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养护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5 18:2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路养护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道路养护管理

篇1

【关键词】园林道路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园林道路的施工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的管理,同时,施工完毕之后,园林道路投入使用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养护管理,这样才能够提高园林道路的使用寿命。

二、园林道路的作用

将园林划分成不同区域。园路的设计决定了园林形成怎么样的布局,园林里面的景区、景点也需要园路来进行划分,通过园林道路的规划,将景点有布局的分隔开,这样就能够让游人感觉到园林科学的规划,在游玩的时候体验到“曲径通幽处”的感觉,这就是园路的最为直观的一个作用,园路的规划设计应该尽可能的避免一直到底,应该多设弯、曲之路,体现出中国园林的传统之美,将传统美和现代美结合,完善园林的景观。

构建园林的交通网络。园林有大小之分,但是,园林内的交通需要依靠园林道路来进行组织,一般来说,园林内的景点都需要园林的道路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园林内部的交通网络,园林道路必须经过精心的设计,使得园林道路交通网络能够合理的将景点联系起来,景点之间的距离合适,搭配合适,这样才能够让园林的景点充分的体现出最佳的观赏性。

美化园林景观。园林中的道路不是随意铺成的,因为经过了设计规划,所以,在游人的眼里道路就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路优美,建设科学的园林道路能够和周围的景点相映衬,形成“因景设路”“因路得景”的效果,让园林的景观更加的具有特色。

三、园林道路的分类

在园林绿地规划中,按照园路性质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为:

1、主园路:主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主要通道,它联系全园,是园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从园林景区入口通向园林中各个景区、广场、公共建筑、观景点、后勤管理区,形成全园的骨架和环路,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宽度4~7米。

2、次园路:次园路是主园路的辅助道路,呈支架状连接各景区内景点和景观建筑,车辆可单向通行,为园内生产管理和园务运输服务。路宽可为主园路的一半。自然曲度一般大于主园路,以优美舒展和富有弹性的曲线线条构成有层次的风景画面。

3、游息小径:游息小径是园路系统的最末梢,是供游人休憩、散步、游览的通幽曲径,设计中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它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是通达广场、园景的捷径,允许有手推童车通行,宽度0.8~1.5米不等。多曲折布置,并结合园林植物小品建设和起伏的地形,形成亲切自然、静谧幽深的自然游览步道。

四、园路施工的管理

1、精心准备。在取得工程施工项目后,应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工程概预算,为工程开工做好施工场地、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施工队伍等方面的准备。

2、合理计划。根据对施工工期的要求,组织材料、施工设备、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计划好工程进度,保证能连续施工。

3、统筹安排。园路工程虽然是一个单项工程,但是在施工中往往涉及到与绿化栽植等其他园林工程项目的协调和配合,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统一领导,各部门、各项目协调一致,使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五、园路的铺装

对于园路的铺装,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考虑:

1、符合绿地生态要求。可透气渗水,极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同时减少沟渠外排水量,增加地下水补充。

2、与园林景观相协调。自然、野趣,少留人工痕迹。尤其是郊区人工森林这种类型绿地,粗犷一些并无不当。

3、新建园林,尤其海上园林,往往因地形变更,土方工程使部分、甚至大部分园路、广场处于新填土之上。

六、园路病害及养护管理办法

“园路病害”指的是园路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游客的不和谐的行为或者外界的因素导致了园路的破坏。目前,国内园路比较常见的病害有裂缝、凹陷、啃边、翻浆、沙害、水害、冰害、雪害等。

1、裂缝与凹陷

这种病害的原因是施工之前没有做好地基的勘探,导致了路面地下的基土下沉,或者由于基层不够厚,路面发生了凹陷。人为的原因也会导致园路的裂缝和凹陷,比如过重的负荷使得路面发生裂缝。因此,在园路养护中,我们要避免园路的超负荷使用。

2、啃边

园路能够横向稳定的原因是路肩和道牙能直接的支撑住路面,所以,为了让园更加的稳定,我们必须让路肩和基土保持紧密和结实,并且不能够垂直,必须有一定的坡度。如果不这样施工,容易导致雨水侵蚀道路,同时,路面上的车辆也容易破坏道路。从边缘裂开,往中间发展,这种破坏现象就叫做啃边,为了防止“啃边”现象出现,我们要定时的对园路进行检查,对不出现裂缝或者路面倾斜的地方进行修复,防止破坏的加大。

3、翻浆

有一些地区,长期的有季节性的冻土出现,导致了地下的水位较高,这一点最为严重的就是粉砂性的土基,这种地基的毛细管比较活跃,从而导致了路面下的水分上升,冬季来临的时候,园林的气温急剧下降,导致水分园路下形成大小不等的冰粒,直接导致了园路下土壤的体积变大,园路就出现了隆起现象。到春季的时候,园路下的上面一层的冻土较快融化,但是,路面下面比较下层的冻土还没有融化,使园路的土基形成了又湿又软的橡皮状,直接导致了园路的承载能力减弱。这时,如果园路上有车辆行驶,容易导致园路下陷,附近的路面出现隆起现象,泥土从裂缝中被挤出来,从而园路遭到破坏,这种现象叫翻浆。

3.1防止翻浆的处理原则

为了防止园路中的地面水、地下水或其他水分在园路基土冻结前或冻结过程中进入园路路基的上部,我们可以把聚冰层中的水分进行排除,或者,我们可以将这些水分引到透水性比较好的路面部分,暂时的积蓄下来,然后给予处理;总之,我们要秉承改善土基及路面结构的原则,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对翻浆进行防治。

3.2 防止翻浆的主要措施

第一,我们要重视路基排水工作,从而达到提高路基目的;第二,可以进行铺设道路隔离层的工作;第三,建设合适的路肩盲沟和渗沟,让水分及时排除;第四,进行换土。从而改善园路的路基结构层,可以选择砂(砾)垫层和铺设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或石灰工业废渣类基(垫)层等进行园路的铺设。第五,在秋季,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过多的水分渗入到路基;第六,在冬季来临的时候,定期清除路面的积雪;第七,夏季做好修复被翻浆破坏的路基的工作,从而从根源上避免翻浆出现。

4、沙害

在一些地区,园林所处的位置风沙较大,因此,对这些地区的园路和广场的养护管理要注重“沙害”防护工作。首先,要注意对路基进行防护,防止风对路基的侵蚀。然后,采取在园路旁边种植树木的方式来防风固沙,同时,我们可以用具有粘性的土壤、砾卵石、以及无机结合料、有机结合料等对路基进行防护。

5、冰害、雪害

园路的冰害是因为园路路面积水过多,导致了结冰,从而形成了冰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冬季的降雪或者风吹雪。冰害对于园路的影响很大,所以,一旦发现园路出现了冰害、雪害,我们就要及时的进行处理,清理冰块和积雪,在清理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使用化学物质,因为化学物质容易对路面进行损害。使用机械来清理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不要让机械破坏了园路。

6、水害

有时候,园路积水后,园路路面和园林的广场就会受到水害的威胁。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要及时的清理积水,然后,在园路按照排水设施,防止园路再次出现积水,对于园路中低洼凹陷的路面要进行必要的养护管理,减少积水的存留。

六、结束语

只要在施工的时候严把施工质量管理的关口,同时,在平时做好对园林道路的养护管理,就能够提高园林道路的使用效果及年限,降低园林道路被破坏的可能。

【参考文献】

[1]韩玉林《.园林工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9.

