进行的;第二,即使设计变更要求符合技术合理性和经济合理性,也需要进行全面考虑,综合考虑变更前后的工程质量、工期和投资效益对比;第三,工程造价变化幅度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可能超出工程造价总概算时必须慎重对待;第四,设计变更要求应明确变更提出单位、参与人员等背景信息;第五,设计变更要求应明确变更提出原因,例如设计标准低、漏项、失误等原因;第六,建设单位如果对设计图纸存在修改意见,需要在施工前提出,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对设计图纸存在意见,只要设计问题没有导致工程质量、工期等受到影响,一般不予接受;第七,在工程试车、工程验收过程中,不接受设计变更。

2.3 设计变更的划分

目前我国还没有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变更进行统一的划分,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中仅指出重大设计变更需要原初步设计审批部门批准,而如何在具体实施中划分设计变更还难以把握。因此通常将设计变更简单的分为一般和重大两类设计变更。

一般设计变更是针对于重大设计变更而言的,除了重要设计变更之外的设计变更都属于一般设计变更。重大设计变更是指工程任务、水文、地质、规模、布置和机电设备、施工组织等于初步设计存在重大差异,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影响重大的设计变更,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改变设计洪水成果和特征水位、流量、库容、淹没范围;改变设计地质成果,使工程基础、结构形式等发生改变的;改变工程等别,改变建筑物级别、工程规模、地震基本烈度、洪水标准、工程功能、质量标准、工程特性的,工程加固与工程拆除重建相互更改的,设备更换与设备维修相互更改的,工程项目出现增减的;改变工程设计标准、参数、设计方案等永久指标的;改变建筑物设备型式、主要参数、容量、数量、控制尺寸等内容的;改变导流工程标准的,改变围堰洪水标准的,工期改变一个汛期的;改变坝、闸方案的、改变土石坝排水设计方案的、改变建筑物之间连接方式的、改变机房设计方案的;改变堤顶布置、河道清障、桥基防冲护砌、放浪林等设计方案的;改变电气主接线、线路设计、设备选型、设备布置等方案的;改变工程观测、消防设计、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设计方案的;导致工程投资超出总概算的;改变相关文件规定,可能引起边界矛盾的;其它应由原初步设计审批部门批准的设计变更。

3 加强设计变更管理的措施

3.1 强化勘测设计

勘测设计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源头,因此应强化勘测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意识,尽量避免设计变更。

第一,勘测设计单位应保证前期工作质量,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提高勘测设计深度,完善设计方案论证,以避免缺项、漏项现象;第二,勘测设计单位应加强与建设方等参建各方的沟通,加强协调工作,严格落实工程标准,遵循设计原则,杜绝人为因素导致的设计变更;第三,勘测设计单位应树立正确的设计质量意识,正确对待设计工作与设计报酬之间的关系,以高质量的工程设计赢得良好的声誉。

3.2 完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制度

设计变更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投资等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重大设计变更对建设方和社会、国家的影响程度更大。因此政府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应结合水利水电工程实际,协调相关单位、机构对设计变更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完善管理程序和管理办法,明确设计变更责任,以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前期工作质量的提升。

4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变更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许多的成果,然而对中小型工程的经验不足,因此需要加强中小型工程的设计变更管理,杜绝报大建小等不良现象。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制度的完善、手段的创新,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变更的管理必将进一步提高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兴华. 浅析工程变更对工程投资控制的影响及评估办法[J].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 2009,(01) .

篇6

【论文摘要】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配电系统设计是保证施工各个工序安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配电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建筑施工的效率、质量和安全。如果配电系统设计不合理、不规范,不仅严重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延长施工的工期,更给整个建筑安全留下巨大隐患。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客观阐述建筑工程中配电系统的设计特点,详细指出变电所位置、防雷措施、照明和消防电气等设计的要求,以供交流和探讨。