篇2

关键词: 路面评定 路面养护管理

为了掌握路面使用性能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各种养护和

改建措施, 延缓其衰变和恢复路面性能, 必须定期对现有路面状况进行调查,以评定路面的使用性能及其剩余寿命。 路面使用性能包括功能、 结构和安全三方面, 这三个方面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采用不同的定义和评价方法对以上三方面使用性能进行评价即对路面的评定。

一、 路面行驶质量评定

路面的基本功能是为车辆提供快速、 安全、 舒适和经济的行驶表

面, 路面行驶质量是反映路面满足这一基本功能的能力。路面的平整度可定义为路面表面诱使车辆出现振动的高程变化。路面不平整所引起的车辆振动会对车辆磨损、 燃油消耗、行驶舒适、行车速度、 路面损坏和交通安全等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 平整度是度量路面行驶质量的一项性能指标。

1.平整度测定方法

路面平整度测定方法采用断面类平整度测定方法,断面类平整度测定是直接沿行驶车辆的轮迹量测路面表面的高程,得到路表纵断面, 通过数据分析后来采用综合统计量作为其平整度指标。

⑴、 水准测量

采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沿轮迹量测路面表面的高程,得到精确的

路表纵断面。 这是一种测量结果较稳定的简便方法, 但测量速度很慢和费工。

⑵、 梁式端面仪用 3m 直尺连续量测轮迹处路表同直尺间的高程差,由此得到路表纵向起伏情况。

⑶、 惯性断面仪

在测试车车身上安置竖向加速度计,以测定行驶车辆的竖向位置变化。车身同路表面之间的距离, 利用激光、 超声等传感器进行测定。两方面测量结果叠加后, 便可得到路表面纵断面。

2.行驶质量评价

路面行驶质量同路表面的不平整度、车辆的动态响应和人的感受能力三方面因素有关。 所以, 不同的乘客乘坐同一辆车行驶在同一个路段上, 由于个人对行驶舒适性的要求和颠簸的接受能力不同,对该路段的行驶质量会作出不同的评价。 由于评价带有个人主观性, 为了避免随意性, 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一方面邀请具有不同代表性的乘客, 分别按个人的主观意见进行评分, 而后汇总以平均评分值代表众人的评价。 另一方面对各个评价路段进行平整度量测。 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主观评分同客观量测结果的相关关系由此建立的评价模型, 便可用来对路面行驶质量进行较统一的评价。

二、 路面结构承载能力评定

1、通过对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评定, 可以确定路面的剩余寿命,预估何时需进行改建, 并为加铺层设计提供有用的参数。评定方法: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评定一般可以通过路表弯沉测定来估算路面结构承载能力。静态弯沉仪测定缓慢移动车轮下路表的回弹弯沉值 (车轮驶离测头) 或总弯沉值 (车轮驶向测头) ; 稳态弯沉仪利用震动力发生器在路上作用已固定频率的正弦动荷载,通过沿荷载轴线相隔一定间距的速度传感器, 量测路表的动弯沉曲线。

2、 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评价

将调查路段分为若干均匀路段,整理各均匀路段的实测弯沉资料, 求得代表弯沉或计算弯沉。 利用设计(或容许) 弯沉同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的关系曲线, 可大致估算相应于代表弯沉值 (或计算弯沉

值) 的容许标准轴载作用次数 N。 同弯沉测定前路面实际承受的轴载作用次数 n 相比, 可以判定路面的剩余寿命 (以标准轴载数表示) 。 根据剩余寿命的长短, 可鉴别路面结构强度的潜在能力。

三、 路面抗滑性评定

1.路面抗滑性能是指车辆轮胎受到制动时沿路面滑移所产生的

抗滑力。测定方法: 以一定速度在潮湿路面上行驶的四轮小客车, 当

四个车轮被制动时, 车辆减速滑移到停止的距离,以制动距离表征路面非稳态的抗滑性能;或用装有标准实验轮胎的单轮拖车,由汽车拖拉, 以要求的测定速度在洒水润湿的路面上行驶, 通过测定牵引力确定在载重和速度不变的状态下拖拉测试轮时,作用在轮胎和路面间的摩阻力,以滑移指数表征路面的抗滑性能。

2.抗滑性能评价

影响路面抗滑性能的因素有路面表面特性、路面潮湿状况和行车速度。路表面的最低抗滑性能, 视道路状况、 测定方法和行车速度

等条件而定。

四、 路面管理系统

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其使用性能会因行车荷载和环境因素的不

篇3

【关键词】城市道路;养护;管理

一、城市道路病害频发的原因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汽车的需求量也直线增加。由于汽车数量的增加,对道路的使用次数增加,对其质量的要求有所提高。我国目前的车辆数目远远超过了道路的发展,对道路的养护管理就格外重要,确保道路不丧失它被使用的功能。由于自然灾害和管理养护部门工作不到位,造成了道路常见的病害,其主要包括:

(1)繁重的交通运输量和很多超载车辆的行驶,加快了道路病害产生的速度,对一些重点道路和山区道路更应该加强道路养护的管理,保证车辆的正常通行,避免事故的发生。

(2)历史原因,很多道路在建设时,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图纸设计不具有前瞻性,技术不到位,施工管理不完善,其施工手段等相对落后,这些原因都造成了道路质量问题,不利于以后的养护管理工作的进行。

(3)自然灾害,很多的自然灾害都会对道路造成损坏,如台风、龙卷风、地震、洪水等,这些都是损坏道路的罪魁祸首。近几年我国的发生灾害的地区较多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都对道路造成了严重的损坏,同时也给当地人民造成了生活的不便,道路的严重损坏也给救护人员造成了严重的阻力,使伤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耽误了宝贵的救援时间。

(4)道路养护部门机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道路养护部门机构体制不完善,使用的设备不够先进,人员的技术能力有限,掌握技术老化,不能对损坏的道路进行及时的修复,也没有对道路进行有效的养护管理。造成以上一些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在道路养护管理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少,导致不能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技术人员整体能力过低,其养护管理采用的是粗放型的养护方式,对其发展具有严重的制约性。

二、城市道路养护现状

道路运营管理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道路的养护工作,对道路进行有效的养护,可以提高其使用率和增加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在道路养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不畅。我国在道路养护管理机构的组建上较完善,其基本采用事业型管理体制,对道路的养护进行统一拨款,但是由于养护市场的封闭性管理,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道路养护管理水平的提高,其主要表现为管理理念的死板陈旧、人员能力缺乏、部门和机构缺乏活动能力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道路养护管理的改革,增加了养护管理的工作难度。

(2)对于道路的建设与保养,我国比较重视道路的新建和改建,忽视了保养的重要性,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道路建设中去;对于技术、工艺和材料方面的投资较多,主要的科技都用于建设新的道路,忽视了对道路养护科技的投入,从而增加了道路养护管理的难度。

(3)机械设备落后。我国的道路养护工作主要是由养护站完成,国家对其资金投入较少,导致了机械设备落后,工作人员的年龄差距较大,整体的科技文化水平不高。养护站对需要养护的道路主要是人工进行工作,不能够满通量对道路的损害速度。机械设备的落后,技术人员的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道路养护管理的发展。

(4)工作人员整体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在养护站工作的人员其年龄结构较大,整体的文化水平较低。很多的养护设备具有先进的技术性,对人员能力的要求较高,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很难对其机械进行操作。对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使用同样也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做铺垫,人员的缺乏使得道路养护工作跟不上社会的步伐,严重制约了道路养护管理的发展。

三、加强城市道路养护与管理工作

(1)提高对道路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道路的发展关系着国家整体发展,同时也是各级政府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对于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应该提上整体工作日程,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工作体系,对各个部门要分工明确,一环紧扣一环,真正落实分工责任制,为我国的道路发展打下基础。

(2)优化管理方式。改变以前的“重建设轻养护”的观念,加大对主干线道路的养护管理,逐渐形成以主干线为主,支干线相结合的形式。对养护工作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周密的部署,提高对应急工作的处理能力。

(3)培养高素质团队。道路养护管理工作越来越趋向与机械化,先进技术的引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养护管理的水平,为了更好的使员工对机械设备进行操作,我们应培养人员的技术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与文化水平。对员工的培训和培养相当重要,这不只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养护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养护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人员的培训,使其真正掌握先进机械的使用方式,积极掌握新技术和新工艺,将先进的机械设备应用到现实中去,真正解决道路问题。

(4)道路养护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在科技相当发达的今天,很多高科技系统都应用到道路养护管理当中,计算机的使用是道路养护管理不能缺少的部分,它可以大大的提高养护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道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规划,并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统,可以将数据及时的输入到所建立的数据库中,方便各部门对其进行查找,为道路养护管理工作提供了准确的科学依据。

四、总计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道路养护管理工作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还表现出了很多的不足和缺点,例如资金的投入上,人员技术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没有达到所需的要求和标准。所以,为了更好的使道路养护管理得到发展,我国的相关部门应提高对其的认识和重视,加大对道路养护管理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实行规范化的管理,从而加强道路养护管理工作,为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同时也为我国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我国道路养护管理的发展,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

篇4

关键词:道路桥梁;管理;养护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桥梁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道路建设德尔迅速发展,对道路桥梁的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对桥梁的养护维修和加固工作也越来越尖锐地提到各级公路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上来。

1. 道路桥梁养护的重要性

近年来,公路沉降、桥梁坍塌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而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是整个交通运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对道路桥梁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针对路桥的实际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道路桥梁的维护工作,才能实现道路桥梁的畅通,才能确保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应强化对路桥养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靠科技、强化管理、主附并重、全面养护的方针。为确保交通的畅通无阻奠定基础,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保障,从而使运营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提高。

2. 道路桥梁管理及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2.1养护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道路桥梁的管理和养护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要比建设更加重要。因为管理好、养护好道路桥梁是实现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由于受传统道路管理和养护经验的影响,各级部门尤其是一线的部门对道路桥梁的管理和养护不够重视,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更做不到防微杜渐。另外道路桥梁是专业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复杂的建筑,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在路桥检测过程中,技术人员不能客观全面检测和记录路桥的病害及其运行状况。尽管在养护技术人员配置中,配备有专门的路桥工程师和技术员,也配备了路桥检测设备,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不能准确描述和判断路桥性能,且对一些病害处理不当,造成路桥的管护缺乏科学性,影响道路桥梁的安全使用。

2.2道路桥梁的技术档案不全面

由于历史及档案管理方面的原因,档案资料不够齐全规范、技术状况不明确等。一方面是由于变更技术资料的归档不及时,第一手资料难以掌握;另一方面是由于历史及管理方面的原因,在移交和多部门管理过程中造成资料不规范或缺失现象;再一方面是对路桥的各种检查检验、路桥病害处理资料不齐全等。这样在对道路桥梁进行检查时,桥梁的技术状况在各类报表中混乱出现,对道路桥梁的检查增加困难。

2.3道路桥梁的超负荷承载

随着现在运输业的大力发展,我国的公路利用率越来越高,据调查,干线以上交通量平均增长5%到8%,大吨位车、超重车和集装箱车等的出现,也加大了道路桥梁的负荷,导致很多道路桥梁在投入使用后不久,就会出现路面损坏、桥板断裂等现象,加速了对道路桥梁的损坏,严重缩短了公路桥梁的使用年限,加速公路桥梁的损坏。由于受养护经费的限制,目前进行的维修工作也主要是针对影响承载能力方面的病害进行维修处治,而对于影响耐久性方面的病害维修却远远不够,如宽度较小的裂缝、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等病害。任何工程从状况良好到出现病害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及时对路桥病害进行维修,能有效阻止病害的继续发展,延长其使用寿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

3. 道路桥梁养护管理策略分析

3.1及时采取加固修补措施

桥梁的养护首要工作是采取加固措施,桥梁梁体结构的混凝土露筋、钢筋锈蚀等病害,都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将松动的保护层除去,清除钢筋的锈迹,然后使用环氧树脂混凝土等高一级强度的混凝土进行加固。但是在经过加固措施后 ,并不能将桥梁病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为零,还需要对已经产生的病害进行及时修补,这样可以预防更加严重的病害发生,防止对因为病害造成结构的耐久性降低。