建筑工程设计是一项工程初始阶段的重要环节,其设计质量的优劣是决定整个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因素。根据我国大量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统计显示,在所有的工程质量事故中,由于设计问题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占了40%左右。由此可见,工程设计的优劣是施工中对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现代建筑工程配电系统设计同样如此。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建筑施工愈发频繁。然而,在建筑施工中由于雷击或供电线路老化、损坏及配线系统设计不合理造成的电气火灾事故不断上升,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建筑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设备必须制定科学合理、严格规范的使用计划和施工方案,对线路接地设计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规划,否则,将对建筑施工安全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

一、供配电系统的设计

我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所采用的线路电压为380V、相电压为220V、电源(电力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系统中,接地、接零保护系统分类为TT、TN-C和TNS三种系统电力。下面对这三种系统加以分析比较。

TT系统是指在中性点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将电源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或接地保护的系统。TT系统对接地保护电阻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但需要耗费大量钢材,而接地安装和埋设施工也需要较大的工程量,故这种系统经济性不高。

TN系统是一种在电源中性点接地中,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或基座经中性点接零的保护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作零线(N)与保护零线(PE)合一的系统为TN—C系统。工作零线N与保护零线(PE)分开的系统为TN-S系统。

分析比较这三种系统,在TN-S接零保护系统中,只要在配电装置中设置漏电保护器,这种系统便可明显地克服TT系统的缺陷。既经济,技术操作上也方便,电气设备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或基座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对地零电位水平。按建设部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全技术规范)规定。

建筑工程施工中配电系统设计多采用TN-S系统,但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自然界条件的影响,如暴露在风吹、日晒、雨淋下,对配电系统容易造成机械损伤、绝缘体性能下降甚至短路事故。由于其长时间暴露在公共场所,也无电位联结,对人员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采用'IN—S系统供电时,灯具的金属外壳都是通过PE线连接的,当某个灯具发生故障时,其故障将PE转到其他灯具上,容易造成户外无等电位连接的电击威胁。因此室外多采用TT接地系统,为户外灯设置接地极,引出单独的线接灯具的金属外壳,以避免由PE线引来别处的故障电压。

二、电负荷与配电线路截面的选择问题

由于民用建筑用电负荷绝大多数为单相负荷,三相负荷不平衡必然导致零线通过不平街电流,随着电脑及各种家用电器的发展与普及,低压电网高次谐波污染日益加剧,3次及其奇倍数谐波均构成中性线电流。中性线过大电流并由此引发电火灾的现象也日益增多。为此,相关设计规范已规定。三相四线或二相三线的配电线路中,当用电负荷大部分为单相负荷时,其N线或PEN线截面不宜小于相线截面;以气体放电灯为主要负荷的回路中。N线截面不应小于相线截面……”可见,民用建筑配电系统的干线、支干线及支线的导线截面原则上均应选择N或PEN线截面与相线截面相同。然而当前仍有为数不少的民用建筑配电设计中仍沿用20世纪80年代的做法,选择N或PEN线截面是相线截面的l/2或1/4,这也是最常见的电气设计安全问题之一。

三、变电所位置的确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高层建筑用电量逐渐增大,这就对建筑物配电系统的安装位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确定变电所位置时,应充分考虑变电所高压负荷,对于降低电能损耗、保证用电安全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30层以内的高层建筑,配电系统通常设置在底层;60层左右的高层建筑,则直接设置在建筑物地下或中层和顶层,也可以只设置在建筑物地下。变电所的数量及其位置的分布,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决定。同时也要保证可用性与维修的方便。

四、防雷与接地

现代建筑的防雷设计。采用传统的避雷方法简单可靠,更加经济合算。但必须保证各层楼面钢筋、金属管道与该层用作引下线的柱筋有可靠的连接,形成等电位层。现代建筑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培,与楼板的连接十分可靠,关键是做好金属管线的接地。现代建筑的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都是合在一起的,组成混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按最小的要求而定,通常是在4Ω以下。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板。尽管基础钢筋等自然接地体己能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仍需要装设水平的人工接地体,将主要的建筑物基础连接成接地网,这对均衡电位、提高安全性都有好处。

五、电气照明设计

建筑物照明配电设计,包括光源的选择、照明度的大小、照明范围、照明设备造型、位置的选择、光能控制和配电线路敷设等,而随着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照明设计需要与现代建筑装饰效果密切联系,照明设备的造型、光线、照射范围等都应与建筑艺术意境相结合,并考虑节能效果。选用高光效电光源,可以取得节能的明显效果。在审核图纸时,经常发现应急照明支线带两个防火分区的灯具,没有按照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此类问题应该注意。

六、消防电气设计

消防电气设计在设计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涉及到火灾报警、扑救及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安全闯题,因此应按国家有关规范作好消防电气设计。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应根据具体设计对象来确定。设计者首先必须搞清楚设计对象的建筑形式、规模、分类、建筑个体的分布等诸多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来确定火灾报警系统的形式。

例如:许多电气设计消防线路采用穿塑料管保护,并从吊顶内走线。而“民用建筑工程配电设计规范”中规定消防联动控制、自动灭火控制、通信、应急照明及紧急广播等线路。应穿金属管保护。并暗敷在非燃烧体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当必须明敷时,应在金属管上采取防火措施。

七、结束语

在现代建筑工程配电系统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从根源上杜绝故障的出现,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同时还应考虑电气设备与现代建筑结构相结合的装饰效果,这也对行业内建筑电气施工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崔立;配电箱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J];电力安全技术;2003年06期

篇7

关键词:变电站;改造工程;电气设计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使全球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电气时代,并且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和人民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供电质量的好坏也成为了影响供电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完善我国的供电系统,供电企业不断进行变电站的电气改造,并在电气改造方面下足了功夫,以求得在电力市场上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1.变电站改造工程电气设计的原则

1.1.电气设计要满足用电需求的原则

由于科技的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呈现越来越大、越来越尖端的趋势,这就对电气供应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说,在进行变电改造工程电气设计时,首要原则就是要满足日益提高的电力需求,保证电力供应能够达到社会各个层面和领域的要求,保证各项事业和人民的生产生活能够健康持续的进行,为社会提供必要的电力支持。

1.2.电气设计要满足自动化和一体化的原则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形态变得日新月异,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之上,逐渐将关注的角度转变到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上。供电系统也在寻求一种更高的层次,即自动化和一体化,也就是说,电气改造应该越来越智能化,减少人工操作,哪怕是在无人看管的状态下仍旧能够正常运行。

1.3.电气设计要满足循序渐进的原则

变电站的电气改造工程对科技水平和技能的要求相当高,整个改造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进行电气改造时,施工人员不能急于求成,敷衍了事,为了追赶工期而加快施工的速度,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气改造的质量,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作,无法为社会提供安全有序的电力供应,并且还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变电站改造工程电气设计的要点

2.1.主接线设计

在整个变电站改造工程的电气设计中,主接线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它不仅连接着各种高压电器,同时还承担着接受和分配高压设备电能的任务,由此可见主接线在电气设计中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变电站电气改造时,务必要保证主接线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主接线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每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只有保证主接线设计的合理性,才能为整个变电站改造工程的电气改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电气设备的设计

整个变电站电气改造工程,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电气设备而构成的,这些电气设备质量和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改造工程的质量和供电的效果。因此,在选择电气设备时,务必要保证这些电气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整个供电系统基本由变压器、电流互感器和配电装置所组成,也就是说,对这些电气设备的要求要更高一些。其中尤其要说明的是,在选择变压器时,一定要避免进入这样的误区,即“变压器的容量越大就越好”,这种想法存在很大的缺陷,因为整个供电系统中,若实际的供电负荷与变压器的容量之间差距过大,就会造成变压器空载的功率过大,使功率白白耗损,反之,若变压器的容量过小,是不可能满足超过容量的供电需求的。所以说,对变压器的选择一定要合理。另外,电流互感器和配电装置的选择,也同变压器的选择有相同的原理,不仅要保证质量,还要保证与整体电气工程的适应性和协调性。也就是说,不仅要求设备具有高质量和高性能的特点,同时还要保证这些设备符合整体的变电站改造工程的电气设计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电气设备都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自身的优点,使整个电力系统达到供电的最佳状态。