以保证桥梁的正常运行,将桥梁的使用寿命延长到最大。

3.2做好检测工作,定期检查

养护人员应对桥梁及各种附件设施进行日常养护巡查。在加固措施采取的前提下,桥梁病害问题产生的概率降低,但是并不是把这种发生的概率降到零,所以定期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桥梁的检测是对结构的主要维护措施之一,包括对桥梁的上部结构和附属结构进行测量、 观察,它是整个道路桥梁维修与加固的基础,不同道路桥梁的病害种类与程度不同。只有检测工作做好了,才能根据检查结果,对桥梁的技术状况作出全面评定,提出合理的维修加固方案,才能对危旧桥做精确的维修和加固工作,对道路桥梁技术状况作出正确评价,科学决策道路桥梁的维修养护对策,使有限的养护经费得到最优化使用。

3.3培养专业道路桥梁养护工程师队伍

加强桥梁养护管理的另外一个重要工作,是对各级人员的培训,因为养护工作人员是进行桥梁养护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技能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是保证桥梁养护质量的基础。随着道路桥梁结构体系日趋复杂。道路桥梁管理采用信息化、数字化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的素质也需不断提高。道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要做到一个“专”字,努力用专业的方法,走专门的程序,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这就要求道路桥梁养护管理人员在具备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要经常参加相应的业务培训,以提升专业水平;同时,还应配备必要的道路桥梁检测设备,如道路桥梁检测车等。可以随时掌握道路桥梁的使用状况,处治各种危急突发事件,以保证道路桥梁的工作部署落实到位,并使队伍逐渐从日常养护过渡到具备进行道路桥梁中、小修甚至大修的能力。

3.4建立健全完善的道路桥梁档案

管养单位要对路桥的养护给予高度的重视,并设立专门的路桥养护管理机构,。道路桥梁竣工验收后,管理单位应及时要求建设单位提交完整的竣工资料,还要与建设单位技术人员一起,按照相关资料,对所有桥梁进行一次全面详细的检查。对桥梁的检查,应按照桥梁定期检查的要求进行,检查结果交管理单位留存。管理单位要按照道路桥梁管理系统的要求采集桥梁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建立数据库,输入计算机立档保存,并对所属路桥制定合理科学的路桥检测计划和养护维修计划,严格进行路桥普查登记,建立和完善路桥技术档案。提倡使用公路桥梁管理系统,实现电子化管理,特大型桥梁建立单独的档案管理系统和养护管理系统。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

3.5 提高对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意识

桥梁是道路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护中常有重路面轻桥梁的养护倾向,因此需要使大家充分认识日常养护是提高道路桥梁通行能力和延长桥梁使用寿命的必要措施,要实施路桥养护管理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工作内容、规划目标、总体要求、管理流程和具体指标,全面提升路桥养护管理水平。路桥养护也需要专门的技术依托,养护技术也在由最初的人力养护向机械化、自动化养护转变。整理提供提高高速公路养护还要做到预防性养护,这对路况检测提出了更大挑战,可能需要庞大的路基、路面、积水性、桥梁承载能力等数据整合系统,这种预防措施更需要养护人员不断提高养护知识水平,以适应预警养护工作。

4. 总结

综上所述,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依旧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对道路桥梁的养护除了建立系统完整的巡查制度,提高桥梁养护工作的重视,还要加强养护管理工作能力,抓好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的质量,从而做好道路桥梁的管理和养护工作,确保道路桥梁的畅通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聆国华,陈国华.浅谈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与养护管理.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2]李世华.道路桥梁养护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5

关键词:天津大道;养护管理;对策

随着天津市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滨海新区带动中心城区发展的蓝图已经映入我们的眼帘。那么建设一条链接“主动脉”的快速路已是迫在眉睫,作为本市唯一以城市名称命名的市政工程“天津大道”建设完工,它的产生从各方面代表了“天津精神、天津速度、天津效益”。

1、 天津大道简介

天津大道是连接双城间的首条快速路,起点在大沽南路与外环线交口即津沽桥,终点至滨海新区中央大道,全长37公里。设计双向8车道,设计车速为每小时80公里。途经响螺湾商务区、津南区的双港镇、辛庄镇、咸水沽镇、双桥河镇和葛沽镇,连接起中心城区与小白楼商务区至滨海新区于家堡、响螺湾中心商务区,将成为连通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CBD的纽带。天津大道工程土方量达1000万方,路桥建设规模165万平方米,沥青砼总量67万吨,绿化建设规模300万平方米,苗木栽植总量达300多万株。

2、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特点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公路养护管理的概念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这里,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国际道路会议常设协会(PIARC)于1983年建议,公路养护统一划分为日常养护、定期养护、特别养护和改善工程四类。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2.2城市高等级道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由于城市道路等级高,设计标准、建设质量、运营方式与一般公路有很大不同,其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城市道路在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对公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城市道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及沿线附属设施外,还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绿化环保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

(3)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城市道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城市道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5)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城市道路养护对象自身价值高,为保持或恢复养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必须付出高成本。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十分熟悉,必须具备高素质。

(6)养护管理行为已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2.3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等级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截止目前,针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等级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5)养护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上述问题造成了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已严重制约了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3、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按照系统理论观点,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国家公路网结构的日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新形势下,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目前已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集中精力,重点研究解决。

3.1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级结构和人员配置)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一般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在高等级公路事业发展初期,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计划经济属性下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衷,也无法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为实现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我们须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2)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3)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4)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MS)、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MS)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3.2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对策

由于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

(1)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高等级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高等级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中央政府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3)对新建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与施工,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强制设计中的养护管理技术储备,制定相应的公路养护方案,强调公路施工缺陷维修期施工单位养护的责任与义务,采用法律与经济手段进行约束。

3.3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对策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高等级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3)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4养护机械发展对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高等级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高等级公路养护的主要特点是追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这要求养护机械要具有操作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作业能力大、速度快、污染小的特点。实现养护机械化,除了部分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综合养护机械外,必须不失时机的抢抓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1)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开发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

(2)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适应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的作业要求。

(3)引进国外先进的CNC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提高养护机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4)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组建社会化的养护机械租赁公司。

4天津大道养护现状

天津大道自9月30日通车以来,直属处的领导与职工充分考虑到其城市地位的重要性,在第一时间提出了养护全部机械化的构思,并向公路处申请多台清扫车、路面清洗车、桥管冲刷车、垃圾清运车等养护车辆,在今后的日常养护中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了路面的整洁、美观、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降低了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后期养护成本。在今后的养管中,我们将会一往无前的探索更好的管理模式、养护新观念、新体制,为后期的养护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6