2.3.电力负荷的设计

每个供电系统在进行设计时,都会根据当地的电力需求而设定合理的电力负荷,进而对电气工程所需要的设备、输电线缆和输电路线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但是,由于近年来社会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就导致原有的电力系统供电能力的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电力需求。因此,在进行变电站改造工程的电气改造时,应该对当地的电力需求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勘测,对当地整体的电力需求做全面的评估,确定适当的电力负荷,进而根据所需要的电力负荷选择出合理的电气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改造设计能够满足电力需求,并且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

2.4.对工程占地的优化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人口也在持续增长,这就使我国的人地矛盾日益凸显出来,所以,变电站电气改造工程在保证整个供电系统的质量和能够正常供电的前提之下,要尽量的对占地面积进行优化,因为每个供电系统都需要很大的占地面积,对其进行优化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工程的占地面积,减小人地之间的矛盾。

总结:

对变电站电气工程进行改造是供电企业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合理设计和优化电气改造工程,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提供电力支持,因此,在进行变电站改造中,要保证电气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电气工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黎明.浅谈变电站改造工程电气设计[J].今日科苑,2011(01).

篇8

[关键词]接地技术;干扰;变电站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246-01

变电站中设备众多,应用各异,接地方式多样,因此接地方式不当引发的故障也较多。由接地引起的故障一般都比较隐蔽,难于发现和查找。如何使这些设备正确、可靠地接地,是变电站建设、运行及维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长期的运行实践中,电力部门总结制订了各种电气设备详细的接地规定,并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

近年来笔者在一些变电站设备的工程设计及现场问题处理的工作实践中发现,相当多的变电站设备执行接地规章不彻底,有关人员对这些规定不十分理解,只是部分地按照规定执行,甚至还有采用完全错误的接地方式。这些都给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隐患。

1、变电站接地方式

按变电站接地的作用,变电站的接地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1)避雷接地,如金属避雷针接地、金属避雷器接地;2)安全接地,是将仪器外壳机架等接地,以防人身触电或静电放电。3)抗干扰接地,如电缆的屏蔽层接地等。4)工作接地,目的是为电子设备的各类电路提供一个电位基准。在变电站中包括一次设备的工作接地,和二次设备的工作接地。

避雷接地和安全接地原理简单,大家容易理解,实际中问题较少;而工作接地和抗干扰接地因为在变电站中的环境特殊,其作用机理与一般设备的此类接地有所不同,如果考虑不周,则很容易出现错误。

2、CT、PT的工作接地

规程中明确规定: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只允许有一点接地,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中开口三角线圈与其他线圈回路之间要相互独立,不能共用接地线,然而在实际设计、安装中,CT、PT不按此规定方法接地却时有发生。最常见的是在CT、PT就地和控制室两端接地、PT在控制室多点接地、PT的二次回路中开口三角线圈与其他线圈回路共用N相线的错误接法。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只允许有一点接地,只能通过一点连接于地网,是因为地电位并不相等,各点之间存在电位差。两点或多点接地以后该电位差将被引人二次保护回路,导致保护不正确动作。根据有关研究,此电位差可达到500 V,足以导致保护误动作。在电流二次回路中,如果正好在继电器线圈两边都有接地点,则两接地点和地所构成的并联回路会短路电流线圈,使通过电流线圈的电流大为减少。此外,当发生接地故障时,两接地点的工频电位差将在线圈中产生极大的额外电流。

根据目前工程中习惯做法,二次图纸由保护设备生产厂家与变电站设计部门分别设计,双方以保护屏端子为界,端子以外接线由变电站设计部门负责,端子以内部分接线图纸由厂家提供。于是厂家在保护屏内设计了接地点,而设计部门在设备安装处设置了接地点,如果彼此缺乏沟通,最终图纸又审核不严,则很容易导致多点接地问题的发生。

3、电缆屏蔽层的接地

电缆屏蔽层采取什么方式接地,是一端接地还是两点端接地,或者是多点接地?对此一直有争论,而在实际中的做法也不统一。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多是因为有关人员对不同接地方式的工作原理不清楚或理解错误所致。

3.1 控制电缆的接地

大量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表明,控制电缆屏蔽层不接地时,将会在屏蔽层上感应出高达10 kV的电压,严重威胁设备安全,曾发生过端子排击穿、保险熔断的事故。屏蔽层一端接地时,在另一不接地端仍感应有数千伏电压。而屏蔽层两端接地可大大降低感应电压到数百伏。因此,二次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比一端接地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其过电压水平也较低,可以达到较好的电磁兼容效果。

紧靠电缆敷设截面足够大的两端接地的铜导线是抑制地网电流对电缆干扰的有效办法,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大故障电流时保护电缆屏蔽层不被烧毁。但是,此办法不适用于电缆中的备用芯线两端接地。从原理上讲,电缆中的备用芯线两端接地也会在信号芯线中产生与外界电磁干扰电压相反的纵向电势,有一定的抗干扰作用。但变电站场地与控制室的地电位可能不同,从而在备用接地芯线上产生环流,该环流将在其他信号芯线中产生差模干扰。所以,一般不允许用电缆备用芯线两端接地的方法作为抗电磁干扰的措施。

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中明确要求:控制电缆屏蔽层必须两端接地;不能用备用芯线两端接地作为抗干扰措施。

3.2 敏感信号的二次电缆

对于一些重要的信号量和通讯线等敏感信号的二次电缆,当采用一点或两点接地都不能满足抗干扰要求时,可考虑选择双层屏蔽电缆,外屏蔽层两点接地,内屏蔽层一点接地。这时外屏蔽层上流动的噪声电流对内屏蔽层几乎无影响。

3.3 微机系统通讯线的接地

微机系统通讯线多采用屏蔽双绞线。屏蔽层两端接地可以有效防止过电压对通讯回路的危害。一点接地虽然可以避免两端接地时屏蔽层感应电流对通讯回路的干扰,但考虑到通讯线是弱电回路,而且工作于变电站这样的强电磁场环境,极易产生感应过电压,而过电压造成的危害是致命的,所以还是应该两端接地比较好。还应提到的是,在电子电路中,一般遵循“低频一点接地,高频多点接地”的原则。这主要是接地线路的阻抗在高频时变大,因此在接地线路上产生的电压降就不能忽略。这一原则是对电子系统的工作电路而言的,并不适用于线路的屏蔽层接地。

3.4 保护屏屏蔽接地与微机系统接地

采用电磁型器件的变电站,其保护监控设备由于是强电驱动的,抗干扰电磁能力比较强,对接地要求不高,一般是所有器件在控制屏后统一一点直接接地。而现在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普遍采用的都是新型微机保护监控装置,其工作电压一般为5~24V的弱电回路,对电磁干扰十分敏感,所以继续沿用传统的控制屏屏后统一一点直接接地方式,将使得强电与弱电之间产生了电的联系,容易导致干扰的产生,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为了减少可能的干扰传输途径,应尽可能地将不同类型的“地”区分开来,各自独立接地。采用微机保护系统的控制屏一般有弱电地和强电地:前者包括微机系统的地,后者包括前面提到的CT、PT工作接地,若再细分还有装置外壳和保护屏屏体的屏蔽接地。弱电地和强电地它们应该各自独立,分别引至保护屏底部的横截面不小于100mO。的铜排,而且这个铜排要求与保护屏屏体绝缘,用专门的接地线直接与地网相连。装置外壳和保护屏屏体直接屏蔽地搭接起来,保护屏屏体与地轨焊接在一起,地轨再连接到地网上。

考虑到雷击或严重短路故障时,地网中将流过大电流,导致地网各点产生电位差,而这一电位差可能会影响微机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要求将弱电的地不直接接地网,而是单独以横截面不小于100 mO的铜线引至接地网,形成更加独立的微机系统的地,更有利于微机系统的安全运行。这些方法已在一些地方电力部门的反措中做出了专门规定。

结语

由于电力设备的设计关系重大,设计人员的设计思想一般比较保守求稳,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会改变传统做法,因此目前工程设计中基本延续老的接地做法。这也就造成由接地不当引起的故障一般很难查找,往往以原因不明作结论,这一直是变电站一些故障难以解决的问题。还必须指出,变电站设备的接地方式多样,在具体的工程设计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规定汇编.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

[2] 杨吟梅.变电站内有关电磁兼容问题.电网技术,1997(2).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原电力部.1994.