【关键词】公路;养护;生态环保

国家在不断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入,同时要求公路有更高的服务水平,要求有更高的绿化水平和养护条件。公路建设不仅仅需要满足质量要求和功能需求,更需要在满足现有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提高养护的生态水平。在道路建设方面需要实现公路与景物的和谐与统一,并考虑到当地的风俗特色和地理环境特点,实现道路建设的生态性。

1.公路生态化养护的内涵

目前在国内有各种定义来对生态公路进行解释,虽然关注的重点不一样,但都是以实现公路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并尽可能加入自然功能,利用自然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1]。

要实现公路生态化养护,首先要理解公路绿地景观的内涵,其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指绿地植物。当然,绿地植物对于公路生态化养护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绿色植物所能发挥出来的生态能量是不可想象的。比如说,通过利用生物技术在公路旁建造“湿地”,以便能够让过往的动物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水源,使公路两旁的环境能够尽可能恢复原貌。在绿色植物选择方面,尽可能使用当地植物,以便能够体现当地的人文特色。

当然,道路两旁绿化不仅仅是为了美观需要,更加需要发挥其多方面的功能,包括改善周围被污染的环境,避免公路噪音对周围居民造成过大的影响,同时还能够让行使在路上的人们有美好的视觉享受,享受完美的履行。总之,公路两边良好的绿化环境是高速行车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我国公路生态化养护的现状

2.1绿化方式上的单一

与一般的城市道路里面的道路绿化相比,公路在设计方面没有较大的差别,不管是在植被的选择方面,还是在规划与布局方面,都没有自身的亮点与特色。人们行使在公路上与城市里没有太大差别,公路在绿化养护规划方面没有从自身的实际特点出发,给人们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2]。这种过于单一的绿化方式并没有将公路生态化养护的特点体现出来。

2.2重视觉效果轻生态功能

草坪是公路两旁采用最多的绿化形式,施工单位在绿化养护过程中也只是过多地追求视觉效果,而没有将其真正的生态功能发挥出来。从生态效应方面来说,草坪只有乔木的1/10,过多地种植草坪会大大降低所能发挥的总生态能量,这样会浪费较大的空间,同时也会限制其他植被的生长。

2.3植被的养护欠缺

很多施工单位只是将注意力和资金投放在植被的种植方面,却甚少关注植被的后期养护。如果不能对植物进行很好的养护,就不能将植被应有的生态功能发挥出来,更严重地会拖累当地的生态环境。

3.道路工程养护管理的生态化之路

3.1树立生态养护的意识

要提升道路工程生态养护水平,首先必须要树立生态养护的意识。施工单位需要按照国家在公路建设方面的环保规定,严格控制公路建设的各项环保标准。国家有规定边坡旁边是不能取石的,因此为了能在维持边坡稳定的情况下保护自然环境,要合理进行取料选点,做好公路生态养护工作。施工单位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尽可能采用一些有利于环保的新技术,选用一些环保新材料,发挥出当地材料的生态效能。同时在废渣和废料的处理方面,也要尽可能地减少成本,提高道路生态环保水平。

3.2加强公路路肩生态养护工作

在以前大多采用“斩草除根”这种措施来路肩嵩草进行处理,现在已经开始慢慢摒弃这种做法。为了能够尽可能保持水土,需要采购专业设备来修建草皮。比如某些特定地区,必须要根据实际特点来制定相应措施,十两线大川至唐家河段、马赛路等路段所采取的方案就是在种植草皮之前先休整边坡和路肩,不仅能够取得很好的美观效果,同时还能够让路基保持稳定。

3.3加强行道树的养护与管理

行道树的养护与管理对公路生态性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不能只是简单地种植就可以了。绿化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定期对公路两旁的树进行养护,及时修剪,以免其将路边标牌遮住。为了能够做好树木防虫工作,还需要对路旁的树木刷白,同时还能提高景观效果。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因地制宜,将绿化植物与周围环境完美结合起来,并起到宣传当地文化的作用[3]。

3.4合理配置植物

植物的种类不同,其所具备的价值和生态功效也就不同,因此在植被的选择方面要做到科学合理,实现功能上的互补和视觉效果的搭配,使得公路具备更高的生态功能。比如说,像草坪和灌丛就属于不同的种类,其都具有独特的特性,不管是在时间、空间方面,还是在生态功能的配置方面,都要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一个合理的结构,营造和谐稳定美好的生态环境,将不同种类生物的功能都发挥出来。

3.5保持“物种多样性”

公路的生态养护不能采取单一的植被,而要采用尽可能多的种类,确保物种多样化,这不仅有利于周围的自然环境,同时对日后的养护也有帮助,这是由植物的生长特性决定的。不同的植物,养护的条件也不同,有的植物很难存活,需要较高的养护成本,比如草坪。而有些植物比较容易养护,像乔木的养护条件就很简单,且能存活很长时间。总之,确保物种多样性,不仅能够摆脱传统景观的枯燥与单调,同时也方便植物的养护。

4.结论

要提升公路生态养护水平,必须要尊重生态理念,提高自身环保意识,才能在行动上做好公路生态养护工作。绿化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对现有的公路生态养护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原因,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绿化方式,而应该要合理选择植被种类,让生态环境能够自我净化,不仅要发挥其应有的生态功能,更要让行使在公路上的人们享受到旅途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涂鸣英.高速公路绿化生态恢复与绿化养护综合研究[J].现代园艺,2013(10):125-126.

篇7

【关键词】城市道路 养护管理 资金 成本控制 绩效评价 市场化

一、城市道路管理养护资金的筹集

(一) 养护管理中存在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

城市道路管理中,保证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最基础的就是充足的养护资金,也是保障道路设施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基础。城市道路属一种公共设施,所以它的资金来源全部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是大部分的地区城市道路每年支出的资金只占其需要资金的50%。城市道路每年的资金远远不及其增长幅度,所以说养护资金存在着严重不足的现象。

(二) 解决措施

1.资金筹措渠道的扩大

目前可以提供的资金筹措主要是:土地的有偿使用,增量资本的吸收,出租房税的征收,占道费的合理收取,合作的路与桥的经营权,道路用户的税费筹资体制的建立以及一些相关税的征收。

2.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即指用更少的钱去做更多的事。从这几点可以提高:养护决策水平的提高;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养护工程变更的严格审批;资金使用管理的加强。

二、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成本控制

(一) 成本控制含义

是指根据一定时期的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的目标,在生产的耗费发生之前,对各种影响到成本的条件与因素采取的一些预防与调节措施,达到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的管理行为。