篇9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about reasons, requirement,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calculation modifying, the paper aims to summarize a set of effective methods, which serves to make calculation modifying work standardized and make it to be the basis for national investment, meeting the calculation modifying requirement and real project condition.

关键词:水利水电;概算修编;原则;方法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calculation modifying;principle;method

中图分类号:TV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1-0092-01

1造成设计概算修改的原因

在现实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概算在执行过程中,工程投资突破概算总投资。主要原因:①设计深度达不到要求,造成设计修改及工程量增加,引起投资突破;②超出初步设计范围的重大设计变动;③国家对主要材料、设备所作的政策性调价超出价差预备费所考虑的幅度;④国家和地区政策变化;⑤国家计划有重大调整。

2做好概算编制工作的基本要求

①编制人员应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地方有关政策规定,法律如《水法》、《防洪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价格法》、《环境保护法》等,法规如《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河道管理条例》、《水库移民安置条例》等。②应熟悉有关专业规程规范,如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水工设计有关规范等。③应掌握各专业设计知识,包括水工、地质、机电、金结、水库移民、环保等。④应熟悉概预算定额及概算编制有关规定。⑤了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工程总体布置,原材料来源及价格信息等。⑥熟悉基本建设过程中的有关程序、招投标、合同管理、监理、施工、造价控制等有关知识。⑦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及网络信息技术并懂得在概算编制工作中加以运用,会使概算编制结果更加准确,并在实际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修编概算的表现形式

概算修编与一般概算编制相比,也有其特殊性。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追加概算、修正概算(或调整概算)。

①追加概算。所谓追加概算,即在原批复概算的基础上进行新项目的概算追加,因其不涉及原批复项目概算,故编制起来比较简单,一般用于项目进展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且项目比较明确,简单明了,与原批复项目易于区分,且属于概算局部修改的情况。其优点是编制过程简化,思路明确,编制效率高。其缺点是不实用在于大的设计修改或政策性调整及物价变化情况。②修正概算。顾名思义,即是对已复的整个工程概处算作较全面的修改。一般修改量比较少的叫修正概算,修改量比较大的叫调整概算。其编制成果既要反映新的工程和政策、物价条件的变化,又要充分对比分析原批复的工作内容及投资,做到调增调减心中有数。其优点是适用于各种概算修改情况,缺点是编制过程复杂繁琐,工作量大,影响工作效率。

4修改概算编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及方法

概算的修改(包括追加、修正、调整)与一般设计概算的编制相比,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它既要兼顾国家计划的调整,又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及概算的有关规定,同时对超批复概算情况进行原因剖析,难度较大。综合以上情况,结合笔者实际工作中进行的概算修改工作,谈谈概算修编的体会。

①把握概算修编的时间点,不同的修编时间编制依据有所不同。如果是工程开工前,由于政策性调整、设计修改、物价变化等而对概处算进行修编,其主要的编制依据仍是相关的概算定额、取费标准及编制规定。如果是工程实施过程中或竣工后因概算突破而修编,则其依据要区别不同情况对待,这时,除了概算定额、取费标准及编制规定外,还有施工合同、现场签证资料、结算资料、审计资料等均是重要的依据或参考。②把握政策性变化的时间点,以该时间点为界划分时段进行编制。水利工程由于工期长,时间跨度大,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难免遇到国家或地区政策性调整情况。这时就要分时段、按不同时段政策分别进行编制,然后再汇总得出工程总概算。

通过以上基本原则,下面谈谈编制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方法。

①工程量的计算。如果工程未出技术施工设计图,则依据初步设计图纸,工程量按概算要求考虑一定的扩大系数。如果已有技施设计图,则全部依据技施设计图。且按建筑物几何轮廓尺寸计算,不再考虑扩大系数(即扩大系数为1.00)。如果工程实施,则还应考虑实施过程中的合同外新增工程量。②基础单价。应根据工其的物价情况及变化趋势合理确实,使价格接近施工期的平均水平,而不再是以概算修编当时的机械、材料价格信息为依据。③工程单价。不管是在工程实施前、实施中、竣工后对概算进行修编,均应按有关的概预算定额及费用标准,按有关概算编制规定进行工程单价计划为宜。但如果工程已实施,则应综合考虑合同施工方法、单价、再反映到概算单价上来,以确定合理的概算单价,使以该单价确定的工程造价与实际造价相适应,而不是直接以后同单价反映到概算中(由于不平衡报价,有时合同单价不尽合理,且招标单价与概算单价含义有所区别)。这种处理方法,即符合概算编制规定,又能合理反映情况,是较好的处理方法。④各部分工程概算。各部分工程概算的编制方法、表格形式与一般设计概算一样,主体工程均采用工程量乘单价的形式,且应按原批复概算内容格式列表,以便对比分析。但对“其它费用”部分中,按照建安工程量的百分率计算投资的项目,原则上不作调整,不随建安工作量改变而增加投资。如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定额测定费等项。如果工期延长,建设单位经营费、监理费以及项目建设管理费等可适当增加。⑤预备费。如果工程开工前修编概算,则应按概算编制规定的费率计取预备费。如果是工程实施过程中修编,则以未完成投资额按概算编制规定的费率计取。如果是在工程竣工后修编,则不再计列预备费。

5修编概算投资变化原因剖析

投资变化原因是概算修编工作中重要内容,编制概算是以原批复概算为基础进行的。为了更好地进行投资对比分析,建议修编概算中计算内容及列表顺序应与原概算相一致或相近,同时增加工程量变化对比、投资变化对比等表格,从而对引起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个全面了解,并在编制说明中用文字(结合表格)分析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以给主管部门审批带来方便。

篇10

《火力发电厂、变电站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规定:“发电厂蓄电池组容量选择的计算条件应满足全厂事故停电时的放电溶量,并应考虑事故放电初期直流电动机起动电流和蓄电池组事故持续放电一小时末期恢复厂用电的最大冲击电流因素。”在200MW 及以下容量机组发电厂,直流系统电池组容量选择计算,一般采用电压控制计算法。在蓄电池组容量选择计算后,校验容量是否满足要求的最不利条件,取决于最后一项“事故持续放电一小时末期加冲击放电”。该条件常常使计算容量不能满足此项校验要求,因而需增大一级蓄电池容量或在许可的条件下增加蓄电池个数。从校验中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是参加冲击合闸断路器的台数。在发电厂直流系统设计中,校验蓄电池组容量往往要考虑厂用工作电源故障和厂用备用电源自动投人的因素,即两台断路器的合闸电流 之和,以致有时需要将电池组计算容量增大。

但《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以下简称 《手册》)中明确规定“冲击负荷中对断路器合闸电流的考虑原则:应为全厂(所)合闸电流最大的一台断路器或考虑厂用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的实际同时合闸的断路器合间电流之和,选取上述大者为计算值。“在直流系统设计中考虑冲击电流因素校验蓄电池组容量是在事故持续放电一小时末期,实际上这时直流系统的硅整流器装置由于无电源供电停止工作,因为此刻无论厂用工作段还是厂用备用段都无电源。若在此时恢复厂用电投入断路器,只能手动逐个操作,根本没有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的可能。所以笔者认为,在校验发电厂蓄电池组计算容量时,只考虑一台断路器的合闸电流。若考虑备用电源自动投人两台断路器合闸电流的因素,因在厂用工作变压器故障初期,可出现备用 电源 自动投入的情况,一般在事故放电初期,蓄电池组能够满足两 台断路器合闸电流 的要求,所以在蓄电池组容量计算的校验中不考虑该因素。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校验发电厂直流系统蓄电池 组容量时,事故持续放 电一小时末期所承受的最大冲击电流应为最大一台断路器的合闸电流。