(二) 成本控制内容

成本控制包括以下几点:(1) 项目决策成本的控制。作为首要阶段,必须在这一阶段对资金筹措、项目的执行过程、市场的需求等进行详细研究调查,然后提出一个可行性的研究报告,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2) 项目设计成本的控制。在可行性项目报告基础上对支出的费用进行控制与管理。(3) 成本的控制。包括机械使用费、材料费、管理费和人工费等。这部分一般会占总成本的80%以上。(4)验收成本的控制。实际生活中,在工程收工的时候采取的方法都是“快刀斩乱麻”。由此可知,一定要注意验收工作的质量,把最后的收尾工作时间降低到最短,还要保证经济效益的好成果。

三、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绩效评价体制的建立

我国的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绩效评价体制目前处在一个探索阶段。进行这个绩效评价,不仅符合建立效率管理的要求,还有利于促进行业的管理,能够提高城市道路的养护水平。

绩效评价体制标准的作用就是作为一般的标尺或参照物,用来评价对象的优劣、好坏的特征。一般的评价体制标准所遵循的原则是:行业标准、计划标准、历史标准和经验标准。这四种依据都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但是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对象与内容的特点来选择相对应的评价标准。

四、城市道路养护管理走向市场化的探讨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市场化指的是将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全面地推向市场,各个养护管理单位不能设立自己的专门养护队伍。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市场化的推行是城市道路的一个发展趋势。

(一)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市场化必要性

1.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通过市场经济的推动,市场能够对城市道路养护进行合理的配置,来达到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最大化的目的,最终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重实现的目的。

2.养护管理资金的合理使用

在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养护管理资金的有效周转。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市场化的运行要做到两点:一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费现象;二是各个养护管理单位不能设立自己的专门养护队伍。要使用有限的资金能够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并且还要保证城市道路养护的质量。

3.形成有序的养护市场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市场化的运行,能够带动相关的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能够使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市场化可行性

1.体质环境的逐步改革

我国经济体制正在向着市场经济转变,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体制创新和改革也受到了市场机制合理分配资源的有利影响。实践也证明了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体制的不断地创新和改革。这就对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与此同时也提供了非常好的体制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来进行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市场化。

2.政策环境的逐步完善

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划中强调指出,公路的建设项目不管它的性质是公益性、经营性,还是既有经营性又有公益性,都应该采取的方式是市场竞争。鼓励并允许非国有经济的参与经营到基础设施与公益工作中。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根据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经验,要将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到法制管理的轨道,在根本上进行改变。这就给我国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市场化的顺利运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3.城市道路的产业环节

城市道路产业是指包括规划、建设、经营、养护和服务为主的价值链活动。这条价值链中的活动是环环相扣的,每个环节都对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提出市场化的标准,并且为其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营和一个灵活的市场环境。在这条价值链中,每个环节相互作用影响之下,城市道路养护管理市场化的顺利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有很大的可行性。

五、结语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进行绩效评价体制,城市道路管理市场化的推进,对与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城市道路管理市场化能够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竞争的有效合理,最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预防性养护;市政道路管理;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及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居民进入小康社会,衣食住行基本得到满足的居民对于出行道路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一座城市的发展都是由纵横交错的市政道路穿连起来的,展示城市的发展成果。我们要铺设高质量的道路并注意养护,尽量增加道路的使用年限,确保道路畅通无阻,减小对城市正常发展的影响。我们要加强对道路的爱惜使用,全体居民都有责任养护市政道路,特别是预防性边使用边养护,本论文,笔者就预防性养护市政道路对于市政道路部门的关键性做了阐述。

一、预防性养护的概念和特点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养护道路亦是如此,预防性养护很好的证明了这点,市政道路的预防性养护是在普通道路养护的概念之上发展起来的,另辟蹊径,更深层次的保护道路,与以往的道路养护截然不同,这是在道路破坏之前就实施修复,防止破坏面积及程度越来越大,当损坏处于最小最轻时及时修护,无疑是最有效最节约的养护方式,不要等到破坏越来越大,坑洼逐渐变深才意识到保护道路,这时就为时已晚,不仅难以修补,耗费增加,还会严重影响居民的安全出行。这一政策的提出需要修护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坐等修复,要主动观察易损坏路段,在损坏发生之前或将要发生时就及时进行修补,这样有利于提高使用质量,增加使用年限,降低修补成本,方便居民出行,也提高了道路交通部门的办事效率。

二、预防性养护的常见方式

1.就地热修护

该方法需要便携式工具,方便修复小区域裂缝,方便快捷,还可以二次回收多余的沥青,减少污染。

2.灌缝

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冬夏季节交替引起的温度骤变和不均衡重力沉降等原因会导致路面产生裂缝,若是下雨天产生的雨水会冲刷沥青和原材料,会导致裂缝越来越大,当有高重量车辆经过时会损坏地基,破坏越来越严重。适当及时浇灌裂缝能够制止裂缝越开越大,防患于未然。

3.沥青混凝土罩面

该技术常用于路面凹凸不平,抗压能力较弱的路段。

4.稀浆封层

当路面凹凸不平时比较适用于该技术,能够尽早修复路面,抹平较浅的裂缝,增强防水性,防磨性,特别是用沥青铺设的路面。

5.路面再生密封

该技术是运用再生密封剂修复受损的路面,能够有效弥补损失的沥青油份,增强其粘结性,使路面更加坚固。

三、预防性养护对市政道路管理的重要性

1.降低市政道路养护成本

过去交通部门一般采用修补养护,等路面破损后才实施修补,然而新型的预防性养护是主动超前的保护方式,在破损出现前期就实施修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养护,可以增加道路使用年限。通常说来,城市里每条道路在其存在时间里的使用成本由两部分组成:建造道路时使用的所有费用和使用过程中修补维护所投入的费用。如果当地政府道路管理部门采用预防性养护,该管理机构就能够使养护成本最小化,投入最少的成本也能够保持道路畅通,

维持正常秩序。该管理方法能够防患于未然,在破坏显现初期,及时发现及时修补,防治裂缝逐渐变大,增加修补难度,保证道路安全,方便行人通过。综上分析其优点,预防性养护方式在后期修复阶段所使用的费用远远低于传统养护方式。通过分析众多例子,总结出在对远距离道路,里程数较多的道路跟踪调研并分析如果使用一块钱于预防性养护道路,比传统方式可节省三到十元不等二次修复成本,整个使用年限里大约需要三-四次预防性养护,进而能够节省以往方式的近一半费用。所以,以上分析足以说明预防性养护有效减少投入成本。

2.提升市政道路使用寿命

为了更好的方便居民出行,延长使用年限,我们国家一直很重视道路养护,投入的资金很多,不过即使投资较多也没达到相应的效果,没能落到实处,很多市政道路养护效果并不好,特别是改建的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没能切实得到实施,其使用年限缩短了不少。城市周围要供给许多居民的生活,因此道路小面会有纵横交错的供电、供水设施,大城市地下还会有地铁等地下通道,地下网布局复杂,然而路面上人口众多,车辆拥挤等较大压力,都会严重威胁着道路的使用年限,所以,我们要采取预防性养护方式来保护道路,尽力增加其使用年限。