二硅整流装置选择

《手册》中规定:“蓄 电池组的充电设备选用硅整流装置,它除在正常情况 下向直流网络的经常负荷供电外,同时对蓄电池组进行充 电,并作为均衡充电及事故放电的充电之用。”

在大容量发电机组的发电厂其经常性直流负荷电流较大,浮充电和充电选用的充电容量相差不大,故为了提高硅整流装置的利用率,蓄电池组的充电和浮充电合用一套硅整流装置∋根据《手册》要求,蓄电池组需装一设两组硅整流装置时,这样配置可增加运行的可靠性和充电、浮充电的互补性,使直流系统经常处花稳定的运行状态。

在选择中等容量发电机组和220KW , 变电站直流系统的硅整流装置盯 ,有时出现浮充电和充电的容量相差比较大,使一台硅整流装置不能兼月学充电、充毛两神功艳。经分析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由厂下三种情造成:

1) 在计算选择硅整流装置时,为了可靠性,人为增加硅整流装置的容量,即增大充电电流。

2) 在计算选择蓄 电池组容量时,为提高可靠性,人为增加蓄电池组容量。

3) 在选择的硅 整流装置和蓄电池组容量合理的条件下,经常性直流负荷电流与硅整流装置充电电流数值相差较大。

三充电电流和充电率

《手册》规定充电设备额定 电流选择方式如下。

(1) 按事故放电后进行充电的要求选择充电设备:

IC=Qsg ×1.1/T+Ijc

式中IC一一充电设备的额定电流 (A ) ;

Qsg一 一 蓄电池组的事故放电容量\(Ah);

T一 蓄电池组最长充电时间,可取12h;

Ijc一一 直流系统的经常负荷电流 (A).

( 2 ) 如考虑核对性充放电,按最大充电

电流选择充电设备:

IC= =(0.1~0.125)Q10

式中Q10为蓄电池组的10h放电率容量.

(3) 按能够承担直流母线的经常负荷 电流和蓄电池组的自放电电流选择浮充电设备:

Ifc= =Ijc+Izf)

式中Ifc一一 浮充电设备的额定电流 (A);

Izf一 一蓄电池组自放电电流 (A ).

首先分析第一、二种情况。在选择充电设备计算时,往往是以第(2)方式做为选择的依据。

第 (2) 方式中明确表示,在核对性放电后的充电毛流是按照10小时率或8小时率电流进行充电。在一些有关资料中也明确地提到充电电流一般以10小时率为正常充屯率。即在核冲生充电时,充电率最大也只是按10小时充电,只有当采用改进恒流充电法,即在充电初期按较大的电流(按8小时充电率)进行充电。

电站用蓄电池一般采用二阶段式充电方式,即第一阶段以自动稳流方式充电,第二阶段以自动稳压方式充电。有的发电厂蓄电池组在第一阶段的充电率也基本控制在拍小时率至20小时率的范围内。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充电,它的充电率最大为8小时率,即按0.125Q10的电流进行充 电。因此 ,按第(2)方式计算选择充电设备时,就没有必要人为地再增大充电电流,选择大一级在充电设备。

再者浮充电状态时的直流系统经常负荷电流基本是固定不变的 ∋从第 (3) 方式中

可以看出,浮充电状态时的浮充电流由蓄电池组的自放电和经常负荷电流组成,否则就会出现第(3 )种情况一一 硅整流装置的充电电流与浮电电流相差很大。在第 (3) 方式中Q10为蓄电池的 10小时放电率容量,也就是直流系统负荷计算最终选择的蓄电池组容量。一般在直流系统蓄电池组容量确定时,是按照比计算容量大一至二级容量的原则考虑,以弥补在计算中不可预见的一些因素 ,从而也增大直流系统的可靠性。但是如果人为地再增大电池组的容量,从第 (2) 方式 可看出,硅整流装置的充电电流与蓄电池组的选择容量成正比,即增大充电容量,同样会出现硅整流装置的充电电流与浮电电流相差很大的情况。因此建议选择蓄电池容量时,应考虑硅整流设备的

因素,不要为增大直流系统的可靠性,过大的增加蓄电池组容量。

四整流装置电流调节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