3.促进城市交通事业及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工业飞速发展,基本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人们对于舒适生活,健康出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要确保道路的畅通无阻,显然,以往的道路养护方式不足以保障道路正常使用。很常见的例子,当道路已遭到损坏时在进行修补,会占据一段路面甚至整条主干道,迫使车辆绕道而行,修复好后也不能立即通车,这样不利于道路的修复因此严重影响了城市车辆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市政道路,城市中心人流量很大,车辆很多,若是某一道路禁止通行,会导致整个城市拥挤不堪,交通压力巨大,相应的,修补成本也高,所以传统的方式不能保障道路的正常使用。预防性养护方式不会引起上述问题,主动性强,在破坏发生初期就进行修补,成本低效率高,不影响道路的使用。所以,预防性养护方式是最佳修复方式,其快速的修复,较低的成本都说明了这点,能够确保对居民的出行影响降低到最小,加快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进而提高城市的发展水平。

四、小结

预防性养护方式能够有效修补破损的路面,是最佳养护方式,要想更准确的知晓养护时间段,就要对于城市道路的建造时间和修复次数了如指掌,根据承载车辆压力的不同,选用与之对应的养护方案,做到有针对性,确保更好的开展道路养护工作,能够大大提高市政道路的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 金祖云.预防性养护在市政道路管理中的重要性[J].赤子,2013(,15):257.

[2] 尹鹏.浅谈市政道路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2(,33):119.

[3] 武亚东.市政桥梁伸缩缝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视界,2013,(21):161.

作者简介:

篇9

关键词:城市道路施工;道路养护;市政工程;养护管理;公路养护;市政道路

引言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向前推进,并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越来越高的水平发展着。城市中荒地开发、老城区改造、郊区外扩等不同形式的工程相继出现。在这其中,道路建设,作为一切建设的基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既要保证交通合理化,又要保证效率最大化和最高便捷化等因素。因此,无论从哪一点讲,都对道路建设的施工技术水平、道路的使用寿命、服务广大群众的能力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 城市道路路面常见病害问题

有调查显示,在对一些大中城市的近年道路使用状况性能进行科学的统计之后,归纳出常见的一些路面损坏的问题,如车辙、裂痕等,分析造成其伤害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1 施工方为了促成利益最大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或者未严格按照图纸要求作业,完工的道路往往就成了老百姓口中所提的豆腐渣工程,这种工程一经投入使用,很快就暴露出各种质量问题,并且此种现象还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

1.2 路面负荷过大。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车辆保有率也在持续激增,很多道路建设的水平赶不上车辆增加的速度,当初建造的公路,缺乏对日后路面负荷急剧增加的设计,面对越来越多的路面车辆,越来越大的负重汽车,就显得不堪负荷,加之道路养护等后续工作不及时不到位,更加加剧了道路的损耗,造成道路使用年限骤减。

1.3 在城市改造过程中产生的路基破坏。有一些城市因整体改造的需要,不得不在原有的道路下面挖掘隧道,铺设一些诸如燃油、煤气、水电等等的后续增加的管线,这些管线作业面积大,施工路段长,不可避免的会经过一些原有的道路下方,如果施工不当或者填充处理工作未达标准,那么就造成了深度地基未夯实的隐患,久而久之,路面塌陷的状况是不可避免的。

1.4 道路的养护工作不科学、不合理。有些道路养护工作,施工者草草应付了事,只做表面上的工作,起不到养护作用,道路损坏现象未能得到根本解决。有些道路养护工作由于施工方认识水平上不去,不知其问题症结所在,只做部分的维护,忽略了全体兼顾的重要性,缺乏系统的养护管理。这些现象造成的后果是既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又没有起到根本性的养护作用。

2 城市道路施工技术

2.1 沥青混合料拌合

道路施工对于设备和人员配备都有明确且严格的要求。例如,沥青混凝土拌合站的中心实验室要能检验混合料的各项指标。如此才能对于材料混合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如温湿度、用油量等做出精确的把关测量。人员方面,应该知晓混合料的实验流程和操作规定,且积累丰富的实际经验,能够建设性的指导施工项目,提供科学准确、应用于生产的各项实验数据。

2.2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运输计划来安排运输车辆的班次和运输量,一般选用吨位为15吨以下的自卸车辆,车辆的总运输能力要比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能力多处3至4车的差距。在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要保持车内的清洁状况,避免造成杂物污染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为避免沥青混合料堆积而发生离析,车辆要不停的旋转罐体。运输车辆到达沥青摊铺机前时,要在距离摊铺机约10cm至20cm的位置停车,禁止过近靠近摊铺机导致摊铺机受到撞击。在沥青混合料卸料过程中,要指派专人指挥,摊铺机依靠自身推动力前进,而汽车挂空档,随摊铺机移动。

2.3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在城市道路沥青面层摊铺前,要对道路路基宽度和道路中线进行复核,和定位、放样,要对道路路面进行基层高层和平整度检测,对检测中发现的不合格部分要及时处理。对道路的下承层表面进行冲洗或清扫处理,去除下承层的浮灰和表面污染杂物。之后在透层油洒布上出现少油、不均匀集油等位置进行处理,处理结果要符合设计的标准。道路摊铺上面层时,要先清除杂草和杂物等,存在严重污染的要采用水流冲洗。在晾晒干燥后,在上面层上洒粘层油进行施工。摊铺机作业时,不应使混合料沿着料斗的两侧堆积,但任何原因导致沥青混合料冷却至规定的温度以下时,要停止摊铺,并废弃该沥青混合料。

2.4 压实

城市道路的沥青混凝土压实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压、复压及终压。进行初压时,要从外侧的低处朝向中心高处碾压,压实时温度控制在140℃左右。对外侧边缘进行初次碾压时,为了减少道路向外的推移,可以预留出40cm至50cm的位置不进行碾压。复压时采用15吨至30吨轮胎压路机柔压两遍,然后采用DD-110压路机碾压两遍,碾压的总遍数不应少于4-6遍。

3 城市道路养护管理

城市道路的养护管理主要工作的基本内容为:规划科学。对现有的道路网科学评估考量,明确出可以改良的路段和方法,根据优先次序原则,定夺出相应的养护管理方向。设计合理。起草具体施工方案之前,搜集相关数据。如道路周边的综合环境、施工需要的各种材料、产生的总体费用支出等,分析综合效益,确定出投入合理,产出、实际作用高的最有办法。施工保质保量。在科学编制施工方案同时,突出其要点,相应展开施工工作,严把质量关。养护管理。明确道路养护要点,并编制养护实施计划。落实好路况的检测工作。如上文分析,如若道路养护工作不到位,那么再好质量的道路不堪天长日久的消耗磨损,所以定期检测路况,及时有效的做好维护工作。

道路养护管理的意义在于使道路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下运营使用,这样既保证了道路安全,又能降低道路维修养护成本,更重要的是使道路能持续的为大众服务。如果能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及时排查、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拟出科学的施工方案并且及时解决,将问题解决于初始阶段,将成本降低至最小支出,不仅大大增加了安全系数,同时也在无形中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并且提高使用效率。也建议考虑在不影响当前使用的前提下,不断增加道路的承重能力,使之匹配日益增加的路面车辆通行量,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提供无形的支持保证。

4 结束语

道路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综合影响是极其重要的。它是既服务于社会又促进了经济的建设发展,因此道路施工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做到规划科学、设计合理、施工保质保量、养护到位,定期检测,那么道路的综合服务能力也会得到有效保障,进而城市的交通安全健康发展将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琪.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及养护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

[2]金庆顺.城市市政道路施工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3).

[3]卢 .浅析市政道路养护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2).

篇10

关键词:道路施工 机械设备 管理

改了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加上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对我国各行各业的水平工艺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国家也非常重视对我国基层地区的建设施工水平。公路施工建设是我国基层施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施工建设行业国家也逐步加大了对此行业的投资力度。因此,对道路施工工程做好日常的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养护工作,提高各种施工机械的使用性能,使得所有机械设备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这对于施工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将导致施工机械提高工作的效率从而加快整个工程的进度,加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我国道路施工单位的施工机械在管理和保养上存在的问题

(一)道路施工企业在机械的管理制度上存在问题[1]

在我国,大部分道桥施工企业都有自己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以及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但是都还比较粗糙,尚不完善,还不能对所有的施工设备实现统一、系统的控制。而且很多机械的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对于设备的管理和理解层面始终停留在靠以往经验来管理的层面上,没有与外界交流沟通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技术和认识水平。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更新极快,那么机械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偏低必然导致对于机械的管理和养护水平的滞后,技术水平远远跟不上新型的机械。另外,企业对设备的管理为了追求眼前利润,也时常出现重使用而轻养护的情况,忽略对于机械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长久如此必然导致机械的作业水平下降,施工水平不断降低,久而久之,使得企业整体的施工水平下降,施工效率降低等。

(二)施工机械设备跟不上工程的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机械方面的高新技术也不断变革,施工机械为满足人们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自身性能都被不断改善,越来越精细[2]。但是,当前我国的部分施工企业设备过于落后,不能满足最新的施工标准的高要求,而且使用的落后设备还过于陈旧,本身性能都不能很好的发挥,整体水平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相当落后。此外,部分施工企业施工陈旧施工设备对企业造成了一些不可估量的困扰,例如在对一些大型项目的招投标时,人家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这样施工企业的设备升级这一硬性条件就没法满足发包单位的需要。但是,很多施工企业尤其是小型施工企业受到本身企业资金方面的限制,因此,在对设备进行购买时,就一味贪图价格上的低廉,而忽略了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机械性能上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这样反而会对施工企业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三)在操作工对施工机械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3]

在我国,大部分道路施工企业中,有较为完善施工机械管理机制的也都只实行了“专人定机”的使用制度,还不能实现专人养护的制度,就是说施工机械设备有专门的人来使用和工作,但是却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养护和维修。还有部分企业定期派人对机械进行保养,但是非专门的操作工,这些“养护人员”对机械知识了解单一,甚至还有单位为了节约人力资金,聘请临时工进行机械的养护。

(四)企业忽略施工机械的使用和保养周

部分施工企业对施工机械设备养护意识不强,不能按时的做好预防维护工作,往往都是事后维修,对于施工设备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排除机械故障,非常容易使得施工机械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破坏。此外,还有在机械的维修中,还有一些有利用和修复价值的零件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而是随意的报废,这样也大大加强了施工成本,甚至也会使整个工程的效率降低。另外,还有一些施工机械进入施工场地时设备完好,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和养护,加之为了赶工期而过度使用机械,久而久之,整个施工企业的施工机械都几乎处于报废状态,而操作工和临时养护人员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甚至觉得企业没有明确的责任分配制度,所以出现责任互相推诿的现象。

二、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的对策[4]

(一)想要成立完善的道路施工企业施工机械管理机制,首先要求道路施工企业设立专门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如:设备管理站等。设备管理站对整个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进行统一系统管理,对设备的管理最好能做到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专门的管理,实行专人责任制,将责任分配到个人,并且不定期的对整个企业的设备随机抽查,主要检查机械的性能,机械是否得到较好的保养等项目。

(二)还要对机械管理人员建立专门的考核制度,对机械的操作工,管理员和维修保养员都进行定期的开会,培训,进行新兴机械科技技术方面的培训,并且在开会期间也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内部交流,都有利于他们自身技术的提高。并且考核制度要包含明确的奖惩制度,这样能充分提高机械的专门人员在学习和平时日常生活中对机械的使用保养的积极性。

(三)选择合适自己施工企业的施工机械设备。施工企业在选择和购置施工机械时应该根据自己施工项目和平时所需施工机械的作业特点,遵循经济、安全以及合适等原则,在选择合适施工机械的情况下,不仅能有效的降低整个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而且能提高整个工地的施工效率,节省工地的大幅度的人力资源和劳动力的体力劳动强度。

(四)合理适度的使用施工机械设备。道路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法是够合理适度,能否用正确的设备操作方法都能与所使用的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长短息息相关。另外,由于道路施工的特点是室外作业,因此道路机械设备施工的情况在大多数施工作业时是在露天的地点,所以施工机械的施工水平和后期性能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包括天气、温度、道路情况等原因,但是企业往往忽视这一方面的影响,而没有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因此机械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性能大幅度受影响甚至对于现场作业的施工人员造成一定的危险性。

三、结语

在道路施工企业施工的机械设备的管理是复杂艰辛而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他需要各界多方面的调研、实践充分合作,才能从本质上得到提高。而且,施工企业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冲击,利润空间大大的压缩,因此,降低生产成本尤为重要,所以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也将降低施工成本并通过此提高企业的自身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赵荣俊.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3)

[2]邓勇.我国长大隧道施工发展趋势探讨[J].铁道建筑技术.2009(11)

[3]栗伟.水利水电施工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物业. 2013(05)